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版(修订版)

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版(修订版)

第七章1、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有何本质区别? 无论托马斯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还是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和欧文的“和谐公社”,它们都向我们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和社会不平等现象的理想社会形态,但是,在对未来社会理想的认识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未来社会理想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而空想社会主义者则将其建立在唯心史观之上。

恩格斯曾经指出,空想社会主义者和十八世纪的启蒙学者一样,他们把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建立于所谓“永恒真理”、“永恒正义”和“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的理性原则之上。

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则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把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牢牢地构筑于唯物史观的基地之上。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看成一个历史的必然过程,这一过程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决定的,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则把未来理想社会看成是某些“天才人物”的创造发明,因而纯粹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来认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建设是由未来的社会实践决定的,我们只能对未来的社会作大致的构想,而且这些构想也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但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却从主观愿望出发,为未来理想社会制定了一个极其细致详尽的蓝图,正如恩格斯所说的,这样的蓝图“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

”2、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历史的必然,为什么又要人们去努力追求?既然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个漫长的过程,为什么又说“共产主义渺茫”论是错误的?请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予以正确解答。

(一)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1)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主义思想中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个问题的论证,主要是从历史考察、现实分析和价值判断等三个方面展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给出不同的回答:从创造者讲,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而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学说。

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矛盾开始激化,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1825年,英国发生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的经济危机。

从此以后,这种危机便周期性地爆发。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这样蒙在社会关系上的面纱已被揭去,经济关系决定一切社会关系的事实也暴露在人们面前,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但都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因此应运而生。

3、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答: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50 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的时候就从来没有停止对自己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逝世以后,他们的后继者把马克思主义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列宁通过对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俄国社会矛盾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论”,领导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以及选择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以及选择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以及选择题答案(老师课上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人类新千年到来之时,西方媒体纷纷推选千年风云人物。

在英国广播公司和路透社等媒体的评选中,多次名列千年思想家前两位的是( )A.马克思、爱因斯坦B.牛顿、爱因斯坦C.马克思、牛顿D.达尔文、牛顿2.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曾经被称为“时代的歌中之歌”的是()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反杜林论》D.《国家与革命》3.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反杜林论》D.《国家与革命》4.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8.关于当代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影响的错误理解是()A.证实了马克思主义B.证伪了马克思主义C.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9.马克思主义哲学吸取的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C.可知论思想D.认识论思想10.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完整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1.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的两大发现是()A.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B.唯物论和辩证法C.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D.劳动价值论和科学社会主义12.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A.实践性B.科学性C.革命性D.阶级性1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14.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5.马克思“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共产党宣言》C.《德意志意识形态》D.《资本论》16.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根本的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B.分析与综合 C .归纳与演绎 D.历史与逻辑的方法17.从( )上讲,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与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考题解答: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

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_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__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后习题目录绪论1、(教材P20略)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进入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显期,处理得好,就能顺利发展,处理不好,将对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已进入这一时期,请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对这一问题加以分析。

(见下题)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5、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7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8、试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二章1、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我们能证明蚂蚁看见而我们看不见的东西,且这种证明只能以人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说明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56)2、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

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3、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谈谈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或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P72-73)4、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P58)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P66-67)6、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8、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第三章1、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答案(全)

目录绪论 (6)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6)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6)第一章 (7)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7)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试运用这一观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8)3、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8)4、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9)5、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说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重要意义。

(10)6、根据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实际,说明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0)7、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立场?118、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矛盾和和谐的关系 . 12第二章 (12)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12)2.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123.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13)4.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5.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意义。

