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六七章
《马原》重点总结
绪论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1.物质的含义与意义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又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义:第一:它从世界的总现象中区别出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高度概括出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其客观实在性,指出物质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
第二:它既不是直观地把握存在于某处的某个具体东西,也不是指世界的某个要素,而是从世界的一切事物、现象中高度概括出最一般、最根本的特性,即客观实在性,克服了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及其结构、属性同物质本身混为一谈的片面性与局限性。
第三:它肯定物质是能够为意识所反映,具有可知性。
2.联系的含义与其客观性和条件性联系是指物质、现象和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与条件性。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联系都是客观的、有条件的,没有客观存在的一定条件,或者条件不充分,就构不成联系。
分析任何事物的联系,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撇开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主观的随意将联系,就会陷入主观主义和诡辩论。
3.世界的运动与发展(见P27)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时间与空间。
★4.把握联系与发展的范畴:(1)内容与形式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形式是事物要素的结构与表现形式。
第一:内容与形式相互关联。
一定的内容总要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一定的形式总是表现着一定的内容。
第二:内容与形式相互制约。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于内容。
第三:内容于形式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
同一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体现,同一形式往往也能体现不同的内容。
(2)结构与功能结构是指事物内部各个要素的组合方式、结合方式。
功能是一事物在对他事物的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特性与能力。
第一:事物的结构决定功能。
第二:事物的功能会制约和影响其结构。
第五六七章马原知识总结
思维导图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一节—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一)生产集中与垄断的形成 1.生产集中:指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商品的生产日以集中与少数大企业的过程,其结果是大企业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
2.垄断产生原因:(1)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2)企业规模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3)激烈的竞争会给各方带来严重损失,为避免两败俱伤,企业间联合实行垄断1,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巩固和扩大垄断地(二)垄断条件下竞争的特点2,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3,竞争更加激烈,破坏性大4,竞争的领域遍及各个领域和部门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
金融寡头是垄断资本主义的真正统治者(四)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操作形式-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形式。
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作用作用1)积极作用:第一,国有垄断资本的形成和发展,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国家对科学研究的参与和协调,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三,国家作为消费者,为私人垄断企业的产品销售提供了有保障的市场,改善了商品的实现条件。
第四,国家推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危机的进程,从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环境。
2)消极作用:第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难以阻止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干预使70年代以来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缓慢,陷入“滞胀”困境。
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改变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贫富悬殊的状况,反而会使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进一步加深。
(二)金融垄断资本的发展1、西方国家普遍走上了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的道路.背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马原2021版目录
马原2021版目录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与发展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流派的比较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意义第二章:世界观和方法论2.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2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2.3 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 2.4 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其运用第三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3.1 物质和意识的本质及其辩证关系 3.2 社会历史和人类意识的辩证法 3.3 艺术与哲学的辩证关系 3.4 科学知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第四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4.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4.2 判断与实践的辩证关系 4.3 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及其作用 4.4 伦理道德与社会历史的辩证关系第五章: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5.1 社会历史发展的辩证法规律 5.2 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5.3 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5.4 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6.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6.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应用与创新 6.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6.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启示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7.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当代意义 7.2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全球化与民族问题的思考 7.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技进步与人类文明的发展中的作用 7.4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展望以上是《马原2021版》的目录,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同时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作出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解决各种问题、实现社会发展和国家繁荣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马原2021版》,提高思维能力,掌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原书各章节概述
马原书各章节概述第一章: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本章主要讲述社会历史发展的阶段划分。
马原指出,社会的历史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他认为,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经济基础、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且由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过渡。
第二章:阶级与阶级斗争本章重点讨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阶级与阶级斗争。
马原认为,社会存在着两大基本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
他详细阐述了这两个阶级的定义、特征和产生的原因。
同时,他强调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
第三章: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理本章涉及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无阶级、无国家的社会形态,以满足全体人民共同需求和平等发展为宗旨。
这一章节详细介绍了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平等、合作、共有等基本原则,以及共产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的区别。
第四章: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本章讨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马原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仍然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因此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是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一个必经阶段。
这一章节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任务和条件,以及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实践。
第五章: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本章主要探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必要条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并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阶级和实现共产主义。
第六章: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法制本章重点讨论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法制的问题。
马原认为,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其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统一人民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和维护社会秩序。
这一章节详细阐述了社会主义法律与资本主义法律的区别,并强调了法律与道德、习惯的关系。
第七章: 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本章探讨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
马原第六章。第七章的课件
第一国际即“国际工人联合会”(International Workingmen's Association),1864年英法德意 四国工人代表在伦敦开会成立,马克思代表德国 工人参加该组织的工作,并逐渐用“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作为组织指导思想。由于会名太长,有 时人们取它的第一个单词“International”,简 称为“国际”或“工人国际”,历史上即称为“ 第一国际”。 1871年,第一国际法国支部参加并领导了巴黎公 社运动,但是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组织也日渐 衰弱,1876年正式宣布解散。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
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8世纪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要特点:揭露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给被剥削、 被压迫者带来的灾难和罪恶; 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 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例如:托马斯•莫尔 《乌托 邦》、康帕内拉 《太阳城》 ;提出了社会主义(或 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 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 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
