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尼特德王府简介

合集下载

内蒙古喀喇沁王府导游词

内蒙古喀喇沁王府导游词

内蒙古喀喇沁王府导游词内蒙古喀喇沁王府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化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右旗喀喇沁旗镇,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王府之一。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内蒙古喀喇沁王府的历史和导游词吧。

一、历史介绍内蒙古喀喇沁王府是明代喀喇沁部当时最大的部落领袖的王府,是漠北地区最大的建筑群之一。

喀喇沁王府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朝,在明朝时期,内蒙古喀喇沁王府曾经是第五十九代大汗阿巴嘎的居所,阿巴嘎还曾经在这里接待过永乐皇帝朱棣。

明朝末年,喀喇沁土司李成梁将王府内的房屋和建筑全部改建成兵营和官署,王府也随之改名为“喀喇沁驻兵处”。

清朝时期,喀喇沁王府成为中国唯一的蒙古五大王府之一,并且一直保持着重要地位。

1912年,在清朝灭亡后不久,内蒙古喀喇沁王府就被废除并荒废下来,于1956年被国家重点保护。

二、建筑风格内蒙古喀喇沁王府占地约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万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蒙古式建筑群,由很多座殿堂、院落、房间以及围墙等组成。

王府建筑以黄色和灰色为主色调,墙体坚实厚重,窗户和门上还有着细致的雕刻和彩绘,富有浓厚的蒙古族文化特色。

三、导游词欢迎大家来到内蒙古喀喇沁王府!喀喇沁王府,又称喀喇沁古城,位于土默特右旗喀喇沁旗镇。

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也是蒙古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喀喇沁王府建于明代,曾经是蒙古五大王府之一,历史悠久。

整个王府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也有3万多平方米,主要是以殿堂、院落和四合院等为主要构造。

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典型的蒙古族建筑,如建筑的刚健、厚实,墙体使用的黄灰色,门窗上的细致雕刻和彩绘,都非常具有蒙古族的文化特色。

在王府内部,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用于生活起居的房间,以及会客厅、宴会厅、议事厅等重要的官方场所。

房间内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例如堆满地毯的宴会厅、富丽堂皇的御花园、金玉珠宝的供品台、珍奇异宝的阁楼等。

实际上喀喇沁王府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一个建筑,还包括了一些文物和历史古迹。

例如喀喇沁王府内的古井、马厩、王墓等都非常值得参观。

呼包鄂地区旅游景点

呼包鄂地区旅游景点

四季
内蒙古自 治区呼和 35元/位 浩特市玉 泉区
哈素海旅游区
位于土默特左旗西南侧,湖水主要引自黄河,有32万平方公里 水面,相当于杭州西湖的5倍。是以天然湖泊为主要景观的公 园。哈素海为天然湖泊,蒙语意为玉海,该湖水域辽阔,一面 坐汽艇、钓鱼、吃哈素海全鱼宴 是山,三面是大片的农田和牧场。每到春夏时节,湖水清澈见 、蒙古烤全羊等特色风味餐 底,品类各异的小鱼悠游往来,各种各样的鸟儿盘旋在烟波浩 渺的湖面上,在芦苇荡内忽隐忽现,让人遐思不已。
7-8月份
呼和浩特 市土默特 20元/位 左旗哈素 海
希拉穆仁大草原
希拉穆仁草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大草原。 希拉穆仁蒙古语意为“黄河”希拉穆仁草原旅游俗称“召河 ”,因在希拉穆仁河畔有一座清代喇嘛召庙“普会寺”而得名 。寺院原为呼和浩特席力图召六世活佛的避暑行宫,建于乾隆 34年(1769年)。寺内二重殿洞,雕梁画栋,颇为壮观。普会寺 背后环绕着希拉穆仁河,跨过河上大桥可达阿勒宾包山上观赏 草原风光。一望无际的景色,让人如醉如痴。
69月秦直道位于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60元位多斯耗时联系电话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3个半小时04715150061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4小时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3小时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2小时04718312288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2小时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3小时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1个半小时04715148142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1小时04724603774从公司出发用时大约2小时04725132858从单位出发用时大约4小时04778560007从单位出发用时大约3小时从单位出发用时大约2个半小时04775751997从单位出发用时大约1个半个半小时从单位出发用时大约3个小时从单位出发用时大约2个小时

内蒙古喀喇沁王府导游词

内蒙古喀喇沁王府导游词

内蒙古喀喇沁王府导游词喀喇沁王府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南部的喀喇沁镇。

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当时清政府封给喀喇沁左翼前旗王的府邸。

王府占地广阔,建筑雄伟壮观,是中国目前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康泽式建筑群之一。

今天,我将带您一同游览喀喇沁王府,领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一、王府简介喀喇沁王府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建筑群,由三进院落和周围围墙组成。

