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第二篇个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第二篇个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第二篇个体心理管理心理学第二篇个体心理High quality manuscripts are welcome to download 第三章个性与管理第一节个性的一般概述一、个性的概念及特征个性:它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特征:独特性—心理面貌上的差异整体性—是ㄧ个统ㄧ的整体稳定性倾向性二、个性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特质论:从人的心理特性来研究人的个性艾森克—非情绪稳定(神经过敏)—外向代—情绪稳定—内向表个性基本结构的单元是特质人卡特尔特质有规律性物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阿尔波特社会学习论:强调环境和情况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个性的理论(代表人物:米勒达乐罗特班图拉)观点:特定情况和环境中的行为取决于情况环境的特殊性个人对情况环境的评价和对别人类似行为的观察在成长过程中有些行为是直接学来的有些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强调个人行为和别人的关系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心理分析论荣格:敏感型感情型思考型想象型阿德勒:意识在人的个性结构中起核心作用个性类型论(荣格麦迪)婴幼儿期—先天遗传因素(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学生时期—家庭因素(最初根源)·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个性的形成过程· 影响需求和满足需求的途径及影响因素—文化传统因素·影响着解决冲突的方式·影响人们如何看待事物真善美与假恶丑社会时期—阶级和阶层因素(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个性差异)第二节气质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先天)一、气质的概念与类型气质: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神经过程:分为兴奋过程抑制过程—特征: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特征:是与生俱有的最稳定的心理特征即使有变化也是比较缓慢的多血质(活泼型) —适合当宇航员驾驶员麦迪高忧虑低忧虑外向紧张激动情绪不稳爱社交依赖镇静有信心信任适应热情爱社会依赖内向紧张激动情绪不稳害羞镇静有信心信任适应温和冷淡害羞类型(巴甫洛夫)粘液质(安静型) —适合当书记胆汁质(兴奋型) —适合当总经理抑郁质(抑制型) —适合医疗工作二、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1. 气质在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人类的行为决定于在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的动机和态度①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的区别不能简单的评价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关键是充分认识其气质类型固有的优缺点扬长避短②气质不能决定一个的的成就高低③气质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和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体现:通过气质的动力特征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产生影响通过气质的心理倾向性对人际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产生影响2、应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绝对性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所以不同气质类型之间存在着互补性②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注意气制要求的互补性③在进行人员培训时,既要注意气质的顺应性,也要注意气质的发展性第三节性格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后天)一、性格的概念及其特征结构性格: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个性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联系:·都是人脑的技能其共同基础是神经类型·都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同时形成的由人脑同ㄧ活动实现的区别:·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渲染性格特征使性格具有独特色彩·性格对气质也有影响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其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气质更多的体现神经类型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是神经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性格更多的体现了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外来影响·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性格有优劣、好坏之分因为性格决定和影响着人行动的方向和内容性格的特征结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二、性格的类型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性格类型: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按人的心理机能分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按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分类:外倾型内倾型按人的独立性程度分类:顺从型独立型结合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分类: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性格的应用必须重视的几个方面1、要重视管理者自身性格的锻炼(阿尔波特)2、要重视对组织成员性格的了解和把握(性格是个性的核心)3、要重视领导班子及其组织成员的性格互补结构4、要重视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性格的环境(克里斯·阿吉里斯)第四节能力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一、能力的概念及其制约因素能力: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务的心理特征是人们顺利完成和胜任工作的相关心理特征能力与气质、性格的关系:相互制约彼此统一能力的发展可以促使某种性格特点的形成性格的特点能补偿能力的某些弱点制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勤奋、兴趣二、能力的结构、差异及其应用皮尔曼:能力二因素代表人物赛斯登:群因素吉尔福特:“智慧结构”学说能力的个别差异:质的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完成同一种活动时不同的人可以采取不同的途径—完成同一种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结合来保证量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能力低下→ㄧ般能力→才能→天才能力的应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在安排工作时,注意对组织成员的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做到人其才。
