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应用
遥感技术应用
遥感技术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航空或卫星搭载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方法。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地球的各种信息,包括地表的形态、海洋的温度、气候的变化等等。
这项技术在农业、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中广泛应用,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一、农业领域中的在农业领域,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土壤的湿度、植被的生长状况以及作物的生长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农民合理安排种植时间、施肥和灌溉非常重要。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大范围的农田信息,并及时掌握到各个地块的变化情况。
这样一来,农民可以更加科学和高效地管理农田,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二、环境保护中的在环境保护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监测大气污染、水质变化以及森林覆盖率等指标。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远程获取到这些数据,并及时进行分析和研究。
例如,当大气污染问题严重时,我们可以通过遥感图像来识别污染源的位置,并对污染源进行有效控制。
在监测水质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快速识别水体的污染程度,帮助环保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植被的覆盖程度,及时发现并保护森林资源。
三、城市规划中的在城市规划方面,遥感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土地利用和交通规划。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城市土地利用的详细信息,包括不同区域的建筑密度、道路分布等。
这些信息对于城市的发展和规划非常重要。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交通规划。
通过遥感图像,我们可以识别出交通拥堵的区域,并结合其他数据,为城市交通的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总结:遥感技术在农业、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我们的生活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到大范围、精确的数据,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福祉。
通信电子中的遥感通信技术应用
通信电子中的遥感通信技术应用如今,遥感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能源、交通、军事等领域。
而在这其中,通信电子中的遥感通信技术应用更是致力于打造一个更加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的通信网络。
在本文中,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地阐述遥感通信技术的应用。
一、遥感监测技术遥感监测技术是目前遥感技术应用中的一个热点领域。
随着国家、地区和行业对环境、资源、气象等方面的监测需求不断增加,基于遥感监测的解决方法也在不断拓展。
通过把传感器和天线设置在不同区域,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气象、水文、生态环境、资源利用、土地变化等方面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为环保、气象预测、资源调控等各个领域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准确的数据。
在遥感监测技术中,遥感通信技术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广播、通信、互联网等多种渠道,遥感通信技术可以有效地传输数据,将各种监测数据传输到指定的用户中。
而这些传输方式可以实现迅速、准确地数据传输和交换,从而为各项决策和部署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二、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是遥感技术中的另一领域。
保持遥感图像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安全性是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传统的遥感图像处理技术通常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很难满足实时性的需求。
而遥感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缩短数据处理的时间,提高处理的效率和准确率。
在遥感图像处理技术中,遥感通信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还可以实现在线数据处理和实时监控。
通过网络和通信的互联,遥感数据可以实现快速地共享和传输,而团队也可以共同协作,在广泛合作的基础上实现遥感图像处理技术的进一步进展和发展。
三、遥感无人机技术遥感无人机技术是目前热门的新兴技术。
遥感无人机技术利用小型化的无人机进行空中遥感探测,可以更加精准、立体、多层次地获取地面信息。
而在遥感无人机技术中,遥感通信技术的应用也显示出了技术前沿和创新性。
遥感通信技术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数据传输方式和媒体类型,支持数据传输和信息共享。
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利用卫星、航天器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它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测绘领域。
遥感技术的应用为地图制作、土地利用规划、环境监测等提供了高效的手段,为测绘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地图制作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的影像和信息,可以为地图制作提供大量的数据。
利用卫星影像获取地形、地貌、植被等信息,可以精确绘制各种类型的地图,包括地形图、土地利用图、资源分布图等。
这些地图在城市规划、农业生产、自然资源管理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土地利用规划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数据,可以对土地利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准确地识别出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包括耕地、林地、水域等。
这些数据可以为土地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决策者做出合理的决策,优化土地资源的利用。
3. 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球表面的大量环境信息,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情况、森林状况等。
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对环境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
在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及时、精准的数据支持,帮助他们科学地管理和保护环境。
二、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现状目前,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卫星技术的进步,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能力不断提升。
卫星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光谱分辨率都有了显著提高,可以提供更清晰、更精准的遥感影像。
遥感数据的处理和解译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展,能够更有效地提取地表信息,满足测绘领域对数据准确性和精度的要求。
