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支结构的设计心得
经验总结——对框结构的一点认识
本文纯为个人的一点经验总结,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批评指正,共同探讨,共同进步,利人利己。
限于水平,个人认为对一般民用工程而言,框架是比较难的一种结构形式。
现对个人的理解分成两大部分:上部和基础。
以下就以多层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一、上部构件1、柱对于框架结构而言,柱子布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结构的合理与否。
具体如何布置,结合具体工程。
现只说明需要注意的几点(1)对于短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柱子要全高加密,对于三级和四级框架的角柱可以不全高加密;(2)对于轴压比超过限值的,如果相差不大(<0.1),可以采用12@100的复合井字箍筋或规范规定的其它方法来满足规范要求,而不用去增大柱截面;(3)对于矩形柱截面,不宜小于400mm,但如果有需要,验算也满足,可以做到300mm。
2、梁梁是水平构件,是水平方向的主要受力构件。
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按跨度的1/10~1/18确定,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高宽比不宜大于4。
对于框架梁,截面高度一般不小于400mm,宽度宜≥250mm(一般不小于柱截面的一半)。
具体布置结合具体工程,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注意偏心,如果偏心过大,梁需要水平加掖,加掖做法规范有,这里不在赘述;(2)对于一、二、三级框架梁,纵向钢筋直接不应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比如,如果这个地方的柱子是400x400,那么梁的钢筋直径就不能大于20mm;(3)梁截面高度习惯按1/12取值,规范规定了1/10~1/18,是可以适当放大的,比如:5m的跨度,高度可以按400mm取值,只要计算挠度、裂缝满足就可以。
(4)梁上起柱,该梁应定义为转换梁,设计时按转换梁的要求设计;(5)井字梁一般为正方形板块,如果不是,长短边之比应小于1.5,井字梁的梁截面高度可取短跨的1/18,梁间距3米左右;井字梁四周的框架梁,按跨度可按1/12取值,设置抗扭钢筋,箍筋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大,挠度、裂缝严格控制。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心得体会
建筑 电气施工 过程 中的检验 和试验项 目 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 . 参考 文献 按照《 建筑电气工程验收规范》 规定除以上五点 外, 还有大型 照明灯具承载试 验、 压变配 电部 【《 高 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B 00- 】 ) 533 G o2 分 的试 验 , 电度 检定试 验等 , 电气工程 2 o 以及 都是 中需要做 的重要检验与试验。 在施工过程中 , 如 f《 2 电气安装与调试技术》盛国林 中国电力出 ] 有该项 目时也 都必须认真进行 ,有些试验项 目 版 社
—
大跨度雨蓬 、 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 。考虑抗扭 最主要的依据之一 , 面理解设计 文件 , 全 并规范 时, 扭矩为梁 中心线处板 的负弯距乘 以跨度的一 进程加 以实施 , 是结构方案的主要工作 。 全面理 半。3 架梁、 ( 框 柱的混凝土等级宜相差一级。 ) 解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 , (由 4 看懂图纸的每项 内容 , 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 , 应验算 达到按 图纸舡 的要求 , 对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 构件的最小配筋率 。 1 (出屋面的楼电梯 间不得采 题通过会审加 以解 决 , 遗误加 以纠正 , 5 对其 是保 用砖混结构 。 框 架结构 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用粘 证施 工质量 的前提 ,必须 认真地组织与实施 , ( 6 该 土砖砌筑 , 但不能采用砖墙承重。应采用每层的 项工作 由甲方或 委时 Ⅱ理工程师边行 。 毛釜 梁承托每层 的墙体重量。梯井 四角加构造柱 , 层 3 . 1根据设计 文件和相 关规范 、 规程 、 制 编 高较高时宜在门洞上方加圈粱 。 因楼电梯间位置 和审查施工组织设计 。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水 较偏 , 梯井采用混凝土墙时 刚度很 大 , 它地方 平承重体系—各 层楼盖和屋盖连接形成 空间的 其 不加剪力墙 , 对梯井和整体结构都十分不利 。 整体结构体 系。 中各平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其 建筑长度宜满足伸缩缝要求 ,否则应采取措施 。 