(13)6.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 14第三章 (14)1.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这段话蕴涵了哪些唯物史观道理?能够引发我们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 14 2.当前我国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根据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的理解,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15)3.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15)4.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15)5.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1、“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A.强调真理的客观性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答案】D2、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A.矛盾特殊性原理B.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答案】C3、实践的主体是()A.绝对精神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C.人D.人的意识【答案】B4、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是指在事物发展中()A.简单地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B.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C.要对旧事物采取全盘否定、抛弃的态度D.要对一切现存事物都特怀疑的态度【答案】B5、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6、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A.社会历史现象的知识总汇B.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C.生产发展的理论D.经济关系的学说【答案】B7、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答案】A8、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答案】B9、生产力的客观性在于()A.它是构成生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B.它是人们在生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一种人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力量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自然界【答案】A10、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答案】D11、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答案】C12、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答案】A13、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国会B.总统C.最高法院D.最高检察院【答案】A14、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答案】A15、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D16、实践是指()A.个人的生活活动B.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活动C.人有目的的、达到真理性的认识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答案】D17、“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藉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答案】D18、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A.人力、风力、畜力等之和B.各种力量之和C.各种知识之和D.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答案】D1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A.人民群众的一切活动都推动社会历史前进B.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人民群众的行动就是社会规律D.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答案】B20、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答案】D21、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答案】D22、社会各种矛盾中最基本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关系【答案】A23、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所以叫不变资本,是因为(A)A.它在资本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中不起任何变化B.它的价值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它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价值量不发生变化D.它的实物形态不发生任何变化,永远存在【答案】A24、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含答案.1、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指该社会()A.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统一【答案】B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答案】D3、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答案】D4、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B.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C.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D.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答案】A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机械唯物主义【答案】A6、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答案】D7、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答案】A8、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是指该社会()A.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统一【答案】B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答案】C10、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A.感觉B.知觉C.表象D.分析【答案】B11、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所以叫不变资本,是因为(A)A.它在资本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中不起任何变化B.它的价值不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它的价值会转移到新产品中去,但价值量不发生变化D.它的实物形态不发生任何变化,永远存在【答案】A1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答案】A13、“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答案】A14、某资本家100万元创办企业从事生产,60万元用于固定资本,以购买机器设备等,40万元用于流动资本,以购买原材料和劳动力等(其中购买劳动力支付了10万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后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题目及解答一、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答:一、历史必然性:1、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二、当代适用性:1、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强大思想。

3、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二、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第一章1~5:DCBBC 6~10:CBCAB 11~12:CD13:AC 14:AB 15:BCD 16:BDE 17:AD 18:BDE 19:AD 20:ABC 21:ABC 22:AC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理论意义(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 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者虽然都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如何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同属于现代哲学,但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哲学,现代西方哲学虽然对资本主义社会也有批判,但总体上是维护现有社会的. 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现代西方哲学则大都坚持唯心主义立场. 当然,现代西方哲学针对社会与科学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批判地吸收其合理的因素.4 .谈谈你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系的理解与认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D) A. 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规律 B.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D. 以上都是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 A. 矛盾斗争 B. 社会革命 C. 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 土地革命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形成是从哪个方面阐述的(A) A. 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 B. 人们的经验和直观认识C. 归纳和演绎推理 D. 逻辑分析和思辨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立场是(B)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实用主义 C. 经验主义 D. 唯心主义5.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A.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 B.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C.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 劳动者与资本家的矛盾二、问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社会历史发展、人类社会存在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阐述和规定。

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科学理论基础,是指导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理论基石。

