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论治过敏性鼻炎
中医缓解鼻塞和过敏性鼻炎的功效
中医缓解鼻塞和过敏性鼻炎的功效鼻塞和过敏性鼻炎是许多人常遇到的鼻部问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少的困扰。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秉承着“治未病”的理念,对于缓解鼻塞和过敏性鼻炎有着独特的功效。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探讨中医如何缓解鼻塞和过敏性鼻炎的功效。
一、中医理论对鼻塞和过敏性鼻炎的认识中医认为,鼻塞和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人体的卫气失调有关。
在中医术语中,卫气指的是人体表层的防御能力,而鼻塞和过敏性鼻炎则是卫气出现问题的体现。
中医强调“卫外固内”的观念,即通过调节卫气的功能,使之恢复正常,从而达到缓解鼻塞和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二、中医辨证论治鼻塞和过敏性鼻炎的方法中医治疗鼻塞和过敏性鼻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辨证论治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具体而言,中医将鼻塞和过敏性鼻炎分为多种类型,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1. 风寒感冒型对于鼻塞和过敏性鼻炎伴有头痛、恶寒、流清涕等症状的患者,中医常常采用辛散发汗的药物来治疗,如薄荷、荆芥等。
这些药物可以驱除体内的风寒邪气,缓解鼻塞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2. 阳虚型对于鼻塞和过敏性鼻炎伴有鼻干、流清涕、嗓子干燥等症状的患者,中医常常采用温补阳气的药物来治疗,如人参、黄精等。
这些药物可以调节体内的阳气,增强体质,从而减轻鼻塞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3. 湿热型对于鼻塞和过敏性鼻炎伴有鼻黏液多、流稠涕等症状的患者,中医常常采用清热解毒的药物来治疗,如黄连、连翘等。
这些药物可以清除体内的湿热邪气,改善鼻塞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三、中医常用的缓解鼻塞和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剂除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外,中医还发展了许多常用的中药方剂来缓解鼻塞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下面列举几个常用的中药方剂:1. 麻黄汤麻黄汤是缓解鼻塞和过敏性鼻炎的常用方剂之一,它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生姜等药物组成。
该方剂具有祛风散寒、开窍通鼻的功效,能够迅速缓解鼻塞和过敏性鼻炎。
2. 荆防败毒散荆防败毒散是缓解过敏性鼻炎的常用方剂之一,它由荆芥、连翘、薄荷、黄芩等药物组成。
以中医整体观念论治过敏性鼻炎
《 问・ 素 宝命 全形 论篇 》 : 人 以天 地 之气 生 , 日 “ 四时之
法成 ” 一 年间气 候 变化 规 律 春温 、 热 、 凉 、 寒 , 。 夏 秋 冬
人体 生理也 随季 节气候 的规 律性 变化 而 出现 相应 的适 应性调 节 。此 外 , 理 环 境 与 体 质 偏 颇 有 密 切 关 系 。 地 所 以因时 、 因地 、 因人 制 宜 , 就 成 为 中 医治 疗 学 上的 也
2 0 1 2 2 . 0 2: 9, 2- 3
整体 , 其各 个组 成部 分 都有 其各 自的免疫 功 能 , 互之 相 问又有 着普 遍 的联 系 , 与神 经 、 内分 泌系 统构 成 了神经 内分 泌免 疫 网 络 。整 体 观 把 人 体 内脏 和体 表 各 部 组 织器 官看 成 是一个 有 机 的整体 , 以五脏 为 中心 , 为 分 五 大 系统 , 以经 络 为联 系通 道 , 血 津液 为 信 息 物 质 , 气 构 成 五脏 整体 网络 调控 系统 , 每一 组成 部分 , 有其 其 都 独 特 的功 能和抗 病御 邪 作用 , 挥着 护卫 机体 的作 用 。 发
[ ] 中华 耳 鼻 咽 喉 头 颈 外 科 杂 志 , 0 5, 0 3 :16 17 J. 2 0 4 ( ) 6 .6 .
[ 何 伟 . 体 观 念 在股 骨 头坏 死 诊 断 与 治 疗 中 的 应 用 [ ] 江 苏 中 2] 整 J.
医 药 , 0 8 4 ( ) 12 2 0 ,0 5 : ・ .
肺开 窍于 鼻 , 过敏 性 鼻 炎 病 位在 肺 。生理 上 肺 主 气, 司呼 吸 , 即指 出肺是 呼 吸器 官 , 机 体 内外 气 体 交 为 换 的场所 , 且肺有 主持 一身 之气 的作用 , 节着 全身 而 调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病机及辨证治疗!
