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2新高考模式下的文学性阅读专题1考题研析第2讲厘清小说脉络突破情节类题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看见郭振山家盖瓦房,他心里气:“你把俺生宝拉进党里头做啥嘛? 你弟兄三个外头有人干事,屋里有人种地,你们积极得起啊!可俺家 里的地怎弄哩?”
听说生宝担任互助组组长,他冲到老婆跟前抱怨:“他为人民服务! 谁为我服务?成天不着家,啥时才能创立咱自个儿的家业?”
主背景 象征主题。 中间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②烘托人物形象或性格;③前后照应。 结尾 ①深化主旨;②照应开头;③以景作结,含蓄蕴藉。
(二)社会环境题 请结合全文,分析梁生宝所处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特点,以及这 样写的用意。
答案: (1)社会环境特点:土地改革后,农村成立了互助组;农民普遍贫困,渴望富裕; 政府重视农业粮食增产。 (2)家庭环境特点:父子是继父子关系;较贫穷;继父不理解梁生宝不顾小家而 为互助组创业。 (3)用意:展现了梁生宝思想性格形成的根源,表现了梁生宝一心为公、勤俭节 约的美好品质,塑造了梁生宝这位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创业的年轻干部形象。
第三步:分析概括自然环境的作用。 (1)扣住特点,打开角度,分析作用 (2)结合位置,分析作用
位置
作用
开头
①给全篇定下感情基调;②营造特定的意境,渲染特定的 气氛;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令、地点。
人物出 场前
导引人物出场。
人物描 ①交代人物身份;②暗示人物命运;③表现人物性格;④ 写中 突出人物地位;⑤烘托人物形象或心情。
房子又矮又小。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这儿的 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 不高。风大。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 滚,窜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 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老头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 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老婆婆战战兢 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老头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 不得谁整天乱跑。”
2022届高考语文大一轮总复习(语文版) 现代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二(含解析)
专题二 考题突破——整体把握,细心比对一、读文:勾画圈点,整体把握论述类文章阅读是一种信息型阅读,以提取整合文中重要信息为目的。
虽说读起来有肯定难度,但是,假如能辅以勾画圈点,把文本中的重点内容画出来,力求读通、读透、记住(从记忆的角度理解就是提取重要信息,对重要信息进行有效的编码,使工作记忆中的信息进入到长时记忆),那么,有利于整体把握文本,正确、快速地把握阅读材料。
1.要做好阅读前的预备。
要给自己明确的心理示意,要张弛有度,克服紧急心理,集中留意力。
2.边读边勾画圈点出下面的内容。
(1)圈点出文中重要的句子。
这些重要的句子是指:①统摄全篇,或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即文眼句、中心句、总结句等。
②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
③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
(2)圈点出文中重要的词语。
这些重要的词语是指:①反复消灭的词语,它往往是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愿思。
②陈述对象转换的词,它们的变化往往体现了行文的思路,抓住这一点有利于理清文章及其段落的思路。
③论点与论据。
论点是论据的统帅,论据为论点服务。
在提问中,对论点发问则答题的要点是论据,反之亦然。
④限定性的词语、定语与状语,如年月时间(多次消灭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如多数、少量、凡是、全部、都、全、几乎等),又如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最、格外等程度词,迄今为止、假如、可能、肯定等已然、未然、或然词语)。
3.提取圈点内容,整体把握文意和思路。
圈点的目的是把握文章的整体及理清文章的思路。
在前面勾画圈点的基础上看看文章的核心话题是什么,基本观点包含的是什么内容,全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阅读示例: 中国历代正史皆必▲ ▲记“礼乐”史。
有心争辩中国音乐史▲ ▲ ▲的人须▲进入正史的音乐史▲ ▲ ▲中寻宝。
不娴熟古汉语,不养成阅读四库音乐文献习惯的人,则不能治中国音乐史。
画线句子点明白正史的音乐史在争辩中国音乐史中的作用。
