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资料

合集下载

兽医微生物学资料

兽医微生物学资料

§1.书本知识点:一、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菌。

—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

细胞器很不完善。

DNA 和RNA 同时存在。

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衍。

核酸类型为DNA 或RNA 。

病毒属之。

二、细菌大体形态与排列状态三、细菌的特殊状态细菌的活的非可培育状态:指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细胞缩成球形,用常规方式培育不能生长繁,但仍是活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处于活的非可培育状态的细菌在必然的条件下能够苏醒,并仍具有毒性.如霍乱弧菌,大肠杆菌O157:H7等。

四、物质摄取的方式:单纯扩散、增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五、菌落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育基表面或内部,通过一段时刻培育后,生长繁衍出数量庞大的菌体,形成肉眼可见、有必然形态的群体。

可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和鉴定。

六、细菌培育基及分类(一)、细菌培育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衍必需的营养物质。

培育基制成后,通常都要经灭菌处置。

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杆状、月亮状、 竹节状等;按杆菌细胞繁殖后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八”字状等。

弧菌、螺旋菌 球菌:杆菌:螺旋状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

(二)、分类①、按营养组成的不同1.基础培育基: 大体营养成份2.营养培育基: 在基础培育基中添加一些其它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血液、血清、生长因子等②、按状态的不同1.固体培育基: %~2%琼脂,用于细菌分离纯化。

2.半固体培育基: %琼脂,作穿刺实验。

3.液体培育: 扩增纯培育的菌体。

③、按功能的不同1.辨别培育基:在培育基中加入特定底物,观看细菌在其生长后分解底物如何,从而辨别细菌。

2.选择培育基:在培育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一类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类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选择出来。

兽医微生物学(详)

兽医微生物学(详)

兽医微生物学绪论及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种类: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①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菌。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

细胞器很不完善。

DNA和RNA同时存在。

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③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核酸类型为DNA 或RNA。

病毒属之。

3、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代谢能力强,代谢类型多;·生长繁殖快,容易培养;·易变异,适应强;·种类多,分布广。

4、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球菌、杆菌、螺旋状菌。

①球菌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根据细胞分裂的方向及分裂后的各子细胞的空间排列状态不同,可将球菌分为以下几种: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

②杆菌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类型,因菌种不同,菌体细胞的长短、粗细等都有所差异。

杆菌的形态: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杆状、月亮状、竹节状等;按杆菌细胞繁殖后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八”字状等。

③螺旋菌:弧菌、螺菌。

5、科赫法则·特殊病原菌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健康者中不存在;·该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6、细菌的衰老型或退化型:指在不良环境或老龄期时,细菌会出现与正常形状不一样的个体。

若将其重新置于正常培养环境时可恢复正常状态。

7、细菌的多形性:指处于衰老型或退化型状态的细菌即使置于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其形状也与正常的不一致,如嗜血杆菌。

