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论文文档]让美走进高中历史课
让历史课堂教学“美”起来

让历史课堂教学“美”起来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纵观中学历史教学,也同样如此。
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历史既充满了璀璨的科学之美,又蕴涵着浓郁的人文之美。
一个个个性鲜明神采各异的伟大历史人物、一桩桩曲折动人的重大历史事件、一种种轰动一时的重要历史现象都是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一朵朵翻腾的浪花。
可见,历史教学内容的美无处不在、俯首皆拾。
对于历史教师来说,并不缺少美。
然而,为什么现实中的历史课堂教学还不够“美”呢?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缺少发现,不能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表现“美·的形式、方法和手段。
从教学系统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来看,教学美包括形式美和内容美两个方面。
教学中,只有美的形式和内容达到统一,才能培育学生们美的理想情操和美好的品质行为。
因此,要让历史课堂教学真正“美”起来,关键在于历史教师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充分合理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只有这样,历史的“美”才能真正得到彰显。
一、培养情趣,发现美什么是审美情趣呢?《教育大辞典》是这样解释的:审美是一种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者说价值实现活动,其内涵是领会事物或艺术品的美,它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它的进行有赖于感知、表象、理解、联想、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共同参与。
如果一个人没有追求美的欲望,也就无所谓感受美、欣赏美、理解美和评价美了。
只有那些热爱生活、渴望美的人,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追求美并创造美。
因此,历史教师应首先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唯此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体现出历史的“美”。
如何培养审美情趣呢?1、建立泛美意识。
泛美意识是由人生观派生出来的一种健康意识,首先,它肯定人生的主流是美的。
如大自然是美的,人类社会是美的。
对于历史教师说,就是要肯定历史本身的美。
历史美是属于社会美范畴的,是指在各个历史时期中,为美好的理想生活而进行斗争的人与事。
其核心是人民群众与先进人物,正是他们的斗争与创造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历史教学与美育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一、结合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肓,使学生不仅具有审美能力,而且具有创造美的能力1.进行历史课教学的同时,运用历史课强大的学科教育功能启发、教育学生,增强学生体验美、感受美的能力。
在历史课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美的学习环境,明净而整洁的教室;温文尔雅、服饰得体的授课教师,干净漂亮的板书,以及教师艺术化的授课语言,都会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这个审美的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使学生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和体验,为进一步深入教学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历史这个审美的客体本身是美的。
人类历史由低向高波浪式向前发展,该过程中有一马平川的大踏步前进,也有历史的迂回、反转或倒退。
历史教育中可以渗透许多美的教育。
在历史课堂上,教师既讲历史事件发生的空间背景的壮丽美,又讲历史人物人格的崇高美,使学生产生各种心灵的体验和美的感受,促使学生在美的伴随下学习和探索历史规律,主动学习。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进行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辨别历史上的美与丑的能力。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既有美的事物,又有丑的事物,美与丑的斗争始终存在。
教育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辨别美丑,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
什么是历史的美呢?符合时代精神、正义的、进步的、积极向上的事物是美的,相反,保守的、反动的、邪恶的、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事物是丑的。
美与丑的斗争无时不在,而且在美与丑的斗争中,代表美的力量开始时是渺小的、幼稚的,代表丑的力量往往是空前强大似乎坚不可摧。
随着历史的发展,丑与美的力量此消彼长,丑恶终究逃脱不了历史的审判,美的力量会变得强大起来,胜利终究属于美的一方。
另外,美和丑不是绝对的,丑的东西往往用美的外表装扮,拨开迷雾见本质。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对历史的丑恶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辨别美丑是历史课的任务之一。
高中美术走进历史课堂教案

高中美术走进历史课堂教案课程主题:《古代文明的艺术表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古代文明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
2. 培养学生通过艺术作品感知历史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4. 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教学内容:- 古埃及文明的艺术特征- 古希腊文明的艺术风格- 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作品教学方法:- 图像展示与分析- 小组讨论与互动- 创作实践与展示教学过程:引入阶段教师通过T展示不同文明的代表性艺术作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各自的特点。
例如,展示古埃及的法老像、古希腊的雕塑和中国的山水画等。
探索阶段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文明,深入探讨其艺术特色与历史背景的关系。
小组成员共同收集资料,准备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发现。
实践阶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历史时期,创作一件艺术作品。
作品可以是绘画、雕塑、手工艺等形式。
创作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同时注意作品要反映出所选时期的历史特点。
总结阶段各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并解释作品背后的历史意义。
其他同学提问或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
反思阶段课后,学生撰写一篇短文,反思通过艺术创作学习历史的过程和感受,以及这种学习方式对自己理解历史的影响。
