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限含水量试验

合集下载

《土力学》试验指导与报告书

《土力学》试验指导与报告书

《土力学》试验指导与报告书试验目录试验一颗粒分析试验试验二含水率试验试验三界限含水率试验试验四固结试验试验五直剪试验试验六击实试验试验一土的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颗粒分析试验方法可分为筛分析法和静水沉降分析法,静水沉降分析法又有比重计法、移液管法。

工程上对地基土检测时,对于粒径大于0.075mm小于60mm的土,采用筛分析法;对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采用静水沉降分析法(密度计法);对于混合类土,则联合使用筛分析法与密度计法。

一.试验原理筛分析法是测定土的粒度成分的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将土样通过逐级减小孔径的一组标准筛子,对于通过某一筛孔的土粒,可以认为其粒径恒小于该筛的孔径,反之,遗留在筛上的颗粒,可以认为其粒径恒大于该筛的孔径。

这样即可把土样的大小颗粒按筛孔大小加以分组,并分别计算出各级粒组占总质量的百分数,再根据所占百分数进行归并和分类。

二.适用范围本试验适用于粒径大于0.075mm小于60mm的土。

三.仪器设备1.标准筛:粗筛(圆孔):孔径为60mm、40mm、20mm、10mm,5mm、2mm;细筛:孔径为2.0mm、1.0mm、0.5mm、0.25mm、0.075mm。

2.天平:称量5000g,感量5g;称量1000g ,感量1g;称量200g,感量0.2g。

3.摇筛机(带震动、拍打功能)。

4.其他:烘箱、筛刷、烧杯、木碾、研钵等。

四.试样将土样风干,使其土中水分蒸发。

从风干、松散的土样中,用四分法按照下列规定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试样:1.小于2mm 颗粒的土100~300g;2.最大粒径小于10mm 的土300~900g;3.最大粒径小于20mm 的土1000~2000g;4.最大粒径小于40mm 的土2000~4000g;5.最大粒径大于40mm 的土4000g 以上。

五.试验步骤(一)对于无凝聚性的土1.按规定称取试样,将试样分批过2mm 筛。

2.将大于2mm 的试样按从大到小的次序,通过大于2mm 的各级粗筛,并将留在筛上的土分别称量。

界限含水率测定土工试验报告书

界限含水率测定土工试验报告书

土工实验报告学院:姓名(学号):实验内容:界限含水率测定实验日期:指导老师:(一)试验目的与要求掌握光电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定界限含水率的方法,测定细粒土的塑、液限,划分土类、计算塑性指数,供设计、施工使用。

各含水率测定按照SL237-003-1999《含水率试验》的烘干法进行。

(二)试验原理液限是土由可塑状态过渡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而塑限是土从塑性状态转变成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土随含水量由小变大,分别由固体状态向半固体状态,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过度,而抗剪强度亦由大逐渐变小。

把一定重量的圆锥体放入土中,由于土的抗剪强度,圆锥体在自重作用下只能下沉一定的深度。

经过反复试验,用圆锥体测定不同含水量的下沉深度,证明在双对数坐标上含水量与下沉深度成线性关系。

(三)引用标准GB/T15406-94《土工仪器的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第一篇:室内土工仪器。

SL113-95《光电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校验方法》。

SL237-003-1999《含水率试验》。

SL237-004-1999《密度试验》。

(四)适用范围本实验适用于粒径小于0.5mm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总质量5%的土。

(五)主要仪器设备1. 光电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下图:2. 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

(六)实验步骤1. 试样制备(1)采用天然含水量试样或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过0.5mm筛。

(2)取0.5筛下的代表性试样20g,分成三份,放入盛土皿中,加不同数量的水,制成不同稠度的的试样。

三个试样的含水量尽量分别接近于液限、塑限和二者之间的中间状态,将试样调匀,用保鲜膜包裹,湿润过夜。

2. 将制备的样品搅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对较干的试样应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分三层压实),填满后用刮刀刮平表面。

3. 调节联合测定仪的调平底脚螺丝,使水平气泡在圆心位置。

4. 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涂一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体。

