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前先律己——读《孩子挑战》有感6月读书笔记李恬
孩子挑战读后感
孩子挑战读后感《孩子挑战》是一本旨在帮助孩子们充分发挥潜能、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书籍。
这本书给予了我很大的启示,我成为了一个更加自信、有勇气面对挑战的人。
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例子和深入的分析,向我们展示了挑战的重要性和价值。
他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挑战自己,我们才能突破自己的极限,实现更大的成就。
在每一次挑战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自己的潜能,不断成长。
我深深被这种观点所打动,决心要努力挑战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
书中还提到,挑战可以让我们克服困难,学会面对失败。
我们无法避免遇到困难和失败,但面对它们时,我们需要勇敢地迎接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收获成长和成功。
在书中,作者分享了一些成功者的故事,这些人都通过挑战和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他们的故事让我深受鼓舞,我决心和他们一样,不退缩,勇往直前。
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建议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挑战自己。
比如,作者强调了目标的重要性,他告诉我们只有设定明确的目标,我们才能有动力和方向去追求它们。
同时,他也提供了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克服困难、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等等。
这些方法对我非常有帮助,让我更加有信心去挑战困难。
通过阅读《孩子挑战》,我意识到挑战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我要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挑战,并且相信自己的能力。
我要设置明确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们。
我要不断学习和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挑战自己,我一定能够取得出色的成就。
总之,读完《孩子挑战》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鼓舞。
这本书告诉我,挑战是我们成长和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
我要时刻保持对挑战的积极态度,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人生。
读《孩子:挑战》有感:错误是学习的机会
读《孩子:挑战》有感:错误是学习的机会以下是关于读《孩子:挑战》有感:错误是学习的机会,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错误是学习的机会——读《孩子:挑战》有感古梦仪假如我们抱着批评的态度,就会无意中将好行为中偶然发生的错误单独拎出来,放大了错误的严重性,反而渐渐给孩子培养出永久性的缺点。
《孩子:挑战》这本书是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之作,书中在第一章节就阐述了现代父母的两难处境,这些父母们知道不能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但又不知道除了从他们的父母那里学来的教育方式,还能用什么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常常听到我的父母对我说这样一句话“当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这样说貌似在表明他们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你不听我的,注定是会吃亏的!我能理解父母希望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的心情,却往往不愿按照他们说的那样做。
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在我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和焦虑。
书中有一段关于“成熟”的解释,我特别有感触,同时也很庆幸自己及时接触到正面管教,让我认识到错误也是成长的·机会!我们还听到许多人说“现代的年轻父母和孩子都不够成熟”。
成熟,是个含混的词,通常指的是“不幼稚”。
这样形容一个人时,也就暗示着“幼稚、孩子气”是缺陷。
借着“有礼貌”和“适应社会”之名,我们似乎更愿意人们显得世故,不要流露真实感受。
实际上,“成熟”指的是心智得到完全成长,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而只有少数人能认知体会这种快乐。
完美的成熟,需要一生来完成。
怎么能用“成熟”来要求孩子或年轻人呢?《孩子:挑战》我在班级管理中,常常希望小班干部们在协助我管理班级时能够成熟稳重,独当一面,最好就是不用我说,他们都能做得很好。
有一次因为任课老师临时调课,教室没有老师在场,几个班干部商量给同学们看动画片,于是就自作主张开了电脑播放动画片。
我刚好到班上拿作业本,看到此情此景,作为班主任的我,顿时火冒三丈。
一是因为我觉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脱离成年人的监管会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
读《孩子:挑战》有感:错误是学习的机会_读后感_模板
读《孩子:挑战》有感:错误是学习的机会_读后感_模板错误是学习的机会——读《孩子:挑战》有感古梦仪假如我们抱着批评的态度,就会无意中将好行为中偶然发生的错误单独拎出来,放大了错误的严重性,反而渐渐给孩子培养出永久性的缺点。
