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及用法举例
初中语文古文一词多义
初中语文古文一词多义
古文中常出现一词多义的情况,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心:心可以表示人的内心感受、思想意识,也可以表示事物内部的核心或主要部分。
2. 美:美可以表示外貌、容貌的好看,也可以表示感觉上的愉悦、舒适。
3. 明:明可以表示光亮、清晰,也可以表示明白、清楚。
4. 道:道可以表示道路、街道,也可以表示法则、规律、哲学思想。
5. 德:德可以表示品质、品行、道德标准,也可以表示功德、善果。
6. 公:公可以表示公正、公道,也可以表示国家、政府。
7. 行:行可以表示走路、行进,也可以表示事业、行业、行为。
8. 安:安可以表示平静、安定,也可以表示安置、安排。
9. 贵:贵可以表示昂贵、高贵,也可以表示珍视、重视。
10. 乐:乐可以表示欢乐、快乐,也可以表示音乐。
文言文一词多义举例20个
20个文言文一词多义知识点1.若: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代词,你④曾不若孀妻弱子及、比得上⑤若何:怎么办,怎么样⑥若……何:“对……怎么办”“对……怎么样”2.说: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②《师说》《捕蛇者说》一种文体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④范增说项羽曰劝说、劝服⑤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3.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拒绝②停数日,辞去告辞、告别③不辞劳苦推托④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⑤《归去来兮辞》一种文体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谢,婉言道歉。
4.微:①人微言轻轻微的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⑤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不暴露、深奥⑥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喻指细小的东西5.之:①辍耕之垄上到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代秦军③是寡人之过也连接定语与中心语的结构助词,的。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知: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懂得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④孰为汝多知乎通“智”,知识,智慧8.既:①既而儿醒,大啼不久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③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9.劝:①果行,国人皆劝劝勉、鼓励②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劝服遂10.当: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在……时候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占据、把守④当将率三军,北定中原应当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要或介词“正当”⑥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抵抗⑦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对酒当歌对着,面对⑧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一定、肯定⑨犯法当死判处,判罪11.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 仔细地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疑问代词12.诚:①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真心、诚意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的确,确实③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假使、假如13.善:①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与恶相对,善良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优点、长处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④王曰:“善”工好的、答应⑤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⑦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须臾喜欢、羡慕14.间①奉命于危难之间时候、期间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④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⑤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空隙⑥从郦山,道芷阳间行小路、从小路15.及: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到达②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着③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以及④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⑤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等到16.甚:①不若长安君之甚厉害②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③目似瞑,意暇甚相当很④好读书不求甚解深,仔细17.少:①少时,一狼径去一会儿②太后之色少解稍微③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轻④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初中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有很多,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例子:
