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工作指南第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标准体系明细表
![标准体系明细表](https://img.taocdn.com/s3/m/1aa84d22ad02de80d5d84051.png)
青岛锐宗食品有限公司标准明细表100技术标准体系117信息技术标准环境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服务技术标准安装、交付术标准包装运输贮存技术标准测量检验试验设备技术标测量检验试验方法技术标设备设施装备技术标准半成品技术标准工艺技术标准采购技术标准产品技术标准102设计技术标准106115114113112111110109准108准107106105104103101技术基础标准200管理标准体系217标准化管理标准体系评价管理标准信息管理标准环境管理标准职业健康管理标准安全管理标准能源管理标准服务管理标准安装、交付管理标准包装、搬运、贮存管理标测量、检验、试验管理标设备与基础设施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203202准201采购管理标准设计、开发与创新管理标经营综合管理标准216215214213212211210209208准207准206205204一般操作人员(岗位)工青岛锐宗食品有限公司标准体系结构编码规定为切实规范我公司标准化体系文件编码,特规定如下:一、技术标准QDRZ/JB—XX—X体系代码(A:为总经理持有;B:管理者代表持有;C:标准化办公室持有;D:部门持有。
)文件顺序号(自01开始,代表本标准体系的流水文件号)技术标准(作业指导)代号公司代码二、管理标准QDRZ/PD—XX—X体系代码(A:为总经理持有;B:管理者代表持有;C:标准化办公室持有;D:部门持有。
)文件顺序号自01开始,代表本标准体系的流水文件号)管理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代号公司代码三、工作标准QDRZ/GB—XX—X体系代码(A:为总经理持有;B:管理者代表持有;C:标准化办公室持有;D:部门持有。
)文件顺序号(自01开始,代表本标准体系的流水文件号)工作标准代号公司代码四、标准代号:技术标准(JB)、管理标准(PD)、工作标准(GB)。
青岛锐宗食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受控号:版本号:B/O Q/DS00——2006标准化管理办法2006—06—30发布2006—06—30实施青岛锐宗食品有限公司发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以及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管理、基本工作内容、规范和方法,对涉及比较专业性的工作管理,本标准给出了指南。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20000.4-2003)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20000.4-2003)](https://img.taocdn.com/s3/m/9cbffe273169a4517723a3e8.png)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20000.4-2003)1 范围GB/T 20000的本部分为标准起草者分析、确定并起草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提供指导。
本部分适用于有关人身、财产或环境,或它们集合的安全(例如人身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人身、财产和环境安全)。
本部分旨在降低产品、过程或服务在使用中产生的风险,并考虑了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预期的使用和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在内的风险。
注1:“质量”不是“安全”的同义词,不宜混淆“质量”和“安全”各自的功用。
但标准中有必要考虑质量要求以确保始终满足安全要求。
注2:本部分的规则也可用于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注3:尽管本部分的初衷是供标准起草者使用的,但它的基本原则也可用于在其他活动中考虑各种安全内容。
注4:一项标准可以仅规定安全内容,也可以包含规定安全内容的章。
注5:除另有说明外,本部分使用的术语“委员会”包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
注6:第3章已定义的术语在本部分中用黑体印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2000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296.1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T 5465.2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GB/T 5465.2-1996,idt IEC 60417:1994)GB/T 10001(所有部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1-2000,neq ISO 7001:1990)GB/T 16273(所有部分)设备用图形符号GB/T 17306 包装标准消费者的需求(GB/T 17306-1998,idt ISO/IEC指南41:1984)ISO 3864 安全色和安全信号ISO 7000 设备用图形符号——索引和大纲ISO/IEC指南14 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信息ISO/IEC指南50 儿童安全和标准——总则IEC指南104 安全出版物的编制和基础安全出版物和专业安全出版物的使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20000的本部分。
GBT《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GBT《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efecf3d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68.png)
本标准规定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建立、保持与评定的原则和普通要求,以及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和持续改进 8 个体系的核心技术要求。
本标准合用于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有关行业制修订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评定标准,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评审、科研、管理和规划等。
其他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等可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合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合用于本文件。
GB2893 安全色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5768 (所有部份)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7231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T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13495.1 消防安全标志第一部份:标志GB/T15499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GB18218 危(wei)险化学品重大危(wei)险源辨识GB/T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30871GB50016GB50140GB50187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建造设计防火规范建造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AQ3035 危(wei)险化学品重大危(wei)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AQ/T900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AQ/T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规范GBZ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份:化学有害因素GBZ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份:物理因素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T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文件。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docx