《孩子:挑战》这本书是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之作,书中在第一章节就阐述了现代父母的两难处境,这些父母们知道不能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对待孩子,但又不知道除了从他们的父母那里学来的教育方式,还能用什么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我常常听到我的父母对我说这样一句话“当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这样说貌似在表明他们有丰富的人生经验,你不听我的,注定是会吃亏的!我能理解父母希望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的心情,却往往不愿按照他们说的那样做。
当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在我成长过程中的各种不安和焦虑。
书中有一段关于“成熟”的解释,我特别有感触,同时也很庆幸自己及时接触到正面管教,让我认识到错误也是成长的机会!我们还听到许多人说“现代的年轻父母和孩子都不够成熟”。
成熟,是个含混的词,通常指的是“不幼稚”。
这样形容一个人时,也就暗示着“幼稚、孩子气”是缺陷。
借着“有礼貌”和”适应社会”之名,我们似乎更愿意人们显得世故,不要流露真实感受。
实际上,“成熟”指的是心智得到完全成长,潜力得到充分发展。
而只有少数人能认知体会这种快乐。
完美的成熟,需要一生来完成。
怎么能用“成熟”来要求孩子或年轻人呢?《孩子:挑战》我在班级管理中,常常希望小班干部们在协助我管理班级时能够成熟稳重,独当一面,最好就是不用我说,他们都能做得很好。
有一次因为任课老师临时调课,教室没有老师在场,几个班干部商量给同学们看动画片,于是就自作主张开了电脑播放动画片。
我刚好到班上拿作业本,看到此情此景,作为班主任的我,顿时火冒三丈。
一是因为我觉得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脱离成年人的监管会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
其次,我曾在班干部会议时说过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必须及时告诉老师,作为班干部的他们没有及时向我反映情况就自作主张打开电脑播放动画片的行为让我很恼火。
《孩子:挑战》读后感
孩子:挑战》读后感育儿先育己,培养孩子也从培养自己开始。
起初因为好奇、有兴趣、热爱读书,后来发现这本书太神奇:书中的每一个挑战,我都遇到类似的境遇。
为人父母,每天面对孩子成长变化的各种问题,有问题似乎是一种贬义,把问题看成挑战就会变成一种积极有能量的态度。
这本书最触动的我的地方:全书总计230千字,但是浮出来到我的脑海里幻化成这些词:“和善、坚定,发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 。
这本书可以作为经典的宝典,反复读,反复思考、研究、演练,让这些方法成为最自然的与孩子沟通相处之道。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改变:第一章:现在父母的两难处境P17—大人常说:照我说的去做,而不是“照我做的去做”以前,总是告诉霖霖不要吃零食,而大人却经常买经常吃,所以她不听不做。
如今,我改变了,我也把零食戒掉了,她对零食也渐渐失去了兴趣。
第二章:了解孩子:P37 —大多数家庭都存在竞争现象,尤其是老大和老二之间,他们会刺激对方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果父母常用两个孩子作对比,误以为这个方法会刺激孩子们更加努力,实际上会更糟糕。
以前:妹妹吃东西不挑食,我们总会说姐姐像妹妹这么小的时候啥都不吃,蔬菜不吃,你看妹妹吃的多好啊,每次这么说,姐姐越会气馁的选择相反的方向。
如今,我鼓励姐姐,妹妹有她的喜欢口味,你有你的,只要你保证每天的各种维生素是均衡的你可以选择不吃。
有这么几个蔬菜营养很高,你选几个你爱吃的,姐姐就会选择吃木耳、蘑菇、胡萝卜、西红柿。
第三章:鼓励:P57,一个行为不良的孩子,是个气馁的孩子。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以前:无法区分赞美和鼓励,以为赞美就是对孩子的关注和爱,其实这是一种自我感觉爱孩子的敷衍态度。
如今,我学会了鼓励孩子的细节之处,细小变化,让孩子觉得妈妈是真正的在倾听和关注她。
第四章:孩子的错误目标P85 —想要一眼辨认出“适当关注”和“过度关注”之间的区别,并不太容易。
秘诀在于家长有能力了解全局。
以前:只知道,孩子的错误表现是为了寻求关注,但不清楚还有适当和过度两种区分,如今:我会观察哪些是可以立即满足的,哪些是延迟或者不去满足的需求。
读《孩子:挑战》有感
读《孩子:挑战》有感我读了《孩子:挑战》这本书,这本书是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之作,它从父母的角度出发,用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详细讲述了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的种种表现,并分析了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其中给我触动最大的“对惩罚与奖赏的误解”这一章节,在读了这一章节以后,我更加理解为什么我们要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不仅是因为体罚会伤害幼儿的身体和心灵,更是因为惩罚只能帮孩子发展出更强烈的反抗和挑战,成人越是惩罚,孩子就越是报复,我们必须意识到,试图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是毫无用处的,没有哪种惩罚能得到持久的服从,我们可以学习有效的方式去激励孩子,创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氛围,营造尊重自己、尊重孩子的生活状态,不要使用成人特权,因为一旦使用成人特权,就会激起孩子的反抗。
关于怎样的方式比较有效,本书的第六章“利用自然结果和合理逻辑结果”详细介绍了,既然惩罚无效,那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呢?如果妈妈忘了烤箱里的蛋糕,会发生什么?根据正常逻辑,蛋糕会烤焦,这是她健忘的自然结果。
如果我们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的后果,我们就给孩子提供了一个真实和诚实的学习机会,有时候孩子会做出令我们生气的行为,他们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生气,然后为他们忙碌,只要我们不再介意孩子做出的令我们生气的行为,那我们就解放了自己和孩子,让孩子体验自己不良行为造成的后果,正确地和坚持使用合理后果,会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够令人惊讶地减少和孩子之间的摩擦,增进家庭和谐。
孩子能够很快看到这些后果的合理性,通常会非常配合,毫无怨言地欣然接受。
