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与历程第一章世界经济形成的基
第一章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自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 阶段的过渡,又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经济体系的形 成。
第一章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14
第三、生产国际化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现代国际分工主要建立 在现代工艺和技术基础之上,改变了以往以自然资源条件为基础 的局面。
建贵族的势力 (三)引起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和世界市场范围的扩大
在这一时期,欧洲人凭借其在海外活动中的领先地位崛起为全球霸 主,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性经济关系
第一章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8
二、英国产业革命与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
• 英国产业革命:一般指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棉纺织业的 技术革新为始,以瓦特蒸汽机的改良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以19世纪30、 40年代机器制造业机械化的实现为基本完成的标志。
二是各国经济的直接联系渠道还主要是商品交换。
第一章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11
三、第二次产业革命与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第二次产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也称第二次科技革命和电气革命, 是指1870年至1914年的工业革命。其中西欧(包括英国、德国、 法国、低地国家(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和丹麦)和美国以及 1870年后的日本,工业得到飞速发展。
世界市场是由各个贸易参加国或地区的市场, 通过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市场综合所组成。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有赖于多方面的条件: 1.机器大工业的发展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 3.交通运输和通信业的发展 4.世界货币的出现 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一章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5
(二)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作用
第一章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第1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概论》马工程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
所谓两极格局,是指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与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 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为了推动欧洲经济恢复和强化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联系, 美国在对西欧、日本以及亚非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和政治 控制的同时,对社会主义国家则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遏 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挑起两极对峙。为了应对美国在 世界经济和政治领域的霸权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苏 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在社会主义国 家内部签订贸易协定和双边条约,并在1949年年初成立了 “经济互助委员会” 。至此,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资 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并行和对峙为基本特征的两极 格局形成,世界被人为地划分成两大部分,形成了两个平 行的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的格局。
(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深层次矛盾
1.结构性经济失衡加剧 2.失业率居高不下 3.贫富差距扩大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上述问题归根结底是 由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只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 劳动还存在,只要生产剩余价值的规律还发生作用,资本 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不会发生变化。从当代资本主 义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生产资料私有制依然是资本主义 的基本经济制度,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资本 雇佣劳动的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 本性并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获取剩余价值的方式和方法。 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所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暂时缓 和了资本主义经济矛盾,并没有根本解决矛盾和危机产生 的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仍将是充满矛盾、冲突、波 动和危机的过程。
3.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
(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世界经济概论 第1章
(二)初步形成阶段
( 18世纪60年代后—19世纪70年代前)
1. 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 18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产业 革命,完成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 机器大工业的发展工业内部的分工得到进一步 发展随着分工规模的不断扩大社会分工迅速 向国际领域扩展国际贸易商品大量参与资本主 义再生产过程原料来自于世界市场,产品销往 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资本收益率机制
各国资本收益率的差异—引起资本的国际 移动-调节资本的供求关系 资本相对充裕的国家:资本收益率相对较 低-资本流出-资本收益率上升 资本相对稀缺的国家:资本收益率相对较 高-资本流入-资本收益率下降
4.汇率机制
汇率:一国货币单位兑换他国货币单位的比率。1美 元:6.2941元人民币
两次世界打战发了战争财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出现
第三节 :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及类型:
1.含义: 社会再生产过程由于其本身的矛盾,总是 从一个高涨到下一个高涨,不断循环.
