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小学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工作报告
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工作报告一、背景介绍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任务之一,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了加强对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我单位开展了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工作。
二、工作目标1.了解目前教育人才队伍的总体情况,包括人员结构、专业能力、职称待遇等方面的情况;2.探讨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3.为进一步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和参考。
三、调研方法1.文献调研: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论文、政策文件等;2.访谈调研:选择一定数量的教育从业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了解他们对于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认识和看法;3.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广大教育从业者进行调查,获取更广泛和客观的数据。
四、调研结果1.教育人才队伍总体情况据统计,目前我单位教育人才队伍总人数为XXX人,其中男性XXX人,女性XXX人。
人员结构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占比XX%。
专业能力方面,大部分教师掌握了相应的教学知识和技能,但在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
2.问题和挑战存在(1)职称评聘制度不够科学公正,多数教师晋升职称的标准过于单一、测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容易导致不公平情况的发生。
(2)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存在老龄化、学历结构不均衡等问题。
(4)薪酬待遇不够吸引人,导致一些优秀的人才流失。
(5)教育人才队伍发展缺乏长期的规划和指导,缺乏合理的职业发展机制。
五、解决策略1.改进职称评聘制度,确保评聘过程的公正性,增加多元化的评价内容。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培养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培训,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3.加大对教育人才队伍的支持力度,提高薪酬待遇,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留住人才。
4.加强教育人才队伍的规划管理,制定相应的人才发展和激励政策,建立健全的人才流动机制。
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教师队伍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社会的未来发展。
然而,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政策落实不到位、培养机制亟待完善、职业发展空间不足等。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一、落实政策,优化环境政策是推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杠杆,政府应当出台针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并落实到位,确保政策的有效推进。
政策落实不到位,常常是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瓶颈之一。
政府应该积极贯彻中小学教师政策,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一个稳定有序、资源丰富、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其次,教师的权益保障也是政策落实的一个重要方面。
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教师能够享有一个安稳的家庭生活和社会地位,不会因为工作而受到不必要的压力。
在政策落实的过程中,还应制定出中小学教师轮岗制度和任课制度,强化教师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提升教师工作的质量。
二、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教师的培训是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教师培训的内容应当紧紧围绕中小学教育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增加对中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考核和评价,推动教师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
培训内容的形式应多样化,包括线上和线下的教育教学研讨、实地考察学习、教育论文发表等。
在加强教师培训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将培训的资源向年轻教师倾斜,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展示自己的机会。
年轻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教师培训是最好的机会,也是最好的资源,应该充分利用。
三、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必须注重提高教师职业发展空间和待遇。
一方面,采用公平透明的选拔制度,引导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晋升管道和薪酬制度,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可持续的职业发展空间和优厚的待遇。
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的探讨
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的探讨一、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现状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班主任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不仅要负责教育教学工作,还要承担德育、管理等多项任务。
此外,班主任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班主任缺乏专业背景和系统培训,难以胜任新时代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二、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的职责和角色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扮演着多重角色。
首先,班主任是学生的教育者,要承担学科教学的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
其次,班主任是德育工作者,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班主任还是班级的管理者,要维护班级秩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
三、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工作压力大:班主任需要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同时还要处理与家长、其他教师以及学校管理层的关系,工作压力大,容易导致工作疲惫和心理压力。
2.培训机制不完善:部分学校对班主任的培训重视不够,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难以满足班主任的专业发展需求。
3.激励机制不健全:目前,班主任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班主任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影响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
4.社会支持不足:社会对班主任工作的认可和尊重程度不高,缺乏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影响了班主任的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