成人越少提到“后果”这个词,惩罚的感觉就越小,有时候,通过和孩子讨论,征询他们的意见和想法,也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要避免和孩子陷入“权利之争”。
这本书还让我认识到了,如果实施不当的教育行为会使我们成为孩子人格形成过程中,最可能危害孩子人格发展的人,因为,我们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既是母亲又是老师。
《孩子:挑战》读后感
《孩子:挑战》读书笔记摘要《孩子:挑战》是心理学家威廉·斯托纳特的经典之作,主要探讨了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
书中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理论讲解与实际建议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家长们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并提出了一系列实用的方法来应对不同的育儿问题。
大纲引言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讨论为什么父母需要面对和克服挑战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儿童成长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家长如何正确识别孩子的需求与情绪挑战一:沟通障碍有效沟通的重要性案例分析及建议改善亲子关系的技巧挑战二:叛逆行为分析青少年常见的逆反心理原因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积极面对成长的困惑与压力挑战三:学业问题探讨家庭环境对孩子学习态度的影响提供鼓励和辅导孩子学习的有效策略挑战四:情感支持强调建立情感联系的重要性如何给予孩子情感上的支持及建议总结与反思回顾书中提到的关键点,强调父母的角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对未来育儿的启示读后感读完《孩子:挑战》这本书后,我深刻体会到育儿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
书中不仅提供了一系列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具体建议,还帮助我理解了孩子心理发展背后的科学原理。
尤其是对于沟通障碍和叛逆行为这两个章节,它们让我意识到家长与孩子之间建立有效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处理青春期的挑战。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书中的方法,我觉得自己更加能够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感受,同时也学会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期望。
这本书不仅让我的育儿之路少了一些焦虑,也为我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工具和策略来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
总体而言,《孩子:挑战》是一本既具有理论深度又易于实践操作的好书。
通过阅读《孩子:挑战》,我在育儿道路上获得了宝贵的指导与启示。
希望每位父母都能从中获益,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加温馨、理解和支持的成长环境。
《孩子挑战》的读后感(5篇)
《孩子挑战》的读后感(5篇)《孩子挑战》的读后感1通过读《孩子挑战》这本书又让我学到了很多育儿理念,作为一位老师和一位妈妈共同身份的我,通过阅读书中的案例,更深刻的体会到,这些案例都存在于我们身边的生活中,我也有过案例中的妈妈的举动,案例后面的分析和讲解对我有很大的帮助!首先,让我明白了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怎样做到平等和尊重!以及怎样更有效的应对孩子的各种状况!让孩子承担责任,尊重规则这则是我们家长的一种挑战!孩子的行为背后都是有目的的,相信大家也都犯过类似的错误,没有用更有效的方法来面对孩子的行为做法。
在孩子有不当行为时,我们也不能强迫孩子顺从,而应该用鼓励的方式激发孩子,让孩子主动懂得规则进而主动的遵循规则。
在鼓励孩子时也要得当,注意语言艺术,也不能一味的鼓励和赞美,否则,孩子会自傲认为自己什么都很棒,在以后的生活中无法受挫,反而得到负面的影响!鼓励时鼓励孩子的行为本身,让孩子有更多的动力让自己进步。
所以在孩子合作和表现好的时候给予孩子恰当的鼓励,这样才能帮助到孩子!其次,孩子需要勇气,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以大人的角度去判断去衡量孩子的行为,我们可能是习惯了责怪,批评孩子,让孩子不再有勇气去面对和尝试新的事物,他们会感觉自己还小,什么都不会也做不好,气馁的心理逐渐严重,就等待着家长的帮助,自己不再尝试进步!书中有段话给我留下了深深印象,“妈妈退后一步,和孩子保持一段距离,伸出手在孩子差一点能够到的地方。
这样,妈妈鼓励了孩子,也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空间,这样也适合孩子生活的其他内容,我们向后退一步,给孩子空间,给孩子鼓励,但不插手”我们是孩子的向导,我们不能主宰孩子的一切,我们陪伴不了孩子一生,我们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有勇气去面对失败,让孩子从中学习到成长的经验,所以我们该放手是就要放手,给孩子一片天空,让孩子去面对!再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我们再给予帮助,让孩子感到一种满足,有一种成就感!陪孩子成长也是作为家长和老师的一个修行的过程!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杜绝一切不成熟做法,多学习进而提升自己使自己和孩子都更加完美,更加的自信!给自己充沛的正能量来面对孩子!陪孩子成长自己!加油!《孩子挑战》的读后感2德国教育家鲁道夫·斯坦纳曾写到,教育是一种爱的行为。
孩子挑战读后感
孩子挑战读后感《孩子挑战》读后感。
《孩子挑战》是一本让人深受触动的书籍,它讲述了一个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坚韧。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孩子也有着超乎想象的力量和韧性,他们可以在困境中迸发出无限的潜能,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困难。
