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2. 使学生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如何解释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的。

3. 培养学生运用模型解释生物膜的动态特性及其在细胞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概念、结构特点和功能意义。

2. 教学难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解释细胞生理过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内容:1.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结构特点: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

3.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何解释生物膜的动态特性:流动性、可塑性、渗透性等。

4.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细胞生理过程中的应用:物质运输、信号传导、细胞黏附等。

5.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讨论等活跃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报告内容、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课程考核:设置课程考核题,测试学生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全面掌握。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膜的动态特性。

2. 讲解与展示:详细讲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结构特点和功能意义。

3. 案例分析:选取实例,运用流动镶嵌模型解释生物膜在物质运输、信号传导等方面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细胞生理过程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对生物膜研究的兴趣。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应脂质。 师:展示暗(蛋白质)—亮(脂质)—暗(蛋白质)
结构,启发学生联想三明治,进而引出罗伯特森的“三 明治”模型:1、蛋白质严格分布在脂质分子表面;2、 生物膜是静止的膜。针对观点 1,引出冷冻蚀刻技术并 作简单介绍,展示利用冷冻蚀刻揭开磷脂分子层的图 片,让学生观察蛋白质在膜中存在的位置。
生:蛋白质分子有的在膜表面,有的嵌入磷脂分子 层,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分子。
物膜的模型构建。
生:在已构建模型的基础上补充糖蛋白。
师:展示课本封面生物膜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辨
识各部分结构。
生:识图回答各部分对应的结构。
(六)总结
师:简述科学家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展示生
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图,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
系。
生:填空完成概念图。
师:给出训练题巩固课堂学习的内容。
细胞膜的物质组成、功能及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同
时学生也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分析和总结能力,在教 学生学习能
学中设置问题要层层深入,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能力相 力分析
适应,同时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
参与课堂,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生物膜的流动
镶嵌模型。
探究模式:以问题为主线,学生围绕问题分组活动,
师:总结并请同学们完善细胞膜的模型构建。请一 位同学来上黑板演示并解说。
生:在黑板上排列蛋白质在细胞中的位置并解说。 (四)新课 3:探究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师:到这里我们细胞膜的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也 可以看出“三明治”模型是不准确的,科学不是对权威 的无条件服从,更多的需要我们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三明治”模型的第 2 个观点认为生物膜是静止的膜, 同学们有没有异议呢?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举例来说 一说。 生:举例说明细胞膜是动态的膜,并不是静止的。 师:展示动态图片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印象——生物 膜不是静止的,它是运动的,生物膜在结构上表现出流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优秀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高中生物课程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

2. 掌握生物膜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3. 了解生物膜的功能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特点。

2. 直观演示法:展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实验现象和结构。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生物膜的功能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组成、结构特点及功能。

2. 实验材料:生物膜实验所需材料。

3. 讨论问题:关于生物膜功能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概念:讲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3. 讲解组成:介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如磷脂、蛋白质等,并讲解它们在生物膜中的分布和作用。

4. 结构特点:讲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如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和结构特点。

第二课时:6.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7. 讲解功能:讲解生物膜的功能,如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物质运输等。

8. 实验演示:展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9. 小组讨论:分发讨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生物膜的功能及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应用。

10. 分享成果: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物膜的重要性。

11.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三、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后反思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后反思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后反思在《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严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感性到理性,由抽象到具体,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情感上,由好奇到疑惑,由解决单个问题的快感,到解决整个问题串的极大兴奋,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激情,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教师稍加点拨适可而止,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

下面就这节课上课的实际情况做如下的反思:一、亮点: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以问题“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能更好地体现细胞膜的功能”引导学生复习回忆旧知识,并通过思考讨论认识到建立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必须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出发来思考,后抛出问题“你还能想出更好的材料做细胞膜吗?”让学生更广泛地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联想和想像,进行更广阔和深入的思考,以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强化探究欲望。

2、设计问题串,分析科学家探索生物膜结构的曲折历程。

通过设计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始终保持高昂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并且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避免走上死记硬背的老路。

