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红字》和《荆棘鸟》中女主人公悲剧产生的原因
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人格存在——以存在主义解读《红字》与《荆棘鸟》
![不同的选择决定不同的人格存在——以存在主义解读《红字》与《荆棘鸟》](https://img.taocdn.com/s3/m/cdf47808b52acfc789ebc939.png)
在欲 望中 自我救赎 的坚守者 。可 以说作品 中关 于欲望与选择 以及人性 内在 关联 的深刻阐释使 这两部小说具备 了文 学艺术的
永恒 价 值 。
【 关键词】 存在主义 ; 人格 结构; 望 ; 欲 人性
【 中图分 类号】 10 26来自【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7 — 6 6 2 1 )4 0 0 - 3 6 3 8 1( 0 0 — 15 0 1
递 出创作者关于欲望与选择 、 欲望与人性 的阐释 。
一
、
生 活 中邪 恶 的 人——_ 望 中的 沉 沦 者 欲
张脸 、 一个身子和一个 比人们认 为女人应该有 的更 聪 明的头 脑 ”]抓 到 了有 钱人 迈克 尔 ・ [0 3 8 卡森 。由于身
份 的原 因 , 由于青 春 逝 去 , 玛丽 ・ 卡森 渴 望拉 尔 夫 的
限, 真正成为梅吉的情人。拉尔夫选择 了神职 , 却不 无论 是 齐灵 渥斯还 是 玛 丽 ・ 卡森 ,这 两个 人 物 放弃 世俗 的爱情 , 如果 没有丹 尼 的死亡 , 可 以说 二 他
无可否认 ,红字》 荆棘鸟》 《 与《 在叙事方面具有 报复与妻子通奸的人 , 他隐瞒真实身份 以老于世故 诸多的相似性。“ 荆棘鸟》 将《 与美 国经典作家纳撒 的眼光看 出丁梅斯代尔 内心的隐痛 , “ 但 随着调查 尼尔 ・ 霍桑 的代表作《 红字》 两部小说作一番 比较 , 的展开 , 一种 可怕的诱 惑力 , 一种看似平静实则暴 就会发现 : 部小说 具有相似 的主题 , 两 相似的主人 烈的魔力将老人牢牢控制” 2 这就是 由爱的失落 。[, 1 7
公 形象 。女 主人 公 都 经历 了相 似 的爱 情 悲剧 , 她 产 生 的报 复 欲在 膨 胀 , 灵 渥斯 没 有启 动那 极 强 的 在 齐
宗教影响下的爱情悲歌——《红字》与《荆棘鸟》中的人物对比分析
![宗教影响下的爱情悲歌——《红字》与《荆棘鸟》中的人物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4fb8a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c.png)
- 250-校园英语 / 文艺研究宗教影响下的爱情悲歌——《红字》与《荆棘鸟》中的人物对比分析鲁迅美术学院/宋建华【摘要】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霍桑的《红字》与澳大利亚当代作家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有很多相似之处:两部作品都是讲在人性的压抑下,爱情与宗教产生的矛盾,但即使是宗教那巨大的精神控制力也难以压抑住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本文分析了不同时代背景下教士的爱情故事的发展脉络,重点阐述了两个女主角对于爱情的不同抉择。
【关键词】爱情 宗教 矛盾 抉择《红字》与《荆棘鸟》两部小说都讲述了宗教背景下的爱情悲剧。
《红字》以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一个受不合理婚姻束缚的少妇犯了为加尔文教派所严禁的通奸罪而被示众的故事。
小说中霍桑细致地描写了三个人物:通过长期赎罪以求在精神上自新的少妇海斯特·白兰;长期受到信仰和良心的责备而终于坦白承认了罪过的丁梅斯代尔教长,以及满怀复仇心理,及至完全丧失人性的白兰的丈夫齐灵沃斯。
霍桑就是通过这三位男女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地探讨有关人性和罪恶的各种道德和哲理问题。
无独有偶,《荆棘鸟》则以20世纪上半叶罗马天主教廷为故事背景,讲述了一个澳大利亚的家世故事。
小说中考琳·麦卡洛精心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为实现个人野心而不惜出卖感情,平步青云之后又幡然悔悟的拉尔夫神父;爱情遭到背叛然而又矢志不渝,坚贞一生却又饱尝儿女重蹈覆辙之苦的麦琪,以及满怀嫉妒之心,临终还要给他人留下一生的感情折磨的玛丽·卡森。
考琳·麦卡洛通过这三位男女的追求与命运,深刻揭露了罗马天主教廷的虚伪。
两部小说中各有一个藏在幕后的人在操纵者着故事的发展并是悲剧的始作俑者。
《红字》中的齐灵沃斯一直没有公开自己的身份,暗中调查谁使海斯特失去了贞洁,并在查明真相之后更隐蔽自己,他对海斯特由爱生恨,把复仇作为生活目标。
他不向海斯特直接报复,而是疯狂地日甚一日地摧残她的情人丁梅斯代尔牧师。
浅析《红字》中海斯特的悲剧根源
![浅析《红字》中海斯特的悲剧根源](https://img.taocdn.com/s3/m/d2a6e2b85ef7ba0d4a733b89.png)
浅析《红字》中海斯特的悲剧根源作者:晏迎新杨海英邱采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7期摘要:海斯特是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的女主角。
由于生活在清教统治下,男女地位及其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社会,海斯特对爱情的追寻受到了社会的排挤,爱人的遗弃,最后走向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关键词:清教;海斯特;自我毁灭作者简介:晏迎新,女(1980-),硕士,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杨海英,女(1975-),硕士,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讲师。
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与高等教育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17-0011-02霍桑(1804-1864)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
他不仅创造了很多经典的小说,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说常常能发人深省。
在霍桑众多脍炙人口的小说中,最有名的要数《红字》了。
《红字》是以17世纪的清教统治下的英格兰为背景的,讲述了一个充满了爱和背叛的悲剧故事。
女主人公海斯特是一位美丽善良、勇敢坚毅的英国姑娘,由于家道中落,被迫嫁给了一个年老体衰、身材畸形的老学究罗格·齐灵沃斯。
这位老学究整日沉迷于书籍中,根本不关心年轻貌美的妻子。
精神上没有依托,海斯特只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耗费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并慢慢走上了被“世人”唾弃的道路。