1. 心:
- 指人的内心、思想感情:心念、心情、心愿
- 指心脏:心痛、心跳、心绞痛
2. 手:
- 指人的手:手指、手掌、手腕
- 指手段、方法:手法、巧手、擅长
3. 人:
- 指人类:人民、人口、人才
- 指某个人:人物、人员、人士
4. 头:
- 指人的头部:头发、头痛、头晕
- 指事物的首部:头衔、头目、头绪
5. 目:
- 指眼睛:目光、目标、目睹
- 指事物的目的、意义:目的、目标、目的地
6. 口:
- 指嘴巴:口水、口音、口才
- 指人的言语、口头表达:口头、口号、口试
7. 足:
- 指脚:足迹、足球、足以
- 指数量的充足:足够、足量、足以
8. 地:
- 指地面:地面、地板、地下
- 指地点、地方:地点、地区、地名
9. 水:
- 指液体水:水滴、水流、水面
- 指水域、水源:水域、水利、水库
10. 山:
- 指山脉、山岭:山峰、山川、山水
- 指高地、丘陵:山地、山坡、山谷
这些只是一部分常见的一词多义的例子,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词汇也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一词多义)
中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一词多义)中考专题复习之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很多字词具备多义的特点,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这就是所谓的“一词多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看常见的动词的一词多义。
比如,“生”这个字,可以表示生出或产生,如“生民”,意思就是产生民众。
“生”还可以表示养育或成活,如“生长”、“生物”。
此外,“生”还可以表示生气、存活、长期存在等含义。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常见的名词的一词多义。
比如,“目”这个字,可以表示眼睛,如“瞳目”。
“目”还可以表示事物的尽头、部位,如“靶目”、“学规、企图的目标”。
此外,“目”还可以表示规定的范围和方向,如“人目”、“方舆几目”。
除了动词和名词,形容词和副词也会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
比如,“清”这个字,可以表示清楚,如“明明褒扬”,意思是非常清楚地表扬。
“清”还可以表示纯洁、干净,如“清净”、“井水清”。
此外,“清”还可以表示清瘦,如“清苦”、“精神清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介词、连词、感叹词等,也存在一词多义的情况。
比如,“以”这个字,在文言文中可以表示以、用,“以”还可以表示状况、状态,如“以平”、“以少为贵”。
此外,“以”还可以表示理由、目的,如“以岂为荣”。
又如,“乃”这个字可以表示然后、就,如“舟已亡乃使人”,意思是船已经沉了,然后才派人去。
通过对一词多义的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中的词义,并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在备考中考时,我们要根据题目的需求,灵活运用多义词来理解、分析文言文,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加复习,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继续写相关内容:还有许多其他常见的一词多义的字词,如“行”、“事”、“人”、“道”等。
我们需要特别注意它们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下的具体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常见的动词“行”。
根据上下文的不同,它可以表示具体的行走,如“行无忌惮”;也可以表示执行、实行,如“行令”、“行法”;还可以表示有效、适用,如“行得通”、“行得来”。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汇总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部分。
文言文具有严谨、优美的特点,但也因其繁琐的句式和词汇而被很多同学所厌恶。
其中一词多义更是初中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之一。
下面将对常见的一词多义进行归纳汇总,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一、“行”1、前行:前进,往前走。
例句:吾与先生前行。
2、行止:行动和停止。
例句:行止之间,闻夫子之言。
3、行:行为、行动。
例句:不思行非义之行,不言出非义之言。
二、“意”1、意:心意、意愿、意思。
例句:君子之言,忠信为本,言出必行,行则必果,果则必光,光则必大。
2、意:意思、含义。
例句:义之所在,言之所在也,言有所指,意有所在。
三、“达”1、达:到达、抵达。
例句:吾已达此地,欲与先生共游。
2、达:通达、理解。
例句:吾虽不才,愿与先生共论经义,使吾得达其意。
四、“言”1、言:说话、讲话。
例句:吾闻先生之言,心中大喜。
2、言:语言、词语。
例句:学习之道,先明言意。
五、“事”1、事:事情、事件。
例句:此事已了,不必再提。
2、事:职务、职责。
例句:吾奉王命,执掌此事。
六、“志”1、志:志向、志愿。
例句:吾志在四方,欲游天下名山大川。
2、志:志气、志向。
例句:君子志之,道之以礼,义之以文。
七、“乐”1、乐:愉快、快乐。
例句:吾与友人共游,心中甚乐。
2、乐:音乐。
例句:吾好音乐,常聆听古乐之声。
八、“教”1、教:教育、教导。
例句:吾为人师,教学相长。
2、教:学说、学派。
例句:吾所学乃儒家之教,尚礼仁义。
以上是常见的一词多义汇总,当然还有其他的一词多义,需要同学们在学习中逐渐掌握。
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多读、多写,积累词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很常见。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的例子:
1.行
行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品德:高可行也。
2.食
吃:食不饱,力不足。
食物: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言
说:言出必行。
言语:言行相悖。
4.道
路:道不通,度已失期。
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5.文
文章:不以文害辞。
文化:文胜质则史。
6.之
的:近塞上之人。
往:辍耕之垄上。
7.然
是这样:然则何时而乐耶?