兽医微生物学:细菌各论

兽医微生物学:细菌各论
3、CAMP试验:血平板上先接种一条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划线,与此线垂直接种乳汁或分离的培养物,原来不溶血或溶血不明显的无乳链球菌,在金黄色色葡萄球菌产物的存在量,呈现明显的β溶血。(借此可以区分无乳链球菌与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
三、化脓链球菌:
引起人的化脓性炎、猩红热、扁桃腺炎等,牛乳腺炎。
四、猪链球菌
生化实验凝固酶、耐热核酸酶阳性,分解甘露醇。
动物实验:皮下接种家兔后24H致局部皮肤溃疡坏死。
补充:
败血症:这是在机体的防御功能犬为减弱的情况下,病原菌不断侵入血流,并在血流中大量繁殖,释放毒素,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人类的不规则高热,有时有皮肤、粘膜出血点,肝、脾肿大等。
毒血症:这是病原菌在局部生长繁殖过程中,细菌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引起独特的中毒症状,如白喉、破伤风等。
2、形态及染色特性:无乳链球菌呈长链状、停乳链球菌呈中等长度的链,乳房链球菌的链较短,有时成对排列。均无荚膜,革兰阳性。
3、致病性:引起牛、羊的急性和慢性乳腺炎。乳房链球菌还能引起婴儿账血症、脑膜炎和肺炎。
4、微生物学诊断:
(1)涂片、染色、镜检:
(2)分离培养:用叠氮钠(阻止其他杂菌生长)血平板分离培养,挑取可疑菌落,做生化试验加以鉴定。
3、分类:目前链球菌有30多个种,比较常见的有10余种。可根据抗原构造和溶血特征分类。
抗原:包括属特异、群特异和型特异3中抗原。
II型链球菌为人猪致病菌。
按溶血能力分类:
α溶血链球菌,这类细菌统称为草绿色链球菌致病力不强,多为机会致病菌。
β溶血链球菌,这类细节致病力强,常引起人及动物的各类疾病。
γ溶血链球菌,这类菌一般为非致病菌。
耐热核酸酶(致病菌的重要毒力因子)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兽医微生物学》课件
微生物学的发展
随着显微镜技术的改进和遗传学 、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 对微生物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渐 形成了系统的微生物学。
02
兽医微生物学基础
兽医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
总结词
定义与任务
详细描述
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动物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学科,主要任务是诊断、预防和 控制动物疾病,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疫苗的研制与应用
疫苗种类
包括灭活疫苗、减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 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疫苗接种方式
包括注射、口服、喷雾等,应根据疫苗种类和动物种类选择合适的 接种方式。
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疫苗应存放在适宜的温度下,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接种前应检 查疫苗的外观、有效期和批号等信息,确保疫苗质量可靠。
分布广泛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动植物体内外、空气 中等各个角落都有分布,与人类生活密切 相关。
生物多样性
微生物种类繁多,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基础。
适应性强
微生物能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 如高温、低温、酸碱度变化大等。
微生物的发现与历史
微生物的发现
最早发现微生物的是荷兰科学家 列文虎克,他于1674年用自制的 显微镜观察到雨水中的原生动物 。
动物疾病诊断与防治中的微生物学技术
病原分离与鉴定
通过微生物学技术,如分离培养 、生化试验、免疫学试验等,对 动物疾病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
为疾病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抗体检测
通过检测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 体,可以了解动物感染的病毒或 细菌种类以及免疫状态,为预防
和治疗提供参考。
微生物耐药性检测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进行耐药性检 测,可以了解病原微生物对抗菌 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机制,为选 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兽医(动物)微生物(总结)

兽医(动物)微生物(总结)

动物微生物学(总结)第一章绪论⏹微生物:肉眼看不见,分布广,有一定形态结构,在适宜环境中生长繁殖的细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小于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的特点及种类:⏹微生物之父:Louis Pasteur巴斯德⏹细菌之父:Robert Koch柯赫第二章细菌学总论部分一、1.细菌:原核生物界(Prokaryota)中的一大类单细胞微生物,个体微小、形态和结构简单。

包含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及放线菌等2.细菌大小及其形态结构:✧大小:微米级✧形态:按其外形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3.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生长繁殖出数量巨大的菌体,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的群体。

4.细菌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核体)✧特殊结构:荚膜、S层、鞭毛、菌毛、芽胞5.细菌细胞壁的结构:✧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

阳性菌特有:壁磷壁酸,脂磷壁酸✧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由外膜(脂多糖,外膜蛋白,磷脂)和内壁层组成。

其中脂多糖为阴性菌特有。

6.细胞壁的化学组成:7.革兰氏染色法原理及其步骤:(1)原理:✧阳性菌: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仍呈紫色。

✧阴性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2)步骤: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95%乙醇)——》复染(番红)8.核体(nuclear body):细菌不具有成形的核,无核膜、核仁,称为核质或拟核。

9.质粒(plasmids):细菌染色体外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

10.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层黏液性物质,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

兽医微生物学重点知识

兽医微生物学重点知识

1、细菌的分类(三菌四体一病毒): 细菌、真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病毒细菌的大小用μm表示,病毒的大小用nm表示细菌的形态比较简单,有球状、螺旋状、杆状三种基形态球菌的排列情况: 链球菌、双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细菌细胞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2、细胞壁:位于细菌细胞的外围,是一层坚韧而具有一定弹性的膜状结构。

用革兰染色法染色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两大类。

①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较厚,15-18nm,其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此外还有磷壁酸,多糖,蛋白质等。

磷壁酸是革兰阳性菌特有的成分,是特异的表面抗原。

②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10-15nm,但结构较复杂。

除含有1~2层的肽聚糖结构外,还有外膜和周质间隙。

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是维持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保护细菌耐受低渗环境。