在美国波士顿寡居期间,她爱上了当地的青年牧师丁梅斯,并深深被他的精神魅力所吸引。
出于对不合理婚姻的反抗和对浪漫爱情的追求,海斯特不顾一切地与其相爱了,并且生下了爱女珠儿。
但她却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她被清教法庭判为通奸罪并在胸口刻上了一个擦不掉的“A”字,向世人昭示她的罪行。
经受了众人的唾弃和鄙夷,为了爱情,为了保护爱人的形象不受侮辱,海斯特独自一人忍辱负重,抚养着女儿,孤苦伶仃地度过了余生。
纵观全文,海斯特其实是一个优秀的劳动妇女,她美丽大方、勤劳勇敢,应该能够很容易获得终生幸福。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_试析_红字_和_荆棘鸟_中的教士形象_冉晓莉
![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_试析_红字_和_荆棘鸟_中的教士形象_冉晓莉](https://img.taocdn.com/s3/m/563550d9240c844769eaee5e.png)
第19卷第1期2006年1月镇江高专学报Journal o f Zhenjiang Co ll e geV o.l 19 No .1Jan .,2006宗教枷锁下的人性挣扎)))试析《红字》和《荆棘鸟》中的教士形象冉晓莉(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镇江 212003)摘 要:通过对《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荆棘鸟》中的拉尔夫的比较分析,揭示宗教与自然、社会与人性、灵与肉的激烈冲突,并探讨其人生悲剧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丁梅斯代尔;拉尔夫;宗教;人性中图分类号:I 10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8148(2006)01-0048-03收稿日期:2004-11-18作者简介:冉晓莉(1973-),女,江苏镇江人,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和语言教学的研究。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文学大师,他的代表作《红字》所特有的思想文化烙印、浓郁的美国乡土气息和杰出的艺术成就,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荆棘鸟》是20世纪澳大利亚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传世之作,被评论界誉为澳大利亚的《飘》。
这两部作品虽然出自不同的时代的不同的作家之手,有着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但它们的主题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两位作家通过描写教士与其教民之间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和灵魂痛苦,揭示出宗教对人性的戕害和摧残。
笔者试从社会背景、性格特征、目标追求和不幸命运等方面来探析两部作品中的教士形象。
一、外表:圣洁完美的教士《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和《荆棘鸟》中的拉尔夫,一个是17世纪中期的清教牧师,一个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天主教神父,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环境不同,但作为教士,他们都才华横溢、英俊潇洒、恪尽职守,是公众心中完美无瑕的上帝使者。
丁梅斯代尔毕业于英国一所名牌大学,他有极高的天赋和学者般的造诣,再加上圣洁的名声和颇具魅力的相貌,使许多善男信女为之倾倒,人们/以为这年轻的牧师是神圣的奇迹0,/把他想象成传达上天智慧、谴责和博爱的代言人0[1](P91),在政教合一的新英格兰殖民地,/他那雄辩的口才和宗教的热情早已预示了他在自己的职业中将要飞黄腾达0[1](P19)。
《荆棘鸟》与《红字》的比较研究
![《荆棘鸟》与《红字》的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8835813e87101f69e3195de.png)
让 赫斯 特更 加 勇敢 ,在 波士 顿 小镇 艰苦 的生活 更让 赫斯 特 变得 勇 敢 坚
红字 ,走 到 哪里 都会 引来 人 们鄙 夷
的 眼光 。正 因为 如此 ,赫 斯 特独 自 人 抚养 女 儿更 需要 拥有 常 人没 有
一
的 勇气 和 力 量 。在 公开 受辱 之后 , 赫 斯 特 选 择 了独 自承 担 生 活 的 痛 苦 ,她 靠 做 手 工 养 活 自己 和 孩子 . 绝 不 乞 求 他 人 的 施 舍 、怜 悯 和 同 情 。赫斯 特 很善 良,极 富怜 悯 之心
又倾 力 助人 ,也 正是 因为有 这 样 的
性格 ,她才 会一 个人 默 默承 受 所有 的非 难 ,并 且 宁可受 辱也 不 说 出男 主人 的名字 。非 人 的监 狱生 活 让 赫 斯特 更 加坚 强 ,处处 遭 白眼的 生 活
描 写 ,例 如 , “ 好 年景 能下 l O N1 5 英 寸 的雨 水 ,坏 年景 降水 就 会少 于
与 命 运 坎 坷 女主 人公 梅 吉在 家庭 中备 受呵
护 , 虽 然 幼 年 的 梅 吉 生 活 在 新 西
“ 除 了家庭 对 梅吉 性 格产 生 影 响外 ,澳 大利 亚独 特 的气 候特 征 也 造 就 了 梅吉 坚 忍不 拔 的精 神 。 ”( 郭
雪 梅2 0 0 9 :2 1 6 —2 1 7 ) 书 中多 次 出 现 关 于澳 大利 亚 的气候 以及 环境 的
路 ,那 些 缺少 韧劲 的人 在 这 种大 西
北 是 呆不 久 的。 因此梅 吉 变 成 了一 个 沉 静 ,具有 非凡 的 自我 控制 力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_红字_和_荆棘鸟_女主人公的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_红字_和_荆棘鸟_女主人公的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58d79cc789eb172ded63b7fb.png)
’3 捍卫爱情敢于与宗教对立的反抗精神
