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知识点总结
《窦娥冤》 讲义
《窦娥冤》讲义一、作品背景《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
这部作品诞生于元代,当时社会黑暗,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关汉卿以深切的同情和悲愤,创作了《窦娥冤》,反映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抗争。
二、主要人物1、窦娥窦娥是这部作品的核心人物,她是一个善良、孝顺、刚强的女子。
自幼被卖为童养媳,婚后不久丈夫去世,与婆婆相依为命。
然而,命运却对她百般折磨,最终被冤枉处死。
但即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清白和正义,发出了震撼天地的控诉。
2、蔡婆婆窦娥的婆婆,是一个胆小怕事、有些软弱的妇女。
因借了高利贷无力偿还,险些被赛卢医杀害,被张驴儿父子所救后,引狼入室,给窦娥带来了灾难。
3、张驴儿一个地痞无赖,企图霸占窦娥婆媳,未遂后便心生歹意,陷害窦娥。
三、故事情节窦娥自幼命运多舛,被父亲卖给蔡婆婆做童养媳。
婚后不久,丈夫去世,她与婆婆相依为命。
一天,蔡婆婆去赛卢医那里讨债,险些被其杀害,幸得张驴儿父子相救。
然而,张驴儿父子却心怀不轨,要蔡婆婆婆媳嫁给他们。
窦娥坚决不从,张驴儿便想毒死蔡婆婆,却误杀了自己的父亲。
他以此要挟窦娥,窦娥仍不屈服。
于是,张驴儿将窦娥告上公堂。
昏庸的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为了保护婆婆,含冤认罪。
临刑前,窦娥发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她的誓愿一一应验,证明了她的冤屈。
多年后,窦娥的父亲窦天章考取功名,做了官。
窦娥的冤魂向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最终为女儿昭雪。
四、主题思想1、揭露社会黑暗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官僚的昏庸、地痞的无赖、高利贷的残酷等,都在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2、歌颂反抗精神窦娥在面对不公和冤屈时,始终坚守自己的清白和正义,最后发出强烈的控诉。
她的反抗精神,体现了底层人民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
3、表达对善良和正义的渴望尽管窦娥遭遇了种种不幸,但她始终保持着善良的品质。
《窦娥冤》及古代戏曲知识
第3层是[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 大意是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
思考: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蒙冤赴刑,怨恨天地
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 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 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 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 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 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 神。
A词牌 a、合 B宫调
D)
D曲牌 b、糊突 混淆
C曲目
②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应该
C、错勘 错误地判断
d、怎生
怎么
③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 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 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1、因为她不愿见到婆婆,怕引 起 婆婆伤心。这表现了她性格中善良 的本性。 2、窦娥的善良更显出冤屈之深, 为后文的反抗精神起铺垫作用。
3、主要用以激发人物的内心冤屈, 表现人物内心愤恨,为后文发三 桩毒誓作铺垫。
[快活三][鲍老儿]这两支曲子 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 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
使人们对窦娥的悲惨遭遇更加同 情。劝婆婆不要过分悲伤,再一次 表明了她善良、美好的心灵。这样 的好人蒙冤而死,自然使人们对不 公正的社会产生愤恨之情,戏剧的 审美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细读第三层:
窦娥许下了哪三桩誓愿? 誓愿所用典故?
为何要立下这三桩誓愿?
