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汇中的名词活用

合集下载

国开本科现代汉语专题第三章词汇词语的活用边学边练

国开本科现代汉语专题第三章词汇词语的活用边学边练

国开本科现代汉语专题第三章词汇词语的活用边学边练摘要:一、引言二、词汇词语的活用概述1.定义及意义2.活用的类型与特点三、国开本科现代汉语专题第三章内容梳理1.词汇的构成与分类2.词语的语义与语用四、边学边练方法与策略1.学习资源的利用2.实践活动的设计3.学习成果的评估与反馈五、活用词汇词语的实践案例分析1.案例一:词汇的创意运用2.案例二:词语的活用技巧六、提高活用能力的建议1.增加阅读量,丰富语言储备2.注重语境,灵活运用3.培养语感,加强实践七、总结正文:一、引言在国开本科现代汉语课程中,第三章主要讲述了词汇词语的活用。

词汇和词语作为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其活用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对第三章内容进行梳理,并为大家提供一些边学边练的方法与策略。

二、词汇词语的活用概述1.定义及意义词汇词语的活用,指的是在不同的语境中,根据表达的需要,对词汇和词语进行灵活、创造性的运用。

活用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彩,提高语言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2.活用的类型与特点词汇词语的活用包括词义的变化、词性的转换、词语间的搭配等。

活用具有以下特点:(1)符合语境,表达合理(2)注重语义,强调表达效果(3)创新运用,丰富表达形式三、国开本科现代汉语专题第三章内容梳理1.词汇的构成与分类本章首先介绍了词汇的构成,包括语素、词义、词形等方面。

同时,对词汇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如实词、虚词、成语、习惯用语等。

2.词语的语义与语用接下来,本章探讨了词语的语义和语用。

语义是指词语所表示的意义,包括词汇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语用则是指词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价值,如词语的搭配、语境中的运用等。

四、边学边练方法与策略1.学习资源的利用为更好地掌握词汇词语的活用,我们可以利用以下学习资源:(1)教材:深入研读教材,理解知识点,积累实例(2)网络资源:搜索相关文章、案例,进行对比分析(3)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丰富语言储备2.实践活动的设计(1)创意写作:围绕一个主题,运用所学词汇词语进行创意表达(2)模拟对话:设置特定语境,进行模拟对话,注意词语的活用(3)语言游戏:参与语言游戏,提高词语活用能力3.学习成果的评估与反馈(1)自我评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不足之处(2)同伴评价:邀请同学、朋友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建议(3)教师辅导:向教师请教疑难问题,寻求指导五、活用词汇词语的实践案例分析1.案例一:词汇的创意运用在电影《疯狂的石头》中,演员运用了“弹指神功”这一词汇,将其活用为一种搞笑的表达方式。

词类活用例子现代文

词类活用例子现代文

词类活用例子现代文一、语法范畴中的词类活用在实际运用上,现代汉语里能活用的词类主要集中在名词、形容词、动词三大类词汇意义明确和语法功能显著的实词中。

仔细研读高中语文课本中的现代文,笔者惊喜地发现文中有不少属于语法范畴的词类活用现象。

举例分析如下:(一)动词活用为名词1、“颈项后面掠过一阵战栗”——(粤教版必修1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此处中的“战栗”一词在字典中是“发抖、颤抖”之意,用作动词,可在本文中“战栗”做了动词“掠过”的宾语,故“战栗”由动词活用为名词。

2、“我对于我的工作我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主宰” (粤教版必修1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此处“主宰”本是动词,却做了“是”的宾语,由动词活用为名词。

(二)名词活用为动词3、“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人教2003课标版必修2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平平仄仄”本指诗词的音韵,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为“推敲起字的神韵来”。

(三)形容词活用为名词4、“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粤教版必修2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悄悄”本是形容词,这里用作名词,指“这个难以名状的静寂”。

5、“它渐渐失去了青苔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粤教版选修4陆蠡的《囚绿记》)此句中的“柔绿、嫩黄、细瘦、娇弱”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6、“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粤教版必修1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朱红”本是形容词,在这里作名词用,意为“朱红色”。

(四)形容词活用为动词7、“一句无意的话让一个孩子傻傻地记了那么多年,自卑了那么多年”——(粤教版必修1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此处中的“自卑”原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意为“自我轻视”。

8、“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粤教版必修1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有些怕人”中的“怕人”是“使人害怕”的意思,在这里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不可以带宾语,文言文中名词直接带宾语,这种现象叫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名词,前一名词不做修饰限制成分。

如:籍吏民,封府库。

军霸上。

鼓乐于此。

2,名词+介词,军于霸上3,所+名词,名词动用。

所字结构所后一定加动词所翻译成什么什么东西或地方。

令吏人完客所馆这里的馆是动词住宿的意思。

4,名词+代词驴不胜怒,蹄之。

蹄是名词后面是代词,名词变为动词。

蹄翻译成用蹄子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

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妻,嫁给5,而前后是并列关系,子路从而后。

后是方位名词在这里翻译成落在后面。

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霸:称霸6,副词或者否定副词加名词名词动用。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成文7。

