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礼义廉耻信勇

合集下载

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古代八德简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标签:传统文化分类:文化巡礼“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这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不败于世的根本。

儒家学说,儒字,就是人需,符合人性需要的学问。

儒家创始人首先认为,“耻,乃人禽之别也”,在如此认识的前提下,又提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治国之道。

民若“无耻”,政与刑再多、再重,也难以抑制犯罪率的攀升。

然而,一旦国民能够“有耻”和“自律”,就会自觉自愿地按照社会规范和法律,调整自己的行为,社会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另:中国人向来讲究“四维八德”,其中“礼、义、廉、耻”组成“四维”;而“八德”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因其有八字,固称做“八德”。

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会意,形声字解:金文“孝”字,为子承老形。

小篆之孝,从老的上半部分,从子,意谓子背着父母,意即子能承其亲,并能顺其意。

故其本意作「善事父母者」,此之谓孝。

其义有:1.善事父母之道曰孝。

如《孝经·开宗明义》「夫孝,德之本也。

」2.善事父母之人曰孝。

如《汉书·武帝纪》「兴廉举孝」3.居丧曰孝。

如守孝、在孝。

4.奉养、孝顺曰孝。

如《礼记·祭义》「内则孝于亲」。

5.服父母与祖父母之丧的曰孝。

如孝媳、孝孙。

6.能继先人之志也。

如《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孝」,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

子女从父母那里承传血脉和家训,子女之身,就是父母的分身,不孝父母就失去了自身的大根大本。

故古云:「孝乃天经地义」。

《诗经·蓼莪》写道:「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因此,身为子女,如何行孝,是我们每个人不可不知的。

孝经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故为人子女,欲行孝,应先从爱护自己开始,不要让父母为我们身体的伤患而担忧;更要记得「德有伤,贻亲羞」的警言,在自己的品性上,严于律己,不做不仁、不义、无信、无礼的事,以德润身,奋发向上。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中华民族传统十德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中华民族传统十德

“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勇、和”中华民族传统十德“仁”:仁人、爱人、仁爱。

“仁”是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

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

中国人至今仍视为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

“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

“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

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

“义”,还有情谊、恩谊之宜,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

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

“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

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

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

“智”通“知”。

中国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和内涵。

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奸。

新时期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

“信”:诚信、信任。

“信”是立身之道、兴业之道、治世之道。

诚信求和。

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

“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

”“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

“忠”:忠诚、忠良、忠恕。

“忠”,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

传统八德的智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传统八德的智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传统八德的智慧: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孝孝,是一枚书签,夹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大典。

孝,是善良的起源,被祖先纳入经典的开篇。

孝,是一点星火,众人拾柴火焰高,燃烧成的燎原之势,能够融化雪山和冰川。

孝,是象形文字,表示一个儿子背着老子,肩负赡养的义务,任重道远。

孝,是泛红的笑脸,洒在笑靥里的种子,孕育出的幸福,使阖家欢颜。

孝,这儒家道德理念,与现实牢牢地焊接,铸造了美满的人间。

挖掘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龙之传人正吮吸孝之智慧琼浆,并将其美德,马不停蹄地相传……悌悌,是同根的连理,是一条藤蔓上的几个瓜蒂,经历岁月的风雨,从来没有背离。

悌,就是亲近自己的兄弟,悉心呵护,心怀敬意,做到肝胆相照,不离不弃,从不见利忘义,即使为兄弟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悌,是一种精神,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在家敬畏父母,在外悌敬兄弟,言辞不要过激,收敛伤情的话语,用谦虚抵御狂妄,努力修剪自己,远离睚眦必报、锱铢必较的格局,必能更好地提高修养和情操,形成风清气正、天地人和的安定大局!忠忠,是根深蒂固的信念,忠是人的心中不存在一丝的杂念,聚精会神地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盘。

