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合集下载

山水田园诗鉴赏练习

山水田园诗鉴赏练习

田园诗鉴赏姓名:一、概念: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主要诗人: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二、表达的情感内容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 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 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三、画面的共同特征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2.听觉角度:宁静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四、常见的写景技巧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例如:《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②以动衬静例如:《鸟鸣涧》(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2.视觉角度:①绘形、绘声、绘色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色彩映衬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4.运用炼字技巧:解释字义(贴切)——描绘景象(具体充分)——抒发情感(整体把握)5.运用描写技巧:白描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

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

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山水田园诗派赢得了古代文人的普遍共鸣,虽然王维、孟浩然等代表人物没有李杜那样的盛誉,但在精神上可能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

从严羽《沧浪诗话》看,虽然他标举李、杜,但实际上倾向于王、孟。

李白的豪放飘逸无人能及,因此虽然在诗坛地位颇高,但在后世却很寂寥,实在是座不可攀登不可模拟的高峰。

相对于李白,杜甫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情形,同为诗歌的巅峰,杜甫却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无数追随者争相模仿,成就了一批大诗人,也造就了一批只知道模拟甚至剽窃的庸人。

无论怎么样,李杜在后人的眼里,地位都是那么高高在上的。

而王孟不同,同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以恬淡清幽的意境和平和近人的风格吸引着一代一代的文人。

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富庶,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一、知识储备:
1、概念: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山村生活的诗作。

2、主要意象:自然风光、农村景物、诗中人物(抒情主人公)
3、山水田园诗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1)、对自由美好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
(2)、借以表达对黑暗官场的不满
(3)、对劳动生活的歌颂
4、常用手法——白描,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5、风格——恬静淡雅,意境——隽永优美
二、专题练习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越中山色镜中看”极具韵味,请你作简要赏析。

2、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兰溪的景色之美,后两句主要写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暮春归故上草堂》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西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极具特色,请你选两点作简要的赏析。

2“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同样,诗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请你说说这首诗的言外之意。

三、《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后人对三、四句中的“侵”与“拂”推崇倍至,请你对此作简要的赏析
四、《后游》。

山水田园诗鉴赏知识和练习题(汇编)

山水田园诗鉴赏知识和练习题(汇编)

山水田园诗鉴赏知识和练习题一、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二、田园诗的典型物象: 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山、河、泉、溪、桥、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 3.农具:耒耜【lěi sì:古代一种像梨的农具,也用做农具的统称。

】、锸【chā铁锹】、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松、竹林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鸟鸣、猿啼三、描写景物的手法 1.角度变化: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上、下、俯视、仰视、里、外等; 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3.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1)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工笔(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衬托(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哀情;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渲染、前面结合;(2)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3)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四、如何概括意境特点(方法)(一)审空间:可从地面和天空两个角度去观照画面境界的大小。

从地面看去,有广阔、辽阔、苍茫、深远等特点。

着眼于天空,有高远、空旷、寥廓(高远空旷)等特点。

(二)辨色彩: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

蓝色、紫色(深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安静、沉稳、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

凝重灰暗的色彩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三)听声响:(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2)通过声音增加画面的生气;(3)声音特定的感情色彩,传达出不同的情绪。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专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专练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山水田园诗专练知识回顾:山水田园诗对点综合练: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1—2)题。

(9分)初夏江村高启①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②。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

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

②纬车:纺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野鸭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

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写物转入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律诗的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对仗包括词性、结构相对,也包括声调、平仄相对。

依此要求看,本诗的对仗极不工稳。

2、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6分)答案1、A解析B项“诗的前三联从视觉角度写所见”错,颈联后一句“林外时闻响纬车”是从听觉角度写所闻。

C项“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错,尾联还是写景,点明了时间,没有点明主旨。

D项“本诗的对仗极不工稳”错,颔联和颈联的对仗符合词性、结构、平仄要求,极为工稳。

2、全诗通过描写野鸭、莲叶、燕子、桐花、渔船、纬车、蛙声等意象,营造了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

诗人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见这里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隐居生活的惬意和他的闲情逸致。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9分)春夕崔涂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①烟景有谁争?【注】①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归隐之处。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练习:山水田园类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练习:山水田园类