能愿动词欲望动词趋向动词加名词名词动用左右欲刃相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名词做状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不做主语,那只能做状语一.普通名词做状语1表比喻斗折蛇行人立而啼其一犬坐于前2表示对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象对待兄长一样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以对待宾客的态度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相如廷叱之二.表示时间和方位的名词作状语1 ,时间名词做状语:日月岁A.良庖岁更刀,割也。

岁:每一年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日:每天B.表示渐进其后楚日以削日;一天天2方位名词做状语:单纯的方位名词在行为动词前做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加往向等词语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向南。

西:向西。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天下臣服。

生死而肉骨。

使死的人活下来,使骨头长肉。

汗牛充栋四,名词的意动用法有些名词带上宾语之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如:吾从而师之把……当作老师。

名词活用的语法解释

名词活用的语法解释

名词活用语法简析奈曼旗第一中学田彦达摘要:现代汉语中,名词的语法功能比较固定,但在古汉语中,名词的语法功能有时会发生变化,从而发生活用,词类活用知识是阅读文言文必须掌握基本知识,本文简要地从语法角度分析一下名词活用的几种类型: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关键词:名词短语状语使动意动词类活用的理解是文言文阅读的重难点内容,准确地判定活用对于解释词语、翻译文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判断词类活用不可只凭简单机械地记忆,应掌握一定的方法,下面就名词活用的几种类型从语法的角度做出分析: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1、两名词或名词与代词相连,构成“名词+名词”或“名词+代词”的形式,不构成并列、定中、复指关系的短语,必有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果构成主谓短语,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中的“陈胜王”构成主谓关系的短语,“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如果构成动宾短语,前一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兄为君则君之,己为君则兄之可也。

(2008年全国卷一)中的“君之”“兄之”构成动宾关系的短语,“君”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成“用国君礼对待”,“兄”翻译成“用兄长礼对待”。

2、名词后带了介宾短语,构成“名词+介宾短语”的形式,名词与介宾短语构成中补关系的短语或中状关系的短语(如果名词于介宾短语够成中状关系的短语,那么该句是状语后置句),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1)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中的“舍于其址”构成“名词+介宾短语”的形式,前后构成中状关系的短语,这句话是状语后置句,“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成“筑舍定居”;(2)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是状语后置句,“渔樵于江渚之上”构成中状关系的短语,“渔樵”处于该短语中心词的位置,所以“渔樵”名词活用为动词,翻译成“打渔砍柴”。

对于这种情况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我们。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注:翻译时要根据活用词语本身的意思和结合语境作译,考虑上下文意,意 思要清楚明白。
找出词类活用现象,并总结规律。
1、腰白玉之环 2、皆披发文身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腰:腰间佩戴 文:画着文彩 域:限制
规律二:名+名(代),即名词带了宾语 名词不带宾语,带的话一般活用为动词。
注:翻译时要根据活用词语本身的意思和结合语境作译,考虑上下文意,意思要清楚明白。
巧用语法 辨 活用
——名词作动词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是指词类 活用。词类活用是指一部分实词(也 有个别虚词)在一定的条件下临时改 变原来所属那类词的语法功能而作另 一类词用的现象。识别词类活用主要 根据上下文,从语法角度去分析。
一、思考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的功能—— 1.名词一般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
王:称王
水:游水、游泳 雨:下雨
规律四: 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是要出现在一般动词前面的,如:能吃, 如果“能愿动词”后面有名词要活用为动词。
能愿动词—表示可能、必要、必然、意愿的词。
找出词类活用现象,并总结规律。
1、今王鼓乐于此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田
鼓乐:击鼓奏乐 舍:建筑屋舍 蚕、桑:养蚕、种桑
规律五: 名词+于+宾语
文言文中,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 词(也就是说:介词“于”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面,但如果用在名词后边,那么这个名词常有可能 作动词用)。
牛刀小试
1、狼不敢前 2、一狼洞其中 3、策之不以其道 4、尉果笞广 5、不毛之地
前:上前 洞:打洞 策:鞭打
名词处于谓语的位置上 名词+(于)+宾语

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

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

《左传· 定公十年》:“公若曰:‘尔欲吴 王我乎?’”
春秋时期,吴王僚被专诸(人名)用剑刺杀。《左 传》中的这句话,是鲁国贵族公若藐向蓄意谋害他而 用剑尖朝着他的养马人说的,意思是:“你想使我成 为吴王吗?”言外之意即“你想像专诸刺杀吴王僚那样 刺杀我吗?”专有名词“吴王”用作使动。(叔孙成子、叔孙武叔、养马
(5) 名词使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 用作使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偶尔也可省略, 但根据上下文意可以补足。例如:
刘向《新序· 节大》:“天子不得而臣也, 诸侯不得而友也。” 例中的“臣”后省“之”,
“友”后也省“之”。“不得而臣”即“不得使 之为臣”、“不得而友”即“不得使之为友”之 意。
2. 名词的意动用法 (1) 什么是“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意 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儿所讲的 “用作谓语的动词”,专指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和形容 词。一般来说,常规动词不用作意动。
人)
一般来说,专有名词用作使动,都有特殊所指, 表示一种“比方”、“喻称”之义。
(4)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方位名词有时也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按照这个名 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例如: 《战国策· 楚策四》:“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史记· 苏秦列传》:“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 而不信苏子矣。” 例中的“下鸟”,是“使鸟落下” 的意思;“东苏子”,是“使苏子(苏秦)到东边(齐国) 去”的意思。
隶那样役使他的人民”
《史记· 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之。”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齐将田忌善而客待 之。” 《孟子· 万章下》:“今而后知君(指鲁缪公)之犬马 畜伋(人名,孔子的孙子子思的自称)。” “像对待犬马那
样畜养我孔伋”