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各行业对于遥感数据的需求逐渐增加,推动了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和测绘部门正在积极探索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方法和技术手段,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未来,随着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遥感技术的不断进步,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发展。
遥感技术的应用原理
遥感技术的应用原理什么是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航空器或其他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科学与技术。
它可以无需接触目标,通过接收地球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获取目标物体的特征信息,从而实现对地球表面的观测、监测和分析。
遥感技术的应用原理1.电磁波辐射与物体相互作用遥感技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了解物体的特征信息。
物体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包括吸收、散射和辐射等过程。
不同物体对不同波段的电磁波有不同的相互作用特性,通过分析接收到的电磁波信号,可以判断物体的类型、形状、结构和物质组成等信息。
2.波段和分辨率选择遥感技术中,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对目标物体的反射和辐射有不同的响应。
因此,在设计遥感卫星或传感器时需要选择适合的波段。
常见的波段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等。
同时,根据应用需求,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分辨率,分辨率越高,获取的图像细节越清晰。
3.数据获取和处理遥感技术的核心就是数据获取和处理。
通过卫星或航空器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数据,包括图像、光谱和高程等。
获取的数据需要经过预处理、校正和解译等环节,得到可用的信息。
数据处理的方法包括图像处理、遥感分类和特征提取等。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农业、地质勘探、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和灾害监测等众多领域。
以下列举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农业领域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农作物的生长监测、叶面积指数计算、土壤湿度估计等。
通过遥感数据,可以及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帮助农民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作物管理策略。
•资源调查领域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评估。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中的地表特征、岩石矿化度等信息,可以发现潜在的矿产资源。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水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监测等。
•环境保护领域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环境污染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遥感图像,可以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水质变化、大气污染等情况,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灾害监测和预警遥感技术可以用于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
遥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遥感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工作原理遥感是利用传感器对地球表面物体的电磁辐射进行探测和测量的技术。
它基于物体对不同波段的辐射具有不同的反射、散射、吸收特性这一原理。
遥感技术主要包括被动遥感和主动遥感两种形式。
被动遥感被动遥感是指传感器接收地球表面反射和发射的自然辐射。
传感器通过不同波段(如可见光、红外线、微波等)接收地表反射出的辐射,然后进行记录和分析。
被动遥感可用于获取地表反射率、植被覆盖度、气温变化等信息。
主动遥感主动遥感是指传感器通过发射电磁波并接收其返回信号来获取地表信息。
常见的主动遥感技术包括雷达和激光雷达。
雷达利用电磁波在地表和大气中的传播特性来探测地表目标,可用于获取地表高程、地表形状等信息。
激光雷达则利用激光束对地表进行扫描,并通过接收返回的激光信号来获取地表的距离和形状等信息。
应用领域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农业、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地球科学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遥感技术,科学家可以获得大范围的地表地貌、地质构造、水文等信息,从而深入研究地球的演化历史、自然灾害等。
遥感技术还可用于监测地壳的运动、火山活动、地震预警等。
农业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农作物管理和精准农业方面。
通过遥感图像,农民和农业专家可以获得农田植被的生长状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
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农田的土壤质量评估、水分监测等,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管理。
环境保护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砍伐等环境问题。
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和预测自然灾害,如洪水、干旱和森林火灾等,从而提前做出应对措施。
城市规划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的土地利用情况、道路网络、建筑物分布等信息,为城市规划和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监测城市的扩张和发展,预测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帮助规划师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遥感的原理与应用
遥感的原理与应用1. 遥感的定义遥感是通过对地球表面进行远距离观测与感知的技术,利用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物体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遥感技术利用电磁波辐射与物体相互作用的特性,通过记录、测量和解释该辐射,可以获取地表和大气的信息。
2. 遥感原理遥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感知和测量地球表面物体物理特性与光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遥感器传播出电磁波辐射时,其与物体相互作用后会发生散射、吸收或反射。
这些辐射回到传感器被接收和记录,并通过数据处理进行解释和分析。
3. 遥感的应用领域3.1 地球科学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地球表面的变化,如环境变化、土地覆盖变化、通量变化等。
通过长期的遥感监测,可以对地球环境进行评估和预测。
3.2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城市的地形、道路、建筑、绿化等信息,进而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3.3 农业和林业遥感技术在农业和林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等进行监测和评估,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遥感技术也可以用于林业资源的监测和保护。