![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98fc240f61fb7360b4c65fb.png)
GB/T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封面封面为必备要素,它应给出标示标准的信息,包括: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层次(国家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 ICS 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等。
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封面应给出被代替标准的编号;如果标准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还应按照 GB/T 的规定在封面上给出一致性程度标识。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应按附录 C中的规定,给出征集标准是否设计专利的信息。
目次目次为可选要素。
为了显示标准的结构,方便查阅,设置目次是必要的。
目次所列的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a)前言;b)引言;c)章;d)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e)附录;f)附录中的章(需要时列出);g)附录中的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h)参考文献;i)索引;j)图(需要时列出);k)表(需要时列出);目次不应列出“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
电子文本的目次应自动生成。
前言前言为必备要素,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应包含公示、图和表。
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a)标准结构的说明。
对于系列标准或分部分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第 1 部分中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分部分标准的每一部分中列出所有已经发布或计划发布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
b)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提及 GB/T 。
c)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
给出被代替的标准(含修改)或其他文件的号和名称,列出与前一版本相比的主要技化。
d)与国文件、国外文件关系的明。
以国外文件基形成的准,可在前言中述或相文件的关系。
与国文件的一致性程度等同、修改或非等效的准,按照 GB/T 的有关定述与国文件的关系。
e)有关利的明。
凡可能涉及利的准,如果尚未出涉及利,按照的定,明相关内容。
标准化工作指南
![标准化工作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9cbc5131b0717fd5360cdcd6.png)
目次前言引言1范围2术语和定义2.1标准化2.2标准化的目的2.3规范性文件的种类2.4标准和法规的负责机构2.5标准的种类2.6标准的协调2.7规范性文件的内容2.8规范性文件的结构2.9规范性文件的制定2.10规范性文件的实施2.11在法规中对标准的各种引用2.12合格评定2.13特性的测定2.14合格评价2.15合格保证2.16批准和承认的协议2.17合格评定机构和人员的认可前言GB/T 20000《标准化工作指南》分为如下几部分:——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已发布)——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已发布)——第3部分:引用文件;——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第5部分:产品标准中涉及环境的内容。
本部分为GB/T 20000的第1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SO/IEC指南2:1996《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英文版)。
本部分根据ISO/IEC指南2:1996重新起草。
本部分根据GB/T 1.1—2000的规则将ISO/IEC指南2:1996中未编号的“范围”一章编为第1章,同时设置第2章“术语和定义”,将ISO/IEC指南2:1996中“范围”一章之后的术语和定义归集到此第2章中,因此,本部分的术语条目的编号是在ISO/IEC指南2:1996的章条编号前加“2”。
例如,ISO/IEC指南2:1996中的1.1,在本部分中编号为2.1.1。
本部分与ISO/IEC指南2:1996相比,存在如下技术性差异:——本部分删除了ISO/IEC指南2:1996中11.4的术语“mandatory standard”及其定义。
因为此术语及其定义极易与我国“强制性标准”的概念相混淆,且与《贸易技术壁垒协定(TBT)》中关于“标准”的定义不协调。
——本部分删除了ISO/IEC指南2:1996中1.3的拒用术语“domain of standardization”、2.7的拒用术语“environmental protection”和7.5.1的拒用术语“mandatory requirement”。
GBT1.1-2009实用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实用标准地结构和编写(摘要)
![GBT1.1-2009实用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实用标准地结构和编写(摘要)](https://img.taocdn.com/s3/m/81e1ad56a26925c52cc5bf8f.png)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6.1.1 封面封面为必备要素,它应给出标示标准的信息,包括: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层次(国家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等。
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封面应给出被代替标准的编号;如果标准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还应按照GB/T 20000.2的规定在封面上给出一致性程度标识。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应按附录C中C.1的规定,给出征集标准是否设计专利的信息。
6.1.2 目次目次为可选要素。
为了显示标准的结构,方便查阅,设置目次是必要的。
目次所列的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a) 前言;b) 引言;c) 章;d) 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e) 附录;f) 附录中的章(需要时列出);g) 附录中的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h) 参考文献;i) 索引;j) 图(需要时列出);k) 表(需要时列出);目次不应列出“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
电子文本的目次应自动生成。
6.1.3 前言前言为必备要素,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应包含公示、图和表。
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a)标准结构的说明。
对于系列标准或分部分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第1部分中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分部分标准的每一部分中列出所有已经发布或计划发布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
b)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提及GB/T 1.1。
c)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
给出被代替的标准(含修改单)或其他文件的编号和名称,列出与前一版本相比的主要技术变化。
d)与国际文件、国外文件关系的说明。
以国外文件为基础形成的标准,可在前言中陈述或相应文件的关系。
