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生字词整理
高一语文必修 上册(新教材)第七单元《故都的秋》知识点清单
![高一语文必修 上册(新教材)第七单元《故都的秋》知识点清单](https://img.taocdn.com/s3/m/172aa62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5f.png)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新教材)第七单元第七单元《故都的秋》知识点清单14 故都的秋一、重点剖析1. “故都”就是北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把标题写成“北平的秋”?答案:作者之所以不用“北平”而用“故都”入题,是因为“故都”更能体现散文的抒情性。
“故”给人以历史悠久之感,也蕴含着怀念之情;“故都”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秋”确定了描写的内容。
“故都”与“秋”结合在一起,暗含着一种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境界。
以此为题,明确而深沉。
2.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是文章的“文眼”,其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答案:(1)特点:①运用了排比手法,文气顺畅;②先用了两个单音节词“清”“静”,又以一个双音节词“悲凉”结尾,有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
(2)作用:概括全文意旨,奠定全文感情基调,总领下文。
作者借写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来表现自己因迷惑、抑郁、失望而徘徊的忧思与落寞之情;或者说,正因为作者有这样的心情,才感到故都的秋特别地来得“清”“静”“悲凉”。
3. 为什么作者对“陶然亭的芦花”等著名风景的描写只是点到即止,却着力描写家家户户到处可见的秋景?答案这是由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决定的。
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他的内心投下了忧郁和凄凉的阴影,他追求“清”“静”,内心笼罩着淡淡的“悲凉”。
正因为如此,作者对“陶然亭的芦花”等著名风景的描写只是点到即止,而选择了最能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家家户户到处可见的秋景来着力描写。
在作者笔下,萧索的秋意与落寞的秋情是统一的。
4. 为了体现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作者精心描绘了五个画面,请给每个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在这五个画面中,作者是如何突出故都的秋的特点的?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
5. “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可否改为“简直像是每一户的家虫”?答案:不能。
“家家户户”运用叠字,不仅使文章具有韵律美,还说明秋蝉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养在家里”则进一步拉近了秋蝉与家之间的距离,给人一种亲近感;“家里”既呼应了前面的“家家户户”,又照应了后面的“家虫”。
职高语文 故都的秋复习要点
![职高语文 故都的秋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68b7ffc0b1c59eef9c7b443.png)
《故都的秋》复习要点一、作者生平、作品(1)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
浙江省富阳县人。
我国现代浪漫主义小说家、散文家。
2008年,是他一百零二年诞辰。
(2)1921年7月,发表第一部小说集《沉沦》。
1923年,发表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银灰色的死》;中篇小说《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等。
(3)其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触,文笔优美,自成一家。
出版有《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达夫日记集》和《郁达夫选集》等。
散文代表作《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
(4)1913年留学日本,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发起了创造社。
1928年加入太阳社。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1937年抗战爆发后,赴武汉参加抗日救国运动,后在南洋从事抗日工作,一九四五年九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苏门达腊。
郁达夫,终年49岁, 1952年被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现代文学评论家胡俞之:“在中国文学史上,将永远刻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在中国人民抗法西斯战争的纪念碑上,也将永远铭刻着郁达夫的名字。
”二、题解①“故都”既有深切的向往、眷恋之情,又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流露了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②从语法上分析,“故都”是修饰语,限定了描写的地点是北京,即暗示了所写之景是故都所特有;③“秋”是中心词,确定了描写的内容和时节,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是写秋景。
