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娲祖籍晋源风峪出生于蒲坂雷泽考略-2019年精选文档
【2019-2020】关于伏羲女娲的神话-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关于伏羲女娲的神话提起女娲,我们就想到另一传说中的伏羲。
伏羲又叫“宓羲”,或叫“庖羲”,此外还有“伏戏”、“包羲”、“包犠”、“伏犠”、“炮犠”、“犠戏”……等,都是古史上所记载的伏羲一名的不同写法。
这伏羲也是我们祖宗里一位很有名的人物。
传说他和女娲本是兄妹,或者竟是夫妇,这种传说,可说是“由来已古”,徵之于汉代的石刻画像与砖画和西南地区苗瑶侗彝等少数民族民间流行的传说,更足相信。
汉代的石刻画像与墙画中,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的画像。
这些画像里的伏羲和女娲,腰身以上通作人形,穿袍子,戴冠帽,腰身以下则是蛇躯(偶有作龙躯的),两条尾巴紧紧地亲密地缠绕着。
两人的脸面,或正向、或背向。
男的手里拿了曲尺,女的手里拿了圆规。
或者是男的手捧太阳,太阳里面有一只金鸟;女的手捧月亮,月亮里面有一只蟾蜍。
有的画像还饰以云景,空中有生翅膀的人首蛇身的天使们翱翔。
有的画像更在中间着一天真烂漫的小儿,双足卷走,手拉两人的衣袖,给我们呈现了一幅非常美妙的家庭行乐图。
从这些图像看来,伏羲女娲在古代传说里是一对夫妇那是毫无疑问的了。
根据这些画像和史传上的记载,我们相信人类的确就是由这一对半人半兽的天神滋生繁衍下来的。
正因为他们是始祖神,所以又成了保护神,古人祠墓多刻绘伏羲女娲画像者,就是取其保护死者,使他安享地下快乐的意思。
说到西南地区苗瑶等少数民族民间流行的传说,那就更是有趣了。
伏羲女娲,在这些民间传说中,不但是夫妇,而且是亲兄妹成为夫妇的。
这些传说,各地大同小异;现在将广西融县罗城瑶民中的一段传说记述在这里。
……天快要下大雨了,云密风急,雷声隆隆地吼过高空,小孩们都很惊怕,可是一般劳动者却还在外面工作,和平视一样,因为夏天总是常多雷雨,并不足怪,他们都是知道。
那时有一个男子,也正在屋子外面工作。
上古史二(伏羲氏、女娲氏)
上古史二(伏羲氏、女娲氏)伏羲氏太皞庖牺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
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蛇身人首,有圣德。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
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作三十五弦之瑟。
木德王,注春令,故《易》称帝出乎震,《月令》孟春,其帝太皞,是也。
都于陈,东封太山。
立一百一十一年崩。
【三皇本纪】春皇者,庖牺之别号。
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
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长头修目,龟齿龙唇,眉有白毫,须垂委地。
或人曰: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今叶以天时。
且闻圣人生皆有祥瑞。
昔者人皇蛇身九首,肇自开辟。
于时日月重轮,山明海静。
自尔以来,为陵成谷,世历推移,难可计算。
比于圣德,有逾前皇。
礼义文物,于兹始作。
去巢穴之居,变茹腥之食,立礼教以导文,造干戈以饰武。
丝桑为瑟,均土为埙。
礼乐于是兴矣。
调和八风,以画八卦,分六位以正六宗。
于时未有书契,规天为图,矩地取法,视五星之文,分晷景之度,使鬼神以致群祠,审地势以定川岳,始嫁娶以修人道。
庖者,包也,言包含万象。
以牺牲登荐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庖牺,亦谓伏羲。
变混沌之质,文宓其教,故曰宓牺。
布至德于天下,元元之类,莫不尊焉。
以木德称王,故曰春皇。
其明睿照于八区,是谓太昊。
昊者,明也。
位居东方,以含养蠢化,叶于木德,其音附角,号曰“木皇”。
【王子年拾遗记.一】伏者,别也,变也。
戏者,献也,法也。
伏羲始别八卦,以变化天下。
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羲也。
【风俗通义.皇霸】伏者,别也。
牺者,献也,法也。
伏牺德洽上下,天应之以鸟兽文章,地应之以龟书。
伏牺乃则象作《易》卦。
【太平御览.78】伏羲为上古,观文于天,察理于地,俯仰二仪,经纶万象,至德备于冥昧,神化通于精粹。
是以图书着其迹,河洛表其文。
伏羲的传说——精选推荐
伏羲(生卒年不详),又称宓羲、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太昊等,《史记》中称伏牺,传说中的中国古代君主。
华夏太古三皇之一,与女娲同被尊为人类始祖。
有关伏羲的神话传说很多,这里仅摘取其中之一。
传说盘古开天劈地之后,天下仍然十分荒凉,人们愚昧无知。
玉皇大帝便派圣母带仙犬下凡管理人间,居于华胥之地(今陕西蓝田)。
有一年雷公神发怒,河水泛滥,人们遭遇巨大的灾难。
圣母就化身为一位美丽的姑娘,世称华胥姑娘,前往雷泽国(甘肃境内)说服雷公不要随意发怒,危害人间。
一路上,圣母娘娘历尽千辛万苦,才来到雷泽国附近,突然发现地上有一巨人脚印,因此心动。
哪知这一凡心感动了天上的彩虹,便飞下来绕住了圣母。
恰巧雷公在此,便领着圣母进了华池,圣母因与虹交怀孕,在成纪生下伏羲,而其实为大风国雷神之子。
后人为纪念华胥姑娘踩巨人脚印生下伏羲,至今豫东犹遗俗称“担经挑”,即“巫舞”的习俗。
伏羲自称“风”姓,“风”便成了华夏民族的第一个姓字。
后雷公听从了华胥姑娘的劝说,便改邪归正,不再随意发怒危害人间。
从此,天下便安乐太平、五谷丰登了。
史说伏羲唐代历史学家司马贞的《补史记·三皇本记》中写伏羲“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
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
作三十五弦之瑟。
”这对伏羲文化的内涵和核心内容作了清晰丰富的描述。
伏羲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徙治陈仓,定都于陈宛丘(今河南淮阳)。
相传伏羲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制造八卦等,亦传说伏羲创文字、古琴。
《中国姓氏大全》载文称:伏羲氏、女娲皆风姓。
伏羲移都于宛丘,实际是大风国氏族部落与宛丘国氏族部落合并之国。
国力强盛时,其势力沿着淮河的北岸向黄河中下游流域发展。
据史料推测,女娲是母系氏族部落的首领,而伏羲则是父系氏族部落的盟主。
女娲、伏羲与风陵渡凤凰岭及其地域的渊源
女娲、伏羲与风陵渡凤凰岭及其地域的渊源高建中党忠义卫亚敏刘存才女娲和伏羲是远古时期的英雄传奇人物。
由于他俩的生活年代距今久远,史典记载不多,以及千百年来民间传说极具神话色彩,因而这两个几乎妇孺皆知的历史人物蒙上了厚厚的神奇色彩,引发了诸多争议,成为一个难解的方程式。
笔者从有关史典的稽考及民间传说的引证中,启开历史的厚厚尘封和民间传说的神奇面纱,惊喜的发现,女娲和伏羲与古老悠久的母亲河—黄河中游拐弯处山西省南端与秦、豫交界之地的风陵渡、凤凰岭及其地域有着史迹确凿的渊源。
女娲与伏羲《春秋世谱》载:“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
”《戴延之西征记》载:“女娲,风姓。
”《寰宇记》曰:“苞皇(伏羲的尊称)为风姓,故然女娲亦风姓。