忠,是一把亮剑,在头顶高悬。

忠,是时刻牢记做人宗旨,防守底线,不近诡秘和欺骗。

忠,是不负誓言,履行诺言,经得住考验,树立克己奉公的典范。

忠,是引经中华传统文化的据点,忠,是一个民族的高度,以孝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然聚集世界的慧眼,从而发现,一个民族正扇动着腾飞的翅膀,寄托以自强不息的夙愿!信信,与诚实关联,是由诺言衍生出的甘甜。

信,是一言九鼎,有着气壮山河的威严。

信,是一锤定音的决定,践行的过程,需要千锤百炼,往往付出辛酸和血汗。

信,是一种力量,可以拨开迷雾,幻化阳光,扭转困惑的局面。

记住,言而无信,会让人命悬一线。

信,是人生的极品,是心灵扬起的风帆,使人生的航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信,是一种保障,可以规避危机和风险。

诚信,从来都是敌对不正当手段。

懂得信的内涵,才能净化每一寸心田,让诚信之风吹得春色满园。

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孔孟之道虽博大精深,但其精髓均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政治文化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自古以来,中国历代贤达人才辈出,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影响,孔子也是其中的代表。

在古代士大夫阶层中,出现了许多杰出代表人物的事迹。

孔子是如何“仁义礼智信”并以天下为己任的呢?一、温良恭俭让孔子的家族有五代五侯,在孔子时代,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很大的家族。

孔子一生在齐国、卫国、宋国等国任过官或任过职,还曾做过司空、宰。

孔子在这些地方都能尽职尽责、谦恭有礼;对待政敌则能宽容忍让,遇到困难时能迎难而上。

正是由于孔子这种以天下为己任、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操,才使孔子能不断受到后人赞叹。

“温良”是孔子给自己最好的评价。

孔子认为应该“仁义礼智信”即在君子与小人之间应该有一种相对自由地位的人。

孔子认为君子在其位、谋其政是君子必备的品质之一。

孔子非常看重“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论语·里仁》)中所谓君子,就是指那些品德高尚、举止有礼且能为别人所称道而不居功的人。

因为孔子这样宽厚而谦逊而又低调做人的品行和修养使得他深得儒家各阶层人们好评。

1、不争功。

孔子的父亲为他起名为子贡,孔子小时候经常帮助父亲做一些家务事,所以母亲给他取名为“孔丘”,意思是希望让子贡将来成为一个圣人。

“子之道”指的是每个人都有君子之道,孔子认为君子是指能为民造福而不居功的人。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以及各种自然灾害,有的国家遭受内乱、有的国家因为领土和主权受到侵略而战败或被迫战死。

由于战争、灾害的频繁发生,需要军队去平息战争、重建国家。

在战争和灾害的冲击下,孔子的父亲想让子贡成为一个圣人就需要让出一部分功劳来为他争光。

2、恭俭。

在对人处世方面,孔子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温良恭俭让之人。

比如在《学而》中对“勤”有这样一段描述:“一日三省吾身”(《论语·颜渊》),大意是:一天晚上洗衣服时不要随便用手去擦去衣服上的灰尘;上班时不要随便穿那些很华丽的衣服。

五常五德-礼智仁义信忠孝节勇和

五常五德-礼智仁义信忠孝节勇和

五常五德-礼智仁义信忠孝节勇和十德“礼、智、仁、义、信、忠、孝、节、勇、和”“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

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礼义之邦”中华的传统美德,是华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中华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

“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

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

“智”通“知”。

中华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内涵。

“智”在知道遵道。

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

“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达无碍。

新时期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

“仁”:仁人、爱人、仁爱。

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

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

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

华人至今仍视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

“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

五常五德-礼智仁义信忠孝节勇和

五常五德-礼智仁义信忠孝节勇和

十德“礼、智、仁、义、信、忠、孝、节、勇、和”“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

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礼义之邦”中华的传统美德,是华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中华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

“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

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

“智”通“知”。

中华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内涵。

“智”在知道遵道。

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

“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达无碍。

新时期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

“仁”:仁人、爱人、仁爱。

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

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

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

华人至今仍视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

“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 诚悌勤雅恒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 诚悌勤雅恒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诚悌勤雅恒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五常"指"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此为伦理原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

