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材加工学》教学大纲
中药炮制学教学大纲
《中药材加工与炮制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1112020009)中药学院(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一、课程说明1.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中药材加工与炮制是研究中药材加工与炮制的原理、工艺、质量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一门学科。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s a discipline which is involved with the mechanism, process, quality standard,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本课程通过讲授中药材加工与炮制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中药材加工与炮制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掌握传统中药材加工与炮制方法和饮片的质量规格,建立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传统中药材加工与炮制理论的思路,具备开展中药材加工与炮制规范化、现代化研究的能力。
The basic theory, knowledge and skills will be taught in this course. Through the study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origi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new developments of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be able to use the basic process to service the future work. Operational ability will be trained through experiment course. Students’ability of independently study on standard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of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will be trained by learning the modern scientific methods.2.课程的基本要求和要求掌握各种传统的中药材加工与炮制方法、工艺条件、炮制原理和炮制作用,熟悉各种饮片的质量规格,了解中药材加工与炮制的起源和发展、分类和目的以及相关法规。
中药学教学大纲
九 了解:谷芽
参考:鸡矢藤 章 掌握:使君子苦楝皮槟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 应用的异同点。 4.了解木通与通草的古 今名实混淆及金钱草的 品种
讲 1.掌握温里药的含义、功 效、适应范围及配伍方
授 法、性能特点、用法、用
量和禁忌。 实 2.掌握药物 4 味,熟悉
验
药物 3 味,了解药物 1 味。 3.掌握相似药物功效、
熟悉:川乌(附:草乌) 章 威灵仙
了解:雷公藤
参考:蚕沙老鹳草松节
乌梢蛇(附:蛇蜕)寻骨
风伸筋草海风藤路路通
2.祛风湿清热药
掌握:秦艽防己
了解:络石藤稀莶草
参考:丝瓜络穿山龙桑
枝臭梧桐海桐皮
3.祛风湿强筋骨药
掌握:桑寄生
熟悉:五加皮
了解:狗脊
参考:千年健
第 掌握:苍术厚朴(附厚朴 2 花)广藿香
五 熟悉:砂仁(附砂仁壳)
? 般为参考药)
2.发散风热药
掌握:薄荷牛蒡子桑叶
菊花葛根(附葛花)柴
胡
熟悉:升麻蝉蜕蔓荆子
了解:淡豆豉(附大豆黄
卷)
解表药的识别与鉴赏 参考:浮萍木贼 实验:解表药的识别与
讲 1.熟悉用药剂量与药效 的关系及确定剂量大小
授 的依据。
2.熟悉中药的煎煮时间
与方法(包括先煎、后下、
包煎、另煎、烊化等不同
虫夏草蛤蚧
参考:锁阳仙茅海狗肾
(附狗肾)海马韭子胡桃
肉胡芦巴阳起石
3.补血药
掌握:当归熟地黄柯首
乌白芍阿胶
参考:龙眼肉
4.补阴药
掌握:北沙参麦门冬龟
板鳖甲
熟悉:天门冬玉竹石斛
百合枸杞
了解:南沙参黄精墨旱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中药学是中医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中药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中药学基本理论(1)掌握中药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
(2)了解中药的药性、功效和应用。
2.中药学基本知识(1)掌握中药的命名、来源和采制方法。
(2)了解中药的质量评价和储存方法。
3.中药学基本技能(1)掌握中药的配伍原则和常用方剂的组成。
(2)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中药的基本理论。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中药的采制方法、质量评价和储存方法等基本技能。
3.临床实践:安排学生到中药房、医院等实践单位进行实习,使学生了解中药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
四、评估方式与标准1.平时作业:布置适量的中药学平时作业,以检验学生对中药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2.期末考试:进行中药学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中药学课程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教材与参考书:选用合适的中药学教材,推荐一些中药学相关的参考书目。
2.实验室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以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3.实践基地:联系中药房、医院等实践单位,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六、课程考核与评价1.平时作业: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30%。
2.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
3.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
七、教学进度与安排1.理论教学:每周2课时,共计36课时。
2.实验教学:每周2课时,共计36课时。
3.临床实践:共计1周时间。
4.平时作业:每周布置1次,共计18次。
5.期末考试:共计1次。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中药的基本概念、性质、分类、来源、采制方法、质量评价、储存方法、配伍原则和常用方剂的组成等。