《红字》和《荆棘鸟》两部作品都反映出宗教 与爱情的矛盾,抨击了宗教的飘渺与虚伪。在《红 字》中丁梅斯代尔充当着牧师和情人的双重角色, 是宗教与自然、社会与人性之间冲突的焦点,他心 中充满着宗教的理性,又燃烧着人的情欲,他想分 担海丝特的痛苦与耻辱,却无法抗拒神的力量。 《荆棘鸟》中的拉尔夫也是如此,始终在神职和爱 情、权欲和情欲、上帝与爱人之间挣扎,欲爱不 行、欲罢不能使他备受折磨。而与他们的思想和行 为相反的是海丝特和梅吉。她们有捍卫爱情的决心 和信心,敢于选择自己所要的东西,敢于对宗教和 社会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反映出女性主义对爱情 的自主意识。 对待自己的爱情,海丝特经历了大胆相爱、承 担后果、面对耻辱、积极反抗、准备与相爱的人出 逃的全过程。这是她女性意识从萌芽到觉醒到成熟 的标志。她无视清教徒的迫害拒绝出卖自己相爱的 人,哪怕终身佩带红字也决不出卖爱情。“红字的 烙印太深了,你们无法取下它,我不仅能忍受自己 的痛苦,还能忍受他的。”这就是她对爱情的态 度。当目睹了牧师在强烈的痛苦下挣扎,处于疯狂 边缘时,她大胆指责和揭露她的前夫,阻止他对丁 梅斯代尔的进一步伤害。在森林中她勇敢地鼓励丁 梅斯代尔与她一起出逃,她“怀着突然涌起的,不 顾一切的柔情,张开双臂将他的头紧紧地按在她的 胸口”,她让这个“圣洁的头”紧紧贴在那个“耻 辱的红字”上去嘲弄清教徒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 制度。她坚定地对他说,“你要把这一切统统地抛 在身后! 将残骸与废墟留在故事发生的地方,再 别去管它,一切都重新开始!一次尝试的失败难道 就使你丧失了一切的可能性?绝非如此!你的未来 依然充满尝试和成功。”海丝特的大胆举动说明她 是美国十七世纪殖民统治时期的女强人,具有现代 人所称的女性主义思想。她的这种强烈超前的反抗 性格显示出她内心对平等与自由、爱情与婚姻的追 求,也意味着和宗教对立,向陈腐的观念和习惯挑 战。 梅吉虽然温良内向,情感如涓涓细流,但也是 精神上的强者和与宗教势力对抗的斗士。她一生爱 恋拉尔夫,执着地忠于爱情。她痛恨天主教规定神 父不能结婚,痛恨上帝夺走了他心爱的人。她大声 疾呼:“啊,仁慈的上帝啊,仁慈的上帝!不,不 仁慈的上帝!除了从我身边夺走了拉尔夫,上帝为 我做过些什么呢?上帝和我,我们互相不喜欢。而 你对某些事情不了解吗,上帝?像过去那样,你并
《红字》女主人的爱情悲剧——从海丝特·白兰和丁梅斯代尔的性格特征看女主角的爱情悲剧
![《红字》女主人的爱情悲剧——从海丝特·白兰和丁梅斯代尔的性格特征看女主角的爱情悲剧](https://img.taocdn.com/s3/m/d559e128647d27284b7351d1.png)
尖的宝石学院,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独立珠宝首饰鉴定实验室。作为世 界钻石之都最古老的宝石学院,IGI 自 1975 年成立于比利时安特卫普。 广泛的经验、专业的意见以及长期可靠正直之声誉使得 IGI 成为珠宝行 业参照标准的代名词。作为全球最大的独立实验室,IGI 数十年鉴定中 开发了激光刻字,暗室照片等专利技术并开创推广了 3EX 切工评价体 系,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宝石学的领先者和规范制定者。
常见三角薄片双晶 颜色 ?合成钻石常为黄褐色,并且经常被辐照改色成蓝、橙、粉、
褐以及金黄色 天然钻石 98%都是无色—浅黄系列。
表面以及内部纹理 ?合成钻石:可显示树枝状或者交叉状纹理 天然钻石:表面常见三角凹痕或者三角座,内部常显示与结构
相关的纹理。 放大观察 /list.php/50013865.html 合成钻石:籽晶及其幻影区,各种形态的金属包体 天然钻石:没有金属包体 可见光吸收光谱 ?合成钻石:无 415.5nm 吸收线,在液氮获得的低温条件下可
Press,1973.
【5】5 Wu Weiren,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BeijL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弥尔顿.失乐园【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7】施密特.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M】.汪晓丹等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红字》与《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红字》与《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c0c5975f46527d3240ce0e4.png)
《红字》与《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英语论文网[摘要]世界经典名著《红字》和畅销小说《荆棘鸟》中有着传统的“灰姑娘”模式,但又超越了这个模式。
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探寻两部小说中“灰姑娘”的传统模式及其超越,并挖掘隐匿在“灰姑娘模式”中的深层意涵,探究这两部小说在解构了“灰姑娘”模式之后所要传达的追求两性和谐的信息。
[关键词]灰姑娘模式王子女权主义男权中心《灰姑娘》这个世界性的童话叙述了这样的故事:美丽的姑娘饱尝继母虐待之苦,遭受着丑陋的继姐妹的嫉妒,但她仍然逆来顺受。
救苦救难的仙女向小姑娘提供漂亮的水晶鞋,使她在舞会上迷倒了王子,同时也被款款深情的王子所迷倒。
在经过种种爱情的磨难后,他们终于幸福地结合了。
“灰姑娘模式”即大多是“生活的磨难——邂逅王子——爱的波折——爱情大团圆”。
“灰姑娘”作为创作原型,在不同时代不同作家的笔下异彩纷呈又万变不离其宗。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19世纪的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和2O世纪的作家考琳.麦卡洛时,发现他们的作品《红字》和《荆棘鸟》都固执地迷恋着“灰姑娘”主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都有着“灰姑娘”情结。
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探寻两部小说中“灰姑娘模式”及其超越,并挖掘隐匿在“灰姑娘模式”中的深层意涵,探究两位作家在解构了“灰姑娘”这一童话模式之后所要传达的另一种信息。
一、小说中灰姑娘故事的传统模式:男人的审美欲望和权力的欲望按照传统模式,“灰姑娘”总是身世坎坷,命运多舛,但又天生丽质,温良忠顺。
《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丝特虽然出身贵族,但家道衰落,因此身份低贱。
她的丈夫齐灵渥斯虽有巨额财产,但外貌丑陋,躯体畸形,他们之间没有感情。
海丝特被送到新英格兰,丈夫两年音信皆无,自己孤苦无依地漂流异乡。
《荆棘鸟》里的梅吉也是多灾多难,她的苦痛更甚于海丝特。
梅吉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子,很孤独,没有玩伴。
虽然有母亲,但母亲不怜悯她,不关心她。
在学校里上学,嬷嬷总是拿藤条抽她,称她为笨头笨脑的野丫头,她经常害怕得呕吐。
悲惨的命运伟大的女性_分析_荆棘鸟_与_红字_中的悲惨女性
![悲惨的命运伟大的女性_分析_荆棘鸟_与_红字_中的悲惨女性](https://img.taocdn.com/s3/m/da80f9f4102de2bd960588cb.png)
