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灾害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

合集下载

我国旱情旱灾情势变化及分布特征

我国旱情旱灾情势变化及分布特征

我国旱情旱灾情势变化及分布特征顾颖;倪深海;林锦;戴星;刘静楠【摘要】在对1949-2008年县区以上的旱情旱灾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近60年来旱情旱灾情现状及变化情势从特大干旱、农村饮水、农业干旱、城市缺水、生态环境和旱灾损失等不同的角度,对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影响程度、发生范围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得出了干旱灾害在发生频次、严重程度和发生范围方面都呈现增加的态势,干旱不仅对农业,而且对工业生产以及江河、湖泊、湿地等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干旱灾害的影响已经波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领域,未来发生特大干旱的概率增加的结论.【期刊名称】《中国水利》【年(卷),期】2011(000)013【总页数】4页(P27-30)【关键词】干旱频次;严重程度;特大干旱【作者】顾颖;倪深海;林锦;戴星;刘静楠【作者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南京;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29,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南京;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29,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南京;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29,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南京;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29,南京;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210029,南京;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10029,南京【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9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南部,季风气候明显,特殊的自然地理和亚洲季风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国是一个干旱灾害频发的国家。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60多年来干旱灾害在发生频次、严重程度和发生范围方面都呈现增加的态势,对旱情旱灾情势变化趋势必须给予重视。

一、重大干旱发生频次增加,不容忽视1949年以来,我国政府开展了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我国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和供水保障体系,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但水旱灾害问题始终是我国的心腹之患。

关于加快水利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水利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快水利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水利经济稳步上升的措施,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结合国家的宏观政策和水利的形势制定合理的发展体系。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兴水利、除水害,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这就要求相关管理机构加大兴修水利工程,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并且加快对其改革措施,在发展中总结经验的同时,必须开拓创新,为我国的水利发展建设,制定更加优良的政策。

关键词:水利经济;发展;思考目前,政府非常注重我国水利的兴修,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补贴资金的投入。

加快水利发展,要求我们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纵观这几年全世界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来看,其造成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是非常惨重的,尤其是在我国的乡村,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所以要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

这也是老百姓基本的生活保障。

一、水价政策策略通过对我国水利现状的分析,我国的节水型社会的本质体现出来的特点是: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管理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导向作用,逐步建立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以便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这也是我国未来对于水利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

但是我国的水利经济自行的发展体制还不够完善,对于水价的控制,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给予正确的引导和规范社会用水活动。

1.供水价值在数学计算中,其供水价值的函数表示为:w=c+v+m。

式中:w指的是供水价值:c表示的是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也称物化劳动:vl表示的是生活资料消费费用,通俗的也称为活劳动。

m表示的是价值的增值部分,也称新创造的价值。

掌握供水价值的函数公式,是在理论上发展水利建设的理论基础。

2.供水价格在供水的方面来说,供水的价值决定供水的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我们根据相关的理论可以推断出,水的价格是又水的生产成本和水德平均利润组成。

在降水的正常年份的研究中,供水单位的成本相对固定,人员、投入、管理变化不大:但在降水的偏丰、偏枯的年份里,成本变化的幅度较大。

江苏旱涝灾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及承灾系统分析

江苏旱涝灾害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及承灾系统分析

匿5 0 0

年份 图 1 1 9 年以来江苏早 涝受灾和成灾面积变化 0 9
经济所造成的直接损失进行分析 , 并对其产生的影
响进 行分 析 。 2 旱涝 造成 的农业 经济 损失分 析 2 1 旱 涝造成 的 直接 经济损 失的计 算方 法 .
水旱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主要是农业生产上的损
南早北涝
1 5 1 6 1 6 1 7 、9 9、 9 3、 9 6 1 9 2 0 2 0 9 4、9 3、9 5、 9 1 1 7 1 8 1 8 、 9 o、 0 0,0 3
收稿 日 : 0 — 2 2 期 2 5 1—6 0 基金 项 目: 苏 省 高 校 自 然 科 学 研 究 计 划 基 金 ( 号 : 江 编 0 KB 70 4 ; 3 J 10 1 ) 淮阴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基金 ( 编号 :5 S N 6 ) 0 H Q 01 。 作者简介 : 叶正伟 ( 9 3 , , 17 一) 男 安徽黄 山人 , 硕士 , 师, 讲 主要从 事 农业 自 灾害与农业经济方面的研究 工作。T l( 57 7 6 39 然 e: 0 1 ) 0 3 8 ;
经济的影响态势。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江苏农业旱涝承灾 系统能力进行 了分 析 , 并提 出了基于江苏农 业经 济系统的旱涝灾害减灾对策 。 关键词 : 旱涝 灾害 ; 农业经济 ;承灾 系统 ;江苏 中图分类号 :¥2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2—10 (0 6 0 0 0 0 10 3 2 2 0 )4— 05- 3
失, 因此 , 本文首先采用如下模型计算农业 自然灾害
的直接经济损失, : 即 不同成灾度系数所对应成灾面 积的总和 , 乘以扣除总成灾面积后的单位播种面积

