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样板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模板)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模板)
接收岗位2
预处理车间分桶间分装操作
1
6
氟化氢、三氯甲烷、甲苯、甲醇、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氯气、噪声
氟化氢(按F计)、三氯甲烷(氯仿)、甲苯、甲醇、吡啶、丙酮、四氢呋喃、乙腈、乙醛、乙酸乙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边门上料操作
3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噪声
定点
3
除臭装置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4
1
尿素、氢氧化钙、活性炭粉尘、氢氧化钠、亚硫酸氢钠、氨
氨、氢氧化钠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倒班操作员6
湿渣仓库巡检
0.167
飞灰粉尘
其他粉尘
定点
3
轴流风机
工作服、防尘口罩
焚烧装置二燃室巡检
0.5
氟化氢、氮氧化物、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氟化氢(按F计)、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氯化氢及盐酸、一氧化碳、二氧化硫、高温
苯、甲苯、邻二氯苯、硫化氢、吡啶、氯化氢及盐酸、氨、溶剂汽油、硝基苯、二甲苯(全部异构体)、1,2-二氯乙烷、氯气
定点
3
工作服、安全鞋、防尘口罩、防割手套、防毒面具
焚烧装置过滤器清理
1
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
硫酸及三氧化硫、氯化氢及盐酸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范本)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范本)

xxx(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书(职)检(2018)xxxx号(报告编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加盖公章)年月日资质影印件xxx(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报告机构名称:青岛xx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人员类别姓名技术职务评价资质证号签名项目负责人第xx号采样第xx号检测第xx号报告编写第Pxx号报告审核第xx号报告签发第xx号目录一、报告基本情况 (1)二、检测与评价依据 (2)三、检测范围 (3)四、现场情况 (3)1、工作场所气象情况 (3)2、职业病防护设施 (3)3、生产工艺流程图 (3)5、现场检测及采样仪器设备 (6)6、实验室检测仪器及检测方法 (6)7、职业病危害因素标准限值要求 (6)五、检测与分析结果 (8)七、建议 (13)八、现场布点示意图 (13)九、现场照片 (13)一、报告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名称XXXX公司地址青岛市XXXX号检测地址青岛市XXXX号委托单位名称XXXX公司联系人XXX 联系电话186******** 检测类型定期检测□委托检测□评价检测□其它检测样品数量XX份样品采集时间2018.XX.XX实验室分析时间样品接收时间2018.XX.XX2018.XX.XX-XX.XX(起-止)样品类别活性炭管、硅胶管、测尘滤膜、微孔滤膜、吸收液样品状态无破损、无撒漏、无杂质、无浑浊检测与分析项目二、检测与评价依据检测与评价依据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以下空白)三、检测范围受XXXX公司的委托,XXXX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对XXXX公司的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现场检测与分析,检测与分析项目见表1。

表1检测项目一览表车间/作业点检测项目四、现场情况1、工作场所气象情况采样现场温度:(5.2~5.8)℃,气压:102.27kPa,风速:(0.16~1.21)m/s,相对湿度:(45~47)%。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底稿_2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底稿_2
**“其他粉尘”指不含有石棉且游离SiO2含量低于10%,不含有毒物质,尚未制订专项卫生标准的粉尘。
噪声
测定点
设备名称型号或噪声源
作业状态
检测项目
接触时间(h)
检测结果dB(A)
编制:复核:
作业状态
检测项目
接触时间(h)
点样品数(件)
检测结果(mg/m3)
浓度范围
STEL
(最大值)
TWA
测定点
作业状态
检测项目
接触时间(h)
点样品数(件)大值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mg/m3)
检测项目
PC-STEL
PC-TWA
MAC
注:PC-STEL: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上海。。。。。。。。。。。。。有限公司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底稿
样品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测定
受检单位:
检测类别:委 托
检测地址:
样品数量:件
采样依据
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检测项目
检测依据
采样日期:2007-
检测日期:2007-
报告日期:2007-
化学毒物及粉尘
测定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技术服务机构年月日扉页: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影印件声明××××(技术服务机构名称)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为××××(受检单位名称)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诚信、公正的原则,并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技术服务机构名称(加盖公章)年月日一、受检单位情况1、基本情况单位名称单位地址联系人电话行业分类和代码单位性质主要产品及产量2、生产工艺流程示例:板材整理→冲压→打磨→焊接→喷涂→装配3、使用的主要原辅料名称年用量组成成分及含量性状……………………二、检测与评价依据标准号标准名称GBZ/T16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9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8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1-xx《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x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xx《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三、检测情况检测类型:定期□ 评价□ 监督□ 现场采样(测量)日期:检验日期:受检单位陪同人环境条件气温(℃),相对湿度(%),气压(kPa),风速 (m/s),风向,天气检测范围检测岗位检测点/检测对象作业人数接触时间(h/d)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采样方式采样频次(次/天)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运行情况个人防护用品及佩戴情况四、现场采样(测量)布点示意图五、检测结果汇总检测岗位检测点/检测对象检测项目检测结果职业接触限值判定结果示例:喷涂喷漆房苯PC-TWA:6mg/m3PC-STEL:10mg/m3合格……六、检测结论对于全部符合的说明本次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要求,对于有不符合的,列出结果超标的岗位(工种)或检测地点,分析超标的主要原因。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报告编号:XXX检测报告用人单位:XXX检测类别:定期检测XXX20XX年XX月XX日资质证书声明XXX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在为XXX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过程中,我们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

