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11-MW级大容量储能电站自主集成研究报告__

MW级大容量锂电池储能电站自主研发集成报告

南方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2010年4月25日

目录

1国内外大容量锂电池储能系统发展现状 (1)

2锂电池储能电站的技术成熟度与风险评估 (3)

3锂电池储能系统自主集成研发技术路线 (9)

3.1 储能电站高级策略方面: (9)

3.2 关键设备研发方面 (12)

3.3 系统集成 (13)

4总结 (13)

1国内外大容量锂电池储能系统发展现状近年来,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受到各国能源、交通、电力、电讯等部门的重视。电能的储存形式可具体分为机械、电磁、电化学电池三大类型。其中电池储能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铅酸电池作为最早的电化学电池之一,已经历了近150年的发展历程。利用铅酸电池构建大容量储能系统接入电网,作为移峰填谷的应用,最早开始于1980年代。然而,铅酸电池循环寿命较短(平均循环寿命为500~1500次)而且在高温下寿命会缩短,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较低(30~50Wh/kg、75~300W/kg),且在制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这使得常规电池远远满足不了大容量接入电网的要求。因此,近年来世界各国大力研究高级电池(advanced battery),例如,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其中锂离子电池是高级电池中一种有广泛应用潜力的电池。《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中预算20亿美元,用于鼓励高级电池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其中,就包括锂离子电池。

随着锂离子电池性能和安全性的提高,以及成本的降低,由于其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无污染、自放电小、循环寿命长的特点,逐步受到业界的关注和重视。从锂离子电池使用的正极材料角度可以将目前的锂离子电池分为:(LiCoO2) 钴酸锂电池、(Li(NiCoMn)O2)三元材料电池、(LiMn2O4)锰酸锂电池以及(LiFePO4)磷酸铁锂电池等。钴酸锂电池由于在充电和高温状态下存在安全问题,且钴是稀贵资源,其成本高,因此钴酸锂电池不宜在大容量电池储能中采用。锰酸锂电池正极

材料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安全性好,无环境污染,近年来取得重大突破,已在电动公交车中尝试应用。三元材料锂电池是钴酸锂电池的替代产品,其相对安全、成本较低,钛酸锂电池是三元材料锂电池的一种。磷酸铁锂电池,与传统的钴酸锂电池相比,能量密度为钴酸锂电池的75%,但在制造成本、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目前,锂离子电池在交通行业(电动汽车)得到了广泛应用。2007年美国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销售量为10亿美元,并且预计每年有50-60%的增长幅度。但是,锂离子电池大容量集成接入电网的应用直到2008年10月后才开始有报道。美国A123 Systems公司已开发出2MW×0.25h的H-APU柜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Hybrid Ancillary Power Unit),2008年11月,A123 Systems公司联合GE公司,与美国AES 公司与合作,于2009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实施了2MW的H-APU柜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接入电网。同时,将类似的2个MW级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分别接入了加利福尼亚的两个风电场。其应用主要定位于为电力系统提供包括频率控制在内的辅助服务和新能源灵活接入。南加州爱迪生电力公司(Southern California Edison)于2009年8月计划投资6千万美元(其中2.5千万美元由美国能源局补贴),利用A123 Systems的设备建设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锂离子电站(32MWh);印第安纳州的Power & Light 公司于2008年7月对美国另外一个主要锂离子电池生产商Altairnano公司的2个1MW/250kWh(4C充放)的锂离子储能系统进行了测试。在国内,深圳比亚迪公司已开发出基于磷酸铁锂电池储能技术的200kW×4h柜式储能电站和1MW×4h储能示范站(目前实际投入运

行330kW×4h),其应用方向定位于削峰填谷和新能源灵活接入。

总之,全世界范围内的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目前还处于试验与示范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成套装备产业,但是,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发展势头迅猛,发展潜力巨大。

2锂电池储能电站的技术成熟度与风险评估电池储能电站的关键设备主要包括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站内监控系统和电力电子变流器(PCS)四个部分。目前,国内作为动力电池使用的单体锂电池技术已经成熟,包括比亚迪公司在内的多个电池厂家能提供现成产品,但大规模电池成组使用技术有待成熟,成组后电池的一致性与寿命管理尚待完善;在电池监控系统方面,国内已有基于信号采集的简单BMS系统的产品,但尚不具备对大规模电池组进行管理控制的能力,尤其在大规模单体电池成堆成组后,电池一致性问题成为影响电池寿命的关键环节,而采用电池均衡技术则是目前技术的发展前沿,国内目前在电池动态均衡技术刚刚起步,大规模应用少有报道,其中凹凸科技公司的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前沿,从对外报道来看也仅能同时管理5节单体电池,实现动态均衡;站内监控系统,目前在电力系统应用广泛,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主要为传统的监控功能,对于储能电站,还需实现对电池堆的有效管理以及承担储能站的高级应用控制功能,目前市场上已有的产品无法满足上述技术需求,需要在现有的厂(站)监控平台上进行二次深化开发;相比较而言,电力电子变流器(PCS)是四者当中技术成熟度最低的一个,下面具体进行分析。

电力电子变流器(PCS),是实现直流储能电池与交流电网之间的双向能量传递,将储能电池接入电力系统的关键设备。国外实际工程的统计结果显示,在电池储能系统中,PCS的成本占到整个系统成本的25%以上。目前,传统功率单向流动的并网逆变器型PCS装置在包括太阳能、风能在内的分布式发电技术中的已有广泛的应用。国内从事电力电子变流器行业的企业也主要集中于光伏和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应用领域,市场上还没有专门针对储能电站应用的双向变流器的成熟产品。下面从风电、光伏及STATCOM等的应用情况来分析目前国内外电力电子变流器(PCS)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水平以和技术成熟度情况。

在风电变流器领域,根据2008年10月出版的《中国风电研究报告2008》的研究结果,在我国风力发电装备产业链中,尽管零部件产业化情况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和变流系统等核心部件的产业化程度较低,仍然是国内风电设备制造业中最薄弱的环节。

风电变流器属于风力发电机组大型核心部件之一,也是目前风电制造行业国产化水平较低的部件之一。一直以来国内变流器市场被ABB 等几家外资巨头垄断,但是国家近几年发布了关于风力发电方面的一大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在风电机组控制系统及变流器的研发及产业化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促进了国内风电变流器企业的发展。

目前,在华提供风电变流器的主要外资企业有:ABB(瑞士),科孚德机电Converteam(法国阿尔斯通),美国超导公司AMSC Windtec,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美国),施耐德电气(法国,已并购Xantrex);国内目前能提供1.5MW以上风电变流器的厂家有合肥阳光电源,北京