还具有阻挡有害物质进入菌体、维持菌体内外离子平衡、参与菌体的正常分裂等作用。

并与细胞的致病性,抗原性、对噬菌体与药物的敏感性及革兰染色特性的密切相关。

3、原生质体: 革兰阳性菌经溶菌酶和青霉素处理后,可完全除去细胞壁。

形成仅由细胞膜包住细胞质的菌体原生质球: 革兰阴性菌经溶菌酶等作用,仅能去除细胞壁内层的肽聚糖,形成仍有外膜层包裹的菌体细菌L型: 指细菌自发或经诱导剂诱导形成的遗传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4、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菌毛、芽胞、S层①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在细胞壁的外周产生一层包围整个菌体、边界清楚的黏液样物质,称为荚膜夹膜具有保护细菌的功能,可抵抗动物体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抗体的作用,也常是营养物质的储藏和废物的排出之处②鞭毛: 多数弧菌、螺菌,许多杆菌,个别球菌的菌体表面长出的一至数十根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是细菌是运动器官,其显微结构由基体、鞭毛钩和鞭毛丝三个部分构成③菌毛: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少数革兰阳性菌的菌体上生长的一种比鞭毛短的毛发状细丝,称为菌毛④芽胞:某些革兰阳性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胞。

动物微生物学

动物微生物学

兽医微生物学及实验部分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肉眼看不到,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相互关系的科学。

3、细菌:是一类个体微小、形态简单、结构略有分化,以二等分裂法繁殖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4、荚膜:一部分细菌在其生活过程中可以在细胞壁外面产生一种黏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称为荚膜。

5、鞭毛:大多数弧菌、螺菌,许多杆菌和个别球菌在菌体的表面长出的由蛋白质组成的长约150~200um 线状物,称为鞭毛。

6、菌毛(纤毛):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和少数革兰氏阳性菌在菌体表面还着生有一种比鞭毛数量多,长度较短,直径较细的毛发状细丝,称为菌毛或纤毛。

7、芽孢:一部分杆菌和个别球菌,在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可以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内生孢子,称为芽孢。

8、细菌呼吸:凡是由细菌引起,使代谢基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以释放能量供细菌生命活动利用的生物化学过程。

9、热原质:许多细菌,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能产生一种多糖物质,将其注入人和动物体内会引起发热反应,这种物质称为热原质。

10、螺旋体:是一类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1、支原体(霉形体):是一类特性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2、立克次体:是另一类特性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3、衣原体:是一类介于立克次体与病毒之间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14、真菌:是一大类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核微生物。

15、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16、有性繁殖: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17、病毒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而且具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颗粒。

18、包涵体:病毒感染细胞后,常可在宿主细胞内形成一种在光学显微镜可见的小体,称为包涵体。

兽医基础 模块3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 项目1微生物学基础

兽医基础 模块3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 项目1微生物学基础

模块三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基础项目一微生物学基础任务一细菌知识点一:细菌的大小细菌的个体微小,通常以微米(μm)作为测量其大小的单位。

不同的细菌大小也不相同,细菌的大小常受菌龄、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知识点二:细菌的基本形态与排列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根据细菌的这三种基本形态相应地把细菌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状菌。

知识点三:细菌的结构与功能一、细菌的基本结构1.细胞壁:位于细菌细胞的最外层,无色透明,有坚韧的弹性。

它具有维持菌体形态,保护菌体耐受低渗环境,参与细菌的物质交换作用,还与细菌的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及染色特性有关。

2.细胞膜:一层半透性生物薄膜。

它具有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运送、交换,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提供鞭毛的着生点,参与能量代谢等功能。

3.细胞质:是位于细胞膜内的无色、透明、黏稠的胶体状物质。

是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场所。

4.拟核:分布于细胞质的中心或边缘区。

控制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1.荚膜:荚膜具有保护菌体的功能,还具有贮留水分,抗干燥的作用;荚膜与细菌的毒力有关;荚膜具有抗原性。

2.鞭毛:鞭毛具有抗原性,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3.菌毛: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性菌毛的主要功能是传递遗传物质。

4.芽孢:某些革兰氏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不易着色的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一个细菌只能形成一个芽孢。

一个芽孢经过萌发后也只能形成一个菌体,故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器官。

杀死芽孢的可靠方法是干热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

评价消毒剂的效果一般以能否杀灭芽孢为标准。

知识点四:细菌的生长繁殖和呼吸类型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所有细菌的生长繁殖都需要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等。

2.适宜的温度:病原菌在15—45_℃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是37_℃左右。

3.合适的酸碱度(pH):大多数细菌在pH4.0—9.0的范围内可以生长,多数病原菌的适宜pH为7.2—7.6。

(完整版)兽医微生物学

(完整版)兽医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个体最小的生物,且通常用裸眼看不见,用显微镜可见的生物。

谁的曲颈瓶实验驳斥了生命自然创造假说?巴斯德列文虎克最早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和记载了细菌形态。

细菌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

细菌的繁殖方式都是简单的裂殖。

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菌落,又称克隆。

长出的菌落,连成一片,称为菌苔。

细菌以二等分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

质粒:是在核体DNA以外,游离的小型双股DNA分子,随着细菌的繁殖而复制。

Bacterial special structure : 荚膜、S层、鞭毛、菌毛、芽胞等具有特殊功能的结构.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芽胞:某些革兰阳性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在菌体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休眠体,称为芽胞,又称内芽胞。