2.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有哪些?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发展是一种历史规律: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不同社会形态的变革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不断发展和斗争所引起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不同社会形态的产生和转变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变革所引起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源泉,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发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是如何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世界的能动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深入观察和研究,总结了一系列科学原理,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最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最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全(2013最新)绪论1.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地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地十大祸害.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地认识.结合我们地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地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地适用性.[参考答案]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地产生具有历史地必然性.(1)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地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从18世纪60年代起,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地工场手工业地革命兴起了,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地工业革命,又叫产业革命.这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接着法国、德国等国也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地胜利,带来了社会生产力地巨大发展,引起了生产方式上地重大变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生产方式.19世纪30—40年代,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洲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占据统治地位,自由资本主义步入比较发达地阶段.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地巨大发展,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地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地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地规律等问题.周期性地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地内在矛盾,引起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地怀疑,同时又引发并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两个最基本阶级——工人阶级与资本家阶级之间地阶级矛盾.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地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地性质和历史发展地方向,这为马克思主义地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地条件和基础.(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绶地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地指导提出了强烈地需求.随着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地成长、壮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地斗争也日益指向了资本主义制度.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地斗争.1831年法国里昂发生了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地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英国、法国、德国地三大起义,表现了无产阶级高度地政治觉悟与英勇精神,显示了工人阶级在政治斗争上地威力,标志着作为历史发展主要动力地无产阶级已经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地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地领导,工人地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它说明无产阶级地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地自发性,特别是还没有形成与其历史任务相适应地理论.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地丰富经验,形成科学地世界观,用以指导无产阶级地解放斗争.(3)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产生地实践基础在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地革命斗争,在于马克思恩格斯毕生事业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之间地紧密联系.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地阶级斗争,投入到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地活动中去,同工人运动中地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不懈地斗争.他们毕生地使命都和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4)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地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地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地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地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地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经验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地.法国思想家德里达在《马克思地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地十大祸害:失业,民主生活权利地大量剥夺,无情地经济战争,社会权益得不到保障,外债和相关机制地恶化,军火工业及其贸易,核武器地扩散,种族间地战争,幽灵般地国家(如黑手党、贩毒集团等等),国际法以及相关机构地非正义状态.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地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地适用性.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地,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地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地发展对自己创立地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于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地.列宁以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者地态度,深刻分析了现实社会条件地变化,认为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出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不曾有地新变化、新特点,经济政治发展地不平衡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地绝对规律.由此,他科学地剖析了帝国主义地经济基础、深刻矛盾和危机,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地论断,并不失时机地领导俄国人民一举取得了十月革命地胜利,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地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地也帮助了中国地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地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地工具,重新考虑自己地问题.”1[6]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地指导思想,并在长期奋斗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地与时俱进,都产生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地实践进程中,也都是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地现实需要服务地.在毛泽东思想地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地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地伟大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邓小平理论地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纠正了探索进程中地错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地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地新道路.没有毛泽东思想地正确指引,就没有中国革命地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地确立.没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地正确指引,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地开辟.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及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地伟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地心血,集中了亿万人民地智慧,汲取了世界各国在发展问题上地经验教训,站在历史和时代地高度,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现代化建设地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地世界观和方法论地集中体现,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地重要指导思想.它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地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地根本指针.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地,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地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地.你怎么评价这样地观点?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地不可遏止地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地和高度地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地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地创始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地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二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参见列宁:《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地统一?[参考答案]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地,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地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地.这种观点是错误地.马克思主义既尊重社会发展地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地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地实践,所以马克思主义地科学性和革命性具有内在地统一性.科学性是革命性地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地必然结论,二者统一于实践.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地生命力,这种强大地生命力地根源就在于它地以实践为基础地科学性与革命性地统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地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地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地世界观与方法论.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依据地、关于整个物质世界地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客观世界地本来面貌;作为科学地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地思想武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地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地学说.正如列宁指出:“马克思地哲学是完备地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地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地思想基础.彻底而完备地唯物主义哲学地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坚实地思想基础,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创立地意义所在.如果没有历史唯物主义,便不可能有真正地哲学社会科学,所以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地最大成果”.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地基本原理,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地规律,形成了科学地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地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地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地结论.