然而: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8.虽
虽然: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虽人有百手。
9.乃
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于是: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
10.舍
舍弃:舍生而取义者也。
房子:屋舍俨然。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
在学习文言文时,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并注意积累和归纳。
一词多义举例文言文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相当常见。
每个词汇都有不同的含义和解释:1. 道:- 义1:指道路或路径。
- 义2:指道德、原则、哲学等方面的道理。
- 义3:指某种方法或手段。
2. 心:- 义1:指人的生理器官,即心脏。
- 义2:指心理、情感、思维等方面。
- 义3:指意愿、意志、决心等。
3. 明:- 义1:表示明亮、清晰。
- 义2:表示明了、懂得。
- 义3:表示清澈、明净。
4. 言:- 义1:表示言语、说话。
- 义2:表示言论、言辞、言论内容。
- 义3:表示传闻、传说。
5. 世:- 义1:表示世界、世间。
- 义2:表示社会、世俗。
- 义3:表示时代、年代。
6. 立:- 义1:表示站立、立起。
- 义2:表示建立、确立。
- 义3:表示立场、态度。
7. 见:- 义1:表示看见、目睹。
- 义2:表示理解、领会。
- 义3:表示拜见、会晤。
8. 君:- 义1:表示君主、国王。
- 义2:表示对尊敬的称呼。
- 义3:表示主人、领导者。
9. 水:- 义1:表示液体,特指水。
- 义2:表示河流、湖泊等水域。
- 义3:表示流动、变化。
10. 金:- 义1:表示金属元素金。
- 义2:表示财富、贵重的东西。
- 义3:表示金色、黄色。
这些例子展示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同一个词汇在不同语境下可以有不同的意义和解释。
阅读文言文时,理解词汇的具体含义通常需要考虑上下文以及词汇所在的句子结构。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6篇
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6篇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1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ng,形容词:重新,再次。
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 处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a辞①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②齐之习辞者也(a动词:告别、离开b言辞、交际场合应酬的言语)赐①楚王赐晏子酒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a动词:赏赐b动词:给予,上给下谓赐)从①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③可以一战。
战者请从(a 动词:听从b动词:跟随)当①当世无双②当春乃发生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⑤今臣使楚,不当此门入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a介词:可译作"在"、"正当"、"到"等b介词:对着,面对c副词:一定,必定d动词:应当e音dàng,动词:两者相抵,对、当)道①是非君子之道②傧者更道从大门入(a名词:作为、行为。
B通"导",引导)得①卖炭得钱何所营?②卒得五千金③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⑤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⑥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a.动词:得到。
b.动词:适合,中意。
c.动词:能够)中考语文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2薄①薄如钱唇②薄暮冥冥(a动词:迫近b形容词:与"厚"相对)称①先帝称之曰能②不以千里称也(a动词:著称b动词:称赞)重①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②君第重射,臣能令君胜(a.音chóng,副词:重新、再次b音zhng,形容词:重新,再次。
严格地说不是一词多义。
) 处①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②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
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一、关于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它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在我国的文化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由于文言文是个体系庞大、分类严谨的文体,因此其词汇多义性极强。
下面我们将对文言文的一词多义进行归纳整理。
二、文言文的一词多义1、“然”(1)形容词,意为“这样”、“如此”。
例句:天地虽大,然无不容。
(2)副词,意为“仅仅”、“而已”。
例句:上以德,下以轻,譬之疾风而不厉,酆鹿之畏虎也而不惧,然后可以使前后一致。
(3)连词,意为“但是”、“却”。
例句:子曰:“非吾所及也,而勇也者,于乎!”曾子曰:“文武之道,未如之何?”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子曰:“君子不器。
”2、“快”(1)形容词,意为“舒适”、“自在”、“愉快”。
例句:心快则神清,神清则情逸,情逸则形柔。
(2)动词,意为“亲近”、“亲近朋友”、“便捷”。
例句:周公旦舒”,大失人心,于是寡人宫中博采众长,择瑞应之。
(3)名词,意为“虎皮裙”。
例句:忽然惊起,开门一看,见青旄手悄然,杀来入门,即袭身而上,振连后目,喇叭口中,及板天甲上。
3、“姑”(1)副词,意为“暂且”、“暂时”。
例句:子谓韶:“尽美矣,又何加焉?”对曰:“虽美,不如乡人之舞袖雪转,人之放鹤云退也。
”曰:“姑为尔容。
|”(2)代词,意为“女儿”、“妻子”。
例句: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姑以此。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故君子不谋其不可能,不言其不可,姑若容。
(3)介词,意为“在”、“于”。
例句:加之人之欲则善诋,恶信,然后姑息罪过,将以听信之。
4、“既”(1)连词,意为“已经”、“既然”。
例句:既为蛟龙,便宜不能够经常举重若轻。
(2)副词,意为“还不如”、“尽管”。
例句:人之言然后可以举几,几然后可以知得失,相知得失然后可以为纲常,纲常然后可以为宗庙,宗庙然后可以为天下兴利除害。
既除害而天下平矣。
5、“行”(1)名词,意为“行列”、“队伍”。
以一词多义文言文例句
以一词多义文言文例句
一、一词多义的定义
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文言文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语往往有多个含义,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
二、一词多义的文言文例句
1. 亡
例句: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解释:亡,灭亡。
此句意为“我虽然是亡国之余,但是不会鼓不成列”。
2. 举
例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解释:举,全。
此句意为“全世界都混浊,只有我一个人清白;所有人都喝醉了,只有我一个人清醒”。
3. 辞
例句: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解释:辞,推辞。
此句意为“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怎会推辞呢?”。
4. 善