管理心理学重点要点
管理心理学教学大纲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12)本章重点:人性假设理论(四种):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与相关管理理论(4种:人性假设的x理论、y理论、超y理论、人际关系理论)第二章个体心理与管理(9)本章重点:(1)个体心理特征与管理(名词解释:①气质: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
气质即人们常说的“性情、脾气”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表现,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反映了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性、指向性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②性格:性格是指一个人表现在态度和行为方面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性格是个性中重要的心理特征,是区别个性的主要心理标志。
③能力:能力是成功地完成某项活动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综合素质在现实行动中表现出来的正确驾驭某种活动的实际本领和能量。
能力通常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有两种解释:一指个人到目前为止所具有的知识、技能;二指可造就性或潜力的意思。
能力中又可分为智力、性向和成就三种。
④人格:人格是稳定的、习惯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它贯穿于人的整个心理,是人的独特性的整体写照。
人格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渗透到管理者的所有行为活动中,影响管理者的活动方式、风格和绩效。
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一些样式的人格类型和管理活动有着特定的关系,它们对团体的贡献不同,所适宜的管理环境也不同。
利用成熟的人格测验方法对管理者或应聘人员的人格类型进行诊断,可为人事安置、调整和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供建议。
)(2)气质差异与管理:见本子(3)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见本子(4)自我意识与管理:自我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看法,通常包括自己对自己身心状态的了解、评价、监督和自我教育等。
第三章需要动机理论与管理(3)本章重点:需要既是管理科学中的重要问题,也是管理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
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需要是产生行为的原动力。
《管理心理学》讲义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l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l 现代管理学愈来愈认识到,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是管理的核心。
l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三个层面:管理过程中的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
1. 个体心理: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个体心理及其活动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2. 群体心理: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所有复杂的管理活动都涉及群体,没有群体成员的协同努力,组织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3。
组织心理: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里现象。
l 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组织心理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也是管理心理学教科书的逻辑架构。
l 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1. 区别: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揭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
2. 联系: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运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l 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1。
区别:把人和机器当成一个人-机系统进行研究,使机器更好地适应人的心理生理特点,以便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机器的性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工程心理学研究的范畴。
把人与人当成一个人-人系统进行研究,对人的心理活动进行科学分析,掌握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正确预测人的行为,充分调动的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这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
2。
联系:工程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都涉及到人的心理问题,二者关系极为密切。
管理心理学 第二章 个体心理
知觉的理解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语言的指导作用,在 知觉对象不太明显时, 动的任务,人的活 动任务不同,对同一对象 的理解可能不同,产生的 知觉效果也就不同
情绪状态,面对同样一事 物,情绪状态不同,人们 对它的理解也就不同
第一节 知觉
(三)知觉的整体性
对人的知觉依赖于多种因素,如认知主体、认知客体及环境等。从 认知主体心理方面来看,对人的知觉存在一些社会知觉误区,也就是社 会知觉错误。它们的存在容易给社会认知带来偏差。
社会知觉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节 知觉
(一)第一印象
影响第一印象形成的因素大致可以归纳为两个
1 事前一无所知,第一印象的形成主要受其外表或容貌的影响
图2-1 影响知觉的因素
第一节 知觉
一、知觉的过程与特性
(一)知觉的选择性
作用于人的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但人不可 能对客观事物全部清楚地感知到,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事物都做 出反应,而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这些 事物人们的印象会格外清晰,而对周围其他的事物则知觉比较 模糊,这些模糊的事物就成了背景。这种现象被称为知觉的选 择性。
