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一个都不能少(教学设计)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8fb45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e5.png)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队活动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树立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一个都不能少》的阅读与理解。
2. 团队合作游戏的体验与反思。
3.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一个都不能少》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3.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团队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队活动的意识。
2. 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团队合作游戏,引发学生对团队合作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与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一个都不能少》,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团队合作游戏的体验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的精神,并在游戏结束后进行反思,分享自己的感悟。
4.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讨论团队合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团队合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团队合作的精神。
可以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更好地发挥团队合作的作用。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深入理解团队合作的作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游戏的进行,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一个关于团队合作的生活案例分析作业,评价学生对团队合作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语文教案)《一个都不能少》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初中语文教案)《一个都不能少》教案初中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1d22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1.png)
一个都不能少教案学校语文教案教学设想学习本文,要求同学留意体会电影剧本与戏剧的不同之处,了解电影剧本的根本特点。
留意激发同学的爱心,引导同学了解穷山僻壤的孩子读书的困难。
课时支配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上课之前,组织同学观看影片一个都不能少二、导入新课,要求同学简明扼要地复述故事梗概导人新课要简洁。
故事梗概简述如下:在穷山僻壤的山乡,水泉学校惟一的老师高老师,告假照看病危的母亲。
一群不同班级的学校生连忙失去了上课的时机,于是乡长便临时请了13岁、只有学校水平的魏敏芝来做代课老师。
高老师临走时嘱咐魏敏芝要好好留住同学们:一个也不能少。
可是高老师走后不久,魏敏芝便遇到两宗令她头痛的问题——明新红同学由于天生练就一双“飞毛腿〞,被选择到县里去,而顽皮小子张慧科又因家里欠债需到城里打工还债。
魏敏芝眼见快守不住诺言,焦急万分,想尽方法到城里查找张慧科。
人到了城里,却跟张慧科联络不上,彷徨无助的魏老师想方设法联络张慧科,结果惊动了电视台台长,上演了一幕感人的“寻人〞特殊节目,在城里激起了一阵回响。
最终,魏敏芝和乡长满载城里人捐助的各种学习用品,回到了水泉乡。
三、同学默读课文1.默读后比拟:课文中的内容与电影中的内容有什么异同明确:故事情节根本相同,但人物有所不同。
那位代课老师在课文中叫张春花,在电影中叫魏敏芝;那位同学在课文中叫李望水,在电影中叫张慧科。
2.摘抄美丽词语解决疑难字词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预备就绪招揽木然自强不息模糊满满当当3.思考:文章描写了哪些场景请选择其中二-个场景的内容复述出来。
同学复述后,老师简要概括课文内容的写作思路。
四、品读人物形象1.提问:在观看电影之后,你对张春花有多少了解请谈谈你对她的印象。
2.播放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与课文有关的片段。
要求同学在观看时思考:你认为张春花的根本性格是什么3.观看后,要求同学用波浪线划注出课文有关描写张春花的重点段落或重点句子。
4.争辩沟通:从课文中的描写来看,你认为张春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关于张春花的描写,主要表达在两个地方,一处是在演播室,主持人向张春花提出很多问题,而张春花仅仅说了一句话。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教案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f150dc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85.png)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主动承担责任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课文《一个都不能少》的阅读与理解。
2. 团队合作游戏中体验“一个都不能少”的道理。
3. 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一个都不能少”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一个都不能少”的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一个都不能少”的道理。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团队合作的心得体会。
3. 实践法:开展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一个都不能少”的重要性。
五、教学准备1. 课文《一个都不能少》全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团队合作游戏器材。
4. 纸张、笔等记录工具。
【课堂导入】1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一个都不能少》的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作用,以及团队合作带来的优势。
【团队合作游戏】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一个都不能少”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分享游戏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如何在团队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讨论与分享】15分钟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一个都不能少”的精神。
2. 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团队合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一个都不能少”的道理,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
【课后作业】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52fb89f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14.png)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坚持和执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2. 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教育公平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教育公平问题的讨论和思考。
教学难点:1. 故事中深层次主题的理解。
2. 学生对教育公平问题的深入思考。
教学准备:1. 课文:《一个都不能少(节选)》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一个都不能少(节选)》的内容,让学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 提问: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二、深入理解故事情节(10分钟)1.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关注主人公的坚持和执着。
2. 通过讨论和思考,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行为背后的意义。
三、讨论教育公平问题(10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教育公平问题。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教育公平的理解。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
2. 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每个人的责任。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教育公平的短文。
2.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故事情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理解主人公的坚持和执着,也能够关注和思考教育公平问题。
在讨论环节,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设计(续)六、案例分析与启示(10分钟)1. 教师展示与主题相关的教育案例,如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实例。
2.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3. 讨论如何实现教育公平,并分享各自的观点和建议。
