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物理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江苏省如皋市最新高一物理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

江苏省如皋市最新高一物理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含解析
A. A 端和 B 端垂直杆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一定相等 B。 A 端和 B 端沿杆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一定相等 C。 A 端速度大小为vtanα
v D. A端速度大小为 tan
【答案】BD - 5 - / 13
物理精品资料
【解析】
【详解】AB.A 端速度向下,将 A 端速度沿杆和垂直杆的方向分解;B 端速度向右,将 B 端速度沿杆和垂
D. 站起下蹲过程先超重后失重,再先失重后超重,故 D 错误。
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 mA、mB 的 A、B 两个物体,A、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μ,设最 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拉力 F 拉 A,使A、B 一起加速运动,拉力 F 的最大值是
A。 mB g ‫ﻩ‬B. (mA mB )g
直杆的方向分解。由于杆长度不变,A端和 B 端沿杆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一定相等,故 A 错误,B 正
确;
CD.由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可知,将两球的速度分解,
则有:
vA
v杆 sin
,

vB
v杆 cos
v,
则A点速度是: 故C错误,D 正确。
vA
v tan

8.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小球,小球分别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 45°角的不可伸长的
滴以 8m/s 的速度匀速下落,其下落的时间为 t h 1500 s 187.5s ,因雨滴下落的平均速度小于 v8
- 2 - / 13
物理精品资料
8m/s,则下落的时间大于 187。5s,选项 C 错误;故选 D。 4.一重为 500 N的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站起动作。某段时间内,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 图所示.这段时间内,此人完成了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2022年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办.越野滑雪是比赛项目之一,如图为中国运动员在训练中的照片,运动员在赛道上滑行时A .滑雪板对赛道的作用力大于赛道对滑雪板的作用力B .滑雪板对赛道的作用力小于赛道对滑雪板的作用力C .滑雪板对赛道的作用力与赛道对滑雪板的作用力方向相同D .滑雪板对赛道的作用力与赛道对滑雪板的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2.塔式起重机模型如图,小车P 沿吊臂向末端M 水平匀速运动,同时将物体Q 从地面竖直向上匀加速吊起,在这过程中,能大致反映物体Q运动轨迹的是3.雨滴大约在1.5 km 左右的高空形成并开始下落,因为空气阻力的作用落到地面的速度一般不超过8 m/s .若雨滴沿直线下落,则其下落过程A .做自由落体运动B .加速度逐渐增大C .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D .总时间约为17 s4.一重为500 N 的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站起动作.某段时间内,力传感器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这段时间内,此人完成了A .下蹲动作B .站起动作C .下蹲站起动作D .站起下蹲动作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 A 、m B 的A 、B 两个物体,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拉力F 拉A ,使A 、B 一起加速运动,拉力F 的最大值是A .B .B m g μ()A B m m g μ+C .D . ()B A B A m m m gm μ+()A A B Bm m m g m μ+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24分,每个选择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6.在某次演习中,轰炸机沿水平方向投放了一枚炸弹,炸弹正好垂直击中山坡上的目标,山坡的倾角为θ,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炸弹A .在空中做匀变速曲线运动B .在空中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不同C .落到山坡时,水平方向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速度之比为tan θD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的位移与竖直方向的位移之比为tan θ7.如图所示,当放在墙角的均匀直杆A 端靠存竖直墙上,B 端放在水平地面,当滑到图示位置时(α已知),B 端速度为v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 .A 端和B 端垂直杆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一定相等B .A 端和B 端沿杆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一定相等C .A 端速度大小为v tan αD .A 端速度大小为vtan α8.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小球,小球分别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g 取10 m/s 2.在剪断轻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小球受力个数不变B .小球受力个数变少C .小球受力个数变多D .小球的加速度为10 m/s 29.用一根强度足够大的细线把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然后用力F 作用在小球上,此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且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已知小球的质量为1 kg ,g 取10 m/s 2,则力F 可能为A .2.5 NB .5 NC .10 ND .20 NABα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1分.10.(12分)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电源频率为50 Hz .如图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 、B 、C 、D 、E 、F 、G 为相邻的计数点,在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1)根据纸带可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s ,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v C =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_____m/s 2.(后两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若交流电的频率变为51 Hz 而未被发觉,则测得的小车的速度值与真实值比较将偏_______(选填“大”或“小”).11.(12分)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某学习小组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轨道水平.实验要求砂桶与砂的总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力.重力加速度为g.甲 乙(1)由于没有打点计时器,该小组让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发生的位移为x ,记录的时间为t ,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为a =________.(2)该实验中的一个明显疏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纠正了疏漏之处后,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桶与砂的总重力F ,多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a -F 图像.图线右侧偏离直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A .轨道倾斜不够B .轨道倾斜过度C .砂桶与砂的总重力太大D .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4)若不断增加砂桶中砂的质量,a -F 图像中各点连成的曲线将不断延伸,那么加速度的趋向值为________.12.(13分)如图所示,在距地面高为H=45 m处,有一小球A以初速度v0=10 m/s水平抛出.与此同时,在A的正下方有一物块B也以相同的初速度v0同方向滑出,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A、B均可看成质点,g取10 m/s2,空气阻力不计.求:(1)A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2)A球的水平射程;(3)A球落地时,A、B之间的距离.13.(1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图像分别如图中的折线acd和bcd所示,g取10 m/s2.根据v-t图像,求:(1)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达到相同速度后一起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物块相对长木板滑行的距离Δx;(3)物块质量m与长木板质量M之比.。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物理试题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物理试题

