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实验探究

合集下载

物理实验探究的八种方法

物理实验探究的八种方法

物理实验探究的八种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

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

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

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是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

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

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

2同中求异的比较。

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比较。

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

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

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

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

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三、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实验:探究光的折射定律》(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实验:探究光的折射定律》(解析版)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定律》一、实验探究题1.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表数据:入射角α0°15°30°45°60°反射角β0°15°30°45°60°折射角γ0°11°22.1°35.4°40.9°(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和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且折射角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大小等于______度。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若用激光沿CO方向从水中射入空气,激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光路是______(选填“OA”或“OB”);激光经过水面反射时的反射角大小等于______(选填“α”、“β”或“γ”)。

2.同学们学习了“光的折射”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那么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是否成正比呢?【建立猜想】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可能成正比。

【实验探究】同学们测得了四组实验数据。

第2次实验如图所示,请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序号1234入射角20°40°60°80°折射角13°(1)______ 35°41°【实验结论】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 2)______(选填“成正比”或“不成正比”)。

【评价与交流】根据实验数据,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______。

初三物理实验探究欧姆定律

初三物理实验探究欧姆定律

实验探究欧姆定律一、知识导航1.探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时,按照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该分为两步:(1)导体电阻不变时,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改变导体的电阻,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电路图:➢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 实验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电路图:➢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护电路;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 实验结论: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表达式:RU I =,其中U 为导体两端的电压,单位是伏(V ),I 为通过导体的电流,单位是安(A ),R 为导体的电阻,单位是欧(Ω)。

(3)变形公式:I U R IR U ==,. (4)运用欧姆定律时要注意:①欧姆定律适用于整个电路或其中一部分电路,但必须是纯电阻电路(即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的电路)P P②应用欧姆定律时,应该注意同体性原则和同时性原则。

即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是对应于同一段导体,同一个状态而言的。

这里所说的同一段导体,可以是一个导体,也可以是整个串并联电路,不同时刻、不同导体或不同段电路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如R 1,I 1,U 1.③IU R =表示某段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这段导体两端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没有任何物理意义,这个比值R 是导体本身的性质,即R 与外加电压U 和通过电流I 等因素无关。

二、典例剖析考点1 欧姆定律概念例题1由欧姆定律公式RU I =变形得I U R =,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B .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C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D .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举一反三:关于电流、电压和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将导体连入电路,电路中就有电流B .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它的电阻就越大C .有电流通过的小灯泡,其两端不一定有电压D .导体两端电压越大,通过该导体的电流就越大考点2 欧姆定律简单计算例题2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4V 时,流过它的电流为0.5A 。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一、引言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物理规律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现象、测量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实验探究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还能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

二、演示法演示法是一种通过观察教师或专门设备进行实验的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仪器、模型等手段,向学生展示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

这种方法能够直观地让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帮助他们理解相关物理原理。

例如,在探究光的传播方向时,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光线箱和光束转向器等设备,演示光束的传播路径,让学生观察并总结光的传播规律。

三、对比法对比法是一种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推测物理规律的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保持某些条件不变,改变其他条件,观察实验结果的变化。

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出物理规律。

例如,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我们可以保持电压不变,改变电阻的大小,观察电流的变化,从而推测出电流与电阻呈反比关系。

四、调查法调查法是一种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收集数据并分析结果的方法。

在实验探究中,我们可以到实际的物理场景中进行观察和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够更真实地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

例如,在探究水的沸点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时,我们可以到不同海拔高度的地方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收集不同高度下水的沸点数据,并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五、探究法探究法是一种通过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并推理出规律的方法。

在实验探究中,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和问题,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分析实验数据,我们可以推理出物理规律。

例如,在探究物体的密度与浮力的关系时,我们可以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并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从而推理出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六、总结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实验探究题1.小龙对某个小石子的密度产生了兴趣,他决定测量出它的密度。

(1)小龙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子密度的实验原理是;(2)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调节,直至天平平衡;(3)用调好的天平测小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g。

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由此可知小石子的密度是kg/m3;(4)假设拴小石子的线不很细,那么测量结果将会(选填“偏大”,“偏小”或“保持一致”);(5)同桌的小凤同学测量小石子质量的情景如图丙所示:请指出她在测量过程中的不恰当之处(至少指出两个):①;②。