故都的秋景、秋物又是作家在现实中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的折光和反射。
三、主题思想本文紧扣故都的秋的秋味,抓住清、静、悲凉的特点,描绘了北国秋天富有特色的景物,抒发了赞美、眷念故都自然风光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落寞之感。
四、本文名句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故都的秋字词整理
![故都的秋字词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912bdad2f60ddccda38a0d7.png)
2. 古都的秋
一.生难字注音
凋(diāo)敝混沌(hùn dùn)潭柘(zhè)寺一椽(chuán)破屋喇(l ǎ)叭疏(shū)落落蕊(ruǐ)细腻(nì)夹(jiá)袄平仄(zè)歧(qí)韵橄(gǎn)榄颓(túi)废散文钞(chāo) 萧(xiāo)索普陀(tuó)山馍(mó)鲈(lú)鱼驯(xùn)鸽房檩(lǐn) 槐(huái)树
二.多音字辨析
干:干(gān)预
树干(gàn)
混:混(hún)蛋/~球儿/~水摸鱼(同“浑”,意义为“浑浊”“糊涂”)
混(hùn)淆
夹:夹(jiā)板/~缝/`生/~杂/~子
夹袄( jiá)(仅表衣被等“双层的”读该音)
夹(gā)肢窝(同“胳肢窝”)
三.形似字辨析
(1)槐(huái)树魁(kuí)伟愧(kuì)疚瑰(guī)宝鬼魅(mèi)
(2)陪(péi)衬蓓(bèi)蕾赔(péi)偿
(3)喇(lǎ)叭咳嗽(sòu)
(4)歧(qí)路崎(qí)岖
(5)房椽(chuán)缘(yuán)故
(6)陪衬(chèn)思忖(cǔn)
四.容易写错的词语
疏疏
..落落像.样色彩.部分.颂.赞
(刘红枚整理归纳)。
北师大版高二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故都的秋知识点
![北师大版高二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故都的秋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153bea0b1c59eef8c7b4c7.png)
北师大版高二年级语文下学期二单元故都的秋知识点导读:本文是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故都”两字指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那么同学们赶快一起来看看故都的秋知识点!【原文欣赏】《故都的秋》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浑浑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象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沈的地方。
故都的秋好词好句摘抄精选素材整理
![故都的秋好词好句摘抄精选素材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854cc4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4.png)
<meta charset="utf-8"/><h1>故都的秋好词好句摘抄精选素材整理</h1><div id="data527529"><p>《故都的秋》系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p><p style="text-align:center"></p><h2>故都的秋好词好句摘抄</h2><p>“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了。
”这样的秋雨总是萧条的。
一场秋雨过后,空气都变的透明的了。
我常在窗前看着秋雨悄然而落,也常夜晚静听秋雨落在残败的树叶上。
那种心境,是非不在秋天素不能体会的。
更如作者在文中所述“一层秋雨一层冻”,渐渐地我会感到有些寒意。
</p><p>多明媚的秋天哪,这里,再也不是焦土和灰烬,这是千万座山风都披着红毯的.旺盛的国土。
那满身嵌着弹皮的红松,仍然活着,傲立在高高的山岩上,山谷中汽笛欢腾,白望在稻田里缓缓飞翔。
</p><p>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比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比起北国的秋来,正象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p><p>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呼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一当在这个时候,便是秋了,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故都的秋》知识点总结
![《故都的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77e80f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b.png)
知识点概述故都的秋写作背景: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居住近三年,这段时间里,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的游记散文。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
作者在对北平秋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
“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
知识点总结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幼名荫生,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革命烈士、诗人。
