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胆道系统的检查

合集下载

胆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胆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胆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常见的胆道疾病有胆囊或胆管结石,胆囊或胆管炎,胆道占位,胆道蛔虫病等。

首选的辅助检查是腹部彩超,彩超价格较低、无创,对结石的诊断准确性非常高,通过彩超可以明确结石的大小、位置、数量,可以了解胆囊和胆道的形态,有无水肿炎症,以及初步诊断胆道良恶性肿瘤,但胃肠道积气等对彩超的影响较大。

胆道疾病:胆道疾病指发生于胆道系统的疾病。

胆道系统起始于肝内的毛细胆管,逐步汇合为各级肝内胆管分支,至肝门部成为左、右肝管,最后在肝外汇总为肝总管。

胆囊经胆囊管与肝总管相连,自胆囊管与肝总管连接处以下即称为胆总管,其终末端有奥迪(Oddi)括约肌,胆总管与胰管汇合后,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

常见的胆道疾病包括结石、肿瘤、寄生虫病、先天性畸形等。

胆道的病变可造成胆道梗阻使胆汁淤滞,进一步影响肝脏功能,且常导致继发感染,胆道结石等慢性刺激也可诱发恶性肿瘤。

临床表现:患者可无症状,发作时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和胆道相关症状,如右上腹痛,可向右侧肩胛区和背部放射。

胆囊炎可伴畏寒发热,白细胞计数增多;急性胆管炎会出现查科三联征或雷诺五联征;胆道阻塞可出现梗阻性黄疸;胆道出血可出现周期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表现。

检查:1.超声检查胆道疾病首选初筛检查方法,对胆囊结石的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但对胆管结石的诊断意义有限。

此外,术中超声检查和内镜超声检查对术中定位和鉴别胆道的病变有特殊意义。

2.CT检查、磁共振成像(MRI)能清楚显示肝内、外胆管扩张的范围和程度,对胆道的病变显示较清楚。

3.胆道镜检查能直接观察胆道内有无病变,病变的性质、部位,且能去除胆道结石,扩张狭窄的胆管等。

4.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一种创伤性检查,对诊断胆管结石、判断胆道阻塞的病因和部位有较大意义。

5.肿瘤标志物检查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等肿瘤标志物对胆道恶性肿瘤诊断有帮助。

肝脏、胆道系统、胰腺MRI检查技术

肝脏、胆道系统、胰腺MRI检查技术

胰腺检查要点
PAGE 16
【检查体位】 患者仰卧,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或足先进,双臂上举过头或置于身体两侧。 将呼吸补偿感压器置于呼吸幅度最大的部位,加腹带时要松紧适度。 矢状面定位光标正对患者身体中线,横断面定位光标正对剑突。 膝后放置软垫,驼背患者可在臀部放置软垫。 【定位像、扫描基线及范围】 定位像:定位线中心在剑突平面,采用三维定位法定位。 横断面扫描基线及扫描范围:在冠状面像上以平行于水平面、胰腺高度为扫描基线,
【检查体位】 患者仰卧,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或足先进,双
臂上举过头或置于身体两侧。将呼吸补偿感压器置于呼 吸幅度最大的部位,加腹带时要松紧适度。 矢状面定位光标正对患者身体中线,横断面定位光标正 对剑突。 膝后放置软垫,驼背患者可在臀部放置软垫。 【定位像、扫描基线及范围】 定位像:定位线中心在剑突平面,采用三维定位法定位。 横断面扫描基线及扫描范围:在冠状面像上,以平行于 水平面、第一肝门高度为扫描基线,扫描范围从膈肌至 肝脏下缘。
1.常规平扫与CT相比,MRI有更高的组织分辨率,一 部分肝脏病变依靠MRI平扫即可检出,甚至可以确诊。肝 脏常规MRI扫描中,无论是呼吸触发技术还是呼吸补偿技 术都要求受检者进行均匀而较缓慢的呼吸。呼吸触发时脉 冲的激发和信号的采集一般从呼气末期开始,在下一次吸 气前期停止激发和采集。屏气扫描序列的屏气点最好和触 发时刻一致,也就是最好训练受检者在呼气末屏气,这样 图像层面与呼吸触发序列的图像层面比较一致。
肝脏临床概述
PAGE 3
为了减少呼吸运动伪影,必须使用呼吸门控。同时嘱患者做平静有规律的呼吸,以 保证图像质量。如患者呼吸配合不理想,采用梯度回波脉冲序列屏气扫描代替SE序列T1 加权也是克服呼吸运动伪影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可节省时间。

