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大谜案
【明清疑云】清朝的谜案(3)

清朝的谜案(3)三浙江说。
此说是由一篇文章引起的。
1993年8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报道:《史界新发现,慈禧生于浙江乍浦》。
文中称,慈禧的父亲惠征在道光十五年(1835)至道光十八年(1838)间,曾外放到浙江乍浦,任正六品的武官骁骑校。
而慈禧恰恰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
因此,文中说慈禧的出生地在浙江乍浦,具体出生地点为"浙江平湖市乍浦城内的满洲旗下营"。
这篇报道又说,现今的浙江乍浦老人中,仍然有一些关于慈禧幼年的传说。
此篇报道的特别之处是,它抓住了慈禧出生的时间道光十五年(1853)这个关键点。
因此,很有一点迷惑性。
但是,这篇报道与史实有三点不合。
其一,时间不对。
查惠征的履历,惠征道光八年(1828)24岁为笔帖式。
道光十四年(1834)京察,30岁定为吏部二等笔帖式。
道光十九年(1839)35岁升为八品笔帖式。
道光二十三年(1843)39岁定为吏部一等笔帖式。
笔帖式是满文书官的称谓,是部院等衙门的低级官员,做些抄写和拟稿的工作,相当于后来的文书。
显然,这段时间,惠征一直在北京部里担任笔帖式,没有外放到地方为官。
其二,官职不合。
此时惠征一直担任笔帖式等低级的文职官吏,不会一下子担任相当于中级武职官员的骁骑校。
其三,品级不符。
惠征当时担任的笔帖式是八品,而骁骑校是正六品。
很明显,慈禧出生于浙江乍浦说是子虚乌有的。
四甘肃说。
据说,慈禧的父亲惠征曾经担任过甘肃布政使衙门的笔帖式。
在此期间,惠征就住在兰州八旗会馆以南的马坊门,即现在兰州永昌路179号。
传说慈禧就出生在其父惠征在兰州担任笔帖式的时候,并且就出生在这个院落里。
此说有一点同惠征的履历相同,就是惠征确实担任过笔帖式。
但是,查惠征担任笔帖式的部门,都是北京部里的衙门。
同时,惠征一生都没有去过甘肃。
因此,慈禧出生在甘肃兰州说,就完全是无中生有了。
五山西说。
慈禧出生地山西长治说,是长治当地人士提出来的,是近年的新说法。
【明清疑云】清朝的谜案(2)

清朝的谜案(2)传说雍正还是亲王时,一年秋天在热河打猎,射倒一只梅花鹿,雍正当即让人把鹿宰杀,大口喝起鹿血。
鹿血有很强的壮阳功能,雍正喝后难以自持,就随便拉住山庄内一位很丑的李姓汉族宫女发泄一番。
第二年夏秋之际,康熙父子又来到山庄,听说李家女子怀上龙种,康熙震怒。
这时那位宫女就要临产了,康熙怕坏了皇家名声,忙派人把她带到草棚,丑女在草房里生下的就是乾隆。
1944年,有人据晚清遗老冒鹤亭的口述,在《古今文史》上对乾隆诞生在草棚的说法进行评说。
后来,小说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中又大书特书。
F 档案的记载尽管乾隆生在草棚一说流传很广,但那只是野史。
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谁,只要看一看《玉牒》和乾隆时期的《实录》及《圣训》,问题就一清二楚了。
王闿运在《湘绮楼文集》内的“列女传”中说:乾隆的生母钮祜禄氏,老家在承德,家道平常没有仆人,十三岁时到北京混入姐妹群中入选秀女,被分到雍亲王府当使唤丫头,后来竟生下了乾隆。
这一说法很有传奇色彩,但也是靠不住的。
在清朝,选秀女的制度是非常严格的,我们从清宫《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可以看到,当时清宫一些严格的规定。
清宫的门卫制度更是森严,怎么可能让承德当地一个女子随随便便混进宫去呢?在《玉牒》和生卒记录底稿上,都清楚地写着:康熙五十年辛卯八月十三日,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诞乾隆于雍和宫。
在《实录》和《圣训》中也有同样记载。
乾隆十分孝顺,他在慈宁宫为母亲60岁诞辰举行盛大寿宴。
他曾侍奉母亲三上泰山,四下江南,多次到避暑山庄。
乾隆还用3000多两黄金做了一个金塔,专门用来存放供奉母亲梳头时掉下来的头发,所以叫金发塔。
由此看来,乾隆对生母的感情很深。
关于乾隆皇帝生母的情况,《清史稿?后妃传》其实是记载得很清楚的: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雍正)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乾隆)生。
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
明清奇案文史版全部列表