依五常之伦理原则处之,则能直接沟通通则去其间隔,相互感应和和洽。

所以五常之道实是一切社会成员间理性的沟通原则、感通原则、谐和原则。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

仁义礼智信的意思是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温良恭俭让的意思是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忠孝勇恭廉的意思是忠心、孝悌、勇敢、谦恭、廉洁仁义礼智信仁:仁者,人人心德也。

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

所以仁字,从二人相处,因为人不能离群而独存,别人之观念立,人之人格显,方能雍容和谐,以立己立人,发挥老吾老幼吾幼之怀抱,以及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

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

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

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所以人发为羞恶之心,发为刚义之气,义也。

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

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

尊卑长幼有序,处事有规,淫乱不犯,不败人伦,以正为本,发为恭敬之心,斋庄中正之态,礼也。

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

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信:信者,不疑也,不差爽也,诚实也。

就是「言出由衷,始终不渝」。

信字从人言,人言不爽,方为有信也。

诚心之意也,以诚居心,必然诚实。

处世端正,不诳妄,不欺诈者,是为信也。

温良恭俭让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即处处与人为善。

温者貌和,良者心善,恭者内肃,俭乃节约,让即谦逊。

五常五德-礼智仁义信忠孝节勇和

五常五德-礼智仁义信忠孝节勇和

十德“礼、智、仁、义、信、忠、孝、节、勇、和”“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

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礼义之邦”中华的传统美德,是华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中华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

“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

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

“智”通“知”。

中华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内涵。

“智”在知道遵道。

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

“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达无碍。

新时期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

“仁”:仁人、爱人、仁爱。

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

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

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

华人至今仍视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

“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

忠悌孝信礼义廉耻的意思

忠悌孝信礼义廉耻的意思

忠悌孝信礼义廉耻的意思忠悌孝信礼义廉耻,这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八种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这八个字各自代表着一种特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以下是对其的逐一解释:1.忠:忠诚。

指的是对上级、对国家、对事业、对朋友等的忠实和尽责。

在儒家思想中,忠诚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是对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

2.悌:友爱。

特指兄弟之间的亲爱和睦。

儒家思想强调家庭和睦,兄弟之间的友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悌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亲亲原则,即先爱自己的亲人,再推广到爱他人。

3.孝:孝顺。

指的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奉养。

儒家思想认为,孝是道德的根本,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

孝顺父母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4.信:诚信。

指的是言行一致,诚实守信。

儒家思想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是社会秩序的保障。

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诚信,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5.礼:礼节。

指的是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仪式。

儒家思想强调礼的重要性,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通过遵守礼节,人们可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6.义:正义。

指的是做人的原则和标准。

儒家思想认为,义是道德的核心,是人们行为的准则。

一个人应该按照正义的原则行事,不违背道德和法律,为社会的公正和进步贡献力量。

7.廉:廉洁。

指的是不贪污、不受贿、不奢侈浪费等清廉自守的行为。

儒家思想强调廉洁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体现,也是社会公正和廉洁的重要保障。

8.耻:羞耻心。

指的是对自己行为的羞耻感和愧疚感。

儒家思想认为,羞耻心是道德自律的基础,是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动力。

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感到羞耻和愧疚,从而主动改正错误,提升个人品德。

这八个字涵盖了个人品德、家庭伦理、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构成了儒家道德观念的核心内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八个字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道德建设和社会治理等各个领域。

这些美德不仅是个人品德修养的标准,也是古代中国传统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指导原则。

忠孝廉耻勇的典故

忠孝廉耻勇的典故

忠孝廉耻勇的典故中国文化中,“忠”、“孝”、“廉”、“耻”、“勇”五个字一直被视为君子之道的核心价值观。

这五个字围绕着家庭美德、社会道德和国家精神共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价值观。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五个字的涵义和典故。

忠,指的是忠诚。

忠诚是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之一,是对人与事物都表现出稳定、真实、持久的信仰和忠实。

忠诚具有感化人心的力量和人类社会的纽带作用。

忠诚的典故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三国演义”中的“卧龙凤雏”,即在刘备帐下奋勇杀敌、忠心耿耿、名留青史的诸葛亮。