四、提升班主任素质和能力水平的途径与方法1.加强专业培训:建立完善的班主任培训体系,包括岗前培训、在职培训以及专题培训等,提高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2.实施导师制:为新任班主任配备资深班主任作为导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使新任班主任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
3.鼓励自主学习:鼓励班主任利用业余时间自主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班主任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改进方案1.学校层面: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分考虑班主任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合理评价班主任的工作业绩。
中小学教育创新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小学教育创新团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当今社会,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中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团队的建设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中小学教育创新团队的形成与发展,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通过探索与实践,如何有效建立和运营这些团队,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不可或缺的话题。
中小学教育创新团队的建设,首先需要明确其定位与目标。
创新团队通常由教师、管理人员和教育专家等多方组成,其核心目标不仅在于提升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更在于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协同的工作,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方法的改革。
这些团队不仅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团队的构建应当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实践探索与理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模式。
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发展出有效的协作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可以增强互动,形成集体智慧。
在团队活动中,可以通过定期的研讨会、课题研究、小组合作等形式,促进信息的分享与交流,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另一方面,区分角色与责任,每位成员应在团队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发挥各自的优势。
例如,某些教师擅长科学教育,而有些教师则在艺术教育方面表现突出,团队的多元化可以形成优势互补,最大化地发挥团队的整体效能。
教育创新团队的建设离不开良好的激励机制。
学校管理层在组织这一过程时,应设置合理的激励措施,包括职业发展机会、培训和学习资源的支持,以及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奖励等。
通过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够增强团队的创造力和持续性。
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帮助团队成员克服工作中的困难,保持创新的活力,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可持续发展是教育创新团队建设中的另一个核心议题。
团队不应仅仅是阶段性的项目,而应该是一个持续的、有生命力的组织。
为此,学校应该不断为团队提供支持,从经费、培训到科研条件等多方面给予帮助。
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教育管理3、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质量。
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制定科学实用的训练计划,做到训练目的明确,训练方法实用,力求训练效果明显。
(四)加强心理疏导,提高体育特长生心理素质。
1、注重群体特征,也照顾个体差异。
民族地区的体育特长学生其心理特征尤其自身的特点。
一是性格相对较为内向,民族认同感较强;二是他们更擅长于自身民族的体育竞技项目。
因此既要充分考虑选择与其民族擅长的专项训练,又要培养民族团结意识以增强凝聚力。
针对民族体育特长生好胜斗勇的心理,一方面要肯定他们的创造性,同时,也要时时启发他们认识自己的幼稚与不足,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2、开辟多种心理宣泄途径,解除学生心理困扰。
适当表现或宣泄是对待情绪困扰的正确方法之一。
鉴于体育特长生特殊的心理、生理特征,在鼓励他们适当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的同时要让他们明白宣泄不等于可以任意发泄,宣泄是心理调节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任意发泄则会带来许多危害,甚至会导致犯罪,要引导他们通过正当的途径排解不良情绪。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特长生的思想品德修养、文化学习、专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体育特长生现状不容乐观,需要整个社会特别是教育系统采取积极有效、针对性强的措施来改善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当前,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方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为义务教育战略性任务的高度,而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农村教育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首要难点问题,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该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然会影响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达到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的相对均衡。
而在教育资源中师资又是最重要的资源。
国内外的经验反复证明“教育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是和一支稳定的、训练有素的、积极性高又可靠的教师队伍分不开的。
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育教学实践成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二、实践背景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实践内容1. 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以下是我实践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课程设置的优化针对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我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课程进行了以下优化:(1)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增加实践性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开设特色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 评价体系的改革为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我尝试以下评价方法:(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
(2)多元化评价: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考试成绩、实践活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
(3)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提高自我反思能力。