明清奇案文史版全部列表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充满传奇和奇案的时期,这些奇案有的离奇、惊悚,有的异常刺激,引人入胜。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明清奇案文史版。
1.《杀鸡扣》案这是一桩在明朝发生的离奇案件。
当时,一个叫做杨可的小贩在城门口吆喝,卖起了生意。
但是,当他走到城门时,竟遇到了一位腰挂刀具的刺客,刺客声称是来找乔装卖货的杀手杨可报仇的,随后将杨可杀死,但是却因为行为过于出众,在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2.《滑翔坠崖》案这是清朝时期的一次惨烈事件。
当时一位名叫刘本荣的人误闯入了魔窟,无意中发现了一种神奇的滑翔套装,并毅然决定学习滑翔,希望能够用它来做梦来的那个人,但是在初学阶段,他却因为一次不慎,从悬崖上摔了下去,摔伤了身体,从此一蹶不振。
3.《血溅芙蓉楼》案这是一桩极度罕见的案件,也是清朝时期惊心动魄的犯罪悬疑事件。
当时一位叫王立的人,为了逃避被抓,骗了另外一个叫付春的人出来喝酒,却在密室之中将其杀害,嫁祸于人。
但是他的罪行并没有得到什么偏离。
4.《花发夜行》案这是一起令人跌破眼镜的离奇案件,它发生在明朝时期。
当时一位叫做哈达的人冒名行骗,以为自己是某个贵族后裔,并字谜、题诗等花哨手段扮扮门面。
但是,当他遇上了另一个诈骗集团时,却很快被对方识破,被捉拿归案,严厉惩处。
5.《状元掉头鬼》案这是清朝时期的通奸案,当时一位名叫周小兵的考状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一名大官,然而这位状元却不是一个清心寡欲的人,他与胡三奶子通奸,得罪了红颜祸水。
而在一次晚宴中,他竟然在后山遇上了妻子的鬼魂,被这个鬼魂嘲笑,并被其吓懵了。
最终,这个状元成了让人遗憾的历史代名词。
以上就是几起明清时期的奇案文史版,这些案件虽然发生的时候已经历史悠久,但至今仍然让人们津津乐道。
清朝历史未解之谜

清朝历史未解之谜清朝历史(一)清朝历史未解之谜有很多,就连为什么要把国号从金改成清也是十分不解,在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中,有五个是最有名的,今天小编就把这五个最出名的清朝历史未解之谜详细的向大家介绍。
清朝历史未解之谜1:清东陵选址之迷清东陵是清朝入关之后第一个帝王陵墓群,关于它的选址有很多说法,有的说它紧邻皇家猎场,方便皇帝来往。
还有的说,因为这里风水好、有灵气,吸引了真龙天子,更有意思的一种说法是说清东陵是明朝皇帝让出来的。
这就是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之一。
据清史稿中记载清东陵是清朝顺治皇帝偶然选中的地方,可是历史真相却是清东陵所在的昌瑞山不仅顺治皇帝来过,明成祖朱棣也来过,不过朱棣看过以后竟然拂袖而去另选他地。
这就有了明朝一让陵寝之说,一让之后还有二让呢,到了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选定陵寝的时候,又看重了昌瑞山这块风水宝地,但没过多久,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占领了北京,崇祯吊死在了煤山上,这又是一让。
不过在清朝的史料中,却从不提及这段历史,而是讲述了一个清朝皇帝选址清东陵一个颇为传奇的故事。
传说在顺治皇帝死后,康熙修建地宫的时候,风水术士选中的吉穴正是当年扳指滚落之处。
顺治皇帝死后,康熙皇帝便根据父亲的遗愿在昌瑞山建了顺治皇帝的陵寝——孝陵,此后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皇帝都在此修建陵寝,清东陵也就成了清朝规模最大体系最为完备的帝王陵墓群。
清朝历史未解之谜2:三个皇帝无子嗣大清王朝统治了中国近300年的时光,然而到了最后三位皇帝时却出现了一个让大家都很奇怪的事情!有三位皇帝,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居然都“绝后”!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这就是清朝历史未解之谜之一。
大清朝爱新觉罗皇族在大清末路的最后几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皇帝们都妻妾成群为何连个孩子也生不出来呢?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爱新觉罗皇族绝后呢?因为皇帝无子是当时清廷的忌讳,相关的史书医术都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不过后人推断可能是爱新觉罗皇族的婚配制度产生的影响。
[历史疑云]满清至今尚未破解的八大疑案...
![[历史疑云]满清至今尚未破解的八大疑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9f447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36.png)
[历史疑云]满清至今尚未破解的八大疑案...清朝是我国历史一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是最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历时276年,在这两百多年里面,一直存在着几个疑案,有些至今尚未能有定论,你知道其中的哪一个呢?疑案1:孝庄太后下嫁之谜。
孝庄太后就是顺治皇帝的母亲,皇太极病逝之后,顺治继承了皇位,睿亲王多尔衮为摄政王,清军入鼎中原以后,多尔衮经常初入宫闱毫不避讳,于是有闲言碎语传出,之所以怀疑孝庄与多尔衮有染,有四点原因:第一,满族传统,兄长死了,小叔子可以娶嫂嫂;第二,当时明朝遗臣张煌言做了一首诗,就是描写这段荒唐的事情,张煌言虽然是明朝遗臣,但是他并不是胡言乱语之人;第三,多尔衮是摄政王这件事不假,称呼却几次发生变化,最后一次是皇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是什么意思?第四,孝庄太后病逝后,并没有被送回沈阳与皇太极安葬,而是被埋葬在了孝陵附近。
疑案2:顺治出家之谜。
历史上对顺治在二十四岁那那年到底是因为天花而驾崩,还是因为爱妃董鄂氏的死而心灰意冷遁入空门一直持有争议,最有利的证据就是康熙继位以后几次去了五台山,所以都认为顺治是出家了,而非驾崩。
疑案3:雍正的皇位是不是抢来的?野史上一直在说雍正的这个皇位坐的是名不正,言不顺,为了这个皇位,给康熙皇帝喂了一碗参汤,康熙驾崩,本来康熙老儿是要把这个皇位传给十四阿哥的,遗诏被雍正给改了,十四阿哥又出兵西北,一时半会儿的也赶不回来,等他回来也晚了。
疑案4:雍正之死。
雍正仅仅在位13年就驾崩,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三天,以他的身份,他的条件,什么病能一下子要了他的命,也太快了吧,于是谣言传说当年雍正皇帝的死并非是正常死亡,是被吕四娘行刺而死,割下他的脑袋后逃走,所以现在的棺材里面躺着的雍正没有头颅。
疑案5:乾隆的身世。
传说乾隆的生母钮钴禄氏生的是女孩,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将自己所生的格格与当时陈阁老夫人同日生的儿子给调换了,骗雍正自己生的是个阿哥,乾隆下江南几次住在陈阁老的家中,就是为了认亲。
清代十大奇案内容