评价方式:- 小组展示的准备程度和表达能力- 艺术作品的创意和历史准确性- 反思短文的深度和真实性教学资源:- 历史教科书及相关章节- 网络资源(艺术作品图片、历史背景资料)- 美术材料(画纸、颜料、黏土等)注意事项:- 教师应确保学生在创作时不偏离历史主题。
- 鼓励学生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在于将美育的理念融入到历史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能力。
以下是具体的渗透策略:一、教学内容与美育的融合:1. 选取富有艺术性和审美价值的历史材料和文献,让学生欣赏其中的艺术之美。
2. 引导学生运用美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历史文本的阅读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历史思维。
3. 在历史教学中引入美术作品、音乐作品、文学作品等,通过欣赏和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深化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4. 利用影视作品、纪录片等多媒体资源,通过视听的方式感受历史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享受。
二、教学方法与美育的结合:1. 运用情感教育的方法,通过讲故事、虚拟实景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 引导学生进行美学体验和审美思考的活动,如写景赏析、艺术品拟人等,培养学生用心观察、用美感思考的能力。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进行历史文物的观摩和解读,通过对文物的形式、风格、题材等进行分析,学习欣赏历史文化的美。
4. 鼓励学生参与美育实践活动,如参观艺术展览、举办历史文化讲座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师的角色与美育的互动:1. 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美育修养,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身边的美,发现历史中蕴含的美,引导学生借鉴历史产生美的原因和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美育思维。
3. 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类美育资源,如美术品、音乐作品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以上的美育渗透策略,高中历史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历史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使历史教育成为一种全面的人文教育。
高中美术说课稿:《进入历史》优秀说课稿范文

高中美术说课稿:《进入历史》说课稿范文一、教材分析1、教学基本思路A、教师用幻灯和投影展示画面,通过提示画面细节和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艺术作品产生兴趣并主动进行思考,使单纯的学习和欣赏带有研究性质。
学生在看画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多种奇异有趣的设想,这正是他们运用不同方式和多向思维进行观察的结果,老师对于这些奇思妙想应持鼓励的态度。
对于画面所表现的历史故事的介绍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教学材料分析教材内容分三个层面:1.展示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绘画作品;2.指出画面内容及形式特点;3.不同历史题材画作所隐含的历史文化特点。
教材所选用的历史绘画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唐宋明清的卷轴画、现代油画(并附有照片作为比较),西方中世纪时期的挂毯和19世纪的法国绘画,作品均以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中心。
过去的历史事件已经消逝不见,而绘画及其他历史遗物却成为展现往昔时代的最好视觉图像,这些图像有助于我们以一种更为生动直观的方式去了解、掌握历史。
在成为历史证据的同时,绘画不是直接照搬历史事件,而是以艺术的方式对历史进行再现。
材料的不同、风格的差异,都会对历史的再现造成影响。
通过不同时期、不同材质的艺术作品的比较,可以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其中的差别。
可以针对作品内容提问,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兴趣。
如阎立本《步辇图》,可以问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只有一个人坐着而其他人都站着呢?为什么是女人来抬步辇?为什么坐着的人比其他人都画得大一些呢?通过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欣赏绘画,并注意到画面背后的历史。
教师在对画面内容进行讲解时,除画面本身的故事情节和形式手法之外,还可以从政治、文化、性别等多种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面对有限的视觉信息时,能尽可能开阔地扩展自己的想像,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2、教学目标通过对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历史事件的解读,获得更多美的体验;能够从作品细节中推断其所再现的历史故事与典故,了解美术再现历史的方式和特点;进一步思考艺术家如何表现历史,从而达到对艺术品更深入的理解。
让历史课堂美起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审美体验初探

让历史课堂美起来——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审美体验初探摘要:本文试图阐述历史学科在美育方面的重要功能,并对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探究高中历史教学中美育模式。
关键词:美育审美能力体验历史教学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审即对美丑作出评判的一个过程,审美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与重要构成,是王国维先生思维里的“境界”。
正如著名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建全的有力源泉”。
一、审美能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核心传统教学里教育的最基本的功能已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五好新人,这里的美浅层次表现为三好四美,[1]更重要的特别是相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笔者认为应该落实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
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第三维目标意在不仅专注于培养学生的理性发展,更致力于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人格完善。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中对于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行了明确表述:通过历史学习,塑造健全人格。
历史教育要把育人、立人作为基本目标,因为没有个人的人文精神、人生境界、人生态度、健全人格、坚强意志、团队精神的科学态度的形成与完善,就不会有对祖国和人类命运的真诚关注和高度的责任感。
