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心理学术语,懂点心理学,不做心理盲者
心理学的全部名词解释
心理学的全部名词解释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和行为的学科,涉及了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一些与心理学相关的重要名词,以帮助读者对心理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1.自我概念(Self-concept):自我概念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它由自我认同、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组成。
自我概念的形成受到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经验获得。
2.认知(Cognition):认知是指个体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能力。
它包括注意力、记忆、思维和学习等方面。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的各个层面,如推理、问题解决和决策等。
3.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社会认知是研究个体在社会交往和互动中如何理解他人和自我。
它包括人们对他人的态度、信念、情感和意图的认知。
4.情绪(Emotion):情绪是主观体验的表达,由生理反应和心理状态组成。
情绪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出现,并且对个体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情绪来了解情绪的产生、调节和表达方式。
5.压力(Stress):压力是个体对来自外界或自身的适应性需求的应激反应。
它可以是生理上的、心理上的或社会上的压力。
长期的压力暴露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问题。
6.人格(Personality):人格是个体特有的持续性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人格特征可以通过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来形成。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人格来理解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特点。
7.行为主义(Behaviorism):行为主义是一种心理学流派,它关注观察和测量可观察到的行为,忽略内部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是环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连接。
8.认知神经科学(Cognitive neuroscience):认知神经科学是研究认知过程和大脑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结合了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认知科学的方法,通过脑成像技术来研究人类认知的神经基础。
9.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何发展和变化。
心理学的术语
心理学的术语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心理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学科,拥有大量的术语来描述和解释各种心理过程。
这些专业术语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更准确地表达他们的观点和研究结果,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学术语,并简要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1. 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情绪智力是指一个人理解和管理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
该概念起源于心理学家达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的著作《情商》。
情绪智力被认为比智力指数(智商)更重要,对于人的生活和职业成功具有重要影响。
情绪智力包括自我意识、情绪调节、自我激励、同理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
2.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认知失调是指个体在面对不一致的认知要素时所产生的不适和紧张感。
心理学家莱昂·费斯廷格(Leon Festinger)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在面对矛盾的思想、信念或行为时,会感到压力和不安,为了减轻这种不适,个体会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或行为来恢复内部一致性。
3. 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条件反射是心理学经典实验条件作用(Pavlovian conditioning)的另一种称呼。
这个实验是由俄国生理学家伊万·巴甫洛夫(Ivan Pavlov)于19世纪末实施的。
他发现,通过在狗口中放置食物并同时发出一定的声音,狗在多次重复这个过程之后,出现了在听到声音时分泌唾液的反应。
这个实验为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奠定了基础,条件反射也成为了解释学习和行为的重要概念。
4. 自我实现(Self-fulfilling Prophecy)自我实现是指一个人因为对自己或他人的预期而影响自己的行为,进而使预期成为现实的过程。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芬张(Robert K. Merton)提出了自我实现的概念,并指出它在社会互动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认知、情感、行为以及个体和集体的心理特征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学名词的解释:1. 认知:认知是指人类主观意识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