例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解释:善,善行。
此句意为“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那么精神境界自然就得到了”。
5. 穷
例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解释:穷,不得志。
此句意为“不得志时就要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
6. 乘
例句: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解释:乘,骑马乘车。
此句意为“他是沛公的参乘樊哙”。
7. 负
例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解释:负,辜负。
此句意为“宁可让我辜负天下人,也休让天下人辜负我”。
8. 故
例句: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解释:故,所以。
此句意为“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要用仁义礼乐使他们归顺”。
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
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多种含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词语和例子:
1. 望
望见山(远望)
望其旗靡(看到)
每月望日(月圆的时候)
2. 乘
乘犊车(驾车)
因利乘便(趁着)
以乘韦先(四的代称)
3. 负
使负栋之柱(支撑)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
秦贪,负其强(倚仗)
4. 行
将欲行(离开)
朝暮见来而而而献行焉(行为)
故为之文以志(记载)
5. 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致之何由(取得)
不致之辞(表达)
6. 或
或曰(有人)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或者)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7. 引
手引而行(牵引)
引而不发(拉弓)
引经据典(引用)
8. 食
食不饱,力不足(吃)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食之不能尽其才(喂养)
9. 方
方其壮时,举进士(正在…的时候)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刚刚)
方成器,而加以才干之训(才能、才干)10. 而
而后乃今将图南(然后,副词)
而后世乃至始得之也(而后,副词)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竟然,副词)而卒以祸(因而,副词)
11. 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
不拘于时,学于余(向)
请于相君(给)。
初中文言文意的一词多义加例句
初中文言文意的一词多义加例句
初中文言文意的一词多义加例句:
1、[名词] 意:心意;意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
”
2、[名词] 意:意义。
《马巴黎油画记》:“则其意深长矣。
”
3、[名词] 意:心情;神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宦游人。
”《狼》:“目似螟,意暇甚。
”
4、[名词] 意:情趣。
《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5、[动词] 意:料想;估计。
《鸿门宴》:“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促织》:“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
6、[动词] 意:怀疑。
《列子·论符》:“人有亡铁者,意其邻人之子。
”
7、[名词] 意:胸怀;内心。
《汉书‧高帝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
8、[名词] 意:感情。
《汉书‧萧望之传》:“望之见纳朋,接待以意。
”
9、[名词] 意:气概;气势。
《隋书‧达奚长儒传》:“兵皆力战,虏意大沮。
”
10、[动词] 意:记忆,回忆。
后多作“忆”。
《素问‧宣明五气篇》:“脾藏意。
”
11、[连词] 意:通“抑”。
或者;还是。
《墨子‧明鬼下》:“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
12、[形容词] 意:通“懿”。
美好。
《汉书‧高帝纪下》:“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
”。
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
文言文一词多义(一)音序词语意义A安①安逸,安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安身:衣食所安。
(《曹刿论战》)③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④安定: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B 白①没有功名的: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②白色:上下一白.。
(《湖心亭看雪》)③酒杯: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湖心亭看雪》)备①具备、具有:四时俱备。
(《答谢中书书》)②防备,戒备:军细柳:以备胡。
(《周亚夫军细柳》)③详尽: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④装备,挂着:右备容臭。
(《送东阳马生序》)⑤准备:日侍坐备顾问。
(《送东阳马生序》)奔①急走,跑:屠乃奔倚其下。
(《狼》)②飞奔的马:虽乘奔御风。
(《三峡》)本①本来,原来:本在冀州之南。
(《愚公移山》)②本源:请循其本。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鄙①浅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②见识短浅: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比①靠近:其两膝相比者。
(《核舟记》)②及,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陈涉世家》) 毕①全、都:吾与汝毕力平险。
(《愚公移山》)②完成、结束: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蔽①遮蔽,遮盖:隐天蔽日。
(《三峡》)②蒙蔽,所受的蒙蔽: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音序词语意义B 兵①士兵:一老河兵闻之。
(《河中石兽》)②兵器: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周亚夫军细柳》) 并①一起:二石兽并沉焉。
(《河中石兽》)②都: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③和:对联、题名并篆文。
(《核舟记》)薄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
(《岳阳楼记》)②看轻,轻视:不宜妄自菲薄。
(《出师表》)C 策①马鞭:执策而临之。
(《马说》)②用马鞭驱赶: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③记:策勋十二转。
(《木兰诗》)错①错杂:觥筹交错。
(《醉翁亭记》)②同“措”,安放: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朝①zhāo,早晨:有时朝发白帝。
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以下是一些中考常考的文言文一词多义汇总:
1. 故:
- 旧、原来:如“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指的是老朋友。
- 所以(用在句首):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故”表示因此、所以。
- 故意:如“非故如此,实有他故”中的“故”表示故意。
- 原因:如“事故在人为”中的“故”表示原因。