词类活用的判断

词类活用的判断

词类活用的判断词类活用的判断词类活用,是高考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词类活用的判断,一起来了解下。

一般来讲,高中生应该掌握下面几种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

主语 + [状语 ] + 谓语 +〈补语〉+宾语如上所示,名词一般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如若它处在了谓语或状语的位置,则必活用。

要么名词活用为动词,要么活用为使动或意动。

文言文中的使动,其实就是现代汉语中的兼语句;文言文中的意动,其实就是一种“主语以宾语怎么样”的句式。

(1)左右欲刃相如。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3)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名词处在了谓语的位置,它首先必须活用为动词。

例(1)、(4)分别活用为“用刀杀”、“把鼎当作”“把玉当作”“把金子当作”“把珍珠当作”。

但(2)、(3)却不能直接翻译为“称王他”、“当作宾客他的父亲”,而必须翻译为“使他称王”、“以他的父亲为宾客”。

(5)君为我呼之入,吾得兄事之。

(6)(愚公等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以上两例名词都处在了状语的位置,而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能做状语的,所以如果名词处在谓语的前面,它不是做主语,就是活用为状语。

(5)、(6)两例分别译作“像对待兄长那样”、“用箕畚”。

(7)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

”置人所罾鱼腹中。

所字结构,“所”的后面一般跟动词,起着改变词性的作用,如“说”是动词,而“所说”则指“所说的话”,变成了名词。

(7)中的“罾”本意是“渔网”,是名词。

所以此处应活用为动词“捕捉”。

二、动词活用。

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动词一般处于谓语的位置,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及物动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可以带宾语,而不及物动词现代汉语中不能带宾语,文言文中如若带了宾语,则一般活用为使动或为动。

同时,现代汉语中动词不能处于宾语的位置,文言文中如若处于宾语的位置,则须活用为名词。

(8)项伯杀人,臣活之。

(9)曹军方连船舰,可烧而走(之)也。

名词的活用

名词的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活用为动词 , 驻扎(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劝学》)(3)左右欲刃相如。

(刃: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⑷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植)(《寡人之于国也》)⑸今王鼓乐于此(鼓乐:击鼓奏乐)(《孟子》)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⑹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过秦论》)⑺吾师道也……(师:学习)(《师说》)⑻籍吏民,封府库(籍:登记)(《鸿门宴》)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⑼范增数目项王。

(目:使眼色)(《鸿门宴》)⑽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称王)(《齐桓晋文之事》)⑾江水又东(东:向东流)(《水经注》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规律五:所字结构,所字后的名词活用为动词总结:(1)名词前加能愿动词或副词。

(2)名词前没有动词,其后带宾语。

(3)名词与名词连用。

(4)副词后的名词(5)“所”字后边的名词用如动词。

2、名词活用为状语现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作状语,普通名词很少作状语(比较)古代汉语: 时间名词、方位名词、普通名词等名词常常作状语。

相如〖廷〗叱之吾得〖兄〗事之其一〖犬〗坐于前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主语+【名词】+谓语活用为状语规律探究:(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下:向下)(《劝学》)(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每天)(《劝学》)(3)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南:向南,西:向西)(《过秦论》)规律一: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4)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目:亲眼,耳:亲耳)(《石钟山记》(5)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乘船)(《黔之驴》)(6)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鸿门宴》)规律二:就一般情况说,凡动词前面的名词在意思上不能认为是用作主语的,就应该认为是用作状语。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在现代汉语里很少见