誓愿
誓愿
所用
誓愿
顺序
内容
窦娥冤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窦娥冤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窦娥冤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名篇,它描写了唐朝时期一个女子因为冤枉而遭受残酷的待遇,最终选择了自杀。
这篇小说的作者不详,但是它通过语言艺术的手段,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本文将对窦娥冤这篇文言文作品进行一些知识点的总结和解析。
一、《窦娥冤》的文学价值《窦娥冤》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巨著,它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许多的优点。
首先,从叙述角度来看,它用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丑恶面貌,深刻地反映了人性的扭曲。
其次,从结构上来看,它运用了多重叙述的手法,把事件的发展过程娓娓道来,引起了读者的注意,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事件的内涵和本质。
最后,《窦娥冤》在表现人物形象方面表现出色,窦娥等人物形象刻画深刻,让人印象深刻,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二、语言、风格、形式《窦娥冤》是一篇文言文,语言使用地道、流畅。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词语和格言,使文章更具文学感染力。
此外,叙述形式多样、精彩生动。
如窦娥哀求父母,不忍付出报复,不愿涂黑其脸,故双目重新睁开,望着窗外,反越发自若,显出她的高贵气派,刻画人物性格的同时,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三、艺术手法和技巧《窦娥冤》采用了多样的艺术手法和技巧,强化了故事的感染力和艺术价值。
首先,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让我们了解到她们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感受,例如窦娥的高贵、坚贞,权臣的贪婪、残忍,在人物形象上把握变化,突出窦娥的高贵性格等。
其次,通过多种故事情节、真假叙述的巧妙运用,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最后,在整篇文章的构思上,采用深浅缓急的安排,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同时,调整故事情感,将读者引入深入的思考,更好地领悟文章的内涵和价值。
四、道德价值《窦娥冤》所凸显的道德价值非常明显,不留害人之心,不必防人之心,一口污泥则不清,后悔让人痛。
这些风俗和道德观念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说教的故事,让我们反思人性本质,学习如何为人处世地道,做一个真正的好人。
必修四课文《窦娥冤》梳理
Ⅰ.课堂导入社会上流行一句口头禅:“真是比窦娥还冤哪!”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什么程度?什么使她受冤?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能解答你的这些疑问。
Ⅱ.同步讲解一、认识作者姓名关汉卿字号已斋叟朝代金末元初籍贯大都(北京)生平、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着名的戏曲作家。
他精通音律,会吟诗,会吹箫、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具有多种多样的才艺,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话说就是“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当时由于元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关汉卿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他不愿做官而进入社会底层。
他一生主要从事戏剧活动,不仅写剧本,而且登台演唱,借助元杂剧艺术来揭露现实黑暗,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关汉卿比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早三个多世纪,共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仅存十八种。
流传较广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鲁斋郎》等。
关汉卿剧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他同情弱小,憎恶强权。
在他笔下,被压迫的人民总是那样勇敢、正直而又充满着智慧;而上层统治阶级总是如此卑劣、低下和贪婪。
他的剧作既深刻地反映了现实,又放射着理想的光辉,深受人民喜爱。
二、文学常识(一)什么是元杂剧?元杂剧也叫(北曲)杂剧,元杂剧最早产生于(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阳一带。