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物理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1∶3,原线圈接在1.5 V的干电池上,则副线圈两端电压为A.0V B.0.5VC.1.5V D.4.5V2.小船横渡一条两岸平行的河流,水流速度与河岸平行,船本身提供的速度(即静水速度)大小不变、船头始终垂直指向河岸,小船的运动轨迹如图虚线所示.则小船在此过程中A.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B.所受合外力方向平行于河岸C.越接近河岸,水流速度越大 D.渡河的时间随水流速度变化而改变3.小钢球从某位置由静止释放,用频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为求出小球经过B点的速度,需测量A.照片中AC的距离B.照片中球的直径及AC的距离C.小钢球的实际直径、照片中AC的距离D.小钢球的实际直径、照片中球的直径及AC的距离4.将一段导线绕成如图甲所示的闭合回路,并固定在水平面(纸面)内.回路的ab边置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Ⅰ中.回路的圆环区域内有垂直纸面的磁场Ⅱ,以向里为磁场Ⅱ的正方向,其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用F表示ab边受到的安培力,以水平向右为F的正方向,能正确反映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是5.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区域内有场强方向平行于AB边的匀强电场,E、F、H是对应边的中点,P点是EH的中点.一个带正电的粒子(不计重力)从F点沿FH方向射入电场后恰好从C点射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粒子的运动轨迹经过P点B.粒子的运动轨迹经过PH之间某点C.若增大粒子的初速度可使粒子垂直穿过EHD.若将粒子的初速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粒子恰好由E点从BC边射出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6. 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2017年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成功.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在接近400km 高空处与“天宫”二号对接,然后做圆周运动.两名宇航员在空间实验室生活、工作了30天.“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11月17日12时41分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分离,11月18日顺利返回至着陆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守恒B.对接后飞船在圆轨道上运动的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C.宇航员在空间实验室内可以利用跑步机跑步来锻炼身体 D.分离后飞船在原轨道上通过减速运动,再逐渐接近地球表面 7. 一带负电的粒子只在电场力作用下沿x 轴正方向运动,其电势能EP 随位移x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0~x 2段是对称的曲线,x 2~3x 段是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x 处电场强度为零B .1x 、2x 、3x 处电势1ϕ、2ϕ、3ϕ的关系为1ϕ>2ϕ>3ϕC .粒子在2x ~3x 段速度v 随x 均匀减小 D.2x ~3x 段是匀强电场8. 如图所示为一种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示意图,此质谱仪由以下几部分构成:离子源、加速电场、静电分析器、磁分析器、收集器.静电分析器通道中心线半径为R ,通道内有均匀辐射电场,在中心线处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磁分析器中分布着方向垂直于纸面,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其左边界与静电分析器的右边界平行.由离子源发出一个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正离子(初速度为零,重力不计),经加速电场加速后进入静电分析器,沿中心线MN 做匀速圆周运动,而后由P 点进入磁分析器中,最终经过Q 点进入收集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磁分析器中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内B .加速电场中的加速电压ER U 21=C .磁分析器中轨迹圆心O 2到Q 点的距离qmERB d 1=D .任何离子若能到达P 点,则一定能进入收集器9.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物块a 通过平行于传送带的轻绳跨过光滑轻滑轮与物块b 相连,b 的质量为m .开始时a 、b 及传送带均静止,且a 不受传送带摩擦力作用,现让传送带逆时针匀速转动,则在b 上升h 高度(未与滑轮相碰)过程中U/V A.物块a 的重力势能减少mghB.摩擦力对a 做的功等于a 机械能的增量C.摩擦力对a 做的功等于物块a 、b 动能增量之和D.任意时刻,a 的重力做功功率大于b 的重力做功功率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2分.第12A 、12B 题的选修3-4两组问题均为必做.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0. (8分) 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时保持小车(含车中重物)的质量M 不变,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总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F ,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前应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B .平衡摩擦力时,在细线的下端悬挂钩码,使小车在线的拉力作用下能匀速下滑C .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后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 .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5个计数点A 、B 、C 、D 、E ,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未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 点间的距离.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打B 点时小车的速度v B =________m/s ,小车的加速度a =________m/s 2.(3)改变细线下端钩码的个数,得到a ﹣F 图象如图丙所示,造成图线上端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0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测量某内阻较小的电池电动势和内阻时.利用了如下实验器材:电压表,电阻箱,开关、导线若干.(1)用笔画代替导线,请将图甲中器材连接成实验电路;(2)利用你设计的实验方案连接好电路,在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前,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正确操作,闭合开关,逐次改变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R ,读取与R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U ,并计算出对应U的值,数据见下表:U -U R图线.请根据表中数据,在答题卡的方格纸上(如图乙)作出甲(4)根据(3)中实验数据绘出的图线可以得出该电池组电动势的测量值E =________V,内电阻测量值r =________Ω.(结果保留两位小数)12A .【选修3-4】问题组1(1)(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建筑外装涂膜玻璃应用了光的全反射B.麦克斯韦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 .由空气进入水中,电磁波波长变短,声波波长变长D.鸣笛汽车驶近路人的过程中,路人听到的声波频率与该波源的频率相比减小 (2)(4分)如图所示,电灯S 发出的光先后经过偏振片A 和B ,________(选填“a ”或“b ”)光为偏振光.人眼在P 处迎着入射光方向,看不到光亮,则以SP 为轴将B 转过________(选填“90°”或“180°”)后,在P 处将看到光亮.(3)(4分)一列横波沿x 轴传播,图中实线表示某时刻的波形,虚线表示从该时刻起0.005 s后的波形.①如果周期大于0.005 s,则当波向右传播时,波速为多大?②如果周期小于0.005 s,则当波速为6 000 m/s时,求波的传播方向.12B .【选修3-4】问题组2(1)(3分)在研究材料A 的热膨胀特性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干涉实验法,A 的上表面是一光滑平面,在A 的上方放一个透明的平行板B ,B 与A 上表面平行,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厚度均匀的空气膜.现在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同时对A 缓慢加热,在B 上方观察到B 板的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当温度为t 1时最亮,然后亮度逐渐减弱至最暗;当温度升到t 2时,亮度再一次回到最亮,则 A.出现最亮时,B 上表面反射光与A 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 B.出现最亮时,B 下表面反射光与A 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C.温度从t 1升至t 2过程中,A 的高度增加λ4D.温度从t 1升至t 2过程中,A 的高度增加λ2(2)(4分)一艘太空飞船静止时的长度为30m,它以0.6c (c 为光速)的速度沿长度方向飞行经过地球,地球上的观测者测得该飞船的长度________(选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30m,飞船上的观测者测得地球上发来的光信号速度________(选填“小于”或“等于”或“大于”)c .(3)(5分)如图所示,一根长直棒AB 竖直地插入水平池底,水深a =0.8 m,棒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b =0.6m,太阳光斜射到水面上,与水面夹角α=37°,已知水的折射率n =43,sin37°=0.6,cos37°=0.8.求:①太阳光射入水中的折射角β; ②棒在池底的影长l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5分)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根据所学物理知识设计的一个发电测速装置.他将健身房锻炼用自行车的后轮置于垂直车身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后轮圆形金属盘在磁场中转动时,可等效成一导体棒绕圆盘中心O 转动.已知磁感应强度T 5.1=B ,圆盘半径m 3.0=l ,圆盘电阻不计.导线通过电刷分别与后轮外边缘和圆心O 相连,导线两端b a 、间接一阻值Ω=10R 的小灯泡.正常骑行后轮匀速转动时,该同学用电压表测得b a 、间电压V 8.1=U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以下问题:(1)与a 连接的是电压表的正接线柱还是负接线柱? (2)求圆盘匀速转动10分钟,此过程中产生的电能. (3)自行车车轮边缘线速度是多少?14.(16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带有半圆弧轨道面的长平板,半圆弧面直径AB竖直且与平板表面相切于A点,整个装置质量为M.在装置的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与装置一起以初速度v0向左运动.现给装置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定推力F,滑块与长平板发生相对滑动,经过t时间装置速度减为零,滑块恰好滑至长平板的左端A,此时撤去外力F并将装置锁定,小滑块继续沿半圆弧轨道运动,恰好能通过轨道最高点B.滑块刚落回长平板的位置与A点的距离为b,重力加速度为g,求:(1)小滑块与长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2)长平板的长度L;(3)滑块在通过半圆弧轨道时克服摩擦力做功W.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物理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2.B 3.D 4.B 5.D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BD 7.ABD 8.BC 9.AC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第12A 、12B 题的选修3-4两组问题均为必做.10.(1)AD (2分)(漏选得1分) (2)0.316(2分);0.93(2分)(3)此时F 太大,不再能满足F 远小于小车的重力(211.(1)如图甲(2分)(2)将电阻箱的阻值调到最大(2分) (3)如图乙(2分) (4)2.56~2.58(2分);0.56~0.58(2分)12A.(1)C (4分) (2)b (2分);90° (2分) (3)①如果周期大于0.005 s,波在0.005s内传播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如果波向右传播,从题图上看出传播的距离为2 m,由此可得波速为 v 右=Δx Δt =400 m/s. (2分) ②由题图知波长λ=8 m,波的传播距离为 Δx =v Δt =6 000 m/s×0.005 s=30 m=3.75λ 所以波向左传播. (2分) 12B .(1)BD (3分,漏选得2分,错选不得分) (2)小于(2分);等于(2分)(3)①设折射角为β,则n =sin (90°-α)sin β(2分)代入数据解得 β=37°(1分)②影长 l =btan(90°-α)+αtan β(1分) 解得:l =1.4 m(1分)四、 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5分)解:(1)圆盘转动时,相当于由无数金属辐条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形成无数并联电源.根据右手定则,轮子边缘点是等效电源的负极,所以a 点接电压表的负接线柱. (4分)(2)根据焦耳定律t RU Q 2= (2分) 解得94.4J 1=Q (2分)(3)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ω221Bl E U == (3分)因为ωl v = (2分) 代入数据得 m/s 8=v (2分)14.(16分)解:(1)装置向左减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0M va t= (1分)/A UR1.2 乙 0.8 · ·· · 甲装置减速过程水平方向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μmg =Ma M(2分)解得 0Ft Mv mgtμ-=(2分) (2)装置向左运动的位移 02M v ts =(1分)设这段时间内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a m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μmg =m a m (1分)滑块运动到A 点时的速度 v A =v 0-a m t (1分) 滑块向左运动的位移 s m =02Av v t +⋅(1分)平板的长度 L = S m - S M(1分) 联立解得 20()2m M v t Ft L m +-=(1分)(3)设滑块在B 点的速度大小为v B ,半圆弧面的半径为R ,从A 至B 由动能定理有2211222B A mg R W mv mv -⋅-=-(1分)在B 点由向心力公式有 2Bvmg mR=(1分)设滑块从B 点飞出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0,则 2122R gt =(1分) 平抛的水平距离 0B b v t =(1分)联立解得 20015()24W mv Mv Ft mgb m =+--(1分) 15.(16分)解:(1)静止的电子经加速电场加速,由动能定理得:2021mv e U =(3分) me BR m Ue v ==20 (2分)(2)电子进入磁场后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圆周运动半径r mv B ev 20= (1分)R Bemv r ==0 (1分)则上边界的坐标y 1,由几何关系可得R cos R R y 3323301++=︒= (2分)下边界的坐标y 2,也由几何关系可得R R cos R y 2332330-)--(=︒= (2分)(3)由图可知,粒子能打中的线度有R R l 1332+= (2分) 打不到的线度有R R l 233-= (2分) f故面积之比2337333621+-+===l l s s 21 (1分)。

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物理试题(选修)

江苏省如皋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物理试题(选修)

A. 卫星甲的线速度大小为 2gR
B. 甲、乙卫星运行的周期相等 C. 卫星乙沿椭圆轨道运行经过 M点时的速度小于卫星甲沿圆轨道运行的速度 D. 卫星乙沿椭圆轨道运行经过 N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卫星甲沿圆轨道运行的加速度 【答案】 BD 【解析】 【详解】 A.卫星甲绕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2
A. 此电源的内阻为 Ω
3
B. 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4 V
C. 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为 1.5 Ω
D. 此时电源的效率为 75%
【答案】 CD
【解析】
【详解】 A.根据电源 U- I 图可得:
又有 U
1 U4 I
2 E Ir 所以,电源电动势 E=4V,内阻 r =0.5 Ω,故 A 错误;
BC.电源和小灯泡组成闭合电路时,灯泡恰好正常发光,两端电压为路端电压,故两曲线交
【详解】真空中静止点电荷的电场中, A 处电场强度为 E,设点电荷的电量为
Q, A 离该点电
荷的间距为
r ,则有:
kQ E= r 2
,若该点电荷电荷量减半,则
Q
A 处场强为: E
k 2
r2
E ,故 2
ACD错误, B 正确;故选 B。
2. 有两个平行板电容器,它们的电容之比为 5: 4,它们的带电荷量之比为 5: 1,两极板间距
A. 此时 A 带负电, B带正电
B. 此时 A 电势低, B电势高
C. 移去 C,贴在 A、 B 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D. 先把 A 和 B 分开,然后移去 C,贴在 A、 B下部的金属箔都闭合
【答案】 AC
【解析】
【详解】 A.带正电荷的物体 C靠近 A 附近时,由于静电感应, A 端带上负电, B 端带上正电;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物理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物理试题及答案

C.小球滑到 D 点时,速度大小是 2gR
D.小球经过 D 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于 mg 5. 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斜面上,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挡板上,上端放有
物块 Q,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 F 作用在 Q 上,
使其沿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 x 表示 Q 离开静止位置的位 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 F 和 x 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后,将 R0 调至适当数值,R 的滑片调至最右端,Rs 的滑片调至最 下端,闭合开关 S;
②把 R 的滑片调至适当位置,调节 R0,并逐步减小 Rs 的阻值,直到 Rs 为零时,电流计 G
指针不发生偏转,记录 R0 的阻值和 Rx 的温度; ③多次改变温度,重复实验;
④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A.P C.P-UR2
B.P-(UP )2·R D.(UP )2·R
3. 质量相等的带正电液滴 a、b、c 分别从同一点以相同速率水平射入平行板电容器的极板间,
轨迹如图所示,不计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滴 c 所带的电荷量最多
A

B.三个液滴在空中运动的时间相同 C.整个运动过程中液滴 c 的动能增量最大
A.30
B.0.3
C.20
D.0.2
11.(10 分)在研究金属电阻阻值与温度的关系时,为了较准确地测出金属电阻的阻值,设计
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除了金属电阻 Rx 外,提供的实验器材还有:学生电源 E,灵敏电流
计 G,滑动变阻器 R、Rs,定值电阻 R1、R2,电阻箱 R0,开关 S,控温装置,导线若干.
C.可在平衡摩擦力后使细绳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力
(2)由图乙可知,a − 1 图线不过原点 O,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 M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 物理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 物理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检测 物理 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全部全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 胡克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B.在利用速度一时间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时,使用的是微元法C. 牛顿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定律的正确性D.亚里斯多德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间接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反而减小B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恒定C .物体速度变化量为正,则加速度也为正。