清代十大奇案内容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奇案。
下面是关于清代十大奇案的详细介绍。
1.《红楼梦》奇案:《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但在清代初期,曾发生一起与《红楼梦》有关的奇案。
据传,当时一位名叫薛蟠的人因为与《红楼梦》中的角色贾蓉相似而被误认为贾蓉,引发了一系列纷争和争议。
2.《聊斋志异》奇案:《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奇幻小说集,其中的故事情节常常涉及到鬼怪、妖魔等超自然现象。
在清代,有人因为读了《聊斋志异》而产生了一些类似于书中情节的奇怪经历,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3.《康熙大案》: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和措施。
然而,在康熙年间,也发生了一起引发轩然大波的大案。
这个案件涉及到许多官员和地方势力的勾结,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动荡。
4.《雍正大案》:雍正帝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他上位后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整顿。
然而,在他的统治期间,也发生了一起被称为《雍正大案》的事件。
这个案件涉及到了官员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宫廷内部的阴谋,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
5.《乾隆大案》:乾隆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经历了长达六十年的统治。
在他的统治期间,也发生了一起被称为《乾隆大案》的事件。
这个案件涉及到了官员之间的腐败和贪污问题,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6.《兰陵王案》:兰陵王是清代一位历史人物,他生平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曲折的故事。
在清代,有人因为与兰陵王的身世相似而被误认为兰陵王,引发了一场轰动一时的奇案。
7.承德宫派系案:承德宫是清代的一处重要的宫殿,也是乾隆帝的别宫。
在乾隆帝后宫中,存在着一系列派系斗争和争权夺利的事件,被称为承德宫派系案,引发了不少争议和纷争。
8.《酒令案》:清代是一个酒文化盛行的时代,但也有一些与酒有关的事件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酒令案》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案件涉及到了一起酒令游戏中的争斗和血案,成为了一起闻名清朝的奇案。
【明清疑云】清朝的谜案(6)

清朝的谜案(6)江宁是湘军攻下来的,两江一直被湘军视为私地,他们在那里经营了数年,岂能轻易让给马新贻。
马新贻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军队,了然一身来到江宁,如入龙潭虎穴。
马新贻被刺,朝廷心中明白,为了不致激起兵变,动摇清王朝的统治,赶紧调曾国藩回莅江宁坐镇。
从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问津。
太平天国失败后,湘军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来,他们比土匪还要凶残,明目张胆地肆疾抢掠。
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后,几万湘军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将领。
这些人并不回乡务农,而是到处游荡掳掠。
有些人参加了哥老会,有些人本来就是哥老会成员。
湘军裁撤扩大了黑势力,散兵游勇又与黑势力结合,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马新贻在惩治散兵游勇时非常严厉,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称的袁保庆为营务处总管,抓到为害百姓、有非法行为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
散兵游勇和黑势力对他恨之入骨。
那个曾给孙衣言透过口风的颜士璋颇有心计,他写了一本《南行日记》,记述了赴宁的全部过程。
据他的曾孙颜牧皋说,日记中写道:“刺马案与湘军有关。
”“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
”张汶详刺杀马新贻,在警卫森严的督署重地一扑而中。
马新贻被刺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而且正值乡试,安徽学政殷兆镛出试题,竟然寓其讥讽,乔松年也来凑热闹,写了一首歪诗作证,湘军将领给张汶详立碑等等。
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刺马案是一件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谋杀事件。
从案件的实施,到舆论的有力配合,以及对审案的精心策划和对结案的精明设计,都说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同治六年十二月八日,内阁奉上谕:“闽浙总督箸马新贻补授,等因。
钦此。
”马新贻由浙巡抚升任闽浙总督,按惯例,马新贻上奏要求进京陛见请训。
同治七年五月廿八日,马新贻进京陛见,并乞赏假二十日回乡祭祖。
七月十九日,马新贻回到家乡菏泽马海。
八月初九日假满,遵制启程赴任,十三日到济宁,邸报载:同治七年七月廿一日,内阁奉上谕:“两江总督箸马新贻调补,毋庸来京请训。
清初三大疑案