3.4 海洋科学遥感技术在海洋科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洋的温度、盐度、色素含量等信息,能够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海洋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3.5 灾害监测与防范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和防范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洪水、干旱、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供及时的灾害信息,帮助相关部门进行灾害应对和救援工作。
3.6 环境监测与保护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4. 遥感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以下是遥感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势:•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获取更精准的地表信息。
卫星遥感技术的新用途
卫星遥感技术的新用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不再限于纯粹的地图制作、气象预测等传统领域。
近年来,卫星遥感技术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新兴领域,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下面,我们来介绍几个卫星遥感技术的新用途。
一、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方面,卫星遥感技术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卫星遥感,可以实现首都飞地规划、城市形象变迁研究、腾退用地规划、绿地变迁监测等工作。
同时,在城市规划管理中,通过对卫星图像进行叠加、分析,可以实现土地使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等功能。
二、环境监测卫星遥感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
通过卫星遥感,可以实现污染源追踪、污染物扩散模拟、生态环境监测等工作。
在环境监测中,卫星遥感可以提高监测效率、降低监测成本,同时,对监测结果的准确度也有很大的提升。
三、气候预测卫星遥感技术在气候预测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卫星遥感,可以实现对气象条件的实时监测和分析,有效地提高气候预测的准确度。
同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卫星遥感技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对极地冰川、海洋温度等关键指标的监测和预测。
四、农业生产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卫星遥感,可以实现作物生长监测、土地利用调查、灾害监测等工作。
同时,在农业发展规划中,卫星遥感可以为种植结构的调整提供科学的参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总之,卫星遥感技术的新用途层出不穷,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相信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地球资源。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面目标进行远距离观测和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领域。
遥感应用分析是指利用遥感数据进行信息提取、数据分析和应用研究的过程,是遥感技术的核心应用之一。
本文将介绍遥感应用分析的原理与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首先,遥感应用分析的原理是基于遥感数据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特点,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多光谱、高光谱、合成孔径雷达等数据,进行信息提取和分析。
遥感数据具有全方位、多角度、多尺度的观测能力,能够获取大范围、多时相的地表信息,为应用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
同时,遥感数据具有数字化、信息化、空间化的特点,为信息提取和分析提供了便利条件。
因此,遥感应用分析的原理是基于遥感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实现对地表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其次,遥感应用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信息提取和应用研究。
数据获取是遥感应用分析的第一步,包括卫星遥感数据、航空遥感数据、地面观测数据等多种数据来源。
数据预处理是指对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校正、配准、去噪等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信息提取是指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地表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包括地物分类、变化检测、特征提取等内容。
应用研究是指将遥感数据提取的地表信息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领域,实现对地表信息的应用价值。
最后,遥感应用分析的发展趋势是多源数据融合、多尺度信息融合、多时相信息融合。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观测等多种遥感数据的融合应用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同时,多尺度信息融合和多时相信息融合也将成为遥感应用分析的重要方向,以实现对地表信息的更全面、更精细的提取和分析。
综上所述,遥感应用分析是基于遥感数据的信息提取和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对遥感应用分析的原理与方法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开展遥感数据的信息提取和应用研究工作,为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农业生产等领域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与资源调查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加,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严重,迫切需要一种高效、快速的监测手段来保护环境,调查和管理资源。
遥感技术就是一种能够通过卫星、航空器等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手段,被广泛应用在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一、环境监测中的遥感技术应用1. 大气污染监测大气污染是影响人类健康和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获取大气成分和光学厚度等信息,来精确监测大气污染物,包括臭氧、二氧化氮、颗粒物、硫化物等,同时可以监视火灾烟雾和沙尘暴,及时作出预警和响应措施。
2. 土地利用和覆盖监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的土地被用于工业和城市建设,极大地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平衡。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卫星的高分辨率图像来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覆盖程度,包括林地、草地、湿地、水域、城市和工业地带等,能够更加精确地评估生态环境状况。