盛行于(元)代,元杂剧是中国戏曲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它达到了很高的文学水准,以至单从诗体而言,古人早就将(唐诗)、(宋词)、(元曲)并称。
(二)窦娥冤故事的悲剧原型山东省郯城县城东不远处,有一座高20米、周长150余米的孝妇冢,冢上芳草萋萋,四周松柏葱郁、冢前的石碑上刻记着一位东海孝妇的事迹,冢中所埋的孝妇,就是我国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他的代表作《窦娥冤》中所塑造的窦娥艺术形象的生活原型。
据《郯城县志》记载:汉代东海郡郯城有一位年轻女子,结婚后不久丈夫就病死了,她不愿改嫁,坚持靠自己的劳动奉养婆婆,人们都称她为“孝妇”。
【高中语文】《窦娥冤(节选)》知识点总结+统编版+必修下册
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必修下第二单元《窦娥冤》知识点总结写在前面——关于元曲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
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
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
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套数两种。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
但也有相同之处。
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
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
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
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一、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关汉卿,原名不详,字汉卿,号已斋(又作一斋、已斋叟),汉族,元杂剧奠基人,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四大家之首。
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
他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2、戏曲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
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豫剧、越剧、评剧、昆曲、川剧、粤剧、黄梅戏、秦腔、楚剧、客家戏、沪剧、潮剧、评弹等。
3、元杂剧相关知识①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知识点总结《窦娥冤》是明代西厂李时中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明朝明神宗时期卫国公张永杀害妻子窦氏而引发的凄美故事为蓝本,通过包括传说、官场风云、伦理道德在内的多个层面,表现了封建社会下人们的矛盾和不幸。
该小说虽然是小说,但是其中的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却很是深奥,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学习《窦娥冤》中,除了全篇通读,还需注意以下几个知识点。
一、语言特点《窦娥冤》的语言风格主要是“辞藻华丽”,关注人物内心状况,抒发人物的感情和愁苦。
以形容词、修辞格、比喻、典故等修辞手法比较多,以韵文为主,头韵、尾韵等运用随处可见,如:“半共腥蒂檵,七摩香齑,踏破寒梅径,行过冷香槐。
寒食花无主,焚香始祭,烟销席上,日转轮台。
翠翘金雀,玉立雕笼,双凤分飞时,翅若倾千仞峰。
”其中,“腥蒂檵”“七摩香齑”等独特的词汇被《窦娥冤》大量采用,其表面上看来十分华美,然而,其中的落脚点和意义却被注重把握点读,能得到更多内涵。
二、细节描写在《窦娥冤》中,作者把问题之点娓娓道来,刻画细致且尤其注重心情的描写。
如小说开始,窦氏进宫中,享受昔日宫闱的豪华。
然而接下来作者却通过对窦氏心情状态的描写,将原本华丽,但又没有那么大意义的房屋和物品,诠释成了窦氏面对前夫的挑衅的倚靠:“旋拾方扇重画狮,围鳌翰墨长松枝。
”三、典故和文化《窦娥冤》中用到了大量的典故和文化,需要学生对当时的时期文化以及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例如,《左传·桓公十年》中的“桓公射猎”、《史记》中赵高、胡亥的相扑、《汉书》中蜀王刘备托孤、《庄子》中的钟离权等,都在《窦娥冤》中被援用来强化小说情节和人物塑造等方面的作用。
四、思想道德《窦娥冤》的主题是“爱情和正义”。
在它的小说世界里,美满的爱情只能存在于平等尊重、互帮互助、真诚相待的基础之上。
而正义则不是单纯地与权力公正相联系,它更重要的是认为不仅要守护公正,“仁义礼智信”等生活美德,更应该以道德为中心,实现人的尊严,保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社会交往。
高二语文人教版下册知识点:窦娥冤
高二语文人教版下册知识点:窦娥冤莫怨时间够不够,莫叹机会有没有,自古成功靠努力,何必坐着等白头。