2. 情绪:情绪是指个体对于外界刺激产生的主观感受和生理变化,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3. 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指个体心理功能异常导致的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等。
4.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善心理健康。
5. 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对情绪的感知、理解、表达和调节的能力。
6. 人格:人格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包括性格、态度、价值观等。
7. 自尊: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的评价和看法。
8. 社交心理学:社交心理学是指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心理学领域。
9.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指研究个体通过经验和后天的学习过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
10. 决策:决策是指个体在做出选择时进行的思考和判断过程。
11. 催眠:催眠是一种心理状态,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巧让个体进入放松和专注的状态。
12. 人机交互:人机交互是指研究人类与计算机及其他智能设备之间的交互和通信方式。
13. 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指存储在大脑中不易被意识到,但在行为和情感中发挥作用的记忆。
14. 多元智力: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个体具有多种不同的智力类型,如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音乐智力等。
15.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指个体通过追求个人目标和发展潜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这些是心理学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解释,它们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背后的原理,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
心理学专业术语
心理学专业术语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心理学专业术语:1. 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由马斯洛提出的概念,指人类实现其潜力、追求个人成长和自我完善的最高需求。
2. 潜意识(Unconscious)弗洛伊德提出的概念,指不为个人意识到的精神活动,但对个体的行为和情感有重大影响。
3.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巴甫洛夫提出的概念,指通过学习形成的对某种刺激的反应。
4.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由费斯廷格提出,指个体同时持有相互冲突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产生的心理不适。
5.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下成功执行行为的能力的信念。
6. 经典条件作用(Classical Conditioning)也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指通过重复将中性刺激与非条件刺激配对,从而使中性刺激引发类似非条件刺激反应的学习过程。
7. 操作性条件作用(Operant Conditioning)斯金纳提出的概念,指行为的后果(如奖励或惩罚)影响该行为未来发生的概率。
8.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由班杜拉提出,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后果和环境来学习的。
9. 投射(Projection)弗洛伊德提出的防御机制之一,指将自己的不安或冲突投射到他人或外部事物上。
10. 本能(Instinct)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概念,指由无意识推动的、影响行为的原始动力,如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11. 人格五因素模型(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一种广泛接受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由五个维度组成:开放性、尽责性、外向性、宜人性和神经质。
12.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通过改变不良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来改善情绪和心理健康。
心理学实用专业术语汇总
心理学实用专业术语汇总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并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来探索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和模式。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使用了许多专业术语来描述和解释不同的心理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学专业术语,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
一、认知心理学术语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知觉过程的分支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认知心理学术语:1. 认知:指人类的思维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判断和解决问题等。
