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话语的社会实践性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案例
全国高校思政工作案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高校思政工作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校思政工作不仅关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也关系到学校的育人目标和社会发展的大局。
在全国范围内,各高校通过不同形式的思政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功案例,为广大高校思政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以下将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的成功实践。
一、树立正确的导向在高校思政工作中,树立正确的导向是至关重要的。
南京大学“三个导向”思政工作模式即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该校提出了“学科导向、学业导向、就业导向”,以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通过举办学科专业、招生就业等方面的讲座和活动,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己兴趣和能力的学科专业和就业方向,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融入实践教育河南科技大学“三基地一平台”思政工作模式为全国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一份成功案例。
该校以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为主要理念,构建了校内实践平台、社会实践基地、国际交流基地、思政理论学习平台,推动实践教育和思政工作深度融合。
学校的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的实践项目,培养了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开展主题教育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中,开展主题教育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
北京大学“红岩精神展示中心”即是一个成功案例。
通过组织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该校引导学生了解了解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激励学生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继承红岩精神。
这些主题教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们深刻理解历史,更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使之成为时代的先锋和接班人。
四、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山东大学以“多元话语参与”的方式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取得了成功。
该校通过开展多元话语参与的模式,围绕重大时代主题和重大理论创新,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讨论和社会实践,增强了思政课的针对性,使其真正成为学生思想与道德品质培养的平台。
以上案例只是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的冰山一角,每个高校都有自己的成功实践。
论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构建——基于一个多模态媒体语篇的话语分析 韦琴红
万方数据论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构建communication),多模态交流(multimod—aJcom-munication)已经成为主流。
按照社会符号学家(Hodge&Kress,1988:vii)的观点,意义如此强大和广泛地存在于视觉、听觉、行为、表情和动作等其他社会符号的资源系统中,只注重语言文字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没有一个单一的符号能够被孤立地完全理解。
从严格意义上说,现实中“所有的交流都是多模态的”(Baldry&Thibauh,2006;Kress&vanLeeuwen,1996/2006,1998;Lemke,2002;Norris,2004)o我国也开始重视对多模态话语的研究。
胡壮麟(2006,2007a,2007b)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研究了多模态化和意义的多模态构建,朱永生(2007)研究了多模态话语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李战子(2003)、叶起昌(2006)以及成文和田海龙(2006)等也对多模态话语进行了研究,但是对由图像、文字和颜色组成的具体多模态新闻语篇的研究还不多见。
笔者2006年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有幸在英国卡迪夫大学聆听了多模态话语的创始人之一TheovanLeeuwen教授讲授的多模态话语这门课。
本文尝试运用这种新的话语分析方法研究2006年刊登在英国《泰晤士报》(TheT/mes)上的一个多模态语篇,旨在探索现代媒体交流中多模态话语的意义构建,达到多模态地认识和诠释意义的目的。
2多模态话语的意义构建多模态话语分析包括新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认为所有语篇总是多模态的,单模态只是传统固定思维的结果,分析方法是一套多目的的工具。
Baldry和Thibauh(2006)提出了一系列研究多模态话语的工具和概念,主要用于研究一个有技术支撑的平面,如一个印刷页、一个电视屏幕或一个网页中一个物质符号与其他物质符号的结合如何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中形成一种符号资源共同实现功能和表达意义。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一、本文概述《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这篇文章旨在深入探讨多模式话语在社会交流中的重要性及其在社会符号学框架下的解读。
多模式话语,即超越单一语言文本,融入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符号元素的交流方式,在现代社会中占据了日益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多模式话语如何构建、传达和解读社会意义,并探讨其在不同社会语境中的应用和影响。
本文将首先介绍多模式话语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定义、特点和分类。
随后,将详细阐述社会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包括符号的构成、意义和解读过程。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分析多模式话语在社会交流中的实际运用,如广告、影视、社交媒体等,探讨其如何通过这些平台传递信息和价值观。
本文还将关注多模式话语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分析其在促进文化理解和融合方面的潜力。
本文将总结多模式话语在社会符号学分析中的价值,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将更深入地理解多模式话语在社会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社会符号学的指导下更好地解读和运用多模式话语。
二、多模式话语的基本概念多模式话语(Multimodal Discourse)是一个涉及语言学、符号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概念。
它指的是在交流过程中,除了语言本身(即口头或书面的文字)之外,还包括其他各种符号和模态,如面部表情、手势、姿态、空间布局、颜色、音乐、图像等。
这些模态共同构成了交流的完整意义,使得信息传递和理解更加丰富和多元。
在多模式话语中,语言和其他模态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
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复杂的意义网络,使得交流过程更加动态和多样。
例如,在演讲中,演讲者的语言、面部表情、手势和姿态等都会共同传递信息,影响听众的理解和感受。
多模式话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交流过程,揭示不同模态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和价值。
同时,它也可以为教学设计、广告策划、媒体传播等领域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有效的交流活动。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以洛阳中国2009世界邮展展微为例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以洛阳中国2009世界邮展展徽为例魏晓茹(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使语篇呈现多模态化。
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焦点。
本文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利用由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视觉语法分析方法.对2009年将在洛阳举办的世界邮展的展徽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揭示图象符号与文字符号相同的表意功能。
关键词:多模态;视觉语法:中国2009世界邮展展微一、引言本文尝试运用克瑞斯和凡利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以洛阳中国2009年世界邮展的展徽为例.进行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探讨图像作为社会符号和语言作为符合如何共同作用构成意义的手段和方法.以期对于读者多模态识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二、多模态语篇分析的社会符号学理论基础2.1多模态语篇及多模态语篇分析语篇的多模态观(m ul t i m odal per spec t i ve1指的是各种符号资源(如有声语言、形象、声音、设计、动作等)共同参与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活动(王红阳,2007)。
在这种语境下.模态可以定义为参与交际的所有渠道和媒介.除了传统的语育符号。
它还包括图象、颜色、音乐、技术等符号系统。
多模态性(M ul ti m odal i t y)是现代社会各式各样语篇的一大特色。
在数字化时代.这些不同的模态在意义再现层面上在起着同样的作用(K r ess&van L ee uw en,200l:2)。
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以克瑞斯和凡利文为代表。
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尝试把系统功能语言学对于语言研究的方法应用到其他的一些符号资源(如面部表情、手势、网像、音乐等)的研究上。
多模态语篇分析研究者认为.除了语言符号之外。
其他的一些符号资源同样具有语言的系统性和功能性.它们与语言一样都属于社会符号资源。