速度变化量为负,加速度也为负。

D .速率是瞬时速度大小,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3、下列所给的位移-时间图象与速度-时间图像中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秒末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4、某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它所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则在0~t 0这段时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物体在t =0时刻加速度最大C .物体在t 0时刻速度最大,而加速度为零D .物体作变加速运动,运动速度越来越大5、从16m 高处每隔一定时间释放一球,让它们自由落下,已知第一个球刚落地时,第五个球刚释放,这时第二个球离地面的高度是( )A .15mB .12mC .9mD .7m6、 如图,物体M 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 的作用下能静止在斜面上,关于M 受力的个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M 一定是受两个力作用B .M 一定是受四个力作用C .M 可能受三个力作用D .M 不是受两个力作用就是受四个力作用7、如图所示,猎人非法猎猴,用两根轻绳将猴子悬于空中,猴子处于静止状态。

2020届江苏省如皋市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高中物理

2020届江苏省如皋市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高中物理

2020届江苏省如皋市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高中物理物理试卷〔选修〕第一卷〔选择题 共3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其中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的,选对得3分,选错的得0分〕1.人类在探究自然规律的进程中总结出了许多科学方法,如分析归纳法、等效替代法、操纵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等.在以下研究中,运用理想实验方法的是 〔 〕A .牛顿发觉万有引力定律B .卡文迪许测定引力常量C .伽利略得出力不是坚持物体运动缘故的结论D .密立根测得电荷量e 的数值2.如下图,在一次空地演习中,离地H 高处的飞机以水平速度v 1发射一颗炮弹欲轰炸地面目标P,反应灵敏的地面拦截系统同时以速度v 2竖直向上发射炮弹拦截,设拦截系统与飞机的水平距离为s ,假设拦截成功,不计空气阻力,那么v 1 、v 2 的关系应满足 〔 〕A .v 1=v 2B .v 1=H s v 2C .v 1=H s v 2D .v 1=s Hv 2 3.如图,质量为M 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 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 〕A .〔M +m 〕gB .〔M +m 〕g -FC .〔M +m 〕g +F sin θD .〔M +m 〕g -F sin θ4.如下图,一物体M 放在粗糙的斜面上保持静止,斜面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现用水平力F 推物体时,M 和斜面仍旧保持静止状态,那么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增大B .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一定增大C.物体M受到斜面的静摩擦力一定增大D.物体M受到斜面的支持力可能减小5.运动员跳伞将经历加速下降和减速下降两个过程。

将人和伞看成一个系统,在这两个过程中,以下讲法正确的选项是〔〕A.阻力对系统始终做负功B.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始终向下C.重力做功使系统的重力势能增加D.任意相等的时刻内重力做的功相等6.如下图,斜面AB和水平面BC是由同一板材上截下的两段,在B处用小圆弧连接。