中药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基本情况1、实验总学时数:92、实验项目数:43、适用专业:适用于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和针推等本科专业。
4、开课学期:第三学期。
5、实验教材:自编实验指导。
二、实验教学目的及任务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
通过实验,一方面可以巩固并加深学生对所学中药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培养学生初步掌握中药实验研究的方法和训练实验操作技术。
三、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根据实验报告,评优、良、及格、不及格等级。
四、实验主要仪器设备智能热板仪、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五、实验项目实验一、延胡索镇痛作用的观察(热板法)(一)实验类型:创新性实验;(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3-5人;(四)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实验观察延胡索的镇痛作用,并使学生了解热板法镇痛实验的具体做法。
(五)实验内容提要:调节好热板的实际温度后,每次取小鼠1只,放入观察桶内,依次记录自放入观察桶至出现舔足所需时间,作为该鼠的痛阈值,将两次痛阈的平均值作为该鼠给药前的痛阈值。
然后将其分成2组,分别灌服醋制延胡索煎剂和生理盐水。
给药后的15、30、60、90、min测定各鼠痛阈值,将结果记入表内,按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各鼠痛阈平均值计算用药后痛阈提高的百分率。
痛阈提高率== 给药后平均痛阈值—给药前平均痛阈值×100%给药前平均痛阈值(六)实验器材:RB—200智能热板仪、灌胃针头、注射器、天平、秒表。
实验二、活血化瘀药红花对凝血时间的影响(一)实验类型:创新性实验;(二)实验类别:专业基础实验;(三)每组人数:3-5人;(四)实验目的与要求:通过活血化瘀药红花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活血化瘀药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学会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术。
(五)实验内容提要:将小鼠分成3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红花煎液,采用毛细玻管法,分别测定给药前后的凝血时间。
(六)实验器材:毛细管、烧杯、灌胃针头、注射器、天平、秒表。
《中药材加工学》教学大纲
《中药材加工学》教学大纲中药材加工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总学时:实验(实训)学时:0课程类别:课程类型:开课单位:药学系教研室:课程负责人:一、一般情况《中药材加工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与《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态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中草药的科学栽培、实施GAP和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管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主要为课堂理论讲授。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贮藏保管、包装,根及根茎、叶类、皮类、花类等各类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方法。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运用标本、录象、图表等教具和声象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总学时数,课堂讲授学时。
本课程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材加工学》(龙全江主编)。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讲述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中药材加工的关系;该学科经验和文献整理、理论与方法、中药材质量标准等主要研究内容。
2.简介该学科的文献学、化学、多学科综合等研究方法。
3.重点讲解各历史时期中药材加工发展的概况与展望。
[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材加工与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概念及该学科的主要任务。
2.熟悉中药材加工的起源、发展概况和中药材加工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了解中药材加工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中药材加工与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概念及该学科的主要任务,各历史时期中药材加工发展的概况与展望。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概念及该学科的主要任务等知识的技能,初步培养同学们通过应用中药材加工与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药材炮制教学大纲范本
中药材炮制教学大纲范本中药材炮制教学大纲范本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是将中药原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加工和炮制,使其具备适宜临床应用的特性。
中药材炮制教学大纲是指教学中对于中药炮制的内容、目标和要求的总结和规范。
本文将探讨中药材炮制教学大纲的范本。
一、中药材炮制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中药材炮制是中药学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加工和处理中药原材料,改变其性状、性能和药效,以适应不同疾病的治疗需要。
中药材炮制的原理包括温热、煅炒、炒炙、炙烤、炮制等,这些方法能够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提高其药效和安全性。
二、中药材炮制的分类和方法中药材炮制的分类包括炮制、制法、制剂和炮制工艺等。
其中,炮制是指将中药材通过炮制方法进行处理,如炒、炙、煮、蒸、晒等。
制法是指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进行处理。
制剂是指将炮制好的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药物,如丸剂、散剂、浸膏等。
炮制工艺是指中药材炮制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三、中药材炮制的质量控制和安全性评价中药材炮制的质量控制是确保中药材炮制过程中药材的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质量控制包括选材、加工、炮制、存储等方面的要求和标准。