著作书目:《沉沦》(短篇小说集)1921年,泰东《茑萝集》(小说、散文合集)1923年,泰东《小说论》(理论)1926年,光华《文艺论集》(理论)1929年,光华《戏剧论》(理论)1926年,商务《寒灰集》(《达夫全集》第1卷)1927年,创造社《文学概说》(理论)1927年,商务《日记九种》1927年,北新《鸡肋集》(《达夫全集》第2卷)1927年,创造社《过去集》(《达夫全集》第3卷)1927年,开明《孤独者的愁哀》(戏剧集)1927年,创造社《迷羊》(中篇小说)1928年,北新《奇零集》(《达夫全集》第4卷)1928年,开明《达夫代表作》(小说、散文合集)1928年,上海春野书店;1930年,现代《敝帚集》(达夫全集》第5卷)1928年,现代《在寒风里》(小说、散文合集)1929年,厦门世界文艺书社《薇蕨集》(《达夫全集》第6卷)1930年,北新《她是一个弱女子》(中篇小说)1932年,湖风《仟余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年,天马《达夫自选集》(小说、散文合集)1933,天马《断残集》(《达夫全集》第7卷)1933年,北新《浙东景物纪略》(散文集)1933年,浙江铁路局《屐痕处处》(散文集)1934年,现代《达夫日记集》1935年,北新《达夫短篇小说集》(上下册)1935年,北新《达夫游记》(散文集)1939年,创造社《达夫散文集》1936年,北新《闲书》(散文集)1936,良友《我的忏悔》(散文集)1936,良友《藤十郎的恋》(剧本)1937,上海文化书局《郁达夫文集》(小说、散文合集)1948,春明《达夫诗词集》1948,广州宇宙风社《郁达夫游记》(散文集)1948,上杂《郁达夫选集》(小说、散文合集)1951,开明;1954,人文《郁达夫南游记》(散文集)1956,香港世界书局《郁达夫选集》(小说、散文、政论合集) 1959,人文《郁达夫诗词钞》 1962,香港上海书局《达夫文艺论文集》(1—3卷)1978,香港港青出版社《郁达夫诗词抄》1981,浙江人民《郁达夫文集》(1一12册)1982,花城《达夫书简》1982,天津人民《郁达夫游记集》(散文集)1982,浙江人民《郁达夫抗战诗文抄》 1982,福建人民《郁达夫致王映霞书简》 l982,天津人民《郁达夫小说集(上下册)1983,浙江文艺《郁达夫日记集》1984,陕西人民《郁达夫散文选集》1985,上海文艺《郁达夫散文集》 1985,浙江文艺《郁达夫文选集》 1985,浙江文艺《郁达夫日记集》 1986,浙江文艺《沉沦》(短篇小说集)1986,百花《郁达夫书信集》 1987,浙江文艺《沉沦.迷羊》(短篇小说集)1988,人文著名作品:中篇小说《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银灰色的死》,《北平的四季》,《茫茫夜》。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知识素材积累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知识素材积累](https://img.taocdn.com/s3/m/c2d7e44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0.png)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知识素材积累字词积累1.词义辨析泻泄“泻”是指液体(从上往下)快速流出。
如一泻千里、倾泻等。
“泄”是液体或气体(横向)快速排出。
如排泄、泄露、泄气、发泄等。
风致风韵风致:①美的姿态。
②风味,风趣。
风韵:①风度神韵(多指女子)。
②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
幽僻幽静【相同点】两者都有“不热闹”的意思。
【不同点】两者的侧重点不同。
“幽僻”多指环境幽美偏远,重在强调地方偏远。
“幽静”则指环境幽雅寂静,不嘈杂,重点强调没有声响,非常安静。
袅娜婀娜【相同点】都是形容词,都有“柔软美好”之意。
【不同点】“袅娜”,①形容草木柔软细长;②形容女子姿态优美。
“婀娜”,形容姿态柔软而美好。
萧索萧条萧瑟萧疏【相同点】这四个词语都有“凄凉、缺乏生机”的意思。
【不同点】“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
“萧条”,①寂寞冷落,毫无生气;②资本主义社会中紧接着周期性经济危机之后的一个阶段,其特征是工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物价低落,商业萎缩。
“萧瑟”,①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②形容冷落、凄凉。
“萧疏”,①萧条荒凉;②稀疏,稀稀落落。
颓败颓废颓靡颓丧颓唐【相同点】这五个词语都有“衰败、消沉”之意。
【不同点】“颓败”,衰落、腐败。
“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颓靡”,颓丧,不振作。
“颓丧”,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颓唐”,精神萎靡。
安静幽静寂静清净【相同点】这六个词语都有“静”的意思。
【不同点】“宁静”,侧重于“安宁”,多用于心情、环境。
“安静”,强调无声音或侧重于“安稳”,多用于环境或生活。
“幽静”,强调¨幽雅”,多用于环境。
“寂静”,强调没有一点声响,比“安静”程度深,多用于环境。
“平静”,强调没有不安、动荡,多用于环境或心情。
“清静”,强调不嘈杂,多用于环境。
【相同点】二者均有“欣赏”的意思【不同点】“赏玩”指欣赏玩味。
如:赏玩古董。
“赏识”指认识到某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多用于上对下)。
如:博得赏识。
故都的秋生字词整理
![故都的秋生字词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2e37c26a216147916112814.png)
故都的秋生字词整理《故都的秋》混混沌沌:hun hun dun dun 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
原文: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的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
赏玩:shang wan 欣赏玩味(景物、艺术品等)。
原句: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姿态:zi tai领略:ling lue 了解事务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他的滋味。