3. 水资源监测水资源是人类维持生命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而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水体的空间范围和水深数据来监测水资源变化,包括湖泊、河流、水库和海洋等,能够对水质、水量和水流速率等进行准确监测,保障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二、资源调查中的遥感技术应用1. 地质勘探地质勘探是矿产勘探和油气勘探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而遥感技术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勘探手段,可以通过获取卫星和航空器的图像来检测地表的物理和化学特征,包括地形、地貌、地物、结构等等,能够帮助矿产和油气开发商更快、更准确地预测矿产和油气的位置和储量。
2. 农业资源管理农业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基础,而且影响着全球的粮食安全,因此如何科学和高效地利用农业资源也变得十分重要。
遥感技术可以通过获取卫星和航空器的图像来评估农作物生长过程、作物种植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等,这些数据能够帮助农业生产者决策种植栽培策略,提高农田利用率和产量。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优势
遥感技术的应用及优势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获取地球表面和大气状态的信息而不直接接触物体的技术。
它通过使用航空器、卫星等平台获取的多光谱或高光谱影像来分析地表覆盖、植被、水资源、城市扩张等地理问题。
遥感技术的应用和优势如下:一、农业领域的应用与优势1.作物种植与管理: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规模农田监测、监测不同阶段的作物生长情况、作物病虫害监测等信息,帮助农民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
2.土壤分析与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土壤植被指数、湿度、无机物质等信息,结合其他农业气象数据,提供土壤肥力分布图、土壤水分分布图等,为农业灌溉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3.农业灾害监测与评估:遥感技术可以在农作物病虫害爆发、干旱洪涝、冰雹等农业灾害发生时,及时获取其影响范围和程度,指导救灾工作和农民灾后恢复。
二、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的应用与优势1.土地利用与覆盖监测:遥感技术能够对城市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地覆盖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监测,帮助城市规划者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城市发展。
2.城市扩张与更新: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城市的扩张趋势、更新与变化的空间分布,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环境质量评估: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环境的污染和质量情况,如河流水体污染、植被覆盖率等,为城市环境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自然资源的应用与优势1.水资源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水域和水体的分布、水质状况、水量变化等信息,帮助水资源管理者制定水资源分配和保护策略。
2.森林资源管理: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森林覆盖度、树木生长状况、森林火情等信息,为森林资源管理和防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3.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遥感技术可以通过探测地表特征、矿产指标等,辅助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四、环境监测与灾害预警领域的应用与优势1.大气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污染物浓度、空气质量状况、雾霾等,为环境保护部门提供监测和预测依据,制定相应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遥感原理及应用的意义
遥感原理及应用的意义遥感原理及应用的意义:遥感原理是通过利用卫星、飞机等平台上的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和记录,以获取地物信息的一种技术。
遥感应用则是指利用遥感技术来分析、处理和应用遥感数据,以实现对地球表面环境、资源和自然灾害等问题的监测、研究和管理。
遥感原理的意义:1. 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球观测数据:传统的地面观测方法限制了观测范围和分辨率,而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高分辨率的地球观测数据,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和分析地表的空间分布和变化。
2. 实现非接触式观测:遥感技术利用传感器与地物之间的能量交换,可以实现对地球表面的非接触式观测,从而避免了传统观测方法中需要接触地面或实地采样的限制,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3. 提供多源、多尺度的地球观测数据: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多源传感器获取不同光谱、不同分辨率的地球观测数据,从而可以综合利用不同数据源的优势,提供多尺度的、多维度的地球观测数据,为不同领域的应用提供丰富的信息。
4. 实现实时、连续的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地球表面的实时、连续监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对于环境监测、资源管理、灾害预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及时获取和分析地面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和措施。
遥感应用的意义:1. 环境监测和保护: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记录地球表面的环境信息,如水体污染、植被覆盖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等,为环境监测和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例如,可以利用遥感数据监测水体受污染程度,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水环境。
2. 资源管理和规划: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地理空间信息,如土地利用、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数据,为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支持。
例如,可以利用遥感数据监测森林覆盖变化,制定森林保护和管理政策。
3. 自然灾害监测和预警: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连续监测地表变化和气候信息,为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例如,可以利用遥感数据监测地震活动、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和演化,提前预警和采取措施减轻灾害的影响。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遥感,也叫遥测遥感技术,是指利用传感器和卫星等远距离探测技术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
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球大范围、连续的、实时的、快速的不同层次、不同时间尺度的图像和数据,为自然资源调查、环境监测、水文水资源调查、灾害预警、城市规划、农业生产、林业经营、海洋调查等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遥感技术的原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辐射或传输特性来提取有关于物体的信息。
电磁波包括可见光、近红外线、红外线、微波等,在地球大气不同层次的介质中传播,与地球上不同的物体交互作用并被散射、反射、透过、辐射等,再由探测器返回地面。