“音乐史”消灭两次,表明论述对象。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2新高考模式下的文学性阅读专题1考题研析第1讲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
第1讲把握小说要素准解综合选择题小说阅读选择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写什么)和艺术特色(怎么写)的分析鉴赏。
“相关内容”包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故事情节及作用的分析、对人物性格及心理的概括、对环境特点及作用的解读、对主旨的把握等;“艺术特色”包括描写手法、叙述角度、语言风格等。
解答这类题,要着重了解选项的常见设误类型和题干中的敏感点,并注意把握二者间的关系。
☞掌握核心知识分析选项常见设误类型设误类型选项示例错例分析主旨解读错误(2020·全国卷Ⅰ,T7-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错误,过度解读主旨,应该是表现了他们想通过滑雪摆脱现实生活的牵绊。
技巧作用解读错误(2020·全国卷Ⅱ,T7-C)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既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也说明了小松鼠对橡子的喜爱;老董也如小松鼠一样视橡子为宝物,他寻橡子是为了修复古书,但没有借此烘托“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人物概括不准(2019·全国卷Ⅱ,T7-B)老舞蹈师在一个早晨,“以为周围没有人,便做起一连串奇怪的动作来”,他之所以避开别人,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
选项从老舞蹈师做“一连串奇怪的动作”中概括出“他出身高贵、性情高傲、孤芳自赏”不妥。
从文本来看,老舞蹈师避开别人,是因为怕别人知道他对过去生活的怀想。
事实陈述混乱(2019·全国卷Ⅲ,T7-B)谢主任感慨报道中基层干部的“肩膀硬”,而赶车老人随后提及选项将赶车老人对挑抬活路的农民们的夸赞说成对谢主任的“予以嘲讽与回击”,将这种想法说成另一种这一带做挑抬活路的农民们“肩膀最硬”,对谢主任予以嘲讽与回击。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一
学案七体会意图,探究构思,理解小说特征、主旨真实与虚构二者似乎朝着两个方向前进,有着不可调和的张力,但二者在小说中却如同血与肉一样难以分开,现实是虚构的支点,虚构则提升了现实,使现实摆脱了庸俗。
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必备知识图解】【必备知识学习】一、小说的文本特征虚构与真实是小说的本质特征。
抓住小说中“虚构”与“真实”二者的辩证关系,学会从文体特征的视角审视小说文本,从文体视角考虑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达成、审美效果等,既有利于深入把握小说作品的内容,深入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对小说的分析解读以及考试的应对中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助于小说深度阅读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虚构性与真实性虚构是小说的本质特征,甚至是小说的灵魂。
没有虚构,就没有小说。
虚构的特质是想象、夸张、怪诞和荒谬。
小说家是专业“说谎者”。
小说是一种想象的艺术,它经由想象所显示出的那个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于现实的虚构世界,它绝然有别于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触手可及的现实世界。
小说中的真实不能只局限于现实里业已发生的事情;小说中的真实是一种想象和虚构的真实,是一种真实的谎言。
小说最终要表达的不是某种事实,而是一种具有审美魅力的真实。
艺术的真实固然与生活的真实有关,但艺术的真实绝不等同于生活的真实。
小说即便写的是历史或广为流传的故事,也可以进行再创造甚至是虚构。
【典题赏读】小说是虚构的,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请从“虚构”与“真实”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于博《黄豆飘香》)答案:①小说中,于放等人物以及于放带领抗联小分队攻打庆城前后发生的故事是虚构的。
②东北抗联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日,军纪严明,并得到群众的支持,抗联战士手足情深,都是真实的。
③小说通过真实和虚构的结合,更好地反映生活和历史的真实,赋予生活和历史审美价值,更能感染读者,使读者在领略生活和历史的同时感受到艺术真实的魅力。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一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二章 科普课件