案例
糊涂的苏东坡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和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与佛 印相对而坐。苏东坡对佛印开玩笑说:“我看你是一堆狗屎。”而佛印则微笑着说 :“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很是得意。回家以后,苏东 坡得意地向妹妹提起这件事,苏小妹说:“哥哥你错了。佛家说‘佛心自现’,你 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
弗兰克的老板萨特已经在这家连锁店待了12年,其中5年是在弗兰克现在的 商店当经理。在那期间,该店的销售额在这个地区最高,她的雇员们对她评价很 高,认为她是位非常优秀的经理。
管理心理学资料(新)
管理心理学资料第一章第一节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休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3、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普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关系是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管理心理学要运用普通心理学揭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
(2)、工程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互有渗透。
互相交叉。
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
(3)、社会心理学与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深究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内容。
(4)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深究: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内容存在重复交叉的现象。
甚至在引用的主要论据方面也大同小异。
因此很难区分二者的边界。
但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素,管理心理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
第二节1、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1)、心理技术学(2)、霍桑实验:工业社会心理与学实际上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前身,霍桑实验可以说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先驱性研究。
(3)、群体动力理论:其创始人是勒温。
(4)、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提出的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美辊管理心理学的发源地。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黎维特的《管理心理学》意味着管理心理学做为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第三节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发展性原则2、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和个案法。
(1)、观察法:在日常的不做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
从观察者所处的情境特点分为自然观察与控制观察。
管理心理学目录
管理心理学第一篇总论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第四节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第一节管理学理论第二节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三节人性假设理论第二篇个体心理与管理第三章个性与管理第一节个性的一般概述第二节气质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第三节性格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第四节能力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第四章知觉与个体行为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社会知觉及其效应第三节社会知觉的归因分析第四节自我知觉、自我意识与自我管理第五章价值观与态度第一节价值观及其作用第二节态度及其作用第三节态度的改变及其理论第六章需要、动机与激励第一节需要、动机与激励的一般概述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第四节状态型激励理论第三篇群体心理与管理第七章群体概述第一节群体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群体的分类第三节群体的形成第四节群体的功能第八章群体动力第一节群体的规范与压力第二节群体凝聚力第三节群体的冲突第九章群体的沟通第一节沟通的一般概述第二节沟通的种类第三节沟通的障碍及其改善第十章群体中的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的一般概述第二节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第三节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律第四节测量人际关系的方法第五节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第四篇组织心理与管理第十一章领导心理与行为第一节领导的一般概述第二节领导有效性理论及其运用第三节领导决策第十二章组织结构与设计第一节组织的概念第二节组织目标与结构第三节组织理论与设计第十三章组织文化第一节组织文化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组织文化建设第十四章组织中的绩效考核第一节绩效考核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绩效考核的心态分析第十五章组织变革和发展第一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一般概述第二节组织变革的阻力与克服第三节组织变革的过程、程序与方式第四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措施。
管理心理学 第二章 个体特征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1977年提出的概念,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 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它影 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 坚持性和努力程度;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 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 为的表现。
自我控制的经典研究:糖果实验
自我控制的历史与现实案例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中国目前的贪官 难以管理的中国新生代员工
自我控制的重点
