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音乐发展史
论法国香颂60-70年代的发展历程
论法国香颂60-70年代的发展历程班级:经管11272 学号:20113443姓名:任付基本文结构:一,详解香颂的定义。
二,香颂在60-70年代之前的发展背景。
三,香颂在60-70年代的发展过程及60-70年代出生杰出法语歌手代表。
四,香颂在60-70年代之后的发展趋势。
定义:“香颂”,是法语中歌曲“chanson”的音译,现在已经成为法国或者法语歌曲的代名词。
在世界各国的流行歌曲中,要找到像法国香颂,这般讲究歌词意境描写的,实在寥寥无几。
我想,也就是因为这样,chanson的汉语谐音“香颂”也会如此充满法兰西式的浪漫气息。
香颂是既指法语世俗歌曲,通常有独唱合唱等形式,内容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香颂同时也是法国爱情流行歌曲的代名词,如今在酒吧咖啡馆所传唱的那些复古怀旧的情歌和经典小资爵士乐曲已经成为香颂的代言。
香颂这种乐曲的特色是由叙事部分的乐段与乐曲的反复部分架构而成,其形式之确立大约是在1900年前后,就是一般人认为的“法国美好时代”。
后来经过时间的变迁,再加上外来流行音乐要素的融入,终于形成今天这种多姿多彩、风华绝代的法国香颂新貌。
发展背景:香颂虽是流行歌曲的统称,其历史却可以追溯到公元11世纪。
在11-13世纪间,叙事诗人和抒情诗人们所写的单旋律音乐,是香颂的最初形式。
法国人一向讲究格调,在歌词意境的描写上,也毫不例外地体现出法国人特有的浪漫情怀。
法国人对香颂歌词意境的考究,大概很少有哪个国家能望其项背。
香颂乐曲由叙事部分的乐段与乐曲的反复部分架构而成,20世纪初最终确定其形式。
上世纪三十年代,是香颂发展最具关键性的时期,法国最具权威的ACC唱片大奖在此期间创设,罗西妮·鲍华耶(Lucienne Boyer)以一曲《对我细诉爱语》(Parlez-moi D'amour),在1931年举办的首届ACC唱片大奖上夺魁。
这首歌曲因为词曲优美,被改编成14种语言风靡全球,揭开了香颂盛世的序幕。
西方音乐史巴洛克时期
西方音乐发展简史--巴洛克篇西方音乐史上,1600年—1750年称为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Baroque)一词是法语,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为“不规则的、鳞茎状的珍珠”。
巴洛克一词最早用于建筑艺术中,批评建筑师把更适用于金盒子和餐具等小物品的装饰用到大型的建筑装饰中。
17世纪流行的建筑风格叫作巴洛克式。
特点是规模宏大,大量采用圆柱、圆顶和大量精细甚至奢侈的装饰。
在艺术批评史上巴洛克一词一直带有某种贬意。
表示变形、奇异、夸张、怪诞的风格。
可是这一词在音乐史中并没有明显的贬意。
17世纪欧洲已跨入近代的历史,几个世纪的商业革命已摧毁了停滞的中世纪行会经济。
国家规模扩展,国王权力的增大,欧洲政治专制主义时代正向着鼎盛发展。
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运动,使欧洲的教会处于分裂的复杂对立状态,导致了宗教派别间及专制君主间的大规模战争。
这也是科学振兴的时代,培根、笛卡尔、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之父们为人类翻开了科学思维的新篇页。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与其他艺术交相辉映,呈现出比往昔更加繁荣的艺术景象。
当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已达到最后巅峰,法国古典主义戏剧流派勃勃兴起的时候,意大利的音乐家显示出令人瞩目的音乐戏剧才能,蒙特威尔第1607年写出了杰出的歌剧《奥菲欧》。
英国文学家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综合了新时代宗教信仰观念,被称为新教信仰的庄严诗篇。
而亨德尔宏伟、蓬勃的清唱剧《弥赛亚》和巴赫深刻、压抑的《圣·马太受难乐》则以他们对宗教的新的解释而震撼人心。
当贝尼尼雕刻艺术和卢本斯的绘画以动态和起伏表现出巴洛克新风格的时候,巴洛克的音乐家们则在古代修辞学的启发下,探寻着音乐对激情的表现。
一、意大利歌剧歌剧虽然产生于16、17世纪之交,可是这种综合的音乐戏剧形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悲剧、中世纪的宗教剧,对歌剧有更直接影响的是文艺复兴的意大利牧歌、幕间剧(inter-medi和牧歌喜剧。
第一部歌剧的诞生16世纪末意大利佛罗伦萨艺术赞助人巴尔弟(Bardi)和柯尔西(Corsi)的周围聚集了一批学者、诗人和音乐家,他们在古希腊悲剧艺术的启发下,力图创作出把诗歌、戏剧和音乐融为一体的音乐戏剧。
法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及特点
法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及特点1. 引言1.1 法国艺术歌曲的起源法国艺术歌曲最初起源于中世纪的Troubadour和Trouvère音乐传统,这两种音乐形式都具有深厚的文学和音乐基础。
在14世纪,法国的Ars Nova音乐运动将艺术歌曲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强调复调和对位法则的运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艺术歌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融合了古典音乐、民间音乐和戏剧音乐的元素。
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艺术歌曲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转变,出现了更加优美和复杂的音乐风格。
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法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许多作曲家开始将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法国艺术歌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经历了多个历史阶段的演变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