安全性评价是对中药材炮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和控制。
四、中药材炮制的实践技能和操作规范中药材炮制的实践技能是指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和运用中药材炮制的技术和方法。
操作规范是指中药材炮制过程中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规范要求。
中药材炮制的实践技能和操作规范对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五、中药材炮制的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中药材炮制的教学评价是对学生中药材炮制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综合评价。
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试、实验操作考核、实际操作考核等。
教学评价和考核方式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六、中药材炮制教学大纲的修订和更新中药材炮制教学大纲的修订和更新是根据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实践需要进行的。
中药学教学大纲
中药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与目标中药学是中医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和理解中药的基本理论、应用技术和医学价值,为学生日后从事中医药临床、研究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中药学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目标,确保教学质量。
二、课程内容1. 中药学概述- 中药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中药学与中医学的关系- 中药学的分类与特点2. 中药基础- 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 中药炮制与保存- 中药配方与制药工艺3. 中药材- 常用中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 中药材的采集、贮藏与加工- 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4. 中药制剂- 中药煎剂与汤剂- 中药丸剂与丸剂的制备- 中药膏剂、散剂、颗粒剂的制作5. 中药药效学- 中药药理学基础- 中药药效物质的分离与鉴定- 中药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6. 中药配伍学- 中药相互作用与药物配伍- 中药的药物代谢与药物相互作用- 中药配伍规律及其应用7. 中药临床应用- 常见中药的临床应用和禁忌症- 中药治疗常见病与慢性病的原则和方法 - 中药的预防保健作用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 熟悉中药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发展历程- 掌握中药学中常用中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等基本知识- 理解和熟悉中药的药理学基础和药效物质的分离与鉴定方法2. 技能与能力- 能够进行中药材的鉴定和质量控制- 掌握中药的炮制、配伍和制剂制备技术- 具备基本的中药配方和中药制剂的制备能力3. 分析与综合- 能够理解中药的临床应用原则和慢性病治疗方法- 具备中药的预防保健知识和应用能力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科学地传授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知识。
- 实验教学:组织学生参与中药材的鉴定、制剂制备和药效物质的分离与鉴定的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 临床实习:安排学生参与中医临床实习,亲身体验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与疗效。
《中药加工炮制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中药加工炮制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适用对象]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学时] 18 学时一、实验教学任务和目的通过实验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加工炮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操作注意事项,掌握中药炮制品的性状、特征。
掌握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加工炮制的方法。
加深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的掌握中药加工炮制学这门专业知识。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对中药加工炮制这项传统的制药技术中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操作,同时,加深对课堂上所学到的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加工炮制的能力。
为探讨中药炮制机理,促进中药加工炮制工艺规范化、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化,提高中药药效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一清炒法1、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清炒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炒黄、炒焦、炒炭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炒黄、炒焦、炒炭三种方法的不同火候。
2、实验内容(1)炒黄:王不留行、牵牛子、牛蒡子、薏苡仁、莱菔子。
(2)炒焦:山楂、栀子、槟榔、川楝子、麦芽。
(3)炒炭:干姜、蒲黄、荆芥、槐米、小蓟。
注:每种操作方法从中选择2味中药。
3、实验仪器电炒锅、炒药铲、大号搪瓷盘、中号搪瓷盘(具盖)、小号搪瓷盘(具盖)、天平、喷壶、筛子、温度计、烧杯、铜冲等。
4、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二加固体辅料炒1、实验目的和要求(1)了解加固体辅料炒法的目的和意义。
(2)掌握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质量标准。
(3)掌握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的火候及操作注意事项。
2、实验内容(1)麸炒:苍术、枳壳、枳实。