“过敏性⿐炎”的中医病机及辨证治疗!01寒邪为过敏性⿐炎发病常见病因。
由于素体阳虚或感受外界寒凉之⽓,过敏性⿐炎的发病可由寒邪⽽致,寒邪具体分外寒和内寒两种。
外寒即外感六淫之寒,内寒为阳⽓虚衰导致的虚寒。
寒为阴邪,易伤阳⽓。
肺主⼀⾝之表,司腠理开阖,寒邪侵犯⼈体⾸先犯肺,肺开窍于⿐,故见⿐塞、⿐痒、流清涕等症。
因此,外感寒邪常常是过敏性⿐炎发作和加重的重要诱因。
另外,当机体阳⽓虚衰时可出现寒从中⽣的虚寒之象,虚寒也可导致过敏性⿐炎的发作。
其中与此病关系密切的为肺脾肾三脏的虚寒证,寒从中⽣,阳⽓虚衰势必影响其正常的⽣理功能,最终诱发过敏性⿐炎的发病。
检索《中医⽅剂⼤辞典》中治疗过敏性⿐炎的⽅剂,共得到40 ⾸。
上述40⾸⽅剂中治疗实证者27⾸,其中⼜以外感风寒、肺热、⽓郁痰阻以及寒热错杂证为主,虚证共有5⾸,其中覆盖了⽓虚证的⽅剂就有3⾸,虚实夹杂证8⾸⽅剂中,兼有⽓虚证者就有5⾸,因此认为⽓虚在过敏性⿐炎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过敏性⿐炎的典型症状即为⿐塞,提⽰患者多有⽓机不通、清窍闭塞的病机,⽽中焦脾胃为⽓机升降之枢,其⽓虚或⽓滞均可导致⽓机不利、升降失常,故九窍不利均可从中焦脾胃论治。
同时,上述⽅剂中也涵盖了针对肺热、脾肾虚寒、肝⽓郁结、阴虚肺燥、外感凉燥、瘀⾎内停、痰浊内阻等致病因素的药物,体现古⼈对过敏性⿐炎病机认识的全⾯性。
随着⼈们⽣活⽔平的提⾼,临床上内⽣⽕热、内⽣湿热、内⽣寒湿病证⽇益增多,因此需在充分领会古⽅精髓的基础上进⼀步针对现代患者的病情进⾏治疗。
上述40⾸⽅剂,除⽺⾁天真丸、苁蓉⽜膝汤、疏痰汤、滚痰丸、审平汤、除热清肺汤7⾸⽅剂外,其他⽅剂中均应⽤了风药。
季节性过敏性⿐炎好发的春季正是厥阴风⽬当令之时,夏末秋初⼜是⼈体湿⽓最盛之时,风药能祛风燥湿,所以风药与过敏性⿐炎的病机甚是契合。
不论是外感风寒、外感风热、中⽓不⾜还是肝⽓郁结所致的过敏性⿐炎,都可应⽤⾟温疏散(必要时佐以苦寒)的风药。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论及临床研究现状
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理论及临床研究现状摘要:从中医病因病机,辩证论治等方面,探讨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现状,总结中医治疗经验,为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过敏性鼻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发生在鼻黏膜的由IgE介导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于中医鼻鼽范畴,是指由于脏腑虚损、卫表不固所致,以突发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部疾病[1]。
本病为临床上较常见或多发的疾病,可常年发病,也可呈季节性发作。
目前西医主要通过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结抗剂等药物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但治疗后容易复发,效果不十分良好[2]。
本病经积极防治,可控制症状,但容易复发。
长期迁延不愈可并发鼻息肉、哮喘等疾病。
近年来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一定的疗效,现将中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本病属“鼻鼽”范畴,多由脏腑虚损、卫表不固、风寒异气乘虚而入使肺气通调、水液停聚、壅塞鼻窍、邪正相搏于鼻窍所致[3]。
《灵柩·本神篇》则认为“肺气虚则鼻塞不利”。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元阳本虚弱,更以冬月助其今,故病者吾嚏,鼻流清涕,寒甚出浊涕,嚏不止。
”郑微[4]提出本病多是肺脾肾不足感受风寒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所致。
周新蓉[5]指出本病因肺脾肾三脏虚,患者素体偏虚,气血亏虚,故血虚风燥从而燥邪犯肺则肺不利而发病。
邵荣世等[6]提出或因于肺气虚寒,津液不化,或因于气脾失健运,浊阴上侵和肾阳不足,温摄无权引发本病。
因此过敏性鼻炎的中医病机多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多以外感寒邪、水湿内停或郁而化热为标。
2、辨证论治:该病治疗时应辨明标本缓急、辨明寒热虚实、辨明脏腑归属。
若长期不愈则病机较为复杂,需根据标本缓急、寒热虚实等立法处方。
临床分型较多,主要有1.气虚寒型:临床以早晚及遇风(寒)即发,怕冷,面色淡白,气短,咳嗽痰稀,舌质淡,苔白,脉细为主要表现,治疗用温肺散寒法,常用方小青龙汤、玉屏风散等。
过敏性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
过敏性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过敏性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等。
这些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痛苦。
中医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能够有效地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体质,减少疾病的发作。
中医认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有关。
正气是指人体的抗病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包括气血、津液、脏腑功能等。
邪气则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以及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内邪。
当正气不足时,邪气容易侵袭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从而引发过敏性疾病。
在中医辨证论治中,过敏性疾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种证型:一、风邪袭表证风邪袭表是过敏性疾病常见的证型之一。
风邪具有善行而数变的特点,容易侵犯人体的体表和上部,导致皮肤瘙痒、皮疹、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
患者往往表现为发病迅速,症状时轻时重,皮肤瘙痒难忍,遇风加重,舌苔薄白,脉浮。
治疗上应以疏风解表、止痒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消风散、荆防败毒散等。
药物如荆芥、防风、蝉蜕、薄荷等具有疏散风邪的作用;苦参、苍术、地肤子等能够清热燥湿、止痒。
二、肺卫不固证肺主皮毛,开窍于鼻。
如果肺气虚弱,卫外不固,风邪就容易乘虚而入,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患者常见自汗、怕风、容易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气短,舌淡苔白,脉弱。
治疗应以益气固表、祛风止痒为原则。
玉屏风散是常用的方剂,其中黄芪、白术、防风能够增强肺气,固表御风。
同时,可以根据具体症状加减药物,如加用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加用辛夷、苍耳子通窍止涕。
三、脾气虚弱证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
脾气虚弱时,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生,湿邪困阻肌肤,可引发过敏性皮炎、湿疹等疾病。
患者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皮肤瘙痒、起红斑、水疱,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
治疗应健脾益气、祛湿止痒。
常用的方剂有参苓白术散,药物如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等能够健脾祛湿;白鲜皮、地肤子等可以清热利湿、止痒。