清初三大疑案清朝初年,初入中原的清王朝内部夺权斗争非常激烈,结果留下了三大历史疑案,分别为:孝庄皇太后有没有下嫁多尔衮?顺治皇帝有没有出家为僧?雍正有没有篡夺皇位?其真相究竟如何,外界一直众说纷纭。
清朝覆亡之后,后人依靠珍藏的清宫档案,方才部分揭开了三大疑案的真相。
孝庄皇太后下嫁多尔衮史学界持孝庄皇太后曾下嫁多尔衮理由有两条:第一条,清初典籍在顺治初年时称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而顺治五年,则尊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
多尔衮死后,在顺治廷议多尔衮的罪状中有“自称皇父摄政王,亲到皇宫内院”一条。
第二条,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孝庄皇太后病重时,对康熙说,因自己不忍远去,希望在孝陵附近选择墓地安葬,“则我心无憾矣”。
按照清代的丧葬习俗,孝庄死后应该与顺治的父亲清太宗皇太极合葬于沈阳昭陵,孝庄要求单独葬在北京孝陵附近,有悖清朝礼仪。
部分专家认为,这种违背清朝帝后丧葬制度的做法实际暗示,下嫁多尔衮的孝庄皇太后自觉无脸见清太宗皇太极。
从现存的档案材料上看,“太后下嫁”一说,没有任何相关记载,另从时间等逻辑顺序上分析,也存在证据不足的问题。
《清宫秘档》采用了“太后没有嫁给多尔衮”的说法。
虽然满族曾有“妻后嫂”、“妻后母”(即兄长死后弟娶其嫂,甚至父亲死后,子娶其父配偶)的习俗,但入关后,满人的习俗也会随着满汉文化的融合而改变。
至少从满族入关后的文献中看,没有继续沿袭这一习俗的记载。
“太后下嫁”说的主要依据是明朝遗臣张煌言所作的十首《建夷宫词》中的一首,词中曾如此描述:“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躬逢太后婚。
”许多年来,后人因诗论事,这首诗成为后人议论太后下嫁的重要证据,但亦只不过是孤证而已。
明朝遗臣张煌言“作为一位力图反清复明的汉人,根据一些传闻做诗言志,嘲讽清廷,反映自己的一些愿望,是可以理解的。
但依据《清实录》,孝庄是在顺治十年慈宁宫修葺一新之后才搬进去的,所以如果根据张煌言诗,孝庄要在慈宁宫办婚事,应在顺治十年以后,而多尔衮早已于顺治七年十二月病死。
《明清十大奇案》

《明清十大奇案》目录奇案一;洪武丁丑科场冤案奇案二;永乐帝错斩周新案奇案三;锦衣卫烈女奇案奇案四;东厂乱断女尸案奇案五;皇宫谋杀太子秘案奇案六;千古迷离红丸案奇案七;康熙江南科场案奇案八;雍正麻城杀妻案奇案九;咸丰七涧桥凶杀案奇案十;嘉庆山阳凶杀案朱元璋为何非要推翻已公布的高考名单,屈死二十翰林?宫禁重地太子遭袭,万历父子缘何演出一场双簧戏,掩盖真凶?朱常洛为何成了短命君主,被一颗神秘的红丸送上西天?为什么雍正关心起一件民间秀才杀妻案,其妻又如何死而复生?一位平头百姓,怎样将官司打到嘉庆皇帝跟前,告倒一省主要官员人们所说的奇案,奇在哪里?奇就奇在他们难于一下被看到真相,难于一下被认识其本质。
这些奇案往往勾连缠绕,扑朔迷离,然而这些奇案的背后也往往大有文章,隐藏着天大的秘密,如果细心剥茧抽丝,找到源头,又往往会使人大惊乃至大悟。
通过细节观察大势,通过奇案去揭示本质,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思考。
本书所选的十个奇案,有的已为大家耳熟,有的则少有所闻,但不论熟与不熟,作者对此都有自己独特的分析,他以巧妙的叙述引人入胜,并以独特的分析带我们深思。
简介:奇案一:洪武丁丑科场冤案辰已时分,贡院辕门大开,由监场官员捧着大黄榜,护场军丁簇拥着贴榜的小吏,走出辕门。
一时鞭炮齐鸣,写着中选人名单的黄榜被高高悬于辕门之前。
一时间,举子们齐拥上前,万头攒动,千万双眼睛,投向了黄榜,一张张紧张、焦急的脸孔,在榜上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奇案二:永乐帝错斩周新案那许应先一步蹿过来,把一叠状纸抓在手中,三把两把撕得粉碎。
这一下可使周新怒发冲冠了,他把惊堂木一拍喝道:许应先,你可知道这是什么所在?奇案三:锦衣卫烈女奇案明嘉靖四年,在当时专门负责缉查一切盗贼奸宄事宜的锦衣卫监狱中,发生了一桩奇案。
这个案子是由一个名叫李玉英的青年女子向嘉靖皇帝上疏鸣冤引起的。
案情宛如一层迷雾,似明似暗,影影绰绰,三起三落,几经反复。
最后遇到了一位正直敢为的审案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使真相大白。
清代十大奇案内容