科诺伟业,黑龙江九洲电气,北京清能华福,国电龙源电气,成都东方日立,株洲南车时代,北京四方继保、海得控制等,在研以及拟建项目有国电南瑞(在研),北京荣信股份(拟建项目),山东新风光电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功率变流器在研),甘肃天水电传(长城电工,拟建项目)等。风电变流器分为双馈型变流器和直驱型全功率变流器两种。目前国内绝大部分企业提供的都是双馈型变流器,1.5MW双馈型机组所使用的变流器容量为500kW;金风公司研制的国内首个1.2MW直驱型风电变流器,近期已经投入市场。

在光伏发电领域,成立于1981年的艾思玛(SMA)是全球最早也是最大的光伏逆变器生产企业(德国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占全球市场33%左右的市场份额,是全球光伏逆变器第一大生产供应商,第二位是Fronius,全球前七位的生产企业占领了74%的市场份额。2008年国内光伏逆变器的进口量为13.6MW,其中德国是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地,占全部进口量的70%,主要的供货企业包括艾思玛(SMA)、KACO、康能(Conergy),其次为奥地利占7%,主要的生产企业为Fronrius,瑞士占6%,主要的厂商为Sputnik、Studer。国内生产光伏逆变器的厂商有合肥阳光、北京索英、北京科诺伟业、志诚冠军、北京日佳、南京冠亚、北京四方继保等企业。目前,我国在中小功率光伏逆变器上与国外处于同一水平,在500kW以上大功率并网逆变器上,合肥阳光电源等国内企业已经可以提供。总体上说,在大容量光伏逆变器方面,国内企业已接近国外企业的技术水平,不过在装置模块化设计、系统集成、检测技术以及稳定性可靠性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STATCOM相关领域方面,由清华大学和原河南省电力局合作研制的±20MVA的STATCOM,1999年在河南省洛阳市朝阳220KV变电站投入试运行,并于通过了相关科技鉴定。这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且经过运行鉴定的大容量STATCOM装置;2006年,由上海电力公司、许继电源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合作完成的采用IGCT 器件的±50Mvar链式STATCOM装置在上海西郊变电站投运成功,并通过了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专家验收。

与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并网领域不同的是,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的应用对于变流器(PCS)的技术要求更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PCS既要与电池组接口完成充放电管理,又要与电网接口实现并网功能。在光伏逆变器中,电能是从电池板到电网单向流动的,而且光伏电池特性平稳,控制相对简单;在风力发电中,变流器秩序保证输入输出功率平衡即可,无需进行能量管理。(2)大规模电池储能电站中,并网只是对PCS的最基本要求,PCS更重要的任务是要与电网配合实现诸如移峰填谷、调频调峰、孤网供电、动态无功支持、电力系统稳定器以及改善电能质量等多种系统级应用功能。PCS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并网装置,而是需要与电力系统进行频繁互动的系统级设备。(3)上述与电网互动的高级应用功能,PCS难以单独完成,而是需要和储能电站的监控系统进行协调控制,即PCS只是储能电站控制系统中的一个环节(4)光伏、风电等并网应用中,PCS只在电网稳态情况下工作,在电网发生故障时仅需要保持一定时间不脱网即可;而电池储能电站的大多数应用是针对电网的故障状态,PCS需要实时主动监测系统电压、

频率等信息,并随时响应AGC、AVC等系统调度指令,一旦系统发生异常或故障,需要其快速做出响应,在小于秒级的时间内迅速调整有功和无功出力,在关键时候微电网提供最有力的支撑,将故障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而在MW级以上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应用方面,国内外尚无批量生产的产品,国外ABB、GE等大公司也只是有屈指可数的几个示范项目。在国内,这个领域几乎还是空白。目前已见报道的只有上海世博会储能项目中的100kW变流器(思源电气研制)、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微网实验室项目中的100kW双向变流器(清华和北京四方继保联合研制),以及深圳比亚迪公司自建的200kW储能电站示范项目(比亚迪自行研制,PCS容量100kW),500kW以上的储能双向变流器国内还还未见报道。其中,在上海世博会和比亚迪的储能项目中,PCS的高级应用策略实现了移峰填谷的基础功能;而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微网实验室项目在应用策略方面,除了实现移峰填谷外,还在系统调频、与可再生能源接入配合以及孤网供电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尝试。然而,该系统为容量有限的实验室应用,其与大容量储能电站并网运行的应用要求相比,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的地方。

综合以上分析,开展MW级锂电池储能电站存在以下技术风险:1)3万节以上单体构成的锂电池系统的成组技术、运行维护、SOC以及SOH等状态估计与监测技术,国内没有相关的工

程经验。

2)适合于MW级储能电站应用的大容量PCS目前国内没有相关产品,需要完全自主研发。

3)在MW级锂电池储能电站中的控制技术上,既要考虑PCS 与锂电池的接口技术,在保证大容量锂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的条件下,合理的对电池进行充放电管理;同时,还要考虑以PCS作为接口的电网接入技术,考虑PCS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要求,发挥移峰填谷、调峰调频、无功调节、孤岛运行等功能。

4)MW级大容量储能电站往往由多台PCS组成,站内多台PCS 之间直接协作机制与实现方法尚待研究。

5)一般变电站的监控信息点规模在3-5万个左右,而MW级储能电站仅电池相关信息点表规模就在30万以上,对监控系统的容量与接入技术是一个的挑战。

6)5MW级储能电站有3万节多电池,10台PCS,信息量大,既要满足容量的要求,又要满足实时性的要求,站内信息的分层分区设计及工程实现是一个技术难点。

7)市面上没有厂家能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各自侧重,系统集成成为关键的技术风险之一,一是完整的集成方案需要研究;

二是各个部分有无集成所需的信息与接口需要确认与研发。

3锂电池储能系统自主集成研发技术路线综合当前的技术发展现状,难以找到单一的合作厂家,能提供整套符合南方电网公司MW级大容量锂电池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建设目标要求的系统;目前也没有厂家能提供有关储能电站的运行方式和控制策略的完整解决方案,需要进行自主研发。另外,南方电网示范工程的重点之一是了解各种电池、PCS系统、监控系统的并网运行以及整体系统集成等各方面的技术要点,从而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形成储能电站建设规范,为推广储能电站建设提供技术、规范方面的保障系统。这就涉及到多家电池、PCS的有效集成,技术风险与挑战加大。依靠单纯设备采购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为此,需要公司进行自主集成研发。

自主集成研发的内容包括储能电站的高级应用策略、关键设备、和系统集成三个方面。

3.1 储能电站高级策略方面:

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应用于电力系统,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瞬时平衡的运行规律,将会给电力系统带来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国外电力公司在这方面以及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在一系列的示范工程中发挥出显著的效益。大规模电池储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典型下图所示:

图大规模储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示意图

研究内容:

1)调研与分析国外大容量储能电站在电力系统工程应用的控制策

略的具体内容与实现方式;