[2]从这个意义上说,历史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育人,具体地说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等非智力因素。
这一目标在教学指导意见上以“热爱、崇敬、感受、自豪、体会、注意汲取、感悟”等行为动词表现出来,例如:“感受中国古代艺术的魅力,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等。
但是,这些行为动词在具体的执教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诸如空洞、难以实施、难以真正入学生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难题。
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懂得欣赏,让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里面的美,让他们的思维充满了感悟色彩,才能够达到热爱、崇敬、感受、自豪等情感。
将美育融入高中历史课

将美育融入高中历史课作者:刘辉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31期【中图分类号】G63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5-0-01首先,实行美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美育包括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
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
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目前,我们国家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而我们面对的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
因此,应加强这一时期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点,才能真正成为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恰好历史这门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以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和内容为载体,把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作为目的,将审美教育与提升学生素质的相结合,以挖掘历史美学的教育功能为手段,恰到好处地将老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同审美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从历史中走进美、感知美、形成美,逐渐形成美的行为,美的道德品质。
美的价值观念,美的言谈举止,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让艺术美得以适应时代对培养丰富多样性的人的要求。
其次、历史课含有丰富的历史史料,有着深刻的教育内涵,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历史的本质,加强对学生的美育教育。
下面是笔者在工作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拟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 对学生进行美的理想的教育历史课中有大量的历史人物,他们的高尚情操、伟大的理想让世人钦佩。
像郑成功收服台湾,郑成功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高举反清复明的大旗,曾经控制了中国东南半壁江山;他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被奉为“开台圣王”。
在中国大陆东南海上的岛屿边缘一片名为“大员”的沙洲上,荷兰人建造了一座城堡,作为经营东亚海上贸易的据点。
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方案

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方案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书桌上,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个“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方案”。
这个话题很有意思,如何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了解历史背景,感受历史氛围,这是个挑战。
一、导入我会从一幅著名的古代画作引入,比如《清明上河图》。
让学生观察画作中的细节,感受北宋时期的繁华景象。
然后,我会提问:“你们知道这幅画背后的历史故事吗?”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进入历史的长河。
二、教学内容1.美术与历史的关联我会简要介绍美术与历史的紧密联系,美术作品是历史的见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文化特点和审美观念。
例如,唐代的壁画、宋代的山水画、明代的版画等,都是各自时代的缩影。
2.历史背景下的美术作品我会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详细介绍当时的美术作品。
如:(1)秦汉时期:兵马俑、画像石(2)唐代:壁画、敦煌莫高窟(3)宋代:山水画、花鸟画(4)明清时期:版画、年画在介绍每个时期的美术作品时,我会着重讲解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了解历史背景。
3.美术作品中的历史人物我会挑选一些著名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中发现历史人物。
如:(1)唐代《步辇图》:描绘了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游园的情景。
(2)宋代《十八学士图》:展示了宋真宗赵恒召集十八位学者讨论国家大事的场景。
(3)明代《百官朝服图》:描绘了明朝官员的服饰和礼仪。
通过这些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真实存在,增强他们对历史的认识。
三、教学方法1.讨论法:在介绍每个时期的美术作品时,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2.案例分析:针对每个时期的美术作品,我会挑选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
3.实践操作:我会让学生尝试创作一些与历史相关的美术作品,如绘制古代建筑、人物等,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历史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他们的参与度。
高中美术教案05《进入历史》教案

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和任务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了解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特点和价值,掌握欣赏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方法。
布置任务
要求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并完成相应的课堂练习和 作业。
03
知识讲解:历史背景及艺术特点 分析
讲解相关历史时期背景知识
古代史
涵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及封 建社会等时期,美术作品多表 现神话、宗教及统治阶级生活
背景和文化内涵。
艺术流派
