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导师信息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010年研究生复试成绩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
76 机械原理 76 机械原理
76 67
材料力学
63 机械原理
63
第 1 页,共 4 页
2010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表
专业代码
080201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2 080203 080203 080203 080203 080203 080203 080203 080203
313 372 364 356 372 363 347 340 360 352 347 340 293 313 332 311 311 321 333 314 291 301 314 321 371 333 363 335 317 326 343 311 65 65 70 80 70 75 70 70 75 65 65 60 85 55 60 50 60 60 65 70 60 55 50 60 88 75 65 70 80 70 75 65 37 89 86 82 76 70 71 70 49 61 60 68 71 85 66 88 75 57 39 46 69 67 60 39 93 85 62 76 75 74 55 84 85 90 93 83 78 81 84 89 90 85 90 82 90 89 85 81 80 83 86 85 89 88 80 82 88 86 88 82 90 85 83 88 57.8 79.6 81 81.4 74 74.2 73.2 73.8 67.6 67.4 68 67.6 80.4 73.8 67.4 71.4 70 63.4 58.8 63.4 69.4 66.4 60 56 90 81.2 68.4 74.8 80 74.6 68.6 77.2 60.68 76.48 76.08 75.28 74.24 73.24 70.92 70.32 70.24 69.2 68.84 67.84 67.32 67.08 66.8 65.88 65.32 63.88 63.48 63.04 62.68 62.68 61.68 60.92 80.52 72.44 70.92 70.12 70.04 68.96 68.6 68.2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1 2 3 4 5 6 7 8
河南科技大学博导名单
关于河南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推荐人选的公示
经个人申请,学科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初审,周志立等62人作为博士生导师候选人向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推荐,现将名单公示如下:
机电工程学院
周志立邓效忠邓四二夏新涛朱文学邱明李济顺
崔凤奎王燕霜雷贤卿梁斌姬江涛魏冰阳薛玉君
马文锁郭志军杨建玺韩建海张明柱马伟师清翔
毛鹏军商建东徐斌马志豪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永振文九巴谢敬佩李全安张柯柯田保红任凤章
魏世忠宋克兴宋延沛王爱琴黄金亮陈拂晓杨永顺
苏娟华李继文上官宝贾淑果刘勇王文焱周宁生
张玉清李立本尹卫平
信息工程学院
孟庆虎顾建军赵力宋书中史敬灼普杰信杨宗霄
尚有林马建伟郑国强刘珊中殷勇丁孝全。
河南科技大学2010~2011学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评选结果
河南科技大学2010-2011学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评选结果 河南科技大学2010-2011学年教师教学优秀奖评选结果 2010
学院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化工与制药学院 化工与制药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 化工与制药学院 化工与制药学院 化工与制药学院 化工与制药学院 姓名 陈庆东 霍玉敏 姓名 程东明 毛利霞 陈晓虹 杨 超 曹兰英 吴晓昊 姚 震 王淑英 白雪飞 姓名 张景会 顾少华 康怀彬 何 佳 刘丽莉 古绍彬 裴学胜 武瑞之 王小芳 申 柏 高克权 杨德五 刘伟庆 鲁 鸽 王海军 刘香茹 闫海涛 甄志强 毛 黎 王东洋 刘继刚 宋玉红 张景峰 李 静 梁爱强 苗贵山 李义军 张卫娣 袁 瑛 魏晓茹 张 岩 李 倩 卢加伟 郭晓晖 刘红星 张富军 张海琳 褚晓飞 朱北仲 学院 物理与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人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经济学院 管理学院 医学院 医学院 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 学院 化工与制药学院 化工与制药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艺术与设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物理与工程学院 物理与工程学院 物理与工程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 姓名 程相朝 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2011-2012学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二学期必修和选修课停开课程
12 4 1 1 11 4 12 4 2 2 14 3 2 8 9 9 13 9 3 7 1 0 3 1 6 0 0 0 0 2 0 5 0 0 2 6 1 7 6 2 11 12 13 4 2 4
课程名称 教师姓名 课程性质 计量技术基础 李云峰 选修 电子产品制造技术 徐恺 选修 冶金化工原理 姚怀/王维 选修 计算机在冶金中应用 王维 选修 数据库原理 贺智涛 选修 计算机控制系统 高春艳 选修 工业控制网络 张聚伟 选修 控制系统数字仿真与CAD 邱联奎 选修 电子测量原理 王勇 选修 计算机仿真技术 郜彦华 选修 网络编程 沈森 选修 锁相技术 宁永海 选修 微弱信号检测技术 向菲 选修 大学英语A(2) 唐会玲 必修 大学英语A(2) 唐会玲 必修 大学英语A(4) 韩培毅 必修 大学英语A(4) 韩培毅 必修 大学英语A(4) 左巨森 必修 大学英语A(4) 孙颖 必修 大学英语A(4) 高国庆 必修 大学英语A(4) 高国庆 必修 大学英语A(4) 何明刚 必修 化工传递过程 刘振 选修 化工传递过程 陈雅维 选修 结构与物性 刘汇慧 选修 羽毛球 吴海涛 选修 羽毛球 吴海涛 选修 羽毛球 吴海涛 选修 旱农学 刘领/王小东 选修 特种经济植物栽培 覃德华 选修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 尹飞 选修 农田水利概论 石兆勇/郭大勇 选修 设计管理 尤阳 选修 表演艺术基础 王晓丹 选修 美术考古学 申柏 选修 中国药膳 任国艳 选修 食品工程仪表自动化 段续 选修 食品卫生检验 吕璞 选修 动植物检疫 吕璞 选修 科技论文写作 麻开旺 选修 科技论文写作 冯文坡 选修 现代医学检测技术进展 左艳君 选修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 左艳君 选修 妇女保健学 崔旭红 选修 临床营养学 吕姝焱 选修 夏晓燕/冯艳铭/符幸涛 流行病学 选修
封闭式周转轮系功率流的简易算法_杨巍
若系统 H为输出件 ,轮 1为主动件 ,功率合理 流向如图 4所示。两种情况都表明功率合理流动 ,在
差动轮系中两中心轮 a和 b要同时为输出 (或输入 )
件 ,都存在
N N
a b
>
0
( 7)
由式
(
5) 可得
N N
a b
=
Maka Mbkb
=
-
Maka Ma iHabkb
=
-
iab iaHb
,
由
式 ( 7)可得无功率倒流的条件
中心轮
a、
b
为
输入件
,
则
N N
a b
>
0,或
Na NH
<
0、
N N
b H
<
0,
其功率为合理流动。
在差轮系中 ,若中心轮 a、 b中有一为输出件 (设
b
为输出件
)
,
则
N N
a b
<
0,
即
N N
a H
<
0,
N N
b H
>