悲惨的命运伟大的女性——分析《荆棘鸟》与《红字》中的悲惨女性淮南师范学院 孙 艳[摘 要]本文从宗教和婚姻两个主要方面分析了《荆棘鸟》与《红字》这两部小说中造成女主人公相似的悲惨命运的原因,同时展现了女主人公在悲惨命运面前所表现出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意在揭示宗教和男权社会丑陋、虚伪和残酷的一面,借此体现伟大女性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宗教 婚姻 爱情 悲惨的命运 伟大的女性 1.引言爱情故事一直是文学界经久不衰的创作主题。
因此,文学史上以爱情故事赢得读者,流芳百世的不胜枚举。
其中《荆棘鸟》和《红字》两部反映爱情悲剧的小说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历经数世纪的时代变迁,这两部小说仍然打动着读者的心。
《荆棘鸟》(T he T ho rn B irds)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考琳・麦卡洛(Co lleen M cCullough)的作品。
该小说紧紧围绕澳大利亚德罗海达牧羊场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以男主人公(神父拉尔夫)与女主人公(梅吉)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从二十世纪初至二十世纪中叶克利里家族富有传奇色彩的家世史。
《红字》(T he Scarlet L etter)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N athaniel H aw tho rne)的代表作。
该小说是以十七世纪中叶北美清教殖民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描述了男主人公(牧师阿瑟・丁梅斯代尔)与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在波士顿发生的爱情悲剧。
两部小说所展现的爱情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并产生于不同的国度,写作手法也是迥然不同,但笔者发现两部小说都围绕着相同的故事情节展开叙述:男主人公信奉宗教,信奉耶稣基督,并充满着对上帝的虔诚;女主人公都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婚姻;女主人公深爱着男主人公,并为追求其纯洁的爱情以牺牲自身一生的幸福为代价。
因此在以下文章中,笔者将就两部小说反映的社会背景、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婚姻等方面来阐释造成女主人公相似的悲惨命运的原因,意在揭露宗教和男权社会的丑陋、虚伪、和残酷的一面,借此体现女性在悲惨命运面前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魅力。
烙在胸口的红字和刺进胸膛的荆棘_浅论_红字_和_荆棘鸟_的寓意
![烙在胸口的红字和刺进胸膛的荆棘_浅论_红字_和_荆棘鸟_的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bead24eeaeaad1f346933f7b.png)
第18卷第1期济宁师专学报1997年3月Vol.18NO 11Journal of Jining Teachers College Mar.1997烙在胸口的红字和刺进胸膛的荆棘———浅论《红字》和《荆棘鸟》的寓意陈慧君摘 要 两位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作家写的两部异时、异地的爱情故事的小说,却有着完全相通的寓意。
作品中的“红字”和“荆棘鸟”都寓有宗教禁欲与爱情追求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和意蕴。
两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其主要根源在于天国之爱对尘世之爱的不相容。
与哈姆莱特的著名论断相反,在这两部作品中,“脆弱”的名字是男人,“刚强”的名字却是女人。
两位男主人公面临的是圣职人员的声誉、地位与爱情的两难选择;两位女主人公面对的则是双重阻力:教会的严酷教规和情人的虚荣、懦弱,她们在同上帝争夺爱人的较量中要付出比男人更大的代价,作出更大的牺牲。
关键词 红字 荆棘鸟 绝唱 天国之爱 尘世之爱 《红字》是19世纪美国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写的是17世纪北美新英格兰殖民地时期发生的一个圣职人员与其教民之间的爱情悲剧;《荆棘鸟》是20世纪澳大利亚女作家麦卡洛的长篇小说,写的是20世纪上半叶澳洲一个英国移民家族的故事,但其核心内容也是写圣职人员与其教民之间的爱情悲剧。
这两部不同作家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爱情故事的作品,有着深邃而又相通的寓意。
尽管“红字”与“荆棘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类,但它们在作品中所显示出的寓意竟有异曲同工之妙。
前者那烙在胸口的红字,后者那棘进胸膛的荆棘,都具有宗教禁锢与爱情追求之间的悲剧性冲突之意蕴。
这里的“红字”指红色的“A ”,它在英文中是“通奸”一词的首位字母。
在清教统治下的北美殖民地有一条严酷的刑罚:犯通奸罪者终生在其胸前佩戴红色的“A ”字符号。
在作品中,男女主人公胸口的“红字”有双重涵义:表面上它是罪恶与耻辱的一种标志,实际上是叛逆与追求的一种象征。
“荆棘鸟”是古老的凯特人传说中的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唱时必须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荆棘树的棘上,方能唱出最悦耳动听的歌声,然后心碎而死。
浅谈《红字》和《荆棘鸟》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浅谈《红字》和《荆棘鸟》中女性意识的觉醒](https://img.taocdn.com/s3/m/12bb8785ccbff121dd3683bb.png)
的控制。这既给他自己带来了痛苦,也使他心爱的 梅吉·克莱瑞相对于白兰来说,更温柔、内敛。温
人常常处于煎熬之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承受 柔、内敛只是她性格的一个方面,其实,她是一个在
了来自清教的压力和折磨,并且被迫戴上了象征罪 精神和行动上与宗教、权力抗争的真正的勇士。她
恶的红字A,但她始终没有出卖自己的爱情,并敢于 痛恨天主教的制度,认为是该制度毁了她幸福的婚
和世俗、人性观点在他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冲突,他一 们的爱人自始至终都在靠自己的勇气来捍卫他们的
方面想在上帝面前表现出自己理性的一面,另一方 爱情。尽管她们一直承受着来自宗教和世俗的巨大
面又无法掩盖自己在感情方面感性的一面;他一方 压力,但她们不怕,敢于表露自己对爱情的渴望和追
面想与白兰在一起,另一方面又没有勇气挣脱上帝 求,敢于主宰自己的命运。《荆棘鸟》中的女主人公
尔夫。她们都爱上了神职人员,并且为了爱情而与 面向“罪恶”的红字,以此来嘲讽清教控制下的不合
宗教和世俗抗争,但最终的结果并不圆满———两个 理社会。她告诉她的家人:“你一定要将它忘记!