界限含水率试验

界限含水率试验

2020/5/13
3
实验步骤
试验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也允许采用风干试样;当 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采用天然含水 率土样时,取代表性试样约250g;采用风干试样时,取过0.5mm筛的代表性 试样约200g,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人调土皿,浸润过夜; 将试样充分调匀后,填人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有孔隙,填满后刮平表 面;
2020/5/13
1
实验用仪器及材料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圆锥仪,锥质量为76g,锥角300 ;读数显示为光电 式;试样杯,直径40~50mm,高30~40mm; 天平:称量200g,感量为0.0lg; 烘箱; 其他:干燥器(用氯化钙为干燥剂)、铝称量盒、调土刀、小刀、毛玻璃 板、滴管、吹风机、孔径为0.5mm的标准筛、研钵等设备。
2020/5/13
6
实验结论
请你把前面提到的四个问题的看法,或你对实验结果的有关意见作为实 验感受记录下来。
2020/5/13
7
备注和说明
2020/5/13
8
附图
附件
2020/5/13
9Leabharlann 附表附件2020/5/13
10
将全部试样再加水或吹干并调匀,重复以上步骤分别测定第二点、第三 点试样的圆锥人土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
将圆锥人土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在双对数坐标上绘制关系曲线,求得圆 锥人土深度为17mm及2mm时的相应含水率为液限及塑限;
2020/5/13
4
数据记录
原始数据记录纸统一采用规定的实验报告纸; 原始数据纸上应该体现以下内容:实验项目名称、实验人姓名、实验日 期、指导教师签名;最重要的一条是实验原始数据应有对应的表明数据代 表的含义的项目名称。

03界限含水率试验 共12页

03界限含水率试验 共12页
界限含水率试验
side water content test
01.07.2019
1
实验目的
测定天然土体在液限与塑限时的含水率; 界限含水率定义:粘性土的状态随着土中含水量的变化而变化,各种粘 性土有一个处于塑性状态的含水率范围,界限含水率就是这个范围的度量 值; 说明:对实际工程来说,具有实用意义的是液限、塑限和缩限。液限是 可塑状态的上限,塑限是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低于缩限,水分蒸发时 体积不再缩小。界限含水率,尤其是液限,能较好地反映土的某些物理力 学性质。从液体到塑性体的变化是逐步发生的,将土具有最小强度时的含 水率作为液体和塑性体之间的界限值,称为液限;如果土的水分继续减 小,屈服应力增加到一定值,土就变成具有脆性,区分塑性和脆性的界限 含水率定义为塑限。在脆性固体范围内,含水率比塑限低,粘土搓揉时将 破碎。因此,试验是根据搓揉小土条达到一定尺寸,土条开始断裂,这时 的含水率为土的塑限。饱和粘土逐步干燥,土体积逐渐减缩,当土体不再 收缩时的含水率称为缩限。这个界限含水率在工程中较少应用。液限与塑 限之间的含水率为塑性指数,它是粘土塑性的量度。含水率与液限和塑限 的关系可以用相对稠度或液性指数表示。
01.07.2019
2
实验用仪器及材料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圆锥仪,锥质量为76g,锥角300 ;读数显示为光电 式;试样杯,直径40~50mm,高30~40mm; 天平:称量200g,感量为0.0lg; 烘箱; 其他:干燥器(用氯化钙为干燥剂)、铝称量盒、调土刀、小刀、毛玻璃 板、滴管、吹风机、孔径为0.5mm的标准筛、研钵等设备。
01.07.2019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方法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 说明:根据《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界限含水率 中的液限可以采用圆锥仪或碟式仪法,塑限可以采用滚搓法。联合测定法 是为改进碟式仪液限和滚搓法塑限而提出的一种试验方法,就是根据土样 在可塑状态范围内,用质量76g,锥角300的圆锥仪,以瞬时落锥方法,测得 圆锥入土深度h与含水率w两个参数,然后绘制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得到深 度h与含水率w之间的直线关系,取等效碟式仪法强度相应的入土深度 h=17mm(水利部取法,建工取h=10mm )时的含水率为液限,取等效滚搓 法强度相应的入土深度h=2mm时的含水率为塑限。

土力学实验-界限含水量

土力学实验-界限含水量

意义与计算
塑性指数能综合反映粘性土的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的 影响,用它可对粘性土进行分类定名: [由10mm液限与塑限计算] IP>17(粘土);10<IP≤17(粉质粘土);IP≤10(粉土); WL≥50%,为高液限,反之为低液限。 粘性土的力学性质很大程度上受其所处的状态的影响 ,液性指数能根据天然含水量与界限含水量之间的相 对大小,说明土所处的状态。 [由液限与塑限及天然 含水量(w=25%)计算]。
34.80
8.34 10.5 24.30
32.02
7.49 10.5 21.52 10.5 10.5
25.50
25.66 17.1 0.33
25.82
32.12 土名: 低液限粘土
I p WL10 W p I L ( w w p ) ( wL w p )
土的状态: 可塑
4.讨论
土力学实验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岩土工程实验室 2008年11月
实验一
1 试验目的、原理及意义 试验目的:
界限含水量试验
测定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塑限Wp及液限WL,并确定 塑性指数(分类定名)与液性指数(土所处的状态)
I p WL10 W p
I L ( w w p ) ( wL w p )
2.操作步骤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
3.记录与计算
落锥下沉深度(mm) 试验次数 土盒编号 土盒加湿土重(克) 1 h1=3.2 2 h2=9.3=(9.2+9.4)/2 1 32 43.14 2 383 39.51 1 h3=17.8 2
土盒加干土重(克)
水重(克) 土盒重(克) 干土重(克) 含水量(%) 平均含水量(%) 塑性指数Ip 液性指数IL 备注 20.22 10.5 10.5

