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教案2005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测验 类型、对宿主的损害、感
染特点等。
第十章 双股 DNA 病毒 2
多媒体 授课 分组讨论
完成课 后作业
掌握痘病毒科、腺病毒 科、疱疹病毒科中的典型 代表病毒的形态、培养特 性、致病机理、诊断和预 防。
课堂 提问 分组 讨论
第十一章
单股 DNA 病毒 (包括逆转录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AN320
*学时 (Credit Hours)
32
*学分 (Credits)
2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中文)兽医微生物学 (英文)Veterinary Microbiology
*考核方式 (Grading)
自学 完成课
后作业
第八章
掌握螺旋体、霉形体、立
教学辅助 查询资 克次氏体的形态特征、培
其他的核病 2 原微生物
自学
料 养要点、所致的疾病、诊
断要点。
掌握病毒分类的标准、病
第九章 病毒的分类与 2
致病
多媒体 授课
完成课 后作业
毒的种类、分类的现状、 课堂
以及相关的动物病毒分类 提问
问题、创造性工作、处理信息、口头及文字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考试成绩:70%,主要考核对病原微生物学的基本特性、毒力因子、致病机
理、所致疾病、及免疫防制的掌握程度,以及灵活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微生物学
鉴定和分析。
*教材或参考资料 (Textbooks & Other
Materials)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随着显微镜技术的改进和遗传学 、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 对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渐 形成了系统的微生物学。
02
兽医微生物学基础
兽医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
总结词
定义与任务
详细描述
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动物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学科,主要任务是诊断、预防和 控制动物疾病,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疫苗种类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 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疫苗接种方式
包括注射、口服、喷雾等,应根据疫苗种类和动物种类选择合适的 接种方式。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疫苗应存放在适宜的温度下,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接种前应检 查疫苗的外观、有效期和批号等信息,确保疫苗质量可靠。
分布广泛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动植物体内外、空气 中等各个角落都有分布,与人类生活密切 相关。
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
适应性强
微生物能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 如高温、低温、酸碱度变化大等。
微生物的发现与历史
微生物的发现
最早发现微生物的是荷兰科学家 列文虎克,他于1674年用自制的 显微镜观察到雨水中的原生动物 。
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中的微生物学技术
病原分离与鉴定
通过微生物学技术,如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免疫学试验等,对 动物疾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
为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 体,可以了解动物感染的病毒或 细菌种类以及免疫状态,为预防
和治疗提供参考。
微生物耐药性检测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耐药性检 测,可以了解病原微生物对抗菌 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机制,为选 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兽医微生物学教案(第1次课)

教学
目标
1、明确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概念定义;
2、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及取得的成就及应用;
3、明确兽医微生物学的性质与任务。
教学
重点
1、重点讲述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概念定义、发展历史。
2、现代微生物学进展及学习本课程目的、方法和应用意义等
教学
难点
现代微生物学进展
教学
方法
多媒体教学
教学
过程
设计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
二、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三、微生物学理论成就及应用;
四、微生物学技术成就及应用;
五、兽医微1、微生物的概念及应用?