江苏省如皋市2019_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

江苏省如皋市2019_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

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2022年由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办•越野滑雪是比赛项目之一,如图为中国运动员 在训练中的照片,运动员在赛道上滑行时A •滑雪板对赛道的作用力大于赛道对滑雪板的作用力B •滑雪板对赛道的作用力小于赛道对滑雪板的作用力 C. 滑雪板对赛道的作用力与赛道对滑雪板的作用力方向相同 D. 滑雪板对赛道的作用力与赛道对滑雪板的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2.塔式起重机模型如图,小车P 沿吊臂向末端 M 水平匀速运动,同向上匀加速吊起,在这过程中,能大致反映物体Q 运动轨迹的是3. 雨滴大约在1.5 km 左右的高空形成并开始下落,因为空气阻力的作用落到地面的速度 般不超过8 m/s .若雨滴沿直线下落,则其下落过程A .做自由落体运动 C.加速度小于重力加速度B.加速度逐渐增大 D.总时间约为17 sC.m>B (m A m B )gm Am>A (m A m B )gm B4. 一重为500 N 的人站在力传感器上做下蹲站起动作.. 此D. 站起下蹲动作5.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 m 、m 的A B 两个物体,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口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用水平拉力F 拉A ,使A B 一起加速运动,拉力 F 的最大值是A . mB gB. (m A m (B )g 某段时间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24分,每个选择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6.在某次演习中,轰炸机沿水平方向投放了一枚炸弹,炸弹正好垂直击中山坡上的目标,山坡的倾角为0,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炸弹A.在空中做匀变速曲线运动B.在空中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不同tan 07.9. D.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的位移与竖直方向的位移之比为tan如图所示,当放在墙角的均匀直杆A端靠存竖直墙上,B端放在水平地面,当滑到图示位置时(a已知),B端速度为v,下列说法正确的有v,A. A端和B端垂直杆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一定相等B. A端和B端沿杆方向的速度分量大小一定相等C. A端速度大小为v tan avD. A端速度大小为面二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个小球,小球分别与水平轻弹簧及与竖直方向成45°角的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相连,此时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水平面对小球的弹力恰好为零,g取10 m/s 2 .在剪断轻绳的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小球受力个数不变B.小球受力个数变少C.小球受力个数变多2D.小球的加速度为10 m/s用一根强度足够大的细线把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然后用力时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且小球处于静止状态,量为1 kg , g取10 m/s 2,则力F可能为A. 2.5 NB. 5 NC. 10 ND. 20 NC.落到山坡时,水平方向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速度之比为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共计51 分.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1) 根据纸带可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选填“大”或“小”).11. ( 12分)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 ”实验中,某学习小组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轨道水平.实验要求砂桶与砂的总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力. 力加速度为g .甲乙(1)由于没有打点计时器,该小组让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发生的位移为x ,记录的时间为t ,小车的加速度表达式为 a = 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的一个明显疏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纠正了疏漏之处后,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砂桶与砂的总重力F ,多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乙所示的 a —F 图像.图线右侧偏离直线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 .A. 轨道倾斜不够B. 轨道倾斜过度10. ( 12分)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 电源频率为 50 Hz .如图为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 A B 、C D E 、 F 、G 为相邻的计数点,在相邻计数点之s ,打C 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2)若交流电的频率变为 51 Hz 而未被发觉,则测得的小车的速度值与真实值比较将偏C. 砂桶与砂的总重力太大D. 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4) 若不断增加砂桶中砂的质量,a—F图像中各点连成的曲线将不断延伸,那么加速度的趋向值为_________ .12.(13分)如图所示,在距地面高为H= 45 m处,有一小球A以初速度v°= 10 m/s水平抛出•与此同时,在A的正下方有一物块B也以相同的初速度v o同方向滑出,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口= 0.5 , A、B均可看成质点,g取10 m/s 2,空气阻力不计.求:(1)A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时间;(2)A球的水平射程;(3)A球落地时,A B之间的距离.13.(14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长木板,静止放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左端冲上木板•从物块冲上木板到物块和木板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物块和木板的v—t图像分别如图中的折线acd和bed所示,g取10 m/s 2.根据v —t图像,求:(1)物块冲上木板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木板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达到相同速度后一起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2)物块相对长木板滑行的距离△ x ;(3 )物块质量m与长木板质量M之比.一・单期&择■:小・■小分.共计笳加敬忖・只有L- D 2. B 3. € 4. B 5* B二參网&择・上本■共4小■• ■如■ 6分■峥24佻毎任捋■有釦曲I將合全MM»»fi #. AW1B不全的得J 分.IF分.亿AC 1. RD S, AD 9. BCD三非堆择脈本■共4小乐共计弭分.10. (12 5?) (1) 0.1 (120 0.50 (2)小11* (12 fr) (1) * 口)没有甲彌腹整力(3) C W12. (13 分)解:(O ”球犍出后做平殖述动,嚨自方庐]冇解得;匸肮(1 »)<2) ”球从抛出到落地的水平悅移xjt=^vi(2 分)解稈:gniOtn (1 并)【3)拘块E做勾誉速厘线运动解韋u=5(2分)物块H淆动的时I用f = 7=2s<3s(2和左此期1旬卫运动苗的松=爭J10 m (2知所以#球蔣地时’乩占之问的屋离工u・xi -JJ=*20 m (1 5»(14 VU)牌块冲上+:新说匀砂if h趕诟西酣圳躍糜丸水为10— 4外. 扌 ir/s-** LSnu/fi^ (2 升》开蜥憾匀加違世臓期的联倉大水为■4—0吐.一nA:»L 血£[2甘〉虧館I fit 藹"话別HIIM建堆蚣诂制疋僧比戏匹勺昭加葩*5 K冲扫4・0 ,©■- mf3.-«G.5 nfirQ)曲同itfih ttJ</E^fii上ft!忖泪叶的柜4(ii—ylCM in—iu ■H)脱;4 hfctS耳區谟羁迪“小尸刊■KfkMitllH;妙血胃-AS IMF」严讪:述燈相同垢Ji匀Ku医战h <rrw it 沪(A/+JT)占叭討12 #> Htt) (i豹(L旳。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物理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物理试卷word 版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内阻不可忽略,R 为半导体热敏电阻,其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R 所在位置温度升高时A .灯泡L 1变亮B .灯泡L 2变亮C .电压表读数增大D .电源内阻消耗功率减小 2.如图所示,小船沿直线AB 过河,船头始终垂直于河岸.若水流速度增大,为保持航线不变,下列措施与结论正确的是A .增大船速,过河时间不变B .增大船速,过河时间缩短C .减小船速,过河时间变长D .减小船速,过河时间不变3.如图所示,a 、b 都是较轻的铝环,a 环闭合,b 环断开,横梁可以绕中间支点自由转动,开始时整个装置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条形磁铁插入a 环时,横梁不会发生转动B .只有当条形磁铁N 极拔出铝环时,横梁才会转动C .条形磁铁用相同方式分别插入a 、b 环时,两环转动情况相同D .铝环a 产生的感应电流总是阻碍铝环与磁铁间的相对运动4.如图所示,两个带等量正电荷的相同小球,固定在绝缘、粗糙的水平面上A 、B 两点,O是AB 的中点.带正电的小滑块从C 点由静止释放,在电场力作用下向右点运动,则滑块从C 点运动到O 点的过程中A .电势能不断增大B .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C .加速度不断减小D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5.如图所示,AB 、AC 两光滑细杆组成的直角支架固定在竖直平面内,AB 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两细杆上分别套有带孔的a 、b 两小球,在细线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细线恰好水平.某时刻剪断细线,在两球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 .a 、b 两球到底端时速度相同B .a 、b 两球重力做功相同C .小球a 下滑的时间大于小球b 下滑的时间D .小球a 受到的弹力小于小球b 受到的弹力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6.某兴趣小组自制一小型发电机,使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转动,穿过线圈的磁通量Φ随时间t 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线圈转动周期为T ,线圈产生的电动势的最大值为E m .则A .在4Tt时,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 a b O 第3题图 第1题图 L 1 E R V L 2 r 第2题图v 水q· + 第4题图 + + A B C a b 30°第5题图 第6题图tΦΦm 2T T4TB .在2Tt =时,线圈中的磁通量变化率最大 C .线圈中电动势的瞬时值2sin()m te E Tπ=D .若线圈转速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线圈中电动势变为原来的4倍7.我国研制并成功发射了“嫦娥二号”探月卫星.若卫星在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 的轨道上以速度v 做匀速圆周运动,月球的半径为R ,则A .卫星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为h R v +2B .卫星运行时的角速度为hR v+C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Rh R v )(2+ D .卫星绕月球表面飞行的速度为R h R v +8.一汽车以速度v 0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在t =0时刻将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调为另一个恒定值,设汽车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恒定不变.从t =0时刻开始,汽车运动的v -t 图象可能正确的有9.如图所示,直角坐标系xOy 位于竖直平面内,y 轴竖直向上.第Ⅲ、Ⅳ象限内有垂直于坐标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第Ⅳ象限同时存在方向平行于y 轴的匀强电场(图中未画出).一带电小球从x 轴上的A 点由静止释放,恰好从P 点垂直于y 轴进入第Ⅳ象限,然后做圆周运动,从Q 点垂直于x 轴进入第Ⅰ象限,Q 点距O 点的距离为d ,重力加速度为g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求出的物理量有 A .圆周运动的速度大小 B .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C .小球在第Ⅳ象限运动的时间 D .磁感应强度大小三、简答题:本题分必做题(第lO 、11题)和选做题(第12题)两部分,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必做题10.(8分)小张和小明测绘标有“3.8 V 0.4 A ”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提供的实验器材有: A .电源E (4 V ,内阻约0.4 Ω)B .电压表V (2 V ,内阻为2 kΩ)C .电流表A (0.6 A ,内阻约0.3 Ω)D .滑动变阻器R (0~10Ω)E .三个定值电阻(R 1 =1kΩ,R 2=2kΩ,R 3=5kΩ)F .开关及导线若干v vv ABCDv第9题图(1)小明研究后发现,电压表的量程不能满足实验要求,为了完成测量,他将电压表进行了改装.在给定的定值电阻中选用 ▲ (选填“R 1”、“R 2”或“R 3”)与电压表 ▲ (选填 “串联”或“并联”),完成改装.(2)小张选好器材后,按照该实验要求连接电路,如图所示(图中电压表已经过改装).闭合开关前,小明发现电路中存在两处不恰当的地方,分别是: ① ▲ ;② ▲ .(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改变,但均不能变为零.由此可以推断电路中发生的故障可能是导线 ▲ (选填图中表示导线的序号)出现了 ▲ (选填“短路”或“断路”). 11.(10分)为了测量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挡板可固定在桌面上,轻弹簧左端与挡板相连,图中桌面高为h ,O 1、O 2、A 、B 、C 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实验过程一:挡板固定在O 1点,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A 处,测量O 1A 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滑块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P 点,测出P 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 1;实验过程二:将挡板的固定点移到距O 1点距离为d 的O 2点,如图乙所示,推动滑块压缩弹簧,滑块移到C 处,使O 2C 的距离与O 1A 的距离相等.滑块由静止释放,落在水平面上的Q 点,测出Q 点到桌面右端的水平距离为x 2.(1)为完成本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必须测出小滑块的质量B .必须测出弹簧的劲度系数C .弹簧的压缩量不能太小D .必须测出弹簧的原长(2)写出动摩擦因数的表达式μ= ▲ (用题中所给物理量的符号表示).(3)小红在进行实验过程二时,发现滑块未能滑出桌面.为了测量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 .(4)某同学认为,不测量桌面高度,改用秒表测出小滑块从飞离桌面到落地的时间,也可测出小滑块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此实验方案 ▲ (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 .第10题图23456781VAa bP B OPh x 1QdB Ohx 2(甲)第11题图(乙)A O 1 C O 2 O 1 A C O 212.选做题(请从A 、B 和C 三小题中选定两小题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都作答,则按A 、B 两小题评分.) A .(选修模块3-3)(12分) (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在T 1、T 2温度下发生等温 变化,相应的两条等温线如图所示,T 2对应的图线上有A 、B 两点,表示气体的两个状态.则 ▲ . A .温度为T 1时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比T 2时大 B .A 到B 的过程中,气体内能增加 C .A 到B 的过程中,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D .A 到B 的过程中,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减少(2)在用油膜法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取体积为V 1的纯油酸用酒精稀释,配成体积为V 2的油酸酒精溶液.现将体积为V 0的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稳定后油膜的面积为S ,已知油酸的摩尔质量为M ,密度为 ,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 ,则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 ,这一滴溶液中所含的油酸分子数为▲ .(3)某同学估测室温的装置如图所示,气缸导热性能良好,用绝热的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室温时气体的体积V 1=66mL ,将气缸竖直放置于冰水混合物中,稳定后封闭气体的体积V 2=60mL .不计活塞重力及活塞与缸壁间的摩擦,室内大气压p 0=1.0×105Pa . ①室温是多少?②上述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是多少?B .(选修模块3-4)(12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条纹间距与缝的宽度成正比B .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相同的,与光源、观察者间的相对运动无关C .只有障碍物的尺寸比波长小得多时才会发生衍射现象D .红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比紫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速度大(2)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传播,图甲是t =1s 时的波形图,图乙是x =3m 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则该波的传播速度为 ▲ m/s ,传播方向为 ▲ .第12A (1)题图 第12A(3)题图(3)如图所示,一根长直棒AB 竖直地插入水平池底,水深a =0.8m ,棒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b =0.6m ,太阳光斜射到水面上,与水面夹角α=37°,已知水的折射率n =43,sin37°=0.6,cos37°=0.8.求: ①太阳光射入水中的折射角β; ②棒在池底的影长l .C .(选修模块3-5)(12分)(1)钍23490Th 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新的粒子而变为镤23491Pa ,同时伴随有γ射线产生,其方程为2342349091Th Pa x →+,钍的半衰期为24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x 为质子B .x 是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产生的C .γ射线是镤原子核放出的D .1g 钍23490Th 经过120天后还剩0.2g 钍(2)某金属的截止极限频率恰好等于氢原子量子数n =4能级跃迁到n =2能级所发出光的频率.氢原子辐射光子后能量 ▲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现用氢原子由n =2能级跃迁到n =1能级所发出的光照射该金属,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是 ▲ (已知氢原子n =1、2、4能级的能量值分别为E 1、E 2、E 4).(3)如图所示,A 和B 两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1、m 2,A 车上有一质量为m 0的人,以速度v 0向右跳上B 车,并与B 车相对静止.求:①人跳离A 车后,A 车的速度大小和方向;②人跳上B 车后,A 、B 两车的速度大小之比.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5分)如图所示,水平面上两平行光滑金属导轨间距为L ,左端用导线连接阻值为R 的电阻.在间距为d 的虚线MN 、PQ 之间,存在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的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只随着与MN 的距离变化而变化.质量为m 、电阻为r 的导体棒ab 垂直导轨放置,在大小为F 的水平恒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到达虚线MN 时的速度为v 0.此后恰能以加速度a在磁场中做匀加速运动.导轨电阻不计,始终与导体棒电接触良好.求:(1)导体棒开始运动的位置到MN 的距离x ; (2)磁场左边缘MN 处的磁感应强度大小B ;(3)导体棒通过磁场区域过程中,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Q R .第12C (3)题图第12B (3)题图R 第13题图14.(16分)某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中,有一个拉板块的双人游戏,考验两人的默契度.如图所示,一长L =0.60m 、质量M =0.40kg 的木板靠在光滑竖直墙面上,木板右下方有一质量m =0.80kg 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滑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0,滑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 =10m/s 2.一人用水平恒力F 1向左作用在滑块上,另一人用竖直恒力F 2向上拉动滑块,使滑块从地面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 (1)为使木板能向上运动,求F 1必须满足什么条件?(2)若F 1=22N ,为使滑块与木板能发生相对滑动,求F 2必须满足什么条件?(3)游戏中,如果滑块上移h =1.5m 时,滑块与木板没有分离,才算两人配合默契,游戏成功.现F 1=24N ,F 2=16N ,请通过计算判断游戏能否成功?15.(16分)如图所示,足够大的荧光屏ON 垂直xOy 坐标面,与x 轴夹角为30°,当y 轴与ON 间有沿+y 方向、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时,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离子从y 轴上的P 点,以速度v 0、沿+x 轴方向射入电场,恰好垂直打到荧光屏上的M 点(图中未标出).现撤去电场,在y 轴与ON 间加上垂直坐标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相同的离子仍以速度v 0从y 轴上的Q 点沿+x 轴方向射入磁场,恰好也垂直打到荧光屏上的M 点,离子的重力不计.求: (1)离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t 1;(2)P 点距O 点的距离y 1和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3)若相同的离子分别从y 轴上的不同位置以速度v ky =(0y >,k 为常数)、沿+x 轴方向射入磁场,离子都能打到荧光屏上,k 应满足的条件.第15题图第14题图南通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 2.B 3.D 4.D 5.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O 分. 6.AB 7.ABD 8.BD 9.AC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0.(8分)(1)R 2(1分) 串联(1分)(2)电流表内接(2分) 滑片P 置于b 处(2分) (3)8(1分) 断路(1分)11.(10分)(1)C (3分) (2)22124x x dh-(3分)(3)滑块停止滑动的位置到B 点的距离(2分)(4)不可行(1分) 滑块在空中飞行时间很短,难以把握计时起点和终点,秒表测时间误差较大(1分) 12.A (选修模块3-3)(12分) (1)CD (3分) (2)102VV V S (2分) 102A VV N V Mρ(2分)(用分子的立方体和球模型分别估测得出2322201V S V V 、23222016V S V V π均给分) (3)解:①设室温为T 1,则 2211T VT V =(2分) 代入数据解得 o 1300.3K=27.3C T = (1分) ②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0W p V =⋅∆ (1分) 解得 0.60J W =(1分)B (选修模块3- 4)(12分)(1)BD (3分) (2)2(2分) -x 轴方向(2分)(3)①设折射角为β,则 o sin(90)sin n αβ-=(2分)代入数据解得 o37β=(1分) ②影长 otan(90)tan l b a αβ=-+ (1分) 代入数据解得 1.4m l =(1分)C (选修模块3-5)(12分)(1)BC (3分) (2)减小(2分) 2142E E E --(2分)第12B (3)题答图(3)①设人跳离A 车后,A 车的速度为v A ,研究A 车和人组成的系统,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0001=+v m v m A (1分) 解得 01v m m v A -=(1分) 负号表示A 车的速度方向向左 (1分) ②研究人和B 车,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B v m m v m )(2000+= (1分) 解得021A Bv m m v m +=(1分)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5分)解:(1)导体棒在磁场外,由动能定理有 2012Fx mv =(2分) 解得 22mv x F=(1分) (2)导体棒刚进磁场时产生的电动势 0E BLv =(1分)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rR EI += (1分) 又 F ILB =安(1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a F F =-安 (1分) 解得B =(2分) (3)导体棒穿过磁场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a F F =-安(1分) 导体棒克服安培力做功 d F W 安= (1分) 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 W Q =(1分) 电阻R 上产生的焦耳热 R RQ Q R r=+ (1分) 解得 )(ma F rR RdQ R -+=(2分) 14.(16分)解:(1)滑块与木板间的滑动摩擦力 1f F μ=(1分) 对木板应有 f Mg >(1分) 代入数据得 N 201>F(2分) (2)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有11Ma Mg F =-μ(1分) 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12ma mg F F =--μ (2分) 要能发生相对滑动应有 12a a > (1分) 代入数据可得 F 2>13.2N(2分)(3)对滑块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213F F mg ma μ--= (1分) 设滑块上升h 的时间为t ,则 2312h a t =(1分) 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14F Mg Ma μ-=(1分) 设木板在t 时间上升的高度为H ,则 2412H a t =(1分)代入数据可得 0.75m H = (1分)由于h L H <+,滑块在上升到 1.5m 之前已经脱离了木板,游戏不能成功. (1分)15.(16分)解:(1)设离子垂直打到荧光屏上的M 点时,沿y 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v y ,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为a 1,则o tan 30y v v =(1分) 1qE ma =(1分) 11y v a t =(1分) 解得1t = (1分)(2)由几何关系可知2o 111011tan 302y a t v t =+ (2分) 解得 20152mv y qE=(1分) 设离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半径为y 2,则 o 201cos30y v t =(1分) 而 202v a y =(1分)解得 2qEa m=(1分)(3)如图所示,设从纵坐标为y 处射入磁场的离子,恰好能打到荧光屏上,对应的圆周运动半径为r 0,则0ocos30r r y +=(1分)此离子进入磁场时的速度v ky =,设运动半径为r ,则2v qBv m r=(1分)为使离子能打到荧光屏上应满足 0r r ≥ (1分)而 0qBv ma =(1分) 解得k ≥(2分)第15题(1)(2)答图O 第15题(3)答图。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物理试卷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物理试卷

