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描述排泄是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包括尿液、二氧化碳和汗液等废物的形成和排出,以及这一过程对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学会运用图示和模型分析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的图示和模型,使学生能够正确指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的位置和作用,并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4.5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学生在学习前已经掌握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理功能,对消化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排泄系统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然而,由于排泄过程涉及多个器官和复杂的生理机制,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认知方面,学生对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可能较为陌生,对泌尿系统、皮肤和呼吸系统在排泄中的作用认识不足。此外,学生在分析排泄过程中可能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
3.掌握皮肤和呼吸系统在排泄废物中的作用。使学生了解皮肤通过汗液排出废物,以及呼吸系统通过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其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物、图示和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提高观察、分析和归纳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尤其是泌尿系统在排泄过程中的作用。
2.学会运用图示和模型分析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
3.理解皮肤和呼吸系统在排泄废物中的作用,并能结合实际生活进行举例说明。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表格:尿液化验 很有兴趣
利用生活中常见的
结果。问:他们的尿
问题,充分调动起学
液正常吗?是什么
生的兴趣。
原因导致了这样的
结果?
新课传授
问:人体在各项生命 独
活动中,会产生哪些 言
触“排泄”这个概念,
一、排泄的概念
的制作 自主学习课本 74 页 自 主 学 习 并 完 成 学 —75 页第一自然段, 案 完成导学三(1、2)
引导完成学案,加深 印象。
制作模型,巩固知识, 并能起到培养学生 动手能力和合作探 究能力的作用。
这也是重难点,需要 反复讲解,记忆,理 解。
观看动画尿液的形 成,请学生描述尿液 形成过程中,发生了 哪两个生理过程?
44,学生自主学习,
要求学生在图中指
通过自学阅读,形成
出各个相关结构
初步印象。
设置引导性问题:1、 肾小球实质是什么? 集体回答 2、肾小囊壁的细胞 学生质疑 层数?3 毛细血管与 肾小管的位置关系?
投影中展示:肾的内 部结构示意图,检测 学生对各部位名称 的掌握情况 反馈:完成导学案二
完成学案
知识巩固:制作肾单 位模型(小组合作) 小 组 合 作 完 成 模 型
废物?
主要以老师讲解的
陈述:这些废物必须
方式让学生接受。
及时通过各种途径
排出体外。人体将二
氧化碳、尿素,及多
余的水和无机盐排
出体外的过程叫做
排泄(并指导学生勾
画)。
追问:排便属于排泄
吗?提出排遗的概
念(教材没出现此概
念,只需点到为止)。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利用 73 页图 4-43 自 自主学习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排泄的概念和途径掌握得比较快,这说明我们在课堂上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和图示讲解的方法是有效的。然而,在讲解尿液形成过程这一难点时,学生们似乎有些困惑,尤其是对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理解不够深入。
我意识到,对于这部分内容,单纯的理论讲解和图示展示可能还不够,需要结合更多的互动和实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计划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来直观感受尿液的形成过程,或者运用实物模型来讲解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滤过与重吸收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明确排泄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过程,强调排泄与排遗的区别,以及排泄的三个途径(泌尿系统、皮肤、呼吸系统)。
-尿液的形成过程:详细讲解肾小球和肾小管的作用,以及尿液成分的筛选和重吸收过程。
-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的结构和功能。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生命观念,通过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过程,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增强对生命现象的认识;提升科学思维,通过对泌尿系统组成及尿液形成过程的探讨,发展学生分析、推理和解释现象的能力;强化社会责任,使学生认识到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激发关注健康、关爱生命的情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排泄的基本概念、途径、尿液形成过程以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排泄过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2)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3)掌握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不同。

(4)掌握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泌尿系统模型和有关泌尿系统组成视频,掌握泌尿系统组成知识。

(2)通过视频和动动手环节学习掌握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肾单位的结构,认同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卫生保健意识。

【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人体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主要功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却会排出很多的水。