教学
总结
《兽医微生物学》教案

02
微生物基础知识
微生物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微生物的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形体微小、结构简 单、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 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的总
称。
微生物的分类
根据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微生物 可分为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 、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 旋体等八大类。
微生物的特点
微生物具有体积小、面积大、吸收 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 应强、易变异等八大特点。
探讨如何运用微生物学知识对动物疾病进 行预防和治疗,包括疫苗研制、药物筛选 等。
前沿动态介绍
01
新型微生物检测技 术
如基因芯片技术、高通量测序技 术等在兽医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
02
微生物组学研究进 展
阐述微生物组学在揭示动物微生 态与疾病关系方面的最新研究成 果。
03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 疫学交叉研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检样品和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通过底物显色反 应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目标微生物。
05
动物感染性疾病的 诊断与治疗
动物感染性疾病概述
定义
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具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 现的动物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 菌性、寄生虫性等。
抗感染治疗
选用敏感抗生素、抗病毒药物 等,控制感染。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严重感染或并发症, 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包括护理、营养支持、对症治 疗等。
免疫治疗
使用免疫调节剂、免疫增强剂 等,提高动物免疫力。
预防控制
加强饲养管理、疫苗接种、消 毒等措施,防止疾病传播。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大纲一、总的要求:1.课程编号:2.本大纲适应的专业:四年制动物医学专业3.总学时及学分:总学时为100~110学时〔视教学周数而定〕总学分为7~8个学分〔按每16学时为1个学分计〕4.该课的先修课程为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等。
5.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该课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它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很强的技术性质。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兽医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技术。
以便为学习各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其中家畜传染病学、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流行病学等与本课程的关系最为密切。
6.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应到达以下目的要求:〔1〕理论知识方面掌握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病毒等微生物的基本形态、分类特征、遗传与变异机理,外界环境的影响因素、生长繁殖的条件。
熟悉和了解畜禽常见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特征、致病因子、致病机理及基本的诊断和预防方法。
〔2〕实验技能方面:系统练习和掌握兽医微生物的基本实验室操作技能、细菌的各种染色法和形态观察、主要病原菌的基本形态观察、常规培养基的制备、细菌别离培养和移植、生化试验、药敏试验、病毒的鸡胚培养、常规血清学试验及实验室诊断技能,为开展病原微生物学诊断奠定良好基础。
7.课程内容改革新大纲是在兽医微生物学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要求而编写的,和原有教学大纲相比,有以下特点:〔1〕课时安排: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细菌总论与各论,病毒总论与各论,免疫学基础以及其它类型的微生物四部分。
在学时分配上适当向细菌、病毒总论和免疫学基础三大块上倾斜,其中理论课60~70学时,实验课39~42学时〔含实验室考试〕。
理论课和实验课单独开课。
〔2〕教学内容:即注重强化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要领,又注重增加新知识、新内容。
总论部分结合原有内容,结合相关内容发新进展,深化教学内容,注重补充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等前沿的知识,激发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兽医微生物学课程英文名称:Veterinary Microbiology课程编号:ZJ12402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总学时64、理论课学时44、实验课学时20学分:3.5适用对象:动物医学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简介:《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地认识微生物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掌握动物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畜禽常见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原的基本特征及微生物学诊断技术,为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掌握预防兽医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基础,利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诊断和防治动物传染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同时避免畜产品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课堂上对微生物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系统和详细的阐述。
一、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堂的理论集中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保证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兽医微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知识,了解各类微生物及其畜牧业生产中重要病原体的生物学基本特性与实验诊断技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治打下良好基础,并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控问题,为预防、控制和消灭畜禽病原微生物,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服务。
