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合集下载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姓名:班级:学号:文章摘要:马克思主义是防止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为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以及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的毛泽东思想都有效的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中国经济毛泽东思想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正文: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进化过程,而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最高阶段也是最后阶段,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高阶段。

这就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当前,资本主义已经进入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帝国主义阶段,而共产主义才刚刚开始漫步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已经到了最后的最腐朽最没落的阶段;而社会主义仅仅是属于最高阶段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正在年青力壮,前途无量的阶段!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无论任何社会想要永远停止在原来的社会基础上赖着不走,那是不可能的,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正是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进化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人类社会客观规律的反映,因此,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推翻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的,也就是说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改变这种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必定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经济的指导显示马克思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改革开放之前,传统政治经济学居于中国经济学的垄断地位。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脱节,加之缺乏有效的短期分析工具,其解释和预测能力难以满足实践的需要,传统政治经济学范式“衰落”了。

面对挑战,政治经济学界作出了两种反应。

一种是消极的,即要么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的理论需求和中国经济学蓬勃发展的事实视而不见,对该范式自身的缺陷不去正视,固守传统不变;要么在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沿袭旧制,再加上一些当代资本主义的描述性材料,而在社会主义部分引入一个简写本的西方经济学(其蓝本大多数是新古典综合派)。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作者:张云飞来源:《先锋》2019年第05期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既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

新中国70年辉煌的历史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可“行”!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我们才能真正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从胜利走向胜利。

坚持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它是科学的唯物主义,始终坚持客观性原则,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条思想路线,为我们的事业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在反对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尤其是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毛泽东创造性地用“实事求是”来概括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

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形成了自己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正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我们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

在胜利地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任务之后,从当时的实际出发,我们党认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要全力以赴地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1978年之后,邓小平理论将解放思想纳入党的思想路线中。

解放思想就是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据此,我们将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推动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面对世纪之交国内外的复杂形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规定之一。

与时俱进,就是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据此,我们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完成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任务。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科学发展观将求真务实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结果。

必须指出,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促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诸多因素中,中国国内的因素和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努力实践是第一位的。

每个国家都有其国情,马克思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在中国广泛传播是由当时中国的国情性质决定的。

并且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社会主义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背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初,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人们在透视这段早期传播史时,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而且将得到有益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如何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看:它突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的重要地位,注重先进文化对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强调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这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要赋予它们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并上升到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的高度,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赋予党的指导思想以新的时代内容,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各种宣传马克思主义,或者带有社会主义倾向的社团、期刊纷纷出现,形成了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流,包括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思想解放运动。

马克思主义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是永不过时的真理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这一真理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

通过辨证地坚持和实施,我们进一步发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永远存在。

通过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得到了充分证明。

中国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灵活辨证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

同样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指导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也不断取得阶段性胜利。

这一伟大理论的真理性体现在以下诸方面:一、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体现在新发展理念上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理念结晶,突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显示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高超智慧与能力。

面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这些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集中体现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根本立场。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人民群众既是主体,又是受益者;共享发展,则鲜明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价值取向。

新发展理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必将通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新发展理念彰显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通过观察和研究、学习和总结、概括和抽象,认识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坚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在发展的问题上坚持实事求是,需要我们从我国现实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着力把握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受经济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支配和制约。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面临的新发展形势、为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2012301550035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夏礼强践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用实践来实现“中国梦”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告诫人们他们的理论只是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教条,而种种历史的实践都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在经历了文革之后,中国举国都处于一种极其亢奋的气氛中,人们关于真理的讨论,正如之后一篇文章所说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不断地实践,才能找到更好的通路。

就中国目前的国情来看,中国政治势力较强,政府高层领导值得信任,是人民的希望。

中国目前经济实力强盛,衰退可能性小,但是人均太少,通货膨胀是大问题,人民生活不佳,社会福利较差。

国人素质堪忧,中国教育堪忧,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中国军事力量较强。

中国未来发展令人担心,中国的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没有现代化,而且另外,中国的化石能源也面临枯竭危机,因为技术原因,一些新兴绿色环保资源开发又有待去探索开发并且中国的软实力竞争力较弱。