”这就说明了女娲与伏羲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妹。
众所周知,在人类起源进化的初级阶段,凡有名姓者必然是有名望地位的人。
女娲、伏羲的母亲华胥很有可能是母系氏族制部落的首领,女娲则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唐李冗《独异志》卷下表述:“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伏羲兄妹二人,议为夫妻,又自耻。
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
”伏羲与女娲点火观烟,以散合为据,确定是否相婚。
《独异志》将其行为看成“女娲与伏羲而造人类说之大略”。
《独异志》之说,显然为繁衍人类的始祖兄妹夫妻赋予掩饰美化了。
人类社会的婚姻制度形成与完善,是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体现。
其实,《独异志》反映远古时期这种兄妹相婚现象,不过是人类发展到母系氏族制尚处于混沌蒙昧的乱婚时期而已。
因此,史典记载只有女娲、伏羲之生母名罢了。
母系氏族制延续到女娲、伏羲时代,俩人“议为夫妻,又自耻”,表现了兄妹双方对乱婚现状的自省自悟以及理性认识。
这可能是母系氏族制向父系氏族制进化的转折。
因为婚姻制度的文明形成总是伴随着人类进化而同步发展的。
史载女娲规定了婚姻法典,制止了同族相婚旧俗。
史载,伏羲是氏族部落卓有建树的杰出首领,但不可能与女娲为同一氏族部落的首领,或许女娲先逝,伏羲继任之,或许伏羲是父系氏族制的首创人。
张伟夫《伏羲、女蜗本姓风》短文
CHINA PLACENAME风姓是古老的姓氏之一,它的缘起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相传,伏羲的母亲华胥氏外出,在雷泽中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大的脚印,好奇的华胥用她的足迹丈量了大人的足迹,不知不觉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伏羲降生。
据《中国人名大辞典》记载:伏羲,上古皇帝。
姓风氏,有圣德。
象日月之明,故称太昊。
教民畋渔畜牧,养牺牲以充疱厨,故又曰疱牺。
始画八卦,造画契,都陈,在位一百十五年。
另据唐代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疱牺(伏羲)氏,蛇身人首,有圣德。
仰则观象于天,俯观观法于地,旁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由此可见,伏羲不但是八卦的始制人,而且教人渔猎、制礼仪。
故伏羲即风姓的得姓始祖,被誉为“人文始祖”,民间尊称为“人宗爷”。
关于伏羲、女蜗绘制八卦、教化百姓习农耕、开畋猎的故事,在《史记·三皇本记》、《易》、《诗》、《帝王谱》、《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中均有类似的记载。
这些记载充分说明,由于以伏羲和女娲为代表的远古先民的创造性劳动,对华夏古代文明,尤其是对农耕文化启蒙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历史上,较为出名的风姓人士当属风后。
相传,风后是解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贤而有才。
据《帝王世纪》载:“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
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
”明代人王三才在《创建风陵享殿记》中记载,风后辅佐黄帝“纪天周地,造律制裳,刳竹作室,经土设井……淳化鸟兽,为万世程。
鼻祖至今,籍其神泽不衰。
”又据《汉书·艺文志》载:风后著有“兵法十三篇,图三卷……”。
风后死后,轩辕黄帝把他葬于山西省芮城县城以西35千米处的黄河渡口。
地随人名,由是称之为“风陵渡”。
(编辑张伟夫)伏羲、女蜗本姓风25。
伏羲女娲的传说与文化考究
伏羲女娲的传说与文化考究骊山女娲文化述略方案一方案二□庞任隆女娲与骊山女娲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位部落首领。
《说文•女部》称女娲是“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山海经•郭璞注》说女娲是“古女神而帝者”。
《风俗通义•皇篇》引《春秋纬运斗枢》将女娲与伏羲、神农并称“三皇”。
又有女娲和伏羲是兄妹,伏羲没,女娲代立为皇,其氏族部落延续了两三千年,代代袭女娲名号之说。
《通志•三皇纪》引《春秋世谱》云:“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
”华胥氏活动地在今骊山之阳的蓝田县境内,其陵墓位于该县西北侧的华胥镇。
罗泌《路史》记载:“女娲氏灭共工而迁于中皇山之原,继兴于骊。
”《长安志》云:“骊山有女娲氏治处。
”骊山是秦岭的支脉,风光秀丽,人文荟萃。
《古迹志》云:骊山“崇峻不如太华,绵亘不如终南,幽异不如太白,奇险不如龙门,然而三皇传为旧居,娲圣既其出治,周秦汉唐以来,多游幸离宫别馆,绣岭温汤皆成佳境。
”女娲氏活动的遗址遗迹遍布骊山上下。
元代骆天骧《类编长安志》引《三秦记》(汉代)载:“骊山巅有始皇庙,不斋戒而往,即风雨迷路。
”《西安通览•仁宗庙》说:“秦汉以前,所谓始皇指伏羲女娲等上古传说中的人类始祖。
”“三皇祠(庙)”又称“人祖庙”,亦叫“仁宗庙”、“人宗庙”等,“骊山巅”,实际就是骊山最高峰“九龙头”。
距今2200多年的“人祖庙”,内祠伏羲女娲像。
以此为轴心,正北和西北100米处有女娲用黄土捏人的黄土堆,即:“东种圪塔”和“西种圪塔”;有女娲伏羲的合葬棺“棺材石”和“金斗”、“银棵”。
东北侧有女娲用黄土未点化成人的人类雏形“猴娃山”、“婆父石”;有“伏羲女娲交尾柏”、“娲头庙”;东南侧有“牺皇岭”、“古女娲氏沟”、“金山庙”;南侧有“陈家窝遗址”,“蓝田猿人遗址”。
西南侧有女娲母亲华胥氏活动地———“华胥渚”、“华胥坪”和“华胥陵”;有“女娲氏庄”和“女娲氏陵”;有女娲试种和培植谷类作物的“万谷冢”。
西北侧东绣岭石瓮寺上有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砣坪”,其下有“风皇沟”(即女娲氏谷)等等。
伏羲、女娲祖籍晋源风峪出生于蒲坂雷泽考略-2019年精选文档
伏羲、女娲祖籍晋源风峪出生于蒲坂雷泽考略美国著名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把社会自有人类以来分为野蛮、蒙昧和文明三个时代。
在文明时代(即奴隶社会)开始以前,人类社会的婚姻史,经历了乱婚、群婚、对偶婚阶段。
摩尔根称“在家庭组织上排除了父母与子女、姊妹与兄弟之间相互性交后的群婚”为“普那鲁亚婚”。
郭沫若称之为“亚血缘群婚”。
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才开始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阶段。
恩格斯对于对偶婚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转化,母权制十分自然地过渡到父权制曾有评价,认为这是“人类所经历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
