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练习题修订稿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文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文测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古诗文测试题(含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七年级上语文古诗文测试题A卷(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55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项为之强(jiānɡ)庞然大物(pánɡ)B、遽契其舟(jù)遂不得履(suì)C、自度其足(duó )而忘持度(dù )D、梵天寺木塔(fén)其喙有钳(huì)2.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反归取之()(2)是吾剑之所坠()(3)徐喷以烟()(4)哀转久绝()3.刘禹锡《秋词》中“,”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直抒赞秋胸臆。

(4分)5.中国是个诗的国度。

唐代的诗坛上更是群星闪耀,人才辈出。

从本学期的诵读材料中,我们二、诗词欣赏(共45分)(一)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

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15.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3分)16.诗歌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二)水调歌头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是作者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反问。

D、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之后,消极地逃避现实,想躲到天上宫阙去,不问世事的思想。

因此,整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消极悲观的。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外古诗鉴赏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一、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①。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诗人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

1.请结合诗歌首联..内容,具体说说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

(3分)2.“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两句集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它们在抒情方式上又有什么不同?(3分)二、西江月阻风山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释】①张孝祥:宋代词人。

这首词,是作者船行至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时所作。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预料,打算。

3.西江月是这首词的。

(1分)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平铺十里湖光”生动描写了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交代词人停舟峰下的原因是波神多情,天公作美,带有词人主观想象的色彩。

C.五、六句的意思是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5.这首词恰当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有助于诗人情感态度的表达。

请结合诗歌相关内容,加以分析阐述。

(3分)三、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6.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

7.三、四句中“疑”“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四、舟过谢潭三首(之一)(宋)杨万里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word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word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古诗词一读?龟虽寿?答复下列问题。

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发奋的精神和伟大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能表现作者人生的形象写照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能说明作者人老雄心在,人老志不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表现诗人决心为统一中国而继续奋斗〔表达诗人积极发奋的精神和伟大抱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表现诗人虽临近暮年,却老当益壮〔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作者认为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就能延年益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作者认为只要人的精神愉快,调养好身体,就能长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这?龟虽寿?这首诗里,曹操是如何看待生命现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二、读?过故人庄? 答复下列问题。

1,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2,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即写了农家的劳动生活。

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题及答案课时训练第一课时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2.根据提示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

,。

3.《观沧海》中,诗人观赏沧海的立足点在哪里?诗中哪一个字能够统领下文?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代诗人。

5.请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说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的妙处。

6.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7.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XXXXXX东汉政治军事激昂大方悲壮2.(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3.碣石山观4.(1)XXX5.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明月人格化,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相送的情怀。

(意思相近即可)6.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穷悲凉感伤的氛围。

7.从这两句诗中,我解读出了XXX听到朋友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4《古代诗歌四首》课时训练第二课时1.从诗的体裁看,《次北固山下》是一首诗;从表达体式格局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描绘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中央能够看出?3.《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练习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练习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练习
龟虽寿(曹操东汉)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开头以神龟、螣蛇为喻,目的是什么?
答:说明生命终会消亡的自然规律
2、作者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在表达怎样的情怀?
答: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豪迈情怀
3、诗的结尾四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旨在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答:旨在告诉人们: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一个人如果保养得法,也可以延年益寿。

从而推迟“暮年”的到来,去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内古诗鉴赏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课内古诗鉴赏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古诗鉴赏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观沧海》1、下面是对曹操《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

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

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极写大海的广阔浩大。

星汉,银河。

C、这首诗通过大海的辽阔壮景的描摹,传达出诗人自负雄才大略、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D、结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乐府诗乐章末了因配乐需要所加的,但它也暗示了因东征乌桓胜利而感到的喜悦,不能说与正文无关。

2、对《观沧海》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登临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3、选出对《观沧海》全诗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是诗人对眼前实景的描绘,展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伟大气势。

C.诗人勾勒了大海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D.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让我们感受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下面是对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中,“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季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次句直叙其事。

“闻道”,表示惊惜。

“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见。

C.后两句诗作者大胆想象,直接袒露自己听到朋友远谪后的内心情感:对好友身遭贬谪的同情,是对好友长途跋涉的担忧;是陪伴友人一路前行的一片深情,是告慰友人并不孤单的一种情怀……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愁心”比作“明月”,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全)七年级上全册语文古诗文训练及答案部编版

(全)七年级上全册语文古诗文训练及答案部编版

七年级上全册语文古诗文训练及答案部编版《论语》十二章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择其善者而从之( )课内品读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逾矩( )(3)人不堪其忧( )(4)不舍昼夜(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选文中的这几章,有的谈学习方法和态度,有的谈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