七、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教育公平问题展开讨论。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政策改革、资源分配、师资力量等,进行深入探讨。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教案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1f78ec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90.png)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团队活动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讲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案例分享:分享有关团队合作的故事或案例,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本节课的活动中实现团队合作,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4. 团队活动:开展团队游戏或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 分享感受:让学生谈谈在团队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团队合作的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有关团队合作的故事或案例,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本节课的活动中实现团队合作,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4. 实践操作法:开展团队游戏或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 分享交流法:让学生谈谈在团队活动中的收获,以及如何将团队合作的精神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有关团队合作的故事或案例。
2. 准备团队游戏或任务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3. 准备记录学生讨论和分享的文字材料。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合作能力和意识。
2. 收集学生的讨论观点和分享感受,评价其对团队合作精神的理解。
3. 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讲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详细解释“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分享案例:讲述一个有关团队合作的故事或案例,让学生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本节课的活动中实现团队合作,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cf1705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19.png)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案编写:综合性教案编辑专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都不能少”的概念,认识到每个人在团队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3.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案例材料3. 小组讨论指南4. 问题解决任务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个都不能少”的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团队中每个人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一个都不能少”的理解,教师总结并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二、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分发案例材料,让学生阅读并了解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作用。
2.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团队成员如何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3.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三、团队合作游戏(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参与游戏,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四、问题解决任务(10分钟)1. 教师分发问题解决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协作。
2. 学生通过沟通交流,共同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
3. 各小组汇报问题解决过程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兴趣,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团队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个都不能少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一个都不能少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c8e191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5b.png)
一个都不能少——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原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队活动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观念,培养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原则1. 寓教于乐: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过程三、教学内容1. 讲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分析团队合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学校活动、家庭劳动等。
3. 分享成功的团队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团队游戏,引发学生对团队协作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成功的团队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观念,培养集体荣誉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成功的团队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六、教学手段1. PPT:展示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团队游戏: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魅力。
3. 视频:播放成功的团队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评价其对团队合作意识的理解和运用。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和协作解决问题能力。
3. 课后实践:通过布置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评估其实际运用能力。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交流,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需求。
一个都不能少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一个都不能少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533a1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f.png)
一个都不能少——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任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团队活动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与背景。
2.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团队活动中各成员的责任与担当。
4. 团队精神的培养与体现。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团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
2. 划分学习小组。
3. 准备团队活动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都不能少”的典型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团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团队活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活动心得,总结团队合作的要点。
第二章:团队成员的责任与担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明确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责任与担当。
2. 培养学生主动承担责任,为团队作出贡献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角色观念,提高团队协作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团队中各成员的角色与责任。
2. 责任与担当的重要性。
3. 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团队作出贡献。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团队成员的责任与担当。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团队成员的职责,提出履行责任的措施。