四、实践效果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我取得了以下成果:1. 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2.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3. 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4.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五、总结与反思1. 总结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不断探索教育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调研报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和XXX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关键所在。
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
为进一步推动我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州政协常委会2021年工作部署,州政协成立了以冯德远副主席为组长,部分州政协委员组成的专题调研组,从7月初开始,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踏查等方式,对我州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赴福建福州、泉州、龙岩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
综合调研和考察情况,形成此报告。
一、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我州现有各类中小学252所,其中普通高中27所,初中108所,小学114所。
在岗教职工18726人,其中小学教职工7726人,初中教职工7446人,高中教职工3420人。
骨干教师队伍情况。
全州各级别骨干教师共有4903人,其中县(市)级骨干教师3317人,州级骨干教师1174人,省级骨干教师412人;州级学科带头人30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41人;县(市)级名师323人,州级名师156人。
年龄结构情况。
30岁以下教师1969人,占12.63%;30-39岁教师3655人,占23.44%;40-49岁教师6046人,占38.77%;50岁以上教师3923人,占25.16%。
学历结构情况。
研究生以上学历696人,本科学历12766人,本科以下学历2250人。
职称结构情况。
正高级教师27人,副高级教师3067人,中级教师7578人,初级教师3866人,未定级1174人。
男女结构情况。
男教师4080人,其中小学1572人、初中1596人、高中876人;女教师11632人,其中小学6000人、初中3771人、高中1778人。
男女教师比例为25.97:74.03。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交流发言稿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交流发言稿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我想用一句成语来形容我们今天的话题:“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教师对于一个学校、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无法估量的。
因此,我们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高素质、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教师队伍。
我们要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
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未来。
我们要让教师们牢记“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我们要关注教师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他们的困惑和问题,让他们始终保持一颗赤诚之心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奋斗。
我们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育部门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投入,定期组织各类培训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我们要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拓宽视野,更新观念。
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我们要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
教育工作是一项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容易导致教师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我们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我们要关注教师的身体健康,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他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只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我们还要关注教师的家庭生活。
教育是一项需要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
我们要关心教师的家庭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要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教师成为社会的楷模。
我想说的是,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我们要坚定信心,齐心协力,为打造一支高素质、有爱心、有责任心的教师队伍而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摘要:中小学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要环节,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这些能力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至关重要。
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的教师,还需要注重其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的匹配,使其能够真正理解和践行劳动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然而,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缺乏、教育理念不匹配、培训机制不完善等。
为了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阶段,国家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也在通过颁发各种纲领性文件为劳动教育提供改革方向。
如2020年先后颁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中均凸显出劳动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针对当前的教师培训和发展机制在劳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相关教育部门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将其解决,真正助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科学发展。
一、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社会价值(一)推动中小学构建五育“三全”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劳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优秀的劳动教育教师,学生将接受系统的实践训练,培养动手能力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创新精神的培养。
劳动教育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创造,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最后,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注重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的培养。