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的标准,应按照GB/T 20000.2的有关规定陈述与对应国际文件的关系。
GBT 20000.2-2001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
![GBT 20000.2-2001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ad407f6b1eb91a37f1115c0c.png)
前言第部分标准化及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第部分第部分引用文件的规则第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方面内容的编写第部分本部分为的第本部分修改采用指南本部分根据指南在附录中列出了本部分章条编号与指南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指南时有关技术性差异已编入正文中并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中给出了这些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为便于使于指南本部分还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词改为改为或删除指南的前言修改了指南的引是标准化工作导和编写规则等系列国家标准之下面列出了这些国家标准的预计结构及其对应以及将代替的国家标准导第部分标准的结构和导则第第部分标准的制定方法导则第部分代替第部分技术工作导则第第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术语指南代替第部分指南第部分指南第部分指南第部分指南第部分第部分符第部分信息分类编第部分化学分析方本部分的附录均为资料本部分由中国标准研究中心提本部分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原理与方法直属工作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标准研究中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工业信息标准本部分主要起草引言国际标准通常是反映全球工业和法规制定部门经验的结晶包含了各国的此采用国际标准是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重要基础之这一点已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易中的技术壁垒协协为了发展对外贸易尽量采用和使用国际标准并且尽快废止与国际标准有冲突的国家标准和其他标准是十分重要但是由于人身健康和环境以及基本理或技术问题的任何情况下完全采用国际标准是不切合实也承认这些是区域或国家标准与相应的国际标准存在差异的正当理此在积极采用国际标准的同时需要根据上述正当理由要任意扩大正当理由的为了提高在采用国际标准上与各国和各地区的一致的本部分采用了指南的主要规对于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和差异采用国际上的统一方法进行标识将助于与世界各区之间的贸易与为了对国家标准与相应的国际标准进行了解它们之间的关致性程度进行标识十分重由于采用国际标准时情况各分详细地划分一致性程度是不合理一致性程度划分为三至足够使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可使透明度得到保证这是促进国际贸易的基为即使两个标准化团体在采用国际标准时各自仅做了一些他们认为很小的修改这些修改也可能会叠加在一起从而导致两个采用同一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相互不可而等同采用国际标准则可以避免这些即使出于正当宜尽一切努力把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的差异减到最当两者存地标识这些差异并说明产生这些差异的理由是十分重要如果不标识这由于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表述不同或文本结构不同技术性差异很难被识别出地标出的差异随时能提醒起草者考虑这些差异是否仍有存在的必有标识使证明其已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也可能因被忽视而仍保留标准化工作指南第部分采用国际标准的规则范围的本部分规定了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判定方第采用国际标准的方第迅速识别技术性差异和编辑性修改的标识方第章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编号方第章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方第本部分不涉及在生律或其他领域使用国际标准的要求也不涉及在技术法规中采用本部分不仅适用于适用于国家标准采用其他国际规范性文件和资料如技术本部分也可供国家标准采用区域标准或其他国家的国家标准时参考也可供行业方标准和企业其他国家的国家标准时参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括勘误订版均不适用于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是不注日期最新版本适用于标准化工作导则第部分标准的结构和标准化和有关领域的通用术语第部分基术语和定义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采用相应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并发布国家规范性文件或认可某国际标准具有与国家规范性文件相同的地时标明与相应国际标准之间注术语有时包含意注见编辑性修改不变更标准技术内容条件下允许注允许的编辑性修改内容见该标准将被修订并重新编号为见前言技术性差异应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的结构和附录的排列顺反之亦然原则国际标准可以接受的内容在国家标准中也可以之国家标准可以接受的内容在国际标准中也可以因此符合国家标准就意味着符合一致性程度总则当国家标准与相应的国际标准等仅对国际标准做了某可以认为该等同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合下列条件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方面完全相者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相同但可以包含下述小的编辑性修改用小数点符号代替小数点符对印刷错误的改正或页码变从多语种出版的国际标准的版本中删除其中一种或几种语言把国际标准的技术勘误或修正案并入文本中为了与现有的系列标准一致而改变标准名称增加资料如资料样的附录不应加或删除国际标准的规典型的资料性内容包括对标准使用者的建指南或推荐的表格或删除国际标准中资料性概述要括封引如果使用不同的计量单位制为了提供参考增加单位换算之亦然原注文件版式的改页码字体和字号等的改变其在使用计算机编辑的情况下均不影响一致性程修改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合下列条件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之间允许存些差异应清楚地标明并给出解结构上与国际标准对有在不影响对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内容及结构进行比较的情况下才允许对文本结构进行一个国家标准应尽可能仅采用一个情况下在一个国家标准中采用几个国际标准可能是适宜这只有在使用列表形式对所做的修改做出标识和解释并很容易与相应国际标准做比较是可行可包括辑之亦然原适括如下情况少于相应的国际标准例不如国际标准的要求采用国际标准中供选多于相应的国际标准例比国际标准的要求更加严格增加了内容或种类包括附加试更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部分内容相同但都含有与对方不同的要增加了另一种供选择的方国家标准中增加了一个与相应的国际标准条款同等地位的条该国际标准条款的另一表述和解释技术性差异的示例参见附录注国家标准可能包括相应包括不属于该国际标准的一部分附加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对所包含的国际标准做任何修改其一致性程度也只能是或是等效至于是改还是等效取决于技术性差异是否被清楚地标识和解非等效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时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没有被清楚地标等包括在国家标准中只保留了少量或不重要的国际标准条款的情等度不属于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总则尽可能等同于正当理由对国际标准进行把与国际标准的差异减到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时应清楚地标识这些差异并说明产生这些差异的的规定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时国家标准的文本结构应与被采用的国际标准一国家标准应在前言中陈述与相应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和国际标准名称的中文括号内标明所采用的国际标准的语言文本国家标准前