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环节动物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蚯蚓,提高科学观察的能力。
2.通过同一类群多种动物的比较,提升归纳、概括的能力。
3. 通过比较蛔虫和蚯蚓的区别,提高比较分析的能力。
4.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蛔虫的生活史的学习,关注个人卫生,关注蛔虫病的预防。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难点: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师:出示几组图片。
提问:这几种动物同学们认识么,他们是属于相同的动物类群吗?生:学生观察,分类回答问题。
(二)新课讲授1线形动物师:展示蛔虫照片,提出问题。
生: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师:(1)蛔虫的身体结构怎样?生:呈圆柱形,前有口,后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
师:蛔虫寄生的部位?为什么没有被人体内的消化液分解掉?生:人的小肠里;体表有角质层师:蛔虫是怎样运动的?生: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缓慢地蠕动。
师:蛔虫的生活史生:食欲异常腹部疼痛肠穿孔腹粘膜。
儿童卫生习惯差,饭前便后不洗手、生吃没洗干净的瓜果蔬菜、啃手指等蛔虫会进入儿童体内,从而感染蛔虫病。
师:蛔虫病的预防生: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饭前便后要冼手。
生:管理好粪便,粪便经杀死虫卵后再用作肥料。
师:除了蛔虫外还有其他的线形动物吗?生:蛲虫、钩虫、丝虫、线虫师:同学们分析一下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师:同学们想一下这些线形动物和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吗?生:大多数寄生生活,如蛲(náo)虫、钩虫、丝虫、蛔虫和线虫等,它们寄生在人类、动物或农作物的体内,给人类以及其他动物带来极大的危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课件
线形动物对人类的影响
线形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线形动物可以作为生物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线形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制药的原料,用于生产抗生素、疫苗等药物。 线形动物可以作为生物能源,用于生产沼气、生物柴油等可再生能源。
04
环节动物部分
环节动物简介
线形年级学生 生物教师 自学者 对生物感兴趣的人
课件特点
内容丰富:涵盖了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分类、形态、生理特点等 图文并茂:配有大量精美的图片和图表,便于学生理解 互动性强:设计了多个互动环节,如问答、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实践:提供了一些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技能
吸虫纲:包括蚂蟥、 水蛭等
绦虫纲:包括绦虫、 蛔虫等
环节动物生活习性
环节动物通常 生活在湿润的 环境中,如土 壤、淡水和海
洋。
它们以有机物 质为食,如植 物、动物尸体
和微生物。
环节动物具有 较强的适应能 力,可以适应 各种环境变化。
它们的繁殖方 式多样,包括 有性繁殖和无
性繁殖。
环节动物对人类的影响
环节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环节动物如蚯蚓等,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对农业有积极影响。 环节动物如沙蚕等,可以作为鱼饵,对渔业有贡献。 环节动物如蚯蚓等,可以作为中药,对人体健康有积极影响。
05
比较线形动物和环 节动物的区别与联 系
形态结构比较
环节动物是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 体节之间有明显的分节,每个体节都有一对附肢 环节动物的呼吸器官是气管,分布在体壁内 环节动物是水生、陆生和寄生生活的动物,种类繁多,如蚯蚓、沙蚕等
人教版 生物 八年级上册 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
讨论: ①蚯蚓的身体是否呈两侧对称? ②身体分节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③体表粘液有什么意义?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 保持湿润?
实验:观察蚯蚓,分析“蚯蚓适应穴居生活的特点”。
生活环境
观察外形 观 察 触摸身体 顺 序 探究运动
在土壤中穴居
身体呈圆筒形(减少运动时的阻力) 身体分节(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思考:蚯蚓为什么被称为环节动物?它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呢?
许多相似的体节
环带
实验:观察蚯蚓
蚯蚓是如何适应 穴居生活的?
目的要求 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及运动 材料用具 活蚯蚓、糙纸、棉球、放大镜
方法步骤 (1)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 ①取一条活蚯蚓,观察它的体形,想一想,怎样区分它的前
端和后端,背面和腹面,左侧和右侧?注意观察它的身体是否分 节。辨认蚯蚓的前端,数数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共有多少节。
3.如何区别某个动物是环节动物还是线虫动物?
根据动物的身体是否分节,是否具有刚毛和疣足等运动 器官,来做出判断。
4.雨后,蚯蚓往往会爬到地面上来,这是为什么?如果农田 中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不会受到影响?为什么?