劳动教育教师通过组织团队合作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有助于构建五育教育体系中的人文素养培养部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丰富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内涵、提升建设质量通过注重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培养和专业发展,可以为中小学师资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和能力。
中小学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指导思想
中小学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一、具体目标:1、崇高的职业理想这是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的根本动力。
它的核心是师德,它的表现形式是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对“教育兴国”的责任感和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性。
为此,我们必须加大师德教育的力度,塑造教师投身教育、献身教育的崇高品德。
2、动态的知识结构它包括专业主体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和课堂指导知识,学科之间在其结构中的渗透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高素养的教师在掌握某一学科的基础上往往也熟悉与此相关的其它学科,并能把握各学科之间的契合点,当面临复杂的课堂情景时,他完全可以根据具体的学生特点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3、先进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教学理念是: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启并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心理、身体等综合素养,锻造完善的人格。
4、高尚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的具体表现是:通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坚韧不拨的意志品格,崇高美好的生活情操,健康有力的身体素质。
有了这种人格魅力,教师所播撒的思想就能深入人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造就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品质。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一)、加强师德修养,实施师风建设。
具有一支善于把握时代脉搏、思想先进、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是深入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
1、严师表、铸师魂、修师德、练师能,塑造教师新形象。
结合贯彻落实以“三爱”为重点的师德师风集中教育,大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教育和竞赛活动。
以此转变教师观念,养成良好师德,提高师能,铸造师魂,以德治教。
2、培养典型,优化群体,展示教师整体精神风貌。
一是结合本校实际,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细化考核标准,落实考评办法,使教师能够用超过社会一般水准的文明标准来约束自己;二是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大力宣传教师中严谨教学、精心育人、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勤廉兼优、德才兼备的生动事迹,以弘扬正气,树立教师队伍高尚人格,优化教师群体。
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心得体会
加强中小学老师队伍建立的心得体会老师队伍建立的心得体会篇1老师职业道德建立是老师队伍建立的重要内容,是老师职业到达专业化程度的根本素质要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建立一支为人民效劳的,让人民满意的老师队伍,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良师德建立,为师德建立注入新的内容,增加新的内涵。
当前,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根底上,把责任教育放在师德建立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
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担的才能和行为。
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一名人民老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假如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
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
教育部周济部长最近阐述了当代老师面临的三项主要责任,即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每天所做的极其平凡的工作之中,始终牢记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
当你每天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神圣职责的时候,也就是在为自己负责,你将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人民老师。
敬业——明责之泉敬业,是对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表达,是在工作中流露的优秀品德和人格。
敬业的人,会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自己的义务,努力将工作做好。
对老师而言,就是尽自己应尽的教育义务,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得起职业,对得起学生的教育良心。
面对着现实社会纷纷袭来的丰厚的待遇、优越的条件、诱人的工作,我们又该怎样对待老师这一平凡的职业呢,老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芒的职业”,老师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她尽管没有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但她拥有充实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发挥影响,因为我们本身就处在精神财富之中,精神财富对培养人的心灵和意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精神财富就是我们的敬业态度、职业良心。
老师的劳动,很难用严格的时空、详细的标准来度量。
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主要靠老师的职业良心和自律精神。
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思考
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的思考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大计和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学校管理机制的优势,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导向和具体措施,建立优秀人才成长的竞争激励机制,是实现教育发展目标和教育现代化最根本的保证。
根据整体性、实践性、针对性、差异性原则,可以采取以下操作模式。
一、构建起研训一体化培训模式1、面向全体教师,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新知识和师德教育为重点,以学习型团队的建设为载体,以校本研修为支撑,认真组织实施教师全员培训,积极实践学校基础性课程实践方案。
2、进一步完善和推进校骨干教师培养和校学科领衔教师培养工程,以及中层干部自培计划。
对骨干的培养注重过程,分层培养,加强申报和评审环节的工作,明晰培养职责。
创新工作载体,充分发挥领军人物在区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带头、示范、桥梁和辐射作用,以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为途径,加大对校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骨干教师综合素养。
3、学校积极开拓各种渠道,创设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历进修和非学历培训,满足学历达标、高一层次学历学习、岗位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等不同层次的需求。