种种国情表明,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综合实力还有较大差距。

21世纪前半段是中国腾飞的关键时段,这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很多认得努力。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而马克思的实践观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实践是历史的过程,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是实践活动;人类社会的“问题”都是在实践中发生的,解决“问题”也只能通过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真理。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中国广大人民不断地实践和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的道路,是我们从不断地实践中走出来的。

而之后的路也只能我们自己再走出来。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动力是以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为根本的实践活动。

社会发展规律的“秘密”只能到实践中去探求,而不应当与此相反。

学习马克思的收获

学习马克思的收获

班级:11级市营姓名:Bocker学号:201130112012x马克思是举世公认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领袖,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成果,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当代大学生的行动指南。

收获一:学会了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由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可知,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个事物都有与它相联系的事物,整个世界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意整体。

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就好像中国与日本邦交的起伏也是由于经济的影响。

中国对日本首相参拜死鬼提出抗议,日本对中国出口额就会收到影响,而日本方面政界由于收到资本力量影响,会采用邦交手段与中韩等亚洲国家回复之前的友好状态。

这时候他们的出口又会恢复。

伊拉克战争就是源于美国对伊拉克经济控制需要,而伊拉克是它最重要的石油供应。

收获二: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时间是认识的源泉,而认识则可以指导实践,这可以引申到我们面临的“学习”与“运用”的关系,通常我们在业余时间学习,都比较辛苦。

也许是因为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与现实相差太大,或认为有些科目如“马克思主义哲学”、“高数”、“管理学”一类的根本没有什么用处,总之是没什么兴趣,我们基本上都是被逼学习,单单为了“考”而学。

其实际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观点,研究事物的深度和广度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因为哲学是科学的科学,具有指导一切的普遍性,我们才不可能期望它在某个问题上给出明确的答案。

而其他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际用处的科目,恰恰也是普遍应用在工作生活之中。

收获三:必然和偶然的关系我们总是抱怨机会太偶然,在轮到自己头上的几率就更小了,却没想到在偶然中也蕴藏,这必然。

汪国真说过:“实力就是机会!”的确,只要你有实力,在你的言谈举止中,在你出力任何一件小事中,群众雪亮的眼睛当然能够辨别出你与众不同的一面,领导也会将一件比一件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处理,机会自然就多了,得到的锻炼也多了,成功的必然性也就大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收获不仅仅是这些,以上只是小小的实践应用。

论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论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农家参谋社会视野-228-NONG JIA CAN MOU论马克思主义真理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张启云(西安外事学院,陕西西安,710000)【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对特定时代客观事物规律的正确认识和反映,又反转过去影响和推动了时代的发展,成为照亮时代前进的灯塔。

而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又为马克思主义提出了新的认知课题,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向着更深入的未知领域进军。

这两者之间的相互推动、相互激荡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强大动力。

本文仅就此谈自己粗浅的体会,以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真理性;时代性1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历史是人们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

但人们创造历史并不是有预谋的,就创造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而言,他们往往是在极为感性、极不能确定行为后果的条件下创造历史的。

也就是说,人们创造历史大多数时间是在感性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事物感性认识的不断积累和判断。

这种建立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的行为及其判断,有时是能够本能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的,从而可以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在大多数场合,由于行为的盲目性与认识的模糊性而常常导致相反的结果。

为了节省历史创造活动的时间成本,就需要真理的指引。

马克思一生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为发现真理而努力工作。

他从批判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入手,创立了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并以此为思想武器,在批判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内容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完成了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

在哲学和经济学两项成果的垫铺下,马克思又对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进行清理和批判,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从而为行将到来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做了坚实的理论准备。

这三大划时代的理论发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整个改变了世界发展的历史方向,驱使世界历史朝着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前进。

谈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放之四海而皆准

谈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放之四海而皆准

谈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放之四海而皆准临床94 马伟民09201076中华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