我们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报告书编写人:报告书审核人:报告书签发人:姓名技术职称资质证书号签名签发日期:年月日报告书说明1.本报告不得涂改、增删,无签发人签字无效。

2.本报告无技术服务机构公章(或检验检测专用章)、骑缝章无效。

3.本报告无编制、审核、签发者签名无效。

4.未经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检测报告。

5.本报告未经同意不得作为商业广告使用。

6.本检测报告只对所检样品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负责。

由其他机构和单位采集送检的样品,本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7.对本报告有疑议,请在收到报告10个工作日内与本公司联系。

8.本报告需与相应的附件(检测结果报告单)同时使用,不得单独使用。

9.本报告一式二份(用人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各一份)。

10.本报告替换原报告****,自本报告签发之日起,原报告****作废。

11.此报告共分X部分,此为第X部分,第X部分见(XXXX),第X部分见(XXXX)。

(定期报告)联系信息XXX联系地址:XXXXXX邮政编码:XXXXX检测受理XXXXXXX报告质量投诉XXXXXXX传真:XXXXXXX报告编号:XXX1本报告是针对XXX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所作出的结果报告。

检测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规范。

在法律、法规、规章方面,本次检测遵循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以及该法的修正版主席令第52号。

同时,我们还参考了《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XXX令[2012]第47号、《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XXX令第49号、《XXX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的通知》安监总厅XXX[2013]171号、《XXX 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XXX[2014]111号、《XXX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XXX[2015]16号和《XXX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XXX〔2015〕124号等文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样板)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样板)

附件
4
档案编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评价档案
(2016 年度)
用人单位:
职业卫生管理负
人: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目录
1.生产工艺流程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点分布示意图
3.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和化学品一览表(表4-1)(附:化学品安全中文说明书、标签、标识及产品检验报告等)4.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表4-2)
5.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表4-3)
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
7.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合同书
8.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报告书
9.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表4-1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设备、材料(化学品)一览表
编制:审核(签
字):编制日期:年月日
说明:化学品毒性资料及预防策略附后
表4-2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汇总表
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
表4-3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季报汇总表
编制:审核(签名):编制日期:年月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阳江市江城区市场安全监管局:
我单位委托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机构,于__年_月_日对我单位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现将结果上报(见检测评价报告书)。

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岗位,我单位已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应详细列举具体措施),治理后的效果我单位将委托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机构重新检测评价后上报。

附件:检测评价报告书
单位(盖章)
年月日。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一、前言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受_____公司委托,我们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对该公司的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本次检测旨在了解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强度)及其分布情况,为企业采取有效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用人单位概况_____公司成立于_____年,位于_____,主要从事_____的生产。

公司现有员工_____人,生产车间_____个,包括_____、_____等。

三、检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 159-2004)3、《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1 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19)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 22-2007)四、检测范围和内容本次检测涵盖了该公司的主要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和办公区域。

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有害因素(如_____、_____等)和物理因素(如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等)。

五、检测方法1、化学有害因素采用_____方法进行采样,样品经过_____处理后,使用_____仪器进行分析测定。

2、物理因素噪声:使用_____声级计,按照_____方法进行测量。

高温:使用_____温度计,按照_____方法进行测量。

工频电场:使用_____场强仪,按照_____方法进行测量。

六、检测结果与分析1、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在_____车间,_____物质的浓度为_____mg/m³,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

在_____车间,_____物质的浓度为_____mg/m³,超过了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超标倍数为_____。

2、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噪声:在_____车间的_____工作岗位,噪声强度为_____dB(A),超过了国家职业接触限值。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一、概述本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是为了评估公司的工作环境以确定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供相关的改善建议。

本次检测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心理因素。

通过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检测和分析,可为公司制定合理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