法国艺术歌曲的起源对后来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世界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法国艺术歌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法国艺术歌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它在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被视为欧洲音乐的代表之一。
法国艺术歌曲的兴起和发展与法国浪漫主义文化紧密相连,该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和词人,如夏尔·古诺、阿尔弗雷德·福尔、加布里埃尔·法尔克和克洛德·德彭西。
他们的作品不仅在法国国内广为流传,而且对整个欧洲音乐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法国艺术歌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这种歌曲通常以美妙的旋律、细腻的词藻和精湛的演唱技巧著称,展现了法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精致品味。
法国艺术歌曲也吸收了多种音乐元素,如古典、民间和流行音乐,使其音乐风格更加多样丰富。
法国艺术歌曲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不可磨灭的。
它不仅代表了法国音乐的辉煌传统,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要一环,为后人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音乐遗产。
【内容结束】2. 正文2.1 法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1. 抒情细腻:法国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以抒情细腻见长,歌手常常通过柔和的声音和情感丰富的表达,将歌曲中的情感和故事传达给听众。
法国序曲的名词解释
法国序曲的名词解释法国序曲是一种音乐形式,起源于法国,兴盛于19世纪。
它是交响音乐领域的一类作品,通常在交响乐会上演奏。
一、法国序曲的历史渊源法国序曲起源于巴洛克时期的小夜曲,它是受到法国歌剧的影响而演变而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序曲在音乐界发展出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形式。
二、法国序曲的特点1. 舞曲元素:法国序曲通常包含了多种舞曲元素,如波尔卡、华尔兹、迪卡蓝等。
这些舞曲元素使法国序曲充满了欢快和活力,给人以轻松愉悦的音乐感受。
2. 明快的旋律:法国序曲的旋律通常简单明快,易于引起人们的共鸣。
这种明快的旋律给人带来愉悦的听觉享受,也体现了法国音乐的轻松风格。
3. 表演技巧:法国序曲对乐器的表演技巧要求较高,常常通过各种技巧性的演奏手法展现出音乐的特色,给人以技艺高超的感觉。
4. 音乐变化丰富:法国序曲常常融合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如古典、浪漫、现代等,使音乐质感丰富多样。
三、法国序曲的代表作品1. 勃拉姆斯《法国序曲》:这是勃拉姆斯最有名的作品之一,以其轻快的旋律和舞曲风格而闻名。
2. 列斯基《比賽專輯:第一話:法國舞曲序曲》:这是列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展现出了法国序曲的典型特点和浪漫情调。
3. 圣桑《阿尔及利亚组曲序曲》:这是圣桑的代表作之一,充满了法国音乐的热情和激情,展现出了法国序曲的经典魅力。
四、法国序曲的演奏场合法国序曲通常在音乐会上演奏,由交响乐团演奏。
它可以作为音乐会的开场曲,也可以作为一部交响乐作品中的独立乐章。
五、法国序曲的影响与发展法国序曲在19世纪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后来的交响乐和古典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后来的作曲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技巧,也为音乐界带来了新的音乐风格和形式。
六、结语法国序曲是法国音乐的瑰宝,其独特的风格和形式使其成为音乐界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法国序曲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多样性。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读者带来对法国序曲的认识和欣赏,并进一步推动对音乐的研究和发展。
法国组曲资料
04
法国组曲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与影响
法国组曲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法国组曲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 作为音乐素材,被用于创作新的音乐作品 • 作为音乐形式,被用于探索新的音乐风格 • 作为音乐手法,被用于表现新的音乐内容
法国组曲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影响
• 丰富了音乐素材,拓展了音乐创作的领域 • 提供了音乐形式,推动了音乐风格的发展 • 提供了音乐手法,提高了音乐表现的能力
作品特点
• 旋律优美,富有表现力 • 和声丰富,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 舞曲风格鲜明,具有民间特色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创作了6部法国组曲 • 分别为C大调、D大调、E大调、F大调、G大调和A大调