”刘少奇同志也曾重申过这一观点。

马克思主义真的放之四海而皆准吗?我们要想弄明白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我们就应该对马克思主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首先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与它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主要以唯物主义角度所编写而成。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指路明灯,他以建设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为最终追求,在世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不断证明其正确性和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无产阶级思想体系的马克思主义,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3个组成部分。

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它的主要特征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同各国工人运动和革命斗争实践的结合中发展的;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发展的;是在对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创造性研究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后,他们的继承者继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然后我们再来谈谈马克思主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于做到了将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但是就唯物主义来说,说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值得商榷的。

如果仅讲原理,而且是在哲学方面的,那么我认为马克思的几个基本原理确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比如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论文——浅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

论文——浅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

论⽂——浅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化结合的必要性2013-2014学年第⼀学期《原理》课⼩论⽂浅析马克思主义和传统⽂化结合的必要性、重要性[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化,要想在中国⽣存、发展就必须进⾏中国化,其中与中国传统⽂化相结合是不可或缺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基础。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化的结合既是社会主义先进⽂化建设的内在诉求,⼜是唯物辩证法的⽅法论诉求,更是现实中国的发展诉求,这是⼀个必然的历史过程。

只有深刻的领悟、把握这种必然性,才能树⽴起⽂化⾃信,并以⽂化⾃觉的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向更⾼的发展⽔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统⽂化,相结合,必要性[正⽂]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本⾝就内在的包含了两⽅⾯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另⼀⽅⾯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种⽂化形式同中国传统⽂化相结合。

前者结合构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后者结合构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

两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都⾄关重要。

由于我们在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化实际的结合,造成我国的⼀些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的历史、哲学、⽂化缺乏应有的学习和研究,这⽅⾯的知识知之甚少。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和中国传统⽂化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指导作⽤。

(⼀)俩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作为⼀种社会理论,中国传统⽂化作为⼀种具有显著⽂化特⾊的具体⽂化形态,都必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

根本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的统⼀,彰显了理论本⾝的科学性、内容的客观性与应⽤的实践性,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深厚的⽂化积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有重要价值的⽂化营养和精华。

马克思主义虽然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但它毕竟是产⽣于西⽅的⽂化,它是由欧洲⼈以欧洲的思维⽅式和⽂字⽽创⽴的,其中对中国情况的直接论述并不多,它本⾝并不能⾃动解决中国的问题。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易混易错辨析)高一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易混易错辨析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易混易错辨析)高一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易混易错辨析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易混易错辨析)1.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①16世纪的空想社会会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源;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

②圣西门和傅立叶从根本上促进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不能从根本上促进诞生。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①马克思主义政党登上历史舞台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正确: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②三大工人运动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正确: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历史前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理论基石。

③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正确: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正确: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理论基石。

②《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正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①巴黎公社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

正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正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运动到实践、制度的飞跃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正确: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1917年十月革命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②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正确:1917年,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③《共产党宣言》发表推动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设想到现实实践转变;正确:1917年,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理论设想到现实实践转变。

哲学与文化中哲学部分易错知识点汇总(适用)

哲学与文化中哲学部分易错知识点汇总(适用)

2022-2023学年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易错知识点汇总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起源于人们的追问与思考(改: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中实践中的追问与思考)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改: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

(改:哲学有科学非科学之分,真正的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改: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5.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改: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抽象、概括与总结)6.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错,任何哲学都不能说是“科学之科学”,因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意思是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这是错误的。

但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

(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8.唯心主义割裂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错,并未割裂)9.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改: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哲学的“两个对子”才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改: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因为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1.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

(改:提供的只是一种方法论的指导,不能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

应该表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12.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首要的基本观点。

(改: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首要的基本观点)13.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改: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1.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基石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基石