未形成芽胞的菌体称为繁殖体或营养体。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按状态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3类。

按功能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及厌氧培养基.(根据细菌对氧的要求,可将其分为需氧菌、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根据温度的话可以分为嗜冷菌、嗜温菌和嗜热菌)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互生、共生、拮抗和寄生。

Please describe normal bacterial floral benefit its host animal :营养、免疫、和生物拮抗三个方面。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营养:消化道正常菌群不仅从宿主消化道获取营养,同时通过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等对宿主起营养作用。

胃肠道的细菌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肠道的细菌有利于机体的吸收,肠道细菌能利用非蛋白氮人物合成蛋白质,有的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并参与脂肪的代谢。

另外,消化道中的正常菌群有助于破坏某些有害物质并阻止其吸收.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免疫:正常菌群对其宿主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局部免疫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局部免疫影响更大。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要点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要点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要点1.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微生物分为真菌、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四类。

-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多为单细胞或多细胞。

在动物中,真菌主要引起皮肤和黏膜的感染。

-细菌是一种原核生物,可以分为不同形状和染色性质。

细菌感染可以引起动物的多种疾病。

-病毒是非细胞的微生物,依靠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动物的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

-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两大类,寄生虫感染可以导致严重的疾病,如疟疾和血吸虫病。

2.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反应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方面。

-先天免疫是机体最初的免疫防御机制,根据病原体的共有特征来识别和消灭病原体。

-获得性免疫是后天形成的免疫防御机制,它依赖于机体对抗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免疫细胞(如T细胞和B细胞)和免疫因子(如抗体和细胞因子)。

3.微生物学中的重要病原体:-细菌病原体包括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阳性菌主要引起皮肤和黏膜感染,如猪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

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感染更为严重,如布鲁氏菌和鼠疫杆菌。

-病毒病原体包括DNA病毒和RNA病毒。

DNA病毒引起的感染如乳腺炎病毒和犬细小病毒引起犬小病症。

RNA病毒引起的感染如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

-真菌病原体主要引起动物的皮肤和黏膜感染,如马皮癣菌和犬孢子菌。

-寄生虫病原体包括原虫和蠕虫。

原虫如犬心丝虫引起犬心丝虫病。

蠕虫如尖线虫和圆线虫引起动物的弓形虫病和阴道线虫病。

4.免疫学中的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细胞免疫依赖于T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主要针对感染的细胞和病原体。

-体液免疫依赖于B细胞和抗体的活性,主要针对体液内的病原体。

-免疫记忆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特征,即在第一次感染后,免疫系统可以记住病原体,并在再次感染时有更快、更有效的免疫应答。

-免疫耐受是免疫系统的另一种特征,即对正常细胞和组织具有免疫忍受性,避免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兽医微生物学 重要知识点汇总

兽医微生物学   重要知识点汇总

兽医微生物学重要知识点汇总绪言1、微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微生物学还包括免疫学,甚至还包括寄生虫学,特别是原虫学。

2、微生物的特点:①个体微小,需借助显微镜观察,其群体可见。

②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

③比较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代谢繁殖)。

④易变异,适应性强。

3、微生物的种类: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真菌细胞型:细胞核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

Eg:真菌。

原核细胞型:仅有原始核,无核仁、核膜,细胞器很不完善。

DNA和RNA同时存在(拟核/核体)Eg: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核酸类型为DNA或RNA.Eg:病毒。

4、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形态学时期:1683年荷兰吕文虎克首次观察到微生物。