言还应包括如下与采用国际标准有关的内容采用国际标准方法的陈编辑性修改的详细内容技术性差异和文本结构改变及其解者指明将这些内容安排在附录中增加的资料性内容的说者指明将这些内容安排注国家标准前言中介绍性内容的示例参见当采用国际标准时应把该国际标准已出版的全部修正案和技术勘误包括国家标准前言中应包括国际标准的修正案和技术勘误以及标识方法的解案和技术勘误的适宜的标识方法见对于采用国际标准以后出版的修正案和技术勘误也宜尽快随着标准电子版本的能出现本部分未包括的新的采用国际标准的方现有方法相结合的新方在使用新方法情况于一致性程度的选择和标识的条款仍然适翻译法如果国家标准采用相应国际标准的译种方法称作翻译采用翻译法的国家标准应包括况可包括引般不保留国际标准的有在十分需要的情况下才可保留并置于前言之后国际标准的组织言的适用内容应转化为国家标准的引言不保留国际标准的引采用翻译法的国家标准如果需要增加资料将这些附录置于国际标准的附录之后并按条文中提及这些附录的先后次序编排附录的顺个附录的编号随后表明顺序的大写拉丁字母组成字母附录附录每个和数学公式的编号应重新从开始编号前应加上附录编号中表明国家性质和附录顺序的字母字母后跟下脚例如附录等表图等表使用中文出版的国家标准如声明与某符合该国家标准就视为符合原国际之亦然原辑性修改应在国家标准前言以多语种在前言中说明以重新起草法果不是使用翻译此方法称法的国家标准应包括前言根据情况可包括引言不应保留国际标准的前言或引国际标准被在前言中说明此如果有差异宜说明原因并按第章中的方法对差异进行标采用国际标准方法的选择等同采用国际标准时应采用翻译修改采用国际标准时应采用重新起草并把差异在前言或附录中给技术性差异和编辑性修改的标识见第注采用国际标准方法和一致性程度的对应关系参见技术性差异和编辑性修改的标识方法总则当辑性修改很少时宜将这些内容在前言中陈注参见当辑性修改较多编排一个述编辑性修改和技术性差异及前言中说明在正文中如何标识这些修改和在标准正文的页边空白处对应于有关修改的条文位置用标将编辑性修改和技术性差异归纳在一起编排在一个一个修改都对应国际标准的某注参见建议技术性差异的描述以或当采用的国际标准有修正案和技术勘误些修正案和技术勘误直接纳这种经改动的内容应在正文中的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双识以便与编辑性修改和技术性差异的标采用的国际标准引用了其他国际标准如果采用的国际标准在规范性引用文件的一览表中引用了其他应核实这些引用的国际标准有无对应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根据核实结果做如下处理如果引用的国际标准已被等同或修改采用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应引用这些标准如果引用的国际标准没有被等同或修改采用为国家标准或行业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引用非等效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引用的国际标准替代引用的国际标准且与其无对应关系效引用的文件应在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列出应关系的国家标准或文件应按的规定标识对应的国际标准的编号和一致性程如果用非等效的国家标准或与引用的国际标准无对应关系效引应在前言中简要说明这些文件所引用的内容与相应国际标准的这部分的内容的技当引用的国际标准被不是等同于该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替代时包含这样引用的标准即视为存此与相应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不能是如果采用的国际标准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引用了其他国际标准的询问草案或最终草案如果这些询问草案或最终草案适用则我国标准可引用这些询问草案或最终草注日期为日期未定所以代替和年破折号后给出一个注脚注并给出完整的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的编号方法总则当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等同一信息宜使读者立刻明不要仅在查阅内容之后才明编号国家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编号方法是国家标准编号与国际标准编号结合在一起的双编号方具体编号方法为将国家标准编号和国际标准编号排为一行两者之间用一斜杠分示上述双编号方法仅适用于等同对于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是修改和非等效的使允许使用上述编号方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方法总则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间一致性程度的标识宜尽可该标识还适用于标准目录和其他信息媒介一致性程度及代号一致性程度及代号见表表一致性程度及代号一致性程度含义代号等同国家标准等同于国际标准即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完全相同或者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上相同但可以包含中规定的小的编辑性修改反之亦然原则适用修改国家标准修改了相应的国际标准即允许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技术性差异并对技术性差异进行清楚地标识和解释国家标准在结构上与相应国际标准相同但如不影响对两个标准的内容进行比较允许改变文本结构修改的标准还可包括等同条件下的编辑性修改的内容反之亦然原则不适用非等效国家标准非等效于国际标准即国家标准与相应国际标准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不同它们之间的差异也没有进行清楚地标识这种一致性程度不属于采用国际标准在国家标准上标识一致性程度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在标准中应标识在标准封面上的国家标准英文范性引用文件应关系的国家标准名称后面所列标准一览表中与国际标准有对应关系的国家标准名称后考文所列标准一览表中与国际标准有对应关系的国家标准名称后在文中引用与国际标准有对应关系的国家标准时只使标识一致性程度应按的规名称面后面标识与国家标准对应的所列国家标准不注年号时应省略对应的国际标准年在国家标准的英文名称与被采用的国际标准名称不一致时才标出一致性程度代圆括号括示例至示例示环境试验第部分总示例变流器示例潜水员用手表和配示例面向国内市场的产品要据库和其他所有相关媒介上宜完整地标识与相应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信息以备检索在各媒介上使用一致性程度代准确地遵照表所规定的各代号的含在数据库中使用的标识一致性程度的格式还宜参考手册为了与已有的系列国家标准一致国家标准名称可以与所采用的国际标准的名称手册规定规文件和它们的主题内容的表述方交换有关这些文件的附录本部分章条编号与指南章条编号对照表给出了本部分章条编号与指南表本部分章条编号与指南章条编号对照本部分章条编号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编号的第一句和第三句的第段和第段第段的第二句和第段的部分内容的第段和和表本部分章条编号对应的国际标准章条编号和的和的附录的第句的和的和的部分内容附录附录附录附录附录附录附录附录附录附录注表中的章条以外的本部分其他章条编号与指南其他章条编号均相同且内容相对应附录本部分与指南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表给出了本部分与指南的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表本部分与指南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本部分的章条编号技术性差异原因删除指南的第章中该指南不规定的内容的列项中的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增加了本部分可供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或采用区域标准或其他国家标准时参考这三项内容是从国际角度叙述的我国不适于这种叙述对国家标准采用区域标准或其他国家的国家标准给予指导对除国家标准以外的其他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其他标准给予指导引用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而非国际标准增加引用了以适合我国国情强调与的一致性删除指南中的术语和定义删除指南中的术语和定义措辞改变术语和定义已广为人知在本部分中不再重复此定义的含义在不同语种间不会出现将原国际指南中此条的第段和第段移至本部分的引言中这两段内容属描述性内容而非要求不宜写在标准正文中仅选用指南中提供的采用国际标准方法中的等同翻译方法和重新起草方法由于目前使用的官方语言没有包括中文因此指南所提供的采用国际标准方法中的认可方法封面方法和再版方法中的重新印刷方法均不适用于我国因此不采用上述方法将原国际指南引言中的内容安排在本部分的和此内容属规范性内容宜安排在标准正文中删除指南中的列项负责该标准的区域或国家团体如技术委员会编号和名称在中已另有规定删除指南中在已有一个译文的情况下且仅使用一种语言的区域或国家标准如声明与某国际标准等同则符合原国际标准就视为符合译文反之亦然原则适用此条是从国际标准角度表述的明确国家标准用中文出版并以中文版本为准适应我国法律要求对于翻译方法允许将等同条件下的编辑性修改直接改