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地理_第四章__中国的经济发展

八年级上册地理_第四章__中国的经济发展
八年级上册地理_第四章__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1.下列运输方式中,有“从门口到门口”优势的是()

A.管道B.水路C.铁路D.公路

2、下列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中,哪些属于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①牛马拉车②风帆行船③公路运输④铁路运输⑤航空运输⑥管道运输⑦手提肩扛

A.①②③④⑤⑦B.③④⑤⑥⑦C.②③④⑤⑥⑦D.③④⑤⑥

3、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是()

A.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B.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

C.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D.上海浦东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4.2006年7月建成通车的海拔最高的一条铁路是()

A.成昆铁路B.南疆铁路C.青藏铁路D.贵昆铁路

5.陇海铁路与京广、京沪铁路交会的城市依次是()

A.郑州徐州B.郑州南昌C.株洲徐州D.株洲南昌

下图,是我国省区轮廓及其境内的铁路线。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铁路线b经过的工业基地、a代表的铁路线分别是()

A、辽中南、贵昆线

B、京津唐、贵昆线

C、长江三角洲、湘黔线

D、辽中南、湘黔线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省是河南省,在郑州交汇的两条铁路干线是陇海线与京九线。

B、乙省是湖北省,该省有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经过该省的三条铁路由西向东依次是焦枝线、京九线、京广线。

C、丙图是贵州省,该省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上,铁路是贵昆线,它与成昆线在昆明交汇。

D、丁图中这两条铁路线交汇的城市是长春。

8、下图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

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A.①大豆、②棉花

B.①甘蔗、②油菜

C.①油菜、②大豆

D.①棉花、②甘蔗

9、下列关于交通运输线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交通运输线路分布不均,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B.平原地区工程量小,修路成本低

C.山区多开凿隧道,降低修路成本

D.西部山区,地形闭塞,交通发展落后

10、小明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选最近的铁路干线,经过的城市依次是()A.石家庄、西安、宝鸡、兰州B.徐州、郑州、西安、兰州

C.徐州、郑州、焦作、宝鸡D.南京、郑州、南昌、长沙

11、下列运输任务与适宜的运输方式搭配正确的是()

A、1000万吨煤炭由徐州运往杭州—铁路

B、2万吨铁矿石由武汉运往上海—水运

C、1箱急救药由长沙运往拉萨—公路

D、5万立方米天然气由四川运往湖南—河运

12、比较我国主要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特点,图中序号代表的运输方式分别是()

A.①水运②铁路③空运④公路

B.①公路②铁路③空运④水运

C.①铁路②水运③空运④公路

D.①公路②水运③空运④铁路

13、下列经过省级行政中心城市最多的铁路干线是()

A.京广线B.京哈线C.陇海线D.京沪线14、不属于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是()

A.节水农业B.环保农业C.绿色农业D.劳动密集型农业

读我国农业产值构成图,完成15、16题。

15、我国农业部门中,产值最大的是()

A.种植业

B.牧业

C.林业

D.渔业

16、下列关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我国的粮食生产以小麦、水稻为主

B.我国的牧业生产只分布在四大牧区

C.我国最大的林区位于东北林区

D.我国的渔业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地区

17、下列生产过程,不属于工业生产过程的是()

A.开采铁矿B.将大米加工成雪米饼

C.生产化肥、农药D.人工养殖珍珠

18、“要致富,先修路”,在建设新农村中提出的这一口号表明()A.建设新农村就是修好乡村公路

B.我国交通运输业非常落后

C.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D.“修路”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务工赚钱机会,使农村致富

读我国三大工业基地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和著名的重工业基地分别是()A.甲、乙B.甲、丙C.乙、丙D.丙、丁

20.在自然资源方面,甲图与乙图相比,甲地不占优势的是()A.平原广阔B.河网稠密C.煤铁丰富D.降水充足

21、发展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条件是()

A.自然资源丰富B.科技力量雄厚

C.劳动力资源充足D.位置优越

22、我国四大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

A、陇海铁路沿线

B、京九、京广铁路沿线

C、青藏铁路沿线

D、京沪、哈大铁路沿线

23、读我国四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示意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铁路线是包兰线

B、②铁路线是京九线

C、③城市既是铁路枢纽,又是省会城市

D、④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工业以煤炭工业为主

24、经过省区最多的铁路干线是()

A、京九线

B、京广线

C、京哈线

D、京沪线

读我国铁路干线分布图,完成25—27题。

25、图中字母所代表的铁路枢纽及其在该

城市交汇的铁路线对应正确的是()

A、A——兰州——陇海线与宝成线

B、B——株洲——京九线与浙赣线

C、C——商丘——京九线与陇海线

D、D——徐州——京沪线与陇海线

26、京九铁路的终点和途中唯一经过

分别是()