1861年巴斯德否定“自然发生说”;证明发酵由微生物引起的。

第二阶段——生理学及免疫学的奠基时期:Ⅰ巴斯德(微生物学、生理学与免疫学的主要奠基人)的历史性贡献:①酒是某种微生物的发酵产物②解决了酒的败坏问题③研究炭疽病、人的狂犬病,确定这些疾病由相应的微生物引起、微生物可以至弱作作预防传染病用,而且对至弱的途径做了示范性的试验④发明免疫学的预防接种⑤发明巴氏消毒法Ⅱ科赫(建立微生物研究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对病院细菌的研究,有突出贡献)功绩:①发明培养基并用于纯化微生物②发明染色观察、显微摄影③科赫法则④证实炭疽病原因--炭疽杆菌发现结核病源菌--结核杆菌【科赫法则:①病原微生物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但在健康动物体内不存在②该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的疾病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再次分离培养得到相同的病原】【免疫方法:注射、口服、点眼、滴鼻、气雾】第三阶段——近代及现代微生物理论上取得的成就极其应用价值:①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基因工程时代②进行化学治疗腰肌和抗生素的研究③组织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抗原抗体反应在诊断及防治疾病上的应用技术上的重大创新及其应用价值①电子显微镜的应用②标记抗原或标记抗体的应用③细胞培养、空斑技术、蛋白质及核酸的提纯④核磁共振仪的使用⑤分子克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测试、基因组学及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微生物学领域的三大进展:微生物遗传学、免疫学及病毒学第1篇总论第一章细菌的形态结构【内容提要】细菌个体微小,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兽医微生物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兽医微生物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兽医微生物学重要知识点汇总绪言1、微生物学的定义:研究微生物形态、生理、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以及其与人类关系的科学,广义的微生物学还包括免疫学,甚至还包括寄生虫学,特别是原虫学。

2、微生物的特点:①个体微小,需借助显微镜观察,其群体可见。

②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

③比较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代谢繁殖)。

④易变异,适应性强。

3、微生物的种类: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真菌细胞型:细胞核有核膜、核仁,细胞器完整。

Eg:真菌。

原核细胞型:仅有原始核,无核仁、核膜,细胞器很不完善。

DNA和RNA同时存在(拟核/核体)Eg: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

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核酸类型为DNA或RNA.Eg:病毒。

4、微生物学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形态学时期:1683年荷兰吕文虎克首次观察到微生物。

1861年巴斯德否定“自然发生说”;证明发酵由微生物引起的。

第二阶段——生理学及免疫学的奠基时期:Ⅰ巴斯德(微生物学、生理学与免疫学的主要奠基人)的历史性贡献:①酒是某种微生物的发酵产物②解决了酒的败坏问题③研究炭疽病、人的狂犬病,确定这些疾病由相应的微生物引起、微生物可以至弱作作预防传染病用,而且对至弱的途径做了示范性的试验④发明免疫学的预防接种⑤发明巴氏消毒法Ⅱ科赫(建立微生物研究的基本操作技术和对病院细菌的研究,有突出贡献)功绩:①发明培养基并用于纯化微生物②发明染色观察、显微摄影③科赫法则④证实炭疽病原因--炭疽杆菌发现结核病源菌--结核杆菌【科赫法则:①病原微生物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但在健康动物体内不存在②该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的疾病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再次分离培养得到相同的病原】【免疫方法:注射、口服、点眼、滴鼻、气雾】第三阶段——近代及现代微生物理论上取得的成就极其应用价值:①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基因工程时代②进行化学治疗腰肌和抗生素的研究③组织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抗原抗体反应在诊断及防治疾病上的应用技术上的重大创新及其应用价值①电子显微镜的应用②标记抗原或标记抗体的应用③细胞培养、空斑技术、蛋白质及核酸的提纯④核磁共振仪的使用⑤分子克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DNA测试、基因组学及电子计算机等技术的应用微生物学领域的三大进展:微生物遗传学、免疫学及病毒学第1篇总论第一章细菌的形态结构【内容提要】细菌个体微小,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观察。

兽医微生物学(第六版)

兽医微生物学(第六版)

兽医微生物学(第六版)介绍兽医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与动物健康相关的微生物学科。

它涵盖了许多与动物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微生物领域,包括病原微生物的识别、检测、防控以及与兽医临床实践相关的微生物学知识。

本文档将介绍兽医微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概念。

病原微生物在兽医微生物学领域,病原微生物是重点研究对象。

病原微生物指的是那些可以感染动物并导致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

本文档将对常见的病原微生物进行详细介绍。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分裂和传播来感染动物。

细菌在兽医微生物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因为它们是许多动物疾病的主要致病因子。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例如大肠杆菌、布鲁氏菌和沙门氏菌。

病毒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微生物,它们依赖宿主细胞来进行繁殖。

病毒可以感染动物的细胞,并导致疾病的发生。

兽医微生物学中研究的病毒种类繁多,涉及到多个动物种类。

本文档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病毒,例如犬瘟热病毒、禽流感病毒和豚鼠传染性腹泻病毒。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可以通过孢子传播来感染动物。

真菌感染在动物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在皮肤和毛发方面。

本文档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真菌感染,例如马疥癣、犬球孢子菌感染和猫肺孢子菌感染。

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类依靠宿主动物进行生活和繁殖的生物。

寄生虫感染在动物中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农业和家畜养殖中。

本文档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寄生虫感染,例如犬蛔虫感染、猪圆线虫感染和马疟原虫感染。

