ARM低功耗设计_全面OK

合集下载

微处理器的低功耗芯片设计技术

微处理器的低功耗芯片设计技术

微处理器的低功耗芯片设计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器已经成为了现代电子设备的核心。

在这个大环境下,不论是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等,几乎每个电子设备都需要内置微处理器进行控制和管理,因此,如何设计出功耗更低、性能更高的微处理器成为了行业内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介绍微处理器的低功耗芯片设计技术。

首先,什么是微处理器的功耗?微处理器的功耗主要由两部分组成:静态功耗和动态功耗。

静态功耗是指处理器在关闭时仍然需要供电,并且耗费一定的能量,这是因为处理器中的晶体管会形成由于不同电压的开关状态,从而产生能量损耗。

动态功耗是指处理器在工作时需要不断地切换电流,这样就会产生瞬间的能量损耗,例如电容充电和放电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

如何降低微处理器的功耗?为了降低微处理器的功耗,需要从面积、电压和频率三个方面来考虑。

1. 面积面积是指微处理器芯片的占地面积,进而也会影响到功耗。

在微处理器芯片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减小芯片的面积从而降低功耗。

例如,采用压缩技术可以将处理器单元的布局压缩到更小的物理面积,从而减少静态和动态功耗。

此外,通过采用密集的3D集成电路技术,也能够增加晶体管的数量,使单个集成电路片更加压缩,从而降低功耗。

2. 电压在微处理器的设计中,电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随着电压的降低,微处理器中的晶体管需要的电流会降低,进而也能够降低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

在微处理器的设计过程中,可以使用低压电源来供电,以降低静态功耗。

同时,在时钟周期和电源电压之间,可以采用一个动态的供电机制,使得静态功耗在不同的电源电压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 频率在微处理器设计中,频率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随着微处理器工作频率的加快,功耗也会相应地增加。

在微处理器设计中,可以采用时钟频率调整来控制处理器的功耗。

通过改变时钟频率,可以减少芯片中每个时钟周期中的操作次数,从而减少动态功耗。

此外,在运行任务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动态的电压和频率调节技术来控制处理器的功耗,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不同的任务场景。

arm 结构的标准定义

arm 结构的标准定义

arm 结构的标准定义
ARM(Advanced(RISC(Machine,高级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是一种基于精简指令集( RISC)架构的计算机处理器架构。

它最初由英国公司ARM(Holdings开发,并成为许多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的主要处理器架构之一。

ARM架构的标准定义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
1.(精简指令集(RISC):ARM架构采用精简指令集设计原则,旨在简化指令集并提高指令执行速度。

这意味着它的指令集较为简洁,执行的指令数目相对较少。

2.(低功耗设计:ARM架构被设计为低功耗架构,在移动设备、嵌入式系统和物联网设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其低功耗特性使得设备能够在资源有限或者对电池寿命有要求的环境下运行。

3.(多样性:ARM架构覆盖多个处理器系列和版本,包括Cortex-
A、Cortex-R和Cortex-M等,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

比如,Cortex-A系列适用于高性能计算,而Cortex-M系列则专注于低功耗嵌入式系统。

4.(可扩展性:ARM架构是可扩展的,允许处理器设计者根据应用需求和性能要求进行灵活定制和优化,以满足各种设备和系统的要求。

5.(广泛应用:由于其低功耗、高效能以及灵活性,ARM架构广泛应用于移动电话、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物联网设备、汽车电子系统等各种嵌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

总体而言,ARM架构是一种灵活、高效的处理器架构,在移动计
算和嵌入式系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在服务器和个人电脑等领域也逐渐展现其影响力。

ARM嵌入式低功耗系统设计发展展望

ARM嵌入式低功耗系统设计发展展望

ARM嵌入式低功耗系统设计发展展望每一名系统设计人员都理解功耗和性能的相对关系:应用需要的计算性能越高,设计的功耗也就越高。

但是,新一类应用对这一规则发出了挑战。

智能电话设计人员希望同时实现PC级峰值应用速率以及更长的电池使用寿命。

嵌入式系统规划采用智能传感器以满足严格的数据分析要求,安全的连接互联网,但是要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功耗。

在传统的思路中,这些明显是无法实现的。

但是,ARM工程师在6月份设计自动化大会上的发言表明,CPU知识产权(IP)带头企业的发展方向却是将这些不可能变为可能。

当然,ARM从开始出现便一直专用于低功耗计算。

在其DAC主题发言中,ARM创始人之一Mike Muller从小剑桥计算机业余爱好供应商Acorn Computer公司一个芯片设计人员小组在1980年早期提出的问题开始,追溯了体系结构的发展:他们能使用RISC原理来开发16位微处理器,其性能超越个人计算机中的传统芯片吗?这一问题的答案是Acorn RISC机——ARM今后发展壮大的萌芽。

Acorn公司最初的成功源自高效的使用逻辑门和寄存器,主要是在简洁的RISC体系结构的支撑下实现的。

尽量减少每一操作所需的逻辑转换数也一直是ARM套件的关键工具。

但是,随着公司在研发预算上的增长,以及公司影响的扩大,ARM设计人员开始在降低每一操作所需的功耗上寻求更好的工艺和电路技术。

异步设计、低功耗工艺技术、精细粒度时钟选通、电源选通以及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等都成为工具套件的一部分。

今天,ARM增加了新工具:超精细粒度电源选通,例如,以非常低的电压进行工作等。

但是,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将产生完全不同的技术:异构多核计算和虚拟化的概念——这是来自服务器领域的理念。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以很低的能量来完成少量的计算。