0(因 b、 H
均为输出件 ) ,其功率出现倒流。
图 2a所示 ; 若 iaHb > 0,该周转轮系为正号机构 [2 ] , 如 图 1b、图 2b所示。
Ma (ka - kH )+ Mb (kb - kH )= 0
( 4)
由式 ( 4)、 ( 1)得
Mb= - Ma iaHb
( 5)
由式 ( 3)、 ( 5)得
M H= Ma ( iaHb - 1)
( 6)
2. 2 功率流类型的确定 2. 2. 1 非 H封闭式周转轮系
河南科技大学2013年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名单
张亚楠
女
刘振江
瞿秋白农民观探析
37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刘泊辰
男
宋清华
奥古斯丁个体身心和谐思想研究
38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刘娇娇
女
丁泽勤
《乐记》中的“德治”思想研究
39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严博
女
张发祥
西方旅游景区官网中意义构建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40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男
郑国强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主动压电能量供给系统研究
19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杨丽君
女
普杰信 张志勇
多媒体社交网络下的数字权利传播路径发现及风险评估
20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王丽娟
女
普杰信 王丹
基于隐藏导频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的信道估计
21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王斌
男
付主木
张英英
女
任培红
基于语料库的中美英文报刊中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以关于人民币升值的报道为例
41
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
陈蓉蓉
女
许德金
叙述评论和意识形态——《大海》和《我父亲的梦想》的比较研究
42
经济学院
区域经济学
曹丹丽
女
张纪 马凌
制造服务业发展与洛阳制造业升级问题研究
43
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
马小晋
59
第一附属医院
肿瘤学
王瑞芳
河南最好的大学是洛阳的河南科技大学(原洛工)
普通二本,河南的大学在全国都是比较差的。
不过理工大的煤炭专业很不错,不过听说现在是单独招生,不在本科二批里面招了,要是能上这个专业,最起码工作是不用发愁了。
我一个同学上的还是理工大下面的一个民办三本万方学院的煤炭专业,出来之后在新郑的一个煤炭勘探单位里混得是风生水起!就一挖煤的学校,很差劲,除了挖煤专业凑合,其他特别垃圾。
河南理工的不要反驳,确实如此,理解河南高等教育的都明白。
能出省就出省,上个好重点学校,别上河南理工河南科技的当,还不如河南师范河南农业。
河南理工比河南其它学校特殊的地方就是校友中当厅长市长省长的远远强于河南其它二本院校 ......................................【如是说】河南最好的大学是洛阳的河南科技大学(原洛工)【如是说】河南最好的大学是洛阳的河南科技大学(原洛工)笔者所在的山东,一些有影响力的大国企,外企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时候在河南往往只选择河科大,其实不管有的高校再吹牛,就业质量还是有最终说服力的!早就应该进211和985可惜被一直压制着。
不过还有外国语。
在外面还是有影响力的.出来了才知道,原来郑大,河大,河科大都是一样的学校,在省外人家根本分不清你是不是重点或者211。
要埋头做事情,少吹牛。
进了211工程也不是说你人比较厉害了,只能说明你学校受到国家照顾了。
我们公司有两个个宁波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感觉真是笨的要死,宁大还是国家211工程的呢,计算机本科毕业的还没有我河南科大材料学院毕业的计算机基本功扎实。
哈哈哈,在他们眼里,河科大比他们学校牛多了。
洛工五十年的时候就是本科院校,他们1978年才建校,虽然进了211,但是人才的培养还是不行的。
不过他们学校盖的好,那是真的没得说。
大连理工,华南理工,北京理工,华东理工,武汉理工都不错。
好像大连理工最强,其次华南,再次北京。
平庸的大学生都是相似的,优秀的大学生各有各的辉煌。
支持河南的大学。
985 别梦了 211 都别想了除了工业设计轴承方向就啥都没了北京理工华东理工、南京理工华南理工、大连理工、武汉理工不算军校和“工业大学”,名字含有“理工”,基本是这三个档次,同档次不分先后我是洛工的,其实已经是科大毕业生了,07年毕业现在在北京工作,仪表主管,手下有北理北航今年毕业生,感觉不如去年我毕业的能力自己的生命,一切都靠自己!河科大主要的一本专业还是老洛工的几个强势专业,南方江浙一带的绝大多数人都知道洛阳工学院,当时不归国家教育部管,是归国家机械工业部管的!其它专业这几年有所进步,但还是跟其他学校有很大差距的!我是06届的新到奇瑞的!奇瑞确实是招聘时说好3年,结果合同时变成了5年,我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但是大家应该看到现在好多国企也都是这样,也是5年!没有办法,因为奇瑞打着自主研发的大旗,让你签3年有一定的风险!还有我现在来奇瑞刚刚进行了10天的军训,中间穿插一些公司的讲座!共有4人给我们作了讲座,其中竟有2位是洛阳工学院毕业的!这两位都是公司的副总经理,并且一位是发动机公司的总经理冯总,一位是轿车公司的樊时伟总经理,当他们说他们来自洛阳工学院时,我感到很骄傲,虽然我还没有正式开始工作,我为洛阳工学院感到骄傲!河南工业大学的前身郑州粮食学院,郑州工业高专(后升本改名郑州理工学院但没挂牌就合并了)都是部属好学校,粮食学院是当时亚州唯的一个以粮食加工为主的本科部属院校(粮食部),郑州工业高专是全国专科里排名第三的机械工业部部属院校怎和农业部洛阳的老农校比(老农校在60-70年代80%是中专生20%的专科生.我师妹研究生毕业去浙江台州一学校应聘,人事处的人问:哪个学校的?我师妹曰:河南科技大学,人事处老师曰:没听说过。
双喷嘴挡板力反馈两级电液伺服阀的物理建模
Vol. 45 No. 4Apr. 2021第45卷第4期2021年4月液压与'动Chineso Hydraulics & Pneumatics doi : 10.11832/j. issn. 1000-4858.2021.04.011双喷嘴挡板力反馈两级电液伺服阀的物理建模李跃松(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摘要:电液伺服阀集机械、电子、磁场、流体传动、传感和控制等多学科技术于一体,其数学模型涉及领域较多,造成其模型结构复杂,工程应用通常只能采用简化模型。
针对这个问题,基于SCnulink 多领域建 模工具箱Simcape 建立了双喷嘴挡板力反馈两级电液伺服阀的多学科物理模型,并对其性能进行仿真分析。
结果表明,只需要理解电液伺服阀的结构及工作机理就可以建立其物理模型,且仿真不涉及复杂的数学公式,准确性也较高。