请任选一章,谈谈对你的启示。

表达交流5.下面是《论语》中关于“孝”的两则语录。

比较一下,说说它们共同强调了什么。

并结合实际,谈谈你准备怎样去做。

(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答案1.(1)诚信(2)老师传授的知识(3)学过的知识(4)听从,采纳2.(1)生气,恼怒(2)法度(3)能忍受(4)舍弃3.(1)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题一、诗歌鉴赏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1.从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了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

2.有人说“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中的“怜”字用得好,请赏析其妙处。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中长安尚未被收复之时。

3.锦华初读此诗,对“强”字的读音把握不准,请你根据诗意帮她判断。

4.结合“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分析题目中“思”字的内涵。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A.前两句诗,诗人追忆往昔和李龟年的接触,流露了对“开元全盛日”的怀念。

B.“寻常”“几度”这两个词语从侧面表现出开元盛世的繁华。

C.后两句诗直抒胸臆,直接道出了重见故人的喜悦。

D.诗歌中的“寻常”“几度”“又逢”,点明了作者与李龟年的密切关系。

6.清朝蘅塘退士评说本诗:“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上述意思的。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请写出这五个地名,并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8.请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和“流”的妙处。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请说说“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期末专项训练(五)古诗词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期末专项训练(五)古诗词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word版 含答案)

期末专项训练(五)古诗词2021-2022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一、【知识点】【古代诗歌四首名句赏析】(-)《观沧海》作者简介: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今安徽省毫县)。

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诗意: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远眺那苍茫的大海。

海面水波荡漾,山岛高高的耸立。

碣石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各种草长的很茂盛。

水面上吹起萧瑟的秋风,巨大的波涛不断涌起。

太阳和月亮不停地运行,好像是从大海里升起;璀璨的银河,好像也是从大海中产生的。

幸运的很,好极了,写一首诗歌来抒发我的志向吧。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

写登山所见。

2.“涌”字妙处。

“涌”字生动逼真地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让读者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又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静结合,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辽阔和宏伟的气象,为展现作者博大胸襟做了铺垫。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两句诗是虚写,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描写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广阔。

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抒发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5.“若”字妙处。

“若”字点明了词句是诗人绮丽的想象,描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广阔,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气吞山河的豪迈气概,抒发了作者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6.思想感情:这首乐府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场的精神,抒发了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7.课后练习一: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祥的感觉。

诗人选取的景物“沧海”“洪波” “日月”“星汉”等,都具有宏大的特点,都是远观之最。

设想远观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豪迈的感觉。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简介: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附参考答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观沧海》一、常识填空诗。

_______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 ______ 《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1家、_________ 家、________末年 ______, ________ ,字 ________ 、观沧海》的作者是2见称。

___________ 。

他的诗以______划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二、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

________________、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写全景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4、5”写的是动景,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静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探究提高、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下面的诗句描写沧海的景象,有动有静,试作分析。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文默写专题练习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文默写专题练习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文
默写专题练习
目标
本专题练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复和默写古代诗文。

通过参与练,学生将提高对古代诗文的理解和记忆,并提升语文素养。

练内容
本练以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的古代诗文为基础,选取其
中重要的诗文进行默写练。

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诗文:
1.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2.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3. 《望岳》 - 杜甫
4. 《春望》 - 杜甫
5. 《关山月》 - 李白
6. 《行宫》 - 元稹
练步骤
1. 学生根据书中所给的默写示例练,了解默写要求和方法。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熟悉选取的诗文内容。

3. 学生按照要求,使用研究笔记或纸笔进行默写练。

4. 学生完成默写后,自行核对答案,并进行纠错。

5. 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互相交换并检查答案,互相提供反馈和帮助。

注意事项
1. 在默写过程中,请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

2. 若在练中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

3. 在默写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抄袭和抄袭他人作品的行为,并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希望本次古代诗文默写专题练习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古代诗文,提高语文素养,欢迎大家积极参与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期中课外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部编版七年级上期中课外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部编版七上期中课外古诗词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期中课外古诗词:一、峨眉山月歌/李白二、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四、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原诗】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游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2.《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1、赏析诗歌《峨眉山月歌》,不正确的是(C)A、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B、月只“半轮”,月亮刚刚露出半边脸,使人不禁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C、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看似是月亮在随江水流去,这是作者暗夜岸边等船时看到的景象,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D、“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