海顿法国组曲的特点
• 结构严谨,音乐层次丰富 • 和声处理巧妙,具有较强的创新性 • 舞曲风格鲜明,具有民间特色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与法国组曲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的法国组曲创作
• 创作了5部法国组曲 • 分别为D大调、E大调、F大调、G大调和A大调
法国组曲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
法国组曲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 作为音乐教材,被用于教学和研究 • 作为音乐风格,被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 作为音乐技巧,被用于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
法国组曲在现代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 提供了音乐教材,丰富了教学内容 • 培养了音乐素养,提高了教育质量 • 提高了演奏能力,提升了教育水平
03
法国组曲的结构与形式
法国组曲的基本结构
法国组曲的基本结构
• 通常包含3-6乐章 • 每个乐章都具有不同的舞曲风格 • 乐章之间通过对比和过渡来连接
最新西方音乐史-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
第七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70——1920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1870——1920年)第一节历史文譬匕背景及音乐特点概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人类历史上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之一,巨大的社会变革使人们的思想产生了急剧变化,一些新的哲学思潮蜂拥而出,如泰纳(法国)的实证主义哲学、柏格森(法国)的直觉主义哲学,还有尼采(德国)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斯宾塞(英国)的社会生理学,以及重新流行起来的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所有这些都对欧洲的思想、文化和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文学艺术流派方面,这个时期占主流的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思潮。
但随着哲学上的唯心主义的出现,也相应出现了自然主义文学(左拉)、象征主义文学(马拉美)、印象主义画派(莫奈)等。
在俄国、东欧、北欧主要是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结合着民族独立运动的向前发展,出现了托尔斯泰、易卜生、莫泊桑等著名作家。
政治、社会、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各项新发展和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不可避免地对20世纪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音乐家中有两种消极的世界观:一类对社会现实不满,但又找不到出路而苦闷彷徨;另一类人则脱离现实脱离社会,用虚伪的艺术来麻痹自己,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
东欧和北欧一些被压迫民族国家的音乐则侧重于表现民族独立运动以及本民族的风土人情,发展民间音乐。
欧洲音乐出现了一些崭新的特征,形成了某些新的流派,对20世纪的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实践和理论方面的基础。
法国音乐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有着重要意义,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弗朗克创建法国民族音乐协会并亲任主席,联合夏布里埃、肖松、丹第、福雷等人,形成了法国民族乐派。
当然,更加具有历史意义的是德彪西受印象派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成为法国印象派音乐的创始人。
继德彪西之后,拉威尔、杜卡被认为是带有一定印象派音乐特征的作曲家。
在音乐创作方面,德奥的地位相对来说有所下降。
在交响曲和交响诗的创作方面,较为重要的作曲家有布鲁克纳、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等人。
法国文艺复兴音乐成就
16世纪,在文艺复兴鼎盛时期法国音乐得到繁荣发展。
代表法国人文主义精神的音乐体裁是世俗的歌谣曲。
歌谣曲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爱好,确立了法国音乐的民族性,有意识地不再模仿后期尼德兰乐派的繁琐的复调技法,向主调音乐演变,并恢复了法国式的简洁流畅和描绘性。
它的代表人物是C.雅内坎。
他的著名作品有《马里昂战役》、《狩猎》、《鸟之歌》、《巴黎的喧哗声》等。
歌谣曲流行全欧,后来意大利以它改编的器乐曲称作“法国坎佐纳”,是巴罗克时代飞跃发展的器乐的萌芽。
这时的主要乐器是琉特、六弦维奥尔琴等,当时小提琴还是纯民间乐器,它在文艺复兴时期逐渐成为主要乐器,这过程反映了平民文化与贵族文化的尖锐斗争。
文艺复兴时期,作曲家们不仅为大教堂、修道院创作弥撒曲、经文歌等宗教音乐,他们往往面向现实的生活创作出更多的世俗音乐作品。
16世纪的绘画作品常常描绘人们在田园聚会歌唱或演奏,这就是当时人们演唱或演奏世俗音乐的情景。
随着城市文化的发展,各国出现了带有本国语言风格特征的世俗音乐体裁,其中流传广泛的是法国歌谣曲和意大利牧歌。
16世纪法国最有特点的音乐体裁是法国歌谣曲(France Chanson)。