形成竖向承重体 系, 它们承受 由楼盖和屋盖传来 如: 增大配筋率 , 通长配筋 , 善保 温 , 设架空 的竖 向和水 平荷载并再传给地基基础。 改 铺 层, 加后浇带等 。 蛀 子轴压比宜满足规范要求 。 ( g 3 2做 好多层 钢筋混凝 土框 架结构技术 交 (当采用井 字梁时 , 的 自 大于板 自重 , 自 底 , 9 1 梁 重 梁 根据设 计要 重不可忽略不计。 周边—般加大截面的边梁。 不熟悉的施 工工艺过 程,经批准实施的新工艺 、 (1 1 o 当建筑布局很不规则时 , 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布 新材料、 新结构等 , 必须认真进行技术交底。 明确 局做 出合 理的结 构布置 , 并采 取相应 的构造措 各项 工艺参数指 标 、 作方 法 、 操 质量要 求和检测 施 。1) (I当地下水位很高时, 暖沟应做防水。 —般 办法 , 并认真 的加 以实施。 可做 u型混凝土暖沟 ,暖气管通过防水套管进 3 现浇式框 架 即梁 、 、 盖均为 现浇钢 3 柱 楼 入室 内暖沟。有地 下室时 , 土应抗渗 , 混凝 等级 筋混凝土结构 。 现浇式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S 或 S , 土等级应大干等于 C 5混凝土 内 的整体性强、 6 8混凝 2, 抗震性能好,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 应掺 人 膨胀剂。 混凝土外墙应注 明水平施工缝做 用 比较广泛。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较大。 法, 一般加金属止水 片, 的混凝 士墙做止水 较薄 3 预制装 配式框架 是指梁 、 、 板均 为 4 柱 楼 片较难。 预制 , 焊接拼装连接成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 通过 2 2建筑框架结构设 计措施 架结构。 其优点是构件均为预制, 可实现标准化、 在用 P P K M软件计算梁柱时 ,应尽量采用 工厂化 , 械生产 。 机 因此, 施工速度 决、 效率高。 但 T T或 S T A A WE三维软件 。第一 , 计算结果更接 整体性较差 , 抗震能力弱 , 不宜在地震 区应用。 近实 际受力状态 , 如地震力或风力 是按抗侧移刚 3 现浇预 制框架 是指梁 、 、 均为预 5 柱 楼板 度分 配 , 而不是 按框 架的楼 面从属面积 , 还如从 制 , 在预制构 件 吊装就位后 , 对连接节点 区浇筑 框架柱 出挑的梁和从次梁 出挑的梁 , 因次梁 的支 混凝土, 从而将粱、 楼板在连成整体多层钢筋 柱、 座( 架 发生下沉变形 , { 恒 内力重分布 , 从框架柱 混凝土框架结构 出挑 的挑梁配筋将较大 。 二 , 第 快速方便, 三维软 体性 和抗 震能力 , 又可采用预制构件 , 减少现场 件 整体计 算, 不必生成单榀框架 , 再人工归并 , 可 浇筑混凝土 的工作量。 整楼归并 。第三 ,A T T或 S T A WE还可以进行井 装配式框架 的优点。 式 梁的计算 ,由于 P P K M软件计算梁 时仅按 矩 4总结 形计算 , 而井式梁的断面较小 , 有可能超筋 , 此时 以上几点是我 在工程设计中对框架结构设 可取出弯距再按 T 型梁 补充计算 , 不必直接加大 计 的心得体会 ,希望这些设计体会能 给各位 同 梁高。在绘制施工图时 , 较大直径 的钢筋连接宜 行在今后 的工程设计 中有些帮助 , 以提高工程设 用机械连接取代焊接 , 造价相差不大 , 械连 计 的质量 。 但机 接可靠并 易干检查 。 机械连接接头位置可任意 , 参 考 文 献 但一次截断的钢筋不大于 5o, 00 / 接头位置应错开 【G 0 l-02 1 B 5oo2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 范圈. : ] 北京 7 d 0。 中国建筑工业 出 版社 ,0 2 20. 3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G 00-0 2 2 B50720 . ]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潮
关于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的体会
顶标高不同时 ,板的上筋应分开或倾斜通过 现 浇挑板阳角加辐射状 附加筋( 内墙上 的阳 角) 包括 。现浇挑板 阴角的板下宜加斜 筋。顶层应 建议甲方采J现浇楼板 ,卫生问做法可 为7r 厚 +O m高差 。8 } j 0m a lm m以 下的板均可采 用非预应力板 。现 浇饭的配筋建 议采用P A 软 件 自 MC D 动生成 。自动 生成楼 板配筋 时建议不对钢筋编号 .因可 能编出多 个钢 筋号 , 找困难 ,如 要编号 , 号不应 出房 间 查 编 筋计算时 ,可考虑 塑性 内力 重 分布 ,将 板 上筋 乘 以0 ~ . . 09 8 的折 减 系 数 ,板 下筋 乘 以 1—. . 1 的放大系数。按 弹性 计算的双 m饭 铡筋是板 某儿处 的最大值 , 1 2 按此配筋是偏于 保守的,不必再人 为放 大。可在 图名下说明大多数的 板厚及板 顶标高 ,厨厕及其它特殊处在其房 间上 另外标 明。板上开洞 ( 、厕 、电气 及设备) 口尺寸及其附D 旌 。附 加筋不必一定锚 入板 厨 洞 U
支座 ,从洞边锚入L 即可 。 a ( 预制板的布置 。标注预制扳 的块 数和类型 时 ,宜采用水平 2) 线或 垂直线 的方法 ,同类型 的房 直 接标房 间类型 号 。板缝 尽量 为 4m 0 m,应全搂统 一编号 ,从房 间里往外布 ,尽 量采用宽板 . 浇板带 现 留在靠窗处 ,其宽 ≥2 0 m ( 0m 考虑水暖 的立管穿板 )。构造柱处 不得
.
