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空间结构调整透析

合集下载

河南省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与变化的实证分析

河南省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与变化的实证分析

河南 省 经济 空 间结 构 演 变 过 程 。利 用 河 南 省 1 8 90

20 0 3年 历年各 县 ( 市)( 包括 地级 城 市的 市 区)人
结 构演变 过程 的经验 研 究 中 , 学者 们 越 来 越 认 识 到 本 空 间研究 单元 , 过 对 县 域 经 济 增 长 的空 间变 化 通

新 乡 一焦作 一洛 阳 之 间 , 高经 济 基 础 县域 呈 集 中
90 县 级尺度 的重 要 性_ ] 1 。基 于 此 , 文 以 县 域 为 基 1 8 年 以来 河 南 省 经 济 增 长 过 程 分 为 4个 阶 段 : 本
全省 各 阶段基 年人 均 GD P与人 均 G DP平均 增长 率
( 表 1。 见 )
表 l 全 省 各 阶 段 基 年 人 均 GD P与 人 均 G DP平 均 增 长 率
的分析 , 到揭示 河 南 省 经 济 增 长 的 空 间变 化 规 律 达
的 目的 。
均 GD (, 1 8 、 9 5 1 9 、 9 5为 基 年 , P1 以 9 0 1 8 、 9 0 1 9 ) 将
1 80— 1 8 1 8 9 9 5、 9 5— 1 0、 9 0— 19 5、 9 5— 2 0 99 1 9 9 19 0 3。
城 市统 计 年 鉴 。
维普资讯
8 2
周 口师 范学 院学 报
20 0 8年
二 、 域 经 济 增 长 的 空 间格 局 变化 县
从 图 1分 析知 , 9 0 1 8 1 8 — 9 5年 期 间 , 济 增 长 经
基础 较好 的 区域 是 各 个地 级 市 市 区 , 过 只有 安 阳 不

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浅析

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浅析

CAIXUN财讯-44-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浅析 □ 河南理工大学 聂 斐 王鸿城 / 文在世界经济复苏要低于预期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双重困难局面下,河南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8%,经济总量迈上四万亿新台阶,经济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来了解今后发展的改进之处。

河南 经济发展 形势河南位于我国中部,是中原经济建设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经过改革开放的30年发展,河南实现了由传统农业的经济主体向新兴工业为经济主体的巨大转变。

河南经济社会近年来的发展形式 近年来,河南一直把稳增长摆在最高的位置,准确的找到河南发展实际与国家宏观政策的结合点,先后制定和实施了“转型升级双千工程”“八项关键举措”、“稳增长促使型保态势行动计划”扩大有效投资“双十”计划等一系列政策,始终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同时全面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

郑州机场累计开通航线184条,全球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正在形成,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初具雏形,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实验区成为我省重要开放平台。

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大格局基本形成,高速公路网连通所有县城,多式联运、高效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建立;建成全国首个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郑州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日臻完善。

今年预计郑州机场客货运增长15%以上,郑徐高铁正式投入运营,郑万、郑合高铁加快建设,郑济、郑太高铁开工建设。

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43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3500公里,一批重大能源、水利、信息网络项目加快实施。

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聚区达到134个,发展载体持续壮大。

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经初步核算,2016年全省生产总值40160.01亿元,比上年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河南省是中国的经济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升级,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

本文将从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和相关策略分析等方面展开阐述。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1. 农业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农业在河南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种植业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油菜、水稻等为主,畜牧业、渔业也较为发达。

在农产品加工、农业技术和农业产业化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 制造业河南省制造业发展迅速,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化工、建材、食品等领域。

郑州、洛阳、南阳等城市拥有较强的制造业基础,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3. 服务业河南省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主要包括金融、物流、汽车销售、酒店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

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也逐渐壮大。

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1. 提高经济效益优化产业结构能够提高产业链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进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通过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2. 提升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产业结构优化是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河南省能够拓宽产业领域,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3. 促进经济转型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是推动河南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的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1. 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河南省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从传统种植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通过科技引领、产业联动、品牌打造等手段,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河南省应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河南省经济空间差异及重心转移

河南省经济空间差异及重心转移

河南省经济空间差异及重心转移作者:高露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7年第12期摘要:本文选取2006年到2015年河南省各县市经济指标(GDP)数据,分析河南省经济发展现状及省内分布格局,运用重心模型,利用ArcGIS软件计算出河南省2006年到2015年各年份经济重心,分析经济重心的移动变化轨迹。

