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答案修订稿

合集下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掌握生字词及文学常识,并把握课文大体内容。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重点)3、了解“三味书屋”写的基本内容,学习其中叙事写人的方法。

4,理解探讨本文主题。

(难点)【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

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走近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3.相关资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

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积累运用】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收敛.()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盔.甲()倘.若()觅.食()脸颊.()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云xiāo()yōng zhǒng()nà()凉书shú()yuān bó()人声dǐng沸()锡bó()油líng()人迹hǎn至()蝉tuì( ) 和ǎi( )3.解释下列词语。

鉴赏:宿儒:人迹罕至:人声鼎沸:4.选词填空①、他很高兴,但竞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主要作品。

2.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3.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难点: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资料链接: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

从1907~1936年他所写成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

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

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

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

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

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

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

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

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

2.精读“百草园”段落,品味准确传神的描写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和学习生活的乐趣。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检查预习】1.走进作者(填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给加点字注音逃窜.(cuàn)菜畦.(qí)确凿.(záo)轻捷.(jié)啄.食(zhuó)云霄.(xiāo)脑髓.(suǐ)倘.若(tǎng)跪.地(guì)拗.断(ǎo)觅.食(mì)鉴.赏(jiàn)倜.傥(tì)和蔼.(ǎi)恭.敬(gōng)渊.博(yuān)淋漓.(lí)盔.甲(kuī)绅.士(shēn)斑蝥.(máo)蝉蜕.(tuì)博.学(bó)人迹罕.至(hǎn)人声鼎.沸(dǐng)3.把握词语确凿:确实。

长吟:长声鸣叫。

轻捷:轻快敏捷。

宿儒: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像水在鼎中沸腾一样。

【课堂活动】学习任务:默读感知,读情感之“变”1.静悄悄地阅读:默读课文,做到不动唇、不出声,在5分钟内内读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地点所属自然段主要内容作者主要情感百草园1-8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看到的景物、听到的美女蛇的传说以及与闰土父亲在冬日捕鸟的经历,交代了百草园后来的归属童年时在百草园感到趣味,对离开百草园和归属感到不舍和遗憾三味书屋10-24描述了三味书屋的环境和礼节;我问三味书屋先生怪哉虫子没对三味书屋枯燥的教学感到不满;对先生的尊敬;与伙伴们嬉有得到回答;在三味闹读书的快乐书屋读书习字对课的日常;和伙伴们去后院,在课堂上读书画画的经历。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导学案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导学案答案

第一课时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菜畦(qí)桑葚(shèn)油蛉(líng)蟋蟀(shuài)斑蝥(máo)缠络(chán luò)臃肿(yōng)珊瑚(shān hú)攒成(cuán)收敛(liǎn)脑髓(suǐ)鉴赏(jiàn)觅食(mì)罕至(hǎn)竹筛(shāi)秕谷(bǐ)渊博(yuān bó)鼎沸(dǐng)倜傥(tìtǎng)书塾(shú)宿儒(rú)蝉蜕(tuì)拗(ǎo)窦(dòu)锡箔(bó)和蔼(ǎi)厥(jué)淋漓(lín lí)叵(pǒ)确凿(záo)2.解释词语:(1)【确凿】确实。

(2)【轻捷】轻快。

(3)【人迹罕至】少有人来。

迹,足迹、脚印。

罕,稀少。

(4)【觅食】寻找食物。

觅,寻找。

(5)【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6)【宿儒】读书很多,学问很丰富的老学者。

宿,年老的;久于其事的。

儒,指读书人。

(7)【鼎沸】形容喧闹、混乱,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8)【高枕而卧】成语。

安然而卧,谓无所顾虑。

高枕,枕着高枕头。

《战国策·齐策四》:“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同义语:高枕安寝、高枕安卧。

(9)【同窗】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名词,偏正式合成词,“同”修饰“窗”。

在课文原句中作主语。

同义词:同学、学友。

(10)【戒尺】旧时对学童施行体罚的木尺。

也可用作镇纸。

名词。

同义词:戒方、戒饬。

轻快。

1.“从……到……”表示这篇文章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

本文按空间顺序记叙事件2.略3.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

3.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学法指导】一、知识链接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阿Q正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