3.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不同角色的责任与担当。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
2. 划分学习小组。
3. 准备角色扮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因团队成员责任缺失导致的失败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团队中各成员的角色与责任。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团队成员的职责,并提出履行责任的措施。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教案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7bba8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90.png)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即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认识到团队中每个成员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介绍“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及其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
分析团队合作中沟通与协调的关键作用。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了解团队中每个成员的独特价值。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深入理解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作用。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案例和图片,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提供小组讨论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思考。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团队合作成功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团队合作的好奇心。
3.2 讲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讲解团队合作中每个成员的重要性,强调“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
举例说明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协作关系。
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3.4 总结与反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总结团队合作中每个成员的重要性。
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思4.1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一个都不能少”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评估他们对团队合作中每个成员重要性的认识。
4.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或改进。
反思学生的参与度,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提供更多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分析和理解团队合作中每个成员的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如学校、家庭、社会等。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3444d7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9.png)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认识到团队中每个成员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教学重点:1. 理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真正体会到团队中每个成员的重要性。
2. 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教学视频或故事材料3. 小组讨论活动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团队合作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对团队合作的理解和经验。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播放教学视频或讲述故事,引导学生理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
2. 学生分享对故事的感受和理解。
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在团队中每个成员的重要性。
2.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和启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团队合作意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作业和测试成绩,了解学生对“一个都不能少”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以及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六、课堂活动:团队合作游戏(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盲人方阵”、“信任背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参与游戏,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
七、角色扮演:模拟团队合作场景(15分钟)1. 教师分发角色卡片,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项目经理、设计师、程序员等。
一个都不能少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
![一个都不能少 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53cfeb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6.png)
一个都不能少——教学设计示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加减法运算;(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珍惜团队协作、共同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知识点:(1)整数的加减法运算;(2)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讲解“一个都不能少”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涉及的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整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课堂实践:(1)教师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2)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加减法运算知识;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与同学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一个都不能少”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对知识的掌握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共同发现彼此的优点和不足,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和实际问题解决方面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教案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7f460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d.png)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 通过情景剧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包容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节选:《一个都不能少》电影剧本中的一段对话。
2.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每组根据课文节选内容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
2. 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和包容心。
四、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情景剧表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包容心。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节选:《一个都不能少》电影剧本中的一段对话。
2. 教学视频:《一个都不能少》电影片段。
3. 剧本模板:用于学生分组编写剧本。
4. 道具:根据情景剧需要,准备相关道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个都不能少》电影片段,引导学生关注片中的团队协作情节。
2. 学生阅读课文节选,理解“一个都不能少”的含义。
3. 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团队中每个成员的重要性。
4. 情景剧表演:学生分组,每组根据课文节选内容编写剧本,并进行表演。
七、课堂互动1. 学生互评:观看情景剧表演,相互评价团队协作的表现。