在书中,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和家庭的压力,他曾一度感到迷茫和无助。
然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他最终克服了困难,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这个故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只要孩子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不禁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小时候,我也曾经历过种种困难和挑战,但是我并没有像书中的主人公那样,勇敢地面对和克服它们。
相反,我常常因为困难而退缩,因为挑战而畏惧。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应该学习主人公的勇气和毅力,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够取得成功。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在书中,主人公的父母始终给予他支持和鼓励,让他在困难面前不至于感到孤单和无助。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他们的言传身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塑造孩子的性格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孩子挑战》,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孩子的力量和韧性,以及父母的重要性。
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动,更让我思考和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
我希望自己能够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断地努力和坚持,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父母对孩子的支持和鼓励,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至于感到孤单和无助。
总之,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孩子的力量和韧性,以及父母的重要性。
我会将这些感悟融入到自己的成长和生活中,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成为一个更加坚强和有爱心的人。
感谢这本书给予我的启发和感动,我会将它的精神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
和孩子像同事一样相处《孩子挑战》的读后感
和孩子像同事一样相处《孩子挑战》的读后感1、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父母和孩子相处,要类似于和同事之间相处。
看完这本书,我要稍微调整了一下这个观点:父母和孩子相处,要类似于和你虚线管理的同事一样相处。
你无法直接管理他,但是可以制定规则,也有一定的权威性,你们的最终目的是合作共赢。
如果你和同事都相处不好,无法获得职业上的合作共赢,那和孩子相处不好也不奇怪。
这就不要怪孩子了,就是自己能力不够。
2、对于孩子成长来说,要关注每件事的过程而非结果,一件事情做不好没关系,主要是过程中是否孩子有成长。
那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消耗,比如可能等待小朋友系好鞋带,就要等半小时,会影响父母原本的安排。
但是这个时候你不能关注“系好鞋带”这个结果,而是要关注“小朋友培养了自己系鞋带的技能”+没有驯服父母帮他完成这件事而形成的更好的亲子关系。
做父母是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事情,都说了类似于上班,哪有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工作?3、价值观上,要区分为了孩子的健康科学成长,还是为了自我的虚荣心(类似于“我比孩子强”、“我不能让别人认为我是个不称职的父母”这样的心理),不要以“为了孩子好”为万事的借口。
作为父母,没有义务让孩子高兴,没有义务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你上班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同事高兴么?你上班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自我提升么?4、日常行为中,要相信孩子的智力和心理,就像相信你的同事是一个能独立完成工作的人一样。
父母和孩子之间会互相训练对方,看自己的行为会带来哪些后果,类似于“和你说了多少次了”这种话为什么没作用?因为每次父母都妥协了。
而这种训练,从孩子刚刚出生就开始,比如孩子一哭,家长就过去抱,那么孩子想要抱的时候就会哭。
不过度保护,让孩子体会恐惧和痛苦,让他们度过难熬的时光,不要表达出可怜和怜悯。
5、有一些方法可以适用于普遍场景,比如需要平和的坚定规则,划分各自负责的区域,解决冲突后快速翻篇,有行动而非语言。
6、不要介入孩子之间的战争,你会介入其他同事之间的争斗么?也不要过度介入孩子和他人的关系,比如孩子和老师起了冲突,你应当和孩子分析事情,解决问题,而不是去找老师说理。
《孩子:挑战》书评【精选】
《孩子:挑战》读后感1.书籍简介《孩子:挑战》是一本经典亲子教育书。
它通过分析孩子对父母产生挑战行为的成因,引导父母了解孩子并正确处理孩子的挑战行为,帮助父母更有效地养育孩子。
2.作者简介鲁道夫·德雷克斯,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和教育家、现代实践派儿童心理学奠基人。
3.读后感了解孩子挑战行为的原因,找到正确的处理方式,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相信很多父母都遇到过孩子的“挑战”:无论你说什么,他都故意站在你的对立面。
比如你让他吃饭他非要吃零食,你让他写作业他非要看电视……有时面对孩子的挑战行为,父母会觉得非常苦恼,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这本书《孩子:挑战》就给了一些可操作的建议。
这本书的作者是鲁道夫·德雷克斯,在育儿领域中有长达40年的经验。
作者通过家庭关系咨询中心的实验、研究、考证,总结出了非常有效的解决家庭冲突的方法。