(2)米炒:党参、斑蝥。
(3)土炒:山药、白术。
(4)砂炒:鸡内金、穿山甲、骨碎补。
(5)蛤粉炒:阿胶、鹿角胶。
(6)滑石粉炒:刺猬皮、水蛭。
注:选择5~6种操作方法,每种操作方法从中选择1~2味中药。
3、实验仪器电炒锅、炒药铲、大号搪瓷盘、中号搪瓷盘(具盖)、小号搪瓷盘(具盖)、天平、筛子、温度计、烧杯等。
中药学大专业各方向教学大纲071004
《中药药剂学》教学大纲(供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使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处方设计、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该课程以中药学专业的各门前期课程的知识为基础,具有内容多、综合性强、实践性强、创新性强等特点,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学生从事中药制剂的生产、研究、开发、经营等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药物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应用,了解其发展概况;熟悉中药调剂的基础知识;结合剂型掌握常用药用辅料的性能、特点及选用原则;能正确分析制剂处方;掌握制剂的制备工艺及理论,结合剂型了解常用制药机械设备的性能及应用;掌握制剂的质量要求及质量评价;掌握药物及其制剂稳定性的概念和意义、影响药物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稳定性试验方法;结合剂型熟悉主要的单元操作(粉碎、筛析、混合、制粒、浸提、分离、浓缩、干燥、空气净化、灭菌等);熟悉制剂新技术,包括微囊、固体分散体、包合物、脂质体制备技术、膜剂等;掌握缓释控释制剂、靶向制剂的特点、分类与应用;熟悉其他传统剂型的种类与特点(丹药、锭剂、线剂、条剂、灸剂、熨剂等);掌握中药新药的概念、研究开发的指导思想;熟悉中药新药的系统研究方法。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药剂学》第二版(张兆旺主编,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本课程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章,主要内容为中药药剂学的基本概念、中药药剂学的特点与性质、研究内容、中药药剂工作的依据、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及中药调剂学基础知识等;第二部分为第3、4、6、7章,主要内容为制药卫生与药物的前处理,其中药物的前处理包括粉碎、筛析、提取、分离、精制、浓缩、干燥等内容;第三部分为第5章、第8~19章,主要内容为各种剂型的制备知识,包括各类固体、半固体、固体以及气体剂型;第四部分为第20~24章,主要内容为药物制剂新技术、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中药新药的研制等。
中药学教学大纲的内容
中药学教学大纲的内容中药学教学大纲的内容中药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中药学教学大纲是指对中药学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内容进行规范和总结的文件。
它旨在明确中药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为中药学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中药学的概述中药学教学大纲首先对中药学的概述进行了阐述。
它介绍了中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中药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二、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中药学的基本理论是中药学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的性味归经、药物的药性作用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可以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中药学的药物学基础中药学的药物学基础是中药学教学大纲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中药的来源、采集、加工和贮藏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包括中药的化学成分、药效作用、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可以了解中药的药物学特点,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四、中药学的药材学基础中药学的药材学基础是中药学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中药材的分类、鉴别、质量评价和药材资源的保护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可以了解中药材的特点和质量要求,为中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五、中药学的方剂学基础中药学的方剂学基础是中药学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中药方剂的分类、组成、配伍原则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可以了解中药方剂的特点和应用规律,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六、中药学的质量控制中药学的质量控制是中药学教学大纲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包括中药的质量标准、质量检验方法和质量控制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学生可以了解中药的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的方法,为中药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保障。
七、中药学的研究方法中药学的研究方法是中药学教学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中药的研究设计、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中药炮制学教学大纲
《中药炮制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编号:2.课程名称:中药炮制学3.英文名称: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Materia4.课程学时: 32学时5.课程学分:2学分6.开课学期:第5学期7.课程类型:专业课程8.课程性质:必修9.课程简介: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剂、制剂不同要求,以及药材自身性质,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主要研究中药炮制理论、工艺、炮制品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等内容。