2)调研与分析国内外不同类型蓄电池的性能、指标及BMS的控制

策略;

3)调研与分析国内外不同类型储能装置的电网接入方式;

4)调研与分析国内外电池储能系统PCS装置的构成与参数选择,

给出自主集成与研发部分的PCS技术解决方案;

5)研究储能电站各种应用对电池容量,电池充放响应性能的要求;

6)电池储能装置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联合运行的经济调度方式研

究;

7)带有电池储能装置的电网动态与稳态特性的仿真分析;

8)储能装置接入配网后对继电保护的影响研究。

9)基于RTDS或EMTDC建立电池储能系统仿真研究平台,对各

种控制策略及其实现方式进行仿真校核与优化研究;

10)开展电池长寿命运行要求下的PCS充放电控制技术研究,统筹

考虑电网运行控制要求与电池长寿命运行要求,形成公司MW 级储能电站科自主集成与研发部分的控制策略及其实现方案,给出与工程部分的接口技术规范,给出自主集成与研发设备的技术解决方案,控制逻辑图,指导关键设备研发;

预期效益:

1)编写国内外不同的已投运储能电站高级控制策略的综述报告,

使公司全面了解当今储能电站的发展趋势,为公司储能电站的推广提供基础材料;

2)掌握储能电站每个应用场景的具体内容,为公司结合网情进行

储能电站的规划提供依据。

3)掌握储能电站各种应用场景对电池容量、充放电时间响应的需

求,掌握储能电站各种应用对电池寿命及其经济成本,为公司进行储能电站推广建设的设计与经济技术分析提供依据。

4)掌握储能电站不同控制策略对于电网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的系

统方法,为储能电站的接入提供分析的技术方法支撑;形成储能系统数字仿真与物理模拟平台,为储能电站的接入提供分析的技术平台。

5)掌握储能装置与可再生能源发电联合优化调度的方法与方案,

为公司在新能源接入方面提供指导。

6)形成公司MW级储能示范工程的整体控制策略方案,为公司示

范工程的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撑。

3.2 关键设备研发方面

研究内容:

1)调研与分析国内外不同类型PCS装置的控制策略及其技术现状;

2)研究应用于储能系统的500kW以上大容量双向变流器(PCS)

成套设计技术。

3)研究大规模储能电站中PCS多机协调控制技术。

4)研究大容量双向变流器(PCS)的技术规范要求。

5)研究大规模储能电站系统接入技术。

预期效益

1)掌握应用于储能系统的500kW以上大容量双向变流器(PCS)

成套设计技术,为公司进行大容量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建设提供

装备技术保障。

2)掌握大规模储能电站系统接入的技术

3)形成大容量双向变流器(PCS)的技术规范要求,为公司的储能

电站推广建设提供技术标准方面的指导。

3.3 系统集成

研究内容:

1)研究大容量双向变流器(PCS)与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接口技

术。

2)研究大容量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架构与功能体系

3)研究储能电站各种高级应用策略的实现技术条件要求

4)研究大容量储能电站的信息架构体系。

5)研究储能电站接入公司现有自动化体系的技术条件要求。

预期效益:

1)掌握大容量双向变流器(PCS)与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的接口技

术,提出不同类型电化学电池差异性要求的PCS装置控制策略

优化方案,为公司储能电站推广建设有更多设备选项提供技术

保障;

2)掌握储能电站各种高级应用策略的实现技术条件要求,为公司

的储能电站推广建设在具体经济技术评估方面提供依据与技术

保障。

3)掌握储能电站接入公司现有自动化体系的技术方案,为公司的

储能电站建设提供基础。

4 总结

目前,大容量锂电池储能系统在世界范围内尚处于试验与试点阶段,国内尚没有厂家能提供完整的技术方案,相关成熟产品市场上也较

难采购。因此有必要在相关关键设备与系统集成方面进行自主研发,为示范工程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与技术保障;另外,南方电网在示范工程中的重点之一应该是关注构建南方电网储能设备应用管理体系,制定公司储能设备接入电网的系列技术标准,重点关注与研究储能设备集成监控技术和满足“即插即用”的储能站接入电网技术。只有通过自主研发与系统集成的方式,才能深入了解各种电池、PCS系统、监控系统的相关技术规范以及整体系统集成等各方面的技术要点,从而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形成储能电站建设规范,从而为推广储能电站建设提供技术、规范方面的技术保障系统。

储能电站能源管理合同

***********公司 *************公司储能电站项目合同能源管理合同 甲方(用能单位): 法定代表人: 住所: 联系人: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开户银行:

账号: 乙方(节能服务公司): 法定代表人: 住所: 联系人: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开户银行: 账号: 2015年11月 鉴于,本合同甲、乙双方同意对**********公司储能电站项目按照“合同能源管理(分享型)”模式展开专项节能管理的合作。 双方经过平等协商,在真实、充分地表达各自意愿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达成如下协议,并由双方共同恪守: 第1节术语和定义 双方确定:本合同及相关附件中所涉及的有关名词和技术术语,其定义和解释如下: 1.1 本项目,是指根据本合同项下的条款和条件,针对由乙方提供的供甲方使用的储能电站系统,甲乙双方之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分享型)”模

式开展的能源管理项目。 1.2 储能电站系统,是指乙方投资建设的,位于甲方****内部,总规模为()MW/()MWh,并利用甲方工业用电峰谷差价的特点实现收益的储能电站系统(以下简称“储能电站”,技术方案详见附件一《技术方案》)。 1.3 项目财产,是指本项目下的所有由乙方采购并安装的设备、设施和仪器等包括储能电站系统在内的财产(详见附件二《项目财产清单》)。 1.4 合同能源管理(分享型)是指在本项目合作期内,乙方为甲方提供能源管理服务,利用储能电站系统在谷/平时电价时段存储电力能源,在峰时电价时段向甲方的负载供电,利用峰谷、峰平时段的电价差特点产生节能效益,并由甲方和乙方按照约定的比例分享节能效益的能源管理模式。 1.5 合同能源管理服务,是指乙方按照“合同能源管理(分享型)”模式,根据本合同向甲方提供的可以产生节能效益的管理服务。 1.6 节能效益分享款是指甲方使用乙方投资建设的储能电站,接受乙方在本合同项下提供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而产生的经济效益,包括但不限于因此节约的能源成本、减少的维护更换费用和节约的备品备件费用等所有因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具体计算公式为: 1.7 电费通知单是指甲、乙双方用于节能效益分享款结算的依据,主要包括电表峰平谷各阶段的充、放电电量、电价等信息,以及甲、乙双方抄表员、复核人员信息等内容。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 2011-12-20