知识点:1、字音辨认刽子手(gu igrave;)提防(dī fang)盗跖(zh iacute;)错勘(kān)前合后偃(yǎn)罪愆(qāin)尸骸(h aacute;i)一陌儿(bǎi)古陌荒阡(m ograve;)湛湛(zh agrave;n)苌弘(ch aacute;ng)亢旱(k agrave;ng)2、通假字(1)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糊突,通“糊涂”,混淆。
(2)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纽,通“扭”,拘束。
(3)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每,通“们”。
3、古今异义(1)行动些,行动些古义:走快(些)。
今义:行走、走动或行为、举动。
(2)断送出古陌荒阡古义:发送,指殡葬。
今义:丧失、毁灭(生命、前途等)。
4、文学常识关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四大家”之首。
一生“不屑仕进”,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自称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杂剧代表作有《窦娥冤》《单刀会》《望江亭》《救风尘》等。
主要内容:《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也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四折。
课文节选的是第三折。
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惨遭杀害,是全剧之高潮。
全剧主要情节是:窦娥因其父窦天章无力偿还高利贷而被典押给蔡婆做童养媳,不幸婚后不久做了寡妇。
恶棍张驴儿为霸占窦娥,企图用药毒死蔡婆,不料弄巧成拙,误毒了自己的父亲。
州官接受了张驴儿的贿赂,竟诬窦娥以杀人之罪,判处斩决。
窦娥临刑发三桩誓愿,后皆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高官,复审此案,得以昭雪。
《窦娥冤(节选)》知识点清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新教材)第二单元《窦娥冤》(节选) 知识点清单4 窦娥冤(节选)一、重点剖析1. 选文中展示了哪些冲突?这些冲突反映了什么内容?答案:①张驴儿自己误把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这是普通百姓与社会上流氓恶棍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当时强欺弱、恶欺善的社会现实;②窦娥本想依靠官府洗清自己的冤屈,反而被判死罪,这是普通百姓与腐朽官府之间的冲突,反映了当时吏治的黑暗,官吏昏聩、贪赃枉法;③窦娥怕连累婆婆,不得已蒙冤认罪,行刑前她指斥天地,以三桩誓愿向封建秩序发出挑战,这是窦娥自身善良的品质与刚强不屈的精神之间的冲突,体现了窦娥的孝顺善良和勇于反抗。
2. 窦娥发下的三桩誓愿有何异同?三桩誓愿之间又有怎样的内在联系?答案:三桩誓愿同中有异。
相同点:都是为了表明窦娥蒙受了千古奇冤。
不同点:第一桩誓愿侧重于将她的冤情告白于当时,流传于后世,展现出她面对不公正的判决时的倔强不屈;第二桩誓愿侧重于让天地为她遮掩尸身、披白戴孝,表明她对自己的清白无辜充满信心;第三桩誓愿侧重于她相信上天能够惩恶扬善,惩戒昏庸的官吏,表明她对社会公正的执着追求。
三桩誓愿递进排列,这可以从监斩官的态度中反映出来。
窦娥发愿要“血溅白练”时,监斩官顺口答应,说明他根本没放在心上;窦娥发愿要“六月飞雪”时,监斩官斥为“胡说”,这说明她的誓愿已引起监斩官的警觉;窦娥发愿要“亢旱三年”时,监斩官命令人“打嘴”,说明他认识到窦娥矛头所指的严重性。
三桩誓愿的分量依次加重,说明窦娥的激愤逐渐加强,对昏庸官吏的触动逐渐加深。
3. 窦娥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具有什么意义?答案:形象特点:窦娥是一个饱受封建统治势力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她安分善良、孝顺贤惠,同时又坚强刚烈,具有封建贞节观念,敢于与恶势力斗争到底。
窦娥形象的意义:窦娥是被迫害、被剥削的劳动妇女的代表,是社会底层善良、坚强,最终走向反抗的劳动妇女的典型。
窦娥冤 重点精讲
《窦娥冤(节选)》重点精讲【课前背诵】原文:喜见外弟又言别(唐)李益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赏析点拨:李益,唐代边塞诗人。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
首联开门见山地交代了二人相逢的背景。
因社会动乱,诗人同表弟分别了十年。
二人分别于幼年,“长大”才会面,意外相逢,怎不令人欣喜万分呢?颔联正面描写重逢的情景。
诗人同表弟十年没有见面,双方容貌都发生了变化。
诗人面对“陌生人”客气地询问对方姓什么。
经过交谈,诗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来正是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弟。
诗人一边激动地呼唤表弟的名字,一边端详对方的容貌,努力探索记忆中表弟的印象。
颈联写十年动乱,天各一方,世事人情,沧海桑田,包含了人生多少感慨。
十年阔别,今朝相逢,该有多少话语要诉说,该有多少离情要倾诉!二人热情地交谈,从白天谈到日暮。
叙谈时间之长,正表明他们情谊之深厚。
尾联中“明日”点明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的道路,点出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