它是一种四或五个声部的无伴奏世俗合唱,不仅受到新兴市民的喜爱,在贵族中也很流行。
法国歌谣曲题材广泛,除了抒情性的歌谣外,还有一些描绘性的歌谣,如具体表现集市、战争和大自然景物等。
音乐轻捷,节奏鲜明,旋律多在高声部,带主调音乐风格倾向。
著名的法国歌谣作曲家有塞米西(Claudin de Sermisy ,1490~1562)和雅内坎(Clément Janequin ,1485~1560),后者以创作描绘性的法国歌谣而闻名,作品有《云雀》、《巴黎的闹市》、《狩猎》和《战争》等。
意大利牧歌(madrigal)是16世纪最有影响的世俗音乐体裁,无论是佛兰德、法国还是意大利音乐家几乎都要涉猎这一体裁。
16世纪的意大利牧歌与14世纪牧歌没有直接的联系,它是在意大利的一些小宫廷里发展起来的,作为有素养的业余音乐爱好者所喜爱的消遣在各种社交聚会中演唱。
浅议20世纪法国音乐的发展
浅议20世纪法国音乐的发展作者:王倩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20期摘要:20世纪是历史上音乐流派最为复杂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法国音乐的发展受19世纪末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音乐思潮不拘一格,风格多样,丰富且复杂。
作曲家们采取不同的作曲技法来显示自己的个性。
旋律常出现无调性,节奏从规整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和声更是追求不同凡响的音响效果。
德彪西,拉威尔,杜卡,“六人团”,梅西安,布列兹等这些人将法国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20世纪;法国;印象主义;C.德彪西;M.拉威尔;O.梅西安;“六人团”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因此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代。
经历第二次工业革命,各国经济发展出现变化,世界的经济格局及政治局面也因此发生变化。
这一时期的法国同欧美其他国家一样像资本主义时期过渡。
但由于没有大量的殖民地,工业新技术的应用受到限制,以及资本的大量输出,工业经营落后,造成法国的经济属于相对落后的。
在当时背景环境的巨大改变下,20世纪音乐在广泛和深远的范围内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变幻不定的各种新思潮流派,不拘一格,兼容并蓄而又个性突出的作曲家,突破传统审美模式,实验探索的去创作音乐,加之19世纪感官印象的影响,作曲家们追求自然现象,景物等感官和印象,追求标题所启示,象征的总体意境影响,构成了20世纪法国音乐复杂而丰富的总貌。
印象主义音乐是浪漫主义过渡到20世纪现代音乐的重要音乐流派,这一流派排斥复杂的艺术形式,主要代表作曲家有C.德彪西和M.拉威尔。
C.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品主要有:《版画集》,两集《意象集》,其中的作品均有标题,如《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水中倒影》等,管弦乐作品也都带有标题,前奏曲《牧神午后》,《夜曲三首》,管弦乐《海》,《意象》等;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C.德彪西的音乐为20世纪作曲家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在追求色彩与朦胧的同时,他受到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注重的不是和声进行的功能性而是他的色彩性。
法国音乐史
法国音乐史
浪漫主义时期
19世纪10~20年代法国喜歌剧开始浪漫主义化。它的代表作曲家之一是 F.A.布瓦尔迪厄。19世纪30~40年代,在D.F.E.奥贝尔、A.亚当、E.L.阿 莱维等人的喜歌剧中加强了抒情因素,运用了民歌素材。奥贝尔的喜歌 剧,犀利机智,充满了法国式的俏皮。19世纪30年代,法国音乐进入繁荣 期在歌剧创作方面有阿莱维的大歌剧《犹太女郎》,亚当的舞剧《吉赛 尔》,以及创立了法国浪漫主义歌剧艺术的迈耶贝尔,他的代表作有《恶 魔罗贝尔》、《胡格诺派教徒》、《非洲女郎》等。在器乐方面,作曲 家H.柏辽兹对法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创立了标题交响 曲。30~40年代的巴黎是欧洲音乐文化的一个中心,许多国家的音乐家 如F.F.肖邦、N.帕格尼尼、G.罗西尼、F.李斯特等都被吸引到这里来。法 国抒情歌剧的现实主义手法,在比才的歌剧《卡门》中达到炉火纯青的 境地,可说是19世纪法国歌剧艺术的顶峰。芭蕾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在法国盛行,那时的最高成就是亚当的《吉赛尔》。 50年代末出现了新的音乐戏剧体裁──轻歌剧。
法国音乐史
20世纪的音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C.德彪西受到 印象主义绘画和象征主义诗歌戏剧的影响,在民族音乐传统 的基础上,吸收了东方音乐的因素,创造出崭新的风格,使 音乐的表现力大大丰富,他的创作倾向于描绘性,缺乏更深 刻的思想性。印象派的另一位大师M.拉韦尔,他和德彪西具 有同样敏锐的色彩感和细腻的审美趣味。但德彪西是任凭想 象力的自由驰骋,而拉韦尔更注重形式的严谨,喜好运用民 间音乐素材,尤其是西班牙的旋律和节奏。1936年法国出现 了一个新的青年作曲家团体“青年法兰西”,参加的作曲家是 O.梅西昂、A.若利韦等。他们公开声明拥护唯灵论,用现代 的音乐技术宣扬天主教教义。
法国流行手风琴音乐的发展历程与影响
法国手风琴音乐在文化交流活动中还促进了对 手风琴音乐的学术研究和教育发展,推动了手 风琴音乐的创新和发展。
THA行手风琴音乐的演奏技巧非常 独特和多样,这种风格特点让人们能 够感受到音乐的新颖和独特性。
法国流行手风琴音乐在演奏技巧方面 非常注重创新和多样性,往往通过各 种独特的演奏技巧和手法来展现出音 乐的独特性和个性。
03 法国流行手风琴音乐在流行音乐中的地位
对法国流行音乐的影响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的发展情况