《土力学》界限含水率试验(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土力学》界限含水率试验(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土力学》界限含水率试验(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土的界限含水量与土的机械组成、矿物成分、活动性、吸附水的表面电荷强度以及颗粒比面积有关,所以根据界限含水量可以反映土的某些物理特性。

一.试验原理用联合测定仪测定土在不同含水量时圆锥入土的深度,根据含水量和对应的入土深度之间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出直线。

在直线上查得圆锥入土深度为20mm时的相应含水量为液限ω,然后根据Lω—p h曲线,查出塑限时入土深度p h,L求出塑限ω。

P二.适用范围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是为了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塑性指数、液性指数,以供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之用。

本试验适用于粒径不大于0.5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试样总质量5%的土。

三.仪器设备1.LP-100型液塑限联合测定仪,锥质量100g,锥角30°。

2.盛土杯:直径5cm,深4~5cm。

3.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

4.其他:筛(孔径0.5 mm),调土刀,调土皿,铝盒,研钵(附带橡皮头的研杵或橡皮板,木碾),烘箱、干燥器,吸管,凡士林,蒸馏水等。

四.试验步骤1.取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量或风干土样进行试验。

土中若含有大于0.5mm 的土粒或杂物时,应将风干土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过0.5mm筛。

2.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左右,分开放入三个盛土皿中,加入不同数量的蒸馏水,土样的含水量分别控制在液限(a点)、略大于塑限(c点)和二者的中间状态(b点)。

用调土刀调匀,盖上湿布,放置18小时以上。

测定a点的锥入深度应为20(±0.2)mm,测定c点的锥入深度时粘性土应控制在5mm以下,而对于砂类土,测定c点的锥入深度可大于5mm。

3.将制备好的土样充分搅拌均匀,分层装入土杯,用力压密使空气逸出。

对于较干的土样,应先充分揉搓,用调土刀反复压实。

试杯装满后,刮成与杯边齐平。

4.在圆锥仪锥尖上涂少许凡士林,将装好土样的试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转动升降旋钮,待锥尖与土样表面刚好接触时停止升降,然后按动落锥开关,测记经过5s锥的入土深度h1。

界限含水率试验3页

界限含水率试验3页

界限含水率试验3页界限含水率试验(Liquid Limit Test)是土工测试中常用的一种试验方法,在确定土壤的物理和工程性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通常采用Casagrande设备,操作简便可靠,常用于土壤的塑性限度和土工指标的测定。

本文将主要介绍界限含水率试验所需的设备、试验方法、结果分析等。

实验设备1. Casagrande设备:由框架、分析棒、调节螺丝、滑动杆、撞击捣实棒、计时器等组成。

2. 20g可以测量的塑性指数量筒、塑性指数划线器、洗瓶、试管架、玛瑙平面玻璃板等。

实验方法1. 除去土壤中的杂物和减小土壤颗粒的大小后,取约100g的土壤样品,加入约5ml 左右的蒸馏水,在平板上用平滑的平板将土壤与水充分混合均匀,制成一定湿度的泥状土样。

2. 将泥状土样放入Casagrande设备的试验杯中。

打开调节螺丝将分配器调节到初始位置。

用滑动杆调整试验杯高度,使试样与撞击棒轻轻接触。

3. 用撞击捣实棒每次将撞击器下降10mm,并在重力作用下撞击土样。

每次撞击后转动试验杯并用划线器划一道细线于土样的中心线上,如果细线能够同步闭合,则表示细线刚好穿过土样,否则再进行零点调整再次调整。

4. 重复以上步骤,不断增加螺钉的下落高度,以便最终确认土样的塑性极限,当五次中有三次细线能在10mm以上闭合时,可确定该土样的塑性极限作为界限含水量WLL。

5. 测量土样在标准状态下(W=0)与测试结束时的重量,计算出土样的含水量,并可按公式求出有机质含量、塑性限、液限等指标。

实验结果分析1. 界限含水率与土壤类型、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表征了土壤的塑性极限。

2. 当所测定的水份比界限含水率高时,土壤呈流态,反之则表现为半液态,土壤的衰减特性较好。

3. 界限含水率可用于确定土壤的压缩系数、稠化特性和动力学特性等土壤组成参数。

4. 界限含水率和液限共同表征了土壤的稠度和液态容限,是土壤工程的重要参数。

综上所述,界限含水率试验是土工工程中重要的试验方法,通过测定土样的含水量和撞击法测定土样的流态特性,有效表征了土壤的物理化学参数,是研究土壤工程性能和工程结构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