多模态分析的目的在于把由这些不同交流模态所体现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成意义融合起来考虑.分析它们是怎样共同协作.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语篇或交际事件。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作者:李战子作者单位:国际关系学院,江苏,南京,210039刊名:外语研究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年,卷(期):2003(5)被引用次数:219次1.Bell A;Garrett·P·Approaches to Media Discourse 20002.Cobley P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Semiotics and Linguistics 20013.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19954.Iedema R Multimodality, resemiotization:extending the analysis of discourse as multi-semiotic practice 2003(01)5.Jewitt C The move from page to screen: the multimodal reshaping of school EnglishA 2002(02)6.Jewitt C;Oyama, R Visual meaning: a social semiotic approach 20017.Kress G;Leeuwen T v Reading Images 19968.Kress G Sociolinguistics and social semiotics 20019.Kress G;Leeuwen T v Color as a semiotic mode: notes for a grammar of color 2002(03)10.Kress G;Leeuwen, T. v Front pages: the critical analysis of newspaper layout 200011.Kress G;Jewitt C Multimodal Teaching and Learning-The Rhetorics of the Science Clussroom 200112.Leeuwen T v;Jewitt,C Handbook of Visual Analysis 200113.Lemke Jay L"Travel in hypermodality" 2002(03)1.胡壮麟.董佳.HU Zhuang-lin.DONG Jia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对一次PPT演示竞赛的语篇分析[期刊论文]-外语电化教学2006(3)1.王磊.郑书云多模态视角下的意义建构——以洛阳房地产广告研究为例[期刊论文]-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3(4)2.王春辉新视野大学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 2013(z1)3.石春煦电视英语教学节目的多模态元素对比分析——以“动感英语”两个栏目为例[期刊论文]-莆田学院学报2013(3)4.孙淼洁多模态协同作用下的高职英语课堂有效学习研究[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13(11)5.葛璐群多模态化妆品广告语篇人际意义和互动意义的构建[期刊论文]-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13(3)6.邬玲琳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与媒体技术的英语写作教学[期刊论文]-文教资料 2013(15)7.陈子娟基于多元理论的大学英语多模态互动课堂构建[期刊论文]-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8.罗永胜近十年来中国多模态话语及其应用研究述评[期刊论文]-现代教育技术 2012(4)9.刘昕.李颖房地产广告语篇中图像与观看者之间的互动意义[期刊论文]-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戴茗柯.李继光大学英语交互教学探讨[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1)11.孙欣《2012》电影海报的视觉阐释[期刊论文]-电影文学 2011(19)12.段洋洋.朱鄢然多模态文本中的互文性探析——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为例[期刊论文]-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13.刘东燕多模态语篇的系统功能符号学分析[期刊论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6)14.李晓娜多模态话语分析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海报[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0(12)15.邹文君.虞安骥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为例[期刊论文]-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 2010(4)16.韩尚颖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北京奥运会会徽为例[期刊论文]-海外英语(中旬刊)2010(7)17.辛斌.赖彦语篇互文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期刊论文]-当代修辞学 2010(3)18.王艳芳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对中国矿业大学百年校庆标识的解读[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0(12)19.魏晓茹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以洛阳中国2009世界邮展展微为例[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09(10)20.陈美足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研究——以英国《太阳报》的一幅新闻图片为例[期刊论文]-宜宾学院学报2009(10)21.赵宝福多模态话语分析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老无所依》的电影海报[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08(15)22.田璐.刘泽权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上海世博会会徽为例[期刊论文]-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23.郑海翠.张迈曾和谐理念的多模式话语建构[期刊论文]-外语学刊 2008(2)24.成文.田海龙多模式话语的社会实践性[期刊论文]-南京社会科学 2006(8)25.苏剑光多模态话语理论下的综合英语课程构建[期刊论文]-科教文汇 2013(31)26.林雯雯大学英语教师多模态话语模态配合研究[期刊论文]-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1)27.吴皆凝多模态语篇分析--以《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电影海报(大陆版)为例[期刊论文]-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2013(11)28.杨颖多模态话语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语言水平测试[期刊论文]-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11)29.范玲.聂尧.吕晓峰多模态话语形式意义构建研究——以《国王的演讲》电影海报为例[期刊论文]-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3)30.孙敏庆.朱海澎中俄“国家年”徽标的多模态解读[期刊论文]-北方文学(中旬刊) 2012(1)31.白秋纯论大学生多模态话语分析能力培养[期刊论文]-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2)32.童艳芳会徽语篇人际意义的多模态构建——以2010广州亚运会会徽"五羊圣火"为例[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3)33.高蕊体育文化的多模态话语建构——以大冬会会徽为例[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1)34.刘晓琳多模态话语协同作用在视频广告中的体现[期刊论文]-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5)35.张向静图像中的意义与媒体的意识形态——多模态语篇分析视角[期刊论文]-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5)36.卢晓丹房地产广告语篇中的互动意义解读——以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为视角[期刊论文]-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37.陈红岩多模态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乱世佳人》字幕翻译的个案分析[期刊论文]-电影评介 2011(19)38.程庆玉对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的腐朽封建文化主题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期刊论文]-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1(3)39.田鑫大学英美文学赏析中多模态教学初探[期刊论文]-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1(5)40.柳艳宾多模态词汇教学[期刊论文]-海外英语(中旬刊) 2011(7)41.钱秀娟多模态话语在研究生导师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期刊论文]-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6)42.胡慧慧社会符号学祝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为例[期刊论文]-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1(5)43.杨超功能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为例[期刊论文]-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2)44.李翯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第16届广州亚运会会徽为例[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0(55)45.高蕊.赵滨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研究[期刊论文]-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0(12)46.张平丽音乐视频中意义的多模态构建——以周杰伦的《稻香》为例[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9(6)47.王晓静.秦明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为例[期刊论文]-东京文学2009(11)48.拓婷.张志敏电影海报《黑天鹅》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期刊论文]-英语广场(下旬刊) 2013(5)49.王凤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会徽的识解[期刊论文]-商情 2013(13)50.刘春艳基于多模态互动,优化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期刊论文]-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3)51.王群多模态语篇分析——以广州亚运会会徽为例[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 2012(11)52.原鑫河多模态语际下的英语语言水平测试[期刊论文]-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2(33)53.张蔚社会符号学视角下广告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2)54.李洁.陈云电影《泰坦尼克号》经典片段的多模态话浯分析[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55.许伟商务英语多模态实践教学模式[期刊论文]-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2(2)56.张晓明电影海报《失恋33天》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期刊论文]-电影文学 2012(12)57.摆贵勤多模态外语教学的认知意义[期刊论文]-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1(4)58.胡雯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59.