分析得出:河南省经济发展形成了以郑汴洛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中心,外围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省内经济受核心区域经济发展带动辐射影响较明显;2006-2015年间,经济重心移动幅度不大,向东北方向移动。

关键词:经济分布;经济重心;变动轨迹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随着经济发展工业化及城市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域之间发展的差异也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作为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组成要素:经济,研究其空间分布差异变化对研究区域发展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经济重心空间转移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那年代,最初研究侧重于经济重心的测算,测度其运动发展轨迹,来研究经济发展空间变动。

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选取河南省最新数据指标,分析其空间分布,研究其差异性,计算经济重心,河南省经济重心移动变动轨迹得出结论。

一、研究地区概况及数据来源与处理河南作为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第5位,中西部地区首位。

但河南省内各地区之间发展并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在以省会城市:郑州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圈内。

在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及打造郑州国家级中心城市大背景下研究省内经济空间变化以及重心变动,对促进河南省发展实现中部大崛起,实现经济的跳跃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至2015年期间部分地区进行撤县并市、地区划分调整,为实现研究区域数据连续性,以2010年行政单元为基础对其他年份进行调整,撤县并市、地区划分变动的区域,从其总体中分离。

文章所使用GDP数据均来自相关年份河南省统计年鉴。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河南省位于我国中原地区,是中国人口大省和大农业省,也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省份。

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分析。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1. 第一产业河南省农业发达,农业是河南省最重要的产业之一,粮食、棉花、油料、豆类、果品等农产品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2. 第二产业河南省工业基础较好,是中国重要的冶金、能源和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煤炭、石油、化肥、水泥、建材、机械等行业占有一定的比重。

3. 第三产业河南省的第三产业占比较为较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对GDP的贡献不够。

二、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1. 推动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产业总体效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经济的后发优势,推动经济发展。

2. 提升产业附加值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 减少环境污染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减少传统产业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4. 促进就业和民生改善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可以带动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改善民生。

三、策略分析1. 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河南省应该加大创新驱动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2. 拓展现代服务业河南省应该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发展金融、物流、信息、文化等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

3.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河南省应该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等方式提高传统产业的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4.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河南省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5. 加强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河南省政府应该加强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引导和支持,通过改革政策、引导基金等方式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升级发展。

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重构研究

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重构研究

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重构研究[提要]本文首先从县域经济、城市空间等级结构出发对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城市空间分布北密南疏等特征。

在此基础上,从城市体系完善、增长轴体系培育等方面,提出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重构战略。

关键词:经济空间结构;城市体系;河南省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发展状况对区域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影响,经济空间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区域社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与协调发展。

因此,在多变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系统诊断和调控就成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

本文首先对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河南省区域空间结构重构的战略进行探讨。

一、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一)核心-边缘结构凸现。

河南省经济格局的基本态势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

豫西、豫中、豫北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工业发展较快;而豫东、豫东南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

豫北、豫西、豫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在地域上连接,形成经济发达县域集聚区。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县域数量增加,集中分布在豫东南地区。

(二)城市发展地域不平衡。

河南省2010年共有城市38个,其中17个省辖市,县级市21个。

从城市规模等级结构来看:全省共有特大城市2个,大城市7个,中等城市8个,小城市21个,全省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城市空间等级结构系统。

从地域分布看,城市分布明显表现出北密南疏的特点。

大城市主要集中在豫中、豫北、豫西地区;豫西、豫东南和东部平原广大地区城市数量少。

如豫北地区城市密度为5.65个/万平方公里,而豫西南地区城市密度为0.75个/万平方公里。

从城市规模和功能看,河南省大城市规模小,实力较弱,聚集和扩散辐射功能小。

从城市首位度分析,发达地区的城市首位度一般在2~4之间,目前郑州城市首位度不到2,规模相对偏小,不利于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

二、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重构(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等级体系1、培育中原城市群,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河南省是中国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同时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

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部门占据了大部分就业岗位,而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较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相对不足。

优化产业结构对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河南省当前仍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但随着城市化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推进,农业部门面临着就业岗位减少和产业附加值较低的问题。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增加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动力和竞争力。