高考诗歌分类鉴赏练习:山水田园类一、【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早上五盘岭①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入蜀平乱,途径五盘岭时作。

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

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①“斗”字,描写了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

②“攒”字,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

2.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①诗人入蜀是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然途中山峦重叠、险滩暗藏,但不觉艰险。

②诗人登上山顶后,心旷神怡,因此所观之景虽奇险但他感觉富有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炼句的能力。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前半句已经说明了一个原因,自己此行的目的是为看望知己好友,所以不觉得“蜀道难”;再看诗歌的前部分内容,首联写自己一大早驱车进入五盘岭,然后写自己看到的景色:江水回旋在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的崖石间,太阳还没有出来,峰峦密集好像攒集在一起;烟霭中的山色一片苍翠,高耸的树木下,阴沉幽暗,在松树稀疏的地方露出了一座孤单的驿站,江边的回滩上长满了密密的鲜花。

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诗人对所观之景的喜爱之情,虽然看到的景奇险,但是觉得富有情趣,所以就不觉得道路艰难了。

二、【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

山水田园诗专项含答案

山水田园诗专项含答案

山水田园诗专项含答案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

表现自然之美,表达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或祖国山河的激情。

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借以表达①对现实的不满,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和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③表达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愿望,④或厌倦鄙视污浊社会的思想感情。

南朝的谢灵运东晋的陶渊明盛唐王维、孟浩然(宋词:范成大)★艺术特色:风格清新、韵致高远、格局阔大,气象万千.★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语言风格:清新自然质朴淡雅孟浩然田园诗特色:清新淡远,简朴纯净王维:丰韵生动,淡雅优美、意境清远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②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三、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三)修辞: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分析作用。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偶是为增强诗的音乐美、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比是为了更突出作者的情感。

高三语文:12 诗歌鉴赏-题材之山水田园诗作业卷

高三语文:12 诗歌鉴赏-题材之山水田园诗作业卷

综上,本题答案为C。

6. 【答案】B【解析】第一空,承接上文提到的“容”具体解释“容”,填④恰当;第二空,提到“美容”,引入曹植对化妆的说法,填③恰当;第三空,具体解释曹植所说的“铅华”,填⑥恰当;第四空,说到“搽粉”,便开始具体论述,填①恰当;第五空,从历史角度追溯“粉”,按逻辑顺序,先讲什么时候发现的,再谈历史记载,填②恰当;第六空,接着上一空所述,填⑤恰当。

恰当的衔接为④③⑥①②⑤。

四、作文审题立意
【作文提示】从玫瑰的角度可写:1.珍视自己存在的价值(核心)2、坚持做自己/ 听从内心的声音3、美丽本身就是一种价值4、不要为实用理性所害5、走出人生的围城6、要学会独立思考7、存在的尴尬8、卷心菜的痛苦9、战胜内心的魔鬼10、战胜诱惑
11、华而不实也无妨
从上帝与魔鬼的角度:1、万物皆有价值(核心)2、没有谁是完美的、
3、少一点分别心
4、羡慕的本质是无知
5、有用与无用之间
6、无用方有大用。

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山水田园系列(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山水田园系列(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练:山水田园系列(附答案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林卧岑参偶得鱼鸟趣,复兹水木凉。

远峰带雨色,落日摇川光。

臼中西山药①,袖里淮南方②。

唯爱隐几③时,独游无何乡。

【注】①西山药:仙药。

②淮南方:一说为失传医药著作。

一说为西汉淮南王刘安主持撰写的《淮南子》,书中内容有神仙黄白之术。

③隐几:靠着几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题目仅有两字却蕴含丰富,“林”点明地点,“卧”摹写出诗人的情态。

B.“鱼鸟”是隐逸诗中常见景物,第一句写偶然体会到观赏山林中鱼鸟的趣味。

C.“兹”指现在、此时,第二句从触觉来写诗人此时又感受到水木带来的阴凉。

D.颈联中的“西山药”“淮南方”表明了诗人立志修仙从而脱离凡世的决心。

2.这首诗颔联和尾联分别是如何表情达意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七)(晋)陶渊明秋菊有佳色,裛①露掇②其英③。