在文本中适应我国标准版式表本部分的章条编号技术性差异原因删除指南中虽然重新起草是采用国际标准一种有效的方法但是重要的技术差异可能会因为文本结构和表述的不同而被掩盖使得国际标准与区域或国家标准难以比较一致程度难以确定重新起草还使得与不同国家间的区域或国家标准的一致程度难以确定我国标准体系和形式与西方国家有区别再者中文不是官方语言在标准内容的表述上会有不同因此取消重新起草方法很难做到只选择两种对应关系等同程度采用翻译方法修改程度采用重新起草方法删除指南中鉴于在和中已指出的原因建议不采用重新起草方法适应我国标准体制和语言习惯并简化采用国际标准的方法删除指南中提供的在国家标准正文中保留国际标准条款再在相应条款位置安排国家的编辑性修改和技术性差异内容的方法与我国国家标准版式相差较大难以操作在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直接写入引用的国家标准而指南要求将引用的国际标准毫无改变的保留下来用国家标准或文件替代引用的国际标准时用注的方式对于被采用的国际标准中引用的国际标准的处理办法结合我国国情做了更细致的处理删除了在引言或附录中用列表标明引用的国际标准和对应的国家标准及一致性程度的方法以适应我国引用标准的规定指导采用国际标准时涉及的其他国际标准的引用问题已用另一种办法处理该问题见增加了对于被采用的国际标准引用了其他国际标准的询问或最终草案的处理方法增加可操作性此条依据导则第部分仅选用指南中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的双编号方法由于单编号方法不适用于我国编号习惯并且此方法易造成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发布日期的混淆对于一致性程度信息的标识位置与表述做了更明确细致的规定增加可操作性删除指南的附录采用国际标准公告的示例因为认可国际标准为国家标准的公告不适用于我国删除指南的附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注日期编号方法的示例因为标准编号示例的大部分内容不适用于我国附录删除指南的附录区域或国家标准介绍性内容的示例中有关采用翻译修改方法的区域或国家标准的前言的示例由于翻译方法中的修改翻译造成标准版式结构与我国标准有较大不同不适用于我国附录简化指南附录因为本部分仅选用了指南中提供的采用国际标准方法的翻译法和重新起草法并进一步明确了这两种方法和一致性程度的对应关系附录技术性差异及其解释的示例技术性差异的表述以词汇加或删除示例例分别给出不同种类何表述和解释的示示例删除内容的情况轮胎功能检验实验室试验方的范围包括标准的轮胎和增强的用于标准轮胎章条修改表力试验充气压力删除轮胎种类中强超载一行表速试验充气压力删除充气压力内容中栏解释产品标准的内容是以国际标准为基础制定的该国际标准规定了轿车轮胎的所有内容不仅有试验方法还有性能要求但国际标准所包括增强的内容在国家标准的试验方法中已被省略了因此在本部分中也应予省略示例增加内容的情况械压力机的验收条件精度检规定了开式机械压力机的几何畸变测试的要不加改变地采用了国际标准精度检验的要在国际标准中不包括连接部件纵向总间隙的精度检验因此要增加规章条修改试验条件和允差在试验项目中增加了接部件纵向总间隙的精度检验的要解释因为连接部件纵向总间隙精度对于确保用机械压力机加工产品的尺寸精度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是必需的因此增加此示例改变内容的情况镀层金及金合金电镀层的试验方法第部分环境试定工业大气试验环境条件是气温为湿度为两项指标分别改为章条修改工业大气试验用代替用代替范围内尽量接近解释本国家标准修改了加速试验的要求以求试验在高温和高湿度的天气条件下有更好的反映示例增加另一种有关试验方法的可选择方案的情况在橡胶用袖珍硬度计测定压痕硬肖氏硬度计测定硬度要求采用型和除了有型和型可供增加型型重复章条修改肖氏硬度型型增型压脚关于中心孔的直径增加型硬度计时压头增加压头的形状和尺寸的描述和图形标准弹簧型中弹簧力方程式的适用范围增型硬度计。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20000.4-2003)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20000.4-2003)](https://img.taocdn.com/s3/m/e2a6a8eb1eb91a37f0115c6e.png)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20000.4-2003)1 范围GB/T 20000的本部分为标准起草者分析、确定并起草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提供指导。
本部分适用于有关人身、财产或环境,或它们集合的安全(例如人身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人身、财产和环境安全)。
本部分旨在降低产品、过程或服务在使用中产生的风险,并考虑了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预期的使用和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在内的风险。
注1:“质量”不是“安全”的同义词,不宜混淆“质量”和“安全”各自的功用。
但标准中有必要考虑质量要求以确保始终满足安全要求。
注2:本部分的规则也可用于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注3:尽管本部分的初衷是供标准起草者使用的,但它的基本原则也可用于在其他活动中考虑各种安全内容。
注4:一项标准可以仅规定安全内容,也可以包含规定安全内容的章。
注5:除另有说明外,本部分使用的术语“委员会”包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
注6:第3章已定义的术语在本部分中用黑体印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2000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296.1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T 5465.2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GB/T 5465.2-1996,idt IEC 60417:1994)GB/T 10001(所有部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1-2000,neq ISO 7001:1990)GB/T 16273(所有部分)设备用图形符号GB/T 17306 包装标准消费者的需求(GB/T 17306-1998,idt ISO/IEC指南41:1984)ISO 3864 安全色和安全信号ISO 7000 设备用图形符号——索引和大纲ISO/IEC指南14 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信息ISO/IEC指南50 儿童安全和标准——总则IEC指南104 安全出版物的编制和基础安全出版物和专业安全出版物的使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20000的本部分。
gbt1.1 -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t1.1 -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https://img.taocdn.com/s3/m/ff0f3368aaea998fcd220e18.png)
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摘要)封面封面为必备要素,它应给出标示标准的信息,包括:标准的名称、英文译名、层次(国家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字样)、标志、编号、国际标准分类号(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备案号(不适用于国家标准)、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发布部门等。
如果标准代替了某个或几个标准,封面应给出被代替标准的编号;如果标准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还应按照GB/T 的规定在封面上给出一致性程度标识。
标准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的封面显著位置应按附录C中的规定,给出征集标准是否设计专利的信息。
目次目次为可选要素。
为了显示标准的结构,方便查阅,设置目次是必要的。
目次所列的各项内容和顺序如下:a) 前言;b) 引言;c) 章;d) 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e) 附录;f) 附录中的章(需要时列出);g) 附录中的带有标题的条(需要时列出);h) 参考文献;i) 索引;j) 图(需要时列出);k) 表(需要时列出);目次不应列出“术语和定义”一章中的术语。
电子文本的目次应自动生成。
前言前言为必备要素,不应包含要求和推荐,也不应包含公示、图和表。
前言应视情况依次给出下列内容:a)标准结构的说明。
对于系列标准或分部分标准,在第一项标准或第1部分中说明标准的预计结构;在系列标准的每一项标准或分部分标准的每一部分中列出所有已经发布或计划发布的其他标准或其他部分的名称。
b)标准编制所依据的起草规则,提及GB/T 。
c)标准代替的全部或部分其他文件的说明。
给出被代替的标准(含修改单)或其他文件的编号和名称,列出与前一版本相比的主要技术变化。