19世纪中叶《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 20世纪初苏维埃俄国的的建立,标志着社会 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实践。
第五次讨论:我眼中的社会主义
前苏联与东欧 越南 老挝 朝鲜 古巴 中国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
表。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
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 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 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 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 状,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 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使社会主义成为 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 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 欧文为代表。
自学马原第六、七章感想
自学马原第六、七章感想在课余时间我自学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六章和第七章,在学习之后,我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崇高理想的最终实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绝不是偶然,当然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是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
这300多年正是欧洲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时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广大劳动群众从人生依附的封建关系中走出来,但随即又陷入资本主义新的剥削方式中,为资本主义所奴役。
资本主义活生生的现实,打破了启蒙学者对新社会的华美预言,无异于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正是这个时候,空想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起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
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
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但空想社会主义也有它的缺点,这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自产生之后,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知道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斗争,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
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时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第二,对社会生产井陉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现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原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哲学基础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是一种用以解释世界的科学观点,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和运动的有机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基础,意识是超结构,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逻辑。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强调观察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注重从整体、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认识和解释问题。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本章主要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关于自然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有机整体,强调人类和自然是统一的整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维护生态平衡,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基础,包括辩证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辩证方法认为事物是多面的,矛盾的,发展的,要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以人类社会历史为对象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社会的根本变革是由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引起的,历史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第四章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对立和斗争的关系。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的力量。
第五章党和革命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党和革命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党是阶级利益的代表,是阶级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革命是阶级斗争的形式和手段,是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
第六章民主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民主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一种权力,是一种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方式,要以人民民主为出发点,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体制。
第七章国家和国际问题本章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对国家和国际问题的理论。
马原习题第六章、七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向选择1、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2、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无产阶级的反抗3、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在少数或者甚至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4、列宁得出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在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6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7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8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9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10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11.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2.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3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A.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B.建设社会主义民主C.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产阶级社会D.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14 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在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二、多项选择1.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的主要特征是()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B.商品经济逐渐消亡,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C.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D.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逐渐消失,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包括()A.把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B.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位C.过渡时期不能人为取消商品经济,而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D.社会主义革命后可以利用资本主义的某些方法建设社会主义3.社会主义实现模式多样化的原因在于(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历史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地域环境不同4. 空想社会主义不是一个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因为()A.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罪恶进行了天才的诅咒B.它没有揭示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原因C.它没有找到建设新社会所依靠的阶级力量D.它没有找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5.要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就要()A.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B.从本国国情出发C.吸收一切人类文明成果D.以发达国家为样板6.苏联模式基本特征()A.经济方面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分组成B.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C.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制结构上形成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过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D.政治方面主要表现为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7.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8.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9.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0.的国家制度采取()A.人民当家作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利的国体B.民主共和国形式的政体C.人民当家作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利的政体、D.民主共和国形式的国体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向选择1.“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是()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2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3“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C.是有着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4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 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 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 消灭利益差别5.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6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面世的著作是指()A.《共产主义原理》B.《共产党宣言》C.《歌达纲领批判》D.《国家与革命》7.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 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8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之一是()A.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B.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C.以科学类比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D.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9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是()A.社会关系极大提高,人们精神境界高度和谐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C.社会关系高度发展,人们精神境界极大和谐D.社会关系高度发达,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10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 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二、多项选择1.空想社会主义的功绩是()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2.马克思主义的“两个决不会”指的是什么()A.无论哪个社会,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B.无论那个社会,只要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立即被新的生产关系所取代,绝不会拖延;C.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D.任何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只要有适合的条件就会推翻旧的生产关系,绝不会等待。