础宜采 用锥型 基础 ,方便施工 。底层 内隔墙一股不用做基础 ,可将地
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设计心得
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设计心得作者:刘鹏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年第03期摘要:当前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中是一个比较常用的结构形式,得到广泛应用。
此结构形式不但能较好的保障建筑结构安全,也是能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良好方式。
关键词:框架结构结构设计技术分析一、板的结构布置1、布置预制板《GB50011-2010》仍然保留了预制板的结构形式,说明此形式在我国量大面广,若取消不符合我国国情。
如能采取合理的构造措施,笔者认为此形式仍能满足结构安全性能。
预制板的布置建议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预制板,自动布板可能不能满足用户的施工图要求,仅能满足定义荷载传递路线的要求。
框架结构不宜使用长向板,布板时从房间里面往外布板,尽量采用宽板,现浇板带留在靠窗处,现浇板带宽最好320mm。
如果构造上要求有整浇层,板缝应>60mm。
整浇层厚50mm,混凝土C20。
纯框架结构一般不需要加整浇层。
框架柱处不得布预制板。
2、现浇板板厚一般取120mm、140mm、160mm、180mm四种尺寸或120m m、150m m、180m m三种尺寸。
跨度值得注意的是,按弹性计算的双向板钢筋是板某几处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于保守的,不必再人为放大。
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矩。
PMCAD生成的配筋图应注意以下几点:1)单向板是按塑性计算的,而双向板按弹性计算;2)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减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
雨蓬、阳台、挑檐布置雨蓬和阳台为板现浇时,最小厚度应为100mm。
笔者认为原因有二:1、雨篷和阳台的混凝土环境类别为二a,其板上口筋保护层厚为20mm;2、上口筋易踩弯。
若板太薄则留有安全隐患。
阳台的竖板应尽量现浇,预制挡板的相交处极易裂缝。
挑板配筋应有余地,并应采用大直径大间距钢筋,给工人以下脚的地方,防止踩弯。
浅谈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心得
浅谈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心得第一篇:浅谈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心得浅谈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要点心得作者:郭瑞来源:《建筑与文化》2013年第01期【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设计结构成为了建设单位所关心的问题。
因此,大家把关注和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框架结构设计上,那么,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
【关键词】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一、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概念设计混凝土框架机构的概念设计对于一个专业设计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是他们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针对近几年来频繁出现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带给人们的灾难,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1.强柱弱梁这个技术点主要是为了抵御罕见地震给建筑物带来的冲击而实施的,强柱弱梁是指在两端的设计上要体现出框架结构塑性铰。
这主要是为了提高该结构的变形能力,从而减少强地震带给其损害。
这个结构概念主要是从整体和局部的角度进行思考的,也就是当建筑物受到强力冲击时,这种设计能够使梁先于柱子被破坏,因为如果梁被破坏了,它的结果不会导致整个建筑物的坍塌,是属于建筑构件上的破坏,而柱子被破坏了就会出现建筑物整个倒塌的危险,后果会相当严重。
第二篇:浅谈我国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浅谈我国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1.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物越来越普遍.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相比较具有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建造的工业化程度高等优点;与钢结构相比又具有造价低、材料来源广泛、耐火性好、结构刚度大、使用维修费用低等优点。
因此,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多层框架最常用的结构型式。
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的发展很快,应用很多。
一般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文献[1]认为,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比较的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框支结构的设计心得
框支结构的设计心得
摘要:文章结合某工程整个计算过程的实例演示,指出在每个环节中的几个具体的参数设置及设置的原因,以及对最终结果的判断,从而完成复杂高层结构的设计,对相同结构形式的工程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框支结构,刚度比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洛川县,拟建场地范围内地基土由填土、黄土、古土壤组成,场地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三级,建筑物总层数为29层,地下一层地下室,地上两层商场,三层以上为住宅,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框支层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加强区为二级,一般部位为三级,单元平面如下图:
2. 计算过程
2.1模型输入:
在框支结构的模型输入时,要尽量做到梁与柱、墙与梁、墙与柱的轴线居中,尤其保证框支柱于框支梁的轴线居中,尽量保证上部墙体落在框支梁上。
框支结构一般都有裙房,因此主体部分在裙房范围内都轴线居中,对建筑外观并不影响,对结构也非常有利。
2.2参数设定:
2.2.1 结构体系在08版PKPM中为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而在10版PKPM中则有明确的框支结构体系。
2.2.2模拟施工模拟施工1为一次加载,而模拟施工3为逐层加载,。
浅谈框架结构设计的心得体会
浅谈框架结构设计的心得体会浅谈框架结构设计的心得体会摘要框架结构是最常见的承重结构体系,本文从框架结构概念设计、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机计算、构造要求等要点出发,介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特别是在框架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机计算方面,结合自己的设计经验,针对“刚性楼板假定”、“偶然偏心”、“结构扭转效应”等主要结构计算参数的选取提出了笔者的一些见解。