二、物理因素1.噪声对公司内各个工作区域的噪声进行了全面监测,结果显示:a.生产车间内部噪声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对员工耳膜造成损害。

b.办公室区域的噪声较低,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

建议:公司应对生产车间内的噪声进行有效控制,例如设置隔音材料、低噪音设备、加强维护和保养等。

2.粉尘对公司内工艺过程产生的粉尘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a.工艺车间的粉尘浓度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对员工造成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建议:公司应加强粉尘的收集和处理,使用合适的排风设备,同时员工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

三、化学因素1.有机溶剂对公司内使用的有机溶剂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a.有机溶剂浓度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对员工造成眼睛和皮肤刺激,并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

建议:公司应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量,改用无机溶剂,加强通风设备的设置,并提供个人防护用具。

2.重金属对公司内重金属元素的浓度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a.铅、汞等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限值,对员工的神经系统和肾脏造成慢性中毒风险。

建议:公司应加强重金属的防治措施,尽量减少重金属物质的使用和排放,提供员工相关的个人防护用具。

四、生物因素1.细菌、霉菌对公司内部的空气中的细菌和霉菌进行了采样和分析,结果显示:a.部分办公区域和生产车间存在细菌、霉菌超标的情况,存在引发呼吸系统感染的风险。

建议:公司应加强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办公区域和生产车间的卫生,改善空气质量。

五、心理因素通过针对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a.公司压力较大,员工感到焦虑和压抑情绪普遍存在。

b.部分员工感到工作量过大,加班频繁,缺乏休息和放松时间。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证书编号:检测报告检测编号:样品名称:受检单位:检测类型:××××技术服务机构年月日检测报告说明一、本报告无技术服务机构检验检测专用章及骑缝章无效。

二、对本报告如有异议者,请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技术服务机构提出。

三、本报告无编制、审核、授权签发人签名无效。

四、本检测报告只对所检样品检测项目的检测结果负责。

由其他机构和单位采集送检的样品,本技术服务机构仅对送检样品的检测结果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五、本报告未经××××技术服务机构书面批准,不得以任何方式部分复制;经同意复制的复制件,应由××××技术服务机构加盖公章确认。

六、本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受检单位,一份由技术服务机构存档。

检测单位:地址:邮政编码:电话:传真:以下为检测结果表格(注:检测结果表格上方必须标明检测项目及检测依据,表格下方必须标明该检测项目评价依据及相应职业接触限值,表格中必须对检测结果进行判定。

)示例:检测项目:氨检测依据:GBZ/T 160.29-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检测结果评价依据: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氨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2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30mg/m3检测项目:有毒物质(共三个式样)式样一:式样二:式样三:检测项目:粉尘—呼吸性粉尘序号 采样岗位 采样点 粉尘种类 接触时间 (h/d) 检测结果(%) 判定结果1.属矽尘;2.否矽尘(填写具体的粉尘名称)序号测量地点/对象 波型分类接触 时间 (h/d)测量结果□功率密度(mW/cm 2) □电场强度(V/m) 判定结果1 2 3 均值检测项目:物理因素—高频电磁场序号测量地点/对象设备工作频率(f,MHz)接触时间(h/d)测量结果判定结果电磁场强度 1 2 3 均值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A/m)检测项目:物理因素—工频电场序号测量地点/对象接触时间(h/d)电场强度(kV/m)判定结果1 2 3 均值序号测量地点/对象光谱范围波长(nm)接触时间(h/d)测量结果□照射量(J/cm2)□辐照量(W/cm2) 判定结果测量部位 1 2 3 均值眼皮肤眼皮肤检测项目:物理因素—微波辐射序号测量地点/对象波型分类接触时间(h/d)测量结果(μW/cm2)判定结果测量部位 1 2 3 8h平均功率密度全身辐射:取头、胸、腹等处的最高值;肢体局部辐射:取肢体(如手,脚)某点的最高值;既有全身,又有局部的辐射,则取除肢体外所测的最高值。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模板

职业卫生检测报告模板

附件1封面:××单位××年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第次)报告编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章)年月日封面内页技术服务机构声明1. ××机构是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许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本着科学、客观、真实地反映技术服务事项的原则,承诺对检测结果负责,并对委托单位所提供的技术资料保密。

2.本次检测是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二十条规定对用人单位委托范围内存在的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开展检测前调查、样品采集和各项检测工作,保证调查全面、检测数据真实。

3.本报告检测结果仅对被测地点、对象及当时情况有效。

4.本报告涂改无效,未经本机构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摘用或更改本报告,复印件未加盖本机构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5.本次检测结果等未经本机构同意不得用于广告及商品宣传。