原文:求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
碧绿:bi lu原句: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一椽破屋:yi chuan po wu 这里指普通平房。
原句: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疏疏落落:shu shu luo luo 稀疏零落。
原文: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点缀:原文: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落蕊:luo rui原句: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细腻:xi ni 精细光滑。
原文: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落寞:luo mo 寂寞;冷落,也作落漠。
原文: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淮南子说山》“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原句: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啼唱:ti chang原句: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嘶叫:si jiao原句: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平仄:ping ze 平声和仄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原句: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橄榄:gan lan(1)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花白色,果实长椭圆形,两端稍尖,绿色,可以吃,也可入药。
《故都的秋》学案课后语言知识总结
![《故都的秋》学案课后语言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f239bf1910ef12d2af9e7b4.png)
《故都的秋》课后语言知识积累(1)知识积累凋.谢(diāo )混.混沌.沌(hùn dùn)椽.子(chuán)馍馍..(mï)落蕊.(ruǐ)平平仄仄..(zâ)嘶.叫(sī)疏.落(shū)颓.废(tuí)鲈.鱼(lú)廿.四桥(niàn)柘.木(zhâ)(2)多音字辨识露(lù)露.水混(hún )混.蛋(lîu)露.马脚(hùn )混.乱屏(bǐng )屏.息度(duï)忖度.(píng)屏.风(dù)温度.(3)形近字辨析沌.(hùn )混沌.驯.(xùn )驯.化钝.(dùn )鲁钝.训.(xùn )训.练蟀.(shuài )蟋蟀.啼.( tí)啼.唱摔.(shuāi )摔.跤谛.(dì)真谛.抄.(chāo )抄.写抄.袭钞.(chāo)钞.票钞.(抄.)录散文钞.(4)词语解释【混混沌沌】此词语有两个意思:①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②形容人糊里糊涂、不务正业、无知无识的样子。
【萧瑟】此词语有两个意思:①形容风吹树林时悉悉索索的声音。
如:秋风萧瑟。
②形容冷清、凄凉的情景。
如:门庭萧瑟。
【疏疏落落】稀疏零落。
【落寞】冷落、寂寞。
【平平仄仄起来】意即推敲起字的韵律来。
【秋士】古时候指到了暮年却仍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潜意识】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椽子】古时用木材建造房屋,椽子,即放在檩木上架着木板或瓦的木条。
(5)近义词辨析①颓败颓靡颓丧颓废颓唐颓败:衰落、腐败。
如:国力颓败。
颓靡:指情绪不振作,与颓丧意思接近。
如:士气颓靡。
颓丧:指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与颓靡意思接近。
《故都的秋》生字词、词语解释积累【必修上册第14课】
![《故都的秋》生字词、词语解释积累【必修上册第14课】](https://img.taocdn.com/s3/m/a13dcf6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b.png)
《故都的秋》生字词、词语解释积累【必修上册第14课】
一、重点生字词注音:
凋.敝混沌.潭柘.寺一椽.破屋喇.叭疏.落
落蕊.细腻.夹.袄平仄.歧.韵橄.榄颓.废
散文钞.萧.索普陀.山鲈.鱼驯.鸽房檩.
槐.树譬.如赤壁赋.落寞.
二、重点词语解释:
【凋敝】。
【混沌】。
【疏落】。
【落蕊】。
【细腻】。
【颓废】。
【萧索】。
答案:
一、重点生字词注音:
凋.敝diāo混沌.dùn潭柘.寺zhè一椽.破屋chuán喇.叭lǎ疏.落shū落蕊.ruǐ细腻.nì夹.袄jiá平仄.zè歧.韵qí橄.榄gǎn颓.废tuí散文钞.chāo萧.索xiāo普陀.山tuó鲈.鱼lú驯.鸽xùn房檩.lǐn 槐.树huái 譬.如pì赤壁赋.fù落寞.mò
二、重点词语解释:
【凋敝】是指衰败,残缺破烂,破败,也可用于描绘秋天,用来形容百花凋零,一片凄凉的景象。
【混沌】常用来形容思想模糊不清,不分明。
【疏落】意思是稀疏零落,稀稀落落。
【落蕊】凋谢后自然飘落的花蕊。
【细腻】指细致光滑,也可用来形容描写、表演等细致入微。
【颓废】原指建筑物倒塌、荒废。
引申为精神委靡不振,意志消沉。
【萧索】冷落衰颓的样子。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单元知识点:故都的秋
![新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单元知识点:故都的秋](https://img.taocdn.com/s3/m/c7d553f8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ff.png)
【导语】⼊到⾼中阶段,⼤家的学习压⼒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积累也显得尤为重要,为⼤家整理了新⼈教版⾼⼀语⽂必修2单元知识点,希望⼤家能谨记呦!!