马云燕.魏贵娟多模态话语分析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期刊论文]-现代农村科技 2011(12)60.张丽.张志敏多模态视角下诗画语篇解读[期刊论文]-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61.钱韵然多模态话语的元功能意义分析——以一则电视广告为例[期刊论文]-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1(4)62.王祥冰多模态下情景喜剧The Big Bang Theory的字幕翻译[期刊论文]-剑南文学 2010(4)63.谢贤春基于网络外语教师发展的多模性和交互性讨论——以2009广东高中英语教师职务培训为例[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5)64.李晓琳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视觉诗——以Roger McGough的诗歌"40-Love"为例[期刊论文]-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4)65.靳雅姝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以《大红灯笼高高挂》海报为例[期刊论文]-电影评介 2010(11)66.夏日光.谢姝视觉诗多模态语篇分析——以Don J. Carlson 的"Bird"为例[期刊论文]-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5)67.王红阳多模态广告语篇的互动意义的构建[期刊论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6)68.储云云“希望工程”公益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期刊论文]-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69.黄彬瑶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多模态呈现[期刊论文]-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70.马菡.尹立多模态视野下“国窖1573”广告的意义构建[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13(14)71.刘明秀形象片《上海,灵感之城》多模态隐喻解读[期刊论文]-科技资讯 2013(33)72.王宇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期刊论文]-才智 2013(36)73.王昕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解读《泰坦尼克号》(3D版)首款海报[期刊论文]-海外英语(上) 2012(7)74.李明明多模态话语分析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东京文学 2012(1)75.黄芳.刘芹多模态环境下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提高途径研究——基于影视英语教学的尝试[期刊论文]-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2(10)76.张蕴.李郁多模态互动外语学习探究——教学设计个案[期刊论文]-继续教育研究 2012(11)77.于佳颖多模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化与利用[期刊论文]-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3)78.陈雅璐多模态表现手法对话语意义完整性的贡献——基于影视作品《天才理论传》的研究[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 2012(14)79.王馨大学英语课堂中PPT课件的多模态性研究[期刊论文]-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80.李力幽默的多模态[期刊论文]-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4)81.罗宇新.赵凯建筑学术语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1)82.郝文婧.张发祥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以一幅《走西口》海报为例[期刊论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5)83.陈妙基于多模态语篇分析的意义解读——以广州亚运会会徽为例[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1(16)84.胡慧慧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为例[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2011(5)85.仲夏阳.孙志祥公寓广告中意识形态渗透手段的多模态批评性话语分析[期刊论文]-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1(5)86.范勇慧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期刊论文]-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4)87.徐波电影《2012》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期刊论文]-电影文学 2011(9)88.周秦多模态电影海报语篇的系统功能符号学分析——以《巴拿马裁缝》的电影海报为例[期刊论文]-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3)89.彭耀兰论多模态技术在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电力教育 2011(28)90.许耀元.王磊上海世博会会徽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期刊论文]-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1)91.刘娟多模态话语分析与大学英语精读教学[期刊论文]-才智 2011(8)92.陈丽婉语法多模态教学模式探析[期刊论文]-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1(1)93.卜爱萍.车艳超多模态话语分析2009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拆弹部队》海报[期刊论文]-宜春学院学报 2011(9)94.徐春捷.张旭红视觉诗"Me up at does"视觉语法结构分析[期刊论文]-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6)95.徐玉秀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海报的视觉分析[期刊论文]-青春岁月 2014(6)96.楼淑娟.何少庆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97.邢慧臻.任培红会徽意义构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会徽为例[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1)98.张海彦多模态视角下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衔接教学的优化模式建构研究[期刊论文]-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3(8)99.孙艳《北京周刊》杂志封面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期刊论文]-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3(3)100.李静多模态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期刊论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2)101.袁珺对WWF的一则平面环保公益广告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期刊论文]-海外英语(上) 2013(1)102.王艳发展多模态英语教学模式,顺应工科教育改革[期刊论文]-英语广场(下旬刊 ) 2012(8)103.徐艳大学英语演示教学中多模态意义的整合[期刊论文]-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4)104.吴忠华多模态语境下的英文影视配音设计及其效果研究[期刊论文]-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 105.江加宏.余义兵英语课堂教师多模态话语功能的认知探析[期刊论文]-池州学院学报 2012(5)106.严博.张发祥网页语篇中意义构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期刊论文]-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5)107.任枫多模态教学模式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期刊论文]-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12(1)108.王丽萍.窦琴广州亚运会宣传海报多模态意义建构[期刊论文]-科教导刊 2011(13)109.刘娟多模态大学英语精读教学设计与效果研究[期刊论文]-海外英语(中旬刊) 2011(4)110.刘艳方多模态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1(9)111.范洪涛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解析——以一则公益广告为例[期刊论文]-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1(2) 112.郭建红.黄田多模态互存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期刊论文]-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 113.杨洪玉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浙江工商大学百年校庆标识为例[期刊论文]-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1(4)114.范杰《大兵小将》海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期刊论文]-电影文学 2011(6)115.龚私私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美国《时代》周刊的一个封面为例[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11(7)116.赵永刚文学批评的多模态方法探究[期刊论文]-河南社会科学 2010(5)117.付蓓多模态化的英语写作教与学[期刊论文]-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5)118.张时倩中外两则企业图标的多模态对比分析[期刊论文]-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0(7)119.朱媚君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分析肯德基主页的文化差异[期刊论文]-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2)120.窦红双卡明斯诗歌"r-p-o-p-h-e-s-s-a-g-r"的多模态话语解读[期刊论文]-理论观察 2010(6)121.彭娟娟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中PPT课件的多模态性[期刊论文]-教育教学论坛 2013(46)122.胡少斐英语影视欣赏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践[期刊论文]-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3(6)123.汪旖旎.魏东.刘钿.雍曹杨.宋建情网络动态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文献综述[期刊论文]-河南科技 2013(1) 124.姜姗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炎帝塑像互动意义的构建[期刊论文]-湘南学院学报 2013(6)125.赵娟.何玮玮韩国电影《长腿叔叔》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期刊论文]-青年与社会 2013(24)126.