下雨后,土壤缝隙中充满水,蚯蚓周围的氧气不足,蚯蚓 会爬到地面上进行呼吸。如果农田中没有了蚯蚓,农作物 的生长有可能受影响。因为蚯蚓可以松土,改善土壤成分 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蛔虫病的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 管理好粪便
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 呈圆柱形; 体表有角质层; 有口有肛门
环节动物
形态: 长圆筒形
蚯蚓
前后端的区分: 环带 运动: 肌肉和刚毛配合
呼吸: 湿润的体壁
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 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全面)一、知识结构动物的分类:腔肠动物:珊瑚;软体动物:河蚌;环节动物:蚯蚓;节肢动物:蜘蛛;鱼类;两栖类:大鲵;有脊柱爬行类:龟;鸟类;哺乳类。
植物的分类:蕨类:肾蕨;裸子植物:油松、银杏;被子植物:玉米、向日葵。
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二、动物分类动物的分类不仅要比较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
三、各种环境中的动物1、水中生活的动物——鱼鱼的运动器官有尾鳍、胸鳍和腹鳍、尾部和躯干。
呼吸器官为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
鱼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用鳃在水中呼吸。
鱼离不开水,因为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科学研究过程中,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
2、陆地生活的动物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
(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3、环节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食性为枯枝落叶和垃圾。
它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黏液溶解氧气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
4、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如兔、大熊猫。
它们的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呼吸:哺乳动物使用肺进行呼吸,其中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将胸腔和腹腔分开。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⑨ 生物进化的证据:
- 化石证据:化石的概念、化石的形成和分布、化石在地层中的规律
- 比较解剖学证据:同源器官、痕迹器官等
- 胚胎学证据:胚胎早期发育、鳃裂等
⑩ 生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
- 生物分类的原则:相似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生物进化原则等
- 生物分类的方法:形态分类法、遗传分类法、生态分类法等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动物的特征及它们在生物界的地位。
(2)讲授与互动:在介绍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时,设计一些问题,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有哪些特征?”“它们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有何优势?”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内涵
-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法律法规等
⑦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 动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 动物在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方面的作用
⑧ 寄生生活的特点:
- 寄生的概念和特点
- 寄生生物与宿主之间的关系
- 有原体腔
- 消化道不弯曲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知识全解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知识全解担轮幼虫陆生和淡水生活的环节动物直接发育,不经过幼虫期,海产种类个体发育出现担轮幼虫期。
海产种类经螺旋式卵裂、囊胚,以内陷法形成原肠胚,发育成担轮幼虫。
幼虫呈陀螺形,体中部具2圈纤毛环,分别称前担轮和后担轮。
纤毛之中有口。
担轮幼虫有很多原始的特点,如无体节、具原肾管、靠纤毛运动。
到幼虫的后期逐步变态,形成体节和真体腔,并产生后肾管。
担轮幼虫经游泳后沉入水底发育为成虫。
亚种分类原环虫纲体制比较简单,体表无明显的环节,也没有疣足或刚毛。
发生时有显著的担轮幼虫。
例如角虫,体细而长,栖息退潮线附近的沙泥中。
毛足纲体呈圆筒状,或背腹稍扁平。
体表环节显明,有几丁质变成的刚毛。
可分多毛目和寡毛目,前者如沙蚕、沙蝎,海生;后者如蚯蚓、仙女虫,陆生或淡水生。
多毛类毛足纲的一目。
体长,由多数环节组成,每一环节上有疣足一对,上生很多刚毛。
各节有鳃,用以呼吸。
大多为雌雄异体。
海生。
发生时有变态现象。
如沙蚕、沙蠋等。
沙蚕毛足纲,沙蚕科。
身体分节明显,体节两侧突出成具有刚毛的疣足,用以行动。
长10厘米左右。
栖息泥沙中,生殖季节或夜出觅食时,能游泳。
我国黄海和渤海沿岸很多。
可为鱼类、虾、蟹等动物的食饵。
同属有多种,分布于长江口的日本沙蚕,俗称"水百脚"'秋季常由海上溯河口或至稻田中生殖。
广东人所食的"禾虫",来自稻田,是同科的疣吻沙蚕。
寡毛类毛足纲的一目。
体长圆筒形,由多数环节构成。
体表被无色的角质膜;各环节无疣足,刚毛环生、簇生或对生。
雌雄同体。
陆生或水栖。
如蚯蚓、合胃蚓、白线蚓、仙女虫、水丝蚓等。
仙女虫仙女虫科。
体透明,长3-10毫米。
有眼点一对,背刚毛自第六节开始。
通常营裂体生殖,或营有性生殖。
生活于淡水中。
为淡水鱼类的食料。
水丝蚓颤蚓科。
体细长,长5-6厘米。
红褐色,后端黄绿色,末端每侧有血管四条,形成血管网,营呼吸作用。
通常每节有刚毛四束。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生物课堂笔记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生物课堂笔记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1.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水螅:典型的腔肠动物,生活在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涡虫:典型的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常见的寄生虫有血吸虫和猪肉绦虫。
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身体呈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质层,消化管结构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体壁有发达的肌肉,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3.节肢动物昆虫: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适于飞行。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
第三章鱼类1.鱼的主要特征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中有许多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水就不能展开,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第四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1.青蛙青蛙是由蝌蚪发育来的,蝌蚪有尾,用鳃呼吸,只能在水中生活。
成蛙后,尾和鳃消失,生出四肢和肺,可以在陆地上生活。