19世纪中期,手风琴开始在法 国流行,受到了许多音乐家的喜
爱和推崇。
19世纪末,手风琴与法国民间 音乐相结合,产生了许多经典的
手风琴曲目。
20世纪前期,手风琴在法国的 音乐舞台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开 始出现专业的手风琴演奏家和乐
团。
20世纪后期至当代的发展情况
20世纪后期,法国手风琴音乐逐渐走向多元化和现代 化,出现了许多创新的手风琴演奏技巧和风格。
法国流行手风琴音乐在法国流行音乐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法国流行音乐 的独特风格和多样化表达方式做出了贡献。
法国流行手风琴音乐的发展推动了法国流行音乐的创新和演变,为后来的音乐风 格和创作提供了灵感。
对世界流行音乐的影响
法国流行手风琴音乐对世界流行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全球流行音乐的多样性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元素和灵感。
03
为法国艺术传承与发展提供支持
法国流行手风琴音乐的传播与流行,为法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
了支持,为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06 法国流行手风琴音乐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在现代流行音乐中的运用与融合
西方音乐史的年份表
JC 巴赫(1735--1782) (伦敦巴赫)
德 国:贝多芬(1770--1827)
曼海姆乐派:斯塔米兹(1754--1809)
浪漫主义时期:1790—1910 年 分初期、中期、中后期、晚期
初期:19 世纪 10—20 年代
中后期:19 世纪 40—80 年代
贝多芬晚期
李斯特(1811--1886)
福列(1845--1924)
拉赫玛尼诺夫(1873--1943)
德彪西(1862--1918)
意大利:马斯卡尼(1863--1945)
拉威尔(1875--1937)
列昂卡瓦洛(1857--1919)
表现主义:奥地利
普契尼(1858--1924) 20 世纪音乐
20 世纪民族主义:
勋伯格(1874-1951)
韦 伯(1786--1826)
瓦格纳(1813--1883)
舒伯特(1797--1828)
威尔第(1813--1901)
勃拉姆斯(1833--1897)
比 才(1838--1875)
中期:19 世纪 30--40 年代 门德尔松(1809-1847)
柴可夫斯基(1840--1893) 晚期:19 世纪 90 年代—20 世纪初 布鲁克纳(1824--1896)
舒 曼(1810--1856)
普契尼(1858--1924)
肖 邦(1810--1849)
马 勒(1860--1911)
柏辽兹(1803--1869) 法国歌剧在 19 世纪上叶的发展 格雷特里(1741--1813)《狮心王理查》
理查施特劳斯(1864--1949) 意大利歌剧 19 世纪上半叶的发展 罗西尼(1792--1868)
小提琴历史事件
小提琴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多个时期和变革。
以下是一些小提琴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1.1789-1799年:法国大革命后,随着贵族与皇室的衰落,音乐也从宫廷走向
民间,出现了为公众服务的交响乐队和音乐厅。
为适应环境的变革,小提琴需要增大音量。
2.18世纪末-19世纪初:小提琴琴颈加长变细,并向后倾斜;指板变长;琴马
变高,并具更大的弧度;G弦早已包有银丝。
这些变革的目的是为适应更大的张力。
3.1820年前后:L.施波尔发明了腮托,使左手从完全承担持琴的作用中解放出
来。
腮托的设置,使左手在换把、揉弦、按弦更加自如。
4.18世纪末:音乐学院在欧洲相继出现,它使小提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从而
促进了机器制琴业的发展。
20世纪法国的音乐发展状况
无序 ; 从纵向上来看 , 注重民族风格 , 创作 中抛 弃传统 “ 理性” 倡导“ 直觉论” 探 索 ,
形式语言的 多种可能性及表现力, 从而形成了互相共存 、 互相否定、 互相吸收的 多 融合 的发展局 面。 其肇始者应属 1 世纪 9 年代兴起的印象主义音 乐, 9 0 在其精神 引 领下,反叛与创新似乎在不断地催促着一代代作曲大师及其创作精品的涌现 , 德 彪西、 拉威 尔、 萨蒂、 普朗克、 米约、 梅西安 、 布列兹等一连 串闪亮的名字, 将法国音
作者简介 : 胡丽玲 (9 7 , 福建省三明 学院 艺术 系副教授 。 15 ~) 女,
收稿 日期 :0 6一 1—1 20 O 9
7 0
维普资讯
2 O世 纪 法 国的 音 乐发 展 状 况
改变为“ 心理时代” 。艺术抛弃传统 , 探索形式语言的 附加或省略和弦音 , 非三度或平行叠置的和弦等。他
发展相当迟缓 , 但也出现了垄断组织银行资本 的迅速 14- 12 ) , 85 9 4 等 一方面仍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保 发展 ,工业资本与银行资本 1益融合 ,形成财政资 持一定 的联 系, 3 一方面又预示德彪西的来临 , 成为法 本。法国金融资本家把大量资本输出国外 , 给资本持 国连接 1 世纪与 2 世纪音乐的重要过渡。 9 0 有者带来 了巨额利息 , 也给法国带来 了经济的飞速发 2 纪前 半 叶 的法 国艺 术思 想纷 繁 复杂 ,从 横 0世 展、 科学 研究 成就 的辉 煌 和社会 生 活相对 稳定 、 荣 向上来看, 1 世纪欧洲不同的文化、 繁 是 9 科学 、 艺术、 美 的局面。与其不相适应的是 , 人们精神却变得极端空 学流派从思想、 宗教 、 道德、 政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
西方古典音乐:文艺复兴时期
西⽅古典⾳乐:⽂艺复兴时期西⽅古典⾳乐:⽂艺复兴时期建于14-15世纪、历代勃⾉第公爵的宫殿⽂艺复兴时期勃⾉第地区的教堂法国⽂艺复兴时期的⾳乐表演⽂艺复兴时期⾳乐理论家以三种不同长度风琴管说明⼋度⾳阶的⽐例⽂艺复兴时期⾳乐家(铜版画)西⽅古典⾳乐:公元前1100年⾄今、欧洲主流⽂化背景下的经典⾳乐。