二、学时分配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言(2学时)教学重点: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微生物学的概念教学难点:微生物学的发展阶段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和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重点讲解微生物种类、有益微生物与有害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兽医微生物学的任务及其与有关学科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1、微生物与微生物学;2、微生物学的进展;3、畜牧微生物学的任务。
本章习题要点: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第一章细菌的形态结构(4学时)教学要求:本章重点讲解细菌的大小及形态、细菌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菌的特殊结构与功能。
兽医微生物学 教学大纲

兽医微生物学Veterinary Microbiology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05110460课程总学时: 64 (讲课 64 ,实验 0 ,上机 0 ,实习 0 ,课外 0 。
)课程学分:4.0课程分类:必修开课学期:春季开课单位:动物医学院预防兽医学系传染病学与微生物学教研室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专业所需先修课:动物生物化学二、课程内容简介兽医微生物学是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研究了微生物与畜禽疾病的关系,并利用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知识和技能来诊断、防治畜禽的疾病和人畜共患病。
本课程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细菌学总论,主要讲述了细菌的形态构造特征、生物代谢特性、细菌致病机制及外界因素对细菌影响等;第二部分为细菌学各论部分,重点讲述了对畜禽致病细菌的形态特性、培养特性、生化特性、致病机制及微生物学诊断方法,其中诊断部分为核心内容;第三部分为病毒学,主要讲述病毒的特点、结构、繁殖机理、理化特性、分离培养方法等。
病毒学各论部分包含引起畜禽病毒病的各种病毒,其中微生物学诊断部分是课程的重点。
As a special subject of Veterinary Medicine major, Veterinary Microbiology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croorganism and livestock or poultry diseases.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are the base of diagnosing and preventing animal diseases of and zoonosis. The course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 first one is general bacteriology mainly about bacteria morphologic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metabolic features, pathogenic mechanism and the impacts from external factors.Individual microorganism of the second portion chiefly concerns the morphological properties, cultural characters, biochemical specificities, pathogenic mechanism and microbiological diagnosis methods. Among all the contents the diagnosisis the central part.Virology, which is the third section, focus on viruses'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s, reproductive mechanism, physics and chemistry features, isolation etc. Livestock and poultry diseases caused by viruses are included in this part. The microbiological diagnosis is the emphasis.三、各部分教学纲要绪论(2学时)主要讲授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发展阶段,介绍微生物学的几位重要奠基人,现代微生物学的进展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畜牧微生物学13教案

1.试述过敏反应、初生幼畜溶血症的发生机理,结
教学课题
第五节 变态反应
课型
畜牧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科2002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变态反应的概念,四型变态反应。
2.熟悉:四型变态反应引起常见的疾病。
3.了解:四型变态反应的机理。
教学重点
变态反应的概念、四型变态反应
教学难点
四型变态反应的机理。
教学方法
启发式结
课时安排
50分钟
4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四节四型变态反应
一、I型变态反应
(一)发生机理
(二)临床病症
(三)诊断与防治
二、Ⅱ型变态反应
(一)发生机理
(二)常见疾病及防治
三、Ⅲ型变态反应
(一)发生机理
(二)常见疾病
四、Ⅳ型变态反应
(一)发生机理
(二)常见疾病
小 结
(5分钟)
一定条件下体液免疫也可引起I、Ⅱ、Ⅲ型变态反应。细胞免疫可引起Ⅳ型变态反应,结核菌试验是根据Ⅳ型变态反应的原理。
畜牧微生物学第五版课程设计

畜牧微生物学第五版课程设计1. 课程背景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生物则在畜牧业的发展和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畜牧微生物学是研究畜禽动物及其生产环节中微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及其在动物生理和病理生理方面的作用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通过对畜牧生产中重要微生物的系统学习,加深学生对畜牧微生物领域的认知和掌握,提升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微生物问题的综合能力。
2. 课程设计2.1 课程目标通过畜牧微生物学第五版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在畜牧生产中的重要性;2.掌握各种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和代谢特点;3.掌握微生物的染色、培养、鉴定技术;4.理解畜牧微生物与动物生理、病理生理的关系;5.能够针对畜牧微生物问题提供相应的防治措施。
2.2 教学内容畜牧微生物学第五版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微生物基础知识1.微生物的起源与发展2.微生物的体形、结构及其功能3.微生物的代谢过程第二章畜牧细菌学1.常见畜牧细菌病原体2.细菌的生长和营养要求3.细菌的生物特性和生殖过程4.细菌的培养和染色方法5.细菌鉴定技术第三章畜牧病毒学1.畜牧病毒的分类和特性2.畜牧病毒的生长和繁殖过程3.病毒的感染及致病性4.病毒的免疫学第四章畜牧真菌学1.常见的畜牧真菌病2.真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3.真菌的生长与繁殖方式4.真菌的鉴别与分类第五章畜牧微生物与动物健康1.微生物与动物健康的关系2.微生物引起的疾病3.治疗与预防畜牧微生物疾病的措施2.3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一系列教学方法,包括:1.课堂讲授:对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2.实验教学:通过微生物实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微生物检验和鉴定技术;3.讨论教学: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4.实习教学:安排学生到现场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微生物学知识的认识。