肝功能检查是哪些项目

肝功能检查是哪些项目

肝功能检查是哪些项目肝功能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和功能活动的程度。

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承担着过滤毒素、合成代谢物、调节血糖和血脂等多种重要功能,因此对其进行检查非常重要。

肝功能检查通常包括多个项目,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常见的项目:1. 肝酶谱(肝功能酶指标):肝酶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

通过检测这些酶的活性和水平,可以评估肝细胞的损伤程度和胆道系统的功能。

2. 肝蛋白:肝蛋白是肝脏合成的一类特殊蛋白,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

通过检测血清中这些蛋白的水平,可以了解肝脏合成功能的情况。

3. 胆红素:通过测量血清中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水平,可以评估胆红素的代谢和胆道系统的排泄功能。

4. 凝血功能:肝脏在凝血功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可以评估肝脏在凝血过程中的功能状态。

5. 肝超声:肝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对肝脏结构和血液供应进行观察,可以发现肝脏的异常改变,如肝脂肪变性、肝囊肿、肝肿瘤等。

6. 肝活检:肝活检是通过穿刺取出一小块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肝细胞的形态和结构,评估肝脏的病变程度和炎症程度。

通过以上项目的综合评估,可以获得较为全面的肝功能信息,对肝脏的病变和损伤进行诊断和监测。

肝功能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疾病的类型、进展和治疗效果,为患者的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肝功能检查虽然可以提供一些关键的信息,但并非所有肝脏疾病都能通过肝功能检查来确诊,有时还需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如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

因此,在进行肝功能检查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同时,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节,保持良好的肝脏健康状态,对于预防肝脏疾病的发生也具有积极作用。

肝肾功能查什么

肝肾功能查什么

肝肾功能查什么
肝肾功能检查是一种常规体检项目,用于评估肝脏和肾脏的功能状态和健康状况。

以下是常见的肝肾功能检查项目:
1. 肝功能检查: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用于评估肝细胞损伤程度,若AST和ALT数值升高可能表示
肝细胞损伤或疾病。

- 总胆红素:总胆红素升高可能与肝功能异常或胆道梗阻有关。

- 碱性磷酸酶(ALP):肝脏和胆道系统疾病常导致ALP水平
升高。

- 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球蛋白主
要由免疫系统合成,异常水平可能表明肝功能不全或疾病。

2. 肾功能检查:
- 尿常规:评估尿液内的蛋白质、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以
判断肾功能是否正常。

- 血肌酐:血肌酐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的标志物,异常数值可
提示肾功能异常。

- 尿素氮(BUN):尿素氮是评估肾脏排除废物功能的指标,
异常水平可能与肾功能不全有关。

- 尿酸:尿酸水平升高可能与肾功能异常或疾病有关。

- 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估肾脏滤过功能的重要指标,
通常通过血肌酐水平计算得出。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肝肾功能检查项目,如病毒性肝
炎相关的项目、药物肝损伤相关的项目等,一般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检查。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

生化检验项目引言概述:生化检验项目是医学检验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生物体内的生化物质进行定量或者定性分析,可以匡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诊断疾病、监测治疗效果等。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生化检验项目的内容。

一、血常规检验项目1.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份,可以反映机体的贫血程度。

通过血红蛋白测定可以判断贫血的类型和程度,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1.2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机体的免疫细胞,对于感染、炎症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白细胞计数可以匡助医生判断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感染等问题。

1.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细胞成份,参预止血过程。

通过血小板计数可以了解机体的止血功能是否正常,判断是否存在出血倾向。

二、肝功能检验项目2.1 谷丙转氨酶测定:谷丙转氨酶是肝脏细胞内的一种酶,其测定可以反映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谷丙转氨酶升高可以提示肝细胞损伤,有助于判断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活动程度。