2. 期:
- 约定:如“与友期行”中的“期”表示约定时间。
- 期限:如“为期一年”中的“期”表示期限。
- 希望:如“不期而遇”中的“期”表示希望、期望。
3. 亡:
- 丢失:如“羊逃亡矣”中的“亡”表示丢失。
- 逃跑:如“敌军大败,纷纷逃亡”中的“亡”表示逃跑。
4. 安:
- 怎么:如“安求其能千里也”中的“安”表示怎么、如何。
- 养:如“衣食所安”中的“安”表示养、使……安逸。
5. 卑:
- 低下:如“非天质之卑”中的“卑”表示低下、地位低。
- 身份低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表示身份低微。
6. 备:
- 周全、详尽:如“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备”表示周全、详尽。
- 具备: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中的“备”表示具备。
以上是常见的一词多义词汇。
学习文言文时,理解并掌握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阅读和考试中,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具体的意思。
供参考。
九年级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
九年级文言文一词多义总结一、数:①读shuò,副词,屡次;②数词,几。
1.《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①2.《陈涉世家》卒数万人②3.《陈涉世家》数有功①二、之:①代词,他(它);②助词,的;③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④动词,去、往、到。
1.《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④2.《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3.《陈涉世家》令辱之①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里之城②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助之至④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天下之所顺③7.《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与惠子由于濠梁之上②8.《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③9.《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②10.《愚公移山》汝心之固③11.《愚公移山》操蛇之神②三、将:①动词,带领;②名词,将军,带兵的人。
1.《陈涉世家》上使外将兵①2.《陈涉世家》项燕为楚将②3.《隆中对》则命一上将②4.《隆中对》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①四、以:①把;②凭借;③来;④因为;⑤用;⑥认为;⑦如;⑧以致于。
1.《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④2.《陈涉世家》或以为死⑥3.《陈涉世家》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①4.《陈涉世家》以激怒其众③5.《陈涉世家》吴广以为然⑥6.《陈涉世家》杀之以应陈涉③7.《唐雎不辱使命》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⑤8.《唐雎不辱使命》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②9.《唐雎不辱使命》以君为长者①10.《唐雎不辱使命》徒以有先生也④11.《唐雎不辱使命》以大易小⑤12.《唐雎不辱使命》今吾以十倍之地⑤13.《唐雎不辱使命》以头抢地耳①14.《出师表》以光先帝遗德③15.《出师表》以塞忠谏之路⑧16.《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④17.《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①18.《出师表》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③19.《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20.《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⑥21.《出师表》悉以咨之③22.《出师表》咨臣以当世之事⑤23.《出师表》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①24.《出师表》以告先帝之灵③25.《出师表》以咨诹善道③2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天下之所顺②27.《曹刿论战》何以战②28.《曹刿论战》必以分人①29.《曹刿论战》必以情②30.《曹刿论战》可以一战②31.《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⑥32.《愚公移山》以君之力②33.《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③五、使:①派遣;②出使。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归纳整理资料一、举例说明读音不变,义不同的词语1. 转(1)转、转动、转变,表示转动或改变。
例如:“车轮转动”、“平凡人物的命运也许会转变”。
(2)转弯、转化、转发,表示动作的方向或对象发生变化。
例如:“车子快到转弯路口了”、“这个单位已经成功地转化为一个私营企业”。
(3)转移、转换、转机,表示情境或对象发生变化导致的事态变化。
例如:“战争前线发生意外,部队只好转移至新的战场”、“突然之间事情转换了方向”、“短暂的寒潮,带来了小麦长势的一次大转机”。
2. 静(1)宁静、安静、平静,表示无风无声的状态。
例如:“湖面宁静如镜”、“一夜无声无息,再也没有发生其他的事情”。
(2)清静、静谧、寂静,表示景色或环境的寂静。
例如:“山间清静幽美,让人无限感慨”、“墓地静谧空寂,让人格外悲凉”。
3. 面(1)面、面积、面貌,表示范围或形态。
例如:“整个社会面临的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个房子的面积很大,可以容纳很多人”、“他的容貌虽然不出众,但是仍旧很有魅力”。
(2)面对、面临、面前,表示与某种情境或事物的接触。
例如:“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挫折”、“他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但是仍然坚持不懈”、“面前是一片宽广的田野”。
4. 等(1)等、等待、等级,表示待在某个位置或按顺序排列。
例如:“等他走了再说”、“她一个人在车站等候了两个小时”、“这个书架上的书有四五等”。
(2)等于、等效、等同,表示具有同等的目的或效果。
例如:“这个答案与标准答案等于”、“这个方法和上面的实际效果等同”、“这个措施长期来看等效果还是不错的”。
1. 志(1)心志、野心、雄心,表示人的志向和愿望。
例如:“他的心志坚定,决心要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他有着远大的野心,希望成为时代的巨人”、“这个国家需要勇敢的雄心,去实现它的民族复兴”。
(2)志向、志愿、志气,表示人的追求和抱负。
例如:“他一直有着自己坚定的志向,告诉自己一定要取得成功”、“她报名参加志愿者,希望能够为社会尽一份力量”、“他有着强烈的志气,就算面临很多困难,也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
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的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不同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现将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多义词整理如下。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养(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备: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被:1、影响(被于来世)2、同“披”,穿(皆被绮绣)鄙 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长:cháng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2、惩罚驰:1、骑(愿驰千里足)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4、产生(计将安出)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次:1、编次。