泛④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注释:①裛(yì):通“浥”,沾湿。

②掇(duō多):采摘。

③英:花。

④泛:浮。

意即以菊花洒在酒中。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菊有佳色”中“佳色”意思是“欢笑”,写诗人看见秋天菊花盛开露出高兴的表情。

B.“泛此忘忧物”中“忘忧物”指酒,曹操《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句。

C.“远我遗世情”意思是远离世俗,遗世独立,与“复驾言兮焉求”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归鸟趋林鸣”,诗人以飞鸟自喻,有“倦飞而知还”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归隐的喜悦。

4.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西塞山泊渔家皮日休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前两句塑造了一位垂钓者形象,钓者头戴白纶巾,发如银丝,静坐水边垂钓。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含答案)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山水田园诗一、常见意象(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竹林、霞光、露珠(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3)农具:耒、耜sì、锸、锄头、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诗人常会选取炊烟、桑麻、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等体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意象。

选取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超凡脱俗的灵鸟)、孤云、禅房、古寺、暮钟等具有隐逸特点的意象,用五柳、接舆、伯夷、叔齐等历史人物和僧道、林叟、樵夫、幽人等山野之人来自比。

二、思想情感(1)热爱自然,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

(2)心物相融的恬淡、闲适自得的心情。

(3)借景遣怀的沉郁凄情。

或借异乡山水,表达客居孤寂思绪;或借凄风苦雨,寄寓贬谪忧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4)抒写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5)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等。

三、常用技法(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2)描写手法①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高低远近的顺序。

②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③白描与工笔。

白描,简单地罗列,简单地描写。

工笔,细致入微地刻画,重彩浓墨地描绘。

④虚实结合(眼前景与想象景)。

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②乐景写哀(反衬),用欢乐的景物或场景写哀伤的心情。

四、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唐代]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这首诗是公元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

山水田园诗专题练习一、知识储备:1、概念: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山村生活的诗作。

2、主要意象:自然风光、农村景物、诗中人物(抒情主人公)3、山水田园诗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1)、对自由美好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2)、借以表达对黑暗官场的不满(3)、对劳动生活的歌颂4、常用手法——白描,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5、风格——恬静淡雅,意境——隽永优美二、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越中山色镜中看”极具韵味,请你作简要赏析。

2、诗的前两句主要写兰溪的景色之美,后两句主要写的是什么?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二、《暮春归故上草堂》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西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1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极具特色,请你选两点作简要的赏析。

2“画有在纸中者,有在纸外者”,同样,诗有在言中者,有在言外者,请你说说这首诗的言外之意。

三、《华子岗》裴迪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后人对三、四句中的“侵”与“拂”推崇倍至,请你对此作简要的赏析四、《后游》杜甫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注释:上元二年(761)春,杜甫曾一度到新津,写了《游修觉寺》,这是他第二次到此是写下的。

1有人认为“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是很有含蕴的,请说说你的理解。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山中问答》李白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窅去。

别有天地非人间。

1“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笑”字含蕴丰富,请作简要赏析。

2结合全诗,请指出“桃花流水然窅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整首诗没有一句正面写楼高,却又处处写楼高,请你对此作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题目及答案(山水田园诗)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①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①鹿门:山名,在襄阳。

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成了隐逸圣地。

(1)诗歌开篇写了什么景象?(3分)(2)诗人和世人的选择不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志向是什么?(4分)(3)诗人既选择归鹿门,那么他在归途中又见到什么景象呢?(4分)(4)诗人回到鹿门隐居之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4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11分)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5分)(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1分)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5分)(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

(6分)4.[正宫] 叨叨令无名氏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

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

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

山水田园诗训练题

山水田园诗训练题


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 满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 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 人们离开之后, 秋天的原野显得格外闲静。 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 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 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 好客的主人啊, 我会经常乘着月色前来造访; 照应门户的僮仆, 也不要总把院门闩上。
• 村行 王禹偁
• 马儿穿行在山路上菊花已微黄,任由 马匹自由地行走兴致悠长。 • 千万的山谷回荡着声响静听夜,看数 座山峰在夕阳下默默无语。 • 棠梨的落叶红得好似胭脂一般,香气 扑鼻的荞麦花啊洁白如雪。 • 是什么让我在吟诗时忽觉惆怅,原来 乡村小桥像极了我的家乡!