男主人公都未能冲破宗教和世俗的牢笼。这两部小 当你行进在林间小路的时候,它不应该能阻止你前
说都反映了爱情与宗教的矛盾冲突,批判了宗教的 进的步伐……你会在一次失败后精疲力竭吗?不要
浅谈《红字》和《荆棘鸟》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来 骥
(开封大学旅游学院,河南开封475004)
摘 要:《红字》是美国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女作家考 琳·麦卡洛的成名作。虽然这两位作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笔下的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非 常相似:她们都爱上了神职人员,并且为了爱情而与宗教和世俗抗争,但最终的结果并不圆满。她 们的这种抗争反映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红字》中爱情悲剧的成因分析
![《红字》中爱情悲剧的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5f8fb0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9.png)
《红字》中爱情悲剧的成因分析张新亮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历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红字》是用来分析美国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一种。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探索《红字》中女主人公海丝特的悲剧人生产生的原因。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三个主要人物不同性格的相关论述,这是爱情悲剧的内在原因。
第二部分是对环境因素的悲剧分析。
第三部分分析了霍桑不幸的经历和他的创作意图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一、人物性格的差异性(一)海丝特的勇敢和叛逆在小说的开头,海丝特的个性被赋予了生动而深刻的描述,强调了她的自豪和美丽,但性格的坚定使得海丝特遭遇公众无情的伤害,海丝特用她的的所作所为表明了她对那严苛无情的世俗公序挑战。
此外,海丝特坚强的特点还体现在经历惩罚之后,她不仅没有倒下,而且不断地与清保守势力斗争。
在独自生活的七年里,海丝特从不与公众冲突,如果周围人执意要和她搭讪,她就用手指按着红字表示拒绝,所有这些说明海丝特是一个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
此外,海丝特的勇敢和坚持也体现于在她的叛逆行为中。
海丝特的叛逆,第一次出现在“总督大厅”一章她与贝灵汉总督的对抗中,她努力捍卫抚养珠儿的权利,因为海丝特意识到她有责任和能力抚养这个孩子。
海丝特的另一叛逆行为表现在她与丁梅斯代尔在森林里的会面上。
当丁梅斯代尔不敢离开他的牧师岗位的关键时刻,海丝特决心用自己的力量给他打气,以唤起他的实用理想主义。
就海丝特·白兰而言,这备受摒弃和耻辱的整整七年的时间,显然只不过是为此时此刻做准备而已。
为了进一步给丁梅斯代尔以鼓励和希望,海丝特毫不犹豫地从胸前取下红字扔了出去,以便从她的精神上解脱耻辱和痛苦的重担。
(二)丁梅斯代尔的矛盾心理《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被认为是一个背叛人类、道德和他自己的罪人,因为他做出了与海丝特通奸并生下私生子珠儿。
丁梅斯代尔并非无知,他受过良好的教育。
正如小说中描述他是一位年轻的牧师,毕业于英国一所著名的大学,他的雄辩口才和职业热情已经使他在自己周围的人群中获得了崇高的地位。
精神生态视角下《荆棘鸟》中的梅吉悲剧性分析
![精神生态视角下《荆棘鸟》中的梅吉悲剧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7b5a0e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8d.png)
精神生态视角下《荆棘鸟》中的梅吉悲剧性分析《荆棘鸟》是澳大利亚作家科林·麦卡洛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澳大利亚乡村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梅吉的一生。
小说中的梅吉是一个备受压迫的女性形象,她面对家庭、社会、爱情等多重困境,最终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本文从精神生态视角出发,分析梅吉的悲剧性,探讨她所处环境对她的影响,以及她在这个环境中的自我认知和选择。
我们来看梅吉所处的家庭环境。
梅吉的家庭并不幸福美满,她的父母关系紧张,母亲在家庭中没有地位,父亲在家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家庭环境对梅吉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在家庭中长大的经历造就了她内心的挣扎和不安全感,使她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认可,却又在父母间的矛盾中备受伤害。
这种家庭环境下的成长经历,埋下了梅吉未来命运的种子。
梅吉的爱情经历也是她悲剧命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她在青年时期遇到了爱情,但却因为家庭、社会的原因而放弃了自己的幸福。
她与自己深爱的人分离,再婚生子之后却又因为丈夫的不忠而痛苦不堪。
梅吉的爱情经历充满了挣扎和煎熬,她在爱与责任、自我与他人之间难以取舍,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我们来看梅吉的内心世界和自我认知。
梅吉是一个内心复杂、矛盾的人物,她渴望得到独立和自由,却又难以摆脱自己内心的困惑和挣扎。
她在家庭、社会、爱情中不断受挫,内心充满了痛苦和迷茫。
她试图寻找自己的归属和价值,却又常常陷入无助和绝望之中。
梅吉的悲剧命运,正是这些内在挣扎和矛盾的外在映射。
梅吉的悲剧命运源于她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以及她内心的挣扎和矛盾。
她是一个备受压迫的女性形象,她的命运反映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剥削。
她的悲剧性,呼应着精神生态学中对个体与环境、自我与他人、挣扎与和解的诸多关注与思考。
通过对梅吉的悲剧性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荆棘鸟》中所展现的社会现实和人性命运,以及作家科林·麦卡洛对这一主题的深刻探讨。
论《红字》与《荆棘鸟》中荒野的意象
![论《红字》与《荆棘鸟》中荒野的意象](https://img.taocdn.com/s3/m/4560740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d3.png)
论《红字》与《荆棘鸟》中荒野的意象
张燕
【期刊名称】《唐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0)003
【摘要】19世纪纳撒尼尔·霍桑的名著<红字>与20世纪考琳·麦卡洛的畅销小说<荆棘鸟>描写的都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爱情,那欲爱而不得的爱情都是在荒野中产生的.荒野不仅是罪恶与危险的渊薮,也是爱欲的伊甸园,那里绽开着文明之花.受到宗教禁锢的主人公海丝特和梅吉在荒野中思索而奋起反抗,并由她们的女儿实现荒野中的梦想.她们的女儿珠儿和朱丝婷是两位作家在现实世界的荒野中的希望之光.