【 关键词 】 马克 思主 义理论教育 ; 思想政治工作 ; 灵魂基石
中 图分 类 号 : 6 D4 文 献标 识 码 : A ’ 文 章 编 号 :6 2 8 5 ( 0 0)0 0 4 — 4 17 — 63 2 1 1- 0 2 0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 ,
中国化的 马克思 主 义—— 毛泽 东思 想 ,历 史足 以证 明 没有
命派别就会失去生存的权利而且注定要在政治上遭到破
产 。” 【
思想 政治 工作 是 以社会 主 义 、共 产主 义思 想体 系教 育 人 民 , 发人 们 的觉 悟 , 启 提高 人们 认识 世界 和改 造世 界 的能 力 ,动员人 们 为实 现 当前 和 长远 的革命 目标 而 奋斗 的实践


思 想政 治工作 是一 门以马 克思 主义理 论为 基 础 , 党性 、 阶级性 、 合性 和 实践性 都很 强 的科学 。 综 马克 思 主义理论 是
先进的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化最优秀的 成果。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加强和改造思想政治工作 , “ 最
根本 的是 坚持 和巩 固马克思 主义 在意 识形 态领 域 的指导 地 位 。 ] 思想政 治工 作 的顺 利开 展实施 是离 不开 马克 思 我党 主 义理论 的指 导 的。 宁也指 出“ 我们 看来 , 有理 论 , 列 在 没 革
文 史博览 ( 理论 )
21 0 0年 1 0月 C l r A dHioyV s n T er) ut e n s r io ( h o u t i y Ot 00 c. 1 2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 思想政治 工作 的灵魂基石
谭 文 翰
【 摘

浅谈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发展马克思主义

浅谈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发展马克思主义

浅谈坚持理论和实践统一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今天,已经成为现代最强大的思想理论体系。

它的理论活力和实践威力是举世公认的不容置疑的事实。

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实践,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向前发展的源泉,它必将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1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诞生于一百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在历史的筛选中,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已由一个年轻的学派,上升为社会主义各国的指导思想,成为传遍全球、震撼世界的最有影响的理论体系。

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伟大真理,它将永远指引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胜利前进。

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文化精华的结晶,具有高度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创造性;作为深深根植于实践、在实践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从千百万群众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破坏旧世界和创造新世界的实践中汲取力量而不断地充实、更新、完善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虽然诞生于20世纪但其真理的脚步并没有停留在20世纪。

它随着世纪的转折、更替和时代的变动、发展而阔步前进。

从马克思主义到列宁主义再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现今发展,有力地证明着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在今日的世界上继续发挥着其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作用。

马克思主义所以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还在于这种理论不是教条,而是新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的出发点和方法。

恩格斯说过:“不要生搬硬套马克思和我的话,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只有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词才有存在的理由。

”马克思主义不是适应不了而是完全适应当今世界发展的要求;不是解决不了而是能够卓有成效地指导解决当今中国面临的一切问题,这是指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言的,决不是指什么现成的药方和现成的答案。

当前,我们正进行着改革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进行改革的指导思想。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考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从西方传到中国的思想文化理论,被中国共产党人所运用,成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指导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其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是与当时中国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

而如今,中国正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使马克思主义能更好地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就面临着马克思主义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

本文就重点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结合的问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20世纪初,努力寻找救国之路的仁人志士欲挽救民族的危亡,在纷繁庞杂的众多思想和方案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

而后,在后来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更加证明了这一选择的正确性。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之后,要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势必存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

因此,现阶段,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作为传入中国的外来文化中的一种,其能够最终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结果,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并不是偶然的。

而是中国社会的需要。

马克思曾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

”诚如前文所说,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由于列强的入侵,使得原本就千疮百孔的中国社会更加变得水深火热。

中国的一些先进分子和仁人志士,努力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

后来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农民阶级的暴力革命还是资本主义的改良主义都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现状。

只有当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被先进的中国共产党人所运用的时候,中国的社会才出现了黎明的曙光。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使其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带领中国人民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获得了民族独立。

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是一种客观上的必然,是本土文化在危机状态中的一种必然选择。

马克思原著导读题目

马克思原著导读题目

句子分析1.“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这句话揭示了人与产品的关系是对立的,异化的。