土工实操复习题

土工实操复习题

土工实操复习题----95507613-6ead-11ec-b0df-7cb59b590d7d试题一颗粒分析实验(筛析法)一、目的:确定各颗粒组在干土总量中的百分比。

2.仪器设备:1.分析筛,据孔径大小,分粗筛和细筛。

2.分析天平,称重10kg,传感1kg;重量1000公斤,感应0.1公斤3.摇筛机,水平方向摇振100~200次每分钟。

4.辅助设备:烤箱、量筒、漏斗、瓷杯、研磨锅、瓷盘、刷子、勺子、木工磨、白纸等。

操作步骤:1.从风干的散土样中,用四分法取土。

2.将样品通过2mm筛,分别称量筛上和筛下土壤的质量,将筛上土壤倒入粗筛的顶层,将筛下土壤倒入细筛的顶层,并摇动筛15~30分钟。

3.由大孔径筛开始将各筛取下分别称量,准确至0.1g。

4.计算粒组含量和累计含量,画出级配曲线、分析土的级配。

样本答案1.什么事颗粒分析?土壤颗粒组成的测定。

2.实验室进行颗粒分析的方法有几种?各适用条件是什么?筛析法:适用于粒径小于或等于60mm且大于0.075mm的土壤;密度计法和移液管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075mm的土壤。

3.筛分分析方法的定义?筛析法市采用不同粒径的分析筛,由上自下,孔径由大到小叠在一起通过筛析计算粒组含量和累积含量的试验方法。

4.筛析法中振筛时间为几分钟?15~30分钟。

5.筛析法适用于哪些土壤?适用于粒径小于或者等于60mm大于0.075mm的土。

6.如何利用颗粒级配曲线定性判断土壤的级配?若曲线∩陡,则表示粒径大小差不多,土粒均匀,即级配不良好,压实时不易获得较大的密实度,但透水性好:若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悬殊,土粒不均匀,即级配良好。

7.颗粒级配曲线上纵横坐标分别表示什么?坐标纸上,以纵坐标拜师小于某粒径的土粒含量占总质量的百分数,对数横坐标表示粒径的大小。

测试问题2土壤密度试验一、实验目的:测定土的单位体积质量。

二、仪器设备:1.环形切割机:内径61.8mm或79.8mm,高度20mm。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试验指导

土力学及地基基础试验指导
6
表 2-1 含水率试验记录
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 试验日期
试样 土样 编号 说明
盒 盒加 盒 质 湿土 号 量 质量
(g) (g)
盒加 干土 质量 (g)
湿土 质量 (g)
干土 质量 (g)
含水率 (%)
试验者 计算者 校核者
平均含水率 备注
(%)
7
实验三 界限含水率试验
一、概述
粘性土的状态随着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当含水率不同时,粘性土可分别处于固态、 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粘性土从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界
二、试验方法及原理
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等。对于细粒土,宜采用环刀法; 对于易碎裂、难以切削的土,可用蜡封法;对于现场粗粒土,可用灌水法或灌砂法。本 试验采用环刀法测定细粒土的密度。 环刀法
环刀法就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环刀内土的质量与环刀 体积之比即为土的密度。
2
表 1-1 密度试验记录表(环刀法)
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 试验日期
试样 土 样 编号 类别
环刀号
环刀加湿 土质量 (g)
环刀 质量 (g)
试验者 计算者 校核者
湿土 质量 (g)
环刀 容积 (cm3)
湿密度 (g/cm3)
平均 湿密度 (g/cm3)
含水率 (%)
干密度 (g/cm3)
平均 干密度 (g/cm3)
如图 3-1 所示。三点应在一直线上;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时,通过高含水率的一点分别 与其余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 2mm 处查得相应的含水率,当两个含水 率的差值小于 2%,应以该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再连成一线。若两个含 水率的差值大于或等于 2%时,应补做试验。

[讲解]土的界限含水量试验

[讲解]土的界限含水量试验

土的界限含水量试验对于工程来说,土的液限、塑限有着比较重要的实用意义。

目前对土的界限含水量的测定还存在一些问题。

其一,液限w标准的确定还处在过渡时期,即标准圆锥下沉10ram和17nm 为液限含水量.势必使人们对土的名称和状态产生不同程度的误解.特别是非专业人员,很难搞明白,为什么原来是一种土,而现在又是另一种土,原来处在一种状态而现在又处在另一种状态,为此笔者建议在岩土试验报告中同时提供10mm和17mm液限两个值.让设计者按具体需要而定,确定地基承载力时采用10nma液限值及其相应指标,地基土分类及评判土的干湿状态时采用17nma。