成人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第七章复习要点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萌芽期: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立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发展期:18世纪以后。
地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代表人物:巴贝夫、摩莱里、马布利。
(了解即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欧洲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里叶和英国的欧文。
P225、P41.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面世:1848,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
P225+P4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建立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地革命的原因。
(简答)P226. ·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的基本形式:暴力革命。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力革命这一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提出“同时胜利论”。
P227 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由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P227、P45.二、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通过“剥夺剥夺者”、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背景下,实行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一系列非常的、特殊的又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自考本科马原教材目录
自考本科马原教材目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1.1 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1.1.1法国唯物主义和英国唯物主义的形成 1.1.2德国唯心主义哲学 1.1.3古代希腊哲学的传统1.2 马克思恩格斯对哲学的批判1.2.1 康德哲学的革命意义1.2.2 霍布斯的唯物主义和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1.2.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1.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 1.3.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1.3.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 1.3.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第二章物质世界与认识世界的辩证关系2.1物质世界与意识世界的关系2.1.1思维与存在的统一 2.1.2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2.2物质的本质和形式2.2.1物质的本质和意识2.2.2物质的形式:时间、空间和运动2.3物质世界的发展与认识的发展2.3.1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性2.3.2认识的发展规律性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辩证关系3.1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1.1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3.1.2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3.1.3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3.2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3.2.1 唯心主义的本质3.2.2唯心主义的运动观3.2.3唯心主义的认识论3.3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辩证关系3.3.1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相互作用3.3.2从实践看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辩证关系第四章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4.1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实践的重要性4.1.1 实践的基本特征4.1.2实践的重要性4.2实践对认识的影响4.2.1认识的源泉4.2.2实践对认识的限制4.2.3实践对认识的推动作用4.3认识对实践的作用4.3.1 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4.3.2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第五章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问题5.1 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5.1.1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5.1.2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5.2人类社会历史的基本问题5.2.1人类社会的产生5.2.2人类社会的发展5.2.3人类社会的演进5.3人类社会的性质与性质的转换5.3.1人类社会的性质5.3.2社会性质的转换第六章社会革命与社会制度的转换6.1社会革命的基本问题 6.1.1社会革命的概念和内容6.1.2社会革命的动力和方式6.2 社会制度的转换6.2.1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6.2.2 社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6.2.3 社会制度的转换6.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革命观6.3.1社会革命观的形成背景6.3.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革命原理和方法6.3.3社会革命观的实践指导第七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7.1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概念和内容 7.1.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本质7.1.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7.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发展7.2.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7.2.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7.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7.3.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中的地位 7.3.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结语目录参考文献国内外参考书目以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的目录。
马原课件第五、六、七章内容
5.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P265~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向共产主义社会的 过渡需要很长的历史时期 第二,当代资本主义的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的转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6.正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关系 P267
“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的,“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 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 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 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两者的 关系:“两个必然”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 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是根本的方面;“两个决不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自由竞争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2.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 3.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历程 4.垄断不能消除竞争 5.垄断竞争的特点 6.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概念)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定义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 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及其实质 11.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及其局限性 12.如何理解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13.为什么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长期的历史过程
3.自由与必然:89-90 所谓必然:是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它是 客观 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 所谓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并不是主观随意地为所欲为。
4.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 必然王国: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受着盲目必然性支 配,特别是受着自己所创造的社会关系的奴役这样一种社 会状态。这种盲目必然性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自然力 的束缚,二是社会关系的束缚,三是旧思想意识的束缚。 自由王国:是指人们摆脱了盲目必然性的奴役,成为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自己本身的主人这样一种社会状态。 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飞跃。
马原第六与第七章试题
三、辨析题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虽然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他们许多天才的设想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鉴和吸收,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观基本上都是唯心主义的。
虽然他们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未来社会进行了各种设计,但基本上出于主观上对资本主义的痛恨和善良愿望,而不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规律的研究,揭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
2、马克思恩格斯从来都坚持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只能通过暴力革命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性决定了它必然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确实非常强调无产阶级必然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
这是因为,当时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争取自由的革命几乎都给予了无情镇压。
后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无产阶级争取到了合法斗争的权利。
所以,马克思恩格斯也不排除无产阶级通过和平手段争取统治权的可能性。
3、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试验。
[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
民主社会主义同科学社会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观点上,科学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在把马克思主义同时代特征、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反之,民主社会主义却由信奉马克思主义,逐步变为把世界观中立、指导思想多元化奉为自己的思想纲领。