【审答题眼】题目题眼是“不正确的”“减少热损耗”“不如”“节能的作 用”“将其运用于”“影响其正常繁殖”“改变其栖息环境”等。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模块一 现代文 阅读 专题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二章 科 普课件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 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 体不好哦~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对周围的植物视而不见,但植物却可以“看见”我们: 它们可以察觉我们在一步步靠近,并且可以确定我们穿的衣服是红色的还是蓝色 的。不过,植物是通过光感受器接收不同波长的光线从而“看见”我们的。以色
列特拉维夫大学植物生物科学中心主任丹尼尔·查莫维茨说:“我们能直接看到图
像,植物不能;植物能‘看到’的紫外线和红外线,我们也看不见。”
第2步 找方法,品语言。 找方法,即寻找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下定义、举例子、打比 方、列数据、分类别、作比较、画图表、摹状貌等。此外,为了增加形象性和生 动性,科普说明文还常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我们首先要弄清各种说明方法 的特点,然后在阅读时将它们梳理出来,再结合具体语境,体会其作用。
品语言,即品味说明语言。首先,要品味语言的准确、周密。科普说明文担 负着传播科学知识的重任,要准确无误地传播知识,就必须注重准确、全面,避免 含糊、偏颇,否则就“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阅读时要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 词语表意的准确性,一般要从它所表示的程度(轻与重)、范围(广与狭)、语气(推 测与估计)、数量(多与少)、方位(远与近)等方面着手分析。其次,品味语言的生 动、有趣,如运用比喻、拟人、讲故事等方法进行说明,生动形象,风趣活泼,耐人 寻味。
(摘编自《新华文摘》2014年第13期)
文脉梳理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第二节研磨真题
答案:①文章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展开对建水的描写,从城外的临安车站开 始,依次写穿过城门,经过街道、市场、胡同小巷,最后进入家庭院落;②文章以 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将建水同时置于历史文化传承与当下日常生活中来描 写,表现这座古城经久不衰的生命活力。
【备考启示录】 1.选文特点:以中国现当代散文为主,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哲理性、 抒情性,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2.命题特点:主要涉及理解词句内涵、分析作品结构、赏析表现手法和精彩语 言等考点。尤以词句内涵和语言的表达艺术为考查重点。 3.备考重点:把握感情、主旨,赏析艺术技巧。突出审美素养与思维素养;淡化 表层理解的权重,突出深层理解和高阶思维。
②高高在上的是朝阳、白云、鸟群、落日、明月、星宿,而不是摩天大楼。 一圈高大厚实的城墙环绕着它,在城门外看不出高低深浅,一旦进入城门,扑面 而来的就是飞檐斗拱、飞阁流丹、钩心斗角、楼台亭阁、酒旌食馆、朱门闾 巷……主道两旁遍布商店、酒肆、庙宇、旅馆……风尘仆仆者一阵松弛,终于 卸载了,可以下棋玩牌了,可以喝口老酒了,可以饮茶了,可以闲逛了,可以玩物 丧志了,可以一掷千金了,可以浅斟低唱了,可以秉烛夜游了……忽然瞥见“小 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那类女子——建水的卖花女与江南的不尽相 同,这边的女性身体上洋溢着一种积极性,结实、健康、天真——正挑着一担 子火红欲燃的石榴,笑呵呵地在青石铺成的街中央飘着呢。不免精神为之一振, 先去买几个来解渴。
以空间的转换为行文结构,以时间的延续为思想线索,后一条线索是隐 藏在文章中的。
概括 本文通过建水地方风物和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 主旨 传承和烟火气息,表现了作者对建水的热爱和独特的文化思考。
【演练真题】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引用《建水县志》的记载,将今日建水与其“原始之城”的风貌关联起 来,写的是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 B.文章以“仁者人也”来承接并表现进城的“仪式感”,是借儒家经典语句来 引出建水的规划与人的活动,凸显建水保有传统的人文气息。 C.文章引用诗句“深巷明朝卖杏花”,是由街头所见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 向描写建水女子的“结实、健康、天真”。 D.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临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是借梁山 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2新高考模式下的文学性阅读专题2考题研析第1讲熟悉散文特点快解综合选择
考题研析 思维建模方能触类旁通
第1讲 熟悉散文特点,快解综合选择题
全国卷散文阅读的客观题选项既涉及对全文内容和中心的整体 把握,又注重对每一局部或段落甚至是句子的内容、技巧、语言特 点的考查,看似简单,却需要考生具备较好的阅读能力。命题采用 四选一的方式,主要在主旨和情感内容的理解分析、表达技巧和语 言特色等方面设误。抓住选项特征,注重解题关键,才能突破客观 选择题。