王府总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是典型的传统汉族园林建筑。

王府主体建筑呈“凹”字形,以正中轴线划分,东、中、西三个部分各具特色。

庭院内布置有假山、花坛、花架等园林景观,使整个府邸充满了浓厚的古典气息。

二、正门与寿星亭乌金和牡丹花装点的正门是喀喇沁王府的正式入口,正门上方悬挂着“喀喇沁王府”四个大字,字体庄重古朴。

经过正门进入,正对眼前的是一座寿星亭,相传为王府神龛,寓意富贵、长寿。

三、第一进院落——主厅走过寿星亭,进入第一进院落,迎面是一座宏伟的主厅,供奉着喀喇沁王的祖宗牌位。

主厅建筑庄重大气,红墙黄瓦,雕梁画栋,彰显着宫廷建筑的风采。

主厅内陈设着丰富多样的古董家具和王府珍贵文物,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王朝的辉煌时期。

四、第二进院落——内宅穿过第一进院落,来到第二进院落,这里是喀喇沁王的内宅。

内宅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分别居住着王府主人与嫔妃以及后嗣。

内宅的建筑格局精心设计,神态自足,充满了古代宫廷文化的瑰丽和神秘。

五、第三进院落——后花园第三进院落是王府的后花园,面积最大。

这里有池塘、假山、亭台楼阁和广阔的草坪,将传统园林与周围自然景观完美结合。

后花园里栽种着各种名贵花草,四季不断,芬芳馥郁。

在这片花海中散步,仿佛置身于诗画中。

六、王府的历史与文化喀喇沁王府的历史可上溯到清朝乾隆年间,是当时皇族对汉族地方宗室的封赐。

王府的建筑风格受到康熙、乾隆时期汉族宫廷建筑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清代宫廷建筑特色。

王府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和历史文化遗迹,是研究中国宫廷文化的重要资源。

内蒙古喀喇沁王府导游词(精选15篇)

内蒙古喀喇沁王府导游词(精选15篇)

内蒙古喀喇沁王府导游词(精选15篇)内蒙古喀喇沁王府篇1喀喇沁亲王的远祖是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篾,属兀良哈部,他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立下过汗马功劳,曾三次救过成吉思汗的命。

成吉思汗赐他九次犯罪而不罚,并封为第九位千户那颜。

由于他们父辈即是挚友,成吉思汗又把者勒篾当兄弟看待,并把女儿嫁给者勒篾之子吉伯格,享有“塔布囊” ——即驸马的称号。

元朝建立后,驸马吉伯格的后代受封故契丹大宁之地,赐“诺颜”号,部名曰“喀喇沁”。

“喀喇沁”,蒙古语为“守卫者”的意思。

其后,传至者勒篾的第十四代孙苏布地,他统领喀喇沁部在天聪二年归附了皇太极。

在苏布地的帮助下,皇太极征服了漠南蒙古,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地区蒙古各部先后归附清朝。

天聪九年(1635年),苏布地之子固鲁思奇布受封札萨克,为喀喇沁右翼旗第一代王爷(先封贝子,后封多罗都棱郡王)。

第一代王爷和第二代王爷图巴色棱都居住在今辽宁喀左、建平,到第三代王爷班达尔沙才迁到喀喇沁旗龙山,康熙九年(1670年)又从龙山迁到今王爷府镇。

后又经历十二代,传至贡桑诺尔布。

其中第八代、第十一代曾由郡王加授亲王品级。

之所以在这里建王府,一是当时的锡伯河川草深林密,气候宜人,景色秀丽,环境优雅;二是这里有十八罗汉山,以王府为中心上有九座山,下有九座山,后面又有印台山,所谓风水好,符合当时王公贵族的心理。

据史书记载,原王府占地面积130余亩,房屋400余间,整体建筑宏伟壮观,布局严谨,体系庞大,结构精巧。

前后共五进院落,主体建筑有大堂、二堂、仪厅、大厅和承庆楼。

中轴对称,东西两侧是跨院,又由若干小四合院构成,重重四合院又由道道垂花门相连。

西院为政治活动、宗教祭祀场所,建有庙宇、祠堂、客厅、议事厅、书斋、练武场。

东侧为生活区,有戏楼、王爷和福晋的卧室、仓库、膳房。

王府的后面是花园,依山而建仿北京私家园林式。

花园内有十一座院落,137间房舍,有老爷祠、马王殿、土地祠,还建有戏楼、花窖和养鹿场。

鄂尔多斯郡王府简介

鄂尔多斯郡王府简介

鄂尔多斯郡王府简介鄂尔多斯郡王府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殿建筑之一。

这座王府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当时鄂尔多斯部落的首领所居住的地方。

如今,鄂尔多斯郡王府已成为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

鄂尔多斯郡王府占地面积广阔,整体建筑群由主殿、左右配殿和后花园组成,采用典型的中国宫廷建筑风格,宏伟壮观。

主殿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是郡王处理政务和接待贵宾的地方。

主殿内部装饰豪华,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金碧辉煌,彰显出尊贵和富丽堂皇的气息。

左右配殿则是供官员和仆人居住的地方,廊柱上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在鄂尔多斯郡王府的后花园,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园林景观。

庭院内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春天时鲜花盛开,夏天时绿树成荫,秋天时金黄的落叶铺满地面,冬天时银装素裹。