王进.朱嫣然电视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期刊论文]-绥化学院学报 2011(2)127.杨海燕.高洁.孙亚辉多模态广告语篇构图意义的构建[期刊论文]-语文学刊 2011(21)128.胡菊芹从多模态话语的角度分析2010广州亚运会会徽[期刊论文]-中国科技纵横 2011(3)129.刘东燕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郑州绿博会会徽为例[期刊论文]-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6)130.王玥多模态话语研究视角下的第二语言教学[期刊论文]-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8)131.彭耀兰视觉的语言:吉祥图案的符号寓意[期刊论文]-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3)132.魏梅玲多模态话语分析电影《追求幸福》的海报[期刊论文]-英语广场(下旬刊) 2013(12)133.陶婷婷多模态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第二课堂中的应用分析[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13(78)134.阮瑾.戴培兴多模态语言输入与英语阅读效果研究[期刊论文]-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3)135.田玲社会符号学视角下对一则平面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期刊论文]-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2(5) 136.何山燕国内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述评[期刊论文]-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3)137.马晓梅手机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期刊论文]-新闻知识 2011(8)138.张小彩.刘陈艳多模态语篇分析视角下的视听说教程[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9.郭亚琼奥巴马竞选海报的多模态解读[期刊论文]-文学与艺术 2010(5)140.王艳芳.杨建杰从社会符号学视角解读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期刊论文]-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4) 141.钱雪萍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期刊论文]-科技信息 2010(7)142.马静.周琳晶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现状及多模态听力教学必要性研究[期刊论文]-海外英语(上) 2013(11) 143.郭昕《新21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页面设计的多模态解读[期刊论文]-华章 2013(4)144.刘凯.李昕新闻插图的多模态批判性话语分析——以两幅“法拉事件”新闻插图为例[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1)145.谢蓉蓉多模态虚拟课程——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未来网络课程新模式[期刊论文]-中国电化教育2012(4)146.翟康从语言磨蚀之情感因素角度分析《新视野大学英语》[期刊论文]-琼州学院学报 2012(4)147.马莉.沈克增强现实外语教学环境及其多模态话语研究[期刊论文]-现代教育技术 2012(7)148.刘娟大学英语精读之多模态话语教学[期刊论文]-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4)149.常新萍外语课堂上的多模态语用文化介入模式探讨[期刊论文]-海外英语(上) 2012(4)150.周文娟基于Pervasive Computing技术的外语网络交互模态话语构想[期刊论文]-现代教育技术 2011(6) 151.赵颖.张晓辉经济宣传语篇中社会参与者的多模态再现——以浦东、滨海开发区网站为例[期刊论文]-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1(6)152.王硕.尹富林视觉语法观照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以一则平面广告为例[期刊论文]-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4)153.胡雯新媒体时代话语分析的发展[期刊论文]-沈阳大学学报 2011(2)154.谢莉多模态话语对比研究——以电影《梅兰芳》海报为例[期刊论文]-电影评介 2011(11)155.伍彩芬广告的图文互动意义共建及符际互补关系——以WWF环保公益广告为例[期刊论文]-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4)156.胡壮麟谈多模态小品中的主体模态[期刊论文]-符号与传媒 2011(2)157.赵秀凤.苏会艳多模态隐喻性语篇意义的认知构建——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互动下的整合[期刊论文]-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4)158.苏眉语言与图像的协作——基于一则食品广告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期刊论文]-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0(5) 159.妈祖石雕神像蕴含之互动意义解读——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期刊论文]-怀化学院学报 2009(10)160.陈瑜敏.王红阳多模态语篇图像的概念意义与图文关系——当代教科书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期刊论文]-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1)161.裘燕萍.钟莉莉英语组合广告研究--对两则英语招生广告语篇的分析[期刊论文]-外语教学 2005(5)162.张晨晨.杨姗姗.郭书法多模态话语分析中国预防艾滋病公益广告——《温暖的家》[期刊论文]-新余学院学报 2014(2)163.谢妮妮《视觉叙事阅读》述评[期刊论文]-当代外语研究 2014(9)164.张超文本的多模态化与多元识读能力研究[期刊论文]-海外英语(上) 2013(1)165.黄媛媛大学生多模态意义构建实证研究[期刊论文]-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5)166.孙素音创建多模态意义传输模式提高现代英语课堂效率[期刊论文]-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12)167.曹霞.孙启耀.袁菲多模态话语整体意义的建构——以2010广州亚运会会徽为例[期刊论文]-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2)168.彭漪.杨海燕多模态平面商业广告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期刊论文]-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69.院菊霞批评性话语分析中的符号学思想[期刊论文]-绥化学院学报 2009(2)170.雷蕾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话语构建——基于2008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话语分析[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9(17)171.杭芸芸.韩卫红唐宋词语篇多模态语用分析——以柳永、温庭筠的词为例[期刊论文]-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3(5)172.何娟.杨正军浅议网络词典的符号模态选择与意义整合——以有道网络词典为例[期刊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6)173.靳雅姝电影语篇的多模态分析[期刊论文]-电影评介 2011(24)174.付蓓多模态化英语写作教学的认知意义[期刊论文]-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0(8)175.李丽娟从社会符号学角度解读妈祖石雕像的再现意义[期刊论文]-莆田学院学报 2009(6)176.董敏论社会符号多模态分析的哲学意义[期刊论文]-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2(4)177.王天翔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期刊论文]-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2(5)178.吕慰多模态积极话语分析初探——以语言与图像的评价功能为例[期刊论文]-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7)179.谢蓉蓉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网络课程发展研究[期刊论文]-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2)180.刘芹.潘鸣威理工科大学生英语口语多模态语料库构建研究[期刊论文]-现代教育技术 2010(4)181.王改娣.杨立学英语诗歌之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外语教学 2013(2)182.瞧素咄"贫困"的多模态表征[期刊论文]-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4)183.李妙晴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新媒介时代的应用[期刊论文]-学理论 2009(14)184.黄媛媛大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影响因素调查[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185.胡壮麟谈多模态小品中的主体模态[期刊论文]-外语教学 2011(4)186.王琳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百度主题图标研究[期刊论文]-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1(4)187.陈新仁.钱永红多模态分析法在语用学研究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外语:中英文版 2011(5)188.陈圆圆多维视角下的语篇与语篇媒介[期刊论文]-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6)189.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期刊论文]-中国外语 2009(1)190.胡圣炜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对征兵海报的视觉分析[期刊论文]-外语研究 2008(4)191.赵敏杰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简介[期刊论文]-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13(6)192.李宝宏.尹丕安多模态语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一项实证研究[期刊论文]-外语电化教学 2012(6)193.王炤多媒体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多模态互动模式[期刊论文]-外语电化教学 2010(6)194.刘芹.潘鸣威多模态环境下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能力研究初探[期刊论文]-外语电化教学 2010(2) 195.陈瑜敏奥运电视公益广告多模态评价意义的构建[期刊论文]-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3) 196.胡丹Emmett Williams诗"She loves me not"多模式话语分析[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11) 197.白美娴人-机-人交流中符号模态选择及其意义整合——以多模态语篇博客网页分析为例[期刊论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4)198.