中医过敏性鼻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过敏性鼻炎的辨证论治一、肺经寒实证主证:多伴哮喘宿疾,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遇风冷则喷嚏频作不已。
检查见鼻粘膜淡白或灰暗、水肿。
伴恶风,易感冒,面色淡白。
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紧。
病机分析:肺主宣降,肺经寒实,宣降失调,营卫不和,故鼻嚏阵作,遇风冷而诱发;寒主收引,肺津敷布失调,故鼻粘膜淡白或灰暗、水肿;哮喘宿疾多属虚,肺虚而寒,故伴恶风,易感冒,面色淡白,舌淡而脉细紧。
治法:温肺散寒,化饮止流。
方剂:小青龙汤(《伤寒论》)。
药物组成:麻黄9g 白芍药10g 细辛3g 干姜10g 法夏10g 五味子6g 炙甘草9g 桂枝6g加减:酌加黄芪、党参;痒重加蜈蚣、全蝎祛风止嚏;清涕多加煅牡蛎涩涕止津。
本证亦可用温止流丹加减。
二、肺气亏虚证主证: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早晚易发,检查见鼻粘膜色淡、水肿。
伴恶风,容易感冒,面色不华,舌质偏淡,苔薄,脉缓弱。
病机分析:肺主卫外。
肺气虚则卫表不固,不任风寒异气侵袭,且早晚自然界阳气不足,肺虚之体此时亦阳气不足,故鼽嚏发作以早晚多见;肺虚寒滞,津液敷布失调,故鼻粘膜色淡、水肿;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肺气亏虚之证。
治法:益气固表,摄津止涕。
方剂: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合桂枝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30g 白术10g 炙甘草9g 防风6g 桂枝6g 白芍10g 五味子6g加减:伴经常性鼻塞者,加白芷、川芎、石菖蒲之类散寒通窍;伴夜尿或小便清长,或脉沉者,加巴戟天、锁阳之类温壮肾阳;涕多者酌加乌梅涩津止涕;舌质胖嫩或有齿痕者,酌加茯苓、党参、陈皮健脾化湿;舌质淡红嫩,加牡丹皮,白芍改赤芍。
此证患者,若无脾肾亏虚见证,且舌质淡红而嫩,宜加牡丹皮,白芍改赤芍;若兼见舌质偏红胖,或有苔黄,乃肺气不足而兼肺经郁热,加黄芩、牡丹皮、葛根之类以清郁热。
三、脾气亏虚证主证:本证多见于小儿。
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鼻胀较重。
鼻粘膜肿胀明显,苍白或灰暗,或伴头重头昏,四肢困倦,纳差。
中医辩证论治过敏性鼻炎
中医辩证论治过敏性鼻炎作者:刘异斌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7期(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摘要: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
中医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虽然变应性鼻炎不是一种严重疾病,但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等。
本文对中医辩证论治过敏性鼻炎进行综述。
关键词:中医;辩证论;过敏性鼻炎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
中医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过敏性鼻炎是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临床常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
过敏性鼻炎的发作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如气温、湿度、风力、降水量、大气污染和气传花粉等不同气象因素对过敏性鼻炎发病均有影响[1-5]。
虽然变应性鼻炎不是一种严重疾病,但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鼻窦炎、鼻息肉、中耳炎等,或与变应性结膜炎同时发生。
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是通过整体辨证,调节脏腑功能入手,达到治本的目的,有较好的疗效。
本文对中医辩证论治过敏性鼻炎进行综述。
1 症状体征变应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连续性发作,大量水样清涕,其次是鼻塞和鼻痒。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解释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解释体会过敏性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症状以突然或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及鼻塞等为主要特征。
过敏性鼻炎相当于中医“鼻鼽”所描述的症候。
古典医籍中也曾对鼻鼽做了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原因,多与肺气虚有关。
肺气虚,则卫表不固,风寒来袭,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故而出现喷嚏,流涕等。
笔者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经验,现将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证治分型及其证例分述如下。
中医在论述肺的生理功能与病理的同时,通常说道鼻鼽与肺关系密切,属于肺气虚弱。
遇风寒则突发鼻痒,喷嚏频作,鼻流清涕,得温症减,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心悸气短,自汗神疲,动则益甚,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鼻腔镜检可见:黏膜苍白或淡红,浆液性分泌,量多。
治则:温肺散寒,益气固表。
方药:外用世纪本草鼻炎舒爽,内服霍胆丸、玉屏风散。
例:患者,女,24岁,2004年6月9日初诊,鼻流清涕,反复发作2年余。
晨起或遇冷则喷嚏频作,鼻流清涕。
自觉鼻痒,怕冷,疲倦,食欲欠佳,偶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
上症每发作时,多以解热镇痛药缓解,但日后复发,久治不愈。
临床辨证,属于肺脾气虚型,治以益气健脾温肺化湿。
分析:结合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等表现,认为患者素体肺脾气虚。
肺虚之体,卫外不固,脾虚之人,体内多湿,运化无力。
每遇风寒,则易乘虚而袭于鼻,喷嚏频作;风寒内伤于肺,使肺失清肃,气不摄津,清涕自流,津水停聚于鼻内,而出现鼻内黏膜肿胀等。
方中用药,以补肺健脾益气之品,提高身体卫外之功能,以化湿升清之品减少流涕及鼻塞之症状,亦结合通窍之品解除鼻塞之苦,标本兼顾,收效佳。
过敏性鼻炎近年来发病率渐高,追究其原因,本人认为与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下降有关,另外空调的广泛使用,使室内外的温差显著增大,鼻黏膜受刺激的机会增多。
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室内工作时间的延长,生活起居不规律,都造成正气不足,体质下降,抗病能力不强。
过敏性鼻炎的六经辨证论治机制
螨 、真菌 、花粉 、风 冷、异气等过 敏原敏感性 增高而发生 在鼻黏膜腔 的变态反应 。主要病理 表现鼻黏膜 上皮下基底 膜和腺体 之间毛细血 管
方之伤寒病 ,六经诸方但可通用 ,因证加减合适证便用是方药。方各 有经而用不拘,只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气血脏腑不同,并无伤寒温病
风温湿温 …. 病 至各 异。六经提纲 并论是立论杂病 时疾均须二者互 证 , 始 能知其 真假 ,知其病 本。故谨于 此 ,今 以六经辨证 思想 ,试述 过敏
外 邪侵袭客 于机体 ,内外相争而表 现。机体对 过敏性物质 以室 内尘 、
阳等理论 。考病 自何 经 ,气从何化 ,病证确切 然后辨治 ,来确立 了汤
醴的辨证方法。可见不独为伤寒病而设而是阐述六经矜 ( 诊)百病之
理 ,以六经 审百病示其六 经辨证方 法 ,故尊六 经治法理 ,不拘仲景之
效观察 [ J ] . 河北 中医, 2 0 0 5 , 2 7 ( 1 0 ) : 7 5 9 - 7 6 1 .