园中还有一个小湖泊,湖水清澈见底,四周有假山和亭台楼阁,增添了一份宁静和优雅的氛围。

游客可以在这里漫步、休闲,感受到古代皇家园林的独特魅力。

除了建筑和园林,鄂尔多斯郡王府还保存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和珍贵文献资料。

在主殿的展厅里,陈列着许多古代艺术品和工艺品,如瓷器、绘画、雕刻等,展示了鄂尔多斯地区的文化艺术成就。

此外,王府内还设有一个博物馆,展示了鄂尔多斯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地区的独特魅力。

鄂尔多斯郡王府作为鄂尔多斯地区的重要历史遗址和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每年都有许多国内外游客来到这里,欣赏古建筑、品味传统文化。

此外,王府周边还有许多特色的民俗村落和自然风景,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草原文化氛围,体验牧民的生活方式。

鄂尔多斯郡王府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宫殿建筑,它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和鄂尔多斯地区的独特魅力。

游客来到这里,不仅可以欣赏到宏伟壮观的建筑和优美的园林景观,还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鄂尔多斯郡王府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也为这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德王府导游词

德王府导游词

---------------------------------------------------------------范文最新推荐------------------------------------------------------德王府导游词德王府位于苏尼特右旗(俗称西苏旗)朱日和镇境内。

提起降日的蒙奸德王,许多年长一些的人并不陌生。

    德王,全名为德穆楚克栋鲁普,字希贤,1902年2月出生于察哈尔部正白旗。

他的父亲那木济勒旺楚克,是锡林郭勒盟盟长兼苏尼特右翼旗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

德王年满18岁后,在王府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他开始亲执政务。

五年后升任锡林郭勒盟副盟长,1931年任锡林郭勒盟盟长。

    “九一八”事变后,内蒙古东部地区一些上层人物搞独立自治运动。

在西部地区,德王等部分王公于1932年在百灵庙发表通电,提出“蒙古高度自治”,最后在国民党政府许诺下,成立了一个蒙古地方自治委员会(简称“蒙政会”)。

1935年,德王与李守信等组建了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有个巧合而有趣的故事:1937年10月张家口被日军占领后,日本人表面上让德王成立了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并且设立了政务院和参议院,挂出了黄、蓝、白、赤四色国旗。

实际上日本人对德王的控制却步步紧缩。

一是德王的地盘只有张家口到归绥(今呼和浩特)的一片,二是在政治军事乃至人事安排方面都必须听日本顾问的。

直接摆布德王的是日本顾问宇山兵士、高场损藏,而这两人又受控于归绥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的指挥;后来又派了金井章二担任顾问,而他又受久井隆中将的领导,在蒙古军队中还有一位1 / 8盘井顾问——当顾问、掌实权的日本人名字大都带一个“井”字。

所以当时人们不无讥讽地说:德王及其追随者们全都掉进日本人的“井”里了!    1945年8月15日上午,日军司令官告诉德王、李守信,天皇已经宣布投降。

图什业图亲王府的导游解说词

图什业图亲王府的导游解说词

图什业图亲王府的导游解说词
在这片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科尔沁草原上,有一座古老的图什业图亲王府,它历经沧桑而不减当年恢弘气势。

骑马走过壮观的护城河,王府倒映在水面上,映衬着那朵朵绽放的莲花,好一幅雾里看花,水中望府的美丽画卷。

王府布局精巧,古朴秀丽,背靠万种“枫”情的五角枫林,南有碧波荡漾的月亮湖,亭台楼阁间,显露出蒙古人豪迈性格中的山水柔情。

依山傍水,古树苍翠挺拔的王府园林内,新增设的水上乐园项目吸引大批家庭游的游客参与其中。

乘坐新颖独特的水上自行车和卡通游船,穿行其间,感受百年园林的夏日风情。

玩累了,可以到小舞台,倾听蒙古长调,感受马头琴悠扬。

当然你还可以走进东跨院去挑选一款你喜爱的王府特色专属旅游商品,那里有多家旅游特色商品店铺,王府刺绣、皮雕画、五角枫银器、蒙古书法绘画,巴图查干奶制品等民族手工艺品定会让你大饱眼福。

百年王府尽是景,府林牧歌美食香。

王府特色餐饮府林牧歌更是你不能错过的舌尖美味。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漫步在童子山,或穿梭于王府园林,想象着当时人们的慢生活,享受惬意时光。

图什业图亲王府导游词

图什业图亲王府导游词

图什业图亲王府导游词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的事亲王府。

王府正院是三进四合院房屋共98间。

王爷和家眷居住在这里面的院内。

正房五间是王爷和夫人的居所东西厢房为奴隶的住所。

图什业图王府是在图什业图札萨克第十三世亲王巴宝多尔济执政期间即清同治十年1871年至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距离今科尔沁右翼中旗政府所在地巴彦呼舒镇东北20公里的代钦塔拉修建的距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

一、选址设计王府在选址和设计上颇花费心思。

选择代钦塔拉修建王府是因为该处东高西低靠山面水平坦辽阔。

这里北靠五头山南视代钦哈嘎湖左傍额木庭高勒河右依查干础鲁慢坡。

王府坐落于其间可谓是顺应“地灵人杰”之说。

传说王府的设计图是从皇宫中有人偷偷复制的。

但毕竟王府不是皇宫为避谋逆之嫌宫院从五进改为三进城围往里收缩房屋间数避开“九十九”而取“九十八”。

二、建筑风格王府的建筑风格采纳了内地汉式建筑的坡顶、斗拱、阁扇间房、彩刻门窗、雕梁画柱、飞檐翘脊、廊腰缦回的风格观之可谓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四方闭和生动和谐。