清代十大奇案内容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奇案。
以下是清代十大奇案:1. 《红楼梦》案: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在清代初期被禁止出版。
直到乾隆年间,这本小说才被重新发现并广为流传。
2. 青花瓷案:清代的青花瓷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
然而,有一段时间,青花瓷的生产工艺几乎失传,这被认为是一个奇案。
3. 郑成功奇案: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将领,他成功地收复了台湾。
他的事迹在清代被广泛传颂,成为一个奇案。
4. '铁面无私'案:'铁面无私'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正直无私的人。
在清代,有一位官员被赞誉为'铁面无私',他处理公务时非常公正,没有受到任何贿赂。
5. 洗砚池案:洗砚池是一个在中国古代文人中非常重要的文化象征。
在清代,有一位文人因为他对洗砚池的痴迷而引起了轰动。
6. 陈庆之案:陈庆之是清代一位著名的腐败官员,他的贪污和贿赂行为引起了公愤。
最终,他被发现并被清廷处死。
7. 《桃花扇》案:《桃花扇》是清代著名作家李时中创作的一部重要戏曲剧本。
然而,由于政治原因,这部剧本在当时遭到了禁演。
8. '状元之死'案:在清代,'状元之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
状元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分数,然而,有一些状元在考试后突然死亡,这引起了民众的猜测和议论。
9. 乱臣贼子案:在清代,有一些官员因为其反动和不忠诚的行为而被称为'乱臣贼子'。
清廷对待这些人采取严厉的措施,以维护朝廷的稳定。
10. '康熙王朝'案:在清代,有一部以康熙帝为主角的电视剧《康熙王朝》,该剧在播出后迅速走红。
这部剧被认为是清代的一个奇案,因为它展现了清朝宫廷的内幕和康熙帝的英明统治。
历史趣谈关于大清王朝的五大未解之谜 你知道几个?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关于大清王朝的五大未解之谜你知道几个?
导语: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大清王朝不过短短几百年的历史,似乎并不足以令人铭记,但是清朝至今无法给出答案的十大未解之谜,足以令人对其好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大清王朝不过短短几百年的历史,似乎并不足以令人铭记,但是清朝至今无法给出答案的十大未解之谜,足以令人对其好奇不已。
今天小编为您逐一讲述。
清朝十大未解之谜一:太后下嫁
太后下嫁就是太后下嫁摄政王。
太后是指清太宗皇太极之妃、世祖福临的生母,卒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被谥为孝庄文皇后;摄政王即指摄政睿亲王多尔衮。
孝庄文皇后系多尔衮之兄嫂,弟妻兄嫂,按照汉人道德观念来看,是一件太不光彩也太不文明的事。
有清一代,对此讳莫如深,求其明文记载则无有也。
但清末才刊行的《苍水诗集》有句云“上寿称为合卺樽,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即是指太后下嫁这件事说的。
诗作者张煌言是清初人,与多尔衮同时,所说当有所本。
另据《朝鲜李朝实录》仁祖二十七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二月壬寅,亦有“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这样去“叔”字改称“皇父”的记载,它间接地透露了多尔衮称皇父“已为太上”与太后相对称,正是太后下嫁的一个旁证。
何况多尔衮之改称“皇父”不但明载于《清实录》与蒋良骥《东华录》等书中,即当时流传到今的许多档册和文告中,于抬写皇上处,一并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或冠以“皇父”字样。
我们也不要忘了另一个事实:满洲入关以前的社会性质虽已由奴隶制迅速向封建制过渡,但很早很早以前女真人的落后习俗,如弟娶兄妻、妻姑侄媳的一些群婚制的残余,延续到入关初年,也是不足为怪
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十大奇案

清朝十大奇案引言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统治时间长达267年。
在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发生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奇案。
这些奇案涉及到政治、社会、军事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其中有些至今仍然引发人们的研究和讨论。
本文将介绍清朝十大奇案,以展示这个历史时期的丰富多样性和复杂性。
1. 太监案太监在清朝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既是皇权的代表,又是皇帝的依靠。
然而,在清朝历史上发生了一系列太监案件,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奉阴违”案和“翰林院大案”。
这些案件暴露了太监权力腐败、勾结外戚和贵族阶层的问题,揭示了一个腐败的清朝政治体系。
2. 康熙九子案康熙九子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帝的九个儿子。
然而,在康熙帝去世后,九位皇子之间爆发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残酷斗争。
这场争斗导致一些皇子被流放或杀害,最终只有四位皇子存活下来,其中最终登基的是第四子雍正帝。
康熙九子案揭示了清朝内部政治的残酷和复杂性。
3. 丁亥鱼事件丁亥鱼事件是清朝乾隆帝统治时期发生的一起奇案。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丁亥鱼的女子,她声称自己能预知未来和医治疾病。
这一事件引起了乾隆帝的注意,并引发了宫廷内部的争议。
最终,丁亥鱼被宣布是一名江湖骗子,被处死。
这起事件反映了清朝时期人们对神秘与超自然现象的探究和质疑。
4. 崇祯皇帝自缢案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然而,在这个宫廷中,清朝统治者面临着许多困扰,特别是对待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皇帝的态度。
崇祯皇帝在明清交替时自缢,这个殉国的行为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崇祯皇帝自缢案揭示了清朝社会中的政治动荡和人们对帝王权威的怀疑。
5.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清朝历史上最重要的军事和外交事件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
这场战争由于英国对中国大规模贩卖鸦片而爆发,最终导致清朝无奈签订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等地。
鸦片战争揭示了清朝政府的腐败和国力的衰落。
6. 慈禧太后执政慈禧太后是清朝最后一位有实际执政权的统治者,她在清朝末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明清疑云】清朝的谜案(5)