微生物检测与鉴定在兽医微生物学中,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准确的检测和鉴定结果,才能为动物的健康提供有力的支持。

常见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包括细菌培养、PCR技术和免疫学方法。

本文档将介绍不同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及其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兽医微生物学与兽医临床实践的关系兽医微生物学与兽医临床实践密切相关。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兽医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兽医微生物复习

兽医微生物复习

绪言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上万倍,能观察的一群微小低等生物体。

2、微生物学:用以研究微生物的分布、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包括生理代谢、生长繁殖)、遗传与变异、在自然界的分布与环境相互作用以及控制它们的一门科学。

填空题1、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2、微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可概括为三个阶段形态学时期、生理学及免疫学的奠基时期、近代及现代微生物学。

3、巴斯德(pasteur)对微生物学的重大贡献是开创了微生物生理学。

4、微生物学形态学期的代表人物是吕文虎克。

5、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放线菌共六类微生物。

6、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为非细胞型微生物。

7、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是指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三、选择题1、显微镜的发明人是(A )A、Antony Van LeeuwenhoekB、M..knoII E. ruskaC、Jjoseph ListerD、Edward Jenner2、微生物是最小生物的总称、但不包括(D )A、螺旋体B、立古次氏体C、衣原体D、原虫3、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不是所有微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D )A、个体微小B、分布广泛C、种类繁多D、可无致病性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4、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C )A、螺旋体B、放线菌C、病毒D、细菌E、立克次体5、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C )原核生物的7种类型:细菌(狭义),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螺旋体。

A、螺旋体B、放线菌C、真菌D、细菌E、立克次体6、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E )A、体形小于1mm的生物B、单细胞的小生物C、不具备细胞微小生物D、体形小小于1um的生物E、以上均是是错误的7、与动物细胞比较细菌所物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结构是( E )A、核蛋白体B、线粒体C、高尔基体D、细胞膜E、细胞壁8、非细胞型微生物是( E )A、衣原体B、支原体C、立克次氏体D、放线菌E、病毒第一篇总论第1、2章细菌形态和结构;细菌生长繁殖一、名词解释:1、细菌;是原核生物界中的一大类单细胞微生物,它们的个体微小,形态与结构简单。

兽医微生物学(第四版)

兽医微生物学(第四版)

细菌学之父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 世纪 年代) 世纪20年代 现代微生物学时期(20世纪 年代) 微生物遗传学、免疫学、 微生物遗传学、免疫学、病毒学
电子显微镜的应用 标记抗原、 标记抗原、标记抗体的应用 细胞培养、 细胞培养、空斑技术 分子克隆、 分子克隆、PCR技术 技术
兽医微生物学(Veterinary microbiology)
微生物的种类
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 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 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 真菌。 整,如真菌。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细 仅有原始核 胞器很不完善。 同时存在。 细菌、 胞器很不完善。DNA和RNA同时存在。有细菌、放 和 同时存在 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德国兽医微生物学家Loeffler 德国兽医微生物学家 和 Frosch于1898年报道口蹄 于 年报道口蹄 疫病毒, 疫病毒,发现了动物和人类 的第一个病毒, 的第一个病毒,是微生物学 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Loeffler and Frosch
复习重点
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 : 微生物学
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 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 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 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 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兽医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概述

兽医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概述

兽医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概述
兽医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动物健康相关的微生物学科目。

以下是兽医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内容概述:
1. 微生物的分类和特性
- 微生物的分类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 微生物的特性包括形态、生长需求、代谢能力等。

2. 微生物与动物健康
- 微生物可以引起动物的传染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 兽医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与动物健康之间的关系及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3. 兽医微生物学的实验室技术
- 实验室技术在兽医微生物学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培养、鉴定和检测微生物的方法。

- 常用的实验室技术包括细菌培养、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4. 兽医微生物学中的重要疾病
- 兽医微生物学研究了许多与动物健康密切相关的疾病,例如
犬瘟热、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等。

- 这些疾病对动物健康和畜牧业产生重要影响,兽医微生物学
的研究有助于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

5. 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与耐药性
- 兽医微生物学研究了抗微生物药物的使用和微生物对药物的
耐药性问题。

- 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对于预防和治疗动物感染病十分重要。

以上是兽医微生物学的一些重点内容概述,兽医微生物学的研
究对于保护动物健康和人类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书本知识点:一、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菌。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

细胞器很不完善。

DNA 和RNA 同时存在。

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

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核酸类型为DNA 或RNA 。

病毒属之。

二、细菌基本形态与排列状态三、细菌的特殊状态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指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细胞缩成球形,用常规方法培养不能生长繁,但仍是活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处于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复苏,并仍具有毒性.如霍乱弧菌,大肠杆菌O157:H7等。