目录 1.概述 (3) 2.设计标准 (4) 3.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方案 (6) 3.1系统架构 (6) 3.2光伏发电子系统 (8) 3.3储能子系统 (8) 3.3.1储能电池组 (8) 3.3.2 电池管理系统(BMS) (10) 3.4并网控制子系统 (14) 3.5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 (16) 4.储能电站(系统)整体发展前景 (19)

1.概述 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早期主要用于孤立电网的调频、热备用、调压和备份等。电池储能系统在新能源并网中的应用,国外也已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末德国在Herne 1MW的光伏电站和Bocholt 2MW的风电场分别配置了容量为1.2MWh的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削峰、不中断供电和改善电能质量功能。从2003年开始,日本在Hokkaido 30.6MW风电场安装了6MW /6MWh 的全钒液流电池(VRB)储能系统,用于平抑输出功率波动。2009年英国EDF电网将600kW/200kWh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配置在东部一个11KV配电网STATCOM中,用于潮流和电压控制,有功和无功控制。 总体来说,储能电站(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目的主要考虑“负荷调节、配合新能源接入、弥补线损、功率补偿、提高电能质量、孤网运行、削峰填谷”等几大功能应用。比如:削峰填谷,改善电网运行曲线,通俗一点解释,储能电站就像一个储电银行,可以把用电低谷期富余的电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拿出来用,这样就减少了电能的浪费;此外储能电站还能减少线损,增加线路和设备使用寿命;优化系统电源布局,改善电能质量。而储能电站的绿色优势则主要体现在:科学安全,建设周期短;绿色环保,促进环境友好;集约用地,减少资源消耗等方面。

储能电站成本与效益比较分析哪种电池更为经济

储能电站成本与效益比较分析哪种电池更为经济? 2017-02-07 09:25:44 关键词:储能电站电池技术储能市场 现以三种不同电池,按照500kW-8h(4000kWh)储能电站,分别比较储能电站成本与效益。见下表1~表2。

表1 三种不同电池储能电站参数表 对表1的参数说明如下: 铅碳电池使用放电深度为60%DOD,所以4000kWh储能电站电池容量需要按照4000kWh/0.6=6667kWh配置; 锂电池使用放电深度为90%DOD,电池容量按照4000kWh/0.9=4445kWh 配置; 动力电容电池使用放电深度为90%DOD,但电池容量有约11.6%裕度,故电池容量按照4000kWh配置。 需要更换电池次数,是按照储能系统每天充放电1次,电池循环次数10000次计算,累计折合运行27年;锂电池和铅碳电池循环次数3000次,需要更换电池3次。

表2 储能电站投资成本与效益比较表 上表2用以下参数计算储能电站投资成本与效益: 商业峰谷电价差,按照以北京1.01元/KWh计算; 储能系统每年电价差收益按照365天计算; 储能系统累计收益年份按照电池使用循环次数10000次计算,为27年。从上表2看,以全寿命使用周期27年计算,有如下结论: 动力电容电池每度电储能成本最低,其次是铅碳电池和锂电池; 动力电容电池储能系统累计总收益高于铅碳电池储能系统; 动力电容电池系统设备累计投资最低,其次是铅碳电池和锂电池。

动力电容电池系统设备初始投资最高,其次是锂电池和铅碳电池。 4000kWh不同电池所建成的储能电站主要存在一下几点差异: 1.由于动力电容电池的充放电效率高, 所以在相同的功率下动力电容电池的配置容量是最小的,起到了节约资源的作用。 2.铅碳电池的每千瓦时电池价格最低,其次是锂电池;动力电容电池每千瓦价格最高。动力电容电池比铅碳电池高5倍多。 3.动力电容电池的循环次数是铅碳电池和锂电池的3倍多。所以在储能电站的27年的使用时间内动力电容电池不需要更换电池,而铅碳电池和锂电池需要更换至少3次以上的电池。 4.动力电容电池的全寿命周期每度电储能成本比铅碳电池、锂电池低很多。 基于以上优势,动力电容电池一定会在储能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现在常用的化学储能电站主要以锂电池储能电站和铅碳电池储能电站为主。近几年由于国家对与化学储能电站的重视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主要阻碍化学储能电站的推广的原因则是没有一种符合人们要求的电池。于是在社会的热切期盼之下动力电容电池应运而生。 西安德源纳米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是电力储能电站、储能电源、后备电源、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容电池集成设备、不间断电源、应急电源、充电设备、动力电容电池集成设备、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推出的动力电容电池具有:安全性好、寿命超长、适温性宽、优化设计、充电快速、环保高效、电池回收等七大优势。 安全性好优势:动力电容电池通过了挤压、针刺、短路、加热、震动等安全测试,电池不燃烧、不爆炸。

中撰咨询-大连恒流储能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大连恒流储能电站投资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案例模板·仅供参考) 广州中撰企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广州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2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原则和范围 1.3.1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3.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原则 1.3.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范围 1.4研究的主要过程 1.5产品方案及建设规模 1.6大连恒流储能电站项目总投资估算 1.7工艺技术装备方案的选择 1.8项目实施进度建议 1.9研究结论 1.10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项目承办单位概况 2.2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2.2.1中国制造2025 2.2.2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2.2.3XXX十四五发展规划 2.3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2.4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5项目必要性分析 2.5.1符合产业政策要求

2.5.2有利于发展先进制造业,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2.5.3顺应宏观经济环境发展方向 2.5.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2.5.5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三章项目市场分析预测 3.1项目相关产业发展概况 3.2项目行业发展迎来机遇 第四章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4.1厂址的选择原则 4.2厂址选择方案 4.3选址用地权属性质类别及占地面积 4.4项目用地利用指标 4.5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大连恒流储能电站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与建设规模 5.1建设内容-大连恒流储能电站 5.1.1土建工程 5.1.2设备购置 5.2 项目建设规模 第六章原辅材料供应及基本生产条件 6.1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6.1.1主要原辅材料供应 6.1.2原辅材料来源 6.2 大连恒流储能电站项目基本生产条件 6.3项目工艺技术设计方案 6.3.1工艺技术方案要求 6.3.2项目技术优势分析 6.3.3设备选型方案