d)与国际文件、国外文件关系的说明。
以国外文件为基础形成的标准,可在前言中陈述或相应文件的关系。
与国际文件的一致性程度为等同、修改或非等效的标准,应按照GB/T 的有关规定陈述与对应国际文件的关系。
e)有关专利的说明。
凡可能涉及专利的标准,如果尚未识别出涉及专利,则应按照的规定,说明相关内容。
GBT1.1标准
![GBT1.1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5fe595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2.png)
的准则,并且不允许存在偏差的条款。
条款的表述
1、陈述型条款的表述: ①利用一般陈述句提供信息。主要用“是、由、为给
出”等,如:“章是标准内容划分的基本单元”。 ②利用助动词“可”或“不必”,表示在标准的界限
与前一版主要技术变化
6、术语和定义:①修改了引导语。②只规定非术语和 定义标准的编写。③增加术语和定义不应采用表的形 式编排的规定。
7、要求:删除了针对产品标准的规定。 8、标记:增加了标准化项目的标记的规定。(P78) 9、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抽样)、标志、标签和包装:
删除了该内容。 10、参考文献: ①每个参考文献应给出序号。②国际、
标准编写与制修订程序
(一) 预阶段:在研究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制定项目建议。 (二) 立项阶段:对项目建议进行必要的、可行性分析
和充分论证。 (三) 起草阶段:编写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编写编
制说明。 (四) 征求意见阶段:广泛征求意见。 (五) 审查阶段:会审或函审,对送审稿进行审查。根
据意见并对送审稿进行修改形成报批稿。
四个要素,即:标准的封面、目次、前言、引 言等。 资料性补充要素:
位于正文之后,除规范性附录之外的三个 要素,即: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索引。作 用是提供附加信息,以帮助理解或使用标准的 要素。
标准的要素
必备要素 在标准中必须存在的要素。包括:封面、
前言、名称、范围。 可选要素
在标准中不是必须存在的要素,其存在与 否视标准具体条款的需要而定。标准中除了封 面、前言、名称、范围四个要素外,其余都是 可选要素。
GBT 20001.2-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2部分:符号
![GBT 20001.2-2001 标准编写规则 第2部分:符号](https://img.taocdn.com/s3/m/bfac570a4a7302768e993966.png)
图形符号 箭头及其应用
安全色
安全标志
有关量 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所有部分 量和单位
所有部分
所有部分 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绘制原则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
所有部分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标志用图形符号的制定和测试程序
标志用图形符号的视觉设计原则
图形符号 术语
所有部分 设备用图形符号
图形符号表示规则 总则
进行了修改
增加术语 文字符号 见
将第 章 标准编写的基本要求 改为 总则 并增加了有关 协调 的内容
对标准之间符号的引用作出较详细的规定 见
符号索引由用页码索引改为用符号编号索引 并增加了外文或阿拉伯数字起首的符号名称的
索引编排方法
的 本版的
对符号表的编写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 并增加了注册号栏
的 本版的
表续
起草
资料性概述要素
符号标准的封面 目次 前言 引言的编写应符合
中 的规定
规范性一般要素
通则
符号标准中范围和规范性引用文件的编写应符合
中
和
的规定
标准名称
符号标准名称的编写应符合
中
的规定
符号标准的名称应区分出符号的类别 如
电子管参数符号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固体颗粒污染等级代号
气体激光器文字符号
金属船体制图 图形符号
中的符号应与现有符号标准相协调
附录 给出了符号和相关国家标准
结构
符号标准的内容和层次划分应符合
第 章的规定
表 给出了符号标准中要素的典型编排示例 并列出了每个要素所允许的内容 编写标准时 可根
据标准化对象的具体特征和制定标准的目的选择表 中的有关要素 符号标准还可包含表 之外的其
GBT2442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1)
![GBT2442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1)](https://img.taocdn.com/s3/m/9765299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1.png)
截至2009年2月,我国已颁布服务业标准累计2550项。 其中,国家标准1240项,行业标准1310项;已列入计划的 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528项,主要涉及旅游、运输、商贸、 餐饮、社区服务等领域。这些标准紧扣经济社会发展的现 实,为解决服务业标准短缺和滞后问题,提高服务业标准 整体水平奠定了基础。
2001年,国家“十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 展服务业,完善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的要求。
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又提出“健全服务业标准体 系,推进服务业标准化”的新要求。
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 发[2007]7号),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立健全服务业 标准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抓紧制订和修订物流、金融、邮 政、电信、运输、旅游、体育、商贸、餐饮等行业服务标准。对新兴 服务行业,鼓励龙头企业、地方和行业协会先行制订服务标准。对暂 不能实行标准化的服务行业,广泛推行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 范等制度。”
范 围 界 定
总 体 指 导
基本要求
标准体系
调 整 完 善
评价方法 基础支持
技 术 支 撑
总 体 指 导
实 践 检 验
标准实施及评价
GB/T 2442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 南》框架图
第二章 基本概念
一、服务标准
1、定义:规定服务应满足的要求以确保其适用性的 标准。(《GB/T20000.1-2002 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 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
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单元标准内容的确定方法第22部分
![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单元标准内容的确定方法第22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eb178247be1e650e52ea9918.png)
技术规范 e nas citn thil ici c c p fao e
T [S E ] SIO十IC IO或 I C发布的未来有可能形成一致意见上升为国际标准的文件 , , S E 但是 当前: — 不能获得批 准为国际标 准所需要 的支持; — 对是否 已经形成协 商一致 尚未确定 ; — 标准化对象 尚处于技术发展 阶段 ; — 另有原因使 其不可能作为国际标 准立 即发布.
GB T 0 03 2 0 / 2 0 .- 0 3 0
本部分 由中国标准研究 中心提 出. 本部分 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标准化原理 与方 法直属工作 组( S T / 3归 口. C B SWG ) 本部分起草单位 : 中国标准研究中心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 究所, 中国冶金标准信息研究院 , 中国 机械科学研究 院. 本部分 主要起草人 : 逢征虎 , 白殿一 , 陆锡林, 魏绵 , 强毅 , 刘慎斋 .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 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为: B T 2- 19 , G / 1 2 93 .
T IO E ] R[ +IC S IO或 I C发布的包含所 收集数据的文件 , S E 这些数据不 同于正式发布的 国际标 准或技术规 范中的
数据 . 注 1这些数据可能包括诸如国家机构的调查数据 , : 其他 国际组织 中工作方面的数据或 国家机构的某个具 体标准化 对象" 的数据 最新技术水平" 注 219 年 9 中期之前 , 9 技术报告被称为 3 型技术报告 .