“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无限地惜别情意,令人荡气回肠。
“多情自古伤离别”,这首离别诗,语淡情长,诗味隽永。
翻译如下:经过了十多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说不尽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钟鸣。
明日你又要踏上巴陵道路,秋山重重不知何时再相逢?【识记基本知识精选】一、生字刽子手(guì)①旧时执行死刑的人。
②比喻镇压革命、屠杀人民的人。
提防(dī):小心防备。
桃杌(wù):贪官名。
埋(mái):(用土、雪、落叶等)盖住。
如掩埋、埋葬(“埋”又读mán,如:埋怨。
)盗跖(zhí):统治者诬称起义领袖。
错勘(kān):错误地判断。
〖2021年整理〗《窦娥冤》字词梳理
《窦娥冤》字词梳理1.注字音.2写汉字3解词义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
燕侣莺俦:比喻年轻的女伴,也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浪荡乾坤:本义指天下太平,文中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或丧失劳动力而又无依无靠的人。
负屈衔冤:即含冤,承受委屈。
杳无音信: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
举案齐眉: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
后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古陌荒阡:即荒郊野外。
古代田间小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
苌弘化碧:形容受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望帝啼鹃:常指悲哀凄惨的啼哭。
4辨用法(1)干涉干预①美国奥巴马政府21日又决定向台湾军售,这些严重______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行径必将中美关系拖向低谷。
②随着房地产新政后续政策的不断出台,国家对楼市的政策性______也逐渐明朗。
两者都有“过问”的意思,但使用对象不同。
“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硬管,也指“关涉”,“关联”,多用在书面语中。
“干预”,过问,多指对别人的事。
(2)五味俱全水陆杂陈①这碗汤______,味道鲜美。
②这桌宴席______,丰盛异常。
两者都表示饭菜的丰盛,但侧重点略有不同。
“五味俱全”,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
侧重在滋味好,味道香。
“水陆杂陈”,水陆所产的各种美味无不具备,形容菜肴丰富。
侧重在品种多,质量高。
(3)顺水推舟见风使舵①你应该实事求是,不要看人家都说好,就来个______。
②这种人最会修正自己,对什么主义都可信可不信,______。
两者都有“不做主张,没有观点态度”的意思。
但在词义的侧重点和感情色彩上不同。
“顺水推舟”,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中性词。
“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多用作贬义词。
4.(1)干涉干预(2)五味俱全水陆杂陈(3)顺水推舟见风使舵。
高中语文《窦娥冤》内容梳理
窦娥冤
一、文学常识
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一生写了60 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 余本。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为《窦娥冤》。
二、字音识记
窦dòu 娥桃杌wù哥哥行háng 鼓三通tòng
罪愆qiān 错勘kān 盗跖zhí
前合后偃yǎn 瀽jiǎn 半碗苌cháng 弘化碧。
暑气暄xuān 湛zhàn
三、词语成语积累
前合后偃:前仆后倒。
亢旱:大旱。
亢,极。
四、写作素材
1.窦娥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和贪赃枉法的陶兀县令的共同迫害,最后冤死,冤情之
深可见旧社会的黑暗。
2.窦娥怕连累婆婆屈招药死公公,她临刑不愿走前街,怕被婆婆看见,让婆婆伤心,
可见其尊老爱老之孝心。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知识点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在人的精神和心灵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语文必修四窦娥冤知识1楔xiē子(序幕) 卜b?