孝,指的是孝顺。

孝,是亲人与人为善情感中最为基本的反映。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顺自始至终被视为一种基本的美德。

孝的典故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百善孝为先”,即孝顺的行为比其他美德更为重要。

例如封建时期的孝子奉行父母之命、不问世事,常常备被誉为孝的楷模。

廉,指的是廉洁。

廉洁是一个人的诚信、正义、高尚品格,是升华中华民族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国家的保障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洁也常常与勤奋、踏实和诚实等形容词联系在一起,成为达成目标的精神力量。

廉洁的典故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左传》中纪录的勤政爱民的楚庄王与廉洁的鲈姬。

耻,指的是耻辱。

耻是一种社会道德感的表现,是一个人对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的自觉谴责。

耻辱感能够将道德行为与不良行为加以明确区别,从而倡导正义和道德。

耻的典故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荀子》中对正义与勇者之行为表示钦佩。

勇,指的是勇敢。

勇敢不仅关乎个人,也关乎国家的安全和生存,勇敢是追求好的生活和积极奋斗的精神标志,代表一种理性和果断的行为方式。

勇的典故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水浒传”中的宋江,他不仅勇猛无比,还有一颗仁爱之心,使他成为一位深受人民爱戴的英雄。

以上就是忠孝廉耻勇五个字的典故,这些典故不仅教育人们时刻牢记基本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价值观,也深刻阐述这些价值观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践行这些美德,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加繁荣和发达,人民才能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意思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意思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意思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内涵。

仁:是指有爱心,对他人有恩报恩的态度,以及付出慈悲、持续包容的精神。

义:即正义,就是遵守义务,崇尚公德,不讳言诺,不蔑视正义。

礼:是指礼貌、要求他人尊重,尊重别人的观点,表现文化的风度。

智:指的是正确的思考方式,学会借鉴,分清是非,在谈判中懂得宽容。

信:可以说是对别人的信任,实事求是,不说虚假之言,忠于自己的信念。

忠:是指忠于职守,行使职务真诚负责,不谋私利,不做不该做的事。

孝:是对父母、老师、长辈的尊重,以礼相待,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

廉:是指清正廉洁,正直坦荡,不贪污私利,维护公共利益。

耻:指的是能谦虚谨慎,不轻易丢人,不轻易让别人失望。

勇:是指勇于战胜自己的恐惧,以担当的精神去完成任务。

- 1 -。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div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div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div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以现代通俗易懂的话语,将中国字的由来形象地描绘出来,从中领悟到字的意境,从而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

••••孝孝,是一枚书签,夹进了中华传统文化大典。

孝,是善良的起源,被祖先纳入经典的开篇。

孝,是一点星火,众人拾柴火焰高,燃烧成的燎原之势,能够融化雪山和冰川。

孝,是象形文字,表示一个儿子背着老子,肩负赡养的义务,任重道远。

孝,是泛红的笑脸,洒在笑靥里的种子,孕育出的幸福,使阖家欢颜。

孝,这儒家道德理念,与现实牢牢地焊接,铸造了美满的人间。

挖掘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龙之传人正吮吸孝之智慧琼浆,并将其美德,马不停蹄地相传……【历史人物】沈云英明朝女子沈云英,其父亲是位将军,在率军抗击敌人时战死,沈云英得知父亲死讯后,凛然走上城楼,振臂高呼:“在下虽是女儿身,但为了完成父亲抗敌的遗志,我不惜战死沙场!”众人听后感动不已,军士们发誓要击退敌军。

在沈云英的带领下,大破敌方主力。

战后,沈云英在战场上找到了父亲的尸体,不禁失声痛哭。

看到这一幕,全体将士自发穿上白袍白甲,以示悼念。

悌悌,是同根的连理,是一条藤蔓上的几个瓜蒂,经历岁月的风雨,从来没有背离。

悌,就是亲近自己的兄弟,悉心呵护,心怀敬意,做到肝胆相照,不离不弃,从不见利忘义,即使为兄弟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悌,是一种精神,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在家敬畏父母,在外悌敬兄弟,言辞不要过激,收敛伤情的话语,用谦虚抵御狂妄,努力修剪自己,远离睚眦必报、锱铢必较的格局,必能更好地提高修养和情操,形成风清气正、天地人和的安定大局!【历史人物】许武汉朝人许武早年丧父。