整体建筑主要有王宫中院、三个衙门、游乐场所、佛事经堂等构成再加之雄伟的城墙、城门、炮楼等护城设施远观近视都甚为富丽壮观。

王政府总占地面积为4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共有150间房屋。

三、王府布局1.王府正院院内长廊迂回暑天遮阳雨天避雨用花石铺就的甬道两侧栽植各种花木景色十分雅致。

第二道院的西侧是王爷的家庙藏式阁楼建筑王爷和家人早有要来此拜神祈福。

东侧是双排14间博物室内储各种古玩。

院内的墙壁用白灰粉刷上有地狱图等图画使之使人顿生神意佛念。

一二道院中间有七间通间大房是王爷商决旗务的议事大厅。

首进四合院是王爷的侍卫和仆役的居所叫侍卫院。

2.东西衙门王宫正院设有东西衙门。

东衙门为长史处为二进院建有26间房屋是管理王府内务的办公处当地旗民称它为“仓音呼热”。

西衙门为印务处也是二进院建有26间房屋是管理旗务的办公布地点旗民称它为“毕其根呼热”。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自然概况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自然概况

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自然概况苏尼特左旗,通常称东苏旗,地处蒙古高原中北部,位于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地处东经111°30′~115°12′,北纬42°48′~45°05′。

东邻阿巴嘎旗,南与正镶白旗、正蓝旗毗邻,西与苏尼特右旗相连,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达316公里。

旗所在地满都拉图镇,距锡林浩特市204公里。

总面积33469平方千米,至2005年底总人口34251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60.8%,汉族人口占38.7%,其它少数民族占0.5%,牧业人口占56.7%。

旗人民政府驻满都拉图镇,邮编:011300。

代码:152523。

区号:0479。

拼音:Sunitezuo Qi。

【行政区划】苏尼特左旗辖3个镇、2个苏木:满都拉图镇、巴彦淖尔镇、查干敖包镇、巴彦乌拉苏木、赛罕高毕苏木。

辖49个嘎查。

3个街道乌兰街道、锡林街道、东城街道。

【历史沿革】苏尼特,系蒙古族部落名。

蒙语称东为左。

据史料记载,公元17世纪30年代初,苏尼特部落在额尔额贡嘎鲁特、奈嘎力纳布其图等地游牧。

清崇德三年(即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其部族首领率部南下归顺清朝。

1641年,清政府设置苏尼特左翼旗和苏尼特右翼旗,并延续至今。

苏左旗历经35代君王,传承王位305年。

1946年7月,苏尼特左旗人民政府成立,旗政府设在满都拉图镇。

2000年,苏尼特左旗辖2个镇、12个苏木:满都拉图镇、贝勒镇、白日乌拉苏木、达日罕乌拉苏木、赛罕高毕苏木、洪格尔苏木、德力格尔罕苏木、昌图锡力苏木、巴彦都兰苏木、达来苏木、巴彦宝力道苏木、巴彦乌拉苏木、巴彦淖尔苏木、查干敖包苏木。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37612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满都拉图镇9050 贝勒镇7541 巴彦淖尔苏木2530 德力格尔罕苏木2059 白日乌拉苏木1865 巴彦宝力道苏木1866 昌图锡力苏木1367 巴彦乌拉苏木2415 巴彦都兰苏木1321 达赉苏木1542 洪格尔苏木1621 查干敖包苏木1330 赛罕高毕苏木1146 达日罕乌拉苏木1959。

辽中京旅游区导游词

辽中京旅游区导游词

辽中京旅游区导游词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往游览的是以赫赫有名的大明塔为中心的辽中京旅游区。

辽中京是辽代五都之一~遗址位于宁城县大明镇~距县城15公里~中京城始建于辽代第六帝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二十五年~距今已历千年~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辽中京原城布局仿宋都汴梁城~东西长八里~南北宽七里半。

城墙三重~分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部分~呈“回”字型分布。

外城由护城河围住。

北宋名臣包围拯、欧阳修、沈括、苏辙先后使阳辽时~当下榻中京外城中辽的的大同驿。

辽中京城曾一度被金、元、明等朝代沿度用~后毁于用明代。

城内大部分建筑被毁~只有三座部古塔、两层土城墙和古点将台得以保存。

辽中京旅游台区的大明塔、金小塔、莲区花塔、花古城墙、辽中京博物馆~是辽文化旅游者慕物名而来、欣然游名览的人文景观与景点。

大明塔西边景数十米立有“全国重点文数物物保护单位辽中京遗址”石碑标志。

大明塔位于辽石中京遗址中上~本为辽中京城内重要佛教建筑。

该塔城是全国现存的体积是最大的实心砖塔。

大明塔约建于实辽兴宗重熙四年~为八角辽形形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

全塔由基座、塔身、塔。

刹三部分组刹成~通高米~其基座平面呈正八边形~其每边长每14米~周长1122米~直径米~体积庞大~是全国现存砖塔中最大~、也是、最好的一座~被誉为“神州第一塔”。