“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这句话表明劳动产品是物化了的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

它应该是人的本质的体现,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实现。

但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这就是说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现象。

这段话也使我们了解到,异化劳动,即一定历史阶段的一种特殊的劳动形式的本质,就在于这种劳动对劳动者来说是一种产生异化现象的劳动。

它集中表现在劳动的产品同它的创造相离相违。

对劳动者来说,它既是劳动者的创造物,又是劳动者异己的存在物;既是劳动者劳动行为的后果,又是劳动者树立起来的对立面、敌对力量、统治者或上帝。

这种异化性质就是异化劳动的本质所在。

2.“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世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身体。

”这句话表明了从实践领域来看,人的普遍性即社会性,正表现在人们能够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自己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即把自然界作为自己生产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

自然界是人维持生命活动和进行生产活动的源泉,场所和对象。

人离开自然界既不能生产,也不能生活。

人离不开自然,人成为自然界的一部分。

而人在自然界中独有的生产活动(有意识、有目的的生产,社会性的、改造对象世界的生产)是自然界同人和动物关系的最重要的区分。

当然,这里的自然界更多地是指人化自然,不仅包括外在自然,还包括社会的人文环境。

论文——浅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

论文——浅析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原理》课小论文浅析马克思主义和传统文化结合的必要性、重要性[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文化,要想在中国生存、发展就必须进行中国化,其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现基础。

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既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在诉求,又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诉求,更是现实中国的发展诉求,这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

只有深刻的领悟、把握这种必然性,才能树立起文化自信,并以文化自觉的精神把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向更高的发展水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相结合,必要性[正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本身就内在的包含了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前者结合构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后者结合构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式。

两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都至关重要。

由于我们在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时候,忽视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实际的结合,造成我国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自己的历史、哲学、文化缺乏应有的学习和研究,这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一)俩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具有显著文化特色的具体文化形态,都必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

根本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彰显了理论本身的科学性、内容的客观性与应用的实践性,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指导思想。

而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深厚的文化积淀,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营养和精华。

马克思主义虽然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它毕竟是产生于西方的文化,它是由欧洲人以欧洲的思维方式和文字而创立的,其中对中国情况的直接论述并不多,它本身并不能自动解决中国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八百字作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八百字作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八百字作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以及一系列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总体格局,“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史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

”社会科学在19世纪也有了很大进展。

考古等社会科学新发现把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以实证的方式呈现出来。

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以实证的方式再现了人类和未来社会产生和发展的事实。

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和英国古典经济学三大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成就,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充分的理论准备。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正是因为它建立在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一系列发现的基础之上,攀登了人类理论思维的科学最高峰。

马克思主义作为系统、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内涵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一般原理和具体结论三个层次,构成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层次,也是最高层次,是马克思主义的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最一般规律及其本质特征的科学概括,是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为人们提供了最科学、最锐利的世界观、方法论,提供了认识处理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和结论皆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即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问题而得出的一般原理和具体判断。

马克思主义最基本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一切旧哲学,具有三大缺陷:第一个缺陷,唯物论与辩证法相分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没有任何哲学流派或哲学家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彻底结合。

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把辩证法发展到了人类思维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但是他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外衣包裹着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如果不突破唯心主义世界观的束缚,辩证法已然发展到不能再发展的地步了。

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发展的高峰,但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是受直观的、被动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束缚,唯物主义在费尔巴哈那里也已经发展到了不能再发展的地步。

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

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

内乡县委党校
周荣侠
邓小平理论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 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 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它是马 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 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 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 展的新阶段。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邓小平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和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为什么社会主义在中国能够站住脚并且还有很大发展
中国人找到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这 个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普遍真理,中国 的面貌就起了变化 了。 ——毛泽东
邓 小 平 理 论
一、和主要内容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 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为什么社会 主义在中国能够 站住脚并且还有 很大发展?原因 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就在于我 们有一个深深地扎根于广大人民群 众的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就在 于我们有一个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 利益和要求的邓小平理论。
“ 坚持邓小平 理论,在实践中继续 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 这个理论,这是党中 央领导集体和全党同 志的庄严历史责任。”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们讲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关于这个内容,我们准备讲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第二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只有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下面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要回答中国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成为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武器!总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完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理论。