二、推进校本研修,推动教育改革结合学校和教师教学实际,积极创新校本研修形式,丰富校本研修内容,形成有特点的校本研修活动和方式。
实行大小组相结合的校本教研模式,整合校本培训,把校长负责的集中通识学习、中层干部负责的学科大组学习、备课组长负责的备课组学习整合到了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工作之中,在拓宽学习方式和制度保障机制上做进一步的完善与提高。
把案例研究和同伴互助的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三、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应重点加强学校教师专业化建设力度,使学校形成拼搏精神、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奉献精神,形成教师严谨的教风、学生良好的学风。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摘要: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实际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取得了不少成果。
但与此同时,目前我国的教师队伍建设依旧存在着很多阻碍发展的问题,本文将会提出一些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应对策略,希望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基础教育;前言:中国对现代化教育建设十分重视,致力于打造专业且优秀的教师队伍。
因此,我国的教师队伍规模日益壮大,众多高水平的教师日益显现,发展态势良好。
但我们不能止步于此,很多问题在发展中才能暴露,我们不能视而不见。
我国的基础教育建设以及我们的教师都应该直面这些问题和挑战,深入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策略,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教育发展。
1、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1.城乡教育资源不均等中国教育规模非常庞大。
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稳定、有编制、有寒暑假等原因,很多人对于教师职业都很向往,年年都有很庞大的群体考教师资格证。
专业师范生和非专业师范生往教育行业钻,我国的教育资源实际上是相对溢出的。
可是,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依旧短缺。
有很多优秀的教师人才,例如博士、硕士毕业的教师他们出于未来发展的角度考虑,大多会选择留在一线城市。
优质的教育资源绝大部分都在一线城市,越偏远的乡村地区教育资源越差。
我国一直都致力于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例如教育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等。
但目前从教育资源的数量和教育资源的质量来看,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比例还是严重失调。
城市对当代青年的吸引力很大,很多青年停留在“城市发展有前途”的观念,都不愿意去乡村发展,师资不均的问题需要进行合理统筹分配。
1.2教师职业倦怠及道德失范近年来,学校中教师与家长的矛盾日益尖锐,出现不少有违师德的现象。
师德师风是建设教师队伍的重要内容,如今很多教师有职业倦怠现象和越过师德红线的行为。
首先,教师的工作不止教书育人,很多学校还会有额外的一些比赛、评选,一些职称评估、检查等工作。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思考
个 周 期 的 分 类 分 层 分 岗培 训 能 够 顺 利 地 、 高效 地 实施 ,
( 者 单位 : 中 师 范 大学 ) 作 华 ( 任编辑 责 梅 红星 )
1 5
只 有 让 教 师 接 受 更 多 的 教 育 理 论 、 育 实践 知 识 , 能 够 教 才
2 1 1 0总 第 5 7 0 01 8期
村 教 师 的补 充机 制 , 得 教 师 资 源 合 理 流 动 , 使 让优 秀 的 教
制 。 顺 利 实 施 国 家 “ 岗 计 划 ” “ 师 计 划 ” 为 农 村 和 特 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偏 远 地 区补 充 优 秀 师 资 , 强 农 村 地 区 教 师 队 伍 建 设 , 加 满
师 到农 村 地 区执 教 , 而 实 现 教 育 公平 、 进 良性 发展 。 提 升 教 育 质 量 , 面提 高 教 师 素 质 。 教 师 基 本 素 质 全 的 高低 , 接 影 响 教 育 质 量 。 对 于 如 何提 高 教 师 素 质 , 直 首 先 要加 大 在 职 教 师培 训 力 度 和 参 与 度 , 证 包 括 “ 保 国培 计 划 ” 内 的 国 家 对 全 国 1 0 多 万 名 中小 学 教 师进 行 五 年 在 00
促进教育公平 , 理规划教师结构。促进教育公平 , 合 体 现 的不仅仅 是教育 学基 本思想 , 体现 的是 “ 人 为 更 以 本 ” 科 学 发 展 思 想 。 只 有 做 到 教 育 公平 。 小 公 民受 教 的 缩 育发 展 的 差 距 , 能 实现 社 会 公 平 、 民族 的 教 育 普 及 。 才 全 为 了促 进 教 育 公 平 , 须合 理 规 划教 师结 构 , 其 是 农 村 必 尤
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总结5篇
小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总结5篇篇1一、背景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成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过去一年,我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总结(一)师德师风建设1. 加强师德教育。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培训,开展“师德楷模”评选活动,提高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2. 强化教师行为规范。
学校制定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教师的职责与义务,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3. 深入开展师德宣讲活动。
通过家长会、校内外宣讲等形式,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良好的师德氛围。
(二)教师专业培训1. 加大培训力度。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等各级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 开展校内培训。
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校内培训,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 鼓励教师自我学习。
学校鼓励教师自学,提供学习资源和时间,支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教师激励机制1. 建立激励机制。
学校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通过评优评先、奖励等措施,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2. 开展教学竞赛。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增强教师的荣誉感。
3. 关怀教师生活。
学校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组织教师参加文体活动,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四)教育教学成果1.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学业成绩显著提高。
2. 教师科研成果显著。
学校教师的科研成果显著,多项课题获得立项,多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
3. 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
学校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部分教师教学理念有待更新。
学校将加大培训力度,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
2. 师资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优化。
学校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教育局工作的教育人才与队伍建设
教育局工作的教育人才与队伍建设教育是国家的基石,教育局是负责监管和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机构。