今天,异步CPU毫无争议的占据了这一领域的制高点。

只有当信号出现变化时才消耗动态功耗——而不是在每一次时钟转换时,因此,如果异步电路能够克服其开销逻辑的能耗成本,它将大幅度降低动态功耗。

单片机系统的低功耗设计策略

单片机系统的低功耗设计策略

优化算法和软件
采用低功耗算法和 优化软件,降低系 统运行时的功耗。
加强散热设计
采用合理的散热设 计,防止过热导致 的功耗增加。
低功耗设计挑战与展望
面临的挑战
技术限制:低功耗设计需要采用更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和设计方法,可能受到技术 限制。
系统复杂性:低功耗设计需要对系统进行全面的优化,系统复杂性较高。
低功耗设计挑战与展望
• 测试和验证:低功耗设计的测试和验证需 要采用特殊的工具和方法,增加了测试和 验证的难度。
低功耗设计挑战与展望
01
未来展望
02
发展新的低功耗器件和架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开发出更 加高效的低功耗器件和架构。
03
完善低功耗设计方法学: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低功耗设计方法学,提供 更加全面的低功耗设计解决方案。
单片机系统的低功耗设计策 略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单片机系统低功耗设计概述 • 硬件低功耗设计策略 • 软件低功耗设计策略 • 综合低功耗设计策略 • 低功耗设计实践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单片机系统低功耗设计概述
低功耗设计的重要性
01
02
03
延长系统工作时间
低功耗设计可以显著降低 单片机系统的功耗,从而 延长系统的连续工作时间 。
低功耗模式切换策略
空闲模式
关闭不使用的模块和接口,降低 系统的功耗;设置系统时钟频率 和电压,以适应系统的需求。
工作模式
根据系统需求,开启相应的模块 和接口,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合理分配系统资源,避免资源的 浪费。
动态功耗管理策略
动态电压调整
根据系统负载的变化,动态调整系统的电压,以降低 系统的功耗。

单片机系统的低功耗设计策略

单片机系统的低功耗设计策略

静态功耗
leakage current:包括电路内部的漏电流功耗和外部连接的 漏电流功耗。
standby current:设备处于待机状态时的电流损耗。
其他功耗
power management:包括电源管理系统的功耗以及与电 源相关的其他功耗。
external components:外部组件的功耗,如传感器、执 行器等。
单片机系统的低功耗设计策 略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引言 • 单片机系统的功耗构成 • 低功耗设计策略 • 低功耗设计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当前单片机系统面 临高功耗问题
低功耗设计可以提 高系统续航能力, 降低散热成本,符 合绿色环保理念
随着物联网和嵌入 式系统的发展,低 功耗设计越来越重 要
可以考虑结合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传感器技术, 实现更广泛应用场景下的低功耗数据采集和处 理。
THANKS
感谢观看
03
低功耗设计策略
硬件层面的低功耗设计
选用低功耗芯片
选择低功耗的芯片是硬件低功耗设计的重要手段 ,可以大大降低整个系统的功耗。
优化电路设计
通过采用更加优化的电路设计,可以减小功耗消 耗,同时可以减小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选择合适的电源
选用低功耗的电源设备,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的 功耗。
软件层面的低功耗设计
选用合适的算法
选用低功耗的算法,可以减少系统计算所需的能量,从而降低功耗。
考虑使用可再生能源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来为系统提供能量,从而降 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04
低功耗设计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低功耗系统设计(单片机)

低功耗系统设计(单片机)
使用NOP指令进入空闲模式
休眠模式(内核、外设关闭时钟):适于短时间循环、频繁唤醒、需外设唤醒源、需要ADC/比较器模拟采样
深度休眠(内核、稳压器、外设、RAM掉电):适于长时间休眠、无需外设、最小电流精确计算、极端温度
片上高速振荡器(INTOSC)
可扩展时间看门狗(WDT)
总功耗Ptotal=PddInt+PddExt+PddRtc
电路隔离技术
光耦合:数字信号——LED——光电二极管——数字信号,抗干扰强、允许恒定值传输,速度限制、功耗、LED老化
电感耦合:变压器,高效率,抗干扰差、数据需编码
电容耦合:电场传输,尺寸小、效率高、抗磁场干扰强,无差分信号、噪声容限差
O:引脚数
f:引脚最大频率
Cl:引脚负载电容
U:使用系数(外设运行比例)
外部功耗PddExt=VddExt*IddExt=O*f/2*VddExt^2*Cl*U
实时时钟功耗(PddRtc)
PddRtc=VddRtc*IddRtc
超低功耗唤醒
定时器/辅助振荡器
时钟切换:非关键代码使用内部振荡器(慢),关键代码使用高精度振荡器(快)
功耗预算:不同模式功耗和持续时间
功耗估算:电源电压、内核频率、节点温度
内部பைடு நூலகம்耗(VddInt):动态(指令执行、操作数、速率)+静态(温度、电压)
IddIdle、IddNop、IddTyp(产生IddBaseline)、IddApp(特定应用下)、IddHigh、IddPeak
NOR Flash(程序):低电压、待机(无片选信号)、自动休眠(地址不变)
串行接口(RS232C):关断模式
以太网接口:网卡芯片(连接到总线)、含以太网接口(无网卡,带低功耗模式)

arm 芯片

arm 芯片

arm 芯片ARM芯片是英国公司ARM Holdings研发的一种低功耗、高性能的微处理器架构。

ARM芯片具有低功耗、高性能和高度可靠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物联网设备和其他嵌入式系统中。

首先,ARM芯片具有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

ARM芯片采用了精简指令集(RISC)架构,简化了处理器的指令集,提高了指令的执行效率。

此外,ARM芯片使用了高度优化的管道架构,能够同时执行多个指令,提高了处理能力。

同时,ARM芯片还采用了低功耗设计,通过降低电压和时钟频率来减少功耗,延长电池寿命。

其次,ARM芯片在移动设备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ARM芯片具有高性能和低功耗的特点,它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ARM芯片能够提供充足的处理能力,使得用户能够流畅地运行各种应用程序和游戏。

与此同时,ARM芯片的低功耗设计也使得移动设备能够持久工作,不用频繁充电。

此外,ARM芯片还广泛应用于物联网设备。

物联网设备通常需要具备低功耗和高度可靠性的特点,以满足长时间运行和连续监测的要求。

ARM芯片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提供长时间稳定运行,并支持各种无线通信协议,如WiFi、蓝牙和LoRa等。

另外,ARM芯片还支持多核处理器架构。

由于ARM芯片的高性能和低功耗特点,它可以通过多核处理器架构来提高处理能力。

多核处理器可以将不同的任务分配到不同的核心上并行执行,提高整体的性能,适用于大型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环境。