6.委托方如对本报告检测结果有疑问,请于报告签发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

7.本报告无检测人员、签发人签名,或者存在涂改,或者未加盖本机构公章或部分复制等均视为无效。

封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项目组成员名单签名项目职务姓名职称培训合格证编号项目负责人检测人员报告编制报告审核报告签发封三(本页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彩色影印件)正文: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地址组织机构代码企业性质单位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人联系方式二、委托范围和检测时间:1.委托范围:2.委托时间:年月日3.检测时间:年月日三、主要原、辅材料、副产品和产品调查:样表主要原辅料及产品表类别名称规格基本性状主要成分年使用量原辅材料中间产物(副)产品四、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建议采用方框图)五、车间平面和主要设备布置简介1.车间平面布置例表车间平面布置情况一览表编号车间名称建筑面积(m2)层高(m) 层数朝向厂内区域位置2.主要设备布置例表主要设备一览表编号所在车间设备名称主要参数总设备数量运行数量六、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调查例表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一览表检测单元危害因素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人数七、检测条件1.检测时气象条件描述:2.检测时生产状态描述:3.采样/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例表采样/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一览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依据采样/检测设备及编号采集器采样方式注:采样方式注明定点短时、定点长时、个体采样、仪器直读等4.检测布点:例表检测点设置情况一览表序号检测单元岗位/作业点检测点号检测项目序号检测单元岗位/作业点检测点号检测项目八、检测结果1.接触限值例表检测项目的职业卫生标准一览表职业病危害因素MAC(mg/m3)PC-TWA(mg/m3)PC-STEL(mg/m3)超限倍数2.检测结果例表检测单元检测结果判断一览表检测单元检测点检测项目检测结果判断C MAc STEL TWA STEL/ PC-TWA3.检测结果分析:检测结果分析评价,应注重不合格检测点及岗位多因素接触情况的分析。

【免费下载】职业卫生检测报告模板

【免费下载】职业卫生检测报告模板

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开展检测
前调查、样品采集和各项检测工作,保证调查全面、检测数据真实。
3.本报告检测结果仅对被测地点、对象及当时情况有效。 4.本报告涂改无效,未经本机构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摘 用或更改本报告,复印件未加盖本机构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5.本次检测结果等未经本机构同意不得用于广告及商品宣传。 6.委托方如对本报告检测结果有疑问,请于报告签发之日起十 五日内提出。 7.本报告无检测人员、签发人签名,或者存在涂改,或者未加 盖本机构公章或部分复制等均视为无效。
四、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建议采用方框图)
五、车间平面和主要设备布置简介 1.车间平面布置
4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样板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样板

附件1封面:××单位××年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第次)报告编号: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章)年月日封面内页技术服务机构声明1. ××机构是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许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本着科学、客观、真实地反映技术服务事项的原则,承诺对检测结果负责,并对委托单位所提供的技术资料保密。

2.本次检测是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号)第二十条规定对用人单位委托范围内存在的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开展检测前调查、样品采集、和各项检测工作,保证调查全面、检测数据真实。

3.本报告检测结果仅对被测地点、对象及当时情况有效。

4.本报告涂改无效,未经本机构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摘用或更改本报告,复印件未加盖本机构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5.本次检测结果等未经本机构同意不得用于广告及商品宣传。

6.委托方如对本报告检测结果有疑问,请于报告签发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

7.本报告无检测人员、签发人签名,或者存在涂改,或者未加盖本机构公章或部分复制等均视为无效。

封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项目组成员名单封三(本页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彩色影印件)正文: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二、委托范围和检测时间:1.委托范围:2.委托时间:年月日3.检测时间:年月日三、主要原、辅材料、副产品和产品调查:样表主要原辅料及产品表四、生产工艺流程简介(建议采用方框图)五、车间平面和主要设备布置简介1.车间平面布置例表 车间平面布置情况一览表2.主要设备布置例表 主要设备一览表六、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调查例表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一览表七、检测条件1.检测时气象条件描述:2.检测时生产状态描述:3. 采样/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例表 采样/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一览表注:采样方式注明定点短时、定点长时、个体采样、仪器直读等4.检测布点:例表 检测点设置情况一览表八、检测结果1.接触限值例表检测项目的职业卫生标准一览表2.检测结果例表检测单元检测结果判断一览表3.检测结果分析:检测结果分析评价,应注重不合格检测点及岗位多因素接触情况的分析。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

检测任务编号:HHWY-2016T-042检测报告用人单位:山东太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检测类别: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济南浩宏伟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声明济南浩宏伟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在为山东太阳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服务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出具的《检测报告》承担法律责任。