其二,测定土的液塑限时取标准样的问题.国标上规定土要过0.5mm的筛,才能进行实验。

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些土(如残积土)用眼睛观察含有较多砂粒、砾石及岩屑、岩块.一旦过0.5nun筛后做界限试验,测出的塑性指数可能很大,不能反映土的实际情况。

因此对这种土最好能采用筛分法确定砂粒含量,如果砂粒含量已达到砂土的标准,就不必再做液、塑限试验,反之,贝u可进行相应的界限试验确定土的名称。

实际上,有些上是处在杂土状态,无法定名,这时可根据工程需要,作相应的处理。

比如.以土中粘粒为主做试验或以砂粒为主做试验,目的就是反映土的真实情况,为工程建设服务。

其三,界限含水量土样制备的方式(风干、天然、烘干)会影响测试结果。

国标中规定对于比较均匀的土可采用天然含水状态的土样,对土中含有较多的砂、砾、卵石的土类.采用风干土样,过0.5nun筛.再加水浸润一昼夜。

采用天然含水状态的土样时.应尽量将土样切碎,但土样含水率较大或粘性较大时,非常难切到很细,大部土团粒径均>O.5rrmi,因此在加水浸润时,很难达到均匀状态,土膏中总是有一个个的硬粒,这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大,故是否采用不要采用天然含水状态的土样应视含水率及粘性大小而定。

如果采用风干土样,可先将土样粉碎,过0.5nun筛,土样团粒细且均匀,加水浸润足够长的时问,至少为一昼夜,最好是更长的时间,因为浸润时间越长,土粒水化作用越充分,使土粒吸附的结合水达到天然状态下土粒周围结合水程度,由于结合水反映土的塑性,从而使测出的结果更能真实地反映土的实际塑性。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

第三章土的界限含水率试验第一节锥式仪液限试验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液限,并与塑限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合,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及判别土的状态之用。

二、基本原理土的液限是粘性土从可塑状态转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

圆锥液限仪是根据一定重量和固定角度的平衡锥沉入土中一定深度时的含水率恰为液限这一原理制作的。

前苏联A.M.瓦西里耶夫经过多次试验认为锥体重量为0.75N,锥角为30º,锥体沉入深度为10mm时,土的抗剪强度是8.232kPa,此时土的含水率即为液限。

三、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2、锥式液限仪(图3-1);3、天平:感量为0.01g;4、筛:孔径为0.5mm;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6、烘箱:应能控制温度105~110ºC;7、干燥器。

图3-1锥式液限仪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5-底座四、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约50g,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己风干,则取样80g研碎,并过0.5mm筛;加纯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土面,使土面与杯缘齐平。

3、放锥(1)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并保持锥体垂直,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时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2)放锥15s后,观察锥体入土中的深度,以土样表面与锥接触处为准;若恰为10mm(锥上有刻度标志),则认为这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

若锥体入土深度大于或小于10mm时,表示试样含水率大于或小于液限,此时,应挖去沾有凡士林的土,取出全部试样放在调土杯中,使水分蒸发或加纯水重新调匀,直至锥体下沉深度恰为10mm时为止。

4、测液限含水率将所测得的合格试样,挖去沾有凡士林的部分,取锥体附近试样少许(约15~20g)放入铝盒中测定其含水率,此含水率即为液限。

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

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

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

本次试验旨在确定土壤的界限含水率,即土壤含水量达到一定值时,土壤呈现塑性状态和非塑性状态的临界含水量。

二、试验原理。

界限含水率是指土壤含水量达到一定数值时,土壤呈现塑性状态和非塑性状态的临界含水量。

在试验中,首先需要将土壤样品加入适量水分,然后进行搅拌和振实,直至土壤呈现塑性状态或非塑性状态。

通过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和塑性指数,可以确定土壤的界限含水率。

三、试验方法。

1. 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将其加入试验容器中。

2. 逐渐加入适量的水分,搅拌均匀,直至土壤呈现塑性状态或非塑性状态。

3. 测定土壤的含水量,并计算塑性指数。

4. 重复以上步骤,直至得到至少3组数据。

5. 根据试验数据,确定土壤的界限含水率。

四、试验结果。

经过多次试验和数据处理,得出土壤的界限含水率为XX%。

五、试验分析。

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可以得出土壤的界限含水率对土壤的工程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当土壤含水量低于界限含水率时,土壤呈现非塑性状态,易产生裂缝和变形;当土壤含水量高于界限含水率时,土壤呈现塑性状态,易发生流变和变形。

因此,合理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论。

本次试验确定了土壤的界限含水率为XX%,为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工程实践中,应根据土壤的具体特性和工程要求,合理控制土壤的含水量,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七、试验总结。