曾方本多模态符号整合后语篇意义的嬗变与调控——兼论从语言语篇分析到多模态语篇分析转向时期的若干问题[期刊论文]-外语教学 2009(6)199.陈瑜敏.秦小怡教科书语篇多模式符号的介入意义与多声互动[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12) 200.彭漪.张帆《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海报的视觉分析[期刊论文]-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3) 201.冯德正多模态隐喻的构建与分类——系统功能视角[期刊论文]-外语研究 2011(1)202.胡丹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则香水广告赏析[期刊论文]-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3)203.洪岗.张振多模态视频语篇《我和你(You And Me)》的构成意义分析[期刊论文]-外语电化教学 2010(6) 204.韦琴红论多模态话语中的模态、媒介与情态[期刊论文]-外语教学 2009(4)205.韦琴红论多模态话语的整体意义构建——基于一个多模态媒体语篇的话语分析[期刊论文]-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6)206.王毓.王林海.刘秀云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理论在解决多模态场景中指称歧义方面的应用[期刊论文]-外语电化教学 2012(4)207.张辉.展伟伟广告语篇中多模态转喻与隐喻的动态构建[期刊论文]-外语研究 2011(1)208.陈瑜敏情态分析在多模态外语教材研究中的应用探析[期刊论文]-外语教学 2010(1)209.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外语教学 2009(4)210.励松青社会符号学与广告话语分析[期刊论文]-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211.曾蕾.梁红艳学术话语中多模式投射"隐喻式"[期刊论文]-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7(4)212.刘秀丽.张德禄.张宜波外语教师多模态话语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系研究[期刊论文]-外语电化教学 2013(3) 213.代树兰关注多模态话语教学 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期刊论文]-山东外语教学 2011(3)214.李战子.庞超伟外交评论话语中的语言学因素——以奥巴马访华的6篇述评为例[期刊论文]-外语研究 2011(4) 215.吕婷婷.王玉超基于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外语 2013(4)216.冯江鸿课堂话语研究方法述评[期刊论文]-外语研究 2012(5)217.多模态语篇分析——信息时代的新视角[期刊论文]-山东外语教学 2009(2)218.陈瑜敏.黄国文马丁的语篇分析观[期刊论文]-当代外语研究 2010(10)219.赵秀凤多模态认知诗学研究——认知诗学研究的新进展[期刊论文]-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13(6) 220.李战子.陆丹云多模态符号学:理论基础,研究途径与发展前景[期刊论文]-外语研究 2012(2)引用本文格式: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期刊论文]-外语研究 2003(5)。
从多模态话语分析解读商业新品发布会——以苹果公司ipad发布会为例
韩 礼 德认 为 , 在 语 言 系统 中 , 有 三 个 可 以用 来 表 示 功 能意 义 的纯 理功 能 ( me t a — f u n c t i o n ) : 概 念 功 能、 人 际功能 和语篇 功能 。其 中概 念 功能是 指语 言
外, 其他一些符号资源同样具有类似于语言的系统 性和功能性 , 可以使它们像语言一样 , 归属为社会 符号资源。 研究多模态分析的 目的是将这些不 同的 模态所体现出的再现意义 、 互动意义及构成意义综 合起来考虑 , 分析它们是怎样共同协作 , 创造出一
用性 。
关 键词 :多模 态话 语 ; 视 觉语 法 ; i p a d ; 新品发 布会 中图分 类号 : H 0 2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3 — 2 5 9 6 ( 2 0 1 3 ) 0 2 — 0 1 6 2 — 0 3
多模 态话 语 分析 作 为批评 话 语分 析 的一 种 , 以 系统功 能学 和社会 符号 学为基 础 , 在 近年来 得 到不 断 的创 新 和发展 。 其 中克瑞斯 和凡 利文所 建立 的视
一
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理论基础 , 其本质即将语言当 成是一种社会符号 ,他认为语言既能表达意义 , 又 可以将社会结构及系统符号化。韩礼德和哈桑I 4 】 认 为: 社会符号学可视为意识形态或学科的概念视 角 。从 该视 角可 以 阐明的 内容 为 : 人 类交 往 与社会 过程特 征 、 社会 结 构 的符 号 性与 社会 成员 建构 社会 符号的语言过程。 以此为基础 , 豪治和克瑞斯圈 演绎 出用来指导
二 、从 i p a d新 品发 布会 内容分 析看 多模 态 话
个完 整 的语 篇或 者交 际事 件 。
儿童绘本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小王子》为例
儿童绘本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小王子》为例摘要: 图画书是一种典型的由图像、文字、色彩等社会符号组成的多模态文本。
本文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和Kress & 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框架,从视觉语法和图文关系的角度对绘本《小王子》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旨在加深对儿童绘本的认识与理解,促进儿童绘本的创作和发展。
关键词: 儿童绘本;视觉语法;图文关系;《小王子》一、引言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各种新的交际教学形式。
意义不再仅仅通过语言来传达,而是通过不同的符号组合,比如图像、声音、布局等等。
显然,在话语分析中,仅仅通过研究语言层面,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
二十世纪90年代,多模态话语分析在西方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人们克服这些局限性。
然而,国内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学者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对象多为广告、电影等文本,很少涉及到儿童绘本。
为此,笔者以儿童绘本《小王子》为例,浅析中国儿童绘本中多模态数据结构,为儿童绘本的创作、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理论背景(一)绘本绘本(Picture Book),我们可以称之为“画出来的书”。
早期被称作为图画书,通俗的说法是指有图画、主题情节简单、内容简短的故事书。
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图书类型,强调图画和文字的相互影响。
儿童绘本主要是针对儿童所创作,内容大多数都适合儿童阅读,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方面。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多模态话语是指语言与其他符号资源共同构建意义的过程。
早期的话语分析基本上局限于语言发展本身,即只注意语言信息系统和语义结构本身及其与社会主义文化和心理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忽视了诸如图象、声音、颜色、动漫等其他意义表现形式。
韩礼德(Halliday)认为,语言有三种基本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
概念功能是指语言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表达人的经验的功能;人际功能是指说话人利用语言参与社会活动的功能;语篇功能是指语言在组织信息方面的功能。
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研究——以英国《太阳报》的一幅新闻图片为例
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号系统。
国内 外许多学者对多 模态都作出了相应的 定义。Rn c— o So l L 和 Pi ei 认为多模态话语无论是在口头语还是书面语 hi Lv e l p n 中, 语言的使用总是通过多种交流方式得以实现 , 不仅通过口头 语中的话语和手势, 而且也可以通过人的行为、 设计和文件所执 行的物理空间的上下文情景。 rs VlLewn J e 和 a eue 将多模态 Ks l 话语解释为一种融合了多种交流模态( 声音、 如 文字、 形象等) 来 传递信息的 语篇。 【李战子 4 认为多模态指的是除了 文本之外, 还 带有图 图表等的复 像、 合话语, 或者说任何一种以 上的符号编码 实现意义的文本。】 【 胡壮麟把多模态话语的定义为有表达意义
模态是语篇的内在本质。如果单种语码不与其他符号体系相联 图 l 所示)具有简洁、 , 鲜明、 冲击力强的特点, 能迅速抓住读者 眼球。 系, 就得不到充分的理解。 语篇的成文性、 社会起源和生产以及解读三个方面是社会
符号学所注重的 三个方 面。因 社会符号学博采众长, 此, 综合运 用不同语式 的作用, 以此为理解视觉化语篇提供一种语法。 Ke 和 1ewn以Hl a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发展 rs .ue s e aiy l d 了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理论, 认为图像也是一种社会 符号。 l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大元功能, 4 即概念功能、 人际功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fowlerkressvandijk和fairclough等为代表以社会问题尤其是种种不平等现象为针砭对象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和方法对大众语篇如报纸政治性宣传文章官方文件等进பைடு நூலகம்批评分析揭示语篇所体现的种族主义和性别歧视等不平等现象
多模态话语的文化语境——社会符号学视角
多模 态 话 语 的文 化 语 境
社会符 号 学视 角
张德 禄
( 同济 大 学 外 国 语 学 院 , 上海 2 0 0 0 9 2 ) 摘 要 : 文化 语 境 是 系统 功 能语 言 学 的 重要 概 念 之 一 ,表 示整 个语 言 的语 境 。社 会 符 号 学重 视 实践 ,强调 语 境在社会 交际 中的作 用,但却没有发展一种 系统 的多模 态话语 的语境概念 。在 系统功能语言 学的社会符号学和文 化研 究的基础上探讨 了文化语境 的基本研 究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社会符号 学的符号 系统 、社会符号 系统的机 构 性特 点、社会符号 系统 的类别及其与文化语境的关 系。研 究发 现 ,文化语境是 意义 系统 ,z z  ̄ / - 部表现为社会 系统 , 包括社会 结构 ,从 内部表现 为意识形 态,从 交际的角度表现为体裁 系统 ,由行动、语言等各种符号 系统实现。符 号 系统 可以是 两个层次 的简单 系统 ,也可 以是三个层次 的复杂 系统 。文化语境为每个符号 系统提供 了生存 和发展 的环境 。同时又由符号 系统共 同表现 。某个或 某组符号 系统通常是在一定的领域或机构 内被 激活 ,具有机 构性特
音 响 形 式和 概 念 之 间约 定 俗 成 的 联 系 ,即 语 言 ( 1 a n g u e) 与言语 ( p a r o l e )这 对 术 语 中的 语 言 ,认 为 言语 不 值 得 研 究。 正如 J u d i t h I r v i n e所说 : “ ( S a u s s u r e ) 最重要 的遗 产之一是其将符号从物质世界分 离出来的激进做 法。 ” ( T h i b a u l t , 1 9 9 1 :3) 。社会符号 学所要解决的 问题是人们如何设计和解释意义和语篇 ,符号 系统如何被社会利益和意识形 态 所 塑造 ,以及如何顺应新的社会 变化。也就是说 ,社会 符号学是 与解释符号实践 ( 即言语 )的变异性相 关的。这 新 的研 究重 点 突 出 了个 体 的 创 造 力 、 变化 的 历 史 环 境 以 及新 的社 会 身份 是 如 何 改 变符 号 的使 用和 设 计 的 ( H o d g e &K r e s s ,1 9 8 8) 。从社会符号学的 角度来看 ,符号是可供人们使 用和设计 从而生成意义的资源。社会符号 学的主