2.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选填“ 已点燃”或“未点燃” )的蜡烛②,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3)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小轿车倾斜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可以防止(选填“车内”或“车外”)物体成像在车的正前方干扰司机视线。

3.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某物质的熔化规律。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选填“A”、“B”或“C”);(2)下列措施不能..使物质受热均匀的是____;A.加热过程中不断搅拌B.通过水给试管加热C.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物质中(3)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其温度为℃;(4)根据实验数据绘出该物质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5)另一小组同学用相同物质进行实验,绘制出的温度—时间图像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水平段,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4.在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格所示。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题一、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利用了如下器材:一个带挂钩的木块(重为G)、两个砝码(每个重为G0)、长木板、弹簧测力计。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为了验证猜想一,小明应比较_____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为了验证猜想二,小明应比较_____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将木块侧放,重复实验,比较“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接触面积不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他这样做是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_____。

解析:实验中,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因为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为了验证猜想一,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应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改变压力大小。

所以小明应比较甲和乙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在甲实验中,压力为G,在乙实验中,压力为G + G0。

为了验证猜想二,即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应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

所以小明应比较甲和丙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他这样做是错误的。

理由是:将木块侧放,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根据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关系时,应该保证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但由于木块侧放时,压力的作用点发生了变化,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

2.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了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应使其做_____运动。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与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与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与技巧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实验探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初中物理实验探究的方法与技巧。

一、提出问题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实验探究的起点。

问题应当具有针对性和可探究性,能够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现象时,我们可以提出“为什么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发生折射?折射角与入射角有什么关系?”这样的问题。

为了提出好的问题,我们需要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比如,观察到冬天窗户玻璃上会出现水雾,我们就可以思考“水雾是如何形成的?与室内外的温度有什么关系?”二、作出假设在提出问题后,我们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猜测和假设。

假设应当具有合理性,但不一定要完全正确。

例如,对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一假设,我们可以通过后续的实验来验证其正确性。

在作出假设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尽量全面。

同时,假设也应当具有可检验性,能够通过实验来验证或推翻。

三、设计实验实验设计是实验探究的关键环节。

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应当能够有效地验证假设,并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首先,要确定实验的变量。

变量是指在实验中会发生变化的因素,比如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压力大小就是变量。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的选择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既要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又要便于操作。

例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我们需要用到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电源、小灯泡等器材。

然后,要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应当清晰明了,包括实验的准备、操作过程、数据记录等方面。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确保实验的科学性。

四、进行实验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操作要规范、准确,注意安全。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实验一:测量时间与长度的关系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时间和长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不同长度物体的下落时间,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规律。

实验材料- 直尺- 计时器- 不同长度的物体(例如铅笔、钢珠等)实验步骤1. 将直尺竖直地固定在平坦的桌面上。

2. 将不同长度的物体放在直尺的顶端,确保它们垂直下落。

3. 使用计时器记录每个物体下落所需的时间。

4. 重复步骤2和步骤3,每个物体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长度增加时,下落时间也相应增加。

- 通过绘制长度和下落时间的曲线图,可以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正比关系。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下落时间与其长度呈正比关系。

即,长度增加时,下落时间也随之增加。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体的密度,并进一步探讨物体的浮力特性。

实验材料- 天平- 直尺-- 测量筒- 不同材质的物体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测量每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使用直尺测量每个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体积。

3. 将物体放入中,并记录中的初始液体体积。

4. 将物体轻放到测量筒中,记录筒中的液体体积。

5. 计算物体的体积差(筒中的液体体积减去中的初始液体体积)。

6.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差,计算物体的密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不同物体的密度相同,均为2g/cm³。

- 密度是一个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比。

实验结论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体的密度相同,说明密度是物体固有的性质,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密度可以通过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得到。

以上为九年级上册物理实验探究题的实验内容和结论。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物理实验的原理,并培养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知识点物理实验是九年级物理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直观地观察现象、探究规律,提高我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九年级的物理实验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的几个知识点进行探究。