情商中自我控制的重点是控制欲望和情绪 位高权重者重点控制自己的欲望;位卑言轻者 重点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于大多处职场人士而言,自我控制情绪可以 减少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 “杀人放火,也要等到明天早晨再说”
智商的重要性
“迄今为至,没有其他的单独预测工具(具体 能力、人格、教育、经验)在工作绩效方面有 与其同样高的预测效度……简言之,对于复杂 工作来说,以预测绩效方面没有什么可以与一 般智力测试相竞争”
智商结论的应用
员工招聘一定要考察智商 —可以用高考作为考察标准 —中国大学招聘教师时的第一学历要求 —盖茨:“你可以教会聪明人做任何事情” 家庭子女教育 —教育孩子努力学的重要性,但是不逼迫 —要发现孩子的智商长处,找一个与之匹配的专业和 工作更重要。
情商的名言
“一个人的成功15-20%取决于他的智商,80%取决 于他的情商” “从山顶上向下扔石头,最圆的那一颗石头总是 滑得最远” “整合IQ用EQ,整合EQ用IQ,整合IQ和EQ都高的 人用阿Q”
情商与智商的讨论
“智商使人入职,情商使人升职”。 情商是可以改变的,智商十多岁就定型了。 在群体中挑人才,智商比情商重要,对于给定的人,情 商比智商重要。 管理类岗位情商更重要,技术类岗位智商更重要。 可以研究不同种族的情商,但不准研究不同种族的智商。
01-《管理心理学:个体心理与管理(二)》PPT
第二讲个体心理与管理
主讲人:祝小宁教授
4、工具型激励之术
动机在形成及演变过程中还会受 到环境因素的制约。
工具型激励主要是设计诱因因 素来激发人的工作动机。
行为学派的强化理论
r
、
刺激对动机强弱和行为倾向具有 的加强
或负加强的影响趋势叫做强化。
强化激励 庄强化:
刺激物
快乐
增加频率、强度
中取得 一
感因素和
定经验而
意向因素
习得的心理
构成的。
定势。
1 ____
(1)态度的构成要素
认知因素
认知因素是指个体对于特定对象的认识、
理解和评价。认知包括感^>知觉、记忆和思
箜等内容。
情感因素
_____—- ______________ 情感因素是指个体 内心对特定对象的体验 和感受。个体的情感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 选择性认知和理解。
(2)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 对报酬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 V,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相对报酬的模式:自己与他人的结果投入 [比,相等为公平,大于和小于都会产生不公平。
意向因素
丿
意向因素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可能做 出 行为的反应倾向。行为倾向并不是行为, 而 是个体内心对于行为的准备状态。
态度的三个构成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相 互协调,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体。
" l l h '
况
个体的态度改变之术 提咼劝导者影响力的技术
管理心理学讲义精修订
管理心理学讲义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管理心理学第一章管理心理学概述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研究对象: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研究内容:(1)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
(2)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形成的心理活动。
(3)组织心理:是指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
3、管理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具体应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特殊规律。
(2)管理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机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
(3)管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两者研究的内容密切相关,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在企事业管理中的运用也就是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内容。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管理心理学侧面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心理因素,而组织行为学侧重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因素。
二、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B=f(P*E2、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三、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方法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联系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2、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测验法(5)个案法四、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一、管理学理论1、古典管理理论亚当.斯密:劳动分工(1)早期管理理论大卫.李嘉图:研究资本、工资、利润和地租巴贝奇:《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学》发展了劳动与分工(2)传统管理理论艾末生:概括了管理效率十二原则泰罗(科学管理之父):解决如何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问题法约尔:强调了五种职能,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3)科学管理理论韦伯:提出组织管理理论厄威克:八项原则古利克:七种职能2、行为科学理论(1)人际关系理论:梅奥与罗特利斯伯格(社会人、非正式组织、提高职工的满意感)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A.人类需要理论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弗鲁姆:期望价值理论麦格雷戈:X----Y理论B.人性管理理论阿吉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2)行为科学理论勒温:(非正式组织人人关系)团体力学理论C.群体行为理论布雷德福:(研究人与人关系)敏感性训练坦南鲍姆和施米特: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D.领导行为理论利克特:支持关系理论布莱克和穆顿:管理方格法(1)社会系统学派:巴纳德(2)决策理论学派:西蒙3、现代管理理论(3)系统管理学派:(4)经验主义学派:德鲁克和戴尔(5)权变理论学派:(6)管理科学学派:伯法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心理现象(见下页)2、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的过程(1)认识过程:认识是人脑的机能。
第二章 个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PPT课件
2.2.2能力
1)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是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 本领。
2) 能力测验 (1)智力测验 (2)能力倾向测验 (3)成就测验