河南省具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但目前仍未能充分发挥其潜力。

通过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利用,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目前,河南省的产业布局不够均衡,沿海地区和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较快,而内陆地区相对滞后。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加强内陆地区的发展,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实现全省经济的均衡发展。

针对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加大对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河南省可以通过减税降费、提供贷款和优惠政策等措施,吸引和扶持更多的工业和服务业企业进驻河南省,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加大对创新和科技研发的投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加强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河南省可以推动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培育现代农业产业。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金融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加强内陆地区的发展。

河南省可以加大对内陆地区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引导一些沿海地区的企业和产业向内陆地区转移。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规划,打破区域壁垒,实现全省范围内的经济协调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不能只追求经济增长,还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引领经济结构调整的效应分析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发展引领经济结构调整的效应分析

产业寞 聚是指同
产 业 在 某个 特 定 地 理 区 域 内 高 度
集中 , 产业资本 要素在空 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 。
产业集群指在特定区域中 ,具有竞争与合作关 系 , 且 在地理上集 中 , 交互 关联性 的企业 、 有 供应 商 、 金 机构 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
经 济 ,因此产业集群与其他企 业组织一样也是伴 随着分 设 的战略决策 , 把产业集 聚区发 展作 为河南促 进“ 三化 ”
8 2 0 市 硪 囝 10 黼 场 究 1




协调发展 、 构建 “ 三大体系” 重要载体 , 作为实现区域经济
2 对全省投 资增 长拉动显著。 0 9 . 20 年未 , 产业集聚区

区 脚 经 济l
河南省产业集聚 区发展 引领 经济 结构调整 的效应 分析
张 璞
产业集聚是『业发震 朝内在规律 , 工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工业化发 屣到 定阶 自 必.从世 界产业发展规律看 . 产 业 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 的规律 ,是区域经 济发 展战略的 重要组成部分 ,是推进 工业化向高级 阶段 发展的必然过 程。在工业化发达国家 , 竞争力强的产业通常都 采用集聚
优势 , 大大加速了经济发展 , 提升了区域经济 自竞争力 。 勺
( ) 业集 聚 发 展 对 区 域 经 济 的 带 动作 用 三 产
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 0 8年以来 , 20 河南 省委省政府 直 }加快产 业集聚区发展作 为经 济发 展和 巴 结构调 整的突破 口 , 实推进产业集聚 区建设 , 扎 在经 济结
段的产物
( ) 业 集 聚 、 业 集 群 与 产 业 集 聚 区 一 产 产

2024年河南省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

2024年河南省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报告

一、2024年河南省经济形势分析首先,河南省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还不够强劲。

农业仍是河南省经济的基础,但农业生产结构存在问题,农业增长动力不足。

制造业的发展则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阻力,制约了高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河南省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待提升,外贸出口增长缓慢。

其次,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河南省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庞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农村转移就业问题仍未解决。

再次,环境保护问题仍然突出。

河南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非常严重。

城市和农村都存在污水处理不完善、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给居民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压力。

二、2024年河南省经济展望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和发展。

首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要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在制造业领域,要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加快从制造业大省向制造业强省的转变。

其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和就业机会。

推动城市与农村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就业。

再次,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加强城市和农村环境建设,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深化开放。

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提供更多的创新支持,激发企业家精神和创造力。

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提高河南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虽然河南省经济在2024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在新的一年中,河南省需要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深化开放,以实现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河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之一,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但其产业结构相对落后,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导,工业规模较小,服务业发展滞后,这已成为制约河南省经济发展的瓶颈。

优化河南省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业仍占主导地位。

农业产值仍然占到了GDP的很大比例,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压力较大;二是工业布局不均衡。

河南省的工业布局主要集中在郑州、洛阳等少数城市,而农村地区则相对落后;三是服务业发展滞后。

河南省的服务业发展不够快速,特别是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导致人才流失。

优化河南省产业结构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

河南省要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现代化产业大省的转变;二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需要。

优化产业结构能够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打造高效率、高附加值的产业体系,提升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促进就业的需要。

优化产业结构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解决河南省的就业问题,促进就业稳定;四是促进农村发展的需要。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为了实现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一是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优势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推动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二是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教育、科技、文化等产业的投资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府应加大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打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动产业升级;四是加强农村产业发展。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

优化河南省产业结构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促进就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摘要】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存在着农业占比高、工业结构单一、服务业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就业增长、推动科技创新。

