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而学与仰而思》阅读附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文言文训练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文言文训练及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缀行甚远________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________③屠大窘________④其一犬坐于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②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四段狼“变诈”的表现。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答案】(1)连接、紧跟;追随、追赶;处境困迫,为难;像狗似的(2)①时间长了,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很悠闲。

②(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3)一只狼假装睡觉,在前面诱敌;另一只狼从柴草堆里打洞意图从后面攻击屠户。

(4)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心存幻想,妥协退让,要用智慧和勇气和他们作斗争。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紧跟;②句意为: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驱:追随、追;③句意为:屠夫非常困窘急迫。

窘:处境困迫,为难;④句意为: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犬:像狗似的。

(2)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 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蒲松龄《狼》两则,回答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欻一狼来,瞰担中肉,似甚涎垂,步亦步,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①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

狼乃止。

屠即径归。

昧爽②往取肉,(a)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b),则死狼也。

仰首(c),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③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注】①蚤:通“早”。

②昧爽:拂晓。

③直:通“值”,价值。

(1)将“审视、遥望、近之”分别填入【乙】文a、b、c三处,正确的顺序是: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顾野有麦场________②一狼洞其中________③有屠人货肉归________④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

①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②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4)“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已!”作者认为【乙】文中狼“可笑”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遥望;近之;审视(2)看,视;名词用作动词,挖洞;卖;暂且(3)①狼也狡猾啊,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②当时狼皮价格昂贵,一张狼皮价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由于得到了这张狼皮)小赚了一笔。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阅读附答案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阅读附答案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
 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⑴思有弗得()⑵命童子取土平之()
 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
 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
 B.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
 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幺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
 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幺治理国家呢?
 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求学,贵在(4分)
 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11.(1)得到,获得(2)填平12.(4分)D(选C得2分)13.(4分)C。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相关推荐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通用9篇)上学期间,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要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通用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篇1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题目: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⑴ 思有弗得()⑵ 命童子取土平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B.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君子求学,贵在(4分)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答案11.(1)得到,获得(2)填平 12.(4分)D (选C得2分)13.(4分)C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篇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14分)范文正公仲淹贫悴①,依②睢阳③朱氏家,常与一术者游。

会术者病笃④,使人呼文正而告曰:“吾善炼水银为白金,吾儿幼,不足以付,今以付子。

”即以其方与所成白金一斤封志⑤,内⑥文正怀中,文正方辞避,而术者气已绝。

后十余年,文正为谏官,术者之子长,呼而告之曰:“而⑦父有神术,昔之死也,以汝尚幼,故俾⑧我收之,今汝成立⑨,当以还汝。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踩.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告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甲)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文言文《习惯说》

文言文《习惯说》

中 ( z h òn g ) 人 : 适 合 于 人 , 这 里 是 影 响 人 的 意 思 。 中 , 深 入 影 响 。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 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字词句翻译 文言精悉 文言知识积累 相关练习
目录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
刘蓉(1816—1873),字孟蓉,又作孟容,号霞仙,湖南湘乡人。清
朝湘军将领、桐城派古文家,官至陕西巡抚。主要成就:生擒石达开。 其代表作为《养晦堂文集》、《思辨录疑义》等。 咸丰四年(1854年),随曾国藩在湖北、江西与太平军作战。咸丰五 年(1855年),从罗泽南由江西回援湖北。其弟战死蒲圻 (pú qí) , 送丧归籍,遂辞军事。咸丰十一年(1861年),骆秉章督师四川,被 聘参赞军事。以知府加三品顶戴,署四川布政使,明年实授。
第二段解读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 之。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
而后安之。
语之:
顾:
何……为:
童子:
平:
蹶(jué)然:
坦然:
既:
第二段解读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 之。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
第二段解读
一日,父来室中,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 之。后蓉复履,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 而后安之。
译文: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坐下,回头看看那处洼坑笑着说:“你连一间屋子都 不能治理,凭什么能治理好国家呢?”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刘蓉读 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 惊,觉得这块地方似乎突然高起来了,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以后踏这块地, 仍旧还有这样的感觉。又过了好些日子,才慢慢习惯。

2021年暑假天天练38: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021年暑假天天练38: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暑假天天练38:课外文言文阅读(一)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日,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皆投书即还。

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须责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