那么,人体为什么还要排尿呢?你做过尿常规化验吗?这项检查能反映人体什么系统的健康状况呢?今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与排尿有关的知识。

二、新课讲解(一)排泄教师讲述:人体生命活动中会产生许多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这些废物必须及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体外。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个概念。

排泄: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知识拓展】粪便的排出也是排泄吗?排遗是生物体将食物经口进入如胃、小肠等消化器官消化吸收后,排出不能消化的剩余废物的过程,如排便等。

与排泄不同的是,排遗是消化系统作用的一部分,不属于排泄系统。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教师讲述: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的。

泌尿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呢?【观察与思考】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组织同学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

教师提出思考问题:(1)由图示可以看出,泌尿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2)注意观察标注的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推测一下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人教七下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人教七下生物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教材和刚才的讲解,讨论一下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分别承担着哪些功能,它们在排泄过程中是如何相互配合的。”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现在,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题,检验一下自己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尿液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排泄异常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人体奥秘的欲望。
2.培养学生关注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饮水、定时排尿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人体的许多器官和系统,谁能告诉我,这些器官和系统在人体内有什么作用?它们是如何相互协作,使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的呢?”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肾脏模型、尿液形成动画等,形象直观地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滤过和重吸收作用。
3.设计互动教学环节,如小组讨论、实验操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和验证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4.针对难点内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和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针对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在前期的生物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在排泄系统的认识上,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误区,如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排泄途径的了解不够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构建正确的排泄系统知识框架。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求字迹清晰,表述准确,具有逻辑性。
2.提交的作业需注重排版美观,体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
3.小组讨论类作业,要求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任务。
4.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大家提高。
-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结合生活实例,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2.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讲解:结合实物模型、图示和动画,详细讲解人体排泄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人体结构和功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这一章节的学习,既充满好奇,也面临挑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排泄系统的具体结构和功能产生疑问,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对于排泄在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作用,学生可能缺乏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4.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实物模型、图示、动画、视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借助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人体生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的兴趣。
2.增强学生对健康的重视,使学生认识到保持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初一生物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实验,观察尿液的形成过程。
-分析数据,总结排泄途径的异同。
3.能够运用生物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排泄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过程。
-通过问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
-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学生对排泄概念的理解:学生可能对排泄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例、图表等方式,帮助他们建立起排泄的概念框架。
2.学生对排泄途径的掌握:学生对尿液、汗液等排泄途径可能存在混淆,教师应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实验等,帮助学生明确各种排泄途径的特点和作用。
3.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初一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主动探究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过程。
1.列出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并简要说明每种途径的作用。
2.用文字和图示描述尿液形成过程。
3.结合生活实例,说明排泄在维持身体健康中的作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在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重点知识进行梳理。首先,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有哪些途径?”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强调尿液形成过程的重要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
3.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排泄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并谈谈如何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促进身体健康。
4.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生活中与排泄相关的环保措施,例如:如何减少废物排放、节约用水等。请将讨论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内容。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生物圈中的人”一个一级主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内容之上的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部分内容“尿的形成与排出”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本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探求新知前首先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血液的组成,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人体八大系统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不久前刚刚复习了《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

本节内容复习应结合前面所学内容,将泌尿系统与呼吸、循环等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构建整体框架,形成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观念。

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与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三、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2.通过演示图片、视频,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的。

四、教学重难点(1)肾脏的结构(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五、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板书板画法学法:观察法、资料分析法、归纳总结法、合作探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内容排泄导入: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是通学生通过对图片的把排泄的途的途径过什么途径完成的呢?1、PPT展示人体出汗和呼吸等图示并提问人体产生的废物有哪些?它们是如何排出体外的?2、什么是排泄?什么是排遗?它们由和区别。