多模态话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合起来 的多模态意义模 式。 多元识读 能力 强调 的是 灵活和 可持续地 对传 统文本 和 新 通讯技术进 行使用 ,运用 口语 ,印刷 和多媒体 。Wi l l i a m ( 2 0 0 5 ) 认为 , 多元识 读 能力 是指 阅读 和接 触所 有 媒体 和 模
有着极 其重要 的指导作用 。因此 。 如何让 各模态在教学 过程
维 能 力 和 跨 文 化 的 意 识 。教 师 在 授 课 过 程 中 , 基 本以语言模
态 的运用 为主 , 给学生 以明确 的指导 。语言模 态作为最 主要 的模 态 , 它 的使 用也 有 较高 的要 求 , 应 做 到抑 扬顿 挫 , 发 音 准确 。 语 速适 中 , 灵 活地运 用各 种表达 加强学 生对语 言 知识 的理 解 。教 师应建立 自身的语言 特色 , 适 当提高语言 的生动
1 . 多模态化 与多元识读 能力
个是技术识读 。 技术识读就 是多模态识 读。 胡壮麟 教授认
为在全球化 的今天 , 除 了对学 生的读 写能力 进行 培养外 , 更
应 该对学 生进 行多元识 读 能 力的培养 。朱永生 ( 2 0 0 7 ) 认 为
全球 各种文 化 、 经 济和社 会生 活方式之 间相 互渗透 。 人 们 的话语形 式也 变得多样 化 。在 传统 习惯 中被 称作副 语言
将 多元 识 读 能 力 的 培 养 写 入 教学 大 纲 。由 此 , 对 学生多元识
读 能力的培养是 势在必行 的。 2 . 多模态化教 学对学 生多元识读能 力的培养 多元 识读 能力概念 一经提 出 ,便被 积极 引用到 外语 教 学实践 当 中。培养 学生 的多元识读 能力 越来 越多地 受到 重 视 。实现 这一教学 目标 , 多模 态话语 的运 用是尤 为关 键 的。 随着多媒 体技术 的不断 运用 ,教师渐 渐认识 到 自己不再 是 课 堂 的主导者 , 而是成 了帮 助学生 辨别符 号 , 构建 意义 的辅 助者 。为了使学 生更好 地在课 堂 中构建 意义 , 获得新 知 , 培 养他们 的多元 识读能力 ,教师 应该 学会建 构 自身的 多模 态
多元话语分析以社会分层研究为例
多元话语分析以社会分层研究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多元话语分析在社会分层研究中的应用。
我们将首先概述多元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然后深入探讨其在社会分层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多元话语分析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它结合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以揭示不同社会群体如何通过语言来构建和传达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
在社会分层研究中,这一方法尤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语言差异如何反映并塑造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关系。
本文将从理论构建和实证分析两个层面展开。
在理论构建部分,我们将梳理多元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并探讨其在社会分层研究中的适用性。
在实证分析部分,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展示多元话语分析如何揭示不同社会阶层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他们的社会地位和权力关系。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深化对多元话语分析的理解,并推动其在社会分层研究中的应用。
我们相信,通过揭示不同社会群体如何通过语言来构建和传达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从而为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多元话语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多元话语分析是一种独特的研究方法,它强调对话语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解读,以揭示其中隐含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多层面的意义。
在多元话语分析的框架下,话语不仅仅被视为简单的语言表达,而是被视为一种社会实践,一种权力的体现,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
话语的建构性:话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工具,也是社会现实的建构者。
话语通过语言符号的使用,建构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塑造了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
话语的多样性:多元话语分析强调话语的多样性,认为不同的社会群体、文化背景和权力关系都会产生不同的话语形式。
这些话语形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差异,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现实和利益诉求。
话语的权力性:话语是一种权力工具,它可以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为,甚至可以改变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以第16届广州亚运会会徽为例
独 立 而 又 相 互 作 用 的符 号 资 源 ,在 分 析语 言 特 征 的 同 时 强 调 图像 、 色 、 音 和 动 作 等 视 觉 、 觉 和 行 为 方 面 的 符 号 模 态 颜 声 听 在 话 语 中的 作 用 H d e 克 瑞斯 归纳 出用 以指 导 阐释 多 模 态 og 和
话 语 两 个 理 论 前 提 .并 进 一 步 强 调社 会符 号 在 社 会 实践 中的 应 用 . 调 符 号 的 动 态 表 意 功 能 。 由 此 可 见 , 会 符 号 学 为 强 社 理 解 视 觉 化 语 篇 提 供 了一 个 总 的描 述 的语 法 。 2 3 觉 语 法 -视 克瑞 斯 和赖文 基本 接受 了韩 礼德 的系统 功 能语 言学 观点 . 并 且进 一步 发展 了 自己的理 论 。 克瑞 斯 和赖 文指 出多模 态话 语分析
考 试 J: 21 5  ̄F ( 年第 5 J ) J I 0 期
社 会 号 学 视 角 下 的 多 模 态 话 语 分 析 符
以 第 1 届 广 州 亚运 会 会 徽 为例 6
李 篙
( 国矿 业 大 学 外 文 学 院 , 苏 徐 州 中 江 2 11) 2 l6
摘 要 :随 着 科 技 、 多媒 体 、 字 化 的 发 展 , 言 不 再 是 数 语 意 义 的唯 一 表 现 形 式 , 种 符 号 资 源也 成 为表 意 的 工 具 。 瑞 各 克 斯 和赖 文 在 韩 礼 德 系统 功 能 语 法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 多模 态话 语 分析 理 论 , 建 了 以“ 创 再现 意 义 ” “ 动 意 义 ” “ 图 意 义 ” 、互 和 构 为 核 心 内容 的视 觉语 法 本 文 利 用社 会 符 号 学视 角 下 的 视 觉 语 法理 论 . 第1 届 广 州亚 运 会 会 徽 进 行 了 多模 态话 语 分析 , 对 6 从 而揭 示 了图像 和 文 字是 如 何 表 现 意 义 的 。 关 键 词 : 会 符 号 学 多模 态 话 语 分 析 视 觉语 法 第 社
非遗文化类纪录片创作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响观众对非遗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02
图像分析
图像在非遗文化类纪录片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图像可以呈现非
遗文化的历史渊源、传承方式、制作过程等,使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
非遗文化。
03
声音分析
声音是纪录片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可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观众的
代入感。声音可以包括环境音、配乐、效果音等,其选择和运用对纪
录片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具有重要影响。
非遗文化类纪录片中的多模态互动与意义构建
多模态互动
在非遗文化类纪录片中,不同模态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例如,语言和图像可以相 互呼应,声音可以强化画面或旁白的意义。多模态的互动使得纪录片更加丰富、立体,有助于观众对非遗文化 的深入理解和感知。
基于跨文化传播的非遗文化类纪录片创作策略探讨
创作策略的制定
01
根据非遗文化的特点和跨文化传播的目标,制定具体的创作策
略,包括题材选择、叙事手法、视觉风格等方面。
注重观众体验
02
在创作过程中,关注观众的观影体验和反馈,根据观众的需求
和反馈调整创作策略,以提高传播效果。
强化品牌建设
03
通过建立非遗文化类纪录片的品牌形象,提高其在国际市场上
数据分析与解读
多模态话语分析涉及对文、图像、声音等多模态数据的综合分析,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解 读非遗文化的内涵和传承价值。
典型案例展示及分析
案例一
《手艺传承》系列纪录片:这部纪录片通过手艺人的视 角,展示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价值。多模态话 语分析的应用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手艺人的情感、态度 和技艺,以及手艺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案例二
话语实践研究回顾及意义
- 220 -校园英语 /语言文化话语实践研究回顾及意义黑龙江大学/杨雯【摘要】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是一定制度性、文化性的体裁生活中的角色。
通过各种角色的相互转换共同构建人的主体性,完成社会活动。
本文旨回顾话语实践理论研究的发展和价值,话语实践的研究对于学科或机构语境中语篇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提高我们对语篇进行多维度、多视角的分析。
【关键词】体裁理论 话语实践 机构话语一、话语实践研究概述自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家Harris 将“话语分析”这一术语正式引入语言学领域,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开始从不同视角研究语篇,有力地推动了话语研究的发展。
如今话语分析已成为一个极具包容性的跨学科、多层次的研究领域。
最初的话语分析研究只涉及语篇的表层语言特征,认为话语是大于句子的单位。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深入,话语分析关注动态的、使用中的语言。
话语是包括语言和其他符号系统的社会实践。
从交际功能和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话语具有重要意义。
此时,话语是构成社会生活的重要社会实践。
话语实践与社会行为相互依存,首先,话语实践受其赖以生存的社会制度、规约的影响和制约。
其次,话语实践同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构建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于话语实践的语篇研究超越静态的语言表层特征分析,关注语境下的语篇建构、解读和语篇蕴含的社会、文化和机构规约等因素。
话语实践研究从动态的角度研究语言的行为表现形式,话语研究和社会行为有机的结合,为语篇分析提供新的理论基础和手段。
二、不同语境下的话语实践研究1.学术语境下的话语实践研究。
基于话语实践的学术语篇研究是最近发展起来的。
基于话语实践研究视角的学科知识和专业实践在填补具体语境下的专业体裁分析和学术体裁分析方面越来越重要。
通过语言完成了具体的专业任务,专业实践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科语境下语言使用的特点。
先前的学科话语研究只强调文本的重要性,忽略语境因素,包括互文性和话语间性。
学科语境中的话语分析方法主要有基于体裁的话语研究、多视角的文本内研究和基于实践的话语研究。
“话语”:作为一种批评理论或社会实践——“话语概念的知识学考察
界 使 用 频 率 最 高 的 术 语 之 一 。 诸 如 , 西 方 话 语 ” “ 、
“ 蒙 话 语 ”、 启 “革 命 话 语 ”、 “主 流 话 语 ”、 “殖 民 话 语 ”、 后 现 代 话 语 ”、 女 性 话 语 ”、 欲 望 话 语 ”、 先 “ “ “ “
锋 话 语 ”、 “民 间 话 语 ”、 政 治 话 语 ”、 “ “权 力 话 语 ” 等 。 在 这 里 , 话 语 ”不 再 是 一 个 语 言 单 位 , 主 要 “ 而 指 向 一 种 阐释 理 论 或 一 种 批 评 实 践 。
Vo . 4 No 3 I2 .