过敏性鼻炎 的六经辨证论治机制
程 海 泉 李金 田
( 甘肃 中医学 院,甘 肃 兰州 7 3 0 0 0 0 )
【 摘要】本文通过应用六经辨证思想来阐明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及 ・ 临 证选方用药,以拓展 思路 。
【 关键 词】 过敏 性 鼻 炎 ;六 经辨 证论 治
中图分类号:R 2 7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7 - 0 2 9 6 — 0 3
过敏 性 鼻炎( 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A R ) 又 称变态 反应性 鼻炎 ,是 由于
信 息杂 志, 2 0 0 9 , 1 6 ( 7 ) : 6 2 — 6 3 .
中医药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与调理
中医药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与调理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与调理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通过调理人体内外环境,中医药可以有效缓解鼻炎症状,改善免疫调节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本文将从中医药理论的角度出发,从病因病机、治疗方案和调理方法三个方面,探讨中医药在过敏性鼻炎中的应用。
一、病因病机过敏性鼻炎是一种过敏性疾病,其病因主要与遗传、环境、免疫系统功能等多个因素有关。
根据中医药理论,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湿邪、风邪、热邪的侵袭有关,同时也与脾胃功能失调、肺气郁结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需要根据个体的情况,综合分析病因病机,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案多样,根据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以及个体体质差异,可以选择不同的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用、针灸、艾灸等。
1.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病情判断,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理气化湿等功效的中药方剂。
例如,可以选用黄连解毒片、辛夷颗粒等清热解毒药物,或者选择小青竹汤、小柴胡汤等理气化湿的方剂。
2.中药外用中药外用通常是指将煎剂、糊剂等药物制成药物贴敷于鼻腔、穴位或局部皮肤。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缓解鼻炎症状。
例如,可以将荆防败毒散等药物用鼻腔内滴剂的形式使用,或者采用艾叶敷贴的方式,以达到舒筋活络、通窍散结的效果。
3.针灸针灸是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刺激,可以调节气血运行,平衡阴阳,提高机体抵抗力。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风池穴、迎香穴、太渊穴等。
针灸治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中药内服进行,具体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4.艾灸艾灸是一种通过燃烧艾绒,使热力刺激穴位,以调理人体阴阳气血的方法。
艾灸治疗可以选择桑叶、艾叶等植物作为燃料,将其烧热后置于特定的穴位上。
这种疗法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促进气血流通,提高免疫力。
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辨证施治
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辨证施治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症状包括鼻塞、鼻痒、喷嚏、流涕等。
在中医理论中,过敏性鼻炎属于“鼻漏”范畴,主要病因是外邪入侵,导致人体失去正常的抵抗力。
针对过敏性鼻炎,中医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下面将分析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的辨证施治。
辨证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脉等信息来判断病机病理,从而确定治疗方案。
对于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医根据病情辨证分型,常见分为风寒感冒证、风热感冒证、脾胃虚弱证、肺肾虚弱证等。
风寒感冒证是过敏性鼻炎常见的辨证类型之一,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清稀、喉痒等。
中医认为此证主要由风寒外邪侵袭所致,治疗时应以祛风散寒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桂枝汤、麻黄汤等,这些方剂具有散寒祛风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风热感冒证是过敏性鼻炎中的另一种常见辨证类型,其主要表现为鼻塞、喷嚏、流涕黄稠等。
中医认为此证主要由风热外邪侵袭所致,治疗时应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葛根汤、牛蒡子清利鼻等,这些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
脾胃虚弱证是过敏性鼻炎的一种内因辨证类型,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清稀、嗳气等。
中医认为此证主要由脾胃虚弱所致,治疗时应以健脾益气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这些方剂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
肺肾虚弱证是过敏性鼻炎的另一种内因辨证类型,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清稀、腰膝酸软等。
中医认为此证主要由肺肾虚弱所致,治疗时应以滋补肺肾为主要方法。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补肺益肾汤、金匮肾气丸等,这些方剂具有滋补肺肾的作用,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除了中药方剂治疗外,中医还可以运用针灸、艾灸等疗法对过敏性鼻炎进行辅助治疗。