2.蜥蜴皮肤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鳞片,肺比青蛙发达,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在陆地上的需求。
第五章鸟类1.鸟的飞行特点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胸肌发达,心脏四腔,循环系统结构完善,有发达的气囊。
第六章哺乳动物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胎生,哺乳,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生物圈中的动物知识点
动物知识点1、动物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动物体内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约占动物种类总数的5%,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和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种类总数的95%,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2、无脊椎动物(包括: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动物等)腔肠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2)常见动物:桃花水母,海蜇,海葵,珊瑚虫,水螅等。
3)水螅身体辐射对称的意义: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方向捕获猎物和进行防御。
依次填出右图所示名称①口③触手②消化腔④体壁4)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庇护地的是具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美誉”的珊瑚礁。
扁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2)常见动物: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华支睾吸虫等。
其中“米猪肉”是指寄生有猪肉绦虫幼虫的猪肉。
3)多数营寄生生活,适于寄生的特点:消化器官简单,有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
4)绝大多数动物呈两侧对称的意义:前端(头部)感觉器官集中,能最先感知外界刺激,使身体定向运动,有专门的运动器官,使运动更准确、迅速有效,利于运动、捕食和防御。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异同:动物类群同异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身体辐射对称扁形动物身体两侧对称线形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2)常见动物有蛔虫、丝虫、钩虫、蛲虫、线虫等。
3)生活方式:有的寄生环节动物1)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2)常见动物:水蛭、沙蚕、蚯蚓等。
3)蚯蚓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判断身体前后端的标志是【② 】环带,靠近环带的为【①】前端。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异同: 动物类群 同 异线形动物 有口有肛门,身体细长 身体圆柱形环节动物 身体圆筒形,有相似体节软体动物1)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5.1.2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绘制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表格,巩固知识点。
2.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作业,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评价环节,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依据。
3.小组合作学习: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还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点。
4.多元化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价环节,我采用了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学生作业等,全面了解学生对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特征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使得评价更加全面、客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形态结构。
2.通过播放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创设生活情境,如讲解蛔虫病、丝虫病的发病原因和预防措施,让学生了解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4.设计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肠道寄生虫病等。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观察法等方法,分析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特征及其差异。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
一、鱼
1、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2、鱼的外部形态: ①身体分头部、躯干部、尾部三部分 ②体形大多呈流线型 →有利于减少在水中运动时的阻力 ③体表常有鳞片覆盖→保护作用 鳞片表面有黏液→减少水中运动阻力
3、鱼鳃的哪些特点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 ①鳃丝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②鳃丝既多又细,在水中展开,扩大了与水 的接触面积。
体表覆盖 角质的 鳞片或甲
成体大多 生活在陆 地上,也 可在水中 游泳,用 肺呼吸, 皮肤可辅 助呼吸
卵生
体外受精
用肺呼吸
在陆地上 产卵,卵 表面有坚 韧的卵壳
卵生 体内受精
鸟
体表覆羽 前肢变成
翼 有喙无齿
有气囊辅 助肺呼吸
卵生 体内受精
哺 乳动物
体表被毛 胎生 哺乳
牙齿有门 齿、犬齿 和臼齿的
分化
2、哺乳动物的结构特征:
⑤具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在生存竞争中占据优势
⑥用肺呼吸,体内有膈 (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结构)
3、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利的:①食用价值,如:牛、羊、猪 ②人类得力的助手,如:导盲犬、警犬 ③经济价值,如:貂、貉、狐的皮毛; ④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不利的:鼠类猖獗会对农、林、牧业造成 危害,有时还会传播疾病。
鸟的其他特征:有喙无齿
4、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①捕食鼠类、农林害虫, 如:猫头鹰、啄木鸟、大山雀 ②食用价值,如:鸡、鸭、鹅 ③观赏价值
5、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离不开水; 爬行动物和鸟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 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6、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 变化而改变——鸟、哺乳动物。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共15张)
2、代表动物:蚯蚓 (1)、生活习性: 昼伏夜出,穴居;
以腐叶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讨论:
1.蚯蚓的身体是否呈两侧对称?