二、课程地位与教学目标中药炮制学是中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是在学习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后进行本课程教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
其任务是在继承传统中药炮制理论和技术的同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研究、整理、逐步搞清炮制原理,改进炮制工艺,制订质量标准,提高饮片质量,提高中医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1. 掌握传统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典型炮制品的质量规格;2. 熟悉中药炮制的起源、现状和炮制在临床中的作用,炮制品的性状、特征;3. 掌握炮制对药物药性和主要成分的影响;4. 具有一定实践能力,能在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从事中药炮制学研究工作。
三、教学安排与方式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2.教学方法:本课程是实践性强的学科,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做到突出重点,讲清难点,交待疑点。
并通动画视频参观等手段来增强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制药工程专业必修课,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并重的教学手段,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积极探索和尝试翻转式教学和混合教学方法。
4.考核方式:(1)考核方式:闭卷笔试(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中药炮制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以及典型炮制品的质量规格等内容的掌握情况(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二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期末考试成绩。
中药学教学大纲的内容
中药学教学大纲的内容中药学教学大纲的内容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大纲的内容涵盖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药材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等多个方面。
中药学教学大纲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对中药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全面掌握,以便能够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中药治疗疾病。
中药学教学大纲的第一部分是中药学的基本理论。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中药学的起源与发展、中药学的基本概念、中药学的学科体系、中药学的研究方法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理论,可以了解中药学的发展历程,明确中药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是药材学。
药材学是中药学的基础学科,主要研究中药材的采集、鉴定、贮藏和加工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药材学,可以了解中药材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从而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中药材。
第三部分是药物化学。
药物化学是中药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化学结构、药物合成和药物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药物化学,可以了解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第四部分是药剂学。
药剂学是中药学的实践性学科,主要研究中药的制剂、配伍、贮藏和使用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药剂学,可以了解中药的制剂方法和工艺,掌握中药的配伍规律,学会正确使用中药制剂。
第五部分是药理学。
药理学是中药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主要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药效学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药理学,可以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药效学,掌握中药的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中药学教学大纲的最后一部分是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中药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药材鉴定、药物制剂制备、药物分析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操作。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临床应用水平。
综上所述,中药学教学大纲的内容涵盖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药材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以及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
中药加工教案模板范文
一、活动目标1. 了解中药的基本概念和加工方法,培养对中药的兴趣。
2. 学会使用中药加工工具,掌握中药的简单加工技术。
3.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活动准备1. 经验准备:提前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来源、分类、功效等。
2. 物质准备:中药加工工具(如研磨机、筛子、剪刀等)、常用中药(如菊花、枸杞、胖大海等)、中药配方、实验记录表等。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中药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中药的来源和分类。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中药是如何加工的吗?中药加工有哪些方法?(二)中药加工基本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中药加工的基本原理,包括中药的采集、清洗、干燥、粉碎、筛分等步骤。