3)能力差异与管理 (1)制定能力标准,合理招聘人才 (2)根据员工能力差异,科学合理分工,做到“人尽其才” (3)优化组合时,注意能力的互补性 (4)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对员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能力的训练
2)自我知觉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 (1) 生理的自我 从儿童出生后8个月开始至3岁左右。 只停留在自身躯体的认识,在心理
上开始出现如羞耻心、妒忌心等特点。个体主要表现为对自己身体、衣 着、家庭和父母对他的态度以及对自己所有物的判断。 (2) 社会的自我 从3岁到青春期开始,个体通过学校教育,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意 识增强,认识到自己是其中一分子,并尽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标准。 与此相对应。 (3) 心理的自我 从十四五岁到成年,在大约十年期间,个体的自我意识渐渐成熟。
2.2.3气质
1)什么是气质 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是指心理过
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2)气质类型及特征 多血质类型的特点 胆汁质类型的特点 粘液质类型的特点 抑郁质类型的特点
3)气质差异与管理 1)根据员工的气质类型,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发挥员工专长 2)在安排工作上,注意不同气质类型人员工的适当搭配 3)从员工的气质类型出发,使用不同的教育手段 4)引导不同气质的人,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
2.2.4性格
1)什么是性格 现代心理学认为,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中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
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管理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管理心理学讨论的内容是组织中详细的人的心理,包括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和领导心理四个方面。
(一)个体心理个体心理讨论是指管理心理学中以个体心理为讨论对象,以调动个体乐观性为目的的讨论。
有关调动个体乐观性的理论被称为激励理论。
激励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心理动机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调动人的乐观性的过程。
激励理论主要有三类:内容型理论、行为改造型理论和过程型理论。
1.内容型理论内容型理论是激励问题的基础理论,它主要讨论需要激励的缘由和起激励作用的因素。
内容型理论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弗的生存—交往—进展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
2.行为改造型理论行为改造型理论重点讨论如何改造和转化人的行为,以达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乐观的目的。
行为改造型理论主要包括强化理论、归因理论、挫折理论三种理论。
3.过程型理论过程型理论主要说明行为是如何产生的,怎样向肯定方向进展,如何能使这种行为保持下去,以及怎样结束这种行为等的整个过程。
过程型理论主要有期望理论和公正理论。
(二)群体心理管理心理学在界定群体概念时,使用了三个标准:各成员相互依靠,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的存在;成员间在行为上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各成员有“我们属于同一群人”的感受。
组成群体的要素有三个:活动、相互作用和感情。
群体的作用大致有四个方面:完成任务、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融洽人际关系和满意成员的心理需要。
群体行为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群体分散力、群体的规范和压力、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等方面。
(三)组织心理简洁地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一群人就是组织。
组织心理部分主要讨论有关组织的一些理论以及组织设计、工作设计等。
(四)领导心理率领组织中的人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就是领导,实施这个过程的人就是领导者。
领导心理部分主要讨论领导的概念和怎样提高领导行为的效率。
提高领导效率的理论有领导素养论、领导行为论和领导权变理论等。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个性心理 结构
•个性的心理结构
•个性倾 • 向性
•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 •世界观
•个性心 •理特征
『思考题』:归因理论对我们企业管理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个性与行为
重点: 个性特点以及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影响。
一 个性的内涵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 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
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
和。
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和 世界观等。
是指当人们知觉某一对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加深理解,并 做出解释。 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某些变化时,而知觉的映象 仍然保持不变。( 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你看见是什么?
看见六个杯子还是六对不同态度的脸 ?
•你看到了老人深邃的眼睛,我却看到了一对男女桀傲不驯的长发; 你看到了老人紧抿的双唇,我却看到了他们交缠的双臂;你惊叹老 人胡须的茂密,我却在欣赏他们长长的披风和飘逸的长裙。
外在的
因
稳定性
稳定
能力
工作难度
不稳定
努力
运气
归因理论的现实意义
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对个体行为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 为归因何种意义的解释。因此,归因理论在激发成就动机、促进继续努
力的行为方面有重要作用。
如果行为者把工作、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 等稳定的内因,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 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杜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 如:“无奸不商”、女性在管理角色上的定型等。
第二章 个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
2
根据员工能力差异,科学合 理分工,做到“人尽其才”
( C)
3
优化组合时,注意能力 的互补性
( D)
4
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对员工 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和能力的 训练