2019-2020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联考物理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2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选择题答案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相应题目答案空格内,答案不写在试卷上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物体向东直线运动,突然施加一向西的力,物体可能立即向西运动B.物体的加速度一定和物体所受合外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且方向永远一致C.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个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D.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和它的运动方向相反2.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体静止在固定的、半径为R的半圆形槽内,物体所在处与圆心的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60°,则它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A.B.C.D.3.2010年1月17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

该卫星在发射过程中经过四次变轨进入同步轨道。

第四次变轨示意过程如图所示。

卫星先沿椭圆轨道Ⅰ飞行,后在远地点P处实现变轨,进入同步轨道Ⅱ。

对该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轨道Ⅰ和轨道Ⅱ上运行周期相同B.在轨道Ⅰ和轨道Ⅱ上经过P点时的卫星所受的力相同C.在轨道Ⅰ和轨道Ⅱ上经过P点时的速度相同D.从轨道Ⅰ变到轨道Ⅱ机械能要减少4.如图所示,原、副线圈匝数比为2∶1的理想变压器正常工作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副线圈磁通量之比为2∶1B.原、副线圈电流之比为1∶2C.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之比为1∶1D.原、副线圈磁通量变化率之比为1∶15.一个弹簧秤放在水平地面上,Q为与轻弹簧上端连在一起的秤盘,P为重物,已知P的质量M =10.5 kg,Q的质量 m =1.5 kg,弹簧的质量不计,劲度系数 k =800 N/m,系统处于静止.如图所示,现给P施加一个方向竖直向上的力F,使它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则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物理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物理试卷含解析