通过这本书,许多家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育儿方式,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接下来我们来说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吧。
我将从三部分为大家讲解,第一部分是孩子对家长常见的四大挑战行为;第二部分是孩子对家长挑战行为形成的原因;第三部分是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孩子的挑战行为。
首先,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孩子对家长常见的四大挑战行为。
日常生活中,孩子经常会向父母发出挑战行为。
细化到衣食住行这些方面,下面我们说一下孩子对家长常见的四大挑战行为:第一,孩子不肯自己穿衣服鞋袜。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很多家长就已经教会他们自己穿衣服和鞋袜了。
但有时候,无论你怎么着急,孩子都不愿意自己动手。
哪怕你事先把准备好的衣服鞋袜放到他眼前,他依然一动不动。
如果你催他,他不是哭闹就是故意把衣服鞋袜穿错。
第二,孩子不肯好好吃饭。
几乎每个家长都会遇到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
每到吃饭时间,孩子就变得拖拖拉拉的,好不容易出现在了餐桌旁,很久都不吃一口饭,有时还拿起一块菜自顾自地玩了起来,甚至有时吃着吃着又离开餐桌去玩玩具了。
《孩子挑战》第一章读后感800字
《孩子挑战》第一章读后感800字导读:读书笔记《孩子挑战》第一章读后感8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孩子挑战》第一章读后感800字:这一章的章节名是“现代父母的两难处境”,那我们需要弄明白的第1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处境是“两难”的处境。
不考虑文章中提供的材料性内容,下面我将根据我们学生时代学的做语文阅读理解的方法,把整个第一章的内容分段,然后分节理解。
第一章的内容包含23段,我们可以将这23段内容分为4个小节。
第1节的划分为第1段至第9段,这一节主要讲的是现代家长遇到的诸多困境,作者通过诸多现象的描述来说明这一点。
第2节的划分为第10段至第12段,这一节主要讲的是造成这种困境的两种常见的流行的但是不正确的原因分析。
第3节的划分为第13段至第17段,从这里开始,作者开始引出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节作者分析的是因为社会发展所以造成了我们现代家长的这些困境。
作者前面讲了很多很多,其实就是为了在这里引出他自己的观点。
他认为,与上古社会相比,西方社会已经向前发展了很多,但是现代家长依然是按照传统规范来教养孩子的,而这种传统规范与现代社会大趋势的民主理念是冲突的。
因为随着整个社会民主理念的提升,孩子也明显的感受到了,所以孩子们会要求他们能够和大人一样享有平等。
而作为家长,我们不仅在行为上,甚至在思维上都还没有接受这一点。
应该也是在这里,作者说明了“两难”的处境是什么样子的。
也就是第12段最后一句话:传统方法已不适用于今日,而同时,我们还没学会新方法。
第18段至第23段划分为第4节,在这一节,作者开始深入阐述家庭中的“民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在这一部分,作者首先否认了民主是绝对的自由,把放纵当成民主的做法。
作者认为:民主是自由与规范并行的一种方式。
也就是说不能是以往的那种完全没有自由家长强权的方式,也不能是极端的完全没有规则来约束孩子,结果让孩子成了小霸王的那种状态。
具体怎样将自由与规范并行,应该就是这本书之后将要详细展开的部分了。
孩子挑战读后感
孩子挑战读后感《孩子挑战》读后感。
《孩子挑战》是一本由李宁所著的励志故事书。
这本书以孩子的成长为主线,讲述了一个普通孩子如何通过不断挑战自己,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于挑战和成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孩子,他从小就喜欢挑战自己,不断尝试新的事物。
他在学习、运动、社交等方面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但是他从不退缩,而是积极面对挑战,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通过主人公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挑战的重要性,以及挑战所带来的成长和收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挑战太大,自己太弱小,无法应对。
但是通过阅读《孩子挑战》,我明白了挑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勇气和毅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正如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他在面对挑战时并不气馁,而是不断努力,最终战胜了自己,取得了成功。
除了挑战,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成长的重要性。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们不断成长,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正如书中的主人公一样,他通过不断挑战自己,不断努力,最终成长为了一个优秀的人。
这让我深刻地明白了成长的过程是充满挑战的,但只有通过不断挑战自己,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变得更加优秀。
在读完《孩子挑战》后,我也对自己的成长和挑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明白了挑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勇气和毅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同时,我也明白了成长是充满挑战的,只有通过不断挑战自己,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变得更加优秀。
因此,我决定要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勇敢面对挑战,不断努力,不断成长,最终取得成功。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孩子挑战》,我对挑战和成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挑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有勇气和毅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