”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很,其令可知。

”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

乃为一简答之,方去。

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曰:“县令果健者。

”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1)小海解释了下面画线字的意思,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属县例致贺冬至书(类)B.以至呵逐亦不去(离开)C.颇骇怪(奇怪,惊疑,这里是“对……感到奇怪”)D.县令果健者(有才能)(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3)小海赞赏“蒋堂”,而小华钦佩“县令”,你更赞同谁的想法?结合选文分析。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赵奢劝说平原君[宋]司马光赵田部吏①赵奢②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

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③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之。

赵奢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④,是无赵也。

君安得有此富乎邪?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使治国赋⑤,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选自《资治通鉴》卷五)【注】①田部吏:征收田赋的小官。

②赵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于用兵。

③用事者:管事的人。

④加兵:兴兵侵犯。

⑤国赋:国家的税收。

(1)下列句子中画线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平原君家不肯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B.君安得有此富乎邪/何见事之晚乎C.赵奢以法治之/告之于帝D.国赋大平/吾与汝毕力平险(2)请用“/”给画线句子断句。

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3)请概括平原君的性格特点和概括平原君被赵奢所折服的原因?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1)蕃(
)
(2)濯(
)
(3)蔓(
)
(4)益(
)
(5)植(
)
(6)鲜(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 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
(2)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 释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
(8)亭亭净植 (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议论文答案

议论文答案

议论文答案一、创新不言败20.答案:①对于创新者而言,要正确地看待失败。

②对于创新者而言,还要有知难而上的勇气和自信自强的品质。

21.答案示例:失败是成功之母22.答案:这一段的论证过程是:首先指出创新之路充满艰险;然后用王安石的话证明要想创新,就必须具备坚定的信念;接着提出创新者要有愈挫愈勇、知难而上的豪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

二、答案19.答案: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美貌和才能固然重要,但完美的人格才是更重要的(1分)20.答案:【甲】从容【乙】大度【丙】骨气(共3分。

共3空,每空l 分)21.答案示例:这一段的论证过程是:首先指出只有具备了高尚完美的人格,才能成就伟大事业青史留名的观点。

接着,列举中外名人的事例来印证这一点。

然后进一步阐明具有光芒四射人格的人物是“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代表,而历史正是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以此论证了这些人能够成就事业青史留名的原因。

(共3分。

共三个要点,“观点”l分,“事例”1分,“分析”l分)三、《俯而学与仰而思》18.答案:【甲】②【乙】③【丙】①(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19.答案:“俯而学”指的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

(要树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仰而思”指的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

(共2分。

“俯而学”1分,“仰而思”1分) 20.答案示例:列举赵括的例子证明没有做到“仰而思”就不能获得成功;列举司马迁的例子证明只有做到“仰而思”才能有所成就。

(共2分。

分析“赵括”1分,分析“司马迁”1分)四、《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18.答案:创新的快乐是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动力。

(2分)19.答案示例:对科研的热爱可以产生创新的恒久动力,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远;创新的过程可以使人享受到因不断畅想、发现、创造、超越而带来的种种乐趣;创新成果的分享为大众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这正是科研工作者最大的快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7《短文两篇》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7《短文两篇》同步检测试题及答案

17《短文两篇》同步检测(满分:50分时间:30分钟)一、基础积累(23分)1.给加粗的字注音。

(5分)淤泥( ) 濯( ) 案牍( ) 亵玩( ) 鲜有闻(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7分)(1)惟吾德馨( ) (2)往来无白丁( ) (3)无案牍之劳形( ) (4)濯清涟而不妖( ) (5)不可亵玩( ) (6)宜乎众矣( )(7)亭亭净植(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无丝竹之乱耳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何陋之有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徐喷以.烟6.选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A.有仙则名.B.不蔓.不枝.C.苔痕上.阶绿D.无丝竹之乱.耳7.默写。

(3分)(1)《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2)《陋室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 。

(3)《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27分)(一)(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含答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题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悲守穷庐________④又相天子________(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__。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增长;陋室;辅佐(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3)①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②(如果)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又怎么来得及!(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解析】【分析】(1)①句意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却用浅陋来保持,这是聪明。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精选练习(答案解析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精选练习(答案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德馨.(xīn)鸿.儒(hóng)陋室铭.(míng)B.案牍.(dú)甚蕃.(fān)濯.清涟(zhuó)C.亵.玩(xiè)不蔓.(wàn)调.素琴(tiáo)D.隐逸.(yì)淤.泥(yū)鲜.有闻(xiān)【解析】B项“蕃”应读fán,C项“蔓”应读màn,D项“鲜”应读xiǎn。