四. ⽂艺复兴时期的西⽅古典⾳乐(1450年-1600年)⽂艺复兴是发⽣于⼗四⾄⼗六世纪欧洲的⼀次思想解放运动,⼈⽂主义思潮得到迅速的传播,欧洲的哲学、⽂学、艺术、⾃然科学、⼈性的⾃由和创造⼒等都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发展。
⼈们逐渐认识到,宗教神权存在着⿊暗和腐败及禁锢⼈类思想的⼀⾯。
在欧洲的⾳乐领域,宗教⾳乐已有近千年的权威,但世俗⾳乐也在慢慢的探寻、积累成长中,终于⽂艺复兴为欧洲的⾳乐带来了⼀场创作和创新的⾼潮。
1. 歌剧的诞⽣歌剧是⼀门概括了⾳乐、诗歌、舞蹈、编剧、舞台美术、化妆、灯光、演出的综合艺术。
歌剧源⾃古希腊戏剧,从雏形、成型到诞⽣,经过了数千年漫长⽽艰⾟的历程。
古希腊的悲剧、中世纪的宗教剧、假⾯剧和以后的意⼤利的牧歌剧、⽥园剧等,在这些不断发展的戏剧⾥,孕育着歌剧的主要元素;从简单的单⾳旋律到丰富多彩的多声部⾳乐,从单⼀的假⾯装扮到具有造型艺术的表演,从露天剧场到“透视感景观”的舞台,从宗教剧发展到世俗剧⽬等等,它们为歌剧艺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艺复兴对歌剧产⽣了重要的影响:世俗⾳乐的兴起、宗教束缚的冲破、⼗六世纪法国的歌谣曲和意⼤利的牧歌、戏剧的繁荣、和声系统的成熟、复调⾳乐在世俗⾳乐和宗教⾳乐中的⼴泛使⽤、以及器乐的兴盛和⾳乐理论的不断完善,使得歌剧在⼗六世纪末在欧洲作为⼀门⾳乐艺术⽂体变成了必然。
有史以来第⼀次歌剧的公演,是1597年由意⼤利作曲家和歌⼿雅各布·佩⾥(1561-1633)作曲的、取材⾃古希腊神话的《达芙尼(Dafne)》,演出后,获得当时社会各界的赞好,皆认为“成功复活了古希腊的戏剧精神”,但《达芙尼》最终不幸失传。
拉莫法国巴洛克音乐之父
拉莫法国巴洛克音乐之父拉莫是法国巴洛克音乐领域的代表人物,被称为“法国巴洛克音乐之父”。
他对音乐的贡献不仅仅是在创作方面,更是对整个音乐风格的塑造和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拉莫生于1632年,职业生涯开始于1651年,当时他在神学院担任了教堂唱诗班的指挥。
之后,他在里昂的圣夫拉芒主教座堂担任音乐总监,这也是他成为一名专业音乐家的开始。
从此,他在法国成为了一名广受欢迎的音乐家。
拉莫的音乐创作风格充满了巴洛克时期的特征,尤其是在作品的结构和情感表现方面。
他的作品多以宗教为题材,运用复杂而充满变化的和声,体现了当时法国的信仰和文化。
他在音乐的旋律、声部和节奏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
他非常注重音乐的表现力和声乐的表达性,强调人声的功效和作用。
他的音乐作品中常常涉及到现实题材,比如政治和社会问题,这种包容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艺术风格对当时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拉莫不仅仅是一位音乐家,他还是一位音乐学家和音乐哲学家。
他出版了一些音乐理论刊物和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泛在和声的原理》。
他的这部理论著作对当时的音乐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对后来音乐学的发展和演进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拉莫获得了许多称号和荣誉。
他于1671年成为巴黎国王乐团的指挥,这也意味着他成为法国宫廷音乐的代表人物。
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他创作了很多巨作,其中大部分注重宗教题材,如神唱和哀歌等。
他的一些作品对于当时的音乐历史和音乐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拉莫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和音乐学者,也是一位前卫、开创性的艺术家。
他的音乐作品融合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他的作品甚至影响到了现代音乐界,成为当今音乐学者和音乐家的灵感源泉。
上世纪法国歌剧创作背景介绍
上世纪法国歌剧创作背景介绍
上世纪法国歌剧创作背景:
法国大歌剧(Grand Opera)起源于19世纪初的法国,是一种结合了歌唱、舞蹈和戏剧的宏大音乐剧形式。
它的发展与法国文化、社会和政治的变革密切相关,并在法国音乐剧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法国大歌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的巴黎歌剧院(Paris Opera),当时由拿破仑时期的政府在拿破仑大厅(Salle Napoléon)建立。
最早的法国大歌剧作品是让-巴蒂斯特·卢利(Jean-Baptiste Lully)创作的《皇家芭蕾舞团》(Ballet de la Nuit),首演于1653年。
然而,真正奠定法国大歌剧地位的是盖特诞生的作品。
法国流行音乐史
五十年代:乐坛神话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法国的音乐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战前十分走红的歌星中,一些人因其战争期间和占领军的友谊而在战后受到了公众的冷落,Léo Marjane、André Claveau 以及Jean Tranchant 就是例子;还有一些人在战后则有点被人遗忘了。
战争期间十分受崇拜的夏尔-特雷内 <Charles Trenet> 在战后先到美国进行了长时间的巡回演出之后于1951年回到了法国,特雷内 <Trenet> 著名的歌曲中,除了 "第七号国道 <Route Nationale 7> " 是1955年所写之外,其他的都是其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的作品。
至于 Maurice Chevalier,五十年代中,他或者是在法国进行 "单人表演",或者是在美国演电影。
四十年代就已经走红的伊迪丝-琵雅芙 <Edith Piaf> 在战后依然是常盛不衰的红歌星,伊迪丝-琵雅芙于1961年去世,她至今都是法国歌坛的一个神话,不知道她的法国人恐怕是少之又少。