2.4 课程评估本课程的评估采用多种形式,包括期中考试、实验报告、课程设计报告等。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37课程名称:兽医微生物学英文名称:Veterinary Microbi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63。
其中讲授42学时,实验部分21学时。
学分:3.0适用对象: 动物医学方向本科学生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等二、课程简介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动物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病原性以及在一定条件下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是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
为学生学习家畜传染病学和动物性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一方面掌握细菌学、病毒学的基础理论,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临床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掌握一些重要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通过实验课及教学实习,使学生能够熟练进行细菌病的实验室诊断工作,能够对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掌握病毒培养的基本技术。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讲授部分:绪论(2学时)内容:1.微生物与微生物学2.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微生物形态学时期(1683-1870)第二阶段微生物生理学及免疫学奠基时期(1870-1920)第三阶段:近代及现代微生物学时期(1920年起)3.微生物学理论成就及应用4.微生物学技术成就及应用5.兽医微生物学的任务与作用重点:讲述微生物及微生物学概念定义、发展历史。
现代微生物学进展及学习本课程目的、方法和应用意义等。
第一篇总论(共11学时)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构造(3学时)内容: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2.细菌的基本构造3.细菌的特殊构造4.细菌形态和构造的观察方法重点:细菌的形态大小,细菌的基本构造和特殊构造及其功能。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2学时)第一节细菌的营养和代谢内容:1.细菌的化学组成2.细菌的营养与代谢过程重点:细菌的营养类型与营养要求。
细菌的酶及其利用。
细菌呼吸及类型、专性厌氧菌、需氧菌、兼性厌氧菌。
兽医微生物学大纲参考模板

《兽医微生物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Veterinary Microbiology)课程编号:学分:3学时:60 (其中:讲课学时:40 实验学时:20 上机学时:0)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和动物生物化学后续课程:兽医免疫学、家畜传染病学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开课部门: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一、课程的性质与目标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研究微生物与畜禽疾病和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关系。
本课程的目标是通过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保证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兽医微生物学中的各种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知识,了解各类微生物基本特性与实验诊断技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从事畜禽疫病诊断与防治打下良好基础,并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实践过程中的传染病的诊断和防控问题,预防、控制和消灭畜禽疾病,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2学时)[知识点]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过程、兽医微生物学作用与贡献。
[重点]微生物的特点、种类,兽医微生物学的目的及任务。
[难点]使学生理解与接受本领域科学的重大发现对兽医微生物学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基本要求]掌握微生物的概念、特点与分类;了解兽医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兽医微生物学学习目的及任务;熟悉微生物的以往成就和今后展望。
[实践与练习]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发展历史上代表人物。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及构造(4 学时)[知识点]1.细菌的形态;2.细菌的基本构造;3.细菌的特殊构造;4.细菌形态和构造的观察方法。
[重点]掌握细菌细胞壁结构,细菌的特殊构造和功能等。
[难点]细菌细胞壁结构及革兰氏染色原理的关系。
[基本要求]理解革兰氏染色原理,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实践与练习]细菌的染色、细菌的结构。
第二章细菌的生长繁殖和生态(4学时)[知识点]1.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2.细菌的生长繁殖;3.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4.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5.细菌的人工培养;6.细菌的生化试验。
畜牧微生物学7教案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第四章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
第一节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
第二节土壤、空气、水中的微生物
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
课型
畜牧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科2002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
2.掌握:无菌动物和无特定病原动物。
3.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
三、硫的循环转化
小 结
(5分钟)
1.普通动物的体表皮肤和黏膜正常存在各种微生物,它们大多数是常住的,经过长期适应和选择,从种类和数量上在定居部位形成相对稳定的微生物区系,又称正常菌群。
2.禽类、反刍类和单胃动物为常胃肠道正常菌群组成各有特点,对维持胃肠道正常功能起重要作用。
3.无菌操作技术培育的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动物,在动物生理病理、免疫、肿瘤及培育无传染病畜群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4.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的转化中担当着重要角色,一方面它们通过对有机物的降解和对无机物的同化让人类和动植物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另一方面因它们的致病作用和腐败等作用也带来诸多麻烦。
思 考 题
1.禽类嗉囊和肠道中常菌群及其作用?