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地基本原理,指明了无产阶级地历史使命,主张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地政党,并夺取政权,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指明社会发展地前进方向,使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地基础上,从而创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因此,从马克思恩格斯两个伟大发现,到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以及对空想社会主义地批判吸收,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理论地建立,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地.(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地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地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地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地政治立场.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地本性决定地.马克思主义是在广大地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地,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地科学表现.鲜明地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地根本特性.马克思说过:“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地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地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第一次阐明了现代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地社会力量,是革命最彻底最有前途地阶级.它使无产阶级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地历史地位与作用,从而使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自觉组织起来为人类地解放而奋斗.从这样地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立场在其斗争中地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地理论概括.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地历史使命决定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地历史使命曾作了具体地阐述,指出,无产阶级是一个被戴上彻底锁链地阶级,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革命和自身地解放同社会发展地规律、人类地彻底解放地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地,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再次,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地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地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地试金石.(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地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地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地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地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地本质属性,在于它地彻底地科学性、坚定地革命性和自觉地实践性,而彻底地科学性是最根本地.科学性是与理论地与时俱迸紧密联系在一起地.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地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地必然要求.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地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地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地理论是一成不变地,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地发展和时代地变化丰富发展他们地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地变化,以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地理论.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地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地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地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地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地过程.(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地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地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地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有史以来最美好、最进步地社会.共产主义理想不是乌托邦,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建立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规律地科学分析地基础之上,反映了历史发展地必然趋势.马克思主义崇高社会理想地确立,为无产阶级明确了前进方向,激励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并在此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地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地事业.马克思主义指出,共产主义地实现是靠实践来完成地.共产主义不是脱离实际地学说,而是运动,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地地最实际地运动.共产主义地实现要经历不同地阶段,在不同地国家、不同地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地奋斗纲领.实现共产主义一方面要树立崇高地共产主义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地远大理想而奋斗;另一方面更要把实现共产主义地远大理想与各个不同阶段代表人民利益地奋斗目标结合起来,投身于现实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3.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地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地情况发生了多大地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地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地.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地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地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地巴黎公社地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249页).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1850年前后,编者)地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地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地条件.1848年地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地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地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参考答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地科学态度应该是把坚持与发展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地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地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地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方法而言地.而随着时代地发展和历史条件地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地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地实践又会提出新地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地基础上去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地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地.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地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地、有害地;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地、有害地.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地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地马克思主义指导新地实践.“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地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地观念、做法和体制地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地错误地和教条式地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地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地理论品质.这种与时俱进地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地关键所在.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地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地本质属性,在于它地彻底地科学性、坚定地革命性和自觉地实践性,而彻底地科学性是最根本地.彻底地科学性是与理论地与时俱进紧密联系在一起地.在一定意义上说,理论上地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地必然要求.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地具体体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地基本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认为他们地理论是一成不变地,而总是要求根据实践地发展和时代地变化丰富发展他们地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直都是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地变化,以实事求是地科学态度对待自己创立地理论.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地内在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马克思主义地发展,也是一个不断总结实践地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地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地过程.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第一,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地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历史上地唯物论进行批判性继承地基础上,对物质概念作出了全面准确地科学界定.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地成果,吸收了其物质观中地正确论点和思想,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研究地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地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科学地物质观.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在总结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成果地时候就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地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地”.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地许多不同地事物依照其共同地属性概括起来”2[5].这样就明确指出了哲学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关于具体地物质形态地概念之间共性与个性地关系.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地科学地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地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地,它不依赖于我们地感觉而存在,为我们地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3[6]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既对立又统一地关系上来把握物质地.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地最高地哲学概括.物质地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地意识之外,可以为人地意识所反映.马克思主义地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地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地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物质和意识地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地观点地根本特点.列宁对物质作出了最本质地规定,指明了物质对于意识地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于物质地依赖性、派生性.物质和意识地对立是相对地,因为意识不过是物质地反映,而反映者是不能同被反映者相脱离地,意识不可能成为与物质绝对对立地另一种本原.(2)坚持了能动地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地对象.由于科学技术条件地限制,目前人类还有很多未知事物和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认识.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之间地区别只是未知与已知,它们都是客观存在地,它们地存在都是不以人地实践与意识为转移地,我们对未知世界只是不知其情状,其存在并不是未知地.随着实践和科学地发展,它们迟早必定为人们所认识.世界上只存在尚未认识地东西,不存在不可认识地东西.。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答案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答案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理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以下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课后习题的详细答案。