2. 认知失调:指人们在面对信息冲突时,产生的心理不适和不满。
3.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人们在面对冲突的观念和信念时,会感到不舒服,并努力通过调整自己的信念来减少不适。
4. 工作记忆:指人们短期储存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可以理解为“大脑中的黑板”。
5. 结构化任务:一种测量工作记忆和注意力的实验任务,要求被试根据特定规则进行操作或记忆。
6. 执行控制:指个体通过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进行监控和调节,实现目标导向的注意和行动。
7. 自动化:指一个任务在经过反复练习后,能在无需过多认知资源的情况下自动完成。
8. 修正观念:指人们在面对新信息时,会根据这些新信息调整或更改自己的观念和信念。
二、社会心理学术语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在社会互动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会心理学术语:1. 社会认知:指人们对社会信息的处理和解释,涉及对他人的评价、情绪推断和社会情境的认知。
2.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受到他们对他人和社会情境的认知的影响。
3. 隐性自我:个体对自己的内在特征、态度和信念的意识,而不是外表上的行为表现。
4. 受试者的角色:在实验中,被要求扮演特定角色的被试,以探究不同角色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5. 自我补充:人们常常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补充和改变自己的自我概念。
6. 社会规范:指人们在社会中行动时所遵循的规则和期望。
7. 社会影响:指他人对个体观点、行为和情绪的影响,包括通过社会比较、社会压力和认同等方式实现。
100个心理学名词
100个心理学名词这里列举了一些心理学中常见的名词,以涵盖不同领域和概念:1. 精神分析2. 行为主义3. 认知心理学4. 自卑感5. 社交认知理论6. 条件反射7. 心理治疗8. 神经元9. 神经递质10. 神经网络11. 大脑皮层12. 儿童心理学13. 成年期心理学14. 社会心理学15. 人格心理学16. 心理测量17. 情绪智力18. 自我概念19. 自我意识20. 情感21. 知觉22. 记忆23. 学习理论24.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25. 施瓦茨的价值观理论26. 心理学实验27. 社交认知28.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9. 心理动力学30. 生理心理学31. 心理学史32. 心理学伦理33. 面孔识别34. 孤独感35. 自闭症36. 人格障碍37. 强迫症38. 抑郁症40. 精神分裂症41. 创伤后应激障碍42. 情绪障碍43. 心理健康44. 儿童精神健康45. 恐慌症46. 心理学咨询47. 生理心理学48. 知觉心理学49. 认知失调理论50. 意识51. 非言语沟通52. 压力应对53. 冲突解决54. 决策心理学55. 追溯记忆56. 健忘症57. 需求满足理论58. 心理学研究方法59. 儿童发展60. 青少年发展61. 成年期发展62. 老年发展63. 生命事件64. 运动心理学65. 文化心理学66. 社会认知67. 社会认同68. 社会影响69. 社会认知理论70. 受害者心理学71. 积极心理学72. 团队心理学73. 社交心理学74. 遗传心理学75. 情景理论76. 行为遗传学77. 环境心理学78. 变态心理学79. 睡眠心理学80. 心理学统计学81. 言语发展82. 创造力心理学84. 认知失调85. 艾伦·霍夫曼研究86. 交往性心理学87. 认知神经科学88. 社交认知训练89. 跨文化心理学90. 儿童心理疾病91. 反社会行为92. 知觉失调症93. 意识形态94. 睡眠障碍95. 认知行为疗法96. 儿童行为学97. 文化认知98. 神经心理学99. 老年心理学100. 心理学教育这些名词涵盖了心理学的各个领域,包括认知、社会、临床、发展等多个方面。
心理学基础名词
心理学基础名词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3.似动知觉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4.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5.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6.发散思维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着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7.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
8.似动知觉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9.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0.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11.幻想幻想是有意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
12.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通常以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鼓励参加者尽可能快地提出各种各样异想天开的设想或观点,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3.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指用独特、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14.意志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15.心境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
16.理智感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
心理学名词术语
心理学名词术语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许多名词术语,用来描述和解释不同的心理现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学名词术语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1. 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由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学理论,强调潜意识对个体的影响。