最后,ARM芯片具有开放的生态系统。

ARM架构不仅被ARM Holdings公司自家生产的芯片所使用,还被授权给其他公司生产和定制芯片。

这使得ARM架构的芯片能够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多的产品选择。

ARM芯片也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开发者和生态系统的支持,有大量的软件和开发工具可用,方便开发者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和优化。

总结起来,ARM芯片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和高度可靠性的微处理器架构,适用于各种移动设备、物联网设备和其他嵌入式系统。

低功耗系统芯片设计与优化

低功耗系统芯片设计与优化

低功耗系统芯片设计与优化I. 介绍低功耗系统芯片是当前大热的话题之一。

在移动设备、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对于功耗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文将详细介绍低功耗系统芯片的设计与优化。

II. 低功耗系统芯片设计原理低功耗系统芯片设计原理是通过减少功耗的产生和利用功耗管理技术来达到低功耗的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1. 电压降低技术电压降低技术是指通过降低芯片运行时的电压来降低功耗。

电压越低,功耗就越低,但是电压过低会产生一些不可预测的异常。

2. 时钟门控技术时钟门控技术是指时钟信号根据设计要求来决定开关某些模块或控制器的电路。

通过时钟门控技术,可以减少CPU、存储器等模块的运行时间,从而降低功耗。

3. 处理器降频技术处理器降频技术是指通过降低处理器的频率来减少功耗。

频率越低,功耗也越低。

4. 休眠技术休眠技术是指当芯片长时间不使用时,进入休眠状态,这时芯片的功耗非常低。

在需要时,芯片重新唤醒。

III. 低功耗系统芯片优化方法除了设计原理以外,还有一些优化方法可以在设计中使用来减少功耗。

1. 优化时钟频率通过选择合适的时钟频率来降低功耗。

一般来说,较低的时钟频率可以达到更低的功耗。

2. 优化电源管理通过电源管理芯片来管理整体电源,减少不必要的电流输出。

同时,选择有足够电容的集成电源来提供充足的电流。

3. 优化电路设计在芯片设计过程中,选择功率消耗小的器件,减少电流和电压的时候产生的功耗,从而降低电路功耗。

4. 选择适合的工艺技术在IC工艺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工艺技术,如低功耗CMOS工艺,来减少芯片功耗。

IV. 低功耗系统芯片应用案例1.设计一款智能家居终端设备,连接多个家庭设备该智能家居终端设备通过降低电压、使用时钟门控技术、处理器降频技术等方法来实现低功耗。

在实际使用时,当该智能家居终端设备长时间不使用时,自动进入休眠状态,成功降低功耗,延长终端设备的使用时间。

2.设计一款移动设备系统芯片该移动设备系统芯片通过优化时钟频率、电源管理、适合的工艺技术等方法来实现低功耗。

低功耗芯片设计与优化

低功耗芯片设计与优化

低功耗芯片设计与优化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对于低功耗芯片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低功耗芯片设计与优化成为了电子工程和半导体行业的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将讨论低功耗芯片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并探讨如何优化芯片的功耗性能。

一、低功耗芯片设计的原理和方法1.1 低功耗设计的目标和原则低功耗芯片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设备性能要求的同时,尽量降低芯片功耗,延长电池寿命。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采用低功耗工艺:低功耗工艺可以通过降低晶体管的漏电流和开关电流来减少功耗。

- 优化电路结构:合理设计电路结构,减少功耗。

- 降低电压和频率:降低芯片的供电电压和工作频率可以有效降低功耗。

- 优化电源管理:采用有效的电源管理技术,提高能量利用效率,减少功耗。

- 优化时钟设计:合理设置芯片的时钟源和时钟频率,降低功耗。

1.2 功耗分析和优化方法低功耗芯片设计需要进行功耗分析,识别功耗的主要来源,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方法。

常用的功耗分析和优化方法包括:- 静态功耗分析与优化:静态功耗是芯片在稳态工作条件下的功耗。

通过优化逻辑门设计、体电压技术和电源管理单元等,减少静态功耗。

- 动态功耗分析与优化:动态功耗是芯片在切换状态和工作时的功耗。

通过优化时钟源设计、节能算法和信号处理技术,降低动态功耗。

- 热耗散与优化:功耗会导致芯片发热,影响芯片性能和寿命。

通过优化散热设计和降低功耗,减少芯片的热耗散。

二、低功耗芯片设计的优化策略2.1 优化逻辑门设计逻辑门的设计对芯片功耗有重要影响。

采用适当的逻辑门类型和结构,优化逻辑门级数,可以减少功耗。

常用的优化策略包括:- 采用低功耗逻辑门:如CMOS逻辑门具有较小的开关功耗和静态功耗,能够有效降低功耗。

- 寄存器传输级设计:将逻辑操作分解为多个传输级,在每个传输级之间保存中间结果,减少逻辑门级数,降低功耗。

- 数据通路缩减:优化数据通路结构,减少冗余计算,提高电路效率,降低功耗。

2.2 采用低功耗工艺低功耗工艺是降低芯片功耗的重要手段。

低功耗芯片设计与实现

低功耗芯片设计与实现

低功耗芯片设计与实现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升级和普及,对芯片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在众多的芯片品种中,低功耗芯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低功耗芯片,是指具有较低功耗,即在工作时消耗的能量相对少的芯片。

与传统芯片相比,低功耗芯片具有更低的能耗,能够延长电池寿命,降低电子产品使用成本等优势,因此在现代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低功耗芯片设计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和技巧。

首先要了解芯片工作的基本原理,根据芯片的类型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器件和电路结构。

在设计时,要尽量减少芯片功耗,采取有效的电源管理策略,降低静态和动态功耗。

此外,还需要考虑芯片的性能指标,如速度、稳定性、功率因数、信噪比等。

只有合理的设计和优化,才能够实现高效、稳定、低功耗的芯片产品。

在低功耗芯片的实现过程中,电源管理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电源管理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强的策略,主要应用在芯片的电源供应控制和电源功能实现上。

通过对芯片同步、步进控制、多种状态和预测技术等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实现芯片能耗的控制和降低。

在实际应用中,电源管理技术能够大大降低芯片功耗,提高电池使用寿命。

除了电源管理技术外,优化电路设计也是实现低功耗芯片的关键。

电路设计中考虑的因素包括电源电压、信号频率、电路容量、电路结构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芯片,应该采用不同的电路设计原则和技巧。