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从而改善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艾灸可以通过热力作用,温通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增强机体对外邪的抵抗力。
辩证治疗鼻炎的方法
辩证治疗鼻炎的方法鼻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等。
鼻炎的症状包括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治疗鼻炎的方法很多,但只有辩证治疗才能真正根治鼻炎。
一、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是一种在全面分析病情、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综合性、系统性治疗的方法。
对于鼻炎患者,中医辨证论治十分重要。
1. 鼻炎属于风寒、风热、湿热、血瘀、气滞等不同类型的病证。
中医辨证论治,首先要明确病人的病情属于哪一种类型,然后针对病情开具专业的药方,以达到快速治疗、扶正祛邪的目的。
2. 鼻炎患者常伴有头痛、咳嗽、咽喉痛等症状,因此中医辨证论治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全身的病情,从整体角度出发进行治疗。
3. 鼻炎病人体内的气血、阳气、阴气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衡,中医辨证论治能够针对这些不同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治疗,以达到完全根治鼻炎的目的。
二、草药疗法除了中医辨证论治外,草药疗法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治疗鼻炎的方法。
草药疗法是中药在预处理、制药、煎煮等环节加工后的成品,具有不同的药效和作用,配合个体化的治疗,对于治疗鼻炎非常有效。
1. 细辛、桅子花、苍术、薄荷等都是常用的草药,可以根据鼻炎的不同病情制定不同的药方。
2. 熏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草药疗法,其原理是通过吸入草药蒸汽来激活鼻腔局部神经系统,刺激局部的气血循环,保持鼻腔干燥清洁,防止病情加重。
三、保持饮食、生活习惯健康鼻炎的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
平时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或油腻食物,多听音乐、读书等放松精神。
鼻炎患者也可以增加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同时合理安排室内外环境空气流通,保持通风干燥。
综上所述,鼻炎的治疗方法可以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草药疗法、以及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
针对不同的病情和患者,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尽快治愈疾病,让患者重获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情。
王庆国教授运用六经辨证治疗过敏性鼻炎举隅
由于肺脾 肾 三脏虚损 : 在 外 由于风 、 寒 等六 淫 之邪 侵袭 为患。 因此 在治疗 上 多从整 体 出发 , 并 注重 与局部 用药
相 结合 …。 笔 者有 幸跟 师于王 庆 国教 授 。 王 师师从 刘渡 舟先生 , 精 于《 伤 寒论 》 , 从 事 临床 4 0余 载 , 学验俱丰 ,
床 表现为 发作 性喷 嚏 、 鼻痒 、 大 量水样 清涕 、 鼻塞 、 嗅觉
减退。 多数 医家认 为本 病 的发病原 因有 内外两 端 , 在内
加羌 活 以散 寒止 痛 。《 内经 》 多处论 及鼻 鼽与 肾虚 有关
系, 《 素问・ 宣 明五 气》 曾有 “ 五气所 病 肾为欠 , 为涕 ” 之 说, 《 素问・ 阴阳应 象大 论 》 中 日“ 年六十 , 阴萎 , 肾气大 衰, 九 窍不 利 , 下 虚上 实 , 涕泣 俱 出矣 ” 。张 景岳 在 《 类 经》 中 也说 “ 阳未 静 而 阴 引之 , 故 为欠 ; 阳未 达 而 阴 发 之。 故为 嚏” 。 王师 认为 . 阳气是 人体 物质代 谢 和生理 功 能的原 动力 , 万物 之生 由乎 阳 。 万物 之死亦 由乎 阳 。如
窥 其诊 治不 拘一 格 , 尤 其对 疑难杂 症有 其独到 见解 。 王
师临证 治疗 过敏性 鼻 炎主要从 手太 阴经 、 足少 阴经 、 足
少 阳经三经 辨证 。 但 是 临证 没有 绝对 的分 型 , 可三 经俱
兼, 可两两兼 具 , 可兼 其他经 证 。笔者现 将其 治疗 过敏 性 鼻 炎验案 举 隅如下 。
中 国 中医 急 症 2 0 1 3年 1 2月第 2 2卷 第 1 2期 J E T C M. De c . 2 0 1 3 , V o 1 . 2 2, N o . 1 2
中医诊断如何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疾病
中医诊断如何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疾病在生活中,过敏性疾病并不少见,像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常常困扰着许多人。
中医在诊断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帮助。
中医诊断过敏性疾病,首先注重整体观念。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气血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人体受到外界过敏原的刺激时,往往不是局部的问题,而是整体的失衡。
因此,中医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望诊是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苔、脉象等。
比如,过敏性疾病患者可能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苔可能薄白或腻,脉象可能弦细或浮缓等。
闻诊则包括听患者的声音、呼吸音,以及闻患者身上的气味。
问诊至关重要,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作时间、诱因、缓解因素、饮食起居、情绪状况等。
例如,了解患者是否在接触花粉、尘螨后发病,是否在食用某些食物后症状加重,睡眠情况如何等。
切诊主要是指切脉,通过触摸脉搏的节律、强弱、浮沉等,判断患者的气血阴阳盛衰。
在中医理论中,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多与正气不足、邪气侵袭有关。
正气包括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等,而邪气则包括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