2.2 谷草转氨酶测定:谷草转氨酶也是肝脏细胞内的一种酶,其测定可以反映肝细胞的代谢功能。

谷草转氨酶升高可以提示肝细胞代谢异常,有助于评估肝脏病变的情况。

2.3 总胆红素测定:总胆红素是胆红素的总和,其测定可以反映肝脏和胆道系统的功能状态。

总胆红素升高可以提示肝胆系统的疾病,如黄疸、胆结石等。

三、肾功能检验项目3.1 血尿素氮测定:血尿素氮是血液中尿素的含量,其测定可以反映肾脏的排泄功能。

血尿素氮升高可以提示肾功能异常,有助于评估肾脏疾病的程度。

3.2 肌酐测定:肌酐是肌肉代谢产物,其测定可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肌酐升高可以提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有助于判断肾脏疾病的发展情况。

3.3 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的外观、pH值、比重、蛋白质、糖、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的检测。

尿常规检查可以匡助医生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尿路感染、肾小球疾病等问题。

四、血脂检验项目4.1 总胆固醇测定:总胆固醇是血液中的一种脂质物质,其测定可以反映血液中胆固醇的总量。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原理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原理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原理
血清总胆红素测定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测,主要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胆道系统的健康状况。

该测定的主要原理基于胆红素在血液中的化学特性和其与特定试剂的反应。

首先,我们要了解胆红素的基本性质。

胆红素是血红蛋白分解的终产物之一,它在血液中主要以结合(直接)胆红素和未结合(间接)胆红素两种形式存在。

这两种形式的胆红素在450nm波长处有吸收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该波长下的吸光度来间接测定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

在化学法中,我们通常使用一种或多种特定的试剂与血清中的胆红素发生反应。

这些试剂与胆红素反应后,会生成带有颜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颜色深浅与胆红素的浓度成正比。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比色法或光谱法测量这种颜色变化的程度,从而推算出血清中胆红素的浓度。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一些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例如,样本的保存条件、测定时的温度、试剂的质量和有效期等。

此外,由于胆红素在光照下可能会分解,因此,我们在处理样本和进行测定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暴露于光线下。

总的来说,血清总胆红素测定的原理主要基于胆红素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特性和其与特定试剂的反应。

通过精确控制实验条件,我们可以得到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是现代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肝胆疾病。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的重要性和应用。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肝胆疾病。

肝胆疾病是指影响肝脏和胆道系统的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肝癌、胆囊炎、胆石症等。

这些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及时进行实验室检查非常重要。

在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中,常用的指标包括血清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和胆道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炎症、感染等问题。

以ALT和AST为例,它们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

当肝细胞受到损伤时,会释放ALT和AST进入血液中。

因此,如果ALT和AST水平升高,就可能意味着肝脏受到了损伤或炎症。

而TBIL则是反映胆道排泄功能的指标,当胆道阻塞或炎症时,TBIL 水平会升高。

除了上述指标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实验室检查也可以用于诊断肝胆疾病。

例如,病毒学检查可以检测肝炎病毒等病原体的存在;免疫学检查可以检测免疫系统的反应情况;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肝脏和胆道系统的结构和形态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例如,对于患有肝炎的患者,需要进行病毒学检查以确定病毒类型;对于患有肝癌的患者,则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和大小。

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是诊断和治疗肝胆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的实验室检查方案,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确定疾病的类型和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临床化学肝胆疾病实验室检查的应用和发展,不断提高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肝胆外科常见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

肝胆外科常见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

肝胆外科常见检验结果及临床意义肝胆外科是一门临床外科学科,涉及到肝脏和胆道系统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常见的检验结果在肝胆外科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肝胆外科常见的检验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1.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可以反映肝脏的代谢和排泄功能,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LP)等。

-ALT和AST是两个最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其升高可以提示肝细胞损伤。

ALT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内,当肝细胞受损时,ALT会释放入血液中,因此ALT的升高可以提示肝细胞损伤,常见疾病如肝炎、肝硬化等。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质,其降低可以反映肝功能下降,常见于肝病、营养不良等。

-总胆红素是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酶结合形成的产物,其升高可以提示胆汁排出障碍,常见于胆管结石、胆管癌等。

-ALP是一种与胆汁分泌有关的酶,其升高可以提示胆汁淤积,常见于胆管结石、肝胆肿瘤等。

2.炎症指标炎症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炎症反应程度,对于肝胆外科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等。

-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升高可以提示机体存在炎症反应。

在肝炎、胆道感染等炎症性疾病中,CRP往往升高。

-WBC是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增多可以提示炎症反应或感染。

在肝脓肿、胆道感染等疾病中,WBC常常升高。

3.凝血功能指标凝血功能指标可以反映机体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于肝胆外科手术和出血性疾病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