经济社会与水旱灾害

经济社会与水旱灾害
பைடு நூலகம்
区等 ,至 19 年草创 了由工程措 施和非工程措施 湖滞洪 区联合运用可防御花园口站 200立方米每 98 20
组成 的防洪体系。19 9 8年 长江 、松 花 江大水 后 ,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 和决策 ,加
强了大江 大河 防洪 能力 的建设 。19 9 8年 至 20 04
御 13 年型洪水 能力 ,南系河流 主要河段基本具 99 备 了防御 16 93年型洪水能力。
松花江、辽河 、珠江、太湖流域也基本具备了
亩耕地面积 中,有效灌溉面积仅 23 .9亿亩 占耕
地面积 的 1. % ,灌溉机 电井不足 1 63 0眼。全年粮
食 总产 11 亿 吨,平均亩产仅 6 公斤 。 .3 8 新 中国成立 以来 ,党和政府把发展农 田水利事
建国以来 , 黄河 中下游堤防经过 四次 大规模 的
加高加固 , 修建了三门峡、 陆浑 、 、 故县 小浪底等 四座 水库 , 开辟 了东平 湖等 蓄滞洪 区, 形成 了“ 拦下 上
排、 两岸分滞 ” 的防洪工 程体 系 , 防洪 能力大 大提 高。在不考虑水库拦 蓄及 分滞洪 区运用 的情况下 ,
维普资讯
中国防汛抗旱 20 06年第 1 (06 3月 ) 期 20 年
经济社会与水 旱灾害
鄂竞平 ( 国家防总秘 书长 、水利部副部长 )
( 0 5年 1 20 2月 2 日) 7
经济社会与水旱灾害关系密切 。经济社会愈发 展要求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愈高,若水旱灾害的防
人 口53 亿人 ,保护耕地 6 5 亿亩。建成各类水 .l .8 库 8 10 ,总库容 达 5 5 56 座 68亿立方米 ,其 中大型 水库 40座 ,总库容 4 4 6 17亿立方米 ,防洪库容近 10 亿立方米。评价表 明,当前 大江大河 主要河 00

做好防汛防旱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做好防汛防旱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 ) 实防汛防旱各项责任制 。 二 落
防汛工作 人命关天 , 关键在于责任制 的落 实。我省从上世纪 8 0年代开始 实施 以行 政首 长 负责制 为 中心 的各 项 防汛责任制 以来 , 项责任制度不 各 断趋于完善。一是认真落实行政首长
之下 , 还容易遭受 台风 、 高潮 的袭击 。 江苏 又处 于南北气 候过渡带 , 降雨 时 空分布不均。特殊的地理位置 和气候 特点 , 决定 了江苏是一个 水旱灾害发 生几率较高 的省份 , 防汛 防旱工作在
建设进 程 中 , 我省从 预 案编制 、 责任 制建设 、 依法 防洪等 方 面着手 , 逐个 建立 完善防汛防旱 预案体系 、 责任制 体 系和法律法规体 系 , 防汛防旱工 为 作提供 了强有力 的制度保障 。
( ) 续 编 制 完善 各 类 防 灾 预 一 陆
急措施提供 了科学依据 。
江苏 经济社 会发 展 中 占有 特殊 重要
的地位 , 直接关 系到全省经 济社会健 康持续发展和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 。 改革 开放 3 0年来 ,江苏历届 省 委、 省政府带领全省 人民坚持不懈 与 洪涝灾 害作 斗争 , 先后 战胜 了 7个 洪 涝年 、0个旱涝 交替年 、 干旱年 , 1 9个 减免 灾效 益达 2 4 77多亿 元 。特别是 进入本世 纪以来 , 省又相继战胜 了 我

3 0年来 , 在加强 防汛 防旱规范化
害 时各 级各部 门及 时有 序地组 织 应
20 0 8年 第 1 2期
江 苏水 利
抓 紧建设 。 目前 已完成了淮河 、 沂沭 泗 水系和长江 、 秦淮河水 系洪水预报 调度 、 地理信息 、 汛情监视 、 水雨情查 业、 农业 、 运 、 态等 全 面抗 旱转 航 生 变 。2 0 0 6年 6月上中旬 , 连云港市降 水持续偏少 , 加上正值农业 用水 集中