步骤 选项
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
⑲……这名男婴也就是石金龙的父亲石来发。丢下孩子,
曾志就随着部队,告别了井冈山。
D ⑳……身居广州市市委书记的曾志才终于得以母子相见。
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民
了。……就让他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直到老死井冈山。
第三步:细读文本作比较 “别以为儿子找到当市委书记的母亲,就再也不用当农民了…… 直到老死井冈山。”对应选项“内容①——写什么”。“就让他 重新回到井冈山当农民”对应选项“内容②——写什么”。选项 正确。
☞ 掌握核心知识
分析选项常见设误类型
设误类型
选项示例
内容 设误
(2020·全国卷Ⅲ,T7-C)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 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 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误例分析 “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 全了‘我’的文学创作”分析错误。由原文最后一段“在锻钢打 铁的同时,也锻造了自己,改变了人生,甚至成全了我的文学创 作”可知,作者在锻钢打铁的过程中、在朴实的劳动中成就了自 己,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作者文章的文体风格是在自己的 生活经历中形成的,不是在本文中“有意”形成的。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2新高考模式下的文学性阅读专题1考题研析第4讲立足命题热点全解形象类
小说人物角色 主要人物。
人物主次 次要人物。
角色解读 故事情节的中心。
与主角发生同一或相对立
的关联。
角度
小说人物角色
角色解读
故事讲述者、观察者。第一人称叙述者。
事件旁观者。 情节事件(矛
当时在场,不影响故事走 向。
盾冲突)设置 冲突参与者。
冲突双方,有阶级冲突、性 格冲突。
情节推动者。
推动下文情节发展。
从描写角度 从老董坚定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恪守职业操守”的
匠人精神。
明角度
找对应
小说后半部分写老董反复试验,从不气馁,终于染
从情节角度 出蓝绢,完成了修复任务的情节,体现出老董精益
求精的匠人精神。
[组织答案]
[答案] 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 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 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③修书精益求 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角度 结构
小说人物角色 线索级人物。
角色解读 贯穿全篇,事件处处为他所
知。
人物关系
与主人公有相同或不同之处, 主要人物的陪衬者。
可正衬可反衬。 对众多人物穿针引线 联系人物,使各方因他而“相
的联系者。
遇”。
情感(主题) 情感抒发者、觉悟者。表现主旨。
(二)分析命题角度
类型
考查主 要人物 在小说 中的作 用
①衬托主要人物 ②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次要人物“我”―→线陪索衬人人物物←―③ ④同 贯主 串要 全人 文物,一充起当揭线示索主题 ⑤推动情节发展
(三)物象作用
完胜物象作用题“4 角度”
☞规范答题思路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2新高考模式下的文学性阅读专题4考题研析第2讲戏剧人物形象与戏剧主题课
请简要分析娜拉的形象特点。(6 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把握人物
娜拉在丈夫眼中只是“私有财产”,没有独立的人格 的身份特
和尊严,只是一个玩物,一切由丈夫摆布和决定。 征
“你不受我拘束,我也不受你拘束。双方都有绝对的 揣摩人物
巡警 您贵姓? 男客 (不客气地)我姓吴。 巡警 (把头点了一点)喔。府上是? 男客 府上?我没有府上。 女客 (做起受了委屈的太太来)啊,你是拿定主意不要家了,是 不是?
巡警 (注意到插嘴的人,向男客人)这位……贵姓是? 男客 (答不出,看了女客人一眼,女客也正在代他为难,他只 好做起依旧赌气的丈夫来)我不知道。你问她自己好了。 巡警 (真的问她自己)您贵姓? 女客 (很高兴地)我?我……也姓吴。 巡警 喔,您也姓吴。 女客 是的。
老妈 不要糊涂吧,刚才这位太太还没来,我们怎么会知道? 如果这位太太早来这里,还可以省了我在雨地里走一趟呢。
女客 对你不住。这实在不能怪我,五点钟的车子,六点半钟 才到这里。
老妈 请您不要多心。我不过是说他太不懂事。
巡警 这话可得要说明白了,太太要我到这边来,是说这位先 生租了三间房子,要一个人在这边住。这屋里住的都是堂客,他先 生一个人在这边住,很不方便,是那么个意思。现在这位先生的太 太既是来了,这事就好办。如果太太是和先生在这边同住,那就没 有我的事,如果太太不在这边住,这件事还得……
女客 就说我们吵了嘴,你是逃出来的,不愿意给人知道…… 男客 (听到巡警已经走到门外,急忙地点了一点头,教她不要 再讲话)嘘!