呈两侧对称,可以分前后(前端有环带)、背腹 (背部颜色比腹部深)左右。
2.身体分节对于运动用什么意义?刚毛在 运动中气什么作用?
身体分节可以使运动更加灵活、自如。刚毛起固 定辅助运动的作用。
疣足内有微血管是呼吸器官
半寄生生活 以吸取动物血液为营养 吸血时会将抗凝血物质注入寄主伤口
3、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 有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4、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沙蚕—— 蛭—— 蚯蚓—— 作为鱼、虾、蟹的食饵; 生产抗血栓药物; 疏松土壤 提高土壤肥力 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沙蚕的简介
穴居 生活在海边的泥沙中
头部明显,有口器,触手,触条。
靠疣足运动,疣足上有刚毛和针毛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一、线形动物
1、常见种类:
自由生活:秀丽隐杆线虫
显微镜下 的秀丽隐 杆线虫
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蛔虫、蛲虫、钩虫、丝虫、线 虫 蛲虫
蛔虫 线虫
钩虫
2、代表动物:蛔虫
(1)、生活环境: 寄生在人的 身体呈________ 口 ,后端有____ 肛门 前段有___ 角质层 。 体表有_______
3.体表粘液有什么意义?在实验过程中为 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用于呼吸,如果蚯蚓体表干燥就会窒息死亡。
(2)、形态结构:
肛 门
体 节
环 带
口
长圆筒形 ; 身体呈__________ 环带 ; 靠近身体前端有______ 体节 构成(使躯体运动灵活); 身体由许多_______ 刚毛 (与肌肉配合完成运动); 有________ 湿润 (完成呼吸)。 体表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RJ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 第1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2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本节学习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它们的身体都很细长,二者在进化地位上也比较相近,所以将这两类动物安排在一节学习。
从线形动物开始出现了原体腔,从消化系统来看,线形动物已进化到了具备完全的消化管,但消化管很简单。
线形动物这些特征的出现,对学生树立动物的进化观点有重要意义。
环节动物身体分节、有真体腔,分节现象是无脊椎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的标志。
真体腔的出现使蚯蚓等环节动物的消化、循环、排泄等器官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可能,环节动物在动物的进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科学探究的实验能力。
但学生又有着形象思维发达而逻辑能力欠缺的特点,学习中容易主观臆断。
本节课学习,力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或体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线形动物、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线形动物、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准备相关图片制作PPT;活体蚯蚓(有条件的话还可准备蛔虫的浸制标本和蚯蚓模型)、糙纸、棉球、放大镜;布置预习实验——观察蚯蚓。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蛔虫和蚯蚓的图片。
教师提问: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两种动物的名字吗?它们是不是属于同一类群呢?学生回答。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些生物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们吧!二、探究新知探究一线形动物1.多媒体出示几种线形动物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2.多媒体出示蛔虫结构示意图(雌虫)。
(也可以利用浸制标本和模型) 教师提问:(1)蛔虫寄生在人类的小肠中,你能找到或推测出它们的其他特征吗?如内部结构或者生理功能特征。
(2)它的形态结构特征与适应寄生生活有何关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交流、讨论,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3.多媒体出示蛔虫的生活史及感染蛔虫病的途径和危害。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环节动物
使得体表保持湿润,协助呼吸。
三.呼吸
氧气
呼吸:湿润的
事例1:夏天中午时,将蚯蚓放
二氧化碳
到水泥板上,蚯蚓很容易死亡。 事例2:下雨后,常看到蚯蚓爬
氧气
出洞穴,爬到地面上来。
二氧化碳
事例3:实验时,常用浸湿的棉 球擦蚯蚓的体表。
蚯蚓与人类 的关系: 第一,使疏松土壤,改良土壤 第二,能提高土壤肥力 第三,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第四,处理有机废物
氧气 二氧化碳
外界 空气
氧气
二氧 化碳
体表 黏液
氧气
氧气
体壁毛
二氧
细血管
二氧
化碳
化碳
全身 细胞
思考
蚯蚓体表分泌的黏液除了可以协助呼吸以外, 还有什么意义?