水旱灾害调研报告

水旱灾害调研报告

水旱灾害调研报告水旱灾害调研报告一、引言水旱灾害是指由气候异常、降雨不足或水资源管理不当等原因引起的严重干旱现象,给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水旱灾害的成因、影响和应对措施,为有效预防和减轻水旱灾害的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走访了受灾较为严重的农村地区,并与当地农民进行了深入交流,以了解他们在水旱灾害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需要。

同时,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来自各个层面的信息,包括农田灌溉情况、水资源利用率及各地政府相关应对措施等。

三、调研结果1. 水旱灾害的成因通过调研发现,水旱灾害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气候异常。

气候变化导致了气温升高和降雨不均衡现象,使得某些地区秋雨不足,导致水资源严重缺乏。

(2)水资源管理不当。

一些地方存在水资源浪费、滥用的问题,没有科学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水资源,导致无法应对干旱和水旱灾害。

2. 水旱灾害的影响水旱灾害对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1)农业:水旱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严重危害农民的生活和收入。

(2)生态环境:干旱和缺水使得植被枯萎,土壤退化,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3)社会经济:水旱灾害造成农村地区经济困难,增加就业压力,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对当地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 应对措施针对水旱灾害,我们调研了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

(1)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推行科学合理的水资源配置和政策措施。

(2)加强干旱监测和预警体系,提高对干旱的预测能力和预警准确性。

(3)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的灌溉水利用率和抗旱能力。

(4)加大科技创新和应急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水旱灾害的应对能力。

四、结论水旱灾害是当前面临的严重问题,对于农业、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都有深远影响。

为了减轻水旱灾害的损失,我们应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

同时,应加强干旱监测和预警体系的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我国自然灾害现状及对策

我国自然灾害现状及对策

我国自然灾害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报告:一、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状况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

据统计,我国旱灾占57%,水灾占30%,风雹灾占8%,霜冻灾占5%。

建国以来,平均每3.0~3.5年出现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

2006年的夏季,洪涝、干旱袭击我国大部分地区。

福建等沿海地区先后遭受7次较大规模洪涝、台风灾害的袭击;西南的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和四川省东部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局部地区遭受了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也发生了严重的灾情,这是自2001年以来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一年。

2007年夏,洪涝灾害又一次无情的袭击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河南等24个省市。

洪涝灾害来势之凶猛,使许多城市和农村变成了一片沼泽,重庆市遭遇了115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暴雨灾害的袭击,主城区交通几乎瘫痪,多个县城进水受淹水利、电力、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毁坏严重。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资料分析表明,20世纪60~90年代,自然灾害对粮食的减产幅度多年平均为5%,棉花减产达20~30%,油料减产达15%左右。

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20世纪50年代的单位成灾面积损失值为2190元/公顷,60年代为3255元/公顷,70年代为5880元/公顷,80年代为12120元/公顷,40年翻了两番多。

建国50多年来,各种自然灾害导致粮食生产10次波动(其中有6次超常波动)。

而且,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为480亿元,60年代为570亿元,70年代为590亿元,80年代为690亿元;按1990年可比价格计算,90年代以后,年均已经超过1000亿元。

进入21世纪后,自然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明显加重,2001年因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942.2亿元;2002年为1637.2亿元;2003年为1884.2亿元;2004年为1602.3亿元;2005年为2042.1亿元;2006年截止8月份为1600亿元,六年平均达到1784.67亿元,2005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最高值。

水旱灾害对我国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水旱灾害对我国农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徐 乃 璋 , 白婉 如
( 国科 学 院 大 气物 理 研 究所 ,北 京 中 102 ) 0 09