例如,对于数字信号处理芯片,应该采取流水线数字信号处理器结构,通过增加流水级数和并行处理单元的数量,以提高芯片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而对于模拟信号处理芯片,则需进一步考虑信号放大和滤波等方面的特性,以获得更好的性能表现。

在选择芯片工艺时,要兼顾功耗、性能、制造成本等多种因素。

低功耗芯片制造工艺如CMOS、Bipolar-CMOS-DMOS等,都有各自的优势和适用范围。

例如,CMOS工艺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能耗也相对较低,适合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造。

而Bipolar-CMOS-DMOS工艺则能够兼容多种芯片类型,适合于高性能、高速率、高稳定性等需求的芯片产品。

ARM 怎样做到低功耗

ARM 怎样做到低功耗

ARM 怎样做到低功耗2010-07-27 20:17匿名| 分类:CPU | 浏览2119次分享到:检举| 2010-07-28 00:45提问者采纳考虑低功耗设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处理器的选择·接口驱动电路设计·动态电源管理·电源供给电路的选择一、处理器的选择我们对一个嵌入式系统的选型往往是从其CPU和操作系统(OS)开始的,一旦这两者选定,整个大的系统框架便选定了。

我们在选择一个CPU的时候,一般更注意其性能的优劣(比如时钟频率等)及所提供的接口和功能的多少,往往忽视其功耗特性。

但是因为CPU是嵌入式系统功率消耗的主要来源---对于手持设备来讲,它几乎占据了除显示屏以外的整个系统功耗的一半以上(视系统具体情况而定),所以选择合适的CPU对于最后的系统功耗大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般的情况下,我们是在CPU的性能(Performance)和功耗(Power Consumption)方面进行比较和选择。

通常可以采用每执行1M次指令所消耗的能量来进行衡量,即Watt/MIPS。

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参考指标,实际上各个CPU的体系结构相差很大,衡量性能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分析一些细节。

我们把CPU的功率消耗分为两大部分:内核消耗功率PCORE和外部接口控制器消耗功率PI/O,总的功率等于两者之和,即P=PCORE+PI/O。

对于PCORE,关键在于其供电电压和时钟频率的高低;对于PI/O来讲,除了留意各个专门I/O控制器的功耗外,还必须关注地址和数据总线宽度。

下面对两者分别进行讨论:1、CPU供电电压和时钟频率我们知道,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中,CMOS电路的静态功耗很低,与其动态功耗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故暂不考虑。

其动态功耗计算公式为:Pd=CTV2f式中,Pd---CMOS芯片的动态功耗CT----CMOS芯片的负载电容V----CMOS芯片的工作电压f-----CMOS芯片的工作频率由上式可知,CMOS电路中的功率消耗是与电路的开关频率呈线性关系,与供电电压呈二次平方关系。

低功耗芯片架构设计技术

低功耗芯片架构设计技术

低功耗芯片架构设计技术随着移动设备和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于低功耗芯片的需求越来越高。

低功耗芯片是指能够在工作过程中降低功耗,延长电池寿命的芯片。

在移动设备和物联网应用中,电池续航时间是用户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指标。

因此,如何设计出低功耗的芯片成为了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

低功耗芯片的设计涉及到多个方面的技术,下面将从架构设计、电源管理和优化算法等方面进行介绍。

对于低功耗芯片的架构设计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点是采用先进的制程技术。

随着半导体工艺的不断进步,采用先进的制程技术可以显著降低芯片功耗。

第二点是采用多核架构。

多核架构可以将任务分配到不同的核心上,并根据任务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核心运行,从而降低功耗。

第三点是采用异构架构。

异构架构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处理器集成到同一个芯片上,根据任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处理器运行,以达到功耗优化的目的。

第四点是采用低功耗的存储器和外设。

存储器和外设的功耗在整个芯片功耗中占据很大比重,采用低功耗的存储器和外设可以有效降低功耗。

电源管理是低功耗芯片设计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电源管理包括多个技术,如时钟管理、电压调节、功耗管理等。

时钟管理是指对芯片中的时钟进行控制,只在需要时才开启时钟,以降低功耗。

电压调节是指根据芯片运行的需要,动态调节电压的大小,以降低功耗。

功耗管理是指根据芯片运行的模式,动态调整芯片的工作状态,以降低功耗。

电源管理的目标是根据芯片的工作负载,使芯片工作在最佳的电源模式下,以达到功耗优化的目的。

优化算法也是低功耗芯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优化算法可以通过算法的优化来降低芯片的功耗。

常用的优化算法包括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任务调度优化、功耗模型等。

DVFS是指根据芯片的工作负载动态调整电压和频率,以降低功耗。

任务调度优化是指根据任务的特点和优先级,合理地调度任务的执行顺序和分配方式,以降低功耗。

功耗模型是指根据芯片的特点和工作负载,建立功耗模型,通过对功耗模型的优化,降低芯片的功耗。

arm mips功耗

arm mips功耗

arm mips功耗ARM和MIPS是两种常见的处理器架构,功耗是评估处理器性能和效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文将从ARM和MIPS处理器的功耗特点、功耗管理技术以及功耗优化方面进行探讨。

一、ARM处理器的功耗特点ARM处理器以其低功耗、高性能和高度集成的特点在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中被广泛应用。

ARM处理器的功耗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节能设计:ARM处理器采用了低功耗设计,通过降低电压、降低频率、关闭闲置单元等手段来降低功耗。

同时,ARM处理器采用了多层次的电源管理策略,根据不同的工作负载实施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以进一步降低功耗。

1.2 低功耗核心:ARM处理器的核心部分采用了精简指令集(RISC)架构,指令集简单且精简,执行效率高,功耗相对较低。

此外,ARM 处理器还采用了流水线技术、超标量技术、预测执行技术等,进一步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和功耗效率。

1.3 异构计算:ARM处理器支持异构计算,可以通过配置多个不同功能的处理器核心,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核心处理,以实现功耗的均衡分配和性能的最优化。