2.加点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A.调.素琴(弹)无丝竹..之乱耳(奏乐的声音)有仙则名.(著名,出名)B.无案犊之劳.形(劳累)山不在.高(在于)往来无白丁..(没有什么学问的人)C.孔子云.(说)谈笑有鸿.儒(大)惟吾德馨.(香气)D.有龙则灵.(灵验,神奇)斯是.陋室(这)阅金经..(佛经)【解析】B“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C“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D“是”:判断动词。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B)例句:无丝竹之.乱耳A.孔子云:何陋之.有?B.无案牍之.劳形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D.以我酌油知之.【解析】例句和B项中的“之”都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助词,的;D项,代词,代这件事。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A.有仙则名.(形容词用作动词,出名)B.无丝竹之乱.耳(使动用法,使……乱)C.无案牍之劳.形(使动用法,使……劳累)D.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解析】A项,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B.水/不在深,有龙/则灵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解析】D项正确的节奏应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A.《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刘禹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爱莲说》比较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爱莲说》比较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爱莲说》阅读训练六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3 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4 分)(1)不蔓.不枝()(2)亭亭净植.()(3)临.湖赏荷()(4)荷花为.雨所洗()2.用/给下面句子标朗读停顿。

(标一处)(1分)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3.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以为妙绝。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能概括莲花的品质,全文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最能概括荷花的外形,文章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三语文复习练习课题:《爱莲说》课内外对比阅读命题:许礼靖审核:做题:班级:姓名:得分:用时:(一)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问题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踩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告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4.用“/”给《习惯说》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

(限标两处,不含句末)(2分)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5.《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

2018年上海中考各区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8年上海中考各区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8年上海各区中考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黄浦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思有弗得.()(2)命童子取土平.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B.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求学,贵在()(4分)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答案】11.(4分,各2分)(1)得到,获得(2)填平12.(4分)D (选C得2分)13.(4分)C【嘉定区】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12分)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①于齐营丘②。

东就国,道宿行迟。

逆旅之人③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

客寝甚安,殆④非就国者也。

”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

莱侯⑤来伐.,与之争营丘。

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节选自《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注释】①师尚父:即吕尚,又称姜尚。

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

②营丘:齐邑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

③逆旅之人:指旅店主人。

议论文阅读(三)

议论文阅读(三)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宇轩图书
解析:原文的意思是苦读所体现出的对书的迷 恋让人心生敬畏。 答案:D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宇轩图书
2.文章第②~⑥段的论证过程大致为:概括 举例谈中外“悦读”情形→中外“悦读”情形 比较→正确“悦读”的情形。这一过程体现出 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 面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3分)
宇轩图书
④将中外读书情形做一番比较,不免让人
心生遗憾:有时我们过于强调“苦学”而忽略
了“乐学”,过于强调“正襟危坐”而忽略了
“随性阅读”,过于强调读书的“功利性”而
忽略了它的“功能性”。这就使得阅读难以融
入到我们的血液中,难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
分,而过于浓烈的功利色彩亦极有可能将知识 庸俗化,将读书引入歧途。
段,表述的意思与原文相反。
答案:B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宇轩图书
2.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1)作者举老子的例子,其目的是什么?
说明大智慧是深藏不露的,警示人们不要耍小 聪明(投机取巧)。
(2)某官员最近在回应网友对政府的批评时认为: “主人说公仆几句话,也是合情合理的。”这 一回应得到网友的一致好评。如果用本文作者 的观点,这位官员的智慧体现了哪些特质? ①具有远大的目标和胸怀;②具有谦逊兼听、 从善如流的品质。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宇轩图书
今天,追求技巧、想走捷径成功的人越来 越多。这又是“智慧”吗?不,最多是心眼多, 是投机取巧,是机灵鬼。智慧要求远见,要求 眼光,要求对于对象的整体性把握,要求不仅 经得住一时一地一事的考验,而且经得住较为 长期与全面的检查。智慧要求举一反三,融会 贯通,要求有所不为,有所作为,要求学有新 意,事有新意,言有新意。

