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考试要点
中国近代史考试重点
1.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既有民族的,又有阶级的。
在这所有的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因为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以中国封建势力作为其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中国封建势力则以帝国主义为靠山,二者相互勾结,共同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成为近代中国贫穷落后、中华民族备受凌辱奴役的总根源。
而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因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近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
2.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意思是国家有政府,但没有完全的主权,一些国家主权,比如我们国家的海关等被外国控制;半封建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特点是既有封建的小农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经济的意思。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半殖民地半独立,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略称。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新民主主义新在哪里)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
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要点归纳
1.近代中国主要的矛盾:主要有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2.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造成中国的贫穷与落后,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和现代化发展3.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灭亡中国这一图谋的破产的根本原因: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4.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力地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显示了农民阶级的反抗精神和战斗力量。
失败原因是无法克服小生存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
启示是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5.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a兴办近代企业b建立新式海陆军c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6.评价洋务运动:7.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资产阶级8.从鸦片战争前夕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a“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b 喊出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的口号9.三民主义的内容:a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民权主义-创立民国;c民生主义-平均地权10.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民主革命:a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b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c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1.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我认为是失败的,因为并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我认为是成功的,因为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日益深入人心。
)1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李大钊,刘半农,钱玄同,周作人影响:(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4)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中国近代史考试重要考点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然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最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中国近代史考试重点
中国近代史考试重点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
2.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对外任务)争取人民独立、人民解放,(对内任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军事侵略2.政治控制3.经济掠夺4.文化渗透二、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等五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2.1860年,又通过《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3.<<中法条约>>4.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和澎湖半岛,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5.1901年,通过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索取巨额赔款,4.5两白银,分39年还清6.《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主独立斗争1.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3.义和团运动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一、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次要原因:经济技术的落后二、民族意识的觉醒林则徐是近代中国正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翻译了《天演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起义1.《天朝田亩制度》: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凡满十六岁以上的男女都可分到数量相同的土地。
2.《资政新篇》:在政治方面:主张“禁朋党之弊”,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
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业,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准富者请人雇工。
3.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它是其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一次。
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考点单元一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考点1 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危机四伏(1)经济: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土地高度集中。
(2)政治:政治腐败日益暴露;阶级矛盾激化。
(3)对外关系:闭关锁国,脱离世界潮流。
(4)思想:文化专制,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5)科技:科技落后,没有产生近代科学。
(6)军事:中国装备落后,纪律败坏。
2、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迅速崛起(1)经济:英、法、美等国通过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2)政治: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与巩固。
(3)对外关系: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法、美等国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
(4)思想: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5)科技:近代科技世界领先。
(6)军事:船坚利炮,战斗力强。
二、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1、正当的中英贸易: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2、英国的鸦片走私(1)目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危害: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加重了人民负担;政府收入减少,财源枯竭;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
3、中国的禁烟运动(1)原因: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2)人物:林则徐、黄爵滋、邓廷桢(3)活动: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硝烟: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英国和美国走私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4)意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领导禁烟运动的林则徐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三、鸦片战争的过程1、开始: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
英军沿海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
清政府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同英军谈判。
2、扩大:1841年初,英军扩大侵华战争,侵占了香港岛。
又攻占了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广州附近三元里人民进行了斗争。
3、结束:1842年8月,英国军舰驶抵南京下关江面。
历史学科中中国近代史的解题技巧与必考知识点
历史学科中中国近代史的解题技巧与必考知识点中国近代史的解题技巧与必考知识点近代史是历史学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对于理解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国际关系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在历史学科的考试中,中国近代史常常是一个重点考察内容,学习历史学科的同学需要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和必考知识点。
本文将针对中国近代史的解题技巧和必考知识点进行阐述。
一、解题技巧1. 阅读题目要仔细在考试中,阅读题目非常重要。
同学们应该仔细阅读题目,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明确考点和要求。
只有理解了题目的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寻找答案。