二、MIPS处理器的功耗特点MIPS处理器是一种经典的RISC架构处理器,其功耗特点与ARM处理器有些相似,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2.1 低功耗设计:MIPS处理器采用了类似于ARM处理器的低功耗设计,通过降低电压、降低频率、关闭闲置单元等方式来降低功耗。

MIPS处理器还采用了功耗管理单元(PMGU)来监测和控制处理器的功耗,以实现动态功耗管理。

2.2 高效能设计:MIPS处理器的指令集也是精简且高效能的,指令集结构简单清晰,执行效率高,功耗相对较低。

MIPS处理器还采用了流水线技术和超标量技术等,进一步提高了处理器的性能和功耗效率。

2.3 可配置性强:MIPS处理器具有较高的可配置性,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定制,以实现功耗的优化和性能的最优化。

MIPS处理器还支持多核心设计,可以将不同的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核心,以实现功耗的均衡分配。

arm体系结构特点

arm体系结构特点

arm体系结构特点
ARM 体系结构是一种广泛使用的 32 位微处理器体系结构,具有以下特点:
1. 简单的指令集:ARM 指令集是一种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指令集,它具有固定长度的指令和简单的指令格式。

这种简单的指令集可以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和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指令的解码时间。

2. 高效的流水线:ARM 体系结构采用了高效的流水线技术,可以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多条指令。

这种流水线技术可以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和效率,从而提高处理器的性能。

3. 低功耗设计:ARM 体系结构采用了低功耗设计,可以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降低处理器的功耗。

这种低功耗设计对于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非常重要,可以延长设备的电池寿命。

4. 可扩展性:ARM 体系结构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寄存器和指令来扩展处理器的功能。

这种可扩展性可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例如多媒体处理、网络通信等。

5. 支持Thumb 指令集:ARM 体系结构还支持 Thumb 指令集,这是一种 16 位的指令集。

Thumb 指令集可以在不损失性能的情况下减少代码的大小,从而节省存储空间。

6. 强大的异常处理机制:ARM 体系结构具有强大的异常处理机制,可以处理各种硬件和软件异常。

这种异常处理机制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ARM 体系结构具有简单的指令集、高效的流水线、低功耗设计、可扩展性、支持Thumb 指令集和强大的异常处理机制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 ARM 体系结构成为了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领域的主流处理器体系结构。

如何在芯片设计中实现低功耗设计

如何在芯片设计中实现低功耗设计

如何在芯片设计中实现低功耗设计在当今的科技时代,芯片作为各种电子设备的核心组件,其性能和功耗表现至关重要。

随着便携式设备、物联网设备的广泛应用,对芯片低功耗设计的需求日益迫切。

低功耗设计不仅能够延长电池续航时间,还能降低设备的散热要求,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那么,如何在芯片设计中实现低功耗设计呢?首先,我们要从工艺选型入手。

选择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艺是降低芯片功耗的基础。

较新的工艺节点通常具有更小的晶体管尺寸和更低的工作电压,这有助于减少静态功耗和动态功耗。

例如,从 28 纳米工艺升级到 14 纳米工艺,甚至更先进的 7 纳米、5 纳米工艺,能够显著降低漏电电流,从而降低静态功耗。

在电路设计方面,需要精心规划电路结构。

采用低阈值电压的晶体管可以降低开关功耗,但同时也会增加漏电功耗,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

合理设计电源网络,减少电源线上的电阻和电容,能够降低电源压降和功耗。

此外,使用多阈值电压技术,将关键路径上的晶体管设置为低阈值电压以提高性能,非关键路径上的晶体管设置为高阈值电压以降低功耗,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时钟网络的设计对于功耗控制也极为关键。

时钟信号在芯片中分布广泛,其翻转频率和驱动负载都会产生大量功耗。

通过采用时钟门控技术,在不需要时钟的模块关闭时钟信号,可以显著降低动态功耗。

同时,优化时钟树的结构,减少时钟偏差和抖动,也能提高芯片的性能和降低功耗。

在系统架构设计层面,合理划分功能模块和优化模块之间的通信方式能够有效降低功耗。

采用分层式架构,将不同性能和功耗需求的模块分开,可以更好地进行电源管理。

对于一些不常使用的模块,可以采用电源关断技术,在其空闲时关闭电源,以节省功耗。

算法优化也是实现低功耗设计的重要途径。

在数字信号处理、图像处理等领域,通过优化算法减少计算量和数据传输量,可以降低芯片的工作负荷和功耗。

例如,采用更高效的压缩算法、减少冗余计算等。

在存储系统设计方面,选择合适的存储类型和优化存储访问方式能够降低功耗。

arm处理器 参数

arm处理器 参数

arm处理器参数ARM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处理器架构,它在移动设备、嵌入式系统和服务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ARM架构具有以下参数特点:1.简化架构:ARM处理器采用精简指令集计算(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ing,RISC),使得指令集更简洁,指令操作更高效。

这使得ARM处理器的设计更为简单,占用更少的芯片面积,带来更低的功耗和成本。

2.多核架构:ARM处理器可以以多核的方式运行,以满足不同应用的需求。

它能够灵活地扩展处理核心数量,从而提供更强大的计算性能和并行处理能力。

3.低功耗设计:ARM处理器的低功耗设计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移动设备和嵌入式系统。

ARM架构使用较短的指令长度和低电压操作,以降低功耗。

此外,ARM处理器还支持功耗管理技术,如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和睡眠模式,以进一步减少功耗。

4.高性能:尽管ARM处理器的设计以低功耗为主,但它们在性能方面并不逊色。

ARM架构通过优化指令流水线、提高指令并行度和增加缓存容量等方式,不断提升处理器的性能。

此外,ARM处理器还可以集成多个专用硬件模块,如浮点单元、加速器和图像处理单元,以提供更强大的计算能力。

5.易于集成和定制:ARM处理器的架构设计非常灵活。

它可以根据设备的需求进行裁剪和定制,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功耗平衡。

此外,ARM处理器的开放架构使得它易于集成其他硬件模块和扩展接口,从而实现更高的系统集成度和灵活性。

6.多平台支持:ARM处理器的架构设计使得它可以在不同平台上运行,包括移动设备、嵌入式系统、智能家居、工业控制和服务器等。

这使得开发者可以使用相同的软件代码和开发工具,提高开发效率和跨平台兼容性。

综上所述,ARM处理器具有简化架构、多核架构、低功耗设计、高性能、易于集成和定制以及多平台支持等特点。

这些参数使得ARM处理器成为广泛应用的处理器架构,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芯片低功耗设计方法