第二,在对待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态度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依据,但也具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固有矛盾和弊端,因此,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8 马原第六、第七章
• (1)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经历了三 个历史发展阶段: • ①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家庭手工业生产方式相适应,代表人物有托马 斯· 莫尔和康帕内拉。 • ②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手工 业生产方式相适应,代表人物有摩莱里和马布利。 • ③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 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与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 生产方式相适应,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和 欧文。
• 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是 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又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20世纪最重大的事件。
社会主义制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 大贡献
• ①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 挥出历史作用。 • 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的政治 格局,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扩张。 • ③社会主义力量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 时代潮流。 • ④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 方向。
• 苏联模式 • (1) 基本特征:①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以 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 为发展重点;②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生产 资料公有制形式和指令性计划模式;③政 治上过度集权。 • (2) 弊端:集中过多,管得过死,否定市 场的作用,严重束缚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 性。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 (3) 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 大提高。
“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 “两个必然”(“两个不可避免”) :资本 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 “两个决不会”: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 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 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马原期末每章总结
马原期末每章总结第一章思维及其运动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哲学。
在这一章节中,马原首先阐述了思维和物质的关系,明确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思维是物质运动的产物,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进行认识的主观活动,人的思维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思维运动具有内在的辩证性,它表现为形式的、量的和质的三个方面。
形式是思维运动的外部表现,量是思维运动的数量规律,质是思维运动的质与质之间的转化。
了解思维的辩证运动规律,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思维方式,促进思维方法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事物的质量和数量矛盾及其规律性马原在这一章节中着重阐述了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事物内部的矛盾斗争而实现的。
事物的矛盾表现为质的和量的矛盾,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量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
事物的质与质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质与量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
认识事物的质和量的关系,对于我们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推动实践中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内因与外因的联系及其规律性这一章节主要阐述了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性。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和环境。
内因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外因,外因又可以影响和改变内因。
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事物的发展过程。
认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章半边学和整体学说及其规律性这一章节重点讲述了半边学和整体学说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性。
半边学从部分出发,研究特定的事物,整体学说从整体出发,研究一定范围内的事物。
半边学和整体学说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它们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决定着科学认识事物的全面性和一般性。
了解半边学和整体学说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准确简练地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复杂性有着重要作用。
第五章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性这一章节主要讨论了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及其规律性。
自学马原第六、七章感想
自学马原第六、七章感想在课余时间我自学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第六章和第七章,在学习之后,我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崇高理想的最终实现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绝不是偶然,当然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首先是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
这300多年正是欧洲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的时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广大劳动群众从人生依附的封建关系中走出来,但随即又陷入资本主义新的剥削方式中,为资本主义所奴役。
资本主义活生生的现实,打破了启蒙学者对新社会的华美预言,无异于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正是这个时候,空想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起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
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
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但空想社会主义也有它的缺点,这位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规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自产生之后,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知道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斗争,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
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时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第二,对社会生产井陉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现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7章内容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分:3总学时:54适用专业:全校本科各个专业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必修课使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开创的,为后来者在实践中所发展的基本思想观点和理论体系。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
树立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向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跟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更好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服务。
二、应该掌握的主要内容绪论部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马克思主义主要的思想来源(三种直接思想来源);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2、物质概念的经典定义及其意义;3、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对立统一规律的全部内容;6、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7、意识、意识的能动性、规律、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的实质及两条认识路线;3、认识的基本规律和过程;4、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谬误;5、真理的检验标准;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2、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矛盾运动规律;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及其矛盾运动规律;4、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根本动力、直接动力、重要动力、强大杠杆);5、人民群众与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表现;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8、科学技术是双刃剑;9、历史人物及其评价法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价值量与价值规律;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实质;4、剩余价值的本质;5、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和经济危机;6、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及其本质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发展阶段及实质;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双重性;3、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表现及实质;4、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第六章不考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3、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
自学马原第六七章感想