另外,还从框架梁、框架柱、节点等构造要求列举了主要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框架结构概念设计内力位移构造要求框架结构是由横梁和立柱组成的杆件体系,是最常见的承重结构体系。
由于框架结构柱网布置灵活,能获得较大的使用空间,在办公楼、教学楼、住宅楼、公寓以及商业建筑中常常采用。
下面结合框架设计过程和实际工程设计经验,谈一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一、框架结构概念设计一个合格的结构设计人员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框架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的至关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控制房屋适用高度和结构高宽比,若结构的高宽比大,则倾覆力矩也大。
为了帮助设计者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结构高度和结构体系确定比较合理而经济的平面尺寸,宏观控制结构的刚度、稳定和承载力,《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规定了框架结构的高宽比限值。
其次是结构布置简单规则均匀。
结构简单包含有三层意思,即(1)结构的类别划分,计算模型清楚;(2)各结构构件力学功能分工,在荷载和作用下传力路线直接、明确;(3)其受力、薄弱环节及抗震性能估计把握,精细分析程序可靠。
这就要求工程师在熟练运用计算机设计程序的同时,更要掌握必要的框架结构简化估算方法。
结构规则均匀要求含平面和立面两部分,包括刚度、承载力和传力途径三个方面。
要求框架结构在可能的情况下,在竖向建筑造型和结构布置上均匀,刚度、承载力和传力途径均无突变,从而限制应力集中、过大变形和敏感薄弱部位的出现;在建筑平面上规则,结构布置均匀,尽量减少里出外进、凹凸不平,尽量避免部分结构超强造成结构的相对薄弱部位,该强的强,该弱的弱;尽量使荷载和作用能用短而直接的途径传播,尽量使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重合或接近。
框架梁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一、实训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框架结构作为现代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具有结构简单、受力明确、施工方便等优点。
为了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水平,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建筑人才,我校组织了框架梁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框架梁的设计与施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现将实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框架梁基本概念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框架梁的基本概念,包括框架梁的定义、类型、作用等。
框架梁是框架结构中的主要承重构件,主要承受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同时具有较好的抗侧移能力。
2. 框架梁设计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重点学习了框架梁的设计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截面尺寸的选择:根据荷载大小、跨度、材料强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截面尺寸,以满足结构安全、经济、耐久等要求。
(2)配筋率:根据规范要求,确定框架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和箍筋配筋率,确保结构在荷载作用下具有足够的承载力。
(3)钢筋布置:根据配筋率,布置钢筋位置,确保钢筋在结构中发挥最大作用。
(4)构造要求:了解框架梁的构造要求,如锚固长度、搭接长度、钢筋间距等。
3. 框架梁施工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框架梁的施工工艺,包括以下内容:(1)模板工程:了解模板的种类、制作、安装、拆除等工艺。
(2)钢筋工程:学习钢筋加工、绑扎、焊接等工艺。
(3)混凝土工程:了解混凝土的拌合、运输、浇筑、养护等工艺。
(4)质量控制:掌握框架梁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确保结构质量。
三、实训心得体会1.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本次实训,我对框架梁的设计与施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实训过程中,我们分为小组进行实践操作,每个小组成员都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在完成实训任务的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3. 深化了对规范的认识在实训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框架梁的设计与施工。
框支剪力墙结构分析
框支剪力墙结构分析在现代建筑领域,框支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结构形式。
它巧妙地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特点,以满足不同建筑功能和空间需求。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框支剪力墙结构。
框支剪力墙结构,顾名思义,是由框架和剪力墙两部分组成。
其中,框架部分主要承担竖向荷载,而剪力墙则主要负责抵抗水平荷载,如风力和地震力等。
这种结构形式的出现,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先来说说框支剪力墙结构的优点。
它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在地震作用下,剪力墙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结构的振动和破坏。
同时,框架部分也能提供一定的延性,使得整个结构在地震中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
这种结构还能实现建筑功能的多样化。
通过合理布置框支和剪力墙,可以在底部形成较大的空间,用于商业、停车场等用途,而上部则可以布置住宅、办公等空间,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然而,框支剪力墙结构也并非完美无缺。
其施工难度相对较大。
由于涉及到框架和剪力墙两种不同的结构体系,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精心组织和协调,确保各部分的施工质量和进度。
从设计角度来看,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计算和分析也较为复杂。
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框支柱和框支梁的受力情况、剪力墙的布置和厚度、转换层的设计等等。
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设计经验。
在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框支柱的设计至关重要。
框支柱需要承受较大的竖向荷载和水平剪力,因此其截面尺寸和配筋往往较大。
同时,为了保证框支柱的延性,还需要采取一些构造措施,如箍筋加密等。
框支梁的设计也不容忽视。