名词活用为动词的现象在现代汉语里很少见

一、名词名词两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连用,二者未构成并列关系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例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司马迁《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司马迁《鸿门宴》)()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分析:例句()中“籍”和“吏民”皆为名词,两者连用,“籍”用作动词,意思是“登记”;例句()中“刑”和“人”皆为名词,两者连用,“刑”用作动词,意思是“施加刑罚”;例句()中“极”是名词,“视听之娱”是名词性短语(偏正短语),两者连用,“极”用作动词,意思是“穷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名词而动词名词和动词或动词短语之间用连词“而”连接,该名词常活用作动词.例如:()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张溥《五人墓碑记》)()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苏轼《赤壁赋》)分析:例句()中名词“墓”和动词“葬”之间用“而”相连,“墓”活用为动词,译为“筑墓”;例句()中名词“衣冠”和动词“见”之间用“而”相连,“衣冠”活用为动词,译为“穿衣戴帽”;例句()中动词短语“顺流”和名词“东”之间用“而”相连,“东”活用为动词,译为“向东进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名词代词名词一般不能修饰代词,如果它置于代词之前,则常活用为动词.例如:()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张溥《五人墓碑记》)()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句()中名词“函”出现在代词“之”地前面,活用为动词,译为“用木匣子装”;例句()中名词“蹄”出现在代词“之”地前面,活用为动词,译为“用蹄子踢”;例句()中“之”地词义已经弱化,只起调节音节地作用,但分析时可以作为代词理解,名词“鼓”置于其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击鼓”.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副词和能愿动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如果名词前出现副词(一般是否定副词)或能愿动词,该名词常活用作动词.例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司马迁《鸿门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分析:例句()中名词“王”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意思是“称王,为王”;例句()中名词“目”受副词“数”(ò,屡次)修饰,用作动词,意思是“以眼睛示意,使眼色”;例句()中名词“水”受能愿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意思是“游水,游泳”;例句()中名词“刃”受能愿动词“欲”修饰,用作动词,意思是“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五、介词结构名词介词后跟宾语会构成介宾短语,如果名词前有这种介词结构在句子中作状语起修饰作用,该名词常活用为动词.例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苏洵《六国论》)()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苏轼《石钟山记》)分析:例句()中名词“礼”前有作状语地介词结构“以事秦之心”修饰,故活用作动词,译为“礼遇”;例句()中名词“名”前有作状语地介词结构“以钟”修饰,故活用为动词,译为“命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六、活用作状语地名词名词状语一般修饰动词和形容词谓语.文言文中,几个名词连用且其中地一个名词活用作状语时,跟在它后面地名词常活用为动词.例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杜牧《阿房宫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贾谊《过秦论》)分析:例句()中“鼎铛玉石”四个字都是名词,其中“鼎”“玉”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把宝鼎”和“把珠玉”,“铛”“石”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分别译为“当做铁锅”和“当做石块”,“金块珠砾”用法同此;例句()中“瓮牖绳枢”四个字都是名词,其中“瓮”“绳”是名词作状语,分别译为“用瓮”和“用绳”;“牖”“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分别译为“做窗户”和“系门轴”.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七、名词补语名词一般不能带补语,如果其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常活用为动词.例如:()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诗经·大雅·思齐》)()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司马迁《鸿门宴》)分析:例句()中名词“刑”通“型”,后带补语“于寡妻”,用作动词,译为“作榜样”;例句()中名词“舍”后带补语“于其址”,用作动词,译为“筑舍定居”;例句()中名词“军”后带补语“(于)霸上”,用作动词,译为“驻军,驻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八、所名词“所”加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时常作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使用,如果“所”后跟地是名词,该名词就要活用为动词.例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司马迁《陈涉世家》)分析:例句()中名词“志”跟在“所”后面,活用为动词,译为“做记号”;例句()中名词“罾”地本义是“鱼网”,用在“所”后面活用为动词,译为“用网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此外,少数情况下,虚词“者”前为名词时该名词也可能活用为动词.例如,“赵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中地“侯”本是名词,置于“者”前就活用为了动词,意思是“封侯”.(来源:《语文报·教师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常见词类活用

常见词类活用

一常见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做状语现代汉语除时间、处所名词有时可直接做状语外,其他名词做状语时,后面要带上助词“地”,或者前面有介词,构成介宾短语。

但在古汉语中,名词直接做状语的情况却很普遍,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可以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等。

例如:①朝(在早上)济而夕(到黄昏)设版焉。

(《烛之武退秦师》)②既东(向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向西)封。

(《烛之武退秦师》)③君子博学而日(每天)参省乎己。

(《劝学》)④上(在地上)食埃土,下(在地下)饮黄泉。

(《劝学》)2.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

该活用名词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或发生某种变化,而这种动作的对象或变化的结果,就是那个表使动的名词。

它实际是兼语式的简化,本来兼语式的结构是主+动+兼+动+宾(或无宾),现在则简化为主+动+宾,从而使语言简练。

翻译时应恢复成兼语式。

例如:①徐孺下(使……放下)陈蕃之榻。

(《滕王阁序》)②纵江东父兄怜而王(使……为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3.意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语。

该活用名词同宾语并不构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主语把宾语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强调主语对宾语的主观感受或认识。

翻译时可按这个格式:主+以(或“把”)+宾+为(或“看成”或“当作”)+表意动的名词。

例如:①孔子师(以……为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以……为鉴)之。

(《阿房宫赋》)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把……作为宾客)其父。

(《伤仲永》)4.做动词在文言文里,名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被用作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名词用作动词后,原有的名词意义并没有消失,只是增加了和上下文相适应的动词的意义而已。

例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游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②子孙帝王(称帝称王)万世之业也。