2.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八、课堂小结2. 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团队精神。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根据课文节选,编写一个关于团队协作的故事。
2. 选择一个团队协作的实例,进行分析,体会团队协作的意义。
十、教学反思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3. 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了解学生对团队协作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一个都不能少初中语文教案
![一个都不能少初中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184f9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70.png)
一个都不能少初中语文教案教案名称:领悟诗情画意,感悟词章之美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的基本概念;2.通过学习古代诗、词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3.通过诗、词的赏析,让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境与美感;4.通过创作诗、词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诗、词的基本概念;2.通过学习古代诗、词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词作品中的意境与美感;2.培养学生创作诗、词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中国古代诗、词的选集;3.拓展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诗、词中的文字与图片,引发学生对于诗、词的兴趣与好奇心,并问学生对诗、词的认识。
2.知识讲解:(1)讲解古代诗、词的定义和特点,例如:诗以韵和格为主要特点,意境丰富,语言简练;词音乐性强,体裁小巧玲珑。
(2)展示一些著名的古代诗、词作品,让学生观赏并感受其中的意境和美感。
3.案例分析:4.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喜欢的古代诗或词进行鉴赏,然后展示给全班。
全班同学可以对其进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5.巩固练习:通过布置拓展练习题,加深学生对于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例如:请你写一首以描写秋天为主题的诗或词。
6.创作训练: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诗或词作品。
鼓励学生多用意象、修辞手法等进行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7.收尾总结: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总结古代诗、词中的意境与美感,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与鉴赏。
六、教学延伸:1.引导学生自己收集古代诗、词,进行赏析与分享;2.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文学活动,增加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教案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9b584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a.png)
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故事背景,引发学生思考。
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3 教学步骤引入故事背景,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主题。
让学生阅读故事节选,理解故事内容。
第二章:主人公介绍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引起学生对主人公的关注。
2.2 教学内容介绍主人公的基本信息,展示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的行为动机。
2.3 教学步骤展示主人公的图片或相关信息,引起学生对主人公的关注。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段落,了解主人公的基本信息。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让学生理解主人公的行为动机。
第三章:故事情节分析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关注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关键事件。
培养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3.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关注关键事件。
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让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情感。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四章:角色互动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对角色互动的关注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关注角色之间的冲突和合作。
培养学生对角色互动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4.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
分析角色之间的冲突和合作,让学生理解角色互动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角色互动进行思考和讨论。
第五章:故事主题探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故事主题,培养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探讨故事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故事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对故事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5.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关注故事主题。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故事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九年级语文《一个都不能少》教案2
![九年级语文《一个都不能少》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fbd86aa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02.png)
九年级语文《一个都不能少》教案2本教案主要针对九年级学生,设计了对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本次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思考能力,并引导学生思考关于社会责任和同情心的重要性。
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了解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背景和故事情节-熟悉电影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1.2能力目标-能够从电影中提取文本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能够从影片中学习到社会责任和同情心的重要性-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写作1.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团队合作意识2.教学重点和难点2.1教学重点-理解和分析电影的背景和主题-分析和解读电影中的人物和情节2.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电影中所传递的意义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和写作的能力3.教学准备-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DVD或在线资源-学生的读写笔记本和纸笔-教师准备电影的详细剧情梗概和相关背景知识4.教学过程4.1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的背景和主题,引发学生对电影的兴趣。
4.2观影(60分钟)-学生观看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并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体验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命运。
4.3讨论(20分钟)-学生讨论电影中的关键情节和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发表观点。
-学生分组讨论电影中的社会问题,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4.4分析和解读(30分钟)-教师讲解电影中的背景和主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影所传递的信息和价值观。
-学生分析电影中的人物命运和情节发展,探讨电影对人性、社会和教育的思考。
4.5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重点和收获,并结合电影中的故事,对社会责任和同情心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和概括。
-学生写下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5.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并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九年级语文教案《一个都不能少》