介绍与历史题材相关的艺术流派 ,如文艺复兴、现实主义等,让 学生了解不同流派的艺术特点和
表现手法。
代表性作品
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题材 作品,如《清明上河图》、《大 卫》等,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 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创作中
创作构思
提醒学生注意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艺术表现手段的运用,以及细节的刻画和 处理。
THANKS
感谢观看
细节刻画
示范如何深入刻画人物表情、 服饰等细节,使画面更具历史 感。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01
02
03
分组练习
学生按小组进行创作,每 组选定一个历史主题。
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各组,针对学生 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 。
错误纠正
发现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出 现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 。
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
作品展示
选取各组优秀作品进行展 示,让学生互相欣赏、学 习。
点评环节
针对展示的作品进行点评 ,分析优点和不足,提出 改进意见。
总结经验
总结本次创作的经验教训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 中继续努力。
高中美术与历史课程“融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高中美术与历史课程“融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作者:卞丽君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19年第5期卞丽君【摘要】教师要发掘历史文本中的美术基因,寻绎美术作品的厚重历史,互鉴历史与美术的课程资源。
通过美术与历史课程的对接、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美术;高中历史;课程融合高中美术与高中历史都是独立的学科,但却不是孤立存在的。
当我们用“融合的眼光”去观照时,我们会发现高中美术与高中历史有许多相通、相同之处。
这为高中美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融合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
融合教学,需要教师深度发掘历史课程中的美术教学元素,发掘美术课程中的历史教学元素。
从而,让美术教学成为具有“历史味”的美术教学,让历史教学成为具有“美术味”的历史教学。
美术教学因历史的融入而变得富有深度,历史教学因美术的融入而变得富有魅力。
高中美术课程与历史课程的融合,能提高美术教学与历史教学的整体功效。
一、高中美术与历史课程融合的可能高中历史中存在着诸多的美术教学元素,比如宋元明清不同朝代的山水画、花鸟画等。
同样,美术教学中也存在着诸多的历史教学元素,比如活跃于清初画坛的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渐江、髡残、八大山人、石涛”,他们为什么出家?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前朝遗民的思国之情、亡国之痛。
从美术学科中,运用史学的眼光,可以发掘厚重的历史;同样,从历史学科中,运用“美术的大脑”,可以观照灵动而深刻的美术艺术。
1. 教学目标的耦合实施美术与历史课程的融合,不仅需要解读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而且需要解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只有明晰了各自的学科课程目标,才能找寻到目标的耦合点。
作为教师,要站在育人的视角,分析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确立课程目标耦合的基本思路、原则。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科学处理课程目标的整体性与阶段性、整体性与分层性。
通过考虑课程目标的具体效能感、可行性,形成具体的整合目标,让美术与历史的课程整合不迷失育人的方向。
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方案

《进入历史》高中美术说课方案一、说教材《进入历史》是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选修课程《现代媒体艺术》中的一课。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现代媒体艺术中的影像艺术,培养学生对影像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影像艺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掌握影像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段。
(3)能运用影像艺术创作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影像艺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
(2)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影像艺术创作实践。
(3)通过小组讨论和作品展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影像艺术的热爱和欣赏兴趣。
(2)提高学生对现代媒体艺术的认识,激发创作灵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影像艺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掌握影像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段。
2.教学难点:(1)运用现代媒体技术进行影像艺术创作。
(2)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部经典的影像艺术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影像艺术的魅力。
(2)引导学生思考:影像艺术是如何进入历史的?它与传统的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有何不同?2.理论讲解(1)介绍影像艺术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分析影像艺术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手段。
(3)讲解影像艺术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影像艺术创作实践,每组选取一个历史题材进行创作。
(2)引导学生运用现代媒体技术,如摄影、摄像、剪辑等,完成影像艺术作品的创作。
(3)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必要的帮助。
4.小组讨论(1)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
(2)讨论影像艺术作品的创作思路、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反思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布置课后作业:观看一部影像艺术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方案

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方案哎呦,这个方案可得好好构思一下。