一、测量长度的实验测量长度是物理实验中最常见的实验之一。

测量长度通常使用尺子或游标卡尺进行,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测量准确性:使用尺子或游标卡尺时,应当注意尺子的位置和垂直于被测量物体的方向,并尽量避免视线偏移造成的误差。

2. 单位选择:在测量长度时,应选择适当的单位,如米、厘米、毫米等,并在实验报告中标明所采用的单位。

3. 重复实验: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进行多次实验,并计算平均值。

二、测量时间的实验测量时间也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之一。

测量时间通常使用秒表进行,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技巧掌握:使用秒表时,应注意手指的按动力度和时间的观测,避免按动时间不准确或观测时间偏差较大。

2. 报告描述:在实验报告中,应准确描述测量时间所采用的方法,并标明秒表的读数单位。

3. 多次测量:为了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应进行多次测量,并计算平均值。

三、质量的测量质量的测量是九年级物理实验中的另一个重要实验内容。

质量通常使用天平进行,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稳固性:使用天平时,需要将天平放在水平稳固的平面上,并避免外界因素对天平的影响。

2. 零点调节:在测量质量之前,需要进行零点调节,使天平指针恒指向零刻度。

3. 计量单位:在测量质量时,应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如克、千克等,并在实验报告中标明所采用的单位。

四、温度测量实验温度的测量是九年级物理实验中的重要实验内容之一。

温度通常使用温度计进行,实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读数准确性:使用温度计时,应使温度计与被测体充分接触,并等待温度计读数稳定后记录结果。

2. 温度单位:在测量温度时,应选择适当的温度单位,如摄氏度(℃)、华氏度(℉)等,并在实验报告中标明所采用的单位。

初中物理全部探究实验方法总结,中考必考,拿走不谢!

初中物理全部探究实验方法总结,中考必考,拿走不谢!

初中物理全部探究实验方法总结,中考必考,拿走不谢!总结如下:一、控制变量法这个方法考察的最多,最常见。

主要实验有如下几种: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 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 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4.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

九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实验一:小球自由落体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观测小球自由落体的过程,验证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并进一步理解重力对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1. 小球2. 直尺3. 计时器实验步骤1. 在一平坦的桌面上放置小球和直尺。

2. 把小球从直尺的初始位置释放。

3. 使用计时器记录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并根据所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球自由落体的平均时间,并绘制时间与实验次数的关系图。

根据图像可以观察到,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与实验次数成正比,符合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一步理解了重力对物体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

小球自由落体的时间与实验次数成正比,也进一步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验二:光的折射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进一步理解光的传播方式。

实验器材1. 光源2. 厚平板3. 直尺实验步骤1. 将光源放置在一固定位置上。

2. 在光源和观察点之间放置厚平板,并记录光线经过平板后的方向变化。

3. 使用直尺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实验数据记录记录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并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光线的折射率,并观察不同介质之间的折射现象。

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得出光的折射遵循较为简洁的折射规律,即光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时逐渐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探究了光的折射现象,理解了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光密介质到光疏介质时逐渐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这一规律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光的传播方式和光在不同介质中的行为。

实验三:电流的磁场效应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电流通过导线时产生的磁场效应,探究电流与磁场的关系,并进一步理解磁场的特性。

实验器材1. 电池2. 导线3. 小指南针实验步骤1. 连接电池和导线,使电流通过导线。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与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与技巧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方法与技巧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能够验证物理规律,更能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那么,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哪些探究方法与技巧呢?一、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当研究多个因素对某一物理量的影响时,我们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

例如,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我们要研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

此时,我们就需要控制接触面的面积、运动速度等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改变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观察滑动摩擦力的变化。

再比如,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控制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中的两个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来研究电阻的变化情况。

运用控制变量法时,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物理量,然后确定可能影响该物理量的因素,接着逐一研究每个因素对物理量的影响。

二、转换法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不容易直接测量或观察,我们就需要将其转换成容易测量或观察的物理量,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比如,在研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时,由于物体的振动不易直接观察,我们通过观察纸屑在发声的鼓面上跳动,或者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激起水花,将物体的振动转换为纸屑的跳动和水花的溅起,从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容易直接观察,我们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三、等效替代法等效替代法是指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