同时,我也明白了成长是充满挑战的,只有通过不断挑战自己,我们才能够不断成长,变得更加优秀。
因此,我决定要像书中的主人公一样,勇敢面对挑战,不断努力,不断成长,最终取得成功。
2022读《孩子:挑战》有感
读《孩子:挑战》有感在同事的推荐下我阅读了《孩子:挑战》一书,可以说,这本书是我读过的孩子教育方面书籍较为实用的一本书,让我获益匪浅。
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阅读《孩子:挑战》一书的些许感悟。
本书通过实例生动的阐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应该如何做到平等和尊重,以及如何更有效的应对孩子的各种状况。
说到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我们家长面对的永恒挑战。
同时阐述了孩子不当行为的表现以及背后可能的目的,也给出了指导意见。
例如四个错误目标:过度关注、权力之争、进行报复、自暴自弃。
然后通过好多章节具体分析这几种情况。
这些在大部分孩子身上也普遍出现。
很多事例也有我和孩子的影子,下面就几个事例简单分析一下。
我经常在孩子犯错以后立即指出孩子的缺点,没有给他继续尝试的机会。
如:孩子希望自己擦掉作业中错误的地方,我会觉得他擦不干净且将页面弄得很脏。
我就对孩子说:“你别擦了,每次都擦不干净,越擦越黑。
”结果是我强行去擦掉错误的地方。
本来他想自己擦,他有能力自己擦,我却通过语言及行为打碎了孩子想自己处理的意图。
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感受,孩子却因此受挫。
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
一次或几次做不好没关系,可以让他不断尝试,给他更多的信心,他会自己做的很好。
每次和两个孩子出去玩滑梯,我经常会提醒他们:“要排队、不要碰到别的小朋友、小心、等小朋友滑下去再滑、咱们去玩别的吧”经常说类似的话,怕他们受伤也希望他遵守规则,不放心孩子。
看完书才觉得这是一种过度保护孩子的方式,剥夺了孩子的自由,总是以我为中心,要让他按我说的去做,处处拦着孩子,让他内心变得胆小。
生活中一定会发生各种情况,孩子要学习怎样去自己面对各种困难。
孩子们更需要自由和空间,而我们做的只是默默的陪伴,做必要的情况保护和指导,而不是将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
经常给孩子说“我跟你说过很多次了,自己主动练琴,练完琴自己收好琴”“说过多少次了,做完作业自己一定要检查”等等。
《孩子:挑战》读后感
《孩子:挑战》读后感她,有一群独特的讨论对象,那就是诞生于民主社会的孩子;她,有一套新颖的表达方式,那就是方法论+案例;她,是一部适合全部与孩子打交道的大人阅读的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孩子:挑战》。
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一贯认为孩子的一些讨喜或者不讨喜的行为是孩子本身的性格,全部的人都喜爱乖巧听话的孩子,都厌烦淘气捣蛋的孩子,但是由于我们没有真正的了解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缘由,导致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不恰当的方式来订正孩子的不恰当行为,有时候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严峻;或者看似表面上问题解决了,实那么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损害了孩子内心的自尊。
书中的大量案例,具体说明白孩子隐蔽在每个行为背后的动机,以及针对不同动机教育者应当有哪些可应对的方法。
面对孩子的行为上的各种问题,我们很自然的径直从行为结果上入手,盼望能有立竿见影的解决方法,却往往忽视了行为背后的冰山。
李玫瑾老师曾说,当孩子涌现问题时,其实问题早就有了。
因此,在孩子犯错时,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首先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先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要学会耐烦的查找缘由,多与孩子沟通,努力成为孩子亲切的伙伴。
在1—10章这部分,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四章:孩子的错误目标。
感到气馁孩子的错误目标有四个:通过得到过度关注,寻求归属感、权力之争、报复、自暴自弃。
在工作过程中与家长沟通沟通时,家长流露出对孩子的无奈,说出的孩子表现,就涵盖在这四种目标之中,家长们对待孩子的错误立场,对孩子的不了解,导致孩子就会以其中一种方式反映出来,所以问题出在对待者本身上,李玫瑾老师也说过,孩子的问题其实是大人的问题。
现在急需转变成人的教育观念,只有我们老师先转变观念,学习教育方法,才能做好家长的引领,才能家校合作,最大程度上予以孩子更健康更有质量的教养方式。
这本书中讲到对惩处与奖赏的'误会。
我们现阶段对惩处的误会,我们误以为用惩处这种方式和手段,能够真正让孩子改掉那些让我们头痛和苦恼的行为。
读《孩子:挑战》有感:孩子,是挑战吗?
读《孩子:挑战》有感:孩子,是挑战吗?孩子,是挑战吗?——读《孩子:挑战》有感我在准备正面管教培训课程的过程中,研读了大量的书籍,今天想与大家分享的是《孩子,挑战》。
这本正面管教思想先驱鲁道夫﹒德雷克斯的名著带给我的触动很多,索性写下一篇读后感,给自己,也给正在读这篇文字的你。
从娃娃们呱呱坠地时起,身为父母的我们面临养育的挑战,随着娃娃们一天天成长,欣喜的同时,养育的挑战似乎越来越大,“Terrible Two”、“分离焦虑”、“青春期叛逆”……没错,养育的挑战伴随我们十几年!我始终坚信,父母和孩子一样需要接受训练,当我们可以用一个崭新的视角看待成人眼里的“孩子”时,似乎“熊孩子”的行为可以被理解,养育的挑战可以轻松驾驭,和谐的亲子关系可以重新铸就。
一、尊重自己正面管教教会我们贯穿始终的态度——和善而坚定,对待孩子要和善,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选择权、游戏权等;同时对待我们家长自己要坚定,充分尊重成人的权利,尊重成人的选择权、休息权、工作权等。
在这本书中,我体会最深的是教会家长如何尊重自己。
“秩序的维持,可能需要一定程度的坚持,甚至一些平静的压力,只有稳固的坚持才能让孩子学会正确的界限,如果孩子不愿意穿着合适的衣服上学,那妈妈可以不让他上学。