清朝的谜案(5)同治皇帝于公元1875年1月12日驾崩于紫禁城养心殿,年仅19岁。
少年皇帝的死亡,引起200多年来的种种议论与猜测。
究竟是什么病死亡的,由于掌握实际情况的差别与据实分析之角度不同,基本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判断,一认为同治死于天花;一认为同治死于梅毒。
那种更符合同治死因的实际,似乎都有难以确证的问题。
那么是天花?还是梅毒?更可能是同治死亡的真正原因,调查分析研究其历史背景、天花预防技术、是否有天花流行、宫廷特别是同治之母后——慈禧的态度等,在讨论分析中不可忽视。
当然,百年后学者从整理清宫医案发现的同治十三年十月立《万岁爷天花喜进药用药底薄》,是一个重要的依据。
不过对此理应审慎对待,姑且不论其诊断是否正确,重要的是要考虑政治影响的慈禧的态度与认知。
同治之死,慈禧将责任栽到皇后头上。
皇后阿鲁特氏见同治皇帝死,大恸大悲,不思饮食,吞金自杀,获救得生。
皇后之父崇绮,奏告慈禧皇太后。
皇太后回答:“可随大行皇帝去罢!”皇帝死了,尚未入葬,称大行皇帝,就是说可以随夫殉死。
崇绮将此话告诉女儿。
而且慈禧不为同治立嗣,却让同治堂弟兼姨表弟载湉(tián)继承皇位,实际上是不为皇后留余地。
皇后只有自尽一条路可走。
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同治帝死后75天,皇后阿鲁特氏“遽尔崩逝”,年二十二。
野史或谓:皇后阿鲁特氏怀孕,慈禧恐其生男孩,将来缵(zuǎn)承大统,自己不能垂帘听政,故逼其死。
同治生活放纵,同家庭关系不和谐有关。
据说:同治既近女色,或著微服冶游。
有人给他进“小说淫词,秘戏图册,帝益沉迷”。
他常到崇文门外的酒肆、戏馆、花巷。
野史记载:“伶人小六如、春眉,娼小凤辈,皆邀幸。
”又记载同治宠幸太监杜之锡及其姐:“有奄杜之锡者,状若少女,帝幸之。
之锡有姊,固金鱼池娼也。
更引帝与之狎。
由是溺于色,渐致忘返。
”据记载:醇亲王奕曾经泣谏其微服出行,同治质问从哪里听来的?醇亲王怫然语塞。
又召恭亲王奕,问微行一事是听何人所言?答:“臣子载澄。
法律讲堂文史版明清奇案大全哭声中听出命案

法律讲堂-文史版:明清奇案大全——哭声中听出命案引言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盛衰兴衰的两个朝代,也是诸多奇案频发的时期。
这些奇案中,有些案件曾经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以至于感动了整个社会。
本文将带您回顾明清时期的一系列奇案,从中聆听那些隐藏在哭声中的真相。
一、冤魂不散的笔杀案在明代,有一个奇案被称为“魏忠贤之案”。
这是一个发生在皇宫中的离奇案件。
事情发生在万历朝时,当时宦官魏忠贤染指朝政,权倾一时。
然而,他的宦官身份却令他备受排斥和敌视。
据传,他利用各种手段除掉异己,并被怀疑与朝廷大臣杨涟有私通。
最终,他被废黜,被处以极刑。
虽然魏忠贤的案件已经了结,但他的冤魂并未得以安息。
有人声称,在他的旧宅中夜间常常听到嚎叫和灵异现象。
更加荒诞的是,这些声音似乎来自那些曾被他所害的人们的尸骨。
这一系列怪事让当地的民众们感到恐惧万分。
二、哭声揭示的两案另一个令人震惊的明朝奇案是“杨妃之案”和“状师之案”。
这两起案件均发生在嘉靖朝,闹得满城风雨。
据记载,杨妃是嘉靖皇帝的宠妃,然而她却因为被人诬告而被流放。
不久之后,她在一个荒岛上被人发现,惨死荒野。
死因不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与此同时,嘉靖时期的一位状师也遇害身亡,被人发现时已经只剩下一具干尸。
这起案件与杨妃之死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当时引起了广泛讨论。
人们在现场还听到了悲伤的哭声,这被认为是被害者灵魂的嘶嚎。
三、追寻彼岸的命案进入清代,同样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奇案。
其中,最著名的案件之一是“彭玉麟之案”。
彭玉麟是一位著名的抗清义士,他以勇敢和正直而著称。
然而,他却因为一场阴谋而被错判刑并绞刑致死。
据传,在他被处决的那一刻,人们听到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声,这是彭玉麟的灵魂在哭泣。
此外,还有一起以哭声为线索的清代奇案。
这起案件被称为“命案之迷”。
故事发生在雍正朝,当时一名宦官在某个夜晚在街上遭遇袭击,被人杀害。
抚尸者赶到现场时,竟然听到了惊天动地的哭声。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哭声似乎没有来自杀害者的方向,而是从天际而来。
清初三大疑案

陈老 和 尚诵 经 说 法 , 曾发 出 谕 旨 , 他 们 不 要把 他 当 天 并 叫 子 看 待 , 以佛 门 弟 子相 待 。 顺 治 虽 入 佛 门 , 法 命 , 是 而 受 但 从 不 下 阶 离开 天 子 宝座 , 并 非 真 正 的和 尚。 自从 端 敬 皇 也
后 董 鄂 氏死 后 , 治 悲观 厌 世 , 想 脱 离 尘 网 、 迹 空 门 。 顺 很 遁
供 词 的 牵连 , 掘 墓 戳 尸 。全 部 家族 , 缘 无 故 , 连 受 害 被 无 株 遭 殃 。 只 有 孙 女 吕 四娘 偶 然 逃 亡 , 免于 难 , 说 , 远 走 幸 据 她 山林 , 习技 于 少 林 寺 。 数年 后 , 怀 绝 技 的 吕 四娘 , 身 为报 国
机 , 们 三 人 在 案 发 时 都 没 有 不 在 场 证 明 。 另 据 警 方 了解 , 发 他 案 时 , 人 看 见 案 发现 场 有 一 点 点亮 的绿 光 。亲 爱 的朋 友 们 , 是 罪 有 谁
犯 呢?
法 难 以成 立 。 这 又 是 清初 的 一大 疑 案 。
世 宗 被 刺 雍 正 ( 号 世 宗 ) 5岁 登 基 , 位 1 庙 4 在 3年 , 滥 施 刑戳 , 及 臣民 。 明末 儒 士 吕 留 良 , 称 晚村 先 生 , 遍 人 国 亡 不 仕 , 心 沥 血 , 门著 书 。 后 因 受湖 南 反 清 义 士 曾静 呕 闭 死
难 家 仇 , 了北 京 , 宫刺 杀 了雍 正 , 头 而走 , 知 去 向 。 到 进 携 不
雍正死后. 清廷 不便 声 张 , 偷 给 雍 正 配 了一 颗 黄 金 雕 成 偷
的脑 袋 , 下诏 说 是 驾 崩 , 乾 隆登 位 , 草 收场 。 宫 中虽 有 让 草 知情 者 , 是 谁 也 不 敢 吭 气 。 不 过 , 管 宫禁 森 严 , 是 没 但 尽 还 有 不透 风 的墙 , 间街 头 巷 尾 , 处 有 所 传 闻。 正 究竟 是 民 到 雍 病 死 , 是 遇 刺 , 是 一 大疑 案。 抑 也
清朝四大奇案