在“测量电阻”的实验中,我们可以用电阻箱替代待测电阻,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使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与接入待测电阻时相同,此时电阻箱的阻值就等于待测电阻的阻值。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我们用未点燃的蜡烛替代点燃蜡烛的像,从而比较像与物的大小、位置关系等。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法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法

一、理想实验法。

如真空罩实验,越往外抽气,听到闹铃的声音越小;越抽越小,顺着实验想下去,到最后达到理想状态,空气被抽光了声音也没有了,于是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又如伽例略斜面实验中,摩擦力越小,小车向前运动的距离越小,二、实验法。

如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时,就用实验去分别做当电压不变时,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当电阻不变时,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进而得到欧姆定律,并没有理论的证明。

又如:在大气压强概念引入前,可以做饮料瓶实验,向空饮料瓶中注入少量酒精,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排走瓶中空气,然后用橡皮泥将瓶口封闭,让饮料瓶冷却,学生可以观察到饮料瓶被压瘪,并发出剧烈响声。

该实验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实验中可以向瓶身喷水帮助冷却,现象更加明显);将一个茶杯倒满水,再覆盖一张纸,然后倒置,看水是否掉下来;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会下落吗?从而引入大气压强。

再如在气体和液体中,探究流速大的位置压强怎么样?引导学生向两张自由下垂的纸中间吹气,这两张纸会怎样运动?先猜想后实验。

稍微加以分析就能得出结论。

最后讲解磁场能穿透哪些物质时,用实验法一目了然。

铁架台上系一个马蹄形的磁铁,下面悬浮一根针,二者之间有空隙,将一本书、一块玻璃、一把钢尺、一把塑料尺放入空隙中,观察针是否掉下。

三、实验现象的扩大法。

如在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音叉的振动肉眼很难觉察到,但用铁架台在音叉的旁边系一个乒乓球,当音叉再振动时旁边的乒乓球也随之被弹开,而且响度越大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也越大,由此得到响度与振幅有关便顺理成章。

又如在讲到声波能传递能量时,如何能形象地让学生探究出来呢?将一饮料瓶的底剪掉,用半透明塑料纸轧好,对着点燃的蜡烛拍几次,会很容易发现烛焰在抖动,这是为什么?将本看不见的声波能传递能量通过烛焰抖动反映出来。

四、类比法。

中考物理 实验探究题(全面)

中考物理      实验探究题(全面)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 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左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 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8 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测出烧 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体 积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3_3_._2__g,食用油的密度为___0_._8_3_×_1_0_3_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食用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偏__大___(选填“偏大”或“偏 小”)。
(4)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长度逐渐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将____上__移___(选填“上移” 或“下移”)。 (5)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丙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 倒立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3_5_._0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 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实像。
类型一 光学实验
考向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2022·自贡中考)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水平放置平面镜,白色
纸板
竖直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F两部分组成,可以绕ON翻折。 (1)实验时,把纸板ENF垂直放在平面镜上,入射光线AO的法线是___O_N____,光线AO的
入射角大小是___4_0___度;
(2)实验数据如表所示,____甲___(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强。如果要在甲、 乙两种液体中选择一种液体作为冷却剂,你认为___甲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较为 合理。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设计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物理实验探究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验目的,正确选择实验器材和制定实验步骤。

3. 学生能够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并运用科学公式进行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等科学方法进行物理实验探究。

2. 学生能够独立设计简单的物理实验,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物理实验产生兴趣,树立科学探究的信心,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增强实践意识和创新精神。

3. 学生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尊重事实,遵循科学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设计,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巩固物理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渐提高,但实验经验和操作技能相对不足。

教学要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探究,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实验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物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实验探究基本原理:介绍实验探究的步骤、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学大纲:- 章节一:实验探究概述- 内容:实验探究的步骤、方法、注意事项2. 实验设计与实施:结合物理知识,教授如何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制定步骤等。

教学大纲:- 章节二:实验设计与实施- 内容:实验目的的确定、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步骤的制定、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3. 数据收集与处理:介绍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科学公式的运用。

教学大纲:- 章节三:数据收集与处理- 内容:数据收集的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科学公式的应用4. 实践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验设计的实际应用。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讲解探究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讲解探究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讲解探究电路中的电流规律
1. 欧姆定律实验:这个实验可以用来验证欧姆定律,即电流强度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将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阻放在电路中,用电源产生不同的电压,并测量电流的大小。