可以减小与土壤的摩擦,便于运动。
四.消化
消化道
蚯蚓的肠壁有发达的肌肉, 肠可以蠕动。蚯蚓在土壤里钻 来钻去,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 食。
五.生殖
一.外形
1.蚯蚓的身体是 否呈现两侧对称?
是两侧对称
背面
腹面
一.外形
蚯蚓的横切切片图
刚毛
蚯蚓的大多数体节都有一 圈或几圈小突起,这些小突起 就是刚毛,刚毛朝向身体的后 方。
二.运动
1.请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 2.身体分节对运动有什么意义?
身体分节可以使蚯 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八.环节动物与人类
1.疏松土壤 2.蚓粪可提高土壤肥力 3.优质蛋白饲料 4.有些可入药
鱼、虾、蟹的食饵。
1.可以用于外科手术 2.可提取蛭素,生产 抗血栓药物。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38张PPT)
38张PPT)
2020/8/26
一、生活习性
成虫寄生 在人体小肠 内,以人体 半消化的食 物(食糜) 为食。
推测-----消化器官简单、生殖器官发达
二、形态结构
雄
雌
雌虫:较肥大,尾端 尖直。
雄虫:较短小,尾端 向腹面卷曲
体色:乳白色 体形:身体细长,圆柱形 体长:二十厘米左右
七、蛔虫有哪些危害?
• 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里,不仅争夺人的养料 ,而且还会引起多种疾病。蛔虫在肠内的蠕 动会引起腹痛;
• 蛔虫分泌的毒素被小肠吸收,使人精神不安 失眠、烦躁、夜惊、磨牙、抽筋头痛等;
• 如果肠道内蛔虫太多,会引起肠梗阻;
• 蛔虫钻入胆管或阑尾,会引起胆道蛔虫病或 阑尾炎;
• 有时蛔虫甚至会突破肠壁,引起腹膜炎;过 多的蛔虫侵入肺泡,会引起肺炎等疾病。
三、其他环节动物
沙蚕 沙蚕生活在海洋中,身体由 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体节 两侧均有突起,突起上有刚 毛,这些突起称为疣足,可 用于爬行和游泳。 沙蚕是鱼、虾、蟹的食饵。
其他环节动物
水蛭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 内受精,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 官;一条水蛭既可做爸爸也可 做妈妈。
蛭:俗称蚂蟥。 多营暂时性的体外寄生生活 ,以吸食其他动物的体液或 血液为生。
粗糙纸上 运动快,身体变粗变细,
: 往前蠕动
运动慢,身体变粗变细, 玻璃板上 但很难往前蠕动
:
探究实验:
讨论:
1 观察蚯蚓的身体是否两侧对称?
2 身体分节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 刚毛在运动中起什么作用?
3 体表黏液有什么意义?在实验过 程中为什么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 ?