要想保证教育局工作的高效运行,提高教育质量,教育人才与队伍建设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教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以及教育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教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教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是教育局工作的基础。
首先,应加强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建立高质量的师资团队。
培养优秀的教师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要加强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其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应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教育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教育局工作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人才选拔机制,采取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确保选拔出来的人才具备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其次,要注重人才培养和流动,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壮大教育人才队伍。
同时,要加强对教育人才队伍的管理,建立人才档案和激励机制,做好人事管理和绩效评估工作,激发教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教育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是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
首先,要建立薪酬激励制度,根据教育工作者的岗位职责、工作表现和专业水平等进行差异化和绩效导向的薪酬管理,激励教育人员在教育局工作中尽职尽责。
其次,要加强教育人员的职业发展规划和培训,为他们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激发其事业发展的动力。
同时,要多方面开展表彰和奖励工作,鼓励教育人员立足本职工作,勤奋努力,为优质教育做出突出贡献。
总之,教育局工作的教育人才与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加强教育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建设和管理教育人才队伍,建立激励机制,才能保证教育局的高效运行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教育事业是长远发展的事业,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教育人才的培养和教育队伍的建设,为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实践教学队伍建设重要性(3篇)
第1篇一、引言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意义、现状及对策三个方面论述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二、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意义1. 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基础。
一个优秀的实践教学队伍能够为实践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先进的教学方法和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教学队伍中的教师和学生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 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支撑。
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有助于推动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具有强大实践教学队伍的高校,能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现状1. 实践教学队伍规模不足目前,我国高校实践教学队伍规模普遍偏小,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部分高校实践教学队伍中,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兼职教师数量过多,导致实践教学水平不高。
2. 实践教学队伍结构不合理实践教学队伍中,中青年教师占比偏低,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比例不高。
此外,实践教学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3. 实践教学队伍能力不足实践教学队伍中,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同时,实践教学队伍缺乏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四、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对策1. 加大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投入高校应加大对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投入,提高实践教学队伍的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2. 完善实践教学队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实践教学队伍管理制度,明确实践教学队伍的职责、考核和激励机制,提高实践教学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育并举”的教育实践反思及改进思路——以C市的六所中小学为例
“五育并举”的教育实践反思及改进思路——以C市的六所中小学为例引言: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培养下一代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教育界对于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改革。
作为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五育并举”标志着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尤其是注重学生品德、智力、体魄、艺术和劳动的培养。
本文通过对C市六所中小学的调研和实践,对“五育并举”的教育实践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一些改进思路。
一、教育实践反思:以C市六所中小学为例,调查显示他们在“五育并举”的教育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1. 重视程度不均衡:虽然教育机构都声称坚持“五育并举”的理念,但实际落实程度却不尽相同。
其中一些学校注重学生智力发展,加强教育技能培养,但对品德、体魄培养的关注较少;另一些学校则过分重视学生体验,忽视了学科知识的传授。
2. 考试导向严重:尽管“五育并举”理念推崇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学校还是过度注重考试成绩,对于其他育人目标容易忽视。
学生们在追求分数的同时,缺少对其他素质的培养。
3. 缺乏科学教育方法:在“五育并举”的过程中,学校的教学方法并未得到充分的改进。
许多学校仍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互动。
这样一来,学生在接受各类教育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改进思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进“五育并举”的教育实践,以下提出几点思路。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是实施“五育并举”教育实践的核心力量。
因此,学校应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以更好地实施“五育并举”。
2. 完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估。
学校可以结合学科知识的教学,综合考察学生的品德、体魄、艺术和劳动等各个方面。
同时,也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去除过度强调成绩和排名的倾向,注重对学生多样化能力的发现和培养。
3.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学校应当积极探索和借鉴新的教学方法,将“五育并举”的理念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工作报告