IO/E Gud 2 19 , n adz t n d ltd tvte-Geea v cb lr MOD) S I C ie 9 6S a dr i i a r ae a iiis : t ao n e c n rl a uay, o 术语和定义
GBT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https://img.taocdn.com/s3/m/5317315e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21.png)
GBT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编制程序、体系构成和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以及附件。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其他社会组织和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了GB/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和AQ/T900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两个文件。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定义了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救援和应急演练等术语。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概述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程序包括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资料收集、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预案评审6个步骤。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和分工,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由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担任组长,单位相关部门人员参加,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资料收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应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应急预案、同行业企业事故资料以及本单位安全生产相关技术资料、周边环境影响、应急资源等有关资料。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分析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危险因素,确定事故危险源;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并指出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评估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风险防控措施。
详细描述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损失。
预警及信息报告说明应急预案中的预警机制和信息报告程序,包括预警信号、信息收集、信息汇总、信息传递等环节。
应急响应说明应急响应程序和应急响应级别,包括应急响应的启动、组织、指挥、调度、协调等环节。
保障措施说明应急保障措施,包括人员、物资、设备、通讯、交通、医疗等保障措施的准备和使用。
应急预案管理说明应急预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包括应急预案的修订、更新、备份、保密、培训等环节。
同时,还应说明应急演练的要求和程序,以及应急预案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安全标准化 gbt 33000
![安全标准化 gbt 33000](https://img.taocdn.com/s3/m/e9ebeec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70.png)
安全标准化 gbt 33000安全标准化 GBT 33000。
安全标准化 GBT 33000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关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文件。
该标准旨在通过规范化和标准化安全管理行为,提高企业和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本文将对GBT 33000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背景、内容和意义。
首先,GBT 33000的制定背景是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企业面临的安全风险日益增加,如火灾、事故、自然灾害等。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标准,对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GBT 33000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安全管理的评价和持续改进等。
其中,安全管理的基本要素包括安全政策、组织结构、责任和权利、培训教育、沟通和参与等。
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则涉及风险评估、目标设定、规划和实施、资源保障等。
安全管理的评价和持续改进包括绩效评价、监测和测量、内审和管理评审等。
GBT 33000的意义在于为企业提供了一套科学的安全管理标准,有助于规范企业的安全管理行为,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同时,该标准还有助于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此外,GBT 33000还有助于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获得社会和政府的认可。
总之,安全标准化GBT 33000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重要标准,对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遵循GBT 33000的要求,企业可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保障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希望各企业能够认真遵守GBT 33000的要求,不断改进安全管理工作,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化工作指南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20000.4-2003)1 范围GB/T 20000的本部分为标准起草者分析、确定并起草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提供指导。
本部分适用于有关人身、财产或环境,或它们集合的安全(例如人身安全,人身和财产安全,人身、财产和环境安全)。
本部分旨在降低产品、过程或服务在使用中产生的风险,并考虑了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整个寿命周期,包括预期的使用和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在内的风险。
注1:“质量”不是“安全”的同义词,不宜混淆“质量”和“安全”各自的功用。
但标准中有必要考虑质量要求以确保始终满足安全要求。
注2:本部分的规则也可用于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
注3:尽管本部分的初衷是供标准起草者使用的,但它的基本原则也可用于在其他活动中考虑各种安全内容。
注4:一项标准可以仅规定安全内容,也可以包含规定安全内容的章。
注5:除另有说明外,本部分使用的术语“委员会”包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或工作组。
注6:第3章已定义的术语在本部分中用黑体印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2000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5296.1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T 5465.2 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GB/T 5465.2-1996,idt IEC 60417:1994)GB/T 10001(所有部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GB/T 10001.1-2000,neq ISO 7001:1990)GB/T 16273(所有部分)设备用图形符号GB/T 17306 包装标准消费者的需求(GB/T 17306-1998,idt ISO/IEC指南41:1984)ISO 3864 安全色和安全信号ISO 7000 设备用图形符号——索引和大纲ISO/IEC指南14 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信息ISO/IEC指南50 儿童安全和标准——总则IEC指南104 安全出版物的编制和基础安全出版物和专业安全出版物的使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20000的本部分。