2. 强化对关键名词的理解中国近代史中有很多关键名词,比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同学们应该非常熟悉这些名词的含义和历史事件的背景。
在考试中,类似的名词和事件会被频繁提到,强化对这些关键名词的理解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回答相关问题。
3. 学会归纳总结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同学们会遇到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为了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些内容,学会归纳总结非常重要。
同学们可以将相似事件和人物进行分类,以便于记忆和理解。
4. 熟悉历史地理知识中国近代史的问题中常常涉及到一些地理名称,比如各地的战争、重要会议的地点等。
因此,同学们需要熟悉历史地理知识,以便于正确回答相关问题。
二、必考知识点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中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运动。
同学们需要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起因、过程和影响,并能够分析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一次重要的爱国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
同学们需要了解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理解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和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3.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同学们需要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进程、胜利和意义,理解它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地位。
4. 中共成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近代史中,中共的成立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
1.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1]主要来源:城市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城市平民[2]时间:19世纪40至50年代(早于中国的资产阶级)[3]特点:①受压迫最深,革命性更强。
②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③组织纪律性强④集中、团结、与农民有天然联系,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特点: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1]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2]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压迫,具有革命性[3]生产发展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主义;可在一定条件下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在斗争中保持中立,具有妥协性。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最主要)[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4.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1]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2]关系:●两个任务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败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换言之,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
5.马关条约: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列强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1]过程:●1861年,在外国公使驻京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即“北京政变”(又称“辛酉政变”),恭亲王奕訢和慈禧太后掌握政权。
●鸦片战争时期:通过中国内部的妥协派贵族大臣来对清政府施加压力和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表示愿意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终使清政府基本屈服。
●《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1843年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均规定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使外国人可以在中国横行不法,中国政府却无权干涉。
●中国海关的高级职员全部由外国人充任。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解析重点
1、列强侵略中国带来的危害一:经济: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2:剥夺中国海关主权3开设洋行,垄断性的经营进出口贸易4在中国开设工厂,银行,修铁路----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二:文化:他们借助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在中国的传教权, 又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 在中国建教堂、派传教士、办学校、创报刊、办医院。
他们以传教为名, 为侵略者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控制和掠夺中国效力。
1.建立教会、教堂, 破坏中国传统的宗教氛围,派遣传教士进行各种侵略活动。
2.建立教会学校,培养其殖民人才以造就为其服务的知识界,。
3.创办报刊, 为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制造舆论。
4.开办“慈善机构”,破坏中国的传统文化氛围,并将其文化侵略披上合5.盗取文物,在半殖半封社会,西方列强盗取中国文物不胜枚举。
三:军事:1:依仗先进武器和军事技术进行武力威胁,发动侵略战争 2武装干涉中国内政,派兵镇压中国革命3大肆屠杀中国人民4掠夺中国大片领土5:勒索赔款,掠夺财富四:政治1:控制中国内政外交,复制在华代理人2:享有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中国人民遭受欺凌, 3把持海关,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和爱国运动 4支持军阀割据,对华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
2、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失败的原因是?原因:首先,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其次,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再者,当时的政府无法发动也不敢发动人民群众进行抗争。
教训:第一,在中国近代,要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富强,必须改变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第二,落后就要挨打,要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需要在科学技术方面奋起直追,增加国家的综合实力。
3、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原因?答:( 1 )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
正是包括义和团在内的中华民族为反抗侵略所进行的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灭亡和瓜分中国的图谋。
大学中国近代史考试重点
大学中国近代史考试重点<1>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原因答案一: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 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第二,近代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的英国已经历过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中国仍停留在封建的自然经济水平上。
经济技术的落后直接造成军事装备的落后,军队指挥员不了解近代军事战术,从而造成军队素质和战斗力的低下。
经济技术落后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表明经济技术落后就一定在反侵略战争中失败。
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政府不能很好地组织反侵略战争,不能发动和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甚至压制人民群众,其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3)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教训:中国人民必须把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阶级斗争统一起来,才能完成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
答案二: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决定的。
其次,是国家经济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教训:落后就要挨打,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不推翻腐朽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腐败社会制度,要想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去进行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不可能的。
中国在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的失败,根本原因并不在于经济技术的落后,而在于统治集团的反动腐朽。
近代史考试重点梳理
近代史考试重点梳理近代史是指从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历史。
这是一段充满变革、抗争和探索的历程,对于理解中国现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近代史考试重点的梳理。
一、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 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等西方国家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大量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通过鸦片贸易获取巨额利润。
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成为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
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等。
这使得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
1851 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但由于其空想性和落后性,未能实现。
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然而,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最终失败。
但它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动摇了其统治根基。