为此,需要通过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化产业升级改革等措施,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河南省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还有利于推动河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对于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以上分析,本文将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推动河南省产业结构向更加优化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重要性、策略分析、产业升级、改革、推进、深化、结论1. 引言1.1 引言工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产业结构的优化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地理优势,但其产业结构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传统产业占比过高,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条不完整等。

如何优化河南省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已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以提升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产业发展的长期可持续性;三是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为了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策略,包括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政策导向,促进产业升级改革,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等。

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策略分析和实施,河南省的产业结构才能得到有效优化,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稳定支撑。

2. 正文2.1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一、农业产业:河南省是中国的粮食大省,农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效益。

二、工业产业:河南省工业发展比较成熟,主要以煤炭、钢铁、化工等为主导产业。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及策略分析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但农业产业占据了河南省经济结构的重要位置,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于传统农业和传统重工业,与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不适应。

优化河南省的产业结构至关重要。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和培育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可以提高产业链的附加值,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

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将带动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从而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提高河南省的竞争力。

传统农业和重工业的竞争力受到制约,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可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科技发展的变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促进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农业和重工业带来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长期下去难以为继。

而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具有较低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可以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增强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针对当前河南省产业结构的问题,下面提出几点优化产业结构的策略: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扶持新兴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

要加强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加大对服务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

服务业是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要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物流、旅游等高附加值的服务业。

要加强服务业的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增加附加值。

加强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

农业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要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增加农业附加值。

要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加强产业结构调整的规划和引导。

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新探

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新探

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新探破解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要求。

河南经济结构性矛盾的主要表现是: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层次偏低;工业企业技术层次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所有制结构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足。

加快河南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有五个着力点:完善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发挥市场机制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中的作用;着力发展新型制造业,全面提升工业产业层次;围绕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着力发展高效低耗产业;按产业功能区划科学布局,着力促进河南省工业合理分布、协调发展;做大做强河南企业,着力推动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

标签:河南省;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战略选择一、破解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是实现中原崛起的必然要求(一)经济结构优化是中原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经济结构状况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运行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

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标志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人均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元;二是经济整体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基本实现工业化,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0%以上,非农劳动力占劳动力的比重达到60%以上,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50%以上;三是河南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主要经济指标特别是质量效益指标领先。

在这三方面重要标志中,经济结构优化是中原崛起中分量最重的任务。

目前,河南的经济发展水平距离上述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006年,河南已连续13年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GDP达12464.09亿元,增长14.1%,连续几年GDP位居全国第5位,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突破万元达到13279元。

但是,河南还不是经济强省,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经济的结构、质量、效益等指标差距较大。

如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16.4%、29.3%,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5.4%,人均GDP仅居全国第17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10.2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61.03元。

河南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

河南省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

线 以东、 陇海线以南形成全省经济发展的冷点极 ; 区域 经济发展 的空间惯性 难以 突破 ; 核心 区经济辐射 带动作 用仍 然较弱 。据此提 出优 化全省经济空间格局 、 促进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的对 策建议。
关 键 词 : 区域 经 济 差 异 ; 县域经济 ; 空 间格 局 演 化 ; 河 南省
。E S D A( e x p l o r a t o r y s p a t i a l d a t a a n a l y s i s ) 分 对值大小反映了空 间分布的相关性大小 , 越大表示空间
一 ∑
1 数 据来 源 与研 究 方 法
1 . 1 数 据来源
以河 南省 1 0 9个 县域 ( 含 县 和县 级 市 ) 为研 究 对 象 ,
区域 经 济 空 间差 异分 析 提供 了方 法依 据 。
∑, 邻接 或邻 近空 间单 元 属性 值 的 相似∑ 程 度 其 值 为
一 [ 一1 , 1 ] , 大于 0为空 间正相关 , 小于 0为负相关 , 其绝 一 一
上集聚分布越明显 , 趋于 0时表示空间上呈随机分布。

1 . 2 . 1 G l o b a l M o r a n ’ S , 统计 量 。G l o b a l M o r a n ’ S , 反 映 ∑
量方法只关注数值之间的相关性 , 忽视 了区域发展的空 间集聚与异质性 , 难以真正反 映区域空 间差异的变化与 机制 ’ 析技术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 , 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空间 分布格局的描述和可视化表达 , 发现空 间集聚和空间异 常, 从 而揭示研究对象之 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机制 , 为
第3 2卷
2 0 1 3年
第 4期