![九年级语文教案《一个都不能少》](https://img.taocdn.com/s3/m/13908fe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c5.png)
九年级语文教案《一个都不能少》教学目标1.理解《一个都不能少》的背景和主题2.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3.掌握小说中出现的文言文词语的含义及运用4.能够自己创作一篇类似的小说并运用文言文词语教学重点1.理解《一个都不能少》的主题2.掌握小说中出现的文言文词语的运用教学难点1.能够自行创作类似的小说并运用文言文词语2.理解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教学准备1.《一个都不能少》小说2.讲义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30分钟)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名为“群星璀璨”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看到这张图片有什么体会?这张图片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引出教学主题。
学习讲解《一个都不能少》的背景和主题。
让学生了解因为灾难和战争而流离失所、彷徨无依、挣扎求生的人们的艰辛生活。
并且让学生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协作非常重要。
引出小说《一个都不能少》的主题:“众志成城,人人平等”。
活动请学生分组做一个小组展示,让一名学生扮演田翠英、一名学生扮演王久龄,他们要表演《一个都不能少》中那一段田翠英在保卫王久龄的时刻,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互助、协作中的人性光辉。
巩固请同学们观看PPT中文言文词语的运用,理解其含义和运用方法。
并且通过讲解和配合小组活动帮助学生深刻掌握文言文词语的应用.第二课时(50分钟)导入教师出示一张名为“人物图像”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些人物会怎样表演和行动?引出教学主题。
学习分析小说《一个都不能少》中人物性格特点和行为举止。
让学生理解田翠英为了保卫王久龄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王久龄平时不苟言笑却怀揣着一颗善良而有正义感的心以及革命军领袖李大山的坚韧和不屈精神等人物。
活动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分配角色,自行编写类似《一个都不能少》的小说,运用文言文词语。
每个小组选出最佳的作品进行展示。
巩固通过小组展示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即是否理解了《一个都不能少》的主题和人物性格特点等方面的知识点。
让学生在展示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丰富语言表达能力。
《一个都不能少》教案2
![《一个都不能少》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b911c0e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9.png)
《一个都不能少》教案2[教学目的]1.理解“希望工程”的人文关怀及社会意义。
2.激发学生珍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欲望,从而坚定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人民的志向。
3.引导学生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特点。
4.培养学生欣赏电影文学剧本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1.剖析人物动作、表情、语言所反映的人物性格。
2.把握故事场景,体会故事画面组合的内涵。
3.欣赏电影文学剧本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朗读品味赏析法。
2.导演说戏点评法。
3.人物形象剖析法。
媒体设计1.播放电影片断。
2.配乐。
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步骤]方案一一、导语设计鲁迅先生曾大声疾呼“救救孩子!”令世人顿时惊醒。
今天我们在宣传画廊里也可以找到“一切为了孩子”的誓愿,颇让人欣慰。
施洋生的电影剧本——《一个都不能少》再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孩子,而著名导演张艺谋根据此剧本导演的同名电影,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施洋生的电影文学剧本——《一个都不能少(节选)》(板书课题及作者)。
(解说:根据学生关注同龄人群体这一心理特征,由“孩子”为话题切入,激活学生研习课文的热情。
一并引出原剧本作者及电影导演,以强化学生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搜集。
)二、解题1.简介电影文学剧本特点(见卡片①)。
(解说:先介绍电影文学剧本的特点,以助于学生掌握品味文学剧本的标尺,从而更好地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表现形式。
)2.介绍剧情梗概(见教材注释①)。
(解说:为学生理解故事场景,剖析人物形象做张本,并为揭示课文主旨“一个都不能少”的内涵做铺垫。
)3.揣摩:根据对剧情的了解,读本文的标题时,哪个字要读重一点?(解说:请学生在反复揣摩重读音节的同时,加深对剧本指向的理解。
)三、研习课文1.具体研习。
(1)整体感知:速读全文,看本文写了哪些画面(尽可能用四字词回答)。
(解说:本文依次出现的画面有:摄制节目、观看电视、师生相见、采访捐赠、挥手送别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标准教材
九年级语文:一个都不能少(教
学设计)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九年级语文:一个都不能少(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
一、内容和思想主题
《一个都不能少》,写的是一个20世纪90年代的一所农村小学的故事。
地处塞外的王家沟村水泉小学唯一的老师王校长要回家看望病危的母亲。
村长找来小学毕业的张春花代一个月的课,并交代这期间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学生李望水因家中负债而辍学去省城打工,张春花历尽艰辛,进城找回了李望水。
水泉小学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和城里人的支持、赞助,改名“水泉希望小学”。
课文节选部分写是张春花在省城电视台演播室里当特邀佳宾,以及寻找学生李望水,市委、市政府和城里人捐助水泉小学的情形。
这部分的故事内容体现了全社会对农村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的关注以
及人们对此给予的真诚、无私的帮助,同时也展现了张春花等普通人的淳朴、真诚、热情。
二、在场景的转换中发展情节
本课是电影文学剧本,是供电影拍摄的蓝本,为了服从拍摄的需要,省略了许多像过渡、照应等之类的衔接性的文字。
阅读时要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场景的转换,揣摩清节。
第12节在演播室里,第13节在大排档前和电视台门口,第14节在盘山公路和村口,尽管地点在转换,场景在变化,但由“时间”的推移这根线串联起来,它仍然是完整的,是连续性的场面,而情节就在这场景的转换中发展着。
欣赏时,要善于通过对每节内容的概括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
三、在动作、表情、语言中表现人物性格
课文里基本上都是一些叙述性的文字,除了对一些场景的叙述外,重点描述了主要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等,课文就是通过对主人公动作、表情、语言的描述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性格的。
张春花不善言辞,言语不多,但句句是真情。
如第12节,演播前的张
春花“看着主持人,把身子往外移移”,演播时“用手蒙住脸”,“身子不由自主地往旁边歪了歪。
”初进演播室时“她也想笑、可怎么也笑不出来。
”演播时,“眼泪突然泉水似的涌了出来。
”面对演播室的镜头,张春花所说的那几句话和她的表情,让所有的人为之动容。
这些动作、表情的描述,表现了她急于找回学生的心理。
写出了这个代课教师的朴实、真挚。
四、三步法品读课文教学方法建议
可按照整体感知——剪接串编——梳理强化三个步骤来学习本文。
首先通过阅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作品写的是什么人物,剧情梗概怎样,初步把握课文的情节。
要求阅读课文,找工具书,准确理解“招揽、木然、自强不息、茫然四顾、慷慨解囊”等词语在文中的意义;找出每节中对主要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描写的文字,反复阅读,增强语感。
只有这样才能理清行文线索,抓住作者的感情基调。
在此基础上,再以每节为单位,概述每节内容,理清描述的场
景,分析作者串编场景的方法,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运用剪接的方法,把每节的场景串编成连续性的画面。
再分析课文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进而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把握课文结构框架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把课文串编成了连续性的画面之后,精读课文的主体部分,揣摩课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的文字,分析人物的特点。
村民的朴素、张春花的朴实、大排档老板的真挚、电视台工作人员的真诚,都是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等描述反映出来的,要通过对这些文字的梳理,分析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达到整体把握课文的目的。
教学设计示例1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结合注释,向学生介绍与文章前后有关的剧本的内容。
二、概括内容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选文的故事梗概。
张春花历尽艰辛,进城找回李望水,水泉小学也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办公室和城里人的支持、赞助,改名为“水泉希望小学”。
三、讨论分析
1.学生讨论文章描写了哪些场景:你对哪个场景最感兴趣?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场景。
三个场景:电视台的演播室、大排档、回村途中及回村后的情景。
2.分析课文第一个场景,写张春花在省城电视台演播室里的情形,作者对张春花在演播时的动作、表情有哪些描写?这些描写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她怎样的性格特点?