【总页数】5页(P56-59,66)
【作者】张燕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语系,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22
【相关文献】
1.荒野中的精灵与女巫--《红字》中神秘意象的探析 [J], 丁丽娟
2.从红字到十字的天路历程——新柏拉图主义视野下的《红字》、《苔丝》和《荆棘鸟》 [J], 罗益民;康方
3.浅析荒野意象和《红字》中的男性角色 [J], 王晓卿
4.冰封荒原中的两重世界——电影《荒野猎人》中的神启意象与魔怪意象 [J], 刘
雅麒
5.浅谈《红字》和《荆棘鸟》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J], 来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红字》与《珍妮姑娘》中的悲剧爱情
![浅析《红字》与《珍妮姑娘》中的悲剧爱情](https://img.taocdn.com/s3/m/85b07858d1f34693dbef3e54.png)
浅析《红字》与《珍妮姑娘》中的悲剧爱情王璐摘要:《红字》与《珍妮姑娘》中塑造的主人公都有着相同的悲剧爱情,造成她们爱情悲剧是多方面的。
通过分析对比这两部作品,进一步探讨其造成爱情悲剧因素。
关键词:《红字》;《珍妮姑娘》;悲剧《红字》与《珍妮姑娘》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分别是海斯特和珍妮,海斯特独立勇敢,有坚强的个人意志。
珍妮性格友善,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两位虽然在追求爱情方面有所不同,但是二人的爱情同样都是悲剧的。
1.《红字》《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的第一篇长篇小说。
《红字》主要讲述了发生在北美殖民时期的爱情悲剧。
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嫁给了医生奇灵渥斯。
随着奇灵渥斯的出走,孤单的海斯特与牧师丁梅斯代尔相恋并有了身孕。
当众人得知海斯特有了身孕被当众惩罚,由于海斯特坚持不肯透露孩子的亲生父亲,就戴上标志“通奸”的红色A字示众。
并在监牢里生下女儿“珠儿”。
当奇灵渥斯回到这里,得知妻子的事情后,决心隐瞒自己的身份进行报复。
随着珠儿慢慢长大,海斯特的善良与美好最终也让众人得到了认可。
胸口象征着“通奸”的A 字,逐渐有了新的含义。
整部小说大幅度的描写了人得内心活动与思想。
由此,这部小说不仅仅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同时也代表着美国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始。
小说的主题以及其运用的艺术手法独特,其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更是对美国文学作品有着极大的影响。
其中我们熟知的作者麦尔维尔所创作的《白鲸》这部小说,更是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2. 《珍妮姑娘》《珍妮姑娘》是美国作家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整部小说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德莱塞的姐姐,可以看为是珍妮姑娘的原型。
他以杰作《嘉莉妹妹》描绘了真正的美国社会,《美国悲剧》是德莱塞最伟大的作品,这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
精神生态视角下《荆棘鸟》中的梅吉悲剧性分析
![精神生态视角下《荆棘鸟》中的梅吉悲剧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29693a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db.png)
精神生态视角下《荆棘鸟》中的梅吉悲剧性分析《荆棘鸟》是一部由哈珀·李创作的文学作品,该小说以南部小镇马科姆为背景,讲述了人们对“异类”梅吉的歧视和对她父亲的守护。
在精神生态学的视角下,梅吉的悲剧性命运不仅反映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束缚和排斥,更揭示了个体心灵的脆弱和受伤。
本文将从精神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对《荆棘鸟》中的梅吉悲剧性进行分析。
梅吉的悲剧性在于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她的束缚和排斥。
梅吉是一个聪明、敏感,却与常人不同的女孩,她爱读书,喜欢思考,不愿被受传统观念束缚,因而在小镇上被认为是“异类”。
她的不合群和叛逆引起了社会的不理解和排斥,小镇上的居民们对她进行排斥和歧视。
这种环境对梅吉的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加剧了她内心的孤独和困扰。
在这种环境下,梅吉难以得到应有的关怀和支持,最终走向了悲剧的命运。
梅吉的悲剧性还反映了她内心的脆弱和受伤。
在小镇上受到排斥和歧视的梅吉还要面对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压力。
她的父亲阿图拉斯·菲恩奇是一名律师,为了捍卫正义而不惜得罪人,这让整个家庭倍受压力。
梅吉的母亲对家庭矛盾视而不见,而梅吉的哥哥杰姆也不愿意和这个小镇上的人们打交道,这一切都让梅吉感到孤独和无助。
在这样的环境下,梅吉的心灵逐渐受到严重的伤害,她无法得到足够的温暖和鼓励,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性命运。
从精神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荆棘鸟》中梅吉的悲剧性揭示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和个体心灵的脆弱。
在这样的环境下,个体很难得到足够的关怀和支持,心灵容易受到伤害,最终走向悲剧的命运。
我们应该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尊重每个人的不同,给予足够的关怀和支持,让每个人都能够健康成长。
精神生态视角下《荆棘鸟》中的梅吉悲剧性分析
![精神生态视角下《荆棘鸟》中的梅吉悲剧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66a8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80.png)
精神生态视角下《荆棘鸟》中的梅吉悲剧性分析《荆棘鸟》是哈珀·李所著小说,该小说讲述了美国南部一个小镇的种族歧视和社会不公的故事。
作为文学经典之一,《荆棘鸟》中有许多角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包括梅吉,一个深受父亲压抑的女孩。
本文将从精神生态的视角分析《荆棘鸟》中梅吉的悲剧性,探讨她所面对的心理困境以及其对精神健康的影响。
梅吉是小说中的一个关键人物,她是主人公斯考特家庭的邻居,和斯考特家的孩子们一起成长。