界限含水率试验是土壤工程中重要的试验之一,通过本次试验,加深了对土壤含水特性的认识,为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将进一步加强对土壤含水特性的研究,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八、参考文献。

1.《土壤力学与基础工程》。

2.《土壤力学试验方法》。

以上为界限含水率试验报告内容,供参考。

界限含水率的测定及数据处理方法

界限含水率的测定及数据处理方法

界限含水率的测定及数据处理方法发布时间:2022-01-11T01:14:45.82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第22期作者:张芹1 赵延平2通讯作者[导读] 本文介绍了土体界限含水率常规的测试方法,分别为碟式液限法、搓滚塑限法和收缩皿缩限试验和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其中,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应用最为广泛。

张芹1 赵延平2通讯作者1.广西建筑新能源与节能重点实验室,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 541004)2.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摘要:本文介绍了土体界限含水率常规的测试方法,分别为碟式液限法、搓滚塑限法和收缩皿缩限试验和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其中,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应用最为广泛。

利用EXCEL表格中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基于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建立了界限含水率的数据处理方法。

关键词:界限含水率,测定方法,数据处理1 前言土的界限含水率又称稠度界限,主要包括缩限WS、塑限WP和液限WL,代表土体从一种状态进入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

界限含水率的测定是最基本的土工试验项目,它与土的大多数工程性质息息相关,如:渗透性、压缩性意见抗剪强度等。

如何准确的测定土的界限含水率对于判断土体的性质显得尤为重要。

2 界限含水率的测定方法根据《土工实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界限含水率常用的测试方式分为四类,分为碟式液限法、搓滚塑限法和收缩皿缩限试验和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由于土颗粒的大小对测试结果会产生一定效果的影响,进行试验前均需对土体进行筛分,只取0.5mm筛孔以下的土体使用。

碟式液限法以碟式仪槽底土样合拢所需的击数和含水率之间的关系绘制液限曲线图,取25击次所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

搓滚塑限法又称搓条法,是将土体搓成3mm粗细的土条且表面刚开始出现螺旋状裂纹,则认为其对应的含水率正好为塑限。

该方法受人为因素较大,只适用于工程上粗略且快速的评估土的塑限。

收缩皿缩限试验是通过收缩试验得到线缩率-含水率关系曲线,分别作其线性收缩段和收缩稳定水平段的切线,两条直线交点所对应的含水率即为所求缩限。

含水量试验报告实训总结

含水量试验报告实训总结

一、引言含水量试验是土壤学、材料科学等领域中重要的基础实验,通过对试样含水量的测定,可以了解材料的吸水、膨胀、收缩等性能,为工程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本次实训,我们通过学习含水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对几种不同类型的含水量试验进行了实践操作,现将实训过程及总结如下。

二、实训目的1. 掌握含水量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悉各种含水量试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3. 提高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烘干法测定含水量2. 酒精燃烧法测定含水量3. 界限含水率试验(液限、塑限)4. 水分测定仪测定含水量四、实训过程1. 烘干法测定含水量(1)实验原理:将试样放入烘箱中,在一定温度下烘干至恒重,根据烘干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含水量。

(2)操作步骤:① 将试样置于铝盒中,称量铝盒和试样的总质量;② 将铝盒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③ 再次称量铝盒和试样的总质量;④ 计算含水量。

2. 酒精燃烧法测定含水量(1)实验原理:利用酒精燃烧放出的热量使试样中的水分蒸发,根据试样燃烧前后质量差计算含水量。

(2)操作步骤:① 将试样置于燃烧皿中,称量燃烧皿和试样的总质量;② 点燃酒精灯,将试样燃烧至无烟;③ 再次称量燃烧皿和试样的总质量;④ 计算含水量。

3. 界限含水率试验(液限、塑限)(1)实验原理:通过测定试样在不同含水率下的塑性变形和液态变形,确定液限和塑限,进而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2)操作步骤:① 将试样搅拌均匀,按照试验规程制备成一定尺寸的试样;② 将试样放入液塑限联合测定仪,设定不同含水率;③ 观察试样在不同含水率下的塑性变形和液态变形;④ 记录数据,计算液限、塑限、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4. 水分测定仪测定含水量(1)实验原理:利用水分测定仪测定试样中的水分含量。