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重构研究

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重构研究

可 以通 过 1~ 5年 的努 力 , 这 一 区域 内 设 , 01 在 逐步形成 以城市为 中心 , 以小城镇 为 形 成 以 郑 州 为 中 心 的 9个 大 中 城 市 、 8 纽带的城镇体系 。 4

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
7 ( ) 心 一边缘 结构 凸现 。 南 省 经 个小城市和 34个建制 镇为基础 的大 中 一 核 河
经济 业 产
河 经济 空 间结构 重构研 究 南省
口文 /樊新 生 王 兵
(. 1 河南财 经政法大学 区域 可持续发展研 究中心; . 2 河南省国土资源厅调查规划院 河 南・ 州) 郑
[ 提要] 本文首先从县 域经济、 城市 西地 区; 西、 东南和 东部平原广大 地 豫 豫
营 可 平 较 高 的县 域 在 地域 上连 接 , 成 经 济 发 广 铁路 沿线 城 市 集 聚 , 造 产 业 发展 的 局 密 , 以采用 网络式空间开发模式 。根据 形
经济联系和全省经 达县域集聚 区。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县域数 部优势, 增强对相关产业 的吸引力。在 以 中原城市群 内部差异、 量增加 , 集中分布在豫东南地区。
收 录 E期 :0 2 3月 2 日 l 21 年 3 区 域 经 济 空 间 结 构 发 展 状 况 对 区 域
性 中心城市功能的发挥 。
二 、 南省经济空间结构重构 河
的现行区划逐步进行调 整, 最终使郑州 内
部经济一体化 , 形成郑州都市区。
( ) 一 建立科 学合理 的城 市 空间等级
构 呈 现 出核 心 一边 缘 结 构 、 市 空 间分 布 密度为 0 5个历 平方公里。 城 . 7
要提 高郑州市的经济集 聚规 模, 提高城市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引言:经济空间结构是一个地区内各类经济产业在空间上的组织形态,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对于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整体特征以及地区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20世纪80年代至今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并探讨其原因。

第一节:80年代至90年代,传统农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河南省的经济结构以传统农业为主导,农业产值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

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经济开始逐渐增长,但农业产值增长速度相对较慢。

同时,农村工业也开始发展,但规模相对较小。

这一阶段的经济结构特点是农业占据主导地位,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

第二节: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工业化发展带动经济结构变革进入90年代,河南省开始推进工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重工业。

在这一时期,河南省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同时也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农村工业的发展使得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有所提升。

同时,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开始逐渐缩小。

第三节:2000年代中期至今,服务业快速崛起改变经济地理格局进入21世纪,河南省的经济结构再度经历了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服务业开始崛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尤其是金融、旅游、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这一变化使得城市经济更加多元化,同时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服务业的发展使得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渐成为现实。

第四节:影响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因素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国家政策的引导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河南省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为经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持。

河南省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分析

河南省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分析

河南省人口与经济空间格局分析刘正兵;郑力绪【摘要】为了揭示河南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分布状态,采用空间一致性指数与空间自相关对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变化及地域关联性在县域与市域两个尺度上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人口集聚大于经济集聚的县域数量大于经济集聚高于人口集聚的县域数量,且人口集聚大于经济集聚的县域主要位于河南东部、南部地区,而经济集聚高于人口集聚的县域主要位于中西部的郑州、洛阳、许昌及周边区域.市域中周口市、驻马店市人口经济一致性偏离程度最大,人口经济一致性程度较差,且较其他地区变化大.各县域人口经济一致性空间自相关系数逐年增加,显著的“高—高”与“低—低”的一致性关联模式在区域分布较广,分别位于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呈“带”状与“团状”分布.而人口经济一致性空间相互作用为“高—低”与“低—高”模式的数量最少,且变化较稳定.【期刊名称】《安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7页(P73-79)【关键词】人口;经济;一致性;空间自相关【作者】刘正兵;郑力绪【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50000;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开封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61.5;F290人口与经济作为区域发展进程中的两个重要的要素,将二者结合起来形成空间整体进行研究,并揭示二者的空间分布与互动关系受到学者们的关注。