-PT和INR是评价凝血系统外路凝血功能的指标,其延长可以提示凝血功能障碍,常见疾病如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等。

-APTT是评价凝血系统内路凝血功能的指标,其延长可以提示凝血障碍,常见于凝血因子缺乏、DIC等。

三大代谢检查项目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三大代谢检查项目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三大代谢检查项目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肝胆疾病是指影响肝脏和胆道系统的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胆囊炎、胆管炎等。

肝脏是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之一,在体内承担着多种重要的代谢功能,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

在肝胆疾病的诊断中,常常需要进行三大代谢的检查。

这三大代谢检查项目包括血清总蛋白、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胆红素。

血清总蛋白是肝脏合成的蛋白质的代表指标之一。

在肝胆疾病中,由于肝脏受损,蛋白质的合成能力会受到影响,导致血清总蛋白水平下降。

血清总蛋白的变化可以反映肝功能的损伤程度,对于判断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总蛋白水平还可以用于判断腹水的发生与否,是腹水的重要指标之一。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是肝脏细胞受损时释放的酶,也是评价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

在肝胆疾病中,肝脏细胞受损会导致ALT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ALT水平升高。

血清ALT 水平可以用来评估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

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血清ALT水平较低,超过正常范围则意味着肝脏受损。

血清ALT水平的升高也可以帮助鉴别肝炎和其他非肝脏相关疾病的区别。

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一种衍生物,也是人体钻胆色素的代谢产物。

在肝胆疾病中,肝脏受损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泄,造成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

血清胆红素水平可以用作判断肝胆疾病的指标之一。

胆红素升高的程度可以反映胆道梗阻的严重程度,可用来评估胆道疾病的严重程度,并辅助鉴别黄疸的原因,如肝炎、胆管结石等。

三大代谢检查项目在肝胆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血清总蛋白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和腹水的发生情况,血清ALT可以帮助评估肝脏受损的程度和鉴别肝炎与其他疾病的区别,血清胆红素可以帮助评估胆道梗阻的严重程度和鉴别黄疸的原因。

这些检查项目的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指导肝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胆道系统疾病的特殊检查和护理

胆道系统疾病的特殊检查和护理

胆道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解剖生理概要【胆道系统的解剖】胆道系统包括肝和肝外胆管、胆囊及Oddi括约肌。

可分为肝和肝外两大胆道系统。

1.肝胆管起始于肝毛细胆管,汇集成小叶间胆管、肝段、肝叶胆管和肝左右肝管2.肝外胆管包括肝外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和胆总管。

(1)左右肝管和肝总管肝左右肝管出肝后形成肝外左右肝管,两者在肝门下方汇合成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

(2)胆总管长约7~9cm,直径0.6~0.8cm。

约80%~85%人的胆总管下端与主胰管在十二指肠壁汇合成一共同通道,并膨大形成壶腹,称为乏特(Vater)壶腹。

其周围有Oddi括约肌围绕,具有调节和控制胆汁和胰液的排放,防止十二指肠液返流的作用(3)胆囊位于肝脏脏面的胆囊窝,外观呈梨形,胆囊颈上部呈囊性膨大,称Hartmann袋,是胆囊结石易嵌顿的部位。

(4)胆囊管由肝总管、胆囊管与肝脏下缘构成的三角区称为胆囊三角(Calot三角),其中有胆囊动脉、副右肝管等穿行,是手术时易误伤的部位。

【胆道系统的生理功能】胆道系统具有分泌、贮存、浓缩和输送胆汁的功能。

1、胆汁的生成、分泌和代(1)胆汁的生成和成分肝细胞、胆管每日分泌胆汁约为800~1 200ml。

以肝细胞分泌为主。

(2)胆汁的生理功能包括①乳化脂肪;②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A、D、E、K的吸收:③抑制肠致病菌生长和毒素形成;④刺激小肠和结肠蠕动;⑤中和胃酸等。

