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红字》和《荆棘鸟》中女主人公悲剧产生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红字》和《荆棘鸟》中女主人公悲剧产生的原因

摘要——————————————————————————————2 引言——————————————————————————————2 文献综述————————————————————————————2 第一章西方世界的宗教意识和萌芽的爱情

1.1 西方世界里的宗教与宗教意识———————————————4

1.2 宗教意识下萌芽的爱情——————————————————5 第二章捍卫爱情敢于与宗教对立的反抗精神

2.1 对爱情的捍卫——————————————————————6

2.2 与宗教对立的反抗精神——————————————————7 第三章挣扎的爱情和悲剧的造成

3.1 “冰”与“火”里挣扎的爱情——————————————8

3.2 悲剧的造成—————————————————————8

第四章结论——————————————————————————9 参考文献————————————————————————— 10

在西方文学长廊中,有两位女性形象格外地引人注目;一位是《红字》中的海丝特,另一位是《荆棘鸟》中的梅吉。这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爱情故事小说,却有着相似的爱情悲剧。她们所爱之人都是与上帝长相厮守的神父,她们都为所爱之人育有一个孩子,都揭示了宗教的残酷和禁欲主义的丑恶。她们用女人特有的方式与上帝对抗,在与上帝争夺爱人的较量中,揭示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关键词:宗教,禁爱,悲剧,女性主义

引言

《荆棘鸟》作者是考琳·麦卡洛,《荆棘鸟》的主题是爱和命运。它讲述的是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族史。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帕蒂·克利里应无儿无女的老姐姐贵妇人玛丽·卡森之召,携妻子菲奥娜和七个子女从新西兰迁居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牧羊场,到帕迪唯一幸存的孙辈、才华横溢的演员朱斯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整整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其中最主要的是梅吉与拉尔夫神父之间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对比《红字》来说,其赞美了坚强个性和独立自我的精神,有勇气在宗教社会中捍卫自己的爱情。

纳撒尼尔·霍桑生于1804年,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和心理小说家。长篇小说《红字》(The Scarlet Letter)是他的代表作。小说以两百多年前的殖民地时代的美洲为题材,但揭露的却是19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利坚合众国社会典法的残酷、宗教的欺骗和道德的虚伪。主人公海丝特被写成了崇高道德的化身。她不但感化了表里不一的丁梅斯代尔,同时也在感化着充满罪恶的社会。至于她的丈夫奇林渥斯,小说则把他写成了一个一心只想窥秘复仇的影子式的人物。他在小说中只起情节铺垫的作用。在《红字》这部小说里,"母性"起着非常微妙的作用。它是一种伟大的慈悲的力量,支持着海丝特生存下去,然而,母性也成为了规训她身上令男性恐惧的反叛力量的工具。作为私生女

的珠儿固然是"罪孽"的化身,但同时她也"揭露和惩罚着海丝特,完成了字母A 的(规训)功能。对比《荆棘鸟》来说,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婚姻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文献综述

1、国内的研究

选择场景与渲染气氛也是烘托主题的重要手段。吴亮,章平,宗仁发在象征主义小说[M]中认为:“《红字》中刑台就是最重要的场景之一,显然经过作者精心设计,具有暗示主题的作用。”刑台本是处决犯人的地方,在《红字》中象征对罪恶的惩罚。小说中刑台出现了三次,分别在故事的开头、中间与结尾,是串起整部小说的重要线索。

李颖在浅析海丝特身上“A”的社会象征意义中说:“海丝特坦然承认罪责,将象征罪恶的红字永远佩戴在胸前。她热心助人,勤俭度日,最后得以超脱。”徐洁、冯静在<浅谈《红字》中字母A的象征意义>提到:“她的形象正代表霍桑的观点:面对罪恶,必须诚实,要把你最坏的东西袒露出来。”

殷丹在《女性自我意识之觉醒》—《荆棘鸟》中女性形象的分析中说:“她们不甘心从属于男性,她们追求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哪怕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这就说明了在荆棘鸟中故事发生的特定时代里,女性已开始积极的追求个体的独立自主意识。这不仅仅表现在具体的人物上,而且从整体上看这四位女性,也呈现出女性自我意识不断发展成长和走向成熟的趋势。

杨六兰在《荆棘鸟中西方女性的爱情观赏》一文中也把这四位女性的爱分为玛丽.卡森疯狂自私的爱、麦琪无私执着的爱、菲奥娜可悲错位的爱和朱丝婷自由独立的爱,从这些形容上就可以充分表现这四位女性的自主意识有着递进式发展。而在每一位女性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她们各自的发展。在《在痛苦中爱着,在爱中成长》—解读《荆棘鸟》中三位女性形象追求爱情的荆棘之路中,毛慧也详细分析了这三代女性的性格色彩,说明虽然她们的性格不同,但人生之路和爱情之路都是充满了磨难,她们的结局其实并没有让我们感到绝望,因为最后一代

朱丝婷有着美好的结局,这让在另外三位女性身上没有实现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2、国外的研究

国外有关专家学着对于《红字》的研究有着很久远的历史。尤其是美国专家学者关于这篇小说的研究数不胜数。大多是从主要人物的心理、宗教以及文章的象征意义从而在文章中逐个展开。

Donald J. Greiner在他的的文章《肉体和灵魂》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性本能论”对《红字》人物心理进行解析,提出了“丁梅斯代尔身上明显存在着宗教信仰与性本能的冲突。”(近代文学杂志,1989年,第4期)。Sam Elliott《红字中象征主义的运用》(2006)研究是国外学者通过象征、心理学等方面对《红字》的探讨。

2009年8月11日,《纽约时报》刊发书评,评介美国小说家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对一卷霍桑日记的新解,称其中映射出的慈父形象,让后人终于可将生活中的霍桑与《红字》的作者区别看待。

巴贝克提出《荆棘鸟》中三代女性都有着不同于东方女性的爱情观,首先她们都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她们不甘心从属于男性,她们追求建立在爱情之上的婚姻,其次他们注重人格的独立。所以她们甘愿抛掉一切只为寻求自己坚持的东西,她们这寻求的过程正是女性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表现。恩格斯说:“每个人都追求幸福,向外部的世界和自身的存在追求,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聚集和沉淀下来的一种意识和感情”。《荆棘鸟》中的女性与她们的祖先们一样一直在追求幸福,这种追求是内心情感积淀的爆发,它建立在一定的痛苦之上,她们在“痛苦中爱着,在爱中成长”。在她们身上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的正是女性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荆棘鸟》中四位女性角色的自主意识。

第一章西方世界的宗教意识和萌芽的爱情

1.1 西方世界里的宗教与宗教意识

在西方世界里,基督教自公元一世纪产生以来,其宗教观及其赖以存在的宗教文献《圣经》对欧美的精神世界的影响达两干年。欧美文学,在其整个发展历程中,无不受到基督教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贯穿于全篇之中,产生以圣经故事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