新⼈教版⾼⼀语⽂必修2章节要点:荷塘⽉⾊
⼀、重点词语
蓊蓊郁郁弥望袅娜羞涩渺茫
霎时宛然脉脉酣眠参差斑驳
峭楞楞倩影梵婀玲妖童媛⼥
鹢⾸徐回棹纤腰敛裾嬉游
消受独处琐屑踱步
⼆、⽂学常识
朱⾃清:原名⾃华,字佩弦,诗⼈、散⽂家、学者,⼜是民主战⼠、爱国知识分⼦,⽑泽东称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概。
作品有诗⽂集《踪迹》,散⽂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收在《朱⾃清⽂集》⾥。
散⽂名篇有《背影》、《绿》、《匆匆》、《荷塘⽉⾊》、《桨声灯影⾥的秦淮河》等。
常见误区提醒
《荷塘⽉⾊》中的语⾔特点:
朱⾃清的语⾔风格独特,⼤量使⽤现代⼝语词汇,朴素⾃然,给⼈以亲切感;⼜适当融合⽂⾔词句,使⽂字更加洗练;叠词叠字的运⽤,增强了语⾔的节奏感。
风华从朴素中来,腴厚从平淡中来是他语⾔风格的精确概括。
他散⽂中的语⾔没有刻意雕琢的词句,写得平淡、朴素,⽽平凡的字句在他的笔下却仿佛突然有了⽣命⼀般,让⼈感到新奇,不禁惊叹!
在⼝语基础上刻意出新,毫⽆雕饰之感。
在遣词⽤字上更有如神之笔,点活了⽉光和雾⽓的泻与浮⼆字;把量词活⽤为形容词的⼀丝、⼀带、⼀道、⼀两点等,都⽣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象的作⽤。
叠词的运⽤,更是朱先⽣的擅长,例如,以⽥⽥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它的深度,⽤曲曲折折表⽰荷塘的⼴度,⽤蓊蓊郁郁极写树⽊的繁茂,都产⽣了鲜明的实观效应,读起来节奏明朗、韵律协调。
《故都的秋》知识点汇总2021最新
![《故都的秋》知识点汇总2021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147a5210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e.png)
《故都的秋》知识点汇总2021最新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称为“艺术”的汉字,其字型之美,其形意结合的深厚内涵,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故都的秋》知识点汇总2021最新,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故都的秋》知识点汇总2021最新一、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1945年在苏门达腊被日寇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1921年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1923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
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厦门(xià)大厦(shà)蟋蟀(xī.shuài)平仄(zè)混沌(hùn.dùn)馄饨(hún.tun)露脸(lòu)露马脚(lòu)夹袄(jiá)夹被(jiá)夹克(jiā)夹肢窝(gā)三、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赏玩(shǎng)品尝(cháng)偿还(cháng)拓展(tuò)碑拓(tà)潭柘寺(zhè)芦花(lú)庐山(lú)槐树(huái)傀儡(kuǐ)魁首(kuí)魅惑(mèi)落蕊(ruǐ)灯芯(xīn)沁园春(qìn)掾吏(yuàn)大笔如椽(chuán)房檩(lǐn)凛然(lǐn)细腻(nì)贰心(èr)大笔如椽:像椽子那样大的笔。
形容著名的文章。
指夸赞别人文笔雄健有力或文章气势宏大。
也指有名的作家。
如:曹雪芹大笔如椽,创作了鸿篇巨制《红楼梦》。
掾吏:分曹治事的属吏,官府里的办事员。
秋蝉(chán)貂蝉(chán)禅让(shàn)啼唱(tí)真谛(dì)缔造(dì)并蒂(dì)橄榄(gǎnlǎn)颓废(tuí)秃鹫(tū)廿四桥(niàn)鲈鱼(lú)鳜鱼(guì)骆驼(tuó)普陀山(tuó)高一语文学习方法一、练字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称为“艺术”的汉字,其字型之美,其形意结合的深厚内涵,应该成为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
基础知识梳理:故都的秋
![基础知识梳理:故都的秋](https://img.taocdn.com/s3/m/9d5dd6d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96.png)
课文内容回顾
2.渲染衬托 写故都的秋,紧扣“清”“静”“悲凉”,是通过选择不同的景物,以不
同的侧面同时加以渲染刻画的。比如写北国槐树一段,渲染了寂静的气氛, 突出了“静”。“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又觉得清闲”几句,给人以 清静悠闲的感觉。“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大约也就在这些 深沉的地方”几句,抒发了悲秋之感,紧扣了“悲凉”。文中写到的“青天 下驯鸽的飞声”、“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息列索落”的雨声、“缓慢 悠闲”的人声,都是细小的声音,能听到这些细小的声音,说明这些地方的 “清”与“静”。这些都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课文内容回顾
美的情怀,恐怕只有郁达夫这样一个具有平民倾向又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 读书人才能体会得到,才能表现得细腻而深刻。最能表现情景一体的是有 关“清”“静”“悲凉”的表述。“清”“静”,既是对客观景物特点的 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则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与 景物既有联系又无必然联系(因为感秋可生悲也可生喜,悲者未必是从秋景 中得来的)。