关键词:伺服阀;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喷嘴挡板中图分类号:TH1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0-858 (2021 )04-0069-05Physical Model of Two-staae Nozzle -Eapper ElectrohydraulicS —vv -vo I vo whW Forcc FeedbackLI Yue-sony( SchooeotMechaiaonicsEngineeaing , Henan UnieeasiiyotScienceand Technoeogy , Luoyang , Henan 471003)Abstract : Electrohydraulic Serve ev W v ( EHSV ) intefrates multi-disciplinara technoloyes , such as mechanical ,electronic , maanetic field , fluid transmission ,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Its mathematical model is vera complee , whoso simplified model is usully used in engineOng applica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 a multidisciplinaraphysical model of the tro-stage nozie-Eapper EHSV with forca feedback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SirnuUnk multi domain modeling toolbox simcape , and its performanco is simulated and analyzed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hysccaemodeeotEHSVcan beeasceyesiabecshed oneybyundeasiandcngcissiauciuaeand woakcngmechancsm , andiheaesueisaaeaesoaccuaaie.Key woddt : seaeo-eaeee , physccaemodeecng , maihemaiccaemodee , no z ee-teappea引言双喷嘴挡板力反馈两级电液伺服阀线性度好,动 态性能好,受温差变化影响较小,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 泛的一种电液伺服阀[1-2];但由于其涉及机械、电子、磁场、流体传动、传感和控制等技术,描述其工作机理的数学模型十分复杂且不便于分析和仿真计算。
优秀研究生导师推荐情况
河南科技大学文件河科大研〔2012〕13号签发人:段广才
河南科技大学关于表彰优秀硕士研究生
指导教师的决定
校属有关单位:
根据《河南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评选办法》(河科大研〔2010〕13号)文件要求,在学院推荐的基础上,经河南科技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评选小组评审,程相朝等38位同志被评为第五届河南科技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经研究决定,予以表彰。
受表彰的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名单公布如下:程相朝褚晓飞董平栓樊金玲高社干郭浩
郭志军黄景涛姬江涛金建军康怀彬李航
李继文李立本李友军梁斌刘继纯马志豪
苗贵山莫耀南秦长江邱明任凤章任运来
宋克兴宋书中宋延沛田保红王宏运王建刚
魏冰阳吴庆涛席升阳薛瑞泽杨宗霄易现峰张海涛朱文学
二○一二年七月四日
主题词:优秀硕导表彰决定
河南科技大学校长办公室 2012年7月4日印发。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导师信息
1.马伟,男,1955年9月出生,汉族,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轴承》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优秀专家。
主要从事机械结构振动理论及动态信号处理技术,反求理论及逆向设计技术应用研究。
近年来,在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领域主持或承担完成国家863、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和国防项目5项,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出版专著2部。
主持开发的动平衡机、东方红系列轮式拖拉机、重型卡车等产品已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申请专利5项。
目前承担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项)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企业委托项目3项。
近年来毕业的研究生有的在攻读博士学位,有的在高校、科研院所或大型企业的技术部门工作。
2 .马文锁,男,山西省阳城县人,1969年10月生,工学博士,机械工程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6年获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特种加工技术及其工艺装备、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几何结构和力学性能。
近年来,主持完成河南省教育厅基础研究项目“三维管状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和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空间群的三维编织材料几何结构”。
参与完成有关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项目有:上海市科委项目“复合材料界面的力学分析及算法”,“复合材料结构破坏机理研究与计算机仿真”等课题。
在《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Bulletin)、《复合材料学报》、《功能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
论文“三维编织几何结构的群论分析”在编织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
主编河南省统编教材《新编机械设计基础》,参编国家级统编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高教出版社出版)。
机电工程学院2012-2013学年校级奖学金名单
机电工程学院2012-2013学年校级奖学金名单公示机电工程学院各班级:根据学校《关于评定2012-2013学年学校奖学金、评先评优的通知》精神和《河南科技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河科大学【2010】17号)》文件要求,经学生个人申请、学院审核,现将机电工程学院2012-2013学年校级奖学金名单(详见附件)公示如下。
如有异议请在11月14日下午18:00之前向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反映,过时不候。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2013年11月11日附件:校一等奖学金(51人):尹玉鑫王亚菲白刚锋杨星星焦旭冬康小盼赵亮莫长林吕厚权龚飞牛璐赵慧平郭霄江李欢郑文坡李玉娟魏楠楠权孟洛安万英闫真真李同辉温亚远金泽选王向娜闫建时王园园杨文杰梁登科杨岩徐德帆祖永芳高贺朋徐丽阳陈凤杨金帅赵玉春王永森王文静李春燕杨磊光续泽张文进郑瑞明王冬许林明王亚楠付晓智沈金玉宋蒙娇王东方崔士全校二等奖学金(153人):余亮威张博威周汉强张博博代龙云闫治晚钱兵利李冰涛汪纯鑫娄晓刚杨向伟李鑫雷绍福夏彦飞杜方志李腾飞刘英超王芳宋登科郭旭锋高永王明奇冯朋帅于洪星杨看看杨浩李峰王建华郭亚南汤红艳宋丹丹贾乾廖学官李春风赵珂浮佳敏刘小霞周青李志华彭浩叶静斌余进轩温冬梅吴超陈威威张强王虎田柳青贾刘彬李振帅黄镇蔡高勇田佳王一顺曹海涛王宏磊张小江张朝杰王泽龙郭威陈春锋王赛刘争光李根李孟飞程龙陈德坤彭贝任威威王海杰赵志豪张炳蔚李涛常甲楠赵金涛赵贺王康康崔敏王松祯任焱栋亢瑞宁郑欢欢张晓雨蒋亚淼李艳库晓永王振锋娄成功王建辉李义闯杨洋洋尚晨晨牛宏杰岳春光董丽田康康张红玉李宁韩帅卫王宏杰赵柯康禹建红李佳男李倩杨真平侯凯白云飞张艳姣何晓衡张攀攀王亚芳任远亚李浩李毅萌王伊飞刘森林楚旭田亚辉孙利秦云飞宋涛衣忠琳薛孟伟王博张婧喆樊阳张志浩王玉增王建宾刘思源柳家伟王松孙亚芳潘明星文天详房阿慧黄凯宋亚鑫刘博文任帅军李继兵杨茂蔺明华张宝雨郝梦飞史新鑫刘露露赵康闫泽峰陈朋辉刘杰鲁朋如张明杰校三等奖学金(258人):王乾刘志峰陈尚进刘志文刘建科赵伟杰杨雅俊王锋陈霞陈向阳于传雷田国栋张永涛刘小龙罗浩王文魁钟明功刘亚军王欣欣彭丹华田辉王海营郭超峰贾树王李银丽郭迎辉褚国旭蒋真刘成飞耿海龙邵小利赵鑫杜林杰王铎王晓魏星康会彩苏明姚洁连颖朴宋玉龙王勇单瑞虎顾恩洋方宽牛婉婷孟聪宋景礼张家政周新稳易庆萍罗丽洋高天然王玉成林森鲁会王浩敏赵晴宇孟彦召朱瑞丽刘玉格高文超吴莉王凌云宋凯赵广亮张超亚刘俊清秦历阳武海洋郎坚商拴记崔莅沐王双喜陈检游帆梁庆祥焦向阳郭家喜卢银龙陈艾玮唐深圳马利丹杨文国柴安妮南晓青罗丹瑶杨兵琪郝琳博路梦茜李金柱郭菲菲姬晓东韩向远郭荣静王涛张佳晨梁云飞王思茜赵航张国伟张世佳张振中丰亚洲杨盼盼刘明阳徐明全冯越赵金虎赵业鹏张隆涛陈永旗李仁旺高世威黄世杰聂豪杰魏金杰张晓尧郭亚杰张莹莹陈啸崔军阳叶国增张鹏张月红郭晓爽曲俊宇杜军洋李皓郑林伟李智鹏宗胜陶胡马栓尹涛朱可宋旭慧杨路祥马洋洋张龙宝范文睿李长春王振杰高亚娟李丹乐刘远振刘数刘进喜林小钧唐辉温守同陈宇张争争李栖凤黄吉民牛域辉岳首峰何熠钦吴瑞乔红何鸿森胡争艳查鹏飞李悦陈国栋王伟东马绍飞曹家松高晓亚刘璨琦黄中超黄军凯杨帅张明坤王慧娟高显夏德印李雪飞魏建波何泽洪永洲李根阮勇辉张文涛林剑敏陈桥格翟六恒王纪芳胡军张俊徐双宾张澎悦罗于超王得坤席丽娟郑德锦雷蕾马晓彤王红卫周彦冬马赟丰胡文杰王晨阳李军闫迪王田歌文忠伟李苗芬姜鑫鑫周勇王威李利熊海涛杨文武赵珂珂孙玉飞沈聪聪蒋随建吴振江刘湃雪小军李朋辉李飞飞张风陈飞马淑可朱晨阳张振伟陈嘉棋吴国港顾鑫鑫谢鹏飞张祚荣胡世锋任昊张传旭李孟卫曾晓曲远新张萌恩杨虎柏才燕李万里万富春刘洋文俊祥王明星谢泽磊韩元来张锦邵帅盛青志皇志慧赵文才李冰天王国天朱汉子刘建伟安宁。