A、九江、南昌

B、九龙、长沙

C、九龙、南昌

D、九江、武汉

2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由九江去昆明旅游,主要乘坐火车,应先坐车到南昌转入湘黔线,再经过贵昆线到达昆明,包括终点站此行共经过3个省级行政中心。

B、将新疆的长绒棉从乌鲁木齐运到上海,经过最近的铁路线依次是兰新线、陇海线、京沪线。

C、陇海—兰新线是“亚欧第二铁路大陆桥”的一部分,该东西干线东起连云港,西到乌鲁木齐,在宝鸡与宝成线交会。

D、既在陇海线上,又在京九线上的城市是C

28、下列不属于农业生产部门的是()

A.林业B.旅游业C.种植业D.畜牧业

29、我国跨越我国长江、黄河干流的铁路干线自西向东排列的是()

A.京广线、焦柳线、京九线、京沪线

B.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C.京九线、焦柳线、京广线、京沪线

D.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焦柳线

30、下列农业区:①东北三省②长江中下游地区③南部沿海地区④黄河中下游地区,与图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搭配正确的是()

A.(一)①,(二)②,(三)③,(四)④

B.(一)②,(二)④,(三)③,(四)①

C.(一)③,(二)④,(三)①,(四)②

D.(一)②,(二)④,(三)①,(四)③

31.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共同特征是()

A.热量、水源充足B.面积广大,地势平坦

C.气候温暖、湿润D.有广阔的天然草场

读我国工业区分布图回答问题32—34题。

32、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A沿海分布B沿长江分布

C沿黄河分布D沿京广铁路分布

33、煤、铁、石油资源丰富,高新技术发达的工业基地是

()

A、A

B、B

C、C

D、D

34、C工业基地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A、工业基础薄弱

B、交通条件落后

C、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D、劳动力不足

武(汉)广(州)客运专线是我国新建的高速铁路工程之一,已于2009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是我国目前最长的铁路客运专线。据此回答第35—36题。

35、武广高速铁路通车后,可极大缓解哪条铁路线的压力()

A、京广线

B、京沪线

C、京九线

D、陇海线

36、武广高速铁路沿线地区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

A、煤炭

B、石油、天然气

C、稀土

D、铅锌、锑

37、6月1日一位德国教授来中国访问,当天早晨5:30飞机到达首都机场,下午14:00他要出席在上海市中心召开的一个国际性会议,他想体验一下中国的京沪高铁。请你根据下表,为他选择一趟合适的高铁车次()

A.G101 B.G31 C.G105 D.G129

读我国某区域铁路干线示意图,

38图中甲所代表的铁路枢纽是()

A.连云港B.徐州

C.上海D.南京

39、图中③代表的铁路干线是()

A.京广线

B.京沪线

C.贵昆线

D.焦柳线

右图为京广高铁示意图,京广高铁是以客运为主的快速铁

路。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广州,全程2298公里,运行仅8小时。完成40—41题。

40、京广高铁联系的两个工业基地是:()

①京津唐②沪宁杭③辽中南④珠江三角洲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41、关于京广高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跨越了黄河、长江等水系

B.联系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C.铁路沿线的植被都属常绿阔叶林

D.经过的省区都位于东部季风区

42、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分布特点是()

A、多依附于风景名胜,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B、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C、都分布于沿海开放城市,呈现出沿海分布的特点

D、多分布于内陆城市,呈现出沿大江大河分布的特点黄河、松花江

寒假,家住哈尔滨的小华与父母一起到海南岛去旅游,最让小华高兴的是在大海里畅游,和参观神秘的热带植物园。根据材料回答43~45题。

43、小华一下飞机就感觉到海南岛的气候与哈尔滨的不一样,造成这种差异最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B.季风因素C.海陆因素D.纬度因素

44、小华所畅游的大海会是()

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

45、当地田地不会有大面积种植的农产品是()

A.甜菜B.水稻C.甘蔗D.香蕉

46、沪宁杭地区“金三角”地带重要的工业城市是()

A.上海、南京、苏州、无锡、杭州

B.上海、南京、宁波、温州、杭州

C.重庆、成都、上海、南京、杭州

D.武汉、九江、上海、南京、杭州

47、我国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品种多、分布广,读图“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油菜主要分布在西北的高原地区

B.棉花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

C.甜菜主要分布在北方的东北平原等地

D.甘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的河套平原

48、下列地区的农业生产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

B.在新疆地区大力发展水稻生产

C.在珠江三角洲发展耕作业和渔业

D.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力发展林业生产

49、关于右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工业基地矿产丰富,钢铁等工业发达

B、A河水量丰富,但冬季有漫长的结冰期,

对航运产生不利影响

C、B是天津市,是该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D、铁路①是京沪线,是我国重要的铁路干线