课文内容回顾
一、主旨归纳
《故都的秋》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绘,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了 作者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心境。
课文内容回顾
二、图解课文
课文内容回顾
三、艺术特色
1.情景交融 作者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都笼罩着一层奇异的主观
色彩。例如写“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在破壁腰中,静对着”牵牛花, 从寻常景象甚至破败景象中看出、体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美来。写“北国的槐树”的落 蕊,“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 觉”,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 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这些细腻而独特的感受、忧郁而优
2 故都的秋
![2 故都的秋](https://img.taocdn.com/s3/m/b270015d69eae009581bec92.png)
2 故都的秋【基础须知】1.识记字音凋谢(diāo)混混沌沌(hùn dùn) 椽子(chuán) 馍馍(mó)落蕊(ruǐ)平平仄仄(zè) 点缀(zhuì) 嘶叫(sī)着着(zhuó) 疏疏落落(shū luò) 颓废(tuí fèi) 鲈鱼(lú)廿(niàn) 柘(zhè)2.词语解释混混沌沌:文中是指无知无识的样子。
疏疏落落:稀疏零落。
落寞:冷落、寂寞。
着着(zhuó zhe):穿着(衣服)。
悠闲:闲适自得。
平平仄仄起来:意即推敲起字的韵律来。
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清秋:清爽的秋天。
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
点缀:①加以衬托或装饰,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②凑数儿。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重点梳理】1.文章的题目中的“故都”与“秋”各有什么特定的含义?题目明确而又深沉。
“故都”两字指明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念之意,也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并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性格。
“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与“故都”结合在一起,暗含着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一种境界。
故都秋的景、秋的物又是作家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的折光和反射,作家正是通过对北平秋色的描写,赞美了故都的自然风物,表达了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感情,流露出了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2.为什么文章开头和结尾都以北国之秋和江南之秋作对比?对比中抑彼扬此,北国之秋胜于南国之秋,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之情。
这种感受既来自空间的对比(南北两地),也来自时间的积累(“已将近十余年了”)。
3.本文是写景散文,为什么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作者似乎要创造一种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与“故都”题旨暗合。
从行文章法上看,这里宕开文笔,纵横议论,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2《故都的秋》基础字词梳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 2《故都的秋》基础字词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257ce72a8956bec0975e3da.png)
悠远:①离现在时间长;②距离远。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二)词语解释 1.词义理解 (1)落寞:冷落,寂寞。 (2)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指人的头脑。 (3)不能自已: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 (4)疏疏落落:在空间和时间上间隔远,稀稀落落的意 思。
退出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故都的秋》基础字词梳理
Hale Waihona Puke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1 读准字音 2 写准字形 3 用准词语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凋.谢( diāo ) (3)潭柘.寺( zhè ) (5)房檩.( lǐn) (7)潜.意识( qián ) (9)落蕊.( ruǐ )
(2)混混沌.沌( dùn ) (4)一椽.( chuán ) (6)驯.鸽( xùn ) (8)喇叭.( lǎ)(ba ) (10)细腻.( nì )