框支梁不仅要传递上部剪力墙传来的荷载,还要保证自身的强度和刚度。
在设计中,需要对框支梁的截面尺寸、配筋和抗剪承载力进行详细计算。
剪力墙的布置和厚度对结构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剪力墙应尽量均匀布置,以避免结构出现扭转。
同时,剪力墙的厚度也需要根据受力情况和规范要求进行合理确定。
转换层是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一个关键部位。
在转换层处,结构的受力状态发生了较大变化,容易出现应力集中和变形不协调等问题。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读后感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读后感读了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相关的知识后,我就像一个在建筑迷宫里摸索了好久突然拿到地图的人,既兴奋又有点小懵。
先说这混凝土框架结构,感觉就像一个超级复杂但又超级有序的乐高积木组合。
你看啊,柱子和梁就像是骨架一样,撑起了整个建筑的“身体”。
这柱子呢,就像一个个坚强的士兵,稳稳地站在那里,承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梁就像是连接这些士兵的手臂,把力传来传去,大家齐心协力才能让这个建筑稳稳当当的。
在设计的时候,那可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就好比你给一个人搭配衣服,得考虑整体风格、颜色搭配、尺寸合适不合适一样。
在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里,你得考虑这个柱子的粗细、梁的长短和高度,还有它们之间的间距。
如果柱子太细了,就像一个瘦瘦弱弱的人要去扛很重的东西,肯定会被压垮的;梁要是太短或者太矮了,就像一个人的手臂太短,很多东西都够不着、接不住,力的传递就不顺畅了。
这里面的计算也特别有趣,这个“有趣”是对于那些热爱数学和结构力学的人来说的。
各种公式,就像神秘的魔法咒语一样。
我有时候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计算过程,就像看天书,但是又不得不佩服这些能把它们玩得转的设计师们。
他们通过这些公式算出每个部分要承受多大的力,然后再确定用多少混凝土、多少钢筋,就像厨师根据客人的食量来决定食材的用量一样精确。
而且啊,设计还得考虑到实际的使用情况。
比如说,这个建筑是用来做住宅的,那就要考虑住户在里面走来走去、摆放家具这些日常活动对结构的影响;要是商场呢,就得考虑人多的时候那种拥挤的压力,还有货物的重量等等。
这就像是你做一个盒子,你得知道这个盒子是用来装珠宝还是装砖头的,然后根据这个来设计盒子的结实程度。
读完这些内容,我还深刻地感受到安全是设计的首要目标。
这就像盖房子是为了让人住得安心,如果房子摇摇晃晃的,谁还敢住啊?所以那些安全系数之类的东西,就像是房子的“护身符”,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们起作用,但它们就默默地在那里保护着整个建筑的安全。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读后感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读后感读完关于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相关内容后,我就像是被带进了一个建筑的微观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混凝土和框架结构那可都是超级明星呢!以前看那些大楼大厦,就觉得特别神奇,这么个庞然大物是咋稳稳当当立在那儿的呢?现在可算是有点明白了。
这混凝土框架结构啊,就像是大楼的骨架子,要是骨架没搭好,那楼可就成了“软脚虾”了。
我感觉设计混凝土框架结构就像是玩一个超级复杂的拼图游戏。
每一块混凝土、每一根柱子、每一道梁,那都是拼图的小碎片。
你得小心翼翼地把它们组合起来,还得遵循一大堆规则。
比如说,得计算好每个部件能承受多大的力,就像你得知道每个拼图碎片的形状该放在哪儿一样。
要是一个不小心,力算错了,那就好比把拼图碎片硬塞到不合适的地方,整个结构可就摇摇欲坠了。
这里面那些计算公式啊,真的是让我头大。
感觉就像是在看一堆神秘的魔法咒语,密密麻麻的符号看得人眼花缭乱。
但是呢,这些咒语又特别重要,少了它们,这个建筑的魔法可就不灵了。
不过我也发现,虽然复杂,但这些公式背后都是有道理的,都是为了确保大楼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安然无恙,像大风天、地震的时候,都得靠这些精确的计算来保命呢。
再说说这框架结构的布局吧。
它就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棋局。
每个柱子和梁的位置都得深思熟虑,要考虑到空间的利用、功能的需求,还得考虑怎么让力能在这个框架里均匀地传递。
就像下棋的时候,你得想着怎么布局棋子,才能把整个棋局掌控在自己手里。
这要是没布局好,那楼里面的空间可能就会乱七八糟,或者某个地方受力太大,变成了整个结构的薄弱环节。
我还特别佩服那些设计师呢。
他们就像是建筑世界里的魔法师,把这些冰冷的混凝土和钢材变成了一个个安全又实用的建筑。
他们得掌握好多知识,从力学原理到实际的施工工艺,什么都得懂。
而且还得有超强的想象力,要在脑子里先把这个建筑的框架搭建起来,然后再把它变成实实在在的图纸和计算书。
不过呢,这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虽然看起来严肃又复杂,但也有它好玩的地方。
框支-剪力墙在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体会
框支-剪力墙在高层结构设计中的应用体会摘要:文章首先对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进行了概括性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框支-剪力墙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1、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概述框支-剪力墙是目前高层建筑中较为常用的一种结构体系,具体是指建筑结构中某个部分的剪力墙因为构造要求无法落地,而是直接落在下层的框架梁上,并由该框架梁将荷载传递到框架柱上的结构形式。
采用框支-剪力墙的高层建筑,其上、中、下不同部分的楼层,可布设为各不相同的开间,这样可以满足不同使用功能的要求。
这种结构形式与有利于受力的结构两者之间有一定的矛盾冲突,故此,在结构布置发生变化的楼层当中电算不过,需要设置转换层,以此来实现结构类型及轴线的转换。
工程实践表明,框支-剪力墙在转换层附近会出现较大的刚度突变,由此会对结构抗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根据受力方案的不同,可将其发展分为以下两个阶段:柔性底层大空间是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第一阶段;非柔性底层大空间阶段是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的第二阶段,该阶段是目前高层建筑所采用的主要受力方案。
在第一阶段中,框支-剪力墙是在高层建筑底部一层或是几层将上部的剪力墙通过框支梁转换成为框支柱,因结构上部剪力墙自身的刚度较大,而下部框支柱的刚度较小,在地震荷载的作用下,上部剪力墙便会处于弹性状态,由此会造成底部框架变形。
正是因为第一阶段的框架剪力墙在抗震性方面较差,业内的专家提出了各种改善其结构性能的方法,为使这种结构体系能够应用于地震区的高层建筑中,现行的规范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这种结构形式的房屋建筑给出了明确的规定。
2、框支-剪力墙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2.1 框支柱设计在地震荷载的作用下,框支柱与落地剪力墙是带有转换层结构的高层建筑中的抗震薄弱部位,如果设计不合理,该部位会首先发生破坏,由此会导致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下降。
框架结构心得