少年中国说阅读答案中考

少年中国说阅读答案中考

篇一:少年中国说阅读答案中考陈祖芬①我读书随性,插空翻阅手边的书,竟在一部“80后”写的小说里,翻到几乎占了一章的《少年中国说》。

作者显然爱煞了那篇文字,管他有没有这么写的,一如小说起名叫《断章》。

足足20万字,绝不缺斤少两——那文字要是化开来,那感受,那回味,是远远不止20万字的。

②作者写江南小镇,阳光如温得恰到好处的酒,沁着丝丝缕缕梅子一样青涩的气息,再睁眼时,已是残阳一点将坠未坠, 晚风如锦,上绣祥云。

秋千上下缀满了别处飘来的粉色花瓣,不似她因秋千而起,更像秋千因她而飘逸飞舞。

风是此刻唯一的读者,却没有什么耐心,胡乱翻弄着白绢。

③母亲从箱子里拿出一匹上好的玉色暗花回纹锦缎,为她赶制旗袍,竹叶领,窄罗袖,宽摆提花滚边,斜襟琵琶盘扣,在月光下泛着潋滟的水色。

第二天清晨,暖玉生烟一样的旗袍,掺着碎金似的阳光,于蜿蜒起伏中撩拨出琵琶的韵律。

⑥旗袍之韵律,阳光之气息,蓝锦之天色,塑造了美的化身桃叶。

但是战争是美的毁灭。

不,战争使人从知耻而后勇,到明白师夷长技以制夷,于是攻读,于是进攻。

在黄埔军校,老师问及,如何强国?如何实现民族之复兴?桃叶滔滔说来竟有班姬续史之姿,谢庭咏雪之态。

从中华儿女必舍生忘死,共攘外敌,到随后, 朝野内外,各司其职,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举国上下,知难而进,博观约取,居安思危,韬光养晦。

⑦如果说古有班姬续史,谢庭咏雪,那么今天,程萌这样的女孩儿就在讲述居安思危、韬光养晦。

如此“80后”,让我想起岳飞的《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⑧桃叶参加的队伍行进到南昌城外,敌军飞机正猫戏老鼠般地居高轰炸,坦克展开如扇面一样,卧在城外。

然桃叶他们所有的人,都是一脸的从容和蔑视,赴死如赴宴,决绝地向着南昌城大步迈进。

真是仰天长啸,壮怀激烈!⑨几场恶战下来,桃叶几个少年人,稍显沉默,却仿佛假眠的虎狼。

一枚榴弹又呼啸着从日军那边飞了过来,一个少年就那么纵身一扑,生生地抱住了那颗榴弹……⑩桃叶在抗日路上,一路默念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俯而学与仰而思》阅读答案

《俯而学与仰而思》阅读答案

《俯而学与仰而思》阅读答案《俯而学与仰而思》阅读答案俯而学与仰而思①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曾特别警示世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我们今天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学了什么,而应致力于学会什么;不只是需要明确学什么,更应当知道怎样学,要用【乙】去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而"俯而学"与"仰而思"的有机结合,正是这样一种【丙】。

②“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

这就是说要树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

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但要真正学得“学问”,能够“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不“俯”下身潜心地、深入地去学习是不行的。

③“仰而思”,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

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的。

战国时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可到了战场上,却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纸上谈兵”的笑柄。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

这里的“究”“通”就是思考;“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就是指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一家之言”就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客观现实形成的独到见解。

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

【初中议论文阅读】《俯而学与仰而思》阅读答案

【初中议论文阅读】《俯而学与仰而思》阅读答案

【初中议论文阅读】《俯而学与仰而思》阅读答案俯而学与仰而思①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

②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

这就是说要树立衣带俯而学与仰而思①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

②“俯而学”,就是必须静下心来心回去深入细致自学,潜心钻研。

这就是说必须践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疲惫”的钻研精神,仔细观察琢磨,穷追不舍。

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分担历史剥夺我们的重任。

必须真正研习得“学问”,能“看见很离很多的东西”,不“翻飞”上身潜心地、深入细致地回去自学就是没用的。

③“仰而思”,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

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至读书的真正目的的。

战国时的赵括堪称四书五经兵书,谈到兵事去头头是道,可至了战场上,却只晓得按照兵书行事,而无法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引致失利,在历史上遗留下“纸上谈兵”的笑柄。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一生都在崇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小,成一家之言”的境界,几度“仰而思”,终于存有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响,并无韵之离骚”《史记》这部巨著的诞生。