中考文言文5个常见易混一词多义,有例句
④<助>用在因果复句或条件复句偏句的末尾,提示 原因或条件。《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走进古文
乃
1、(代词)你,你的;他的;此,这个; 2、(动词)是,就是 3、(副词)刚刚,才;竟,竟然;却;于是;还
走进古文
以
①介词
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把,拿要,用:以养父母 凭借、按照:可以一战
②连词(相当于“而”) 作文以记之
③动词,以为:认为
者
走进古文
①<助>、,相当于“……的人(人、事、情况等)”。 《归去来兮辞》:“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②<代>用在数词后面,往往总指上文所提到的人、 事、物。翻译时在人、事、物名称前加“个”、 “件”、“种”等。二者
因
走进古文
1、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 “由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因 喜以谬赏。” 2、介绍动作行为的依据,可译为“依靠”、“凭 借”。《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罪。” 3、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依照”、“根 据”。《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4、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 “趁着”。《鸿门宴》:“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 坐。” 5、就;于是。《鸿门宴》:“贡王即日因留沛公与 饮。”
走进古文
临
①从高处往下看。 居高临下
②到;靠近。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③面对,对着 临摹④将要, Nhomakorabea要 临了,临崩
中考文言文字词解释小节
①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 叫做,称为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认为 ③太守谓.谁(《醉翁亭记》)——是
xún
寻
①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桃花源 记》)——寻找 ②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不久
yì
益
①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出师表》)— —好处 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增加
cè
策
靠,挨着
dào
道
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正确的方法
①执策.而临之(《马说》)——鞭子
②策.之不以其道(《马说》)——鞭打,驱使
ɡuī
归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说, 讲
ɡù
故
①温故.而知新(《论语》)——旧的,原来的 ②公问其故.(《曹刿论战》)——原因,缘故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一 道,归依
杯酒 《送元 词
二使安西》 喝完
劳 其 筋 骨 形容词作动
《生于忧患, 词
死于安乐》 经受劳累
去时雪满天 形容词作动
山路 《白雪 词
歌 送 武 判 官 铺满
归京》
凄神寒骨,悄 形 容 词 作 动
怆幽邃 《小 词
石潭记》
感到…凄凉
愿陛下亲之 形容词作动
信之 《出师 词
表》
亲近
欲 穷 其 林 形容词作动
huì
会
①会.宾客大宴(《口技》)——适逢,正赶上
jí
疾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快
mínɡ
名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闻 名,著名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命名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一词多义及用法举例2018年12月5日7-9年级文言文一词多义及用法举例多义词用法举例及出处意思1. 安①衣食所安(《曹刿论战》)②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③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①养②安逸③怎么2. 白①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③往来无白丁(《陋室铭》)①白色②酒杯③没有功名,没有知识3. 备①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右备容臭(《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①详尽②挂着4. 蔽①隐天蔽日(《三峡》)②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①遮蔽②因受蒙蔽而不明5. 薄①薄暮冥冥(《岳阳楼记》)②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①迫近②轻视,看不起6. 策①执策而临之(《马说》)②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①马鞭子②用鞭子打7. 察①虽不能察(《曹刿论战》)②察纳雅言(《出师表》)①明察,弄清楚②考察8. 朝①cháo②zhāo ①有时朝②发白帝(《三峡》)②于是入朝①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③皆朝①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①早上②朝廷③朝见9. 称chēng ①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②不以千里称也(《马说》)①称赞②著称10. 重chóng ①重岩叠嶂(《三峡》)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①层层②重新11. 出①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③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④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⑤不复出焉(《桃花源记》)①指在国外②露出③说出④从……生出⑤拿去⑥皆出酒食(《桃花源记》)⑥拿出,摆出12. 传①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②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①传来②老师传授的知识13. 辞①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②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①告辞,告别②言辞14. 从①战则请从(《曹刿论战》)②民弗从也(《曹刿论战》)③客从外来(《邹忌讽齐王纳谏》)①跟随②顺从,听从③表示起点,相当于“自、由”15. 道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②以咨诹善道(《出师表》)③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④伐竹取道(《小石潭记》)①正确的方法②道理③讲、说④道路16. 