要 :水 旱 灾 害 首 先 影 响 到 我 国农 业 生 产 。 粮 食 产 量 的 大 幅 减 产 还 会 波 及 到 整 个 国 民 经 济 及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的 下 降 。 究 自然 灾 害 不 仅 要 注 意 因 灾 损 失 的 自 然 因 素 , 时 要 联 系 造 成 灾 害 的 社 会 、 研 同 经 济 、^文 因素 等 诸 多方 面 进行 自与非 自然 因素 的综 台 分 析 。 关 键 词 :水 旱 灾 害 {农 业 生 产 ;社 会 经 济 影 响
中国 图 书 分类 号 : 4 2 ¥ 2 :¥ 2 43 文 章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 O 8 1 2 O ) 1 0 9 6 00 1 X( 0 2 0 — 0 1 0
我 国是 世 界 上 受 自然灾 害 影 响最 严 重 的 国 家 之 一 ,特 别 是 水 旱灾 害 给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尤 其 是 农 业 带 来 极 大 危 害 研 究 表 明 ,以 6 0年 代 初 为代 表 的 持 续 性 灾 年 ,其 影 响 最 为 严 重 。造成 粮 食 大 幅 减 产 并 波 及 国 民经 济 的 各 个 方 面 ,引起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的 普 遍 下 降 。进 入 7 0年 代 以后 出 现 的非 持 续 性 灾 年 ,影 响 面 较 小 ,灾 后 恢 复 也 较 侠 。 灾 害 损 失 的 大 小 ,一 方 面 与 自然 异 常 变 化 强 度 有 关 ,还 与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有关 。所 以 ,研 究 自然 灾 害 对 人 类 及 社 会 经 济 的 影 响 ,就 应 将 自然 变 异 过 程 与 社 会 经 济 活 动 的 相 互 作 用 融为~体 加 以考虑 。

水利经济现状与发展分析论文

水利经济现状与发展分析论文

水利经济现状与发展分析摘要:水利经济有着巨大的潜力,应该引起我们对它的重视,在未来几年它将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本文首先对我国的水利建设予以概括,进而提出了水利经济的现状,并对水利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求能够发挥出水利经济的应有作用。

关键词:水利;水利经济;发展规划abstract: water conservancy economy has great potential, and we take it seriously, will become the backbon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irst of china’s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summarize, put forward economy of irrigation works of irrigation works econom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be able to play the role of irrigation works economy.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水利经济现状1.1水利经济的发展背景我国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孕育了我国得天独厚的水资源,目前,我国的水资源位居全世界的第六位,拥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有必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水利建设不仅关系到防洪、供水、粮食安全,还关系到经济、生态甚至是国家的安全。

应该把水利建设放在一种战略性的高度来看待。

水利安全是水利建设发展的直接因素,更是水利经济的发展瓶颈。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安全状况越来越严峻。

近几年频繁发生水旱灾害,部分地区常常引发洪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水利对于全局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地位也越发凸出,发展水利的需求刻不容缓。

水旱灾害工作会议发言稿

水旱灾害工作会议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水旱灾害工作会议,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分析当前水旱灾害形势,部署下一步工作。

在此,我代表水利部门,就水旱灾害防治工作发表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水旱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水旱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危害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做好水旱灾害防治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我们要充分认识水旱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最高宗旨,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治工作。

二、分析当前水旱灾害形势当前,我国水旱灾害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水旱灾害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二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防灾减灾能力不足;三是社会经济发展与水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四是防灾减灾救灾意识不强,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当前水旱灾害形势,我们要清醒认识存在的问题,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治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部署(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1. 加快推进江河治理,提高防洪排涝能力。

重点加强江河堤防、水库、涵闸等水利基础设施的加固、改造和新建,确保江河防洪安全。

2. 完善水资源配置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加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优化水资源配置,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

3. 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

推进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防洪排涝等工程建设。

(二)强化水旱灾害监测预警1. 加强水旱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浅谈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浅谈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浅谈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水旱灾害的频发,水旱灾害的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

为防止发生洪水灾害,有关部门必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洪水风险评价,对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使管理机制、工程项目、防治措施等工作更加完善。

关键词:防汛抗旱;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引言: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我国的防洪抗旱、水旱灾害管理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某些地区受极端天气、河流、地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时常遭受洪水、干旱的侵袭,严重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在我国面临着水旱灾害频发的情况下,防汛抗旱和水旱灾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水旱灾害的发展状况水旱灾害的发生不仅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危害,对会社经济发展带来阻碍,我国每年在灾害方面遭受的经济损失巨大,为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迫切需要采取更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与办法手段,以减轻来自水旱灾害的危害。

从当前的水旱灾害发展趋势来看,洪水的影响范围非常大,全国有近65%的国土面临着严重的水灾;自90年代以来,我国洪涝灾害的可能性与发生灾害的频次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更容易发生较大洪水与伏旱灾害交替、急转或并存的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防灾治灾技术手段在防汛抗旱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保证防洪抗旱的同时,又对防洪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问题2.1应急管理不到位在目前的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管理等工作中,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应急管理。