50、读我国局部铁路线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沿陇海线可以直达乌鲁木齐市

B.①铁路与陇海线相会于徐州

C.②城市是宝成铁路线的起点

D.③城市位于京九铁路线上

2020年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知识点总结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及其地位: (1)农业:通过培育植物和饲养动物等方式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就是农业;农业按照生产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和渔业等部门。 (2)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二、农业地区分布 1、东西部差异 (1)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分为东南部农耕区和西北部牧区。 (2)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3)东部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南北差异 (1)东南部以800mm(秦岭-淮河线)为界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各自的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4)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1、农业发展的条件:①自然条件:地形、水资源、气候、土壤等②社会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交通运输、国家政策等 2、布局原则: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的山区---林业(保持水土)宜林则林;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较好的平原地区---耕作业,宜粮则粮;在降水较少、草场广布的地区---畜牧业,宜牧则牧;在河湖较多、水流平缓的地方---淡水渔业,宜渔则渔。城市郊区发展郊区农业(花卉、蔬菜、肉、蛋等)---市场需求;桑基鱼塘---生态农业。 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与文化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一、工业的地位及分类: (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2)把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重工业,如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等;把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称为轻工业,如食品、纺织、玩具等。 二、能源与原材料分布: (1)煤炭资源:被誉为“工业的粮食”。 a、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地区,尤以山西、陕西、内蒙古最多。 b、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交界处有“乌金三角”之称,为我国21世纪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其中山西最多,有“煤海”之称。 (2)石油资源: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a、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油气储量最多,有“西气东输”管道从新疆轮南到上海。 b、主要油田:大庆油田(黑)、胜利油田(鲁)、辽河油田(辽)、甘肃玉门油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 (3)铁矿资源:河北、辽宁、四川三省储量最大。 (4)能源分布特点:煤、石油等能源以北方居多,南方多水能 三、钢铁工业: 钢铁工业是衡量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九大钢铁工业中心:(攀枝花、重庆、武汉、马鞍山、上海)、北京、包头、太原、鞍山。 (2)我国钢产量居世界第一。(长江沿岸地带占5个,有“钢铁走廊”之称)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教学计划 新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 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 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

二、教学方法: 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 (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 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 (三)讲授新课

试论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专论: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编者按 技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关系我国未来综合实力的一件大事。21世纪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将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这种形势,任何一个学科都将面临如何系统理解技术创新内涵的新问题,都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创新,以使本学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服务。为促进地理学工作者系统理解技术创新,并把技术创新广泛地应用于学科实践,本刊从2000年第4期开始,将陆续刊登 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方面的专论,殷切希望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关心技术创新,关注 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专论栏目,并踊跃参加。 文章编号:1003 2363(2000)04 0001 05 试论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张占仓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从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走势分析入手,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取得的成绩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21世纪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要进一步面向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发展思想,并认为观念创新、能力创新、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创新、研究领域创新及组织管理创新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创新重点。 关 键 词:技术创新;经济地理学;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0 08 12;修订日期:2000 10 16 作者简介:张占仓(1958 ),男,河南偃师人,研究员,学士,主要从事经济地理研究。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8月23~26日召开了 全国技术创新大会 。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将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全面系统地理解技术创新的内涵,贯彻落实技术创新的精神,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 1 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其意义 1.1 创新理论 1912年,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2]。按照熊彼特提出的观点, 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把一种从 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狭义的技术创新主要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广义的技术创新还包括与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创新等。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显然,我们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所提出的技术创新是广义的技术创新。 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认为, 技术创新就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OECD 报告认为,技术创新是 把一种想法(设想)变成一种投放到市场上的新的或改进的产品的转变过程;把一种想法转变成用于工业中的新的或改进的工艺(操作过程)的过程;或是一种新的社会服务方式的转变过程。 中共中央中发?1999%14号文件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 第19卷 第4期2000年 12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 RCH AN D DEVELOP M EN T V ol.19 N o.4Dec.2000

易初莲花-经济地理学案例分析

易初莲花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说到易初莲花大型连锁超市,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它是正大集团在中国零售领域的投资项目。提起正大集团,大多数人更是耳熟能详。正大集团是由泰国籍华人创立的世界最大的跨国集团公司之一。它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目前其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已扩展至饲料业、水产养殖、国际贸易、石油业、通讯业、房地产、零售业等十多个行业,易初莲花连锁超市是其属下最大的零售企业。易初莲花在中国第一家门店于1997年6月23日在上海浦东新区对外营业,开业当日其销售额就达到创记录的600多万元。公司本着“天天低价”和“为顾客提供最大利益”的经营理念,以零售方式销售三万余种商品,并为顾客提供开架式服务和舒适的购物环境。自1997年开业以来,公司业务迅速发展。截至2004年10月,先后在上海、广州、杭州、武汉、山东、天津、北京、西安等地成立了33家连锁超市。2003年底,易初莲花的年营业额约为50亿元人民币。2003年7月30日,在上海跨国采购洽谈会现场,易初莲花对外宣布将在未来2-3年内,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开设100家店。 现在,这个泰国商业集团已经在20个国家建立了250个公司,聘用了超过100,000名员工,是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的企业之一,且以亚洲领先的跨国企业形象活跃在世界的前沿。 依靠最先进的现代购物理念,易初莲花已经被看作是可以信赖的商店,它提供了新的购物体验、舒适的购物环境和天天低价的高质量商品。继续其稳定的发