三、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清政府内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
还创建了新式海军,如北洋水师。
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但由于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加上内部腐败和外部列强的挤压,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1894 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战败,于 1895 年签订了《马关条约》。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重点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第14、15页)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第6、7页)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中国近代史纲要 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近代史期末考试重点1、近代中国为什么会沦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1、从政治上看:A、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压制商业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国内设置重重关卡。
B、封建专制走向末期,政治上日益黑暗腐朽,社会动荡,生产遭到破坏。
2、从经济上看:A、原始的农业经济仍是经济体系的主体,商业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资本主义基本上被扼杀在摇篮中。
B、即使是农业的发展也是时断时续,往往是朝代初期很重视,末期就受到严重破坏。
3、从军事上看:A、中国的封建王朝发展的主要还是比较原始的军队,而西方的洋枪洋炮中国的武器根本没法对付。
B、中国的军队军纪也比不上西方,特别是清朝末期,吸食鸦片让中国的军队战斗力大大削弱。
4、从文化思想上看:A、科举制度在其后期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弊端,特别是八股取士更是浪费人才;清朝大兴文字狱,压制摧残人性。
B、当西方的文人思想家哲学家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时候,中国的文人还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吟诗作对、歌功颂德、编纂《四库全书》。
C、中国根深蒂固的重农轻商思想让很多人不到迫不得已时不去从事商业。
5、从对外关系上看:中国封建末期的王朝主要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打击阻碍对外贸易,导致中国人看不到也学不到外面的新东西新思想新制度,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生产技术革命的机会。
2、如何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变化和发展?①积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使中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逐步破坏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经济制度、经营管理方法和科技人员,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条件和可能;随着民族矛盾的尖锐,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进程。
②消极影响: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阻碍作用,这是主要的。
近代史 期末考试要点浓缩版
上篇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一)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及其关系1.基本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相互关系:两大基本矛盾互相交织,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二)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及其关系{两大任务}1.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2.相互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3. 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必由之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3、中法战争:《中法新约》4、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二、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三、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四、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的觉醒一.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1社会制度的腐败清王朝从皇帝到贵族,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不懂御敌之策,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将帅贪生怕死,临阵逃脱,为了私利,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害怕人民群众,压制、破坏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2经济技术的落后军队的武器装备落后,素质低,战斗力弱。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历史灾难,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又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提出⏹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是世界的第一人,禁烟期间,他组织翻译了西方书刊,编成《四洲志》,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中国近代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林则徐虎门销烟“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
还与英国签订《望厦条约》。
4.中法签订了《黄埔条约》。
中美签订了《望厦条约》。
5.《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澎湖列岛;赔偿军费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6.《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赔款四亿五千万两;7.控制中国海关近46年之久的是英国赫德。
8.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9.两大历史任务: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10.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有利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人民解放。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必然要求和最终归宿以及根本保证。
】11.——————————————————————————————————1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13.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来晚了,提出“门户开放”。
14.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1)显示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侵略的坚强决心。
(2)打乱了列强共同瓜分中国的侵略计划,使帝国主义认识到“瓜分中国一事,实为下策”,而不得不采取“以华制华”的政策。
(3)动摇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政府的统治,客观上推动了清末新政。
近代史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目的: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其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规定列强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只大沽口、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中国近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
《中国近代历史要》必考知识整理笔记中国近代历史要点必考知识整理笔记清末维新运动- 具体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 宗旨:推动中国从传统封建社会转向现代化社会。
- 运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自强运动:强调研究西方先进知识和技术,提倡实业兴国。
- 戊戌变法:主张变法立宪,以实现政治体制的改革。
- 运动的失败:- 缺乏统一领导和坚定决心,面临顽固保守势力的反对。
- 外国列强的干涉和侵略,削弱了维新运动的势力。
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10月10日。
- 目标: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 主要过程:-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 辛亥革命成功,宣告清朝灭亡。
- 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 影响:- 标志着中国封建专制政权的终结。
- 为中国近代政治和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
- 受到了外部力量和内部分裂的挑战。
北洋政府与北洋军阀- 没有正式宣布中华民国成立,因此采用北洋政府作为中央政府的名称,设立在北京。
- 关键人物:- 兼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
- 兼任陆军总统的袁世凯。
- 军阀混战:- 北洋政府实力弱小,地方势力和军阀频繁起兵造反。
- 袁世凯采取手段,试图统一全国。
- 袁世凯逝世后,中央政权进一步分裂,国内混乱。
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5月4日。
- 起因:巴黎和会将中国对德属胶州湾的要求被拒绝。
- 特点和影响:- 和爱国主义情绪高涨。
- 呼吁民主和科学,抵制封建文化和外国侵略。
- 开始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政治、社会和文化改革。
北伐战争- 时间:1926年至1928年。
- 目标:推翻北洋政府,实现统一的中央政权。
- 领导人:国共两党合作,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
- 结果:北洋政府被推翻,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影响:- 标志着中国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潮的高涨。
-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征- 时间:1934年至1935年。
- 过程:红军长征跨越了无数山川和河流,寻找抵达陕北的生路。
2024中国近代史纲要要点(含答案)
2024中国近代史纲要要点(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在近代中国,规定中国向列强支付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三国干涉还辽”中的三国不包括()。
A.美国B.法国C.俄国D.德国3.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据了()A.中国东北地区B.中国华北地区C.南京D.东南亚4.中国进入近代社会的标记性事务是()。