清朝四大冤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杨三姐告状、张文祥刺马案、淮安奇案杨乃武与小白菜清末,余杭士子杨乃武应乡试中举,摆宴庆贺。
房客葛小大妻毕秀姑颇有姿色,人称"小白菜"。
她本是葛家童养媳,曾在杨家帮佣,与杨乃武早有情愫,碍于礼义名份,难成眷属,只得各自婚娶。
余杭知县刘锡彤曾为滥收钱粮敛赃贪墨,被杨乃武联络士子上书举发,断了财路,心怀怨隙。
他儿子刘子和用迷药奸污了毕秀姑,又把她丈夫葛小大毒死。
刘锡彤为保住儿子性命和发泄私愤,便"移花接木",把杨乃武骗至县衙,严刑逼供,以"谋夫夺妇"定拟,问成死罪。
杨乃武和其胞姐杨淑英、妻子詹氏不服,屡屡上诉,历时二年,前后几十堂,皆因刘锡彤上下疏通贿赂,以致官官相护,依旧判定死罪,并详文刑部。
詹氏也因上告失败而获罪被拘,幸同科举人汪士屏联合士绅上书刑部辨冤,刑部侍郎夏同善驳回详文,并请得谕旨命浙江三大宪会审。
杨淑英为救弟弟,怀抱侄儿去省城探监,求秀姑据实翻供,毕秀姑深觉愧疚,当即应允。
谁知浙江巡抚杨昌浚为保住自己面子和众多参审官员顶子,依仗拥兵边疆左宗棠之势,会同藩台、臬台蓄意抗命,不准毕秀姑翻供,复以"通奸谋命"定拟,上奏。
杨昌浚此举激起浙江士绅公愤,杨淑英在他们支持下,至狱中让杨乃武写冤状,冒死赴京,滚钉板告状。
光绪帝生父醇亲王痛恨杨昌浚蔑视朝廷,又怕各省督抚仿效,决意替杨乃武翻案,以示警饬。
正当杨乃武看透黑暗吏治,与秀姑欲以鲜血、头颅祭告天下:"大清百姓盼望青天"之际,得到了醇亲王"大清有青天"的回答。
出狱之日,杨乃武目击毕秀姑奉懿旨,被押解尼庵削发为僧,自己虽保住了命,却已一身伤残,几为废人,连举人功名也不准恢复,不禁黯然自问:"我这冤案是昭雪了么?大清真有青天么?……"一曲冤歌传百年,长伴遗恨说青天!名伶杨月楼冤案杨月楼是某京剧戏班演小生的名伶,由于演技扮相俱佳而名噪一时,时誉赞其玉立亭亭艺兼文武。
清朝十大奇案之:《七涧桥凶杀案》

清朝十大奇案之:《七涧桥凶杀案》《七涧桥凶杀案》目录一、鞠氏父子无端被杀二、儿媳作证婆婆是妇淫三、烈女鸣冤告状困难重重四、总督对案件了然于胸五、明察暗访缉真凶六、害人者终害己四川合州城东的七涧桥,住着一户姓鞠的人家。
全家四口人,户主名叫鞠海,娶妻向氏,夫妻俩只有独子名叫鞠安,这年也二十岁了,娶了附近周家女子为妻,新婚刚过尚未生子。
鞠氏婆媳两代都有些姿色,婆母向氏刚刚四十出头,由于肤色白皙容颜清秀,看起来也就是三十岁的样子。
媳妇周氏过门以前就是七涧桥出名的美人,如今青春年少,比婆婆更多几分妩媚。
鞠海、鞠安父子靠祖传的治疗蛇伤绝技专以行医为业,附近的村民不管被什么样的毒蛇咬伤,只要还有一口气,送到鞠家无不手到病除,鞠家蛇医在方圆上百里内颇有名望。
鞠海为人善良,从不恃技要挟病人,所收医资很低,碰上贫困人家,还常常倒贴药品,分文不肯收取,所以鞠家的家境并不十分富裕,仅仅维持淡饭粗茶而已。
儿子鞠安,与父亲秉性相同,除了行医外还兼种农田,每天辛辛苦苦不图名利,但一家和顺,日子倒也十分圆满。
一、鞠氏父子无端被杀咸丰年间的一年秋天,一个深夜,鞠家大门前躺着两个人。
一个是鞠海,身上湿漉漉的满是鲜血,早已断气了。
离鞠海三丈远的地方,发现鞠安也倒在血泊里,尸身已经僵硬。
合州知州荣雨田,本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浪荡公子,只因家道殷实,花钱捐了一个七品官衔,又到处运动,买通了上司居然得到了合州这样一个肥缺。
突然出了七涧桥凶杀案,地方上把案情报上来,荣雨田看也没看,就当成禀报文书盖上大印发往府里去了。
重庆知府杜光远接到这件文告,提笔批了几个大字:“人命关天,凶犯居然逍遥法外,限一个月内将人犯拘拿归案。
”杜知府对合州人命案督促得十分严厉,每到三、八告期,必要派人到合州县衙投牒催缉。
而荣雨田却感到一筹莫展,而被杀人的家属向氏却常常来县衙呼冤,哭求知州大人为其丈夫儿子报仇雪耻。
到了二十天头上,杜知府又把荣雨田叫到府里申斥了一顿,指出离限期只有十天了,如果到时不能破案,就撤他的职。
清朝有什么诡异奇案?