2. 介绍常用中药的加工方法,如菊花、枸杞、胖大海等的加工过程。
(三)中药加工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每组选用一种常用中药进行加工。
2. 指导学生使用中药加工工具,如研磨机、筛子、剪刀等。
3. 学生按照中药加工步骤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学生完成中药加工后,将加工好的中药放入实验记录表,记录加工过程和结果。
(四)分享与总结1. 各组展示加工成果,分享中药加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2. 教师点评学生的操作过程,指出优点和不足。
3. 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中药加工的重要性。
四、活动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中药加工企业,了解中药生产的全过程。
2.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学习更多关于中药加工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中药加工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了中药的基本加工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与中药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中药材加工学》教学大纲
中药材加工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总学时:实验(实训)学时:0课程类别:课程类型:开课单位:药学系教研室:课程负责人:一、一般情况《中药材加工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与《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态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中草药的科学栽培、实施GAP和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和管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主要为课堂理论讲授。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贮藏保管、包装,根及根茎、叶类、皮类、花类等各类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方法。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运用标本、录象、图表等教具和声象教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课程总学时数,课堂讲授学时。
本课程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材加工学》(龙全江主编)。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讲述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中药材加工的关系;该学科经验和文献整理、理论与方法、中药材质量标准等主要研究内容。
2.简介该学科的文献学、化学、多学科综合等研究方法。
3.重点讲解各历史时期中药材加工发展的概况与展望。
[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材加工与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概念及该学科的主要任务。
2.熟悉中药材加工的起源、发展概况和中药材加工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了解中药材加工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难点] 中药材加工与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概念及该学科的主要任务,各历史时期中药材加工发展的概况与展望。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概念及该学科的主要任务等知识的技能,初步培养同学们通过应用中药材加工与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药材加工学课程教学大纲234英文名称:总学时:实验(实训)学时: 056课程类别:课程类型:7开课单位:药学系教研室:8课程负责人:910一、一般情况11《中药材加工学》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与《中药学》、《药用植物学》、《植物生理生态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等相关课程有着十分密切1213的关系。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理14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从事中草药的科学栽培、实施GAP和实现中药材15规范化生产和管理的能力。
16教学过程主要为课堂理论讲授。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中药材加工17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中药材的采收、产地加工、贮藏保管、包装,根18及根茎、叶类、皮类、花类等各类中药材的采收和加工方法。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19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实践20性较强的学科,课堂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意启发式,2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运用标本、录象、图表等教具和声象教22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23本课程总学时数,课堂讲授学时。
本课程采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材加工学》(龙全2425江主编)。
262728二、教学内容与方法29第一章绪论30[教学内容]311.讲述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中药材加工的关系;该学科经验和文献整理、理论与32方法、中药材质量标准等主要研究内容。
332.简介该学科的文献学、化学、多学科综合等研究方法。
343.重点讲解各历史时期中药材加工发展的概况与展望。
35[教学要求]361.掌握中药材加工与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概念及该学科的主要任务。