名词活用的七种情况

名词活用的七种情况

名词活用的七种情况名词活用的七种情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特殊活用:使动(名词使动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意动(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Ⅱ.简析:(一)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一般情况下只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不能受副词或能原动词的修饰,更不能带宾语,在古汉语中,名词却常常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或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后面可以带宾语补语,前面可以用副词或能原动词束修饰限制.这时名词就活用为动语了.例句:① 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② 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刃杀害)③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识水性,游泳)④ 客初至,不冠不袜.(戴帽子,穿袜子)其中①②句带宾语,③④受能原动词副词修饰限制. (二)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例句: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② 犹不能恃无功之重.(尊贵的地位)③ 倚南窗口寄傲.(自得的心情)④ 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红的花,绿的叶)(五) 普通名词作状语所谓普通名词,是相对于时间名词而言,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古、今汉语中是很常见的,而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情况就不同了.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则经常出现.普通名词用在动词前,一般是充当主语.构成主谓关系,而作状语,就成了修饰关系.常见的有以下四种:(1) 比喻动作行为的情状.用名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来修饰.例句:①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② 有席春天下,仓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③ 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④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一样)⑤ 斗折蛇行.(像蛇那样)(2) 表示对人的态度这是用对待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态度对待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句:① 吾得兄事之.(把他当作兄长来对待)②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把…当作父亲来对待)(3) 表示工具或凭借用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事物来说明动作为所用的工具,依据或原料.①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② 黔无驴,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③ 失期,法当斩.(依法)(4) 表示方位或处所用名词状语证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或方位.例句:①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前面)② 义庙礼之.(在庙堂上)③ 既东封郑.(在东面)④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往上,往下)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主要还残存在一些成语,熟语或部分合成词中.如车载斗量,星罗棋布,土崩瓦解,礼贤下士,口诛笔伐.风餐露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手写体,漆是线等.(六) 使动用法在汉语动词谓语中,一般动宾关系的特点是,主语发出动词谓语的动作,其宾语是谓语的支配对象.如“齐师伐我,”“公问其故.”等.而使动用法则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真特点主要是主语使宾语实行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句:①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与它同的诸侯来就拜)②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诸侯互相争斗)两句中的谓语,“朝”,“斗”都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行为,而是在主语的支配下有宾语来实行的动作行为.表达这类句子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有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来完成的,因而是动用法的实质,就是用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1) 名词的使动用法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前者一般是专有名词的活用.后者主要是普通的名词或方面名词.例句:①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是白骨长肉)②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使他成为国相)③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使之成为干肉,腊(XI)④ 适燕者,北其辕,适楚者,南其辕.(使其车辕向北,使其车辕南)(1)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很常见,这是因为在上古汉语里,兼语结构述设有完全发展成熟,需要用这种结构来表述.⑴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上了宾语,那么很有可能是使动用法.例句:①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② 选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束之.(使之束)③ 操军方连船,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词类活用之名词的活用

词类活用之名词的活用

词类活用之名词的活用名词作状语现代汉语除时间名词和处所名词有时可以直接作状语外,其他名词作状语时,后面要带上助词“地”,或者前面有介词,构成介宾短语。

但在古汉语中,名词直接作状语的情况很普遍,可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而且有多方面的修饰作用。

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和状态。

例如: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这句话中三个名词“云”“响”“景”均作状语,分别解释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像影子一样”。

2.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例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这句话中“舟”(原意为“小船”)直接作状语,解释为“坐船”。

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例如: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指南录〉后序》)这句话中“日”是时间名词,直接作状语,解释为“每天”。

4.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

例如:而相如廷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中“廷”是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在朝廷上”。

5.表示?幼餍形?的趋向。

例如: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登泰山记》)这句话中“西”是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向西方”。

名词使动用法名词在宾语前充当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成为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所表示的人或事。

例如: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中“舍”解释为“使……住在”,意即“安排住宿”。

名词意动用法把名词放在宾语前充当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就是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

可译作“认为……”“把……当作……”。

例如:吾从而师之。

(《师说》)这句话中“师”解释为“以……为师”,意即“拜……为老师”。

浅析现代汉语的名词活用及其修辞效果

浅析现代汉语的名词活用及其修辞效果

浅析现代汉语的名词活用及其修辞效果在古汉语知识的宝库中,名词活用的语法现象屡见不鲜,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小说戏剧都可以俯拾皆是。

其中名词可以用作动词。

形容词、量词等等,其活用的过程,不仅仅是词性的改变,同时也给人耳目一新的修辞效果。

比如沈括《采草药》中的“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其中的“芽”原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后就有了“发芽”的意思,这比直接描述更有意味。

司马迁在《鸿门宴》中写道,“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这里同样把“兄”作了动词“事”的状语,使名词“兄”有了“像对待兄长一样的”的动词含义。

现代汉语中对于词类有着相对固定的语义和功能,尤其是名词活用更为谨慎,一般用于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成分。

不过,由于中国古代汉语的影响和沿袭,自文字改革以来名词活用现象还是客观存在,尤其在文学作品中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

有时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特殊需要,就会借鉴古代汉语的这种用法,对名词进行活用。

著名学者胡裕树先生认为:“甲类词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修辞上的需要,偶尔用作乙类词,这是活用。

”这一精湛的论述,基本说:明了词类活用的方法。

名词活用也是如此,就是要用一类名词来当作另一类非名词来使用。

从而达到更精妙的修辞效果。

名词活用作动词是现代汉语中名词活用的主要形式,其样式丰富多彩,富有情趣。

名词在汉语中数量众多,主要是对事物的称谓,也就是所谓的名称,比如动物:虎、狮子、大象、狼狗、老鼠等等;也可以是植物,比如梅花、菊花、树木、野草;还可以是设施,比如道路、水库、桥梁等等。