伊迪丝-琵雅芙对年轻的歌手给予了很多的帮助,在她的提携下,伊夫-蒙唐 <Yves Montand> 和 "歌伴" 歌唱团 <Compagnons de la Chanson> 先后成了家喻户晓的歌星和歌唱团。
之后,夏尔-阿兹纳武尔 <Charles Aznavour>,Charles Dumont 以及 Goerges Moustaki 都成了响当当的歌星。
在法国,五十年代也是轻歌剧盛行的年代,当时轻歌剧的泰斗是 Luis Mariano,但是,演唱 "地中海" <Méditerranée> 的 Tino Rossi,演唱 "通往爱的签证" <Visa pour l'amour> 的Annie Cordy 以及演唱 "撒满鲜花的路" <La route fleurie> 的 Bourvil,他们的很多轻歌剧作品都受到了民众的厚爱。
勃艮第乐派名词解释
勃艮第乐派名词解释
勃艮第乐派,又称法国乐派,于18世纪后期起源于法国勃艮第,是在18世纪欧洲乐派发展史上实现了音乐风格改变和音乐表现方式
创新的伟大音乐派别。
新颖风格、灵活抒情、丰富细腻的气氛和以感情表达为特色的独特音乐形式,使这一乐派在音乐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由于勃艮第乐派的形成和发展,有许多相关的乐派名词和术语出现,下面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
1. 乐曲类型:勃艮第乐曲以安静和抒情为主,主要有奏鸣曲、soiré、钢琴曲、室内乐和歌剧等。
2.奏类型:勃艮第乐派是由弱节奏到重节奏不断变化和表达情感的音乐,主要包括近曲、慢板、前奏曲和仪式舞曲等。
3.乐技法:勃艮第乐派的技术特点是充分利用弹性随机性的技法,如伴奏法、和耳法,以及立体声、模特以及声乐和舞蹈之间灵活的表现方法。
4.奏特点:演奏者往往使用不同的灵活性,以节奏的变化自由表达情感,演奏风格也更加自由,因此乐派也往往被称作“放任式”演奏风格。
5.练技巧:由于勃艮第乐派是由许多表达方式组成,所以针对它的排练要求往往比较复杂,需要针对不同的乐曲技术特点来排练,才能更好地表现其美妙色彩和情感深度。
6. 乐队结构:从声乐、乐器构成和编制情况来看,勃艮第乐派
的乐队构成和乐器搭配都比较传统,包括小提琴组、鼓组、长笛组、竖琴组和小号组等。
以上就是关于勃艮第乐派名词的解释,由此可见,勃艮第乐派具有独特的音乐表现方式,对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其音乐风格多样,受到许多音乐家和乐迷的喜爱与追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国人也都爱美国音乐超过自己国家的歌手的作品吗。
法国最成功的歌手(用唱片销量来说)。
居然不是法国人而是加拿大人。
--------------------------------------对就是席琳迪翁或者席琳迪昂2012年Céline的法语专辑SANS ATTENDRE还是法国当年最畅销的专辑。
Céline跨度三个十年均有最畅销专辑。
足以证明法国人真心爱Céline啊。
历史最畅销的法语专辑当然是95年的那张D‘eux。
很多非法语地区把这张专辑称作THE FRENCH ALBUM。
还是因为她在英语唱片工业的成功造就了这张法语唱片的销售奇迹。
2012年那张唱片还算比较commercial,没啥惊喜。
我觉得Céline的声线是大多数人能够接受并喜欢的。
所以听法语专辑,可以比较cliché的先从Céline的法语专辑开始听。
很多人都说法语专辑听Céline的就不是真的了解法语歌。
我并不那么认为。
Céline的专辑的确做的比较不是那么法国。
特别是英语专辑出名后。
但是,Céline对于法语专辑的重视程度,和她永远不忘自己的根是法语。
就很值得一听。
国内也引进过她小时候在QUEBEC的法语唱片精选集。
大家不妨试试听一下。
如图------------------------------------------------------------------------------------------------------------------------------------------有些人提到的伊莲娜hélène 说实话,我10年前开始学法语的时候,看了写她的中文资料,也觉得她应该在法国很火吧,觉得至少在法国应该是家喻户晓的。
但是来了才知道,大错特错。
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人。
在中国烂大街的Je m'appelle Hélène 在法国。
问10个人,10个人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就是有印象的都觉得那首歌十分的“恶俗”啊。
主要是那个歌手Hélène ROLLES属于昙花一现的歌手。
90年代初爆红然后就。
没然后了。
(类似徐怀钰吧,可能比她还要昙花一现的感觉。
此处并非埋汰徐怀钰。
请徐歌迷见谅)Alizée 因为那首la isla bonita(翻唱麦当娜)在中国有些名气。
她其实也是一个选秀歌手。
参加了当时在法国很有名的选秀节目叫Graines de star (1996年开始2003年节目停止)2000年出道的时候,凭借一首Moi... Lolita 让她在法国爆红。
当年最卖座的唱片之一。
但是她突然在04年开始因为私生活,怀孕等沉寂3年。
到了07年年底再度付出推出个人第三张专辑Psych édélices。
其中翻唱了那首大家熟知的la isla bonita。
不过人气已经不能和2000到03年比了。
不过却在亚洲开辟了市场。
让中国人认识到了她。
后来也还是陆陆续续又出了两张专辑。
反响平平。
--------------------------------------------------------------------------------------------------------------------------------------------推荐几个我的法国同事都喜欢,并且在听的"现代歌手" 就是你和法国人人说这几个名字不会觉得你落伍的感觉。
Calogero十分喜欢他的声线。
2002年的同名专辑在法国卖出130万。
算是大红大紫了其中最红的就是那首En apesanteur。
2007年的专辑Pomme C 也是特别的火。
主打歌Pomme C 大街小巷啊。
最近有一首歌也十分红,就是今年5月推出的Un Jour Au Mauvais Endroit(写的是法国的治安问题,不过不妨碍成为一首好听的歌曲。
歌词写的还是比较让人深思的)Julien Doré2007年法国最红的选秀节目Nouvelle Star 的冠军。