儿(老年妇女) 嫡dí亲两得其便缥缃piǎoxiāng(书籍)缥缈piāomiǎo 当垆l ú(坐在土台子上) 撇piē下撇piě嘴看觑qù (照看)蓦过隅yú头(转过墙角) 孛bó老(老年男性) 绣闼tà (妇女居室) 短筹chóu(短命) 鳏guān寡孤独(无妻、无夫、无父) 无捱ái无靠愁兴阑珊(衰败) 撞府冲州(走南闯北) 歪là剌骨(贱骨头) 小妮nī子惫赖(凶狠泼辣) 撚niǎn断脊筋(伤筋断骨)撒sā泼灭罪修因(灭罪修福) 涿zhuō州红鸾luán天喜(命中遇到红鸾星,预示婚姻成功) 羊肚dǔ汤恁nèn的(这么) 痊quán济症zhèng候症zhēng结忤wǔ逆(不孝顺) 恓xī惶(烦恼不安) 三推六问(反复审问) 祗zhī候(高级衙役)神祇qí (泛指神) 桃杌wù(贪官) 喝撺cuān厢(大声吆喝以威慑) 养膳shàn终身逼勒lè 勒lēi死诉讼sòng 赖骨顽皮痛煞shà(痛杀) 煞尾shā(收尾) 鼓三通tòng 顷qǐng刻盗跖zhí错勘kān(错判) 前合后偃yǎn(跌跌撞撞) 哥哥行háng(那边) 尸骸hái 刽guì子手瀽jiǎn水(泼水) 一佰bǎi儿(一叠) 古陌mò荒阡qiān (荒郊野外) 罪愆qiān(罪过) 不明不暗(糊里糊涂) 湛湛zhàn青天(清明的天)苌cháng弘化碧亢kàng旱(大旱) 暑气暄xuān (炎热) 披枷带锁斫zhuó直提dī防亲眷juàn 嗟jiē怨甘霖lín 变徵zhǐ燕侣莺俦chóu:比喻年轻的女伴,也比喻相爱的青年男女。
窦娥冤复习总结
窦娥冤基础知识总结
一、音字词
前合后偃盗跖哥哥行瀽
暑气暄罪愆湛湛苌弘
二、文学常识
1.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戏剧家,号:已斋叟。
与、、齐名,并称“元曲四大家”。
195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代表作有《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等
2..元杂剧又称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其中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3.元杂剧有男女唱之分,男主角主唱的称末本,女主角主唱的称旦,一般以四折为限。
4.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单刀会》《望江亭》《窦娥冤》
白朴《离头马上》
马致远《汉宫秋》《天净沙秋思》
郑光祖《倩女幽魂》
5.元杂剧的结构上,一般为四折一楔[xiē],折是音乐组织单位,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
楔篇幅短,位置不定,一般放在第一折前对故事做简单介绍,或折与折之间类似过场,起衔接作用。
6.角色,每个只一个主角。
男女主角分别叫,末和旦。
此外还有表现豪富、无赖等形象的净,表现刁钻、滑稽人物的丑。
还有卜儿、外、孤等配角。
7.剧本,由”曲词“和“宾白”构成、“曲词”抒情强烈,起渲染和贯穿作用。
“宾白”含对白和独白。
剧本还规定了角色的动作表情,称为科范。
8.《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共4折。
课文节选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
高二语文《窦娥冤》学习要点
《窦娥冤》学习要点一、简介元曲、元杂剧及关汉卿1、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
两者都使用当时流行的北曲,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因此常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同唐诗、宋词并称。
尤以杂剧的成就最高,过去也有人以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
散曲是可入乐的一种韵文体式,和诗词一样,用于抒情、写景、叙事等,包括散套和小令两种。
散套是由一韵到底的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
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如关汉卿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就是一首散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小令。
2、元杂剧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
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它广泛吸收了多种词曲和技艺发展而成。
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结构上,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在音乐上,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
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宫调,即调式,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
曲牌,是曲调的名称,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
剧本中每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调。
如《窦娥冤》第三折第一支曲子标示的[正宫][端正好],表示这一折自[端正好]以下各曲均属[正宫]。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三大类。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高一课文窦娥冤相关知识点