自学马原第六、七章感想在课余时间我自学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e)第六章和第七章,在学习之后,我对社会主义(de)发展及其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崇高理想(de)最终实现有了更深刻(de)认识和了解.社会主义(de)产生和发展绝不是偶然,当然社会主义(de)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de)过程,首先是从空想到科学,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上半叶达到顶峰.这300多年正是欧洲从封建主义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de)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e)出现,使广大劳动群众从人生依附(de)封建关系中走出来,但随即又陷入资本主义新(de)剥削方式中,为资本主义所奴役.资本主义活生生(de)现实,打破了启蒙学者对新社会(de)华美预言,无异于一幅令人极度失望(de)讽刺画.正是这个时候,空想社会主义应运而生.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6-17世纪(de)早起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de)空想平均社会主义、19世纪初期(de)批判空想社会主义.以三大空想社会主义(de)为代表(de)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de)分析.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de)辛辣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de)见解;对社会主义制度(de)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de)火花.但空想社会主义也有它(de)缺点,这位马克思主义(de)诞生奠定了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适应社会(de)需要,在新(de)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实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社会主义(de)过渡奠定了坚实(de)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de)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de)特殊规律,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de)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自产生之后,逐步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知道无产阶级政党(de)革命斗争,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种理论与实践(de)互动中,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社会主义(de)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作为马克思主义(de)核心内容.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de)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de)需要时社会主义生产(de)根本目(de).第二,对社会生产井陉有计划(de)指导和调节,实现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de)按劳分配原则.第三,合乎自然规律(de)改造和利用自然,追求人与自然(de)和谐.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无产阶级进行斗争(de)最高形式,必须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de)国家为目(de).第五,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de)先锋队,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de)领导.第六,通过无产阶级战争和社会主义高度发展,最终实现向消灭阶级、消灭剥削、实现人(de)全面而自由(de)发展(de)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在实践中探索实现社会主义(de)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国家(de)发展面领着许多艰巨(de)困难与问题.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de)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de)制约;第三,国际环境(de)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de)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de)认识,需要一个长期(de)过程.社会主义(de)发展不是一帆风顺(de),而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de)过程,原因是,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事务,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第二,社会主义(de)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de)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de),人们对它(de)认识和发展也有一个逐渐(de)过程;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de)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中国改革开放(de)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证明,社会主义(de)发展虽然会经历曲折,但其不断前进(de)历史趋势是不会改变(de),社会主义将释放出极大(de)活力和创造力,显示出巨大(de)优越性.而我也相信,社会主义经历长期(de)发展,在高度发达(de)基础上,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身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把握历史发展(de)规律,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e)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de)伟大理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在追求崇高理想(de)过程中实现自己(de)人生价值.展望未来(de)科学立场和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de)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露了人类社会发展(de)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de)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de)展望.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de)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de)细节描绘.共产主义社会(de)基本特征,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里上上(de)一种崭新制度,是最美好(de)人类社会.共产主义社会(de)基本特征有以下几条.第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de)必要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优势共产主义社会本身(de)一个重要特征;适应高度发展(de)社会化大生产(de)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关系上将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de)生产资料公有制;与生产资料(de)社会占有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会将按照自然资源(de)情况和社会成员(de)需要,对生产井陉有计划(de)组织和管理.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在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将会消失;在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也将会消亡,作为阶级压迫工具(de)军队、警察、监狱等将会失去作用;在共产主义社会,战争也将不复存在;在共产主义社会,不仅社会是和谐(de),而且社会与自然之间也将达成和谐;在社会生产力(de)高度发展和社会关系(de)高度和谐相联系,人们(de)精神境界得到极大(de)提高.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de)必然趋势.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de)必然规律,共产主义理想是能够实现(de)社会理想;共产主义理想(de)实现是历史规律(de)必然要求;实现共产你注意是人类最大(de)事业.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de)过程,社会主义社会(de)充分发展和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很长(de)历史时期;当代资本主义(de)灭亡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de)转变也是一个长期(de)过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社会主义而奋斗.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向未来迈进.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这两章(de)学习使我更加懂得了社会主义(de)发展和规律,也坚定了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实现(de)信心,我明白路途是艰辛(de),但前途必定是光明(de),我相信,中华民族(de)未来必定万分灿烂,世界终将为我们喝彩。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_七章读书心得
刘嘉杰1353354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七章读书心得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社会主义及其发展》和《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两个章节,此中我了解到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艰辛发展历程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还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坚定了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远大理想。
下面浅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的产物。
虽然社会主义思想产生于16世纪,但如果穿越漫长的时空隧道,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古代文明的精神成果中,都可以发现不少与社会主义思想相通的智慧火花。
在中国古代有孔子的“大同”社会观,“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礼记·礼运》);有“太平”社会观“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同样,在西方也有着类似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潮。
直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进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无产阶级革命是最新类型的革命,它又分暴力革命与和平革命。
由于资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以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它是不会自愿让出政权的,在资产阶级的暴力镇压之下,无产阶级要想实现自己的革命任务,就不得不以暴力为主要形式进行革命。
而后基于革命时机发展出的“一国胜利论”与“相对落后国家胜利论”在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中得到了实践并取得了成功。
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福,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观点与“一国胜利论”有这很大的相似,而“相对落后国家胜利论”与党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这都说明了正确的思想是可以在不同的时期发挥指导作用的。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选题1.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是( B )A.人民民主专政B.暴力革命C.和平过渡D.局部战争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 B )A.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 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C. 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3.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 D )A.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B.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C.实践D.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4.“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
”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 C )A.社会主义很难实现B.社会主义必须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C.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D.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5.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 A )A.由谁来进行统治B.其经济基础的性质C.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D.是不是全民的民主6.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 A )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7.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 C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人民民主专政C.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D.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现实8.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C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实现共产主义9.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D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0.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D )A.建立社会主义国家B.建立工农联盟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11.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D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12.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B )A.