伏羲、女娲祖籍风峪出生于雷泽女娲、伏羲所处的时代,是由母权制进入父权制,由对偶婚向单偶婚转化的过渡时期。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楚帛书?乙篇》曰:“故风峪伏羲,出自雷泽大人迹”。
宋罗泌《路史?太吴纪》云:“伏羲母华胥氏居于华胥之渚,尝暨叔慝翔于渚之汾,巨足出焉,华胥决履铨之,意有新动,因生伏羲。
”《山海经?海内东经》云:“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纬含神雾》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伏羲盖雷神之子。
王嘉《拾遗记》曰:“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华胥之洲”和“华胥之渚”,即九河神女华胥所在雷泽水入黄河之处由沙石、泥土淤积而成的一块陆地。
这与“《河图》一书所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相吻合。
传说中的伏羲与女娲为“蛇身人首,有圣德”(唐司马贞《?a史记?三皇本纪》)。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清梁玉绳《汉书人考表》卷二引《春秋世谱》云:“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故世言女娲为伏羲之妹”,说明华胥履大人迹怀胎伏羲与女娲于雷泽之华胥之洲,生伏羲与女娲于雷泽旁。
雷泽,即古蒲坂南雷首山(亦名中条山、历山、首阳山等)泉水西流,经妫水和?I水汇聚成泽,故名“雷泽”,再西流入黄河(传说在古代,汾水下游与今涑水相通连,经蒲坂入雷泽再入黄河)。
伏羲、女娲传说与凫山文化
伏羲、女娲传说与凫山文化对伏羲、女娲进行系统研究的是唐朝史学家司马贞和现代的王献唐先生。
但以前史书上也有一些零星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皓与有济之事”,这是说,太皓,即伏羲,属风姓,在济宁一带,其后裔有任(济)、宿(东平一带,后南迁宿迁)、须句(邹县南)、颛臾(费县)四个小国。
鲁僖公母亲属风姓,告诉僖公保护好四个小国,管好对太皓的祭祀。
因此僖公二十九年(公元前631年)重修伏羲庙。
可见伏羲在春秋时代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信仰。
唐代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皓庖牺氏,风姓,代燧入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
”伏羲“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故曰宓牺氏;养牺牲以庖厨,故曰庖牺……”。
庖牺、宓牺即伏羲,又称太昊。
庖牺、宓牺说明伏羲是以渔牧为主。
昊字通皓、皓,意为光明浩白,指日东升。
因为伏羲生于太阳升起来的东方,又是风姓部落首领。
他在人类历史上重要的贡献是推演八卦,因西凫山有八个山脚,启发他的灵感创造了八卦。
《舆地志》记载:“凫山在邹县,接鱼台界,形如凫飞,世传伏羲画卦于此。
”伏羲死后葬于“山阳高平”。
高平,即今天邹城凫山一带。
在《补史记三皇本纪》中关于女娲的记载有:“女娲亦风姓,蛇身人首,代宓牺立,号曰女帝。
”这就是说,女娲亦是风姓的一个部落,伏羲死后代羲而立。
据地震资料分析,鲁南是郯庐断裂通过处,在6000年前,曾发生一次大的地震,所谓“炼石补天”就是女娲带领人民进行抗灾斗争。
在汉代《元和志》中对女娲有进一步的说明:“相传女娲生于承注山,下有女娲庙。
”承注山,即凫山主峰。
上述分析说明,伏羲和女娲是人类远古时代华北地区东部的风姓氏族,以蛇为图腾,他们活动中心就在鲁南的凫山,他们推演八卦,结绳记事,实行对偶婚姻,教民打渔、游牧,并在大地震后进行了抗灾斗争,这些事迹逐渐以游牧形式传播到中原广大地区,因而到处有他们的传说。
孔孟之乡地域文化之“女娲补天的传说”
孔孟之乡地域文化之“女娲补天的传说”“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在济宁、枣庄、日照等鲁南地区广为流传。
女娲炼石补天女娲与伏羲一起是传说中人类始祖,中国远古女帝。
《资治通鉴·外记》胡注:“包牺氏没,女娲氏代立,号女帝,是为女皇,蛇身人首,作笙簧。
张云幕而枚占神明”。
而在凫山地区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伏羲、女娲一律画作人首蛇尾,尾交其上,就是说女娲氏族是代伏羲而立,承伏羲之号,以龙蛇为图腾的风姓部落。
美丽动人的“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在济宁、枣庄、日照等鲁南地区广为流传。
嘉祥武氏祠汉画像石伏羲女娲故事传说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怒撞不周山,发生了一次地震,把擎天柱撞断了,地天向西北倾斜,太阳、月亮、星星也错位了,地向东南降低,山水河水向东南倾注,世上到处是废墟,地出裂缝,洪水浩荡不息,于是女娲带领人们进行顽强的抗灾斗争。
女娲暮年为三才,在凫山大洪套设炉征炼凫山环里,黄山、青山、白山、染山、紫山之五彩石以补天缺。
她斩断鳌鱼的腿足撑住天的四角,杀掉为害冀川的黑龙,用炼石的芦灰筑挑堤坝,止住了洪水。
于是扶正了天地,洪水退去,冀川抚平,人民得以安乐生活,女娲把补天剩下的石子撒向东方,形成了峄山。
邹城峄山奇石女娲补天传说,在《列子·汤问》《淮南子·览冥训》《山海经》上均有记载。
《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
《淮南子·览冥训》记载:“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背方州,抱圆天”。
邹城峄山奇石值的注意的是《淮南子·天文训》的记载,共工与颛顼争帝位的战争,女娲族是不是第三方,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这些传说中的牛逼人物都来自甘肃
这些传说中的牛逼人物都来自甘肃甘肃是公认的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宋代之前历史名人辈出,涌现出了很多帝王将相。
而传说中的一些中华人文始祖们也被记载出生于现今甘肃的一些地区,这些传说中的人物要多牛逼就多牛逼,下面为大家简要盘点。
伏羲伏羲(生卒不详),风姓,又写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
又称青帝,是五天帝之一,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所处时代约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伏羲是古代传说中中华民族人文始祖,是中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是中国医药鼻祖之一。
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生儿育女,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
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伏羲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以后去世,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