遥感技术的应用1.自然资源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土地资源调查,对土地利用状态和方式进行监测、评估、预测和分析,为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提供数据支持。
2.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广泛、动态地监测环境污染源、污染程度和污染物在大气、水源等介质中的扩散和运移过程,为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3.水文水资源调查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水土流失等水文水资源信息,辅助决策和规划。
4.灾害预警遥感技术可以对自然灾害的形成、演变、影响范围等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提供预防自然灾害的预警和指导信息。
5.城市规划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变化、建筑物高度、道路交通情况等信息,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6.农业生产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农业作物遥感监测,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为农业决策和精准农业提供技术支持。
7.林业经营遥感技术可以实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调查、统计和土地分类以及森林病虫害的应对等一系列生态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支持,为林业经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8.海洋调查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水中的浮游动植物、河口等区域的悬浮物、沉积物、水温、水深等信息,为海洋调查和海洋经济活动提供数据支持。
结语总之,遥感技术是现代地球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范围广泛,可以为各个领域的决策者和研究者提供准确和全面的地球信息。
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或飞机通过接收地面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获取、记录、分析和解译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在测绘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高效、精确地获取各种地理空间信息,提升测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度。
以下是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一些具体应用。
1. 地表覆盖分类与制图: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光谱信息,如植被、水域、建筑物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解译,可以制作出多种地图,如土地利用图、植被覆盖图、水资源分布图等,为城市规划、农业发展、自然资源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2. 地形测量与地质调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的高分辨率影像可以提供详细的地形信息。
通过分析地表起伏、高程变化等数据,可以制作数字高程模型和地形图,为地形测量、地质勘探、地震监测等方面提供支持。
3. 海岸线监测与河流变迁分析:利用雷达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岸线的精确位置和变化情况。
通过对多期影像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监测海岸线的蚀刻和侵蚀过程,为海岸防护工程和海洋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遥感技术还可以用于分析河流的演变过程,监测洪水、决堤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变化趋势。
4.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进行高精度影像获取和信息提取,实时监测建设用地的变化和土地利用的动态情况。
通过对城市扩张、工业园区建设、交通网络等方面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5. 环境监测与生态保护: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大范围的环境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如植被覆盖变化、土壤退化、生态系统破坏等。
通过监测气候变化、水质污染、森林砍伐等问题,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精确、实时的地理空间信息。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卫星影像的优化,遥感技术在测绘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举例遥感的应用
举例遥感的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对地球表面的电磁波辐射进行感知和记录,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
它广泛应用于农业、气象、环境、城市规划、资源勘查等领域。
下面将列举10个遥感应用的例子。
1. 农业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用来监测农田土壤湿度、植被生长状态、作物病虫害等信息,帮助农民进行合理的农田管理和精确的灌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气象预报: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气温度、湿度、云量等信息,用于气象预报模型的输入,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
3. 环境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污染物、水质污染、土壤退化等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4. 城市规划: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的地貌、建筑物分布、交通网络等信息,用于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效率。
5. 资源勘查:遥感技术可以探测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等,帮助进行资源勘查和评估,指导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6. 地质灾害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及时预警和评估风险,减少灾害损失。
7. 海洋监测: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洋表面温度、海洋生物量、海洋环境变化等信息,用于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
8. 森林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森林覆盖变化、森林生物多样性等信息,用于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
9. 基础设施管理: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城市道路、桥梁、管道等基础设施的状况,用于设施维护和管理。
10. 土地利用变化监测: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土地利用变化,包括城市扩张、农田变化、湿地退化等,为土地管理和土地利用政策提供支持。
总结:遥感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农业、气象、环境、城市规划、资源勘查等多个领域。
通过遥感技术,我们可以获取大量的地表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可持续发展。
遥感50个应用和用例
遥感50个应用和用例遥感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用例。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1. 农业,用于监测土壤湿度、作物生长情况、病虫害监测、农田面积统计等。