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调研工作报告固本培源,打造教育人才团队目前我市专任教师达到48048人,这支队伍水平多高、素质怎样直接关系到全市教育的现在和未来,我们将实施“四大工程”,全面固本培源,积极打造教育人才团队。
一是素质培训工程。
当前,“回到学校”已经成为教师培训的世界性选择。
我们将着力强化校本建设,积极落实以实践为导向的“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的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全面开展师德修养、新课程、教育科研、教学基本功等培训,切实培养既有理论水平,更有实践经验的教育专家和教育名家。
到“xx”末,评选三千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全市每个乡镇都有名教师,努力培养一批国家级科研型教师和省级特级教师。
在推进校本培训的同时,切实加强非校本培训,强化教育人才的专业引领。
我们将充分发挥教育系统高校多、专家多、科研单位与人员多的优势,积极开展专家学者讲学、科研单位与学校共建、科研人员进校等活动,不断引领教育人才专业发展,全面提高专业水平。
“xx”期间,实现在职教师全部轮训一遍,其中市级培训20220人,省级以上培训3000人。
二是学历提升工程。
多途径、多方法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进修,特别是高一层次的学历提升。
积极争取支持,利用市内外高校资源开办在职教师本、专科学历教育。
到“xx”末,使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其中小学和初中45周岁以下的教师学历分别提升到专科和本科层次;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4%以上;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90%以上,其中研究生学历达到2%以上。
三是对口支教工程。
建立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示范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一帮一”制度。
所有城区学校的教师和教干,年龄在45周岁以下,没有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都要参加一年以上的支教工作。
同时,从农村学校选派一批专任教师到城区学校“学教”。
在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选派教干挂职交流,组织名师送教,定期开展送课、送专题讲座下乡活动,开展行政管理、教育教学、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交流,全面提高农村学校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中小学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来源:朱亚文教育职称论文网近年来,江苏省淮安教育系统始终把“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围绕强化保障、加强培训、培育名师、推动交流,大胆创新,使全市中小学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了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经验。
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面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新形势、新要求,加强中小学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既是挑战,也是任务。
我们经过深入开展调研,认真总结反思,理清了今后淮安市中小学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和举措。
一、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措施及成效建立各项保障机制。
不断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基础。
一是出台意见强化指导。
淮安市、县(区)两级政府相继出台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分层规划发展目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引领教师队伍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完善保障提升待遇。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公办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使中小学教师各项待遇得到了保障。
个别县(区)已对职称评而未聘的教师,增设岗位竞聘上岗,实行同级别同待遇。
三是营造尊师浓厚氛围。
开展两届“感动淮安教育十大人物”评选活动。
市、县(区)党委政府在每年教师节期间均开展系列庆祝活动,近五年共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760名,切实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加强教师培训进修。
不断提升人才队伍综合素质。
一是培训经费得到保障。
市级层面每年安排教师培训经费200多万元,各县(区)也都能安排一定的培训经费,保证教师培训活动正常开展。
二是培训体系更加完善。
建立起省、市、县(区)、校四级培训网络,实行四级联动、分层培训、各负其责。
每年组织市级以上教师活动近3O场次,培训6000多人次,并向农村学校、城区薄弱学校、音体美等小学科倾斜。
三是培训主题更加丰富。
开设专业培训、管理者培训、优秀人才培训等项目,实现培训覆盖教育各个方面和各类人员。
四是培训成效更加显着。
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教师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取得一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十大教育管理模式”和“十大课堂教学模式”产生广泛影响。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不断壮大优秀教育人才队伍。
一是注重人才补充、更新。
市、县(区)两级不断补充、更新教师机制基本建立,每年根据编排计划,招聘一批新教师,优先满足紧缺学科、农村教育和城区薄弱学校需求。
二是加强人才梯队培养。
初步形成五个梯次:市县两级分工协作,县(区)着力培养教坛新秀和县级骨干教师,市级层面突出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后备和特级教师培养,实行学科带头人三年一评、特级教师后备两年一评、特级教师一年一考核。
三是强化成长平台建设。
实施“百千万”名师培养工程,以及小学“百位名师课堂展示”、初中“教研进百校”、高中“百项微型课题研究”素质提升“三百计划”,还定期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合作举办教育英才高级研修班。
构建教师交流机制。
不断缩小城乡校际师资差距。
一是示范带动推动交流。
淮安市教育局在市直小学试行教师、教于轮岗交流,并不断完善交流形式,带动全市教师交流工作全面展开。
清浦区实施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区管校用”模式,施行教师全面轮岗交流。
二是以城带乡发展农村。
近5年来,选派360名师德修养高、学识水平高、专业技术好、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赴农村学校挂职支教;同时,从农村学校选拔245名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年轻教师到城镇优质学校进修学习。
三是加强奖励激发主动。
市财政每年按照特级教师1000元/月、市学科带头人800元/月、骨干教师600元的标准对支教教师予以补助,各县(区)也对交流支教教师给予一定补助,激发了广大教师参与交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育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发展不均衡比较突出。
县区政府对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均衡。
从教师培训经费投入看,大部分县区没有达到省里规定的地方财政每年要按照中小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培训经费;个别县区不能及时补充更新教师。
县区之间教师队伍整体发展水平不够均衡。
从教师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综合评估,经济基础好、人口规模小的县区)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比较高,反之则相对薄弱。
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
按照中小学师生比测算,淮安市中小学教师总体超编,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阶段,但因学科结构不够合理,呈现出编制结构性失衡问题。