3、准备卡纸等材料让学生分组构建模型。

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共同利用手中的材料,尝试摆出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排成单分子层的排列方式及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中的排列方式,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分析,修正自己的模型。

在学习了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后,我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材料摆出流动镶嵌模型。

这样,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合作探究精神,还加深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4、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辅助教学,能将一些本来不太好理解的问题简单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展示生物膜的立体结构,再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讨论之后,自己归纳出生物膜的结构特点,以及认同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的内容,与第1节所反映的生物膜对物质的进出控制具有选择性等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并对第三节学习做了知识准备。

本节主要包括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两大部分。

以较大篇幅介绍了人类探究生物膜结构的过程和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科学的历史和本质的认识,特别是这些内容中所体现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技术手段的进步促进科学的发展等观点,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的发展有重要价值。

并安排了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认识细胞膜结构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

重点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会运用该模型解释相应的生理现象。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简述细胞膜的结构能力目标:(1)体验生物膜模型建构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质疑、求实、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2)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方法——“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一实验验证一获得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形成生命观念(2)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科学研究中所起的作用,使学生尊重科学且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科学,树立辩证的科学观三、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三章的学习中,已经知道细胞膜主要有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并且还学习了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知道细胞膜很薄,细胞膜是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控制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

在第四章第一节的学习中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已经了解细胞膜具有一定的弹性,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想象能力,对事物的探索好奇,但往往具有盲目性,缺乏目的性,并对探索科学的过程与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高中生物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活动设计活动目标媒体功能应用及分析一、课前1.相似相溶原理2.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微课、导学案上传至易教平台学生提前学习和及时检测,通过检测把握学生学习难点和疑惑。

1.微信群2.易教平台微信下发通知,平台上传微课程及导学案供学生学习,根据批阅分析掌握学生学习难点二、课中1. 导入回顾细胞膜的功能三张图片引出细胞膜三个主要功能提出问题: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有什么关系?引出主题交互白板:拖拽图片功能2. 模型构建①1885年欧文顿提出假说:膜由脂质组成1.学生课前观看微课程;2.课上小组讨论,学生阐述;3.学生利用手加深学生对相似相溶原理的理解1.模型构建材料:初步选择细胞膜组成成分2.微课中材料初步选择细胞膜组成成分2. 模型构建②20世纪初,其他科学家实验: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带着问题,小组讨论,学生阐述2.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进一步选择细胞膜组成成分加深学生对细胞膜成分的认识1.交互白板:页面拖动2.模型构建材料:进一步选择细胞膜组成成分③1917年朗姆瓦提出磷脂分子的结构活动一: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的分布模型活动二:已知细胞膜两侧都有水环境存在。

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如何排布1.课前学生通过微课程学习磷脂分子的结构2.电子白板:两名学生展示其磷脂分子分布3.模型构建:其余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卡片拼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磷脂分子结构的认识1.交互白板:克隆图片拖拽超链接页面拖动2.模型构建材料:完成卡片磷脂分子排布的拼图3.微课2. 模型构建④1925年荷兰科学家实验: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学生进一步修正手中模型学生进一步修正手中模型模型构建材料:进一步修正手中模型⑤提出假说电脑展示结论学生认知结论交互白板⑥1959年罗伯特森:生物膜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静态统一结构模型。

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进一步完善模型对细胞膜中蛋白质和脂质的分布进行初次尝试1.模型构建材料:进一步修正手中模型2.手机快传:拍照上传至交互白板2.交互白板图片拖拽超链接⑦20世纪60年代冰冻蚀刻电子显微法: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分布有镶在、嵌入和贯穿学生利用手中材料进一步完善模型对细胞膜中蛋白质和脂质的分布进行再次尝试1.模型构建材料:进一步修正手中模型2.手机快传拍照上传至交互白板3.交互白板:超链接图片拖拽2. 模型构建⑧1970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学生观看微视频,小组讨论,学生阐述加深学生对流动性的理解微课⑨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流动镶嵌模型的诞生1.学生修正完成手中平面结构模型,黑板展示2.教师出示细胞膜三维立体结构模型视频展示动态结构模型使学生对细胞膜的认识由模糊到具体,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态到动态。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和发展过程。