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弟弟,许武亲自教两位弟弟诵读诗书。

五常五德-礼智仁义信忠孝节勇和

五常五德-礼智仁义信忠孝节勇和

十德“礼、智、仁、义、信、忠、孝、节、勇、和”“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

“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

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礼义之邦”中华的传统美德,是华人立身处世的重要美德。

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礼记》)“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中华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

“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

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智”:知者、明智、智慧、机智。

“智”通“知”。

中华古代思想家赋予“智”以丰富的道德内涵。

“智”在知道遵道。

学而致知,不知不觉,智而不*。

“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否则即使有“仁、义、礼、信”加持于身,也都不可能通达无碍。

新时期需要把中华民族的道德智慧同人文智慧、科学智慧聚成一体,开启新的智慧。

“仁”:仁人、爱人、仁爱。

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

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

讲“仁”,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

华人至今仍视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

“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

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

中国古代的忠孝,诚信,礼仪,廉耻的故事(图)

中国古代的忠孝,诚信,礼仪,廉耻的故事(图)

中国古代的忠孝,诚信,礼仪,廉耻的故事(图)中国古代的忠孝,诚信,礼仪,廉耻的故事古时八德故事《忠——尽己报国的责任》《孝——生生不息的爱心》《诚——求真务实的品质》《信——立身兴业的基点》《礼——人际文明的规范》《义——人间正道的向导》《廉——清白正气的根基》《耻——人之为人的底线》1 泰伯采药殷朝末年的时候。

有个孝悌兼全的人。

姓姬名字叫泰伯。

他是周朝太王的长子。

他的第三个弟弟。

名字叫做季历。

后来季历生了一个儿子。

名叫姬昌。

就是后来的文王了。

生下来的时候。

先有一只赤色的雀子。

嘴里衔了丹书。

停在门户上。

表示着圣人出世的祥瑞。

所以太王有想把周朝国君的位子传给季历。

再由季历传位给昌的意思。

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

就和第二个弟弟、名字叫仲雍的约下了。

假称因为父亲有病。

要到山里去采药。

借着这个名头。

兄弟俩顺便逃到蛮夷的地方。

披散了头发。

又在身上画了花纹。

表示自己的身子。

是不可以再在世上干事的了。

孔夫子表扬泰伯。

说他已经到了至德的地步。

2 赵孝争死汉朝时候,有一个人姓赵,单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赵礼,很是友爱的。

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强盗占据了宜秋山,把赵礼捉去了,并且要吃他。

赵孝就赶紧跑到了强盗那里,求恳那班强盗们说道,赵礼是有病的人,并且他的身体又很瘦,是不好吃的。

我的身体生得很胖,我情愿来代替我的弟弟,给你们吃,请你们把我的弟弟放走了。

强盗还没有开口说话,他那弟弟赵礼一定不肯答应。

他说道,我被将军们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哥哥有什么罪呢。

两兄弟抱着,大哭了一番。

强盗也被他们感动了,就把他们兄弟俩都释放了。

这件事传到了皇帝那里,就下了诏书,给他们兄弟两个都做了官。

3 许武教弟汉朝时候,有个姓许名武的,他父亲是早已死了,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叫许晏,一个叫许普的,年纪都还很小。

许武每每在耕田的时候,叫他两个弟弟立在旁边看着,晚上许武自己教他两个弟弟读书。

如若弟弟不听他的教训,他就自己去跪在家庙里告罪。

忠孝礼义十二个字详解

忠孝礼义十二个字详解

忠孝礼义十二个字详解
忠孝礼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个核心价值观之一,每个字都代表着一种道德准则。