基于LabWindows
第 23卷第 1期2024年 1月Vol.23 No.1Jan.2024软件导刊Software Guide基于LabWindows/CVI的导弹舵机性能测试系统黄家庚,徐恺,封丁路(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摘要:为了满足舵机在性能测试过程中多目标任务的需求,设计一款舵机性能测试系统。
该系统能够完成舵机空载性能测试,在四通道加载台的配合下能够模拟舵机在空中所受的负载力矩,实现加载测试。
该系统基于LabWin⁃dows/CVI虚拟仪器设计平台,通过RS422传输协议实现多点多通道数据传输,产生多种测试激励信号,完成舵机上电自检、信号反馈、数据采集与信息显示等功能。
通过试验,测试效果达到了相应设计的要求,相较于传统舵机测试系统提高了测试效率与测试精度。
关键词:舵机测试系统;LabWindows/CVI;虚拟仪器DOI:10.11907/rjdk.22251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24)001-0115-07Performance Test System of Missile Actuator Based on LabWindows/CVIHUANG Jiageng, XU Kai, FENG Dinglu(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 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multi-objective tasks in the performance test of the actuator, a performance test system of the actuator is designed. The system can complete the no-load performance test of actuator . With the cooperation of the four-channel loading plat⁃form, the load torque of the actuator in the air can be simulated to realize the loading test. The system based on LabWindows/CVI virtual instru⁃ment design platform can realize multi-point and multi-channel data transmission through RS422 transmission protocols, and generate a vari⁃ety of test excitation signals. It can complete the functions of power-on test, signal feedback, data collection and information display of actua⁃tor. Through the test, the test results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rresponding design,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ctuator test system,improve the test efficiency and test accuracy.Key Words:actuator test system; LabWindows/CVI; virtual instrument0 引言随着人们对于制导弹药的综合需求日益增强,制导弹药在未来将会向远程化、精确化、智能化、隐形化、通用化、模块化和低成本的趋势发展[1-2]。
推力球轴承摩擦力矩特性研究
推力球轴承摩擦力矩特性研究邓四二;贾永川【摘要】基于滚动轴承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推力球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以及摩擦力矩数学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工况参数对摩擦力矩特性的影响规律,并进行了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自旋滑动产生的摩擦力矩约为推力球轴承总摩擦力矩的70%;从推力球轴承的设计角度,在保证保持架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增加钢球数和增大保持架兜孔间隙来减小轴承摩擦力矩,但钢球数对摩擦力矩的影响更为明显,且对轴承结构影响最小,应优先考虑;随着轴(座)圈沟曲率半径系数的增大,轴承摩擦力矩呈现指数形式减小,当轴(座)圈沟曲率半径系数达到0.56以后,轴(座)圈沟曲率半径系数的增大对轴承摩擦力矩影响很小,但考虑到推力球轴承的承载能力,轴(座)圈沟曲率半径系数应在0.56~0.58之间选取较为合适;从推力球轴承的使用角度,倾覆力矩、外载荷冲击量和轴承转速会对轴承的摩擦力矩产生显著影响,且外载荷冲击量的影响程度最大.【期刊名称】《兵工学报》【年(卷),期】2015(036)009【总页数】9页(P1615-1623)【关键词】机械学;推力球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摩擦力矩【作者】邓四二;贾永川【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232;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33.33+1推力球轴承广泛应用于轮式装甲车减速器中,对车辆的安全性及平稳性影响较大,在此应用下使用的推力球轴承,对摩擦力矩的要求相对较高。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特性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Palmgren[1]运用试验的方法得到了轴承内部润滑剂和机械摩擦引起的摩擦力矩,并将所得的试验数据按轴承类型进行汇编处理,拟合出了滚动轴承摩擦力矩回归计算公式。
文献[2-4]、角田和雄[5-6]运用拟静力学的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滚动轴承弹性滞后引起的摩擦力矩、滑动引起的摩擦力矩、流体动压引起的摩擦力矩以及球自旋引起的摩擦力矩,并试验验证了所得的理论计算公式。
截面最小二乘圆心偏心误差运动的分离方法
截面最小二乘圆心偏心误差运动的分离的方法【摘要】被测截面的最小二乘圆心不但是被测截面圆度误差的评定基准,也是圆柱度形状误差的重构基准,由于采用误差分离技术分离出的回转误差运动是截面最小二乘圆心的偏心误差运动和纯回转误差运动的叠加,有效地提取截面最小二乘圆心的位置,一直是研究难题。
通过对圆度误差的分离过程和分离出的回转误差运动进行分析,利用三角函数序列的正交性,提出了一种不涉及回转轴纯回转误差运动的一阶谐波分量,完整提取截面最小二乘圆心偏心误差运动的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项技术的正确性。