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2、经济周期的类型
(1).短周期—基饮周期 :40个月
(2)、中周期-马克思的经济周期:9—10年 (3)、长周期-康得拉季耶夫周期 50—60年
1. 各区域经济全面增长 2. 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加强 4. 石油价格上升和 金融动荡
四.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三条黄金海岸线
(1)西欧大陆海岸线: 北端的荷兰—南端的葡萄牙和西班牙 欧洲资本主义文明的生命线; 16—19世纪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 (2)美国的东海岸线 20世纪后成为热点地区 西欧海岸线的对应线; (3)美国的西海岸线—加利福尼亚洲
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
世 界 各 国 排 名 及 占 世 界 比 重
GDP
Source: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10
夜空卫星视图
进入21世纪,美、日、欧盟三足鼎立 的多极化格局依然存在,但是美国的快速 发展和新的经济强国的成长(如中国、俄 罗斯、印度、巴西等)使世界经济格局呈 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
1960年,欧洲经济共同体为美国的百分数是:
国内生产总值——37.2%, 工业生产——41%, 出口贸易额——超过45%。
3、第三个时期(从70年代前期到80年代 后期)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抗衡、日本迅 速追赶的多极化世界 造成这一转折的关键因素是欧共体的第 一次扩大(1973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 加入)及其发展。
法国
英国 意大利
26000
23000 20400
4.2
3.7 3.29
5
6 7
巴西
加拿大 俄罗斯
20200
15600 14800
3.26
2.52 2.39
8
9 10
印度
14000
2.26
11
47132 4283 42325 40512 40591 36298 33828 10471 45888 10521 1430
(三)21世纪的世界经济新格局
5.7 5.4 3.3 2.6 2.3 2.04 2.02 1.56 1.48 1.4 1.22 1.0 0.99
14.6
国家 美国 中国 日本 德国
GDP:亿美元 146000 58000 54000 33000
GDP占世界比重%
世界排名
人均GDP
2010
23.5 9.3 8.7 5.3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简介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简介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以经济全球化、经济增长和发展为主线,以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为研究对象,全面系统地阐述世界经济发展进程、现状和未来趋势,揭示世界经济领域的特有矛盾和规律,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国际经济问题提供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资料。
一、课程性质
《世界经济概论》(Introduction to World Economy)是全国高等学校经济学专业开设的十一门主干课之一,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应系统掌握有关世界经济的基本理论,针对中国的具体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应全面了解世界各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经济政策,自觉地参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本课程既可为《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课程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使学生对世界经济及各国经济的运行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核心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与历程,包括世界经济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与信息经济、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部分是世界经济的运行与协调,包括国际贸易与多边体制、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国际货币体制、区域经济一体化;第三部分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包括战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革、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
你知道圣赫勒拿吗?
圣赫勒拿岛,大西洋上一座面积仅 47平方公里的火山岛,连同周围几 座属岛在内,人口也不到8000人。 圣赫勒拿岛至今荒凉依旧,没有机 场、没有党派,岛上居民隶属于英 国却不能获得英国国籍。
45
2.产业革命
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以蒸汽动力和机器为中 心的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引起了产业革命的发展, 机器大工业代替了手工业,导致了工业生产和社会 分工的扩大。
26
城市的兴起和商人的出现
▪ 作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的城市开始兴起,例 如马赛、里昂、伦敦、科隆等。城市的兴起 和发展,促进了一个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新 的社会阶层——商人的出现。
27
28
29
30
31
2.封建社会末期各国之间的贸易联系
中世纪西欧各国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 展,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欧洲各个地区 之间的商品贸易和东西方的商品贸易往来日益频 繁,并形成了几个地区性的贸易中心:地中海贸 易区、北海和菠萝的海贸易区、汉萨同盟、罗斯 贸易区和不列颠贸易区,初步形成了遍及欧洲的 贸易网络。
02212
含脂牛奶(含脂量1%到6%)
8
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 之间媒介的不同 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9
按照参与国际分工国家之间 的社会经济水平不同 “水平型”国际分工 “垂直型”国际分工 “混合型”国际分工
10
中国家电业 V.S.