以下是对忠孝礼义十二个字的详细解释:
忠:忠诚、忠实、忠心耿耿,是指对国家、对民族、对家庭、对事业等的忠诚。

孝:孝顺、尊老爱幼,是指对父母、长辈等的孝敬和关爱。

礼:尊重、尊严、尊贵,是指人际关系中的礼节、规矩和尊重。

义:正义、公正、道德,是指对事物、对人、对社会的正义和公正。

诚:真诚、诚实、诚信,是指人际关系中的诚实守信和真诚待人。

恕:宽容、原谅、体谅,是指对别人的过错宽容、理解和原谅。

智:明智、聪明、博学,是指对知识、对事物的认知和掌握。

勇:勇气、坚强、敢为人先,是指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和毅力。

谦:谦虚、谦逊、谦和,是指对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保持谦虚和低调。

让:谦让、让步、让利,是指在人际关系中的让步、让利和妥协。

信:信任、信仰、信心,是指对别人和事物的信任和信仰,以及对自己的信心和信仰。

义:仁义、人情、情义,是指对人类、对社会的关爱和情感。

这十二个字涵盖了忠诚、孝敬、礼仪、正义、诚实、宽容、明智、勇敢、谦虚、让步、信任、关爱等方面的道德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忠孝廉耻勇现代价值解释

忠孝廉耻勇现代价值解释

忠孝廉耻勇现代价值解释忠,忠诚、忠良、忠恕、忠真。

诚然,目的者往往把忠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来推崇,其结果和过程更是一目了然。

文化的熏陶更把其推上一个个的骄人高度,并人为地展现和刻画出一片片的耀眼光彩。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等等壮举,无不构成一幅幅扣人心弦的壮丽画面。

这忠,无论其针对的对象为谁,所起的作用都是十分巨大和不可估量的。

孝,孝敬、孝道、孝心、孝行。

一提这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孝敬父母。

这一点,无论就其动物的自然属性还是人们的社会属性,本人认为其分歧度相对最小。

至于那些“忠孝不能两全”、“孝乃德之本”、“百善孝为先”之类的说辞,还是赞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

只是在利益面前,许许多多的行为与孝本的矛盾甚至背道而驰都在既成事实也是在所难免的。

廉,廉洁、清廉、廉正、廉明。

不说也知道,这廉具有特重要的总结意义、现实意义和极深远的历史意义。

洁身自好、不苟且不贪腐,早已成为人们向往的理想。

廉生威、威生明、明生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汝廉乎?耻,耻辱、羞耻、惭愧、耻污。

知耻者慎行,知违者不羁。

害人者为己不得善身,侵权者为人不得善终。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知耻,继而改之,焉能为君子矣。

恭近于礼远耻辱,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至矣。

故知廉耻,完其生。

勇,勇敢、坚强、刚毅、勇猛。

在词义中,勇虽于智相对,但绝不矛盾。

这勇,在此也是能力的意思,所以也就包含有综合性的素质在里面,因而则生敢想、敢干、敢说、敢为并开拓、创新、承担、坚持诸项,其自强不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特色就十分突出,应了那句:“有志者,事竟成”。

忠孝廉耻勇,一担轻为重。

知会现代人,思思老祖宗。

应应千年梦,何收其大同。

只是善作念,始本恶为终。

仁爱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解释

仁爱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解释

仁仁爱,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新善关系。

克己复礼为仁
义公正的道理,合理的行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礼待人彬彬有礼,行为端庄。

礼之用,和为贵。

智有智慧、聪明、有才能。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信诚实,不虚伪,讲信用。

言必信,行必果。

忠为人正直、忠实厚道、尽心尽力。

尽心于人,不欺于己。

孝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

孝者,德之基,人格之始也。

廉清廉正直、清白高洁、洁身谨慎、不贪污。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耻违纪违法和侵害他人权益为耻辱。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勇做勇敢的人。

勇者无惧,但是,不要有勇无谋!。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何谓仁?仁者,仁义也。

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

仁者,易也。

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

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

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时出手,帮人家一两下,即为义。

何谓礼?礼者,示人以曲也。

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

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

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何谓智?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