洪涝灾害是一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成灾快、面积广、缓冲时间短,对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力度仍然不足,各种治理手段的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我国的水旱灾害防灾体系仍在逐步完善中,要适应当今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防汛抗旱的要求,同时在防灾减灾中起到应有的作用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水利工程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1水 利 工程对 经 济的 影响
的低 温水对农作物、 水生生物、 人类生活等产生危害: ( j [ ) 造
所 谓 水 利 工 程 就 是用 以控 制 和调 配 好 自然界 地 表 水 成农作物( 主要是水稻 ) 减产。②影 Ⅱ 向 水生生物( 主要是温 和 地 下水 , 用来达 到 除害兴 利 目的而修 建 的工程 。 而水 利 水鱼类 ) 的生长和繁殖。 ③ 不利于工作、 学习和娱乐。水利 工程 的修 建 大 大缓 解 了水 资 源在 空 间 上和 时 间上 分 布 不 工程 的建 设对水 质 产生 了一定 的影 响 , 一 方面水体 经 过 长
定 程 度 上 对 生 态 环 境 也 有影 响 , 因此 被人 们所 重视 , 因为 在 水 利 水 电
氧化 硫 5 9 5万吨 , 为节 能减排 做 出 了积 极 贡献。
工程 建 设 过 程 中 , 很 多时 候被 破 坏 的生态 环 境 使发 展 不 平衡 。 所以, 我 们在 衡 量 水 利工 程 成 败 的 时候 除 了 看重 技 术 外 , 更加 看重 的是 其 在建
水 利工程对环 境和经济的影响
王 晓 ( 辛集市防汛抗 旱服务中心)
摘要 : 我 国经 济 随 着 社 会 和 科 学 技术 的进 步发 展 很 快 , 致 使 水利 安 徽 省 , 以及 南 方 电网 的广东 省等 地 区 电力 供 应紧张 的局 工程 行 业 也 迅速 发 展 起来 , 其 中为 防 洪 、 发 电、 灌溉 和 航 运 等 方 面 都 发 面 。 截 至 2 0 1 2年 底 , 三 峡 电站 历 年 累 计 发 电 量 达 到 挥着 巨大 的社 会效 应 与 经济 效 应 , 对促 进我 国经 济 的 发展 有着 至 关 重 6 2 9 1 . 4亿 千瓦 时 , 相 当于减 排 二氧化 碳 4 . 9 6亿吨 , 减 排 二 要 的作 用 。 而水 利 水 电的发 展 , 除 了对我 国社 会经 济 发展 有影 响外 , 一

浅谈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浅谈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

水利科技 浅谈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王维维(安徽省茨淮新河工程管理局,安徽 蚌埠 233400)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旱涝灾害对我国经济影响巨大,这使得国家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并在新常态下不断提出新要求。

在各地实际防汛抗旱工作中,相关部门不断加强创新,完备制度建设,推陈出新,总结经验,在防汛抗旱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本文就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问题进行探讨,以期适应新常态下的防汛抗旱工作新局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社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

关键词:防汛抗旱;水旱灾害;风险管理我国由于深受季风气候影响,且土地广袤、河湖众多,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发生频繁,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损失,严重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因此需要提升危机意识,总结工作经验,以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和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从而尽可能降低损失。

1 防汛抗旱与水旱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旱涝灾害风险管理的用途在于水位相较于标准数值异常时,迅速采取应急预案,尽可能降低损失,保证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

由于旱涝灾害有广泛性、多样性、频发性且难以预见的特点,再加上近年来片面追求经济指标,忽视保护生态环境,使得气候异常,极端天气状况增多,旱涝灾害日益频繁,规模日益扩大,治理难度也逐级提升,需要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警觉。

为了而更好的保障正常生产生活和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需要提升工作效率,加强工作创新,完备制度建设,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充分发挥开展防汛抗旱和水旱灾害风险管理工作的预期效用。

2 新常态下防汛抗旱工作新要求国民经济与水旱灾害紧密联系,一方面国民经济得发展为更好更高水平的开展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国民经济越发展,城市化进程越加快,防汛抗旱的呼声会更加迫切,越会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以保持良好经济发展势头。

2.1 以人为本的国策对防汛抗旱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加强防汛抗旱工作符合以人为本国策的内核。