11
世界市场
▪ 含义 ▪ 基本特征 ▪ 基本运行机制 ▪ 内容 ▪ 结构
12
含义
▪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 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
▪ 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 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NEW)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导 论第一篇 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与历程第1章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第2章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第3章 科技革命与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第4章 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第二篇 世界经济的运行与协调第5章 国际贸易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发展第6章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的发展第7章 当代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与金融全球化第8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第三篇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变迁第9章 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第10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改革第11章 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转轨第12章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导 论说明:作为教材的导论,本章简单地介绍世界经济的概念及研究对象等。
本章未添加课后习题。
第一篇 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与历程第1章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与历史沿革1怎样认识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与区别?答:(1)世界经济的含义世界经济(World Economy)是各国(地区)经济走向市场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体系。
或者说,世界经济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世界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相互联结、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是超越于民族国家界限的全球经济体系。
(2)国际经济的含义国际经济(International Economy)是指各国之间发生的经济关系。
国际经济以国家为出发点和单位,体现国与国之间的分工,商品交换,资本、技术和劳务交流等的经济关系。
(3)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联系①历史同步性。
两者都要求国与国的联系密切,都以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为前提。
②共同主体。
两者都以国家为共同主体。
③两者都超越单一国家之上,受到如国际价值/价格规律等共同经济规律的支配。
(4)世界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区别①主体不同。
相对于国际经济,世界经济主体还包括民族国家、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等。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世界经济概论复习资料导论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区别:世界经济是世界各国(地区)经济相互联系⽽形成的⽭盾统⼀体,它不是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加总,⽽是相互渗透的有机结合,是⼀个历史范畴。
国际经济是指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或国家间的经济活动。
国际经济只是世界经济的⼀个重要⽅⾯。
世界经济是全球性的经济实体,不以国家存在为前提。
但是国际经济以国家存在为前提,国际经济会随着国家的消亡⽽消亡。
世界经济研究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在内的全球性经济问题。
第⼀章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与历程(第三节没有)1.国际分⼯的含义、决定因素、形式、性质含义:国际分⼯是社会分⼯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分⼯超越国界⽽形成的各国国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是国内分⼯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决定因素:A.各国赖以⽣存发展的⾃然条件,包括资源,⽓候,⼟壤,地理位置和国⼟⾯积等。
B.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劳动⼒、技术、产业、市场的质量和规模等。
性质:主要是资本主义性质(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国际⽣产关系决定着国际分⼯的性质,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当代国际⽣产关系中⼀直占统治地位,所以现存的国际分⼯主要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形式:A.按劳动本⾝特点分:⼀是社会⽣产各⼤部门之间的国际分⼯,⼆是社会⽣产⼤部门内部各个⼩部门和⾏业之间的国际分⼯,三是由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艺专业化形成的国际分⼯。
B.按各国不同⽣产领域之间的媒介不同分:⼀是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是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
C.按参与国际分⼯的国家社会经济⽔平不同分:⼀是垂直型国际分⼯,⼆是⽔平型国际分⼯,三是混合型国际分⼯。
2.世界市场含义:指商品和各种⽣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进⾏交换的场所以及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基本特征:A.统⼀性,世界市场是⼀个相对统⼀的整体。
主要标志有:⼀是各国经济循环和周期的同步性,⼆是商品和资本的⾃由转移,三是“⼀个商品⼀个价格”的规律经常存在。
B.竞争性,世界市场为各国经济提供了全球性的竞争舞台。
第1章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及历史沿革
鲁东大学商学院
10
❖ “产业链战争”就是在整条产业链上,美国把价值最低的制 造业一端(即“1”)放在了中国。价值最低的制造业浪费 资源,破坏环境。因此,美国人把它全放在中国,而产品设 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终端零售 等六块非制造业(即“6”)都掌控在自己的手里。“6”是 “软”的生产环节,“1”是“硬”的生产环节。在这样一 种“6+1”产业链的定位下,中国就沦落在了价值的最低端。
鲁东大学商学院
25
鲁东大学商学院
26
初步形成期:18世纪60年代—19世纪 70年代
❖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产业革命, 完成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使社 会生产力出现了一次质的飞跃。
鲁东大学商学院
27
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欧洲的经济发展日益加快。18世纪,英国兴起 技术革新和产业重组的浪潮。工业革命由此展开,不仅在空间上逐渐扩散, 而且波澜起伏、连续不断。工业革命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改变了整 个世界。
地理大发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史等背 景知识。
鲁东大学商学院
4
学习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 国际分工的含义、性质和作用; 世界市场的含义、特征及运行机制;世界经济 形成和发展所经历的历史阶段;
❖ 本章的难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也就是说 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盛或衰落的根源是什 么?