在已有区域空间内人口与经济之间呈现不同的关系,如协调、耦合、匹配等,这些关系体现了区域的相互作用。

人口与经济发展作为区域空间结构的内在机理,其显著的特征是在区域上呈现不同的分布结构与模式,这种结构与模式最终反映人口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协调格局是地方追求各类活动均衡配置的最终结果,从人口与经济的角度来说,主要是根据各自的空间演化状况判别二者的空间均衡性或一致性。

通过分析经济与人口的空间集聚过程与现状,阐释人口经济空间的协调性能,为未来的人口经济空间走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河南经济空间结构调整透析

河南经济空间结构调整透析

河南经济空间结构调整透析经济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合理的经济空间结构可以在实现区域内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使区域融入更广阔的外部经济空间,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但是经济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惯性,不能及时按照新的资源空间配置逻辑组织和分配资源,从而不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样就有必要人为干预和科学引导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合理转变。

由于一个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或者不同区域之间,经济空间结构型式不一样(FriedmanJ,1996),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调控的目标和手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欠发达省份之一,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地位(2004年人均GDP位居第17位),但近2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1990-2004年期间年均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相应,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也比较迅速。

另外,河南省是东部乃至国际产业转移的目的地之一,但同时也要面对来自其他同类地区的竞争,因此,有必要根据经济空间演变规律,采取有效策略,对空间结构进行调控,以便在发挥内部潜力的同时,有效融入更广阔的外部经济空间。

另外,作为快速发展的欠发达地区,河南案例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可以为同类区域提供借鉴。

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调控原理(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调控模式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一直处于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型式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处于离散均衡阶段的区域,其发展应采取增长极模式。

对已进入单核极化发展阶段的区域,应采取点轴开发模式,实施轴线延伸,逐步积累的渐进式开发模式,带动区域向扩散阶段发展。

进入多核阶段以后,可以采取网络开发模式,促进二、三级城市和发展轴的形成,完善城镇体系建设,使整个区域形成网络化发展态势(万家佩等,1992)。

(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调控措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是在全球、国家、区域、地方尺度上,由政府、企业、个体微观主体相互作用而完成的,资本、技术、信息以企业、个体为载体,形成资本流、技术流、信息流和人流,并在具有“粘性”的地方集聚,形成产业集聚区,众多产业集聚区的兴衰成败的不断更替就推动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图1)。

河南经济格局调整方案

河南经济格局调整方案

河南经济格局调整方案引言近年来,河南省始终秉持着以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为核心,不断推进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河南的经济格局仍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本文将提出基于当前经济形势的河南经济格局调整方案,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增长。

一、加强创新驱动,提升产业竞争力在当前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下,创新已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河南省应加强创新投入,提高科技研发能力,并建立完善的创新体系。

具体措施包括:1.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2.加强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商业化应用;3.支持新兴产业发展,鼓励创新创业,培育壮大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质量河南省目前经济发展仍依赖传统的重工业和传统农业,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较大。

要实现经济质量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应加快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

具体措施包括:1.加大绿色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促进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2.加强现代农业的推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3.培育新兴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三、加强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市场河南省地处内陆,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比较薄弱。

要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河南省应加强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市场。

具体措施包括:1.支持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产能合作,提高产品竞争力;2.加强企业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推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品牌;3.发展外贸龙头企业,扩大出口规模,降低贸易壁垒。

四、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全面发展河南省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城市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为促进全面发展,河南省应加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1.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快农村现代农业和农村产业发展;2.支持中小城市的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3.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经济空间结构调整透析经济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意义,合理的经济空间结构可以在实现区域内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使区域融入更广阔的外部经济空间,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但是经济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惯性,不能及时按照新的资源空间配置逻辑组织和分配资源,从而不利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样就有必要人为干预和科学引导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合理转变。

由于一个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或者不同区域之间,经济空间结构型式不一样(FriedmanJ,1996),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调控的目标和手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欠发达省份之一,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较低地位(2004年人均GDP位居第17位),但近20年来,发展十分迅速(1990-2004年期间年均增长10.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相应,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也比较迅速。

另外,河南省是东部乃至国际产业转移的目的地之一,但同时也要面对来自其他同类地区的竞争,因此,有必要根据经济空间演变规律,采取有效策略,对空间结构进行调控,以便在发挥内部潜力的同时,有效融入更广阔的外部经济空间。