如果孩子大吵大闹个不停,妈妈可以要求他离开。
这样给孩子压力的行为,必须同时伴随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很多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多想一下,然后那个合理的自然结果就出现了。
我们问自己:‘如果我不插手,会发生什么?’没做作业,老师会生气;玩具坏了,就没的玩,等等。
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巧妙的安排一下这样的结果。
”“我们说话的语气和态度,是赢得孩子合作的重要因素。
很多时候,我们能够觉察到,孩子之所以反抗,可能是我们提出要求的时间不对;也可能是我们要求的是孩子憎恶的事情。
不论怎样,发生这些反抗的时候,我们通常会故意提高音量,希望这样可以压过孩子,战胜他们的反抗。
孩子挑战读后感
孩子挑战读后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掌握更多的知识。
然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否真的能够让孩子们得到全面的发展呢?相信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生活中的优秀人物,而文学浸润的阅读,便是孩子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读书不仅仅是简单地快速阅读,而是希望能够引导孩子去思考、去感悟成长。
我所阅读的《挑战》这本书,便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观点。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孩子们面对挑战的种种不同情景,让我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少年艾德从家乡离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将自己的才能慢慢发掘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一直受到别人的赏识和关注,但他一直默默坚持,一直努力向前。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这段经历能够教导孩子们,不要轻言放弃,即使遇到很多的挫折,也一定要坚持,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故事令我深受启发。
例如,在“道德评议”中,面对同学作弊的问题,大家能够团结一致,积极地凝聚自己的能量,去挑战这一行为。
这种情境也是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面临的,通过读书的方式,他们可以懂得合作、团队精神和如何去应对那些挑战。
同时,这本书也提供了很多的角度,去看待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可能有的孩子会自卑、消极,而有的孩子则会勇敢地面对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答案,用书中的经历来启示、带领孩子走出困境。
在读完《挑战》之后,我深深体会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培养。
而阅读,便是这样一条重要的途径。
学习阅读,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对于文字的认知和理解,更是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积极应对挑战、拥有正面积极的心态,从而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最后,我想说,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挑战,都必须要坚持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孩子如此,我们成年人亦是如此。
让我们一起发扬这样的精神,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充满挑战的未来!。
《孩子挑战》第十八章读后感悟
《孩子挑战》第十八章读后感悟《<孩子挑战>第十八章读后感悟》哎呀,最近我读了《孩子挑战》的第十八章,这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心里有好多好多的想法呢!这一章里讲的那些事儿,就好像是发生在我身边一样。
比如说,书里提到孩子有时候会不听话,会闹脾气,这不就跟我班上的小伙伴们一个样嘛!我就想到了有一次,我的好朋友明明答应了和我一起做手工,结果他临时跑去和别人玩了,把我一个人晾在那儿。
我当时可生气啦,觉得他说话不算数。
现在想想,这是不是也和书里说的孩子的一些挑战行为有点像呢?还有啊,书里说家长不能总是批评孩子,要多鼓励。
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经历。
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里特别害怕回家被爸爸妈妈骂。
结果他们没有骂我,而是鼓励我下次加油,还帮我一起分析错题。
那时候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学习,不能让他们失望。
这不就像书里说的,鼓励比批评更有用嘛!再说啦,书里提到孩子也需要有自己的选择权利。
我就想到我每次选衣服的时候,妈妈总是想让我穿她觉得好看的,可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呀!难道我就不能选我喜欢的吗?这就好像一只小鸟,本来能自由自在地飞,却被关在了一个小小的笼子里,多难受啊!而且,书里还说要尊重孩子的感受。
有一次我在学校被同学误会了,心里特别委屈。
回家跟爸爸妈妈说,他们认真地听我讲,还安慰我,让我觉得特别温暖。
这不就是尊重我的感受吗?如果他们不理我,或者说我小题大做,那我得多伤心呀!读了这一章,我觉得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大人真的应该多听听我们的想法,多给我们一些自由和尊重。
就像种一棵小树苗,不能总是绑着它,得让它自己去吸收阳光和雨水,才能茁壮成长啊!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反正我是觉得,以后我要是有了孩子,我一定会按照书里说的去做,让我的孩子能快乐地长大!。
孩子挑战读后感
孩子挑战读后感孩子挑战读后感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孩子挑战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这个星期,大宝跟我和他爸一起住,这是我希望的,不过在和孩子相处中也出现不少问题。