四、物质摄取的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基团转位 五、菌落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生长繁殖出数量巨大的菌体,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的群体。

可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和鉴定。

六、细菌培养基及分类(一)、细菌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

培养基制成后,通常都要经灭菌处理。

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杆状、月亮状、 竹节状等;按杆菌细胞繁殖后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八”字状等。

弧菌、螺旋菌 球菌:杆菌:螺旋状菌: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

(二)、分类①、按营养组成的差异1.基础培养基: 基本营养成分2.营养培养基: 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一些其它营养物质,如葡萄糖、血液、血清、生长因子等②、按状态的差异1.固体培养基: 1.5%~2%琼脂,用于细菌分离纯化。

2.半固体培养基: 0.5%琼脂,作穿刺试验。

3.液体培养: 扩增纯培养的菌体。

③、按功能的差异1.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底物,观察细菌在其生长后分解底物如何,从而鉴别细菌。

2.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一类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类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选择出来。

3.厌氧培养基:专供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别用. 将普通培养基放在无氧环境中培养,或者使培养基本身成为无氧的环境七、生物被膜生物被膜:一般情况下,生活在自然界中的细菌并非以游离的单个菌体形式存在,而是以群落的形式出现,此种群落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生物被膜。

八、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指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微生物的动物。

例如为了排除某些细菌如假单胞菌属、变形杆菌属、克雷伯菌属等的干扰,可通过无菌动物与这些细菌以外的正常菌群相联系培育SPF动物。

九、灭菌灭菌:指杀灭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胞、霉菌孢子的方法。

十、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 :以较低温度杀灭液态食品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而又不致严重损害其营养成分和风味的消毒方法 .1.低温维持巴氏消毒法 63~65℃30min2.高温瞬时巴氏消毒法 71~72℃15s3.超高温巴氏消毒法 132℃1~2s十一、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与作用时间(2)微生物的污染程度(3)微生物的种类和生活状态(4)环境中有机物(5)温度、湿度、酸碱度(6)化学拮抗物十二、经典柯赫法则(1) 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2) 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3) 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4) 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十三、细菌毒力的测定1.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亡一半所需的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2.半数感染量(ID50)某些病原微生物只能感染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但不引致死亡,可用ID50来表示其毒力。

十四、细菌的遗传变异⏹细菌的遗传:指亲代细菌与子代细菌的相似性,它使细菌的性状保持相对稳定,是各种细菌存在的根据。

⏹细菌的变异:指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细菌之间的不相似性,细菌得以发展进化。

十五、毒力岛毒力岛:指病原菌的某个或某些毒力基因群,分子结构与功能有别于细菌染色体,但位于细菌染色体之内。

十六、基因转移供体细菌间接或直接地将部分遗传物质单向传递给受体细菌,从而导致受体细菌发生基因重组的现象称为基因转移。

细菌的基因转移主要形式有转化、转导、接合、原生质体融合和溶原性转换。

十七、转化感受态及转导转化: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注:受体菌必须处于感受态才能转化)感受态:细胞生活周期中的一种特殊的生理状态。

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把供体菌的DNA小片段携带到受体菌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的部分遗传性状。

两种类型:普遍性转导(任何)和局限性转导(特定,λ)。

1.普遍性转导:被装入的DNA片段可以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

(完全转导,流产转导)2.局限性转导:为噬菌体所介导的供体菌染色体上个别特定基因的转导。

(特异性转导)十八、溶源转换溶源转换:指温和噬菌体感染其寄主后,噬菌体基因整合于寄主基因组中,寄主的性状发生变异。

十九、病毒子病毒子:一个形态和结构上完整的病毒颗粒。

二十、传染性核酸有些病毒去除囊膜和衣壳,裸露的DNA或RNA也能感染细胞,这样的核酸称为传染性核酸。

二十一、病毒的复制1.复制:病毒在活细胞内,以其基因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分别合成病毒基因及蛋白质,再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这种方式称为复制。

2.感染比:指在一个系统中,感染病毒的细胞数与细胞总数之比。

3.复制周期: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开始,经过基因组复制和病毒蛋白合成,至释放出子代病毒的全过程,称为一个复制周期。

4.四个步骤:病毒的复制周期主要包括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和释放四个连续步骤。