引言在利用三点法圆度误差分离技术测量圆度、圆柱度形状误差的过程中,分离出的径向回转误差运动是截面最小二乘圆心的综合运动,其中包含了测量机构回转轴的纯径向回转误差运动和由于工件截面的最小二乘圆心与回转中心不重合造成的偏心误差运动[1~6],两者正确分离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
尽管截面最小二乘圆心的偏心位置不影响截面圆度误差的评定,但在用截面法测量圆柱度形状误差时,截面间的相互位置是靠各截面最小二乘圆心的相对位置来保证的,所以只有正确确定各截面最小二乘圆心的偏心位置,才能重构出被测圆柱体的形貌,以实现圆柱度的正确评价。
文献[7~8]对如何分离截面最小二乘圆心偏心运动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提纯结果中没有完全剔出纯径向回转误差。
本文从三点法圆度误差分离技术入手,根据圆度误差的分离过程以及分离出的最小二乘圆心的运动轨迹,提出了一种求解截面最小二乘圆心偏心初始位置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1 三点法圆度误差分离原理1.1 被测截面圆轮廓及回转轴纯回转误差运动的数学描述由于被测截面圆轮廓具有周期性,故可用傅里叶级数形式表示,即式中s(θ)——H处被测圆轮廓的极径θ——被测截面圆轮廓的角度变量A0——被测截面圆轮廓的直流分量M——被测截面圆轮廓谐波分量的最大谐波阶数Am——被测截面圆轮廓m阶谐波分量的余弦系数Bm——被测截面圆轮廓m阶谐波分量的正弦系数根据最小二乘原理,式(1)所表示圆轮廓的最小二乘圆心(或者说,该圆轮廓偏心位置)的坐标(a,b)为由式(1)、式(2)可以看出:截面圆轮廓傅里叶级数的一阶谐波分量是截面最小二乘圆心的偏心误差运动pian(H),即其余各谐波分量之和为该截面圆轮廓的圆度误差r(H)[4,7~8]则式(1)可写成设回转轴纯径向回转误差运动为Q(H),若其在Ox、Oy轴的分量用Qx(H)、Qy(H)表示,则1.2 三点法圆度测量三点法圆度测量原理[1~7]如图1所示。
基于PSO_的绳牵引式运动目标模拟机构工作空间优化
第 22卷第 3期2023年 3月Vol.22 No.3Mar.2023软件导刊Software Guide基于PSO的绳牵引式运动目标模拟机构工作空间优化彭程,李航,杨芳,李杨龙(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河南洛阳 471003)摘要:为满足运动目标的多种轨迹模拟需求,提出四绳索三自由度平面并联机构工作空间求解和参数优化方法。
首先,分析机构的结构特点建立静力学模型,基于正交补方法求解定姿态下力旋量可行工作空间。
然后,研究结构参数对机构工作空间大小的影响,采用改进权重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
最后,比较分析优化前后的工作空间大小。
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机构构型的工作空间位姿点个数相较于优化前增加27.5%,可为机构工作空间优化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绳牵引并联机构;运动目标模拟;工作空间;正交补;粒子群优化算法;参数优化;并联机器人DOI:10.11907/rjdk.221404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中图分类号:TP242;TP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23)003-0141-06Workspace Optimization of Cable-driven Moving Target SimulationMechanism Based on PSOPENG Cheng, LI Hang, YANG Fang, LI Yang-long(School of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03,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multiple trajectory simulation of moving objects, a workspace solution and parameter optimization method for a four rope three degree of freedom planar parallel mechanism is proposed. Firstly, the static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analyzing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chanism, and the feasible workspace of the force screw under constant attitude is solved based on the orthog⁃onal complement method. Then, the influence of structural parameters on the workspace size of the mechanism is studied, and the improved weight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used for optimization. Finally,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workspace size before and after optimi⁃zati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workspace pose points of the optimized mechanism configuration is 27.5%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optimization.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a new solution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mechanism workspace.Key Words:cable-driven parallel mechanism;moving target simulation;workspace;orthogonal complement;PSO;parameter optimiza⁃tion;parallel robot0 引言绳牵引并联机构是一种闭合运动链机构,使用低重量绳索代替传统刚性连杆,通常由定平台、动平台及绳索组成。
河南科技大学-2013-届优秀毕业生名单
河南科技大学-2013-届优秀毕业生名单河南科技大学2013届优秀毕业生名单机电工程学院(62人)王瑞红李雨润侯建邦张正刘郝孟菲钱定乾吴洋贾光辉郭攀登尹帅徐晓红刘永亮王帅张笑龙翟保尊王洋王纪超陈军印高思博郑武涛李明磊莫书兵马莉冰谢佩佩丁旺寇淼叶昌盛梁栋刘雪亮张艳珍陈旭飞崔乐乐刘川李广郑鹍张艳芬司鹏巍曹鹏梁国栋范志航郭春轩沈亚奇盛明杰郭丽敏赵朋朋刘旗李怀郭培锐焦阿敏孙玉惠马俊超李从会关博帆张博邓娅琳邢晓飞葛家家刘华坤张志普丁保勇程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57人)陈娇任珊珊金硕陈晓亚迟永华梁明俊常智乾潘红王梦利任朋飞孙荣祥孙新新李足郭杰丰王天宇高春晖段文君吕贺宾葛长路崔春雷黄凌威孙改华李杰许赵华雷鸣刘世英刘雪喜李攀吕杰张楠孙睿苗丹阳赵翠玲张亚楠侯莉王帅赵鹏举艾果果江徳斐郭莉莉王旭高振胜赵月袁军军代安娜余永水刘海张乃方岳松李晓菡刘时新贾腾升黄青鹏刘巧红张磊牛欢欢王旭磊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56人)张汝琳温鹏博范永豪张晓瑞张冠科刘成荫杨康王健王翀苏州闫永恒刘云红杨乐峰张涛尚文博孟春亚黄淋楚艳启张林泉王赛苗王晓雷梁朝栋韩莹亮肖遥葛帅席文宽朱晶娄鹏涛杨鹏伟张丽莎宋雅楠李腾李智博张瑞杰裴迎举刘伊滨肖明知张书恩徐文豪靳楠张小帅陈小强刘思远王俊驰刘福星邢成健董可然余娟武蕊刘亚锋杜哲慕海锋钟要克丁会芳王淏翟二朋电子信息工程(含软件)学院(103人)崔栋代江坤王梦珂孔令辉王旭彤连亚杰张玉赵阳王梦洁韩会娜柳静静卢灵钦梁艳美刘芳刘玲玲赵雷耿晓煌张洲伟郭志强程泽霞焦璐王赛男朱银川徐辉杨哲徐仆刘秀丽张胜南陈阳申红涛闫宁宁刘永婷李曼司现超陈思远宗凯冉田亚恺于艳伟王忠叶赵京国张廷松庞小璐张东海陈俊刁姗姗袁倩敏马俊宝杨廷栋杨凯王飒飒李想胡鹏伟胡慧杰荆中华韩培良金龙代玲曹伟芳王楠楠楚理想关军浦吴晓兵王佳伟刘大雪王亚敏李乾坤邹烨齐盼盼吴艳李雪东杨威鑫宋鹏飞程明谊张镇赵伟钦郭运祺冯晓培刘洋王永鹏