当正气虚弱时,外邪容易侵入人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过敏性疾病。
对于过敏性鼻炎,中医认为多与肺、脾、肾三脏虚损有关。
肺开窍于鼻,肺气虚弱则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
脾主运化,脾气虚弱则运化失常,水湿内生,上犯于鼻,也会导致鼻炎发作。
肾主纳气,肾气不足则气不归元,出现喷嚏频作、鼻痒等症状。
过敏性哮喘则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同时还与肝有关。
肺气不利则呼吸不畅,脾气虚弱则生痰之源不断,肾气不足则纳气无权,肝气郁结则气机失调,这些都可能引发哮喘。
过敏性皮炎则多与风邪、湿邪、血热等有关。
风邪善行而数变,导致皮肤瘙痒、红斑时隐时现。
湿邪黏滞,容易导致皮疹渗出、缠绵难愈。
血热则会使皮肤发红、灼热。
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对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
中医对于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过敏性疾病是一类由于体内免疫系统过度敏感而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哮喘等。
在中医学中,过敏性疾病被称为“敏证”,其治疗依据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
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方法多样且独特,下面将从中医的角度详细介绍其治疗方法。
一、辨证施治在中医理论中,过敏性疾病被视为气滞、湿困、热毒等多种体质失调的表现。
因此,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首要任务是进行辨证,即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信息,以确定体质的异常状况,进而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根据辨证结果,中医师可确定病人属于哪种体质,如气虚体质、阴虚体质或湿热体质等,并有针对性地选用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通过调理体质恢复阴阳平衡,进而达到治疗过敏性疾病的目的。
二、中药治疗中药在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师会根据辨证结果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以调理体内失衡的因素。
1. 清热解毒类药物清热解毒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中的热毒症状,如过敏性皮炎的红肿、瘙痒、发热等。
中药方剂常用荆芥犀角、大青叶、黄连等中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功效。
2. 肺胃平喘类药物肺胃平喘类药物常用于治疗过敏性哮喘等疾病。
中药方剂如葛根汤、麻杏石甘汤等通过调理肺胃功能,降低过敏反应,减轻喘息症状。
3. 益气养阴类药物益气养阴类药物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中的气虚、阴虚症状,如过敏性鼻炎的喷嚏、鼻塞、流涕等。
常用中药方剂包括六味地黄丸等,以益气养阴、清热止痒的功效。
三、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流动,以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增强免疫力。
常用的针灸疗法包括三阴交、迎香穴等,这些穴位可通过调理肝经、脾经、肺经等达到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效果。
四、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过敏性疾病的辅助治疗具有一定作用。
通过推拿按摩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流通,增强体内的阳气,缓解过敏症状。
老中医的常用中药方——过敏性鼻炎
老中医的常用中药方——过敏性鼻炎【概要】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是由于患者对于某些变应源的反应性增高,导致以局部鼻黏膜为主的过敏性疾病。
常以发作性鼻痒为起始症状,随之则产生连续不断的喷嚏、难以制止的大量清水样流涕以及轻重不一的鼻塞和嗅觉障碍。
鼻黏膜检查可见有水肿,西药治疗应以脱敏和抗过敏治疗为主。
中医学称此病为“鼻鼽”等,主因肺气或脾气虚寒、肾阳亏虚所致,多在卫阳不固或脾肾阳虚基础上发生外感风寒乘虚而入、气不化津或鼻窍阻塞等。
据此,应选择益气固表、温肾、通窍散邪的中药治疗。
处方1祛风脱敏汤【方药与用法】生黄芪20g,白术、防风、当归、辛夷花、五味子、石菖蒲各10g,白芍15g;蝉蜕、甘草各6g,细辛3g。
上药加水煎2次滤汁,分为早、晚各1次口服,每日1剂。
头痛剧烈时,宜加白芷10g;若伴有黄色脓涕时,应加黄芩10g同煎口服。
【功能与主治】益气固表,通窍散邪;主治过敏性鼻炎。
处方2劫敏汤【方药与用法】黄芪、乌梅、诃子肉、干地龙各10g,柴胡3g,防风6g,蜂蜜(和水后服)30g。
上药加水600ml后煎服,每日1剂;连用7〜10天为一疗程。
寒证,宜加荜茇、细辛;病重时,应重用黄芪、柴胡、防风,或者加入石榴皮同煎。
【功能与主治】能益气固表,敛肺通窍;主治过敏性鼻炎。
处方3玉屏风散【方药与用法】黄芪、白术各60g,防风30g。
上药加水800ml后,持续浸泡15min,先用武火煎沸后,再改为文火续煎30min,滤出药汁_次口服,每日1剂。
【功能与主治】益气固表;主治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因患者感受风冷异气、恶风,而出现气短、咳嗽、咯痰、面色苍白、舌苔薄白、脉细数。
处方4固表止嚏汤【方药与用法】生黄芪20g,白术、防风各15g,柴胡、苍耳子、五味子、防己、黄芩、乌梅各10g,生甘草、炙麻黄各6g。
上药加水煎2次口服,每周煎服4剂。
【功能与主治】益气固表,敛肺止嚏;主治过敏性鼻炎。
处方5鼻敏宁【方药与用法】黄芪、党参各12g,白术10g,防风、乌梅、柴胡各6g,五味子5g,细辛3g;将上药提取物或浸膏制成口服胶嚢,每粒约含0.4g;治疗时,每次取5粒口服,每日3次,连用4〜6周为1个疗程。
中医辩证论治过敏性鼻炎
中医辩证论治过敏性鼻炎1.吸鼻法:取煅鱼脑石10g,冰片3g,研末和匀,取少许吸人鼻孔,每日每孔3次,交替使用。
如鼻中发干,涂少许麻油再吸人。
2.塞鼻法:将1%鹅不食草鼻液配以10%凡士林软膏涂在纱条上,每个鼻腔放置1条,约15~20分钟。
一般中医鼻内点药大部份是放有腐蚀性的药物,也有病人的反应不错。
但我们常会看到因处置不当造成鼻腔内黏膜粘连的情形,反而会造成更严重之鼻塞。
中医辨证论治:1、肺气虚寒,卫表不固主证:阵发性鼻塞,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嗅觉减退,早晚易发,畏风怕冷,遇风(寒)即作,容易感冒;气短懒言,语声低怯,自汗,面色苍白,咳嗽痰稀或咳喘无力。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虚弱。