女娲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据传他也诞生于今天的甘肃秦安一带,现今仍有女娲洞。
又称娲皇,女阴娘娘,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后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黄帝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
五帝之首。
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
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
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也有人称之为“帝鸿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
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
伏羲、女娲祖籍晋源风峪出生于蒲坂雷泽考略——兼论在历山开创一夫一妻制之先河
Fuxi and Nvwa were Born at Puban Leizhe
作者: 任振河[1]
作者机构: [1]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出版物刊名: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37-42页
主题词: 伏羲;女娲;华胥氏;风峪;雷泽;龙城;蒲坂
摘要:伏羲、女娲㈤祖籍并州龙山风峪(今太原市晋源区),出生于冀州蒲坂雷泽(今山西永济蒲州)。
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兄妹,在洪水灭绝人类后,为繁衍绵延人口,登历山结为夫妇,开创了一夫一妻制之先河,繁衍了整个中华民族。
所以,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兄妹俩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当他们认识到血缘婚对人类繁衍的危害后,遂禁止兄妹通婚、制定礼仪、置嫁娶、正姓氏。
故此,“同姓不婚”,反对乱伦,则成为华夏婚姻史上的优良传统与崇高风尚。
伏羲被尊奉为“春皇”、“春之神”,女娲被尊奉为“媒神”、“爱神”之鼻祖。
中华人文初祖伏羲女娲
中华人文初祖伏羲女娲X华胥国又称华胥古国,华夏族组合前的华族。
是上古时期中华大地上一位杰出的母系氏族部落的女首领华胥氏(风姓)所在的国度,确切的说应该是部落。
其相关的遗址在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距今8000年左右。
相传她在一个叫雷泽的地方,踩雷神脚印感应受孕,生下伏羲。
注意,古史传说并不是胡说。
那个时代的人没有现在的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的认知有局限性。
母系社会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是正常的,当时的人对医学的认知也是很有限的,认为自己是踩了脚印而怀的孕也是很正常的,这并不是所谓的迷信或神话。
但从中也能推出伏羲的生父应该是雷泽部落的一个叫雷神的男子。
也就是说,华胥氏在雷泽看上了一个叫雷神的小伙子,是随着雷神的脚印进入了树林深处发生了事情(具体事情此处省略250个字:))。
雷泽部落和华胥部落相传都是钻木取火的发明者燧人氏的后裔。
伏羲因为是首领的儿子,从小受到了良好教育,也就是当时的各种生产或捕猎技能等等。
等到母亲去世后,伏羲就成了华胥氏部落的首领。
注意,母系社会的首领不一定就都是女的。
母系社会指的是血缘。
也就是说继承的是母亲的地位或财产,而不是父亲的,因为不知道父亲是谁。
伏羲当了首领之后,伏羲发现人们生活困苦,生产力低下。
当时男子捕猎技术靠石头和木棍,随时还有生命危险,所以捕到的猎物很不稳定。
恰恰是当时的女子原始采集,食物来源相对比较稳定,是当时部落食物的重要来源。
所以经济实力决定你的社会地位。
人类社会先过渡到母系社会也就不难理解了。
伏羲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利用自己学来的技能和知识开始思考。
利用了蜘蛛网原理,发明了用网捕鱼和抓野兽。
所以现在渔猎界仍然视伏羲为祖师爷的原因。
根据结绳记事,有不顺的事情打结(--),顺的事情不打结(—)的原理,创造了最早的《易经》八卦。
伏羲观察自然界四季的交替和气候的阴阳变化,建造了八卦观象台,以观天象及气候的变化。
并且制订了最早的历法。
从此华夏从蒙昧时期进入到人文时期。
伏羲生於雷泽考
伏羲生於雷泽考太昊伏羲是三皇五帝之首,为百王之先,是中华先民由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的第一位入文献的男性始祖。
其最大的贡献就是:在人多食少的渔猎时代,发明了捕渔、捕兽、捕鸟的网罟,解决了先民的饥饿劫难,开创了畜牧养殖业。
其二是:在先民蒙昧之时,始做八卦,便愚盲为智慧;其三是:在人以群分之时,定姓氏,使先民有了家族符号。
由于太昊伏羲是使中华先民从蒙昧步入早期文明伟大祖先,故被称为全世界华裔的人文始祖,中华民族自称谓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也皆由伏羲起。
伏羲是中华龙的祖龙。
伏羲如此伟大,古往今来一直受到全中国人民的敬仰,其出生地究竟在何地,成为古往今来的一个历史公案。
有甘肃成纪说,河南淮阳说,河北新乐说,云贵川说等。
遍阅古籍,认为各说多经不起考证推敲。
第一代伏羲的真正出生地,在山东菏泽市境内的古雷泽东岸之成地。
一、伏羲生于雷泽伏羲,亦写作牺,《伪三坟》作伏戏;《左转》僖公二十一年释文又作炮牺;《汉书》作包羲;《易·系列》作疱羲;《世本》作虑戏;《庄子》(菅子)作虑仪;《诗含神雾》、《尸子》作宓牺。
戏、牺、仪三字同音,伏虑,与包、庖为双声音转,皆以音同或音通通用。
因上古无字,先祖之各氏系代代口耳相传,至春秋时才入书简,各以音意相通之字,实为一指也。
先秦记载伏羲的文献如《庄子》、《列子》、《尸子》、《易·辞系》、《文子》等都未记伏羲里籍及出生地。
秦汉文献像《淮南子》、《礼记》、《孔子家语》、《世本》、《汉本》、《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等也均不云伏羲里籍。
真正记载伏羲出生地的是纬书。
宋《太平御览》卷87,引《诗含神雾》曰:“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羲”。
又引纬《孝经钩命决》曰:“华胥履迹,怪生皇羲”。
《河图稽命徽》曰:“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牺于成纪。
”纬书所记,乃西汉方士出入六国贵族和诸子百家后裔之门,广集上古简策,而得到的一些古代真实的历史资料所成。
李学勤先生认为,很多纬书记载的东西,已被证明的是正确的。
人文始祖伏羲生平资料简介
人文始祖伏羲生平资料简介伏羲是中华历史上一位很伟大的上古帝王。
也是中国的人文始祖,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人文始祖伏羲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人文始祖伏羲简介伏羲,风姓,燧人氏与华胥氏之子,又称皇羲、太昊、青帝,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天帝之一,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也是中国古籍中有记载的最早的王。