展形势,易初莲花保持每年约20%到30%的销售增长和超过50,000,000的顾客数量,在中国开了75多家购物中心。 二、易初莲花选址要求 (1)对商圈的要求 1、在项目公里范围内人口达到10万以上为佳,2公里范围内常住人口可达到12-15万人; 2、须临近城市交通主干道,至少双向四车道,且无绿化带,立交桥,河流,山川等明显阻隔为佳; 3、商圈内人口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4、项目周边人口畅旺,道路与项目衔接性比较顺畅,车辆可以顺畅的进出停车场; 5、核心商圈内(距项目公里)无经营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同类业态为佳。 (2)大卖场选址设计 1、易初莲花的主要理念:低价、一次购足、免费停车、高周转、新鲜程度、品质; 2、卫生、舒适、店内通道进出方便、国际标准; 3、位置要求描述:交通方便(私家车、公交车、地铁、轻轨);人口密度相对集中;两条马路交叉口,其一为主干道;具备相当面积的停车场,比如在北京至少要求600个以上的停车位。 (3)其他要求 1、建筑面积:平方米,最好一层,最高两层;建筑净高5米以上,进深最少60米;柱距米左右; 2、地面荷载:1500公斤/平方米,面层为耐磨硬化剂地面; 3、用电荷载:2×800KVA,双回路用电; 4、照明:照度不小于600lux; 5、用水:主要以生活用水和生鲜冷冻用水为主,日用水量40吨; 6、通讯:一条DDN数据专线积20门电话(应有一条中继线); 7、收货区:应有8个左右火车停车位,可满足40尺集装箱卸货及转弯半径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中国的经济发展

八年级地理知识点: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水路、管道 2.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3.我国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小。 4.我国高速公路密度大的地区是: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5.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6.我国的铁路干线分布:(“五纵三横”) 南北方向:①京沪线、②京九线、③京广——京哈线、④焦柳线、⑤宝成——成昆线 东西方向:①京包——包兰线、②陇海——兰新线、③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7.铁路枢纽:郑州——陇海线和京广线交汇;徐州——陇海线和京沪线交汇。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 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部门有: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 2. 我国的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东部和西部的农业分界线是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南方和北方的农业分布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西部畜牧业为主有我国的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由于降水稀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3. 我国东部的农业类型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其中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4 .我国主要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棉花等主要类型。农作物的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和小麦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糖料作物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的特点;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5.农业生产除受地形、水源、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外,还受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交通条件、农业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6.我国农业生产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人口增长、耕地不断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因此我国农业还要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

中国经济地理习题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题:(总分20分,每题4分,共5小题) 二、填空题:(总分20分,每空1分) 三、图表分析题:(总分10分) 四、简答题:(总分30分,共3题,每题10分) 五、分析论述题:(总分20分,共1题) 中国经济地理习题集 第2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简述我国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五大焦点问题。 2、中国水功能区划 第3章中国人口 1、生态足迹 2、农民工市民化 3、论述题:近年来的“民工荒”使得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人口资源已经面临“易斯拐点”,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4、简述中国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5、阅读下表,回答以下问题: 2012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表(单位:万人) (1)简述中国人口结构的主要特征。 (2)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请分析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4章中国的生态环境 1、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 2、国家环境功能区划 3、简要评价我国农村环境状况,提出改善的对策措施。 4、论述题:请对中国水资源进行总体评价,说明为什么中国现阶段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第5章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历史演变 1、简述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2、三线建设 4、结合我国历次五年规划(计划),分析中国1949年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6章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 1、“七区二十三带” 2、简述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布局特点。 3、案例分析题: 2006-2010年中国棉花生产情况 请结合案例分析一下问题: (1)简述中国棉花的生产与布局情况。 (2)影响中国棉花产量及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世界粮食作物生产与布局的总体特征。 5、《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2007年)》将我国草原划分为四大区域,分析四大草原区的主要特点,并说明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分布特征。 第7章中国第二产业发展与布局 1、非化石能源 2、波罗的海指数(BDI) 3、简述光伏发电的全球市场特征及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4、下图是中国钢铁工业布局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主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哪些? (2)简要分析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K12学习】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 源》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特征(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我国资源概况:陆地面积——世界第三:矿产资源总量——世界第三;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河流年径流量——世界第六;森林面积——世界第六)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如交通用地等) 3.土地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尤其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4.土地资源的分布: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90%以上) 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 (该区还集中了大量的难利用和未利用土地)