【解析】C 作者暗夜岸边等船时看到的景象错误。

是作者月下乘船是见到的景象。

2、关于诗歌《峨眉山月歌》,理解不正确的是(C)A、“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B、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练习题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练习题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练习题初一上册语文的古诗练习题都有哪些呢?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一上册语文古诗的练习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山中杂诗》,完成下题:1、分析一二句所描写的画面。

黄昏时分,山边暮霭弥漫,竹林中能够看到落日的余晖。

2、该诗的三、四句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生活画面?在苍茫的暮色中,倦飞的鸟儿纷纷归巢,栖息在茅檐下;山风吹拂,晚云飘浮,仿佛是从窗里飘出。

整个画面透出一股飘逸出尘的韵味,动静结合勾画出山居特有的生动而不喧闹、安逸而不沉寂的景物环境氛围,展示了诗人闲淡自得的情怀。

3、这首诗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诗人闲居山林的隐逸生活,表现了诗人对闲居山林的隐逸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阅读《竹里馆》,完成下题: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幽篁:幽深的竹林。

啸:类似于打口哨。

2、分析这首诗的意境与思想感情。

该文以声响衬托静境,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

该文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也流露出诗人的心境。

三、阅读《峨眉山月歌》,完成下题:1、首句从“峨眉山月”写起有何作用?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2、赏析该诗的第二句。

“影”指月影,“入”“流”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3、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该诗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依恋和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四、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完成下题:1、该诗的“题眼”是什么? 闻笛2、这是一首情意绵长的思乡曲,写诗人客居时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后的心情与感受,表现了对故乡和亲人的。

(洛阳思念之情)3、前人在评论该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同意上述说法吗?为什么?诗中“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五、阅读《逢入京使》,完成下题:1、第一句写眼前实景。

七年级上册初中必背古诗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初中必背古诗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必背古诗(七年级上册)班级:姓名:一、单选题1.僵卧孤村不自哀,思为国戍轮台。

( )A.尚B.上C.仍2.岐王宅里,崔九堂前几度闻。

( )A.平常见B.寻常见C.时常见3.幸甚至哉,歌以。

( )A.咏叹B.咏志C. 明志4.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

( )A.马蹄声B.马踢声C.脚步声5.终古高云,秋风吹散马蹄声。

( )A.簇此城B.聚此城C.簇此处6.水何,山岛涑峙。

( )A.詹詹B.涛涛C.澹澹7.何当共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A.拣B.捡C.剪8.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

( )A.下渝州B.下榆州C.下渝洲9. 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A.夜发青溪B.夜发清溪C.夜始清溪10.河流大野,山入潼关不解平。

( )A.仍嫌束B.犹嫌束C.尤嫌束11.遥怜故园菊,应傍开。

( )A.沙场B.战场C.杀场12.夜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A. 阑B.澜C. 阑13.海日生残夜,江春旧年。

( )A.如B.入C.又14. 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 )A.僵坐B.僵卧C.醉卧15.金风玉露一相逢,。

( )A.便胜了人间无数B.便胜却人间无数C.就胜却人间无数16.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

( )A.几度闻B.几回见C.不曾闻17. ,换得年年一度来。

( )A.争将世上无期别B.争得世上无期别C.争得世间无期别1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轮台。

( )A.戌B.戍C.戊19.《观沧海》的作者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A. 曹操B. 曹植C. 曹丕20. 自古逢秋,我言秋日胜春朝。

( )A. 空寂寥B.悲寂寥C.悲寂廖21. ?归雁洛阳边。

( )A. 家书到隔年B. 乡书何处达C. 乡书莫寄愁22.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 )A.枯藤老树昏鸦B.枯藤老树昏鸭C.枯滕老树昏鸦23.回乐烽前沙似雪,月如霜。

七年级上册古诗练习题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古诗练习题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古诗练习题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七年级上册古诗练习题七年级班姓名一、默写《观沧海》全诗。

二、练习。

1、本诗作者,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的气势。

“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树木的,波浪的。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三、默写《次北固山下》全诗。

四、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首联中的、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诗的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6、“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诗词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上全册古诗词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及解析题型:【选择题】【简答题】古诗词目录: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期中课外古诗词: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期末课外古诗词:九、秋词(其一)/刘禹锡十、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十二、潼关/谭嗣同一、《观沧海》曹操【习题】一、选择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2、下列对《观沧海》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交代了观海的地点,起得平稳而质朴。

“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几句皆由此展开,具体写登山之所见所思。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从俯视的角度总写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四句则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地描绘了山岛的蓬勃生机和大海的苍茫辽阔。

C.诗中的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诗人阔大的胸怀。

D.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登临碣石山,诗人心潮澎湃,把眼前的景色、自己的想象同历史兴衰之感、忧国忧民之情巧妙地融会在一起。