(二)胆囊的生理功能1.浓缩和储存胆汁由肝细胞和胆管分泌的胆汁部分直接进入肠道,绝大部分进入胆囊。

胆囊粘膜有很强的选择性吸收胆汁中的水和电解质功能,胆汁中90%的水分被胆囊吸收后,能使胆汁浓缩5~10倍并储存于胆囊。

2.排出胆汁随进食而持续进行,每次排胆汁的时间长短和量与进食的食物种类和量有关,并受体液因素和神经系统的调节。

3.分泌功能胆囊粘膜可分泌粘液性物质,约20 ml/h。

主要作用是保护胆囊粘膜不受胆汁侵蚀;润滑胆囊粘膜,以利胆汁的排出。

特检科技术操作常规及操作流程

特检科技术操作常规及操作流程

一、腹部超声(一)、腹部超声检查前患者的准备1.对于空腔脏器〔例如胃,膀胱〕,检查前通常需要使其充盈液体并排除内部气体。

2.对胆囊和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检查时要求空腹8H,以减少胃肠内容物的干扰。

3.对子宫,前列腺等盆腔深在脏器或痛变检查时,需使膀胱充盈,作为透声窗。

4.对胆道系统检查时,需要先禁食8H,使胆囊充盈胆汁,以利暴露胆囊内病变。

(二)、腹腔内实质性脏器检查方法:1、消化系统(肝,胆,脾,胰)使用B型超声诊断仪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或线阵探头,频率2.5~5.0MHZ。

采取常规平卧位,或左,右侧卧位或坐位,平静均匀呼吸,必要时让患者做呼吸运动的配合。

(1)肝脏的扫查方法:①自右侧第五肋间隙开始,测量肝上界,沿肋间隙自右锁骨中线至腋中线依次向下至肝下缘,显示肝脏。

胆囊,门静脉主干至门静脉右干和分支的长轴与下腔静脉。

②肝右下缘至横膈间的肝区探测右肝静脉长轴,测量肝右叶最大斜径;腹部正中线两侧与其平行的矢状切面或斜切面,显示尾状叶,肝段下腔静脉;胆囊长轴,胆总管。

③剑突下矢状切面腹主动脉前,测量肝左叶长度和厚度,探头位置于左肋缘下,声束朝向左肩,左季肋部方向,显示左外叶,左侧角。

④剑突下横切或半横位切面,探头前后转动显示第一肝门,门静脉及其左干分支,肝圆韧带,静脉韧带,三支肝静脉。

(2)第二肝门与部分下腔静脉:①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挤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②右上腹直肌外缘纵断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断面。

③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膈肌斜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④患者取右前斜位45°,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一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3)脾脏的扫查方法:①左肋间斜切,声束朝向脾门,切面经脾脏长轴时测量,脾脏长径及厚径,声束转向头端,可观察脾上部膈下区,声束转向脾门下部,可观察胰尾与脾门的关系,在转向长轴可观察脾脏上极和下极,以及脾门处的脾血管。

肝脏影像学表现

肝脏影像学表现

肝脏影像学表现肝脏影像学表现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之一,具有重要的功能和生理作用。

肝脏影像学是一种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对肝脏进行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的结构、形态以及病变。

本文将介绍肝脏在影像学中的表现特点,包括常见的肝脏疾病和影像学所见。

肝脏正常影像学表现正常情况下,肝脏在影像学中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如超声、CT和MRI等,可以观察到下述肝脏的正常表现:1. 肝脏大小和形态: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肝脏呈楔形,右叶较大,左叶较小。

肝脏在影像中呈椭圆形或三角形,边缘光滑。

2. 肝脏密度和信号:在CT和MRI影像中,正常肝脏呈均匀的低密度或低信号,并且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对比。

3. 血管结构:在CT和MRI影像中,可以清晰显示肝脏的血供结构,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肝静脉等。

门静脉和肝动脉呈现为血管树状结构,肝静脉则呈线状。

4. 胆道系统:通过CT和MRI影像,可以观察到肝脏内的胆管系统,包括肝内胆管、肝外胆管以及胆囊等。

以上是肝脏正常影像学表现的主要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肝脏疾病及其影像学所见。

常见肝脏疾病及影像学表现1. 肝囊肿:肝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病变,与肝脏的发育和解剖有关。

在超声和CT影像中,肝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内部含有液体。

囊肿一般不增强,无明显占位效应。

2. 肝癌:肝癌是肝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在CT和MRI影像中的肝癌呈不同的表现,包括结节状、浸润状和血管瘤样等。

结节状肝癌通常呈现为圆形、球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或低信号结节。

3. 肝血管瘤: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血管肿瘤。

在CT 和MRI影像中,肝血管瘤呈低密度或低信号结节,呈特征性的早期强化和延迟显影。

4. 肝硬化: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等病变。

在CT和MRI影像中,肝硬化呈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肝表面凹凸不平,肝内血管改变及脾脏增大等特征。