芯片低功耗设计方法

芯片低功耗设计方法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芯片低功耗设计这事儿。

你想啊,芯片就像一个小贪吃鬼,如果不控制好功耗,那电就被它呼呼地吃掉啦。

一种方法呢,就是优化电路结构。

这就好比给小芯片盖房子,原来可能盖得有点乱,这里一个房间,那里一个过道的,很浪费空间和能量。

现在呢,把结构设计得更简洁合理,就像把房子规划成高效的格局,每个部分都紧凑又实用,这样电流在里面跑的时候就不会做太多无用功啦。

还有哦,降低电压也是个超棒的点子。

芯片工作的时候电压太高,就像人一直处于特别兴奋的状态,消耗肯定大呀。

适当降低电压,就像是让芯片从蹦蹦跳跳变成慢慢散步,消耗的能量自然就少了。

不过呢,这得拿捏好度,电压降得太低,芯片可能就不好好工作啦,就像人走得太慢也到不了目的地一样。

时钟管理也很重要呢。

时钟就像芯片的心跳,要是心跳太快,那消耗的能量肯定多。

通过合理地控制时钟频率,让芯片在不需要那么快“心跳”的时候慢下来。

比如说芯片在处理简单任务的时候,就没必要让时钟滴答滴答那么快啦,就像人休息的时候心跳也会慢一些,这样就能省不少电。

另外呀,在芯片休眠模式上做文章也很有趣。

当芯片不需要工作的时候,就让它美美地睡一觉,进入休眠模式。

这时候它就像小动物冬眠一样,几乎不消耗什么能量。

等到有任务来了,再把它唤醒。

这就需要设计巧妙的唤醒机制,就像给小芯片设置一个温柔的闹钟,既不能太吵把它一下子吓醒,又能及时把它叫起来干活。

在工艺方面也有办法哦。

现在的芯片制造工艺越来越精细,采用一些低功耗的工艺技术,就像给芯片穿上一件轻便又保暖的衣服。

新的工艺可以让芯片在运行的时候更节能,就像新衣服的材料又好又轻便,穿起来还暖和,还不费太多能量。

总之呢,芯片低功耗设计就像是一场精心的策划,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就像照顾一个小宝贝一样,既要让它好好工作,又不能让它太费电啦。

ARM平台的低功耗软件设计和编写

ARM平台的低功耗软件设计和编写

ARM 平台的低功耗软件设计和编写
我们这些软件工程师都热衷于为我们遇到的问题找出完美的解决方案。

但奇怪的是,我们会发现在这个特定的领域,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

聪明的技巧可能会节省一些功率,但是这个领域是由其他更简单的因素支配的。

就象房间里有几头很大的大象,我们必须要先小心翼翼地猎取我们可以看到的大象,然后再花精力去猎捕体型小的动物。

在考量某个系统的功耗时,重要的是要弄清楚我们实际测量的对象是什幺。

我们说的节省功耗可能意味着几个方面。

它意味着功率还是能量。

实际上,我们既需要功率也需要能量。

大多数手持便携式设备均具有以下两个不同的预算:功率预算它管理着瞬间功耗、避免过热或产生热应力,而能量预算则管理着长期使用的能量总数。

而软件则需要满足短期的功率预算和长期的能量预算。

很明显,我们可以把任何设备的功耗降低到接近零,只要不让它做任何操作或任何有意义的操作即可!不得已的是,实现有用的功能就需要耗费能量。

因此,我们只能在有意义的操作和节能二者中不断采取折衷方案。

为了实现所需的功能,我们必须耗能;但我们必须尽量确保以节能的方式来实现这些功能。

ARM架构下显示子系统低功耗策略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ARM架构下显示子系统低功耗策略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ARM架构下显示子系统低功耗策略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移动设备的广泛应用,低功耗技术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ARM架构下,显示子系统作为移动设备中最主要的功耗模块之一,其功耗占比很高。

因此,针对显示子系统的低功耗策略设计与实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ARM架构下显示子系统的功耗分析和低功耗策略的设计与实现。

在研究方法上,将采用以下步骤进行:1. 显示子系统功耗分析:首先对ARM架构下的显示子系统进行功耗分析,确定其主要功耗特征和影响因素。

2. 低功耗策略设计:根据显示子系统的功耗特征和影响因素,设计针对其低功耗的策略,包括动态调节显示屏亮度、降低刷新率、尽量避免额外的处理等措施。

3. 低功耗策略实现:使用C语言实现显示子系统的低功耗策略,并在ARM架构的开发板上进行测试和优化。

三、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成果:1. 显示子系统功耗分析:分析显示子系统的功耗特征和影响因素,为低功耗策略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 低功耗策略设计:设计针对显示子系统的低功耗策略,有效降低显示子系统的功耗,并对策略进行评估和优化。

3. 低功耗策略实现:使用C语言实现显示子系统的低功耗策略,并在ARM架构的开发板上进行测试和验证。

四、进度计划第一阶段(前2个月):对ARM架构下的显示子系统进行功耗分析,并调研先前已有的低功耗策略。

第二阶段(中间3个月):设计针对显示子系统的低功耗策略,并进行初步实现。

第三阶段(后3个月):完善低功耗策略的实现,进行测试和优化。

最终撰写毕业论文。

五、参考文献1. Hsu, C.-H. (2015). Energy-Efficient OLED Display Management for Portable Devi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VLSI) Systems, 23(5), 982–993.2. Lee, J.-K., & Park, S. (2013). Energy-efficient video decoding on mobile devices with ARM big.LITTLE architecture. 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73(1), 31–39.3. Zhao, X., & Choi, W. (2016). Power-Aware Display Management Using Dynamic Adaption of LCD Frame Rate in Mobile Device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62(3), 269–274.。