2. 林业,用于森林资源调查、森林火灾监测、森林覆盖变化分析等。
3. 土地利用规划,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土地资源调查等。
4. 自然资源管理,用于水资源监测、矿产资源勘探、海洋资源调查等。
5. 环境监测,用于大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海岸线变化监测等。
6. 气象预测,用于气象监测、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研究等。
7. 地质勘探,用于地震监测、地质灾害预警、地质勘探等。
8. 城市管理,用于城市绿化监测、城市扩张监测、城市更新规划等。
9. 海洋监测,用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灾害监测等。
10. 污染物监测,用于工业污染监测、废物排放监测、环境污染治理等。
11. 森林防火,用于森林火灾监测、火险等级评估、森林防火规划等。
12. 土地变化监测,用于城市扩张监测、农田面积变化监测、土地利用规划等。
13. 水资源管理,用于水文监测、水资源调查、水质监测等。
14. 农作物监测,用于农田面积统计、作物生长情况监测、病虫害监测等。
15. 土地所有权界定,用于土地调查、土地确权、土地登记等。
16. 灾害监测,用于地质灾害监测、气象灾害监测、海洋灾害监测等。
17. 生态环境保护,用于生态系统监测、生态环境评估、生态修复规划等。
18. 城市更新规划,用于城市用地规划、城市更新规划、城市绿化规划等。
19. 水土保持,用于水土流失监测、植被覆盖监测、水土保持规划等。
20. 土地资源调查,用于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变化监测等。
21. 河流水质监测,用于河流水质监测、河流污染源追踪、河流生态修复规划等。
22. 基础设施监测,用于道路监测、建筑物监测、输电线路监测等。
23. 海岸线变化监测,用于海岸线变化监测、海岸侵蚀监测、海岸线规划等。
24. 水域资源调查,用于湖泊资源调查、水库资源调查、河流资源调查等。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对地球表面的高空间分辨率成像和可测量的物理量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气象、地质、农业、环境、水资源、城市规划等领域。
气象领域是卫星遥感最早应用的领域之一,气象预报和气候研究的基础都依赖于卫星遥感技术的数据。
卫星遥感可以实现对大气中各种气体含量、云层结构、太阳辐射、地面温度等参数的测定,还可以通过远程探测方式,对大气、海洋和陆地表面特征等进行探测和监测,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了广泛的数据。
地质勘探是卫星遥感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卫星遥感技术可以探测地面的地形、地貌、植被、土壤、岩石等特征,对火山、地震、滑坡和地质灾害等进行监测与预测,还可以识别一些矿化带、找寻矿床。
这在资源勘探、国土环境监测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农业领域是卫星遥感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卫星遥感可以探测植被覆盖度、农作物生长情况、土壤含水量等农业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通过对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遥感监测,可以及时掌握种植面积、产量和质量等方面的信息,为制定农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保护是卫星遥感技术的又一重要应用领域。
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水污染等信息,帮助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
例如,监测全球的温室气体、大气污染、城市扩张等数据,为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除以上几个应用领域之外,卫星遥感技术还涉及到交通、城市规划等应用领域。
交通导航系统主要依赖卫星定位系统,而城市规划方面,卫星遥感可以探测城市的建筑密度、人口密度和交通状况等,为城市规划者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总之,卫星遥感技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国家和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尽管在应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技术和管理问题,但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卫星遥感技术在未来将能够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
高中地理第三章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
利用飞机携带遥感仪器 的遥感。包括 600 一 10 000 米的低、中空遥 感, 10 000 一 25 000 米 的高空、超高空遥感 机动性强,可以 根据研究主题选 择适当的传感器、 适当的飞行高度 和飞行区域 用于城市遥感、 海面污染监测、 森林火灾监测 等中、高分辨 率的遥感活动
类型
例 2 下列技术中,关键装置为 传感器的是(A )
A
.遥感技术 B .地理信息技术 C .全球定位技术 D .电子通信技术
解析: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
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 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 相关技术等组成。其中,传感 器是遥感技术信息获取和传输 的关键装置。
二、遥感与资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查
.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 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 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 作有判断水体污染、分析城市 大气污染、监测灾害、普查资 源等等。
P92活动第3小题参考答案
3
.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可以利 用遥感资料进行成矿条件的地质分 析,提出矿产普查勘探的方向,指 出矿区的发展前景。我国吉林省铜 矿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对全省陆地 卫星图像的分析,不同物质的波谱 特征不同,发现铜矿的分布与线性 构造密切相关,对于开发这个地区 的铜矿具有重要意义。
3 .遥感技术在农业方面的应用有 ( D)
①
识别各种农作物 ② 计算种 植面积 ③ 根据作物生长情况估 计产量 ④ 农作物灾情预报 A . ① ② ③ B . ② ③ C . ① ③ ④ D . ① ② ③ ④
①
海上冰山漂流监测 ② 海上 石油污染监测 ③ 近海赤潮灾 害监测 ④ 海岸港口工程规划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
例 3 ( 2004 ·广东、广西)在遥感技术中, 可以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 生长状况。读图回答( 1 )-( 3 )题。
遥感的应用
3、遥感波段分类
• 紫外遥感:其探测波段在0.3~0.38um之间
• 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 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四、遥感的应用
当前遥感形成了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乃至空间,从 信息数据收集、处理到判读分析和应用,对全球 进行探测和监测的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观 测体系,成为获取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的重要手 段。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地质、海 洋、气象、水文、军事、环保等领域。
一、遥感的定义
• 遥感(RS)是指非接触的,远距离的探测技术。
一般指运用传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的辐射、反 射特性的探测,并根据其特性对物体的性质、特 征和状态进行分析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技 术。
二、遥感的特点