在大为明塔的第一层大明檐下~每面都有细致进微、栩栩如面生的菩萨浮雕。

每面菩萨生左1 / 9左右各有两个胁侍~上端有一对飞天~八面菩萨各有具特色~具形象逼真。

大明塔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塔塔顶白云缭绕~四塔周燕雀飞叫,每层塔檐椽头上悬飞挂着铜铃~共计挂1350只~只清风徐来~千铃共叫~如奏辽廷雅乐~让人叹~服辽代劳动人服民的聪明。

观赏此塔~可从中领略清观乾隆天子在《题大宁塔》乾诗诗中描述的“自远早见郁迢娆~逼近欲瞻翻不易”迢的诗情画的意。

大明塔虽历经沧桑~但古韵犹存~凌经空耸立~远在数十空公里外便能看见其绰约风姿。

每便当旅游旺季~游人云集塔当畔~畔塞北大地这一奇景则愈益显示出其特有的历史愈辉煌。

内蒙古乌兰察布四子王旗王府

内蒙古乌兰察布四子王旗王府

内蒙古乌兰察布四子王旗王府
乌兰察布四子王旗王府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所在地乌兰花镇东北24公里处的查干宝力格苏木,紧靠通往格根塔拉草原旅游点和苏尼特右旗的公路左侧。

四子王旗王府由扎萨克王府及后宫、衙门等组成,占地一万多平方米,由当时的扎萨克王拉旺诺尔布于清末光绪31年(1905)建成。

接着于光绪34年(1908)建成王府家庙。

王府以及后宫、扎萨克衙门等建筑为汉式砖瓦结构,雕梁画柱,极其精美。

王府家庙由藏式两座独刚和舍利塔组成,古色古香,别有韵味。

王府倚靠河床,河床长满芨芨草,四边平坦无障碍物,为典型的草原景色。

四子部落做为成吉思汗胞弟哈萨尔后裔属部,在清代为蒙古阿鲁部落的重要一支,具有悠久和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至今还保存着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四子王旗王府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北麓乌兰察布高原唯一幸存的清代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扎萨克郡王王府。

在辛亥革命以后,四子王旗扎萨克被袁世凯政府和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分别封为亲王,随后被称为“四子部落扎萨克多罗达尔汗卓力克图双亲王旗”。

2018-2019-德王府导游词-推荐word版 (6页)

2018-2019-德王府导游词-推荐word版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德王府导游词精选范文:德王府导游词 (共2篇)德王府位于苏尼特右旗(俗称西苏旗)朱日和镇境内。

提起降日的蒙奸德王,许多年长一些的人并不陌生。

德王,全名为德穆楚克栋鲁普,字希贤,1902年2月出生于察哈尔部正白旗。

他的父亲那木济勒旺楚克,是锡林郭勒盟盟长兼苏尼特右翼旗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

德王年满18岁后,在王府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他开始亲执政务。

五年后升任锡林郭勒盟副盟长,1931年任锡林郭勒盟盟长。

“九一八”事变后,内蒙古东部地区一些上层人物搞独立自治运动。

在西部地区,德王等部分王公于1932年在百灵庙发表通电,提出“蒙古高度自治”,最后在国民党政府许诺下,成立了一个蒙古地方自治委员会(简称“蒙政会”)。

1935年,德王与李守信等组建了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有个巧合而有趣的故事:1937年10月张家口被日军占领后,日本人表面上让德王成立了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并且设立了政务院和参议院,挂出了黄、蓝、白、赤四色国旗。

实际上日本人对德王的控制却步步紧缩。

一是德王的地盘只有张家口到归绥(今呼和浩特)的一片,二是在政治军事乃至人事安排方面都必须听日本顾问的。

直接摆布德王的是日本顾问宇山兵士、高场损藏,而这两人又受控于归绥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的指挥;后来又派了金井章二担任顾问,而他又受久井隆中将的领导,在蒙古军队中还有一位盘井顾问——当顾问、掌实权的日本人名字大都带一个“井”字。