其共同点就是代表了一种事物,见到这些名词就会使我们马上联想到其所要表达的具体形象。

而当这些名词被活用时词性便发生了改变,不再代表原来的意思,而引申出另外的含义,名词中的某种要素被提炼出来,为它要表达的新的词义服务。

由此可见,名词的活用是词语的变异使用,其活用的方式和词语的变异与当时的语境紧密相关,它是作家在创作时使用的艺术语言。

名词在“NP+了”格式中的活用

名词在“NP+了”格式中的活用

名词在“NP+了”格式中的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是指名词在某些格式中获得了动词的用法,既具有动词的意义也获得了动词的某些语法功能。

本文尝试用句式语法理论的相关观点来解释“NP+了”格式中的名词为什么会获得动词的意义,用词的“升格越级”说来解释格式中的名词为什么会取得动词的语法地位。

标签:“NP+了”格式词类活用句式语法升格一、引言(一)“NP+了”格式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比较特殊,同时又比较有价值的句式。

该句式涉及名词的活用以及名词在格式中的语法地位问题。

(二)名词用如动词,是指名词在某些格式中获得了动词的用法。

具体说,指名词在格式中临时丧失名词的语法功能,而获得了动词的某些语法功能,这一变化不仅限于名词语法功能的暂时改变,而且也是有意义的变化,是指一个名词在保持它基本意义的同时,具有了动词或其他与动词相关的意义。

(三)前人采用不同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NP+了”格式里的名词活用现象做过许多讨论。

邢福义(1984)利用语义特征分析法对“NP了”做过精彩的论述,指出了能进入该格式的名词的语义特征:首先,名词所表示的事物,带有顺序性而又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出现的意义;其次,带有顺序性并带有时间推移性的事物,而且是单向推移,除了起始地位的那个名词外,其余名词都可进入该格式。

总之,具有明显的“顺序性或时间推移性”“系列推移性”的名词才能出现。

另一种情况,本身不具有推移性,但进入某个序列中,也可进该格式。

马庆株(1991)采用语义语法范畴理论,也对“NP了”格式做过讨论,他把进入该格式的名词称为顺序义名词,认为这些名词本身带有顺序意义,另有一些本身不带顺序意义能出现的名词称为语境顺序义名词。

张伯江(1998)则采用功能语法理论对名词用如动词和形容词进行了解释,他的生命度、典型性、无指性解释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另有一些相关论述散见于某些论著中,如王冬梅(2001)、刘顺(2003)、宋春阳(2005)等在论著中皆有或多或少的论及。

现代汉语词类活用论述题

现代汉语词类活用论述题

现代汉语词类活用论述题(原创实用版)目录一、现代汉语词类的概述二、现代汉语词类的分类三、现代汉语词类的活用现象四、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例子解析五、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意义和作用正文一、现代汉语词类的概述现代汉语词类是指在现代汉语中,词语按照其语法功能和形态特征划分出来的类别。

词类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不同的词类在句子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形成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现代汉语的词类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介词、助词等。

二、现代汉语词类的分类1.实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实词类词语有实际的语义内容,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

2.虚词类:包括代词、介词、助词等。

虚词类词语在句子中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需要与其他词语配合使用。

三、现代汉语词类的活用现象现代汉语词类的活用现象是指词语根据句子的语法需要,在特定语境下临时改变其语法功能和形态特征的现象。

现代汉语词类的活用现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桌子”在“摆桌子”中活用为动词。

2.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吃”在“吃饭”中活用为名词。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美丽”在“变得美丽”中活用为动词。

4.数词活用为动词:如“二”在“数到二”中活用为动词。

5.量词活用为动词:如“走”在“走一步”中活用为动词。

6.代词的活用:如“我”在“我是学生”中作为主语。

7.介词的活用:如“在”在“在家”中作为状语。

8.助词的活用:如“了”在“吃饭了”中表示动作完成。

四、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例子解析1.名词活用为动词:如“羊”在“羊肉串”中,原本是名词,表示一种动物,而在这里活用为动词,表示“烤羊”。

2.动词活用为名词:如“跑”在“跑步”中,原本是动词,表示一种动作,而在这里活用为名词,表示一种运动项目。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高兴”在“高兴地跳起来”中,原本是形容词,表示一种状态,而在这里活用为动词,表示一种动作。

五、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意义和作用现代汉语词类的活用现象对于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必修上册(二) 整合迁移2 名词活用

必修上册(二) 整合迁移2 名词活用

整合迁移2 名词活用一、连点成线,基础整合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 水波不兴.风雨兴.焉C.⎩⎪⎨⎪⎧ 苍山负.雪负.而前趋D.⎩⎪⎨⎪⎧余始循.以入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B .羡长江之无穷..C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D .多平方..,少圜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东.望武昌济水东.流B.⎩⎪⎨⎪⎧ 乌鹊南.飞明烛天南.C.⎩⎪⎨⎪⎧破荆州,下.江陵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客有吹洞箫者.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A.⎩⎪⎨⎪⎧ 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B.⎩⎪⎨⎪⎧ 固一世之雄也亭东自足下皆云漫C.⎩⎪⎨⎪⎧ 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 D.⎩⎪⎨⎪⎧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二、连点成线,微点突破掌握名词的活用规律及特点(1)解释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体会其活用特点。