《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朝”早晨,童年)(“夕”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我知道的鲁迅还有:_《狂人日记》_____________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知识预习⑴速读课文,找出以下生词,读后,试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chán)攒. (cuán) 珊瑚..(shānhú ) 豁.(huō )敛. (liǎn) 脑髓.(suǐ ) 陌.生(mò)人迹罕.至(hǎn) 觅.食(mì) 竹筛.(shāi )秕.谷(bǐ) 系.(jì) 书塾.(shú)三、整体感知,按要求学习。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两_个部分内容,先写__百草园__,后写__三味书屋_。

2、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划上记号。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3、再读课文,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填空:(有趣)的百草园(枯燥)的三味书屋4、默读百草园部分,把这部分分为三层,写出各层的层意:⑴_____百草园中有趣的动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神奇的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冬天在雪地捉鸟的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习检测】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一.预习课文,整体理解1.填空①鲁迅原名,浙江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②本文选自《》,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

2.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可以看出,本文大致分为两部分:百草园、三味书屋。

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段。

百草园:过渡段:三味书屋:3. “百草园”一段,又可分为以下4个层次:①②③④4.在课本上划出生字词并注音释义。

5.提出你的问题。

二,阅读百草园部分朗读: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1.这一段有一个词,不但是全段的中心,还是前半部分的中心——整个关于“百草园”的文字,全部围绕这个词来写。

这个词是:。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2.你发现问题了吗?——“似乎”和“确凿”是矛盾的(不过这个问题可以留待最后探究)。

3.朗读第二自然段,注音:斑蝥攒成4.第二自然段描写事物又生动又形象。

请按课文填空,体会这一点。

不必说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这里,的黄蜂伏在菜花上,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蟋蟀们在这里,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班蟊,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更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5.“窜”字改成“飞”可以吗?为什么?6.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是_______的修辞方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及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及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1、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1、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感受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得封闭性和落后性。

【课件准备】白板【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课堂过程】【自学质疑】基础知识题。

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 。

作者鲁迅,原名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4.“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5.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答案完整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答案完整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答案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

3.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学法指导】一、知识链接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着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阿Q正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

《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朝”早晨,童年)(“夕”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我知道的鲁迅还有:_《狂人日记》_____________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知识预习⑴速读课文,找出以下生词,读后,试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书塾.(shú)三、整体感知,按要求学习。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两_个部分内容,先写__百草园__,后写__三味书屋_。

2、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划上记号。

整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附答案

整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附答案
1.交流作者及作品的有关信息。主要让学生自己介绍、交流所掌握的或搜集到的有关鲁迅和《朝花夕拾》的信息,教师补充。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解释词语。
多媒体投放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朗读的节奏、语速、情感,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2.快速浏览全文,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投放)
(学生自由交流,谈初读后的感受,为下面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4)概述一下:这篇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只要学生有所理解就行,不强求统一。
播放录音
多媒体投放
四、自由选读,感受情感
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进行朗读,尽量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思考: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五、布置作业
写一则童年趣事或傻事。要求:说真话,诉真情,600字左右。
整理丨尼克
本文档信息来自于网络,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您联系我修正;如您发现内容涉嫌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及时处理。
3.结合“积累拓展”中的第四题,重点研读百草园部分。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领略百草园的乐趣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此段的内容。
明确: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文中第二自然段作者先描写的是什么,后描写的又是什么?以你个人的经验体会,说一说为什么会有无限趣味。
明确:①先写植物,后写动物。②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增长许多知识……
二、品读过渡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  (精品)2022年部编版语文附答案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1、给以下黑体字注音:菜畦〔〕桑葚〔〕油蛉〔〕蟋蟀〔〕斑蝥〔〕缠络〔〕臃肿〔〕珊瑚〔〕攒成〔〕收敛〔〕脑髓〔〕鉴赏〔〕觅食〔〕罕至〔〕竹筛〔〕秕谷〔〕渊博〔〕鼎沸〔〕倜傥〔〕书塾〔〕宿儒〔〕蝉蜕〔〕拗〔〕窦〔〕锡箔〔〕和蔼〔〕厥〕淋漓〔〕叵〔〕确凿〔〕2、知识链接: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