(2)操作步骤:① 将试样放入水分测定仪中,设定测定参数;② 启动测定仪,待仪器稳定后读取测定结果;③ 计算含水量。

界限含水量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界限含水量试验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将 h =3 8 lt .91l 分别代入式( )式( ) , fT 1 , 2 中 解得 :U =1 . %, Z】 8 2
U =1 .2 , 2 8 6 % 由于 I l , = j8 2 % 一1 .2 l .2 < 一让2 .0 1 8 6 % =0 4 %
使 圆锥 尖接触 土面 , 指示 灯亮 时 , 圆锥在 自重下 沉入试 样 , 后 2 求出两点含水量 的平均值 Z 5S %, U=1 .1 8 4 %。将 h=2 f 0I n代人 T 测读 圆锥入 土深 度 h 。改变 锥 尖与 土接 触 的位 置 , 重复 E 步 7 述 . u与口建 立的线性方程 ( ) 5 中:
界 限 含 水 量 试 验 数 据 处 理 方 法 研 究
侯 伟 明 马 晓谦 张福 强
摘 要: 在认真分析 J J 5 —3公路土工试验 规程和大量试验 数据处 理过程 中产 生的问题基础上 , T 19 0 利用线性 函数建立 了
含 水 量 和 锥 入 深 度 的 函数 关 系 , 际应 用 表 明 , 用 线 性 函 数 数 值 解 确 定 液 塑 限联 合 测 定 界 限含 水 量是 完 全 可 行 的。 实 利
骤, 测得 锥 人 深 度 h 。 去 掉 锥 尖 入 土 处 的凡 士 林 , 1 上 的 2 取 0g以 解 得 : =2 .8 , 为 该 土 样 的 液 限 训f 硼 81 % 即
取 过 0 5i n筛的代表性试样 约 30g 分开放人 3个盛土皿 . l Y l 0 ,
中, 加不 同量 的蒸馏水 , 土样 的含水 量分别 控制 在液 限( n点 ) 略 3 界 限含 水量 试 验结 果数 值计 算应 用 、 在二级对 数坐标 l w- lg 中, o - oh g 试验 所测 的 a, , b C三 点 的 大于塑限( C点 ) 和介 于中间状态 ( ) b点 。用调土 刀将 土样 调成均 ( .5 1 3 ) b 13 , .9 ,( .8 0 6 ) 匀 膏状 , 上 湿 布 , 置 1 盖 放 8h以上 。将 制 备 的 土 样 充 分 调 匀 后 , 坐标值分别 为 口 14 ,.0 , ( .4 0 8 )C 12 , .4 。该土 分 故将 Za 8 5 U=2 . %代 入 式 ( ) , 得 : .9IT 3中 解 h =38 l。 nl 层填入 试样杯 中, 力压 密 , 应 留有孑 隙 , 满后 刮平 表面 , 用 不 L 填 接 样 为 细粒 土 , 通 电源 , 平 机身 。在 圆锥尖 抹 一层 凡 士 林 , 开开 关 , 调 打 提上 锥 体, 使电磁铁 吸住 圆锥 。将屏幕上 的标尺 调至零位 , 调整 升降座 ,

界限含水量试验方法的对比

界限含水量试验方法的对比

验法和液 、 塑限联合测定 法。试验 的 目的是 测定细粒土 的液 限和 1 2 液 塑 限联 合测 定法 ( 以下 简称 F ) 2 塑 限, 划分 土类 , 计算塑性指数 , 而提供黏性 土的工程分类 的依 从 联合 测定法 的理论基础是 圆锥下沉深度 h与相应含水量 ∞
据和评价其工程性质 , 验适用 于小于 0 5mi 试 . n颗粒 组成 的与有 在双对数坐标纸上具有直线关系。依据土样在可塑状态 范围内
界 限 含 水 量 试 验 方 法 的 对 比
商和 辉

林 伟 清
要: 对碟 式仪液 限法、 滚搓法塑限法和液、 塑限联合 测定 法进 行 了对 比分析 , 结果表 明碟 式仪 液限法、 滚搓 法塑限法
人为因素影响很大, 所得成果的再现 性和可 比性较差 , 而液 、 塑限联合测定法易于掌握, 采用 电磁 落锥 可减少人为 因素 的 影响 , 具有较好 的成果再现 性和精度 。 关键词 : 限含水量 , 限, 界 液 塑限, 塑 限联合测定 液、
[ ] J G 1 12 0 , 1 T 0 —0 3 公路 工程技术标准[ ] 3 S.
[ ] J G I 02 0 , 路 桥 涵 设计 通 用规 范 [ ] 3 T 6 —0 4 公 3 S.
按上述要求配制 的施 工混凝 土坍落 度 、 易性 、 和 抗压强度 都 [ ] J G E 02 0 , 2 T 4 —0 4 公路 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 S. 能满足设计要求 。 施 工质量 的优 劣直接关 系到桩基 和围护工程 质量 , 关系到整 [ ] J J 4— 0公 路 桥 涵施 工技 术 规 范[ ] 4 T 12 0 , F S. 个工程 的质 量 , 因此 , 要正 确地选用科 学合 理 的施 工工艺 。洛清 [ ] 曾卫兵 , 5 龚志刚. 浅谈钻孔灌注桩质量监 理控制要 点[ ] 山 J. 江大桥 桩基钻孔灌注桩单桩静载试压达到全部优 良。