检查见下鼻甲肿大光滑,鼻粘膜淡白或灰白水肿,鼻道可见水样分泌物。
治法:补益肺气,固表护卫,温肺散寒。
方药:偏于气虚选用:玉屏风散加减:防风10克、黄芪30克(蜜炙)、白术15克。
若鼻痒如蚁行,可酌加僵蚕、蝉蜕;若喷嚏、清涕、语声低怯者,可酌加人参、茯苓、山药;若腰膝酸软者,可酌加枸杞子、制首乌;若畏风怕冷、清涕如水者,可酌加桂枝、干姜、大枣等。
或者玉屏风散合并加味苍耳子:黄芪、白术、防风、荆芥、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薄荷、连翘、豆豉、炙甘草、生姜偏于虚寒选用:温肺桂枝汤《医醇剩义》卷四:桂枝、当归、茯苓、沉香、苏子、橘红、半夏、瓜蒌实、桑皮。
2、脾气虚弱,化生不足主证:鼻塞鼻胀较重,鼻涕清稀,鼻塞不通,淋漓而下,嗅觉迟钝。
鼻塞,鼻痒,清涕连连,喷嚏突发,面色萎黄无华,消瘦,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细弱无力。
检查见下鼻甲肿大光滑,粘膜淡白,或灰白,有水样分泌物。
(小儿过敏性鼻炎,多表现肺脾气虚之证)治法:益气健脾,温运中阳方药:可选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卷中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若腹胀便溏、清涕如水、点滴而下者,可酌加山药、干姜、砂仁等;若畏风怕冷,遇寒则喷嚏频频者,可酌加防风、桂枝等;若四肢不温、畏寒腰痛者,可酌加肉桂、附子、枸杞子。
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
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摘要】目的:就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0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50例, 其中男36例,女24例, 肺脾肾气虚15例,血虚风燥25例,寒热错杂证20例。
年龄在15-68岁之间,50例患者均经过激素治疗和西医抗过敏药治疗,用药期间,症状有所改善,但是一旦停药,那么又过敏性鼻炎又会反复出现。
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
结果:60例患者经过中医辨证治疗后,显效35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有效率88.33%。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鼻炎不仅症状缓解较快,且不易复发,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是鼻腔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女均有,易见于年轻人。
可常年发作,主要由接触室内尘土、屋尘螨、真菌、动物皮屑、羽毛等变应原引起;也可能在春秋季节花粉播散、气温突变时发作。
中医称为鼻鼽、鼽嚏,历代中医对该病有较多著述。
祖国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与肺脾肾阳气亏虚,体质特异,卫外不固关系密切。
不任风寒异气或花粉等不洁之气侵袭,或因某些饮食物触发,致阵发性鼻痒、喷嚏、清涕长流,且反复发作。
亦或因郁热内蕴、阴阳失调、寒热错杂所致。
单纯的过敏性鼻炎,呈阵发性发作,没有持续怕冷、发热、身痛,不是感冒,请勿误服感冒药[1]。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3月~2010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50例, 50例患者均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喷嚏频作、伴有鼻痒,鼻塞流清涕时发时止、缠绵不愈等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粘液性分泌物。
其中男36例,女24例, 肺脾肾气虚15例,血虚风燥25例,寒热错杂证20例。
年龄在15-68岁之间。
50例患者均经过激素治疗和西医抗过敏药治疗,用药期间,症状有所改善,但是一旦停药,那么又过敏性鼻炎又会反复出现[2]。
1.2 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辨治
过敏性鼻炎的中医辨治上一讲讲了慢性单纯性鼻炎,这一讲讲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异性鼻炎,是由于机体对某种物质过敏而引起的鼻炎,可以引起一系列过敏症状。
过敏性鼻炎是身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现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异常反应,临床症状以流清水样的鼻涕为主。
过敏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出现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
患者经常出现鼻塞,流清水样鼻涕,鼻痒,咽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
当鼻腔内出现炎症时,鼻腔可以分泌大量的鼻涕,并可以因感染而变成黄色,流进咽喉可以引起咳嗽,鼻涕量多时还可以经前鼻孔流出。
过敏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人最多见。
过敏性鼻炎的病因有下列两类:(一)过敏体质:病人可能有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疾病病史,或有家族过敏史。
(二) 接触过敏原:(1)吸入物:如尘埃、花粉、动物羽毛或皮屑、真菌等,以及某些工、农业性粉尘如面粉、棉花、亚麻子、蓖麻子和谷粒所散发的细微粉尘被人们吸入而发生过敏。
(2)食入物:一些儿童食物过敏比成人多见,生食物比熟食物更富于过敏性。
如牛奶、鸡蛋、鱼虾、面粉、豆类。
药物如磺胺、奎宁、抗菌素、阿斯匹林等皆可引致本病。
(3)注射物:如血清、青霉素、链霉素。
(4)接触物:如化妆品、肥皂粉、汽油、新鲜油漆、皮毛、氨水、酒精、碘酒、红汞等。
此外,本病还与内分泌失调或感染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临床表现:过敏性鼻炎发病之初即见阵发性鼻内奇痒,或伴有眼、咽喉、软腭、硬腭、面部、颈部等发痒,接着就连续打喷嚏,多的时候可以一连打几十个喷嚏,同时流出大量水样的清鼻涕,有的患者也可能出现鼻塞、头痛、耳鸣、流泪、声嘶、咳嗽等症状。
中医称过敏性鼻炎为“鼻鼽”,由于肺虚卫气失固,抗御外邪的能力减弱,风寒乘虚侵入所致。
治疗时需要规避相应过敏原,常用治法是补肺固表、祛风散寒。
处方一:生黄芪60克,防风12克,白术20克,桂枝10克,炒白芍15克,炙甘草3克,红枣15克,生姜三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辩证论治过敏性鼻炎
1.吸鼻法:取煅鱼脑石10g,冰片3g,研末和匀,取少许吸人鼻孔,每日每孔3次,交替使用。