在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鲁迅的课文是。

本文选自〔原名?旧事重提?〕。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3、课文感知:〔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先写,后写。

还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2〕作为散文,要有文眼贯穿其中,你认为1——8段的文眼是什么?〔3〕熟读背诵第二段,感悟这段文字写景的妙处。

〔从多个角度品读〕〔4〕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5〕文中还写到了作者的老师——寿镜吾先生,你认为他是一位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作者对他态度如何?〔6〕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局部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醉翁亭记学案教师寄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乐也。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3.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4.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文化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一、根底知识熟练朗读课文,对照文下注释翻译课文,然后完成以下问题。

1、读通课文,找出难读难写的字,并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环滁〔〕琅玡〔〕林壑〔〕辄醉〔〕弈〔〕者胜穴暝〔〕伛偻〔〕酒冽〔〕山肴〔〕野蔌〔〕觥筹〔〕阴翳〔〕2、解释加点字词。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和自学辅助资料,读通读懂课文。

2.所有学生都要学会本文的知识点,掌握答题规律。

3.同步阅读:《早》自学辅助资料一、作者介绍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二、写作背景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

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

鲁迅一方面为革命风暴在南方的兴起而欢欣鼓舞,另一方面,又发现厦门和北京没有什么两样。

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开始在他心中酝酿。

自主探究1.检查预习,给小黑板上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菜畦桑椹油蛉斑蝥缠络攒珊瑚豁敛脑髓陌生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出处《》。

本文的体裁是。

3.请根据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思考文章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思路写的?【参考答案】1.záo、qí、shèn、líng、máo、chán cuán、shānhú、huò、liǎn、suǐ、mò2.鲁迅朝花夕拾回忆性散文3.文章标题采用“从……到……”的格式,表明是以地点的变换为顺序来展开记叙的,因而,全文也就划分为两部分。

课堂合作探究一、自读思考题①学习作者具体而有层次地描写事物方法②体会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及表达作者的情感③在描写百草园时,为什么要插入美女蛇的故事?④雪地捕鸟用了哪些连续性的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深度探究题:①找出文中对私塾先生的四处描写,正确理解“我”对先生的态度。

②本文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两个地点,共8个片断。

它们是怎样联缀成篇的呢?全文有没有贯穿始终的线索? 你从这8个片断描述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体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1课时)》导学案(含答案)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主要作品。

2.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3.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难点: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资料链接: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

从1907~1936年他所写成的小说、杂文、散文、诗歌以及翻译、日记、书信等共800多万字。

是我国现代文学中一笔巨大的宝贵的财富,也是极其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破落的大家庭里。

绍兴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地方,保留有众多的名胜,如古代治水英雄夏禹的陵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留下的遗迹,近代反清女杰秋瑾从容就义的轩亭口,等等。

民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戏剧演出和传说故事。

乡土传统与民间文化,深深地影响着鲁迅的一生。

鲁迅从小就表现出活泼的性格。

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鲁迅也就有了一批农民小朋友,一起在朦胧的月色下,划着白色的小航船,赶去看戏;回家的路上,肚子饿了,就“偷”自家地里的豆煮了吃。

鲁迅还在叫做“百草园”的后园里,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正是这样自由的童年生活,开发与培养了未来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6岁时鲁迅告别了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拜本城中极方正、极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一直读到17岁。

在这里,他熟读了儒家的经典,又在课余广泛阅读了儒家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不仅关注历史、人事,也注意观察自然。

这样开拓了鲁迅广阔的精神空间,为鲁迅以后思想与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学案(共3课时,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优秀学案(共3课时,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体会作者在写景叙事中所渗透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法指导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自主学习1.了解鲁迅及其作品。

鲁迅(1881—1936),本名_______,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______家、_______家、______家。