飞轮储能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飞轮储能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飞轮储能系统(FESS)又称飞轮电池或机械电池,由于它与化学电池相比所具有 的巨大优势和未来市场的巨大潜力,引起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它结合了当今最新的磁悬浮技术、高速电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使得飞轮储存的能量有了质的飞跃,再加上真空技术的应用,使得各种损耗也非常小。 飞轮电池的发展开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当时正处于石油禁运和天然气危机时期。此时,美国能量研究发展署(ERDA) 及其后的美国能源部(DoE) 资助飞轮系统的应用开发,包括电动汽车的超级飞轮的研究。 Lewis 研究中心(LeRC) 在ERDA 的 协助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的资助下专门研究用于真空下的机械轴承和用于复合车辆的飞轮系统的传动系统。NASA 同时也资助Goddard 空间飞行中心(GSFC) 研究适用于飞行器动量飞轮的电磁轴承。80 年代,DoE 削减了飞轮储能研究的资助,但NASA 继续资助GSFC 研究卫星飞轮系统的电磁轴承,同时还资助了Langley 研 究中心(LaRC) 及Marshall 空间飞行中心(MSFC) 关于组合能量储存和姿态控制的动量飞轮构形的研究。 近10 年来,一大批新型复合材料和新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如高强度的碳素纤维 复合材料(抗拉强度高达8. 27 GPa) 、磁悬浮技术和高温超导技术、高速电机/ 发电机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等,使得飞轮能够储存大量的能量,给飞轮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活力。它可应用于国防工业(如卫星、电磁炮和电热化学枪、作战侦察车辆等) 、汽车工业(电动汽车) 、电力行业(如电力质量和电力负载调节等) 、医疗和电信业(作UPS 用) 等1NASA 的应用有航天器(宇宙飞船) 、发射装置、飞行器动力系统、不间断电源(UPS) 和宇宙漫步者。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储能电站总体技术方案 2011-12-20

目录 1.概述 (3) 2.设计标准 (4) 3.储能电站(配合光伏并网发电)方案 (6) 3.1系统架构 (6) 3.2光伏发电子系统 (7) 3.3储能子系统 (7) 3.3.1储能电池组 (8) 3.3.2 电池管理系统(BMS) (9) 3.4并网控制子系统 (12) 3.5储能电站联合控制调度子系统 (14) 4.储能电站(系统)整体发展前景 (16)

1.概述 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早期主要用于孤立电网的调频、热备用、调压和备份等。电池储能系统在新能源并网中的应用,国外也已开展了一定的研究。上世纪90年代末德国在Herne 1MW的光伏电站和Bocholt 2MW的风电场分别配置了容量为1.2MWh的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削峰、不中断供电和改善电能质量功能。从2003年开始,日本在Hokkaido 30.6MW 风电场安装了6MW /6MWh 的全钒液流电池(VRB)储能系统,用于平抑输出功率波动。2009年英国EDF电网将600kW/200kWh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配置在东部一个11KV配电网STATCOM中,用于潮流和电压控制,有功和无功控制。 总体来说,储能电站(系统)在电网中的应用目的主要考虑“负荷调节、配合新能源接入、弥补线损、功率补偿、提高电能质量、孤网运行、削峰填谷”等几大功能应用。比如:削峰填谷,改善电网运行曲线,通俗一点解释,储能电站就像一个储电银行,可以把用电低谷期富余的电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拿出来用,这样就减少了电能的浪费;此外储能电站还能减少线损,增加线路和设备使用寿命;优化系统电源布局,改善电能质量。而储能电站的绿色优势则主要体现在:科学安全,建设周期短;绿色环保,促进环境友好;集约用地,减少资源消耗等方面。

天津储能设备研发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天津储能设备研发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报告摘要说明 2017年,在强制性的RPS配额制政策、10座老燃煤电厂计划关停以及能源转型等因素的驱动下,韩国持续推动储能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政府主要通过激励措施,例如为商业和工业客户提供电费折扣优惠等方式,来支持储能系统的部署。同时,为化解电力供需主要矛盾,韩国政府势必寻找替代解决方案,支持储能技术应用纳入政策规划,未来储能将在能源可靠供应和绿色供应的驱动下发展和应用。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随着各国政府对储能产业的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储能市场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商业模式日趋多元,应用场景加速延伸。在国内,系列政策的出台加速为储能产业大发展蓄势,行业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储能的春天正在到来。根据美国能源部全球储能数据库的数据,1997~2017年,全世界储能系统装机增长了70%,到170吉瓦左右(见图2)。如今储能市场在各国政府的政策鼓励下得到了积极的发展,最近几年间新建储能项目及其装机总规模有望增加数倍。 该储能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3766.8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273.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89%;流动资金493.8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11%。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4509.00万元,总成本费用3446.20万元,税金及附加67.22万元,利润总额1062.80万元,利税总额 1276.61万元,税后净利润797.1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79.5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8.21%,投资利税率33.89%,投资回报率21.16%,全部投资回收期6.23年,提供就业职位80个。 近年来储能技术不断发展,许多技术已进入商业示范阶段,并在一些 领域展现出一定的经济性。以锂电、铅酸、液流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 不断发展走向成熟,成本进一步降低;以飞轮、压缩空气为代表的机械储 能技术也攻克了材料等方面的难关,产业化速度正在加快;而以锂硫、锂 空气、全固态电池、钠离子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取得了 技术上的进步。总体来看,机械储能是目前最为成熟、成本最低、使用规 模最大的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发展潜力最大的储 能技术。目前,全球储能技术的开发主要集中在电化学储能领域。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发电的广泛应用,储能行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以钒电池为代表的储能电站建设,为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发电 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促进了节能减排。

新能源储能系统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新能源储能系统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目录 第一章新能源储能系统相关论述 (1) 新能源相关论述 (1) 新能源定义 (1) 新能源分类 (1) 储能技术相关论述 (1) 储能技术的定义 (1) 储能技术的分类 (1) 第二章国内外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发展动态分析 (2) 日本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发展动态分析 (2) 新能源储能电池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 新能源储能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3) 新能源储能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 (3) 美国在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应用中漫漫求索 (4) 政策与投资力度 (4) 储能技术的经济性瓶颈 (5) 我国新能源储能系统的现状 (5) 储能是构建智能电网的关键环节 (6) 商业模式不成熟制约储能发展 (6) 第三章国内外在相关新能源储能技术上的发展现状 (8) 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实际应用 (8) 创能、节能与储能的完美搭配 (9) 国内新能源储能技术瓶颈解析 (10) 新能源科技发展的核心—储能技术 (10) 新能源无"仓库储能"的尴尬 (10) 储能技术的突破效应 (11) "不能等肚子饿了才去种麦子" (12) 第四章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日本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储能电池的发展趋势 (13) 我国新能源储能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我国智能电网带动储能产业发展态势研究分析 (13) 新能源并网储能市场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14)

第一章新能源储能系统相关论述 新能源相关论述 新能源定义 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和氢能。 新能源分类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储能技术相关论述 储能技术的定义 储能技术是将电力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以电的形式释放。 储能技术的分类 目前全球储能技术主要有物理储能(如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如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电池、镍镉电池、超级电容器等)和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等)三大类。目前技术进步最快的是化学储能,其中钠硫、液流及锂离子电池技术在安全性、能量转换效率和经济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产业化应用的条件日趋成熟。