毕竟,《进入历史》这个课题可不是闹着玩的,得让学生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魅力。
嗯,先来个导入环节吧!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历史就像一幅长长的画卷,它记录了人类的点点滴滴。
而美术,就是历史画卷中最绚丽的一笔。
今天,我们要走进历史,去感受那些曾经熠熠生辉的艺术作品。
”让学生们了解一下我国美术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1.我国美术的起源“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美术的起源吗?其实,早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创作美术作品了。
比如,距今约七千年的仰韶文化,就出现了彩陶。
”2.先秦美术“先秦时期,我国的美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以青铜器、石刻为代表。
比如,商朝的司母戊鼎、春秋战国时期的石刻艺术,都展示了先秦美术的独特魅力。
”3.秦汉美术“秦汉时期,我国美术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以壁画、画像石为代表。
比如,秦始皇兵马俑、汉代画像石,都充分展示了秦汉美术的精湛技艺。
”4.魏晋南北朝美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美术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阶段。
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以山水画、佛像为代表。
比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5.唐宋美术“唐宋时期,我国美术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个时期的美术作品以山水画、人物画为代表。
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都是这个时期的经典之作。
”6.元明清美术了解了这些,学生们对我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我们来欣赏一些具体的作品。
三、作品欣赏1.《洛神赋图》“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这幅画描绘了曹操的名篇《洛神赋》中的场景。
画面中,洛神翩翩起舞,神态优雅,让人陶醉。
”2.《清明上河图》“我们来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描绘了北宋时期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
画面中,人物众多,场景丰富,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学习高中历史课堂论文

学习高中历史课堂论文【摘要】人生如戏,既然短暂的人生皆可作为一台戏剧,那么悠久的中华民族历史更是一条长远大河。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不断强调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开展,因此,笔者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媒介,能够符合“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扩展高中生的学习环境以及学习主动性,从而加强历史教与学中的合作与创新能力。
1.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困境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其教学总目标是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核心,不断地累计学生学习以及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及评价,从而优化其学习过程以及教学质量。
然而,纵观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基于社会现代化、素质化以及学生个人思想行为特征等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一些主客观的高中历史教学困境。
1.1学习缺乏主动性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其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愈加强调“以人为本”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开展。
因此,不难发现,其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指导以及主导固然十分重要,然而,其核心是架构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
在针对一次关于“高中历史自主阅读”的调查,其中55%的学生会进行自主阅读(其中30%有兴趣化的自主阅读;25%的是基于高考的因素),其余45%的学生不会进行自主阅读(其中8%的学生放弃历史学科的学习)。
笔者认为,从一个简单的“高中历史自主阅读”调查显示,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依旧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临界状态,面对历史的语言与内容学习缺乏自主性,从而影响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
1.2“教学”引导缺失化此处,笔者把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等统称为“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理念,无论是情境教学、探究教学、自主教学等,其联系的关键环节便是“教学”引导。
只有把“教学“引导贯穿整个教学课堂中,才能让历史教学文本中的知识点、难点、重点、疑点等悉数传授,让学生们更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开展。
因此,笔者认为现阶段“教学”引导缺失化,主要有以下2点原因:1.初中学校在整个三年教育体系中对于历史教学的并未纳入中考范畴,导致高中生学习思想上并未重视;2.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等略有不足,如:教学语言技能、现代历史评价,其实践性有待加强。
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方案

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方案课题名称:高中美术《进入历史》说课方案教材版本:根据教材版本确定相关学习内容教学内容:《进入历史》是高中美术中的一篇课文,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学习和艺术创作的实践,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审美和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说课内容:一、教学目标:1.了解《进入历史》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意义。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手法,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通过艺术实践,让学生参与到创造性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对《进入历史》的内容理解和艺术形式的分析。
2.难点:学生参与艺术实践的过程中,如何表达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料。
2.多媒体设备。