精神分析理论在理解个体的心理冲突、意识和无意识过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心理投射(Psychological Projection):一种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将自己的不良特质或欲望投射到他人身上,以避免自我认同。
心理投射可以造成误解和冲突。
3. 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由巴甫洛夫提出的学习理论,指一个刺激因与一种有反应的刺激多次同时出现而产生相关联。
通过条件反射,恐惧、偏好和情感等可以被学习和改变。
4. 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由阿尔伯特·班杜拉创立的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是通过观察他人并从中学习而形成的。
社会认知理论对个体的自我效能、动机和自我调节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5. 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个体对事件或他人的预期可能会影响其行为,使最初的预期成为现实。
自我实现预言可以影响个体的表现、自我形象和信念。
6. 学习理论(Learning Theory):研究个体如何通过经验和环境的改变来获取和改变行为的理论。
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认知学习等。
7. 自我概念(Self-Concept):个体对自己认知和评价的总和。
自我概念包括个体的价值观、自我意象和自我认同等方面,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8. 社会认同(Social Identity):个体对于自己所属社会群体的认同感和认同程度。
社会认同可以影响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感受,并对个体在群体中的表现产生影响。
9. 团体动力(Group Dynamics):研究个体在群体中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
心理学名词术语
心理学名词术语1.物质依赖物质依赖,是指长期滥用某种物质后,产生一种心理上与躯体上的强烈而不能克制寻觅该种物质的状态,冀以体验重复使用该物质的心理快感,同时避免戒断的躯体不适。
前者称为心理依赖,后者称为躯体依赖。
2.心电感应心电感应是人体特异功能所出现的超越五官感知不可思议的能力。
具有这些能力的人士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经过气功修练到高深境界后所出现的,也有些是大难不死,如生重病或出意外之后出现的。
基本上它是一种人类潜在的能力,正式的名称应该定为“人体潜能”。
3.感觉记忆瞬时记忆亦称“感觉记忆”,记忆系统的一种,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短暂记忆。
通常是指1秒钟左右的时间,即刚刚感觉到所注意的信息时间(有人把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时间极短,大量的、被注意到的信息很容易消失,能够记住的东西才进入短时记忆。
4.心理动力是精神分析学的一个概念,指人类一切精神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5.冥想冥想是翻译过来的一个单词,在英文里,它指的是禅修的意思,是瑜伽实现入定的一项技法和途径,把心、意、灵完全专注在原始之初之中;最终目的在于把人引导到解脱的境界。
瑜伽者通过冥想来制服心灵,并超脱物质欲念;感受到和原始动因直接沟通。
通过简单练习冥想,即可帮助人们告别负面情绪,重新掌控生活。
6.催眠催眠是指催眠师向被试提供暗示,以唤醒他的某些特殊经历和特定行为。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催眠与其他一般状态是相似的,包括放松、全神贯注和联想。
在催眠状态下,一个人可能经历“在感知、思维、记忆和行为上的一些改变”,包括暂时的麻痹、幻觉和忘记“对催眠术医师的暗示做出反应”。
7.超感知觉超感官知觉简称ESP,心理学研究范畴。
是指不凭借感官信息而对外界事物获得知觉经验的现象。
心灵学者对超感官知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1)心电感应或传心术,即两人在远距离下传递思想情感的能力;(2)灵感,即在无直接感觉下产生对具体事物的知觉现象,如可看到封闭在不透明容器内的东西;(3)预知,可预先知道尚未发生的事情或别人的思想;(4)心灵致动,即以心灵的力量来影响或控制物质对象的能力。
10个心理学术语,懂点心理学,不做心理盲者
10个心理学术语,懂点心理学,不做心理盲者10 个心理学术语,懂点心理学,不做心理盲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的知识无处不在。
了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学术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情绪和思维方式,从而让我们在人际交往、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等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 10 个常见的心理学术语,希望能为您打开心理学的大门,让您不再是心理盲者。
1、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指当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
比如说,您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健康饮食的倡导者,但某天却忍不住吃了很多高热量的垃圾食品。
这时,您内心可能会产生认知失调,为了减轻这种不适感,您可能会给自己找各种理由,比如“偶尔吃一次没关系”或者“最近压力太大了,需要放松一下”。
2、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对某个群体或事物的一种过于简化、概括和固定的看法。
这种看法往往是基于片面的、不准确的信息,而且可能会导致偏见和歧视。
例如,认为所有程序员都是内向、不善交际的,或者所有女性都不擅长数学,这些都是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不仅会影响我们对他人的判断和评价,还会限制我们自身的发展和机会。
3、投射投射是指将自己的想法、情感或动机归因于他人。