2.微生态制剂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
消化道的微生物,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
消化道的微生物。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30分钟
20分钟
4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四章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作用
第一节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
第二节土壤、空气、水中的微生物
第三节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
一、碳素的循环转化
二、氮素的循环转化
兽医基础 教案

教学过程结合多媒体教学
一.复习与提问 (约8 min)
二.授课内容
(一)抗生素概述
1.概念:抗生素、抗菌谱、抗菌活性。
2.抗生素分类(根据抗生素的抗菌谱和应用的分类)
3.作用机理 (简述)
4.耐药性 、抗生素的效价
(二)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
1.青霉素类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抗生素、耐药性、抗菌谱、抗菌活性
2.抗生素根据抗菌谱分为哪几类?每类药物有哪些?
3.主要抗革兰氏阳性菌的抗生素有哪几大类?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兽医药理学》陈杖榴);
《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杨藻宸);
《动物药理与毒理与毒理》(周新民);
《实用抗菌药物学》(戴自英);
(二) 动物方面的因素:
1.种属差异
2.生理差异
3.病理因素
4.个体差异
(三)饲养管理与环境因素
三.课后小结:(约5min)
1. 影响药物作用的三大因素
2. 临床中合理用药原则。
复习思考题
1. 名词解释:联合用药、配伍禁忌、协同作用、耐受性、个体差异
2.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3. 如何避免不利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充分发挥药物的效果?
2. 临床中如何合理选药防治疾病。
教学过程 结合多媒体教学
一.复习与提问 (约5min)
二.授课内容 (约80min)
(一)概述
定义、作用机理、影响作用因素、分类及与其他抗微生物药的区别
(二)主要用于环境、用具、器械的药物
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生石灰、来苏儿、漂白粉、甲醛、百毒杀、复合酚、优氯净等
畜牧微生物学4 教案

思 考 题
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细胞构造和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相比有何异同?
第二章 真核细胞微生物
第一节真菌
一、酵母菌
(一)酵母菌的形态及大小
(二)酵母菌的细胞构造
(三)酵母菌菌落特征
(四)酵母菌的繁殖
(五)介绍几种常见的酵母菌
二、霉菌
(一)霉菌菌丝形态构造
(二)霉菌的菌落特征
(三)霉菌的繁殖方式
小 结
(5分钟)
1.真菌从外形分为酵母菌、霉菌和担子菌。
2.有的 酵母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常用于酿酒,生产单细胞蛋白、维生素、有有机酸、霉制剂等。
畜牧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第二章 真核细胞微生物
第一节 真菌
课型
畜牧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科2002级本科
教学目的
1.掌握:真菌的菌落特征。
2.熟悉:几种常见的酵母均、的酵母均、霉菌。
教学难点
真菌的菌落特征。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50分钟
4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细菌的特殊结构
教学难点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25分钟
25分钟
45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
一、大小
二、排列
第二节 细菌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壁
二、细胞膜
三、间 体
四、核 体
五、细胞质
第三节 细菌的特殊结构
一、荚膜
二、鞭毛
三、菌毛
四、芽孢
同上
第二节沙门氏菌属
同上
小 结
(5分钟)
各种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征、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
思 考 题
1.葡萄球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2.链球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3.大肠、沙门氏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细菌各论
第十章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第十一章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第十二章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微需氧和厌氧菌
思 考 题
1.螺旋体的特点
2.霉形体的特点
3.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的特点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病毒总论
第一章病毒的结构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病毒的基本结构
2.熟悉: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分类
教学重点
病毒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病毒的特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5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一章病毒的结构
第一节病毒的结构特征
一、病毒的概念
二、病毒的特点
三、病毒的结构
四、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五、对称形
第二节病毒的化学组成
一、核酸
二、蛋白质
三、脂类与糖
第三节病毒的分类
自学内容
小 结
(5分钟)
病毒的概念、特点、结构、大小和形态、对称形
小 结
(5分钟)
细菌的常规排列方式及细菌的结构
尤其是细菌的特殊结构
思 考 题
1.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机理
2.细菌特殊结构的作用及对细菌生存的意义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学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菌的生长繁殖
2.熟悉:细菌的新陈代谢
教学重点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的繁殖速度与生长曲线
教学难点
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30分钟
30分钟
3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十七章螺旋体
概念、特点、钩端螺旋体、猪痢疾密螺旋体
第十八章霉形体
概念、特点、禽类致病性霉形体
第十九章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
概念、特点
小 结
(5分钟)
螺旋体、霉形体、立克次氏体与衣原体的概念及特点
细菌的培养及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