储能电站中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赵喜奎

储能电站中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赵喜奎 发表时间:2020-03-16T15:10:13.573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20期作者:赵喜奎 [导读] 摘要:本文研究了储能电站中的电池管理系统解决了目前的储能电站使用的电池管理系统还存在可靠性差、电能质量不高的问题。 (大唐黑龙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本文研究了储能电站中的电池管理系统解决了目前的储能电站使用的电池管理系统还存在可靠性差、电能质量不高的问题。 1 引言 “储能电站”是现代化城市为节约和调度电能而建立的一种小型电站。据估算,一个由20个电池模块组成的兆瓦级 “储能电站”,可满足若干个居民小区或多幢商务楼宇一天的非动力用电之需。储能电站不仅可以应对电网中断或大面积停电等突发事件,而且可以起到对电能“削峰填谷”的调节作用。在电能富余时将电能存储,电能不足时将存储的电能逆变后向电网输出。它具备能量转化效率高,绿色环保无污染等众多优势,同时,对于电网的安全运行及发电厂的科学建设也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储能电站电池管理系统削峰填谷提高电能质量 2 储能电站中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路线 2.1主要技术原理 储能站接在升压变压器低压侧0.4KV处接入,主要考虑削峰填谷、提高电能质量、孤网运行、配合新能源接入等功能应用。主要由蓄电池、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转换系统(PCS)、储能站监控系统等组成。储能站将实现提高电能质量、孤网运行、配合新能源接入等功能。提高电能质量通过有功、无功功率控制等手段实现,有功控制是指通过储能站监控系统接收来自远方调度的有功控制指令,或按照就地频率测量以及对频率调整的需求来控制电池系统充、放电状态;无功控制是指通过储能站监控系统接收来自远方调度的无功控制指令对PCS进行控制。孤网运行是指按照设定的条件脱离主网,在容量范围内为部分负荷提供符合电网电能质量要求的电能。与新能源配合是指储能站与站内的光伏、风电等系统配合,平衡间歇式能源的输出,为电网提供高质量电能。储能电池堆使用寿命不小于30年(按照每天充放电一次计),或充放电循环寿命不小于18000次。 2.2 主要技术路线 电池管理系统无论在储能电站充电过程中还是放电过程中都能可靠的完成电池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故障诊断,并通过总线的方式告知PCS或储能站监控系统,以便采用更加合理的控制策略,对蓄电池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报警并保护其本体,对蓄电池单体及模块的运行进行优化控制,保证蓄电池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为了储能电站的运行需要,电池管理系统按照如下的方案进行设计和实现。 1.电池基本参数 2.储能电站需单体电芯数量:(1*4*12)*(2*25)*10*2=48000节 3.单体电芯标称电压:2.3V 4.单体电芯标称容量:50AH 5.储能电站额定直流电压:27.6*25=690V 6.电池类型:锂离子电池 7.电池组保护参数及报警阀值 8.运行模式:储能电站充电及放电 2.3储能电站中电池管理系统结构图 如下图1所示。该系统由主控制模块(BCU)、中间控制模块(MBCU)和最小测控模块(LBCU)组成。LBCU模块通过内部CAN总线与MBCU通信。MBCU模块通过CAN总线与BCU通信。BCU与PCS通过CAN总线通信,与监控系统通过RS232通信(如储能电站监控系统为以太网接口,则主板相应增加以太网模块)。 2.4电池管理系统控制模块(BCU)组成 1.电源变换:利用220V供电,通过电源变换器得到3路隔离电源,输出电压均为5V,但有功率和耐压得区别,所以不能混用。 2.指示灯:包括电源指示灯和运行状态指示灯。反映出系统各个模块是否正常运行。 3.看门狗:采用硬件看门狗。 4.存储器:一个记录系统参数,一个记录运行数据。 5. 运行参数存储器记录数据:运行历史记录,故障记录,运行数据和故障记录按页分段,一页未写满,下一记录另起一页。 6. 历史记录方式:每2分钟(时间可调)记录一条运行记录至历史数据地址,记录满后,将历史记录满标志置位,并在从第0开始覆盖以前记录。 7. 故障记录方式:当出现故障的时候,写一条记录,如果故障未恢复也未变化,则每隔3分钟记录一条,如果故障变化,则出现新的故障就记录一条。 8. 系统时钟:用于提供系统记录数据的发生时间,也可用于自放电的处理。 9. 高压电路控制保护模块:由于储能电站电压较高(达到700V以上),故单独设计高压电自动断路控制器模块,实时监控高压电路的

年产xx套储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xx套储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导,铅蓄电池储能是重要组成部分。在2018年中国电化学储能新装机分布中,锂离子电池以70.6%的装机占比占据主导地位;铅蓄电池是电化学储能市场的重要补充,新装机量占比达到27.2%;其余电化学储能方式如液流电池、超级电容、钠硫电池占比合计仅为2.2%。 储能即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储能的基本方法是先将电力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放在储能装置中,并在需要时释放;根据能量转化的特点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动能、势能和化学能等。储能的目的主要是实现电力在供应端、输送端以及用户端的稳定运行,具体应用场景包括:1)应用于电网的削峰填谷、平滑负荷、快速调整电网频率等领域,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应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降低光伏和风力等发电系统瞬时变化大对电网的冲击,减少弃光、弃风的现象;3)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降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瞬时充电对电网的冲击,还可以享受波峰波谷的电价差。 该储能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2873.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436.6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79%;流动资金437.2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21%。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3373.00万元,总成本费用2668.40万元,税金及附加51.34万元,利润总额704.60万元,利税总额853.13万元,税后净利润528.4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24.68万元;达产 年投资利润率24.52%,投资利税率29.69%,投资回报率18.39%,全部投资回收期6.94年,提供就业职位52个。 根据中国储能分会数据显示,我国储能装机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东地区,两者合计占装机总规模的49%;其中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省,华东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等省份。此外西南、华南、华北地区储能 装机估摸占比分别为14%、12%及15%;其中西南地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省, 华南地区集中在广东省,华北地区则主要集中在山东、山西和内蒙古等省份。华中及东北地区的储能装机量极少,占比均为5%,其储能装机主要集 中在湖南省、辽宁省。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发电的广泛应用,储能行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以钒电池为代表的储能电站建设,为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发电 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促进了节能减排。

重庆新建储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庆新建储能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报告摘要说明 根据中国储能分会数据显示,我国储能装机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东地区,两者合计占装机总规模的49%;其中西北地区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省,华东地区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等省份。此外西南、华南、华北地区储能 装机估摸占比分别为14%、12%及15%;其中西南地区主要集中在云南省, 华南地区集中在广东省,华北地区则主要集中在山东、山西和内蒙古等省份。华中及东北地区的储能装机量极少,占比均为5%,其储能装机主要集 中在湖南省、辽宁省。 储能即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储存起来。储能的基本方法是 先将电力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放在储能装置中,并在需要时释放;根 据能量转化的特点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动能、势能和化学能等。储能的目的 主要是实现电力在供应端、输送端以及用户端的稳定运行,具体应用场景 包括:1)应用于电网的削峰填谷、平滑负荷、快速调整电网频率等领域, 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2)应用于新能源发电领域降低光伏和风 力等发电系统瞬时变化大对电网的冲击,减少弃光、弃风的现象;3)应用 于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降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瞬时充电对电网的冲击,还 可以享受波峰波谷的电价差。