比如说,一个自私的人可能会认为别人也都是自私的,一个有嫉妒心的人可能会觉得别人也在嫉妒他。
投射常常会导致误解和冲突,因为我们并不是真正了解别人的内心,而是在按照自己的模式去解读他们的行为。
4、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后,感到自己无法控制局面,从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会放弃努力,即使有机会改变现状,也不再尝试。
例如,一个学生多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提高,可能就会陷入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学习的料。
5、自我实现预言自我实现预言是指一个人对自己或他人的预期,会影响到行为和结果,从而使预期成真。
心理学的10个著名理论
心理学的10个著名理论1、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
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
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
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色,不敢只身去纽约开会。
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
因此,当我出去开会,碰到一位犯罪学家时,立刻向他讨教,原来纽约市用的就是过去书本上讲的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心理学专业术语
心理学专业术语心理学作为一门学术研究领域,拥有许多专业术语和概念来描述和解释人类思维与行为的各个方面。
这些术语旨在提供一种共同语言,以便心理学家们能够准确地交流和理解彼此的研究成果。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学专业术语及其含义。
1. 知觉(Perception)知觉是一种通过感官接收和解释外部刺激的过程。
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来感知和理解世界。
知觉不仅涉及到感觉信息的接收,还涉及到对这些信息的解释和整合的过程。
2. 认知(Cognition)认知是指人类思维的过程,包括注意力、记忆、学习、推理和解决问题等。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活动,试图揭示人类是如何获取、组织和利用信息的。
3. 情绪(Emotion)情绪是人类对刺激产生的主观感受和生理反应。
常见的情绪有喜悦、愤怒、悲伤、恐惧等。
心理学家研究情绪的起因、表现和调节方式,以及情绪对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影响。
4. 人格(Personality)人格是个体的独特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思维方式、情感反应、行为模式等。
人格心理学研究人类个体之间的差异,探索人格发展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5. 心理障碍(Psychological Disorders)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心理功能上出现异常,导致生理、情感和社会功能的受损。
常见的心理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临床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和诊断这些障碍,帮助患者获得治疗和康复。
6. 学习(Learning)学习是指通过经验和训练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心理学家研究学习的各种形式,包括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和观察学习等,以及学习与记忆、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7.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涉及到个体与他人互动、社会认知、群体心理和文化影响等。
社会心理学揭示人类如何理解和适应社会世界。
8.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老年的心理和行为上的变化。
心理学 常用用语
心理学常用用语
1.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存在和活动的意识。
2. 潜意识: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3. 人格:个体在行为、情感、认知等方面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
4. 情绪: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5. 认知: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6. 动机: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
7.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可观察的行为,通过行为的改变来推测心理的变化。
8.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及变化规律。
9.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胎儿到老年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
10. 心理测量: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和评价。
11. 心理咨询: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求询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12. 实验心理学: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分支。
以上只是心理学中一小部分常用的用语,心理学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众多概念和理论。
如果你对特定的心理学主题或领域有兴趣,我可以提供更具体的相关用语。
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
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