相传上古时代,华胥氏在雷泽游玩的时候踩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因此有了身孕,十二年之后生下了一个儿子,人头蛇身,取名伏羲。
伏羲与妹妹女娲婚配,生儿育女,在称王一百一十一年之后去世,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神话传说。
伏羲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在三皇五帝中居三皇之首。
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创立了八卦,使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门被开启;他教会人们使用渔网捕鱼,使人类的生存力得到了提高;倡导男女婚配,改变子女只知道母亲却不知道父亲的原始群婚状态;创造了文字,取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发明乐器、创作乐曲;将统治低分而治之,为后世治理社会打下一定基础。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人类的创始者,他被后人称之为创世之神。
伏羲生于远古时代的旧石器时代,姓凤,和女娲是同胞兄妹关系。
那么伏羲是什么神呢?伏羲在中国民间百姓的传说中是一个扮演救世主角色的神灵。
传说伏羲是中华民族的最早被称为王的人,伏羲和女娲生儿育女之后,为了给孩子治病发明了医药,在历史当中伏羲对医药的贡献非常大,后人称他为医药之神。
伏羲还根据蜘蛛通过蜘蛛网捕捉小动物的方法中,得出用渔网捕鱼的方法,渔网捕鱼法一直延续至今。
被后人称之为捕鱼之神。
民间传说伏羲是蛇身人首,有龙的传人之说。
有人认为伏羲出生在蛇族,并以蛇为父。
伏羲身上穿的草叶或兽皮,蛇鳞身或花纹,正是蛇族的重要标志。
多年以来,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对伏羲是龙的传人的传说信以为真,我们大家知道伏羲创造了人类是人类的祖先。
人文始祖伏羲和黄帝关系伏羲和女娲是同一个时期的人,他是早于黄帝存在的,所以感觉他的形象比较具有神话色彩,曾经我一直认为他和女娲不是真正的历史人物,是人们美好愿望的寄托,是想象出来的人物。
人文始祖伏羲出生于上古时期雷泽而今山东菏泽
人文始祖伏羲出生于上古时期雷泽而今山东菏泽其实近代史学家根据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一致认为,伏羲(太皞)为东夷族首领,风姓也,是东方之人。
东西方都有伏羲太皞的历史遗迹和传说故事,但太皞族氏的历史原点也即太皞族氏的始祖地到底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伏羲女娲《楚帛》曰故(古)大熊包戏(伏羲),出自□(震)[1]□,居于睢□。
传说上古有大龙,名叫伏羲。
生于雷泽,居于淮水。
楚帛《易》曰:“帝出于《震》[1]”,而《震》[1]位于东方,其帝太皞。
《孔子家语·五帝德》康子曰:“太皞氏,其始之木何如?”孔子曰:“五行用事,先起于木。
木,东方,万物之初皆出焉。
”《左传·僖二十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皋与有济之祀。
”太皞后裔任、宿、须句、颛臾,都是东夷古国,所以蒙文通先生曰:“太皋之胤,胥国于济、兖之间,知风姓诚东方之民族也。
”《淮南子·天文训》曰:“东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执规而治春。
” 《洪范·五行传》曰“东方之极,自碣石东至日出,搏木之野,帝太皞,神句芒司之。
”《说卦传》曰:“帝出乎《震[1]》”,释:[1]《震》为雷,故其地为雷泽。
雷泽在东方,在今山东荷泽。
上古雷泽今山东菏泽境内我实在搞不清出有人拿晋后的文献,来作证成纪是伏羲的出生地。
一般了解晋历史的人都知道,晋是汉末以来汉文化中衰之时期。
从三国至晋期间,出来非常有名气两位上古的创世大神。
其一是三国吴国人徐整《三五历记》中出来一位先前没有文献记载的盘古大帝。
其二,东方天帝帝俊在晋郭璞收编的《山海经.大荒经.海内经》。
以下是成纪是伏羲出生地的文献资料。
《遁甲开山图》著书人不祥,传说为西汉纬书。
散佚本仅在类书中有记载。
《遁甲开山图》曰:“仇夷山四面绝立,太皓之治,伏羲生处。
”仇夷或谓即仇池,地在甘肃成县西。
西晋皇甫谧《帝五世纪》载:“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
”南北朝时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故渎东迳成纪县故城东,帝太皋庖牺所生之处也,汉以属天水郡。
历史上的伏羲与女娲
历史上的伏羲与女娲在很多史书记载:“华胥生男为伏羲,生女为女娲”,至今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还流传着“伏羲兄妹”与“兄妹通婚”的神话传说,实则不然。
伏羲的先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羌戎燧人氏的一个分支。
随着时代的迁徙,燧人氏从青藏高原向东走,分成两支,一路由南往东,进入长江以南,发展成为燧人氏苗蛮族团。
一路由北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太行山以东,发展成为燧人氏伏羲族团。
真正的伏羲与女娲并非兄妹,二人分别在伏羲氏与女娲氏,但都属于燧人氏的一支,同属伏羲族团。
伏羲为风姓,其先祖继承了燧人氏的原始文明,最先发明了饲养牲畜和栽培牧草的技术,把原始的农业实施于陇西的黄土高原。
因此名其族为伏羲。
伏羲即是人名,又是氏族名,同时也是一个时代“国家”的代名词。
为什么说是一个“国家”的代名词,因为伏羲氏于公元前7724年取代燧人氏政权,成为当时各地氏族联盟集团公认的领袖。
而女娲氏则是与伏羲氏时代世代联姻的族系,所以渐渐形成了两族相互交替,共同执政的伏羲女娲政权。
伏羲女娲氏政权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创始阶段。
伏羲女娲氏政权的文明成就主要有:一、创造圭表八卦太阳历,观察天象,掌握日月星辰运行的规律,开天文学之先。
二、建寅为正,颁行上元太初历,开历法之先。
三、发明琴瑟,用琴、瑟演奏音乐,开礼乐之先。
四、创造文字,以文记事,开典史之先。
五、首创牧草栽培,引种野生莱麦,开农业之先。
六、发明鱼网,教人结网打鱼,开渔业之先。
七、驯化和饲养家畜,开牧业之先。
八、发明测试风雨的石晷,开气象预测之先。
九、发明用树皮编织蓑衣,开雨具制作之先。
十、首创人工养蚕,化茧抽丝织布,开丝织业之先。
十一、首创一夫一妻婚姻,开婚姻法之先。
十二、以兽皮为婚姻信物,开婚礼之先。
伏羲女娲氏政权是中华民族自然人文科学起步的黄金时代,伏羲女娲政权为创建中华文明大厦铺好了牢固的基石。
伏羲女娲是中华民族百王之首,是东方人种各族人民共同的祖先。
在这一时代社会的组织是母系氏族公社,人民生活稳定,人口得以迅速的增长,从而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并形成了大量的村庄。
人文始祖伏羲出生成纪考(DOC)
伏羲出生成纪考李沣在古代典籍中,伏羲又称伏犧、伏戏、庖犧、炮牺、密羲、太皞、太昊等。
