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环境对幼儿情绪发展的影响作用

发表时间:2019-07-31T13:44:06.167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3月作者:周兰兰[导读] 家庭环境指的是对家庭软、硬环境。家庭软环境,是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氛围,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时所形成的一种气氛;家庭硬环境,是指特定的物质条件,它是人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

密山市明德幼儿园周兰兰

家庭环境指的是对家庭软、硬环境。家庭软环境,是指笼罩着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氛围,它诉诸于人的内在情绪和感受,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时所形成的一种气氛;家庭硬环境,是指特定的物质条件,它是人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

一、家庭环境的作用

(一)在家教诸多因素中父母的人格因素是施教的核心力量,它对幼儿的人格形成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影响。由于幼儿的模仿性极强,孩子一生中待人接物、处人处世的态度都直接向父母学习模仿而来。父母的人格特点还会辐射到家庭生活的各个层面而使家庭生活染上独特的色彩,继而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如父母为人热情诚实、做事认真踏实,往往会融洽家庭气氛,孩子们经常置身于亲朋好友常相往来之中极易形成热情、诚实、友爱、善于交往等人格特征;如父母心胸狭窄、斤斤计较、好算计,孩子长期置身于好贪小便宜的家庭生活氛围中,极易染上小市民、利己主义习气,将来走向社会极易养成投机取巧陋习。同时,家长的教育素质和教育孩子的能力、知识、观念等也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

(二)家庭的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健全人格建构的又一重要因素。家庭的教养方式是父母人格、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教育方式的整合体,一般来讲,可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保护型、放任型、民主型和混合型几种。很明显,在所有的家庭教养方式中,民主型是最好的。民主型家庭的父母认为:孩子不只是属于家庭的,同时更是国家的、社会的一员,将来他总要独立生活,走向社会,从小就应教给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而不是处处包办代替。然而,在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保护型教养方式仍居多,造成了孩子依赖性强、易反抗、任性、孤僻等不健全人格。

(三)家庭环境对幼儿健全人格建构起关键作用。“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的一生成长总是会打上环境的烙印,就家庭教育环境而言,既包括家庭的物质环境也包括家庭内部的精神环境。物质环境并不是指家庭的豪华装修,而是整洁有序、健康向上的环境,孩子应该有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和活动时间。家庭的精神环境内容很多,它包括家庭的文化氛围、价值取向、人际交往、家风家规、家庭气氛等多方面,对于孩子的人格发展来说,精神环境更为重要。

二、家庭环境影响幼儿情绪的表现

(一)一般行为问题

指在一般儿童群体中存在的某些发生率较高的单项偏异行为,当其发生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超过了相应年龄的正常范围时,可考虑具有病理意义,构成一般行为问题,其症状主要为最初行为模式建立过程中的偏异和依赖与独立失去平衡方面。不同年龄阶段其症状表现不一,表现形式有:遗尿、多梦、挑食、夜惊、恶梦、害怕、担忧、易激惹、抽动、作怪像、发脾气、嫉妒、不服从、咬指甲、吮吸手指或口唇、咬衣服、挖鼻孔、抓皮肤及其他轻度发育性语言障碍,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以及活动过多等。以上行为偏异在一般儿童中的检出率为5%~60%,多数在3岁左右开始发生,学龄儿童发生率较高,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

(二)攻击性行为

很多研究证明,攻击性行为问题多发生于儿童早期,症状持续存在,并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通常具有以下5个症状特点:1、攻击性:打架、辱骂父母或他人、好斗殴、毁物、以破坏行为来发泄内在的矛盾冲突。2、不服从性:如漠视命令、违纪、不尊敬师长、不接受批评等。3、反社会行为:撒谎、偷窃、破坏公共财物、纵火、对年幼者或动物残忍等。4、活动性增高:如易激惹、烦躁不安、冲动、无恒心、情绪易变等。5、自我中心:如故意招人注意、好指责他人或支配他人、自私、为自己的错误辩解等,还可伴焦虑、抑郁症状。

三、应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良好情绪培养中形成的特殊作用。

首先,要处理好父母之间的关系。家庭是以骨肉亲情为纽带形式的特殊社会组成形式,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特殊的情感关系,家庭是孩子情感习得的启蒙学校,是人类情感最美好最丰富的资源所在地。父母是家庭情感氛围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善于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尽可能表现得愉快、喜悦、客观向上,那么孩子也会形成积极情绪,成为一个快乐、友好的人。幼儿生活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得到了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产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情感,对孩子学会理解和处理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之间经常争吵,家庭关系紧张,幼儿极易产生焦虑不安、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久而久之会影响到幼小心灵,产生不良的心理现象。

其次,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人际关系,亲子关系不和谐可能会给幼儿学习情绪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会导致幼儿长大成人后情绪控制能力低下,给他人及社会带来危害。在大多数家庭生活中,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父母永远处于主导地位。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两方面:一是溺爱。父母对子女过分迁就,孩子易形成以“我”为中心的优越感和自私、骄横、任性等不良性格特征。二是粗暴之爱。父母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要求孩子一律服从家长的意愿。这种家庭带来的是情绪表现压抑,久而久之,幼儿良好的情绪发展受到潜在的阻碍。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正常的父母之爱应该是一种理解、尊重、理智之爱,幼儿是自己情绪情感的主人,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自己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情感交流,沟通和应答,而不是家长以强制的手段去监控、阻碍孩子的情绪表达。当幼儿闹情绪时,父母唯有首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表达其情绪的需要,才能抚慰孩子的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