杨明华李中凯李小伟付小军孙占强王丫魏姣姣李渊博阮莎莎韩长林袁清波高帅刘丽丽周金龙陈陈付俊平王奡李洪普杜飞飞冯艳晓董帅樊利娜张亮亮岳磊规划与建筑工程学院(51人)江根亚曹彬李邦邦杨艳伟路航龙星星陈永成赵双高朝高峰梁超翔王珍李超张萌张宇赵明明周新范亚新胡文杰黄亚鹏权建源王威冯振强朱晓玲陈风莹宋世博刘凤茹薛体亮张利君于尚永孙志强王松洋刘莹颖杜丽辉黄小城张清慧刘超伟徐帅王许光戚迪单向辉陈方华项雪林李康美杨兴黄媛媛黄守艳王卫东孙娟史晶来克静化工与制药学院(32人)柳佳周华坤王晨燕王明辉尤秀史瑞星赵元首王利军张楚璠刘聪李展召孙艳娟方锋猛徐刚强王英才田泽耘李亚芳崔兴红张宇崔新娟吉建涛聂亚中付春峰赵书宁张旭赵琳琳李翔岳艺郑艳冉李丹阳郭倩牛利峰食品与工程学院(45人)万鹏张利平李晓迪游鹏鹏黄夏冰赵广阳左俊杰刘梦梦李梦玮张玉坤张素玲刘玺王晓鹤朱丽丽张莹朱广飞岳新磊王晓魁奚洋路毅方趁霞冯静李亚飞魏洋洋岳珍珍李昆鹏卫亮亮叶威猛徐新静高慧菊翟量江广宇牛蕾蕾余力曾凡莲马秀娟刘燕会孙慧娟王纪辉冯金丹李萌支梓鉴李娜闫玉进姜敬阁艺术与设计学院(28人)张鹏飞王晓佳李利锋任雪花吕弘吴永飞景程张贺殷晴阎莉莉杨琴樊思谢萌萌秦丹然刘娟郭玲韦亚会崔营王亚蒙姜迎春康心蕊吕凡刘烨岚雷晴杨萌楠乔庆红康海静何利莎数学与统计学院(20人)季永芝孙炎冰宋春辉刘欢欢卢雪秦帅鹏李兆祥吴卫星李倩楚光普刘晓明律金曼马留涛杨东张刚汤静顾予湘赵飞田晓国张美丽物理与工程学院(10人)豆文芝管瑞纳郭冬冬黄伟洁彭毅歌林莉冰赵勇林新赵米卓孙虎人文学院(28人)曹彩霞程琳芮周燕军刘东东杨璇渠同勉罗祖富刘林威戚兰兰郭小丽李孟珂范桂萍马芹郭旺魏迪董钱钱付锐张怡兵张贺花赵晓娟董帅鹏颜廷振杜俊丽崔梦兰朱光明王利梅曾丽桦徐纯恩法学院(16人)郭蒙蒙杨琼刘芳草崔逢铭易姿郭清华王晓萌张恬杨晓芮少源郭文秀赵霞郭焕杰焦语晨李静李争外国语学院(28人)乔婷徐燕张超越汪世玉谭墨巴鑫谢乐赵文梅李文博卞双双李冰赵杨樊小莉李骁飞毕红艳褚建秋姜娇陈思玥贺刘军孙立山栾艳辉夏丽丽郝亚可王亦非宋玉龙罗继娇丁春梅刘梦佳经济学院(16人)张亚凤赵市伟李蔚林杨雪王文祖君君岑明意赵晓鹏赵丹赵沛雯张艺琳王诗洋易松张洋洋张红叶杨巧玲管理学院(46人)潘赏月王孟杰张艳丽侯亚许刘金磊陈亚杰赵明娇张艳鸽原立强李现伦赵艳丽杨辉杰冷相昌马艳艳杨帅李正娟刘渊付延景江杰方丽丹韩冬平郭沛颜雪杨真真袁露露白银凤王亚敏张振王玉洁王真张丽敏李培培陈志波杨静怡刘盼盼张海娜刘艳玲周晨阳胡娜贾琦鲁梦华李荣玉张卫国吴奕珺孟小雨尹环生医学院(100人)刘洪超张珂王苇吕雪彩李大慧马利敏董宁宁闫真朱萍郭长艳梁学清徐少军张娜娜杨中原王志超傅小丽王兰兰李韶陈慧静张亚敏徐健专晨昱王润润唐秘博刘明辉董玲孙博王琪张振辉焦敏洁蔡林衡刘兵兵万利杰温新丽刘昱澎张继学魏民柳华栋葛文静赵敏杨莉熊伟靳倩倩李赛赛梁东阁蒋博常林英徐胜男赵文俊霍真真潘俊梅王丽娜高丛丛陈扎根夏伟刘国庆赵莹莹宁静宋佳马弯弯杨天保栗丹陈东思杨金玲郭延磊李文娟王涛黄丽君陈玉洁董双丽吴昊薛景戈李东晓刘振红闫晓欢倪福芳刘燕孙延侠史金燕杨敬周要沛李艳杰赵培文曹琳琳肖丽苏雅李俏然周花贺璐璐何静茹赵琰冯亚格李欢欢李利娜张弘吴唱唱杨自轩宋莹涛熊石敏杨达医学技术与工程学院(17人)简建波范广坡赵竹君李俊峰靳华伟张霞张倩武通园姜婷魏肖萌常振楠邵方真李朋朋杨保同任洁王梦刘矿歌法医学院(6人)朱细燕赵喜功徐宏业丁灿李波李谈农学院(40人)曹宏磊吴春珲张会飞崔彩红耿建建任保兰王光才周浩冉刘燕张琳代顺利徐世杰王逸航李帅彭新安付军亮王静静姚帅臣董艺王玲玲肖亚涛黄青青王敬超汪学志陈园园姜欢迎盛小洁刘春洋邵哲郭晓博高小雪冯梦蝶陈雅婷李振卜婷刘越李宝王利朋景新新苏笑林动物科技学院(42人)杜贺超张琳琳任志强陈森陈允飞曹树轩常亚飞常晓博黄丹马凡舒李金领付新亮陆弘刘利利戚常乐周宁何思源丁永超许毓强郭少鑫陈桂华陈伟贞孙盼盼张涛王翠翠胡会杰王丽丽崔朝辉许瑞冯春芳赵振鹏马百全石建凯王娟杜红旭卢晓晓王芳芳朱凯祥陆腾飞田丽萍窦山源杨仕豪林学院(42人)翟燕霞张超锋王丽丽索莎莎丁家鸣王港振卢慧兵刘鹏旭李斌宋星星田留省高敏陈丽丽张修铭李静静李岩宁倩倩钱玉红杨勇夏良驹胡彬王本玲任舸刘梦徐亚楠曹东阳孔艺菲陈坤冀琳珂程琳徐梦莎李晓煜张开心王艳秋吴双阳王惠白静科吕琪卉宋宇州都胜芳周迎辉胡建功体育学院(7人)白忠勇曹猛范兴平杨倩倩郑学超高婷婷赵帅国际教育学院(33人)程阳孟浩田宋杉杉靳戈许希雅孙晶晶张玉成李硕郜帅黄丽佳化晓磊尹敬茹雷显玉尚彦豪谷书霞马丁王冠孙萌刘景超孙炳绍兰毅顾永升凌远非张冉万宁张权刘鹏涛周小宇王逸然郑宇朱远建赵超超赵科国防生大队(6人)张鹏姚帅吕雪彩刘明辉王康张军乐。
新工科贯通式实践教学方法探究
2019.05新课程研究当前,国家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实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等重大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
该趋势对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高等学校加快工程教育的改革创新。
面对这种趋势,诸多高校从不同角度对如何培养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环境下的工程技术人才进行了探索。
本研究通过分析新工科的内涵、特征、规律和发展趋势,结合国内外工程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提出改革创新的理念和思路。
一、国内知名高校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情况电子技术实验是电类专业重要的基础平台课之一,国内几所知名高校的教学改革具有典型的示范作用。
清华大学开设针对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采用综合论文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4个层次的课程教学促使学生开展创新。
[1]哈尔滨工业大学构建了以技术基础、科技创新、专业实验3个并列子平台组成的教学体系,采取“分时”共享实验室优质资源[2]。
华中科技大学构建了责、权、利统一的课外科技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制定循序渐进的课外科技创新教育培养方案,实施全方位的课外科技创新教育实践。
[3]吉林大学提出了基于“主题实验”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创新模式并取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4]河南科技大学从2014年开始对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经过多年的努力与积累,在不断总结与完善的基础上,形成了“贯通式”实验教学方法的新理念。
二、贯通式实践教学改革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指导思想,明确未来工程人才的能力体系。
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实践教学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实现从学科导向转向产业需求导向,从专业分割转向跨界交叉融合,从适应服务转向支撑引领。
工程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设计产品的工程技术人才,而产品本身就是多个学科交叉融合的成果,产品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则能满足上述多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需要。
基于此,河南科技大学建立了围绕产品的设计、开发、制作为主线的贯通式实践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与尝试。
全断面竖井掘进机锥形刀盘破岩机理研究
全断面竖井掘进机锥形刀盘破岩机理研究
王帅;刘鹏远;李阁强;董振乐;李东林;韩伟锋;焦雷;宋斌
【期刊名称】《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年(卷),期】2024(45)4
【摘要】刀盘刀具系统作为全断面竖井掘进机的关键组成部分,不同刀盘锥度及刀间距对滚刀破岩起决定性的作用。
运用ABAQUS软件建立滚刀动态破岩模型,分析不同刀盘锥度和不同刀间距对滚刀破岩的影响,并获取了滚刀在破岩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及破岩效率。
结果表明:滚刀破岩效率随着刀盘锥度的增大而减小,滚刀破岩效率随着滚刀安装半径的增大而减小,综合滚刀受力、破岩效率和实际工况,得到刀盘锥度为120°、滚刀刀间距为40 mm时,滚刀破岩效率最高。