[第1组]①乌鹊南.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西.望夏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大石侧.立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吾得兄.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头发上.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加点词语为名词活用作状语。

国开本科现代汉语专题第三章词汇词语的活用边学边练

国开本科现代汉语专题第三章词汇词语的活用边学边练

国开本科现代汉语专题第三章词汇词语的活用边学边练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国家开放大学(国开)继续深造。

本科现代汉语课程作为国开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现代汉语的全面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以国开本科现代汉语第三章“词汇词语的活用”为话题,带你边学边练,掌握词汇活用的技巧,提升你的汉语表达能力。

二、国开本科现代汉语专题概述1.课程设置背景为了满足社会对汉语人才的需求,国开本科现代汉语课程应运而生。

该课程设置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现代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知识,提高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

2.专题内容介绍国开本科现代汉语课程共分为八个专题。

第三章“词汇词语的活用”是其中一个重要专题,主要讲解词汇的构成、词义的变化以及词语的活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词汇,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第三章词汇词语的活用概述1.章节地位第三章是国开本科现代汉语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汉语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内容涵盖了词汇的基本概念、词义的演变、词语活用的方法等方面,是学生掌握汉语词汇运用技巧的关键。

2.主要内容概述本章主要介绍了词汇词语的活用,包括词性的转换、词语搭配、成语运用等方面。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词汇的多样性,学会在不同语境中灵活运用词汇,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四、边学边练方法分享1.学习策略在学习第三章词汇词语的活用时,建议同学们采取以下策略:(1)预习课本内容,提前了解知识点;(2)课堂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3)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2.实践技巧为了提高词汇词语的活用能力,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

例如:(1)参加汉语角或语言实践活动,与他人进行口语交流;(2)写作时注意运用不同词语表达相似含义;(3)阅读汉语文章,学习优秀作者的词汇运用技巧。

五、活用词汇词语的实际应用案例1.案例一:口语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不同场景的口语交流。

现代汉语词类活用论述题

现代汉语词类活用论述题

现代汉语词类活用论述题摘要:一、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概述1.词类的划分2.词类活用的定义二、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种类1.名词的活用2.动词的活用3.形容词的活用4.副词的活用三、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特点1.语境制约2.形式灵活3.功能丰富四、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功能1.表达语法意义2.丰富语言表现力正文:现代汉语词类活用论述题现代汉语是一种具有丰富词类活用现象的语言。

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境中,词类发生形式和功能的变化。

这种现象丰富了语言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

一、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概述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是根据词的形态和功能来进行的。

词类活用是语言在实际运用中,为了适应特定的语境,使词的形式和功能发生变化的现象。

例如,“好看”这个词,在“这本书好看”中是形容词,在“他看起来好看”中是动词。

二、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种类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种类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副词的活用。

1.名词的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如“他学习很认真”;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如“笔直的道路”。

2.动词的活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如“他去过三次北京”;动词活用为形容词,如“他已经吃饱了”。

3.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如“他把窗户擦干净”;形容词活用为副词,如“很好吃”。

4.副词的活用:副词活用为名词,如“他买了一副手套”;副词活用为形容词,如“很甜”。

三、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特点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具有以下特点:1.语境制约: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发生的,离开了语境,词类活用就无法进行。

2.形式灵活:词类活用的形式多样,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中可以呈现不同的词类形式。

3.功能丰富:词类活用使词汇具有更丰富的功能,可以表达更多的语法意义。

四、现代汉语词类活用的功能现代汉语词类活用具有表达语法意义和丰富语言表现力的功能。

通过词类活用,可以使句子结构更加紧凑,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总之,现代汉语词类活用是一种丰富多样、具有强大表现力的语言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汉语中的合成词汇中的名词活用
1.表比喻:拿用作状语的名词或名词词根所表示的人或事物行动的特征,来描绘动作行为的特点、状态,使动作行为更具体、更形象。