二、蚯蚓对人类的益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节动物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让学生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②让学生了解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③让学生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从而能够以主要特征为依据判别一种生物是否属于环节动物类群。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②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论,对环节动物主要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②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向学生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
③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向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从教材的设计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在接触活体动物的过程中去了解它并思考问题是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好方法,所以,指导学生认真做好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是本课的重点,观察的过程就是学生对蚯蚓的系统了解过程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可以发现许多问题,例如“蚯蚓没有脚是靠什么来运动呢?”等,同时,通过观察也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发下不知不觉地接受着科学方法的训练: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这样的实验虽然从“观察水螅”就开始了,但是由于水螅的结构简单,个体又小,学生对其又不熟悉,兴趣性不高。
所以,其效果是不明显的,而对蚯蚓的观察则大不一样。
首先是学生对蚯蚓很“熟悉”,有着极大的兴趣;其次是实验的过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很强,如将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玻璃板上来观察其运动的变化,从而使学生提出疑问等等。
这样仔细地观察蚯蚓即使是对那些非常“熟悉”蚯蚓的学生来说也是第一次。
因此,引导学生做好实验的每一步并充分理解该步骤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学生是认真按照实验要求去做的话,那么,其收获将超出教材的要求,因为在实验中,学生会观察到许多有趣的现象并提出许多问题,从而使他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当然,这些知识不仅仅是有关蚯蚓的,其更多的知识可能是有关生物实验方面的。
通过实验过程学生会在实际操作方面得到很大的收获。
也许有些学生会逐渐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实验操作方法,它可能会与教材或教师的要求有差别,但实际操作中可能会更简练,更精确。
所以重视实验,尤其重视学生分组实验是达到本课教学目标的重要方面,决不能以讲述为,主而要以学生实验为重点。
三、教学难点分析
本课的难点在于实验方面。
在实验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步都要求学生得出结论,但由于实验材料的个体差异,每条蚯蚓的运动和对刺激产生反应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在实际观察
中学生会产生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做为教师应该有充分的准备,包括知识及实验操作两个方面,而把握这两个方面最好的方法是做好准备实验,随机地从学生的实验材料中选取一条或二条蚯蚓,按实验步骤认真进行,从中既可发现在学生实验中可能会出现的许多问题,做到胸中有数。
另外,在学生观察时会出现一些错误,应及时予以纠正,例如:抚摸蚯蚓身体腹面,应该感觉到比较粗糙,因为腹面有较多的刚毛,但可能会有些学生没有这种感觉。
这时,就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进行操作,首先要从颜色上分辨蚯蚓的背腹面(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
然后在抚摸时要稍用力才能感觉到粗糙。
这些细节,在准备实验时都应充分想到,否则学生就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四、教学过程设计
1. 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2. 课前准备
课前除了备课之外,准备好学生分组实验是很重要的。
在课前一周布置任务,让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准备蚯蚓。
对于初中生来说,这样的任务他们是乐于完成的,但应讲清注意事项:如不许毁坏菜地、农田,不要捉太多,保证每组一条即可等等。
强调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至于实验用具也应充分准备好,确保能完成教材中要求的实验步骤全部,从而完成完成教学任务。
3. 上课
①引课
因为本课是以实验开始,学生一来到准备好实验的实验室就会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想了解课堂内容。
此时应用简洁的方式将学生引入本课主题,从而避免庸长的引课环节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兴趣。
因此,只要指出本节课首先将以蚯蚓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实验即可。
之后,引导学生在初步观察蚯蚓的外形的基础上,得出蚯蚓是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因此它所属的动物类群称为环节动物,进而点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是学习环节动物的相关知识。
②分组进行探究实验——“观察蚯蚓”
按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同时,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在问题之后简述其原因,引导学生阐明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例如:提醒学生要注意保持蚯蚓体表湿润,同时提出问题“这样做是为什么呢?”,预习过本课内容的学生会正确地答出“是为了保证蚯蚓的正常呼吸”。
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从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讨论蚯蚓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在实验完成后以PPT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讲解实验中老师提出的一些问题:
•你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可以找到蚯蚓?
•蚯蚓的身体呈什么形?它是由什么组成的?
•怎样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端?
•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是光滑还是粗糙的?
•蚯蚓的体表,是干燥还是湿润的?
•观察蚯蚓的横切面,它的肠壁有什么特点?
通过和学生讨论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阐明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及这些特征使得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原因,培养学生“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④介绍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向学生提问:蚯蚓的生活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归纳得出: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其活动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并且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⑤观察并归纳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向学生展示其它环节动物如沙蚕、蛭等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等资料;进而提问:与蚯蚓相比较,环节动物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⑥课堂评价
引导学生填写下表,归纳总结:
蚯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之后让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并讲解,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环节动物
一、环节动物的代表——蚯蚓
1、生境
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
2、体形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
3、环带
身体的前部有几个较粗,分节不明显的体节,称为环带
4、运动
身体分节可使它的躯体运动灵活,体壁上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完成运动
5、呼吸
靠能够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6、消化
有口有肛门,肠壁有发达的肌肉,可蠕动消化食物
二、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食性
蚯蚓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2、农业
蚯蚓的活动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3、畜牧业
可以作为优良的蛋白质饲料
三、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1、两侧对称,有口有肛门
2、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组成。
3、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