5. 肝脏转移瘤:肝脏转移瘤是其他原发癌症侵袭肝脏形成的病变。

胆酶分离的医学标准

胆酶分离的医学标准

胆酶分离的医学标准胆酶分离是一种血液检测方法,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胆道系统疾病的一项指标。

常见的胆酶有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它们在肝脏细胞和胆道系统中有不同的表达模式和功能。

在一般的临床实践中,通过测定这些胆酶的水平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肝脏疾病、胆道疾病或其他相关疾病。

胆酶分离的医学标准主要参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是一种存在于胆道系统、肝脏和骨骼肌等组织中的酶类,其水平的升高通常与胆道阻塞、肝炎、肝硬化、肝脏恶性肿瘤等疾病有关。

根据临床实践经验,ALP的参考范围通常为30-120 U/L,但这个范围可能因年龄、性别、季节、人种等因素有所不同。

2. 谷丙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中,其水平的升高可提示肝细胞损伤、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肝脏疾病。

ALT的正常范围通常在0-40 U/L,但也会因不同的实验室和参考标准而有所不同。

3. 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同样存在于肝脏细胞中,其水平的升高也常与肝脏疾病有关,尤其是肝脏细胞损伤和肝炎。

正常情况下,AST的参考范围通常为0-35 U/L,但也会因实验室和参考标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参考范围仅作为一种指导,而不是确定性的诊断标准。

诊断是否存在疾病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体征、其他相关检查及临床判断。

此外,不同的实验室也可能有不同的参考范围和标准化方法,因此最好参照具体实验室的报告结果。

此外,临床医生在解读胆酶分离结果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其他指标,如血清总胆固醇、胆红素、白蛋白等,以全面评估肝功能和胆道系统的状况。

另外,医生还应了解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并对疑似疾病进行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和诊断,以便明确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

总的来说,胆酶分离的医学标准是一种辅助诊断方法,通过测定特定胆酶的水平来评估肝脏功能和胆道系统疾病。

然而,这些参考标准并非绝对,需要结合临床判断、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

三大代谢检查项目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三大代谢检查项目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三大代谢检查项目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肝胆疾病是指在肝脏和胆道系统中发生的各种疾病,包括肝炎、肝硬化、胆结石等。

对于肝胆疾病的诊断,传统的肝功能检查能提供一些有限的信息,但往往不能全面评估肝脏的代谢功能,因此常常需要进行一些进一步的代谢检查来辅助诊断。

下面将介绍三大代谢检查项目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1. 肝脏脂肪代谢检查。

肝脏脂肪代谢异常是导致肝脏脂肪堆积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肝胆疾病诊断中,肝脏脂肪代谢检查十分重要。

常用的检查项目包括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肝脏脂肪代谢是否异常。

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水平升高常见于脂肪肝等肝脏脂肪堆积的病情,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降低则可提示脂肪代谢紊乱。

肝脏脂肪代谢检查在肝胆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2. 肝脏糖代谢检查。

糖代谢异常是肝胆疾病常见的代谢异常之一,包括糖尿病、肝糖原异常等。

常见的糖代谢检查项目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

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评估肝脏对糖代谢的调节功能。

高血糖和高HbA1c水平常见于糖尿病等肝脏糖代谢紊乱的情况,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胰岛功能的损害。

肝脏糖代谢检查在糖尿病等肝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肝胆疾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传统的肝功能检查往往不能全面评估肝脏的代谢功能。

三大代谢检查项目(肝脏脂肪代谢、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在肝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医生全面了解肝脏的代谢状态,进行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胆道探查术

胆道探查术

胆道探查术什么是胆道探查术?胆道探查术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通过使用内窥镜等设备直接观察和检查胆道系统的情况。

胆道探查术通常用于诊断胆囊、胆管和肝脏相关问题,如胆结石、胆道炎等。

为什么需要进行胆道探查术?胆道探查术可以提供医生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帮助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胆道疾病。

通过胆道探查术,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胆道结构,检测是否有结石、炎症或其他异常情况,为患者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胆道探查术的常见类型内窥镜胆道逆行造影术(ERCP)ERCP是一种常见的胆道探查术方法,通过口腔内窥镜等设备穿过食道和胃进入十二指肠,进而进入胆管系统。