词汇如下:板结板实板硬板正板滞被覆笔立笔挺笔直壁立冰冻冰冷冰凉冰清玉洁冰释冰消瓦解波荡波动波谲云诡蚕食草菅人命潮涌川流不息鼎沸鼎立鼎峙鹅行鸭步粉碎风驰电掣风传风发风流云散风起云涌风行蜂聚蜂起蜂拥辐辏辐射鼓胀瓜分龟缩鬼哭狼嚎鬼使神差海涵狐疑虎踞龙盘虎踞龙蟠虎视虎跃龙腾火炽火急火热火烧火燎火烫箕踞鲸吞鸠集狼奔豕突狼吞虎咽鳞次栉比龙飞凤舞龙盘虎居龙腾虎跃龙争虎斗笼罩虏获脉动蔓延奴役漆黑棋布钳击泉涌雀跃蛇行神差鬼使神出鬼没鼠窜鼠窃狗盗鼠窃狗偷水深火热梭巡兔脱土崩瓦解尾欠尾随尾追席卷星罗棋布星散星移斗转星移物换荫蔽蝇营狗苟鱼贯鸢飞鱼跃云集云散云谲波诡云散风流云消雾散云游蜇居栉比鳞次拳曲犬牙交错油煎火燎油滑表示对人的态度:敌视仇视
2.表动作的方式、工具和材料:用名词或名词词根作状语说明动作进行的方式或动作得以完成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词汇如下:伴读伴发伴生伴宿伴随伴同伴舞伴游辈出笔答笔伐笔耕笔记笔录笔试笔受笔算笔谈笔战鞭策鞭笞鞭打鞭挞冰镇兵谏步行仓储彩绘彩排彩喷彩印漕渡漕运册封册立车裂车载斗量敕封敕建敕造刀耕火种刀削面电陈电传电镀电告电灌电函电焊电贺电汇电解电离电疗电烫毒害毒化恩赐恩准耳闻耳闻目睹耳提面命风闻歌讼歌舞升平根除根究根绝根植根冶光照海运海葬函告函购函授函售函索河运火化火葬伙耕后顾口传口服口试口授口算口述口译口占口诛笔伐力避力持力促力挫力荐力戒力克力拼力求力图力挽狂澜力行力战力争力争上游力主垄作卵生马革裹尸毛纺面陈面呈面访面访面洽面商面试面授面谈面叙面议目测目睹目见目录目送目验目语囊括炮击畦灌枪毙枪击枪决枪杀枪战肉搏筛选舌耕舌战身教身受身体力行手工手记手书手写树葬水葬水磨水运水疗胎教胎生铁打图解团拜团聚信汇刑拘刑辱刑讯刑侦雪藏言传言传身教言教言喻油饰油印字斟句酌钟鸣鼎食
3.表动作行为的处所、时间。

板书晨炊晨练春耕春花秋实春困秋乏春训春游道听途说道不拾遗冬藏冬储冬眠冬运冬泳冬贮耳语风餐露宿釜底抽薪海底捞月海归后继后起后行虎口拔牙虎口余生家访家居家种效游露宿露宿风餐露营南征北战内定内耗内讧内控内退内外交困内应内应外合盆浴盆栽庭审土产土葬翁中捉鳖宵衣旰食雪中送炭夜不闭户夜战野炊野营野战夙兴夜寐左右逢源
4.表原因:动作的发生是由作状语的名词或名词词根所表示的事物引起的。

词汇如下:病故病弱病逝病退病休仇恨仇杀风干风化水肿水蚀锈蚀
5.表依据:名词或名词词根所表示的事物,是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所表示的动作得以进行的依据。

词汇如下:法办法定法冶势不两立势在必行义不容辞义无反顾
6.表目的:名词或名词性词根所表示的事物,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之所以进行的目
的。

词汇如下:义捐义卖义拍义赛义演
7.表自居身份:动词或动词词根所表示的动作,是以名词或名词词根所代表的人的身份去进行的。

词汇如下:臣服客居客死隶属.
8.表动作[1] [2] 的方向:古代汉语中,方位名词直接放在动词前边充当状语的现象非常普遍,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或趋向。

方位名词的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仍大量存在。

词汇如下:北上北伐战争东倒西歪东拉西扯后退南下上报上传上蹿下跳上调上访上浮上告上缴上诉上溯外出外传外调外访外加外来,外流外露外卖外派外聘外逃外骛外销外扬外溢西晒右倾下挫下达下跌下放下浮下滑下降下泄下泻下坠左顾右盼左迁左倾左右开弓
9.表动作的频率:古汉语中,时间名词“岁”、“月”、“日”,常放在动作性动词前面用作状语,表示行动的频率,含有“每年、月、日”的意思。

这种用法遗留在现代汉语中的词汇不多。

词汇如下:日不暇给日积月累日就月将日理万机日新月异年检年审年均月均 10.表示动作、性质的发展变化。

“日”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特殊的时间名词。

处在不同的动词前和不同的句子位置时,它所表示的语义也是不一样的。

当“日”处于表性质变化的动词之前时,它表示情况的逐渐发展变化,可译为“一天天地”或“一天比一天”。

“日”字的这种用法表保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词汇数目有限:词汇如下:日见日渐日趋二、名词化了的词汇还有一些词汇本来也应算作是名词或名词词根用作状语的,只是这些词汇不再表示一种动作而是表示一种事物,已经名词化了。

如:“蛋雕”,《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名在鸭蛋等蛋壳上雕刻形象、花纹的艺术,也指用蛋壳雕成的作品。

”显然,名词“蛋”是应作状语,说明“雕”这一动作的处所或所用到的材料的。

由于“蛋雕”已经名词化了,所以它作为一个偏正结构的复合词,不再强调动作,是用来说明“雕”的种类的。

区别于“根雕”、“石雕”、“木雕”等等。

再如“马趴”,《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名身子向前跌倒的姿势。

”显然,名词“马”是描绘“趴”这一动作的,即象马跌倒一样向前趴。

但由于“马趴”已经名词化,它不再强调“趴”的动作特征,而是和其它的“*趴”区别开来。

类似的例子还有:版画版刻碑记碑刻碑志蝶泳根雕木雕石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