所以当时人们不无讥讽地说:德王及其追随者们全都掉进日本人的“井”里了! 1945年8月15日上午,日军司令官告诉德王、李守信,天皇已经宣布投降。

8月23日,八路军攻克张家口,活捉了德王属下军政人员七百多名。

至此,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宣告结束。

后来,德王以“隐居”为名,继续通过各种渠道搞蒙古独立、蒙古自治等。

民族装饰艺术在王府建筑中的表现形式探究——以苏尼特蒙古王爷府为例

民族装饰艺术在王府建筑中的表现形式探究——以苏尼特蒙古王爷府为例

苏尼 特蒙 古 王爷 府 坐 北 朝 南 , 呈 现 东 西 长 而 南 北略 窄 的矩形 。空 间与 北京 清代 王府 的前 殿后 寝 不 同, 采 用 了前殿 后佛 堂 的基本 形制 , 体 现 了蒙古 民族
地 区浓郁 宗教 色彩 的建 筑 文化 。王府 建筑 空 问分 别 以中路 、 左路 、 右 路 建 筑 群并 列 铺 开 。其 中 , 中路 建 筑群 依次 为 : 八 字 影壁 人 口 四合 院式 大 殿 院落 四合 院落 式宗 教 ( 佛 教 和 萨 满教 ) 院落 ; 左 路 设 置 了 王府 学校 和 与之相 关蒙 古包 建筑 群 … 后勤 、 药房、 文书、 祠 堂建筑 等 ; 右路 有蒙 古包 群 一 一一 王 爷 家属 住
特 色、 艺术 特 征 、 文 化 底 蕴 等 方 面进 行 了深 入 的探 讨 . 揭 示 了 苏尼 特 蒙 古王 爷府 建 筑装 饰 艺 术 特 色 , 以期 许 这

少数 民族建筑装饰 艺术形式在新 时代 的建 筑装饰 艺术设 计和 创作 中得 到借 鉴和发展 。
( 关键词] 苏尼 特 蒙 古 王 府 ; 蒙古王爷; 装 饰 艺术 ; 建 筑 装 饰 [ 中 图分 类 号 ]J 5 9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 章 编 号 ]1 6 7 1 —0 2 1 5 ( 2 0 1 5 ) 0 3 0 1 0 2 0 5
在 内蒙古地 区 , 从古 到今 , 多 民族宗 教 、 文化、 经
土木 , 建 造 了锡 林 郭 勒草 原 上 的 首座 定 居 王 府 。该
济活动 交 流频 繁 ; 草 原游 牧 文化 、 内地农 耕 文化 以及 藏传佛 教 文化 的 广 泛交 汇 , 在该 地 区呈 现 了独 具 特

喀喇沁旗王爷府景点简介

喀喇沁旗王爷府景点简介

喀喇沁旗王爷府是位于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喀喇沁旗城区的一处历史文化景点。

这座建筑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曾经是喀喇沁旗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王爷府为典型的藏式建筑,包括了多个建筑组成的大院和围墙。

整个建筑以黄色为主色调,并且还采用了大量的红、绿等颜色,显得十分华丽而富有典雅的特色。

府内设施齐全,包括了正厅、侧厅、住房、储藏间、卫生间、书房等各种房间。

屋顶上有五个跑马的塔,四角上还有四个角楼,都展现了王爷府的建筑特色。

现在,王爷府已经成为了喀喇沁旗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也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旅游和观光。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了解清朝时期的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

此外,景区也提供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表演,如歌舞、马术、射箭等,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体验到当地的传统文化。

王爷府是一处值得一看的历史文化景点,不仅能够让人们了解喀喇沁旗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同时还能感受到清朝时期的建筑艺术与藏式文化独特的魅力。

苏尼特右旗旅游景点

苏尼特右旗旅游景点

苏尼特右旗旅游景点
苏尼特右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以下是推荐的旅游景点:
1. 苏尼特右旗草原:苏尼特右旗草原广阔辽阔,草原上雄伟壮丽的风景令人叹为观止,是该地区的旅游亮点。

2. 苏尼特右旗博物馆:博物馆陈列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是了解苏尼特右旗的历史和文化的好去处。

3. 尼格尔河谷:位于苏尼特右旗境内,河谷地貌秀丽壮观,有迷人的风景和丰富的生态环境,是徒步旅行和拍摄摄影的好地方。

4. 大柴旦湖:苏尼特右旗境内的一个天然湖泊,湖水清澈碧蓝,周围山峦环绕,风景优美,是野营、钓鱼和观鸟的好地方。

5. 娱乐城:苏尼特右旗有几家娱乐城,提供各种娱乐设施和活动,包括赌场、酒吧、夜总会等,是夜生活的好去处。

6. 云公巴图温泉:位于苏尼特右旗境内,温泉水温适宜,水质清澈,富含矿物质,可以享受温泉疗养和放松身心。

以上景点只是苏尼特右旗的一部分,还有其他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值得一游。

巴林右旗大板镇旅游景点

巴林右旗大板镇旅游景点

巴林右旗大板镇旅游景点
巴林右旗大板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以下是一些大板镇的旅游景点:
1. 大板河:大板河是指流经大板镇的黑河的支流,河水清澈见底,两岸风光秀丽,河岸边有较大的河滩,可以进行休闲娱乐活动,如野餐、河岸散步等。

2. 哚哲亲王府:哚哲亲王府是一座传统的蒙古族建筑,建于清朝时期,是巴林右旗境内保存较好的古建筑之一。

亲王府内有唐卡、古籍、实物等文物藏品,展示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3. 大板草原:大板草原是一片广袤的草原,草原上有茂密的花草和牛羊的飘逸,是观赏草原美景和进行户外野餐、放风筝等活动的理想场所。

4. 泰山寺:泰山寺是大板镇的一座古老寺庙,建于明代洪武年间。

寺庙内有众多的佛像和庙宇建筑,是当地信仰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5. 大板国门:大板国门是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的标志性建筑,形似古代的城门,是进入巴林右旗的象征。