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C.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D.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解放13.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D )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14.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 C )A. 扩大改革开放,成为社会的主人B.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C.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D.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15.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已为我们指明了( A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B.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D.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16. 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是( D )A.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 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C.什么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17.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B )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 .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18. 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 C )A.经济发展水平的落后B.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D.执政党的发展需要19.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C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0. 能够真正实现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科学地解决本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问题,是( A )A.马克思主义政党成熟的根本标志B.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C.先进工人阶级的代表D.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二、多项选择题:1. 中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决定了其基本经济制度为(ABCD)A.公有制为主体B.多种私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包括股份制在内的多种公有制实现形式D.不可能也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2.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几次飞跃是( ABC )A.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B.20世纪初,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制度建立的实践C.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D.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3.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BC )A.有一定数量的无产阶级B.工人运动的一定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和指导D.加强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联合4. 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面临着( CD )A.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了实践B.资本主义必然灭亡C.巩固政权的任务D.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任务5.社会主义民主是(ABCD )A.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B.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C.绝大多数人的民主D.目的和手段的统一6.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BCD)A.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国家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是大多数人享有民主而只对少数人实行专政的国家C.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代表和维护着无产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D.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历史任务是为消灭阶级和使国家走向消亡创造条件7.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作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
因为(ABCD )A.工人阶级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B.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C.工人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全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够革命到底的阶级D.工人阶级最有政治远见,最有组织纪律性的阶级8.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所具有的特征有(ABC )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B.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C.国家开始消亡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单项选择题1.“代替那存在的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是(A)A.《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B.《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C.《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D.《资本论》中的一段话2.“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C)A.时间性概念B.空间性概念C.历史性概念D.物质性概念3.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 )A.两种不同的状态B.两种不同的选择C.两条不同的道路D.两种不同的理想4.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5.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立足于(B)A.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科学预言B.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C.巴黎公社的原则D.生产力决定论6.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 )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7.关于共产主义理想,下列提法正确的有(D)A.共产主义渺茫论B.共产主义是一个理想,但是难以实现C.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不应树立共产主义理想D.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8.马克思主义政党是(B)A.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B.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C.全体无产阶级组成的政党D.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的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高纲领和奋斗目标是(D)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C.建设社会主义D.最终实现共产主义10.《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B)A.解放全人类B.消灭私有制C.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D.无产阶级专政11.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条件和基础是(A)A.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B.社会生产关系的高度发展C.人的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D.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12.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A)A.生产资料的单一社会公有制B.多种形式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存C.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并存D.生产资料的个人和公共所有并存13.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C )A.消除剥削现象B.实现社会公正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14.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是指我们今天通常讲的(B)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社会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D.共产主义社会15.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是要:(B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的社会主义本质C.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16.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D )A.展望的内容是否正确B.展望的目的和动机是否正确C.有没有预见性D.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否科学17.首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表述的是:(C)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8.共产主义理想之所以是能够实现的社会理想,是因为它是(C)A.具有客观可能性的B.人类向往的美好境界C.具有客观必然性的D.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19.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B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B.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历史上没有产生明显影响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没有反映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20.马克思把人的发展概括为三个基本的历史阶段,其中“自由人联合体”的阶段是(D)A.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历史形态B.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历史形态C.以人的片面发展为基础的历史形态D.以人的自由个性为特征的历史形态二、多项选择1.下列属于必然王国社会状态的有(ABC)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2.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进程(ABCD)A.离不开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能动性B.离不开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C.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D.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3.下列属于同一种社会形态的两个成熟程度不同的发展阶段的有(BC)A.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D.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下面哪个属于人的自由的内涵的(ACD)A.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状态B.是指摆脱了任何条件限制和约束的活动状态C.是对必然的认识D.是指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受束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5.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ABCD)A.人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的发展B.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C.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发展是以牺牲某些人的发展为代价D.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又是社会发展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