一、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他人和环境的知觉、感知、思维、记忆、判断与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的总称。
二、情绪: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状态。
三、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所展现的各种动作、反应和
表现,可以是肢体上的行动,也可以是非肢体上的表达。
四、思维: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和信息时进行的思考、推理和
判断等认知过程。
五、研究:是指个体通过经验、训练和教育等方式获取新知识、技能或行为方式的过程。
六、人格:是指个体的个性、气质、态度、价值观和特征等组
合形成的独特的心理结构。
七、意识:是指个体对自我存在和外部事物的知觉和觉察,包括清醒、梦境和无意识等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
八、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历和研究所形成的经验和信息的储存、保持和再现的心理过程。
九、动机:是指个体内部驱使和激发行为的力量和动力,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和欲望。
十、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等心理过程。
以上是心理学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心理学专业术语
心理学专业术语心理学的专用术语有驼峰效应、冷热水效应、钝感力、催眠、成败效应、易感效应、自我障碍策略、巴凯特现象、负面效应等等。
1.【驼峰效应】“驼峰效应”这种说法出自滑雪运动。
滑雪者都想轻松愉快地顺着山坡往下滑行,但想要拥有这个过程就必须先登上山顶,我们的心理状况也是这样,为了最终能朝正确的方向前进,有必要先往相反的方向走一段;为了拥有更长久的快乐,有时也需要承受一定阶段的悲伤。
所以,“驼峰效应”告诉我们:如果你的心情正处在幽暗的境地,千万不要放弃,因为爬上山顶就可以迎来愉悦的新生活。
2.【冷热水效应】“冷热水效应”来自于日常生活常识,如果桌上有一杯温水、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
先将手放在冷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热;当先将手放在热水中,再放到温水中,会感到温水凉。
同一杯温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冷热水效应。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参照的事物会改变我们心理的标准。
我们心里的这杆秤,秤砣并不固定。
当秤砣变小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大,当秤砣变大时,它所称出的物体重量就小,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就是受这秤砣的影响。
3.【钝感力】“钝感力”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发明的词汇,意思与“敏感”相对。
面对生活,具有“钝感力”的人通常会慢半拍去应对,甚至有些情绪根本察觉不到。
“钝感力”并不是贬义词,钝感系数高的人能保持情绪稳定和理性思维,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既定方向前进。
4.【催眠】催眠是心理学中最令人好奇的疗法,其本质就是暗示。
它是以人为诱导,通过放松、集中注意、想象等引起的一种似睡非睡的意识恍惚状态。
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的潜意识被调动起来,遵从催眠师的暗示或指示做出反应。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浅层催眠可以帮助维持心理稳定,而深度催眠只适用于特殊人群,在日常的心理咨询中并不常见。
5.【成败效应】“成败效应”来自教育学家的实验研究:设置几套难度不等的学习材料,由学生们自由地选择,并解决问题。
教育学家发现: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便不愿意再解决另一个相似的问题,转而挑战难度更高的问题,借以探索新的解决方法。
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的十大名词
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的十大名词1、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Psych。
logy)又译完形主义或完形心理学,是于1912年发轫于德国的一个心理学派别,也是自德国心理学内部首次对冯特的心理学体系予以非难的派别。
它由惠太海默、苛勒、考夫卡三位德国心理学家联袂创立,他们自1910年起切合作,并于1912年在法兰克福大学的实验室最终建成其基本理论,创立了格式塔学派,又于1921年创办了自己的喉舌《心理学研究》。
作为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心理学以反对冯特的元素主义和铁钦纳的构造主义起家,后又反对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概言之,格式塔心理学是一种反对元素分析而注重整体组织的心理学理论体系。
2、无意识心理学在结构模型中,心理由三个成分组成:先天的、非理性的和追求满足的本我(无意识系统);习得的、理性的和指向现实的自我(意识加前意识);道德的、价值的超我(有意识的审查者)。
弗洛伊德认为,以往关于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的地形概念,随着结构观点的采纳“开始失去了意义”。
3、禁果逆反心理是指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古希腊传说中,伊甸园中的夏娃受蛇的诱惑,偷食了善恶树上的禁果,受到了上帝的惩罚。
禁食的果实分外甜,由于禁止,人们尝试的欲望反而更加强烈。
禁果逆反心理在日常生活中也被人们所利用。
土豆在法国的引种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
在当时的法国,土豆被称为“鬼苹果”,农民都不愿引种。
着名法国农学家帕尔曼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受到法国国王的特许,在一个贫瘠的土地上中土豆,并由着军礼服,全副武装的国王卫队看守。
一到夜晚,卫队故意撤走。
结果,人们受到“禁果”的吸引,每到晚上就来挖土豆,引种到自己的田里,通过这种方法,土豆的种植在法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