3.艺术材料,如纸张、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或影片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进入历史》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2.呈现课文:出示课文《进入历史》,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内涵。
3.讲解课文:介绍《进入历史》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形式,解读其中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
4.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所使用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手法,比如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等。
5.艺术实践:让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中,通过绘画、摄影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6.展示和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作品,并进行讨论和评价,提供互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和表达能力。
7.总结: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表达手法,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五、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考察相关的历史遗迹,增加学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2.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和艺术作品,拓宽视野和思维。
六、课堂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进入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评价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美术课《进入历史》说课方案说课稿

高中美术课《进入历史》说课方案说课稿嘿,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份关于高中美术课《进入历史》的说课方案说课稿。
这可是我积累了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心血之作哦!咱们直接进入主题,不绕弯子。
咱们来谈谈这节课的设计初衷。
咱们都知道,美术课不仅仅是让学生画个画、涂个色那么简单,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历史文化素养。
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就想,能不能让学生通过美术作品,去了解咱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呢?于是,《进入历史》这个课题就应运而生了。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通过美术作品去感知历史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我国美术发展的历史概述:从古至今,我国美术经历了哪些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代表性作品和艺术家。
2.美术作品与历史事件的关系:分析美术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反映历史事件的。
3.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与技巧:通过分析具体作品,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历史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美术发展历史概述:以时间为线索,简要介绍我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让学生对美术发展的脉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美术作品与历史事件分析:挑选几幅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分析其背后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反映历史事件的。
4.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与技巧:针对具体作品,分析其创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美术创作的实质。
5.学生实践:让学生尝试以历史为主题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美术发展历史的了解程度。
2.学生对美术作品与历史事件关系的把握。
3.学生美术创作的能力和水平。
五、教学资源1.美术作品图片: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图片,用于教学展示。
2.美术发展历史资料:整理我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资料,用于课堂教学。
让美育行走在历史课堂

让美育行走在历史课堂作者:黄凌志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7年第9期[摘要]在当前形势下,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历史课堂的变革也势在必行,顺应时代潮流,探索历史课堂的发展。
培养新一代人的德、智、体、美、劳是素质教育的目标,美育是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很强的渗透力与活力。
历史课堂中的美育,是挖掘教材与生活中美的因素,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效果。
[关键词]美育;历史课堂;理想;情操;课堂效果[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5-0153-01自有人类历史开始,教育具有双重的任务:给人类传授生存技能和提升人类的精神价值。
它不仅可以教会人们改变内在的世界,还可以以现实的物质世界的外在价值尺度去教育他人,又以内在价值尺度即自由的理想的心灵世界去完善他人,最后在两者中寻求和谐统一的发展。
然而,当前教育忽视了教育的内在无限目的,造成两者由和谐统一到分裂,舍本求末,舍“道”求“器”。
换而言之,人类造就了教育,然而教育偏离了原始目的,偏离了人类的终极价值即追求精神的完善。
因此,教育注重的是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中为素质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并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强调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播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
美育在“五育”中是最具有渗透性和活力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中,美育凸显出从未有过的重要性。
[1]蔡元培先生曾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