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

《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朝”早晨,童年)(“夕”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菜畦()桑葚()油蛉()斑蝥()锡箔()臃肿()确凿()攒成()收敛()蝉蜕()脑髓()觅食()罕至()拗()秕谷()3.解释词语:(1)确凿:(2)轻捷:(3)人迹罕至:(4)觅食:(5)渊博:(6)宿儒:(7)鼎沸:(8)高枕而卧:4.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_____个部分内容,先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后写 ________________ 。

还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第一课时探究一: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从题目看,文章是按顺序来写的,那么请指出他们各自的起止段落,哪一段是过渡段?依据文意划分段落。

探究二: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1.读第1段。

思考: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句话的意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含答案

第九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课前预习】1、试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菜畦.()桑葚.()油蛉.()蟋.蟀.()斑蝥.()缠络..()臃.肿()珊瑚..()攒.成()收敛.()脑髓.()鉴.赏()觅.食()罕.至()竹筛.()秕.谷()渊.博()鼎沸.()倜.傥.()书塾.()宿儒.()蝉蜕.()拗.()窦.()锡箔.()和蔼.()厥.()淋.漓.()叵.()确凿.()2、解释词语:宿儒鼎沸人迹罕至高枕而卧3、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______。

作者鲁迅,原名______,字_____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他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散文集,散文诗集_________________、杂文集________________等。

4、整体感知:(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个部分内容,先写,后写。

还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

(2)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在书中划上记号。

(3)再读课文,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填空:()的百草园()的三味书屋第一课时一、学习“百草园”1、速读1——8段。

思考:围绕“乐园”二字,作者从哪三方面去写?请简要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1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及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及答案

精品教学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时间:2016.9共计2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1、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1、体会指导中融入的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感受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得封闭性和落后性。

【课堂过程】【自学质疑】 基础知识题。

他写的小说集有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3. 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D. “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 的事情。

4. “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A. 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 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 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5.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A. 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 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合作探究】 阅读第1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

2、解词:似乎: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的 ,百草园的,百草园的,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型:讲读课【课件准备】 白板【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体裁),选自 ____ 作者鲁迅,原名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散文集有确凿()菜畦()宿儒( )倜傥()()敛()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 )表示不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

3.认识作者,了解其笔下多彩的童年生活。

【学法指导】一、知识链接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省绍兴市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着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鲁迅全集》里。

他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阿Q正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里。

《朝花夕拾》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朝”早晨,童年)(“夕”晚上,成年或老年)(原名《旧事重提》)。

我知道的鲁迅还有:_《狂人日记》_____________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

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二、知识预习⑴速读课文,找出以下生词,读后,试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读不准的多读几遍。

确凿.(záo)菜畦.(qí)桑椹.(shèn)油蛉.(líng)斑蝥.(máo)缠.络(chán)攒.(cuán)珊瑚..(shānhú)豁.(huō)敛.(liǎn)脑髓.(suǐ)陌.生(mò)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书塾.(shú)三、整体感知,按要求学习。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中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写了_两_个部分内容,先写__百草园__,后写__三味书屋_。

2、速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划上记号。

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3、再读课文,写出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总体上的感受填空:(有趣)的百草园(枯燥)的三味书屋4、默读百草园部分,把这部分分为三层,写出各层的层意:⑴_____百草园中有趣的动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神奇的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_____冬天在雪地捉鸟的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习检测】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确záo(凿)菜qí(畦)桑shèn(椹)斑máo(蝥)cuán(攒)成脑suǐ(髓)蝉tuì(蜕)倜tǎng(傥)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C)A.班蝥消释绅士盔甲?B.渊博签赏秕谷罕见C.书塾臃肿觅食恭敬?D.质朴缠络绣象和蔼3.选出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A.确凿(záo)斑蝥(máo)菜畦(qí)B.皂荚(jiá)桑葚(sèn)油蛉(líng)C.珊(shān)瑚?秕(bǐ)谷?蝉蜕(duì)D.盔(kuī)甲?骨髓(shuǐ)倜(tì)傥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写了__百草园___5.的生活和_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是鲁迅,他是我国伟大的_文学家,6.思想家,革命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