框架结构施工心得学习了框架结构后,在我看来,框架结构对于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
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
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地下室底板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
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
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
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
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连接处应加强。
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
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高差的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
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O,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基础底面积不应因地震附加力而过分加大,否则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规情况下反而沉降差异较大,本末倒置。
板的钢筋宜采用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
(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
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相连几个房间的同型号同间距板底钢筋宜连通。
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
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
学习了框架结构设计的有关知识通过本次去工地观察,我也对框架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总结报告2020年10月7日上午由老师带领着我们学习了框架结构设计的有关知识。
通过本次去工地观察,我也对框架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总结如下:1.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由梁和柱为主要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
节点一般为刚性节点。
框架结构具有以下主要特点:布置灵活,可形成大的使用空间,施工简便,较经济,抗侧刚度小、侧移大,对支座不均匀沉降较敏感。
框架结构不包括无剪力墙或筒的板柱结构,也不包括异形柱框架。
2.外围护墙、内隔墙和构造柱(1)设置作用为提高砖混结构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除了提高砌体强度和设置圈梁外,必要时还应加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构造柱必须与圈梁及墙体紧密相连。
圈梁在水平方向将楼板和墙体箍住,而构造柱则从竖向加强层间墙体的连接,与圈梁一起构成空间骨架,从而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改善墙体的变形能力,使建筑物做到裂而不倒。
(2)设置位置构造柱是从构造角度考虑设置的。
结合建筑物的防震等级,构造柱一般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井的四个角以及某些较长墙体的中部等位置。
(3)构造要求构造柱不单独承重,因此不需设独立基础,其下端应锚固于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基础梁内;在施工时必须先砌墙,墙体砌成马牙槎的形式,从下部开始先退后进,用相邻的墙体作为一部分模板;柱截面应不小于180mm×240mm,配筋为纵筋4(p12,箍筋采用Q4~Q6,间距不大于250mm;在离圈梁上下不小于1/6层高或450mm范围内,箍筋需加密至间距100mm;在构造柱与墙之间应沿墙高每500 mm设2中6钢筋连接,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000mm。
3.变形缝设置结构变形缝,可以把建筑平面划分为多个规则对称的结构平面,而又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上的连续性结构,变形缝的宽度合理确定,保证变形缝两边的结构构件的相互独立,不产生作用力,又保证变形缝两侧的建筑空间的连续性。
在高层建筑中,为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而产生裂缝,常隔一定距离用温度收缩缝将其分开,在塔楼和裙房之间,由于沉降不同,往往设沉降缝将其分开,建筑物各部分层数质量刚度差异过大或有错层时,可用防震缝分开。
框架结构实习报告心得
框架结构实习报告心得篇一:框架主体结构实习报告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太原校区)毕业实习报告目录1.实习时间 (1)2.实习单位及地点 (1)3.实习目的 (1)4.实习内容 (1)5.具体参加工作 ................................................ ......... .......................................... . (2)钢筋工程 ................................................................................................... . (2) 严格控制钢筋配料尺寸 (3)钢筋接头和绑扎 (3)防止钢筋位置位移 ................................................ . (3) 柱筋施工 ................................................(3)、梁筋施工 ................................................ . (4) 、板筋施工 ................................................ . (5) 模板工程 ................................................(6)模板设计 ................................................(6)模板的安装、拆除和维修 (7)混凝土工程 (7)混凝土配制 ................................................ . (7) 混凝土浇捣 ................................................ . (7)6.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 . (8) 安全措施 ................................................ .. (8) 安全防护 ................................................ .. (8)7.工期保证措施 ................................................ .. (9)8.文明施工措施 ................................................ . (10)9.环境保护措施 ................................................ . (10) 环境保护机构设置 ................................................ .. (10) 防尘措施 ................................................ . (10) 噪声控制 ................................................ . (11) 实习总结 ................................................(11)探讨框架主体结构工程施工1. 实习时间XX年2月20日—XX年5月20日2. 实习单位及地点实习单位:太原市小店区建设监理中心地点:太原市小店区人民北路53号。