教学难点
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30分钟
40
25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八章革兰氏阳性球菌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
一、形态及染色特性
二、培养及生化特性
三、抗原构造
四、抵抗力
五、致病性
六、微生物学诊断
第二节链球菌属
同上
第九章肠杆菌科
第一节埃希氏菌属
第十章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
同上
第十一章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
第一节布鲁氏杆菌属
同上
第二节假单胞菌属
同上
第三节波氏菌属
同上
第十二章革兰氏阴性无芽孢微需氧和厌氧菌
第一节弯曲杆菌属
同上
小 结
(5分钟)
各种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征、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
思 考 题
1.巴氏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2.布鲁氏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二、毒素
第三节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
第四节病原菌引起传染的条件
小 结
(5分钟)
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生态
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
细菌的毒力因子
思 考 题
1.细菌的致病性
2.细菌的毒力构成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
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
第一节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二、干燥
三、辐射
四、声波与超声波
五、过滤
六、渗透压
第二节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的影响
二、化学治疗剂对微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抗生素
二、细菌素
三、噬菌体
第四章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的生态
第一节细菌及其它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菌的培养及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
2.熟悉:细菌的形态及染色特性、抗原构造、抵抗力、
教学重点
细菌的培养及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
教学难点
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30分钟
30分钟
5分钟
5分钟
25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2.熟悉:病毒的突变与基因重组
教学重点
病毒培养的方法
教学难点
病毒的遗传与进化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0分钟
3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三章病毒的遗传与进化
一、突变
二、基因重组
三、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
四、病毒变异的实际意义
第四章 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病毒的培养
小 结
(5分钟)
各种细菌的形态染色、培养特性、生化特征、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
思 考 题
1.李氏、丹毒杆菌的微生物学鉴别诊断
2.炭疽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3.梭菌属的微生物学诊断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细菌各论
第十五章分支杆菌属及相似属
第十六章真菌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菌的培养及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
思 考 题
病毒的特点
病毒的基本结构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病毒总论
第二章病毒的复制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病毒的复制过程
2.熟悉:病毒的复制的有关概念
教学重点
病毒的复制过程
教学难点
病毒的生物合成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35分钟
2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教学课题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
第四章 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的生态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2.熟悉:物理与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教学重点
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作用机制
教学难点
化学消毒剂的作用机制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15分钟
50分钟
3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病毒培养的用途
二、病毒培养的方法
小 结
(5分钟)
突变、基因重组、病毒培养的用途、病毒培养的方法
思 考 题
病毒基因重组的分类与机制
病毒培养的用途
病毒培养的方法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病毒总论
第四章 病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2.熟悉:细菌致病性的确定、细菌毒力的测定
教学重点
细菌的侵袭力与毒素
教学难点
细菌的内、外毒素的区别
教学方法
启发式
课时安排
20分钟
30分钟
45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五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第一节病原菌的致病性与毒力
一、概念
二、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三、细菌毒力的测定
第二节细菌的毒力因子
一、侵袭力
3.弯曲杆菌的微生物学诊断
兽医微生物学
理论课教案
教学课题
细菌各论
第十三章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
第十四章形成芽胞的细菌
课型
兽医微生物学理论课
对象
动医本科2003
教学目的
1.掌握:细菌的培养及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
2.熟悉:细菌的形态及染色特性、抗原构造、抵抗力
教学重点
细菌的培养及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
启发式
课时安排
30分钟
40分钟
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第三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一、细菌培养的用途
二、细菌的培养方法
三、培养基
四、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