济南浩宏伟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6年8月24日目录1. 检测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法律、法规和规章............................................. 错误!未定义书签。

技术规范和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础技术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检测类别及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任务来源、检测类别、检测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生产工艺及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工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生产设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或接触特定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导致的一类慢性疾病。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需要进行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

本报告将对工厂的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估。

一、背景介绍工厂主要生产化工产品,包括有机溶剂、化工涂料以及塑料制品等。

工厂设有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等不同的工作区域。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存在职业病危害。

二、检测项目及方法1.化学因素检测:检测有机溶剂的浓度和种类,通过空气中颗粒物、气体浓度测定仪进行检测。

2.物理因素检测:检测噪音、振动等物理参数,通过噪音仪、振动计等设备进行检测。

3.生物因素检测:检测空气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通过空气采样仪和菌落计数法进行检测。

4.环境参数检测:包括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环境参数的检测,通过相应的仪器进行检测。

三、检测结果与分析1.化学因素检测结果:根据实地检测和分析,工厂内有机溶剂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其中甲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浓度较高。

这些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的损害。

2.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工厂内噪音水平较高,超过了国家标准。

劳动者暴露于高强度噪音环境下可能导致听力损害和心理压力增加。

振动检测结果显示,工厂内的振动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3.生物因素检测结果:空气中的细菌和霉菌数量较高,超过了国家标准。

这可能与工厂通风不良、卫生条件不佳有关。

高浓度的细菌和霉菌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和过敏症状。

4.环境参数检测结果:工厂内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环境参数符合国家标准,没有明显异常。

四、危害评估与建议根据上述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主要来自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为了减少职业病危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化学因素控制:加强通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减少有机溶剂的浓度,限制有机溶剂的种类和使用量。

建立监测体系,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进行定期检测。

2.物理因素控制:采取隔离和防护措施,减少噪音的传播和振动的产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申报模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申报模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结果报告
____卫生健康局:
我单位委托____机构(已取得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名称),于__年_月_日对我单位工作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现将结果上报(见检测评价报告书)。

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岗位,我单位已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应详细列举具体措施),治理后的效果我单位将委托____机构重新检测评价后上报。

附件:检测评价报告书
单位(盖章)
年月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1
封面:
XX单位XX年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
(第次)
报告编号: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签章)
封面内页
技术服务机构声明
1. XX机构是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许可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本着科学、客观、真实地反映技术服务事项的原则,承诺对检测结果负责,并对委托单位所提供的技术资料保密。

2. 本次检测是根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47 号)第二十条规定对用人单位委托范围内存在的所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检测,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开展检测前调查、样品采集、和各项检测工作,保证调查全面、检测数据真实。

3. 本报告检测结果仅对被测地点、对象及当时情况有效。

4. 本报告涂改无效,未经本机构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摘用或更改本报告,复印件未加盖本机构检测报告专用章无效。

5. 本次检测结果等未经本机构同意不得用于广告及商品宣传。

6. 委托方如对本报告检测结果有疑问,请于报告签发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

7. 本报告无检测人员、签发人签名,或者存在涂改,或者未加盖
本机构公章或部分复制等均视为无效。

封二
XX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报告项目组成员名单
封三
(本页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彩色影印件)
正文:
一、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二、委托范围和检测时间:
1. 委托范围:
2. 委托时间:年月日
3. 检测时间:年月日
三、主要原、辅材料、畐庐品和产品调查:
样表主要原辅料及产品表
四、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建议采用方框图)
五、车间平面和主要设备布置简介
1. 车间平面布置
例表车间平面布置情况一览表
2. 主要设备布置
例表主要设备一览表
六、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调查
例表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分布一览表
七、检测条件
1. 检测时气象条件描述:
2. 检测时生产状态描述:
3. 采样/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
例表米样/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一览表
4. 检测布点:
例表检测点设置情况一览表
八、检测结果
1. 接触限值
例表检测项目的职业卫生标准一览表
2.
例表检测单元检测结果判断一览表
检测结果分析评价,应注重不合格检测点及岗位多因素接触情况的分析。

必须对关键控制点、不合格点作业岗位情况进行调查描述并附图片增加描述的清晰性。

九、防护状况分析(对应检测点):
1.防护设施:
2. 个人防护用品:
例表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设施一览表
现场调查:防护用品配置种类、数量及参数。

例表现场个体防护用品的佩戴情况
(警示标识和卫生保健)
十、建议
(对超标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提出整改建议)十一、附件
1. 委托书
2. 检测点布置图
3. 实验室检验报告
4. 用人单位平面布置图(或者简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