清朝有什么诡异奇案?我以前查资料的时候,曾经读过一个清代版“蓝胡子”的故事,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
在这桩“重口味”案件中,凶手在十数年间先后折磨、逼死甚至杀害了自己的妻、妾和奴婢数人,其手段之残忍,令观者瞠目结舌。
这个案犯名叫裴秉若,他先后娶妻五人。
乾隆八年(1743),裴秉若与原配陈氏产生口角,辱骂对方,逼得妻子上吊自杀;继娶张氏,又因为某些原因用刀将张氏的嘴唇划伤,张氏跳水自杀;乾隆十三年(1748),第三位妻子卢氏因与裴秉若不睦,上吊自杀。
裴秉若的第四位妻子是正常病故,随后又娶了第五位妻子汪氏,不过汪氏经常遭到丈夫的殴打。
除此以外,裴秉若还有妾四人,这几位妾室的命运非常坎坷。
乾隆十五年(1750),其中一位妾室李氏因为不善持家,被裴秉若用鞭棍打伤,数日后死亡,裴秉若命长工将尸体卷走抛到乱葬岗内;次年,另一位妾室王氏因不堪忍受殴打,逃回到娘家。
乾隆二十五年(1760),因为妾室黎氏做菜味道不佳,裴秉若先用鞭棍殴打她,然后“用烧红火叉烙其下体致毙”,并命家人将尸体埋到屋后地内。
最后一名妾室顾氏的命运尤为悲惨,裴秉若因为房事不顺,动辄在酒后用小刀割顾氏的肉,甚至用火烤这些人肉当下酒菜;乾隆二十五年(1760),裴秉若唤顾氏就寝,由于顾氏来迟,裴“用绳绷开顾氏手脚,用火烧红火叉烙其下体”,顾氏的婢女来拉劝,“亦被烙伤腮颊”。
顾氏身死后,裴秉若打死了婢女和仆人,并将尸体塞到乱葬岗。
由于裴秉若的“住宅深邃,家人无事不许擅入,其邻佑人等居址较远,听闻不详,不敢遽报”,这些残忍的人命案件竟无人得知。
不过,正所谓天理昭彰,长期的人口失踪终于引来官府的注意。
经过一番查访,这七条命案终于大白于世。
本案引发了朝野关注。
根据《大清律例》的条文,丈夫无故殴妻致死,可判绞监候。
但是,在本案中,三妻均为自尽,即便裴秉若有殴妻情节,但法律规定“非折伤勿论”;裴秉若虽然以残忍的手段杀害了几名妾室,但是妾在法律上的身份低于常人,此罪至多不过杖一百、徒三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道光为何把接班人选中了毫无建树的弈宁?而在辛酉政变中重大作用的弈只套了个亲王,这里有何隐情?
(7)掌握清末48年大权的慈禧,出生地到底在哪里,重说纷纭,连自己的出生地都讲不明白,难怪自己的坟墓被挖、尸体被歼、珠宝被抢、可悲?
(8)挂牌皇帝光绪和其姨母慈禧太后先后两天死去,为何两人归天只差一天呢,其中有何内幕呢,光绪到底是被毒死、还是另有他说……
(3)雍正帝是清朝历史上较有建树的皇帝,可他的即位是清朝历史上十大谜案之一,真如传说的改写诏书,还是——
(4)康乾盛世的发展者——乾隆,自己的身世却始终是个谜,是满人皇族所生,还是丑女李氏所生,连自己的身份都搞不清楚的皇帝,当朝能不衰落吗?
(5)和呻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究竟是个博学的学士,还是个天下第一巨贪,他究竟有多少资产,让历史真相来告诉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10)作为清朝唯一一个以嫡子身份继承皇位的道光帝绵宁,他的即位问题往往让人忽视,道光帝究竟是怎样从暴死的嘉庆帝继承皇位的呢,这其中又有哪些让人疑惑不解的事情呢?
以上并没全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这些只是清朝疑案中的一小部分,较有代表性的问题。
差不多就是这十个吧,可能细节问题上有些不同,那我就再修改补充一些,我把每条都稍做了改动,主要是第2,10问:
(1)孝庄是否为了儿子福临的前途,下嫁自己的小叔子摄政王多尔衮,还是和小叔子有染?
(2)顺治出家?还是死于天花?这又是清宫一大谜案,是因董鄂妃去世,顺治万念俱灰,还是另有隐情——董鄂妃着位神秘的女子,让那么多的文人墨客梦绕魂牵,历史学家给尽心思,苦心考查,但直到今天她的身世还是个迷。他是不是传说中的董小婉?是谁让顺治帝如此爱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