5.隐蔽期:病毒侵入易感细胞后在一个断短的的时间内,病毒完全消失,甚至在细胞内也找不到。

该感染的病毒颗粒,直到新的病毒子出现为止。

这一段时间称为病毒复制的隐蔽期。

6.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的病毒特征曲线。

二十二、病毒的释放方式1.绝大多数无囊膜病毒释放,一次同步,破坏宿主细胞膜,细胞迅速死亡。

2.绝大多数有囊膜病毒以出芽方式释出时包上细胞核膜或细胞膜而成为成熟病毒。

逐个释出,非一次同步,细胞死亡缓慢。

二十三、重配:对于分节段的RNA病毒,通过交换RNA节段而进行的重组称为重配。

二十四、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是指利用机械、酶或化学方法使动物组织或传代细胞分散成单个乃至2~4个细胞团悬优点:⏹每个细胞生理特性基本一致,对病毒易感性相等⏹无个体差异,准确性和重复性好⏹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细胞培养本身就能显示病毒的生长特征⏹应用空斑技术可进行病毒的克隆化二十五、细胞的类型二十六、细胞培养的方法1.静置培养:实验室常用。

细胞悬液装瓶,5%CO2温箱静置培养,细胞沉降并贴附在玻面上生长分裂,最后长成单层。

2.旋转培养:大规模生产疫苗。

细胞在玻瓶内生长时,玻瓶不断缓慢旋转,细胞贴附于玻瓶四周,长成单层。

3.悬浮培养4.微载体培养二十七、细胞病变效应由病毒感染导致的细胞损伤。

CPE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①细胞圆缩,如痘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等;②细胞聚合,如腺病毒;③细胞融合形成合胞体,如副粘病毒和疱疹病毒;④有些病毒能形成包涵体。

二十八、半数细胞感染量半数细胞感染量:能够使半数组织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细胞病变的病毒量。

用于判定病毒的毒力。

二十九、空斑及包涵体空斑:是由一个感染性病毒粒子复制形成的,类似于细菌的菌落,称为空斑形成单位(PFU)。

病毒悬液中的感染性病毒量以每毫升含有的PFU来表示。

包涵体:是某些病毒感染细胞产生的特征性的形态变化,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胞浆或胞核内出现的呈嗜酸性或嗜碱性染色、大小数量不等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团块状结构,称为包涵体。

空斑是由一个感染性病毒粒子复制形成的,类似于细菌的菌落,称为空斑形成单位(PFU)。

三十. 机会致病菌机会致病菌: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正常菌群之间,通过营养竞争,代谢产物的相互制约等因素,维持着良好的生存平衡。

在一定条件下这种平衡关系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可成为致病菌,称这类细菌为机会性致病菌。

三十一. 转位因子转位因子: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类独特的DNA 片段。

§2、大题一.芽胞的特点(1)对高温、干燥、辐射、化学药物有强大的抵抗力。

(2)含水量低、壁厚而致密,通透性差,不易着色,折光性强。

(3)芽胞内新陈代谢几乎停止,处于休眠状态,但保持潜在萌发力。

(4)不是繁殖器官,一个芽孢萌发只产生一个营养状态的细胞。

二.经典柯赫法则(1)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不存在 (2)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3)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4)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三.细菌的毒力因素四.双命名法所谓“双名法”就是每一种细菌的拉丁文名称由属名和种名两部分构成,属名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均应小字。

整个属名及种名在出版物中应排成斜体。

五.内毒素与外毒素的比较细菌的毒力因素毒素外毒素(exotoxin)内毒素(endotoxin)侵袭力:定殖--------干扰宿主防御机制 ---------体内增殖--------体内扩散六. 革兰氏染色法基本步骤:(1)结晶紫初染(2)碘液媒染(3)95%乙醇脱色(4)沙黄复染基本原理G+ 菌: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仍呈紫色。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酒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石炭酸复红)复染后呈红色。

革兰染色的方法:细菌标本固定后,先用结晶紫初染,再用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然后用95%酒精脱色,最后用稀释的复红复染。

可将细菌分成2类,不被酒精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被酒精脱色后复染为红色者是革兰阴性菌。

用途:细菌形态鉴定、菌种鉴定意义:鉴别细菌:可分为2类、研究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对结晶紫的敏感性、细菌的等电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七. 生物膜的特性(1)生长速度缓慢,而且不均一。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就是在不利环境下形成的,环境的变化对它的影响较小。

在膜表面的细菌,由于营养等因素,分裂较快,体积也大,内层则相反。

(2)细菌毒力下降毒力强的细菌形成被膜菌后,一般不会使动物致死。

(3)耐药性提高(4)逃逸宿主的免疫监视多糖膜能降低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的趋化,而使被膜菌与宿主长期共存状态。

八.空斑试验将适当浓度的病毒悬液加入单层细胞培养中,当病毒吸附细胞后,再覆盖一层融化的琼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