2. 让学生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和发展过程。

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3. 实验:观察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教学难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实验观察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2.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介绍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概念、发展过程、主要特点和作用。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观察实验,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讨论: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特点和作用。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评估学生对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特点和作用的掌握情况。

3. 通过作业和课后习题,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图片、动画和实验视频。

2. 实验材料:如红细胞、显微镜等,用于观察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 参考书籍和学术文章:提供深入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资料。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生物学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讲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2. 组织学生进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相关实验研究,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在生物科技和医学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相关领域的兴趣。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

第四章细胞得物质输入与输出第二节《生物膜得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以较多得篇幅介绍了对生物膜结构得探索历程,并安排了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认识细胞膜结构得同时,了解这些知识得来龙去脉,认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得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与实验来验证。

随着技术手段得改进不断发现新得证据,原有得观点或理论还会不断得到修正与完善,并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得基本方法。

还应重点理解与掌握生物膜得流动镶嵌模型,学会运用该模型解释相应得生理现象、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得特点就是具有较强得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实践能力、一定得想象能力。

同时她们对科学发展历史很感兴趣,引导学生据其因究其果,学生通过思考、查资料等,充分认识理解生物膜得结构与功能,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得基本方法。

通过画平面图把它表现出来、这样,整合了学生得知识体系,丰富了知识内容,培养了学生思维表达、推理等各方面能力、二、设计理念以问题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得教学新理念,同时注重评价,激励学生得发展与提高、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简述细胞得生物膜系统得概念与功能;(2)简述细胞膜得结构。

2、过程与方法(1)尝试从资料信息中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进行评价;(2)学习科学探究得一般方法与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得过程中,实验技术得进步所起得作用;(2)领悟科学探究得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求实、创新以及勇于实践得科学态度与精神;(3)学生在合作学习得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尊重她人;(4)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得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得观点。

【重点难点】1、重点:细胞膜得结构2、难点: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得构建、结构与功能得统一性。

四、设计思路由于本节教学内容属于生物学史,对学习者而言很枯燥,因此采用“直观教学”与“学生得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得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以“细胞膜结构中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得排布”为切入点,并通过问题、资料分析、板图及多媒体手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提出问题,构建模型,并不断修正评价,进而突破难点;以概念图得构建与动画演示,引导学习者更好得理解与构建流动镶嵌模型。

高中生物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是人教版必修—《分子与细胞》第四章的第二节,是前面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一个拓展与延伸,和本章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有密切联系,还为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学习做了知识准备,这三节内容的联系主线是:功能(实例)——结构——功能(原理)。

所以,本节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尤其是细胞膜作为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等相关知识;在第三章的学习中过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知道细胞膜很薄,是最基本生命系统的边界,能控制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在第四章第一节的学习中做过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了解到细胞膜具有一定的弹性,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简述生物膜的结构。

3.2 过程与方法: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4.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5.教学方法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优化课堂学习与教学,实现课程三维目标。

采用“引导—观察分析—提出假设—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体验生物膜的探索历程上给学生动态的感觉,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自在。

6.学习方法“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的反馈信息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生物学素养。

高中生物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题】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目标】1.简述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解释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2.通过引导构建生物膜结构模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生物膜结构的科学史学习,使学生认同技术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体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

【教学难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导出。

【教具准备】多媒体演示课件,小组活动用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模型。

【教学策略】情景导入→观念启疑→情景再现→实证推论→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1.“问题猜猜看”引入课题学生分析三个问题回顾得出细胞膜的三个功能。