医生可以通过ERCP检查胆囊、胆管等结构,同时还可进行造影检查,以更清晰地显示胆道系统。

食管胆道胃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SG)ESG是另一种常见的胆道探查术方法,通过食管胆道胃镜逆向进入胰腺和胆管系统,从而观察和检查这些器官的情况。

ESG常用于诊断和治疗一些胆道系统疾病。

胆道探查术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胆道探查术前,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术前应按医嘱进行饮食和药物方面的准备。

•术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和过敏史。

•术前应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了解术前术后注意事项。

•术后应遵守医生的建议进行恢复和治疗。

胆道探查术的风险和并发症虽然胆道探查术是一种常规的医学检查方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出血和感染•胆道穿孔•胰腺炎•药物过敏等在进行胆道探查术前,患者应了解这些风险,并在手术过程中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

结语胆道探查术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胆道系统相关疾病。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检查,并在术前术后严格遵守医嘱,以确保手术效果和安全性。

肝胆显像的原理和应用

肝胆显像的原理和应用

肝胆显像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介绍肝胆显像是一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利用核技术检测肝胆系统的功能和结构。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药物在肝胆显像中,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有Technetium-99m(99mTc)等,这些同位素具有较短的半衰期和合适的γ射线能量,可以既保证图像质量,又减少辐射剂量。

1.2 药物的选择和注射在肝胆显像中,根据需要检查的功能和结构,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注射。

例如,注射仿生胆红素可用于评估胆汁排泄功能,注射硫酸亚乙酰胆碱可用于评估肝脏细胞摄取功能。

1.3 γ摄影仪扫描注射药物后,通过专用的γ摄影仪进行扫描。

γ摄影仪探测到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γ射线,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进一步处理得到图像。

1.4 影像重建和显示通过对采集到的数字信号进行图像重建和处理,最终生成肝胆显像。

这些图像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显示,医生可以进一步分析和诊断。

2. 应用领域肝胆显像广泛应用于肝脏和胆道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评估。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2.1 肝脏疾病肝胆显像可以评估肝脏的功能状态、血液灌注情况、细胞摄取能力以及胆汁排泄功能等。

这对于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诊断和监测非常重要。

2.2 肝胆结石通过肝胆显像可以检测肝胆道结石的位置、数量和大小,帮助医生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切除或药物溶解。

2.3 肝胆肿瘤肝胆显像可以评估肝胆肿瘤的位置、范围、良恶性质以及转移情况,对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监测有重要价值。

2.4 胆道梗阻肝胆显像可以评估胆道梗阻的程度和位置,帮助医生判断梗阻的原因,如胆道结石或胆管肿瘤,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肝胆显像的优势相比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肝胆显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3.1 非创伤性检查肝胆显像是一种非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不需要手术或穿刺,对患者较为安全。

3.2 显像结果全面肝胆显像可以同时评估肝脏和胆道系统的多个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有助于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脏、胆道系统的检查
发表时间:2010-05-28T14:51:47.23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赵海龙[导读] 对表现典型的肝癌、血管瘤、肝局灶性增生等,通过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可获明确诊断赵海龙 (山东省利津县中医院山东利津 257400)'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2-0247-01
【摘要】肝脏CT检查的主要适应证是占位性病变的发现和诊断,它能确定病灶的性质、数量、侵犯范围、有无转移及门静脉系统、腔静脉系统内有无瘤栓等,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很有价值。

对表现典型的肝癌、血管瘤、肝局灶性增生等,通过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可获明确诊断。

本文将详细说明肝脏CT检查的方法及步骤。

【关键词】肝脏胆道
1 适应证
肝脏CT检查的主要适应证是占位性病变的发现和诊断,它能确定病灶的性质、数量、侵犯范围、有无转移及门静脉系统、腔静脉系统内有无瘤栓等,对临床制订治疗方案很有价值。

对表现典型的肝癌、血管瘤、肝局灶性增生等,通过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可获明确诊断。