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

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何谓信?信者,人言也。

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

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

忠者: 赤诚无私尽心竭力于职责为忠也。

古人云:忠者,人格之成也。

人无忠则凶,专一之忠为小忠,无逆之忠为中忠,大忠之忠要求忠于道。

对社会、国家、事业不存懈怠,不玩忽职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为人要忠诚、忠实厚道,坚贞梗直,竭忠尽心,做忠良之人。

孝者: 善事父母为孝,百善孝为先。

故圣人云:孝者,德之基,人格之始也。

廉者: 廉为不义财不取也。

清廉正直、廉正公平、清白高洁、洁身谨慎、不苟取,不贪污。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廉生威、威生明、明生信。

常言道: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富贵不淫。

汝廉乎? 耻者: 羞耻之心,亦羞耻之能力也。

羞愧、羞辱、羞耻侮辱,违纪违法和侵害他人权益为耻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知耻,继而改之,焉能为君子矣。

恭近于礼远耻辱,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至矣。

汝能知耻否? 勇者:勇者无惧,但是,不要有勇无谋!。

“忠、孝、廉、耻、勇”,造字本义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

“忠、孝、廉、耻、勇”,造字本义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

“忠、孝、廉、耻、勇”,造字本义延续至今,说明了什么忠心、孝悌、廉洁、羞耻、勇敢,指的是人应信守、践行的五种高尚品格。

“忠、孝、廉、耻、勇”这五个字造字源于先人在长期的实践中而得来的,除个别字引申而来,大部分是本义延续至今。

从古到今,它们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优秀基因,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忠”本义表示态度公正,不偏私情从造字可以看到,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古以不懈于心为敬,故忠从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为正直之德,故从中声。

《说文解字》中讲:“忠,敬也,尽心曰忠”。

忠者,德之正也。

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

“忠”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与范畴。

孔子提出君子行事以忠信为主,一次,他的学生子张问什么是可以到处都能行得通的办法,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之邦也会畅通无阻;反之,即使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

曾子认为孔子一以贯之的道是“忠恕”。

曾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首先就是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朱熹也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意即尽自己的心是忠,用自己的心推及他人就是恕。

忠恕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东汉马融因有感于孔子写了孝经,而独缺忠经,因而补之,使忠孝的德行得以两全。