3、师生总结排泄与排遗的概念及区别。

观察并联系实际回答问题。

径前置,能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人体产生的废物中,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以尿液的形式排出的,那么,尿液是如何形成的呢?与我们体内的什么系统有关呢?泌尿系统的组成1、展示泌尿系统的图片提问: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构成?它们分别有何功能?2、展示肾脏实物图片提问:(1)肾脏的形状是怎样的?(2)肾脏的颜色是怎样的?(3)联系肾脏的颜色及与其相连的血管名称推测其内含有丰富的什么?学生联系教材及PPT图示回答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

2.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4.关注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

2.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 尿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湿地生态系统”。

2.问: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是什么?——净化水质,蓄洪抗旱。

3.师:在我们的体内也有一个和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相似的系统,它就是泌尿系统。

那么,泌尿系统的组成有哪些?它是如何工作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课题新授一、不同的排泄途径1.图片展示不同的排泄途径。

2.思考:(1)出汗、呼吸和排尿这几种方式排泄的废物各主要是哪些?明确:(出汗:水、无机盐和少量尿素;呼吸:水和二氧化碳;排尿:水、无机盐和大量尿素)(2)为什么排大便不属于排泄?明确:(水、无机盐、尿素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是由组织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而粪便是消化系统消化后剩余的食物残渣,是排遗。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1.观察教材P73 图4-43,小组讨论思考:泌尿系统的组成有哪几部分?2.小组代表汇报结果。

3.师生共同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三、肾单位的结构1.图片展示:不同动物的肾脏2.展示肾脏解剖结构图,认识不同结构名称。

3.结合教材P73 图4-44,说明肾单位是肾脏形成尿液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四、尿的形成和排出1.图片展示过滤实验:分离玉米粉和大豆2.思考:(1)为什么玉米粉落下来,而大豆却留在筛目上面?明确:玉米粉小,大豆大。

(2)人体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大小一样吗?哪些大,哪些小?明确:血细胞、蛋白质等物质体积大,而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等物质体积小。

师引导讲解: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血液中的物质成分是不同的,它们的体积有大有小,它们在流经肾单位时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就像筛子一样把小分子物质漏下,而把大分子物质留在血管里,完成过滤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设计】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概述尿液形成的过程。

3.认同肾脏的结构与它承担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泌尿系统的结构模型新鲜猪的肾脏肾单位的结构模型学生准备:
五、板书设计: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2.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肾单位模型、尿的形成和排出相关课件等。

学生准备: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泌尿系统的组成
(二)尿的形成过程及排出
1、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新收作用——形成尿液
3、排出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液)→尿道(排出体外)(三)排泄的主要途径
1、排尿
2、排汗
3、排出二氧化碳。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部级优课)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

2.概述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描述人体的排泄途径。

(二)能力方面通过资料分析,进一步提高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关注肾脏的保健,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知识容量较大,涉及了排泄的途径和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等内容,而且有关肾单位和尿的形成过程的知识比较微观抽象,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本节课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观看视频、观察实物、分析模型、进行模拟活动和资料分析等多种方式来辅助教学,变静为动、化难为易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达成学习目标。

四、教学准备白板课件、导学案、视频资料(《人体工厂》、《尿的排出》、微课《肾脏的结构》)、新鲜的猪肾、小组合作活动相关材料用具(自制肾单位模型、烧杯、标签纸)、筛子和一包混有沙子的杂粮。

五、教学过程排泄途径及概念联系七年级上的旧知识,引导学生明确排泄的途径和每种途经排出废物的种类,并总结出排泄的概念。

在白板上进行连线。

根据教师的提示,说出排泄的概念。

温故知新肾脏的结构(1)图片与实物结合,初步认识肾脏的特点。

(2)观看微课,自学感知(3)小组合作,深化理解出示肾脏的图片,说明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并请学生动手摸摸自己肾脏的位置。