这就是逆反心理现象。
至于某些电影,书籍越禁止越走俏;奥斯卡电影越是晚发布获奖人名单,人们越是想知道结果等事实,更是为人们所熟知。
你知道有哪些心理术语么?
你知道有哪些心理术语么?心里术语很多,简单叙述几条如下:1、从众心理:简单地说,人云亦云,例子:一人在路上抬头看,边上可能很多人也会跟着抬头看天空,其实可能什么都没有;2、酸葡萄心理: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例子不举了;3、甜柠檬心理:自己有的一些东西不喜欢或不好,但不能丢掉,就当甜柠檬接受;4、首因效应:就是第一印象对人的重要性;5、近因效应:就是最近发生的事情会影响你对某人的判断,最近的印象占主导,忽略以前对他的了解;6、刻板效应:传统的观点,如认为北方人都比较豪爽而南方人都比较小气等;7、南风效应:来自一个寓言故事,北风和南风比赛谁厉害主动吹跑行人的衣服,北风很猛烈自认为会赢,而南风很温和,最后反而南风赢了。
个人认为跟中国的太极思想很像,人际交往上以柔克刚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8、罗森塔尔效应(皮革玛丽翁效应):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个实验,随便给学校老师一份名单,说这些孩子比较聪明,结果8个月后回来再测试,这些孩子果真比其他人要优秀。
可见,如果你认为自己或别人行,就可能真的行,反之,对别人或自己就是负面的影响,因此,生活中要多鼓励。
9、巴纳姆效应:是一个杂技演员的名字,他的表演男女老少哦都很喜欢,学习这个效应的内容很长,我总结了两点:一、人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暗示和影响如打哈欠会受别人影响;二、一些笼统的话更能让人接受,如:你是一个性格有时候外向有时候内向的人,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尊重你,你可能会有一些缺点等等,这些笼统的话让人更容易接受。
10、光环效应:放大人的优点或缺点,以偏概全。
11、反馈效应:人适当得得到反馈有助于进步,比方说考试。
12、迁移效应:正迁移,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有帮助;负迁移:先前学习对后来学习有阻碍;零迁移,两次学习毫无影响。
10个心理学术语,懂点心理学,不做心理盲者
10个心理学术语,懂点心理学,不做心理盲者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日渐广泛。
心理学能够通过对人类行为举止、微表情等的分析,推测出人类的心理状态,然后根据分析采取相应对策以达到预期结果。
1.脸孔辨识困难症脸孔辨识困难症即无法辨认人的脸,或者辨认他人的面孔有困难。
面孔认知障碍分两种类型:熟人面孔失认症和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
2.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
生理学上,意识脑区指可以获得其它各脑区信息的意识脑区(在前额叶周边)。
意识脑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识真伪,即它可以辨识自己脑区中的表象是来自于外部感官的还是来自于想像或回忆的。
此种辨识真伪的能力,任何其它脑区都没有。
当人在睡眠时,意识脑区的兴奋度降至最低,此时无法辨别脑中意像的真伪,大脑进而采取了全部信以为真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梦境”。
意识脑区没有自己的记忆,它的存储区域称作“暂存区”,如同计算机的内存一样,只能暂时保存所察觉的信息。
意识还是“永动”的,你可以试一下使脑中的意像停止下来,即会发现这种尝试的徒劳。
有研究认为,意识脑区其实没有思维能力,真正的思维都发生在潜意识的诸脑区中,我们所感知到的思维,其实是潜意识将其思维呈现于意识脑区的结果。
3.内省法内省法是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又称自我观察法,是构造主义学派的主要研究手段。
心理学研究通常要求被试者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报告资料得出某种心理学结论。
4.边缘性人格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简称BPD),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有学者描述便是“稳定的不稳定”,往往表现为治疗上的不依从,治疗难度很大。
5.多重人格多重人格障碍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为一个人身上显示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角色”的人格特点。
这些不同的“角色”各自有着自己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对自己的认知,轮番主导一个人的行为,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几个灵魂”。
心理学十大术语
⼼理学⼗⼤术语⼼理学⼗⼤术语霍桑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正在被别⼈观察的个⼈具有改变⾃⼰霍桑效应,是指那些意识到⾃⼰正在被别⼈观察的个⼈具有改变⾃⼰罗森塔尔效应,暗⽰在本质上,是⼈的情感和观念,会⾏为的倾向。
罗森塔尔效应,暗⽰在本质上,是⼈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下意识的影响。
⼈们会不⾃觉地接受⾃⼰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的影响和暗⽰。
⽽这种暗⽰,正是让你梦想成鸟笼逻辑,⼈们绝⼤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帕真的基⽯之⼀。
鸟笼逻辑,⼈们绝⼤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森定律,表明:只要还有时间,⼯作就会不断扩展,直到⽤完所有的时间,是帕⾦森为揭露和嘲讽英国政治社会制度中官僚主义组织结构的弊端⽽提出的,在对组织机构的⽆效活动进⾏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破窗效应,认为环境中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
破窗效应,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们仿效,甚⾄变本加厉。
⼀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习得性⽆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破坏更多的窗户。