为竖井掘进机锥形刀盘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有效提高了竖井掘进机破岩效率和整机研制水平。
【总页数】8页(P287-293)
【作者】王帅;刘鹏远;李阁强;董振乐;李东林;韩伟锋;焦雷;宋斌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装备先进制造河南省协同中心;盾构及掘进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铁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营口市环境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262;U455.3
【相关文献】
1.基于破岩弧长的全断面掘进机滚刀磨损的研究
2.全断面隧道掘进机锥面刀盘滚刀破岩机制研究
3.全断面竖井掘进机大直径锥形刀盘模态研究与优化
4.掘进机刀盘滚刀间距对北山花岗岩破岩效率的影响实验研究
5.大直径竖井掘进机锥面刀盘破岩仿真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伟,男,1955年9月出生,汉族,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轴承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轴承工业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轴承》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洛阳市优秀专家。
主要从事机械结构振动理论及动态信号处理技术,反求理论及逆向设计技术应用研究。
近年来,在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领域主持或承担完成国家863、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和国防项目5项,省部级及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
出版专著2部。
主持开发的动平衡机、东方红系列轮式拖拉机、重型卡车等产品已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申请专利5项。
目前承担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子项)2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企业委托项目3项。
近年来毕业的研究生有的在攻读博士学位,有的在高校、科研院所或大型企业的技术部门工作。
2 .马文锁,男,山西省阳城县人,1969年10月生,工学博士,机械工程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6年获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特种加工技术及其工艺装备、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几何结构和力学性能。
近年来,主持完成河南省教育厅基础研究项目“三维管状编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和河南省科技厅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基于空间群的三维编织材料几何结构”。
参与完成有关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项目有:上海市科委项目“复合材料界面的力学分析及算法”,“复合材料结构破坏机理研究与计算机仿真”等课题。
在《科学通报》(Chinese ScienceBulletin)、《复合材料学报》、《功能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
论文“三维编织几何结构的群论分析”在编织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
主编河南省统编教材《新编机械设计基础》,参编国家级统编教材《机械设计基础》(高教出版社出版)。
有关编织复合材料的正在研究的项目两项。
近年主要研究编织复合材料的基础理论和新三维编织工艺的实现、新三维编织设备研制。
欢迎在机械设计制造、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固体力学等方面有特长的同学报考。
3.牛荣军,男,1977年4月出生,博士,副教授。
2007年获华南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轴承设计及摩擦学分析、轴承动力学分析。
近年来,主要参与完成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子项目“超高密度磁头磁盘系统设计方法及理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能量原理的摩擦特性与机理的研究”、国防科工委项目“航空润滑油弹流流变特性测试系统”等项目。
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0余篇,其中SCI、EI收录6篇。
6. 邓四二,男,1963年5月生,河南科技大学轴承研究所教授,中国轴承工业科技专家,洛阳市“5525人才工程”人才,河南省教育厅“555人才工程”人才,国防科工委项目评审专家。
研究方向为:滚动轴承动力学性能分析,滚动轴承有限元分析,滚动轴承降振与减噪技术,滚动轴承测试技术和滚动轴承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
主持或者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等项目二十多项;目前正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滚动轴承仿真技术研究”;曾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贰等奖贰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公开发表有关轴承方面的学术论文40多篇。
7.邓效忠,男,1957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研究方向为齿轮设计理论与制造技术。
所负责的科研项目“新型非零变位锥齿轮及双曲面齿轮技术及其推广”,199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螺旋锥齿轮设计、分析与仿真的理论与技术”,2005年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螺旋锥齿轮数值仿真及其高重合度设计理论与技术”,2004年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轴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 2004年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在《机械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中国机械工程》、《航空动力学报》等著名期刊上发表论文20篇,被EI收录。
目前正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螺旋锥齿轮超声振动复合研磨加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8.仲志丹,男,1975年2月生,工学博士,讲师。
2007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先进能源技术。
近年来从事与完成的课题主要有:"复杂零件精密形貌测量中的虚、实基准及其融合"、"数控机床智能故障诊断系统"、"智能喷油泵实验台控制系统"、"多功能超声振动切削装置研制"、"等高弧齿锥齿轮的磨削技术研究"、"芯辊运动参数对套圈冷辗扩圆度影响因素研究"、"凸度滚子超精导辊曲面廓形加工方法研究"、"十米车床主轴改造"、"两轮电动车"、"Z260-1普通车床全功能数控化改造"、"停车厂收费系统软件"、"20米车床数控改造"等项目。