2.通过生物学的结构决定功能的重要思想引出关于结构的探究。

3.分析欧文顿的实验分析欧文顿的实验,得出细胞膜的成分含有脂质,然后,给出磷脂分子的模型,简单介绍其头部和尾部。

然后据此完成模型构建:(1)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及特性,请分析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如何排列?(2)根据细胞的内外液体环境,请分析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如何排列?4.分析姆瓦的实验5.分析荷兰科学家的实验6.问题构成细胞膜的成分是不是只有脂质?答案是否定的,然后继续沿着科学史探索,给出材料:科学家在实验中还发现: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

得出细胞膜的成分还有蛋白质的结论,继续让学生猜想蛋白质和脂质在一起应该如何排列,建模的结果同样有多种,其中以全部埋在脂质里的多见。

7.给出冰冻蚀刻显微材料让学生明白蛋白质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位置。

然后让学生继续改正自己的猜想,完成模型构建。

8.提出我们构建的模型只是静态,让学生思考:真正的细胞膜是不是应该也是静态的?学生回答,不是。

老师要让学生举出反例。

然后让学生观看视频,关于变形虫吞噬草履虫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细胞膜的流动性。

9.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学生通过手中的自己猜想构建并改正过的模型理解流动镶嵌模型。

10.课堂小结:【板书设计】1.边界功能 2.控制物质的进出3.细胞间信息的交流1.脂质---磷脂双分子层---支架结构 2.蛋白质—-镶在、嵌入、横跨3.糖类【达标检测】1.磷脂分子具有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性质。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3. 掌握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示意图和原理。

4. 能够解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对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 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介绍。

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原理解释。

3. 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对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2. 介绍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辅以示意图进行解释。

3.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对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生物膜的示意图,引发学生对生物膜的思考,让学生谈谈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2. 介绍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a. 结构:由磷脂双层和各种膜蛋白组成。

b. 功能:维持细胞的完整性、物质的运输、信号的传递等。

3. 介绍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a. 简要解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指膜蛋白在磷脂双层中自由流动并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b. 示意图解释:通过展示生物膜示意图,标记出磷脂双层和膜蛋白,并解释它们在生物膜中的运动方式和位置分布。

c. 解释原理:生物膜中的磷脂分子和膜蛋白可以自由地在平面上进行扩散和旋转,形成流动的局部区域和镶嵌的聚集区域。

4. 分析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对物质运输和信号传递的意义:a. 对物质运输的意义: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可以促进物质在膜上的扩散和转运,提高细胞内外物质交换速度。

b. 对信号传递的意义:膜蛋白的流动和聚集可以影响信号受体的结合和信号传导,调控细胞内外的信号转导网络。

五、小结和拓展1. 小结:回顾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总结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其意义。

2.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对细胞功能的调控和疾病发生的影响。

六、课堂巩固针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设计一道选择题或简答题,让学生回答。

七、课后作业1. 阅读相关参考资料,进一步了解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师总结说明细胞膜不应是静态的刚性的结构,而 应当是动态的弹性的结构。
有什么证据证明细胞膜中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 呢?
展示资料五:1970 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 胞融合实验。
指出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并由学生讨论技术的进步
在细胞膜研究中的作用,强化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
点。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请运用相关的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磷脂在空气 ---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
(根据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让同学在练习纸上画 出自己想象中的磷脂分子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的图 形。教师依次指导并及时修正,然后引出下一问题。)
2.科学家是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 膜中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的?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高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材分析
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如何体
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1.科学探究
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
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②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让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整个细胞中磷脂分子的 排列结构,引导学生从磷脂分子的特性回答。)
我们通过化学成分的分析已经知道:生物膜的主要 成分为蛋白质和脂质。那么蛋白质位于脂质双分子层的 什么位置呢?
展示资料四:1959 年,罗伯特森提出“三明治” 结构模型。
依据所学生物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各小组分析讨 论“三明治”结构模型的不足之处,小组派代表发言。
连串的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感到身
临其境,最后让学生从中总结出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生物教学课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高中生物
教学课例名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介绍了对生物膜结
构的探索历程,目的是让学生在认识生物膜结构的同
时,了解人类探究生物膜结构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到可
教材分析 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
分析、对比归纳、联系实例等方法,配以多媒体辅助教
学,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大胆的提出实验假
设,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科学的历程,确实能让学生保
持强烈的探究科学的激情和兴趣,自然地接受流动镶嵌
模型的理论,教学效果较好。
的认可,教师的认可,更有甚者希望得到科学家的认可,
因此可引导学生们分组对生物膜模型建立过程中的几 学生学习能
个经典实验的再现进行分析,甚至把这些实验当成对他 力分析
们的有利证据,他们会激发出更高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本节课前,学生对细胞膜及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有了
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体验,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
得出结论的方法,要比按课本的安排,先阅读材料后自
然导出结论的难度大,但正是这样,才更好地锻炼了孩
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体验了前人们的
研究历程。交果更好。如果经两个思考讨论之后,再讲
课例研究综 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学生的兴奋点反而有所下