将电压与电阻的比例关系绘制成图表,就可以验证欧姆定律。

2. 串联电路实验: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规律。

在一个串联电路中连接两个或多个电阻,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电流值,可以观察到电流在串联电路中的分流现象。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串联电路中的电流总和等于各个电阻上的电流之和。

3. 并联电路实验: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的分布规律。

在一个并联电路中连接两个或多个电阻,通过测量不同位置的电流值,可以观察到电流在并联电路中的汇流现象。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并联电路中的电流总和等于各个电阻上的电流之和。

4. 简单电路元件的电流实验:这个实验可以用来观察电路中不同元件对电流的影响。

通过连接不同的电阻、电容或电感元件,并测量电流的大小,可以理解电路元件对电流的阻碍、储存或释放的作用。

这些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报告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报告册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实验探究报告册
实验探究报告册是物理实验探究活动的记录和总结,一般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2. 实验原理:介绍实验所涉及的物理原理和相关知识。

3. 实验装置和材料:列出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材料。

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过程,包括实验前的准
备工作、实验中的步骤和实验后的处理。

5. 实验数据:记录实验中所观察到的数据和测量结果,可
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进行呈现。

6.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计算
相关的物理量,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

7.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回答实验目的所提出
的问题。

8. 实验误差分析: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讨论
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9. 实验心得和改进意见: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提出对实验方法和步骤的改进建议。

10.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中所参考的相关书籍、文献和网站。

以上是一份较为完整的物理实验探究报告册的内容,具体的格式和要求可能会根据学校和教师的要求略有差异。

在撰写报告时,应注意语言简练明确、逻辑清晰、数据准确可靠,并且要注重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解释。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步骤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步骤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步骤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所以有大量的以物理实验探究方法为考查对象的试题,下面就初中物理实验涉及的几种探究方法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控制变量法分析:一个物理量可能要受到多个物理量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那么在讨论这个物理量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时,需要先控制其它的另几个因素不变,来确定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即“控制变量法”。

二、转换法分析: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的方法叫“转换法”。

三、等效法分析:所谓“等效法”就是在特定的某种意义上,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的、复杂的、难处理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的、容易的、易处理的一种方法。

四、类比法分析:两类不同事物之间某种关系上的相似叫类似,从两类不同事物之间找出某些相似的关系的思维方法,叫类比。

借助类比,常能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十分陌生、十分困难的问题,在物理学中,现象、属性、概念、规律、理论和描述手段等涉及的种种关系,都可以是类比的对象。

五、假想模型法分析:为了研究的需要,把物理实体或物理过程经过科学抽象转化为一定的模型,这种转化忽略了一些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所以这种模型又叫“理想模型”。

它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可使物理教学简单化,形象直观化,又可使具体问题普遍化,便于学生发挥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

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如“磁感线”并不存在,是为了描述磁场而假想引入的。

“磁感线”是假想的物理模型,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这种方法是“假想模型法”。

光是客观存在的,“光线”并不存在,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而假想引入的,也是“假想模型法”。

六、实验推理法分析: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资手段在人工控制或模拟自然的条件下,使自然过程再现出来的思维方法。

推理是在实验基础上用已知的规律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规律作出科学的预见。

初中物理实验教研课题(3篇)

初中物理实验教研课题(3篇)

第1篇一、课题背景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还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 实验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2. 教师主导性强,学生参与度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3. 实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实验评价方式单一,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本课题旨在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二、课题研究目标1. 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和实施策略。

2. 构建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3. 优化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

4. 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课题研究内容1.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研究(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2)合作学习理论在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3)探究式教学与物理实验教学的关系研究。

2.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研究(1)明确实验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4)组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5)加强实验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构建(1)实验准备阶段:明确实验目标,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2)实验实施阶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教师适时指导;(3)实验总结阶段: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规律,拓展知识面;(4)实验评价阶段: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优化研究(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2)改革实验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期末复习专题:探究实验
一、重点实验模拟训练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1.小王同学用天平和量筒做“测定牛奶密度的实验”。