国门上刻有巴林右旗的名称和标志,成为游客留影的热门景点。

以上是巴林右旗大板镇的一些旅游景点,这里的自然美景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将给
游客带来难忘的旅行体验。

北京的八座清朝蒙古王爷府——僧王府及僧格林沁传奇的一生

北京的八座清朝蒙古王爷府——僧王府及僧格林沁传奇的一生

北京的八座清朝蒙古王爷府——僧王府及僧格林沁传奇的一生北京城蒙古王府共8个,内蒙古通辽(科尔沁)的蒙古王爷府就有6座:僧王府,科左后旗的僧格林沁亲王王府,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炒豆胡同和板厂胡同;卓王府,科左中旗的卓哩克图亲王王府,坐落在北京东城区什锦花园原19、21号院;末代达尔罕亲王那木济勒色楞(安定门内花园府,北京人也称此花园为“达子府”花园);那木济勒色楞后来迁住的达尔罕亲王府(原东四马大人胡同,现育群胡同15号);色布腾巴拉珠尔达尔罕亲王府(原是和敬公主府,东城区张自忠路7号院);奈曼亲王府,奈曼旗札萨克多罗达尔罕郡王德木楚克札布王府(原北京西城区的泰安侯胡同,今西四北七条27号)。

那彦图王府在安定门内国祥胡同2号。

那彦图,清康熙年间定边左付将军喀尔喀赛音诺颜汗部扎萨克超勇和硕亲王策凌。

那王府即超勇亲王府,是漠北蒙古喀尔喀赛因诺颜部扎萨克和硕亲王那彦图王府。

南北在国兴胡同和国祥胡同间、东西在赵府街与宝钞胡同间,明代称“锅腔胡同”长220多米,清宣统时改称“国祥胡同”。

罗亲王府(阿拉善王府)三座,其府第与满族各旗下相同甚至规模逾制,那彦图王府在安定门内国祥胡同2号,满清王朝的漠南、漠北、漠西蒙古王公、扎萨克等都在本旗有领地,在京城大多不赐府第,只是少数有战功、有结下满洲皇族婚姻关系的蒙古王爷在北京受赐藩邸,在京蒙古王无事时留居京邸,一旦国家有战事可调动其部蒙古兵同驰赴援。

清王朝和草原上几个强大的部族都有着密切联系,通过联姻等方式,几百年来紧紧维系在一起,比如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都为清王朝提供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人才储备。

在科尔沁草原,有一位到现在依然被人们称为民族英雄的人才,当年不仅为摇摇欲坠的清王朝全力抵御英美侵略,更是令太平天国望而生畏,这个人就是僧格林沁。

在北京的炒豆胡同、板厂胡同有一座僧王府,这是北京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曾经住着一位来自科尔沁大草原的英雄: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藏语意为“宝贝狮子”,僧王府原本只是一座普通的郡王府,因为僧格林沁承袭的是科尔沁的郡王身份,在当时的京城,这个官不大,获得的居住范围小,后来僧格林沁屡获战功,升为亲王,咸丰皇帝为他提供了双倍的俸禄,这位亲王新贵就斥巨资6000多两白银,买下了僧王府旁边的区域,扩建成了拥有117间房舍的王府。

伊旗郡王府简介

伊旗郡王府简介

伊旗郡王府简介伊旗郡王府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的伊旗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

该建筑群占地面积广阔,建筑风格独特,被誉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皇家建筑之一。

伊旗郡王府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当时锡林郭勒盟地方政权的行宫和郡王的居住地。

郡王府建筑群包括正殿、东西配殿、厢房、庭院等,整个建筑群依山傍水,独具魅力。

伊旗郡王府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富丽堂皇的木质建筑,采用传统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结构严谨,建筑雕梁画栋,装饰精美。

正殿高大宏伟,气势磅礴,是整个建筑群的核心和最重要的部分。

正殿内供奉着祖先的神像,代表着郡王府的尊贵和崇高。

伊旗郡王府的东西配殿也是建筑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正殿为中轴线,呈东西对称排列。

配殿内陈设着各种古代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锡林郭勒盟地方文化的瑰宝。

郡王府的厢房主要用于郡王及其家人的居住,是私人空间。

这些厢房分布在正殿和配殿的两侧,规模宏大,布局合理。

厢房的建筑风格与正殿相似,但规模较小,装饰也相对简单。

伊旗郡王府的庭院是整个建筑群的绿色空间,有着精心布置的花坛和假山,植被葱郁,景色宜人。

庭院中还有一条弯曲的小河流过,给整个建筑群增添了一丝动人的情趣。

伊旗郡王府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锡林郭勒盟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这里,游客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锡林郭勒盟的历史与风土人情。

每年,伊旗郡王府都会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观。

伊旗郡王府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一直得到重视,为了保持建筑群的原始风貌,相关部门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

同时,还对建筑内的文物和艺术品进行了整理和保护,使其得以长久保存。

伊旗郡王府作为锡林郭勒盟的重要历史遗迹和旅游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古建筑的美丽,还能了解到锡林郭勒盟的历史文化,体验到独特的草原风情。

伊旗郡王府作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皇家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尼特德王府坐落在锡林郭勒盟距苏尼特右旗40多公里的208国道穿城而过的朱日和镇以东5公里处乌苏图敖包山脚下。