(男客人坐在方桌边,装作生气的样子。女客人坐在茶几旁边。 后门由外推开,走进一个巡警。手里提了一个风灯,后面跟了老妈 和房东太太。她们看见房里来了一个女人,非常的惊讶。房里来的 这个女人,见她们来了,起了一回身,向她们行了一个很谦和的礼。 巡警将风灯放在桌上,与那位生气的先生行了一个礼。)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2新高考模式下的文学性阅读专题2读文指导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课件-2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2 新高考模式下的文学性阅读 专题2 读文指导 读懂文本才能准确 答题课件-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2新高考模式下的文学性阅读专题2读文指导读懂文本才
能准确答题课件
1
板块二 新高考模式下的文学性阅 读 专题二 文学性阅读——散文阅读
读文指导 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
开头
开门见山,直 接点题;或借 助“由头”, 巧妙引入,含 蓄委婉。
总体结构
行文模式
局部结构 行文模式
起承转合,行文自然流
畅。
结尾点题,深
形散
逻辑 总分、并列、层进、对 结构 比,结构多样。
结尾
化主旨,或以 景结篇,意境
事件、情感与哲理相互
深远。
生发,由事及情及理。
总体结构
行文模式
局部结构 行文模式
(2)文章以“仁者人也”来承接并形容进城的“仪式感”,是借 儒家经典语句来观照城的规划与人的活动,凸显建水保有传统的人 文气息。
[提示] 第 1 题 B 项需要结合该分析点分析。 (3)文章引用诗句“深巷明朝卖杏花”,是由街头所见引起的诗 意联想,意在转向描写建水女子的“结实、健康、天真”。
咯吱地推开安装着铜质狮头门环的双开核桃木大门,抬脚跨过门槛,
绕过照壁,经过几秒钟的黑暗,忽然光明大放,回到了曾祖父建造
的花香鸟语、阳光灿烂的天井。从供销社退休已经三十年的祖母正
躺在一把支在天井中央的红木躺椅上,借着一棵百年香樟树的荫庇
瞌睡呢。
【注】 建水:县名,在云南省,旧称临安。
(有删改)
第一步:落实“写什么”——明确散文所写内容 1.抓标题 建水,古称临安,作者以“建水记”为题,试图在古代文化和 现代汉语之间搭建一座桥梁,生动呈现出云南古城建水的过去、当 下和未来,引导人们走进一座城市,感知城市温度,品味美好生活。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2新高考模式下的文学性阅读专题1读文指导读懂文本才能准确答题课件-2
②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但被他婉言谢绝,写出了老董淡泊名 利的高贵品格。
2.了解人物形象 (1)老董:这篇小说讲述的是古籍修复师老董千辛万苦寻找修复 材料,尝试用书皮染色的方法修复古籍,最终取得成功的故事。小 说塑造了一位修书匠老董的形象,他敢于叫板权威,热爱自己的事 业,对修书工作精益求精,传达出一个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守。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 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 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 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 “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 将它试出来。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 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 好哦~
3.分析环境描写 明确小说所写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特点,了解小说环境描 写的作用,注意理解环境与人物的关系,发掘其深刻的思想意义。 第二步:紧抓“怎样写”——把握小说艺术特色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有删改)
第一步:落实“写什么”——明确小说所写内容 1.梳理小说情节 (1)小说的开端部分主要叙述修书匠老董叫板古籍修复专家的情 形。 ①开头以“父亲”接到小龙的电话巧妙引出修书匠老董。 ②小说借小龙之口再现老董叫板专家的过程,强调老董不畏权 威、敢于担责的精神。 [提示] 第 1 题 A 项需要结合该分析点分析。
(二)高考小说的特点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2新高考模式下的文学性阅读专题1教材链接依托教材才能洞悉考点课件-2
9.(情节作用题)小说把祥林嫂的死放在前面叙述,后面回意?请结合全文谈谈 你的看法。(6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①《祝福》先写故事的结局——祥林嫂的死,而后按时间 顺序描写祥林嫂一生悲惨的遭遇。这是倒叙的方法,避免了平铺直叙, 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②具体地说,这种倒叙方法的作用,是让读者 从故事的结局里,强烈地预感到:祥林嫂在年终祝福时死去,必然有悲 惨的经历。③同时,引导读者急于了解,祥林嫂是怎样死的?怎样沦为 乞丐的?为什么要向“我”提出一连串关于有无魂灵、地狱,一家人死 后能否见面的问题?她的死与鲁四老爷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鲁四老爷 要骂她“谬种”?④这样,既提供了故事线索,给读者造成悬念,又营 造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突出地表现了主题思想。
A.本文记叙了旧中国一个底层劳动妇女祥林嫂在封建思想毒害 之下悲惨的一生。从文章的内容看,作者是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 线索结构全文的。
B.这篇小说语言简练而又传神,作者善用白描手法,通过描写 祥林嫂的眼睛,向读者展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反映了祥林嫂是 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逼到绝境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①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密切 联系。同时,祥林嫂是在祝福中死去的,题为“祝福”就是用祝福 的热闹繁忙来反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另外,祝福是一种封建习俗。 在旧社会,劳动人民无福可祝,无福可言,而祥林嫂正是因为这祝 福被逼上绝境的。可见,小说取名为“祝福”具有深刻含义。②鲁 迅先生用“祝福”做标题,就把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鲜明地摆在读 者面前,形成了强烈对比,在表达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命运 的悲剧性。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2新高考模式下的文学性阅读专题2教材链接依托教材才能洞悉考点课件-2
7.(行文思路题)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秋花、秋槐、 秋蝉、秋雨、秋果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作者在描述上述秋景时, 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6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作者在描述秋景时,是无序的,这正是散文形散特点的 体现。作者所写的这些秋景在文中的位置并不是必然的,但是我们 读起来却觉得很自然,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这是因为这些景物都 具有了“清、静、悲凉”的共同点,作者正是以“清、静、悲凉” 这些景物的共同点把这些景物组织在一起的,这就是文章不散的 “神”。