(1)实验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节游码,当指针在标尺中
央红线的两边摆的幅度相等时,停止调节;
②把盛有牛奶的玻璃杯放在天平的左盘,加减砝码并移动
游码,直到指针指在标尺的中央,测得牛奶和玻璃杯的总质
量为m1;
③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进量筒,如图所示,记下牛奶体积V;
④把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牛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当天平恢复平衡时,托盘上三个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记下质量m2.
⑤把以上步骤中测得数据填入右表中求出牛奶的密度.
a)小王的实验步骤中有一处明显不合理,请更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步骤④中,小王在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时,首先做的是()
A.先加50g的砝码 B.先加5g的砝码C.先移动游码 D.随便,都可以
c)写出小王计算牛奶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

d)为了使测量结果更精确,请你提出一个可行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

(3)小林同学的步骤是:先用量筒测出一定体积的牛奶,再倒入已经测出质量的烧杯中,最后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最后求得牛奶的密度。

与小王同学的方案相比,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物体不受力会怎样运动?这个问题不能仅靠理论分析来推测,应尽可能通过实验来回答。

为此,设计实验如下:
①在水平的桌面上架设一个斜面,在斜面的某一合适高度作记号A;
②在桌面上铺上毛巾,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在毛巾上滑行的距离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③把毛巾换成棉布,重复②中的其余步骤;
④最后去掉毛巾,再重复②中的其余步骤;
⑤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2)本实验设计是通过观察小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推断小车的运动趋势的;让小车每次都从A点下滑,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___________,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___________。

(结论)
(4)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___________运动。

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___________的原因。

(推论)
(三)测滑动磨擦力
3.(09朝阳)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
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B.与物体受到的压力大小有关
C.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D.与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组利用如图17所示装
置进行了实验。

实验中所用的木块完全相同,操作方法正
确,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如右表所示。

(1)由第1和2次实验,可验证猜想是错误的。

(2)由第1和3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
小与物体。

(3)由第1和4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
是:。

(4)除第2和5次实验可以验证猜想D外,还有实验也可验证猜想D,请你写出两组,两组实验分别是
和,和只填实验次数)。

(四)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4.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和小华利用所提供的器材(小桌、海绵、砝码、木板)设计了图a、b、两个实验,通过观察图a、b后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的结论,此后小华把小桌挪放到一块木板上,发现小桌对木板的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够明显,如图c所示,通过对图a、c的比较又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不明显”的结论。

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压强知识分析:
(1)小明和小华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造成前后两个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图b中小桌对海绵的压强是p b,图c中小桌对木板的压强是p c,则p b____p c(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4)比较图b和图c可知,根据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压强的大小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在家里找到了一块海绵(如沙发垫)、一个方凳、一个铁锤(或其他重物),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凳腿朝下放在海绵上,如图A;
②在凳上加一铁锤,如图B;
③将凳面改为朝下放在海绵上,并加上铁锤,如图C。

根据小明的作法及图中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什么选用海绵而不是其它像木板之类的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A和B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B和C可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液体压强的特点
6.如图是用U型管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装置。

(l)实验中我们是通过观察比较_______________来比较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
(2)若要探究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是否相等,应进行的操作是:保
持压强计的探头在同种液体中的深度不变,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中将探头放进不同密度液体中同一深度处,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
(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a)所示
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
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 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
(2)小明再作图(b)所示的检查. 当用手指按压(不论轻压还是重压)橡皮膜时,发现U形管两
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
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
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②简要说明理由: .
(六)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决定因素
8.针对“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某同学利用同一木板,搭成不同倾角的斜面,将同一小车沿斜面匀速拉动,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1)(2分)请你将该同学第三次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2)(1分)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是:。

(3)(1分)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
是:。

(4)(2分)如果该同学还要进一步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小车移动的距离、和不变。

(七)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9.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并进行了以下三步实验操作:
A、让铁球甲从斜面F点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使木
块从位置A移动,记下木块移动到的位置B。

B、让铁球甲从斜面E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
使木块从位置A移动,记下木块移动到的位置C。

C、换一铁球乙(m乙>m甲)从斜面上F点滚下,打到相同的小木块上,推动木块从位置A移动,计下木块移动到的位置D
(1)每一次都要让铁球推动木块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A、B两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____、C两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