经济社会与水旱灾害

经济社会与水旱灾害

经 济 社会 与 水 旱 灾 害关 系 密切 。 经 济 社 会 愈 发 展 .对 水 旱 灾 害 的 防 御能 力 要求 就 愈 高 ,若 水 旱 灾 害 的 防御 能 力不 能 满 足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的 要 求 。水 旱 灾 害则 将 严 重 阻 碍 经 济
社会的发展。
新 中 国成 立 以后 。我 国对 大江 大
了三门峡 、 浑 、 县 、 浪底 等 4 陆 故 小
座 水 库 , 辟 了东 平 湖 等 蓄 滞洪 区 , 开
形 成 了 “ 拦 下 排 、 岸 分 滞 ” 防 上 两 的
河进行 了大规 模治 理 , 兴建水 库 、 治 整 河 道 、 固堤 防 , 辟 蓄 滞洪 区等 , 加 开 至 19 9 8年 草 创 了 由工 程 措 施 和 非 工 程 措 施 组 成 的防洪 体 系 。19 9 8年长 江 、 松 花 江 大水 后 , 中 央 、 务 院 作 出 党 国
是长 江 中下 游 3o 9 o多 k 干 流 堤 防 m
水 控制 工程 后 ,防洪 标 准可 达 到 10 0
年一遇 。 海 河 流 域 的 永 定 河 不 运 用 小 清 河 滞 洪 区 ,主要 河 段 防洪 标 准 为 5 0 年一 遇 ; 用蓄滞 洪 区 , 以 防御 1 0 运 可 0
新 中 国成 立 后 . 地 在 中小 河流 各
力 的 基 本 评 价 1 江 大河 主要 河 段 已基 本 具 备 . 大
防御 新 中 国 成立 以来 最 大 洪水 的
能 力
立 后 四次 大 规 模 的加 高加 固 .修 建
陆续兴 建 了 一些 堤 防 。 除城 市 堤 防 但 外 ,大 部分 堤 防标 准较 低 。据 评价 , 8 %的 中小 河 流 防 洪 标 准 为 5年 一 遇 ~ 0年一 遇 .中小 河流城 市段 2 的防洪 标 准相 对 高 一些 . 部分 达 到 大 了2 0年一 遇~ 0年一 遇的 防洪标 准 。 5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

农业水利工程概论水利建筑工程学院农业水利工程10级4班朱旭2010510203摘要: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

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

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

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由此看来,解决水的问题就是解决人类生存的关键问题,因此,我们大学生要充分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关键字:农业水利、发展、水资源、库尔勒、正文:一、对专业的认识1、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水利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知识,能在农业水利、水电。

水保灯部门从事水利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实验研究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是以水文学和水力学及工程力学为基础,研究利用灌溉排水工程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和改变区域水情分布,消除水旱灾害,科学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和改善生态环境服务的综合性学科。

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以及水危机的日益加剧,我国的农业水利工程学科已经由过去的以农业生产服务为中心内容,扩展到了城市供水、城市绿地灌溉、城市污水处理及防洪、城市喷泉设计、跨流域调水、水利现代化、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诸多领域。

由于水资源总量有限,城市和工业用水日益增加,它在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水危机中将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专业的开设原因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我国地处北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东南濒临太平洋,是世界上季风最为显著的国家之一。

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以及西高东低的地形决定了我国的气候具有夏秋湿润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东南沿海地区多雨、西北地区干旱的基本特点。

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

附件国家防总关于加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国水旱灾害频繁,经常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上世纪50年代初期就成立了中央防汛指挥部,地方各级政府也相继成立了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通过5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防汛抗旱工程体系不断完善、标准不断提高、功能不断健全,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各级防办”)的应急管理能力日益提高,有效应对了历次重大水旱灾害,尽最大努力降低了灾害损失,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防洪安全和用水安全保障。

进入21世纪以来,受全球性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水旱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日显突出,水旱灾害造成的损失总体呈上升趋势,防汛抗旱形势日趋严峻。

各级防办应急管理能力同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协调发展要求相比,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要求相比,同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相比,同灾害性天气频发多发形势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一是组织机构不健全。

尽管我国有防汛抗旱任务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都设置了防汛抗旱指挥机构,但作为防御水旱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乡镇一级却只有少数设置了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同时,作为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办事机构,各级防办负责防汛抗旱日常管理工作,履行的是政府行政管理职能,但全国大多数防办是事业编制,与所承担的职能不适应。

还有许多防办存在人员编制少、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问题。

二是预案体系不完善。

我国防汛抗旱预案体系初步形成,但仍存在体系不完整、种类不齐全、覆盖面不广、可操作性不强、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难以有效应对突发水旱灾害。

三是法规建设依然薄弱。

虽然已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等法律法规,但仍存在总体出台慢、不配套、覆盖面窄、修订不及时等问题。

论述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影响

论述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影响

论述历史时期的气候变迁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的影响作为人地关系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气候变迁影响到中国历史发展的诸多方面。

以农为本的中国,在气候变化面前显得格外脆弱。

人类的历史与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体,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当生产力水平低下时,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就越大,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也越大。

从新石器时代至清朝, 中国气候温暖期与寒冷期周期性变化的过程,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两种生态环境较量与整合的过程。