鲁东大学商学院
国际分工是不同国家因生产不同产品而在国际上形成 的一种劳动交换关系。如,中国生产服装、鞋帽等劳 动密集型产品,而美国生产飞机、高科技产品等资本 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产品;中国的加工贸易问题;
第一篇历程
Star
3
第二节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概念: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商品和劳务交换的领域,是世界 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阶段:
第一阶段(16世纪前):萌芽(区域性市场) 第二阶段(16世纪-18世纪中叶): 地理大发现,区域性市场拓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第三阶段(18世纪末-19末): 资本主义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55.5
资本主 义世界 43 60 88 100 150 84
44
13
62 79 85 100 104 70.7
32
第一节 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各主要国家完全失业工人比重(%)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德国
奥地利 比利时
13.2
1.3
22.2
3.6
34.3
20.3 10.9
3、粮食严重短缺
由于肥料不足,农业劳动力不足,牲畜减少,设备耗损等原因造成 粮食短缺。
Star 22
二、欧日经济的迅速恢复
1948年基本恢复;1952年德国和意大利恢复 原因:
1、充分和素质较高的劳动力。 2、保留下了必要生产资料。 3、美国的扶持 4、新政策 (国家干预、国有化、计划化)
Star
Star
10
第二节 世界经济形成时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 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最终形成
社会生产力的飞跃推动了国际经济关系的巨大发展 一、扩大了世界市场的内涵:货物、服务与资本 二、形成了国际分工体系: 先进国家间的水平分工+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垂直分工 三、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密切和便利了国际经济联系 •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增加一倍,其中汽船比重从16%增至76%; • 1870~1913年,世界铁路里程增长了4倍,并开始向落后国家普及; • 电报的使用遍及全球,电话开始在欧美国家应用。 四、对世界市场的瓜分使世界市场囊括了全球范围 五、开始形成维护国际经济关系的制度安排
世界经济的基础及历史历程
3、扩展性(主要有两大标志) (1)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生产原增长速度 ,说明世界市场容量的扩充。 (2)世界出口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加大, 说明各国经济生活对世界市场依存度的增强。
基本运行机制
1、关税率机制 :关税是一国财政收入的重 要来源,更是调节进出口的基本手段 2、国际价格机制:国内外价格转换,等价 交换关系,供求关系的变化调节价格并调 节各产业间的资源配置
(一)国际分工的产生
国际分工的产生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形成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生产能力和市场规模迅 速扩大,为国际分工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 从供给方面看,大机器工业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使 国内市场趋于饱和,需要寻找新的销路——国际产品市场 2、 从需求方面看,生产的急剧膨胀导致对原料的大量 需求,大工业需要开辟丰裕的、廉价的原料来源——国际 原料市场。 先进的交通和通讯方式的出现,使得跨国扩张能够实现, 也使国际分工成为可能。
6、传导机制 不论是驱动机制 还是作用机制,又都是通过传导机制 对各国经济运行发挥其作用的。 什么是传导机制?是指某些经济现象通过国际贸易和国 际金融渠道从一个国家传导和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并 对该国经济产生作用的过程。
内 容
1、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包括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 的交换活动 。 2、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指国际金融和国际信贷( 其中包括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 3、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指各国货币的兑换关系, 主要是指外汇市场,即各国货币由于国际间的商 品流通和资本流通所需要的货币兑换。
欧美先进国家在胜利进军资本主义的同时,也开始在亚 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推行国际专业化生产,它们以廉价 商品为武器,以自由贸易为旗帜,在破坏这些国家原有 的前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以后,逐渐把这些国家的经济改 造成依赖于国际分工的单一经济。自由贸易对落后国家 社会经济的破坏,比以往殖民主义所实行的一切政策更 为彻底。 到19世纪中期,欧美发达国家与亚非拉等落后地区既对 立又互相依存的垂直性国际分工体系基本形成
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大纲)
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大纲)第一章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国际分工一、国际分工的含义国际分工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之间互相依赖的劳动分工,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的延伸和继续,是一国内部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
二、国际分工的类型1、垂直型国际分工2、水平型国际分工3、混合型国际分工三、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一)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近代国际分工的萌芽(二)18世纪产业革命使近代国际分工形成(三)19世纪末的垄断资本主义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际分工的新变化四、国际分工的发展规律1、由生产力水平先进的国家决定分工格局2、分工程度不断深化3、不完全分工4、经济发展战略影响国际分工的发展第二节世界市场一、世界市场的含义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内跨越国界的交换过程。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领域。
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世界市场产生于16世纪,形成于19世纪中叶,其发展过程贯穿于世界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一)世界市场的出现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从国别市场发展到区域性国际市场,最终形成统一的世界市场的过程。