从教师年龄结构来看,目前,小学、初中周岁以下的教师分别占14.28%和20.28%,51周岁以上的教师分别占21.69%和13.09%,小学、初中教师队伍已呈现出老龄化现象,年轻教师数量不足。
专业化素养有待提升。
师德建设有待加强,教师业务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县区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层次不高,与省级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培训的针对陛和实效『生有待提高。
名特优教师总量不足,淮安名师在全国有影响的比较少,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实践方面缺少领军人物,名特优教师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政策不衔接形成掣肘。
现今执行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和岗位标准已沿用10多年,而中小学课程标准和课程设置均发生很大变化,原有编制标准和岗位标准偏低。
执行新的评聘制度导致大批符合评职条件的教师因没有岗位无法申报,一批评而未聘教师的待遇问题亟待解决。
学校编制岗位由编制、人社部门核编到校,核岗到校,不利于实行区域内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和师资均衡配置,使教师流动受到制约。
三、推进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更加突出教师重要地位。
不断完善优先发展师资保障机制。
一是要树立优先发展师资理念。
积极争取淮安各级党委、政府把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争取将教育人才队伍建没晴况作为各地、各有关部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责任落实;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加强协调,统筹推进;各中小学校要树立“强校必先强师”的理念,积极创建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学校,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办实事、做好事。
二是要优先提高教师待遇。
健全符合教师职业特点、体现岗位绩效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出台淮安市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意见。
指导和督促民办学校依法聘用教师、及时兑现教师工资福利待遇。
三是要优先保障经费投入。
督促各级政府把新增教育经费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把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更加突出队伍结构优化。
切实加强人才队伍标准化建设。
一是要出台标准化建设意见。
研究制订《淮安市中小学教师人才队伍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重点对师德建设、专业成长、教师配置等方面进行规范要求,切实增强《意见》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为各地、各学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指南,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学科不配套等问题。
二是要建立结构优化长效机制。
完善教师补充更新制度,每年按照当年退休教师数的50%以上确定招聘名额;建立转岗与走教制度,建立农村学校服务期和支教制度,新录用教师先到农村学校工作3至5年,城区45周岁以下的教师须到农村学校支教1年以上。
三是要建立队伍建设督导制度。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作为督政督学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公告督导结果,并将督导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更加突出教师专业成长。
探索建立研修一体化培养模式。
一是要加强教师研修阵地建设。
督促指导县区按照省级建设标准,加快建设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坚持政府主导、逐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着力把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成为教科研训一体化的教师专业发展新型机构。
二是要完善教师学习培训机制。
进一步完善省、市、县、校四级教师培训网络,明确各级培训目标任务;积极创新培训模式,采取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研修等多种有效途径进行教师培训;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倡导小班教学,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等多种方式开展培训;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中小学教师、校长全员培训;建立教师培训管理档案,逐步实现教师培训管理信息化、制度化。
三是要实施教师专业成长规划。
教育部门要研究制订与国家、省级教育部门接轨的、系统而有层次的教师专业成长培养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科学规划部署,切实加强指导;中小学校要积极帮助教师将专业成长规划具体化,并进行长期跟踪指导,创造有利条件,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
更加突出人才梯队培养。
努力打造淮安教育人才品牌。
一是要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级推进相结合。
研究出台《淮安市基础教育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管理意见》,科学规划教育高层次人才建设工作,并实行分级培养与管理,建立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五个层次的培养梯队。
二是要坚持持续提升与示范引领相结合。
支持、鼓励和选送教育高层次人才到高等院校、国(境)外进修学习,委托国内着名高校举办专题培训,实施教育高层次人才学术交流制度,建立特级教师工作室,组建一批学术团队,以更优的资源和更好的平台,帮助他们提炼教育思想,形成一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淮安教育专家群体。
同时,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开展示范教学、领衔课题研究、培养青年教师等活动,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教育管理、学科建设和师资培养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是要坚持考核评价与重点奖励相结合。
淮安市教育局研究出台《淮安市特级教师考核办法》和《淮安市中小学学科(专业)带头人考核办法》,并指导各县(区)制订县级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层次的考核办法,实行年度考核制度,对考核合格的予以奖励。
更加突出体制机制改革。
激发人才队伍建设强大活力。
一是要完善教师管理体制。
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协调人社、编制部门对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督,对教师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给予教育部门在核定编制范围内自主调配教师资源的空间;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二是要创新教师评价机制。
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的教育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等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师德表现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是要改进教师职称评聘制度。
完善与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中小学教师特点的职称评聘制度;规范教师职称评审,执行有岗开评制度;积极争取人社、编制部门提高中小学校中、高级教师职称的比例,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进取意识;对职称评而未聘的教师,可尝试实行临聘制度,按一定比例设置岗位,实行竞聘上岗、年度考核,考核合格者享受同级职称工资待遇,对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形成良性竞争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