耕地与水资源南北差异: 北方以旱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大(60%),但水资源比例仅20% 南方以水田为主,且耕地资源比例小(40%),但水资源比例达80% 5.当前的土地问题:水土流失;乱占耕地;土地荒漠化。 6.土地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森林法》 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7.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8.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而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水量的2.5%。地球上的淡水资源,98%是冰川、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9.水资源现状: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六,但人均排名靠后。总量丰富,人均不足;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短缺世界水日:3月22日。中国水周:3月22日至28日。 10.水资源分布特征: A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解决措施:兴建水库,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B空间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华北和西北地区,

中国经济地理考试作业

论我的家乡——红安自然地理环境这学期上了中国经济地理这门课,让我对我们国家的一些地理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充分认识到作为大学生必须知道的一些基本的经济地理知识。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的家乡湖北红安的自然地理环境。 红安县是湖北省黄冈地区辖县,原名黄安县,位于省境东北部,大别山脉南麓。面积1796平方公里,人口59.66万,县府驻城关镇。大别山在境内分出2支脉,自北向南伸延于县境东、西两侧,成为举、倒、滠三水的分水岭,构成海拔300米以上的丘陵;全县均为半山半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县北的老君山海拔840米,天台山海拔817米,最低处杜家湾海拔30米。倒水流贯全境,两岸有河谷平原分布,“天台云雾茶”为湖北省名茶之一;丘陵区为湖北省花生集中产区之一;平原区主产稻、麦。县境西北有中国重要萤石矿产地。公路通武汉及邻近鄂、豫各县。1927年“黄麻起义”发生于此,此后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境内革命纪念地遗址近百处。 红安县- 自然环境 红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东邻麻城,西接黄阪、大悟,南连新洲,北靠河南省新县。县城距武汉130公里,省级公路阳(逻)福(田河)公路纵贯境内,为大别山通往长江港口的重要线路。全境总面积1795.67平方公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处大别山南麓,红安县境内丘陵密布,沟壑纵横,整个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和北部多高山,最高处老君山海拔840.5米;西北部系丘陵地带,南部是平缓的低丘山岗;县西、县南有少数河谷平原。全县在海拔高度50米以下的面积为280平方公里,50-200米的1355平方公里,200-500米的139平方公里。整个县境形成由北向南逐渐倾斜,以丘陵为主,北部低山,南部岗地的地貌特点。境内大小河流100条,加上水库、塘堰,总水面积18.6万亩,耕地50.85万亩,构成“六山半水二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的格局”。红安境内名山众多,据《黄安县志》载:“县有三台:天台以奇胜,云台以峭胜,阳台以幽胜”,这其中的天台山主峰817米,历来是兵民避险之所,军家必争之地。“飘渺高台起暮秋,壮心无奈忽同游。水从宵汉分荆楚,山尽中原见豫州。明月三更谁共醉,朔风初动不堪留。朝来云雨千峰闭,恍惚仙人在上头。”李贽诗中对天台夜景的赞美。与天台山遥相对峙的老君山,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世传老君曾炼丹于此,上有药臼石”,故名老君山。这里四周群山环绕,道路崎岖,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曾是红军和新四军的重要依托和据点。 红安境内有倒水、滠水、举水三大水系,其中倒水河自北向南纵贯县域中部,把全县划分为倒东、倒西两个自然地区。倒水又名界河,为山区季节性河流,4-8月常有洪水发生,水势较猛。它源出大别山南麓,分东西两源从河南新县奔腾而下,流经红安。倒水河流经红安有大小支流72条,下店河、七里坪河、烟宝地河、金沙河、高桥河、依河等。红安物产丰富,既有黄金、铁、铜、水晶、石英石等多种矿产资源,又有丰富的银杏、水杉、松树、楠竹等林业资源;既有享誉全国的花生、水稻、油菜籽、红薯等粮食作物,又有山植、天麻、青茶、珍珠花、乌柏籽、煨葫芦等土特产。如此丰富的物产必然吸引着各地客商往来经营,雍正年间,黄安北部重镇七里坪曾是各种货物的集散地,倒水河上竹排运输往来如梭,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河南省的生猪,湖南的杉木,安徽六安的茶叶,新洲张渡湖的鲜鱼,黄冈、应城的烟叶,应城的石膏,以及来自汉口的食盐和本地及新县一带的米、花生油、土