框支转换结构设计总结
一个框支转换结构设计的总结之一[转]2009-05-23 13:13新市场项目结构设计结果的总结一,工程概况:新市场改造项目由xx市xx房地产开发公司在xx市平原路西段路北建造。
一类商住楼,地上二层裙房为商业,地下一层主要布置设备用房和商业。
6栋塔楼在标高为±0.000处连为一块,地上十七层,地下一层。
总面积九万平方米,其中6栋塔楼五万多平方米。
建筑高度52.25m。
目前4#、5#、6#已经施工三层,1#、2#、3#基坑正在开挖。
二,方案阶段结构设计的原则:(1).化繁为简(2).对采用的措施找到权威依据方案阶段按以上两原则:根据甲方意图,通过在标高为±0.000以上部位设缝,将一个很不规则的平面简化。
问题1:地下室连为一体,是否属于《高规》多塔结构。
很多书本均有解释,比较权威的是采用黄小坤《高规》若干问题解说。
明确了不为多塔结构。
问题2:标高为0.000处作为嵌固端确定。
根据《抗规》和《高规》均要求采用剪切刚度计算,但是甲方不同意塔下剪力墙过多。
参考《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程》5.1.3.2条,满足1.5倍即可。
其次《上海规程》6.1.19条规定也是1.5倍。
参考《高规》宣贯培训材料,对于刚度计算可按抗规等效刚度方法满足2.0。
为了满足甲方意图,本工程采用以下方案:高层塔楼按剪切1.5倍计算,同时按《抗规》等效刚度方法复核满足2.0倍。
最后整个地下室一起建模满足剪切2.0倍。
同时注意,地下室剪力墙的间距满足规范要求(<40m)和相应的构造要求。
到此解决以上问题。
HiStruct注:本人认为某些规范规定采用1.5倍刚度比是针对地下室的侧移刚度(V/d)而言,此时可考虑地下室的侧向约束。
实际上若不考虑地下室外土的侧向约束,针对大裙房地下室中的单个塔楼而言,要求地下室一层与上部的剪切刚度比满足1.5也是可以接受的。
一般建议还是根据规范的要求采用剪切刚度比确定结构嵌固部位更合适。
框架设计之感
框架设计之感这一星期过的可真快啊,一直都在忙于框架设计,现在回想起来,不由得感慨连篇!从未经历过框架设计的我,在体验过框架设计之后,感觉即欣喜又胆怯,欣喜的是自己的想法,可以按照自己多年总结的经验来设计属于自己的框架;胆怯的是不知自己有没有这个实力去把框架搭建好。
所以快乐的背后往往要经历困难的考研。
那么在这为期近10天的学习与设计的过程中,不仅深化了我以前想法的概念和想法,还进一步提高了我对于框架的理解和设计的方法,也同时还提高了我技术知识的广度。
记得在一年以前我对框架的认识还比较模糊,虽然感觉自己好像知道什么叫框架,可是在项目开发的领域对于的认识却仅限于纸上谈兵,从来没将框架的理念体现在项目中,做项目就好比搭鸡窝,根本没办法适应用户需求的变更或扩展,做什么项目都是从头做起,次次重复着20%的工作量(增删改),效率低不说,在项目中学习的步伐也有如鹅行鸭步。
那么什么才是框架?框架,是整个或部分系统的可重用设计,表现为一组抽象构件及构件实例间交互的方法;是针对开发人员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和可定制应用的骨架。
说白了,就是为了降低开发项目的复杂度,从而节省项目开发成本,包括财力投入、人力要求与投入、开发周期、技术难度等等。
因此构成框架的主要因素有:1. 通用性框架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提高复用率,并不仅仅体现在代码上,小到某一方法属性,大到某一框架的组成模块,因此搭建框架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抽象。
2. 可配性使用框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灵活,因此在通用性的基础上,就要增加框架的可配置性,更换某一模块或设置,仅通过简单的配置,即可完成。
那么搭建框架的下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接口和配置文件。
3. 扩展性既然使用了框架,就要能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或日后的扩展。
无论是接口的实现类也好,还是配置文件也好,与抽象对象衔接组合的方式都是框架设计中重要的一环。
所以接下来要设计的就是:集成化策略。
4. 使用性框架最终的使用者不是用户,而是开发人员,一个框架好与不好的最终体现,都在于开发者使用框架的难易程度,易上手的框架,对开发者只需简单的介绍或培训即可,开发者要用到的都应有尽有,开发起项目,就有如拼装东西一样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框支结构的设计心得摘要:文章结合某工程整个计算过程的实例演示,指出在每个环节中的几个具体的参数设置及设置的原因,以及对最终结果的判断,从而完成复杂高层结构的设计,对相同结构形式的工程起到借鉴的作用。
关键词:框支结构刚度比Abstract: the article in combination with an engineering example of the calculation process, and points out that in every link of several specific parameter setting and set the causes, as well as to the final outcome of the judge, thus completing complex high-rise structure design, structure of the same shape type of the role of a project for reference.Key words: frame structure,stiffness ratio1.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洛川县,拟建场地范围内地基土由填土、黄土、古土壤组成,场地属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湿陷等级为三级,建筑物总层数为29层,地下一层地下室,地上两层商场,三层以上为住宅,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框支层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加强区为二级,一般部位为三级,单元平面如下图:2. 计算过程2.1模型输入:在框支结构的模型输入时,要尽量做到梁与柱、墙与梁、墙与柱的轴线居中,尤其保证框支柱于框支梁的轴线居中,尽量保证上部墙体落在框支梁上。
框支结构一般都有裙房,因此主体部分在裙房范围内都轴线居中,对建筑外观并不影响,对结构也非常有利。
2.2参数设定:2.2.1 结构体系在08版PKPM中为复杂高层建筑结构,而在10版PKPM 中则有明确的框支结构体系。
2.2.2模拟施工模拟施工1为一次加载,而模拟施工3为逐层加载,一般情况我们会采用模拟施工3,这与实际施工比较接近,但对于框支结构这种复杂的结构形式,有时候会丢失荷载,10版中明确指出模拟施工1和模拟施工3都要计算一下,取最不利的情况。
2.2.3 托墙梁的放大系数08版中可以适当的放大,但在10版中不建议放大。
2.2.4特殊构件的定义首先为特殊梁,要将支撑上部剪力墙的梁定义为框支梁;其次,要将支撑框支梁的柱定义为框支柱;最后要定义板,将转换层定义为弹性板,同时定义为薄弱层,与转换层相邻的上下层适当加厚。
2.3计算在08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对底部大于1层时的框支结构它的刚度比的计算方法采用剪弯刚度,而在10版中《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对底部1,2层时的框支结构它的刚度比的计算方法采用剪切刚度,这是计算上的最大的区别;另外,因指定了弹性板,所以要采用总刚的计算方法。
3. 结果判断3.1总信息在总信息中薄弱层除了指定的薄弱层,可以放大1.15倍(10版1.25倍),其他层为1.0的放大系数。