这一科学理论体系是由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四十年代共同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正式创立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在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列宁曾经这样评价这部伟大的著作:他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形成,他在全世界无产阶级面前,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第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并没有结束真理的发展,而是为真理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不仅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而且还包括它的继承者对它的补充和发展。

列宁主义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创立是在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发展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也就是帝国主义阶段。

当时,资本主义的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支持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都逐渐的尖锐起来,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地区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都在日益加剧,直至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国的发展看马克思主义
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

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学者宣称麦克斯主义已经彻底失败了,并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发展作了“根本错误的判断”。

然而,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波澜壮阔的斗争中,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先进的理论伴随着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汹涌澎湃的大潮传入中国,并很快与风起云涌的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造就了中国共产党。

经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几代领导人的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指导者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走上社会主义新道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指导作用。

以下从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事件来浅谈: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1.马克思主义带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和发展什么理论,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在中国近代史中,涌现出了一批有作为的任务,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他们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提出了种种救国方案。

例如: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等。

这些救亡图存的运动,对封建社会和外来侵略者起到了一定了作用,对中国社会进步有重大意义,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中国必须有新的社会力量,以新的社会理论,走一条新的道路,才能使中华民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走上独立富强繁荣的道路。

就在这一历史时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送来了社会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快速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共产党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旗帜在中国进行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

从社会主义成立至今,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城乡居民收入成倍增长,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

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经过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社会主义旗帜,中国才能不断振兴与发展。

2.马克思主义与世界全球化进程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国际不可回避的事项。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也进行了改革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

这些政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全球化始发源于资本主义社会,那么是否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其实早在《共产党宣言》就有相似的观点。

今天的
全球化不是横空出世的。

在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所开创的“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时代的产物和理论表征,他从一开始就具有打破狭隘地域性限制的“世界性”或“国际性”特征。

马克思主义帮助我们正确分析全球化的二重性、全面深刻地认识历史进步规律全球化具有二重性,由于不同的国家、民族、集团、个人在全球化中的位置不同,对全球化的看法和态度也截然不同,有拥护者也有反对者。

思想世界的对立反映了现实世界的矛盾。

事实上,全球化的历史如同以往的历史一样交织着进步与风险、融合与冲突。

马克思在分析资本运动的规律时指出:“资本既是创新的主体,也是破坏和摧毁的主体。

”马克思尖锐地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各个坏的方面,同时也证明了这一社会形式是使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这样高度的水平所必需的,资本主义生产才第一次创造出为达到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需的财富和生产力。


当代全球化是多种矛盾的共同体,人类只能在这种矛盾状态中,寻找一条有效的防范风险、化解冲突的道路。

全球化过程是一体化与多样化的共同发展。

一体化的推动者是发达国家,“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固多样化的坚守者是发展中国家,他们不能同化于西方文明,不能淡化本土特色,要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自己的文明。

这就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分析全球化的二重性,协调各种进步与风险、融合与冲突以及一体化与多样化的关系,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

3.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是一个资源紧缺的国家。

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4,人均耕地不足1.5亩。

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实施生态治理。

重视资源节约、有效利用资源,是有限的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生态治理的重要举措。

马克思主义指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要要强调人、社会、自然地多样性存在。

不能凡事都要求规范、标准,倾向于整齐划一。

要尊重自然地发展,不能违背自然地发展规律。

可持续性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另一项重大举措,可持续性发展意味着尊重自然,意味着公平的分配经济和社会的报酬和机会。

社会的发展意味着既能满足当代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他们需要的能力和资源。

从以上三个方面简单的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运用,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等理论,马克思注意在中国的发展与时俱进。

党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前进做出理论奠基。

综上来说,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

参考文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重庆出版社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