降。
新课程的这种教学模式,融合运用引导启发、观察
利用这些经验创设情境,引导他们进入科学探究的主
题。
在课堂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为了让学生
在课堂上充分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本课的教学以“自
主、探究、合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以培养学生 教学策略选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概念、特点及结构与功能关系。

难点: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动态性质及其与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1.教具: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图、细胞膜结构模型、实验器材等。

2.教学资源:教材、PPT、网络资源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通过展示生物膜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生物膜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课讲解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本概念a.生物膜的定义和组成b.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特征2.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与功能关系a.脂质双层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b.蛋白质在生物膜中的作用及其分布特点c.生物膜上的糖类及其功能3.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动态性质a.生物膜的流动性b.生物膜的可塑性c.生物膜的动态调控4.实例分析a.红细胞的膜结构特点及其功能b.神经细胞的膜结构特点及其功能(三)案例分析1.案例一:细胞膜的流动性实验a.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b.实验现象及分析c.实验结论2.案例二:细胞膜的可塑性实验a.实验原理及操作步骤b.实验现象及分析c.实验结论(四)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强调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生命科学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结合教材,整理本节课的学习笔记。

2.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一篇关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论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解程度如何?3.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4.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概念、特点及结构与功能关系,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高中生物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生学雷锋倡议书2022年小学生学雷锋倡议书(精选9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倡议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倡议书作为一种公开提议性的专用书信,其在写作上有一定的规范。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倡议书很难写吧,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2022年小学生学雷锋倡议书(精选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生学雷锋倡议书1当三月的春风吹遍大地的时候,我们总会想起一个不朽的名字——雷锋!在我们耳边总会响起一句伟大的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四十七年过去了,雷锋的名字仍然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新世纪孕育出新榜样。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让雷锋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为此,少先队大队部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1、在班级中,从小事做起,干好份内的卫生工作,保持教室清洁。

2、校园里,自觉做到不乱扔果皮、纸屑,并能主动拾起地上的脏物。

3、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见到有损坏公物的行为要及时制止。

4、尊敬师长,团同学,热心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

5、利用休息时间到校外,如敬老院等场所进行服务。

6、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学习。

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不仅仅是在每年的3月5日,更要时刻将雷锋精神牢记在心,做到时时学雷锋,天天见效果。

为了让我们的社会有更多慈善之举、感动之事,让我们的国家处处讲求奉献、充满和谐,行动起来吧。

埔上小学的全体同学们!xxxx少先队大队部小学生学雷锋倡议书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看,杨柳春风,又绿神州大地。

听,雷锋精神,再奏华美乐章!雷锋,他就是一缕阳光,照亮一片片黑暗;他就是一滴水。

滋润一寸寸土地;他就是一粒种子。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生根发芽。

他也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刻苦钻研,坚守岗位……雷锋精神——伟大,但并非高不可攀;神圣,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平凡,但并非琐碎平庸。

半个多世纪以来,雷锋精神长存于天地之间,在中华大地,在欧洲的社团。

在北美的西点军校,在东南亚,在世界上每一个有人群的地方,熠熠生辉。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和地位】1.人教版必修1第4章共3节内容,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1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膜结构有关,膜结构又是解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