如鼻中发干,涂少许麻油再吸人。
2.塞鼻法:将1%鹅不食草鼻液配以10%凡士林软膏涂在纱条上,每个鼻腔放置1条,约15~20分钟。
一般中医鼻内点药大部份是放有腐蚀性的药物,也有病人的反应不错。
但我们常会看到因处置不当造成鼻腔内黏膜粘连的情形,反而会造成更严重之鼻塞。
中医辨证论治:
1、肺气虚寒,卫表不固
主证:阵发性鼻塞,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嗅觉减退,早晚易发,畏风怕冷,遇风(寒)即作,容易感冒;气短懒言,语声低怯,自汗,面色苍白,咳嗽痰稀或咳喘无力。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虚弱。
检查见下鼻甲肿大光滑,鼻粘膜淡白或灰白水肿,鼻道可见水样分泌物。
治法:补益肺气,固表护卫,温肺散寒。
方药:
偏于气虚选用:玉屏风散加减:防风10克、黄芪30克(蜜炙)、白术15克。
若鼻痒如蚁行,可酌加僵蚕、蝉蜕;若喷嚏、清涕、语声低怯者,可酌加人参、茯苓、山药;若腰膝酸软者,可酌加枸杞子、制首乌;若畏风怕冷、清涕如水者,可酌加桂枝、干姜、大枣等。
或者玉屏风散合并加味苍耳子:黄芪、白术、防风、荆芥、苍耳子、辛夷、白芷、细辛、薄荷、连翘、豆豉、炙甘草、生姜
偏于虚寒选用:温肺桂枝汤《医醇剩义》卷四:桂枝、当归、茯苓、沉香、苏子、橘红、半夏、瓜蒌实、桑皮。
2、脾气虚弱,化生不足
主证:鼻塞鼻胀较重,鼻涕清稀,鼻塞不通,淋漓而下,嗅觉迟钝。
鼻塞,鼻痒,清涕连连,喷嚏突发,面色萎黄无华,消瘦,食少纳呆,腹胀便溏,四肢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舌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细弱无力。
检查见下鼻甲肿大光滑,粘膜淡白,或灰白,有水样分泌物。
(小儿过敏性鼻炎,多表现肺脾气虚之证)
治法:益气健脾,温运中阳
方药:
可选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卷中
组成: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若腹胀便溏、清涕如水、点滴而下者,可酌加山药、干姜、砂仁等;若畏风怕冷,遇寒则喷嚏频频者,可酌加防风、桂枝等;若四肢不温、畏寒腰痛者,可酌加肉桂、附子、枸杞子。
偏于肺脾气虚,水湿泛鼻选用:参苓白术通窍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党参、茯苓、泽泻各12克,苡仁、白扁豆、白术、红花、菖蒲各9克,陈皮、木通、灯芯各6 克水煎服
偏于脾虚气滞痰湿选用:香砂六君子丸《国典》组成:广木香24克西砂仁24克炒党参60克炒白术60克茯苓60克炙甘草30克炒广皮30克制半夏60克共研细末,每料用生姜、枣子各30克,煎汤代水泛丸,如绿豆大,约成丸300克。
每日二次,每次6克,食后开水吞服。
注:常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而见的胃脘胀痛。
偏于脾胃虚寒亦可选用:理中汤或小建中汤化裁
理中汤: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
小建中汤:饴糖(30克)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炙甘草(6克)
3、肾阳亏虚,肺失温煦
主证:鼻鼽多为长年性,鼻塞,鼻痒,喷嚏频作,连连不已,鼻流清涕,量多如注。
面色苍白,形寒肢泠,小便清长,夜尿频,腰酸腿软,腰膝冷痛,神疲倦怠。
妇人则宫寒不孕,男子则阳萎,遗精或见早泄。
舌淡胖,舌苔白,脉沉细无力。
局部检查可见下鼻甲肿大光滑,粘膜淡白,鼻道有水样分泌物。
治法:温补肾阳,固肾纳气
方药:选用:济生肾气丸《济生方》卷四方加减。
方中熟地、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共为三补;丹皮、泽泻、茯苓降火渗湿,辅助上三补药而为三泻,以补而不腻;配以肉桂(枝)、附子以温通肾中元阳,意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
牛膝、车前子意在导邪下行利水通调。
若喷嚏多、腰膝酸软者,可酌加枸杞子、菟丝子;若喷嚏、清涕,遇寒即甚者,可酌加黄芪、防风、白术;若腹胀便溏、喷嚏、清涕者,可酌加白术、黄芪、人参、砂仁。
偏于命门火衰,精气虚寒选用:右归饮《景岳全书》。
组成:大熟地60克,菟丝子9克、上玉桂6克(研末冲)、生五味3克(捣碎)、鹿茸6克、锁阳9克、熟附片12克、果杞9克(酒炒)、川椒2克分(去闭口炒)、淮牛膝6克、淮山药15克、固脂6克(核桃肉拌炒)。
4、肺经伏热,上凌鼻窍
主证:本症型临床少见,一般多见于鼻鼽初发,或由于禀赋体质过敏,常在酷热暑天或由于热气引诱而发。
鼻塞鼻胀,鼻痒或酸痒不适,喷嚏频作,鼻流清涕,鼻窍肌膜肿胀,色红或淡红,全身可见咳嗽,咽痒,口干烦热,脉数或弦滑,舌质红,苔白或黄。
检查见鼻粘膜色红或暗红,鼻甲肿胀。
治法:清宣肺气,通利鼻窍
方药:辛夷清肺饮《外科正宗》卷四方加减。
方中黄芩、栀子、石膏、知母、桑白皮清肺热;辛夷花、枇杷叶、升麻清宣肺气,通利鼻窍;百合、麦冬养阴润肺。
合而用之,有清肺
热、通鼻窍之功。
组成:辛夷1.8克(包) 黄芩山栀麦门冬百合石膏知母各3克甘草1.5克枇杷叶3片(去毛) 升麻0.9克
上药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食后1小时服。
禁忌:服药期间及初愈后,须忌食辛辣厚味和鱼腥发物,应断厚味,戒急暴,省房欲。
此外,若脾胃虚寒,大便稀溏,则不宜服本方
附:辛夷清肺散《观聚方要补》卷七、辛夷清肺汤《喉症指南》卷四。
5、气虚血瘀型
主证: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明显,鼻甲紫暗,舌暗红有瘀点,苔白,脉涩。
治法:补气通经,活血化瘀。
方药:选用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
组成:生黄芪120g、当归尾3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 偏于经脉阻滞血瘀选用: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卷上
组成:赤芍3克川芎3克桃仁9克(研泥) 红枣7个(去核) 红花9克老葱3根(切碎) 鲜姜9克(切碎) 麝香0.15克(绢包)
6、外寒内热型
主证: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身热,畏寒,头痛、骨痛、遇风易作,口干, 无汗,心烦,渴喜冷饮,大便干结,舌红,苔白中带黄,脉沉数或紧。
治法:清肺散寒,平调寒热。
方药可选用:麻杏石甘汤加味:炙麻黄6、杏仁10、生石膏24、生甘草9、栀子10、黄芩10、苍耳子6、辛夷花10、连翘15g
如肺热甚,壮热汗出者,宜加重石膏用量,并酌加桑白皮、知母以清泄肺热;表邪偏重,无汗而恶寒,石膏用量宜减轻,酌加薄荷、苏叶、桑叶等以助解表宣肺之力;痰多气急,可加葶苈子、枇杷叶以降气化痰;痰黄稠而胸闷者,宜加瓜蒌、贝母、桔梗以清热化痰,宽胸利膈。
偏于外寒里饮选用: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去节)9、芍药9、细辛6、干姜6、甘草炙6、桂枝9、五味子6、半夏(洗)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