J 1 ,2 1 u. 0 1
‘ 语 ": 为 一 种 批 评 理 论 或 社 会 刘继林
( 湖北大学 文学 院, 湖北 武汉 4 0 6 ) 30 2
[ 摘
要]“ 话语 ” 当下学 界备 受重视 、 用频率极 高 的流行术语 。“ 是 使 话语 ” 在使 用 中 , 能指与 附加功能 被 其
无限放大 , 而所 指与基本 意涵却呈现出混沌的一面。因而 , 我们有必要对 “ 话语 ” 概念进行重新 的梳理 与考察 , 继而 勾勒 出“ 话语 ” 概念 的变化轨迹 : 话语” 即“ 如何突破纯粹 的“ 言” 语 范畴而进入到更为广 阔的社会意识形 态领域 , 并
实现其在社会文化 实践领 域的批评 功能指向的。
rv a n ecie ” e e la d d s r . 这 个 “ r ”, 福 柯 那 里 , b moe 在 主 要 指 向话 语 生 产 与 运 作 过 程 中 存 在 的 意 识 形 态 、 阶
级 、 别 以 及 政 治 、 济 等 深 层 权 力 关 系 的相 互 纠 缠 性 经
中国话语的国内研究述评
中国话语的国内研究述评一、引言中国话语是指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语言和文字系统,其中包括了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以及各种形式的语用和语言规范。
中国话语的研究涵盖了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对中国话语的系统分析和探讨不仅可以深化我们对语言和文化的认识,还可以促进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近年来,中国话语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不仅在学术界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也为中国社会的语言规范、文化传承和国际交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文将对中国话语的国内研究进行述评,旨在梳理研究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二、中国话语研究的现状1. 语言学视角下的中国话语研究语言学视角是中国话语研究的核心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了对汉语语法、语音、词汇、语义、语用等方面的系统研究。
在语言学视角下,中国话语的研究不仅涉及了对中国语言体系的描述和分析,还包括了对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古代语言等特殊语种的探讨和保护。
语言学家们还致力于发展新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以促进对中国话语的全面认识和理解。
在社会文化视角下,中国话语的研究主要关注中国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话语在社会实践中的运用和影响。
研究者们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学、文化艺术、传媒等领域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中国语言的演变、规范和传承,以及中国话语在当代社会的话语权和文化认同方面的问题。
这种视角下的中国话语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社会的言语现象,还可以为中国的文化自信和国际传播提供重要的支持。
1. 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化,中国话语的研究已经呈现出了多学科交叉的趋势。
不仅语言学家们开始关注中国话语在社会文化和政治经济领域的作用,社会学家、文化学家、政治学家等也开始关注中国话语在语言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特殊性和变化。
这种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模式,有助于深化对中国话语的全面认识,也有助于拓展中国话语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法。
批判话语分析视角下多模态外语教学模式探析
外语实践能力 , 即在真 实语境 中 的交 际能力 , 因此 在教 学 过程 中提供真实语 境是 十分必 要 的。在 多媒体 技 术 的支 撑下 , 图像 、 声音和色彩 , 甚至真实 交际场合 的录像资料 都 可 以呈现在课堂 中 , 学生亲 身掌握 第一 手学 习资 料 , 让 并 身临其境地进行 言语交 际。多模态 教学 的最 大优 势在 于 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 既便于理解 、 记忆 , 又有 机
批判话语 分析是 2 0世纪 7 0年代末 、O年 代初在 西欧 8
语言学界兴起的一 种语 言学思潮 , 源头是 批判 语 言学 。 其 批 判 话 语 分 析 主 要 通 过 对 语 篇 形 式 的 分 析 , 究 话 语 权 力 研
及意识形态 , 研究 文本 如何在 社会 、 政治 和文 化环 境 中产 生和制造了权力 、 控制 和不平 等 现象 , 并使 之合 理化 。话 语 是批 判话语 分 析 的一 个 重要 概念 。F rl g m e uh认 为 , o 话 语是一种社会实践、 一种行为方式 。这一社会 和历史情 境 中的行为方 式与社会 的其他层 面存在辩 证的关 系 , 即一 方 面话语受社会 实践 的制约 ; 另一 方 面, 话语 在社 会 意义 上
者和课 堂组 织者的必要 作用 , 又以声音 、 色彩、 图画等 渠道展 示学 习资 源, 充分调 动 了学生的积极 性。体验 真 实语境 , 模拟 再现及再创造 真实交际活动是外语课 堂教 学的基本 因素。多模 态外语教 学模 式利用 多种模 式的有机 契合 , 以提 供 真 实语境 为手段 , 实现 学生参 与社会 实践 、 培养其外语交际能力。
纯理功能在成 人语 言中是同时存在 的 , 讲话 者总是在通 过
多模态二语写作理论基础研究
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二语习得General Serial No.1102021No.11桑宝才(1975-),男,山东德州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多模态二语写作理论基础研究桑宝才1(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80)摘要:21世纪数字化时代,社交工具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传统读写观受到多元读写观冲击。
因此,数字化体裁及多元读写能力理论及实践研究日益迫切。
本文首先阐释多模态二语(L2)写作概念,然后分别从社会符号学、社会文化理论给养观及数字化体裁视角探讨多模态二语写作的理论基础。
文章指出多模态二语写作与传统二语写作应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从而丰富二语写作教学手段,促成二语写作者能动性的养成,增强二语写作者的创造力。
关键词:多模态;二语写作;理论基础1.引言进入21世纪,迅速发展的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新社交工具(如:博客、幻灯片、网络社区、微信、抖音、快手等)改变了二语学习者的写作习惯,丰富了他们的交流方式,并带来了探索数字化多模态二语写作体裁的新机遇和新挑战(Kessler,2009;Elola &Oskoz,2010;Lee,2010;Oskoz &Elola,2016a,2016b)。
这些体裁整合了各种模态,吸纳了其他学科的观点,如社会符号学理论(Kress,2003)。
但在二语写作课堂上,传统的二语写作教学倾向于纸笔方式,强调发展二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大多仍坚持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学术写作体裁。
如何理解多模态二语写作行为在21世纪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但又至关重要的转变(Elona &Oskoz,2017)。
本文认为传统二语写作应与数字化多模态二语写作取长补短、相互借鉴,从而丰富二语写作教学手段,促成二语写作者能动性的养成,增强二语写作者的创造力。
因此,本文首先阐释多模态二语写作概念,然后从社会符号学、社会文化给养及二语写作体裁理论等视角探讨多模态二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希望对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警务类纪实节目《守护解放西》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在快节奏的生活下,碎片化、网络化以及具有轻松愉快内容、新颖结构、结合多种模态形式的传媒作品更易受到众人的青睐。
节目《守护解放西》以切片化的形式和幽默、紧张等多种氛围渲染介绍不同的真实案件和坡子街派出所工作人员的日常,进行正能量传递,并选择在哔哩哔哩等网络平台播出,受众范围更加广泛。
因此,对该节目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究其在社会和实践层面的价值,能为科普和纪实性节目提供启发。
一、多模态话语理论的来源和发展(一)多模态话语理论的来源和特征多模态话语分析是话语分析范式的一种,而话语分析是通过对话语的特征进行研究而考察话语在交际和被认知时的制约因素。
话语分析范式分为批评性话语分析、积极话语分析、生态话语分析以及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多种话语分析范式中,多模态话语分析对运用多种语言模式的当代媒体节目有更好的适用性。
多模态就是指通过包括语言在内的多种媒介和手段,如图像、音乐、肢体语言、声调等多种模式和渠道进行交流。
国内学者朱永生于2007年提出了多模态话语的定义和意义以及理论基础等。
张德禄认为媒体和多模态的结合研究对话语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汪燕华在2010年提出多模态话语中感知渠道的多样性,媒介的丰富性,以及符号资源的多元性和社会性。
(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发展多模态话语最初是简单地将话语分析领域从语言延伸至戏剧和艺术方面,随后Rolan-dBarthes等学者开始关注到话语中文字与图像的关系,并尝试做出符号分析框架。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多种符号语言在交际时的作用和关系,多模态话语也开始演变出多个流派。
现代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社会符号学。
社会符号学流派作者Kress等人早期提出多模态在意义表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原则和规警务类纪实节目《守护解放西》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张莉阿丽米热·艾则孜【摘要】《守护解放西》突破以往法律知识科普节目的叙事结构和叙事方法,选择更加年轻化、受欢迎的平台,运用多元化的形式展现长沙市坡子街派出所民警的工作日常,在此过程中将法律知识娓娓道来,在轻松愉快的语境下传递主流价值和具有人文温度的正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六年第八期 南京社会科学 多模式话语的社会实践性成 文1 田海龙2(1天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天津300134)(2天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天津300134)摘要:以Kress &Leeu wen 提出的多模式话语理论为基础,运用功能语言学的方法,对卫生部新闻办公室2003年5月9日发布的病例报告进行批评性分析,提出多模式话语参与社会实践的特点是形成合力,其多模式之间的关系亦呈现出相互补充、相互增强、并以一种模式为主的特点。
