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申辩篇读书心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柏拉图申辩篇读书心得

篇一:读《柏拉图全集》有感

读后感

最近读了《柏拉图全集》之第一篇“申辩篇”,感触颇多,在此谈谈在看了本篇之后我的一些见解。

在正式看“申辩篇”之前,也去翻看了本书的译者所写的序言,也是对柏拉图有了更深的了解,说点题外话,再看的过程中发现,原来英文中的academy(学院)源自柏拉图创建的Academus学园。

回到《柏拉图全集》之“申辩篇”,该篇属于柏拉图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对苏格拉底的对话加以重现。在刚看到本篇题目是,就想到该篇应该与苏格拉底有关,果不其然,本篇是苏格拉底在接受审判的时候的言语,通篇并未出现柏拉图的见解。

“申辩篇”是苏格拉底在接受审判时,为自己辩护的对

话集。在苏格拉底为自己辩护之前,他说“还是让神的意愿来决定吧,依照法律我现在必须为自己辩护。”由此可见,

法律在当时希腊的社会中已然具备相当的权威,不见得那时法律已经深入人心,但连大哲学家都在说按照法律,那么法律在当

时希腊的地位可见一斑。

苏格拉底以七十岁的高龄接受审判,丝毫让人感觉不到老年人因年迈而思维混乱,相反,他在法庭上思维缜密,言辞犀利,通过柏拉图以对话的形式再现出来,让我们不得不被苏格拉底的底蕴深深折服。那种理性的思考,精彩绝伦的言语,大无畏的精神,苏格拉底不愧是一代哲学大家。

回到正题,苏格拉底在接受审判是说自己四面树敌,马上就有一个问题浮现在我的脑海,为什么苏格拉底四面树敌?是品行不端?肯定不是这种原因。看着看着我似乎有点明白了。苏格拉底喜欢盘问被人,不过这里的盘问应该是褒义的,我认为苏格拉底的盘问其实是他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苏格拉底找到诗人,政治家,甚至木匠,这些人都认为自己在本行业领域内是聪明的,但是在苏格拉底和他们探讨的过程中,苏格拉底接露出他们的不聪明之处,试想当一个人引以为傲的本领、技能,突然有一天有人对他说你只是个门外汉,并且提供出足够的证明,他肯定会恼羞成怒,认为自己受到了冒犯,从

而怀恨在心。这就是我从人性的角度揣摩苏格拉底之所以四面树敌的原因。

当然说苏格拉底蛊惑青年,我认为这很好解释了,因为苏格拉底教会了青年们去盘问,去探究自己搞不懂的东西,这无疑更让那些自满的人坐立不安,一个苏格拉底让他们丢掉了面子,那么一千个、一万个“苏格拉底”会让他们。。。。。。他们不敢想象。

但愿以上论述还能够解释清楚苏格拉底之所以四面树

敌的原因。我认为苏格拉底去盘问别人,有两个目的,一是追求真理,探究知识,完善自我;一是为了帮助民众能够及时醒悟,不要自满,去思考。然而,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那样,“如果我能在可以说话的短暂时间内消除你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错误印象,那简直是个奇迹。”,鉴于当时时代的局限性,苏格拉底所谓的传播神的旨意并不能实现。

以诗人梅勒托,职业家、政治家阿尼图斯,演说家吕孔为首的原告指控苏格拉底腐蚀青年,不信诸神。现在我们来看苏格拉底对此的辩护。

首先针对腐蚀青年这一指控,苏格拉底范文梅勒托谁能给青年们好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法官,法庭听众,公民大众成员都能给青年们带来好的影响,唯有苏格拉底给青年们带来的是坏的影响。苏格拉底举了一个马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论断的荒谬性。整个人类都在对马进行改善,只有一个人

对马施加坏的影响,当然很显然,只有真正的驯马师才能给马带来好的影响,大众只能伤害马。

此外,针对第二项指控“不信诸神”,苏格拉底也是层

层深入,推断出自己也是相信诸神的。有人的活动但没有人,有马的活动却没有马,有音乐却没有乐师,这些很明显的不合逻辑的,最后苏格拉底反问“有人相信有超自然的活动但不相信超自然的人吗?”,接着他又说他自己相信有超自然

的活动存在,那么就是说他也相信有超自然的人,也就是苏格拉底所谓的神。对苏格拉底不信诸神的指控此时不攻自破。

最后,苏格拉底阐明了自己的立场,我认为有一句话很能体现“你们知道我不会改

变自己的行为,哪怕是要我死一百次。”。苏格拉底认为人就应该思考真理,注重灵魂的完善,只要他认为是正确的事,不管前方是悬崖峭壁,还是荆棘沼泽,他都会一往无前,不会退缩,他认为因畏惧死亡而改变自己的立场,去妥协是可耻的。苏格拉底为了自己心中的“神”而不懈的坚持,至死不悔。

但第一次也是很粗略的看完本篇的时候,说实话自己一点感悟都没有,直到仔细地读了第二遍,才有了些许启发。在这儿我试图站在时代的角度,回复当时的场景,以解释我的疑惑。通过阅读本篇,我认为苏格拉底是个喜欢探究,善于思考的人,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完善自我,开导他人,虽

然因为时代的局限,当时的民众并不能理解他的言行,但是经过时代的大浪淘沙,证明苏格拉底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

用本篇中的一句话来作结束语,这句话也是法学和哲学的至理名言,“我们离开这里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么去活,但是无人知道谁的前程更幸福,只有神知道”。

篇二:读《申辩》有感

读《苏格拉底的申辩》有感

近日选修课《西方哲学史专题》的课后读书任务要求我们读《苏格拉底的申辩》,闲暇之余我也就浅略的读了一遍,读完之后让我对苏格拉底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不禁有了一番感慨,不吐不快。我本对古希腊的文化、哲学、政治,甚至对苏格拉底本人谈不上有很深的了解,在此发表感言,纯属管中窥豹,如有不当之处还请读者理解。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他把哲学定义为“爱智慧”,他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无知之知。

公元前399年,由于一个叫阿内图斯的人控告苏格拉底不信城邦诸神,引进新神,并且败坏青年,最终导致他被判

处死刑。而在被送上法庭,面临审判团的宣判时,苏格拉底仍然坚持自己的哲学,运用自己的逻辑及辩术和原告进行了最后的申辩,表明了他对于真知的坚持。苏格拉底在法庭上的辩词,是其哲学思想的体现,在他的学生柏拉图整理出来的《苏格拉底的申辩》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

《苏格拉底的申辩》,既是文学著作,也是古希腊哲学

的精髓,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仅其言谈,就留给后人无尽的哲思,拜读此作后,我感触最深的有两点:一、无知之知,最坦诚的谦虚;二、对真理的执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申辩》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苏格拉底在正式的申辩之前的一点声明。在第一部分里,苏格拉底在申辩之前强调了他在将要进行的申辩之中所运用的言辞是不同于那

些控告或者诬陷于他的人的言辞的,他所说的将都是真话。我们知道苏格拉底不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他在当时的雅典城邦不知道将多少人辩驳的哑口无言,正如他在后面申辩中所说的,他寻求当时雅典所有自认为聪明的人与他们辩论,最终却都只能证明他们的无知和自以为是。这样的苏格拉底会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吗?他之所以这样强调他的说话方

式是为了表明他对哲学的热爱和真理的追求之执着。哲学带给了他哲学的尊严与坚持,他坚持说真话,因为他想要让雅典的人们信服他的申辩。由于他的真话触及了听者们的自尊,所以得到了陪审团多数人的报复,最终被判死刑,但是他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