• ③动静结合的写法。以听觉写动景, 傍晚秋声万壑起,这是耳闻;以视 觉写静景数峰默默伫立在夕阳里, 这是目睹。 ④对比手法。颔联“有声”与“无 语”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相映成趣, 越发显示出山村傍晚的沉寂。颈联 的颜色对比鲜明。(答出三点即可)
• ⑴信马:骑着马随意行走。野兴:指 陶醉于山林美景,怡然自得的乐趣。 • ⑵晚籁:指秋声。籁,大自然的声响。 • ⑶棠梨:杜梨,又名白梨、白棠。落 叶乔木,木质优良,叶含红色。 • ⑷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季开白 色小花,果实呈黑红色三棱状。 • ⑸原树:原野上的树。原,原野。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 注 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 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 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
练习题三
•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 情?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5分)
2、诗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哪些写 景手法?试举两种并简要赏析。 (6分)

国学欣赏:山水田园诗的鉴赏与练习

国学欣赏:山水田园诗的鉴赏与练习

诗歌鉴赏3 山水田园诗鉴赏一、例析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归园田居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辛夷坞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小结:山水——风光优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怀田园——生活恬然二、思想内容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三、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四、写景的方法①描写角度——如近景与远景、俯视与仰望等;②描写顺序——如从外到内、从近到远等;③描写方法——如正面与侧面、实景与虚景(现实与想象、神话,以实衬虚或以虚衬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粗笔勾勒(白描)、远近结合、点面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等。

五、课堂练习: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6分)待储光羲不至[唐]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分)答:(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最新山水田园诗鉴赏知识和练习题

最新山水田园诗鉴赏知识和练习题

山水田园诗鉴赏知识和练习题一、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二、田园诗的典型物象: 1.景物: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山、河、泉、溪、桥、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 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 3.农具:耒耜【lěi sì:古代一种像梨的农具,也用做农具的统称。

】、锸【chā铁锹】、锄头、犁 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松、竹林 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鸟鸣、猿啼三、描写景物的手法 1.角度变化: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上、下、俯视、仰视、里、外等; 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 3.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1)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工笔(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衬托(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哀情;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渲染、前面结合;(2)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3)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四、如何概括意境特点(方法)(一)审空间:可从地面和天空两个角度去观照画面境界的大小。

从地面看去,有广阔、辽阔、苍茫、深远等特点。

着眼于天空,有高远、空旷、寥廓(高远空旷)等特点。

(二)辨色彩: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

蓝色、紫色(深紫)为冷色,让人感到凉爽、安静、沉稳、踏实。

明亮的颜色常用来表现喜悦的情绪。

凝重灰暗的色彩多寄寓伤感幽怨的情绪。

(三)听声响:(1)通常诗人以声音反衬宁静;(2)通过声音增加画面的生气;(3)声音特定的感情色彩,传达出不同的情绪。

山水田园类古诗词曲鉴赏训练题

山水田园类古诗词曲鉴赏训练题

山水田园类古诗词曲鉴赏训练题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2题。

夏日三首①(其一)[宋]张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②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③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④疏帘邀月影,嘈嘈⑤虚枕纳溪声。

久判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注释】①此诗是张耒罢官闲居乡里之作。

②檐牙:屋檐上像牙一样排列的滴水瓦。

③蝶衣:蝴蝶的翅膀。

晒粉:蝴蝶的翅膀上多粉。

④落落:稀疏的样子。

⑤嘈嘈:形容众声嘈杂。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首联写夏日昼长,江村风日清丽,燕雀栖息在屋檐上,羽翼都已长成。

B.颔联写晴朗的天气里,蝴蝶展翅停在花枝上,蜘蛛悠然地在屋角织网。

C.颈联写月光照在疏疏落落的帘子上,诗人斜倚枕上,静听潺潺溪水声。

D.尾联写头发早已白得像霜雪的诗人,与樵夫渔翁闲聊,希望和他们一起度过余生。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全诗描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抒发了诗人淡泊名利的情怀。