遥感作为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它的出现和 发展既是人们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客观需要,更 有其它技术手段与之无法比拟的特点。 • 大面积同步观测 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 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 价值的遥感数据。 例如,一张陆地卫星图像,其覆盖面积可达3万 多平方千米。这种展示宏观景象的图像,对地球 资源和环境分析极为重要。
能动态反映地面事物的变化 遥感探测能 周期性、重复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 这有助于人们通过所获取的遥感数据,发 现并动态地跟踪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变化。 同时,研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尤其是在 监视天气状况、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甚至 军事目标等方面,遥感的运用就显得格外 重要。
• 经济与社会效益
获取信息受条件限制少。在地球上有很 多地方,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人类难以到 达,如沙漠、沼泽、高山峻岭等。采用不 受地面条件限制的遥感技术,特别是航天 遥感可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宝贵资料。
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的应用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很广,下面简要介绍其在农业、林业、地质、矿产、水文和水资源、海洋、环境监测等方面的应用。
1.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在农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识别各类农作物,计算其种植面积,并根据作物生长情况估计产量。
例如,美国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对世界小麦产量进行估算,精度达90%。
这种大面积的估产对于国际贸易、储运、加工等都有重要意义。
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分析其长势,及时进行灌溉、施肥和收割等。
当农作物受灾时,可以实时监测。
在林业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清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火灾和病虫害。
火灾是林业的大敌。
利用航空红外遥感技术,不仅能发现已燃烧起来的烈火,而且可以探测到面积小于0.1~0.3平方米小火情,还能及时预报由于自燃尚未起火的隐伏火情。
利用卫星遥感,一次就可探测到上千平方千米范围内所发生的林火现象。
遥感技术在我国扑灭大兴安岭特大林火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和土壤调查中也获得普遍应用。
2.地质、矿产方面的应用遥感技术为地质研究和勘查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可为矿产资源调查提供重要依据与线索,为高寒、荒漠和热带雨林地区的地质工作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特别是卫星遥感,为大区域甚至全球范围的地质研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常规的地质勘查工作都从点、线观测着手,待汇集了大量的资料后才能描述一个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而进行分析研究。
利用遥感资料就可以首先从分析研究地区的遥感资料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进行野外观测与验证。
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野外工作量,节省人力、物力,还加快了速度,提高了精度。
这对区域地质填图是特别适宜的。
在地质构造方面,由于遥感图像具有广阔的视域和逼真的影像,能真实地反映各种地质现象间的关系,因此,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质构造分析,常能发现地面常规工作不能发现的地质构造,尤其是对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下的一些隐伏构造,反映得相当清晰。
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调查方面的应用,主要是根据矿床成因类型,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寻找成矿线索或缩小找矿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遥感定义:遥感是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
2、遥感信息系统包括:①被测目标的信息特征;②信息获取;③信息的传输与记录;④信息处理;⑤信息的应用。
3、遥感的类型:①按平台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
②按传感器的探测波段: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3~0.38um之间;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um 之间;红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76~1000um之间;微波遥感:探测波段在1mm~1m之间;多波段遥感:指探测波段在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范围内,再分成若干窄波段来探测目标。
③按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分:主动遥感、被动遥感数据。
④按遥感的应用领域分:大的研究领域—外层空间遥感,大气层遥感,陆地遥感,海洋遥感等;具体应用领域—资源遥感,环境遥感,气象遥感,农业遥感,水文遥感等。
4、遥感的特点:大面积的同步观测;时效性;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经济性;局限性。
5、电磁波或电磁辐射的定义: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变化的磁场能激发涡旋电场,变化的电场又激发了涡旋磁场,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
6、电磁波谱:按电磁波在真空传播的波长或频率,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排列,构成了电磁波谱。
7、绝对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性吸收的物体。
(黑色的烟煤被认为是最接近绝对黑体的自然物质。
)8、太阳辐射:(1)太阳常数:不受大气影响,在距离太阳一个天文单位(日地平均距离)的区域内,垂直于太阳辐射方向上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黑体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2)太阳光谱:是连续的,且辐射特性与绝对黑体辐射特性基本一致。
9、大气层次: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
10、大气散射的类型:瑞利散射;米氏散射;非选择性散射。
11、大气窗口: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
12、太阳辐射与地表的相互作用:①太阳电磁辐射:太阳辐射近似于温度为6000K的黑体辐射,主要集中在0.3-2.5μm的紫外、可见光到近红外区段。
—就短波而言,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是地表的主要辐射来源。
②地球自身辐射:地球近似于温度为300K的黑体辐射,集中在6.0μm以上的热红外区段。
—就长波段而言,太阳辐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考虑地表自身的热辐射。
13、典型的地物反射光谱特征:1.植物:a.在可见光的0.55μm(绿)附近有一个小反射峰,在0.45μm(蓝)和0.67μm(红)附近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带。
b.在0.7~0.8μm是一个陡坡,反射率急剧增高,在近红外波段0.8~1.3μm之间形成一个高的,形成反射峰。
c.以1.45μm、1.95μm和2.7μm为中心是水的吸收带。
2.土壤:没有明显的波峰波谷,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