关于四川资阳经济地理的研究

关于四川资阳经济地理的研究 系别:物理与电子信息系班级:物理学(2)班姓名:刘丹【摘要】资阳市是川南的一个地级市,辖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代管简阳市,幅员面积7962平方公里。全市有4个街道办,171个乡镇、2815个村和11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88万,其中农业人口400万,耕地418万亩。 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北靠成都(相距87公里)、德阳,南连内江,东接重庆、遂宁,西邻眉山,区内有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国道318、319、321等骨干交通干线。有利的地理位置为资阳与外市的联系与合作提供了有力条件。资阳市的浅丘地貌使资阳成为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沱江河和涪江是贯穿资阳市的两条主要河流,发源于川西北高原茶坪山脉九顶山麓的沱江自简阳市的宏缘镇入境,向东南流,在资阳市与内江接壤的伍皇镇压出境而蜿蜒东去。丰富的水资源极大的促进了沿江、沿河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资阳农业资源经济发展 1.1资阳的地形特征 资阳市位于华夏系四川沉降带之川中褶带内,龙女寺半球状构造和威远辐射构造之间,西高东低。按大的地貌形态全市可分为低山、丘陵、河流冲击坝三种地貌类型。其中以丘陵为主,资阳平均海拔400米,属浅丘地貌,丘陵大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市。 资阳市的地形主要为龙女半球环状构造的影响带,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地层平缓。出露岩层按其新老秩序有: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侏罗系蓬莱镇组地层、侏罗系遂宁组地层、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土壤以粽紫泥土为主。一般海拔在300——550米之间,低山的最高点在龙泉山的长松寺(海拔1059米),河坝的最低点在夏家坝的琼江河出界处(海拔247米)。资阳市的浅丘地貌使资阳成为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1.2资阳的气候分析 资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终年碧翠,春早夏长秋短冬暖;夏日雷雨多而不酷热,冬天霜雪少而无严寒;雨量相对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常常旱、涝交错危害;初夏绵雨,影响夏粮收晒;仲秋淫淋,酿成秋作欠收;夏去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一、区位与区位理论 (一)区位 “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2年W.高次首次提出的,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二)区位理论 1、区位理论: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或者: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基本涵义:第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第二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区位主体:占有某区位(场所)的事物(即人类活动)。 3、区位理论的类型与体系 由于研究区位论的着眼点不同,区位论可分为多种类型: (1)广义区位论与狭义区位论 从狭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就是个别工厂最佳区位的规模理论,属经济地理学理论。 从广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是关于人类空间活动的区位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说明理论,属于人文地理学理论。 (2)微观区位论与宏观区位论 从微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个别对象或者群组对象某一侧面的最佳区位,例如某一工厂的运输区位,或者劳动区位等。 从宏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多种对象集聚的空间类型,即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来研究整体的区位或类型。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钢铁工业区位,日本关东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区位,我国西安的历史旅游网点区位等等。 (3)静态区位论和动态区位论 从静态与动态上看,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静态区位论,即以个别因素抽象孤立地分析区位,尤其是以距离因素孤立地分析区位。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为代表,这是静态的均衡模式的区位论研究。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为动态的区位论研究,即从发展上进行多因素的综合研究,而且与行为科学和区域科学结合在一起,利用计量方法寻求多因素的最佳区位,以廖什(A. Losch)的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11、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航空运输 12、连接我国北京和上海的铁路干线是( ) A京沪线 B陇海线 C沪杭线 D京广线 13、上海有一位患者需要移植骨髓。台北有一位志愿者捐献了自己的骨髓。骨髓必须在24小时内从台北送到上海,应选择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海洋运输 D航空运输 14、下列运输方式中,运价最高的是(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15、运输距离短、容易腐烂变质的货物多选择( )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 C水路运输 D航空运输 16、我国交通运输网的分布特点是( ) A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小 B东部密度大,西部密度大 C东部密度小,西部密度小 D东部密度小,西部密度大 17、既有小麦产区,又有棉花产区的是( ) A宁夏平原 B黄淮平原 C三江平原 D洞庭湖平原 18、下列地区中,农业生产部门以畜牧业为主的是( ) A华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南丘陵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9、我国牧区与农耕区的分界线是( ) A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 200 mm年等降水量线 D 50mm年等降水量线 20、导致我国南北方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热量 C降水 D土壤 21、我国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A北方干旱、半干旱的平原 B南方湿润和半湿润的沿海、沿江湿地。 C东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丘陵地区 D西部干旱、半干旱的高原、谷地。 22、下列粮食生产基地中以生产水稻为主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河套平原 23、我国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 A气候复杂多样 B夏季雨热同期 C山地多,平原少 D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24、我国特别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生产”这是因为( ) A土地类型多样 B自然环境地区差异大 C人均资源量少 D林地和耕地比重小 25、我国华北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大豆 B小麦 C水稻 D粟 26、我国东部季风区中,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 ) A长江 B黄河 C秦岭——淮河 D南岭 27、我国可以种三季稻的地方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宁夏平原 C海南岛东部平原 D渭河平原 28、对农业生产影响最重要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 B地形 C水源 D土壤