史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结网罟、养牺牲以庖厨。
八卦、书契、结网、庖厨,就像伏羲前辈遂人氏发明用火一样,都是人类进化史上的文明标志,它推动了人类自身的演变和进步,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和文明,因此继天而王,成为中华文明的原始祖先,“人文始祖”。
伏羲、苞牺、密羲,关键是个“羲”字,伏羲时代没有文字,流传下来的是经过若干世系口耳相传的神话和传说。
在作为历史事迹考订时,“音”比“字”要重要,更可靠。
因为字都是后人根据传授下来的神话故事追加的,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的。
这难免有很多人为的、主观的、附会的成份。
而口耳相传下来的“音”,相对单纯和无误。
伏羲也作伏牺。
《三坟》作伏戏,《左传》作炮牺,《汉书》作包羲,《易》作庖牺、《帝王世纪》、《拾遗记》作庖羲,《世本》作虙戏,《管子》、《庄子》作虙仪,《尸子》作宓牺,《楚帛书》作雹戏。
王献唐先生说:“戏、牺、仪三字同音,伏、虙与包、庖为双声音转,皆以音同或音通通用。
包与伏、虙,俱牟之音转。
虙今读如密,密固出于牟也。
”(1)这样说来,“伏羲”的多种文字称谓,只是后人对原古音读落实到文字上的不同处理,这些不同的文字并没有独立的、特殊的含义。
因此像有的学者考证的伏羲之“伏”为匍匐,有潜藏之意;雹戏之“雹”字从雨从包,意雨后包着的种子发芽;包羲之包,谓包裹着的元气,即胎儿。
这样孤立地求其字义,附会衍义,就加上了很多人为的成分。
这些附加成分也许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无法证明。
伏羲、苞羲、密羲之“羲”,与羲和、羲仲之“羲”同源、同义。
这个族团的与众不同之处就是观天观地观四方。
传说中的伏羲,应该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氏族甚至是一个大的族团,而且包含着这个族团的若干世系。
《遁甲开山图》曰:“女娲氏没,大庭氏王。
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凡十五代,袭庖牺之号。
惊天新发现——(二)伏羲女娲传说源自湘西莲花山区域
惊天新发现——(二)伏羲女娲传说源自湘西莲花山区域惊天新发现哪里福报来伏羲女娲传说源自湘西莲花山区域原创作者:麻明进摘要:伏羲女娲是中国各地各民族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正如西方世界的亚当、夏娃一样,他们结为夫妻,共同创造了人类。
凡事有源,神话传说也不例外。
那么伏羲女娲的传说其根何在?三苗网等2020年11月发表石朝江《伏羲女娲源自苗族的创世神话》,无疑使伏羲女娲的探源找到了重要方向。
其文开篇指出:“一批主流历史学家通过考查与研究,认为中国史籍记载之伏羲与女娲,源自苗族的《洪水故事与兄妹结婚》。
”他先列出蔡元培、闻一多、马长寿、候哲安、陈国钧、吴泽霖等的著述观点,后点明石宗仁之说:“我国著名学者闻一多、徐旭生、凌纯声、芮逸夫、马学良、马长寿等,均认为伏羲女娲是苗民的始祖。
”综述确定:“先秦文献记载伏羲与女娲兄妹婚的传说,是源自苗族洪水故事与兄妹结婚的创世神话。
”苗族神话与各族的伏羲女娲有密切关系,是各地伏羲女娲传说之源。
这一研究论断值得大加赞誉,也为进一步的探究指明了方向。
可是,伏羲女娲探源的最终落脚点在哪里?目前还没有人确切地揭示出来,这正是本文需要解决的。
这里发现并用湘西自治州花垣县最高峰之下地名事态,含7乡镇30个村寨8个山头2座水库,及10余处相关文化形态(下图标出大部),给世人指明伏羲女娲传说的最初起源,是在莲花山区域苗乡。
(二)湘西莲花山区域诸地名与《苗族洪水故事》神话相符探讨神话故事的源头,必须要有令人信服的证据。
有的地方以某些出土古迹说事,也有的地方以史籍记录确定,等等。
这些虽有一定道理,但出土古籍难以确定古籍的初始地区,史籍记录又相对滞后。
而湘川渝边境的湘西州莲花山区域的系列地名及相关事态,正与伏羲女娲传说的地名与内容相符。
地名是反映固定史实,不以后人意志而改变。
因此,我认为这里正是各地众多伏羲女娲传说的最初来源地。
位于补抽乡的苗族祖山“高吉索”及山下的大哨、大本村寨,为传说大索大僰和睦共奶的成因。
历史上真实的伏羲与女娲
历史上真实的伏羲与女娲伏羲的先祖是居住在青藏高原的古羌戎燧人氏的一个分支。
随着时代的迁徙,燧人氏从青藏高原向东走,分成两支,一路由南往东,进入长江以南,发展成为燧人氏苗蛮族团。
一路由北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太行山以东,发展成为燧人氏伏羲族团。
真正的伏羲与女娲并非兄妹,二人分别在伏羲氏与女娲氏,但都属于燧人氏的一支,同属伏羲族团。
伏羲和女娲在中华民族的远古时期(约1万年前)确实存在。
女娲与伏羲同属于大伏羲氏族,但与伏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支系,伏羲姓风,女娲姓凤。
他们虽然以兄妹相称,并非同胞兄妹。
早在燧人氏时期,各民族部落就有明确的规定,有血缘关系的同族男女不得为婚。
古史中伏羲女娲兄妹为婚实属唐代神话故事传说。
伏羲生而聪明,又有圣德。
他求学于燧人弇兹门下,因聪敏好学深得老师青睐。
便把燧人氏的首领祖创的《河图》、《洛书》传授给他。
伏羲得到《河图》、《洛书》后,刻苦钻研,深有所悟。
于是他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探天地运行的法则,观鸟兽活动的变化,以自身和自然界万物的形体做象征,创立出“八卦”,即乾、坤、震、巽、坎、离、艮、兑。
伏羲用八卦来与神明之德相通,概括出世间万事万物的情状。
西元前7744年,伏羲以一双精致的狐皮为聘礼,前往凤州(今陕西宝鸡市凤县)与女娲完婚,时年伏羲31岁,女娲16岁。
西元前7724年,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数百个部落联合罢免了燧人氏的最后一位大酋长,推举伏羲为帝。
于是,伏羲立都于榆中,正式建立伏羲女娲政权。
伏羲帝号罗奉。
罗奉元年(丁丑,前7724),伏羲在榆中接替天齐建木的祭天权,燧人氏自此退位。
罗奉二年(戊寅,前7723),伏羲在榆中不周山重建天齐表木,名此山为方山,又名日魁山。
表木名大风雨表。
以共工氏为上相,主管不周山上的天齐表木观象台,主持大风雨表的观测,用八索判断方向(地维)为历法天象总管,掌握祭天权,其权位仅次于伏羲。
罗奉三年(己卯,前7722),伏羲以木星为主观测星,以织女星为北极星,以北斗九星的斗柄——“梗河”与大角、摄提、角宿(青龙第一宿)为天下春季之始。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女娲其他百科词条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女娲,又称娲皇、女阴、女希氏、有蟜氏等,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据《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中说:伏羲和女娲的母亲是同一个人:华胥氏。
伏羲和女娲兄妹俩居住在昆仑山上,为了繁衍后代,兄妹两人结为夫妻,缔造了人类。
[5]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古代居住于河南中原地区的居民)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