该储能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21005.35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508.3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9.07%;流动资金6497.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93%。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43388.00万元,总成本费用32925.02万元,税金及附加401.61万元,利润总额10462.98万元,利税总额12307.76万元,税后净利润7847.2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460.5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9.81%,投资利税率58.59%,投资回报率37.36%,全部投资回收期4.18年,提供就业职位805个。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发电的广泛应用,储能行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以钒电池为代表的储能电站建设,为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促进了节能减排。 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导,铅蓄电池储能是重要组成部分。在2018年中国电化学储能新装机分布中,锂离子电池以70.6%的装机占比占据主导地位;铅蓄电池是电化学储能市场的重要补充,新装机量占比达到27.2%;其余电化学储能方式如液流电池、超级电容、钠硫电池占比合计仅为2.2%。

全球储能技术发展现状与应用情况

全球储能技术发展现状与应用情况 一、储能技术分类、技术原理、主要特征 针对电储能的储能技术主要分为三类:电化学储能(如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镍镉电池、超级电容器等) 、物理储能(如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和电磁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等)。 也可以分为功率型和能量型,功率型的特点是功率密度大、充放电次数多、响应速度快、能量密度小的特点,例如飞轮、超级电容、超导;能量型的特点是能量密度大、响应时间长、充放电次数少、功率密度低等特点。例如蓄电池。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两种储能设备混用会产生更大的效果,混用比单一使用更有利于降低成本。(最近的一篇论文介绍的模型计算结果是在微网中使用超级电容和蓄电池两种混合储能成本是单一储能成本的33.8%。) (一)电化学储能技术 1、钠硫电池 钠硫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是液态的硫(S);负极活性物质是液态金属钠(Na),中间是多孔性瓷隔板。它利用熔融状态的金属钠和硫磺在300℃以上高温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完成充放电过程。 钠硫电池的主要特点是能量密度大(是铅蓄电池的3倍)、充电效率高(可达到80%)、可大电流、高功率放电、循环寿命比铅蓄电

池长。然而钠硫电池在工作过程中需要保持高温,有一定安全隐患。由于钠硫电池中所用的储能介质金属钠和硫磺均为易燃、易爆物质,对电池材料要求十分苛刻,目前只有日本(NGK)公司实现产品的产业化生产。 图1 钠硫电池储能系统原理 (来源:美国储能协会) 2、液流电池 液流氧化还原电池(Redox flow cell energy storage systems),简称液流蓄电站或液流电池,与通常蓄电池活性物质包含在阳极和阴极不同,液流电池作为氧化-还原电对的活性物质分别溶解于装在两个大储液罐中的溶液里,各用一个泵使溶液流经液流电池堆中高选择性离子交换膜的两侧,在其多孔炭毡电极上发生还原和氧化反应。电池堆通过双极板串联,结构类似于燃料电池。目前还发展有在一个或两个电极上发生金属离子(及非金属离子)溶解/沉积反应的液流电池。 由于液流电池的储能容量由储存槽中的电解液容积决定,而输出功率取决于电池的反应面积,通过调整电池堆中单电池的串连数量和电极面积,能够满足额定放电功率要求。两者可以独立设计,因此系

深能南控-江苏用户侧储能市场及投资策略研究

深能南控-江苏用户侧储能市场及 投资策略研究 深能南控技术部 2020.08

1.1 储能系统 现有的储能系统主要分为五类:机械储能、电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储能和化学储能。本文所述用户侧储能主要指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 锂离子电池,简称锂电池,是用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目前讨论储能应用最主要的领域。锂电池有多个优点,比如效率高(可达95%以上),放电时间长(可达数小时),循环次数可达5000 次或更多。 1.2 商业模式 峰谷套利:用户侧储能主要商业收入来源于企业用电的峰谷电价差,在谷电期间充电、峰电价期间放电,通过电价差节省企业用电费用,节省的费用与企业分成(一般分成比例为1:9)来使双方都可以获取收益。 容量费减免:大工业用电企业需要向电网每月缴纳基本电费,一般基本电费按两种方式收取,1)根据变压器容量收取;2)根据企业实际用电最大负荷收取。用户侧储能系统通过充放电策略减少企业最大用电负荷,可减少一定需量电费,从而带来电费节约。 需求侧响应及其他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收入:部分地区满足条件的储能电站可以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可通过参与辅助服务市场获取部分收益。 二、江苏用户侧储能政策及峰谷价差条件

2017年9月,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发布了全国首个《客户侧储能系统并网管理规定》(试行)文件,明确20MW以下、35kv接入电压等级以下的用户侧储能电站的简化并网流程、技术要求。 表1.江苏储能政策 综上,目前江苏对用户侧储能项目没有设备补贴或电价补贴类政策,但鼓励用户侧自主投资储能项目,电网对用户侧储能项目的申报也较为简便,同时满足条件的项目可以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2.2江苏峰谷电价差 目前江苏大工业用电峰谷电价差0.7元/kwh以上 工商业用电峰谷价差0.86元/kwh以上 表2 江苏省电网销售电价表

太原储能设备研发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太原储能设备研发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2017年,在强制性的RPS配额制政策、10座老燃煤电厂计划关停以及能源转型等因素的驱动下,韩国持续推动储能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政府主要通过激励措施,例如为商业和工业客户提供电费折扣优惠等方式,来支持储能系统的部署。同时,为化解电力供需主要矛盾,韩国政府势必寻找替代解决方案,支持储能技术应用纳入政策规划,未来储能将在能源可靠供应和绿色供应的驱动下发展和应用。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随着各国政府对储能产业的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储能市场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商业模式日趋多元,应用场景加速延伸。在国内,系列政策的出台加速为储能产业大发展蓄势,行业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储能的春天正在到来。根据美国能源部全球储能数据库的数据,1997~2017年,全世界储能系统装机增长了70%,到170吉瓦左右(见图2)。如今储能市场在各国政府的政策鼓励下得到了积极的发展,最近几年间新建储能项目及其装机总规模有望增加数倍。 该储能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6649.9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422.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1.54%;流动资金1227.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8.46%。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11930.00万元,总成本费用9292.65万元,税金及附加130.26万元,利润总额2637.35万元,利税总额3131.38万元,税后净利润1978.01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153.37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9.66%,投资利税率47.09%,投资回报率29.74%,全部投资回收期4.86年,提供就业职位230个。 近年来储能技术不断发展,许多技术已进入商业示范阶段,并在一些领域展现出一定的经济性。以锂电、铅酸、液流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不断发展走向成熟,成本进一步降低;以飞轮、压缩空气为代表的机械储能技术也攻克了材料等方面的难关,产业化速度正在加快;而以锂硫、锂空气、全固态电池、钠离子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取得了技术上的进步。总体来看,机械储能是目前最为成熟、成本最低、使用规模最大的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发展潜力最大的储能技术。目前,全球储能技术的开发主要集中在电化学储能领域。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发电的广泛应用,储能行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以钒电池为代表的储能电站建设,为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促进了节能减排。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市场管理部 二零一五年八月十八日 目录 一、储能产业发展状况...................................... (一)国外储能产业发展情况............................ (二)中国储能产业发展情况............................ 二、储能市场分析.......................................... (一)全球市场 ....................................... (二)国内市场 ....................................... 三、政策支持.............................................. (一)国内现有政策分析................................ (二)国外政策经验借鉴................................ 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缺失问题亟待解决.............. (二)自主技术有待工程应用验证和进一步完善............ (三)产品成本过高,推广力度不足...................... (四)商业模式模糊 ................................... 五、国内主要储能变流器生产企业分析........................