A.15世纪前期郑和下西洋B.1644年清兵入关,清王朝建立C.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D.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5.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是()。
A.地主阶级B.工人阶级C.农民阶级D.资产阶级6.中国工人阶级最先出现于()中。
A.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B.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C.19世纪70年代官僚买办资本家企业D.19世纪70年代民族资本家企业7.关于国民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兴起的标记是国共两党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B.北伐取得了巨大成功C.彻底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革命阵营内隐藏着重大危机8.被誉而“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是(A)。
A.林则徐B.魏源C.李鸿章D.康有为9.在近代,通过战争向中国勒索赔款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俄国C.法国D.日本10.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
A.道家思想为核心B.儒家思想为核心C.墨家思想为核心D.法家思想为核心11.抗日战争时期,依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A.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B.实行“三三制”原则C.开展整风运动D.推行精兵简政政策12.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时间是()A.1937年7月B.1938年5月C.1938年10月D.1941年12月13.被称为“中国不败而败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中日甲午战争14.百日维新发生于()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简答题1、简述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及其意义?(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邀评论员文章,在全国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一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自始至终得到邓小平等的全力支持。
(2)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
2、十三大上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的部署、思路和政策是什么?(1)部署: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的具体思想和政策●“台阶式”发展的思想,要求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争取每隔几年使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阐明了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努力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政策。
3、邓小平在1980年发表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的主要思路是什么?(1)政治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解决官僚主义、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事实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2)政治体制改革遵循的性质和指导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必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遵循统一领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3)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必须坚持从本国国情出发,总结本国的实践经验,同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绝不应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绝不能搞资产阶级自由化。
根据邓小平提出的上述基本思路,其主要内容写入了十三大报告。
4、1990年邓小平提出的农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个飞跃”思想内容是什么?(1)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集体经济。
(2)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
从长远的观点看,必然产生第二个飞跃,即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
仅靠双手劳动,仅是一家一户的耕作,不向集体化集约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不可能的。
最终还是要走这条路。
5、江泽民是怎样阐述改革、发展、稳定之间关系的?(1)1994年5月,提出: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三者相互促进。
(2)1994年9月,在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6、简述香港澳门的回归及其意义。
(1)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和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归祖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从科学构想变为现实,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7、十六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8、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征有哪些?(1)●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2)●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9、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内涵是什么?2005年11月,胡锦涛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涵。
(1)中国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2)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3)中国与其他社会成员一道,为实现各国和谐相处、全球经济和谐发展、不同文明和谐进步的美好前景发挥积极作用,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0、进入21世纪,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所取得的成果是什么?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具体说:(1)同周边的睦邻友好关系日益加强。
努力推动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巩固。
(2)同发达国家的关系得到改善和发展。
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和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深化,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不断充实。
(3)中国政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处理国际事务。
论述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贡献和意义是什么?(1)主要贡献: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之前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实际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全会公报全面分析了当前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方向。
指出:▲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今后应该按照严格区别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方针去解决,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程序去解决。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全会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决定:▲决定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决定在党的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加强民主,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和成立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决定把立法工作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重要议程上来;▲决定保障人民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等问题。
(2)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2、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怎样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1)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2)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作了概括。
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贯穿其中的活动灵魂。
决议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3、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是什么?(1)十三大指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被简要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4、试论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和意义。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
(1)内容:●强调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即判断一切工作和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强调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强调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至少需要100年。
(2)意义:小平南方谈话,在重大历史关头,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怎样提出的?有什么意义?(1)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完整的概念,是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来的。
同年5月,江泽民又进一步把“三个代表”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