三四千年以来,中国气候发生数次转寒转暖交替变迁,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历史格局的演化和发展。

一、中国历史上气候的冷暖变化特征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充分说明10000—5000 年前,在北起黑龙江,南至长江流域以南,西至天山南北、云贵和西藏高原的广大范围内,都处在较今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之中。

这种温暖气候大致下延至公元前20 世纪的殷商时代。

根据竺可桢先生在《中国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的论述,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可表述如下:近四、五千年来,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三个温暖湿润期和三个寒冷干燥期。

第一个暖湿期为“仰韶暖期” (约公元前3000 年—公元前1000 年)。

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中华民族的祖先在这一时期创造了仰韶—龙山农业文化,诞生了灿烂的黄河流域文明。

第二个暖湿期为“秦汉暖期” (公元前770 年—公元初年)。

历时七百余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第三个暖湿期为“隋唐暖期”(公元600 年—公元1000 年)。

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风调雨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

与暖湿期相间隔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干冷期。

第一个干冷期为西周干冷期(公元前1000 年—公元前850 年)。

第二个干冷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初年—公元600 年),这个寒冷期在公元 4 世纪前半期达到极值。

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动乱岁月经历了这次寒冷期。

第三个干冷期在北宋初年至清末(公元1000 年—公元1900 年)。

经济社会与水旱灾害

经济社会与水旱灾害


对我 国水旱 灾 害防御 能力 的基本评 价
标准为 5 0年一遇 ;运用蓄滞洪区 ,可以防御 10年一遇洪 0
1 大江 大河 主要河段 已基本具备防御新 中 国成立 以来 .
最大洪水 的能力
水。 天津市 区达到 20 0 年一遇防洪标准。 总体上讲 , 从 海河流
域 北系河流具备 了防御 13 型洪水能 力 .南系河 流主要 9 9年 河段基本具备了防御 16 年 型洪水能力。 93 松花江 、 辽河 、 珠江 、 太湖流域也基本具备 了防御 新中国 成立以来最 大洪水 的能力。 2 中小河流具备防御一般洪水的能力 . 新 中国成立后 ,各地在中小河 流陆续兴建 了一些 堤防 , 但除城市堤 防外 , 大部分堤防标准较低 。 据评价 , 0 8 %的中小 河流防洪标 准为 5 年一遇~ 0年一遇 . 1 少量中小河流达到 1 0
可防御超过 15 94年量级的洪水 。
近几年在我 国登陆 台风 的风力 、 降雨强度 、 影响范 围和 持续 时间等项指标都位居新 中国成立 以来 的前几位 。 由于海
黄河 中下游 堤防经过新 中国成立后 四次大 规模 的加 高 加 固, 修建了三门峡 、 陆浑 、 故县、 小浪底等 4座水库 , 开辟 了 东平湖等 蓄滞洪 区, 形成 了“ 上拦 下排 、 两岸分滞 ” 的防洪工
大部分达到 了 2 0年一遇 ̄ 0 5 年一遇 的防洪标 准。 3 沿海重点地 区基本具备防御 1 级 台风 的能力 . 2 新 中国成立后 , 沿海地 区大力加强海 堤建设 。 防御 台风
暴潮的能力不 断增强 。我国重点海堤的设计标准一般为防御
大河 主要 河段 已基本具 备了防御新 中国成立以来最 大洪水
决策 。 加强了大江大河防洪 能力的建设 。至 20 0 4年年底 . 全 国累计建成江河堤 防 2 . k 77万 m,其 中达标堤防 95万 k . m。 保护人 口 53 亿人 ,保护耕地 40 .1 4 0万 h 。建成各类水库 mz 8 10座 , 56 总库容达 5 5 亿 m , 中大型水 库 40座 , 68 其 6 总库 容 44 17亿 m , 防洪 库容近 10 0 0亿 r3 n。评价表 明, 当前大江