另外,作为快速发展的欠发达地区,河南案例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可以为同类区域提供借鉴。

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调控原理(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调控模式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一直处于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空间组织型式也不相同。

一般来说,处于离散均衡阶段的区域,其发展应采取增长极模式。

对已进入单核极化发展阶段的区域,应采取点轴开发模式,实施轴线延伸,逐步积累的渐进式开发模式,带动区域向扩散阶段发展。

进入多核阶段以后,可以采取网络开发模式,促进二、三级城市和发展轴的形成,完善城镇体系建设,使整个区域形成网络化发展态势(万家佩等,1992)。

(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调控措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是在全球、国家、区域、地方尺度上,由政府、企业、个体微观主体相互作用而完成的,资本、技术、信息以企业、个体为载体,形成资本流、技术流、信息流和人流,并在具有“粘性”的地方集聚,形成产业集聚区,众多产业集聚区的兴衰成败的不断更替就推动了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图1)。

当然,不同的区域或者同一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经济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也不尽相同。

以我国为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政策和力量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中具主导地位,而在市场经济和外向经济条件下,全球化等外部力量在不断增强,并且在微观上,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

1、调控原则根据以上分析,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调控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多种力量结合原则。

区域在进行经济空间结构调控时,既要发挥内力,又要合理利用各种外力,实现内外多种力量的耦合,达到优化空间结构的目的。

(2)发展阶段原则。

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应采取相应的调控模式和措施。

(3)宏观与微观结合原则。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战略调整主要是宏观调控,但要顺利实现宏观调控目的,还必须认识到微观地域政策与环境的作用(耿明斋,2005;樊新生等,2005)。

另外,宏观政策的成功与否,还必须考虑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力量,只有政策导向和企业利益相一致时才能达到优化经济空间结构的目的。

2、调控措施区域经济空间结构调控主要是政府相关部分通过财政政策、区域规划以及区域市场制度建设等措施引导区域空间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政府调控空间结构的措施主要有:政策导向、基础设施导向、重大工业建设项目导向等(陆大道,1995)。

二、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分析(一)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模式利用河南省1980、1985-2003年的县域国民生产总值(GDP),首先,分年份对所有县域GDP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并累计相加,直至累计的GDP总量占全省的50%,然后利用Arcview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把这些县域的空间分布和及其变化图示出来。

图2是几个阶段性年份全省GDP空间集中格局,图中阴影区代表被累计的县域。

据此可以分析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初以来,以郑州、平顶山、许昌为中心的豫中经济区开始崛起,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县域在这里集中连片。

这一地区人均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在全省的经济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因此,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特点可以总结如下:(1)总体上,河南省经济空间处在不断集聚过程中,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市周围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在这些局部地区经济空间表现出一定的扩散性;(2)在全省尺度上,经济空间呈现明显的单中心一外围结构,中心区域主要包括郑州、洛阳、平顶山、许昌、漯河,以及焦作、新乡、济源9个省辖市。

2004年,该区域GDP、财政收入分别占全省的55.4%和65.8%;工业化水平较高,有一大批在全省、全国领先的骨干企业和产业群落,铝电、汽车、农机和电力成套设备、食品加工、纺织等在全国有重要地位;(3)在中心区内部,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均衡。

其中,郑州、洛阳是这一中心区的核心城市,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中心区的发展方向。

(4)外围区中,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市区,也表现出明显的集聚倾向。

(二)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分析1、中央政府投资与全球化作用在计划经济时期,河南是国家重点建设区域之一。

1950~1985年期间,国家安排在河南的工业投资额累计达253亿元,占同期全省投资总额的60%。

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豫西、豫北、豫中地区。

这些工业区集中了全省绝大部分工业和有重大影响的现代化大、中型企业。

国家在河南省的投资规模和地域的选择及其对投资的地域导向作用,是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西北高东南低经济空间格局形成的基本原因(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指导小组,199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投资在河南省投资中的比例不断减小,地方逐渐成为投资的主体。

但由于经济发展的“惯性”,经济空间格局并未发生大的变化。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河南省经济日益受到全球化的影响,如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

但河南省的出口产品以农业产品和原料型工业产品为主,并且原料型工业产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例在不断增大,如1998年~2004年,历年多占的百分比为29.5、28.7、33.3、34.1、38.3、40.7、47.6。