2019-2020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物理试卷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一端固定并可绕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可把木杆看成质点B.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C.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从地面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D.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2.如图所示,将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内壁光滑、半径为R的半球形容器底部O′处(O为球心),弹簧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点.已知容器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OP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平面对容器有向右的摩擦力B.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C.容器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D.弹簧原长为R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越快的汽车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脱离实际的理论假设D.马拉着车向前加速时,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4.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一恒力F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一个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A.将立即做变减速运动B.在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C.将立即做匀减速运动D.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做加速运动,速度继续增大5.如图所示,小球从楼梯上以2m/s的速度水平抛出,所有台阶的高度和宽度均为0.25m,g取10/s2,小球抛出后首先落到的台阶是()A.第一级台阶B.第二级台阶C.第三级台阶D.第四级台阶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6.嫦娥二号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周期为118分钟的工作轨道,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A.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B.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大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Ⅰ上短D.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Ⅱ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7.一轻杆的一端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以另一端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轻杆长为l,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过最高点时,杆的弹力不可以等于零B.小球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为C.小球到最高点时速度v>0,小球一定能通过最高点做圆周运动D.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可以与小球所受重力方向相反8.小明同学遥控小船做过河实验,并绘制了四幅小船过河的航线图,如图所示.图中实线为河岸,河水的流动速度不变,方向水平向右,虚线为小船从河岸M驶向对岸N的实际航线,小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不变,并且大于河水的流动速度.则()A.航线图甲是正确的,船头保持图中的方向,小船过河时间最短B.航线图乙是正确的,船头保持图中的方向,小船过河位移最短C.航线图丙是正确的,船头保持图中的方向,小船过河位移最短D.航线图丁不正确,如果船头保持图中的方向,船的轨迹应该是曲线9.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转台上的小物体A、B、C能随转台一起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A、B、C的质量分别为3m、2m、m,A与B、B与转台、C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B、C离转台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1.5r.设本题中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对A的摩擦力一定为3μmgB.C与转台间的摩擦力大于A与B间的摩擦力C.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D.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10.一个质量为0.3kg的物体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图线a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时的v﹣t图象,图线b表示撤去水平拉力后物体继续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平拉力的大小为0.1N,方向与摩擦力方向相同B.水平拉力作用下物体滑行12mC.撤去拉力后物体还能滑行7.5m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三、简答题:(共41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11.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位同学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若用F表示F1、F2的合力,用F′表示F1和F2的等效力,则可以判断(选填“甲”或“乙”)同学的实验结果是符合事实的.(2)关于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代号)A、两细绳必须等长B、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秤平行贴近木板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拉力之差应尽可能大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12.某实验小组应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及砝码盘的总质量为m,所使用的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实验步骤如下:A.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C.挂上砝码盘,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D.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C,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车的加速度与砝码盘的加速度大小相等B.实验过程中砝码盘处于超重状态C.与小车相连的轻绳与长木板一定要平行D.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砝码和砝码盘总重力的一半E.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2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关系图象(如图3),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模块选修(选修模块3-3)13.(选修模块3﹣3)封闭在气缸内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到状态D,其体积V与热力学温度关T系如图所示,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状态A的体积为V0,温度为T0,O、A、D三点在同一直线上,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 A.(1)由状态A变到状态D过程中A.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增加B.气体体积增大,单位时间内与器壁单位面积碰撞的分子数减少C.气体温度升高,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都会增大D.气体的密度不变(2)在上述过程中,气体对外做功为5J,内能增加9J,则气体(选“吸收”或“放出”)热量J.(3)在状态D,该气体的密度为ρ,体积为2V0,则状态D的温度为多少?该气体的分子数为多少?(选修模块3-5)(12分)14.一个质子以1.0×107m/s的速度撞入一个静止的铝原子核后被俘获,铝原子核变为硅原子核,已知铝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7倍,硅核的质量是质子的28倍,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核反应方程为Al+H→SiB.核反应方程为Al+n→SiC.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7m/s,方向跟质子的初速度方向一致D.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m/s,方向跟质子的初速度方向一致15.某光源能发出波长为0.6μm的可见光,用它照射某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0.25eV.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光速c=3×108m/s.(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求:①上述可见光中每个光子的能量(单位:eV);②该金属的逸出功(单位:eV).16.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氢核的聚变,设每次聚变反应可以看作是4个氢核(H)结合成1个氦核(He),同时释放出正电子(e).已知氢核的质量为m P,氦核的质量为m,正电子的质量为m e,真空中光速为c.计算每次核反应中的质量亏损及氦核的比结合能.α四.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4分)17.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 A=1kg、m B=3kg的物块A、B置于足够长的水平面上,在F=13N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一起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已知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A=0.2、μB=0.1,取g=10m/s2.求:(1)物块A、B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2)物块A对物块B的作用力大小;(3)某时刻A、B的速度为v=10m/s,此时撤去推力F,求撤去推力后物块A、B间的最大距离.18.如图所示是利用电力传送带装运麻袋包的示意图.传送带长l=20m,倾角θ=37°,麻袋包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传送带的主动轮和从动轮半径R相等,传送带不打滑,主动轮顶端与货车底板间的高度差为h=1.8m,传送带匀速运动的速度为v=2m/s.现在传送带底端(传送带与从动轮相切位置)由静止释放一只麻袋包(可视为质点),其质量为100kg,麻袋包最终与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到达主动轮时随轮一起匀速转动.如果麻袋包到达主动轮的最高点时,恰好水平抛出并落在车厢底板中心,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求:(1)主动轮的半径R;(2)主动轮轴与货车车厢底板中心的水平距离x(3)麻袋包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t.19.如图所示,质量M=4kg的小车长L=1.4m,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面右端静止一质量m=1kg的小滑块(可看作质点),小车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先用一水平恒力F 向右拉小车.(g=10m/s2.)(1)若用一水平恒力F=10N,小滑块与小车间的摩擦力为多大?(2)小滑块与小车间不发生相对滑动的水平恒力F大小要满足的条件?(3)若用一水平恒力F=28N向右拉小车,要使滑块从小车上恰好滑下来,力F至少应作用多长时间.2015-2016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运河中学高三(上)第一次调研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研究一端固定并可绕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可把木杆看成质点B.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C.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从地面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D.当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考点:质点的认识;参考系和坐标系;位移与路程.专题:直线运动规律专题.分析:质点是理想化模型,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以简化为质点;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位移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解答:解:A、一端固定并可绕某点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是转动,杆不可以简化为质点,故A 错误;B、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的大小无关;自由落体运动的初位置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不为零,故B错误;C、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外自由释放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竖直方向只受重力,做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不受力,以初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而飞机匀速飞行,故从地面上看,物体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故C正确;D、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如果是有反复的直线运动,位移与路程不等,如竖直上抛运动、简谐运动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关键要熟悉质点、加速度与速度、参考系、位移与路程等概念,明确它们的区别,基础题.2.如图所示,将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内壁光滑、半径为R的半球形容器底部O′处(O为球心),弹簧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于P点.已知容器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OP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θ=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平面对容器有向右的摩擦力B.弹簧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C.容器对小球的作用力大小为mgD.弹簧原长为R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专题: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专题.分析:对容器和小球整体研究,分析受力可求得半球形容器受到的摩擦力;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小球受重力、支持力及弹簧的弹力而处于静止,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求得小球受到的轻弹簧的弹力及小球受到的支持力,由胡克定律求出弹簧的压缩量,即可求得原长.解答:解:A、对容器和小球整体,受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不受静摩擦力,否则不能平衡,故A错误;BC、对小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由θ=30°得小球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和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均为mg,故B错误,C正确;D、图中弹簧长度为R,压缩量为,故原长为R+,故D错误;故选:C点评:共点力平衡问题重点在于正确选择研究对象,本题运用隔离法和整体法两种方法进行受力分析得出结论.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越快的汽车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脱离实际的理论假设D.马拉着车向前加速时,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考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惯性.分析:惯性是描述物体的运动的状态改变难易的物理量,不仅仅是“停下了”的难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来源是相同的,所以必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也不是脱离实际的理论假设.解答:解:A、运动快的汽车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汽车的动量越大,停下了所需要的冲量越大,时间就越长.故A错误;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来源是相同的,所以必定是同种性质的力;故B正确;C、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依据他所做的实验,进行的理想化的推理,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对实际的生产和生活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故C错误;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马对车的拉力始终等于车对马的拉力.故D错误.故选:B点评:该题考查了运动学多个概念和伽利略的理想实验,都是属于基础知识和容易混肴的一些知识.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4.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一恒力F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一个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A.将立即做变减速运动B.在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C.将立即做匀减速运动D.在一段时间内仍然做加速运动,速度继续增大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牛顿运动定律综合专题.分析:由于水平面光滑,物块与弹簧接触前,在推力的作用下做加速运动,与弹簧接触后,随着压缩量的增加,弹簧弹力不断变大,弹力小于推力时,物体继续加速,弹力等于推力时,物体的加速度减为零,速度达到最大,弹力大于推力后,物体减速,当压缩量最大时,物块静止解答:解;A、物体与弹簧接触后,物体受到弹力,但开始时弹力小于推力,物体继续加速,直到弹力等于推力为止,故A错误B、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速度为零,弹力大于推力,故合力不为零,加速度也不为零,故B错误C、物体与弹簧接触后,物体受到弹力,但开始时弹力小于推力,物体继续加速,直到弹力等于推力为止,故C错误D、物体与弹簧接触后,物体受到弹力,但开始时弹力小于推力,物体继续加速,当弹力增加到等于推力时,物体速度达到最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中物块接触弹簧后的运动分为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和加速度不断变大的减速运动过程,要好好分系5.如图所示,小球从楼梯上以2m/s的速度水平抛出,所有台阶的高度和宽度均为0.25m,g取10/s2,小球抛出后首先落到的台阶是()A.第一级台阶B.第二级台阶C.第三级台阶D.第四级台阶考点:平抛运动.专题:平抛运动专题.分析:小球做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结合几何关系即可求解.解答:解:如图:设小球落到斜线上的时间t水平:x=v0t竖直:y=且解得t=0.4s相应的水平距离:x=2×0.4m=0.8m台阶数:n=知小球抛出后首先落到的台阶为第四级台阶.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平抛运动的特点:水平方向做匀速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6.嫦娥二号卫星由地面发射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经多次变轨最终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公里,周期为118分钟的工作轨道,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A.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B.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大C.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Ⅰ上短D.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Ⅱ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考点: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专题: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专题.分析: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出线速度与半径的关系,即可比较出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和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大小.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若要进入轨道Ⅲ,需减速.比较在不同轨道上经过P点的加速度,直接比较它们所受的万有引力就可得知.卫星从轨道Ⅰ进入轨道Ⅱ,在P点需减速解答:解:A.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贴近月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卫星在轨道Ⅲ上的半径大于月球半径,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得v=,可知卫星在轨道Ⅲ上的运动速度比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小.故A正确.B.卫星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若要进入轨道Ⅲ,需减速,故卫星在轨道Ⅲ上经过P点的速度比在轨道Ⅰ上经过P点时小.故B错误.C.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知周期T=,故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Ⅰ上短,故C正确.D.卫星在在轨道Ⅱ上和在轨道Ⅰ上经过P时所受万有引力相等,所以加速度也相等.故D 正确.故选:ACD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卫星的变轨过程,这类问题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7.一轻杆的一端固定质量为m的小球,以另一端为圆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轻杆长为l,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球过最高点时,杆的弹力不可以等于零B.小球过最高点时的最小速度为C.小球到最高点时速度v>0,小球一定能通过最高点做圆周运动D.小球过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可以与小球所受重力方向相反考点:向心力.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轻杆带着物体做圆周运动,只要物体能够到达最高点就可以了,在最高点时由物体的重力与杆对球的作用力的合力作为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即可.解答:解:A、当小球在最高点恰好只有重力作为它的向心力的时候,此时球对杆没有作用力,故A错误.B、轻杆带着物体做圆周运动,只要物体能够到达最高点就可以了,所以速度可以为零,则小球到最高点时速度v>0,小球一定能通过最高点做圆周运动,所以B错误,C正确.D、小球在最高点时,如果速度恰好为,则此时恰好只有重力作为它的向心力,杆和球之间没有作用力,如果速度小于,重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杆就要随球由支持力,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杆的模型和绳的模型是在高中常遇到的两种基本模型,这两种模型不一样,杆在最高点的速度可以为零,而绳在最高点时的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最小速度.8.小明同学遥控小船做过河实验,并绘制了四幅小船过河的航线图,如图所示.图中实线为河岸,河水的流动速度不变,方向水平向右,虚线为小船从河岸M驶向对岸N的实际航线,小船相对于静水的速度不变,并且大于河水的流动速度.则()A.航线图甲是正确的,船头保持图中的方向,小船过河时间最短B.航线图乙是正确的,船头保持图中的方向,小船过河位移最短C.航线图丙是正确的,船头保持图中的方向,小船过河位移最短D.航线图丁不正确,如果船头保持图中的方向,船的轨迹应该是曲线考点: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专题.分析:小船参与了静水中的运动和水流的运动,最终的运动是这两个运动的合运动,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析.解答:解:A、静水速垂直于河岸,合速度的方向偏向下游.且过河时间最短,故A正确.B、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合速度的方向正好垂直河岸,过河的位移最小.故B正确.C、由于流水速度,因此不可能出现此现象,故C错误;D、船头的指向为静水速的方向,静水速的方向与流水速度的合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是图示方向.故D正确.故选:ABD.点评:该题考查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及船的运动是由船相对于静水的运动与水的运动组成的,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9.如图所示叠放在水平转台上的小物体A、B、C能随转台一起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A、B、C的质量分别为3m、2m、m,A与B、B与转台、C与转台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μ,B、C离转台中心的距离分别为r、1.5r.设本题中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对A的摩擦力一定为3μmgB.C与转台间的摩擦力大于A与B间的摩擦力C.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D.转台的角速度一定满足:考点:向心力;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专题:匀速圆周运动专题.分析: A随转台一起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靠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B对A的摩擦力大小.分别对A、AB整体、C受力分析,根据合力提供向心力,求出转台角速度的范围.解答:解:A、对A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以及B对A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f=(3m)ω2r≤μ(3m)g.故A错误.B、由于A与C转动的角速度相同,由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m×1.5rω2<3mrω2即C与转台间的摩擦力小于A与B间的摩擦力,故B错误;C、对AB整体,有:(3m+2m)ω2r≤μ(3m+2m)g…①对物体C,有:mω2(1.5r)≤μmg…②对物体A,有:3mω2r≤μ(3m)g…③联立①②③解得:,故C正确,D错误.本题选错误的,故选ABD.点评:本题关键是对A、AB整体、C受力分析,根据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以及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列式分析是关键.10.一个质量为0.3kg的物体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图线a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时的v﹣t图象,图线b表示撤去水平拉力后物体继续运动的v﹣t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平拉力的大小为0.1N,方向与摩擦力方向相同B.水平拉力作用下物体滑行12mC.撤去拉力后物体还能滑行7.5m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专题:运动学中的图像专题.分析: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求出加速度,再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解得水平拉力的大小;根据运动学位移速度公式即可求得撤去拉力后物体又滑行的位移;撤去拉力后摩擦力提供加速度,根据牛犊第二定律及滑动摩擦力公式即可求得动摩擦因数.解答:解:A、由图可知,撤去拉力后加速度减小,故说明水平拉力与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相同;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加速度,得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3s内:a1===m/s2;3﹣6s内:a2=m/s2=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3﹣6s内:摩擦力大小为:f=ma2=0.1N0﹣3s内:F+f=ma1,得:F=0.1N,方向与摩擦力方向相同.故A正确.B、根据“面积”表示位移,可知水平拉力作用下物体滑行为 x=m=12m,故B正确.C、设撤去拉力后物体还能滑行距离为s,则由动能定理得:﹣fs=0﹣mv2;得:s==m=13.5m;故C错误;D、由f=μmg得:μ=≈0.03.故D错误.故选:AB点评:本题在根据识别图象的两个意义: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大小等于位移x的基础上,由W=Fx求水平拉力对物体做功,由f=μmg求解动摩擦因数.三、简答题:(共41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扫描版)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扫描版)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2019届高三物理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试题(三)(扫描版)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三)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 2.A 3.A 4.C 5.C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16 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分,选错或不选的得 0 分.6.AC 7.ACD 8.BD 9.AC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0.(8分,每空2分)(1)AB (漏选得1分) (2)6V 以下交流 (3)0.14 1.311.(10分,每空2分)(1)×1k A 30000(2)40000 偏大12.(12分)(1) AC (3分,漏选得2分) (2)(2分) 偏小(2分)(3)①因为,波在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小于一个波长,所以由图可得:(1分) 由图知波长为: (1分)则波速为: (1分)②若周期小于且波速大小为,波在时间内传播的距离为:(1分)故波向右传播 (1分)13.(12分)(1)B (3分) (2)5(2分) 0.25(2分)(3)光经AB 面反射,在BC 面上的折射与反射光路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光在BC 面上的入射角BC 面上的折射角为 (1分)折射定律n = (1分) sin sin r i解得:n (1分)由几何关系可知,光在AB 面的入射角为,光从棱镜进入空气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的正弦为 (1分)即,因此光线在AB 面上会发生全反射 (1分)四、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5分)解:(1)线圈转动产生的电动势最大值为:E m =NBSω=1100v (2分) 输出电压的有效值为U 1= E (1分)(1分)=1100 V (1分)(2)变压器的电压关系得: (2分) (2分)(3) P 入=P 出=2×1.1×104W (2分) P 入=U 1 I 1 (2分) I 1=20A (2分)15.(16分)解:(1)根据受力分析(如图)可知油滴带负电荷 (2分)设油滴质量为m ,由平衡条件得:mg ∶qE ∶f =1 ∶1 ∶ (2分)2(2)由第(1)问得: m = (2分) qE gqvB =qE (2分)2解得: v ==4m/s (2分)2(3)进入第一象限,电场力和重力平衡,知油滴先作匀速直线运动,进入y ≥h 的区域后作匀速圆周运动,路径如图,最后从x 轴上的N 点离开第一象限 由O→A 匀速运动的位移为s 1==h2其运动时间:t 1==0.1s (2分)由几何关系和圆周运动的周期关系式T 知由A →C 的圆周运动时间为t 2=T =0.628s (2分)14由对称性知从C→N 的时间t 3=t 1在第一象限运动的总时间t =t 1+t 2+t 3=0.828s (2分)16.(16分)解:(1) 对参赛者,A 到B 过程,由动能定理有mgR (1-cos60°)=m v -0 (2分)122B 解得 v B =4m/s 在B 处: N B -mg =m (2分)vR 解得 N B =2mg =1 200N (1分)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参赛者对轨道的压力N′B =N B =1 200N ,方向竖直向下. (1分)(2) C 到D 过程,由动能定理-μ2mgL 2=0-mv122C v C =6m/s (1分)B 到C 过程 μ1mg =maa =4m/s 2 (1分)参赛者加速至v C 历时 t ==0.5s (1分)v C -v Ba 位移 x 1=t =2.5m <L 1 (1分) v B +v C2B 到C 先匀加速后匀速 v =6m/s. (1分)(3) 0.5s 内传送带位移x 2=vt =3m参赛者与传送带的相对位移Δx =x 2-x 1=0.5m (2分) 传送带由于传送参赛者多消耗的电能E =μ1mgΔx+mv -mv (2分) 122C 122B =720J. (1分)。