1 2 3 4 5 6 7 8 9 10
5.(表达技巧题)第 5 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北国 的秋蝉“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的意图是什么?(6 分)
[答案] ①用南国秋天的蝉鸣反衬北国秋蝉啼唱的特点,用北国 的蟋蟀、耗子类比北国秋蝉之多。②“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 家虫”表现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向往、眷恋之情。
1 2 3 4 5 6 7 8 9 10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息一 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 好哦~
6.(句子含意题)“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作者 为什么这样说?(6 分)
[答案] 在封建的专制统治下,中国的文人被压抑、被摧残、失 意潦倒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到了人生的秋天,仍然功业无成, 声名无望,面对硕果累累、北风萧索的秋天,就难免发出“人生如 梦”的悲凉感叹。
1 2 3 4 5 6 7 8 9 10
10.(意蕴探究题)关于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两种说法:有人 认为是悲秋,也有人认为是颂秋。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6 分)
2022版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第2讲曲折与幽微余音绕梁处__故事情节学案
第2讲曲折与幽微,余音绕梁处——故事情节情节是小说的核心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情节是小说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
有的小说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前者多为对故事背景的交代,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后者多为对故事或人物的后续交代。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三种:情节概括题、情节作用题、情节手法题。
由近三年的考卷可以看出,情节作用分析题和情节手法鉴赏题是考查的热点,并且二者常综合在一起考查。
题型一情节概括题一、命题角度情节概括答题“三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直接考查型还是间接考查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厘清层次结构。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
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提炼组合,规范概括。
情节概括全解“四妙招”(1)结构连贯法。
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2)场面连贯法。
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3)线索连贯法。
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
抓住线索,勾画关联线索的词句,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内容。
(4)细节连贯法。
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动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微纪元(节选)刘慈欣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
人类发射了一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100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飞船航行了23年时间,由于速度接近光速,地球时间已过去了两万五千年。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板块3 新高考模式下的古诗文阅读 专题1 考题研析 文言基础篇 第2
第2讲文言虚词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文言文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代词、副词等。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这18个文言虚词是高考的考查范围。
考查这些虚词,不是要求考生死板地记忆,而是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其不同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就能正确答题。
另外,考生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辨析常见的文言虚词(一)“以”字用法辨析1.怎样辨析“以”的连词、介词用法(1)替换法:除去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凡是能用“而”替换的就是连词,否则就是介词。
(2)搭配法: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若后面是分句,它就是连词;若后面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它就是介词。
1.说出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1)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2)不赂者以.赂者丧( )(3)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4)秦亦不以.城予赵( )(5)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答案](1)连词,来(2)介词,因为(3)连词,因为(4)介词,把(5)介词,因为2.怎样辨析“以”作“因为”讲时的连词性与介词性“以”作“因为”讲时,有连词性和介词性。
区分这两种词性的主要方法是看“以”后面带的是词、短语还是句子。
“以”后是名词或短语,作“以”的宾语,则是介词;“以”后是个句子,则是连词。
(1)“以”意义为“因为”,用法是“介词”的例子:①洎牧以谗诛(《六国论》):“以谗”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诛”的状语。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以之”构成介宾短语,作谓语“兴”的状语。
提示:“以”用法是“介词”时,一定要仔细分析该句的成分,找出主干(主谓宾),再确认“以”字构成的短语是否作状语。
(2)“以”意义为“因为”,用法是“连词”的例子: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以”字与“是”字构成“因此”的倒装,关乎整个句子,表示“结果”,与上面的句子构成因果关系的复句。
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板块2新高考模式下的文学性阅读专题1考题研析第3讲培养整体意识完胜环境类题
01
一、环境特点概括题
掌握核心知识 落实关键能力 规范答题思路
环境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特定空间,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环境特点概括(分析)也就分为自然环境特点概括(分析)和社会环 境特点概括(分析)两类。
☞掌握核心知识