关键词:病例报告;多模式话语;功能分析;社会实践;特点中图分类号:H 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63(2006)08-0135-072003年上半年,中国内地大部分地区发生了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也称S ARS,最初发生在广东省,后蔓延到内地26个省市自治区。
到四月下旬,北京的病人急剧增加,许多医护人员受到感染。
尤为严重的是,由于人类还未认识其传播规律,还未掌握治疗的技术,这种恶性传染病不仅夺去人的生命,并使更多的人染病,而且给人们心灵造成了极大恐慌和不安。
面对疫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部门积极制定应对措施,全国上下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抗击非典。
到5月中下旬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6月24日,国际卫生组织解除对北京的旅游警告,全国的抗击非典斗争取得阶段性胜利。
在抗击非典斗争初期,由于对非典袭击的准备不足,措施不到位,渠道不畅通,全国各地对非典病例的统计不够准确。
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抗击非典斗争的顺利进行。
针对这种情况,卫生部新闻办公室从4月21日起每天发布全国病例报告,准确、真实的报告全国非典病例数字。
病例报告以表格数字的形式向公众公布病例的变化;同时,病例报告还以文字语篇的形式向公众介绍疫情的发展。
准确、真实的报告全国非典病例数字,在当时对稳定群众情绪、制定对应措施、以及表明我们战胜非典的信心都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新闻办公室积极利用符号和话语资源进行话语实践,通过对信息的调控指导抗击非典斗争的发展,对取得斗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田海龙,2004)。
本文从多模式话语的角度,进一步研究病例报告的话语实践。
主要回答两个问题;多模式话语如何共同参与社会实践,以及话语多模式在社会实践中关系如何。
具体来说,病例报告的文字语篇模式和表格数字模式在抗击非典社会实践的合力如何形成以及这种合力有何特征。
一、理论背景对话语进行分析始于语言学家不满足于把语言作为孤立、静止的抽象系统进行研究。
然而,对话语的研究虽都属于索绪尔的“言语”或乔姆斯基的“语言运用”的研究范畴,声称话语分析的语言学家也是各具特色。
形式主义认为话语是超出句子的语言单位,与词素、小句一样同属语言的等级系统之中(Schiffrin,1994:24),其话语分析仅局限于话语的内部结构上,把话语的理想化形式作为研究的对象。
功能主义认为话语即语言运用(Fa 2s old,1990:65;B r own and Yule,1983:1),其对话语531 二○○六年第八期 南京社会科学 的分析虽摈弃了形式主义注重结构分析的方法,却仍然将话语置于一个孤立的直接的情景之中,试图归纳处于主导地位和非主导地位的话语参与者分别使用的构成话语连贯的语言形式。
从社会的角度看话语,话语则是社会实践的形式,是社会实践的符号成分(Chouliaraki&Faircl ough,1999)。
这种话语分析将话语置于社会的大环境之中,研究话语的产生和对社会实践的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话语不仅反映社会现实,而且折射社会现实;话语不仅成为社会权力斗争的焦点,而且成为社会变革的力量。
社会机构、政党、新闻媒体都可以运用话语参与社会变革。
然而,以研究话语参与社会变革为己任的批评话语分析多局限在以文本形式体现的话语研究方面(Faircl ough,1989,1992,199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分工与社会交往已不再单一、固定,界限也越发模糊。
社会分工的界限不清使得社会成员成为多面手,而且,其社会交往与信息交流的模式亦趋于多种多样。
这一切在多媒体技术的促进下更显日新月异。
社会进入后现代时期,话语已不仅仅以文本模式体现,而且以图画、动画、声音、图表、颜色、编排等多种模式同时出现。
例如,一则广告,已不局限于文字语篇,而是与颜色、字体、甚至版面编排一起产生效果,感染消费者。
话语,作为居于社会之中关于客体的知识形式(Kress&Leeu wen,2001:20),已成为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所有符号成分,包括有声的、无声的和视觉的符号(Chouliaraki&Faircl ough,1999:38)。
研究话语的多模式性以及话语以多种模式共同参与社会实践的特点已成为必要。
在这方面,Kress&Leeu wen(2001)提出一个多模式话语的研究框架。
在内容方面,他们区别出话语和设计:话语是居于社会之中关于客体的知识形式,设计是符号产品和事件的概念化形式,它运用符号资源(模式)来同时实现话语和各种活动。
在表达方面,他们区分出生产和分配:生产指符号产品或事件以物质形式(无论是原型还是最终产品)出现,分配则是指利用物质资源(媒体)对符号产品进行在编码。
Kress&Leeu wen认为,符号产品在交际过程中不仅被创造,而且被解释和使用,进而这个经过设计的产品和环境也是交际的一种形式(2001:20)。
Kress&van Leeu wen的多模式话语研究框架的基础是他们认为在社会文化环境中,同样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符号模式来表达(2001:1),因此,与他们以前对图像的符号分析(Kress&Leeu wen,1996)不同,Kress&Leeuwen(2001)旨在研究多种话语模式在社会实践中共同作用所产生的“合力”。
话语不是以单一模式参与社会实践,而是集多种符号资源于一体,共同在交流中发挥作用。
本文以抗击非典为社会背景,以2003年5月9日的病历报告为分析样本,研究文字语篇(附录一)和表格数字(附录二)多模式话语共同参与抗击非典社会实践的合力。
病例报告之所以被认为是多模式话语,不仅是因为“多模式(multi m odal)指的是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李占子,2003),也不仅是因为文字语篇模式和表格数字模式同时出现在报刊和网络等媒体,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个复合话语构成一种合力,共同发挥作用,参与社会实践。
我们首先以功能语言学为分析工具,说明文字模式与表格模式一样客观再现病例现数字,多模式话语形成的合力方向一致;之后讨论多模式话语参与社会实践的特点〔1〕,它与单模式话语参与社会实践有何不同,在参与社会实践中话语多种模式之间的关系如何。
二、非典病历报告的功能分析在试图建立语篇与社会实践的联系方面,Hal2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特别是Halliday把语篇的功能分成三个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我们分析语篇的社会功能提供了工具。
而且,这些纯理功能也为社会符号学分析提供了基础,Kress&Leeu wen(1996)就比照这三个纯理功能从再现的、互动的和构成的三方面建立起图像的分析框架(李占子,2003)。
与Kress&Leeuwen运用功能语法的方式不同,以下对病例报告多模式话语的分析,重点不在表格模式的符号学分析上,而是在认定表格统计的病例数字真实的前提下,对文字语篇模式进行功631二○○六年第八期 南京社会科学 能分析,证明文字语篇模式同样真实再现客观事实,进而说明病例报告这一多模式话语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
1.概念功能分析。
概念功能由两个部分组成: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
Thomp s on (2000)也称这是两个独立的功能。
经验功能里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及物性,指用语言谈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的事物、时间、情态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包括感情、信念和思想等)。
这样,思想和动作过程之间就建立起某种联系。
例如,“发现”这个动词表示一种物质过程,即做某件事的过程;“报告”这个动词表达言语过程,即言谈过程。
动词“是”表达关系过程,即表“是”或“属有”关系的过程。
关系过程进一步分成修饰型(具有修饰/描写功能)和认同型(具有认同/定义功能)。
其它动词过程包括心理过程、行为过程和存在过程。
表1是5月9日病例报告文字语篇模式各动词过程的数量、所占比例和例词。
由于英汉语体现各动词过程的事件词不尽相同,我们在划定各动词过程的动词时参考了彭宣维(2000)的研究成果。
从表1对5月9日病例报告语篇模式中动词过程的统计结果看,占最大比例的是关系过程(85.54%),其中认同型占66.27%,如:报告有疫情的省份为25个(内包型)截至5月9日10时,全国内地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累计为2566例。
临床诊断病例中,北京48例,……治愈出院16例,死亡2例(省略“是”)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993例。
(省略“是”)另外,修饰型的关系过程占19.27%,如:安徽、上海、湖北、湖南、甘肃、宁夏等省份,累计临床诊断病例在10例以内。
全国内地14个省份有非典型肺炎病例报告。
福建已经连续31天没有新发病例报告。
仅次于关系过程,言语过程占全部动词过程的比例为12.05%;只有“报告”一个动词,出现10次,如:5月8日10时至5月9日10时,全国内地共报告新增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病例118例(其中62例为疑似病例转为临床诊断病例),治愈出院53例,死亡6例。
物质过程有两个动词体现,各出现1次,占全部动词过程的2.41%,如:海南、贵州、云南、西藏、青海、新疆6个省份未发现疫情。
目前在医院接受治疗的2993例。
根据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各种不同的动词过程以及与其相关的结构再现人们的各种思想及人们观察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
以关系过程为例。
关系过程一般表示状态和稳定;其中,修饰型关系过程则有描述的功能,而认同型关系过程则在定义事物的准确性质方面发挥作用。
除此之外,动词的关系过程在更大程度上表明所述事物的真实,表明它具有“客观性”(Kong,2001)。
病例报告的文字语篇模式中大量使用关系过程(85.54%),表明报告人在客观地陈述表格中的数字。
统计数字是一种客观真实,文字语篇也是客观真实的一种再现。
2.人际功能分析。
人与世界的关系可以通过语言来建构,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也可以通过语言来建构,后者是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由“语气”和“情态状语”来实现。
根据功能语言学的观点,语气由句子“主语”和“限定成分”构成,情态状语分成“评论状语”和“语气状语”,语气状语又有惯常性和归一性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