《忠经》是系统总结忠德的专门经典。

《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

忠,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尽心竭力的负责完成份内义务的美德。

“孝”是善于侍奉父母长辈从甲骨文图中的表意字型可见:似乎可以见到“子”双手举起,并向下动作,作出磕头样子,给老人请安,达到“孝敬”的目的。

《说文解字》:孝,善事父母者。

从老省,从子。

子承老也。

意思是:孝,善于侍奉父母长辈。

字形采用省略了“匕”的“老”和“子”会义。

这个字形是表示“子承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勇廉

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勇廉

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勇廉仁义礼智信孝悌忠勇廉仁,博爱,明伦。

行天地,仰乾坤。

华夏道义,中国精神。

全心怀众庶,一念事人亲。

孔子递传薪火,孟轲栽种枝根。

千秋文德绵久远,万载礼运入梦魂。

义,淡名,泊利。

志勿偏,行不倚。

执念公正,存心合理。

圣贤种良田,明达耕心地。

轻生岂是英雄,惜死难成大器。

胆魂肝魄系三生,星月日辰传四季。

礼,正行,端履。

察细微,通大体。

以厚施物,从严律己。

知耻愧圣贤,明伦羞鬼魅。

人事定须诚纯,公道当怀敬畏。

扬清激浊舞苍天,存善务真趋大地。

智,认知,见识。

慧于中,形于外。

实事求是,明心见志。

抱缺以守真,行远应律己。

邪正自古分明,善恶从来火水。

意如雨露有恩波,形似月风无系累。

信,勿欺,安分。

志意诚,心念恳。

日月明远,乾坤震振。

暗室莫违和,幽冥当敬慎。

休言陨星无知,当察来潮有汛。

花开花落守天常,鸿去雁来应节运。

孝,尊贤,敬老。

大恩承,洪福报。

养性明义,修身体道。

出行必面辞,归来当临告。

池中比目堪珍,家有双亲是宝。

卖身葬父乃高风,求鲤卧冰传至孝。

悌,敬兄,爱弟。

手足情,棠棣义。

察察明度,彬彬有礼。

让梨晓尊微,燃萁知羽翼。

天下二陆同文,世上双苏并美。

一家桐树可称荣,千里马龙谁与媲。

忠,正直,和冲。

思勿倚,意当公。

胸怀坦荡,心神虚空。

行休应朴厚,举止定虔容。

四海五湖清露,八荒九域熏风。

天地无私恶小惠,日月有情烛大同。

勇,无惊,无恐。

万夫雄,千钧重。

易水波涌,秦宫雾笼。

雪劲忿将迎,云起愁相送。

狂飙烈日肝魂,明月清风墓冢。

千秋高义且歌吟,万载美名当咏诵。

廉,勿取,无贪。

行刚正,志弘含。

胸怀抱负,衷心承担。

律己当紧约,接物乃平宽。

浩气一身止禁,清风两袖明严。

临财苟得应羞怍,临难苟免且愧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小篆的造字可见忠是存心居中,正直不偏。

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

古人谓:忠者,德之正也。

惟正己可以化人,故正心所以修身乃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尽忠者,必能发挥出最大的智慧和才干,因为公生明,偏则暗;
诚如《大学》所言「致知在格物」――革除私欲之后,一切事物的道理无不清楚明白。

因此无论我们是做大事业的,还是在平凡职位上的,要想真正做好,须臾都不能离开忠字。

曾子每日反省自己,首先就是「为人谋而不忠乎?」,意为「别人托付给的事情,是不是忠实且尽心尽力地办到了?」比如说,作为一个公务员,领导交代办理的事情,尽心尽力地作圆满了吗?身为母亲,为家庭尽职、尽责地教养孩子了吗?作为父亲,可堪为子女作榜样了吗?当学生的,功课认真努力了吗?各自在岗位的职务上尽忠了吗?果真能效法曾子每日反省的功夫,察照每日自己「忠诚」的程度如何,未尝不是向上提升的好方法。

尽忠确实是做人的根本。

忠孝仁智礼义信是什么意思
仁义礼智信是五德,顺序不要搞错。

中国传统哲学归于老子。

老子认为德的最高境界就是自然。

然后才是仁义礼智信。

做不到自然就求仁,失仁则求义,失义求礼,失礼求信。

所以顺序不要颠倒。

单独的解释:仁是爱。

义是坚持真理的态度。

礼是遵循等级的表现。

智是对他人的了解。

信就是诚信。

汉武帝时期,儒家代表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

五常就是五德。

三岗中体现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所以后代儒家就增加忠孝两个概念。

其是属于礼的范畴。

还有一个字就是悌,忠孝悌都做到了就可以称为君子了。

是古代士大夫阶层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即忠、义、礼、智、信,至于仁、孝是宋代程朱理学兴起后纲常理论中所强调的,当然也是古已有之,字面意思就好理解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也是我们的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老人家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

也是人生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孝:是孝顺。

孝顺父母,这是为人子女的本份,孝顺是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往大了说,可以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

悌:是悌敬。

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相互帮助。

扩而充之,对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这样人和人之间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谦让。

忠:是尽忠。

尽忠国家,这是作国民的责任,就是要忠于祖国和人民。

“忠”也是要忠于组织和自己的工作职责。

信:是信用。

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

将来到社会服务时,“言必忠信,行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

所做的事,必须要有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对不敷衍了事。

礼:是礼节。

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也包括礼貌)。

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见到父母要敬礼,见到客人要敬礼。

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里上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体现。

义:是义气。

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

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

(当然这不是那种狭隘的“哥们义气”,那不是义,那是愚昧而以。


廉:是廉洁。

有廉洁的人,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精神。

耻:是羞耻。

凡是不合道理的事,违背良心的事情,绝对不做。

人若无耻,等于禽兽一样。

“耻”也是自尊自重。

孔子曰:“知耻近乎勇”,知道错误就去改过,为当所为,不也是勇的表现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