出示新鲜完整的猪肾,指导学生观察其形态和颜色,并说出血液是由哪两条血管进出肾脏的。

播放微课《肾脏的结构》。

分发自制的肾单位模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并进行点拨和评价。

找出自己肾脏的位置。

通过观察,说出肾脏形似蚕豆,呈红褐色,结合教材说出血液经肾动脉流入肾脏,经肾静脉流出肾脏。

浏览学案上活动一的内容;观看微课;整理、分享答案。

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上活动二的任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说课稿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说课稿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的内容。

这一章在课程标准中属于“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是在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等内容之后,进一步探讨人体如何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教材首先介绍了排泄的概念,然后依次阐述了泌尿系统的组成、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人体各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其他生理活动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生理过程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他们对人体的奥秘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说出排泄的概念以及其他排泄途径。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泌尿系统的模型和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通过资料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使学生认同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2)尿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泌尿系统的模型、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2)问题导学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教学设计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
四、教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尿液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
采用“预习、小组探究、讨论交流”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运用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益。
1、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最重要的器官是
哪一个?
展示课件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并提出问题:
1、肾脏的外形。
2、肾脏内部有哪些结构?
小组讨论、回答。
生:小组讨论,回答。
师:展示课件肾单位的结构,引导学生对照书本,同座之间相互提问,认识肾单位结构。
生:学生阅读书本,自学
师:展示课件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动画),动画中可看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其中物质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尿的形成的两个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2)说出肾脏的结构和特点;
(3)描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
(2)通过有关资料内容的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和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比较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中主要成分的差别。
思考:健康人的尿液中是否会有葡萄糖或蛋白质、血细胞?如果有,是什么原因?
生:学生讨论,血液经过肾单位时,成分的变化情况。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人体的废物排出的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废物排出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废物排出的概念和原因。

2. 讨论废物排出的途径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废物排出的了解和经验。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图像或视频。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废物排出的途径和意义。

第二章:出汗排汗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出汗排汗的废物排出过程。

2. 讨论出汗排汗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解释出汗排汗的机制。

2. 探讨出汗排汗的好处和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出汗排汗的了解。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出汗排汗的过程。

第三章:呼吸排二氧化碳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呼吸排二氧化碳的废物排出过程。

2. 讨论呼吸排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解释呼吸排二氧化碳的机制。

2. 探讨呼吸排二氧化碳的好处和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呼吸排二氧化碳的了解。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呼吸排二氧化碳的过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呼吸排二氧化碳的好处和作用。

第四章:排泄排尿液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排泄排尿液的废物排出过程。

2. 讨论排泄排尿液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解释排泄排尿液的机制。

2. 探讨排泄排尿液的好处和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排泄排尿液的了解。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排泄排尿液的过程。

第五章:排便排粪便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排便排粪便的废物排出过程。

2. 讨论排便排粪便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解释排便排粪便的机制。

2. 探讨排便排粪便的好处和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排便排粪便的了解。

2. 展示图片或视频:展示排便排粪便的过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排便排粪便的好处和作用。

第六章:皮肤的废物排出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皮肤的废物排出功能。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一、知识准备:本章的教学内容与前面三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包括: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个组织,组织细胞再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废物排出体外。

这些生命活动需要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来完成,这些系统的活动互相关联,互为因果。

学生在学完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之后已经建立了对人体几大生理活动的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顺理成章,并且有了一定的知识作为铺垫。

二、单元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够说出人体的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器官的功能。

1、能说明肾的滤过作用和重吸收作用;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

3、了解皮肤的结构、皮肤的卫生保健知识。

4、理解皮肤的功能。

5 、描述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1、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断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3、通过观察肾脏的内部结构(实物),通过观察泌尿系统模式图、肾脏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示意图、皮肤结构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1、关注人体废物排出的处理,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意识;2、感知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对于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从而感知人体的和谐之美,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通过学习皮肤的知识,提高保护皮肤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教学策略1.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

本节内容教学中通过大量实例,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将学生引入到体验中来。

让学生通过自身感受,总结并巩固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原理。

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生生交流,对自己的体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产生新的经验和新的感悟。