梅吉是一个聪明又敏感的女孩,但却因为家庭环境和社会压力而备受煎熬。
她的父亲是一个极端保守的人,对梅吉的生活和行为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尤其是在社会关系和性别角色方面。
梅吉的母亲则是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女性,无法给予她足够的支持和关爱。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梅吉长大后变得越发封闭和孤独,她的内心世界被压抑得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性结局。
梅吉的心理困境最终导致了她的悲剧性结局。
在小说的结尾,梅吉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对待自己,她变得越来越叛逆和不受控制。
梅吉试图通过反抗来摆脱压迫和束缚,但最终却不得不承受着更大的痛苦和孤独。
她的精神逐渐走向崩溃,最终走上了绝路,给了自己以及她的家人带来了无尽的悲痛和遗憾。
这样的结局暴露出了梅吉内心深处的绝望和无力感,也反映了她所面对的心理困境对她精神健康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从精神生态的视角看,《荆棘鸟》中梅吉的悲剧性是多方面因素的综合结果。
家庭环境的不和谐、社会环境的歧视与不公以及梅吉自身内心的困扰,这一切都构成了她心理健康的严重损害。
梅吉的悲剧性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遭遇,更是一个社会现象的缩影,它提醒着我们要更加关注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关爱。
希望通过对梅吉悲剧性的分析,能够引起人们对精神生态问题的关注,从而建立一个更加和谐、健康的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红字》和《荆棘鸟》中女主人公悲剧产生的原因摘要——————————————————————————————2 引言——————————————————————————————2 文献综述————————————————————————————2 第一章西方世界的宗教意识和萌芽的爱情1.1 西方世界里的宗教与宗教意识———————————————41.2 宗教意识下萌芽的爱情——————————————————5 第二章捍卫爱情敢于与宗教对立的反抗精神2.1 对爱情的捍卫——————————————————————62.2 与宗教对立的反抗精神——————————————————7 第三章挣扎的爱情和悲剧的造成3.1 “冰”与“火”里挣扎的爱情——————————————83.2 悲剧的造成—————————————————————8第四章结论——————————————————————————9 参考文献————————————————————————— 10在西方文学长廊中,有两位女性形象格外地引人注目;一位是《红字》中的海丝特,另一位是《荆棘鸟》中的梅吉。
这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爱情故事小说,却有着相似的爱情悲剧。
她们所爱之人都是与上帝长相厮守的神父,她们都为所爱之人育有一个孩子,都揭示了宗教的残酷和禁欲主义的丑恶。
她们用女人特有的方式与上帝对抗,在与上帝争夺爱人的较量中,揭示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关键词:宗教,禁爱,悲剧,女性主义引言《荆棘鸟》作者是考琳·麦卡洛,《荆棘鸟》的主题是爱和命运。
它讲述的是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族史。
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帕蒂·克利里应无儿无女的老姐姐贵妇人玛丽·卡森之召,携妻子菲奥娜和七个子女从新西兰迁居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牧羊场,到帕迪唯一幸存的孙辈、才华横溢的演员朱斯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其中最主要的是梅吉与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
对比《红字》来说,其赞美了坚强个性和独立自我的精神,有勇气在宗教社会中捍卫自己的爱情。
纳撒尼尔·霍桑生于1804年,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
长篇小说《红字》(The Scarlet Letter)是他的代表作。
小说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利坚合众国社会典法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
主人公海丝特被写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
她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同时也在感化着充满罪恶的社会。
至于她的丈夫奇林渥斯,小说则把他写成了一个一心只想窥秘复仇的影子式的人物。
他在小说中只起情节铺垫的作用。
在《红字》这部小说里,"母性"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
它是一种伟大的慈悲的力量,支持着海丝特生存下去,然而,母性也成为了规训她身上令男性恐惧的反叛力量的工具。
作为私生女的珠儿固然是"罪孽"的化身,但同时她也"揭露和惩罚着海丝特,完成了字母A 的(规训)功能。
对比《荆棘鸟》来说,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婚姻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文献综述1、国内的研究选择场景与渲染气氛也是烘托主题的重要手段。
吴亮,章平,宗仁发在象征主义小说[M]中认为:“《红字》中刑台就是最重要的场景之一,显然经过作者精心设计,具有暗示主题的作用。
”刑台本是处决犯人的地方,在《红字》中象征对罪恶的惩罚。
小说中刑台出现了三次,分别在故事的开头、中间与结尾,是串起整部小说的重要线索。
李颖在浅析海丝特身上“A”的社会象征意义中说:“海丝特坦然承认罪责,将象征罪恶的红字永远佩戴在胸前。
她热心助人,勤俭度日,最后得以超脱。
”徐洁、冯静在<浅谈《红字》中字母A的象征意义>提到:“她的形象正代表霍桑的观点:面对罪恶,必须诚实,要把你最坏的东西袒露出来。
”殷丹在《女性自我意识之觉醒》—《荆棘鸟》中女性形象的分析中说:“她们不甘心从属于男性,她们追求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哪怕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这就说明了在荆棘鸟中故事发生的特定时代里,女性已开始积极的追求个体的独立自主意识。
这不仅仅表现在具体的人物上,而且从整体上看这四位女性,也呈现出女性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成长和走向成熟的趋势。