得dé①二者不可得兼(《鱼我所欲也》)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③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①得到、获得②通“德”,感激③领会17. 动①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佁然不动(《小石潭记》)①使……惊动②游动18. 发①fā②fà①有时朝发①白帝(《三峡》)②征于色发①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出发②发出,表现③舜发①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野芳发①而幽香(《醉翁亭记》)⑤黄发②垂髫(《桃花源记》)③起用,指被任用④开放⑤头发19. 伐①齐师伐我(《曹刿论战》)②伐竹取道(《小石潭记》)①讨伐,进攻②砍伐20. 分①fēn②fèn ①今天下三分①(《出师表》)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②也(《出师表》)③必以分①人(《曹刿论战》)①划分,分开②职责,本分③分给21. 奉①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②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③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①侍奉②奉行③供养22. 拂①fú②bì①行拂①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入则无法家拂②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违背②通“弼”,辅佐23. 服①众服为确论(《河中石兽》)②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①信服②穿戴24. 复①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兴复汉室(《出师表》)③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①又②恢复,还原③回答,答复25. 故①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①旧的(知识)③公问其故(《曹刿论战》)③缘故、原因26. 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①看,欣赏②景观27. 光①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②而承天子之宠光(《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③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①光亮②荣耀③发扬光大28. 归①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②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①归依②聚拢③回去29. 果①果得于数里外(《河中石兽》)②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①果然②实现30. 过①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①犯错误②过于31. 患①故患有所不辟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①祸患,灾难②担忧、忧虑32. 及①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及郡下(《桃花源记》)③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①赶得上②等到,到了③和33. 加②弗敢加也(《曹刿论战》)②虚报34. 间①jiān②jiàn ①又何间②焉(《曹刿论战》)②时时而间②进(《邹忌讽齐王纳谏》)③奉命于危难之间①(《出师表》)④遂与外人间②隔(《桃花源记》)①参与②间或、偶然③期间④隔绝35. 见①jiàn②xiàn ①曹刿请见①(《曹刿论战》)②于是入朝见①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才美不外见②(《马说》)④明灭可见①(《小石潭记》)①召见,接见②拜见③通“现”,表现④看见36. 进①是进亦忧(《岳阳楼记》)②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①做官,出仕②进谏37. 景①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②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①日光②景色38. 居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②不可久居(《小石潭记》)①处在②停留39. 具①具答之(《桃花源记》)②百废具兴(《岳阳楼记》)①详细②通“俱”,全,都40. 绝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②哀转久绝(《三峡》)①隔绝②消失③绝多生怪柏(《三峡》)④往来而不绝者(《醉翁亭记》)③极高的,陡峭的④停止41. 开①豁然开朗(《桃花源记》)②连月不开(《岳阳楼记》)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①开阔②解除,这里指天放晴③散开42.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①大约②可以43. 客①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①客居②来宾,客人44. 空①浊浪排空(《岳阳楼记》)②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③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庭下如积水空明(《记承天寺夜游》)⑤空谷传响(《三峡》)①天空②消散③使……缺乏④澄澈⑤空荡45. 乐①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②山水之乐(《醉翁亭记》)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①快乐②乐趣③以……为乐46. 良①良多趣味(《三峡》)②此皆良实(《出师表》)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①真,实在②善良的人③肥沃47. 临①执策而临之(《马说》)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③临溪而渔(《醉翁亭记》)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①面对②居高面下,由上看下③靠近④将要48. 名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②名之者谁(《醉翁亭记》)③故虽有名马(《马说》)①出名,成名②取名、命名③出名的,著名的49. 前①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②前者呼,后者应(《醉翁亭记》)③复前行(《桃花源记》)④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①在前面②前面③向前④以前的50. 情①览物之情(《岳阳楼记》)②必以情(《曹刿论战》)①感情②(以)实情判断51. 请①战则请从(《曹刿论战》)②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①请求②求教52. 穷①欲穷其林(《桃花源记》)②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③穷冬烈风(《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④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①走到尽头②穷尽③深④贫穷53. 求①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③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④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⑤求二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①追求,求得②探求③请求④要求⑤寻找54. 