个性 2.2.3 气质
➢ 是指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
是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指向性等方 面的特点。人的情绪体验的强弱,意志努力的大小,知觉或思 维的快慢,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注意力转移的难易,以及 心理活动是倾向于外部事物还是倾向于自身内部等,都是气质 的表现。一般讲的“脾气”“秉性”等是气质的通俗说法。
(1)根据员工的
(3)从员工的气质
气质类型,安排合
类型出发,使用不同
适的工作岗位,发
的教育手段
挥员工专长
(2)在安排工作上
(4)引导不同Leabharlann ,注意不同气质类气质的人,促进
型员工的适当搭配
员工的身心健康
个性 2.2.4 性格
➢ 现代心理学认为,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
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个性具有 核心意义的部分。 ➢ 人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客观事物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 自身的认识和意志活动在个体身上保存并巩固下来,构成一定 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构成个 体特有的行为方式。因此,性格是个体在活动中与特定的社会 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具有态度倾向性、社会制约性、稳定 性及可塑性等特点。
知觉 2.1.3 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
05
04
06
03
07
02
08
01
09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行为(Ⅰ)
情感与工作绩效
情感与任务绩效
01
情感对任务绩效有显著影响,积极情感的员工通常表现出更好
的任务绩效。
情感与关系绩效
02
除了任务绩效外,情感还影响关系绩效,如团队合作和人际关
系的建立和维护。
情感调节与工作绩效
03
个体可以通过情感调节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工作绩效,例如通过
积极情绪的增强和消极情绪的调节。
05
情感与组织公民行为
1 2
组织公民行为与情感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自愿表现出的对组织的积 极贡献,情感对组织公民行为有重要影响。
积极情感与组织公民行为
积极情感的员工更可能表现出组织公民行为,如 团队协作、帮助同事和参与组织活动等。
3
消极情感与反组织公民行为
消极情感的员工可能表现出反组织公民行为,如 偷懒、推卸责任和破坏组织氛围等。
详细描述
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目标管理 、360度反馈等,以全面了解员工 的工作表现。
总结词:绩效评估与管理是衡量 员工个体心理与行为表现的重要 手段,有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和创造力。
制定明确的绩效评估标准,确保 评估过程客观、公正。
将绩效评估结果与薪酬、晋升、 培训等挂钩,以激励试图将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更 为全面的激励框架。
详细描述
综合型激励理论试图将内容型和过程型激励理论结合起来,建 立一个更为全面的激励框架。该理论认为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激励是相互作用的,组织需要同时关注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 在激励,以激发其工作动力。综合型激励理论为组织提供了更 为全面的激励框架,有助于组织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心理和行为, 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其工作动力。
04
情感与行为
管理心理学 第二章 个体心理
引导案例
弗兰克的问题
萨特找来弗兰克谈话,她试图帮助弗兰克体谅下属和顾客,并改变他 的工作方式,但弗兰克认为,严明纪律、坚持原则是对的,并解释说那位 顾客是无理取闹,商店不应当承担其损失。
萨特接着又问弗兰克:“自你接任以来,商店情况一直不怎么好,你认 为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弗兰克谈了一些他觉得需要改进的问题,但他丝毫没有意识到他的个 性或领导作风可能会引起的问题。萨特决定再给弗兰克3个月的时间,如 果销售额仍然持续下降,那么就不得不派人替换他了。
案例
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分析提示:
参与者从环境中感知到的层面与他所承担的活动和目标保持一致。明确 地说,当刺激信息较模糊的时候,知觉更多地受个体的态度、兴趣和背景等 主观因素影响,而不是刺激本身。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某些条 件下,人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而且,这并不是个别现象。
第一节 知觉
(一)客观因素
具有较强 反复出现 特性的对象 的对象
运动变化 的对象
新奇独特 的事物
第一节 知觉
(二)主观因素
个性
需要与动机 兴趣
情绪 经验
第一节 知觉
三、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对人的知觉主要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 际知觉和自我知觉。它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对人的知觉主要是指对别人的外表、言语、动机、性格等方面的知 觉。对人的正确知觉,是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有效开展活动 的首要条件。
第二章 个体心理
《管理心理学》 孙喜林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个体心理的主要 内容。
技能目标:能够依据管理心理学对气质类型的划分 对周围的人进行气质类型分类。
个体心理的名词解释
个体心理的名词解释本文是关于个体心理的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个体心理的意思个体心理是指处在组织管理过程中的个人的心理活动,个体心理及其活动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通过对个体心理的研究,可以了解和把握在管理活动中个体行为的原因,进一步预测和控制个体的行为,充分挖掘个体的潜能,激发个体工作积极性,使个体心理和行为符合管理目标,实现管理科学化。
认知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
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
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人获得知识或运用知识的过程开始于感觉与知觉。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如感觉到颜色、明暗、粗细等。
而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一以及其联系和关系的认识,如看到一面红旗、摸到一件轻软的毛衣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知觉中,人的知识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个体心理造句欣赏1. 个体心理学在会上受到重视。
2. 个体心理咨询时间累计3000小时以上。
3. 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切关联的。
4. 次年,他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刊。