(一)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二)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审题定向
(1)(2018·江苏卷)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 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 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 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 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 “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 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 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 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 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 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02
二、环境描写作用题
掌握核心知识 落实关键能力 规范答题思路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看似无心之笔却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 的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映射或暗示 主旨。它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备受高考命题者的 青睐。当然,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不同的。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 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 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 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 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答案]
[答案] ①先行者着陆之前,已经知道地球灾难的发生,一方面 心存侥幸,一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心情复杂纠结;② 着陆后亲身感受到地球的荒凉,自认是宇宙间最后一个人类,巨大 的孤独感和绝望使他濒临崩溃;③意识到画面有可能并非虚拟,感 到震撼,重新燃起了希望。
【温馨提示】 解答这类题要注意:①审读题干,明确命题意 图。如本题题干要求“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实质是从“先行者”的角度概括哪些情节引起了其情感怎样的变 化。②抓住时间线索,避免遗漏要点。如本题要按照着陆前、着陆 后、最后三个时间点来整理答案,避免遗漏。
02
二、情节手法题
掌握核心知识 落实关键能力 规范答题思路
“情节手法”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 运用的各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 节叙述手法指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叙 述方式;情节结构手法是指作者在安排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过 程中运用的线索串联、悬念设置、伏笔照应等技巧。
这时,飞船收到了从地面发来的一束视频信号,显示在屏幕上。 先行者看到了一个城市的图像:先看到如林的细长的高楼群, 镜头降下去,出现了一个广场,广场上一片人海,所有的人都在仰 望天空。镜头最后停在广场正中的平台上,那儿站着一个漂亮姑娘, 好像只有十几岁。她在屏幕上冲着先行者挥手,娇滴滴地喊:“喂, 我们看到你了!你是先行者?”
第二人称 拉近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
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的见闻和感受的约束,相对自由。
第三人称 它可以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
(全知视角) 可以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情;可以
使事件显得客观。
2.叙述方式
类别
表达效果(作用)
顺叙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先行者打开面罩,一股寒气扑面而来,空气很稀薄,但能维持 人的呼吸。气温在摄氏零下 40 度左右。天空呈一种大灾难前黎明或 黄昏时的深蓝色。脚下是刚凝结了两千年左右的大地,到处可见岩 浆流动的波纹形状,地面虽已开始风化,仍然很硬,土壤很难见到。 这片带波纹的大地伸向天边,其间有一些小小的丘陵。
先行者看到了信息波的发射源。一个镶在岩石中的透明半球护 面,直径大约有一米,下面似乎扣着一片很复杂的结构。他注意到 远处还有几个这样的透明半球,像地面上的几个大水泡,反射着阳 光。
01
一、情节概括题
掌握核心知识 落实关键能力 规范答题思路
“情节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 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对这一考点考查的试题往往立足全文 设题,考查对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概括。
☞掌握核心知识
(一)情节构成 情节是小说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过程,一般由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有的小说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 有尾声,前者多为对故事背景的交代,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后 者多为对故事或人物的后续交代。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
对比 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作用一般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
出主题。
类别
表达效果(作用)
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
衬托 和反衬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
突出,主题更鲜明。
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
伟大的宏纪元, 美丽的宏纪元, 你是烈火中消逝的梦…… 人海沸腾起来,所有人都大声合唱:“宏纪元,宏纪元……” 先行者实在受不了了,他把声音和图像一起关掉。但过了一会 儿,当感觉到着陆舱接触地面的震动时,他产生了一个幻觉:也许 真的降落在一个高空看不清楚的城市了?他走出着陆舱,站在那一 望无际的黑色荒原上时,幻觉消失,失望使他浑身冰冷。
倒叙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
插叙 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插叙的内容是
基本事件之外的,去掉它,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类别
表达效果(作用)
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
补叙 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