④“俯而学”与“仰而思”的有机融合,正是一种科学的自学方法。

13.结合选文,请你说说对画线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含义的理解。

(2分)请问:▲14.第③自然段运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就是什么?存有什么促进作用?(2分后)答:▲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写作答案网整理13.(2分后)除了读书外,自学还轻在思索(1分后);尤其就是在深思熟虑后,融合客观现实构成独到见解(1分后)。

14.(2分)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学习中读思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古文《蓉少时》翻译

古文《蓉少时》翻译

古⽂《蓉少时》翻译古⽂《习惯说》翻译及习题原⽂: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室。

俯⽽读,仰⽽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经尺,浸淫⽇⼴。

每履之,⾜苦踬焉。

既久⽽遂安之。

⼀⽇,⽗来室中,顾⽽笑⽈:“⼀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取⼟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复然。

⼜久⽽后安之。

噫!习之中⼈甚矣哉!⾜之履平地,⽽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使久⽽即乎其故,则反窒焉⽽不宁。

故君⼦之学,贵乎慎始。

注释:[1]养晦堂:刘蓉居室名,在湖南湘乡。

[2]浸(qn侵)淫:逐渐蔓延、扩展。

[3]中(zhòng众)⼈:击中、深⼊于⼈。

[4]踬:被东西绊倒。

[5]窒:阻碍。

刘蓉(1816--1873),清代⽂学家。

“蓉”⼀作“容”。

字孟蓉,号霞仙。

湖南湘乡⼈。

诸⽣出⾝。

曾在乡办团练,从曾国藩在江西与太平军作战。

同治元年(1862)任四川布政使,同年⽯达开军⼊川,奉命赴前敌督战。

⽯⼤败,⾃投清营,他将其槛送成都,酷刑处死。

次年调升陕西巡抚,督办全陕军务。

后为张宗禹所部西捻军所败,⾰职回家。

著有《养晦堂诗⽂集》、《思耕录疑义》等。

1.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项是(3分) ()A.辄起绕室以旋(来回踱步)B.每履之,⾜苦踬焉(绊倒、跌倒)C.⽗来室中,顾⽽笑⽈(回头看)D.⾜之履平地(鞋⼦)2.⽤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的意思(2分)⼀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3.⽤斜线(/)为⽂中画线的句⼦标出两处停顿。

(2分)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忽隆起者4.作者通过⼀件⼩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简要回答。

(3分)1.D2.你连⼀间屋⼦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3.后蓉复履其地 /蹶然以惊/如⼟忽隆起者4.习性难改,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慎重地对待开头。

(⼀个⼈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常重要。

)从“培养良好习惯”⾓度讲即可。

【解析】1.D项中为“踩”的意思。

2.本题考查学⽣翻译⽂⾔⽂的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俯而学与仰而思》,完成下列各题。

俯而学与仰而思
①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出版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曾特别警示世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我们今天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学了什么,而应致力于学会什么;不只是需要明确学什么,更应当知道怎样学,要用【乙】去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而俯而学与仰而思的有机结合,正是这样一种【丙】。

②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

这就是说要树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

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但要真正学得学问,能够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不俯下身潜心地、深入地去学习是不行的。

③仰而思,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

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的。

战国时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遭,可到了战场上,却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纸上谈兵的笑柄。

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在编撰《史记》的过程中,追求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

这里的究通就是思考;天人之际&‘古今之变就是指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一家之言就是在深思熟虑后,结合客观现实形成的独到见解。

实践也一再证明:在学习时不联系实际思考问题,读书时功夫仅下在书本上,就只会人云亦云,就难有真知灼见,也就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办法。

④孔子曾告诫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怠惰而无所成就。

孔子这句话再精辟不过地论述了俯而学与仰而思的辩证关系。

我们应牢记先贤的教导,在实践中学有所得,思有所获。

1.请按照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将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人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科学的学习方法②常用的学习方法③联系实际的方法
【甲】处应填:____ 【乙】处应填:____ 【丙】处应填:____
2.文中所说的俯而学与仰而思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第③段中列举赵括与司马迁的例子各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甲】②【乙】③【丙】①
2.俯而学指的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

(要树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仰而思指的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

3.示例:列举赵括的例子证明没有做到仰而思就不能获得成功;列举司马迁的例子证明只有做到仰而思才能有所成就。

(意对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