区域性市场通过两个重要的因素连接成了一个统一的早期世界市场。
一是15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的产生及其带来的殖民政策,二是15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及其带来的地理大发现。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从18世纪最后的30年到19世纪初,欧洲国家和美国先后进行了产业革命,建立起大机器工业生产,这对于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世界市场的特点(一)扩展性(二)统一性(三)不平衡性(四)广阔性(五)竞争性四、当代世界市场中的跨国公司世界市场结构跨国公司的成长打破了完全竞争或完全垄断的世界市场结构。
世界市场上的垄断与竞争主要围绕跨国公司展开。
所谓市场结构,是指在某一市场上产业组织形态,即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和产品分布的状态或相对关系。
第一章 世界经济的形成基础与发展动力
混合型分工:指一个国家既参与垂直型分工又参与水 平型分工。
德国是混合型分工的典型代表。它对发展中国家是“垂直
型”的,向发展中国家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品,而对发达
国家则是“水平型”的。严格意义上讲,当代国际分工体系 中,完全属于垂直型分工或水平型分工的国家几乎是不存 在的,它们都不同程度地既存在垂直型分工,也存在水平 型分工。
区域性市场:地中海贸易区,波罗的海贸易区,不列颠贸易
区等;
从16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重商主
义政策的推行,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打破了原有相对封闭的
区域性市场,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早期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8世纪60年代末—19世纪
70年代初
世界市场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国际分工体系建立:使原本分散的国民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资本家对利润最大化的追逐;
深化阶段:战后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
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计算机、航天工业)—— 再 一次解放生产力——促使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 国际分工的深化发展主要表现在: 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产业间分工不断削弱,而工业部门内部 的行业分工得到加强,并进一步发展为行业内部产品专业化为 基础的分工;
在国际分工格局中,以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合作也 取得了新的发展; 国际分工从有形的商品生产和贸易领域向服务部门扩展; 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使跨国公司的内部分工成为一种新的 国际分工组织形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垂直型分工 :
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工序与劳动密集型工序之间 的分工; 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零部件与劳动密集型零部件生 产之间的分工; 设计与制造的分工,即发达国家从事产品的研究与开 发,而发展中国家则从事产品的制造与加工。
世界经济的形成
(二)世界市场的基本特征
1、统一性 标志:各国经济循环和周期的同步性 商品和资本的自由转移 “一价定律”的经常性存在
2、竞争性: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不完全竞争市场
3、扩展性 标志: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世界生产的增长速度 世界出口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加大
(三)世界市场的运行机制
1、驱动力:国际价格机制、关税率机制、资 本收益率机制、汇率机制
二、世界经济初步形成期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标志 事件:英国产业革命
(一)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 机器工业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
了根本改变,最终促使国际分工体系
(二)世界市场的形成 1、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工具 2、机器大工业使世界市场的范围不断扩大 3、机器大工业使世界市场的内容不断丰富
1816年英国首先实行金本位制。当时各国实行 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国家法定铸造一定形状、 重量、成色的金币,作为具有无限法律效力的本 位货币来流通;金币和黄金可自由输出、输入; 金币可自由铸造,可持生金请求国家铸造机构代 铸;银行券可自由兑换成金币和黄金。这些特点 使得本位货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国内 价值与国外价值相一致,并使之具有贮藏手段和 世界货币的职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经济 形势的变化,各国都放弃了金币本位制。
20世纪30年代,在世界性经济危机冲击下,各国纷 纷宣布废除金本位制,使金本位制成为一种历史上的货币 制度。
第四节 战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世界经济格局与世界中心的概念:P31
17世纪以来世界中心的转移: 荷兰(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第
一次工业革命以后)——美国(二次世界 大战后)
第五节 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
国际商品市场 可分为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和有 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可分为长期信贷市场和 短期信贷市场。
外汇市场 它主要从事本国货币同外国货币之间 的兑换和买卖活动。
17
第二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过程
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 的产物。它的形成是跟工业社会与近代机 器大工业联系在一起的,是国际分工、世 界市场和资本国际化发展的结果。
由于机器的广泛采用,工业内部的分工得到 进一步的发展,分离出许多独立工业部门。 分工规模的不断扩大,产品产量的大幅增加, 使大工业逐渐脱离本国基地。大规模生产所 需的原料已非本国生产的原料所能满足,它 的产品也非本国的市场所能容纳。于是,社 会分工迅速向国际领域扩展,把经济发展水 平不同的国家纳入国际分工之中。
2
本章的框架结构由五部分组成:国际 分工和世界市场,世界经济的形成, 20世纪世界经济的动荡,战前世界经 济格局的变化。本章为后面其他章节 提供了平台和基础。
学习本章需要了解地理大发现、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衰史等背景知识。
3
学习重点