高一课文窦娥冤相关知识点高一课文《窦娥冤》相关知识点《窦娥冤》是元代作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部话本剧,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揭示冤狱真相,批判社会黑暗现象,表达人民对于正义的追求。
下面将介绍《窦娥冤》的相关知识点。
一、作品背景和历史背景《窦娥冤》是元代创作的一部杂剧,创作于元英宗至至元十四年(1334)间。
作品以元代前期发生的真实案件为依据,反映了当时官府腐败,百姓无法伸张正义的社会现象。
通过窦娥与丈夫冤案的描述,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残酷的一面。
二、人物形象与情节1. 窦娥:本剧的女主角,表现出坚贞不屈、勇敢抗争的品质。
她忍受着丈夫被害、被迫嫁给凶手和受尽虐待的命运,最终为伸张正义而不懈努力,成为了正义的象征。
2. 窦解:窦娥的丈夫,被人陷害而牺牲。
他的悲剧是窦娥冤案的核心。
3. 窦阮、窦杨:窦娥的兄弟,他们通过调查案情,揭示真相,为窦娥伸张正义起到了关键作用。
4. 酒楼老板、胡道人:他们是凶手,直到窦们揭露真相之前一直逍遥法外。
他们塑造了邪恶、阴险的形象。
5. 情节:剧情通过窦娥的遭遇和窦阮、窦杨二人的调查来展开。
窦娥为救丈夫的心愿,勇敢地承受了各种折磨和侮辱,最终通过窦阮、窦杨二人的努力,证明了窦解冤案的真相。
三、艺术特点1. 文学性与戏剧性结合:《窦娥冤》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生动的戏剧表演。
关汉卿巧妙地运用语言、描写和对话,将剧本书写得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2. 真实性与浪漫主义:《窦娥冤》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蓝本,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塑造了真实的人物形象;同时,剧中塑造了一个美好的悲剧形象,窦娥的坚韧和正义感给观众带来震撼和共鸣。
3. 反映社会现象与批判腐败:《窦娥冤》通过审判机构的腐败、无辜者的冤案,以及普通人对正义的追求等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黑暗的一面,并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批判。
四、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1. 正义与善良永存:《窦娥冤》反映了人们对正义的追求,并告诉我们正义最终会战胜邪恶、腐败。
《窦娥冤》知识点总结
一、窦娥冤
1.作者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是我国戏剧史上最
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白朴、郑光祖、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文章结构
第一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窦娥在绑赴刑场的路上指斥天地。
第二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窦娥与婆婆诀别。
第三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三桩誓愿。
3.内容理解
①窦娥:怨、悲、恨
窦娥的美好品质:善良、孝顺、忠诚
②窦娥临刑时发出了三桩誓愿,每桩誓愿的目的是什么?怎么都会一一应验?
•为何第一层“怨天”,最后一层又寄“誓天”?怎样理解这一矛盾?
•“怨天”是激愤的宣泄也是对现实的反抗,
•“誓天”是对“理想天”的无奈的依靠。
•这组矛盾充分表现了现实社会的极度黑暗,也体现出作者思想的社会局限性。
③主题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善良孝顺的品质和不屈的反抗精神。
④语言特点
•通俗口语化、俗中见雅(对偶、用典)
⑤社会背景
《窦娥冤》的思想锋芒是指向元代吏治的腐败。
⑥CONCLUSION
(手法)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的手法,
(内容)渲染突出窦娥冤情深重,并以发愿的方式指斥封建统治者,表现出窦娥的反抗精神;
(结构)为第四折中冤案昭雪作了铺垫;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
窦娥冤文学常识
窦娥冤文学常识
以下是 6 条关于窦娥冤文学常识:
1. 窦娥那可是超级惨啊!你想想,她被冤枉得有多离谱,就像一个无辜的人被硬推进深渊。
比如说现实中,有人明明没犯错,却被无端指责,这多冤呐!窦娥不就是这样嘛!
2. 嘿,你知道窦娥冤这个故事为啥这么有名吗?那情节,啧啧,好比一场惊心动魄的戏剧!就像看到有人在狂风暴雨中挣扎求生一样让人揪心。
3. 窦娥冤里的冲突多激烈啊!简直就像一场激烈的战斗。
好比两人争吵得不可开交,窦娥就是在和那黑暗的世道抗争啊,让人怎能不触动呢!
4. 窦娥的性格多坚韧啊!她面对苦难不屈服,这多了不起呀!就如同我们生活中那些坚强面对困难不退缩的人一样值得敬佩啊,难道不是吗?
5. 窦娥冤展示的社会现实多残酷啊!这不就像在看一部揭示社会阴暗面的纪录片嘛!让人不禁感叹,那个时代咋就那么不公呢!
6. 窦娥冤的影响那是相当深远的呀!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星星,穿越时空照耀着我们。
想想看,如果没有它,我们对古代的苦难与抗争能有这么深刻的认识吗?