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发表4篇,被SCI收录5篇次,EI收录6篇次。
9.任小中,男,1957年5月出生,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日本研修;2001年10月至2003年7月,受中国教育部委派,赴埃塞俄比亚执行援外教育任务。
主要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技术。
近年来,主持完成了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机床计算机辅助模块化设计” (项目编号:022*******)和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项目“组合机床模块化设计”(项目编号:20024600006)。
参加完成了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冷轧花键轴滚轮的设计理论及计算机仿真”等。
出版著作4部。
在CN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目前主持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数控内齿轮成型磨齿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参加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数控内齿轮成形磨齿机的开发与中试”(第三)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直廓内齿轮行星传动的动态特性及成形磨削方法”(第三)。
重点开展新型制造装备的研制和传动件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的研究。
欢迎有志于从事CAD/CAM、数控装备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方面研究的同学报考。
11. 刘延斌,男,1971年11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4年3月获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并联机构学及应用、非完整冗余驱动系统动力学及控制、现代鲁棒控制和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机电系统数字仿真技术、目标识别及动态跟踪技术、虚拟样机设计技术。
目前主持的项目包括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联机器人建模及解耦控制研究”、河南教育厅自然科学计划项目“并联机构学及其控制研究”。
近年来,先后在《兵工学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光电工程》、《光学精密工程》、《系统仿真学报》、《机械科学与技术》、《机械设计与研究》等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3篇,EI收录5篇。
欢迎在三维实体造型设计与运动仿真、机构运动学与动力学、VC++编程、图像识别与处理、现代控制理论、Matlab科学计算与仿真等方面有兴趣或特长的同学报考。
12. 刘红彬,男,1974年10月出生,博士,副教授。
2007年6月获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表面磨损视频监控、润滑数值计算、激光表面处理技术。
近年来,完成了国际合作项目“激光表面纹理润滑特性研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在国内外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10篇。
13.刘建亭,1958年出生,大学本科,副教授。
研究方向现代制造技术,CAD/CAM。
曾主持完成的项目有:《组合机床液压系统CAD》,《组合机床电气系统CAD》,《差速器壳体生产线的设计与制造》等项目。
获奖的有:《PMS镜面钢超塑性研究》获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三等奖,《加强机电综合能力培养,适应现代制造业人才需求》获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差速器壳体生产线的设计与制造》获河南省机械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15.库祥臣,男,1968年12月出生,博士,副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
2007年获西北工业大学机械电子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控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测控系统设计等。
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国防科工委、河南省科技厅等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EI与ISTP收录3篇。
目前在研项目有: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复杂异形弹簧的特征提取及三维建模”;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异形弹簧的特征表达及数控编程”;企业委托项目“航天轴承振动自动监测系统”、“C61250卧式车床数控设计与制造”等。
欢迎在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测试仪器、工业自动化等方面有兴趣的同学报考。
16. 张丰收,男,1972年生,副教授,博士。
主持负责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11项;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8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厅级科技奖2项。
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
欢迎在图像处理、图像识别、逆向工程、数控加工等方面有兴趣或特长的同学报考。
17. 张占立,男,1965年4月出生,博士,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2007年获江苏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界面控制科学与技术。
近年来,参加完成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在《摩擦学学报》、《农业机械学报》、《传感技术学报》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SCI、EI收录4篇)。
目前主要从事仿生摩擦学及表面改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欢迎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材料科学及力学等专业的同学报考。
18. 张明柱,男,1964年生,博士,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2007年获西安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数控装备设计技术,车辆传动与控制技术。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河南省高校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新型液压机械无级变速器开发”、“数控螺旋锥齿轮研齿机开发”、省科技攻关项目“数控砂轮修整装置研究”、“数控内齿轮成形磨齿机的开发与中试”等基金项目15项。
主持完成“凿岩机冲击能试验台开发”、“拖拉机电控系统虚拟终端研究”、“Y2726数控直齿伞齿轮铣床开发”等企业合作项目近2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