2.熟悉中药材加工的起源、发展概况和中药材加工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7383.了解中药材加工学的研究方法。
39[重点难点] 中药材加工与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概念及该学科的主要任务,各40历史时期中药材加工发展的概况与展望。
41[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概念42及该学科的主要任务等知识的技能,初步培养同学们通过应用中药材加工与中药材加工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34445第二章中药材加工的传统理论及其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46[教学内容]471.讲述加工对中药材主要成分如生物碱、苷类,挥发油及无机成分等方面的影48响,指出一般性的规律。
492.简介中药材加工的“地道药材”说、“采收季节”说、“贮藏保管”说等传50统理论。
513.重点讲解采收季节与时间、产地加工对中药材外观及内在质量的影响。
52[教学要求]531.掌握加工对中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2.熟悉加工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
54553.了解中药材加工的传统理论。
56[重点难点] 采收季节与时间、产地加工对中药材外观及内在质量的影响。
加57工对中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
58[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加工对中药材化学成分59影响的基本知识的技能,初步培养同学们对加工如何影响中药材化学成分,采收60季节与时间、产地加工如何影响中药材外观及内在质量的具体问题分析和解决的61能力。
62第三章中药材的采收6364[教学内容]651.讲述植物不同器官的生理特点及动物的生长特性,从而阐述不同药用部位中66药材的传统采收原则。
672.简介中药材采收中应注意的事项。
683.重点讲解依据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高峰及总量最大值选择药材适宜采收期69等的现代采收原则。
70[教学要求]1.掌握中药材采收的原则与方法。
71722.熟悉中药材采收的目的。
733.了解中药材采收中应注意的事项。
74[重点难点] 依据中药材有效成分含量高峰及总量最大值选择药材适宜采收期75等的现代采收原则。
中药材采收的原则与方法。
76[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根据药材现代采收原则77选择适宜采收期基本技能,初步培养同学们对中药材采收的原则与方法等具体问78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79第四章中药材的产地加工8081[教学内容]821.讲述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中药材净制的方法和一般要求;中药材产地切83制的方法;中药材的蒸、煮、烫、发汗、揉搓等其他加工方法;影响中药材干燥84的因素;中药材自然干燥常用的方法。
852.简介产地切制的片型、规格及选择原则;中药材的自然发酵、煎汁浓缩、石86灰拌等其他工方法;中药材的现代干燥技术及设备。
873.重点讲解中药材产地加工的一般原则;中药材干燥的机理。
[教学要求]88891.掌握中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和一般原则,药材干燥的机理。
902.熟悉中药材净制的方法和一般要求;中药材产地切制的方法;中药材的蒸、煮、烫、发汗、揉搓等其他加工方法;中药材干燥的机理;影响中药材干燥的因9192素;中药材自然干燥常用的方法。
933.了解产地切制的片型、规格及选择原则;中药材的自然发酵、煎汁浓缩、石94灰拌等其他加工方法;中药材的现代干燥技术及设备。
95[重点难点] 中药材产地加工的一般原则;中药材干燥的机理。
中药材产地加96工的目的和一般原则。
[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中药材产地加工及干燥9798的基本技能,初步培养同学们对中药材干燥的机理理解和分析能力。
99100101第五章中药材的包装102[教学内容]1031.讲述中药材包装材料与方法。
1042.简介中药材包装的目的。
1053.重点讲解中药材包装材料的选择原则。
106【教学要求】1071.掌握中药材包装材料的选择原则。
1082.熟悉中药材包装材料与方法。
1093.了解中药材包装的目的。
[重点难点] 中药材包装材料的选择原则。
110111[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包装材料基本知识理解112的技能。
初步培养同学们如何选择材包装材料的能力。
113114第六章中药材的贮藏保管115[教学内容]1161.讲述中药材变质的自然因素。
1172.简介贮藏保管新技术。
3.重点讲解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预防中药材变质的传统方法。
118119[教学要求]1201.掌握中药材变质的自然因素;2.熟悉中药材常见的变质现象及贮藏保管常用的方法。
1211223.了解贮藏保管新技术。
123[重点难点] 贮藏中常见的变质现象,预防中药材变质的传统方法。
中药材变124质的自然因素。
125[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具有判断贮藏中常见的变质126现象的技能,初步培养同学们如何预防中药材变质等具体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127力。
128129130各论131132[教学内容]133人参、西洋参、三七、附子、地黄、麦冬、黄连、川贝母、麻黄、薄荷、金134银花、菊花、槐花、红花等常用药材的加工特点、商品规格、包装、贮藏及现135代研究概况。
136[教学要求]137掌握人参、西洋参、三七、附子、地黄、麦冬、黄连、川贝母、麻黄、薄荷、138金银花、菊花、槐花、红花等常用药材的加工特点、商品规格、包装、贮藏。
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三、学时分配151152153154155156157158四、考核评价159【考核方法】160考试161【成绩构成】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实验+平时)30%162163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641.教材:165《中药材加工学》(第二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166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龙全江主编1672.教学参考书:168《中药炮制学》(供中药类专业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169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龚千锋主编。
170《中药材》杂志。
1711723.数字化教学资源:173自制PPT174六、说明17517617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