相传女娲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鳖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在中国神话里,女娲是创造一切生命的“万物之母”,是传说中许多女神化身的原型,也是永远活在中国文化里的“原型母亲”。
女娲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雌和抟土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基本信息中文名女娲别名阴皇氏、神农氏、女希氏、有巢氏,伏羲氏,燧人氏、娲皇、女阴、有蟜氏性别女相关视频人物关系伏羲哥哥人物来源上古神话7391次播放01:19上古四大古神-女娲女娲,据考古出土的文物遗址、遗迹和彩陶纹饰提供的史前人类与洪水抗争及对生殖崇拜的生活印迹信息,究其历史文化根源,在于原始母系社会女性崇拜观念的遗传。
据唐代史学家司马贞的作品《补〈史记·三皇本纪〉》说:“女娲乃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称号亦有娲皇、灵娲、帝娲、风皇、女阴、女皇、女帝、女希氏、神女、阴皇、阴帝、帝女等,史记女娲氏,风(或为凤、女)姓,是古代传说中的大地之母。
造物造人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对万物救助巨大的一位上古女神。
相传她是华夏族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她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羲、女娲祖籍晋源风峪出生于蒲坂雷泽考略美国著名民族学家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把社会自有人类以来分为野蛮、蒙昧和文明三个时代。
在文明时代( 即奴隶社会)开始以前,人类社会的婚姻史,经历了乱婚、群婚、对偶婚阶段。
摩尔根称“在家庭组织上排除了父母与子女、姊妹与兄弟之间相互性交后的群婚”为“普那鲁亚婚”。
郭沫若称之为亚血缘群婚”。
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才开始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阶段。
恩格斯对于对偶婚家庭向一夫一妻制家庭转化,母权制十分自然地过渡到父权制曾有评价,认为这是“人类所经历的最激进的革命之一”。
伏羲、女娲祖籍风峪出生于雷泽女娲、伏羲所处的时代,是由母权制进入父权制,由对偶婚向单偶婚转化的过渡时期。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战国楚帛书?乙篇》曰:“故风峪伏羲,出自雷泽大人迹”。
宋罗泌《路史?太吴纪》云:“伏羲母华胥氏居于华胥之渚,尝暨叔慝翔于渚之汾,巨足出焉,华胥决履铨之,意有新动,因生伏羲。
”《山海经海内东经》云:“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诗纬含神雾》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伏羲盖雷神之子。
王嘉《拾遗记》曰:“春皇者、庖牺之别号;所都之国,有华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绕神母,久而方灭,即觉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
“华胥之洲”和“华胥之渚”,即九河神女华胥所在雷泽水入黄河之处由沙石、泥土淤积而成的一块陆地。
这与“《河图》一书所云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相吻合。
传说中的伏羲与女娲为“蛇身人首,有圣德”(唐司马贞《?a史记?三皇本纪》)。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清梁玉绳《汉书人考表》卷二引《春秋世谱》云:“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故世言女娲为伏羲之妹”,说明华胥履大人迹怀胎伏羲与女娲于雷泽之华胥之洲,生伏羲与女娲于雷泽旁。
雷泽,即古蒲坂南雷首山(亦名中条山、历山、首阳山等)泉水西流,经妫水和?I 水汇聚成泽,故名“雷泽”,再西流入黄河(传说在古代,汾水下游与今涑水相通连,经蒲坂入雷泽再入黄河)。
“雷泽”一名的出处见于《河图》。
在易学上亦有“雷泽归妹”之说。
《周易》云:“泽上有雷,归妹”。
《辞海》泽”条目曰:“一名雷水,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南。
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黄河,相传为‘舜渔雷泽处”'。
唐颜师古在《汉书雄传》“雷泽”一目下道:“雷泽在县南,(长)四十五里,首阳山下,南流入河,相传舜渔于此”。
王利器主编的《史记全本新注》曰:“雷泽,又名雷水,在山西省永济县南”。
出生在雷泽旁的伏羲与女娲,对人类繁衍、婚配嫁娶等人类科学有许多创造与贡献。
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云:“俗说天地开辟,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b 于泥中,举以为人。
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短人也。
”可见此说盖受原始社会母权制时期之影响。
《世本》(清张澍粹《集?a 注本》)称:“女娲作笙簧”,则亦关系人类之繁孳。
《易传》曰:“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于是始作八卦”。
《南史?梁元帝纪》曰:女娲?a天时“凿河津于孟门,百川复启;?a穹仪以五石万物再生”。
《太平御览》卷九引《王子年拾遗记》曰:伏羲坐方坛以上,听八风之气,乃画八卦”。
晋王嘉《拾遗记》卷二:“禹凿龙关之山,亦谓之龙门。
至一空岩,深数十里,幽暗不可复行。
禹乃负火而进。
有兽状如豕,衔夜明之珠,其光如烛。
又有青犬,行吠于前。
禹计可十里,迷于昼夜。
即觉渐明,见向来豕犬变为人形,皆著玄衣。
又见一神,蛇身人面。
禹因与语。
神即示禹八卦之图,列于金版之上。
又有八神侍则。
禹曰:华胥生圣子,是汝耶' ?答曰:‘华胥是九河神女,以生余也'。
乃探玉简授禹,长一尺二寸,以合十二时之数,使度量天地。
禹即持此玉简,以平定水土。
蛇身之神,即羲皇也”。
宋罗泌《路史后纪一》注引《古史考》曰:伏羲“制嫁娶,以俪皮为礼”。
拾遗记》又云:“始嫁娶以修人道”。
茅盾在《神话研究》中说:“伏羲是神话中春之神”。
伏羲还“师蜘蛛而结网”。
《易? 系辞传》曰:“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
《绎史》引《河图挺辅佐》曰:伏羲神于伯牛,钻木作火”。
《世本》曰:羲作琴”,“伏羲作瑟”。
《帝王世纪》曰:“取牺牲以共(供)庖厨,食天下,故号庖牺氏”。
伏羲与女娲早在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开创了中华儿女在原始文明时期的婚配嫁娶、自主婚姻、夫一妻之先河。
传说中的伏羲、女娲是人首蛇身,实为对图腾的崇拜。
伏羲与龙的关系,《左传》释曰:“太吴氏以龙纪,故龙师而龙名”。
然而什么是龙?《尔雅翼?释龙》云:“角似鹿、头似蛇、眼似鬼、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因龙是各类动物的综合体,所以被演绎为伟大、勇猛、无敌、神秘而圣洁的高级物种,成为把华夏民族图腾融合一体的民族图腾,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标志。