BMS储能系统用户手册(V1.0)-磷酸铁锂要点

储能电站电池管理系统 (BMS) 用户手册V1.0 (磷酸铁锂电池) 深圳市光辉电器实业有限公司

目录 1、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2、系统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储能电站系统组成?错误!未定义书签。 4、电池管理系统主要组成 (4) 4.1 储能电池管理模块ESBMM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ESBMM-12版本?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ESBMM-24版本...........................................................................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电池组控制模块ESGU................................................................................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储能系统管理单元ESMU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安装及操作注意事项?错误!未定义书签。 19 附录A:产品操作使用界面?

浙江储能设备研发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浙江储能设备研发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实施方案

报告摘要说明 近年来,随着清洁能源发电的广泛应用,储能行业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以钒电池为代表的储能电站建设,为电网接纳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促进了节能减排。 近年来储能技术不断发展,许多技术已进入商业示范阶段,并在一些领域展现出一定的经济性。以锂电、铅酸、液流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技术不断发展走向成熟,成本进一步降低;以飞轮、压缩空气为代表的机械储能技术也攻克了材料等方面的难关,产业化速度正在加快;而以锂硫、锂空气、全固态电池、钠离子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取得了技术上的进步。总体来看,机械储能是目前最为成熟、成本最低、使用规模最大的储能技术,电化学储能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发展潜力最大的储能技术。目前,全球储能技术的开发主要集中在电化学储能领域。 该储能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20784.5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939.5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1.88%;流动资金5844.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8.12%。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46349.00万元,总成本费用36557.03万元,税金及附加362.89万元,利润总额9791.97万元,利税总额11505.48万元,税后净利润7343.9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161.50

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7.11%,投资利税率55.36%,投资回报率35.33%,全部投资回收期4.33年,提供就业职位972个。 2017年,在强制性的RPS配额制政策、10座老燃煤电厂计划关停以及能源转型等因素的驱动下,韩国持续推动储能在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政府主要通过激励措施,例如为商业和工业客户提供电费折扣优惠等方式,来支持储能系统的部署。同时,为化解电力供需主要矛盾,韩国政府势必寻找替代解决方案,支持储能技术应用纳入政策规划,未来储能将在能源可靠供应和绿色供应的驱动下发展和应用。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高占比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支撑技术。随着各国政府对储能产业的相关支持政策陆续出台,储能市场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产业链布局不断完善,商业模式日趋多元,应用场景加速延伸。在国内,系列政策的出台加速为储能产业大发展蓄势,行业到了爆发的临界点,储能的春天正在到来。根据美国能源部全球储能数据库的数据,1997~2017年,全世界储能系统装机增长了70%,到170吉瓦左右(见图2)。如今储能市场在各国政府的政策鼓励下得到了积极的发展,最近几年间新建储能项目及其装机总规模有望增加数倍。

全球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全球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北极星储能网讯:一直以来,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备受各国能源、交通、电力、电讯等部门的高度关注,尤其对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重大意义。受 环境约束,各国纷纷大力提倡发展新能源,然而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不稳定性 和间歇性,大规模开发和利用将使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全球弃风、弃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新能源的发展。因此,储能技术的突破和创新就成为新能源能 否顺利发展的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储能技术应用的程度将决定新能源的发 展水平。 (一)全球各储能技术装机情况 近年来,储能市场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据美国能源部全球储能数据库(DOEGlobalEnergyStorageDatabase)2016 年8 月16 日的更新数据显示,全球累计运行的储能项目装机规模167.24GW(共1227 个在运项目),其中抽水蓄能161.23GW(316 个在运项目)、储热3.05GW(190 个在运项目)、其他机械储能1.57GW(49 个在运项目)、电化学储能1.38GW(665 个在运项目)、储氢 0.01GW(7 个在运项目),具体见全球累计运行的储能项目装机量以抽水蓄能占 比最大,约占全球的96%。按照总装机量,中国成为装机位列第一的国家,日 本和美国次之,三国装机分别为32.1GW、28.5GW 和24.1GW,共占全球装机 总量的50%。全球累计运行储能项目装机排名前十的主要是亚洲和欧洲国家, 详见表1。 (二)全球储能技术区域分布情况 全球的储能项目装机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见按照储能技术类 型分布来看,抽水蓄能装机占比最大,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和美国。与2014

储能电池项目投资分析及可行性报告

储能电池项目 投资分析及可行性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储能电池项目投资分析及可行性报告说明 该储能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21207.0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4715.0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9.39%;流动资金6492.04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30.61%。 达产年营业收入45075.00万元,总成本费用34167.77万元,税金及 附加418.92万元,利润总额10907.23万元,利税总额12830.60万元,税 后净利润8180.4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4650.1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 率51.43%,投资利税率60.50%,投资回报率38.57%,全部投资回收期 4.09年,提供就业职位786个。 认真贯彻执行“三高、三少”的原则。“三高”即:高起点、高水平、高投资回报率;“三少”即:少占地、少能耗、少排放。 ...... 主要内容:项目基本信息、建设背景、市场调研预测、项目规划分析、项目建设地研究、土建工程设计、工艺方案说明、项目环境分析、项目职 业保护、项目风险评价、节能评价、实施进度、投资方案、项目经济效益 可行性、综合评价等。

第一章项目基本信息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储能电池项目 (二)项目选址 xx经开区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59596.45平方米(折合约89.35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3.87%,建筑容积率1.1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68%,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64.69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59596.45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44023.9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535.92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53388.50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4579.92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11台(套),设备购置费5002.23万元。 (七)节能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