八年级中国地理下知识梳理(背诵)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我国自然地理差异显著: (1)自南向北纬度升高,气温逐渐下降,南部的海南岛长夏无冬,北部的黑龙江长冬无夏。(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来远,降水越来越少。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我国的人文差异也很显著:(1)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2)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3、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 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青藏地 区D西北地区。 4、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400毫米等降水量 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降水。 5、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一月0℃等温线接近,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界线确定主导因素是气候(气温和降水)。 6、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分界线是地势一、二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的东端)。此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7、南、北方地区的自然差异和人文差异。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位置:北方地区位于A.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 内蒙古高原以南,B.秦岭—C.淮河以北,东临①渤海和②黄海。 2、地形: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广阔的 D.东北平原和 E.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 F.黄土高原。 3、河流:③黑龙江④黄河⑤京杭运河 4、气候:北方地区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大部分 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 5、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把黄土高原和 华北平原称为“黄土地”。 6、农业条件: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 地,气候雨热同期。是我国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7、北方地区的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 8、自然灾害: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降水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 重。措施:目前为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采取了南水北调等跨流域 调水措施。从长远看,发展节水农业才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9、读淄博(华北地区)各月气温和降水图,说明下面问题。 (1)淄博春季气温和降水特点:气温回升快,3-5月降水少。 (2)春季淄博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春旱。 (3)写出三条以上淄博农民应对该季节自然灾害(春旱)的措施。 ①节约用水,②跨流域调水,③修建水库,④防治污染,⑤发展节水农 业(种耐旱作物,培育抗旱新品种),⑥建塑料大棚,减少风干和蒸发。 第六章第二节东北三省 1、位置和范围: 东北三省包括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重要港口:大连)南临C.渤海和D.黄海。 2、地形和河流: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③长白山, 山地的东南方有④图们江和⑤鸭绿江,这两条河是中国和B 朝鲜的界河。 北部为②小兴安岭,西倚①大兴安岭。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⑥黑龙江, 这是中国和A俄罗斯的界河。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 (该平原又包括了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甲:三江平原)因此人们常用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形容东北的山河大势。 3、气候: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由于纬度高,紧临冬季风源地,东北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4、农业:(不利或有利条件) (1)不利条件:纬度高,气温低,农作物一年一熟;春秋季节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交通运输】 就是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 是指使用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管道等工具的运输,即:铁路、公路、水路(海运、河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全国交通运输网】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分布在全国各地,通向城市、工厂和矿山,并与海港、公路、河道运输相衔接,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交通运输网分布不均】东部地区密度大,西部地区密度小。 三、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选择客运或货运需要考虑的因素】 运输的价格高低、速度快慢、运输量的多少、人的出行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 客运:主要考虑出行的目的、票价、速度; 货运:主要考虑货物的性质和数量、运输距离、运费、速度、运输的目的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与我们 【农业的分类】 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生产部门; 林业: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

畜牧业: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总称为畜牧业; 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①与城市或工矿区的距离; ②市场需求量; ③农业技术装备; ④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一、工业与我们 【工业的分类】 重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轻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二、工业空间分布 【工业分布大势】 ①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②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③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