江苏省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物理试题(如皋中学、徐州一中、宿迁中学)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物理试题(如皋中学、徐州一中、宿迁中学)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三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如皋中学、徐州一中、宿迁中学)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表述中,与事实相符的是()A.开普勒提出了日心说并发现了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规律B.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C.奥斯特观察到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很相似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D.笛卡尔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猫和老鼠的家分别在同一条笔直街道上。

老鼠从家出发沿街缓慢寻找食物的方向正好冲着猫的家。

在自家门口的猫看到后立刻以最大速度飞奔而上捕获老鼠后回家(假设老鼠没有发现危险)。

下列x-t图中,大致能反映上述过程的是()A.B.C.D.3.如图,带有底座的光滑大圆环放在水平桌面上,环面位于竖直平面内,在大圆环上套着一个小环,小环由大圆环的最高点由静止开始沿者大圆环右侧滑下,在小环下滑过程中()A.小环重力的功率一直增大B.小环所受合力一直不做功C.底座对桌面的压力先减小后增大D.底座对桌面的摩擦力方向一直向左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C通过电阻箱R与恒压电源E连接,开关S闭合时一带电粒子刚好静止在水平放置的两板中央,若使粒子向下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断开开关B.将板间距增大C.将电容器的上极板水平向右平移少许D.增大电阻箱R的阻值5.如图(a)所示,在水平路段AB上有质量为1×103kg的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向右与匀速行驶,汽车前方的水平路段BC因粗糙程度与AB段不同引起阻力变化,汽车通过整个ABC路段的v-t图象如图(b)所示,t=15s时汽车附好到达C点,并且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5m/s.运动过程中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假设汽车在AB 路段上运动时所受的恒定阻力为f F=200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在B C段牵引力增大,所以汽车在BC段的加速度逐渐增大B.汽车在AB、BC段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不变都是1×104WC.由题所给条件不能求出汽车在8m/s时加速度的大小D.由题给条件可以求出汽车在BC段前进的距离二、多选题6.如图所示,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一定,R1、R2是定值电阻,R0是光敏电阻(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减小),L是小灯泡。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物理试卷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物理试卷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如皋市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物理试卷一、单选题(★★★) 1. 如图所示,科学家设想在拉格朗日点L1建立一空间站,且空间站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与月球公转周期相同.则()A.空间站的加速度小于月球的加速度B.空间站的线速度等于月球的线速度C.空间站的向心力大于月球的向心力D.空间站和月球均只受地球的万有引力(★★★) 2. 如图所示,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横挡条卡住平抛小球,小球挤压复写纸,在白纸上留下小球球心的投影点,从而得到平抛运动的轨迹,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秒表是实验必要的器材B.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C.坐标原点应选小球在斜槽末端点时球心的位置D.每次从斜槽上释放小球的位置不一定相同(★★) 3. 某块石头陷入淤泥过程中,其所受的阻力F与深度h的关系为(k,已知),石头沿竖直方向做直线运动,当时,石头陷入淤泥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为()A.B.C.D.(★★★) 4. 甲、乙两球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同时从同一水平线上抛出,并同时落到P点,不计空气阻力,轨迹如图所示,则上述整个过程中()A.甲球的速度变化量比乙球的大B.甲球抛出的初速度比乙球的大C.甲球的最小动能比乙球的大D.甲球相对于乙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5. 新能源汽车以恒定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沿平直的公路行驶,时刻达到发动机额定功率后保持功率不变,时刻起匀速行驶。