本章的重点是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内涵、成因和表现,因为战后世 界经济新发展的最为突出的表现 或者说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经济全 球化。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是资本主义机器大工 业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它和资本主义垄断的发展和资本输出的增 长密切相关。
18
世界经济的形成
世界经济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 个历史阶段:萌芽期、初步形成 期和最终形成期。
19
萌芽期: 15世纪末16世纪初— 18世纪中后期
由西欧封建社会的危机以及以地中海 为中心的东西方贸易的恶化引发的 “地理大发现”,为世界市场的形成 准备好了地理上的条件。
4
学习难点
难点是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也就是说 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盛或衰落的根 源是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 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对这一问题进行 了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参见本章主要阅读书目)。对于这一 问题开展深入研究有助于我国借鉴经验、 吸取教训。
5
第一章 世界经济的形成、 发展和格局的变化
21
初步形成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产 业革命,完成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 业的过渡,使社会生产力出现了一次质 的飞跃。
这一时期世界经济的形成是在机器大工 业的基础上以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和世 界市场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
22
国际分工体系的建立
国际分工
决定因素: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性质: 各国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国际生产关系
作用: 使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日益国际化 , 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专业化; 带有强制性和掠夺性。
分类
8
按照劳动本身的特点
社会生产各大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
社会生产大部门内部的各个小部门 和行业之间的国际分工
第一节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第二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过程 第三节 20世纪世界经济的动荡 第四节 战前世界第四节 战前世界经济
格局的变化经济格局的变化
6
第一节 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
国际分工:
社会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 社会分工超越国界而形成的各国国 民经济之间的劳动分工,是国内社 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的结果,是世 界市场和世界经济赖以形成和发展 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第一篇 世界经济成长的基础 与历程
第一章 世界经济形成的基础 与历史沿革
学习提示
重点与难点
教学内容
1
学习提示
本章与其他章节的关系是本章对这门 课程的研究对象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 在本书中起到总括的作用。
本章要达到的教学效果是对世界经济 的形成过程、发展脉络及变化趋势特 别是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及世界经 济格局的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3
世界市场的形成
机器大工业成为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进行 扩张的锐利武器 。
机器大工业使世界市场的范围不断扩大。 机器大工业使世界市场的内容不断丰富。
(1)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各种 贸易组织形式的正规化、大型化和专业化;
(2) 黄金逐渐演变为单一的世界货币,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过渡到金本位制,是 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形成的重要标志;
由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 和工艺专业化而形成的国际分工
9
按照各国不同生产领域 之间媒介的不同
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以资本为媒介的国际分工
10
按照参与国际分工国家之间 的社会经济水平不同
“水平型”国际分工
“垂直型”国际分工
“混合型”国际分工
11
世界市场
含义 基本特征 基本运行机制 内容 结构
24
(3) 19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性经济危 机的周期出现,标志着世界各国的再生产周 期已按着统一的世界市场机制同步运行;
(4)19世纪交通工具的变革,为国际分 工领域的扩大、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的形成 提供了物质手段;
12
含义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 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 领域;
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 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 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13
基本特征
统一性: 各国经济循环和周期的同步性; 商品和资本的自由转移; “一种商品一个价格”的规律经常存 在。
竞争性 扩展性
新航路的开辟和新大陆的相继被发现, 引起了西欧商业的革命性变化,促进 了以分工为特征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20
西欧殖民者运用暴力或超经济强制等手 段在亚、非、拉美地区推行殖民主义政 策,形成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为本国 和国外市场生产的近代奴隶制度,建立 起以国际分工为特征的早期资本主义专 业化生产。
14
基本运行机制
国际价格机制 关税率机制 资本收益率机制 汇率机制 资源配置机制 传导机制
15
内容
国际商品流通领域 :包括有形商品和无 形商品的交换活动 。
国际资本流通领域 :指国际金融和国际 信贷(其中包括长期信贷和短期信贷)。
国际货币流通领域 :指各国货币的兑换 关系 ,主要是指外汇市场,即各国货币 由于国际间的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所需要 的货币兑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