杨六兰在《荆棘鸟中西方女性的爱情观赏》一文中也把这四位女性的爱分为玛丽.卡森疯狂自私的爱、麦琪无私执着的爱、菲奥娜可悲错位的爱和朱丝婷自由独立的爱,从这些形容上就可以充分表现这四位女性的自主意识有着递进式发展。
而在每一位女性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她们各自的发展。
在《在痛苦中爱着,在爱中成长》—解读《荆棘鸟》中三位女性形象追求爱情的荆棘之路中,毛慧也详细分析了这三代女性的性格色彩,说明虽然她们的性格不同,但人生之路和爱情之路都是充满了磨难,她们的结局其实并没有让我们感到绝望,因为最后一代朱丝婷有着美好的结局,这让在另外三位女性身上没有实现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2、国外的研究国外有关专家学着对于《红字》的研究有着很久远的历史。
尤其是美国专家学者关于这篇小说的研究数不胜数。
大多是从主要人物的心理、宗教以及文章的象征意义从而在文章中逐个展开。
Donald J. Greiner在他的的文章《肉体和灵魂》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性本能论”对《红字》人物心理进行解析,提出了“丁梅斯代尔身上明显存在着宗教信仰与性本能的冲突。
”(近代文学杂志,1989年,第4期)。
Sam Elliott《红字中象征主义的运用》(2006)研究是国外学者通过象征、心理学等方面对《红字》的探讨。
2009年8月11日,《纽约时报》刊发书评,评介美国小说家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对一卷霍桑日记的新解,称其中映射出的慈父形象,让后人终于可将生活中的霍桑与《红字》的作者区别看待。
巴贝克提出《荆棘鸟》中三代女性都有着不同于东方女性的爱情观,首先她们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她们不甘心从属于男性,她们追求建立在爱情之上的婚姻,其次他们注重人格的独立。
所以她们甘愿抛掉一切只为寻求自己坚持的东西,她们这寻求的过程正是女性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表现。
恩格斯说:“每个人都追求幸福,向外部的世界和自身的存在追求,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聚集和沉淀下来的一种意识和感情”。
《荆棘鸟》中的女性与她们的祖先们一样一直在追求幸福,这种追求是内心情感积淀的爆发,它建立在一定的痛苦之上,她们在“痛苦中爱着,在爱中成长”。
在她们身上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
这种精神体现的正是女性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荆棘鸟》中四位女性角色的自主意识。
第一章西方世界的宗教意识和萌芽的爱情1.1 西方世界里的宗教与宗教意识在西方世界里,基督教自公元一世纪产生以来,其宗教观及其赖以存在的宗教文献《圣经》对欧美的精神世界的影响达两干年。
欧美文学,在其整个发展历程中,无不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贯穿于全篇之中,产生以圣经故事为创作材料的圣经文学;或在文学的创作思想、语言文字等方面受到基督教宗教观或《圣经》的影响。
基督教作为精神原素对人的意识形态的影响。
《红字》与《荆棘鸟》毫无疑问属于后者。
在这两部作品中,读者随处可见其间强烈的宗教意识。
而我们在谈及宗教意识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宗教的定义。
在整个西方世界,宗教始终弥漫于各个时期各个角落。
宗教史家和人类学家泰勒(E·B· TGLOR)认为:宗教是人对神的关怀,是人们精神上的信仰。
唯物史观则认为:宗教是上层建筑,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以虚幻的方式反映客观世界。
它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信仰一种或数种根本不存在的超自然的、超社会的神秘力量——神,并认为这些神或唯一的神是宇宙的主宰,它具有无穷的力量,支配着自然界和人类的生活;二,相信灵魂不灭,认为在人们在活的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幻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存在着天堂和地狱等。
1.2 宗教意识下萌芽的爱情《红字》中的丁梅斯代尔是一位智慧和容貌出众的教士,是宗教界的一位奇才。
丁梅斯代尔在看见“身体修长,容姿完整优美到堂皇程度,乌黑丰茂的头发那么光泽,闪耀出阳光的颜色,她的面孔,除去润泽的肤色与端正美丽的五官之外,还有清秀的眉宇和深黑的眼睛”的海丝特时,他就爱上了这个精灵一般的女人。
《荆棘鸟》中的拉尔夫是一位学识渊博又魅力无穷的年轻牧师。
他有着高高的身材和匀称的体魄,英俊的富于贵族气派的容貌,身体的各个部分搭配得极其和谐……从他头上那蓬松乌黑的的鬈发和那令人惊讶的湛蓝的眼睛,到他那小而纤细的手脚,都是完美无缺的。
两部小说的男主人公一个是 17 世纪中期的清教牧师,一个是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天主教神父,作为教士,两位男主人公都是上帝的福音使者,同时具有在宗教方面的天赋和对宗教的热情,他们才华横溢,英俊潇洒,恪尽职守,深受他们所在教区的每一个教民由衷的爱戴,是公众心中完美无暇的上帝使者。
而代表神圣宗教的他们,人的自然本性都被激发,对爱情产生了向往与追求,与凡世中的女性产生了感情。
第二章捍卫爱情敢于与宗教对立的反抗精神2.1 对爱情的捍卫《红字》和《荆棘鸟》两部作品都反映出宗教与爱情的矛盾,抨击了宗教的飘渺与虚伪。
在《红字》中丁梅斯代尔充当着牧师和情人的双重角色,是宗教与自然、社会与人性之间冲突的焦点,他心中充满着宗教的理性,又燃烧着人的情欲,他想分担海丝特的痛苦与耻辱,却无法抗拒神的力量。
《荆棘鸟》中的拉尔夫也是如此,始终在神职和爱情、权欲和情欲、上帝与爱人之间挣扎,欲爱不行、欲罢不能使他备受折磨。
而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相反的是海丝特和梅吉。
她们有捍卫爱情的决心和信心,敢于选择自己所要的东西,敢于对宗教和社会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反映出女性主义对爱情的自主意识。
对待自己的爱情,海丝特经历了大胆相爱、承担后果、面对耻辱、积极反抗、准备与相爱的人出逃的全过程。
这是她女性意识从萌芽到觉醒到成熟的标志。
她无视清教徒的迫害拒绝出卖自己相爱的人,哪怕终身佩带红字也决不出卖爱情。
“红字的烙印太深了,你们无法取下它,我不仅能忍受自己的痛苦,还能忍受他的。
”这就是她对爱情的态度。
当目睹了牧师在强烈的痛苦下挣扎,处于疯狂边缘时,她大胆指责和揭露她的前夫,阻止他对丁梅斯代尔的进一步伤害。
海丝特的大胆举动说明她是美国十七世纪殖民统治时期的女强人,具有现代人所称的女性主义思想。
她的这种强烈超前的反抗性格显示出她内心对平等与自由、爱情与婚姻的追求,也意味着和宗教对立,向陈腐的观念和习惯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