苏尼特王府是晚清时代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区和民族风格。

在我国蒙古族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1863年(同治二年)由蒙古王爷德王之父杜棱亲王那木济勒旺楚克参照皇宫建筑造型建造的。

德王,全名为德穆楚克栋鲁普,字希贤,1902年2月出生于察哈尔部正白旗。

他的父亲那木济勒旺楚克,是锡林郭勒盟盟长兼苏尼特右旗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

德王年满18岁后,在王府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他开始亲执政务。

五年后升任锡林郭勒盟副盟长,1931年任锡林郭勒盟盟长。

“九一八”事变后,内蒙古东部地区一些上层人物搞独立自治运动。

在西部地区,德王等部分王公于1932年在百灵庙发表通电,提出“蒙古高度自治”,最后在国民党政府许诺下,成立了一个蒙古地方自治委员会(简称“蒙政会”。

1935年,德王与李守信等组建了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有个巧合而有趣的故事:1937年10月张家口被日军占领后,日本人表面上让德王成立了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并且设立了政务院和参议院,挂出了黄、蓝、白、赤四色国旗。

实际上日本人对德王的控制却步步紧缩。

一是德王的地盘只有张家口到归绥(今呼和浩特的一片,二是在政治军事乃至人事安排方面都必须听日本顾问的。

直接摆布德王的是日本顾问宇山兵士、高场损藏,而这两人又受控于归绥日本特务机关长松井的指挥;后来又派了金井章二担任顾问,而他又受久井隆中将的领导,在蒙古军队中还有一位盘井顾问——当顾问、掌实权的日本人名字大都带一个“井”字。

所以当时人们不无讥讽地说:德王及其追随者们全都掉进日本人的“井”里了!
1945年8月15日上午,日军司令官告诉德王、李守信,天皇已经宣布投降。

8月23日,八路军攻克张家口,活捉了德王属下军政人员七百多名。

至此,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宣告结束。

后来,德王以“隐居”为名,继续通过各种渠道搞蒙古独立、蒙古自治等。

最后,德王于1949年12月29日越界进入蒙古人民共和国。

李守信等也逃入蒙古。

翌年2月,德王、李守信等在蒙古国被捕,9月18日被引渡回中国。

1963年4月,德王获特赦;三年后,病死于呼和浩特。

德王作为历史过客已经永远走了,但当年他居住的官邸――德王府却依然留存在苏尼特右旗草原上,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德王府始建于1868年,由德王的祖父为德王的父亲那木济勒旺楚克承袭锡林郭勒盟盟长而建造,占地2.2平方公里。

原有房83间。

这是一座既有藏传佛教建筑风格,又有清朝末年汉族宫廷建筑风格的建筑群,同时还是蒙古民族特色极其浓厚的建筑群,造型宏伟,结构独特,建造坚实,雕刻精细,绘画美观。

它还模仿了北京皇宫的形式,飞檐翘角既精巧,又古朴。

正殿、配殿、厢房组成两个四合院,以及两侧结构近乎一致的偏殿、厢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群。

诸多殿堂依据不同的用途,朝不同方向建造在各自不同的位臵上,使整个王府形成了左右对称的结构。

殿堂边角均刻画有猿猴攀柱、喜鹊登梅等象征佛教意义的图案。

檐下每根椽头部都绘有牛、马、羊、骆驼等图画,形象逼真,色彩鲜明。

王府正殿的门板上镶有九颗铜钉、两侧蹲坐石狮,显示王府的贵族气派。

王府正殿前竖立着两根十余米高的“查迪格”(即“坚杆”,正殿后面竖立着“苏鲁锭”(又作“苏勒德”),偏殿前有蒙古包群,大院两侧南北向延伸着一百余米长路段百十根拴马桩。

在那过去近80年漫长的岁月中,德王府始终是苏尼特右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民国时期(1912~1949,在德王府周围先后建起了军队、衙门、学校、医疗机构和寺庙、工厂、店铺、合作社、公司等近20个部门。

特别
是王府学校、兴蒙学校、女子学校、喇嘛医校等学校,在当时很有影响。

第九世班禅应德王的邀请,于1931、1933年两次驾临德王府附近的温都尔庙。

德王则在温都尔庙为班禅修建了驻锡讲经庙堂。

1933年3月,德王在王府建立蒙古军官学校,不久又建立蒙古干部学生队。

建立如此正规的军官学校和少年军事学校,在蒙古军事史上也是首次。

在德王府建立的女子学校,结束了当地妇女无权接受教育的历史。

1945年9月底,乌兰夫来到德王府,向参加“内蒙古共和国临时政府”的各方面人士和青中年学生宣传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分析中国和世界形势及前途等。

在此基础上,改组了“临时政府”,乌兰夫为主席。

不久,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乌兰浩特成立。

苏尼特右旗文物保管所经过多年搜集资料,目前已建立健全了德王府文史档案。

本着尊重历史,从反面教育后人的宗旨,旗人民政府拨款修复了德王府的部分建筑,还制作了王府泥塑全景模型。

德王府现为锡林郭勒盟西部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旅游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