针对ARM CA5处理器的系统级低功耗设计

针对ARM CA5处理器的系统级低功耗设计

针对ARM CA5处理器的系统级低功耗设计ARM CA5系列处理器是智能手机基带芯片中的主要处理器,主要完成智能手机和基站之间的数据同步和加密解密等功能。

为了降低移动设备功耗,本文针对ARM CA5处理器开展了相关系统级低功耗设计工作,主要工作包括:1)对国内外常用的芯片低功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一方面,从数字电路角度对功耗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另一方面,结合公司项目特点,从系统级分析ARM CA5系列处理器功耗的来源。

2)采用动态电压频率调整技术,即DVFS(Dynamic Voltage Frequency Scaling),通过系统功耗控制单元SPCU(System Power Control Unit)来配置和管理ARM CA5系列处理器的电压和频率,实现模块中各个内核在不同性能水平间的动态切换和LMU(Local Memory Unit)工作状态的动态调节,依据“升频先升压,降压先降频”的原则有序调整ARM CA5各个内核的供电电压和时钟频率,从而完成内核性能水平的切换,降低内核功耗。

3)针对ARM CA5内部存储模块LMU,从工作模式方面进行低功耗设计,根据ARM CA5内核以及其他模块访问LMU的频率来动态切换LMU的工作模式,从而降低LMU部分的功耗。

4)为了验证本文在ARM处理器CA5系列系统级低功耗设计的可行性,采用功耗仿真平台Power Artist对设计的门电路进行了功耗仿真。

结果表明,采用DVFS 技术后,ARM CA5内核部分的功耗降低了29%。

LMU的静态功耗采用了本设计的方案后降低了60%以上。

综上,本论文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系统功耗,在一定程度可以缓解智能手机芯片的功耗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入式系统中的低功耗设计2008-12-31 18:19:55 作者:电子之都来源:电子之都浏览次数:59 网友评论 0 条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嵌入式系统(Embedded system)已经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最具增长力的一个分支。

随着手机、PDA、GPS、机顶盒等新兴产品的大量应用,嵌入式系统的市场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IDC预测),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也成为软硬件工程师越来越关心的话题。

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中,低功耗设计(Low-Power Design)是许多设计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嵌入式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和移动性较强的产品中去,而这些产品不是一直都有充足的电源供应,往往是靠电池来供电,所以设计人员从每一个细节来考虑降低功率消耗,从而尽可能地延长电池使用时间。

事实上,从全局来考虑低功耗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越来越迫切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低功耗设计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综合考虑:1.处理器的选择2.接口驱动电路设计3.动态电源管理4.电源供给电路的选择下面我们分别进行讨论:一、处理器的选择我们对一个嵌入式系统的选型往往是从其CPU和操作系统(OS)开始的,一旦这两者选定,整个大的系统框架便选定了。

我们在选择一个CPU的时候,一般更注意其性能的优劣(比如时钟频率等)及所提供的接口和功能的多少,往往忽视其功耗特性。

但是因为CPU是嵌入式系统功率消耗的主要来源---对于手持设备来讲,它几乎占据了除显示屏以外的整个系统功耗的一半以上(视系统具体情况而定),所以选择合适的CPU对于最后的系统功耗大小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般的情况下,我们是在CPU的性能(Performance)和功耗(Power Consumption)方面进行比较和选择。

通常可以采用每执行1M次指令所消耗的能量来进行衡量,即Watt/M IPS。

但是,这仅仅是一个参考指标,实际上各个CPU的体系结构相差很大,衡量性能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分析一些细节。

我们把CPU的功率消耗分为两大部分:内核消耗功率PCORE和外部接口控制器消耗功率PI/O,总的功率等于两者之和,即P=PCORE+PI/O。

对于PCORE,关键在于其供电电压和时钟频率的高低;对于PI/O来讲,除了留意各个专门I/O控制器的功耗外,还必须关注地址和数据总线宽度。

下面对两者分别进行讨论:1、CPU供电电压和时钟频率我们知道,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中,CMOS电路的静态功耗很低,与其动态功耗相比基本可以忽略不计,故暂不考虑。

其动态功耗计算公式为:Pd=CTV2f式中,Pd---CMOS芯片的动态功耗CT----CMOS芯片的负载电容V----CMOS芯片的工作电压f-----CMOS芯片的工作频率由上式可知,CMOS电路中的功率消耗是与电路的开关频率呈线性关系,与供电电压呈二次平方关系。

对于一颗CPU来讲,Vcore电压越高,时钟频率越快,则功率消耗越大。

所以,在能够满足功能正常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低电压工作的CPU能够在总体功耗方面得到较好的效果。

对于已经选定的CPU来讲,降低供电电压和工作频率,也是一条节省功率的可行之路。

2、总线宽度我们还经常陷入一个误区,即:CPU外部总线宽度越宽越好。

如果我们仅仅从数据传输速度上来讲,也许这个观点是对的,但如果在一个对功耗相当敏感的设计来说,这个观点就不一定正确了。

同样引用公式Pd=CTV2f ,对于每一条线(地址等数据线)而言,都会面临这样的功率消耗,显而易见,当总线宽度越宽的时候,功耗自然越大。

每条线路的容性负载都不太一样,但一般都在4~12PF之间。

我们来看下面一个例子:一片1Mbit Flash通过8bit和16bit 的总线与CPU相连,总线频率为4MHZ ,总线电压为3.3V。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由上可见,采用16-bit总线和采用8-bit总线会有3.7mw的功耗差异。

当然,如果需要大量频繁地存取数据的场合下,用8-bit总线不见得会经济,因为增加了读写周期。

另外,从上面的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到:如果CPU采用内置Flash的方式,也可大大地降低系统功率消耗。

二、接口驱动电路的低功耗设计接口电路的低功耗设计,往往是容易被大家所忽略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我们除了考虑选用静态电流较低的外围芯片外,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上拉电阻/下拉电阻的选取2.对悬空脚的处理3.Buffer的必要性通常我们习惯随意地确定一个上拉电阻值,而没有经过仔细地计算。

现在我们来简单计算一下,如果在一个3.3V的系统里用4.7KΩ为上拉电阻,当输出为低的时候,每只脚上的电流消耗就为0.7mA,如果有10个这样的信号脚时,就会有7mA电流消耗在这上面。