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说:“龙是一种图腾,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是蛇图腾融合了许多他族图腾,形成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生气勃勃、生动活泼、团结向上、活灵活现的龙。
表明早期由氏族、胞族向民族的发展,标志着民族的形成。
它是图腾融合的最高产物,是团结、和谐、共存、共荣、高尚精神的体现。
闻一多又说:“龙图腾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是蛇图腾。
而伏羲正是人首蛇身图腾民族的首领。
他对龙图腾的形成,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并州太原始名龙城,是因城西龙山系伏羲观天象制八卦之所,亦是伏羲的祖籍。
加之,在历史上先后又龙潜龙兴了十四位皇帝(亦称真龙天子)。
城西除了天龙山、龙山、太山、蒙山外,还有龙泉寺、龙泉池、龙宫等名胜。
城北则有龙潭。
《系辞》曰:古之伏羲王天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于是始作八卦”。
太原龙山之龙观,古名日吴天观,吴天为伏羲之名。
《永乐大典?太原府志》云:“吴天观在县西龙山之顶”。
今之古吴天观遗址,院中有唐槐两株。
观前门两侧有古柏两棵,一公一母,甚为壮观。
古柏是古时建昊天观时所栽,年代十分久远。
华胥氏的风峪部落所在地――风峪沟,有八个古村落,传说与伏羲始作八卦及佛学的天龙八部有关。
风峪沟位太山之南、龙山之北的两山间。
太山是黄帝合鬼神之所。
韩子》曰:“黄帝合鬼神于西太山上,驾象车、交六龙,毕方并馆,蚩尤居前,风伯扫进,雨师洒道,乃作清角之乐”。
这是黄帝代神农后,合鬼神封禅于西太山的壮观场面。
太山在今太原市晋源区西三公里处。
太山龙泉寺,创建于唐代景云元年(公元710 年),寺内有唐碑题记,现存有钟鼓楼、三大士殿、佛祖阁、观音观等,皆为明清时遗存。
龙泉寺始名吴天祠。
吴天、太吴皆伏羲之名。
吴天祠是黄帝与伏羲后裔祭祀伏羲的宗祠。
在龙泉寺旁的元代灵塔北300 米处有古洞一个,名曰“老虎洞”。
这与伏羲的风姓从龙、从虎有关。
易曰:“云从龙,风从虎”。
伏羲、女娲在历山自主婚姻开创一夫一妻制之先河唐李冗《独异志》卷下云:“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
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
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
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
伏羲、女娲的兄妹婚配,是在洪水灭绝人类,仅剩坐在葫芦里逃避洪水得救的伏羲兄妹二人,为繁衍绵延人口的无奈之举, 是有悖伦理的非正常婚姻。
因他们是洪水后仅有的孑遗,只得兄妹结婚,传下后代,使人类重新繁衍滋生在大地上。
婚姻,是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是人伦的开始,亦是人伦的结束,是人生天经地义的大事,但必须慎重,不可违背原则, 更不可有悖于伦理。
这是从伏羲女娲兄妹通婚后悟出的婚姻道理与道德,亦是伏羲从中认识到他们的作为是愚而蒙昧,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婚配法则与规范。
伏羲仰观俯察,创造出了八种神秘的符号,代表着天地自然和人及一切事物的演变,称之为“八卦”,并用八卦演示自然界和人的变化规律,诠释、制定了人类社会的法则与规范。
《易系辞》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伏羲以八卦制天下,天下伏而开化,故名伏羲。
伏羲画八卦,为我国文字的雏形。
文王演周易,是我国文化的开始。
《周易》中的“归妹”卦,即“婚姻”卦,阐释了婚姻的道理。
“归”,原意是嫁,是妇人停留在夫家,亦有回到应回去的地方的意思。
“妹”,是少女。
卦辞曰:“归妹,征凶,无攸利”。
是说女方欢喜主动的向男方行动,与夫唱妇随的原则违背,前进凶险。
《易》曰:“乾坤屯蒙”。
周易》中的“蒙”卦,亦是“蒙昧启蒙、教育”卦。
阐释在草创时期,秩序尚未建立,处于混乱蒙昧的状态,危机四伏,使人内心恐惧,产生抗拒心理,以至于重私利,轻公益,趋向保守,缺乏进取心。
因而启发民智,为治国平天下的首要工作。
而教育的原则,首创自然感,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不可强求。
教育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工作,动机必须纯正,而且坚持到底。
故《序卦传》曰:“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右病薄L ?原县西有蒙山、蒙山大佛、童子寺、开化寺等,即启蒙开化之义。
这与伏羲、女娲认识到兄妹通婚对繁衍人类的危害后,遂禁止兄妹通婚,制定礼仪,置嫁娶,正姓氏,画八卦,启发民智有关。
伏羲兄妹婚配结为夫妻的传说,出现在近年出土的汉代石棺、壁画、石刻画像等,均为人头蛇身之伏羲女娲交尾在一起。
兄妹婚配,是被现代人类学所证明了的确实存在过的历史事实。
风俗通》云:“女娲祷神祠,祈而女为媒,因置婚姻”,娲辅太吴于神祗,创立婚姻媒妁之规”。
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固是女娲造人神话之发展。
人类在进入古代原始文明时代,为防止和避免血缘婚再造人类,青年男女的婚配都由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包办。
这对避免血缘婚而使人类健康繁衍,有一定的进步作用。
故《左传?僖公二十年》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恶不殖也”。
伏羲与女娲由兄妹而结为夫妻,大多材料都说是女方主动,男方被动,说明传说渊源于母系氏族制时代,或者是对偶婚向单偶婚(即一夫一妻制)进化的初起阶段。
神话是一种流行于上古时代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是古代在当时尚未能用文字直接记录下来的史料。
但神话与迷信不同,因它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亦具有可供科学研究的现实主义素材,故神话往往是历史的影子,传说往往能折射出历史的真实。
山西社科院研究员孟繁仁对女娲?a 天等问题多有研究与考证,亦认为女娲与伏羲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其事,但史学界对女娲与伏羲自主婚姻的故事发生地却仍无定论。
伏羲与女娲在地震发生、洪水泛滥、水患不停、火灾不息、猛兽吃壮年、鸷鸟捉老弱、电闪雷鸣、地动山摇、天崩地裂、天亦缺块、地亦缺角、水天一色、汪洋一片、洪荒遍野、伤亡惨重的可怕时期,成为治理天地的神。
《淮南子?览冥训》曰:“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烛焱而不灭,水浩样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