比如说,早上起床,躺着等着我去帮忙穿衣服;不刷牙;上厕所不冲厕所;而且我说话,她没听见似的,强调三遍,若无其事。
最后想了一个主意,也就是昨天晚上开始实施的,短期效果很是不错。
心里很窃喜。
主意就是利用奖励机制,表现好,可以积分换零花钱。
比如说,昨天晚上,睡觉前主动喝牛奶不磨叽,积一分;刷牙不反抗,积一分;上厕所,自觉冲厕所,积一分;早上自己穿衣服,积一分;效果真的很不错,不费我口舌,很开心的完成了。
不过上学时,又让我给她买彩笔,花了32元,我说从积分里扣,她欣然接受了。
今天送她上学回家,坐下来好好翻看《孩子:挑战》一书里的几个章节,竟然发现我做错了,不能这样引导孩子。
第五章节对惩罚与奖赏的误解奖赏孩子和惩罚孩子一样,对他们的人生观都是弊大于利,这两种行为都缺乏尊重。
我们会对下级的好行为进行奖赏,而对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关系中,人们做完一件事,是因为这件事本身需要被造成。
这时的满足感来自于和谐的互助和合作。
案例:妈妈给了八岁的比尔一块钱,两人一起在超市的时候,比尔去旁边面包店买了面包。
回到妈妈身边时,妈妈让他把找的零钱给她。
可是比尔生气地喊道:“你要那些零钱干吗?!”妈妈很纳闷:“干吗?比尔,我需要那些零钱呀。
”比尔生气地把零钱塞进妈妈手里,愤怒地大喊:“我不明白,我给你帮忙呀,对吗?”妈妈更纳闷了:“是,儿子,你忙了一个大忙。
”他们走向车子时,比尔还是充满了怒气。
就像比尔去买面包,妈妈买别的东西,两人在合作。
可是比尔却不认为他做的事情是对幸福家庭的一点贡献,他关心的是自己。
比尔之所以愤怒,是因为他想的是“买面包对对我有什么好处”,而结果“什么都没有”!这太不能让人接受了!由此可见,比尔的人生观很狭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育人前先律己
——读《孩子:挑战》有感
6月读书笔记李恬
读这本书频繁看到或者并且思考到的字眼就是“尊重”、“温和而坚定”。
所有的权力之争、争吵、误解、过度保护等等,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为我们作为家长、老师,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
我们通过不经意的语言、行为,向孩子传达出的,是他们的弱小无能和我们多么高效迅速。
在教育儿童方面,我们有时显得太过简单粗暴,有时显得太过复杂焦虑了。
鲁迅先生在杂文中写到:“你生了孩子,不代表他属于你,他是一颗自由的星星,借助你来到了世上。
”纪伯伦也在他的诗中文艺地表达:“你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活自己所期许的儿女……他们从你这里经过,却非由你造就,他们虽和你在一起,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们爱,但不要把思想强加给他们,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所以,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育人时,我们不要太有负担,先学会调整自己。
在倍感困惑时,我们不妨先问问自己几个问题吧!
1、他能做到吗?
这里的他指孩子,孩子天生尽其所能寻找归属感,但保持内心勇敢,通过展现能力和积极参与找到的归属感和在他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定位得来的归属感意义却大不相同。
孩子有寻求过度关注、权力之争、进行报复和自暴自弃四个错误目标。
在发生这类情况时,我们先控制住自己匆匆奔向孩子的脚步,控制住自己的或拥抱、或责骂,在心里先问问自己:“他能做到吗?”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遇到的事情是自行能解决的。
训练孩子,我们可以把“正强化”和“合理逻辑结果”结合着来。
正强化能帮助塑造行为,形成习惯,但更多的是不考虑个体情感和情绪的一种习惯。
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随着孩子的渐渐成长,他们要享受权利,也要学会承担责任和义务,有些行为是他们需要承担的责任,不应当靠奖惩来约束。
更何况,比如说让孩子养成自己好好吃饭的好习惯,避免饥饿应该是他们本能,不靠奖惩激发也能做到。
我们可以从起初的正强化慢慢调整为孩子内在的激发,自我意识的成长。
“他能做到!”我们在心里这样为孩子打气,也为自己打气吧!
2、我可以不生气吗?
不要“赶苍蝇”,多点温和和耐心。
孩子不是苍蝇,他可以被正确的引导,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而我们更是成年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随意的责骂,不仅在当下的情况对孩子无效,还会让孩子有样学样,对我们自己也没有积极意义。
当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习惯时,安静地喊他一声,然后平静地看着他。
实在忍受不住了,也要在心里默念一声:“我可以不生气吗?”冲动是魔鬼,巧妙地运用“卫生间方法”。
语言不是沟通的唯一方式,但经常是最无效的一种。
当我跟经常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家长反映问题时,他们也会反过来跟我诉苦:“在家里也经常说他,说了没用”。
其实这时候,孩子已经变成一个“妈妈的聋子”了。
发生冲突时,说教的语言可能变成武器。
生气时语言弹药,孩子什么也听不进去。
长期以往,孩子在接受语言信息时,也会习惯性地屏蔽。
我自己也曾经运用过的无效语言是:“下次不能再这样了,你知道了吗?”其实有时候,静静地凝视更有用,更能言传身教地让孩子学会尊重。
当然,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学会了包容,从“独裁的阶级社会”发展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对家长的要求也高了。
孩子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变化的,更不用说,还有二胎家庭,要帮助孩子们找好适合自己的家庭定位。
在育人的过程中,先学会律己吧。
多一些包容,不断接受新的育儿知识。
另外,多些勇气吧!每一个育儿理念或者实践都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如果自己犯了错误,或者又回到旧习惯时,不要责怪自己,有勇气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没有人能在脆弱中成长,成长需要力量和坚强。
孩子一样,父母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