其次,CT检查对肝脓肿等感染性病变很有诊断价值,可确定病变的性质、部位、范围、大小等,与肿瘤性病变相鉴别。

第三是可协助诊断肝内弥漫性疾病,如脂肪肝、肝硬化及色素沉着症等。

最后是对于阻塞性黄疽和疑有胆道系统占位性病变的定性诊断,观察胆管扩张的形态、部位,确定病灶的大小、部位、性质及胆囊的炎症、胆结石、占位等都有一定的价值。

2 扫描前准备
通常,上腹部的检查都要口服稀释的阳性对比剂,作用是使胃肠道充盈,能使所观察的部位与胃肠道区分开来。

对比剂按1%~1.5%的比例调制,检查前30min第1次口服300~500ml,检查前即刻再口服200~300ml。

小儿的口服对比剂量需酌减。

如重点观察胆囊及胆道系统,或阻塞性黄疽的病例,一般口服阴性对比剂或水,数量同上,或者平扫时不用口服对比剂,然后口服阳性对比剂充盈胃及十二指肠后再做增强扫描,这种方法既可显示胆总管下端阳性结石,同时对于怀疑有胰头或十二指肠壶腹部占位的病例效果优于采用阴性对比剂或水。

3 检查体位和扫描范围
病人仰卧,两手臂上举于头两侧,身体置于检查床中间。

扫描范围自膈面向下至肝右叶下角。

扫描时,嘱病人平静呼气后屏住呼吸。

4 扫描参数和方式
肝、胆扫描采用软组织扫描模式,层厚、层距分别是10mm,必要时采用5mm层厚、层距,或10mm层厚15~20mm层距。

如重点观察胆囊,采用5mm的层厚、层距,发现病灶必要时改用2mm的层厚、层距扫描。

5 增强扫描
肝、胆的增强扫描,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显示肝内肿瘤或其他占位性病变的情况和性质,以及发现一些平扫所不能发现的病变。

对比剂注射方法一般采用静脉内团注法,用量为80~100ml,30~40s内注射完毕,常规延迟50~60s做肝脏门静脉期扫描。

小儿腹部增强扫描对比剂的用量,每次用量为1.5ml/kg,其他腹部检查相同。

6 特殊扫描
(1)肝脏的特殊扫描是针对确定病变性质而言。

如肝癌和肝血管瘤的鉴别,有时一般的增强扫描方式不易确定,故常采用注射对比剂后,对病变的部位进行同一层的时间间隔扫描,如注射对比剂后15s、30s、60s、120s,以及必要时的延迟扫描,延迟时间根据病情需要可至10~15min,基本可以作出准确诊断。

此外肝内胆管细胞癌也有延迟强化更明显的特点,有时也需要做延迟扫描帮助诊断。

(2)胆道系统的特殊检查为胆影葡胺静注后胆道造影和胆囊的口服碘番酸造影,前者主要观察胆道情况,一般不做延迟扫描观察胆囊充盈情况,而口服胆囊造影主要观察胆囊内占位情况,必要时可再辅以常规增强扫描除外其他病变。

静脉胆道造影的具体方法为:采用50%胆影葡胺20ml直接或用5%葡萄糖注射液等量稀释后静脉缓慢推注,约15min注射完毕,注射完后30 min进行扫描。

在注射对比剂前应常规做药物过敏试验,并在注射1ml对比剂后做短时间观察,对比剂注射完后应保留静脉针直至扫描结束,以便在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进行抢救。

有严重碘过敏史及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为禁忌证。

CT口服胆囊造影的准备与常规口服胆囊造影相同,只是用药量减少为1g(2片)。

一般只做胆囊充盈相扫描,应采用薄层放大扫描,必要时改变体位以鉴别是否为占位性病变。

(7)图像显示和摄影
肝脏、胆道系统图像的显示和摄影,一般常用的有软组织窗(W200~350, C30~50)和腹窗(W150~250,C40~50)。

同时根据病变的情况还应采用不同的窗宽、窗位,如观察密度差较小的病变,要用窄窗;对脂肪肝、多发性肝囊肿病变,可采用W 200~250, C30~350注射对比剂后,由于肝组织密度提高,CT值增加20~30HU,所以窗位也要相应增加20~30。

对于胆囊造影的图像应采用类似骨窗的窗宽、窗位,如W1300~1500, C350~500,以免遗漏细小病灶。

肝脏、胆囊图像的拍摄对于CT值的测量,通常应作脏器正常值的测量,如作肝脏和脾脏的CT值测量,用以区分有无脂肪肝或肝硬化。

平扫和增强后的测量,原则上在同一层面测量,以便分析对照。

发现病变应作病灶大小的测量,提供诊断参考。

其他如照相方法、放大等图像后处理方法同一般的照相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