小组合作学习是生物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学习者之间的争论、交流、协商能促成他们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使学生超越简单的纯粹个人化的建构,达到深刻而全面的理解目的。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概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肾单位的结构。

2、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重点:肾单位的结构,尿液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准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泌尿系统结构模型、尿的形成过程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导入提问)如果我们晚上睡觉前喝了大量的水,半夜会起来干嘛?(排尿)那么排尿的过程实际上是排出了什么呢?(排出水、无机盐等废物)对,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除了排尿可以排出体内废物,出汗和呼吸也可以。

在这里,我们引入一个生物学概念,请同学们看到教材72页第一段第三行勾画出来(学生齐读排泄概念)。

在这一节,我们将接触人体的又一大系统。

请同学们拿到导学案,教师解读每一点目标时,提示同学们在教材的那一部分,让学生带着结合PPT图示泌尿系统,请学生上台指认出模型中各器官名称及功能,教师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强调学生书上勾画并标注血液进出肾脏的方向。

在刚才的学习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肾单位,让我们来认识肾单位的结构。

根据PPT图示讲解肾单位组成,教师在黑板画出肾单位的结构图,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进行结构区别,分别表示入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毛细血管;带领学生认识肾单位各部分中的液体及流动方向;观察肾小囊与肾小管外形呈一个“小漏斗”;同学们根据这个板画准确掌握各结构名称,同桌之间用教材P73右下角的图片进行相互考察。

提问思考:血液由肾动脉进入肾脏,在流经一个肾单位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P74资料分析。

看一看血浆与肾小囊中的液体相比,哪些成分发生了明显变化。

(补充在P74表格上: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原尿中的蛋白质大量减少。

这里剩余的0.03克的蛋白质是小分子的蛋白质,与血浆相比,原尿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

再来比较第二列与第三列。

会发现尿液里面不含葡萄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
德阳市通威第六中学:刘道金
1.教材分析
⑴物理地位:本节课内容为普通初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生物(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第五章《人体内物质的排出》。

⑵知识地位:人体内废物排出的途径有3种:一是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二是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分;三是通过皮肤中的汗腺排出少量的水分、尿素和无机盐。

第二种途径在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中介绍过。

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要求为“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和“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除过程”,因此本节介绍尿液的形成和排出为主要内容。

从知识内容的逻辑性和人体生理活动的顺序来看,本章是前四章内容的自然延续。

本章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教材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刚从小学升为初中生,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且基础知识不够多;在学习方法和认识水平方面还不够熟练;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但由于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对一切都很好奇并会努力做好,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热情高,求知欲强,积极性高,学习潜力很大。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②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途径。

(2)、能力目标
①通过泌尿系统的结构,肾的内部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提高读图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认同肾脏的结构是与它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4.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2、肾单位的结构。

3、尿液的形成过程。

难点:
1、肾单位的结构。

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5、课时安排
2节课时间
6、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参考书,关于人体内废物的排除课件
7、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生的每日饮食和排泄切入,使学生由亲身感受认识到身体排出废物和多余的水的必要性,明晰排泄的概念。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泌尿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和肾单位的示意图,增强学生对肾脏结构的直观感性认识。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资料分析”活动,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

利用动画视频演示尿液形成的动态过程,加深学生对尿液形成过程的理解,突破难点。

通过分析常规化验单推理病变部位。

9,板书设计
∮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的概念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尿液的形成肾小球
输尿管:输送尿液肾单位肾小囊
膀胱:暂时贮存尿液肾小管
尿道:排出尿液
三、尿液的形成与排出
1、尿液的形成
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
血液------------------原尿-------------尿液
内壁过滤作用重吸收
2、尿液的排出
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10、教学设计评价
1、采用分组讨论的模式,学生在认真观察和讨论的基础上质疑、思考、讨论、寻找答案、发表见解、归纳知识,在协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的培养上也有所收获。

2、学生充分参与活动,有效的合作和平等交流,在兴趣盎然的学习中,达到本节在知识,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较好地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