所以我们应该在考虑在能够正常驱动后级的情况下(即考虑IC的VIH或VIL),尽可能选取更大的阻值。

现在很多应用设计中的上拉电阻值甚至高达几百KΩ。

另外,当一个信号在多数情况下时为低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考虑用下拉电阻以节省功率。

CMOS器件的悬空脚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因为CMOS悬空的输入端的输入阻抗极高,很可能感应一些电荷导致器件被高压击穿,而且还会导致输入端信号电平随机变化,导致C PU在休眠时不断地被唤醒,从而无法进入休眠状态或其他莫名其妙的故障,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将未使用到的输入端接到VCC或地。

Buffer有很多功能,如电平转换,增加驱动能力,数据传输的方向控制等等,但如果仅仅基于驱动能力的考虑增加Buffer的话,我们就应该慎重考虑了,因为过驱动会导致更多的能量被白白浪费掉。

所以我们应该仔细检查芯片的最大输出电流IOH和IOL是否足以驱动下级IC,如果可以通过选取合适的前后级芯片来避免Buffer的使用,对于能量来讲是一个很大的节约。

三、动态电源管理(DPM)所谓动态的电源管理就是在系统运行期间通过对系统的时钟或电压的动态控制来达到节省功率的目的,这种动态控制是与系统的运行状态密切相关的,这个工作往往通过软件来实现。

1、选取不同工作模式如前所述,系统时钟对于功耗大小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所以我们除了着重于满足性能的需求外,还必须考虑如何动态地设置时钟来达到功率的最大程度节约。

CPU内部的各种频率都是通过外部晶振频率经由内部锁相环(PLL)倍频式后产生的。

于是,是否可以通过内部寄存器设置各种工作频率的高低成为控制功耗的一个关键因素。

现在很多CPU都有多种工作模式,我们可以通过控制CPU进入不同的模式来达到省电的目的。

我们以SAMSUNG S3C2410X (32bit ARM 920T内核)为例,它提供了四种工作模式:正常模式、空闲模式、休眠模式、关机模式,各种模式的功耗如下:由上图可见,CPU在全速运行的时候比在空闲或者休眠的时候消耗的功率大得多。

省电的原则就是让正常运行模式远比空闲、休眠模式少占用时间。

在类似PDA的设备中,系统在全速运行的时候远比空闲的时候少,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使CPU尽可能工作在空闲状态,然后通过相应的中断唤醒CPU,恢复到正常工作模式,处理响应的事件,然后再进入空闲模式。

2、关闭不需要的外设控制器一般来讲,CPU都提供各种各样的接口控制器,如I2C、I2S、LCD、Flash、Timer、UA RT、SPI、USB等等,但这些控制器在一个设计里一般不会全部都用到,所以我们对于这些不用的控制器往往任其处于各种状态而不用花心思去管。

但是,当你想尽可能节省功耗的情况下,则必须关注它们的状态,因为如果不将其关闭,即使它们没有处于工作状态,但是仍然会消耗电流。

仍以S3C2410X来讲: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设置寄存器我们可以有选择地关闭不需要的功能模块,以达到节省电的目的,比如在我们的实际应用中,ADC、I2C、I2S和SPI都没有用到,通过C LKCON寄存器的设置,我们可以节省2mA的电流。

当然,也可以动态关闭一些仍然需要的外设控制器来进一步节省能量。

如在空闲模式下,CPU 内核停止运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关闭一些其他的外设控制器,如USB,SDI,FLASH等,只要保证唤醒CPU的I/O控制器正常工作即可,如通过UART唤醒,则UART控制器不能被关闭。

等到CPU被唤醒后,再将USB、SDI、Fl ash等控制器再打开。

上面两种方式只是动态电源管理的最为简单的实现。

在这两种方式中,一种是通过改变了系统的时钟频率,另一种是通过控制外设控制器的开关来达到节约能量的目的。

在最近的研究中,已经有人把目光投入到了同时动态改变处理器的电压和频率来进一步节省功率,如IBM和MontaVista合作进行的嵌入式系统的动态电源管理的研究。

这是一个更为复杂、也更为系统的工程,它涉及了从硬件到操作系统以及应用层的有关内容。

四、电源供给电路在数字电路设计中,工程师往往习惯于采用最简单的方式来完成电源的设计,但在对功耗要求严格的情况下,我们就必须对采用何种电压变换结构仔细考虑一番再做决定。

通常来讲,我们有以下几种进行电压转换的方式:1.线性稳压(Linear Regulator)2.DC to DC3.LDO(Low Drop-Out)其中LDO本质上还是一种线性稳压,主要用于压差较小的场合。

所以我们将其合并为线性稳压来谈。

对于线性稳压来说,其特点时电路结构简单,所需元件数量少,输入和输出压差可以很大,但其致命弱点就是效率低,功耗高。

其效率η完全取决于输出电压大小。

下图是线性稳压器LM7805的输出电流大小相对压差的曲线图。

由图中可见,压差越大,可提供的最大输出电流越小。

假设采用LM7805,输入12V,输出电压为5V,压差为7V, 输出的电流为1A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计算出消费在线性稳压器上的功率为P=ΔV*IOUT=7*1=7w,效率仅为η=5×1/(5*1+7*1)=41.7%,由这个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有一大半功率消耗在IC本身上。

DC to DC电路的特点是效率高,升降压灵活,但缺点时电路相对复杂,干扰较大。

一般常见的由Boost和Buck两种电路,前者用于升压,后者用于降压,示意图如下:这两种电路的核心是通过MOS管的开关来控制电感和电容间的能量转换。

调节MOS管栅极脉冲信号的占空比可以控制MOS管的导通和关闭,从而改变输出电压的高低。

下图是一个从12V转换到5V的DC to DC电路图,其控制IC采用国家半导体(NS)的LM2596,实际是采用Buck电路,其MOSFET和相关的控制电路位于芯片内部,其转换效率图如下:由转换效率图可见,当输入为12v,输出为5v时,转换效率约为82%,为线性稳压器转换效率的一倍。

LM2596的开关频率为固定的130KHZ,如果我们提升器件的开关频率,如采用NS的LM2676时(260KHZ开关频率),在同样的应用条件下,效率可达88%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