jiàn jiān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2.一言辨异 (5)从折.( shé )本到盈利,跨越了十年。因此当他回顾这 几年创业的曲折.( zhé )经历时,他只用了两个字来概括,就 是“折.( zhē )腾”。 (6)福建省厦.( xià)门市的高楼大厦.( shà )真多。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11)嘶.叫( sī ) (13)歧.韵( qí ) (15)颓.废( tuí ) (17)廿.四桥( niàn ) (19)即.使( jí ) (21)馍.馍(mó )
(12)平仄.( zè ) (14)橄.榄.( ɡǎn )( lǎn ) (16)萧.索( xiāo ) (18)普陀.山( tuó ) (20)譬.如( pì )
故都 生词
![故都 生词](https://img.taocdn.com/s3/m/511185b9dd3383c4bb4cd28e.png)
《故都的秋》基础知识一.字音混h ùn 沌d ùn 领l ǐng 略l ûâ 一y ī椽chu án 驯x ùn 鸽g ý 碧b ì绿l ǜ 槐hu ái 树sh ù 喇l ǎ叭ba潭t án 柘zh â寺s ì 疏sh ū疏sh ū落lu î落lu î 自z ì然r án 而ãr 然r án不b ù能n ãng 自z ì已y ǐ扫s ào 帚zhou细x ì腻n ì 清q īng 闲xi án 落lu î寞m î梧w ú桐t ïng 深sh ýn 沉ch ãn 秋qi ū蝉ch án嘶s ī叫ji ào 蟋x ī蟀shu ài 夹ji á袄ǎo 缓hu ǎn 慢m àn 悠y ōu 闲xi án 茅m áo 房f áng 落lu î蕊ru ǐ枣z ǎo 子zi橄g ǎn 榄l ǎn浓n ïng 厚h îu颓tu í废f âi囚qi ú犯f àn骆lu î驼tuo陪p ãi 衬ch ân二.形近字厉l ì害h ài 一y ī椽chu án 喇l ǎ叭ba 槐hu ái 树sh ù 点di ǎn 缀zhu ì 云y ún 霄xi üo 混h ùn 沌d ùn 秋qi ū蝉ch án历l ì史sh ǐ缘yu án 故g ù咳k ã嗽sou瑰gu ī宝b ǎo辍chu î学xu ã元yu án 宵xi üo馄h ún 饨t ún刘li ú禅ch án三.多音字夹 ( ) 干 ( ) ( ) ( ) 混 ( ) 似 ( ) ( ) ( ) 四.成语不能自已:已:停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都的秋》
混混沌沌:hun hun dun dun 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
原文: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的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
赏玩:shang wan 欣赏玩味(景物、艺术品等)。
原句: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姿态:zi tai
领略:ling lue 了解事务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他的滋味。
原文:求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不合适的。
碧绿:bi lu
原句: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一椽破屋:yi chuan po wu 这里指普通平房。
原句: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
疏疏落落:shu shu luo luo 稀疏零落。
原文: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叫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点缀:
原文: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落蕊:luo rui
原句: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细腻:xi ni 精细光滑。
原文: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
落寞:luo mo 寂寞;冷落,也作落漠。
原文: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落寞。
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淮南子说山》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原句: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啼唱:ti chang
原句: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嘶叫:si jiao
原句: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平仄:ping ze 平声和仄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原句: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橄榄:gan lan(1)常绿乔木,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花白色,果实长椭圆形,两端稍尖,绿色,可以吃,也可入药。
(2)这种植物的果实。
有的地区叫青果。
(3)油橄榄的通称。
原文: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椭圆:tuo yuan通常也指椭圆体。
原文: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萧索:xiao suo缺乏生机,不热闹。
原文: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譬如:pi ru 比如。
原文: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