”[2]历史是人文教育的重要学科,也是基础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与历史教育是不可分割的,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摘要】高中历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策略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本文首先介绍了美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强调了美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
接着探讨了美育如何融入历史教学中,包括结合文化艺术的教学策略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途径。
通过实践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美育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和效果。
总结了美育渗透策略的有效性,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美育渗透策略、文化艺术、审美情趣、教学方法、实践案例、有效性、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旨在通过融入艺术、文化元素,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审美体验和认知。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将美育元素融入高中历史教学中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美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在审美层面提升学生的修养和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思维。
探讨如何将美育理念渗透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演变的规律和背后的价值观念。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入艺术、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1.2 研究意义高中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的重要学科之一,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应当注重美育的渗透,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美的感受,提升审美能力。
美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美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
通过文化艺术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利用美育丰富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探究

利用美育丰富高中历史教学的策略探究发布时间:2021-01-29T10:54:51.483Z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2月作者:赵敏[导读] 高中历史课堂的美育,需要在教学中实施、渗透美育,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并不断升华,从而形成稳定的审美取向。
高中历史课堂的美育渗透,需要充分发挥出历史课程的生动性以及科学性功能,通过感悟历史,使得学生拥有高度责任感的同时,对生活充满热爱,实现审美人生。
赵敏四川省南江县南江中学四川巴中 635600【摘要】高中历史课堂的美育,需要在教学中实施、渗透美育,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并不断升华,从而形成稳定的审美取向。
高中历史课堂的美育渗透,需要充分发挥出历史课程的生动性以及科学性功能,通过感悟历史,使得学生拥有高度责任感的同时,对生活充满热爱,实现审美人生。
【关键词】高中历史;美育素材;感知体验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ISSN1672-1128 (2021)02-058-01历史是美育十分重要的载体,而美育也是历史非常直观地展现,彼此依靠、互相依赖。
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渗透和融入美育,转变以往高中历史乏味无趣、晦涩枯燥的教学模式,将其打造成知识和美相融合的丰富且灵动的形象,为历史知识注入无限的魅力。
由此,历史教师可以利用以下的方法挖掘历史教学中的美育素材,并作用于教学当中。
1多角度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之下,高中历史教师对于本学科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探究,以免教学内容被课本所限制。
从多维度的层面进行深入分析和审核,能够更好的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点,由此才能够为学生审美意识的激发带来促进作用,才能够打造出更优良的培养平台。
在这一过程中,历史教师要清晰地认识到历史教学中隐性和显性的关系,在基础历史知识教授当中,结合进潜藏的美誉思想与观点,由此才可以使得更深刻地掌握历史背景和含义,为其日后历史研究和学习打开更宽广的天地。
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录和反映,是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审美知识和审美能力的教育活动。
高中历史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如何将美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接触历史文化,感受历史的魅力,已成为历史教师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基于当前历史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的美育渗透策略。
一、注重历史文物的展示和讲解历史文物是历史的物化体现,它们是历史学习的载体和窗口,通过历史文物的展示和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的魅力。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模型等多种形式,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文物,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认知和感受。
在讲解古代农耕生活时,可以展示农耕工具和农具模型;在讲解古代战争时,可以展示武器和战争遗址的图片。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历史的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二、鼓励学生参与历史文化活动除了课堂教学,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文化活动,比如历史博物馆的参观、历史古迹的参观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并在活动后进行相关的情感体验和讨论,引导学生对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修养。
三、利用艺术作品诠释历史历史与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很多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情感。
历史教师可以利用艺术作品,比如绘画、雕塑、音乐等,来诠释历史,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感受历史的魅力。