这3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

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第4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 本节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内容:①.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

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②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③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学习做出假设。

②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的,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与反思【内容和地位】
1.人教版必修1第4章共3节内容,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1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膜结构有关,膜结构又是解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

这3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

由此可见,本节内容在第4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 本节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内容:
①.科学家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这是一个很好的科学史教育素材,通过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科学家的实验和结论,宛如亲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使学生切身感受科学的魅力,自然而然地接受流动镶嵌模型的理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明白科学发现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发展和完善;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促进科学的发展。

②.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学生必须展开想象力,在头脑中构
建细胞膜的空间结构,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②举例说明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特点。

③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学习做出假设。

②发挥空间想象力,通过制作模型,构建细胞膜的空间立体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①生物膜结构的研究是立足于生物膜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上开展的,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②正确认识科学价值观,理解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需要有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

③正确认识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的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具准备】1、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多媒体演示课件
2、自制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模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在第2章的学习中曾经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当时就遇到过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的问题。

本节课可以从这个问题入手,让学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用什么材料做细胞膜,能更好地体现细胞膜的功能。

关于这个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是:细胞膜很薄,是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边界;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让一部分物质通过,其他物质不能通过;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告诉学生,细胞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涨大和缩小,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弹性。

教材中“问题探讨”栏目列出了三种材料:塑料袋、普通布和弹力布,其中塑料袋只能满足作为系统边界的要求,普通布能够满足系统的边界和让一部分物质透过这两项功能的要求,只有弹力布能够满足上述三项功能的要求。

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学生就会认识到建立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必须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出发来思考。

当然,细胞膜不可能是由弹力布构成的。

细胞膜到底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使它具有上述功能呢?
2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史的教学是在新教材中特别强调和突出的,在旧教材中涉及不多,要教好不容易。

老师备课过程要细致策划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时期不同科
学家的实验及假说,评价他们的贡献;要能通过一连串的环环相扣的
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要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那个科学家在思考研究;最后让学生从中总结出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3 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构建是本节要突破的一个难点问题。

本节课中,教师自制了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模型,让学生根据科学家的实验现象自己来构建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蛋白质与磷脂的组合方式,这样让学生不但形象、直观的了解了模型构建的过程、也让他们置身其中、探索奥妙并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4 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个难点的讲解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来突破,有顺序和层次地介绍。

通过幻灯片放映各个科学家研究的图片、动画,增强了这些内容的立体感、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乐趣中学、在轻松中学。

【教学流程】
设问引入→“问题探讨”→体验“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阐述“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教学实施程序】
【课堂小结】
我们这节课就到这里,一方面我们重温了科学家探索细胞膜结构的历程,这是一个在继承中不断验证、修正和完善发展的过程,这段科学史给予我们很多有用的启示,使我们加深了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另一方面我们也重点学习了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在众多对细胞膜结构的假说中,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人
们普遍接受认同的,能较好地解释人们对细胞膜功能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要点,这对于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很重要的联系。

【教学反思】
1.以活动促发展,促进学生知识建构。

本节既有资料探究,小组讨论学习的活动,也有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画图、模型制作等手段,让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学生学习方式多样,落实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要求,有效实现三维目标,学生学得既灵活又实在。

2.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培育学生创造的激情。

教师必须设置好探究历程的梯度(如,补充磷脂分子结构与特性的知识),并且不能超出学生当前的认知结构和认知水平,并适时、恰当地给学生创新提供帮助,使其能享受成功喜悦,激发并能维持学生的创造热情。

3.尽量为学生创造探究活动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教学设计上主要突出科学史教育,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将各位科学家实验的资料,再加工成一连串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自己就是科学家在进行研究,从中学习模型建构方法:实验、推理想象—提出假说—进一步验证完善—不断发展;正确认识实验技术手段的进步在促进科学的发展中的作用;总结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