========================================================Floor No. 1 Tower No. 1Xstif= 41.8292(m) Ystif= 11.3776(m) Alf= 0.0103(Degree)Xmass=41.3647(m) Ymass=6.0009(m) Gmass(活荷折减)= 8007.0708(6679.5195)(t)Eex=0.0174Eey =0.1534Ratx = 1.0000Raty = 1.0000Ratx1= 4.2266Raty1= 2.5398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RJX= 2.6342E+08(kN/m)RJY = 1.5278E+08(kN/m)RJZ= 1.8772E+11(kN/m)---------------------------------------------------------------------------Floor No. 2 Tower No. 1Xstif= 41.6388(m) Ystif= 12.5501(m) Alf=-5.2483(Degree)Xmass=41.1527(m) Ymass=11.8970(m) Gmass(活荷折减)=3712.7908(3405.0273)(t)Eex= 0.0203Eey = 0.0270Ratx = 0.3005 Raty = 0.5057Ratx1= 1.1774Raty1= 1.1879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RJX=7.9166E+07(kN/m)RJY= 7.7258E+07(kN/m)RJZ= 4.5160E+10(kN/m)---------------------------------------------------------------------------Floor No. 3 Tower No. 1Xstif= 41.6397(m) Ystif= 12.4241(m) Alf= -0.0251(Degree)Xmass=41.4601(m)Ymass=11.8824(m) Gmass(活荷折减)=5110.4600(4831.7344)(t)Eex = 0.0073Eey = 0.0214Ratx = 0.8563 Raty = 0.8208Ratx1= 0.9708Raty1= 0.9331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15RJX= 6.7786E+07(kN/m)RJY= 6.3417E+07(kN/m)RJZ= 4.0611E+10(kN/m)---------------------------------------------------------------------------Floor No. 4 Tower No. 1Xstif= 41.5725(m) Ystif= 13.2293(m) Alf = -0.1152(Degree)Xmass=41.4033(m) Ymass=11.9858(m) Gmass(活荷折减)=2285.9487(2165.9851)(t)Eex = 0.0073Eey = 0.0527Ratx = 1.2800Raty = 1.3388Ratx1= 1.2700Raty1= 1.2690薄弱层地震剪力放大系数= 1.00RJX=8.6763E+07(kN/m)RJY = 8.4903E+07(kN/m)RJZ= 4.7210E+10(kN/m)3.2 刚度比在08版中剪切刚度比不大于2,剪弯刚度比不大于1.3在10版中剪切刚度比不小于0.5,剪弯刚度比不小于0.8,两个版本的数值不同,但概念是相同的。
========================================================= =============高位转换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 =============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Shear-bending Stiff.转换层所在层号= 3转换层下部结构起止层号及高度= 2 3 10.00转换层上部结构起止层号及高度= 4 69.30X方向下部刚度= 0.3652E+08X方向上部刚度= 0.2884E+08X方向刚度比=0.7344Y方向下部刚度= 0.3483E+08Y方向上部刚度= 0.2802E+08 Y方向刚度比=0.748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明确说明两个方向的刚度比宜接近,如果相差较大那说明两个方向的剪力墙或框支柱的布置不合理,调整两个方向的剪力墙或框支柱的截面尺寸。
3.3周期比振型号周期转角平动系数(X+Y)扭转系数1 2.6942173.830.99 ( 0.98+0.01 )0.012 2.3382 83.230.98 ( 0.01+0.97 )0.023 2.0089116.330.02 ( 0.00+0.02 )0.98周期比即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称第一扭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也称第一侧振周期)T1的比值。
周期比主要控制结构扭转效应,减小扭转对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使结构的抗扭刚度不能太弱。
因为当两者接近时,由于振动藕连的影响,结构的扭转效应将明显增大。
周期最长的扭振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扭振周期Tt,周期最长的侧振振型对应的就是第一侧振周期T1;计算Tt / T1,看是否超过0.9。
3.4 位移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结构具有必要的刚度,应对其最大位移和层间位移加以控制,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3.4.1.保证主体结构基本处于弹性受力状态,避免混凝土墙柱出现裂缝,控制楼面梁板的裂缝数量,宽度。
3.4.2 保证填充墙,隔墙,幕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坏。
3.4.3 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免形成扭转,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
Δu/h应满足以下要求:框支层1/1000如果位移不满足要求,说明刚度不够,可以将剪力墙加长或加厚。
3.5 梁柱的超配筋信息一般都为抗剪超筋,此时可以采用逐渐增加截面的宽度解决。
3.6框支柱和边缘构件的轴压比6度区二、三级不大于0.63.6.1抗震等级越高的建筑结构,其延性要求也越高,因此对轴压比的限制也越严格。
对于框支柱、一字形剪力墙等情况而言,则要求更严格。
抗震等级低或非抗震时可适当放松,但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1.05。
3.6.2.限制墙柱的轴压比,通常取底截面(最大轴力处)进行验算,若截面尺寸或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时,还验算该位置的轴压比。
3.6.3.试验证明,混凝土强度等级,箍筋配置的形式与数量,均与柱的轴压比有密切的关系,因此,规范针对情况的不同,对柱的轴压比限值作了适当的调整。
3.6.4.当墙肢的轴压比虽未超过上表中限值,但又数值较大时,可在墙肢边缘应力较大的部位设置边缘构件,以提高墙肢端部混凝土极限压应变,改善剪力墙的延性。
当为一级抗震(9度)时的墙肢轴压比大于0.3,一级(8度)大于0.2,二级大于0.1时,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否则可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程序对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所有墙肢端部均按约束边缘构件考虑。
结束语:以上仅从规范条文及在进行PKPM软件运用的角度对高层框支结构设计中进行对照理解的几点心得,然而规范条文终究有其局限性,只能针对一些普通、典型的情况提出要求,软件的模拟计算与实际情况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对于千变万化的实际工程,需要结构工程师运用概念设计的要求,做出具体分析和采取具体措施,以上内容和大家共同分享,以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