5. 挫折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6. 没有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就没有基础。
7. 从事个体心理障碍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8. 自我概念清晰性和个体心理调适的关系9. 人的心理可分为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
10. 1920xx年他创办《国际个体心理学杂志》。
11. 曾主持召开五次国际个体心理学会议。
12. 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研究。
13. 个体心理学国际学会每3年举行一次会议。
14. 个体心理治疗的复杂性15. 个体心理是指个别主体即具体的个人的心理。
16. 个体心理,一般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两大类。
17.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心理学第二篇个体心理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第三章 个性与管理第一节 个性的一般概述一、个性的概念及特征个性:它指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特征:独特性 — 心理面貌上的差异整体性 — 是ㄧ个统ㄧ的整体稳定性 倾向性二、个性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特质论:从人的心理特性来研究人的个性 艾森克 — 非情绪稳定(神经过敏)— 外向代 — 情绪稳定 — 内向表 个性基本结构的单元是特质人 卡特尔 特质有规律性物 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阿尔波特社会学习论:强调环境和情况对个人行为和性格起决定作用个性的理论 (代表人物:米勒 达乐 罗特 班图拉)观点:特定情况和环境中的行为取决于情况环境的特殊性个人对情况环境的评价和对别人类似行为的观察在成长过程中 有些行为是直接学来的有些是通过观察而习得的强调个人行为和别人的关系弗洛伊德:本我 自我 超我心理分析论 荣格:敏感型 感情型 思考型 想象型阿德勒:意识在人的个性结构中起核心作用个性类型论 婴幼儿期— 先天遗传因素(影响人与人的关系)学生时期—家庭因素(最初根源)·影响着人与人的关系个性的形成过程·影响需求和满足需求的途径及影响因素—文化传统因素·影响着解决冲突的方式·影响人们如何看待事物真善美与假恶丑社会时期—阶级和阶层因素(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个性差异)第二节气质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先天)一、气质的概念与类型气质: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神经过程:分为兴奋过程抑制过程—特征:强度均衡性灵活性特征:是与生俱有的最稳定的心理特征即使有变化也是比较缓慢的多血质(活泼型) —适合当宇航员驾驶员类型(巴甫洛夫)粘液质(安静型) —适合当书记胆汁质(兴奋型) —适合当总经理抑郁质(抑制型) —适合医疗工作二、气质在管理中的应用1. 气质在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人类的行为决定于在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的动机和态度①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的区别不能简单的评价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关键是充分认识其气质类型固有的优缺点扬长避短②气质不能决定一个的的成就高低③气质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以及人际交往和教育方式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体现:通过气质的动力特征对工作性质和效率产生影响通过气质的心理倾向性对人际交往方式和教育方式产生影响2、应用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①在安排特殊工作的人员时,必须注意气质要求的绝对性任何一种气质类型都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所以不同气质类型之间存在着互补性②在一般的工作安排和人员优化组合时,必须注意气制要求的互补性③在进行人员培训时,既要注意气质的顺应性,也要注意气质的发展性第三节性格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后天)一、性格的概念及其特征结构性格: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个性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性格与气质的关系联系:·都是人脑的技能其共同基础是神经类型·都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同时形成的由人脑同ㄧ活动实现的区别:·气质影响着性格的动态方面渲染性格特征使性格具有独特色彩·性格对气质也有影响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其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气质更多的体现神经类型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是神经类型在行为、活动中的直接表现性格更多的体现了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外来影响·气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性格有优劣、好坏之分因为性格决定和影响着人行动的方向和内容性格的特征结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二、性格的类型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性格类型: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按人的心理机能分类: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按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分类:外倾型内倾型按人的独立性程度分类:顺从型独立型结合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分类: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性格的应用必须重视的几个方面1、要重视管理者自身性格的锻炼(阿尔波特)2、要重视对组织成员性格的了解和把握(性格是个性的核心)3、要重视领导班子及其组织成员的性格互补结构4、要重视创造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性格的环境(克里斯·阿吉里斯)第四节能力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一、能力的概念及其制约因素能力: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务的心理特征是人们顺利完成和胜任工作的相关心理特征能力与气质、性格的关系:相互制约彼此统一能力的发展可以促使某种性格特点的形成性格的特点能补偿能力的某些弱点制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勤奋、兴趣二、能力的结构、差异及其应用皮尔曼:能力二因素代表人物赛斯登:群因素吉尔福特:“智慧结构”学说能力的个别差异:质的差异:能力的类型差异—完成同一种活动时不同的人可以采取不同的途径—完成同一种活动可以由能力的不同结合来保证量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能力低下→ㄧ般能力→才能→天才能力的应用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在安排工作时,注意对组织成员的能力进行全面了解,做到人其才。