注:同一个术语可以指称与其他出版物中在定义上稍有差异的同一概念。
1)安全safety:免除了不可接受的风险的状态。
注:改写自GB/T 20000.1-202)风险risk:对伤害的一种综合衡量,包括伤害发生的概率和伤害的严重程度。
3)伤害harm:对物质的损伤,或对人体健康、财产或环境的损害。
4)伤害事件harmful event:危险情况造成了伤害的结果。
5)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伤害的潜在根源。
注:术语“危险(源)”可按产生伤害的来源或可预料的伤害性质来划分〔例如触电危险、碾压危险、切割危险、中毒危险、着火危险、溺水危险等)。
6)危险情况hazardous situation:人员、财产或环境暴露于危险中的情形。
7)可容许风险tolerable risk:按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接受的风险。
8)防护措施protective measure:降低风险的方法。
注:防护措施包括固有的安全设计、防护装置、个体防护装备、使用和安装信息以及培训等。
9)残余风险residual risk:在实施防护措施后还存在的风险。
10)风险分析risk analysis:系统地运用现有信息确定危险(源)和估价风险的过程。
11)风险评价risk evaluation: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确定实现可容许风险的过程。
12)风险评定risk assessment: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的全过程。
13)预期的使用intended use:按供方提供的信息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使用。
14)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reasonably foreseeable misuse:未按供方的规定对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使用,但这种结果是由很容易预见的人为活动所引起的。
4 “安全”和“安全的”两词的使用不宜用“安全”和“安全的”作为修饰语,以免传达无用的额外信息。
而且,它们很可能被认为有“确实免除了风险”的意思。
建议凡可能时用被修饰对象的特征代替“安全”和“安全的”作为修饰语。
示例:——用“防护头盔”,而不用“安全头盔”;——用“阻抗防护装置”,而不用“安全阻抗”;——用“防滑地板涂料”,而不用“安全材料”。
5 安全的理念5.1处理标准中的安全问题,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它将涉及较宽的技术领域和大多数产品、过程或服务。
进人市场的产品、过程和服务日益复杂,这就要求优先考虑安全问题。
不可能有绝对安全,事实上会残留一些风险,见3.9。
因此,产品、过程或服务只可能有相对安全。
5.2通过把风险降低到可容许的程度(见3.7)来达到安全。
“可容许风险”是通过寻求一种最佳平衡来判定,这种平衡是指绝对安全的理想状态与产品、过程或服务也能满足要求之间,以及与一些因素诸如使用者的利益、适用性、成本效率和有关的社会惯例(习俗)之间的最佳平衡。
因而需要不断反复评审这一可容许的程度,特别是在技术和知识都有了发展之后,才有可能做出经济可行的改进,使产品、过程或服务在使用中风险降到最低。
5.3可容许风险是通过风险评定(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和降低风险的循环过程达到的(见图1)。
图1 风险评定和降低风险的循环过程6 可容许风险的实现将风险降低到可容许的程度宜采用下列步骤(见图1):a)确定可能使用产品、过程或服务的群体(包括特殊需要和老年群体)和已知的可能接触产品、过程或服务的群体(例如,低龄儿童的使用或接触);b)确定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预期的使用,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c)确定使用产品、过程或服务包括安装、维护、修理和销毁或报废时所有阶段和条件下产生的每个危险(源)(包括危险情况和伤害事件);d)预测和评价由于已确定的危险(源)对各个已确定的使用或接触群体引起的风险(见图1);e)如果判定结果表明,风险达到了可容许的程度(例如,通过对同类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比较),则终止;f)如果判定结果表明,风险未达到可容许的程度,则再降低风险直至达到可容许的程度。
降低风险宜按如下先后顺序:1)固有的安全设计;2)防护装置;3)提供给使用者的信息。
上述步骤的前提是假设使用者在风险降低措施中充当一个角色,要按设计者或供方提供的安全信息使用产品、过程或服务(见图2)。
图2 降低风险的过程设计所采取的步骤应遵循图2所示的先后顺序。
使用者所采取的步骤不必遵循图2所示的先后顺序,而要视具体的应用情况而定。
需要强调的是,不宜用附加的防护装置、个体防护装备和给使用者提供信息代替设计上的改进。
7 标准中的安全内容7.1 安全标准的种类为了有条不紊地统一协调解决安全问题,负责不同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标准编制的委员会(参见第1章注5)需要密切合作。
建议采用一个体系以确保每一个具体的标准仅限于规定特定方面的内容,相关的其他方面的内容则引用更通用的标准。
按下列标准分类建立这样的体系:a)基础安全标准,规定适用于较宽范围的产品、过程或服务中有关一般安全内容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要求;b)专业安全标准,规定适用于涉及多于一个委员会的几类或同类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安全内容,尽可能引用基础安全标准;c)产品安全标准,规定适用于单一委员会范围内的具体的或同类的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安全内容,尽可能引用基础安全标准和专业安全标准;d)包含安全内容的产品标准,其安全内容宜引用基础安全标准和专业安全标准。
电气和电子工程领域的体系见IEC指南104。
7.2 新标准立项的分析当提出一项涉及安全内容的制修订标准项目时,宜确定标准包括什么内容和标准为谁而定,并可通过回答下列问题加以确定。
a)标准针对哪些使用者?——哪些使用者将使用和怎样使用该标准?——使用者对该标准有什么要求?注:标准的“使用者”包括执行标准要求、受标准影响(诸如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和受环境影响的各方。
b)标准的目的是什么?是作为一项——基础安全标准,——专业安全标准,——产品安全标准,还是作为——包含安全内容的产品标准?按如下问题考虑标准的目的:——出于哪些与安全有关方面的考虑?——该标准是否将用于试验?——该标准是否将作为合格评定的依据?(ISO/IEC指南7给出了全部细节)c)标准宜怎样编写?——该标准的预计使用者能具有何种背景和知识?7.3 准备工作制定标准从确定要包括的所有安全内容着手。
在这个阶段,重要的是收集所有相关信息(例如意外事故的数据、研究报告)。
而后宜编制一个详细的大纲作为标准的基础。
在标准的起草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召集委员会的专家来介绍制定标准所需要的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诸如:a)产品、过程或服务的详细的工作知识;b)意外事故的记录;c)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使用者实际经验的反馈;d)现有的防护措施的知识;e)产品、过程或服务的未来发展方面的知识;确立标准的内容时,宜考虑下列安全内容(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与具体的标准有关):a)预期的使用和可合理预见的误使用;b)在预期条件下的使用性能;c)与环境的兼容性;d)人类工效学因素;e)法规要求;f)现有的相关标准;g)可靠性;h)服务能力(包括“维修”,例如易于达到的服务项目,加油或加润滑油的方法);i)耐久性;j)可处理性(包括相关的说明);k)产品、过程或服务的使用者的特殊需要[例如,儿童(见ISO/IEC指南50)、老年人、残疾人];l)故障特性;m)标记和信息。
7.4 起草7.4.1 总则下列规则和建议适用于安全标准的起草和在其他标准中安全内容的起草。
这些规则和建议比GB/T 1.1-2000更具体,是对它的补充和完善。
标准宜包含这些尽可能消除危险或在消除不了时降低风险的重要要求。
这些要求宜当作防护措施来表达,且应能验证。
规定防护措施的要求宜:——使用准确、清楚和易于理解的语言;——在技术上保持正确性。
标准宜清楚完整地规定为验证是否满足要求而采用的方法。
不宜使用主观的术语或词汇,除非它们在标准中已被定义。
7.4.2 安全使用的信息标准宜规定产品、过程或服务的相关人员(例如购买者、安装人员、操作者、使用者、服务人员)安全使用所需的全部信息。
就产品而言,标准宜清楚地指明:a)哪些安全信息应展示在产品自身或产品包装上;b)哪些安全信息必须在销售点醒目可见;或c)哪些安全信息应列入安装、使用和维护说明书内。
此外,这些信息还宜说明安全的工作惯例,如果相关人员接受了这些安全工作惯例,将会大大降低风险。
若产品、过程或服务的安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工作惯例,而这些惯例又不是不言自明的,则至少宜明确规定需要查阅的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