经济地理学案例思考题 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今天,对于我们国内企业,特别是处在北京、上海这样中心城市的许多企业来说,硅谷企业的办公环境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一些先行一步的企业已经实实在在地体验着硅谷企业的绿树、草坪和清新的空气了。北京目前在郊区已建和在建的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二期的总部基地、海淀区山后地区的“生态办公区”(EOD)、大兴区BDA国际企业大道、朝阳区的“非中心”中弘国际商务花园等,上海闸北区市北工业园区的半岛国际中心、上海浦东总部园区等等均属此类。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DA)就以其独特的“产业生态空间”优势,以及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极大地发挥了“边缘化新生态办公”的价值,BDA国际企业大道”项目正是利用亦庄的产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优势,着手创建低密度、自然生态“小独栋”办公空间。这种郊区化办公的趋势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都市越发明显。 探讨郊区化生态办公,离不开城市化或者城市郊区化这个大的背景。所以有必要对城市郊区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知道,郊区化是城市生活方式的延伸,也是城市化的地域结构性进化。它实际上包含了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的两个互动过程。美国的城市化过程相对成熟,经历的阶段也比较具有典型意义。可以为我们比较研究城市郊区化提供具体的蓝本。美国的城市郊区化始发于20世纪50年代,前后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萌芽阶段——表现为首先搬入郊区的都是富有阶层;形成阶段——表现为大量中产阶层开始搬入新的郊外开发区居住,但仍要每天到市中心工作、购物和娱乐;发展阶段——表现为居住郊区化、工业郊区化、办公郊区化;成熟阶段——表现为郊区的自立程度越来越高,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变成具有各种城市功能的就业中心。郊区人口是都市人口的一部分,郊区化的出现导致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形式和巨型城市带的兴起。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虽然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参考别国的过往经验。如果以美国作为参照,我们可以作这样一个判断,中国的城市郊区化(以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为例)基本上处于美国上述四个阶段的第二、第三阶段,也就是它的形成和发展阶段。从北京来看,北京的郊区化也正越来越成为一个不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点归纳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 在各种各种交通运输线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纵横交错的铁路线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人们形象地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历史上我国著名的四大“米市”是:长沙、九江、芜湖、无锡 2.我国交通运输网特点:分布不均,东密西疏 3.铁路干线――熟记“三横五纵”P91图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干线 南北向:京沪线、京九线、京哈―京广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4.交通运输枢纽――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处(人流、货流量都很大)重要铁枢纽:北京、郑州、徐州、株洲、成都和兰州(经过的铁路线)分为单一交通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 5.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 速度较快次于铁路最慢最快 运量较大较小最大最小大 价格较低较高最低最高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的部门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 2.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3.农业的地区分布: 以400mm年降水量线为界,以西(非季风区)主要进行牧业生产,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以东(季风区)是种植业、林业和渔业的主要分布区。 4.我国四大牧区:青海牧区、x藏牧区、x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 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地区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部沿海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 5.我国三大林区:西南和东北为天然林区;东南为人工林区。 6.我国三大棉区:x疆南部、华北平原的中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7.种植业的地区差异 种植业地区差异耕地类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耕作制度 秦岭―淮河以南水田水稻油菜甘蔗棉花一年两熟到三熟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小麦花生甜菜棉花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 两年三熟;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8.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 A自然条件 气候干旱、地形较平坦、草原广阔―牧业;气候湿润、河湖众多―渔业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种植业;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林业 B.社会经济条件:与城市或工业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9.不同类型地区农业建设方向: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 中部地区建立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基地; 西部地区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1.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工业分布特点:沿海、沿河、沿交通线分布 2.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集中在沿海地区(长三角、辽中南、京津唐、珠三角地区及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书P111活动一和活动二】 3..四个工业基地特点:(详见地图册最后一页) 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城市,是沪宁杭工业区的核心。)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国地理区域

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结合已有知识,以某一类型的区域为例,说出不同尺度、不同级别的区域。 3、初步学会在简单的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 4、通过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能在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范围;通过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分析,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自然、人文综合原因,初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是中国地理总论和中国区域地理的衔接点,在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 本节教材的内容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认识不同的地理区域”,在课堂教学中,可按照“感受区域的存在”、“认识不同类型和不同级别的区域”和“尝试划分区域”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区域的认识;第二是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可按照区域名称、区域位置范围、区域划分依据的顺序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四大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用具: 反映不同地区特色的景观图或录象资料 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不同类型的区域地图 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图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假期里,大家有没有出去旅游或者随家长到外地探亲?你所去的地方与扬州有什么不同?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有不同? (挂出中国地图,作为学生谈论不同区域的背景) 大家所说的外地与扬州的不同,归根到底是因为外地与扬州是两个不同的地方。中国地域广大,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这学期我们将在上学期学习完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中国的区域地理,以加深对我们国家的了解。 (板书)第一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一、不同的地理区域

用经济地理学的观点分析上海区位

经济地理学 班级:09资环 姓名:李肖肖 学号:0914021047

用经济地理学的观点分析上海 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研究上海的经济活动内容、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以及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四个方面研究上海 的区位,结合《经济地理学》一书,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上海、经济活动内容、经济活动的区位、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引言: 李小建在他主编的《经济地理学》一书中认为,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经济活动空间组织以及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一、上海市经济活动的内容 上海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次产业(或初级产业),如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次产业,如制造业、供水、汽、电等; 第三次产业,如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次产业,如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 二、上海市经济活动的区位 1、港口区位因素: 上海港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 (1)上海港是长江三角洲上的一个河口港,可以兼作海港,主要港区沿黄浦江分布。从地形地势角度看,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为港口设备、 建筑,以及上海市进行合理的平面布置提供了有利条件。 (2)从水文角度看上海港毗邻长江和黄浦江。 (3)从气候角度看,上海港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无结冰期,便于通航(具体到其他海港,可能还要考虑结冰期、风浪、洋流等自然条件)。 (4)经济腹地广阔、经济发达。上海港通过长江干支流和铁路、公路同全国各地相连接,集散客货流,这是世界上其他大港所无法比拟的。 (5)上海港以上海市为依托。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和外贸基地,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6)政策条件: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口。 2、汽车站的区位因素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方便旅客。上海的汽车站的区位特点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