总之,窦娥冤不只是一个故事,更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古代的种种,也让我们更懂得珍惜现在。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窦娥冤》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窦娥冤》知识点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窦娥冤》知识点(一)古代戏曲的特点1.始于离者,终于和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
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
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中国戏曲之特点,一言以蔽之,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学者王国维语)。
戏曲与话剧,均为戏剧之属,都要通过演员扮演人物,运用对话和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所不同者,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
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中国戏曲的表现生活,运用了一种取其意而弃其形的方式,如中国画之写意山水,用纵横的笔势去体现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所以,戏曲舞台上才有了红脸的关羽,白脸的曹操;有了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有了无花木之春色,无波涛之江河。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像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
而是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
所以,戏曲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旷的舞台上驭马行舟。
(二)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元代人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高一语文窦娥冤字词知识点
高一语文窦娥冤字词知识点《高一语文窦娥冤》字词知识点窦娥冤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它以罪恶的宦官之死为题材,通过描写主人公窦娥的遭遇,深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本文将围绕《高一语文窦娥冤》这一篇课文,分析其中涉及的字词知识点。
一、词义辨析1. 冤"冤"在古汉语中除了指冤屈、冤枉,还有其他寓意。
在《窦娥冤》中,"冤"指窦娥的遭遇和不公正的待遇。
这里的"冤"既含义"不公平",也象征着窦娥所受的冤屈。
2. 美腴"美腴"是指人体肥胖而充满曲线美的状态。
在篇章中,描写宦官的形象中用到了"美腴"这个词,既强调了宦官的身材丰满,也暗示了他们肆意妄为的奢侈生活。
3. 俳儿"俳儿"是指古代宦官的儿童侍从,也有时指卖艺的戏子。
在窦娥的手抄本中,"俳儿"起到了一种象征暗示的作用,突出了窦娥贫困悲惨的生活状况和奴役地位。
二、用法归纳1. "涕泗交流""涕泗交流"是本文中描写窦娥向王昌言讲述自己遭遇的一种方式。
这个词是用来形容窦娥眼泪和鼻涕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她泣诉的悲愤之情。
2. "火生草茫"这个成语原本是指大火过后,地上长满了杂草。
但在文中,它被借用来形容冤屈遭遇后心中痛苦的情感,意味着窦娥心中的痛苦无法言表。
3. "一蓬白发"这个词语是特指宦官朝中的权贵,也可理解为指宦官对朝廷的掌控。
文章中的"一蓬白发"则用来形容宦官们众多的白发,凸显了他们的老成和阴险。
4. "忍辱负重""忍辱负重"形容了窦娥艰辛的生活状态,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在窦娥的故事中,她具有奋发向上、忍受苦难的精神,一直忍辱负重地生活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窦娥冤
1.作者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
剧的代表作家,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
戏剧作家。
他与白朴、郑光祖、马致远齐名,被
称为“元曲四大家”。
1958年,他的名字被列为
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文章结构
第一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窦娥在
绑赴刑场的路上指斥天地。
第二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窦娥
与婆婆诀别。
第三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窦娥在
刑场上发下三桩誓愿。
3.内容理解
①窦娥:怨、悲、恨
窦娥的美好品质:善良、孝顺、忠诚
②窦娥临刑时发出了三桩誓愿,每桩誓愿的目的
是什么?怎么都会一一应验?
为何第一层“怨天”,最后一层又寄“誓天”?怎样理解这一矛盾?
“怨天”是激愤的宣泄也是对现实的反抗,
“誓天”是对“理想天”的无奈的依靠。
这组矛盾充分表现了现实社会的极度黑暗,也体现出作者思想的社会局限性。
③主题
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善良孝顺的品质和不屈的反抗精神。
④语言特点
通俗口语化、俗中见雅(对偶、用典)
⑤社会背景
《窦娥冤》的思想锋芒是指向元代吏治的腐败。
⑥ CONCLUSION
誓愿顺序誓愿
内容
所用典故誓愿目的
第一桩血溅
白练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让刑场上的
人了解冤
情,清洗冤
屈
第二桩六月
飞雪
飞霜六月
因邹衍
让苍天见证
她的冤情深
重
(手法)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想象、夸张的手法,
(内容)渲染突出窦娥冤情深重,并以发愿的方式指斥封建统治者,表现出窦娥的反抗精神;
(结构)为第四折中冤案昭雪作了铺垫;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