因此,在全球生产价值链中,河南省仍处于低附加值环节,全球化的作用将进一步强化河南省经济发展水平西北高东南低的经济空间格局。

尽管在全球化力量作用下,一些落后地区融入全球价值链,产业集聚明显,但这还不能烫平经济空间中过去的“烙印”和已形成的“皱褶”,相反由于经济发展的“惯性”和全球化的作用,原有的经济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还得到了强化。

2、乡镇企业与地方经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在河南省整个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1995年,乡镇企业产值占全省工业产值比例最高达到了84.3%。

1995年以后,由于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市场的变化,乡镇企业发展有所倒退,但其产值占全省工业产值的比重仍然保持在70%左右,并且近几年有稳步回升的趋势。

但是,河南省乡镇企业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区域差异,郑州、许昌、平顶山、漯河组成的豫中地区以及许昌——驻马店间的京广线沿线成为人均乡镇企业产值较高的县、市集中区。

原来人均乡镇企业产值较高的县、市集中区——豫西、豫北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已经落后于豫中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1990~2003年期间豫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数量有所减少的原因。

乡镇企业在空间上往往形成企业集群,并成为当地经济的“明珠”。

如豫北地区有孟县南庄镇的毛皮加工、沁阳市紫陵镇玻璃钢生产,豫西地区有偃师市城关镇的制鞋业、庞村镇的钢制办公家具产业,豫中地区有荥阳高山镇的阀门产业,巩义回郭镇电线电缆、铝材加工、米河镇水泥建材、北山口镇耐火材料,许昌档发生产,等等。

河南企业集群种类和数量众多,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中地区。

这些企业集群的形成是与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资源优势、地方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的(樊新生等,2005)。

三、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战略重组目标根据河南省经济空间结构现状,总体上应该采取不平衡发展模式,选取重点,以点带面,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经济空间结构调控模式总体上为中心一外围模式。

在中心区,培育以郑州市为中心,包括开封、洛阳、焦作、新乡、许昌、平顶山、漯河在内的中原城市群,使其对内发展成为全省具有强凝聚力和辐射力的经济增长极,同时对外发展成为河南省对外联系的平台,参与国内外竞争,成为河南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发达国家及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的枢纽和核心区域之一。

由于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心区内可以采取网络式开发,促进完善城市体系和发展轴的形成,使整个区域形成网络化发展态势。

在外围地区,豫西的三门峡沿铁路线地区,以及豫北安阳、鹤壁、濮阳三市工业基础较好,可以采取点轴开发模式;豫东周口,豫东南的驻马店、信阳,豫西南的南阳面积广大,内部各县市经济落后,宜采取极核开发模式。

(一)中原城市群内部发展轴线中原城市群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内部各县市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可以采用网络式空间开发模式。

根据内部差异、经济联系和全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群内可以规划以下几个发展轴线(图3)。

1、完善郑-汴-洛发展轴,实现一体化发展。

目前洛阳-郑州-开封轴线发展水平较高,但内部存在差异。

其中,郑州-洛阳(包括沿线各中小城市荥阳、上街、巩义和偃师等)工业带是中原城市群内工业基础较好的区域,带内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设施良好,产业结构各具特色,具有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能力和基础。

今后应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工业化,建成中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重点是要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信息材料、电子元器件和基础件、通信产品、信息安全产品等为主体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加快发展汽车产业和装备制造业。

开封是这一轴线的一个经济凹陷区,经济发展落后。

但对全省而言,开封的经济崛起对豫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重点开发。

主要发展思路是促进开封与郑州在交通、通讯、金融等方面的一体化发展,抓住郑州产业外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工业、农副产品加工和食品业。

这些产业中的某些优质企业目前集中在郑州,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其劳动力成本上升和竞争力的弱化也必将促使其寻找新的生产点,开封有丰富的劳动力、农产品资源,如果加大工作力度,也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河南省的纺织和食品工业基地。

2、加强洛阳-焦作-新乡发展轴,形成太行山前工业带。

该工业带位于太行山东麓,主要包括洛阳北部、济原、焦作和新乡西北部。

带内各县市自然环境相似,资源基础类同,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相似的产业结构。

带内以新焦、焦枝铁路为集聚轴线,发展了以化工、冶金、建材、电力、机械、煤炭、有色金属为主的重工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