(l)动作、表情的语句有:
①她看看主持人,把身子往外移移。
②她也想笑,可怎么也笑不出来。
③刺得她的眼睛也睁不开,连忙用手蒙住脸。
④张春花眼睛迷乱地看着,不知所措。
⑤张春花看看主持人,又对着前面那个黑洞洞的镜头看看,不
知该说什么。
⑥她迷糊着眼,仍然不知说什么。
⑦张春花抬起头,看看主持人,嘴唇动动,眼睛看着下面。
⑧张春花看看前面的镜头,嘴张了一下,脸憋得通红,一时说不出话来。
⑨张春花说着,眼泪突然泉水似的涌了出来,呜咽着说不下去了。
(2)这些描写表现了她:局促不安,紧张的心理。
性格特点:性格倔强、坚毅、忠于职守、单纯的农村小学代课教师的形象。
3.文章第二个场景写了个体老板热情地把李望水送到电视台并慷慨相赠后,又在第三
个场景中写了社会各界所赠物品及市政府的关心送来的捐款,这在写法上叫什么?也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讨论归纳:点面相结合的写法,表明农村儿童失学的问题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的广泛重视,人们以
各种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教育的关心。
农村教育的现状正发生了一些改变。
4.根据课文内容展开讨论,说说你对“一个都不能少”这句话的理解。
教师可提示归纳:
(1)引用村长交待这期间学生“一个都不能少”的原话。
(2)不能让失学、逃学的现象再出现。
(3)教育是社会的问题,需要来自社会上下人们的共同关注,任何人都应该多份爱心和同情心来帮助农村失学的孩子们,让他们能尽早回到课堂。
四、总结、扩展
剧本通过平实的语言来刻画了农村代课教师张春花的性格,也让我们了解到农村目前的现状,同时也让我们对未来农村的教育充满了信心。
第二课时
一、讨论分析
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而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来启发我们对教育的深思的呢?在创作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呢?
学生讨论。
归纳:就剧本内容而言:故事简单,环境普通,题材小、人物小、事件小;从表现手法看:单一平静的叙事手法,按部就班,几乎没有高潮,毫无包装的人物造型等。
这一切都营造了逼真的生活氛围;在人物的刻画上,如果说张春花性格的倔强和坚毅主要建立在她的内在本质基础上的话,那么她的忠于职守则更多取决于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生怕村长扣工资),这就使文化水平有限,小农意识极强的她活脱了起来,显得那么真切可爱。
二、欣赏对比
播放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有关情节,让学生体会电影与剧本的内容有何不同。
三、讨论概括
在此基础上概括电影剧本的特点以及它和戏剧剧本有何异同。
电影剧本的特点: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
戏剧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而电影剧本最终以电影形式来表现,因而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很小。
相同之处: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如《白毛女》中喜儿的语言则表现了她的天真、纯朴,而文章《一个都不能少》中的张春花的动作、神情则表现了她作为一个临时代课教师,而且比中国学习联盟不了几岁的农村人特有的性格。
四、总结、扩展
通过学习本文,进一步熟悉了电影剧本的一些特点,为我们以后能欣赏更多更好的电影剧本作了准备。
五、布置作业
1.学习文章用动作、神态两种人物描写的方法来刻画形象、表现性格,你也选择你所熟悉的人加以描写。
2.学习了课文,对中国的农村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