安徽省水旱灾害风险管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安徽省水旱灾害风险管理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弱性 相关 的社会 和 生态 系统恢 复力 的定 性研 究取 得 相 当大 的进 展 , 些 理 论 成果 已经 得 到 国际社 会 的 一
肯定 , 并在综合 自 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中得到应用 。 对于灾害学的研究 , 已经从单纯 的 自然科学研究 转 向囊括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多学科 的综合研究 ; 从对 自然灾害本身 的研究转 向对 自然界物理系统
社会发展, …对 自 然灾害的风险管理还处于基础性研究 阶段 , 远没有建成建立在经济学 、 社会学 、 口 人
学、 环境学、 气象学和地质学等综合学科基础上 的科学 自然灾害预警系统 。随着经济增长 、 产业集 聚与
城市化导致的农村人 口向城市聚集 , 需要重点设防 自 然灾害侵袭 的城市不断增加, 这就需要我们在认识
作者简介 : 平( 98一) 男, 何 15 , 安徽庐 江人 , 经济学博 士 , 皖西学院 中国贫 困问题与扶 贫开发研 究所教授 .
11 4
维普资讯
与生态系统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关系的系统研究; 从研究如何与自 然灾害直接对抗以战胜自
载体是指该地 区范围内受到灾害打击的人员数量 、 财产总量和产 出能力 ; 减灾能力包括灾害预警体系 、 减灾工程设施 、 灾害保险和社会救援等应急系统的效能。从公式可以看 出, 自然灾害风险的大小 , 与致
灾能量和承灾载体是正相关关系 , 与减灾能力呈反 向关系。也就是说 , 口 人 增加与经济增长都将增加灾 害风险 , 而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减灾设施投入将减少灾害风险。
N v mb r2 o o e e 0 6
V0 . 0 No 6 13 .
第3 0卷 第 6期
安徽 省水 旱灾害风 险管理 与 经济发 展关 系研究

推进全面抗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推进全面抗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ma g me - na e nt
Ke r s ru h ssa c ;t r n fr c n my a d scey y wo d :d o g t r itn e wo t se ;e o o n o it e a
中图分类 号 : V 7 T 8
文献 标识 码 : B
生活 、 生产 、 态用 水分 配 、 旱 指挥 生 抗
决 策 、 急 动 员 、 量 调 度 等 方 面 主 应 水 要 依靠 行政 手段 来 指挥 和部 署 。实践 表明. 单纯 依 靠 行 政手 段 解 决水 量分 配 、 范 用 水 秩 序 、 施 经 济 补 偿 等 规 实 水事 问 题 的难 度 越 来越 大 . 切 需要 迫 从 以行 政 手段 为 主 向 行政 、法 律 、 经 济 、 技 等综 合手 段运 用 转变 。 科 四 是 生 态 抗 旱 仍 未 得 到 足 够 重
P o tn l r u d d o g t r ssa c s k y t c n m i n o i ld v l p e t/ h n u u r mo i g al o n r u h e it n e i e o e o o c a d s ca e eo m n /C e g F y n -a
维普资讯
防汛 与 抗 旱
推进全面抗旱 C ROS HARR ITEC N ESE A U W
是经济社会发展 的必然要 求
成 福 云
( 国家 防汛抗 旱 总指挥 部 办公 室) 摘 要 :0 6年春 季 严 重旱情 暴露 出 目前我 国的 抗旱 减 灾体 系建设 与经 济社会 发展 仍 不相 适应 .抗 旱 减 灾能 力 20 仍 然不足 。 只有 坚持 从 单一抗 旱 向全 面抗 旱转 变 , 才能 全 面提 高我 国抗 御水 旱 灾 害的能 力 。 具体 措施 包括 加 强抗 旱基 础设 施 建设 , 行 抗 旱预 案制 度 , 推 完善全 国抗 旱 信 息 系统 , 强生 态抗 旱 工作 , 立 抗旱 物 资储 备制 度 和抗 加 建 旱服 务组 织 , 快抗旱 立 法 , 加 积极推 进 洪水 管理 。 关键 词 : 抗旱 ; 个转 变 ; 两 经济社 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旱灾害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
应该说水旱灾害对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既有自然条件因素所致,也有经济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原因。

所以谈论水旱灾害对我们国家的影响,应该立足于我们的国家国情。

因为我们国家总体来讲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这些人
们觉得从事防汛抗旱工作既觉得光荣,同时感到责任的重大。

水火无情,在大洪水面前,怎么通过我们努力的工作,减轻群众灾害损失,保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的重要职责。

包括2003年淮河大水,是我亲身经历的。

网民们在看电视时也许注意到,有一个淮河王家坝分洪区运用的过程。

王家坝分洪区里面有几万人,在短时间内把群众安全的转移出来,是极不容易的。

分洪有时候是在晚上进行,光线不
好,那个时候我们感觉心理压力很大。

我们国家防洪有几种,一种就是洪水在河道里宣泄走,在河道两边加固堤防。

如这样不行,我们在河道里建水库,调节一下水,由突然暴涨,让它缓慢流下去。

如果这样还不行,我们要在河道外边开辟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就叫蓄滞洪区。

从整个河流防汛来讲是一个系统工程,蓄滞洪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蓄滞洪区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