在讲解古希腊时期的历史时,可以利用古希腊雕塑作品来讲解古希腊文化的特点,让学生在赏识古希腊雕塑的同时了解古希腊的历史。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美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丰富学生的历史学习体验。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美育渗透到历史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文物的讲解、历史艺术作品的诠释等方式,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来理解历史,提高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美走进高中历史课
让美走进高中历史课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学校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教师用美的方法来组织教学内容,重新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以艺术化的手段提高美学修养的责任,从而使受教育者在智能结构、情感结构和意识结构三个方面得到平衡、协调发展。
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中捕捉美、体验美、发掘美、理解美、感受美,进而创造美。
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
1.历史与现实交融,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第一,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重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感悟思想之美。
比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仁政思想在今天的以德治国中的应用;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的法治思想在今天的以法治国中的应用;孔子的教育思想在今天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在今天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中的应用等。
第二,在课堂外,可以举办一些文学艺术作品欣赏活动,让学生从历史的视角赏析文学艺术作品,感受文艺美。
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文学遗产: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汇聚成了古典诗歌的条条巨流;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之作,架起了古代散文的道道彩虹;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形成了长篇小说的座座高峰;从《窦娥冤》到《桃花扇》,铺就了传统剧目的块块基石。
鸿篇巨制,美不胜收。
学生徜徉在这些优秀的古典文学作品之中,可以丰富知识、陶冶性情、提升审美能力。
第三,在主题班会上,可介绍著名科学家的主要事迹,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美善关系问题上就提出过具有深远意义的看法。
如《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
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这里孔子首次将美与善区别开来,看到了美与善的矛盾性。
他认为,美不同于善。
因为从善的观点看是完满的东西,从美的观点看卻可能是不完满的。
美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尽善并不等于尽美。
不过孔子又认为,美同善相比,善是更根本的。
美虽然能给人以感官的愉快,但美必须符合仁的要求,即具有善的内涵,才有社会意义和价值。
因此他主张既要尽美,也要尽善,美与善要实现完美的统一。
2.教师通过美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历史的意境。
教师是学生审美的领路人,讲课过程中,该亢奋时,教师要昂然动情;该悲壮时,教师要慷慨淋漓;该委婉时,教师要和风细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历史、受到历史教育,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如在讲授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内容时,教师应以深沉而凝重的语言讲述日军犯下的滔天大罪:铁丝网密布的无人区、灭绝人性的活人细菌试验、尸骨累累的万人坑、含泪悲泣的慰安妇,以此激发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切齿痛恨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在教学抗美援朝内容时,宜用雄壮的语言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事迹,以雄赳赳、气昂昂的语势强调这场正义战争的胜利,给学生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进而让学生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顽强斗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让学生在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质、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同时,深深地感受到历史体现出来的美感。
我们之所以重视历史教学中美的呈现,因为美学教育意义重大:
第一,通过美学教育,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可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促使其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第二,通过美学教育,能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第三,通过美学教育,能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关爱人类的正义感和崇高情操;使学生树立忧患意识与和平意识,从历史经验的总结中提高保卫世界和平的自觉性;弘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不畏强敌、百折不挠、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为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事业进行不懈努力。
第四,在智能教育中渗透审美教育,不但能提高智能的发展,而且能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可以使受教育者取得一定的自由驾驭知识的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形成更加明确的选择意向和目标。
历史课的美育方式
多种多样,随着社会和教育越来越多地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历史学科的美育会越来越多地在学校教育中得以实践。
美的课堂教学能给学生以安全、和谐的感觉,能优化课堂结构,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提高课堂效率。
让美走进历史课堂,相信历史教学一定会有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