习得性⽆助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
虚假同感偏差,指的虚假同感偏差,指的是⼈们常常⾼估或夸⼤⾃⼰的信念、判断及⾏为的普遍性,它是⼈们晕轮效应,就是在⼈际交往坚信⾃⼰信念、判断正确性的⼀种⽅式。
晕轮效应,就是在⼈际交往中,⼈⾝上表现出的某⼀⽅⾯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造成⼈际认知的障碍。
在⽇常⽣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们对别⼈的认知和评价。
责任分散效应,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证⼈的记忆,证⼈,在我们的认识⾥,通常都是提供⼀些客观的证据的⼈,就是把⾃⼰亲眼看到、亲⽿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个心理学术语,懂点心理学,不做心理盲者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日渐广泛。
心理学能够通过对人类行为举止、微表情等的分析,推测出人类的心理状态,然后根据分析采取相应对策以达到预期结果。
1.脸孔辨识困难症
脸孔辨识困难症即无法辨认人的脸,或者辨认他人的面孔有困难。
面孔认知障碍分两种类型:熟人面孔失认症和陌生人面孔分辨障碍。
2.意识
意识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
生理学上,意识脑区指可以获得其它各脑区信息的意识脑区(在前额叶周边)。
意识脑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辨识真伪,即它可以辨识自己脑区中的表象是来自于外部感官的还是来自于想像或回忆的。
此种辨识真伪的能力,任何其它脑区都没有。
当人在睡眠时,意识脑区的兴奋度降至最低,此时无法辨别脑中意像的真伪,大脑进而采取了全部信以为真的方式,这就是所谓的“梦境”。
意识脑区没有自己的记忆,它的存储区域称作“暂存区”,如同计算机的内存一样,只能暂时保存所察觉的信息。
意识还是“永动”的,你可以试一下使脑中的意像停止下来,即会发现这种尝试的徒劳。
有研究认为,意
识脑区其实没有思维能力,真正的思维都发生在潜意识的诸脑区中,我们所感知到的思维,其实是潜意识将其思维呈现于意识脑区的结果。
3.内省法
内省法是心理学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又称自我观察法,是构造主义学派的主要研究手段。
心理学研究通常要求被试者把自己的心理活动报告出来,然后通过分析报告资料得出某种心理学结论。
4.边缘性人格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简称BPD),是精神科常见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行为的不稳定,并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是一种复杂又严重的精神障碍。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特征有学者描述便是“稳定的不稳定”,往往表现为治疗上的不依从,治疗难度很大。
5.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障碍是心理疾病的一种,表现为一个人身上显示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角色”的人格特点。
这些不同的“角色”各自有着自己的行为习惯、思考方式、自己的生活环境和对自己的认知,轮番主导一个人的行为,有如“在一个身体里住着几个灵魂”。
多重人格障碍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归类于第一轴的解
离症的一种。
在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称为“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属癔症;在ICD-10中称为“多重人格障碍”,属分离、转换性障碍,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称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属解离型障碍。
199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定义为该病症的国际统一正式名称。
6.鸡尾酒会效应
鸡尾酒会效应是指人的一种听力选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谈话之中而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对话或噪音。
该效应揭示了人类听觉系统中令人惊奇的能力,即我们可以在噪声中谈话。
鸡尾酒会现象是图形-背景现象的听觉版本。
这里的“图形”是我们所注意或引起我们注意的声音,“背景”是其他的声音。
7.童年失忆症
大部分人都没有有3-4岁时的记忆,实际上我们对7岁之前的记忆非常少,而且当尽力去回想小时候记忆的时候,我们并不确定这些记忆是真实的事情,还是基于照片或被告知的故事所回想起的一些事情。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童年失忆症”,其已经困扰了心理学家1个多世纪了,而且目前研究者仍然没有完全理解这种现象发生的机制。
“儿童记忆缺失症”是指人们无法回忆起在自己婴幼儿时期所遇到的事情。
“儿童记忆缺失症”一词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1899年提出。
弗洛伊德发现,他见过的所有患者都无法记起三岁前的事。
他认为,“儿童记忆缺失症”是孩童头脑中对于父母的性印象和侵略性性格被压抑的结果。
8.解离
解离症,对大家来说这是一种较为陌生的精神疾病。
一般来说,解离症的发生率也较其他疾病来的低,国外的发病率约0.01%。
尽管如此,报刊杂志、电影等媒体却常常以这类疾病为题材,或许是因为此类精神疾病的戏剧性较强。
解离症包括“解离性失忆症、解离性迷游症、多重人格异常、及自我感消失症”等等。
解离症指的是在记忆、自我意识或认知的功能上的崩解。
起因通常是极大的压力或极深的创伤。
9.解离认同失常
解离性认同失常是一种临床上极为罕见的精神疾病,多数出现在小说里。
患者被认为会模仿小说中的情节,出现自我消失感觉等症状。
10.快速眼动睡眠
在睡眠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脑电波频率变快,振幅变低,同时还表现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肌肉松弛、阴茎勃起,最奇怪的是眼球不停地左右摆动。
为此科学家们把这一阶段的睡眠,称为快速眼动睡眠,又叫做异相睡眠,也有人把它叫做积极睡眠。
把快速眼动以外的其它睡眠,称为慢波睡眠,又叫做安静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