3、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写出了林密草丰的特点。

B.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借助想象表现了波涛汹涌的壮阔动态。

C. “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显示大海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

D.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和诗歌的内容没有联系。

4、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首句点明了诗人观沧海的时间和地点。

(完整版)人教七年级上册诗四首练习题

(完整版)人教七年级上册诗四首练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观沧海》一、知识填空1、《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

他的诗以见称。

二、用 /区分诗句的朗诵节奏: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此中。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3、虚写诗人想像之景的句子是:4、最能表现作者广博胸怀的诗句是:四、研究提升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概括主题。

2、“日月之行,若出此中。

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若”字用得好,请你谈谈幸亏哪里。

《次北固山下》一、知识填空1、《次北固山下》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作者是,是代诗人。

二、用 /区分这首诗的朗诵节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哪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颔联是: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四、研究提升1、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风景?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类感情?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向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剖析。

《钱塘湖春行》一、知识填空1、《钱塘湖春行》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诗。

2 、《钱塘湖春行》选自《》,作者,字,号;是代有名诗人二、用 /区分诗句的朗诵节奏: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三、按要求写出诗句1、《钱塘湖春行》这首诗的颈联是:2、诗中描述西湖名胜的诗句是:3、诗中描绘鸟语花香的名句是:4、抒写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流连忘返之情的诗句是:四、研究提升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能够看出写的是初春光象?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概括主题。

3、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到处”“家家”就没有这类成效。

七年级上册古诗练习题优选稿

七年级上册古诗练习题优选稿

七年级上册古诗练习题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七年级上册古诗练习题七年级班姓名一、默写《观沧海》全诗。

二、练习。

1、本诗作者,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的气势。

“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树木的,波浪的。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三、默写《次北固山下》全诗。

四、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首联中的、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诗的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6、“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练习题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练习题》的内容,具体内容:作为七年级语文古诗词的灵魂——意象,它透射出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不同的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当然,同一种意象在不同的情景下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情怀。

我整理了关于,... 作为七年级语文古诗词的灵魂——意象,它透射出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不同的意象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当然,同一种意象在不同的情景下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情怀。

我整理了关于,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上语文古诗练习题一、按课文内容填写下面横线的空白处。

(每空1分,共68分)1、子曰:(1)" ,不亦说乎? (2) ,不亦乐乎?(3)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子曰:(4)" ,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5) 。

" (《论语为政》)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6) 。

" (《论语雍也》)5、子曰:"三人行,(7) 。

(8) ,其不善者而改之。

" (《论语述而》)6、子在川上曰:"(9) ,(10) 。

"(《论语子罕》)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11) 也。

"(《论语子罕》)8、子夏曰:"(12) ,(13) ,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14) (15) 传不习乎?"10、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16) ,(17) ,(18)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19) (20) ,贤哉,回也!" 1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21) ,(2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古诗练习题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七年级上册古诗练习题七年级班姓名一、默写《观沧海》全诗。

二、练习。

1、本诗作者,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写景时,先写岛的,次写海面上的,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的气势。

“何”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树木的,波浪的。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三、默写《次北固山下》全诗。

四、练习。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3、首联中的、两个词已暗含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诗的前两联中,描写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6、“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

7、“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9、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

10、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1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情。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

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

“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五、默写《钱塘湖春行》全诗。

六、练习。

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寒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5.解释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七、默写《天净沙·秋思》全诗。

八、练习。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____。

“天净沙”是______,“秋思”是散曲的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是______代着名______作家、______家。

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九、默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诗。

十、练习。

1、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

(2分)2、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3、诗中融情人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5、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写作背景思考一下,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6、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十一、默写《夜雨寄北》全诗。

十二、练习。

1、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3、《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十三、默写《泊秦淮》全诗。

十四、练习。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2、说说这首诗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

3、“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5、“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

6、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的是社会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处处春景,抒发了诗人流连忘返的心情。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十五、默写《浣溪沙·秋思》全诗。

十六、练习。

1.这首词的哪些意象表现了时间的流逝2.所写的季节是什么时候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两句告诉我们怎样的生活哲理?4.这首词传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情感5.从季节、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写的是作者_______时的生活和心情。

6.词中“,”一联工整流畅,风韵天然,是深受后人赞赏的名句。

参考答案:二1、曹操政治家2、①以观沧海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③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观树木百草秋风洪波苍凉慷慨,悲壮激昂4、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动景静景各写一点即可)5、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只作翻译1分,有想象内容1分)6、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