03年开始,到现在仍旧是法国最著名的选秀节目。
(另外一个同类型的节目叫star academy)他很喜欢翻唱,众多经典歌曲比如麦当娜的like a virgin。
猫王的heartbreak hotel。
小甜甜的baby one more time。
甚至Alizée的代表作那首Moi... Lolita。
大爱他在2013年出的那个单曲Paris-Seychelles。
(歌词毫无逻辑可言。
我第一次听就如同很多人第一次听周杰伦的感觉,不是咬字的问题,而是歌词的问题。
会法语也未必能看懂他这个歌词到底要表达个什么东西。
和法国人探讨下来的结果是。
Euh。
好好听歌吧。
哈哈)Christophe Willem2006年Nouvelle Star的冠军。
绰号« La Tortue » 乌龟(可能是唱歌的时候喜欢齁背)当时被推荐看这些节目,增加法语听力能力并且能听歌。
推荐Double je。
Jacques A Dit。
Si Mes Larmes Tombent等声线也是很特别。
还有很多法国的歌手或者唱法语的歌手。
比如法国刘德华Johnny Hallyday。
红的时间太久了。
唱腔基本是用歌剧唱腔来唱流行乐的感觉。
还有比如Edith Piaf,经典到不能在经典了。
有关于她的一个电影,就是让Marion Cotillard拿到07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La Môme。
记录了这个传奇女子的一生。
经典的歌曲比如La Vie en rose, Non, je ne regrette rien, l'Hymne àl'amour, Mon légionnaire, La Foule, Milord, Mon Dieu 还有L'Accordéoniste.有人提到JE SUIS MALADE这首歌。
大家可以听听Lara Fabien的版本中世纪法国的专业音乐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的宗教音乐。
直到8世纪上半叶,高卢人都是用高卢圣咏作为礼拜仪式用的音乐,其中含有多神教的和世俗的因素。
到8世纪末,由于加洛林王朝采用罗马教会典礼,格列高利圣咏排挤了高卢圣咏而居统治地位。
利摩日、梅斯、鲁昂等地修道院成立圣歌学校推广格列高利圣咏。
诺曼底、利莫赞等地有了符号记谱法,并有专门从事音乐研究的理论家。
9 世纪查理曼大帝国崩溃和教廷衰退时期,宗教音乐中产生了新的音乐形式,鲁昂的瑞米耶日修道院和圣加尔修道院的僧侣创造了“西昆斯”(散文诗花腔歌调)和“特罗普”(填词花腔歌调)。
这是世俗音乐对宗教音乐的渗透。
利摩日城的圣马夏尔修道院的复调音乐活动,形成了欧洲音乐史上最初的乐派。
自此至15世纪末,法国成为高度发达的复调宗教音乐中心。
从11世纪起,世俗音乐有了很大发展,在流浪艺人、民间歌手中普遍流传的是抒情独唱歌曲“埃斯坦皮耶”和舞蹈歌曲“巴拉德”。
12、13世纪,法国南方和北方的吟唱诗人成为单声部抒情歌曲的主要创作者。
他们之中一类是出身于贵族的业余音乐爱好者,一类是出身于平民的专业作曲者。
贵族出身的吟唱诗人由流浪艺人为他伴奏,平民出身的吟唱诗人把手艺匠、市民的特点带到这种艺术中来,所以它不仅仅是骑士的艺术。
吟唱诗人演唱的多为爱情的、世态风俗的、十字军东征的内容。
体裁有田园歌、晨歌、史诗歌、对唱游戏歌、埃斯坦皮耶等。
北方的吟唱诗人以阿拉斯城为中心,它的代表作曲家亚当?德拉阿尔(约1250~约1306)创作了带有音乐的戏剧作品《罗班和马里翁》。
12世纪后半叶到13世纪,教会多声部音乐活动的中心从利摩日转到巴黎,出现了以莱奥南和佩罗坦为代表的巴黎圣母院乐派。
这时的体裁除给格列高利圣咏曲调加上新曲调一直到4个声部的奥加农以外,还有在圣咏曲调上加不同歌词的新曲调的经文歌以及所有声部的曲调都是作曲家新创作的“孔杜克图斯”等新体裁的出现,完成了所谓“古艺术”的发展阶段。
14世纪是所谓“新艺术”时期。
法国是“新艺术”的发祥地,它已经表现出人们开始摆脱中世纪教规束缚,文艺复兴初期的世界观和美学观,音乐表现手法大大丰富了(见彩图[法国14世纪的音乐狂欢节(绘画)])。
这个时期的经文歌的最大特征是采用了等节奏型,即固定歌调和其他声部用同一节奏型反复,大大加强了乐曲结构的统一性。
维特里在他的理论名着《新艺术》(约1320)中探讨了有量记谱法以及节拍等问题,他称这种新型音乐为“新艺术”。
“新艺术”的大师为马绍,他从事世俗音乐和宗教音乐两方面的创作。
他所作的巴拉德、回旋歌多为两三件乐器伴奏的独唱曲,他所作的4声部弥撒曲《圣母弥撒曲》,是最早由一位作曲家独立完成的大型复调音乐。
15世纪,勃艮第公国的政治、经济力量迅速上升,文化繁荣,勃艮第乐派跃居欧洲复调音乐发展的前列。
这个乐派的代表人物是G.迪费和G.班舒瓦,这个乐派主要从事复调音乐风格的探索和实验,因而大型复调音乐体裁得到发展。
这个时期标志着从“新艺术”向文艺复兴风格的过渡。
古典主义16世纪,在文艺复兴鼎盛时期法国音乐得到繁荣发展。
代表法国人文主义精神的音乐体裁是世俗的歌谣曲。
歌谣曲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爱好,确立了法国音乐的民族性,有意识地不再模仿后期尼德兰乐派的繁琐的复调技法,向主调音乐演变,并恢复了法国式的简洁流畅和描绘性。
它的代表人物是C.雅内坎。
他的著名作品有《马里昂战役》、《狩猎》、《鸟之歌》、《巴黎的喧哗声》等。
歌谣曲流行全欧,后来意大利以它改编的器乐曲称作“法国坎佐纳”,是巴罗克时代飞跃发展的器乐的萌芽。
这时的主要乐器是琉特、六弦维奥尔琴等,当时小提琴还是纯民间乐器,它在文艺复兴时期逐渐成为主要乐器,这过程反映了平民文化与贵族文化的尖锐斗争。
17~18世纪上半叶,法国史学家称为古典主义时期,音乐史上称为巴罗克风格时期,此时盛行代表法国宫廷审美趣味的洛可可风格。
在路易王朝的君主专制下,宫廷音乐兴盛起来。
同时,由于与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家族数次联姻,也带来强大的意大利影响。
1659年,上演了R.康贝尔(约1627~1677)的宫廷歌剧──田园剧《伊西》。
1671年他的5幕田园剧《波莫娜》,在第1座法国宫廷歌剧院的开幕式上演出佛罗伦萨人J.-B.吕利是法国民族歌剧的奠基人。
他的歌剧《阿尔米达》、《忒修斯》取材于古希腊的神话和历史英雄故事,具有抒情悲剧的特色。
有许多舞蹈与合唱场面,戏剧性的独白──朗诵调吸收了法国古典悲剧的朗诵特点,从而表现出法语诗歌的韵律。
吕利还设计了由慢、快、慢3部分组成的“法国序曲”形式,对欧洲器乐发展有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