2.在招聘人员时,注意职业对能力要求的阈限性,避免要求过高或过低。
3.在优化组合时,注意能力类型差异的互补性,以发挥团体的协作作用。
4.在人员培训时,注意处理好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关系,以提高培训效果。
第四章知觉与个体行为第一节知觉的一般概述一、知觉的概念与过程知觉: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与感觉的关系:·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感觉是客观事物世界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产生对这个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知觉与思维的关系:·思维是人心理活动的最高形式是对客观事物间接、抽象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直接、具体的反映·知觉与思维密不可分知觉是思维的“窗口”为思维提供感觉信息思维对感觉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使知觉获得一定意义知觉的过程: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反应二、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人的直觉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它的选择性)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客观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组合—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锁原则连续原则需要和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有目的活动的内驱力)兴趣和爱好主观因素个性特征过去经验知识结构第二节社会知觉及其效应一、社会知觉的概念与分类社会知觉:人对人的知觉(布鲁纳) 人对群体的知觉群体对个人的知觉群体对群体的知觉个人与群体间关系的知觉与对物的知觉相比对人的知觉赋予了更多社会意义对人的知觉社会知觉的分类人际知觉:主要特点在于有明显情感因素进入知觉过程角色知觉:培养敏感的角色知觉对提高特定角色的责任感具有积极意义二、社会知觉的效应(第一印象晕轮优先、近因定型)第一印象效应:·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时形成的印象(定义)·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但也有一定积极意义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经阶段关键是如何正确运用其作用发挥其积极一面克服其消极一面晕轮效应:在观察某个人时(阿希)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克服:在深入了解和全面观察、分析一个人的言行后才对其作出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与事以客观的标准评价人优先效应: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近因效应: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意义:·在人际交往中对初次认识的人要注意给他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在组织社会活动和开展宣传工作中充分利用两种效应的作用强化效果(接上页)定型效应: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定义)有助于人们对他人作概括的了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实践管理中·要注意利用其积极作用·要注意克服其消极作用避免认识上的偏差以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三节社会知觉的归因分析一、归因的概念及其内容归因:根据人的外部行为特征解释和推测其原因归因的内容:心理活动的归因行为的归因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二、归因的模式(海德)海德的两归因模式:情境归因个人倾向归因核心:只有先弄清楚行为的根本原因是内在还是外在才能有效地预测和控制行为凯利的三度归因模式:知觉者本人的特点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与知觉对象进行交往时所处的情境韦纳的成败归因模式:把失败归于内因会使人产生内疚和无助感把失败归于外因会产生气愤和敌意把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会提高工作积极性把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可能会提高或降低积极性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机遇三、归因偏差及其克服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常见的归因偏差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
归因偏差的克服:归因偏差会影响人们努力程度从而影响工作绩效作为管理者要提高管理效果和绩效必须注意应道组织成员克服归因偏差(接上页)A、要引导组织成员学习科学知识尊重自然规律的特殊性避免拟人化归因B、要引导组织成员多进行个人倾向归因克服总是归因外在因素的偏差以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对工作绩效的影响作用。
C、要引导组织成员多从内在的不稳定因素归因少从内在的稳定因素归因克服总是认为自己能力低的归因偏差,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第四节自我知觉、自我意识与自我管理一、自我知觉自我知觉: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自我知觉存在于社会知觉之中两者在心里活动过程中相互联系、作用·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离开社会知觉,就不存在自我知觉·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觉自我知觉对社会知觉具有影响作用二、自我意识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一切的认识(也称自我)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物质自我(对自己外貌身体的认识)自我意识的构成社会自我(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精神自我(自我意识的核心)关系:既互相区分又密切联系是自我意识的有机构成部分自我意识与自我知觉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作用、相得益彰自我意识是在自我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三、自我管理自我管理: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调节、控制或约束。
特点:个体主动管理自己而不依靠他人人的自我管理能力由人们自身具有的自觉能动性决定自我思想管理:自我管理的首要内容内容自我心理管理:自我心理保健和自我心理调节自我行为管理:做法律允许的行为自我意识对自我管理的意义: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所构成·自我意识为自我管理提供根据·自我意识决定了自我管理的方向·自我意识使自我管理获得了一致第五章价值观与态度第一节价值观及其作用一、价值观的概念与形成价值观:是个人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