屈①猥自枉屈(《出师表》)②手指不可屈伸(《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①委屈②弯曲,与“伸”相对55. 如①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如鸣珮环(《小石潭记》)①比得上,及②好像56.舍①shě②shè①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②屋舍俨然(《桃花源记》)①舍弃②房屋57. 生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②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③绝多生怪柏(《三峡》)①活,活着②生命③生长58. 胜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②射者中,弈者胜(《醉翁亭记》)①美好的②得胜,胜利59. 师①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②齐师伐我(《曹刿论战》)①老师②军队60. 时①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②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①按时②不时,有时候61. 食①shí②sì①设酒杀鸡作食①(《桃花源记》)②肉食①者谋之(《曹刿论战》)③食②之不能尽其材(《马说》)①食物②食禄,俸禄③通“饲”,喂62. 使①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②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①假设、假使②让63. 是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鱼我所欲也》)②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③由是感激(《出师表》)①这样的②判断动词,是③这,指示代词64. 受①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②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①接受②获得,得到65. 属①shǔ②zhǔ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①(《桃花源记》)②属②引凄异(《三峡》)③属②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①类②连接③通“嘱”,嘱托66. 说①shuō②yuè①说①如此(《桃花源记》)②不亦说②乎(《〈论语〉十二章》)①讲,谈论,叙述②通“悦”,愉快67. 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不宜偏私(《出师表》)①偏爱②私心68. 素①可以调素琴(《陋室铭》)②则素湍绿潭(《三峡》)①朴素,不加装饰的②白色的69. 通tōng ①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②政通人和(《岳阳楼记》)③然则北通巫峡(《岳阳楼记》)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①畅通,使……通过②顺利③通向④通晓70. 颓①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②颓然乎其间者(《醉翁亭记》)①坠落②形容醉态71. 望①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①名声,名望②向远处看,眺望72. 闻①鸡犬相闻(《桃花源记》)②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③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④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①听见②使……听到③闻名,扬名④收获73. 下①下视其辙(《曹刿论战》)②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①向下②下等的74. 先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出师表》)③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前辈②在……之前③首先75. 信①小信未孚(《曹刿论战》)①信用②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③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二章》)②相信③信任④真诚、诚实76. 兴①兴复汉室(《出师表》)②若无兴德之言(《出师表》)③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④百废具兴(《岳阳楼记》)①复兴②使……兴盛③兴旺,兴隆④兴办77. 行①xíng②háng ①性行①淑均(《出师表》)②欣然起行①(《记承天寺夜游》)③三人行①(《〈论语〉十二章》)④行①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⑤然后施行①(《出师表》)⑥必能使行②阵和睦(《出师表》)①品德②出发③走路④行为,行事⑤实行⑥指军队78. 修①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②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①长,这里指身高②修理、修建、治理79. 许①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②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①允许,答应②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80. 学①学而时习之②学学半①学习②教81. 寻①寻病终(《桃花源记》)②寻向所志(《桃花源记》)①不久,随即②寻找82. 遗①yí②wèi ①深追先帝遗①诏(《出师表》)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②陛下(《出师表》)①留下的②给予83. 益yì①有所广益(《出师表》)②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③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①利益、好处②更加③兴办、增加84. 意yì①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①情趣②意思85. 引①属引凄异(《三峡》)②引喻失义(《出师表》)①延长②引用86. 与①yǔ②yù①遂与①外人间隔(《桃花源记》)②未复有能与②其奇者(《答谢中书书》)①和,跟②参与,这里指欣赏87. 远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②远小人(《出师表》)③未能远谋(《曹刿论战》)④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①偏远的地方②疏远,不亲近③长远,深远④指距离长88. 志①处处志之(《桃花源记》)①做标记②寻向所志(《桃花源记》)③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④志虑忠纯(《出师表》)②标记③意志④志向89. 至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桃花源记》)②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①到,到达②周到,周全90. 自①妄自菲薄(《出师表》)②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十二章》)③自非亭午夜分(《三峡》)①自己②从③如果91. 足①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②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节选)》)③兵甲已足(《出师表》)①值得,足以②脚③充足92. 作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③作亭者谁(《醉翁亭记》)④一鼓作气(《曹刿论战》)①奋起,指有所作为②写③建造④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