3.水体:反射主要在蓝绿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近红外吸收更强。
水中含泥沙时,可见光波段反射率会增加,峰值出现在黄红区。
水中含叶绿素时,近红外波段明显抬升。
4.岩石:形态各异,没有统一的变化规律。
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受矿物成分、矿物含量、风化程度、含水状况、颗粒大小、表面光滑程度、色泽等影响。
14、遥感平台:①地面平台:车、船、塔等,0-50m。
②航空平台:低、中、高空飞机,飞艇,气球等,百米-万米。
③航天平台:150km以上,静止卫星(赤道上空,36000km),地球观测卫星(Landsat、SPOT等,700-900km),航天飞机(300km左右)。
15、卫星有关基本概念:①卫星轨道高度:卫星在空间轨道运行距离地面的高度。
★低轨卫星:150-200km,寿命1~3年,多数是军事卫星。
★中轨卫星:300-1500km,寿命1年以上,如陆地卫星、极轨气象卫星、海洋卫星等。
★高轨卫星:35800km,寿命很长,如静止气象卫星、通信卫星、GPS卫星(22000km)等。
②卫星轨道倾角: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③轨道倾角的度量:卫星经过升交点方向的轨道面,顺时针转到赤道面的夹角。
④极轨卫星与近极轨卫星:极轨卫星:轨道倾角=90°;近极轨卫星:轨道倾角接近90°轨道倾角越大,覆盖地球表面的面积越大,一般的资源卫星都是近极轨卫星。
⑤卫星运行周期:卫星绕地球运行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卫星周期(T)。
卫星覆盖周期:卫星覆盖全球一次的天数,对遥感动态监测非常重要。
Landsat 16天 SPOT 26天 NOVA 12天16、气象卫星系列:①气象卫星概述美国的“泰诺斯”(TIROS)卫星系列:第一代实验气象卫星。
美国的雨云(Nimbus)卫星系列。
美国的艾萨(ESSA)卫星系列。
美国的NOOA卫星系列。
♦1974年,美国成功地研制了第一颗静止业务环境监测卫星(GOES)。
♦中国也先后成功地发射了6颗气象卫星(3颗风云-1和3颗风云-2)。
♦风云-1是一种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风云-2是一种静止气象卫星。
②气象卫星特点♦轨道:低轨:800km ~1600km ,太阳同步(极轨);高轨:36000km ,地球同步(静止)♦短周期重复观测:静止卫星0.5小时/次极轨卫星约0.5~1天/次♦成像面积大,有利于获得宏观同步信息,减少数据处理容量♦资料来源连续、实时性强、成本低③气象卫星的应用天气分析和气象预报、气候研究和气候变迁的研究、资源环境其他领域17、陆地卫星系列(1)Landsat 系列:目前Landsat-5和Landsat-7仍在运转工作。
Landsat-7发射标志着一个时代:即大型、昂贵的Landsat系列地球观测卫星时代即将结束,NASA的下一步将发展较小、较便宜、研制周期较短的地球观测卫星。
(2)斯波特卫星(SPOT)系列:其最大优势是最高空间分辨率达10米,并且 SPOT卫星的传感器带有可定向的发射镜,可获得垂直和倾斜的影像。
(3)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系列:1999年10月14日,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又称资源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18、摄影成像:①垂直摄影:取得的像片称水平像片或垂直像片。
②倾斜摄影:取得的像片称倾斜像片。
19、扫描成像:是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时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像。
20、扫描成像方式有三种:光/机扫描成像,固体自扫描成像,高光谱成像。
21、微波遥感的特点:①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②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谱特征;③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穿透能力;④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⑤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
22、微波传感器:主要传感器是雷达。
此外,还有微波高度计和微波散射计。
按照工作波段可分为微波雷达、红外雷达、激光雷达等。
按照雷达的工作方式可分为成像雷达和非成像雷达,其中成像雷达又可以分为真实孔径侧视雷达和合成孔径侧视雷达。
23、遥感图像的特征: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
24、颜色视觉:①亮度对比和颜色对比;②颜色的性质;③颜色立体。
25、加色法与减色法:①三原色:若三种颜色,其中的任一种都不能由其余二种颜色混合相加产生,这三种颜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以形成各种色调的颜色,则称之为三原色。
红、绿、蓝。
②互补色:若两种颜色混合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就称为互补色。
黄和蓝、红和青、绿和品红。
26、数字图像:指能够被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使用的图像。
27、辐射校正:粗略校正:去掉程辐射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
(降低对比度)。
程辐射:相当部分的散射光向上通过大气直接进入传感器的那部分。
方法: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
28、几何校正控制点的选取:①数目的确定:最小数目;6倍于最小数目。
②选择的原则:易分辨、易定位的特征点:道路的交叉口,水库坝址,河流弯曲点等。
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应多选些。
尽可能满幅均匀选取。
29、图像增强方法:⑴对比度变换:是一种通过改变图像像元的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的图像处理方法。
因为亮度值是辐射强度的反映,又叫辐射增强。
⑵空间滤波:以突出图像上的某些特征为目的,通过像元与周围相邻像元的关系,采取空间域中的邻域处理方法进行图像增强方法。
⑶彩色变换:方法:①单波段彩色变换(假彩色密度分割);②多波段色彩变换:4,3,2被赋予红绿蓝时为标准假彩色合成。
TM3,2,1为真彩色。
③HLS变换。
⑷图像运算:实际就是像元亮度值计算。
⑸多光谱变换30、多源信息复合类型:㈠遥感信息的复合:不同传感器的遥感数据复合;不同时相的遥感数据复合;㈡遥感与非遥感信息的复合。
31、目视解译:又称目视判读,或目视判译,指专业人员通过直接观察或借助判读仪器在遥感图像上获取特定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32、遥感图像目标地物识别特征:目标地物特征可以概括为“色、形、位”三大类。
色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的颜色或灰度,包括目标地物的色调、颜色和阴影等。
形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的形状,包括目标地物的形状、纹理、大小、图形等。
位指目标地物在遥感图像上的空间位置,包括目标地物分布的空间位置、相关布局等。
33、遥感摄影像片的种类:(1)可见光黑白全色像片;(2)黑白红外像片;(3)彩色像片;(4)彩红外像片;(5)多波段摄影像片。
34、热红外影像中常见地物解译方法:①水体与道路:在白天热红外影像上,由于水体具有良好的传热性,一般呈暗色调。
相比之下,道路在影像上呈浅灰色至白色,这因为构成道路的水泥、沥青等建筑材料,白天接受了大量太阳能,又很快转换为热辐射的缘故。
午夜以后获取的热红外像片,河流、湖泊等水体在影像上呈浅灰色至灰白色,而道路呈现暗黑色调,这因为水体热容量大,散热墁,而道路在夜间散热快。
在无法知道热红外像片是在白天或夜间拍摄时,可以凭借水体与道路的色调和形状来判断。
白天热红外像片中,道路呈现亮色调,并可以看到道路两侧比较平直,有时还可以看到道路上奔驰的车辆。
夜晚热红外像片中,河流呈亮色调,并可以看到水体具有不规则的弯曲边界。
②树林与草地:白天的热红外影像上,树林呈暗灰至灰黑色。
这是因为在白天,树叶表面存在水汽蒸腾,降低了树叶表面温度,使树叶的温度比裸露地面的温度低。
夜晚,树木在热红外影像上多呈浅色调,有时呈灰白色,这是因为树林覆盖下的地面热辐射使树冠增温。
草地在夜晚热红外影像上呈黑色或暗灰色调,这是因为夜间草类很快地散发热量而冷却的缘故。
③土壤与岩石:热红外影像上土壤含水量不同,其色调也不同。
在午夜后拍摄的热红外影像中,土壤含水量高,呈现灰色或灰白色调,土壤含水量低呈现暗灰色或深灰色,这因为水体的热容量大,在夜间热红外辐射也强。
一般裸露的岩石,白日受到太阳曝晒,在夜间的热红外像片上呈淡灰色,例如玄武岩往往呈灰色至灰白色,花岗岩呈灰色至暗灰色,这是由于岩石的热容量较大,夜晚有较高的热红外辐射能力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