B.首联、颔联描写燕雀、蝴蝶、蜘蛛等动景反衬乡村的清静。

C.颈联中的“邀”“纳”两字,透露出诗人对于月影、溪声的欣赏。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喜爱,对浮华的反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题。

浣溪沙苏轼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①耕身?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②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耦:两人并耕。

②使君:这里是作者自称。

1.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上片前两句写出了作者在清新宜人环境中的舒适轻松之感。

B.“何时收拾耦耕身”一句表达了作者归耕田园的愿望。

C.下片“此中”一词,指农村生活,点明了作者想归耕田园的原因。

D.下片前两句,作者由道中所见之景联想到田野中蓬勃景象。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对仗工整,虚实相生,显得妙趣横生。

B.“使君元是此中人”一句,总结全词,画龙点睛,为全词升华之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古典诗文
2010-01-20 0435
5d56b7b40100gd0g
山水田园诗鉴赏训练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

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到了盛唐时代,我国山水田园诗进入了繁荣时期。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成就有三
一是将山水与田园二者结合得更紧密了。

二是形神兼备,物我契合。

三是具有更深厚的思想内涵,寄托了高尚情操和身世之感。

盛唐诗人继承了前代山水田园诗人的成就而又有新的发展,其笔下景物不仅具化工肖物之妙,又能以清新自然的语言传田园之趣味、山水之精神,在山川风物中融入诗人的感情,即景会心,浑然天成。

山水田园诗派赢得了古代文人的普遍共鸣,虽然王维、孟浩然等代表人物没有李杜那样的盛誉,但在精神上可能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

从严羽《沧浪诗话》看,虽然他标举李、杜,但实际上倾向于王、孟。

李白的豪放飘逸无人能及,因此虽然在诗坛地位颇高,但在后世却很寂寥,实在是座不可攀登不可模拟的高峰。

相对于李白,杜甫可以说是另外一种情形,同为诗歌的巅峰,杜甫却成为后世师法的楷模,无数追随者争相模仿,成就了一批大诗人,也造就了一批只知道模拟甚至剽窃的庸人。

无论怎么样,李杜在后人的眼里,地位都是那么高高在上的。

而王孟不同,同作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以恬淡清幽的意境和平和近人的风格吸引着一代一代的文人。

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富庶,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

而道教的归朴返真,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崇尚,为文人的漫游、隐居,及观照、把握大自然美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氛围、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

另一方面,一些诗人在政治上曾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但最终因仕途受挫或不满现实,而半官半隐,漫游山水,甚至辞官归里,躬耕田园。

由于他们大都拥有田庄,具备漫游隐居的经济基础。

所有这些都为进行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创造了条件。

主要代表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储光曦、祖咏、裴迪等。

这一诗派并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相互之间常以所作山水田园诗酬唱切磋,形成了远绍陶渊明、谢灵运,近学张九龄的清淡自然的流派特色。

作品通过大量细致入微描绘自然山水,体现了情景交融、物我契合的意境,发掘和开拓绚丽多姿的自然美。

一、导入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天人合一”是今天人们追求的终极理想。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大自然以其无言的深沉让我们懂得了许多,让古代、现代的人在忙碌的社会生活之外找到了精神的归宿。

二、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⑴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陶渊明《归田园居》
⑷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三、归纳山水田园诗的特点
山水田园诗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四)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
1.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2.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
3.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三、学习诗歌鉴赏的步骤、方法
酬张少府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2、尾联以“渔歌入浦深”回答张少府的询问,它的深远含义是什么?
(1、这首诗写对官场的失望和隐居山林之乐,表现出恬静淡泊、乐山乐水的情怀。

2、山水之乐是不可言传的,只有亲自尝试才能懂得困窘和通达的道理,领悟人生的真谛。


四、实战练习
(要求注意思维过程及答题格式。


1、渭川田家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⑴这笮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⑵就本诗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请选一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2、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要求同上。

1、答
2、答
五、课后练习请作简要分析下列这首诗的主旨及表现手法)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