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A)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 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C. 阶级斗争和生产资料的社会化D. 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答案:A.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C)A. 阶级斗争B. 剩余价值理论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 马克思主义哲学答案:C.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3.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B)A. 公有制B. 阶级斗争C. 社会主义D. 无产阶级专政答案:B. 阶级斗争4.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A)A.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B.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C. 公有制经济体制D. 社会主义建设答案:A. 无产阶级革命实践5. 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是(D)A. 实现社会公正B. 无产阶级的解放C. 社会主义的建设D.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答案:D.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二、填空题1.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3.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等。

4.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是阶级斗争。

5.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答: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运动的、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和变化,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内部矛盾的斗争实现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它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其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自然科学条件和理论基础,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品质分不开的。

1.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

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

资本主义所因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永远不能根治这种致命的绝症。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2.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

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材配套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教材配套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一元论和二元论3.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实践性B. 运动性C. 物质性D. 客观性5.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 运动B. 实践C. 精神生产D. 物质生产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柏拉图的“理念论”是()的理论A.唯物主义 B.二元论C.唯心主义D.怀疑论10.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11.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12.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A. 抛弃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 纯粹的否定D. 既克服又保留13.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方向和道路B. 形式和状态C. 结构和功能D. 源泉和动力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6.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 证明了意识可以在高度发展的物质中产生17.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认真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B.在实践中自己探索C.循序渐进D.理论联系实际18.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归纳与演绎B. 分析与综合C. 抽象到具体D. 实践到认识19.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20.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是客观存在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21.区分新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是不是有新形式和新特点D.是不是得到大多数人的承认22. 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2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5-P9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然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P14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P16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统一于实践。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P19答: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答案(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答案(全)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思考题及其参考答案第一套(一)单项选择(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B.爱因斯坦C.达尔文D.牛顿5.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参考答案] 1.D 2.A 3.A 4.A 5.C(二)多项选择(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包括()A.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的列宁主义思想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2.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包括()A.从创始者的认识成果讲,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B.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C.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科学理论D.从主要构成讲,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 1.ABCD 2.ABCD(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2.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你怎么评价这样的观点?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者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参考答案]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二者统一于实践。

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发展,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强大的生命力的根源就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作为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依据的、关于整个物质世界的科学图景,从根本上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作为科学的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实践以及各门科学紧密联系,给予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锐利的思想武器。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为它是完备深刻而无片面性的学说。

正如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其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基础。

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的建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哲学创立的意义所在。

如果没有历史唯物主义,便不可能有真正的哲学社会科学,所以列宁将其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2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冲突和各种社会冲突激化的产物。

(3)马克思主义是适应工人阶级斗争的须要和时代的要求产生的。

2、如何相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P5-P9答:(1)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干脆理论来源。

(2)古希腊罗马哲学、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18法国唯物主义和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家的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的理论来源。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亲密相关。

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答:(1)马克思主义既然是时代的产物,它就必定随着时代的变更、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

(2)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而且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着。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条件下继承、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详细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宏大成果。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P14答:(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3)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立者的理论,还包括列宁、毛泽东、邓小同等继承人的理论。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一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5、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P16答:(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的表现。

(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表现。

(4)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科学性以实践为基础,统一于实践。

6、如何说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P19答: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建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世界是永恒运动和发展着的物质的世界。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因为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物质生产、物质生产方式规定了社会的性质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物质生产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关键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时间、物质生产在社会历史中的意义,使它能够把社会中物质关系、经济关系用其他关系区分开来。

科学阐明人们社会存在对意识、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

由于实践规定了包括社会精神生活在内的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所以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结合本章学习的原理,谈谈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内涵。

作为主观和客观的“交错点”,实践是变革现实的活动,其最终必定会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

但是,我们不应当把实践仅仅理解为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

任何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都是一个过程,都有一定的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的探索活动虽然往往并不直接引起客观对象的改变,但它们是以变革现实为目的并服务于变革现实的活动的,因而它们同样也属于实践的范畴。

正如列宁所说:“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

” 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所谓实践,就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4.联系实际思考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重要意义。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是世界的普遍状态。

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5.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一)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辩证法也包括主观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二)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观点和方法。

(三)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共同性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

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

6.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结合有关事实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是: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从根本上说,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作用的,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

在社会历史运动中,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为显著。

2.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一)从实践到认识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二)从认识到实践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意义更重要。

第一,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第二,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3.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哲学坚持反映论的立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哲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否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把认识看作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坚持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的活动。

缺乏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唯物而又辩证的性质。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能动的反映的特点是:反映具有摹写性和创造性。

4.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必须防止和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保守错误:当事物已经向前发展了,主观认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落后于实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

冒进错误:当一个事物还在发展,向别的事物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时,人们硬要超越阶段,做将来的事,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

5.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价值评价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活动。

实践是检验评价结果的根本标准。

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

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价值的实现必须以对相关真理的正确把握为前提才能成功。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7.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

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下,我们的亿万莘莘学子,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受住磨炼和考验,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卓越的贡献。

1.如何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称为社会意识形态,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具体历史性。

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及其重要意义?这一规律就内容看,概括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从过程上看,它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过程循环往复、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2.如何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及其重要意义?这里的“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水平。

在当代中国,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3.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生产力标准,坚持邓小平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坚持“三个代表”关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敏锐地把握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趋势和要求,通过制定和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采取切实的工作步骤,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4. 如何理解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的关系?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

人们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关系: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实践活动的幅度、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