界限含水率试验解析

界限含水率试验解析

成果分析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1 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入土深度为 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 如图2所示。三点应在一直线上如图中A 线。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时,通过高含 水率的点和其余两点连成二条直线,在 下沉为2mm处查得相应的2个含水率, 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时,应以两 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一 直线如图中B线,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大 于、等于2%时,应重做试验。 2 在含水率与圆锥下沉深度关系图上查 得下沉深度为10mm所对应的含水率为 10mm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所对 应的含水率为塑限,取值以百分数表示, 准确至0. 1%。
试验步骤
液限试验: 4、若锥体经15秒钟自由落入试样的深度恰为 10毫米时,即表示达到液限。若小于10毫米, 则表示土中含水量低于液限。此时需加入少量 的水于试样中,重新拌和,然后重复试验其落 入深度。如锥体落入深度大于10毫米,则表示 土中含水量大于液限,需取出土样重新搅拌风 干(差距较大时可借助吹风机吹干,但要边吹 边搅拌)。 5、可事先在小平铲上制成适当大小的土饼(密 实、表面平滑、厚度大于10毫米),用落锥检 验其稠度大致情况(以平衡锥下落深度为准), 然后才正式试验。
界限含水率试验
——液限和塑限
界限含水率试验
1. 试验目的 2. 试验原理 3. 试验方法与仪器设备 4. 操作步骤 5. 成果整理
试验目的
为了确定粘性土由流动状态,可 塑状态和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 相互转化时的分界含水率。
它是土工试验中的基本指标之一。 为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塑 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供工程设 计和施工之用。
试验原理
由于含水率不同,土体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 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验三界限含水量试验
(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一、试验目的
细粒土由于含水量不同,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和固体状态。

液限是区分粘性土的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塑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量。

测定土的液限时含水量,用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土类土的分类以及估算地基土承载力等的一个依据;测定土的塑限,并与液限试验和含水量试验结合,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作为粘性土的分类以及估算地基土承载力的一个依据。

二、试验方法
土的液限试验:采用锥式法
土的塑限试验:采用搓条法
土的液、塑限试验: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本次试验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适用于粒径小于0.5mm颗粒组成及有机质含量不大于干土质量5%的土)。

三、仪器设备
1.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包括带标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
2. 试样杯:直径40~50mm,高30~40mm;
3. 天平:称量200g,感量0.01g
4. 其他:烘箱、干燥器、铝盒、调土刀、孔径0.5mm的筛、凡士林等。

四、操作步骤
1. 本试验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

2. 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采用风干试样时,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分成3份,分别放入3个盛土皿中,加入不同数量的纯水,使分别接近液限、塑限和二者中间状态的含水量,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3. 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留有空隙,对较干的试样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刮平表面。

4. 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5. 调节零点,将屏幕上的标尺调在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试样表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s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显示在屏幕上),取出试样杯,挖去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10g,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含水率。

6. 按3~5的步骤分别测试其余2个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

液塑限联合测定应不少于三点。

五、试验注意事项
1. 土样分层装杯时,注意土中不能留有空隙。

2. 每种含水率设三个测点,取平均值作为这种含水率所对应土的圆锥入土深度,如三点下沉深度相差太大,则必须重新调试土样。

六、计算与制图
1. 计算含水量
100%0
22
1⨯--=
g g g g W (计算至0.1%)
式中 W - 含水量;
1g - 秤量盒加湿土质量(g ); 2g - 秤量盒加干土质量(g ); 0g - 秤量盒质量(g )。

2. 绘制圆锥下沉深度h 与含水量w 的关系曲线
以含水量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纸上绘制h ~w 的关系曲线。

如图5–1所示。

(1)三点连一条直线。

(2)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通过高含水量的一点分别与其余两点连成两条直线,在圆锥下沉深度为2mm 处查得相应的含水量,当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小于2%,应以该两点含水量的平均值与高含水量的点连成一线。

(3)当两个含水量的差值大于或等于2%时,应补做试验。

3. 确定液限、塑限
在圆锥下沉深度h 与含水量w 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 所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W L ;查得下沉深度为2mm 所对应的含水量为塑限W P ,以百分数表示,准确至0.1%。

4. 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塑性指数: P L P W W I -= 液性指数: P
P
L I W W I -=
式中 W 、W L 、W P 分别为天然含水率、液限及塑限。

3–1 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关系图
七、记录
界限含水量试验记录(液塑限联合测定法)

者:
班级
组别
姓名
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