2.欧·亨利式: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 都出人意料,但回扣前面的情节,一切又都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 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3.双线结构:有明、暗或主、副两条线索。小说明线所叙述的 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暗线能够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揭示各种矛 盾或问题的焦点,使故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设置副线则能够扩大 作品容量,使人物形象形成比衬,反映主题也更加深刻。
(二)情节结构安排 情节结构安排除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的 基本模式外,还有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模式: 1.摇摆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式。大多数小说情 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 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 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魂的魅力。
(1)(2016·江苏卷)第④段中会明为什么逢 题干中往往有“概
人就问何时开火?请简要概括。(《会明》) 括”“梳理”等作答动
(2)(2013·重庆卷)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 词和“情节”“脉络”
理文章的基本情节。(《枪口下的人格》) 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题干示例 间接考查型:
审题定向 “间接考查型”要求概
先行者又打开了画面,虚拟世界中,那个小骗子仍在忘情地唱 着。广场上所有的人都在欢呼。
先行者麻木地站着,深蓝色的苍穹中,明亮的太阳和晶莹的星 星在闪耀,整个宇宙围绕着他——最后一个人类。
孤独像雪崩一样埋住了他,他蹲下来捂住脸抽泣起来。 歌声戛然而止,虚拟画面中的所有人都关切地看着他,那姑娘 嫣然一笑。 “您对人类就这么没信心吗?” 这话中有一种东西使先行者浑身一震,他真的感觉到了什么, 站起身来。他走近那个透明的半球,俯身向里面看。
4.“延迟”式: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设置障碍,又不 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在这种捉迷藏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 体现了小说的结构张力。
5.抑扬式:情节本欲“扬”,却先从“抑”着笔,最后笔锋突 转,归在“扬”。或者相反。
(三)分析命题角度
题干示例 直接考查型:
审题定向 “直接考查型”题目的
第二步:寻找线索,厘清结构 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概括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也应 依照时间这一线索。
第三步:紧扣事件,抓住场面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
“先行者闭起双眼默祷着,过了很长时间,才强迫自
己睁开双眼”“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由此可知先 着陆前
行者已经知道地球发生了灾难,一方面心存侥幸,一
那个城市不是虚拟的,它就像两万五千年前人类的城市一样真 实,它就在这个一米直径的半球形透明玻璃罩中。
人类还在,文明还在。 “前辈,微纪元欢迎您!”
(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者的心理变化过程。(6 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清题意,明确方向 此题是小说情节的“间接考查型”,表面是“分析文中先行者 的心理变化过程”,实质是从“先行者”的角度概括哪些情节引起 了其情感怎样的变化。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 1] (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微纪元(节选) 刘慈欣
先行者知道,他现在是全宇宙中唯一的一个人了。 那事已经发生过了。
其实,在他启程时人类已经知道那事要发生了。人类发射了一 艘恒星际飞船,在周围 100 光年以内寻找带有可移民行星的恒星。 宇航员被称为先行者。
“那么,现在还有人活着吗?”先行者问。 “您这样的人吗?”姑娘天真地反问。 “当然是我这样的真人,不是你这样的虚拟人。” 姑娘两只小手在胸前绞着,“您是最后一个这样的人了,如果不 克隆的话……呜呜……”姑娘捂着脸哭起来。 先行者的心如沉海底。
“您怎么不问我是谁呢?”姑娘抬头仰望着他,又恢复了那副 天真神色,好像转眼就忘了刚才的悲伤。
铺垫 的人物或事物。运用铺垫手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
主旨。
类别
表达效果(作用)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
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 突转
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类别 道具 设置
表达效果(作用) 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在小说中有时会安排一些不起眼的
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常称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条理清晰,便于了解事 平叙
情的来龙去脉。
(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安排技巧)
类别
表达效果(作用)
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
悬念 时候再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
要作用是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指对写作对象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
(1)(2018·全国卷Ⅲ)请简要分析文中先行 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
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微纪元(节选)》] 变化、情感变化等。这类
(2)(2015·安徽卷)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 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情节
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蓑 梳理题,只是答题方向不
衣》)
同。
☞落实关键能力 准解情节概括题“4 妙招”
在旅途的最后几年,先行者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虚拟现实的游戏 中度过的。在游戏里,计算机接收玩者的大脑信号,构筑一个三维 画面,画面中的人和物还可根据玩者的思想做出有限的互动。先行 者曾在寂寞中构筑过从家庭到王国的无数个虚拟世界,所以现在他 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幅这样的画面,可能来自大灾难前遗留下来的某 种自动装置。
方面又深知连侥幸也不过是幻想,十分纠结痛苦。
思考角度
文中对应的答案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