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

3、以雪地捕鸟为例,学习怎样用恰当的动词表现一系列动作的活动。

【学法指导】一、情境引入提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二、研读赏析第一部分“百草园”1、默读第一段,选文中的词语,用一句话概括此段的内容。

(百草园是“我”的乐园)2、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因为在百草园中不仅有春夏的美丽,还有惊险的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园因为可以捕鸟,也变得别有情趣,所以百草园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合作探究】1.齐声朗读第二段。

读后讨论—下列问题。

A、作者描写了百草园这么多景物,用了一个怎样的句式把它们连缀起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B、“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的共性是什么?(①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

②碧绿、光滑、高大、紫红。

③它们的共性都是静物。

)C、“也不必说”之后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行为,它们的共性是什么?(①鸣蝉、叫天子、黄蜂。

②长吟、伏在菜花上、直窜向云霄里去。

③写的都是动物。

) D、请同学速读此段下面的内容,然后把课本扣在桌上,凭记忆说一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有哪些趣味。

(要求用形象化的语言复述这部分内容。

)2.作者先描写的是什么,后描写的又是什么?以你个人的经验、体会,说一说为什么会有无限趣味。

(①先写动物,后写植物。

②参考答案: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对自然的观察,而是自己动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尝……觉得更加好玩。

增长许多知识……) 3.写百草园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

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4.请一位同学朗读描写冬天百草园的内容。

读后,请另一位同学到台前表演捕鸟的动作,看他是否体现出一系列的动词。

(一系列的动词是:扫一支一撒一系一牵一看一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研读赏析:1.家里人将少年鲁迅送进书塾里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他那时却是怎么想的(让他学更多的知识。

他错误地认为是对他过错的惩罚。

)2.这段文字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情感(对百草园的留恋、对三味书屋的惧怕之情。

)【合作探究】默读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两人一组,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下列问题,然后全班讨论。

1.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启蒙的地方,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A、三味书屋的环境;B、三味书屋的先生;C、三味书屋里的学习内容。

)2.少年鲁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哪些地方不满意(①拘束人的礼节:拜鹿一拜孔子,拜先生;②问“怪哉虫”老师不予回答;③读的内容大多不懂。

)3.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几个片断,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述。

(先生知识渊博,教学认真;学生有机会就跑出去玩;趁老师读书入神的时候游戏、画画……)4.你怎样看待寿镜吾老师(可以有不同的答案)(①方正、质朴、博学;②在当时比较开明,不打骂学生;③对学生既和蔼又严格。

但在封建社会里,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是守旧的。

)5.本文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有所理解,也就达到了目的。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A、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来衬托出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腐朽的、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B、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的封建教育不满;C、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复习检测】1.“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这个园虽然没有百草园那么大,但也是一个“乐园”。

这里有哪些“乐事”“三味书屋后面的小园”同“百草园”相比有何同异之处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主要“乐事”有三件:①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

②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

③捉苍蝇喂蚂蚁。

这两个园都有大自然的生命,都表现了童年的鲁迅和小伙伴们有接近大自然的天性,他们几乎在任何地方都会本能地发现大自然的生命和生机。

不同之处是三味书屋后的小园里的乐趣是偷得的,只能“静悄悄”地玩,而且随时会被老师“大叫”回去。

而且比起在百草园里看的视野的开阔,后园里的天地还是太狭窄了。

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儿童天生具有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和欢乐的心理。

10、通读全文,好好体会“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探究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请分条列举。

①童年的“我”视大自然的动物、植物为朋友的亲密无间的感情;②“我”即将失去百草园这个“乐园”的沮丧;③“我”对未知的三味书屋生活世界的恐惧;④成年的“我”回忆起自己童年生活的这一灾变所感到的愤激与无奈。

【复习检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菜畦.(qí)桑葚.(shèn )斑蝥.(máo)秕.谷( bǐ)人迹罕.至( hǎn)2、第二段可谓形声色味全,春夏秋齐备,请举例说明。

形:“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声: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色: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覆盆子“又酸又甜”春:桑葚、菜花是春末的夏:蝉鸣秋:蟋蟀3、仿写: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