汽车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则此过程中汽车的速度v、牵引力F、加速度a、功率P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正确的是()A.B.C.D.(★★★) 6. 四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C、D均在水平面内做圆锥摆运动.如图甲所示,A、B在同一水平面内运动;如图乙所示,连接C、D的绳与竖直方向之间的夹角相等,则()A.A、B的角速度相等B.A的角速度比B的大C.C受到绳的拉力比D的大D.C受到绳的拉力比D的小(★★★) 7. 巴黎奥运会上,运动员托着重为G的杠铃从下蹲状态(图甲)缓慢运动到站立状态(图乙),该过程杠铃和人的肩部相对位置不变,运动员保持乙状态站立时间后再将杠铃缓慢向上举,至双臂伸直(图丙),则运动员从图甲到图丙的过程中()A.地面对运动员做正功B.地面对运动员的冲量为0C.运动员受到重力的冲量为0D.运动员对杠铃的冲量大于(★★) 8. 如图所示,光滑竖直平面内的圆轨道半径为R,A、B点分别为轨道的最左侧、最高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皋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物 理 试 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将一个小球从报废的矿井口由静止释放后做自由落体运动,4 s 末落到井底.重力加速度g =10 m/s 2.该小球4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A .10 m/sB .20 m/sC .40 m/sD .80 m/s2. 银河系中有两颗行星绕某恒星做圆周运动.从天文望远镜中观察到它们的运转周期之比为8:1,则它们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A .1:4B .2:1C .4:1D .8:13. 如图所示,船从A 处开出后沿直线AB 到达对岸,若AB 与河岸成37°角,水流速度为4m/s ,已知sin 37°=0.6,cos 37°=0.8,则船在静水中的最小速度为 A .2 m/s B .2.4 m/s C .3 m/sD .3.2 m/s4. 如图所示,滑块以初速度v 0沿表面粗糙且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从顶端下滑,直至速度为零.对于该运动过程,若用h 、s 、v 、a 分别表示滑块的下降高度、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t 表示时间,则下列图像最能正确描述这一运动规律的是A B C D5. 如图,某发射系统内有一木箱,木箱内有一竖直放置的轻弹簧,弹簧上方有一物块,木箱内上表面和下表面都装有压力传感器.木箱静止时,上表面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12.0 N ,下表面压力传感器的读数为20.0 N .当系统竖直向上发射时,上表面传感器的读数变成下表面压力传感器读数的一半,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此时木箱的加速度大小为 A .2.5 m/s 2B .5.0 m/s 2C .10.0 m/s 2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BA水流376. 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空中A 点以水平速度v 0抛出,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以大小为2v 0的速度经过B 点,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从A 到B (重力加速度为g ) A .下落高度为3v 022gB .经过的时间为3v 0gC .速度增量为v 0,方向竖直向下D .运动方向改变的角度为60°7.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物体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A 为传送带的终端皮带轮,皮带轮半径为r ,要使物体通过终端时能水平抛出,则皮带轮 A .边缘的线速度至少为grB .边缘的线速度至少为grC .转速至少为gr 2πD .转速至少为12πg r8. 如图所示,n 个完全相同、边长足够小且互不粘连的小方块依次排列,总长度为l ,总质量为M ,它们一起以速度v 在光滑水平面上滑动,某时刻开始滑上粗糙水平面.小方块与粗糙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小方块恰能完全进入粗糙水平面,则小方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 A .12M v 2B .M v 2C .12μMglD .μMgl9. 如图所示,两个相互接触、大小不同的正方体物块放在水平面上,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 和m ,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和μ2.同时对两物块施加水平向左、大小均为F 的恒力,两物块恰好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 .两物块间可能没有弹力作用 B .两物块间一定没有弹力作用C .若两物块间没有弹力,μ1和μ2的关系为2μ1=μ2D .若两物块间有弹力,μ1和μ2的关系为2μ1>μ2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10.(8分)某同学在做“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1)把橡皮条的一端用图钉固定于P 点,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位置O .这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F A =_________N 、F B =_________N .甲 乙 丙(2)橡皮条的自由端仅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着,也把它拉到O 点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请在丙图中作出力F A 、F B 和F C 的图示,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丙中作出F A 和F B 的合力F ,F 的大小为_________N .(3)实验的结果能否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11.(10分)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保持小车质量一定时,探究小车加速度a 与合力F 的关系.(1)除了电火花计时器、小车、天平(附砝码)、砝码盘、细线、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垫木、导线及开关外,在下列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220V 、50Hz 的交流电源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C .刻度尺D .秒表(2)为了使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A .调整长木板上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B .在调整长木板的倾斜度平衡摩擦力时,应当将砝码和砝码盘通过细线挂在小车上C .在调整长木板的倾斜度平衡摩擦力时,应当将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连在小车上甲丙23FOa1(3)某同学得到了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由此得到小车加速度的大小a =_______m/s 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在本实验中认为细线的拉力F 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mg ,已知三位同学利用实验数据作出的a -F 图像如图丙中的1、2、3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 .出现图线1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平衡摩擦力B .出现图线2的原因可能是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不合适C .出现图线3的原因可能是在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斜度过大(5)在本实验中认为细线的拉力F 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总重力mg ,由此造成的误差是______(选填“系统”或“偶然”)误差.设拉力的真实值为F 真,小车的质量为M ,为了使5%mg F F −<真真,应当满足的条件是mM<______. 12.[选修模块3-5](12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B .γ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跃迁产生的C .核聚变需要极高的温度,反应过程中需要外界持续提供能量D .210 83Bi 的半衰期是5天,12 g 21083Bi 经过15天衰变后剩余的质量为1.5 g(2)由玻尔原子理论,氦离子He +能级如图所示.电子在n =3轨道上比在n =4轨道上离氦核的距离______(选填“大”或“小”).当大量处在n =3的激发态的He +发生跃迁时,所发射的谱线有_____条.(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 的小球甲以速度v 与质量为2m 的静止小球乙发生对心正碰,碰后甲以速率v3反弹,碰撞时间为t ,不计空气阻力.①求碰撞过程中甲、乙间的平均作用力大小; ②通过计算判断该碰撞是否为弹性碰撞.乙13.[选修模块3-5](12分)(1)对以下物理知识的理解中,正确的有________.A.α射线的穿透能力较弱,用一张纸就能挡住B.给运动的微观粒子加速,可以增大其物质波波长C.核力将核子束缚在核内,说明核力一定是吸引力D.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截止频率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而变化(2)某种原子基态的能量用E1表示(E1已知),一群处于n=4能级的该原子向n=2跃迁时发出光子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用该光照射极限频率为ν0的某种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加反向电压,要使光电子都不能到达阳极,遏止电压为________________.(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电子电荷量为e.)(3)在某些恒星内,3个α粒子可以结合成一个12 6C核,已知12 6C核的质量为12.000000u,α粒子的质量为4.001509u.(1u相当于931.5Mev)①写出此反应的核反应方程式;②计算这个反应中所释放的核能(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5分)如图所示,竖直面光滑的墙角有一个质量为m、半径为r的均匀半球体A,现在A上放一密度和半径与A相同的球体B,调整A的位置使得A、B保持静止状态,已知A 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1)地面对A的支持力F N;(2)地面对A的最大静摩擦力F max;(3)A球球心距墙角的最远距离x m.15.(16分)如图所示,与水平面夹角θ=37°的斜面和半径R =0.4 m 的光滑圆轨道相切于B点,且固定于竖直平面内.质量m =1 kg 的滑块从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释放,经B 点后沿圆轨道运动,并恰能通过最高点C .已知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g =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 (1)滑块在C 点的速度大小v C ; (2)滑块在B 点的动能E k B ; (3)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h .16.(16分)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M =3 kg 的“L ”型滑板ABC ,滑板的竖直高度h=1.8 m ,D 处有一固定障碍物,滑板右端C 到障碍物的距离为x =1 m .滑板左端施加水平向右的推力F =144 N 的同时,有一质量m =1 kg 的小物块紧贴竖直板的A 点无初速度释放,滑板撞到障碍物时立即撤去力F ,滑板以原速率反弹,小物块最终落在地面上.已知滑板与小物块及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4,重力加速度g =10 m/s 2. (1)证明:滑板撞到障碍物前小物块与滑板相对静止; (2)求小物块落地时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 (3)求小物块落地时到滑板B 端的距离.x障碍物Mm如皋市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 2.C 3.B 4.B 5.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6.AD 7.BD 8.AC 9.ACD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42分.请将解答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10.(8分)(1)3.40(1分);4.00(1分)(2)如图(2分);6.08(5.90~6.10)(2分)(3)能(2分) 11.(10分)(1)AC (2分,漏选得1分) (2)AC (2分,漏选得1分) (3)1.16(±0.06)(2分) (4)B (2分) (5)系统(1分);5%(1分) 12.(12分)(1)AD (3分,漏选得2分) (2)小(2分);3(2分)(3)①对甲,以向右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Ft =m ·⎝⎛⎭⎫-v 3-m v (1分)解得F =-4m v3t,负号说明乙对甲的平均作用力方向向左两球间平均作用力大小是F =4m v3t(2分)②碰撞过程动量守恒,设碰后乙球速度v 1,则m v =m ·⎝⎛⎭⎫-v 3+2m v 1 解得v 1=23v(1分)碰前系统动能E 1=12m v 2碰后系统动能E 2=12m ⎝⎛⎭⎫v 32+12×2m⎝⎛⎭⎫2v 32=12m v 2说明该碰撞为弹性碰撞. (1分)13.(12分) (1)A (3分) (2)1631E −(2分);eh e E 01163υ−−(2分) (3)①342He→126C (2分)②ΔE =Δmc 2(1分)解得ΔE =4.2 Mev (2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15分)解:(1)根据题意可知,B 的质量为2m (2分) A 、B 处于静止状态,则地面对A 的支持力F N =3mg (3分) (2)地面对A 的最大静摩擦力 F max =3μmg=1.5mg (4分) (3)当地面对A 的摩擦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A 球球心距墙角的距离最远,对A 、B 分别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F=2sin mgF max =F N '=F cos θ (2分) 解得tan θ=43 (2分)则A 球球心距墙角的最远距离 x m =2r cos θ+r=115r (2分)15.(16分)解:(1)在C 点,滑块竖直方向所受合力提供向心力mg =m v C 2R(3分)解得v C =2 m/s (2分) (2)对B →C 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R (1+cos 37°)=12m v C 2-E k B (3分)解得E k B =9.2 J (2分) (3)滑块在A →B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mgh -μmg cos 37°·h sin 37°=12m v B 2-0 (4分)解得h =1.38 m (2分) 16.(16分)解:(1)对小物块与滑板组成的整体,设向右的加速度为a 1,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 -μ(M +m )g =(M +m )a 1 (2分) 解得a 1=32 m/s 2 (1分) 对小物块,因为mg <F max =μma 1 (1分) 所以滑板撞到障碍物前小物块与滑板相对静止. (1分) (2)滑板撞到障碍物后小物块做平抛运动 h =12gt 2 (1分) v y =gt (1分)小物块落地时所受重力的瞬时功率P G =mg v y(1分) 解得P G =60 W(2分) (3)设滑板撞到障碍物时的速度大小为v 1 v 12=2a 1x (1分) 设小物块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为x 1 x 1=v 1t =4.8 m(1分) 撞到障碍物后滑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2 μMg =Ma 2(1分) 滑板停止运动所用时间t ′=v 1a 2=2 s ,则物块落地时,滑板尚未停止运动(1分)物块落地时滑板向左运动的距离为x 2x 2=v 1t -12a 2t 2=4.08 m(1分) 物块落地时到B 的距离为x ′=x 1+x 2=8.88 m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